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旅游营销策略论文范文

2024-01-01

宗教文化旅游营销策略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于旅游有了更高的需求,除了需要欣赏到独特的景观之外,还对旅游中的各项服务政策有了一定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旅游发展行业已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何在这个情况下推进新的营销策略,实现发展中的突破是目前旅游行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背景下,旅游企业与其他行业的合作营销就成了一种趋势和潮流,它可以帮助解决旅游行业所面临的困境,但是同时,它也有着一定的风险问题,需要有关人员对此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本篇文章通过对旅游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进行阐述,分析旅游企业合作营销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并且就旅游企业合作营销中商品营销的策略进行具体的研究,从而探讨旅游企业合作营销的风险和具体的规避方法。

关键词:旅游企业;合作营销;商品营销;风险规避

对于旅游来说,在如今的时代下,它早已不是单纯的风景游览等内容,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的产业活动,它是集休闲、娱乐、产品购物等为一体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旅游业的根本就是“吃、住、行、游、购、娱”,它们在不同的时间段有着不同的概念,在近年来,现代旅游逐渐发展成为了社会旅游的一种模式,它是一种享受性的概念,需要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解除日常生活中的疲惫。除了旅游景点之外,旅游产品成了旅游行业发展中的重点,它是由实物产品和服务共同构成的一种概念,它包括度假旅游产品、生态旅游产品、专项旅游产品等不同的类型,旅游商品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实际的数据来看,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一、旅游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1.旅游产品没有新意

从现阶段的旅游产品来说,大多数都有着一定的雷同性,对于旅游来说,它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概念,但是在时代的发展下,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关系在推动旅游行业的转型,对于旅游产业来说,为客户设计个性化的线路,通过各种娱乐要素的融入丰富它的产品类型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许多旅游企业在这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没有了解到整合营销的重要性,在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研究上没有一定的创新,存在更多的滞后性,在体系上有着一定的残缺。通常来说,我国旅游企业中的产品大多以自然景观为主,缺乏文化旅游的融入,在精神上不能带领游客产生很好的共鸣,纵然有些旅游企业在景点中开发了人文景观,但大多却都是采取模仿和抄袭的形式,没有将真正的内涵融入到其中,而且游客在其中没有产生一定的满足感,部分旅游产品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而造成旅游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在竞争中没有一定的优势。

2.商品营销上的缺失

对于旅游市场中的经济链来说,旅游商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推荐的一种富有特色的商品结构,对游客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对于当前的旅游产业来说,在商品营销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旅游市场来看,它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如果某个商品在短时间内成为了热门商品,就会出现大量的模仿现象,对于游客来说,商品的数量和类型增多,但是吸引力有可能并没有随之增大,模仿和抄袭等现象的出现使得在商品营销上有着一定的限制,没有创新发展的机制。其次,对于现阶段的旅游商品,许多景区在开展营销活动时,都会将低价作为主要的嘘头,扩大商品的销售范围,但是从旅游产业来看,这是一种消费旅游品牌形象的行为,对于商品营销的长期发展来说也有着不利的影响,破坏了市场的规律,形成了低价营销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来说,我国大部分的旅游产业在商品营销的手段上都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很多景区依然依靠传统的方法进行宣传促销,没有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即使有少数旅游企业在网上开通了相应的宣传渠道,但是在页面设计上过于简单,缺乏有效的管理,没有达到一定的营销效果。

3.旅游法规不健全

从对旅游市场的调查显示,许多发达国家的旅游在发展上呈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旅游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并且真正地将一些条例和政策落实到具体的旅游产业中,但是从我国的旅游法规来说,目前主要的问题就是法律上的不完善,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对于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有着不利的影响,导致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上的混乱,许多旅游企业甚至为了盈利采取了许多违规措施,打着发展旅游资源的目的破坏现有的自然环境,造成了资源和能源上的极大浪费,如果我国在这方面不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很可能会造成旅游行业的混乱,从而侵害游客的合法权益,导致旅游产业的发展遇到瓶颈。从具体的法律法规来说,我国的旅游基础法律体系就存在一定的漏洞,没有结合当前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国家级旅游立法数量少,在执行上也有着一定的不完善性,有些地方旅游部分甚至还存在与企业相互勾结的现象,严重影响旅游管理工作。

二、旅游企业合作营销的内容和意义

1.合作营销的概念

合作营销实际上就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增强市场开拓,并且在资源优势上存在一定的互补,在竞争能力渗透的情况下联合起来对市场进行开发和利用的一种行为,对于合作营销来说,它也被称为是一种联合营销,在品牌建设以及产品促销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达到单独营销无法达到的目的。在旅游企业中,合作营销指的就是旅游产业与其他不同类型的企业结合在一起,既可以实现旅游的发展,又可以促进相关商品的销售,是一种战略性的营销合作关系,可以实现不同领域和能力上的互补。

2.旅游企业合作营销的特点

从旅游企业的合作营销来看,它的核心就是建设性的合作关系。传统的营销是一种竞争导向的价值观念,而合作营销是从二者的需求出发对合作观念的一种导向,它是一种优势上的互补,创造出更多的效应,在合作过程中,旅游产业和其他企业还是有着一定的独立性,只是发展出一个产品供应的平台。例如在旅游企业与商品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商品与旅游资源联合在一起,互相成就,可以借助于商品吸引游客的目光,实现旅游的個性化发展,也可以通过旅游景观为商品的销售提供新的平台,也是一种新型营销手段。在旅游的产业链中,它的合作营销范围是非常广的,旅游企业可以和许多家企业形成战线联盟,从而产生不同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旅游企业合作营销的原则

在旅游企业合作营销的过程中,它秉持的是合作方互惠互利的原则,只有保证双方在一段时间内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好处,合作关系才可以继续发展下去。其次,在合作营销开始之前,双方需要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查,明确各自的目标有着一定的协同性,要有目标一致的消费群体,才能保证达到理想的效果。另外,在旅游企业的合作营销过程中,它讲究的是强强联手的原则,需要通过方案计划打动对方,并且形成企业之间的优秀互补,在市场的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形象。二者在形象上的联合不仅可以提高市场占有率,还可以对游客形成一定的冲击,产生品牌效应,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4.旅游企业合作营销的意义

从旅游的发展近况来看,它的模式已经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的困境,这主要是由于某些旅游企业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不能对旅游产品和商品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在宣传等方式上有着一定的落后性,而旅游企业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解决这种矛盾。首先,合作营销可以帮助旅游产业巩固现有地位,增强企业在竞争中的实力,并且也意味着对新市场的有效开发,不需要大量的投资,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其次,旅游企业在与商品类型的企业进行合作营销的过程中,有助于多元化战略的开展,对于旅游商品的营销来说,对部分旅游企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在融入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商品类企业的帮助下,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市场带来的风险,为旅游与商品结合的营销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三、旅游企业合作中商品营销的策略

1.加大旅游商品设计开发力度

在旅游企业的合作营销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对旅游商品的功能和价值进行具体的定位,帮助旅游产业实现设计上的创新和完善,在旅游商品中,设计特色是它最主要的生命力,从现代营销的角度来看,在设计开始之前,有关人员应該对目标顾客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对当地旅游景点的游客年龄、性别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大数据统计,并且将这些需求偏好与地域性和文化特色结合在一起,从游客的购买欲望上进行分析,并且可以形成冲动消费的概念,是旅游商品突出竞争优势的重点要求。对于如今的旅游商品来说,艺术性已经不是购买过程中的唯一优势,游客对于精神文化也同样有着一定的需求,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赋予其一定的故事和灵魂,对于游客来说也就有着更多的吸引力。旅游与企业的合作营销中,在这里的优势就是可以实现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包括组织管理与人员分配上,突出不同领域上的特长,包括旅游中的地域性以及企业中的设计性,从而为旅游商品的销售提供基础保障。

2.拓宽销售渠道

对于传统的旅游产业来说,在商品的营销上大多采用的是旅游景点的销售方式,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这种营销手段已经有了一定的限制,为此,在旅游企业的合作营销过程中,应该对旅游市场进行深度的开发,并且从消费领域中进行探索,找到商品销售过程中的不同渠道。首先,在商品营销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与不同的景观联系在一起,实现文化旅游中的一种传承,例如在酒泉文化的旅游胜地中,就可以实现不同类型酒酿的宣传,可以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将旅游景观转化为商品推销中的动力,使其变成一个成熟的流通体系,成为商品营销的新渠道。另外一方面来说,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网络销售渠道逐渐成为了市场销售中的重点,在旅游企业的合作营销下,也可以将网络销售作为后续的重要发展方向,从而形成线上与线下销售的有效互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网络销售的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对页面进行一定的设计,将商品与旅游资源联系在一起,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四、旅游企业合作营销的风险

1.市场风险

在旅游企业合作营销的过程中,除了互相增强的优势之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市场风险就是其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旅游市场是旅游产业中的重点,它是旅游经济活动的中心,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在旅游企业的合作营销中,如果互相合作的企业在市场的发展中不能形成有效的融合,企业对于旅游的发展来说没有一定的推动,二者在目标市场定位上有着一定的偏差,对于旅游的长远发展来说有着不利的影响。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合作之前,没有对各自的发展规划进行有效的对比,在方案的设计上没有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另一方面来说,现阶段中,旅游市场的环境比较恶劣,许多旅游企业为了竞争生存空间,采取了很多不合理的手段,导致恶性竞争的存在,如果旅游企业的合作不能在现阶段的旅游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对于未来的发展来说,没有一定的保障,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隐患。

2.品牌风险

无论是对于哪个行业来说,品牌效应都是营销过程中的重点,它是提升市场价值的有效手段,通常来说,会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树立一定的品牌意识,并且突出它的内涵,通过诚信的方式提高企业效益。在旅游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也就是品牌效应相互叠加的过程,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它所面临的品牌风险是双倍的,因为在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双方在战略合作的关系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患,如果其中一方的口碑受到损害,也会牵连到另一方的品牌价值,这是在合作营销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3.经营风险

从旅游企业的合作营销发展来看,经营风险也是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物价也在快速上涨,包括旅游产业链中涉及到的交通费用、服务费用等方面,使得旅游企业合作营销的成本空间占比减小,旅游的市场盈利空间被压缩,旅游企业以及合作企业的压力逐渐增大,销售业绩有着不稳定的趋势。其次,由于旅游企业合作营销的门槛较低,从而导致市场经常出现一些经营不规范的现象,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而且有关部门对这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极大地对合作营销的方式进行一定的冲击。另外一方面来说,游客和消费者的需求方向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合作营销方式已经不能吸引部分游客的注意力,尤其是在一些电子产品的应用下,旅游人数中的购买率也在降低,如何吸引游客消费是如今的主要发展方向。

五、旅游企业合作营销中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企业价值的定位

在旅游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如果想减少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关部门应该对双方企业进行有效的评估,明确企业资产、发展方向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合作营销的过程中,它是一个交叉合作营销的过程,由旅游模式为主的企业与其他模式为主的企业共同合作完成旅游商品的促销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是进入全新市场的过程,双方至少要明确是否具有统一的目标群体,对目标市场进行合理的预判,这里主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企业价值的地位,明确企业的无形资产,包括它的综合能力和市场地位,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提前进行现场考察工作,了解现阶段的管理状况、经营状况以及市场状况,明确评估的目的和对象符合相应的要求,在合同签约之前,互相提供有关的资料,做好旅游市场的调研工作,分析与市场有关的需求模式、价格信息和技术指标,从而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评估,确定在双方合作营销过程中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减少风险问题的发生。

2.加强诚信营销管理

在旅游企业合作营销的过程中,诚信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也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首先,诚信是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旅游企业在合作、经营以及管理的过程中,诚信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因素,它是指在经济活动展开的过程中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诚恳待人,双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信任,并且给予对方相应的空间。在合作营销的展开过程中,诚信是各个工作的基础,也是商品促销的主要原则,只有保证营销活动的公平和公正,才是维护市场环境的主要方式。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加强诚信营销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口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而且诚信也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仅仅存在于对外沟通中,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也要形成诚信互动的工作模式,从而避免意外問题的发生。另一方面来说,加强诚信营销管理的具体措施表现在价格诚信和商品诚信等方式中。从商品角度来看,在旅游业中包括有形的实物和无形的服务,产品的质量是营销中的重点,只有保证各项安全指数都能符合国家标准,才能保证合作营销的良好进行。而价格诚信就是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诚信赢得游客的信任,避免低价竞争等行为,实现透明化原则,也是规避风险的主要手段。

3.完善旅游商品的售后服务以及健全法规制度

针对目前的旅游企业合作营销来说,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建立完备的旅游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它对于旅游企业的长期合作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人员需要对游客进行追踪调查和访问,确定他们对景区产品和服务的感受和意见,从而将这些意见收集到一起,方便后续旅游合作营销中开发新商品营销,建立良好的口碑效应,并且为市场营销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一方面来说,为了规避旅游企业合作中潜藏的风险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建立行业协会,制定商品销售过程中的价格标准,并且对旅游市场进行有效的监控,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提高执行能力,如果存在扰乱市场的行为,有关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制裁,注重发展和应用的有效手段,从而提高现有的工作效率。

六、结语

综上所述,从现代社会来说,旅游发展已经进入到了瓶颈期,为了突破这一现状,旅游企业合作的营销模式被应用到市场中,并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商品设计以及销售手段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此基础上,一些品牌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经营风险逐渐出现在工作中,为了规避这些风险,需要完善市场管理,加强诚信营销,从而在根本上实现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琴.基于网络关注度的新疆旅游商品营销策略分析[D].新疆大学,2019.

[2]齐善鸿,韩昊成,布玉兰,姜梦吟.旅游企业合作型竞争、吸收力和经营成果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9,43(06):48-58.

[3]李强.京津冀入境旅游协同发展评价研究[D].河北大学,2019.

[4]岳佳华.常州旅游商品营销策略研究[J].度假旅游,2019(02):79-80.

[5]罗晖.对于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政府国际旅游商品营销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31):132-133.

[6]黄逵芳.旅游者冲动性购买行为分析及旅游商品营销策略[J].现代商业,2018(18):22-23.

[7]宫政.江西旅游商品的品牌塑造及优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8]冯卫红.社区社会资本对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合作影响研究——以山西平遥古城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8(04):79-86.

[9]王燕伟,冯卫红,杨小莉.五台山景区旅游企业合作研究[J].特区经济,2017(05):64-68.

[10]李明洙.基于4C理论的湘西旅游商品营销分析[J].中国市场,2017(13):111-112+132.

[11]朱爱芳.互联网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商品营销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8):77-78.

[12]李艳丽.“互联网+旅游”背景下吉林省特色旅游商品营销策略探究[J].全国商情,2016(15):13-14.

[13]区淑敏.旅游商品营销现状及对策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6(09):62-63.

作者简介:刘鹏飞(1984.02- ),男,汉族,甘肃张家川人,硕士,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章晓菲(1983.06- ),女,汉族,甘肃人,管理学硕士学位,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宗教文化旅游营销策略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逻辑比较等方法,对赣南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的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赣南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应坚持: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资源相融合;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山地户外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产品营销策略:加强民俗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在资源整合中实现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结合当前教育趋势,打造研学教育路线;利用网络媒体与自媒体,推广特色旅游产品;提高服务质量,迎合消费需求。

关键词:赣南地区;体育旅游;产品;营销

赣南地区人文历史资源丰富,包括红色文化资源、山地户外自然资源、水类自然资源和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因此,非常适宜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紧紧依靠民俗体育文化和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个体的协同作用,打造独具一格的赣南体育旅游产品。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深入实施,大力发展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对于改善赣南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赣南特色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建议

1.1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资源相融合

休闲时代下人们旅游的目的开始从单纯的注重心灵惬意和愉悦的休闲方式向倡导身心一体的、充满多重刺激元素、亲身体验性的休闲方式转变。为此,要增加运动、探险等体验性元素,满足游客身心需求。赣南红色体育旅游产品可以借鉴其他省份红色景区的成功经验,一是山东君安举办红色体育运动会,设置的运动项目:有渡河、掷手雷、抢南瓜和运担架等体育旅游项目;二是浙西红色运动会项目:有独轮车支前、我们都是神枪手、飞夺泸定桥、挺进大别山等红色体育文化主题活动。赣南应利用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红色体育旅游项目。如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红色定向越野比赛、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环城慢跑比赛等群众参与性高、身体素质要求不高的比赛形式。摆脱单纯瞻仰观赏式的红色旅游弊端,融入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体育活动项目,使广大游客在接受优秀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的过程中,增强体质,增进健康,领悟革命成果来之不易,需倍加珍惜,从而满足游客多重心理需求。

1.2民俗体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赣南拥有多彩绚丽的客家民俗文化和民俗体育活动,包括傍牌舞、九狮拜象、舞春牛、鲤鱼灯、席狮、傩戏、竹篙火龙、犁狮、三节龙等。客家文化历史悠久,是我国文化一个璀璨的明珠。赣南客家文化同宋城文化齐名,共同组成独特的赣南文化。赣南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和集聚地,被称为客家祖先南迁的第一站。故此,可以开发“中国客家第一漂”、“东江水上探险远足”等蕴涵客家体育文化的体育旅游产品,来作为特色体育旅游的民俗文化品牌项目。上犹五指峰峡谷漂流,通道总长5公里,沿途奇石、森林等自然风光绮丽,使游客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挑战自然、超越自我,给予游客多重刺激,满足游客多重心理需求。

1.3山地户外体育旅游项目开发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使人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之中,需要走向自然,释放自我。赣南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拥有得天独厚的山地户外运动地理优势,可将已开发的小武当山、阳岭、九连山、丫山等山脉,连成一片,形成区域联动优势。打造徒步、登山、越野等户外运动项目,再结合野外生存、、跳水、蹦极等探险类体育运动项目,形成独具特色的户外运动。

大力推广以红色研学旅行为主,辅以少兒户外拓展,聘请专业教练,重点开设队列队形、军事射击、拳击、游泳等训练内容,使学生掌握野外生存所需的各种知识和基本应急技能,增强受训者的体能和技能,培养自觉锻炼和危机处理意识,提高参与者的综合素质水平。

2赣南特色体育旅游产品营销策略

2.1加强民俗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在资源整合中实现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

赣南拥有丰富的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为了更好的开发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资金、人力、物力投入,深度挖掘民俗体育文化的价值内涵,对已知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和保存,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保护是在保存的基础上发展和传承的。现代产业化发展方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将传统文化引入现代社会生活,一方面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造成某种程度的建设性破坏。面对此种情况,应该寻求一种平衡方式。在开发性保护过程中,融入符合当代审美情趣的因素,边开发边保护,边保护边开发,在多种资源整合开发过程中真正做到保护开发的良性循环。

赣南石城客家灯彩,历史悠久,灯的种类繁多,灯的歌声欢快,舞蹈优美,服饰色彩鲜艳而喜庆,曲目短小,演出场地要求不高,具有独特的神、魂、韵。她集文艺性、观赏性和锻炼性于一体,历经沧桑而不改,是石城人们庆贺吉祥喜庆时刻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2008年赣南客家灯彩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于加强对客家灯彩文化的搜集、挖掘、整理和开发,全面推进灯彩文化乃至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整合,弘扬赣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2结合当前教育趋势,打造研学教育路线

2016年11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在这一政策趋势下,开发赣南地区有红色文化资源与研学旅行新产品,让中小学生学习体味和感受红色历史,感悟自身使命。在这基础上加入体育项目的学习与体验,让中小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树立保护环境意识,促进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抓住青少年市场,不断扩大赣南特色体育旅游种类与服务质量,丰富产品内容与形式,从而拓展服务目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2.3利用网络媒体与自媒体,推广特色旅游产品

利用网络媒体平台,搭建沟通平台,满足游客各种健身需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充分利用网络和自媒体平台与传统营销手段相比,营销成本降低了,但影响力和知名度却大幅增加。宣传中要突出赣南地方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宣传计划,完善营销策略,不仅面对高端人群也要面向大众消费群体。同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制定不同宣传策略,瞄准目标群体,准确匹配群体需求,提供多元化的体育旅游产品和个性化的健身计划。整合区域外的网络媒体和自媒体资源,加强区域合作,精心打造区域优势互补的体育旅游产品和线路。整合媒体资源,加强与旅行社、体育行业服务企业的线上线下战略合作,加强体育旅游品牌建设,创新产品设计意识,通力打造极具吸引力的体育旅游形象宣传片。实施全球化营销,加强营销策划创新。如在旅行签证、出行和住宿等方面尽可能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积极推广赣南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更多国外游客欣赏赣南美景,体验赣南民俗体育活动所带来的别样刺激。

2.4提高服务质量,迎合消费需求

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归根结底是一种服务行业,服务质量是其生存的保障。在此基础上,赣南应在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中,重点注意和加强服务创新升级。

变被动为主动,改进服务格局。例如,强调线上和线下模式的结合,全面完善消费者的需求内容。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整合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需求,及时提供创新服务。例如,在赣南举办的马拉松比赛中,组织者根据参与者对营养用品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供应套餐,以新的服务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些措施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参与,也有利于促进赣南体育赛事旅游的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旅游体育休闲项目。

2.5本土赛事品牌化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政策面临转折,这久导致了很多行业的转型与升级。体育旅游恰好就是体育和旅游的升级产品,其中的体育赛事一直就是国家大力支持的体育产业之一,国家针对体育赛事的发展连续出台许多政策扶持和鼓励。就目前形式而言,正式赣南地区加快建设与发展体育赛事的良好阶段。

赣南地区需要把发展独具特色的品牌产品作为重点,打出自身的品牌和口号,吸引更多游客的来玩、来体验、来娱乐。当赣南地区形成自身的特色,打造出赣南地区独有的运行模式,并逐渐升级,并树立品牌意识,现有的精品特色体育项目进行品牌包装,提升赣南地区的体育旅游竞争力。只有升级和包装自己的品牌,人们的消费意愿也会显著提高,逐步形成品牌效應,最终吸引一批稳定的消费群体。

2.6加强体育旅游专业性人才培育

我国高等学校应担负起重任,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体育旅游专业,为体育旅游产业培养人才,解决当前体育旅游高端人才的大量缺乏的就业缺口。另外,对现有的管理者,要进行长期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聘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知识讲座和培训,拔高现有管理人才专业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

2.7加强赣南县域的联合开发,形成品牌优势

打破行政规划造成区域间信息畅通、碎片化、恶性竞争的现象。我们可以在赣南地区设立专门的事务管理机构来管理赣南地区的事务,并制定统一的赣南发展规划。以特色体育旅游项目作为重点,以市场为倾向为指引,以资源为根基,结合赣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科学的,可循环发展的“赣南全球旅游发展规划”。实施特色体育小镇、乡村旅游示范村、重点风景名胜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到路线上,细化到点,实现多整合。坚持项目驱动,抓好重点旅游项目。树立全球旅游理念,以大型项目带动大型旅游,积极吸引大型资本旅游项目。

参考文献:

[1]康晓梅,徐虹,杨静怡,卢振军.体育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08).

[2]张波,王泽刚,樊莉.四川省体育休闲旅游开展条件与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0).

[3]胡艳丽.四川发展体育旅游的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7(04).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赣南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编号:15TY08)。

作者简介:曾文,男,1963-,江西赣州人,副教授,本科,体育教学。

宗教文化旅游营销策略论文范文第3篇

本文以文旅融合背景下兰陵县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策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及融合现状,并结合具体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對兰陵县旅游景区的市场营销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

文旅融合成为我国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背景和方向,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能够促进旅游业走向广阔而纵深的文旅新空间,对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也能够实现景区文化升级、形象升级,促使景区也从“走马观花”的观光旅游业时代,走向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疗养旅游等多元发展的旅游时代。兰陵县近年来旅游产业快速起步,发展势头迅猛,兰陵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双重丰厚的“原材料”,但是近年兰陵的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与兰陵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面临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度不足等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出文化旅游资源对于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有作用。应进开始文旅融合建设,促使旅游景区能够抓内功,深内涵,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要,探索消费者根本需求,进一步优化景区的整体营销战略,进入良性发展的路径。

一、兰陵县旅游景区资源特点

兰陵县目前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2A级旅游景区4家。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旅游品牌格局初步形成。兰陵先按照资源特点和地域分布,着力推进旅游“五区”建设,将兰陵县景区定位分为:农业观光类、休闲度假类、山水风情类、古镇研学类、佛学禅修类五大类,以农业观光区为核心引领,建设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观光等为主体功能的近、中、远相结合的景区定位体系。

兰陵县核心龙头景区产品为农业观光旅游区。该区依托兰陵县建设新型的田园新城,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为引领核心,从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进行辐射带动,同时开发绿产智慧农业产业园、绿沃川智慧农业示范园、向城菜园小镇等绿色田园产业空间,打造“田园小景”风光,在此农业产业基础上,根据农业部《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有序发展,因地制宜的打造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农事采摘等旅游业态,打造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标杆、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影响巨大。在完成农业核心观光后,其他旅游景区也在自己的定位上,稳步发展,逐步推进。

二、兰陵县旅游景区市场开发现状

(一)初步推出品牌目标。

目前兰陵县已经初步成功塑造“兰香东方·酒香神州·菜香天下”的旅游形象及“花海菜乡、醉美兰陵”“华夏古县、品质兰陵”等特色品牌。[1]

(二)市场开发现状。

兰陵县近年来立足临沂、枣庄、徐州等鲁南苏北市场,积极拓展周边市场,特别是省会经济圈和胶东经济圈。不断开拓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休闲度假市场,构建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观光等为主体功能的近、中、远相结合的旅游空间体系。

(三)旅游受众认知分析

1.知名度分析。

根据本项目组游客问卷调研,目前兰陵县旅游市场知名度在周边地区较高,在本市知名度达到100%,100%的本市游客知道兰陵县的1-2个旅游景区,并对兰陵县的历史文化有初步了解,12%的游客对兰陵县的旅游文化有深入了解,63%的游客知道兰陵县的名称由来,56%的游客知道兰陵县的三个以上旅游景区名称。在非本市的游客调研中,以上比例明显下降,仅有37%的外地游客知道兰陵县1-2个旅游景区(来此旅游之前),而对兰陵县历史文化简单了解的比例为70%。

2.形象认可度分析

在临沂市、枣庄市和徐州市的潜在游客调查显示,潜在游客认为兰陵县最具吸引力的是兰陵县的农业公园、代村样板、酒文化体验。此外,部分潜在游客表示,沂蒙山文化、革命老区文化等红色文化也是兰陵的明显特征。少数潜在游客对文峰山、会宝湖、抱犊崮有所了解,对于兰陵县的山水资源和田园风光有初步的认知和想象,认为兰陵县能够体现一定的山水休憩风光。

(四)兰陵县景区的文旅融合形象营销现状

兰陵县的多个景区都有比较好的文旅融合基础,兰陵县的景区文化依托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开发成效明显,现在已经以荀子劝学文化、萧氏望族文化以及兰陵美酒文化为文化基础,建设荀子文化园、萧氏文化园二期工程,打造了研学基地等一批新项目,希望以此凸显兰陵县景区建设的鲜明文化符号,使宝贵的传统文化能够真正的融入景区的内涵,使景区和文化在市场运营中相得益彰,活性循环。兰陵县近年来非常重视学术研究组织建设,与山东大学、临沂大学等高等学府多方合作,成立了山东大学兰陵文化研究中心、临沂大学兰陵文化研究院等文化研究机构,希望能为兰陵文化发展提供平台和阵地。但是,现在兰陵县的文旅融合形象较为散乱,没有形成一个核心卖点和爆点,还需要在继续发掘、深入、整理、集合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要素,形成营销重点。

三、兰陵县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策略改进措施

1.明确市场定位方向,抓住目标市场

首先是明确目标市场,稳定本市客源市场,同时积极拓展周边市场,包括省内客源市场,周边省份的临近市,也可以开发为周边市场,例如徐州、邳州。进一步开拓省外目标市场,开拓苏南、安徽、河南等临近省份市场、以及上海、京津冀地区等发达地区的休闲度假市场,形成近中远三级客源市场层次,采用不同的形象推广定位,促销分销策略。[2]

2.加强游客行为研究,把握游客核心需求

进一步加强游客行为研究,了解目标市场的游客心理,分析游客对兰陵县景区的真正需求。[3]例如对以老中青进行游客分类,进行游客需求研究,老年游客更偏好兰陵县的红色旅游景区、农业观光景区,中年游客更偏好山水观光景区和生态旅游产品,青年游客偏好兰陵县的休闲度假景区和研学文化景区,在此基础上,加强景区的产品设置、宣传推广调整和传播计划调整。同时,还可以游客职业进行游客需求研究,例如差旅公务类游客需要快速的浏览和了解观光类景区,文化教育行业的游客更需要进行景区文化的探讨和深入研究,个体经营类的游客更需要性价比合理的产品体系组合,在线学生游客除了价格敏感度较高以外,还需要更多自我提升、教育研学、文化创新、二次元文化等这样的旅游需求。

3.产品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应尽快调整产品重点,进一步升级现有的景区质量和品牌。从旅游交通、游览设施、综合服务、特色文化、信息化、旅游安全、旅游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景区优化提升。从一个游览过程的全部方面,加强过程和流程的管理,保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全程服务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特色。例如,在吃的环节,需要加强游客关注点的控制,比如在兰陵老街的当地小吃和饮食文化体验中,除了丰富餐饮类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老街的饮食饭店食品卫生管理,并进行公示,使游客吃的舒心、吃的放心,加强服务人员培训,使服务人员能够淳朴而有礼貌,热情好客而不失礼节,给游客留下美好印象。[4]

4.加强游客文化体验,互动多元文化记忆

要突出景区特色,就要进一步体现鲜明的文化特色,以鲜明的文化成为景区的标签,使游客对景区形成鲜明的认知度、关联度,形成游客的深刻记忆点。例如在兰陵美酒的陈列点,使用多种游客体验设施,可以加强游客感官接触,用品尝、制作、手工、包装工艺多种互动手段,给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了,也使游客在互动中留下对景区的好感。还可以组织美酒文化体验,例如婚庆民俗过程中的美酒宴席、多种多样的兰陵美酒文化展览、关于兰陵美酒的李白情景演出小剧场等形式,多元化、立体化加强游客体验。

5.多管齐下,加强景区宣传、促销

抓住多种宣传促销方式,进一步改善营销和促销方式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促销组合计划,可以利用新媒体营销、展览促销、文艺促销、节事营销、政府营销、KOL意见领袖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尤其是在营销中,应抓住文旅融合概念,重点突出兰陵县深刻旅游文化,搭上文旅融合的快车,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5]

参考文献

[1]刘向梅 .兰陵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现状与思考[J].消费导刊,2020,(25):76-77. DOI:10.12229/j.issn.1672-5719.2020.25.066.

[2]朱海成.山東兰陵县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析[J].农家参谋,2020,(20):20-21.

[3]李侠.政府行为下兰陵县旅游经济发展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8.

[4]冼秀丽,汤菲,王琳.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山东省兰陵县代村发展纪实(上)[J].农业知识(瓜果菜),2018,(10):41-43.

[5]任艾娟,王莉丽,李汉友, 等.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游客满意度研究[J].林业与生态科学,2020,35(4):444-448.

作者简介:姜良伟(1984- ),女,山东临沂人,研究生学历,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专业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山东旅游职业学院2019年度重点科研立项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兰陵县旅游品牌建设研究”,主持人:姜良伟,项目编号:LY2019-08。

宗教文化旅游营销策略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对河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电子商务发展,提出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与发展策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策略研究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互联网热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旅游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基础与主要表现形式,逐渐成为当前信息产业化的主导力量,旅游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主要动力。

现代旅游业的趋势之一是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进入21世纪后,旅游需求呈现出的多元化、个性化及休闲化特征更加明显。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逐渐成旅游开发的热点。乡村旅游自身的性质、特点决定其发展电子商务,应对社会信息化、经济网络化竞争环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北省作为乡村旅游资源大省,如何把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在一起,以突破传统经营模式下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更好地推动河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河北省乡村旅游资源内容丰富、种类齐全,此外区位优势明显,内环京津,外绕渤海,交通通信便捷,消费群体集中,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政府的推动下,特别是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的旅游宣传主题“2006中国乡村游”之后,农民参与积极性提高,河北乡村旅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和发展,成为带动河北省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省内许多地区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产品雷同,特色服务不明显,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再加上没有科学规划,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导致旅游规模效应不大,知名度低,品牌影响力不强,开放度不高等现状。目前存在的这些不利因素已经阻碍了河北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但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这种现状很难短期内得以改变。

二、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技术基础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近几年获得了迅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1.9%)。从技术上看,乡村旅游应用电子商务已经具备了基础条件,网络传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网上在线交易成为现实,网上交易资格认证、网上合同的签订、网上收付的完成等方面在技术上都已解决。伴随着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河北省的电子商务也迅猛的发展起来。据统计资料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河北省网站个数占第13位,CN注册域名数占第13位,域名数占14位。调查显示,近年来互联网在河北省得到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在网络服务中除网络购物外,网络售物和旅行预订也初具规模,使河北省具备了较好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三、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给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的交互性、实时性、丰富性、便捷性等优势促使传统旅游业迅速融入网络旅游的浪潮。建立健全规范、高效、有序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架构,将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对于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河北乡村旅游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飞跃,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并大力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一)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是河北旅游业应对新的市场形式的需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舒适,自由”的个性化旅游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休闲娱乐方式,而乡村旅游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城镇居民快节奏工作、生活之余放松身心的首选,但传统旅游服务模式已不适应当今市场的需要,不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而旅游电子商务能有效地把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方和供给方最大限度地集中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个性化旅游的愿望。我国政府对乡村旅游大力推动,各省争相发展乡村旅游,行业内部竞争激烈,旅游资源和客源数量相比已面临内需不足,要想在这种买方市场的局面进一步发展河北乡村旅游,就必须利用现代的电子商务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提高河北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的市场空间。此外由于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游客了解旅游信息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搜索,尤其河北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京津地区的消费群体使用网络的频率相当高,因此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将成为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结合是适应市场要求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是乡村旅游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旅游企业的发展壮大,电子商务与乡村旅游的结合能极大提升乡村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河北大部分乡村旅游企业组织规模小,缺乏广泛的客户群体和供应商网络,信息渠道狭窄,而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使经营更为主动。乡村旅游企业通过网站发布产品信息解决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无法了解商品性能的问题,创造了高效、低廉的信息流通方式,能最先赢得消费者。与传统的旅游提供商相比而言,加入电子商务后的旅游提供商还可实现根据客户自己的喜好设计自助旅游路线,预订票务宾馆等。为满足客户个性化要求,还可提供各种可选的支付方式,吸引潜在的消费者,提高企业的销售额,而且能增加企业的影响力,使其能够在更大范围和更大领域内被消费者接受。

四、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与发展的障碍

(一)对电子商务运用于乡村旅游的重视不足,发展相对落后

2007年12月“中国休闲农业网(中国乡村旅游网www.crr.gov.cn)”的开通,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全国相继建立起很多的乡村旅游网站。然而河北对电子商务运用于乡村旅游的重视不足,至今没有建立起河北乡村旅游网站,致使河北乡村旅游网站的发展滞后于全国水平。目前,虽然河北旅游网、河北旅游信息网等几家网站开辟了乡村旅游专题,但仅局限在对乡村风光、农家乐园、农家产品的介绍,乡村旅游线路并没有深入,游人对网站只是简单的浏览,尚未建成统一、高效、权威的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库,网络优势难以发挥,这远远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快速有序发展的需求,极大地阻碍了河北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河北省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中的旅游企业参与不够充分,且各自为战

在对河北省旅游电子商务专业网站调查时发现,全国比较大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介入河北乡村旅游预订的范围和实力都大大强于河北省自己建设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特别是京津的大型旅游网站,在对环京津地区的河北省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整合均要强于河北省内的网站,并且绝大多数省内的旅行社只着眼于建设自己的企业网站,基本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多数企业的网站只是把线下产品直接搬到网上,主要起着网上宣传的作用,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卖点,没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网络特性和市场作用。各旅游企业之间没有很好的横向与纵向联合,没能充分运用自己在区域内已拥有的旅游中介优势。

(三)专业人才紧缺,发展资金紧张,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低

由于乡村旅游资源比较富集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相对封闭、经济落后,资金缺乏障碍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资金的不足,导致很难吸引专业人才,高素质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旅游市场营销的落后,旅游产品低层次、粗放式开发,很多高价值旅游资源处于原始状态,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更大发展。同样更加缺乏强大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队伍,就很难进行网络业务的拓展和完善。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

五、河北省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与发展的重点推进内容

(一)政府主导,构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在网络化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旅游网络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河北省应以国家“金旅工程”为指引,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旅游电子商务规范体系,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指导,在旅游信息网建设、旅游信息网络上的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提供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保障,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各环节的管理制度,提出建设标准,统一协调,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保证信息的真实、健康,信息采集和交流传播渠道畅通。乡村旅游经营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体系,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结合河北省乡村旅游现状,旅游管理机构建设乡村旅游专网和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体系健全、功能完善、实用及安全性高的乡村旅游信息化网络系统,实现省-市-旅游景区(企业)的涉及多层结构并有序组织的网络系统,并成为向国内外宣传促销和形象推广的平台,积极推进河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向集约化、节约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二)政策扶持,充分调动旅游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与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与发展,政府的政策扶持必不可少。政府主管部门是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组织者,乡村旅游企业是旅游电子商务最重要的应用者,也是最主要的受益者。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根据互联网特点开发旅游产品,并在一定时间内在税收和贷款方面对积极开展经营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奖励和政策扶持,促使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构建一个知名的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对于中小乡村旅游企业来说,独自构建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在经营中可选择依靠大型旅游网站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河北省自身的旅游商务平台,通过加盟的方式进行网络化营销,可极大地降低成本,而且有助于企业间发挥联合优势,提高利润率。

(三)加强联合共建,实现京津冀乡村旅游资源的网络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河北省建设乡村旅游强省,加强京津冀合作是必须的。依靠传统实体行业,加强横向联合,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整合旅游资源,进行联合营销。目前,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基础,在京津冀旅游产品联合营销方面,应借鉴粤港澳旅游合作经验,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京津冀区域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以此完成京津冀旅游目的地信息的整合,实现三地官方旅游网站的相互连接,开辟独立的乡村旅游专栏。同时积极利用政府信息网、官方旅游网宣传三地乡村旅游资源、产品、项目,实现三地旅游的资源共享,共同开展旅游咨询,预定活动,为游客提供不同的精品旅游线路的组合,对游客产生更强的吸引力,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建立健全适合省情并与国际接轨的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加快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

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需要一大批既懂乡村旅游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人才。但旅游企业普遍信息化程度低,开展电子商务的能力差,信息技术人才缺乏。河北省应当利用高校、中职的旅游人才系统和旅游局的培训班等进行学校教育与上岗培训相结合,对开发者和管理者实行继续教育。同时可利用背靠京津的优势,主动与京津大中专院校等教育研究机构合作,灵活采用各种方式培养高科技人才,并鼓励在校参与省内旅游企业电子商务项目的研究开发。乡村旅游企业要制定人员培训,通过长、中、短期的派员工进修与学习,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企业整体文化素质,从而为企业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路明,巫宁.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李胜利.论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模式与前景[J].经济师,2003(4).

3、韩彩霞,张永林,仝丽娟.旅游电子商务——传统旅游业的未来[J].经济论坛,2006(12).

*本文为“河北省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07104)”。

(作者单位: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作者为助理研究员)

宗教文化旅游营销策略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本文通过南沙新区湿地旅游资源客源市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其开发过程中的实际现状,剖析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湿地旅游的相应对策,为挖掘湿地旅游市场的潜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湿地旅游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南沙湿地;湿地旅游资源; 客源市场分析

一、引言

湿地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公园是在全球倡导保护湿地,恢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大背景下的一个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存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并依托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南沙区于2012年正式称为国家级新区,湿地作为南沙新区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景观,政府正充分利用其生物多样性、区域生态价值和候鸟迁徙的自然资源优势,极力将其打造成为环珠江口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示范区。

近年来,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宣传、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自然综合体(陈宜瑜,1995)。学术界存在许多关于湿地的不同定义,目前,最具权威性且得到国际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中的定义,其规定:“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刘青松,2003)。”其中,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最佳契合,是介于湿地自然保护区与传统公园之间、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生态之园。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可以达到保护湿地资源与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目标(Thayer R L,1994)。

湿地旅游开发主要是以旅游为目的而对湿地资源进行的利用活动,它是一种具有强烈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旅游开发模式(郭春华,张今会,2009)。其中,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是旅游开发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旅游客源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旅游产品现实和潜在的总体需求,旅游客源市场按消费者地理区域分布、时间分布及旅游动机类型可划分为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旅游类型结构(万绪才,1998)。决定旅游业发展的因素,不仅取决于资源的丰度,还在于客源市场的可靠度。无论是旅游规划还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都离不开客源市场的而研究(院玲玲,杨太保,2004)。然而,纵观学术界,大多学者主要是从建设现状、效益分析、开发模式等视角展开研究湿地旅游资源,而从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切入点展开实地调查分析的研究不多。湿地旅游开发是一种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新型旅游开发模式,本文选取南沙新区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有助于研讨南沙新区湿地旅游客源市场构成及变化的影响因素,并为南沙新区湿地旅游客源市场的确定、营销策略的制定以及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科学意义,同时弥补目前学术界关于湿地旅游客源市场研究的不足。

二、南沙新区湿地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选择

南沙新区位于广州的最南端,地处穗、港、澳“金三角”中心,南沙湿地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万顷沙镇南部的16涌至21涌,资源分布集中,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因此本次选择该区域作为调研对象,且重点调查区域内的主要湿地旅游区及游客聚集地,包括南沙湿地公园、十九涌渔人码头及海鲜市场、百万葵园,以保证此调查研究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统计、走访交谈、仪器测试和文献查阅等方法,通过对南沙新区湿地旅游客源市场状况进行全面摸底,获取南沙湿地旅游客源市场特征的一手资料。游客问卷调查在湿地公园、十四涌海鲜市场、百万葵园三个游客较聚集的地段进行。商家问卷调查主要在十四涌的13家海鲜加工食店进行。两类回收问卷的有效率都很高,其中游客问卷有效率为94.5%,商家问卷有效率为100%。这表明问卷质量较高,调查的有效性得到更好的保证。

三、南沙新区湿地旅游客源市场调查

(一)南沙新区湿地旅游客源市场现状

1.游客的性别和年龄结构

在随机调查的游客中,男女性别比约6:4,样本随机性较强。在年龄结构上,45岁以上的占总人数的61.7%;在职业方面,离退休人群占36.2%,排第一,企业职工占18.6%,排第二;在月收入方面,月收入3000-5000元的人数最多,占45.2%,其次是收入为1500-3000的人群,占33.0%。统计表明,前往本区的游客主要是中老年人和离退休人群,年龄较大的人群更倾向于自然生态类的旅游景点,一方面能满足娱乐需求,另一方面在区内吸收负离子有益健康。同时由于本区属低消费旅游景点,因此游客以中等消费水平人群居多,结合我国中等消费水平的国情,表明本区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客源的数量。

2.客源地结构

广州本地游客占75%,珠三角其他地区(除广州)游客人数居第二位(21.3%)。这表明到南沙湿地旅游的游客主要以广州市本地人居多,侧面反映南沙新区湿地旅游客源的集中度较高。

(二)客源行为特征分析

1.旅游动机。在188位被采访者中,来此品尝海鲜美食的游客占67%,如果加上购买海味特产的目的,二者占了总人数的75%;娱乐游玩的游客占16.5%,而以休闲观光为目的游客仅占8.50%。南沙新区属于沿海地区,游客到南沙湿地旅游的主要是被当地新鲜美味、价格实惠的海鲜美食所吸引,因此在开发旅游产品上应更多地注重顾客需求,同时反思作为一个生态旅游景区,却不能更多地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的需求,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和景区生态元素的创新性方面需有所改进。

2.旅游信息来源。约72%的游客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亲戚朋友介绍)得知南沙湿地区的,而且大部分游客对南沙湿地公园并不了解。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媒体是现在年轻人了解南沙湿地的主要途径。而调查发现,仅有28.3%的年轻游客反映他们是在网络上看到别人的微博或是在贴吧上看到别人分享自己在南沙湿地游玩的心得之后才产生来游玩的动机。由此可见,南沙湿地旅游景区的媒体宣传力度亟待加强,大部分的宣传都是依靠游客以自发形式进行信息传递的。

(三)景区吸引力分析

1.主要景区过往车辆追踪

通过在湿地公园、百万葵园以及十九涌路口追踪100辆过往车辆的行踪来分析三个景点的旅游热度,进入景区车辆占总追踪车辆的比例越大,则说明该景点的吸引力越强。数据显示,进入百万葵园与十九涌景区的车辆分别占比17%和41%,而进入湿地公园景区的车辆仅占6%,可见相对而言,百万葵园与十九涌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强些。同时,追踪发现100辆车辆中只有少数车辆同时去两个或两个以上景区,这反映湿地景区之间的联系还不是很密切。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湿地景区内的旅游基础设施,如旅店、指示牌、宣传广告等不足有关。

2.主要景区“十一”黄金假期旅游数据分析

从万顷沙湿地[2]主要旅游景区在旅游人数接待方面的数据[3]显示,对比2010年、2012年及2014年的数据,百万葵园在201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游客接待总量约179950人次,客运车次记录总数约21248辆次,旅游营业总收入约140865万元,三者都比2012同期有所增长。而十九涌渔港和湿地公园则都出现减少趋势,其中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湿地公园。造成这种旅游客源变化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湿地公园的宣传力度不及其他两个景区;二是湿地公园出于对候鸟和红树林生湿地态系统保护的需要,有意严格限制旅游人数。

2012年各景区在十一黄金周中游客人数变化情况总体趋势都是先升后降,高峰值都出现在10月2日,其中,湿地公园的递减趋势比十九涌渔港和百万葵园都要明显。2014年十一黄金周中,百万葵园在10月1日出现游客最高峰,而十九涌渔港和湿地公园最高峰出现在10月5日;十九涌渔港和百万葵园游客最低值均出现在10月4日,而湿地公园在10月2日开始就出现低谷,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0月4日。三个景区无论是在2012年还是2014年,其旅游人数变化曲线大体相似。

这表明,随着旅游日渐常态化,人们对待旅游活动日趋理性了。游客们大都会避开旅游高峰,选择游客相对偏少的景区旅游。而且,游客们趋向于将近距离旅游景区安排在黄金周的后期,以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

(四)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国家新区南沙湿地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根据客源地的不同可划分为广州本地市场、珠三角(除广州)市场、粤东、粤西、粤北市场、港澳台市场和其他省份市场。国家新区南沙湿地旅游市场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可以用地理集中性指数(G)来定量分析。其计算公式为:

(1)

其中n为客源地总个数,T为各客源地接待游客总数量,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一般来说,G值越小,越接近0,旅游客源市场越分散,经营越稳定,但不利于主要客源市场的确定,给旅游宣传、旅游服务带来困难;反之,G值越大,越接近100,说明旅游客源市场越集中,经营越不稳定,故G值以适中为妥。据表3和公式(1)计算得出南沙新区旅游客源市场地理集中性指数G值为78,说明南沙新区多元化旅游客源市场虽相对较为集中,但稳定性较差,市场结构有待改善,应加大宣传服务水平和力度,以增强湿地公园、十九涌渔港和百万葵园等景区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扩大粤东、粤西、粤北、港澳台和其他省份的旅游市场份额。

(五)与周边景区客源市场竞争合作分析

近年来,随着旅游投入不断增加,南沙区旅游发展迅速。据统计,2014年整个南沙区共接待游客数约950万人次,全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11.4%。值得一提的是,南沙湿地被评为“羊城新八景”,极大地提高了南沙湿地旅游的影响力,一方面加强与周边部分景区建立友好合作,另一方面则与同质性较强的景区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竞争关系。其与周边景区客源市场的竞争合作关系如表1所示。

四、南沙新区湿地旅游开发对策

(一)坚持以保护湿地为原则,严格控制工业发展

湿地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南沙区的宜居程度。作为城市湿地,南沙湿地除了要发挥观赏价值之外,更应充分发挥其生态调节功能。政府应坚持保护湿地原则,严禁在南沙万顷沙一带(特别是湿地附近区域)进行工业建设。已有工厂考虑搬迁。若搬迁困难,应对其排污进行严格监控。

(二)以国家新区为契机,打造广州旅游新增长极

展现广州滨海旅游城市特色,延伸珠江深度游品牌路线,促进广州旅游业发展重心南拓,成为广州旅游的生态新名片。同时,可利用其连江靠海的区位条件,探索在本区域内实行粤港澳三地游艇牌照互认、海域使用权拓宽、免税购物的政策优惠,落实粤港澳旅游合作先行区及新平台,论证南沙游艇俱乐部建设可行性。

(三)着力发展绿色公共交通系统,减少汽车污染

目前,调研区旅游交通条件欠佳,自驾游占主导。考虑到本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建议从水域交通及陆路交通两方面发展区内与区外相联系的绿色公共交通系统网。具体来说,第一,开发十七涌、十八涌、十九涌、二十涌的横向道路,贯通各涌的东西部;第二,依托南沙干道,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设施。同时,也可以考虑在湿地区内开发小型观光轨道火车;第三,进行环湿地海景河景和环围垦养殖区建设旅游自行车道和生态步道;第四,设置交通节点,规划旅游交通换乘枢纽站场,供游客搭乘电瓶车等景区内公共运输工具,节点可设置在各涌的路口以及景点的门口。

(四)从细节入手,进一步完善旅游硬软件设施

宗教文化旅游营销策略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城市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节事活动,可以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公众等,节事营销是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在武汉城市圈背景下研究武汉市节事营销策略,指出武汉市节事营销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提出提升武汉市节事营销水平的建议,如提高节事活动与武汉城市文化融合度、采用多元化的宣传传播方式等。

关键词:

节事;武汉;武汉城市圈

F27

文献标识码:A

武汉城市圈,又称\"1+8\"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面积不到全省三分之一的武汉城市圈,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不仅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圈的建设,涉及工业、交通、教育、金融、旅游等诸多领域。武汉为城市圈中心城市,黄石为城市圈副中心城市。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应该抓住契机,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打造优良的武汉市城市品牌形象,而节事活动是城市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本文即是在武汉城市圈建设大背景,从节事营销的角度来探析武汉市城市品牌营销。

1 节事营销活动的类型

城市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节事活动,提高城市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公众等,是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节事活动成为城市名片,富有影响力的节事活动甚至让很多城市世界闻名,如法国戛纳的电影节、德国的啤酒节、西班牙的奔牛节等,国内的青岛啤酒节、潍坊风筝节、上海世博会等。节事活动以其独特的聚媒效应、口碑效应、名片效应、改善效应对城市营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中,常常把节日和特殊事件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探讨,在英文中简称为FSE(festivals & special events),中文译为“节日和特殊事件”,简称“节事”。节事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学者余青等对节事活动的类型归纳为:(1)自然景观型,如哈尔滨冰雪节;(2)历史文化型,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3)民俗风情型,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4)物产餐饮型,如青岛国际啤酒节;(5)博览会展型,如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海世界博览会;(6)运动休闲型,如奥运会、全运会;(7)娱乐游憩型,如上海环球嘉年华;(8)综合型,如国际旅游节。

2 武汉市节事营销现状

2.1 形式多样

武汉的各项资源众多,历史文化丰富多彩。(1)武汉的湖泊文化、水文化,武汉有江城、百湖之市之称;(2)楚文化特色,如湖北的代表历史人物屈原、标志性建筑汉街;(3)商业文化:资源载体有江汉路等;(4)知音文化,资源载体有知音桥、古琴台、东湖等;(5)辛亥文化,武汉被称为辛亥首义之城;(6)地理文化,武汉九省通衢;(7)小吃文化,武汉小吃全国知名;(8)高校文化,武汉高校云集……由此也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各类节事活动。武汉节事活动类型大体分为五大类型,见表1。

2.2 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武汉具备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也拥有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但是武汉节事活动从全国范围看,整体水平不够,影响力有待提升。比如青岛啤酒节、山东潍坊风筝节等节事活动凭借特色全国闻名,成为每年的国内外盛事,反观武汉中小型的节事活动较多,但是代表性不够,知名度较低,没有形成品牌。

2.3 市场化运作不够规范

节庆活动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政府行为的干预,有的甚至成为了某些官员捞政绩、谋前程的手段,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运作,大多参与主体都是将节事活动作为每年的例行公事或者是打捞一笔的好机会,而并不是作为一项事业来做,未能形成以节事活动带动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这导致节庆活动缺乏创新和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3 提升武汉市节事营销水平的建议

3.1 加强节事活动与武汉城市文化间的融合

节事活动应反映主办地历史文化,揭示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突出弘扬民族文化的主题,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只有这样的节事旅游才具有生命力。虽然目前武汉的节事活动与武汉城市文化融合上做出了努力,但是还有待深入、完善。笔者认为尤其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加强。

首先,湖泊文化。武汉拥有资源独特、历史悠久的湖泊文化、水文化,可以围绕长江、东湖、沙湖等展开系列节事活动,目前展开的横渡长江挑战赛、武汉东湖端午文化节都是不错的尝试,另外2013年武汉国际旅游节的宣传口号“大江大湖大武汉”也凸显了湖泊文化特色。但是影响力还不够。在此方面,青岛打造“帆船之都”是很好的例子,青岛2008年举办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和13届残奥会帆船比赛;2010年的国际帆船周突出“一坛、两赛、一营”活动,即:奥帆城市市长论坛暨国际帆船运动高峰论坛、“市长杯”大连青岛国际帆船拉力赛和“鲁商杯”2010青岛国际帆船赛、青岛国际青少年OP帆船训练营暨国际OP级帆船邀请赛等等,而青岛国际帆船赛已连续举办多年,青岛通过各种与帆船相关的赛事打造青岛帆船之都的形象,很好利用、融合了独特的海滨文化。

其次,楚文化特色。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武汉的节事活动也应突出楚文化特色,目前展开的相关节事活动有武汉东湖端午文化节等,历史名人屈原的故里是湖北秭归,武汉可与秭归联合举办相关节事活动,围绕历史名人屈原以及端午节打造品牌节事。另外武汉近年大力修建楚河汉街,倾力打造的以文化为核心,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可以围绕楚河汉街设计举办大型节事活动。

第三,小吃文化。武汉的小吃全国闻名,户部巷、吉庆街已成为汉味小吃的代名词。户部巷举办的“2013武汉小吃文化旅游节”等都较好凸显了武汉的小吃文化,在此方面可以尝试更多形式与武汉的小吃文化达到融合。

3.2 加强节事活动的创新度

节事活动的创新是指节事活动的内容或形式要新颖独特、富有个性和特色,与众不同。节事活动的创新度越高,具有越高的新闻性和传播性,产生的眼球效应越好,对城市的传播效果也越好。例如,杭州近年来就以新颖独特的节事活动吸引和保持了人们对该城市的关注度,像富有特色的钱塘观潮节、西湖博览会,新鲜时尚的中国国际动漫节,个性突出的世界休闲博览会,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人客商参加,而且也都成为了媒体报道的焦点,非常有效地传播推广了杭州“休闲之都”的城市形象定位。

三亚市多年举办世界小姐总决赛、新丝路大赛等重要赛事,使得三亚成为此类赛事的代名词,具有很高的城市识别度。

宁波在节事活动上展开联合节事活动,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自2005年9月在香港成功举办了“香港·宁波周”之后,2006年5月,宁波市政府又在沈阳举办了“沈阳·宁波周”,通过宁波品牌商品交易会、投资洽谈会、旅游推介会、人才招聘会、乡情联谊会等系列活动,给香港、沈阳市民全面展示了宁波城市活力和实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在香港、东北地区的知名度。

3.3 加强节事活动的市场化运作

节事活动应由政府主导型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转变,由企业被动参与逐步向主动参与过渡。节事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因此节事活动从创意策划、节事产品设计、节事活动实施等各个环节都应遵循市场规律,必须充分考虑客源市场需求特征,对客源市场的人口构成、文化层次、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和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尽可能达到所推出的系列节事产品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吸引更多受众、使各方利益最大化。

3.4 采用多元的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节事活动需要借助新闻媒介的作用,采用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加以宣传推广。借助报纸、杂志、电视、网站等国内外知名强势媒体的高强度、大容量、全方位的宣传,可以思考目前新兴的微博营销、微信营销等,从而提高社会公众对节事活动的关注程度,有力提升节事活动的知名度,以此扩大节事活动的影响范围和市场覆盖面。

3.5 整合资源,协同发展

武汉的节事活动可以联合湖北省内,尤其是武汉城市圈的城市,整合资源,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大节事,山东省“好客山东贺年会”节事策划就是很好的案例,“好客山东贺年会”是依托“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山东抓住每年元旦至春节休闲时间集中、民俗文化活动集中、社会消费资源集中的机遇,整合该时段内的交通、商贸、文化、体育、餐饮、景区以及水利、农业、教育等资源,将传统的年节文化注入年节消费与旅游,成为山东省标志性重要节事活动品牌,“到山东过大年”的口号也全国闻名,对于传承创新齐鲁春节文化、扩大文化消费、提高山东全省知名度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于世宏.大型节事活动提升城市品牌的长效机制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2]刘亮亮,袁书琪.基于休闲三维度的城市节事活动影响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03).

[3]刘兴,周江莲,刘冰慧.武汉市节事旅游与文化融合研究[J].知识经济,2010,(2).

[4]李倩仪.大型活动举办城市的城市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1.

[5]李宗诚.节事活动与城市形象传播[J].新闻传播研究,2007,(4).

[6]王刚.节事旅游营销策略研究——以青岛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7]余青,吴必虎.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J].地理研究,2004,(06).

[8]辜应康,楼嘉军,唐秀丽.节事旅游市场化运作研究——以上海旅游节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上一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