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问卷范文

2024-01-30

村庄规划问卷范文第1篇

村庄整治规划村民调查问卷

为组织好村庄整治规划工作,我们编辑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村现状满意度和村民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答题没有对错,每题只选一项(注明多选的除外),目的在于了解您对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1. 您家地址 2. 您拥有 套住房?家里共有 人?住房的建筑结构如何? (1) 土坯房 (2) 砖瓦楼房 (3) 砖混楼房 (4) 其他结构

3. 住房内是否设有自己厕所? (1)是 (2)否

4. 您希望您家的厕所改为卫生清洁型的吗? (1)非常希望 (2)不希望 5. 您用上自来水了吗?

(1)是 (2)没有 (3)定时供水 6. 您的出行方便吗? (1)方便 (2)不方便 7. 您购物方便吗? (1)方便 (2)不方便 8. 您村看病方便吗? (1)方便 (2)不方便 9. 您村孩子上幼儿园方便吗? (1)方便 (2)不方便 10.您对村级路况满意吗? (1)满意 (2)不满意 11.您宅前的路硬底化了吗? (1)已经硬化 (2)没有 12.您觉得宅前路硬底化好不好? (1)好 (2)不好 13.您村的路灯是天天亮吗? (1)没有 (2)有 14.您认为现在的环境如何 (1)良好 (2)一般 (3)较差 15.您对村绿化满意吗? (1)满意 (2)不满意

16.您对村健身体休闲场地满意吗? (1)满意 (2)不满意 (3)没有 17.您对随地倒污水、垃圾的习惯怎么看? (1)应当改 (2)无所谓 18.您村做到人、畜分离了吗? (1)还没分离 (2)已经分离

19.您是否同意村民居住与牲畜饲养分离,牲畜集中饲养? (1)同意 (2)不同意

20.灶炉使用什么燃料?灶炉在室内还是室外? (1)煤气 (2)木柴 (3)其他

21.如果村庄建设沼气池,您希望采取哪种设置方式? (1)统一设置 (2)各户分别设置 22.您希望村庄未来采取哪种供水方式? (1)采用统一供水 (2)各户自打井水 23.村庄需要增加哪些公共设施?(多选) (1) 肉菜市场 (2) 文化站

(3) 运动场地,如篮球场 (4) 卫生站 (5) 小学 (6) 幼儿园 (7) 公厕

(8) 老人之家(敬老所) (9) 垃圾收集池

24.环境整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多选) (1) 拆除临时搭建的建筑 (2) 拆除危房

(3) 理顺杂乱无序的道路结构 (4) 道路硬底化

(5) 改善道路照明,增设路灯

(6) 建设排水沟和下水管,改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 (7) 污水集中处理

(8) 改善村民饮水问题,建设自来水设施 (9) 改善村民住宅之间的绿化环境 (10)改善村庄入口的绿化环境 答案可多选,请按重要程度排序:

25.您认为新农村建设与整治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1) 乡民风俗的改善 (2) 资金的保证 (3) 规划的制定

26.您是否愿意投入一定资金改造自己的居住环境? (1)愿意 (2)不愿意

27.您能够承受新农村建设自筹资金负担吗? (1)可以 (2)勉强可以 (3)不可以 28.村庄整治过程中如果需要您家拆迁时怎么办? (1)无条件接受 (2)看情况而定

29.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您尽义务出力时怎么办? (1)无条件接受 (2)看情况而定

村庄规划问卷范文第2篇

一、基本情况

**村座落在新华镇西北1.6公里处。辖下有5个自然村。村民自三华村迁出建成5个小自然村,取名五华。全村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属下有7个经济社,7个生队,以经济社为核算单位。全村813户,农业人口2321人。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85人,预备党员3人, 村干部5人,大学生村官1人,社级干部7人,物业管理公司2人。 2007年村人均分配6000元。农民人均收入6200元。 2008年村人均收配6100元,农民人均收入6480元。村社两级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划拨10%的土地建设厂房租赁。村容村貌巳建成村道水泥路面硬底化为98 %指标。 同时村建立了治保会,治安巡逻队员共有68人。其中出租屋管理代管中心有8人。加强了环境卫生整洁.村内设置了卫生服务站1个。前两年,按上级要求,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和完善环境卫生建设,村投入了450多万元.使到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另外,全村村民参加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共2420人。本村民的福利。有60%的医疗报销福利,按每年的定额封顶.同时村委对60岁以上老人共280人,发放老人福利补助共50万元补贴。村民子弟每年考到重点中学及国家认证的大学,村委按每年每例发放奖学金。 今后,在村委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前提下,逐步将福利推向新的台阶.相信五华村的明天会更好!

二、规划目标和原则

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效益。

原则——三大效益相统

一、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1、整体效益最优原则: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从整体上研究人口发展规模、用地布局、道路交通网络及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等问题,尽可能使几方面相结合,达到整体最优;

2、可持续发展原则:立足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在合理利用村庄土地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省能源、生态平衡。在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目标,适当控制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强度,相应调整各项用地的性质和比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配套;

3、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应当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要,创造有利于人口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和条件。在考虑人口密度、建筑密度、住宅布局、交通网络等规划问题时,以村民的居住和出行要求放在首位,尽可能地提高村内的可居住性和方便舒适程度,使整个地区成为村民能够安居乐业、各地人士乐于来此工作、购物、居住和游览的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高效文明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美丽乡村;

4、弹性发展原则:村庄规划是针对未来的发展计划,而村庄建设具有一定的时序性。因此,规划应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规划调整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村庄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

三、村庄现状

1、从村民住房方面看,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房子,很多农户住上了楼房,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道路交通方面,我村已经通了柏油路和沙石路,村内道路硬化率高,村民出行十分便利。

3、电力通讯设施方面。全村都已通电,有线电视、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高。

四、我村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

1、我村地处城市中心,是典型的城中村,前期土地资源基本开发殆尽,现可利用的土地较小。

2、根据规划要求,总体对老村庄进行改造,完善道路交通系统,着力改善村民住房条件。尽量充分利用老村中可利用的空闲地和闲置房屋所占地。

五、我村建设性规划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科学规划。

1、住房方面:先搞试点,建成一部分标准房,或者鼓励村民按照统一标准建房,尽量选用原来宅基地,节约利用土地。

2、道路交通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领导有关工程款项补贴,扩大我村道路硬化率,美化、硬化我村道路,为村民居家生活营造更美好的环境。

3、村环境保护方面:从绿化、村庄整治上下功夫,着力搞好村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村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治理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村中粪便乱堆、污水乱泼、家禽乱跑、柴草乱放、广告乱画等现状,改善村容村貌。

六、组织实施

村庄规划问卷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村庄规划;统筹;镇域

1引言

为有效推进村庄的有序建设,《城乡规划法》明确了村庄规划的法定地位,提出了村庄建设布局的规划内容要求,但村庄的发展不仅是一个建设问题,更涉及到产业引导、空间统筹等一系列需要从更大的空间区域进行思考的问题。2014年,针对村庄规划的编制,珠海市提出要以镇域村庄统筹规划为先导,强化各村庄规划在区域层面的统筹协调。本文以珠海市乾务镇为例,简要分析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内涵和意义。

2村庄规划编制的现状及问题

2.1村庄规划编制的现状

我国村庄规划的实践主要始于2005年开始的“新农村规划”,“新农村规划”强调村庄人居环境的改善,规划内容更侧重于基础设施和住宅单元的布局。

随着2008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村庄规划的实践,普遍侧重于建设规划的内容”。为更好地指导村庄的发展、建设,珠海市近年开展的村庄规划包含了发展定位、规划布局、建设项目等内容,兼顾了从总体规划到建设规划的层次。

2.2村庄规划编制存在地问题

2.2.1缺乏对村域范围的统筹。从地理空间上来看,村庄是农村地理环境中的基本聚落单元,一般由村庄建设区和村域构成,村庄建设区是村民的生活集聚地,也是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开展范围:村域一方面是村庄的行政管辖范围,另一方面也是村民经济活动的开展范围和可达范围。传统村庄规划侧重于村庄建设区的空间布局,无法全面分析村庄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2.2.2缺乏区域层面的定位考量。乡村区域发展具有多样性更需要需要从区域的角度来审视村庄的发展。对于农业村,经济作物的引入、观光农业的运营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而发展的规模性和风险性既需要从区域角度进行判断,更需要村庄间的联动合作:对于城郊村,服务业的活动高度依赖于周边城镇化或工业化的发展。

2.2.3缺乏与城市规划的协调。集体建设用地、国有建设用地在土地管理制度上的二元化安排,使村庄和城镇在空间发展上具有显著的差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成区往往逐渐将村庄建设用地包围,却无法实现融合,形成“城中村”,成为城市建成区中的“异类”。在当前土地制度下,虽然“城中村”的形成不可避免,但是如果在村庄规划阶段能够充分考虑与城市规划的衔接,或许可以使“城中村”成为未来城市建成区中的社区单元。

3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思路

3.1城乡发展的统筹观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改革长久失衡、脱节的城乡关系更是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使乡村的自身发展难以从城市的爆炸式扩张中获益,而城市的要素流动也缺乏面向乡村的方向和途径,从而在结构层面产生一系列城乡矛盾。理顺城乡发展关系必须立足区域,将村庄视为区域发展的单元,从区域整体发展的角度协调城乡之间的经济、社会、空间关系。

3.2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思路

镇域村庄统筹规划通过综合分析镇域村庄的区位条件、资源等基础因素,挖掘发展潜力,结合城市规划布局,明确村居发展定位,并着重从发展方向、产业、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统筹协调,指导具体村庄规划的编制,以实现城乡之间、各村庄之间的统筹发展。

4镇域村庄统筹规划的实践――以珠海市乾务镇为例

4.1乾务镇概况

乾务镇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西南部,距离珠海市中心城区46公里,共有16个行政村、2个社区。乾务镇以工业为主导,形成了

二、

一、三的产业结构。村庄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临近镇区和园区的村庄发展有一定规模的生活配套产业。

4.2发展方向的统筹

发展方向是对村庄长远发展的战略引导。从镇域来看,村庄可以看做点状分布的功能节点,村庄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的城镇化形成协调一致的步伐。

规划首先根据上位城市规划明确乾务镇域未来的功能布局,在此框架下,结合各个村庄的区位和发展条件,划分为城镇化型、城镇化兼顾农业化型、农业化型三类村庄。发展方向的确定可以使村庄在发展中有所侧重,与城镇化形成同步,分享城镇化带来的红利。

比如,确定为城镇化型的村庄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紧跟区域城镇化的发展路径,适时引导村庄产业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第三产业、观光农业转型,避免因所处区域城镇化建设伴随的土地“农转非”活动造成村庄生产力的突变式丧失。

4.3产业发展的统筹

相对于城镇来说,村庄产业的发展规模较小,且由村民主导,受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规划更强调对特色产业的引导。重点针对各村的功能区位、发展方向、资源特点,提出各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引导。一方面,希望通过特色产业的引导提升村庄产业的发展层次,符合城镇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提出村际产业的统筹重点,希望各村能凸显特色,实现空间上的错位?l展,集聚规模,实现同类型产业的抱团发展。

以镇区周边的乾东村、乾北村、乾西村三村为例,三村是“乾务飘色”民俗文化的传承地,均组织有各自的“飘色”表演队,在文化的传承、利用上也有各自的计划。规划从镇域角度出发,提出三村应整合“飘色”的文化资源,共建文化基础设施,从而壮大“飘色”文化的资源厚度,形成合力,更好地拓展“飘色”文化的传承广度和挖掘深度,以形成地域文化品牌和旅游节点,才能融入区域旅游发展链条。

4.4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合理性主要通过可达性、共享性体现,公共服务设施的统筹即是通过分析区域设施的可达性和村庄设施的共享性,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同时也避免村庄在设施布局方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在区域设施可达性方面,本规划分析了小学、初中、医院、市场等城镇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并通过比较服务范围和村庄建设用地的重叠程度,一方面从服务村庄的角度,提出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的建议,另一方面引导新村建设向更能接受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服务的区域布局。

在村庄设施共享性方面,特别针对村庄建设区接壤的村庄,规划分析了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运动场地等村庄级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和服务范围,从空间上对设施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提出优化布局的方向和措施。一方面,最大限度的发挥设施的服务效能,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各村单独规划建设造成的设施重复建设。

4.5市政工程的统筹

重点考虑各村庄规划的市政管线系统与区域市政管网的衔接。其中,在污水处理方面,由于镇域尚未形成系统的污水管网,规划根据镇域污水系统的建设现状和未来建设时序,近远期相结合,对各村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提出指引。从管网和设施布局上体现多村共享,减少投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单个村庄规划在市政规划方面的合理性。

村庄规划问卷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为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党委政府组织、农民广泛参与。各级党委、政府通过政策鼓励、典型示范等措施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优先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以及影响村庄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科学规划、注重特色。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空间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文化特色彰显等要求,优化村庄布点,完善村庄规划。切实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倡导集约建设,突出整治重点,挖掘地方特色,展现乡村风情。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条件,确定不同的整治目标和方式,并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指导,科学有序实施环境整治。

——健全机制、协调推进。坚持以块为主,建立省、市、县、乡镇四级联动机制,形成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合力。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努力巩固整治成果,持续改善村庄环境。

二、目标任务及实施步骤

(一)目标任务。用3-5年时间对全省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规划布点村庄要突出抓好“六整治”、“六提升”,重点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河道沟塘,着力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非规划布点村庄要结合实际,突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河道沟塘等环境卫生整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有效改善村庄环境。主要目标是: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得到有效治理,乱堆乱放得到全面清理,村容村貌得到普遍整治,环卫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各类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和集约利用,绿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河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全面提高。

——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山水田林自然风貌得到保护,历史文化得到弘扬,建筑特色得到彰显,平原地区更具田园风光,丘陵山区更具山村风貌,水网地区更具水乡风韵。

——公共服务更加配套。推进乡村道路、给水排水、绿化环卫、清洁能源、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达村到户,村庄公共管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服务等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善。

(二)实施步骤。全省村庄环境整治分两个阶段推进。

1. 突出重点、初见成效阶段(2011-2012年)。全面动员部署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组建工作机构,制定考核标准及办法,开展技术培训,兼顾不同区域和村庄类型实施示范项目。全省20%以上村庄实施环境整治,完成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城镇和重点工业园区(开发区)及其周边村庄环境整治,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力争完成40%以上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2. 全面实施、显著改善阶段(2013-2015年)。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实现环境整治目标,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普遍改善,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在2013年底提

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三、全面整治村庄环境

(一)整治生活垃圾。建立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

收运处置体系。苏南地区进一步提高村庄生活垃圾收运设施标准化和保洁队伍专业化水平,

苏中苏北地区加快村庄日常保洁和垃圾清运制度建设,集中清理积存垃圾,配置必备的环卫

设备设施,实现村庄保洁常态化。积极推动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资源利用。

到2015年,全省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镇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

率达80%以上。

(二)整治生活污水。合理选择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就地建设小型设施相对集中

处理和分散处理等治理方式,突出太湖流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通榆河清水走廊等重点区

域,优先推进位于环境敏感区域、规模较大的规划布点村庄和新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建立

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保障已建设施正常运行。加快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步

伐,完善村庄排水体系,实现污水合理排放,有条件的村庄实行雨污分流。根据村庄人口规

模、卫生设施条件和公共设施布局,配建水冲式公共厕所,原则上每个村庄至少配建1座。

到2015年,基本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苏南50%、苏中25%和苏北15%的规划布点村

庄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整治乱堆乱放。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全面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整治露天粪坑、

畜禽散养、杂物乱堆,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整治破败

空心房、废弃住宅、闲置宅基地及闲置用地,做到宅院物料有序堆放、房前屋后整齐干净、

无残垣断壁。电力、电信、有线电视等线路敷设以架空方式为主,杆线排列整齐,尽量沿道

路一侧架设。

(四)整治工业污染源。加强村庄工业污染源治理,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监督机制,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开展小化工、小制革、小漂染等“十五小”

企业专项清理整治,对已审批的落后、淘汰工艺,责令企业限期进行技术改造。对未经审批

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以及未取得资质认可的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加工点,要坚决依

法取缔、关闭。

(五)整治农业废弃物。推广畜禽养殖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无害化

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随处堆放和就地焚烧秸秆,推进秸秆工业原料化、能源化、饲

料化等多形式综合利用,加快农村沼气和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积极引导规模化、集

约化畜禽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对污染物实

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限期治理或关闭不符合养殖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养殖场。

到2015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达85%。

(六)整治疏浚河道沟塘。按照畅通水系、改善环境、修复生态、方便群众的要求,进一步

加大村庄河道沟塘整治疏浚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村庄水环境。全

面清理河道沟塘有害水生植物、垃圾杂物和漂浮物,疏浚淤积河道沟塘,突出整治污水塘、

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加强农区自

然湿地保护,提高水系自净能力。推进河道沟塘轮浚机制建设,实现农村河道沟塘疏浚整治

和管理养护经常化、制度化。到2013年,全省村庄河道沟塘基本疏浚一遍;到2015年,

全面建立农村河道轮浚机制。

(七)提升公共设施配套水平。推进村庄公共活动场地、邻里休闲场地和健身运动场地建设,

满足村民日常需求。在完成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目标任务基础上,按照村级“四有一责”

(有持续稳定的集体收入、有功能齐全的活动阵地、有先进适用的信息网络、有群众拥护的

双强带头人、强化村党组织领导责任)建设行动计划要求,实施面积较小、难以满足实际需

要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结合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优化配置教育、卫生等资

源,强化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就业创业服务、平安服务、文体活动、群众议事

等功能,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基本满足城乡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

体系。到2015年,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八)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自然条件,突出自然、经济、乡土、多样,大力推

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以及村口、庭院、公共活动空间等绿化美化。村庄绿化应以乔木

为主、灌木为辅,少用草坪;注重与村庄风貌相协调,通过植被、水体、建筑的组合搭配,

形成四季有绿、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积极推进村庄公共绿地建设,方便群众休

闲健身。到2015年,苏南地区和苏中、苏北地区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0%、35%以上。

(九)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积极推进城乡区域供水,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使用自备水源的村庄要配套建设净化、消毒设施,满足村庄用

水水量和水质要求。靠近城镇和基本具备区域供水条件的村庄,优先选择城镇配水管网延伸

供水。大力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集中开展水源地整治,有效改善水源地水质。

(十)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高农村公路通行服务水平,改善村庄内部交通及出行条件,构

建城乡一体的客运网络。结合村庄规模形态、地形地貌、河流走向和交通布局,合理确定村

庄内部道路密度、等级和宽度。村内道路铺装形式根据道路功能确定,主要道路实现硬质化,

并合理配套照明设施;次要道路及宅间路可采用砖石、沙石等乡土生态材料进行铺装;具有

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到2015年,全省规划布点村庄道路和行政

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开通镇村公交的乡镇比例达50%以上。

(十一)提升建筑风貌特色化水平。引导促进农村民居建筑风格与村庄整体风格相协调,充

分体现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特征,有条件的地方可实施既有建筑物出新。严格规划管理,依

法处置违法违章建筑。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

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和救灾救济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十二)提升村庄环境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农民参与和自主管理村庄环境的有效途径,引导

制定农民群众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落实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

公厕保洁队伍。建立专项规章制度、固定管护队伍以及村民参与的监督制度,做到运行有效、

管护到位、群众满意,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轨道,确保环境整

治有成效、不反弹。

四、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水平

(一)优化完善村庄规划。结合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适时优化调整镇村布局规划,综合考虑

当地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乡村特色保护等因素,合理确定劳作半径和集聚规模,选择

与生产相适应的居住方式,科学确定村庄布点和数量。根据实际需求充实完善村庄规划,统

筹安排村庄各项建设以及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保护、防灾减灾等工作,强化对村庄环境整治

的引导作用;注重保护村庄地形地貌、传统肌理,营造优美环境和鲜明特色,引导适宜产业

加快发展。村庄规划报批前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依法批准的村庄规划要

在村庄显著位置予以公布。

(二)推进康居乡村建设。以“布局合理、道路通畅、设施配套、环境宜居、特色鲜明”为

目标,组织开展省级康居乡村建设试点示范,引导各地加快推进康居乡村建设。苏南地区要

以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全面推进康居乡村建设;苏中、苏北地区要在

优先引导和鼓励有条件农民迁入城镇的同时,以改善农民最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有

序推进康居乡村建设。到2015年,全省建成1000个省级“康居示范村”,带动10000个规

划布点村庄达到康居乡村建设标准。

(三)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依法加强村庄建设的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严格规划实施管

理。注重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改善规划布点村庄人居环境。充分尊重农

民意愿,采取自建、联建与统建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稳妥引导农民向规划布点村庄有序集中。

以第一产业为主的村庄以低层独院式联排住宅为主,引导以第

二、第三产业为主的村庄建设

多层公寓式住宅,限制建设独立式住宅。新建农房要结合地形地貌及道路走向等灵活布局,

力求空间围合丰富、户型设计多样,体现乡村风貌和地方特色,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加强

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新建农房符合节能、节地、节材、节水、抗震

等要求,切实提高农房建筑质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成立村庄环境整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住房

城乡建设厅,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制定、目标任务

分解、协调指导和督查考核等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协作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对本地区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将这

项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结合实际建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职责

分工,落实政策措施,切实加大统筹推进力度。

(二)突出工作指导。根据各地村庄基本条件,分区域、分类型指导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苏

南等有条件的地区要注重城乡、区域环境连线连片综合整治,强化地方特色和农村风貌塑造,

实现环境优良、生态宜居;其他地区要加强环境卫生治理,营造整洁、自然的村容村貌。突

出规划布点村庄的环境整治,靠近城镇的要按照城镇社区标准进行整治,具有自然和人文特

色的要注重特色保护和培育,经济条件较好的要加快配套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经济薄弱的要优先建设和改善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收运、河塘疏

浚整治等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面貌。对非规划布点村庄,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针对

性地提出实施环境卫生整治的具体要求。加强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结合,整合资源,集中

力量,促进村庄环境整治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

(三)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政策,探索跨村组宅基地置换,保障村庄规划

建设整治用地需求。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土地增值收益全部用于农村建设和集体经

济发展。加快农村土地和农民住宅确权登记发证,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鼓励

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村庄环境整治和康居乡村建设的财政投

入力度,并按照村庄环境整治实施计划,有效整合和利用现有各类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对符合支持范围和条件的项目给予补助。通过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村集体经济收入、

县乡财政补助等,筹措河道管护、道路维护、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绿化养护等村庄环境长

效管理经费。鼓励社会力量以捐资捐建的方式,支持村庄环境整治。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

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或设立专项的农村公益基金会,用于建设农村公益事业项目

的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四)提供技术保障。加强乡镇建设管理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指导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基层

干部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组织实施村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的能力。

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村庄开展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

不同资源环境条件下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的有效途径。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庄实地进行技

术指导,大力开展科技、规划、技术下乡,建立科技、规划、设计单位“一对一”技术帮扶

机制。制订村庄环境整治、农房建设等相关技术导则和指导图集,免费发放给基层单位及农

民参考选用。

(五)深入宣传发动。广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强化环境卫生意识,引导农民群众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通过群众喜闻

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党委、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动员广

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村庄环境整治、维护和长效管理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

支持和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六)严格督查考核。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更高水平小康、科学发展、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

部实绩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采取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

评价的办法,加强对各地村庄环境整治进展情况的目标管理考核。建立定期督促检查和情况

通报制度,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村庄规划问卷范文第5篇

一、准确反映近期现状的村庄地形图(要求电子版,比例1:1000)。

二、区域发展条件资料

1、乡镇域规划:乡域范围内村镇的等级层次、规模大小、功能及性质、村庄分布、对外交通与村镇间的道路系统、电力电信等公用设施,主要村镇企业生产基地的位置、用地范围,主要公共建筑的配置,以及防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统筹安排。

2、农业区划:对家业的生产发展条件、发展方向和途径以及技术改革主要措施。

3、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计划:如文教卫生、商业服务、道路交通、工农业生产等各行业的发展计划。

4、包括村域内及附近区域的矿藏资源的种类、储量、开采及运输条件,以及农林牧副渔的一般情况。

5、周围村庄的影响因素:了解规划的村庄及其周围村庄、乡村有哪些与本村有密切的联系,影响的因素无论是有利还是不利的都要收集到。

6、对外交通联系:村域境内的公路技术等级、客货运量及其特点、公路走向、长途汽车站点的布局及其与村庄的联系。同周围的村镇联系是否方便,有无开辟公路新线的设想。

三、村庄基本情况

1、村庄位置、行政区划、自然条件、气象资料、水文资料(降水量、洪水、地下水、流量)、地质条件、历史沿革、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古建筑、近现代建筑、民俗传说等)。

2、村庄人口数量及近10年人口变化情况(近10年人口资料,包括人口数、非农人口数、出生人口、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等),就业安置情况,教育情况,劳动力情况。见下表:

人口现状

年龄构成

3、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情况),人均年收入,村集体企业,出租土地厂房,村民福利(儿童、老人、五保户等)等情况。

4、村庄土地利用:耕地、林地、养殖用地、荒山、荒地、未利用土地及水域等所占面积和比例,重点了解耕地中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所占的面积和比例。

村庄居住建筑:住宅的等级、层数、建筑面积、给排水情况及住宅基本情况和主要附属建筑;居住面积和建筑面积、建筑质量及宅基地面积的数量。;历年修建数量、近期和远期计划修建的数量。

村民住房形式、占地面积、每户建筑面积、层数要求等,建设施工方式情况,建设成本(含室内装修、家电设备等,要分项说明)。

5、道路市政:现状道路情况、桥梁等,运输形式:机动车、农用车普及情况,停车管理,饮用水达标,黑水(厕所冲水)、灰水(洗漱污水)和雨水的收集处理,供电,电信,网络,有线电视,采暖方式,燃料来源,垃圾收集处理等情况。

6、 公共配套:村委会、中小学、小学、托幼、卫生所、商业设施,文化站,阅览室,敬老院,公共活动场所,公园,健身场地,公共厕所,公共浴室等情况。

7、村工业及农业生产服务设施

村工业的现状以及近期发展计划和远期发展的设想,其中包括工业业产品和产量,职工人数、工帮面积、建筑面积、用水量、用量量、运输量、运输方式、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污染程度以及综合治理情况等。

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的种类、产量、产品、职工人数、场地面积、原料来源、产品销售和运输方式。

农业服务设施:有关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方面的现状情况和发展资料。

三、规划资料:县城总体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已做的村庄规划,其他相关专项规划。

四、各级部门、领导对本次规划的设想和意见。

五、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就村庄规划出台的有关方针、政

村庄规划问卷范文第6篇

近年来,我镇按照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提升工业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了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保证农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上一个新台阶打下扎实的基础,我镇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这势必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明显改变。因此,为提升我镇村庄的整体形象,促进农村居民共享村庄文明,我镇结合自身实际,决定开展村庄计划建设。

第二章 村庄概述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我镇现有XX个行政村,面积XX万余亩,人口3XX多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XX国道南北贯穿全境,交通便利 全镇以种植业和家具加工业为主,具有十足的发展优势。

二、社会经济情况及村庄现状建设状况 。全镇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葡萄、 核桃等,养殖主要发展猪、牛、兔、桑蚕等。由于历史原因,镇内村庄村域内现有住宅建筑大都沿道 路而建,错落无序,大多数居民点相对比较分散。村内功能设施不全,绿化不成体系,环境 卫生较差。除个别住宅外观别致、造型新颖,达到小康型标准外,其余大部分房屋多为

二、 三层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建造的砖混结构楼房,房型老化、单

一、陈旧,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设计理念。目前镇内存庄村域内道路经过几年的土地整理已基本形成体系,但部分道路质量较差。 通村公路基 本已达到村级公路标准,部分通组道路也已达到标准,大部分为碎石路。

四、目前主要存在问题

1、镇内村庄分散建设,土地浪费严重 由于历史原因,居民点分布较为分散,村庄中住宅布局较为凌乱,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难度,不利于节约土地,不利于生产力的协调和发展,给机械化耕作带来难度。

2、公共服务设施、基础配套设施滞后 虽然镇内各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经济投入,但在村内交通、排水、文化娱乐、环 保等方面还相对落后, 村民点现状房屋建设质量偏低, 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配套设施, 造成村民生活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较差, 不能适应收入不断增长的农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 的要求。 镇内各村庄村内功能设施不全,道路较差,河道不清,环境卫生较差。村宅错落无序,比较散乱, 房型老化、单一,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设计理念。 第三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3、《XX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5、《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6、镇内各村庄村提供的有关设计条件;

7、与本规划有关的规范、规定、标准等。

二、规划原则

1、规划编制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广大群众意愿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2、规划编制要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遗存,地方民俗风情,努力营造具有浓郁水 乡特色,环境清新优美的农村新社区。

3、规划编制要综合考虑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环境卫生,绿化休憩,防灾减灾等基础设 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努力提高村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村民生活质量。

三、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 围绕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切实改善农村群众 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四、规划目标 为了彻底改善当前农村住宅水平较低,功能不全,外观单调呆板,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 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切实帮助农民提高生活质量,规划从大 魏庄村域现状实际发展状况和趋势出发,围绕“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先进理念,体现 特色,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对村域进行全面整治,创建出空间层次丰富,方便农民生活, 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现代化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 现代化,保证农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更上一个新台阶。按照“环境整洁、村貌优美、设施 配套、布局合理”的目标,做到村庄的生活、生产、生态等功能分区布局合理,教育、医疗、 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建设成为能充分体现富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 村庄内部实现五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 ——道路硬化。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硬化;通中心村主干公 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 ——村庄绿化。中心村(村庄)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 25%以上,村庄内有休闲健身 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绿化带,农户庭院绿化。 ——卫生洁化。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自来水普遍入户; 畜禽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处理, 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 ——河道净化。保护和管理好村域内现有的水面,做到水体净化、河边绿化;河道堤防和 排涝工程建设按规划建设标准要求实施。 ——环境美化。村庄建设规划要科学处理生产、 生活、 生态、 文化之间的关系,布局合理, 组团建筑有个性特色、美观大方,组团建筑间相互协调;建筑布局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依 林傍水,错落有致;农户住宅实用、美观。

五、规划范围

XX镇各村村域内所有土地为本次整治规划的研究范围。

第四章 村域村庄布局规划

一、镇各行政村经济发展规划 。各行政村确定村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重点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物质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与旧村整治相结合,改善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依托村域区位优势和结合村域的自然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结构的调整。

二、村域村庄布局规划 根据村庄建设环境与场地分析, 结合村域经济发展现状, 依据 《濮阳市市域村庄布局规划》 , 确定村域村庄建设空间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中心居民点建设。 规划在村域内形成“一个中心,四个居民点”的规划布局。 根据自然村现状,依据村域发展态势,遵循居住用地适度集中、农田适度集中、积极推进农田集约化管理、合理配置服务设施以及基础设施、优化住区环境的原则,利用政策引导, 规划近期结合村庄整治将各自然村进行整合,完善路网框架、市政设施,整洁墙面,注重宅前、宅后的绿化建设及河道整治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远期形成四个居住区,分别为居民区、商业区、小康楼、高层住宅楼、并将小康楼作为中心居民点统一进行规划,配置文化 活动中心、 设置健身器材和公共绿地、 公厕等, 从而形成相对集中, 设施共享的新农村。 第五章 村域整治规划 规划根据目前农村较为突出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结合村域区位特点、经济条件和社 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对村域环境进行整治改造,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 和民主建设,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明显改变,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一、房屋建筑整治规划 老村内建筑整治一方面要从整体布局角度确定需要拆除的建筑, 另一方面也应从节省资金角度确定建筑的改良方式,多层次的解决不良建筑带来的影响。

1、保留原有质量较好的农房,整治各住房间距内影响日照、采光、通风的各种杂房和陋 棚,整修道路和院落,种植绿化,改善居住环境。

2、新建农房相对集中,大力推广定型图,实行农房建设的专业化施工,逐步将零星农房 就近搬迁到规划村居点。

3、全面清理违章建筑,拆除危险、废弃房屋,多渠道筹资对保留的房屋进行统一的修缮 和粉刷,改善村庄的整体形象。现状建筑改造应遵循“不大动、少花钱、出效果”的原则,对 沿路建筑物依据不同情况分为基本可行建筑、 整修清洗建筑、 更换建筑色彩、 重点改造建筑、 尽快拆除建筑、远期拆除建筑等几种模式进行改造。

4、农村生活用房与生产用房应适度分离,提倡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和集中化,对污染物进 行统一处理和利用,即采用制造沼气、采用高效生态绿地等污水处理系统,从而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5、规划修缮和粉刷房屋 5 户,粉刷面积约 1500 平方米;规划近期零星房屋暂时保留稍作 修缮,中远期随着农民新村的建设逐步搬迁。

二、环境整治规划

1、村庄绿化 规划大力提倡房前屋后绿化,建立村庄和河道绿化系统。在强化整体布局的基础上,以点 带线,以点带面,最大程度的展现村庄整治的精华。在节点上,以建筑、水、绿化、道路的 综合强化与协调化,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 规划于设置约 2450 平方米的公共绿地(小游园);规划于房前屋后设置绿化带或花坛。 在绿地建设中强调绿地的层次感与有机联系,既要运用多种植物的交错布置形成错落有 致、 四季有形的规模性绿地, 也要加强绿地与周边环境的联系, 让绿地与人的行为有机结合, 形成不同层次的小游园、观赏园等,并配备相应的休憩、娱乐、健身设施。形成“人在林中, 家在水边、绿在身旁”的田园风貌。绿化材料以经济树种为主,在部分地段种植桃、杏、山 楂、葡萄等经济树种,并在房前屋后留出自营种植区,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一方面减少绿化投入, 一方面增加经济收入, 更是使各行政村拥有了与众不同的风味。 另外, 适当配置香樟、 紫荆、黄杨、棕榈、杜鹃等美化树种,并铺设草坪、种植水生植物,增加观赏性。绿化树种 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结合推广经济林、果林栽种果树林木。

2、河道净化 结合河道保洁工程,对镇内村庄小河进行清淤、疏浚,严禁养殖水草,建设生态护岸,两岸设置生态的绿化带。规划通过路水相依等主题理念,既通过沿岸栽植亲水植物体现柔水风情,也通过堤岸的灵活处理、观色的有机导入,将水文化引入人的生 活,体现“智者乐水”的传统理念。

3、卫生洁化 垃圾处理系统: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和保洁制度, 村庄内按一定规模和半径设 置垃圾收集点,,每 5-7 户门前设置一只垃圾箱,全村设置一处垃圾收集房。村委设置一名 保洁员,负责整个村范围内的垃圾收集清运以及相应设备的维护。 规划配置垃圾箱 100 只,垃圾收集房 1 座。 污水的处理:大力推广三格化粪池,普及率不低于 95%,规划每户农户设置一座三格化 粪池,彻底消灭露天粪坑。畜禽粪便、生活粪便均可建沼气池变成沼气、作为肥料、应用高 生态绿地处理系统等工艺处理,从而达到对农村的污水进行高效净化处理和合理利用。

三、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于各行政村内各建立一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集村民自治、治安防范、培训教育、图书 阅览、文化活动室等功能为一体,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

四、基础设施规划

1、通村连组道路硬化,达到机动车通行要求。 规划通村公路达到四级及四级以上,路面宽度≥5 米,路面为沥青路面或水泥砼路面,设 计荷载标准达到汽—20,挂-100。通组道路,路面宽度为≥3.0~3.5 米,路面采用水泥砼路 面。进户道路,路面宽度为 2.0~2.5 米,路面采用水泥砼路面。 目前村域内道路已基本形成体系, 通村公路和部分通组道路已硬化并基本达到标准, 其余通组道路太窄, 且大部分为土路。 规划继续完善通村道路及宅前路, 主要道路两旁增加绿化。 规划硬化道路长度约5公里,其中通组道路约5公里。

2、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 规划村内自来水入户率达到 85%以上,基本保障村民用水安全。

3、提倡应用环保、洁净能源,逐步建立规模养殖业,沼气发生、利用系统,积极推广利用 太阳能。

上一篇:初中数学小结范文下一篇:初中作文开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