网络购物欺诈行为范文

2024-04-14

网络购物欺诈行为范文第1篇

一、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原因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 在全国的网络消费群体当中, 大学生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 并且大学生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消费群体, 其消费动机尽管与一般的消费群体相同,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 大学生消费群体网络购物的基本动机与需求层次理论存在一定的相同性, 需求层次理论主要是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感、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五个大类, 因此主要将学生的购物动机分为三类:生理性、心理性以及社会性的动机。在大学生的生活中, 其生活费主要是父母提供, 所以其消费的水平一般在满足生理需求的阶段, 其主要的支出就是吃穿方面, 但是因为其在成长的道路中可能是第一次实现了财务的自由, 所以其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 也会拥有一些后天习得性的需求, 从而使他们的消费心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根据以往的一些研究数据表明, 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是想追求商品的实际价值, 在大学生群体当中, 其拥有比较突出的从众心理, 但是其也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 所以他们希望自己能够走在时尚的前端, 从而满足其虚荣心和成就感。

二、影响大学生冲动性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因素

对大学生冲动性网络购物的行为进行测量时, 要想测量或者识别出大学生是否进行了冲动性的网络消费行为, 需要对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 (1) 在网购的过程中, 是否存在本来不打算买的物品突然变得想买的冲动; (2) 当网购结束之后, 发现购物清单内出现了很多并没有在购物计划内的东西; (3) 对于本来不打算买的物品其实并没有比较强烈的购买欲望。因此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一) 个体差异的影响

大学生的冲动性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因素中包括个体差异的影响, 比如学生的性别、年级以及专业等不同都会影响其消费的行为, 其中性别差异的相关研究中, 一些学者认为在大学生网络消费群体当中, 一些男生的网络购买行为会比女生网络购买行为来的更加容易, 并且其网购经验也比女生丰富, 这主要是因为男生的性格比较随意, 其做事情具有比较强的随机性, 并且比较乐意挑战一些新的事物, 而女生在对问题思考的过程中, 往往会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男生的消费行为一般要高于女生, 加上男生一般在进行网购时主要是注重网购便利性的特点, 而将购买的物品的实用性忽视, 比如购买一些游戏类物品和科技类物品, 这类物品的价格都比较贵, 所以其消费的金额也相对比较高。

在不同的年级当中, 学生的网络购买行为也会有不一样的影响因素。在低年级的大学生当中, 其进行网络购物往往是追求网络上物品的低价格以及品种的丰富, 并且他们一般认为商场内的东西不仅质量差且价格还比较高, 所以经常会选择进行网络消费, 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购买行为也会不同, 比如文科类的学生比较愿意购买一些服饰或者化妆品方面的商品, 而理科和工科的学生往往更愿意去买一些食品和数码产品, 所以存在着不一样的消费行为。

(二) 外部条件的影响

大学生冲动性网络购物的行为往往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 其在进行网络购物消费的过程中, 往往会受到个人情感因素、商品自身的因素、网络购物因素的影响, 其中网络购物因素影响的方面主要有网络的便捷程度、商品丰富的程度等, 学生在网上对商品进行浏览的过程中, 往往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浏览到更多的货物, 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买到商场内买不到的东西, 所以在进行网络购物消费的过程中, 往往会进行冲动性消费。商品自身的因素也会影响大学生冲动消费, 比如商品的价格下降、商家良好的宣传效果等, 让大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抵抗住低价商品的诱惑而将购物的计划改变, 或者是商家做的宣传正好符合学生内心的想法, 从而造成学生冲动性的消费;大学生个人的情绪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冲动性消费的行为, 比如有学生认为在网上购物能够感到愉快, 网上的商品值得信赖或者在网上购买的商品能使学生满意等。

(三) 购物节会促使大学生进行集体消费

相关资料报道称, 在双十一、双十二这种商家为营销而创造的购物狂欢节会使购物人数瞬间大幅度上升。在这期间几乎所有商家均会对网站上的产品进行促销和降价, 其中促销手段包括满减、打折以及买赠等, 从而使得大学生在此时间段会出现冲动性购买的欲望。但这些手段仅仅是商家为了能够瞬间提升销量而打下的噱头, 由于单个商品的价格无法达到优惠或满减的需求, 势必要去购买同家店铺的其他商品以达到满减或优惠的条件, 这些额外的商品或许并不在之前计划的购物清单中, 单纯性的凑单便导致了大学生发生冲动购物行为。而商家实行的打折以及满增则是针对于大学生求廉动机, 例如部分大学生本不打算购买商品, 但在购物节期间也会不停翻阅购物网站, 其根本目的无非就是想寻求便宜且划算的商品。甚至有学生认为在打折期间, 若是未抢购到商品都算是一种损失。

(四) 冲动性购物行为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

当自身受到打击或情绪低落, 且找不到同学朋友倾诉或帮忙时, 最好的办法就是购物发泄。将自己喜欢但平时又舍不得买的物品放入购物车并进行购物结算, 此时的大脑内会分泌出多巴胺, 让自己处于愉悦和开心的状态。在等待快递运送的途中, 大部分学生已经开始幻想使用该商品的场景, 因此对未来充满了想象, 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相关资料报道称, 人在悲伤时会有近80%的可能会出现冲动性消费, 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购物能使自己快乐。但是这种多巴胺的分泌仅仅只是在网购的一瞬间, 收到商品后便会出现很多需要担心的地方, 例如衣服的款式、质量是否合适;化妆品润泽度、色号是否满意;账户余额是否已经超支等, 更多的学生也会担心是否在购买之后会像之前的物品一样闲置着。各种各样的情绪均会使大学生产生购物的冲动, 包括人际关系、考试压力、悲伤情绪等。除了负面的情绪之外, 正面的情绪会更容易使大学生产生网购心理, 例如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考试成功等。大部分人会选择购买平时舍不得买的物品作为奖励。但这种期望购买的商品或许对使用者本身来讲用处不大, 仅仅是购买欲在作祟罢了。但无论是哪种情绪所致, 这种冲动性的购买欲望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效果。

(五) 网店质量各不相同导致冲动性消费

网店的便捷购物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也使得更多的商家开设了网络店铺。但在网络购物网站上, 仅仅只能看到其他用户对店家的评价和卖家的图片, 无法像实体店购物一样可以直观的评判该物品的好坏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正是基于此, 网店自身的可信度、网站可信度以及相关品牌的知名度就给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因为在网络购物平台上鱼龙混杂, 部分商家为了将自身得成本降至最低, 会出售质量差且与网络图片不符等商品。有些店铺为了能够提升自己的销量, 会采用刷单的方式蒙蔽消费者, 这种情况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大学生难以评估和判断网站的可靠性。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会由于价格的原因而降低商品的质量。

三、结束语

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的主要群体之一, 购买动机以及影响因素和其他群体也并非绝对一样, 虽然都存在求便动机、求廉动机以及求美动机, 但大学生购物群体更执着于追求新奇。这种外界以及个体的差异都可能对学生的购买行为造成极大的影响。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国民的生活中已经逐步变成互联网生活, 在当代大学生的购物当中,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其主要的购物途径。互联网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但是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购物观念, 目前我国大学生有绝大部分都存在冲动性网络购物的行为, 因此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冲动性网络购物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希望能够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生,冲动性购物,行为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环宇, 张学梅, 罗文豪.大学生冲动性网络购物的动机及影响因素[J].现代商业, 2018 (2) :45-47.

网络购物欺诈行为范文第2篇

摘要: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及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失业状况。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却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创新理念,从拓展失业保险理论基础、促进就业、扩大覆盖面、改进缴费机制、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等方面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

关键词:失业保险制度;创新;完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又强调:“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可见,就业问题成为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而现阶段,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失业状况,失业保险作为保障失业者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的一个有效方式,其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型与失业状况

失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的伴生现象之一,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全面加速转型时期,严峻的失业状况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顺利转型。

(一)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型

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型特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中国现代化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基本启动力量是市场经济;基本坐标是如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和中国如何以强有力的经济、政治、文化实力跻身世界强国之林;根本价值趋向是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跃进。

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内容是独特的,一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二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农业及工业社会转型。我国的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是相伴而行的,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型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是同步进行的。

经济社会转型需要“转型成本”,失业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失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成为阻碍经济社会顺利转型的因素,社会经济转型不顺畅会带来更多的失业问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我国的失业状况

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往往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面临的失业问题更加复杂。

当前我国失业的总体特点是总量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这与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密切相关。2012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而实际失业人数和失业率要高得多。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结构性失业非常普遍,摩擦性失业与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密切相关。

此外,我国失业人员的结构存在年龄、地域、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别。2010年,我国16~29岁失业人口占总失业人口的46.96%,其中20~24岁失业人口占总失业人口的24.16%,30~44岁失业人口占总失业人口的32.52%,说明我国失业人口以中青年为主,青年失业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20~24岁的青年。城市失业人口占总失业人口的53.66%,镇和乡村的失业人口分别占总失业人口的23.55%、22.79%,说明我国失业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但镇和乡村的失业人口也不容忽视。在受教育程度上,初中生占总失业人口的44.03%,高中生占总失业人口的28.22%,大学生占总失业人口的17.41%,这说明在受教育程度上,我国的失业人口主要是高、初中生。

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明确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对症下药,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缓解我国失业问题。

(一)失业保险理论基础薄弱

我国失业保险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不同学科和视角下对失业保险理论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是从失业保险给付水平对失业的影响(失业陷阱)和失业保险给付期限影响的劳动经济学解释(工作搜寻模型)两方面进行研究的。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加速转型时期,面临的失业状况是非常复杂的。失业陷阱和工作搜寻模型远远不能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设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

(二)覆盖范围狭窄

我国现行《失业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我国失业保险的真正覆盖范围是城镇企事业单位。虽然条例也明确规定农民工应参加失业保险,但现实中很少有企业愿意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依然被排斥在失业保险范围之外。我国还有很多未被纳入失业保险的人群,如以下岗工人为主的“老失业群体”、以大学生为主的“新失业群体”、灵活就业者、临时工、农民工等。

(三)缴费环节缺乏有效激励

我国现行的失业保险缴费方式缺乏对用人单位和失业者的有效激励。以企业工资总额为基准的,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按照本人工资收入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这种无差别的缴费率忽视了企业之间在雇用水平上的差异性和雇员之间的差异。效益好的企业支付较高的失业保险费,而雇员面临的失业风险相对来说较小,这就形成了支出与受益关系不对称现象,影响雇主缴费的积极性。同一企业,管理层和技术层的缴费相对较多,而那些真正需要失业保险的工资低的基层人员缴费较少。这种缴费方式造成了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大量结余的现象。2012年,我国累计结余的失业保险基金为2929亿元。

(四)失业保险统计指标不准确

我国的失业率统计制度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这种统计制度只统计了拥有当地城镇户口,且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意愿前去登记的失业人员,这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做法。但我国国情特殊,一方面大量的下岗工人成为“隐性失业”人员;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存在着“面子文化”,有不少人碍于面子不愿意登记失业。城镇失业率统计的结果比真实失业率要小得多,它既不包括下岗职工,也不包括一部分碍于“面子”不愿意登记的失业者和数量庞大的农村失业人口、大学生等。这种错误的官方统计会对失业保险政策制定形成误导。

三、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

根据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失业状况,针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促进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将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我国失业保险基金大量结余,应把一部分失业保险金转化为就业促进资金,促使失业者再就业。

1. 加强劳动就业咨询工作,开展职业介绍服务

我国存在大量摩擦性失业,主要是因为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失业者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找不到匹配的工作,形成了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现象。应加强劳动就业咨询工作,开展职业介绍服务工作,可以为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以下服务。第一,信息服务,包括劳动力市场信息交流与发布等。第二,咨询服务,包括就业政策法规及服务咨询、职业培训信息咨询、求职和用人咨询等。第三,指导服务,包括职业能力测试评估、职业分析与评价、职业生涯设计、求职及用人观念和方法指导等。

2. 完善非商业化的就业培训制度

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存在大量结构性失业,主要是因为失业者原有的技能无法适应新变化。而当前我国有限的就业培训是以商业化的培训机构为主,费用高昂,有时甚至欺诈客户。因此,完善非商业化的就业培训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非商业化的就业培训制度的建立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市场经济主体和劳动者的共同参与。可以以现存的社团组织和有关的失业单位为基础,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及提供适当经济援助、扶持,培育非营利的公益性就业培训机构,并将就业培训与企业的职业技能需求有效结合起来。

(二)拓展失业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特殊性,失业状况也比较复杂,需要从不同学科不同视角来拓展失业保险制度的理论基础。

1. 失业保险效应的心理学解释:羊群效应

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推断某事物的好坏,以决定是否效仿,这就是羊群效应。我国的失业往往是和贫困联系在一起的,很多失业者是被边缘化了的弱势群体,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对事物缺乏准确的判断能力。他们对失业保险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失业者的选择,具有羊群效应。针对失业者选择的羊群效应,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示范效应,对失业者在失业保险认知方面形成正确的引导。

2. 失业保险的社会学解释:奥肯漏桶

奥肯认为,社会保障管理制度设计不当会引起经济损失和效率损失。首先发生的费用是管理成本,无论管理成本由失业保险制度负担或是一般税收负担,再分配制度运行需要管理成本的性质不变。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所引起的管理成本是很低的。我国的失业保险应当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避免经济损失和效率损失,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制度的作用。

(三)扩大我国失业保险覆盖面

我国失业保险只覆盖城镇国有企事业单位。德国规定凡是月收入在400~5600德国马克的雇员和职工,都要参加法定义务的失业保险;韩国规定只要每月工作不少于80小时或每周工作不少于18个小时都必须参加失业保险。我国应把参加失业保险作为一项法定义务,将工作时间在规定小时数的临时工和所有企业员工纳入失业保险制度。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一方面把大学生、下岗工人和青年失业者等失业保险制度之外的群体纳入失业保险制度之内;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创业,实现创业与就业相结合,把鼓励创业作为失业保险制度的一部分。

(四)改进失业保险制度的缴费机制

我国的失业保险统一费率制度,对雇主和雇员都缺乏有效的激励。一方面我国应实行基于风险失业率的行业差别费率制度。行业差别费率就是在各行业不同失业率的基础上,将对各行业失业保险费费率与该行业的失业风险程度结合起来。失业风险程度越高的行业,失业保险费率也相应越高,反之亦然。风险程度可以用各行业上一年度的平均失业率作为本年度的风险失业率。另一方面,把失业保险缴费结构,分为失业保险缴费和职业技能发展计划缴费。这也是完善就业培训制度、将失业保险和促进就业相结合的要求。

(五)完善失业统计指标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我国应逐步建立起综合反映失业状况的指标体系。把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一个城镇自愿登记失业人数的指标;把城镇自愿登记失业人数、未登记失业人数和下岗职工中属于失业范畴的人数之和作为城镇失业人数;把农村失业人口和已经向城镇转移但仍保留农村户口的失业人口作为农村总失业人口;总失业率即是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失业率之和。还应该增加失业分类统计指标,如自愿失业人数、非自愿失业人数;月度失业率、季度失业率和年度失业率。在我国特殊国情下,当前大学生失业率也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失业率指标。

参考文献:

[1]包心鉴.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科学的特殊功能及发展趋势[J].东岳论丛,2001(01).

[2]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1(05).

[3] 孙洁,高博.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思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4]丁煜.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评估与发展建议[J].中国软科学,2005(04).

[5]谢思全.下岗、失业和再就业三题[J].南开经济研究,2000(03).

[6]邓大松.社会保险(第二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7]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8]李珍.社会保障理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9]丁煜.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8(02).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网络购物欺诈行为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探讨了金融服务业中的欺诈行为,当前金融欺诈具有复杂性、滞后性、强危害性、防范困难的特征。本文根据相关学术文献将金融欺诈划分为虚假财务陈述、金融诈骗、金融不当销售三种类型,并整理了总结了学术文献中提出的金融监管、投资者保护、交易复杂等金融欺诈发展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金融欺诈;金融监管;金融诈骗

一、金融欺诈定义及特征

欺诈是一个广泛复杂的概念,欺诈不仅包含了行为学,也隶属于法律范畴。对于发生在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市场活动下的欺诈,即金融欺诈,它的定义可以更加具体。本文将金融欺诈定义为金融市场参与者通过非法地伪造或操纵金融信息来误导市场其他参与者的行为。

本文认为金融欺诈行为有四种特征:首先,金融欺诈具有复杂性。由于金融市场本身的专业性、高门槛性以及与新兴技术的结合紧密的特征,使得金融市场复杂和难以捉摸。继而导致金融市场衍生出的金融欺诈呈现出复杂化的特征。其次,金融欺诈具有滞后性。金融欺诈往往发生在非面对面交易的过程中,欺诈者隐匿迅速使得受害者和监管者无法迅速对欺诈行为进行甄别和制止。同时,金融欺诈具有强危害性。金融欺诈的发生不管是对受害者财务的影响还是对受害者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最后,金融欺诈侦破难度大。欺诈者往往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欺诈者的作案过程和真实信息都难以获取。这也是我国的金融欺诈案件破案率不足10%的原因。

二、金融欺诈的类型

具体的金融欺诈行为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取决于欺诈发生的细分市场、所涉的金融工具以及所涉的欺诈者。本文根据学术文献将欺诈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虚假财务披露,指金融市场参与者利用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对相关投资产品或公司的业绩和财务状况做出虚假陈述的行为。虚假财务披露虽然是欺骗,但其背后涉及合法的企业、行为者或产品。其常常被用来掩盖资金滥用、挪用或误用。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大多都涉及虚假财务披露,因此许多学者在组织环境中更具体地从会计欺诈的角度研究虚假财务披露。

(2)金融诈骗,金融诈骗是完全的欺诈骗局,不同于虚假财务披露,金融诈骗不一定涉及合法的企业。在骗局中,欺诈者诱使参与者自愿交出个人财务相关信息或者资金。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庞氏骗局,即投资者的回报都是新投资者的资本。

(3)金融不当销售,指在明知产品或服务不适合最终用户的特定需求的情况下,向最终用户进行欺骗性和操纵性的营销、销售服务,往往围绕着产生误导印象的暗示性沟通而发展,但不包含对事实的不当陈述。这种行为一般是发生在金融专业知识的不对等的情况下。金融不当销售的核心是欺骗性销售行为,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者对产品或服务的未来表现做出误导性或高度投机性的陈述。

三、金融欺诈的研究问题分析

(一)金融监管与金融欺诈

有不少的学者指出金融监管对金融企业的竞争和薪酬结构会产生影响。当金融管制较宽松时,更多的新兴企业加入会加剧行业的竞争动态, 使新企业与老企业的根本利益产生冲突,此外不正当的薪酬激励结构在纵向与横向一体化的金融企业和行业中得以发展。金融公司的基于激励的制度化薪酬结构会导致整个金融价值链都产生了不正当的激励。因此,金融公司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倾向于短期盈利和股票价格最大化,而不管法律是否允许。虽然罚款和其它处罚被引入进来,但相比与欺诈获得的收益,处罚成本不值一提。因此,加强金融管制非常重要,不仅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处罚标准还需要约束监管者的行为,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

(二)投资者保护与金融欺诈

在过去几十年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出现了许多相对不够成熟的投资者的涌入。由于社会保障的发展和经济金融化的总趋势,这些经济体的消费者、中小企业、地方政府和半公共机构越来越多地开始参与金融市场活动。许多学术文献表明,相对不成熟的投资者的涌入,为有欺诈倾向、财务更复杂的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大量没有经验,因而容易被利用的投资者,为金融欺诈的发生提供了土壤。因此,需要增加对投资者的教育学习,进行防诈骗知识宣传,提高投资者的防诈骗意识和风险意识。

(三)交易工具与金融欺诈

学术文献中反复出现的第三个要点是金融市场交易日益复杂。快速发展的技术、法律和金融创新以及不断扩大的金融产品类别,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可理解性和可控性,增加了欺诈者欺骗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机会。有效的交易设施和信息传递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有建立起便利的交易设施,发达的信息传递技术以及发达的中介组织。同时,信息传播的准确性、透明度、完整性要有相应的技术和制度支持,尽可能消除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制度限制,取消不必要的信息批露关卡, 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

(四)金融市场特征与金融欺诈

当前许多金融市场活动的故意复杂化,为市场活动蒙上“神秘面纱”,这样的特征进一步助长了金融市场欺诈的发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采用合理保密的方式,对交易模式进行神秘化。尤其是集体投资基金中的金融诈骗和虚假财务披露,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了充分发展。金融资产交易应当透明化,实现进场交易、中央结算,进而推动金融机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Park, N. Y. Trust and Trusting Behavior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vidence from South Korea.[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2020,67, 408-419.

[2] Sarria, E., Recio, P., Rico, A., Diaz-Olalla, M., Sanz-Barbero, B., et al. Financial Fraud,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9,16(18).

[3] 蘭王盛,邓舒仁.数字普惠金融欺诈的表现形式及潜在规律研究——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J].浙江金融,2016(12):68-73.

[4] 薛艳丽. 金融诈骗为何屡屡得手[J]. 金融经济, 2010(4):59-60.

[5] 张红申.现代经济下金融欺诈行为分析[J].纳税,2019,13(20):216.

网络购物欺诈行为范文第4篇

本 科 学 年 论 文

论文题目 基于网络购物的消费者行为分析专业班级

作者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日期

目录

引言 .............1

一、网购消费的概念界定 ................1

(一)消费者网上购物心理分析 ........1

(二)网络营销策略 ...........1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1

(一)购买动机 ...............1

1.方便快捷的心理 ..........1

2.廉价消费的心理 ..........2

3.新颖个性的心理 ..........2

(二)消费者购买特点 ................2

1.参与性 ...........2

2.选择性 ...........2

3.消费理性化 ..............2

(三)基于网购消费行为的营销策略 ...........2

1.产品策略 ................2

2.价格策略 ................2

3.渠道策略 ................2

4.促销策略 ................3

三、结论 ................3

参考文献 ................

3基于网络购物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 网络购物作为现代购物的一种方式,是网络应用与商务市场结合的产物。本文对网购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分析,并针对网络购物的行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以此满足消费者复杂而多变的消费需求。

【关键词】 网络购物 消费者行为 营销策略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全球的高速发展,网络现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根据2011年1月19号发布的《第二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统计报告》,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网民总数达到4.57亿。以淘宝网为例,今年1月19日数据显示,2010年淘宝网注册用户达到3.7亿,在线商品数达到8亿。同时,以淘宝商城为代表的B2C业务交易额在2010年翻了4倍,未来几年也仍将保持这一增长速度。过去的一年里,淘宝网平均每分钟售出4.8万件商品,其中包括864件衣服,36部手机、880件化妆品、85本书、53包纸尿裤、13 件灯具。由此可见网络购物的消费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对这个大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营销策略。

一、网购消费的概念界定

(一)消费者网上购物心理分析

消费者网上购物心理分析是基于消费心理学对消费者在网上购物过程当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其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

(二)网络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策略是企业根据自身所在市场中所处地位不同而采取的一些网络营销组合,它包括网络营销网页策略、网络营销产品策略、网络营销价格策略、网络营销促销策略、网络营销渠道策略和网络营销顾客服务策略。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购买动机

1.方便快捷的心理

相对于逛街购物这种体力活来说网上购物无疑是非常简单轻松的一种购物方式,上街购物不仅耗费体力也会浪费掉大半天的时间,这对于时间很紧张的上班族来说是很不划算的。网上购物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支付方式也很灵活,可以利用银行卡进行网上支付也可以货到付款,消费者只等商家送货上门,如果对商品不满意可以进行退货 换货。网上商店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地域,他们所提供的商品包括全国各地甚至于全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种类多,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

传统的购物受营业时间营业地点的限制,消费者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到特定的地点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网上购物打破了这一限制,消费者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购买。

2.廉价消费的心理

互联网以其免费和共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网络经济中大量的产品依靠低廉的价格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眼球。例如淘宝,在淘宝上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开店,这就吸引了大批的卖家和厂家进驻淘宝销售产品。同时网上销售减少了经销商 代理商等中间环节,采用订单生成,减低库存,减低了成本,因此网上出售的商品要比实体店便宜的多,再加上网络促销手段丰富,采取折扣,竞价 拍卖以及秒杀 团购等方式吸引了大批的网络购物者选择在网上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3.新颖个性的心理

网购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根据《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网络购物大部分为年轻人,追求时尚个性的消费心理是年轻人的一种趋势,网络销售者十分重视这种潮流的趋势,总是把最流行的商品呈现给消费者,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迅速找到最新出现的个性化商品。不仅只有年轻人追求这种时尚,在现代人中,大部分的人都渴望激情,富于变化,他们容易收到广告宣传和流行趋势的影响。他们在选购商品时注重商品的时尚造型等,而网上销售的产品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这就使得网购消费者能根据自己的喜欢选购商品和服务。他们选择的不仅仅是商品的实用价值,更加注重其个性化、与众不同的。

(二)消费者购买特点

1.参与性

网上商品无论从款式还是数量品种上都比实体销售处要种类繁多,消费者不再受地域产品和时间上的限制,顾客可以更多的了解到产品信息和售后服务,消费者的主动参与性大大的增强。消费者不再被动的接受厂商提供的产品,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的在网上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产品,甚至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联系厂商进行量身制定,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2.选择性

网上销售没有库存的限制,厂家可以更多的提供比实体店多的产品信息供消费者进行选择,同一种产品有许多的卖家在销售,消费者可以通过对多家同一种产品信息的比较和了解来选择购买。例如:产品的价格、产品的质量、产品的样式、产品的售后服务等信息的比较。就目前淘宝来讲:淘宝有自身的站内搜索引擎、栏目分类设置、销售量排名、价格排序等,消费者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然后进行比较选择,最终得到自己所需商品。

3.消费理性化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为理性化。由于网上购物环境的虚拟化,消费者只要连接网络就可以寻找自己所要的产品信息,没有外界的嘈杂和各种环境的诱惑,同时可以在网络上收集大量的消费信息,商品的选择范围也没有地域限制,消费者可以理性的进行选择和消费。同时消费者可以快速的获取商家的各种优惠销售活动信息,在第一时间购买。这一切使得消费者购买时的理性成分大大增加,导致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的追求。

(三)基于网购消费行为的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

在制定产品策略时,商家应根据网络营销环境的变化发展来制定。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各种个性化的追求,开发自身的独特性,形成商家的自身优势,开通消费者意见提供渠道,努力倾听了解消费者的意见和有益的建议,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个性。产品的个性化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可以提供给消费者更多与众不同的追求。

2.价格策略

低价策略是网络购物的核心竞争力。也是网络销售过程中一种十分有效的策略,商家可以采用会员制的方法,为会员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同时商家对于消费者的价格咨询要客观准确提供本企业的同类产品,并且还应提供不同厂商的产品价格作为参考,让消费者更多的了解产品的各方面信息。

3.渠道策略

商家应该从消费者的角度去选择渠道模式,不仅要查找商品方便,结算方便,更重要的是物流系统

的方便快捷,目前各种购物网站都把结算系统与银行转账系统联网,消费者结算只需要只需要登录自己网银就能付款。还有就是物流配送系统,虽说我国物流系统有所发展,但是物流配送仍然是滞后的,商家为了配送的及时可以在各地建立相应的销售代理网点,这不仅要依靠相关行业的自身努力,政府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规范各大物流公司。

4.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中有:积分促销、折扣促销、抽奖促销、赠品促销等。这些促销方法可以增加消费者购买次数,保持消费者的忠诚度,对于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帮助企业制定新的营销策略有重要意义。这样有利于加大产品品牌的宣传度,让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目前团购也是一种很好的促销方法,团购可以短时间提高产品销售数量,增加本地销售的优势,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结论

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网络购物的优势逐渐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凸显出来。网络购物也成了许多消费者选择的购物方式,网络渠道的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分析影响消费者网络购物的行为因素,有助于帮助网络网络营销商制定正确的网络营销策略,开拓网络市场蕴藏的无限商机,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网络服务的质量,促进网络购物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实惠。

参考文献

[1]张翠芬.浅析基于网络消费者行为特征的网络营销策略[J]. 中国市场,2009: 31.

[2]文晓庆.网络购物的消费者行为研究[J]. 兰州学刊, 2009: 6.

[3]幸华.浅析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及营销对策[J]. 学理论,2009:26.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上一篇:为了孩子一生幸福范文下一篇:网络营销实施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