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论文范文

2023-09-22

操作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一) 主要功能及含义

操作系统不仅是操作系统的核心, 还是管理系统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接口的系统软件的集合。操作系统是很复杂的管理控制程序, 当下常用的操作系统有DOS、U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操作系统的功能重点在于微内核处理、内存调度、输入 (出) 设备、文件和操作五种计算机资源的管理上。操作系统将该管理功能设置为相应的程序管理模块, 每个管理模块负责一定的功能。这样才组成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完整操作系统

(二) 操作系统的“革命历程”

起初的系统设计初衷是提供简单的排序功能, 后来发展成帮助更新更复杂的硬件。始起初期批处理模式, 计时机制也出现了。当今多处理器时期, 多处理器协调功能已经加入到操作系统中, 甚至包含分布操作的系统协调功能。更新的其他内容是相似的。其次, 在个人计算机中, 操作系统也依然遵循大型计算机的发展路径。随着硬件的复杂性和强度的不断提高, 以往只在大型计算机上实现的功能也依次逐步得到实现。

1. 手动操作:

(1) CPU等待人工操作, CPU没有充分利用用户垄断整个机器。

(2) 不会因为资源已经被其他用户占用而出现等待的现象, 但资源利用率较低。

2. 批处理系统:

批处理是指用户将一批预处理作业按流程提交给操作系统后就不再干涉干预, 由操作系统控制它们自动按流程运行该作业。此类采用批量处理作业的方式方法等技术的操作系统称为批处理操作系统。

3. 多程序系统:

所谓的多程序设计技术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并运行。当程序因I/O请求而挂起时, CPU立即运行另一个程序, 然后进入下一个步骤, 即多程序运行。

二、系统厘革

(一) 可扩展操作系统

当今操作系统的内涵在更新变革的同时, 它的扩展也在悄然变化。它使用微内核技术为操作系统提供灵活性, 操作系统可以在维护核心功能的同时集成服务和应用程序。此乃可扩展操作系统, 如是而已。这种扩展既反映在用户应用层, 又反映在硬件层。实际上, 操作系统在未来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将扩展到硬件和应用层。例如, 当今操作系统可以将它的部分功能实现到硬件上, 即使运用软件固化技术将一些功能模块移交到相关芯片上。这种软件 (无论是系统还是应用) 的专用芯片无疑是操作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 微处理操作系统

微处理操作系统问世于二十世纪末期。非常适合分布式系统环境且支持多处理器操作。目前流行的支持多个处理器操作的操作系统基本都采用微内核结构。像国外著名大学开发的MachOS, 便是微处理操作系统。且当前用户普遍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也依然采用微处理结构。

(三) 可靠性安全系统

当今互联网隐私安全性问题的日益严重, 越来越多的人对平台安全的理解和需求也十分急切。相比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越来越接近普通用户。近年来, 选择可信计算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个人计算机的脆弱性并迅速发展。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 人们对更安全更可靠的操作系统的理解和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可靠的操作系统最重要的特点是其良好的可靠性。由于其良好的可靠性, 可靠的操作系统可以满足许多实际应用的要求。可靠操作系统是指操作系统重点要求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践应用中, 大部分操作系统都是相对非常安全可靠的, 也较为更好地容易上手操作, 简单来说就好比即时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等。这类操作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可靠性较好, 正因为可靠性好, 可靠操作系统能满足很多实际应用需求。

三、未来变革

如今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 逐步走向千家万户, 大部分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仍被广大用户喜爱及需求。将来, 可能一些操作系统将逐渐变得更加专业化和小型化。并具有以下新功能:开源、专业、小型或微型、便携、网络、安全和可靠等特点让每个使用用户都能快速上手操作, 来更加完美的满足他人和自己需求。

随着计算机系统互连和计算要求的不断提高,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也在与时俱进。但是, 在其安保性的可靠技术领域依然会存在很多技术和功能上的未知困难。未来的操作系统安保性研究包括安保架构, 安保模型和安保机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需要适应不同用户和应用的需求, 创建可信赖的安保机制, 并加强认证信息的完整性和隐私保护。替代满足时代的需要, 操作系统在每个方面都推陈出新。但是, 安全可靠技术的发展仍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未来对操作系统安保系统的研究包括安保架构, 安保模型和安保机制。因此, 操作系统也需不断改良、创新和变化, 逐渐变得更加强大,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强大的这一领域必将提高国家软件力量。更加期待伟大祖国能在操作系统这条道路上发展的更加辉煌, 内容上做出更大创新, 技术上做出更多突破。

结语

从操作系统的诞生至迄今为止, 操作系统经历了重大性的变革:技术升级、功能改善、拓宽应用道路来使用户的体验感更佳。未来的几十年, 操作系统将做出更加重大的改革创新, 就像曾经的那些年。看到那时的操作系统, 那样新颖, 那样别致。我相信未来的操作系统技术会不断完善, 更简单的来为更多使用者提供便利的需求。我确信将来如此简单、高效、便利的操作系统会为我们的未来画出更多绚丽多彩的美丽图画。

摘要:如今, 操作系统已进入社交生活的各个方面, 包括大型计算机的各级应用程序, 如个人计算机, 移动设备和其他自动化设备。操作系统 (英文:Operating System, 缩写:OS) 是操作系统和重要软件不可缺少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操作系统的软、硬件设备和计算机的全部过程, 协调各类系统元器组件之间, 系统与用户之间且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计算机的问世至今, 对OS的研究拥有了很大进步。在以往的科学研究中, 又诞生出了许多与其相关系统。面对国外电子产品及软件在中国发展的现实, 重新审视中国软件开发的基本策略, 支持政策和实施方法迫在眉睫。本文以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为核心, 总结了其技术现状和变化, 分析和阐述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 发展和分类。

操作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各城市的交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地铁在一个城市的交通地位日渐显现。地铁在运行的过程中安全保障也愈发重要。为了保证地铁运行的安全性与乘客的生命安全,必须不断加强对于地铁信号系统与屏蔽门联动控制系统的技术性研究,本文对地铁信号系统与屏蔽门控制接口进行研究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地铁 信号系统 屏蔽门

一、地铁信号与屏蔽门控制接口作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屏蔽门系统和信号系统作为两个相互独立,并在信号系统正常工作状态时又相互联动的两个系统,信号系统与屏蔽门之间有相应的接口,并且有传感器,这些设备的作用在于在地铁的信号与屏蔽门的操作过程中进行各种信息的传递工作,比如说对于信号系统对于屏蔽门状态的监视和列车的防护与站台上下乘客时的开关门控制。

二、地铁信号系统与屏蔽门控制接口运行分析

2.1接口功能综述

信号系统和屏蔽门系统的接口,是信号系统中不可缺少和重要的接口之一,两者在车站层面进行信息的传递。图1就是显示地铁当中的屏蔽门控制信息及其相应的一些状态信息在地铁的车站信号控制系统和屏蔽门系统两者的传递情况。

由于信号系统的安全控制级别相对较高,并采用故障导向安全的设计方式,故在信号系统的联锁集中站方案中,各车站的屏蔽门系统都通过安全性继电器接口与集中站联锁系统相连,通过继电器节点的闭合和断开传递给信号系统屏蔽门状态信号;在信号系统的区域联锁方案中,各车站的屏蔽门状态通过安全性继电器传递给本站联锁I/O模块,区域联锁通过网络采集各车站I/O模块。同样联锁通过上述设备传递给屏蔽门系统,开门信号和关门信号,屏蔽门系统在接收到开门信号时就执行开门动作;在接收关门信号时,就执行关门动作;当开门信号和关门信号都是为0时,屏蔽门系统保持上一个状态;开门信号和开门信号由信号系统确保不能同时为1。

2.3接口信号

2.3.1 开门命令

对于开门命令而言,开门命一般由车载ATC系统发送联锁系统,并通过联锁的I/O模块或者继电器传递给屏蔽门系统;也有些设计是通过车载ATC将信号传递给轨旁ATC系统,由轨旁ATC发给联锁系统,并最终通过联锁的I/O模块或者继电器传递给屏蔽门系统。车载ATC必须符合以下情况才能操作打开屏蔽门:车头和车尾处于停车窗+/-0.5m范围内;同时检测到列车已经施加了停车制动,并且切除了牵引;列车的为零速状态;收到开门请求。

2.3.2 关门命令

对于关门的命令而言,当ATC车载收到相应的关门命令请求时。车载ATC就向轨旁设备发送关门命令,在进行关门命令的信号所需要持续的时间内信号必须保持在一个高电平状态,直到列车完整离开。

2.3.3 屏蔽门锁闭信息

对于相关的屏蔽门锁闭的信息而言,发送条件往往需要全部的屏蔽门进行锁闭之后才能进行,让PSD系统给信号系统。在这个信号持续的时间内信号状态需要处于高电平的状态直至获得了PSD的开门指令。

2.3.4 屏蔽门互锁解除信息

当屏蔽门处于故障状态时,屏蔽门系统需要发送互锁解除信息给信号系统。避免列车无法进站或者出站。当信号系统采集到屏蔽门互锁解除信号时,及时开放允许信号。

互锁解除信息可以由以下方式传递给信号系统:

方案1:

信号系统采集屏蔽门如下信息:

PSD关闭且锁紧;PSD closed and locked;(安全信息)

PSD互锁解除;PSD interlock override;(安全信息)

屏蔽门的两个安全相关信息通过安全性继电器传递给信号系统。信号系统通过安全型继电器进行采集。

信号系统处理逻辑:

当互锁解除继电器吸起或者关闭且锁闭继电器吸起,此时联锁会将PSD关闭且锁紧状态发送给轨旁ATC和车载ATC。

方案2:

对屏蔽门系统电路要求:将互锁解除的节点并联入其关闭且锁闭的回路中,

信号系统采集屏蔽门如下信息:

PSD关闭且锁紧;PSD closed and locked;(安全信息)屏蔽门为PSD关闭且锁紧信息通过安全性继电器传递给信号系统。信号系统通过安全型继电器进行采集。

信号系统处理逻辑:

當关闭且锁闭继电器吸起,此时联锁会将PSD关闭且锁紧状态发送给轨旁ATC和车载ATC。

结束语:综上所述,如果想要对地铁的自动化运行程度进行加强,那么必须要加强地铁信号系统与屏蔽门控制接口的研究。这一点不单单可以减少大量人物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安全系数是真正符合地铁管理当中的方便、高效的宗旨的。

参 考 文 献

[1]陈会.地铁信号与屏蔽门联动控制系统分析[J].四川水泥,2015)(07):12.

[2]张天羽.地铁信号与屏蔽门控制接口问题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03):177.

操作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光电武器系统;隔振系统;升降稳定平台;精密定位;快速切换

1.引言

在国外,车载电子设备方面的振动冲击控制及研究起步较早,但有关这方面的文献及资料却很少对外公开发表。近年来,在我国随着相关研制项目的增加和应用范围的扩展,车载设备振动冲击分析与控制的研究已开始受到普遍重视[1-5],部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人员也已经开始有针对性的对各种车辆、方舱、机柜、以及不同的装载设备等的振动特性和控制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6-8]。目前国内开展适用于军用环境隔振设备的科研机构较多,且有相关隔振系统运用在电子设备武器系统中[5],但对于重量超过10t的光电武器系统进行隔振系统设计还是一大难题。

车载大型光电武器系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升降稳定平台通过蘑菇头与车体刚性连接,车辆行驶过程中,路面激励通过轮胎及悬挂系统可直接传递到平台上,其武器系统关键组成部分对振动有很大的敏感度[9]。由于安装平台表面受压后要求变形量很小,高刚度的稳定平台带来的缺点也较为显著,即隔振性能差,抗剪能力较差。因此在崎岖不平的路面或者遇到坑洼、凸起路面上,路面传递到平台上主要设备的振动冲击是很大的。当车速较快,路面情况较恶劣时,路面的冲击输入甚至可达20g,显然这样的冲击对设备的影响是巨大的[10]。因此,在运输过程中,一套有效的隔振缓冲系统对车载大型光电武器系统进行保护是极为重要的。

2.隔振系统的可行性[2-6]

5.结论

大型光电武器系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受到由轮胎传递的地面激励将受迫振动,其关键组成部分对振动有很大的敏感度,必须采取减振措施。然而,对超过10t的大型车载光学装置的减振,目前罕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根据车载大型光电武器系统运输和工作时的需求,结合升降稳定平台的特性研制了一套隔振缓冲系统。在隔振能力测试中,X、Y向振动量级很小。路面随机输入工况下,Z向隔振传递率约为0.5~0.75,但其振动量级仅为10-2g,振动十分微小;路面冲击输入工况下,振动输入达0.28g,隔振缓冲系统的隔冲传递率约0.4,隔振效果良好。实验结果表明,在对设备进行有效隔振、缓冲的同时,具有稳定可靠、切换时间短、定位精度高等优点。为车载大型光电武器系统隔振设计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并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树峰,白鸿柏,李冬伟等.光电平台新型隔振机构设计[J].机械设计,2012:16-20.

LIU S F, BAI H B, LI D W, et al. Novel structure of vibration isolation design for photo-electric platform [J]. Machinery Design, 2012:16-20. (in Chinese)

[2]唐晓伟,朱利华.车载系统设备隔振缓冲设计[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1,04:68-70+75.

TANG X W, ZHU L H. Vibration Isolation and Buffering Design for Equipment of Vehicle-Borne Systems

[J]. Command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echnology, 2011, 04: 68-70+75. (in Chinese)

[3]王平,张国玉,刘家燕等.机载光电吊舱无角位移隔振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10:2799-2804.

WANG P, ZHANG S G, LIU J Y,et al. Irrotational displacement vibration isolation on airborne optoelectronic pod[J]. Infrared and Laser Engineering, 2010, 10:2799-2804. (in Chinese)

[4]David L.Trumper, Tsuyoshi Sato. A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J]. Mechatronics, 2002,12:281-294.

[5]赵志国,杨岳.车载电子设备隔振缓冲设计[J].企業技术开发,2010,01:21-22+31.

ZHAO Z G, YANG Y. Vibration isolation buffer design of vehicle electronic equipment [J].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2010, 01:21-22+31. (in Chinese)

[6]高常春,张孟伟.车载光电设备主动隔振平台支撑结构设计及模糊PID控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03:179-181.

Gao C C, ZHANG M W. Structure and fuzzy PID control of active vibration isolation platform for optical

devices on vehicle[J]. Machinery Design & Manufacture, 2012 ,03:179-181. (in Chinese)

[7]安源,徐晖,金光.动载体光电平台角振动隔振设计[J].半导体光电,2005,10(27):615-616.

AN Y, XU H, JIN G. Design of Angular Vibration Isolation for Optoelectronic Platform on Moving Vehicle[J]. 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s, 2005, 10(27):615-616. (in Chinese)

[8]刘玲,郝运刚,王新科.某车载驱动器的抗振设计[J].兵工自动化,2013,08:78-80.

LIU L, HAO Y G, WANG X K. Anti-Vibration Design of Certain Type Vehicular Drive [J]. Ordnance Industry Automation, 2013, 08:78-80. (in Chinese)

[9]季馨,王树荣.电子设备振动环境适应性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

JI X, WANG S R. Design of vibration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M]. Beijin: Electronic Industry Press, 2012.1. (in Chinese)

[10]蒋美华,周少良,陈欣等. 车载机柜隔振系统道路试验[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2,02:59-61+90.

JANG M H, ZHOU S L, Chen X,et al. Road Testing for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Between Ark and Vehicle[J]. No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2012, 02:59-61+90. (in Chinese)

[11]于伟,马佳光,田竞等.隔振对光电跟踪系统频率特性的影响及其抑制[J].光电工程,2012,04:60-66.

YU W, MA J G, TIAN J, et al. Adverse Effects of Vibration Isolation on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f the

Photo-electric Tracking System and Suppression of the Effects [J]. Opto-Electronicn Engineering, 2012, 04:60-66. (in Chinese)

[12]郭建增,刘铁根,池伟等.车载光学平台双层隔振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05:1245-1249.

GUO J Z,LIU T G, CHI W, et al.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double-layer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for mobile vehicle-mounted optical platform[J].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2011, 05: 1245-1249. (in Chinese)

[13]宁大勇,高云国.大型车载光电跟踪设备减振方法、仿真及试验[J].激光与红外,2010,02:181-186.

LING D Y, GAO Y G. Decreasing vibration method and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of giant vehicular

photo-electric tracker[J]. Laser & Infrared , 2010, 02:181-186. (in Chinese)

注:此研究課题由总装背景项目资助。

操作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将笔者近年来在小型水库除险引水系统加固设计实践中积累总结的一些设计工作思路,加固方案选择确定方法、结构除险加固处理措施等介绍出来与大家探讨。

【关键词】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引水系统;设计

1 引言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结果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9.80万座水库,其中小型水库9.33万座。这些水库大部分建于20世纪50~70年代,输引水建筑物大部分为坝下埋设输引水涵管,这些涵管管径小,检查维修困难,现在基本都出现了渗漏、裂缝、甚至断裂,严重危及大坝安全,且一旦出现穿孔溃坝等险情,将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库是水利产业的重要设施,为使这些水库安全运行并继续正常发挥效益,需要对它们进行除险加固。引水系统加固设计除必须遵循常规水利工程设计的规程、规范外,还要特别注重前期勘测及水库原始资料数据的收集,围绕险情与除险两个根本点,科学决策确定加固建设方案。

2 基础资料收集

加固工程与新建工程不同,在进行设计前不仅要收集水库原勘测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资料,还需要通过测绘、钻探等手段来取得工程现状的一手资料,以便进行验收复核。工程建筑区表面情况通过踏勘测量比较直观,容易进行复核。建筑物基础、内在结构、质量等情况则相对较难准确全面揭示,这也是与新建工程地勘工作有明显区别的地方。

3 引水系统除险加固设计原则

在小型水库引水系统加固中,为实现根除病患的目的,坚持以下几点加固设计原则,对确定小型水库引水系统加固设计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

3.1 输引水建筑物与大坝“能分则分”

只要条件允许原坝内输引水涵洞尽量易址坝外重建,与大坝分开。原小型水库大部分为坝下埋设输引水涵管,这些涵管管径小、检查维修困难,现在基本都出现了渗漏、裂缝、甚至断裂,严重危及大坝安全,有的甚至被淤泥堵塞,失去输水功能。如直接对原涵管进行加固,很难彻底解决问题,而采用在大坝外山体另外选址新开挖隧洞进行输引水,对原涵管进行封堵加固设计方案,则可一劳永逸,即使输引水隧洞出现状况,也不会直接影响大坝。

3.2 结构安全、经济实用、兼顾美观

小型水库引水系统主要存在结构不安全的问题体现为:裂缝、剥蚀、漏水;涵(洞)外围接触性破坏、有渗漏通道;进水口闸门及启闭设备老化、控制失灵等。首先全面掌握水库引水系统存在哪些病险情况,彻底查找分析计算产生病险原因,再针对病险原因有的放矢,采用行之有效的加固处理方案,做到确保结构安全的情况下,经济实用、兼顾美观,使水利工程内部安全,外表生态美观大方。

4 引水系统除险加固设计方案选择

4.1 套管方案

直接在原坝内洞(涵)进行加固处理,对内径1.0m以上的洞(涵)管可采用内套钢管,沿放水涵管外壁两侧进行充填灌浆,此方案不用易址,不牵涉征地问题,洞线最短,施工相对简单。

4.2 重建方案

小型水库引水系统除险加固设计首选重建方案,重建一般有易址重建、破坝重建、顶管三种方案。优先采用易址坝外开挖隧洞、虹吸管,使引水系统与大坝彻底分开,消除坝下人工建筑隐患。在库区内大坝两边山体地质条件好可以采用新开隧洞方案,若没有条件易址并新开隧洞时,建议采用破坝重建或顶管方案。当坝高在10m以下时,可考虑破坝挖除老涵管、重新浇筑混凝土新涵管;坝高大于10m时,建议采用顶管的方法,在坝下新建引水涵管。

5 引水系统结构设计方案选择

小型水库引水系统除险加固设计优先考虑易址坝外开挖隧洞重建方案,本人在2008年至2013年期间共独立完成13座小型水库引水系统改造设计,其中11座水库为隧洞引水,1座水库为顶管,1座水库为坝后厂房发电兼灌溉放水,隧洞引水占85%,以下重点介绍隧洞引水结构设计。

5.1 隧洞进口建筑物型式选择

隧洞轴线一般布置在水库原引水涵管同一岸,以便隧洞出口与灌溉渠道连接,因此进口建筑物布置在水库原引水涵管进口附近。隧洞一般分为进口、洞身和出口三部分。隧洞进口建筑物常用型式有竖井式、塔式和梯级式取水三种,进口建筑物三种型式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选择时应根据地形地质和水流条件以及施工、运行条件等各种因素全面分析考虑。水库坝高于10m,坝肩两岸山体高,岸坡较陡,山体覆盖土层较薄,岩石较坚固一般选择竖井式。竖井式进口的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稳定性较好,运用方便,缺点是新建进口建筑物位置要重新征地,对征地有困难的水库不宜选择此型式。水库坝高于10m,河岸地质条件较差,岸坡较缓,山体覆盖土层较厚,一般选择塔式。塔式进口的优点是工作安全可靠,新建进口建筑物布置在水库内,不牵涉到征地,缺点是需要设工作桥与岸坡连接,造价较高。作用水头较低或根据运用要求只需设一道闸门时,进水塔可用框架式的,可以节省工程量并便于施工。水库坝高小于10m,坝肩两岸山体不高,岸坡较缓,山体覆盖土层较厚,设计水位和正常水位高差不大,一般選择梯级取水。

5.2 隧洞洞身断面尺寸和衬砌型式确定

由于小型水库灌溉引水流量不大,最大放水流量一般小于1.0m3/s,隧洞为无压隧洞,洞身横断面型式常用有圆拱直墙形。由于引水流量较小,施工最小断面能满足灌溉过水流量,隧洞断面尺寸主要由施工最小断面确定,为便于施工,隧洞尺寸按规范应小于1.5m×1.8m(宽×高),但由于小型水库资金困难,为节省投资,一般隧洞尺寸为1.2m×1.7m(宽×高)。在选择隧洞衬砌型式时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围岩的承载能力,对于断面尺寸较大、水文地质条件较差无压隧洞采用单层钢筋混凝土衬砌,最小厚度20cm。在岩石坚硬、完整、抗风化能力强、透水性小、洞内水流不致冲刷破坏岩石且渗水不影响相邻建筑物和山坡稳定的隧洞全线或部分地段,也可不衬砌。

5.3 隧洞进口建筑物结构设计主要部分确定

在进行隧洞进口建筑物设计时,除了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程、规范设计外,还应注意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在确保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下,提高设计效率。

小型水库引水系统隧洞进口建筑物结构复杂,由多个板、梁、柱组成,构件较多,结构计算内容多,因此在进行隧洞进口建筑物设计时,需要对其在最不利工况下,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哪些主要受力构件,对主要受力构件进行配筋计算,其他次梁和板按构造配筋。

三种隧洞进口建筑物中,常用的是塔式。塔式进水口修建在隧洞进口,四周为封闭的塔架并用桥与岸坡连接。封闭的塔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有检修闸室和工作闸室,在水头不高时主要计算工作闸室井壁配筋,检修闸室井壁配筋可按构造配筋;启闭室主要计算承受启闭设备的主梁和由此梁传递荷载到其他的梁和柱;连接岸坡的交通桥主要计算主梁配筋,其他次梁和板的配筋按构造配筋。竖井式进水口是在隧洞前端河岸岩石中开挖一个竖井,井壁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井内设置闸门,井上部设闸门启闭机和操作室。有检修闸室和工作闸室,主要计算竖井承受较大外水压力时,检修闸室与工作闸室之间的隔板配筋;启闭室结构计算同塔式一样。梯级式取水结构计算相对较简单,主要计算消力池盖板配筋。

6 结束语

水库引水系统加固设计是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三大建筑物设计之一,尽管我国小型病险水库数量众多、险情复杂、隐蔽性强、时间紧、任务重,但只要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总结经验,重视前期勘测、认真收集基础资料,严格按规范标准进行计算分析,有的放矢,提出经济合理、切实有效的加固设计方案,做到加固一座,脱险一座,使水库早日正常发挥效益,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黄恒康.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探讨.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12)总第244期

操作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是重要的基础性工程项目,但也会对项目所在区域环境造成影响。本文分析了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系统功能、特点,提出了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修复对策,对减少项目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2.008

Key words:Highway;Road area ecology;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2019年6月,在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交通部公布了2018年我国新增公路通车里程8.6万km,其中高速公路6000km,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14万km,位居世界第一。高速公路修建在方便群众日常出行、加快各生产要素流动的同时,在修建及运营过程中由机动车辆噪音、污水和尾气排放等都成为周边环境影响的重要污染源。尤其在建设过程中,开山采石、修桥挖路等,产生新的裸露邊坡,造成生态系统破坏、水土流失,使得动植物生存环境等受到影响。

1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系统功能

所谓路域生态系统,就是指高速公路修建完成后,伴随着绿化、生态恢复等环保工程的实施,高速公路用地地界中形成一个宽约50~80m,短则数十公里,长则数百公里的新的生态系统。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包括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植被、边坡植物、护坡道植被等,以及在此期间栖息的各种动物。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呈线型、边界模糊等特点,其成分、结构及演替较自然生态群落单纯,但比农田等人工生态环境复杂。

2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系统特点

根据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看,其生态系统主要分为生物因子特点与非生物因子特点。其中,(1)生物因子特点:①模仿自然生物群落。高速公路在人为因素作用下,通过绿化、美化及维护等达到顶级生态群落的稳定,路域生态系统建成后人为干扰因素较小。②承接污染压力。路域生态系统会承接高速公路在运营过程中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污水压力,具有较强的污染防治功能。③组成结构。路域生态系统与高速公路的修建规模密切相关,表现为横断成条形,植被立体三维。且纵向线型常距离地域中的植被呈单元性节奏变化,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效果。④稳定生态群落。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带来新物种,使得生物呈现多样性组成变化,且生物群落间联系紧密。在光、热和湿条件变化作用下,动植物群落在该系统中演替,使得地区生物群落稳定、改观。(2)非生态因子特点:①机动车尾气。高速公路项目建成运营过程中,行驶其间的机动车为排放出含CO、NOx、HC等污染物尾气,直接会给路域生态系统造成较大负面影响。②噪声。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中也受到机动车辆的噪声影响,不仅干扰生态系统周边生产,影响健康,也会导致对声敏感动物重新分布。③光污染。光污染主要来自夜间行驶的车辆,会导致驱光型动物集中分布,改变路域生态系统动物分布结构。④高温辐射。高速公路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边坡浆砌片及混凝土预制块会产生热辐射,使得高速公路路域系统温度较周边区域明显高,需要做好耐干旱、抗高温的植物选型。

3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1 自然环境影响

3.1.1 地形地貌

高速公路项目修建过程中会破坏原有地形地貌,边坡裸露以及混凝土预制块或边坡浆砌片色彩、外形与周边景观不协调以及取土等,会改变路域系统原有地形地貌,诱发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

3.1.2 土壤

高速公路项目投入运营后,边坡、路基及取弃土场引发水土流失,如风蚀、水蚀,导致水土流失。运营过程中机动车辆行驶过程中所留下的铜、锌、铅等重金属元素会渗透到土壤中,加剧土壤污染。

3.1.3 大气

3.1.4 河流水系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中的河流水系影响主要包括水质污染及改变水系连通性。前者主要因为公路排水系统会将许多污染物随着雨水排入路域生态环境中,甚至会威胁到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其中河流水系连通性对生物繁衍、物质流、能量流影响较大,主要包括上下游连通性、河流与河岸连通性、河流与地下水系连通性、河流与植被群落连通性,这些连通性若受到影响,会直接影响生活其间的动植物群落连通、物质流动及生物洄游等。

3.2 路域植被影响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环境影响还包括路域植物的影响。这一影响既包括因公路建设中路基开挖等给路域植物产生的直接影响,也包括因公路建设导致景观碎片化、外来物种入侵、水土流失等给植物系统造成间接影响。路域植物影响具有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观测评价难度大等。如,植被因施工导致受损、生境隔离、自然群落演替改变,也包括因人流、车流因素,降低植物多样性。尤其是当外来物种在路域生态环境中发展成新的“优势种”时,会加速本地物种灭绝,改变原有的生态结构。

3.3 路域动物影响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中的路域动物影响包括道路致死、栖息地改变等。前者,主要是因道路建设运营过程中制剂导致动物在捕食、迁徙、繁殖经过公路时,受到车速、车流量及动物习性的道路选线影响而直接威胁生态平衡。后者,栖息地的影响,主要包括物种繁殖地影响、栖息地被分割多个区域,物种基因交流受阻,降低遗传多样性。栖息地大幅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4 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系统修复建议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对周边路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但可以提前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预案,将生态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

4.1 同步推进

将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态修复与高速公路主体工程项目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落实、同步推进,确保生态系统工程质量。

4.2 选好物种

根据高速公路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科學合理的做好物种的选配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建议选用乡土植物,减少建设及后期的养护成本。使用耐旱、抗高温、抗视觉疲劳、降污降噪植物种群,并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将物种科学选择作为修复路域项目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4.3 设计通道

在项目开工建设之前,要认真分析高速公路项目沿线的生物情况,为物种扩散、栖息野生动物活动设计好生物通道。最大限度地恢复或营造出适合高速公路项目路域生物栖息所需的外部生态环境,恢复或增强周边生物多样性。

4.4 做好管护

做好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的管护,尤其是其间的树木和草地管护,初期,要做好浇水、修剪、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一旦发现病虫害时,要及时喷洒农药。后期,要做好枝丫修剪整形,保持植物冠幅、高度以及草地的平整,增强路容路貌美观。

5 结语

总之,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系统工程,在发挥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将其打造成生态样板工程,建设高速公路绿色生态廊道,恢复高速公路沿线自然生态,确保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安红梅.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的构建[J]。电子测试,2015(14):159-160.

[2]张姣,张春禹,卜庆国,等.高速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的影响及建议[J]。交通标准化,2014(3):20-23.

[3]方言文,蒋威锋.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青年科学,2013(4):288-289.

收稿日期:2019-12-28

作者简介:王守标(1981-),男,汉族,本科学历,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咨询。

操作系统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通过实证调研考察,笔者发现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失调现象,如师生角色定位的失调、语言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失调以及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失调等。针对这些失调现象,教师应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的优点,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移动学习的策略意识,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与能力,促进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和谐发展,最终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移动学习环境;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

【作者简介】韦萍(1984-),女,湖南娄底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7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RKJGY1701)。

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存在许多不协调现象,比如网络技术下多媒体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观念及行动尚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课堂依然是以教师知识灌输为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创新能力薄弱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真正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也阻碍了课堂各生态因子在整个系统中的和谐共生,有效生长。

一、移动学习与教育生態学

1.移动学习。上世纪90代,移动技术蓬勃发展,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移动学习应运而生。近年来,随着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日趋完善,各种移动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的日渐普及,为移动学习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技术和设备支持。移动学习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欢迎,它打破了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了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可以支持终身学习这一理念。

2.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就是将生态学一词引入到教育领域的一种研究理论与模式,于20世纪70年代,由劳伦斯·克雷明 ( Lawrence Creming) 等人率先提出。教育生态学强调研究教育与自然、社会、规范、人的生理、心理等之间相互影响与作用规律以及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人、教育(活动)、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生态课堂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等生态因子共同构成的微观课堂生态系统。只有当各类生态因子平衡稳定,协调发展才会使课堂趋向合理化、自然化,达到一种良性循环。在教育生态学思想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生态的主体,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才能建立和谐平衡的课堂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二、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失衡分析

笔者选择了所教的17级食科1班46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结合访谈及课堂观察,了解了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现状,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生态失衡并分析了失衡的原因。

1.师生主体因子之间关系的失衡。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自然班级人数过多,周课时压缩,教学任务繁重,调查结果显示:有多达59%和30%的学生被评价为知识被动接受学习者和课堂活动的边缘者,学习主体角色严重缺失,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的观念和行动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80%的学生认为教学基本上还是由教师主宰。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兴趣和接受能力,教学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精神,教学方法和理念陈旧,加之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欠缺,他们真正参与教师安排设计的课堂活动不多,仅有7%的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所有这些问题导致了课堂生态系统中的教师和学生这两种生态主体之间关系失衡,破坏了课堂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课堂生态的平衡也就无法协调发展。

2.语言知识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失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沟通交流的工具,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不是目的,其真正的目的是将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用到语言实践之中去。然而,目前许多学生由于四六级证书,学位学历证书压力,根本无法体会到英语语言学习的乐趣,调查显示:37%的学生努力学习英语是为了顺利通过期末考试,28%的学生则是为了拿到学历学位证,将来能找个好工作,这样英语学习变得非常被动,过于强调“习得式”的学习,死记硬背,机械操练,另外,没有必要的英语语言环境,缺乏合理有效的语言训练,更加导致了语言知识与实践交际能力之间的失调。

3.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失衡。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考核的形成性评价具体内容安排不够科学合理,调查显示:85%的学生也这样认为。教师真正给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比如能够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不多,同时,缺乏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且考核评价者单一,仅仅只是教师,这样致使学生所得的评价不够客观,全面。而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过于功利性,他们觉得学习英语只是完成大学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门课程,获得相应的学分,顺利拿到学历学位证书的一种被动的学习,这样阻碍了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严重阻碍着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三、移动学习环境下构建平衡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

1.移动学习环境下调整课堂生态主体因子的关系。移动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中,教师应该适时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担当好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者、学习方向的引导者,辅助学生实现向课堂教学活动中心主体地位的转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应传授给学生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文化意识。学生也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意识。通过移动学习模式,实现新的师生主体关系之间的平衡。

2.移动学习环境下平衡语言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语言知识高强度高密度灌输,师生之间真正的沟通与交流不多,利用移动学习的优点,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QQ,微信这些交流平台,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不仅可以及时给学生解惑答疑,交流学习信息,而且可以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讨论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社会热点话题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极运用各种手机学习APP,如BBC新闻,fif口语训练系统,批改网等,训练听,说,读,写等各项英语实际技能,使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愉悦,降低语言焦虑,在移动学习中获得自信,实现语言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平衡。

3.移动学习环境下调节课堂生态评价体系。移动学习环境下,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各占一定科学合理比例才能促进评价体系的平衡。形成性评价主要了解学生对语言的实践应用情况,还应考察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及学习过程的情况,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单元小测试、课堂参与程度、听力口语测试、小组表演、课后作业等形式进行全方位了解考察。此外,教师可以利用档案袋等形式,做好平时的形成性评价记录。我们在实践中还可以采用教师评分、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四、结论

数字时代下,教师应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的特点,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构建平衡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系统,从而真正实现大学英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关文信.西方教育生态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监控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11):1-4.

[2]范国睿.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历史的观点[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13-28.

[3]张莉.移动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7):99-103.

上一篇:财政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督导个人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