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村庄创建实施方案

2023-04-02

方案在我们工作与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与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那么一份科学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森林村庄创建实施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森林村庄创建实施方案

创建森林村庄实施方案

龙山镇西门外村村创建“森林村庄”工作计划 创建“森林村庄”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我村生态环境美化工程,提高我村绿化美化水平,创造适宜的森林景观效果,优化村庄生态环境,根据《宁波市森林村庄创建标准》和《宁波市森林村庄考核验收表》的有关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宁波市森林村庄创建标准》和《宁波市森林村庄考核验收表》为依据,以加强村庄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实施人居环境美化工程,加快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推动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建设任务

西门外村作为镇核心村之一,辖区面广,村庄绿化建设工作量大,当前面临加快中心村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结合龙山镇中心村建设规划,我们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本着区域功能合理布局,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办法,逐步推进,以村容村貌改建为突破口,努力实现村庄建成区林木绿化率达到25%以上,使村庄建成区人均乔木树种10株以上,乔木树种面积比重达到70%以上。

三、工作措施

2011年我市提出创建“森林村庄”工作的第一年,为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我村采取一下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开展“森林村庄”创建工作,是社

会主义一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项惠民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量大。村两委专门成立了创建“森林村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村委会主任担任,成员由两委成员及配套组织人员担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2、制度健全,措施到位。西门外村领导小组将“森林村庄”创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使创建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一是建立“森林村庄”绿化工作机制,全村上下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创建工作当作村委日常工作来砖,动员和组织全村群众参与创建工作。二是加强对绿化美化成果的管理,建立可惜管理体系,落实工作责任制,克服“重栽植、轻养护”的观念,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经成型进行合理修建,浇灌、施肥、除草,保持树木花草生长旺盛,绿化效果的持久性。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在创建工作中,领导小组加大对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村广播、标语、宣传单等媒体报道,积极引导,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宣传,增强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自觉性,教育广大群众增强卫生、生态意识的文明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龙山镇西门外村

2011年4月

第二篇:农庄村创建省级森林村庄工作总结

一、村情简介

农庄村位于南湖区余新镇东南,村域面积9.95平方公里,共有38个村民小组,1295户农户,常住人口4186人,外来人口4000人左右。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支部,12个党小组,党员168名。余新镇工业功能区建在本村,沪杭高速公路贯穿全村,乍嘉苏高速公路出口处位于本村37组,地理环境优势十分明显。村内经济以工业为主导,共有百余家企业,以五金塑料为主要产业,形成了华东地区比较大型的箱包配件基地。农业主要以水果、大棚蔬菜、瓜果种植为主,村内有1家果蔬专业合作社。2011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986亿元,村集体总收入2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5686元。先后获得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省级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信息化示范村、市级绿化示范村、市级十佳节能减排示范村、区级文明村、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村庄整治工作先进单位、区级平安创建达标村等荣誉称号。

二、工作总结

近年来,农庄村两委高度重视村庄的生态建设,把创建省级森林村庄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村级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初步形成了“林水相依、绿水相融”的新格局。经过创建,农庄村的生态绿化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变得干净、整洁,现将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村两委成员十分重视这次森林创建工作,将创建省级森林村纳入年度中心工作之一,并将此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1、成立创建队伍。为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任组长,村民委主任任副组长,其他两委班子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协调创建工作。

2、制订创建规划。按照创建工作计划和方案,结合本村村庄规划,制定相应的绿化种植计划,真正把创建工作作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和事关全村百姓利益的系统工程加以认真实施。

3、深化创建共识。领导小组将森林村创建指标一一分解落实到各组成员中,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确保创建责任落到实处。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森林村创建宣传活动,利用农民信箱、黑板报、宣传栏等方式大力宣传创建省级森林村的相关内容,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形成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

1、做好村主干道两侧的绿化建设,打造绿化通道。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村小区主干道、居民集中居住区种植花卉苗木,2008年投入85.48万元,增加绿化面积48958平方米,在道路两旁种植香樟等花木,对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并复绿,建设森林生态屏障。2012年在沪杭高速公路沿线投入30余万元进行植树造林工程,种有银杏、香樟、杨柳、桂花等乔木,保持水土不流失,维护生态环境。通过创建,目前村内道路宜路地段绿化率达到100%,真正做到见缝插绿、拆旧建绿。

2、做好清水河道绿化工程建设,努力营造水清岸绿的水乡美景。我农庄村水资源丰富,流经我村河流共有35条,全长约18.96公里,做好河道整治绿化是重中之重,配有一支专业河道保洁人员队伍,定期清理河道垃圾及漂浮物,做好河道疏浚工作,目前全村河道基本得到疏浚,按要求做好居民小区边的河道生态护岸。近年来,我村在河道边种植配套绿化,河道干线绿化率97%,杨柳依依,随风摆动,香樟挺拔,一幅江南水乡的经典美景。

3、做好创建森林村相关工作,致力打造风景秀美的绿色休闲农庄。积极开展绿色森林村创建,创造条件植树添绿,绿化美化环境,通过创建,如今的农庄村,中心村建有休闲林共3000平方米,人均拥有乔木树8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平方米,林木覆盖率40%,村委会投入资金进行绿色美化,鼓励村民在房产屋后植树栽花,美化庭院。目前,全村有90%以的农户屋前屋后都已种植苗木,单位林木覆盖率达到35%。村部及小区建有休闲小公园,供村民散步、锻炼,园内有桂花、紫薇、香樟等苗木,园内环境优美,鸟语花香。

4、做好建管并举工作,着力建立森林村庄长效管理机制。村委会切实加大对森林村生态保护力度,一是组建绿化管理队伍,建立健全村绿化管理制度。二是抓好造绿质量,邀请镇农技指导员做好技术指导,注重管护,确保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建立健全护林组织,通过浇水、截干、喷药等管护措施,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三是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组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村内青年团员、党员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护绿活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村以上级有关部门创建森林村庄的标准为行动准则,为积极创建省级森林村做了大量的绿化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农庄村的环境面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但与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为:一是广大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集中居住区的绿化水平和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年,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扩大森林村创建宣传。积极开展“农庄是我家,绿化靠大家”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借助各种宣传平台,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深化群众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和森林村创建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使创森工作进一步深入人心,如何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推动创建工作的纵向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是继续加大绿化投入。在未来的新农村建设中,要更加注重保护绿地,不填水、不毁绿,大力建设宜居村庄,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未来的绿化建设中,要优化树木品种结构,扩大珍稀树木的种植面积,提高绿化的视觉效果。

创建不是终点,是一个更高的起点,我们相信在村两委的积极关心和努力工作下,农庄村的森林创建工作肯定会在原有的基本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篇:街道创建平安村庄实施方案

**市创建平安村庄(试点)实施方案

为了抓好平安村庄建设,打牢平安**基础,根据**、**两级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要求,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按照街道平安建设工作会议要求,广泛开展“平安村庄”创建活动。使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创建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农村社会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为**、**平安村庄,特别是城中村建设提供经验。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平安村庄”创建活动,努力实现“六无”:无刑事案件、无被刑事处罚的人员、无越级集体上访和个人非正常上访、无邪教活动、无“黄赌毒”现象、无群体性事件、无重大灾害事故,以小平安促大平安,不断提升全街道平安建设整体水平。

三、组织机构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4月)。召开平安村庄创建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平安村庄创建工作,明确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并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的重要意义,在村庄内形成创建平安村庄的浓厚氛围。

2、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5月-9月)。

1

5月-8月:隐患排查、问题整改。依据方案,逐步逐条对照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分类疏理,及时处理。切实做好村庄安全隐患拉网式排查,规范建立平安村庄创建工作台帐,明确排查时间、责任人、整改措施及效果。

9月:巩固成果、创建特色。村庄继续巩固和深化平安村庄创建工作成果,加强村庄安全管理档案建设,认真做好村庄日常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排查、隐患消除等工作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3、总结阶段(2013年10月-12月)

村庄总结平安村庄创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先进典型。

五、主要任务

(一)安装视频监控镜头。一是以自筹、捐资和上级支持等方式筹集资金,在村中各大路口及重点地段安装 高清二类视频监控镜头;二是动员村中各住户、各商铺根据实际情况,安装三类视频监控镜头。

(二)组建护村联防小队。组建一支8-10人的治安联防小队,购买服装、具械,实行巡逻制度,协助排查治安隐患、调解矛盾纠纷等,维护村中治安,提高村民的安全感。

(三)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健全矛盾纠纷每周一小排、一月一大排的定期排查制度,深入全面地开展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抓好化解调处工作,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同时,要建立工作台帐。

(四)加强出租屋流动人口管理。对出租屋和入住人员要建立台账,做到底子清、情况明。

(五)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帮教。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

2

矫正人员、吸毒人员、邪教人员、不良青少年等重点人员做好安置帮教工作,防止漏管、失控,减少重新犯罪。

(六)树立良好的村风村俗。积极抓好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村民依法经营、遵纪守法的意识。同时深入开展争创“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在村中实行亮化、绿化、硬底化,为居民群众安装路灯、铺设道路、种植花木、疏通排污管等惠民工程,改善居民的治安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时抓好村级各类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村干部要按照创建平安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切实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主动关心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共抓格局。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责任,进一步形成建设“平安**”人人有责、人人支持、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严格督导检查,抓好跟踪落实。在试点期间,由**市创建平安试点(**)领导小组为督导组,每月对村庄开展平安建设进行一次督导。对工作积极效果明显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展缓慢,停滞不前的予以通报批评。

第四篇:森林村庄绿化规划与设计

杜国坚

发布时间:2010-05-24 09:51:53 访问次数:957 次

201004

浏览字体:

打印本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出发,适时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省林业厅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为主题,以绿化示范村创建为突破口,加大工作力度,精心组织实施,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河道、庭院、宅旁绿化和公共绿地的建设,完善村庄绿地系统,推进村庄绿化美化,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生态保障。

目前,全省已有1.3万多个村庄得到初步绿化,并有3510个创建为绿化示范村,其中省级绿化示范村787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萧山航民村、余姚小路下村、奉化滕头村等一批“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清清河水绕村庄”的绿化示范村已成为全省村庄绿化的典型和楷模。2009年,全省各地全力实施“千万工程”村庄绿化项目,已有1668个待整治村完成绿化任务,共植树540万株,绿化覆盖率提高了9.3%。通过创建绿化示范村,各地的村庄绿化意识不断增强,“绿化美化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正逐步成为农村干部群众的共识。

森林村庄的功能

生态功能。森林村庄能够净化空气、遮阳降温、减小噪音、吸附烟尘、减弱自然灾害及美化环境等,创造出舒心、卫生、方便的园林空间,促进人体健康舒适。

生产生活功能。森林村庄是形成村庄建筑通风、采光、防护隔离、视觉景观空间等的环境基础,富于生机的绿色植物美化了居住环境,与森林、农田、河流共同构成农业景观和村落景观。农业景观和村落景观完全不同于城市景观,这也是乡村景观的魅力所在。

森林文化功能。村庄具有明显的社区特征,村民之间具有比较一致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彼此熟悉,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景观文化特征。优美的绿化环境、舒适的放松游憩,吸引了村民在森林小公园中观赏和交谈,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邻里交往。

森林村庄规划设计理念

指导思想。森林村庄设计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生活舒适、健康和便利的需求,符合村民的生活、生产和风俗习惯。绿化设计应与自然环境、住宅风格、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民俗传统相和谐,保护和挖掘各地村庄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森林文化。

绿地设计的特点。乡村景观是大地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沉淀了许多的历史、文化和乡土民俗,是构成大地绿化景观的重要元素和节点。村庄绿化是通过在村庄这一特殊的地段范围内,合理安排村庄土地,充分利用和改造村庄自然山水景观,结合园林植物栽植和园林建筑配置,运用园林景观艺术手段,为村民创造一个整洁、美观、舒适、健康、自然的村庄居住环境。村庄是一个特殊形态的区域生态系统,村庄绿化是城市、城镇绿化的一种外延,但又区别于城市居住区绿化,村庄绿化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绿化树木生长发育。其次,村庄的建筑一般属于自然形成,绿地规划设计要因势利导,体现乡村特色,积极营造护村林、片林、山地公园、庭院树等,形成“白天见不到村庄,晚上见不到灯光”的森林村庄效果。第三,应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村民的意愿,如嘉兴一带喜爱榉树作为庭院树。第四,目前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还不高,能用于村庄绿化的资金较少,树种应以生态效益高、栽植和养护成本低的乔木为主。同时,绿化造林与经济收入要相结合,有利于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绿地规划设计理念。村庄绿化规划首先应纳入县、镇(乡)、村等各层次的规划,村庄绿化用地和布局应与其他专项规划进行整体协调,统一规划。要根据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对村庄划分类型,在规划时对绿化提出相应的要求;要立足实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次要优先考虑绿化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要以乔木为主,营造村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应结合村庄特点建设小果园、小药园、小花园、小竹园、小桑园等,发挥绿化的经济和美化作用。最后村庄绿化整体上要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相协调,保护、挖掘、继承和发展各地村庄的特色,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避免千村同面、千篇一律,充分体现各地乡村风貌。绿化在村庄内的生产、生活区要合理分布,形成布局均衡、富有层次的绿地系统。

森林村庄设计与植物配置

绿地公园设计。村庄绿地公园是向公众开放,以休憩、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公共场所。其位置一般选择在村口(村边)、村中心、村委办公地点附近等村民活动方便、人口密度较高、有利于村民集聚的地段。根据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可因地制宜地规划建设山地森林小公园、休闲公园、健身小广场、湿地小公园等。

山地公园:对于山区村、半山区村和海岛村,可将现有村口、村边森林植被较好的低山丘陵改建成山地公园。林中修建相应的游步道、凳椅、棋桌、亭台等,清除伏倒木、枯立木、濒死木以及步道两边的易燃杂草灌木。尽量保留原有的树木,林窗空旷地补植乡土景观树种,增加森林景观效果。干旱、瘠薄、立地条件差的山地绿化可补栽金钱松、木荷、枫香、厚皮香、月季等;海岛村可补栽舟山新木姜子、普陀樟、青冈、全缘冬青、铁冬青等乡土树种,或者增加柃木、月季、红叶石楠等花灌木。

休闲公园:利用村庄现有的树林或空地修建公园,配备凳椅、棋桌、棚架等,为公众提供休憩、散步、健身场所。丛植、孤植常绿和落叶树种,配置花灌木,园路两边种植低矮地被植物。树种配置以南方红豆杉、杜英、桂花、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大叶黄杨、常春油麻藤等常绿观赏树或香樟、桂花、山合欢、朴树、无患子、小蜡、红花檵木、紫藤等落叶观赏树为主,也可设计棚架式绿化,增加休闲舒畅的气氛。

湿地公园:平原村可利用村头、村边河流、水塘、低洼地块改建湿地公园。修建步道、凳椅、棋桌、亭台(或棚架)等,步道两侧、河堤、塘堤栽植观赏植物或耐水湿植物,河边、塘边栽植水生植物。植物配置主要有湿地松、桂花、秀丽槭、柿、金叶女贞、香蒲(菖蒲、水葱)等。

道路绿地设计。道路绿地指村域范围内主要道路两侧绿化。村庄道路通常较窄,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绿化模式,主要有常绿乔灌模式、落叶乔灌模式、常绿落叶乔灌模式3种类型。一般选择1~2个乔木树种栽植,株距3~5米,以灌木带状栽植或球状造型分球栽植。植物配置有杜英、珊瑚树、大叶黄杨、海桐、榉树、香椿、黄山栾树、火棘等经济性、实用性较强的植物。

小乔灌木型:适合高压线下或空间窄小的道路两侧绿化。植物配置以厚皮香、铁冬青、珊瑚树、大叶黄杨、海桐等养护方便、实用性强的树种或者玉兰、红叶李、石榴、桂花、金叶女贞、火棘、红叶石楠等观赏价值高的树种为主。 灌木型:适用村庄内空间窄小道路两侧绿化。可选用小蜡、火棘、珊瑚树、椤木石楠进行绿篱型绿化,养护方便;或选用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红花檵木等进行球状型绿化,种类、色彩、高低、种植可自由搭配,错落有致,艺术性强;或选择红叶石楠、茶花、月季、云南黄馨等灌木和菊花、大丽花、鸡冠花、千日红等草花进行花坛式绿化。

河道绿地设计。河岸绿地是指村域范围内河道两岸绿化。可根据经济、生态、景观等不同功能的侧重点,来设计植物配置模式。植物选择应考虑耐水湿、耐干旱等特点。

生态经济型:结合原有的林业生产习惯,扩大河道两边栽种面积。可选择经济树种或用材树种,如早竹、枣、柑橘等经济果木或湿地松、榉树、苦楝、桤木、南酸枣、毛红椿等用材树种。

生态自然型:河道两侧植物相对较丰富,通过整理、修剪、补植等改造方法,提升河道绿化水平。可选用早竹、无患子、香樟、榔榆、南酸枣等适应性强、栽植方便的树种或者柳树、桃树等观赏性较好的树种。

休闲观赏型:宜选用观赏价值高的树种栽植,建有供人们散步、休息的步道、凳椅时,步道铺设可就地取材,用卵石、石块等,采用石隙嵌草绿化路面。可栽植垂柳、桃树、云南黄馨、榆树、龙爪槐、迎春、朴树、乌桕、月季、紫薇等树种。

桥头绿化:河网密布、移步见桥是江南水乡平原村庄突出的特点。桥头绿化宜栽种枝条柔软的乔木或灌木,桥墩绿化可采用攀缘植物。可选用垂柳、桃树、海桐、小蜡、枫杨、龙爪槐、紫薇、黄馨、常春藤等树种。

庭院绿地设计。庭院绿地指村域范围内农户屋前屋后的绿化,包括村委会、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绿化。庭院绿化应与建筑物的风格、功能相协调,符合村民的生活、风俗习惯、兴趣爱好等。

经济型:每家农户可选择1~3种经济果木栽培,如柚、文旦、枇杷、石榴、无花果、桃、梨、李、柿、银杏、葡萄等,一般栽种3株以上,既能观赏又增加收入。屋后、屋边也可种早竹。

乔木观赏型:面积较大的庭院绿化以乔木为主,配置一些观赏性强的花灌木。可选配桂花、含笑、代代花、茶花等常绿小乔木或榉树、香椿、无患子、黄山栾树、苦楝等落叶乔木,起到夏季遮阴、冬季晒日的作用。

灌木观赏型:面积较小的庭院绿化以观赏性强的灌木、花卉为主,可采用花坛、花池等方式,实用性强,艺术效果好。可以观赏竹、茶梅、兰花、蜡梅、南天竹、紫金牛、吉祥草等为主,简洁素雅;或以茶花、杜鹃、月季、一串红、菊花等花卉植物为主,气氛热烈。

立体绿化:可选用常春藤、爬山虎、扶芳藤、凌霄等攀缘植物对绿化庭院围墙、房屋墙面进行垂直绿化;或者选用葡萄、紫藤、常春油麻藤进行栅架式绿化,观赏和遮阳效果都较好。

古建筑庭院:应遵循严格保护、因地制宜、景观与古建筑相协调、人文与自然相统一的原则。古建筑庭院植物配置形式分为规则式布局和自然式布局,树种选择要因建筑而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藤则藤。

第五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

为配合全市做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我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和三峡国际旅游最佳目的地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伍家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根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具体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坚持“亲近自然山水、倡导低碳生活”的理念,认真实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主题工程,形成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伍家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为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贡献力量。

创建活动实行政府主导、全员共建、目标管理、效益兼顾的原则。

二、创建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XX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创建领导小组),以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

2、全员共建原则。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全区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建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全社会自觉参与创建活动。

3、目标管理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要求,制定我区创建目标和标准,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由区创建领导小组与各责任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创建目标。

4、效益兼顾原则。我区创建工作要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提升伍家城市品位和综合竞争力密切结合。

三、工作目标

1、总体目标:按照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指标体系要求,积极配合我市做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确保一年使全区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积极支持宜昌建设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2、具体目标:重点生态区之间建有宽度50米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骨干河流、道路的沿线建设宽度20米的近自然森林景观林带。江、河、湖、库、渠等水体沿岸绿化率达到80%以上;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率达到80%以上。平原、丘陵区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0%以上。城市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建有防护绿化隔离林带。近郊区建有面积20公顷以上的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建成区内建有多处以公园为主的休闲绿地,分布均匀,使85%以上的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提高森林覆盖率,山区保持在60%以上,丘陵保持在40%以上,平原区保持在20%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绿地率达到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建成区、中心区树冠覆盖率(树冠投影与绿地面积之比)分别达到50%、25%。适宜绿化的房顶、阳台、墙面、高切面和立交桥等垂直空间的绿化率达到30%以上;近2年新建的地面停车场乔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各类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受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17%以上。城区乡土树种数量占绿化树种数量的比例大于80%,某一树种的使用数量占树木总量的比例低于15%;郊区森林的自然度大于0.5。

三、建设重点

(一)中心城区绿化建设工程。按照“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中心城区绿化美化,建设和完善城市周边、城市组团之间、城市功能分区和过渡区防护绿化隔离林带;结合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继续增加广场、游园、街头绿地等公园绿地面积,基本满足50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让观赏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起来;有选择、有计划地实施楼体和屋顶绿化,鼓励和引导单位、居民家庭阳台绿化;积极倡导和推广城市立体绿化,在河渠坡面、道路护坡栽植攀援、垂吊植物,尽快实施垂直绿化,最大限度地拓展绿化空间;加快城东生态新区绿化建设步伐,要搞好植物造景,形成合理的生态复层结构,结合区域地形营造适当比例的风景林,选择与区域人文、自然相和谐的绿化美化树种,并点缀山石、小品和标志性雕塑。

(二)新农村绿色家园工程。加强居民安置小区绿化,新增小区绿化面积220亩,对已建成安置小区绿化工程进行提档升级,提高绿化水平,在植物配置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增加乔木栽植量,适当引进外来植物,丰富园林植物种类,乔、灌、花、草、藤相结合,营造近自然植物群落;充分利用空闲地开展村民房前屋后绿化,以栽植灌、藤和果树为主,达到绿化、美化、香

化的效果。公共隙地可修建绿地,以花灌木、常绿树和用材林为主;加强乡村道路绿化,道路两侧栽植1—2行树木,相间配置常绿树和花灌木,绿化率达到95%以上;主要干道沿线村委会所在地要建成小区公园或小游园。在全面绿化的基础上,建设五个高标准绿化示范村。

(三)绿色生态景观工程。以林业生态景观建设为重点,在城际铁路、汉宜高速公路、柏临河流域沿线按照标准建设绿化林带,对道路工程施工后的垂直坡面进行绿化治理。对工业园区道路、厂区实施绿化,新增绿化面积3万平米。加大对现有林地的保护力度,禁止非法开发。

四、职责分工

区建设局:配合市建委和城管局完善辖区内道路基础设施,搞好道路绿化,实施精细管理。搞好道路绿化带的除草、修剪、杀虫;对居民小区树木进行补栽补植,清理病害树木,做好城东大道和桔城路等重点路段的绿化养护工作,完成城乡路、花溪路、同强路、合益路等道路绿化达标任务,做到道路修到哪里,绿化做到哪里。

区委宣传部:加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宣传,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广大群众植绿、兴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群众对创建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保护好本辖区绿化环境,督促辖区沿街单位搞好门前绿化养护,将绿化管理列入考核项目。对目前绿化较好的白马山社区、大公益苑小区、水电工程团小区、胜利一路社区等位置实施精细管理,对王家河公园、韩家坝公园、古塔公园等社区公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配合公园管理单位的绿化养护工作。

伍家乡:加强乡村道路绿化、集镇和居民聚居区绿化以及居民房前屋后绿化,主要干道沿线乡村所在地建一处以上小区公园或小游园,美化村庄和庭院。加强安置小区绿化工程,新增小区绿化面积220亩;搞好城郊以东地区的荒山绿化,对南湾、共升、前坪、共联等村实施沿柏临河流域绿化景观工程。

工业园区:对工业园区道路、厂区实施绿化,种植挂花树、樟树、雪松、楠树等易活易载树种,新增绿化面积3万平米,改善园区环境。

区财政局:保障创森工作财政资金投入。

区农林水局(创森办):负责全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组织、协调、宣传、督办等日常工作。

发改、建设、财政、农林水、国土、规划、旅游、新闻宣传等部门及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要在区创建领导小组的具体安排下各自开展相关工作,做到创建工作有安排部署、有落实措施、有检查督办、有显著成效。

五、实施步骤

从2012年开始到2013年底,分为宣传发动、创建实施、考核验收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11月)。一是成立区创建领导小组;二是制订下发实施方案;三是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市民对创建森林城市的知晓率和支持率。

(二)创建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8月)。一是召开创建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签定创建目标责任书;二是实施主题工程,全面推进中心城区绿化建设工程、新农村绿色家园工程和绿色生态景观工程。三是开展推动创建工作若干活动:秋季造林活动、森林防火现场演练、植树节植树造林、小区绿化工程现场会。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3年8月-2013年10月)。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选标准和办法,先请区人大、政协对全区创建工作实施督察,召开全区创建工作总结、验收大会,在自查的基础上,向市创森办申请考核验收并获得专家组通过。

六、总体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确保创建工作经费。区成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区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四办一乡行政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创建工作统一规划、协调和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的目标制定、任务分解、工作协调、宣传报道和检查督办等工作。四办一乡和区直相关部门也要成立创建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

(二)分解任务,强化措施。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和目标,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层层落实创建方案、创建经费、创建措施和创建指标达标进度,做到统一指挥、条块结合、管理有序、突出重点、全面推进。2013年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列入区人民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区委、区政府将对创建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创建工作不力的单位将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三)创新机制,广泛参与。要采取政府领导、部门负责、全民参与的运行机制,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动城乡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密切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建的工作格局。各级各部门要加大投入,积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收民间资金投资造林绿化。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创新造林绿化工作机制和运作模式,鼓励社会造林,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促进生态增量、林业增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工作报告下一篇:什么才是创新发展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