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教育范文

2024-01-03

中华美德教育范文第1篇

四年四班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即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孝敬父母。教学过程:

一、 听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

主持人:为什么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引出主题:孝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A、初步感受

1、让学生看图片,认识两个人:父亲,母亲。教师明确:母亲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亲一直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爱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黑暗里的一束光明。父母的爱是崇高的、无私的和伟大的!

B、深入认识

1、老师讲有关父母关心爱护儿女的真实故事。

①六旬老父捐肾救子: 2003年2月,湖北60岁的农民父亲胡介甫将自己的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儿子,固执的父亲不容拒绝地告诉儿子胡立新:“没什么比你的命更重要?我宁可自己没命,也不能看着你死!

②年轻母亲舍身救儿: 2004年8月27日下午,沈阳市五里河公园5岁的男孩童童掉进鲨鱼池。35岁的母亲刘燕当时也顾不上将手上的相机和肩上的背包放下,直接跳入鲨鱼池中将儿子救出。刘燕在接受采访时只说了一句话:“儿子就是妈妈的全部。”

提问学生:从上面的故事里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讲自己和父母的故事: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很多,请讲:①父母令你最感动或者最难忘的一件事②父母令你最高兴的一件事

3、播放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家长及在场所有人的父母。

4、心灵表白

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

二、 如何孝敬父母?(学会做人)

就像前面歌曲里的歌词所说:①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 受了多少累,那么我们该怎么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教师讲一个古代儿子孝敬老母亲的感人故事:《挨杖伤老》: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无论母亲打多重,他都没有怨言不掉眼泪。可是,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哭得很伤心。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时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不如以前,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能忍受。”

2、 请每个学生写几句简短的话概括:谈一谈怎样孝敬父母?

让同学读一读自己写下的话,请家长点评,谈关于孝敬的看法

3、父母很希望听到儿女祝福的话语,如果要写一句祝福的话在父母生日时送给父母,应该怎么写? 比一比谁写得好

3、下面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哪些是同学们做得最好的?请讲一讲让同学们学一学

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④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意见.。 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⑨父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要诚恳的指出(实话实说) 教师总结发言:

中华美德教育范文第2篇

——中华美德颂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华魂——中华美德颂》。 有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还不肯收;有一束花闻了很久,枯萎了也不肯丢;有一种美德希望流传到永久,即使斗转星移,也能在人间深深保留。

我从小受美的熏陶,妈妈又是一名教师,她对我言传身教,谆谆教诲,教我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美的真谛; 美无处不在,身边的美影响着我,鼓舞着我,激励着我!

从古至今,仁人志士层出不穷,中华美德熠熠生辉,民族精神世代相传。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七下西洋的郑和,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者林则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晚清北洋将领邓世昌······一段段催人奋进的英雄故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故事,一副副铮铮铁骨,正是这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大动力。

就是现在这样的人又何尝少呢?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向上攀登。 教师是一支蜡烛,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说到教师,大家对“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一点儿也不陌生吧!要不是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我们不会认识这位佳木斯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要不是她在生死关头的那一推的壮举,我们不会知道这位普通的女教师是如此的高尚而美丽。

那是2012年5月8日,在佳木斯市第四中学门前,一辆客车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一名学生用力推到了一边,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碾到了下面,导致双腿高位截肢。张丽莉舍己救人的壮举,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女教师”。

“张丽莉老师以身作则,展示了最美好的道德,最美好的心灵。张丽莉老师所体现的精神就是‘教师之魂’的诠释,就是大美、大爱。”这是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吉炳轩对张丽莉老师所讲的。确实,她在危急时刻,没有去考虑得与失,没有去分析利与弊,这正是她的一种师德之美,本质之善。

孝心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孝心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孝心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感动中国的平凡女孩,小小年纪,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她付出的是孝心,赢得的是尊重,她——就是孟佩杰。

孟佩杰从8岁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 孟佩杰每天在上学之余要买菜做饭,日复一日的照料养母刘芳英,不离不弃。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着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在危难时刻,你心中燃起责任的火花;在危难时刻,你不顾巨痛,想到的是别人;在危难时刻,你不顾生命垂危,忘记的是自己。 这就是吴斌,一个普通的客车司机。

2012年5月29日,驾驶客车从无锡返回途中,突然有一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前挡风玻璃,致使他内脏多处受损,在这危急关头,吴斌忍着疼痛,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保证了24名旅客的安全,而他自己却因抢救无效去世,时年48岁。

平凡的职业,生命的伟岸。危急关头,强忍剧痛。吴斌用生命中的最后1分16秒完美的诠释了作为一名普通司机的责任与担当,你用生命为我们树立了坚守岗位、舍己为人的光辉榜样。吴斌—你是当之无愧的平民英雄。

中华美德颂,德颂遍千年。中华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是历史的陈酿,时代的召唤。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作为新一代的少年,我们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中华民族的幽幽之魂!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一个微笑做起,让中华美德经过历史的沉淀,经久不衰,历久弥香。同学们,让我们在中华魂的陶冶下,刻苦努力,顽强拼搏,为创造祖国的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中华美德教育范文第3篇

四(2)班江林煊

我们中华名族是一个古老的名族,我们的每一个人都讲求中华美德。

现在这样的场景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一个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小孩让座;一个人在大街上扶老人过马路。

还有一些好心人,他们为大家默默的服务,但不求回报。还有一些人在街道扫地,捡垃圾,清理城市卫生,保护我们的家园。还有一些小朋友拾金不昧,捡到了钱交给警察叔叔和大人。还有一些青年朋友助人为乐。例如:别人丢了贵重物品,大家一起帮忙找,有些人被打了,一群人上去制止……

中华美德教育范文第4篇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是基础教育系统、语言文字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工作。我校高度重视,德育副校长主持召开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了市、区文件精神,成立了本次活动的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积极活动

我校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开展了以下活动:

1、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小小百家讲坛”。 通过讲述孟母断机杼、董仲舒勤学等经典故事,举行《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名著集体诵读活动,组织《继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演讲活动,鼓励学生传承中华美德,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 我校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推动“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促进学生书法教育扎实开展,激发和培育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感受书法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开展“墨香书法展示”活动。向学生介绍颜、柳、欧、赵等书法名家的作品,启发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书法的魅力和精彩,指导学生练习、临摹钢笔字帖、毛笔字贴,展示优秀作品,激励学生上进。

3、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寻访红色足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我校通过:

1、讲述《抗日英雄王二小》、《刘胡兰英勇就义》等红色故。

2、观看《小小飞虎队》等红色电影。

3、寻访叶挺将军等红色足迹,引导他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体验革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的民族精神,从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附:活动图片

我校组织学生观看抗日电影

我校举行抗日诗歌朗诵会

我校举行抗战故事会主题班会

我校组织抗战七十周年唱红歌比赛

我校组织学生参观国防教育展馆

我校组织学生参观档案馆

我校举行“文明雁城”优秀童谣征集大赛

中华美德教育范文第5篇

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民族利益的综合。它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精神保障,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浪潮中,西方道德观已经开始不断的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中华传统道德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把其中具有普遍性和生命力的因素推向世界,使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国现代化中古为今用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针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思想现状和高校道德教育的缺失,借鉴传统美德内容、教育理论方法,对中华传统美德与大学生道德教育进行有益探索。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一、立志报国民族精神。

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则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岳飞的“精忠报国”、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

二、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这是一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

四、提倡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的具有科学性的优秀的遗产。 传统道德一般都是在社会稳定时发挥作用,而社会剧烈变动时则缺少用武之地,正所谓“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历史证明,儒家伦理往往在太平盛世发挥它稳定社会、缓和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的社会功效。当代中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是中国的大局。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其中,道德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精神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建设水平的如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从来就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

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梁启超在《新民说》一书中曾说:“中国要想建设一个新国家,必须先要有新民。新民是不同于旧时的中国人,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最必须的条件就是公德。”在新的经济、政治、文化变革推动下,当今社会的道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领域、新趋势。进行道德建设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优秀传统,也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还要激发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创造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道德、新观念。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发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在了解了传统文化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之后,对于它在现实中的意义,我们又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了。

传统美德告诉我们要正义友善、坚持不懈,我们需要遵守,但是不是事先有必要联系全局、灵活变通;传统告诉我们要热爱祖国,我们肯定认同,但是不是得把这份热爱扩充到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热爱上;传统告诉我们要重视制度,我们也在奉行,但是不是需要将人的利益放在首位,灵活调整,积极创新呢?

中华美德教育范文第6篇

学院:美术学院

班级:09(5)

姓名:庄文越

学号:09173325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 文化凝练而成的社会道德准则, 是中华民 族几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我们重视自身修养, 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和乐观进取精神。 可以说, 中华传统美德早已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 该怎样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

一、坚定不移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说: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只 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 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气节。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维护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在爱 国和气节方面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仅具有找寻民族气节,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意义,而且突出 了要求把个人的命运与民族、 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所以每当中 华民族濒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都起到了救亡图存的战斗号角作用。 自1840年鸦片战 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 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 一强烈的爱国精神,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以上种种爱国实例,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我们当代 大学生要铭记在心,体现在行动上,继承并把它们发扬下去。

二、奋发进取,立志报国 奋发进取,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 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历史上拥有大志者不乏其人。 明代戚继光年仅十七就任文职官, 当上了登州卫指挥佥事。 他对父亲表示,要做一个“身先士卒,临敌忘身”之士,还写下了“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 平”的诗句。 日后在荡平东南沿海倭寇和防止北方异族的入侵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成为名垂 史册的民族英雄。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前去广州革命根据地, 途经长沙写下的 《沁园春·长沙》 , 其中“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表现出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并为之奋斗终身。 十九岁的周恩来所作“大江歌罢掉头东”也体现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远大志向。 可谓少年

壮志 凌云。

我们大学生应把个人的理想抱负与祖国民族利益联系在一起, 把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与为 民造福联系起来。更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 不断地砥砺操行,从而完成大志。

三、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开拓进取,

中华民族虽也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 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 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 原因很多, 其中与中华民族的一批优秀人物跟随时代的潮 流,锐意进取,勇于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惨遭车裂的商鞅,虽牺牲了生命,却使秦国后来 居上,超出东方六国,成为兵革强大,请侯畏惧的天下雄国,为秦始皇“灭诸侯成帝业”的 统一中国大业奠定了基础。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王安石, 面对北宋中期 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 会儒家正统思想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何等的针锋相对。王安 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 后人推崇和尊敬。

四、勤学好问,最大限度地丰富自己 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 这与古人的勤学分不开的。 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 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 夜以继日发愤苦读, 当困乏时, 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 坚持学习。“三上”是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 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上大有作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 “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 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古人这些勤学好问的事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我们要从中受到启迪, 逐步形成勤学好问 的良好品德。

五、尊敬师长,明礼诚信 尊敬师长,

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连封建帝王也不例外。 “西伯善养老”指的是周文王 在施行“仁政”时带头敬长。他上孝父母,下关心穷苦平民,并设立“三老五更”制度来侍 奉老人。共产党人的敬老境界更高一筹。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 老人这是人

人之常情”。朱德自1909年离开家乡后仅见过其母一次,抗战时期,朱老总工 作繁忙, 生活艰苦, 但仍节省下一部分钱寄给母亲。 母亲去世了, 朱老总非常悲痛地说: “我 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一中国共产党, 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过快乐的生活”。朱德把热爱母亲,热爱人民,热爱党紧紧联系 在一起。今天敬长传统美德不仅不能丢,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 “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 在历史上广为传诵, 就深刻反映了这一点。 知礼, 讲礼,对人彬彬有礼,是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 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是内在优秀品质的

外化。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 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 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大邦”之称的 民族, 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所以, 明礼诚信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 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 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 中起来, 完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 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 勇于进取、 开拓创新、尊敬师长、明礼诚信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上一篇:中国字中国人范文下一篇:专家一堂好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