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论文范文

2023-09-16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我国各项事业时于电力的需求逐渐提升,电力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我国目前的电力市场环境下,由于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遇到重重困境,我国的总体用电状况存在诸多的不和谐,为我国正常发展电力市场,推动电力营销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改善我国的用电状况,对电力市场营销目标市场以及电力营销的相关内容、开拓电力市场过程中电力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开拓电力市场过程中电力营销存在问题的相关改进对策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此,本文将对开展电力市场电力营销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及解决。

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营销;问题分析;解决办法

1 引 言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电力企业与广大电力消费者共同形成一个巨大的电力市场。因此必须改进电力营销理念,改进电力营销手段,改进不适应以客户为宗旨的电力营销策略。以营销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科学开展电力营销工作,争取在电力市场开拓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市场占有额。

2 电力市场及电力营销相关内容概述

2.1 电力营销概述

电力营销主要指在电力营销目标市场中,供电企业以不断改善自身经营条件来满足外部条件的诸多变化和要求,对社会多种电力用户的现实需求进行深入了解,以满足不同电力用户的用电需要;从而达成电力供应的协议,并实现电力产品销售和效益回收的全过程。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接收并快速处理新用户的报装及接入电网的处理工作;接收并响应电力用户关于电量增加、电压等级提升、用户用电变更、电量查询、故障申报、服务质量投诉等要求;对辖区范围内电网线路上的现有用户定期进行抄表处理、电量统计、电费核算以及电费收取;供电配网线路中使用到的电气设备、原件的采购、安装、运行调试与运行维护管理,与用电量相关的计量装置的设计、研发、安装、运行调试与运行维护;为电力用户、电力企业决策层提供其所需的多种用电信息,方便用户的自我管理,为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下达提供信息支持等高效优质的服务。

2.2 电力营销市场

在电力企业开拓电力市场的过程中,会依据一定的标准及特点,确立电力营销的目标市场。电力营销目标市场具有着整体性,电力营销过程的开展要依托电网,电网所覆盖的范围就是电力市场的整体性范围,电网的统一性使得同一电区域内的用户不可能存在差别较大的不同需求,电力营销的负责部门要将同一个区域看作同一个电力市场,来开展整体性销售服务。电力营销的目标市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虽然电力市场在产品类型、客户分类等方面存在相同性质,但营销计划安排、需求量及需求时间、消费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要尽可能依据客户希望的电力供应方式、电力的需求量及需求时间,不同的消费方式(如热转化消费、照明消费、动力转化消费)、不同的结算方式(如电量预购、银行转账及现场交付等后付费方式),开展科学的电力市场营销活动。电力营销的目标市场存在着不可放弃性和相对稳定性,各个电力市场在一定的运营时间之内是相对稳定的,电力市场开拓过程中,不能因为盈利少或者拓展难度大就将其放弃。随着电力市场开拓工作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各级电力市场之间已逐渐形成了科学、完善的相互关系,促进了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3 电力企业在开拓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

3.1 市场营销意识淡漠限制了电力市场的开拓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是电力营销,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要服务于市场营销,由于电力企业处于国家相关电力部门的控制与监管之下,企业的发展、管理对政策、政府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内部机制不够完善,存在垄断经营及管理上的优越感;缺乏营销管理和竞争的意识,相应的电力营销措施、制度以及手段的确立工作还未开展,供电企业中的多数工作人员普遍缺乏营销观念,只是习惯性的进行电力供应服务,或者是被动的开展电力销售工作。

3.2 市场营销管理结构不够完善限制了电力市场的开拓

目前的很多电力企业在采用电力营销策略拓展电力市场的过程中,电力企业的售前、售中以及售后服务过程中的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在营销信息的运作过程中,管理系统中存在安全漏洞等风险,而电力企业内部并没有相应的及时调整管理结构,没有科学的结合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进行专门营销机构的设立,对电力营销及电力市场开拓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没有办法有效的规避,出现的问题常常存在着滞后性的解决等。

3.3服务观念陈旧,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手段

电力企业多以管理者的形象出现的电力消费者面前,服务观念、态度以及相应的服务设施有待更新改进,针对服务设施的管理手段缺乏科学性;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电力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中应用并不深入和广泛,电力营销管理中对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对市场的分析、调研与开发过程中并没有发挥对现代化管理理念最大应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高水准的现代化管理软件系统的应用有待提高。

3.4电力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不同的电力用户对电力产品的不同需求,电力企业要从电力产品质量入手,使电压的合格率、供电频率以及电力谐波三个衡量电力产品质量的指标都能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电力价格在制定过程中往往只考虑到电压上的差别,对于不同电压负荷率的考虑缺乏完善性,这不能反映电力企业在销售电力产品中针对不同电压所产生的不同差别,将严重影响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电力市场的开拓。

4 针对开拓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存在问题的改进对策

4.1提高电力营销意识和观念

在新的营销管理工作中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以供配电质量及服务质量获取客户信赖,引入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扩大经营范围,增强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调常规供电工作的重要性,对供电设备执行科学的维护、检修,保障电力供应的持久性;对不同级别的电网实施定期检测、改造,来保证供电安全性、降低电损;增加抄表远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力度,提高计量的准确性、精确度,减少抄表工作中人工参与带来的人工成本增加及抄表信息误差,提高电力企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及水平。

4.2提升电力营销人员的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策略

电力企业要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综合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电力营销工作开展好的营销人员进行一定的鼓励,建立健全绩效可靠制度与人才激励制度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提升人员工作效率和管理意识;优质的服务策略是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电力的营销渠道的基础和保障,电力企业要建立以电力用户为主线的电力营销的业务流程,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开拓中提供自身优势,以客户的需要为需要来进行主动服务,开展便利高效的电力营销服务工作。

4.3转变营销体制、完善营销管理结构

电力企业要充分的了解电力市场的发展形势,对电力营销体制及经营思想进行及时的转变,树立全方位、创新型市场营销观念,综合市场经济等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运作中的作用,强化市场营销、管理及服务机制的科学制定;树立营销围绕客户转,其他管理内容围绕营销转的电力营销策略,强化电力营销机制在管理与控制功能发挥的同时,进行科学的组织与协调,依托科学的营销体制、营销管理结构,强化电力营销过程中监督与服务功能的实现。

4.4调整电力营销管理模式解决电力产品质量和价格上的问题

调整电力营销管理模式主要是进行电力供应服务标准及服务内容的细化,根据情况不同采用不同收费标准,创造更广阔的选择空间给用户,在电费计价过程中充分考虑电压以及电压负荷率等的不同;进行供电市场的适当开放,使供电企业参与到自由竞争度较的营销环境之中,让客户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力供应企业,实现销售的过程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来保证电力营销实施过程的全面性。

5 结束语

随着电力体制的深化,电力营销已越来越成为电力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由于电力具有与一般商品的不同特性,电力供需的实时平衡和电力不可储存,这些特征使得电力营销也迥异于一般商品的营销活动。许多常用的营销策略都不能直接用于电力营销活动中。电力企业要以电力营销、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的相关理论研究为依据,针对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加强与改进,全面提升电力营销、争取更大的电力市场占有额。

参考文献

[1] 胡力元.解析开拓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2012(28)

[2] 葛旭波,谭忠富.于中国电力市场营销的独特性问题研究[J].华北电力学院学报,2006(10)

[3] 张俊湖,张文成,郭文军.开拓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03)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电力安全监察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非常突出,明确监察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是电力企业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本文着眼于此,对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策略,旨在提升电力安全监察工作质量,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电力安全监察; 安全生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能源之一,其需求量与日俱增,对电力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生产中如何保障安全是每一个供电企业都需要高度重视的突出问题,而做好电力安全监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其工作开展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是否能够得到保障,进而推动电力企业更好的发展。

1 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重要性

1.1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我国的电力企业而言,如果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用电安全问题,那么不仅会导致生产工作无法顺利完成以及对工作人员造成安全隐患,更会对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相关的电力企业一定要提高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察工作质量,以此来对整个用电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当出现安全隐患的时候可以及时发现并进行整改,进而有效降低出现安全隐患的几率,并且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1.2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电力能源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如果电力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隐患,不仅会制约电力企业的发展,更会导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有效运用周恒致社会经济水平逐渐降低。除此之外,因为目前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离不开电力能源的支持,所以如果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出现了安全隐患,那么就会导致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降低。所以,只有电力企业加强电力生产的安全监察工作,才能够有效地确保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我国电力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对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视度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 就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电力安全生产的意识较为淡薄,并且不能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这是因为相关的电力企业不能够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电力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和培训,并且没有较为科学合理的电力安全管理制度,一些具体的用电安全管 理工作不能准确的落实,这就导致电力生产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2.2 对电力生产的操作不规范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够进行规范化的电力生产操作。因为许多的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在进行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效益和速度,从而忽略了对于用电安全以及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往往减少相应的操作步骤或者偷工减料,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这样不仅会导致电力生产出现安全隐患,更会对电力企业的外界形象和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2.3 对电力安全生产中的处罚力度不够

除了上述的一些电力生产所存在的问题以外,对电力在安全生产中的处罚力度较低也是当前电力企业电力生产出现安全隐患的一个严重问题。因为在电力生产过程中,不同的部门和工作人员都有不同的工作和任务,当他们高效地完成分配的任务之后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而不能够及时完成分配的工作或者工作完成質量较低也会相应地得到惩罚。但是因为一些员工的惩罚会牵连管理人员,所以许多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评价以及奖励而忽视了对于工作人员电力生产中的不当行为的惩罚,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许多的工作人员不在意安全用电的意识,进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

3 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管理策略

3.1 建立监察工作制度

电力安全监察的专业性极强,每个人的个性和技术也参差不齐,必须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监察工作质量稳定。首先要明确责任分工,使得人们都能在自己负责且更为擅长的环节做到精益求精。其次要创新监察方式,采取日常监察和突击监察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察力度和监察频率,确保监察工作常态化。最后要科学制定奖惩标准,不仅要对出现安全隐患的环节给予适当的惩罚,还要对工作负责的人给予 励,奖罚分明,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积极性。总之监察工作人员不仅要强化监察,还要承担起提高电力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隐患排查能力,确保隐患能够得到全面清除。

3.2 提高电力安全监察工作者专业性

电力安全生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人们的正常生活,电力监察工作者必须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在专业技能上,监察工作者要熟练掌握常发的安全隐患,并且具备相应的排除能力,同时又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冷静的处理问题。在职业道德上,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将国家利益摆在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之上,践行电力为人民的宗旨。电力企业要适时的组织培训,鼓励电力安全监察工作者到各个岗位中轮岗,帮助监察工作者了解生产的各个环节,及时更新知识,确保科学的监察和处置电力安全问题。

3.3 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监察和预警系统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力公司也要涉足互联网领域,在整个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一整套的电力安全监察和预警系统。这不仅可以提高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排查一些人们可能会忽视掉的安全隐患,使得一些人力难以观察到的细节得到全方位的排查,并且在安全风险发生之前及时预警,通知维修人员前来查看。这样安全监察工作者就可以通过远程监察系统在线查看和排除隐患,既可以节约人力,还可以保障监察人员和生产人员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 察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力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这就需要相关的电力企业重视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然后建立较为完善的电力安全制度和电力安全监察网络,以此来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力和用电安全,进而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艾斯卡尔·阿布力孜. 电力安全监察工作在电力安全生产中的有效运用[J]. 中国新通信, 2019(4):1.

[2]谢顺军. 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电力安全监察工作的措施[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11):1.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高压电力设备是当前电力设备的主要类型,主要是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机械化生产,电力供应设备从原本的普通电力设备逐渐转变为高压电力设备。高压电力设备虽然自身的功能性极强,但是其本身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在高压电力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则需要充分的进行试验,确保高压电力装备没有任何的问题,才能放心的使用,否则会引发极大的危害。同时,在进行高压电力设备的试验过程中,还需要尽可能地进行安全措施的保障,这样才能确保测试人员的安全。在我国的用电事故之中,高压电力设备引发的问题占据了大多数,所以当前我国已经非常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则本文将从高压电力设备试验方法入手,全面的展开高压电力设备试验方法及安全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电力设备;高压试验;安全保障

引言

高压输电是通过发电厂用变压器将发电机输出的电压升压后传输的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电力的传输之外,电压越多电流就越小,对电流的损耗以及输送的距离有一定的保障,而电力设备有发电和供电两大基础分布,是高压输电的基础,所以电力设备安全可靠,直接决定着电力输入输出的安全可靠,若是电力设备存在着安全风险,将会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而在高压试验中对电力设备进行测试就显得极为重要。

1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的重要性

电力设备是保障电力系顺利工作的重要因素,高压试验是检验配电网线路工作状态,检测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指标。高压试验主要对电力设备进行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电力设备工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同时,高压试验的检测结果是维修和维护电力系统的关键参考指标。工作人员对整个配电网进行全面检测,才能在出现问题之前起到预防作用,在出现问题后也能及时解决。高压电线进行远距离输送一般情况下是露天输送,并且时常会经过环境恶劣的地区,这些恶劣环境对高压电线造成的损害非常大。因此需要对高压电线和一些电力设备进行高压试验,以避免配电网出现严重问题。由于电力设备使用时间过长也经常会导致严重故障,进行高压试验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年久失修造成的安全隐患,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不仅可以有效保障电力系统正常工作,还对保障人们用电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2电力设备高压试验关键点及安全保障探究

2.1试验设备的选择

目前,电力设备高压试验中常见的试验设备为高压试验变电器、串联谐振设备、试验电源等。为实现试验电源的有效接入,可对变压器与谐振设备的连接方式进行适当更改。同时,在实验室内,高压试验变电器属于结构模式,可通过电压升降的方式,完成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等多项工作。通过对高压试验变压器、串联谐振设备以及电力变压器的分析,可知其在试验电源选择中应充分考究三者之间的使用范围,依据实际的技术水平,合理选择试验电源的类型。高压试验变压器可对电容量较小的电源,在短时间内进行高压试验;串联谐振设备可对电容量相对较大的电源开展单相容性试验;电力变压器作为电力设备高电压试验的核心设备,虽然在结构以及容量上不符合经济水平的需求,但在交流电源的试验过程中具备较强的适用性。在高压试验过程中,若采用高压试验变电器与串联谐振设备两种模式,将无法满足高压试验的要求,可对电力变压器的试验方案进行综合考虑。在此背景下,开展的电力设备高压试验可对所检测的电力设备运行信息进行详细分析与处理,同时还能提升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工作人员防范意识

工作人员不能由于自己的经验丰富就忽略安全隐患的存在,相反更应该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为提高试验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配电单位需要加强安全宣传力度,将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制订安全手册分发并每天进行宣传,尽量让所有工作人员都明确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必要时可以让工作人员背诵安全手册中的条例,从潜意识里提高其防范意识。通过宣传方式,不仅能提高在高压试验工作中的安全防范意识,还能在日常工作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采用线上宣传方式,将安全保障措施推广至大众群体间,从而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2.3试验设备的选择

在当下,进行电力设备高压试验时所需要的设备主要有高压试验变电

器、串联谐振设备、试验电源等。为了确保试验电源实现有效接入,变压器与谐振设备的连接方式可做适当的更改。并且在实验室中进行的高压试验变电器,一般情况下是结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用电压升降,最后可以完成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等多项工作。对高压试验变压器、串联谐振设备和电力变压器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三者所能选择的试验电源的范围,选取合适的而技术以及适合的试验电源的类型。对于较为小的电源,高压试验变压器可以进行短时间的高压测试;而对于较大电容量的电源,串联谐振设备可以进行单相容性试验;相对来说电力变压器适应性较强,是电力设备高电压试验的核心设备,但是其在结构和容量上超出当前的经济水平需求。而进行高压试验的时候,如果选择高压试验变电器与串联谐振设备,是远远没办法达到高压试验的需求,应当综合考虑电力变压器试验方案。

2.4电力设备高压试验指标调整与优化

设备测试调整和优化的具体建议:测试周期优化对于测试阈值,结合直方图分布特性和测试值异常,以测试精度为99.5%的设备指标作为推荐测试阈值,并根据电流进行校正标准阈值;测试阈值优化根据对设备使用寿命与测量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建议随着测试项目的测试年限的增加,动态修改测试周期;电力设备高压试验指标调整与优化对于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的实验指标,建议根据拟合方程综合考虑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指标。为了准确判断电气设备的特性和绝缘性能是否符合电力系统运行规范,工作人员应首先对电气设备施加高压。经过测试或使用其他一些激励措施,以便可以知道此电气设备是否可以承受高压负荷,是否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短路点可用于有效测试。短路放电放置在变压器组的开关上,以确保电流在电流互感器的两端流动。差动保护用于确保发电机组的负载不超出正常范围。次级电流幅度的相位差保持在180度,这减小了初级电流值的范围与制动电流之间的差,从而有助于确定保护回路方向的精度。在保持短路的状态下,记录并分析每个变压器的数据。传统的发电机组保护装置在进行短路测试时存在很大的缺陷。在传统的发电机组短路测试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不能保证测试过程的安全性。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短路测试中使用了越来越多的新型保护装置,使测试显示了自治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特点。利用保护二次回路布线的特性,可用于短路测试。分析所获取的数据以获得关于短路问题的正确结论。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压电力设备成为我国电力设备的主要类型,我国的各大企业都在积极的使用高压电力设备,这也导致高压电力设备的相关工作成为当前的任务。电力系统的核心是发电机单元,但是,在实际的电力生产过程中,它经常面临短路问题。但是在高压电力设备实验工作中,一直以来都存在高风险的情况,经常出现关于高压电力设备的安全事故。为了充分的避免这种情况,则需要在高压电力设备测试过程中,增添更多的安全保障措施,才能让高压电力设备测试人员更加的安全,同时也可以促进高压电力设备测试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祎.浅谈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的方法及安全措施[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8):199.

[2]白锐.试论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的方法及安全措施[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14):146-147.

[3]杜远远.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的方法及安全措施[J].中國新通信,2019(5):158.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基础息息相关,通常情况下,我们将电力系统在受到外部干扰时,所有发电机组之间是否有相同的运行状态以及各个元件之间的运行参数是否相同来作为电力系统的运行的稳定与否的评判标准。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本文主要从监督管理、规范操作和安全预防等方面入手,分析探讨了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情况,通过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保证电力运行的安全。

关键词: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中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电力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电力需求逐渐增大,一些电力企业的规模与容量也在扩大,与此同时电力企业的辅助设备管理也已经成为了电力企业在发展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电力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国家经济效益。

1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1)先进性与前瞻性。实现系统平台在规划、设计、实施和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先进性。系统部署完成之后,可以从本部查询到各个分支结构的值班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的统计信息,方便了西昌电力统一的管理与监督,并减少人工繁琐的处理。(2)可集成性和开放性。系统平台采用能够与其它企业级应用系统实现开放性的集成,根据设备运维相关的业务系统的接口技术规范,实现系统平台与其它相关系统的彼此配合。通过Oracle数据库提供的储存过程为二次开发提供对应的API接口。(3)安全性。安全是第一要素,是系统正确运行的根本要求,因此提供了从网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全方位、多层次地安全机制。通过综合运用身份识别和数据加密技术和管理手段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符合IT系统整体安全性的要求,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2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运用的技术

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应用程序是J2EE建立分布式的业务,该运维系统的数据库是Oracle。为实现高集成和可拓展使用具有低耦合性、高重用性、可适用性、易维护等优点采用MVC模式设计本系统。在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所采用的技术中最关键的是MVC构架模式、ORACLE数据库、JDBC数据库访问技术、消息队列中间件、JSP、SOA以及页面缓存技术。该运维系统通过JBOSS系统以及J2EE开发模型提供角色权限、业务流程、业务组件以及事务等多种管理功能,并据此集成软件平台的子系统,系统利用中间件以及J2EE开发模型构建体系架构。当前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软件平台广泛使用的是Java与NET,通过运用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软件平台可以拓展系统平台、提升软件的质量、降低所开发系统的复杂度,实现该系统的兼容性。该运维系统的模型采用的是Bean,控制器采用的是Struts或者Servlet,视图采用的是Java?Server?Page,应用平台采用的是J2EE(Java平台企业版)。

3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

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是按照系统的功能做出的总体设计和规划,实现对数据库、规范、文件、流程以及数据类型等具有基础性要素的处理,运用MVC的模式规划建模需要处理的基础要素,保证数据间与层次间的分散独立以及松祸合。在进行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时,要明确系统软件模块间的逻辑性以及程序模块的组成類型:必须站在系统的层面,充分考虑到系统的业务拓展能力、实现难度、经济效益以及成本等因素,确保电力运维系统的高效性,把具体的工作流程、设备与业务抽象化,尽最大可能降低投入的开发成本并确保系统的高质量。电力运维系统的子模块的实现需要界定功能集和合计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构运维系统,在构建过程中应借鉴成功电力设备运维系统的描述,精确设计各个阶段的工作和系统程序,对于各个模块的框架设计既要清晰描绘业务的逻辑流程以及业务的吃力过程,又要使每个模块的功能满足逻辑性的要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数据模型以及清晰数据流给编写代码者。

4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实现

在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实现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实现时,需要保证系统的语言程度寓言化,同时还要将系统设计语言的业务逻辑与数据流依据进行编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系统的具体化。为了保证系统的高质量、可靠性、可测试性等功能,需要在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程序中提高设备系统的质量,了解设备系统的主要特征,并根据电力设备的现状进行设计,同时保证设备编码的准确性。第二,在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实现过程中,需要将系统软件进行开发研究,并保证系统的环境软与硬件软件的有效性。同时,系统环境软件的主要是根据ORACLE11g与eclipse3.0开发软件而形成的;其中的硬件系统环境主要是通过系统的服务器配置并具有300GB×2的超大存储空间,同时还有4G内存的处理器系统。在实现过程中,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应用环境主要通过主机而构建出来的,其中的部署oracle数据库是设备的主要系统,在建立数据库与开发数据时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可以顺利的为系统设计编码。第三,系统软件的测试过程中与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系统的实现工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对软件系统法测试来检测电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设备的局限性与发展阶段性的问题导致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错误,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测试软件来找出设备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实现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同时还可以为企业减少损,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空间。

5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同时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电力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使其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电力设备的运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协,左安霞,魏延辉.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山东工业技术.2016(11).

[2]王海双.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07).

[3]赵嫚.电力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商品与质量.2016(07).

(作者单位: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邢台供电分公司)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对电力设备能否有效的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能否成功则需要在进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时符合一定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一些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要求,希望能对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有效的展开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电力设备 预防性 试验 要求

一、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重要性

所谓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指的是对于那些正在运行,已经在使用的电力设备进行试验,试验的目的是及早的发现电力设备的安全隐患,把危害降低到最小。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确保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当电力设备出现问题之后电力设备的继电系统能正常运转,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对于新进的电力设备和已经投入运行的电力设备,尤其是对于使用多年的电力设备或者是使用一段时间就不使用的电力设备、运行过一段时间之后就长期不运行的电力设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电力设备由于年数已久所以无论是设备的性能还是电力设备的安全性都已经不能满足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转了,所以这时及时对这些电力设备进行检查,及早的找出问题所在并对其进行检修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每次都是等到电力设备出现问题才去检修那么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到问题所在,而且如果当很多的电力设备都出现问题的时候负责检修的工作人员会不知道如何确定电力设备的检修顺序,所以对正在运行的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可以避免电力设备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且对正在运行的电力设备进行检修还可以解决当许多电力设备同时出现问题无法确定检修顺序的问题。因为一般情况下对正在运行的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所检查出来的问题都是电力设备存在的一些隐患,所以对于检修的时间要求的不高,那么就可以根据电力设备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检修的顺序。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对电力设备检修人员对电力设备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电力设备检修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电力设备对于电力设备检修人员而言就像是孩子对于父母是一样的,电力设备检修人员了解电力设备应该像父母了解孩子一样,而电力设备检修人员想要更多的了解电力设备,就必须经常对电力设备进行巡查,对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对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之后可以对所有电力设备的性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还可以对其进行评估然后根据电力设备的性能完好程度对电力设备进行分级,对于那些电力设备性能较好的电力设备可以减少对其检查的次数,对于那些电力设备性能较差的设备可以增加对其检查的次数,而且如果每次检查的时候都对电力设备的情况做出记录,那么当电力设备出问题的时候就能更快的找出问题所在及时的检修。

任何电力设备都有其使用的寿命,但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有的电力设备分明已经到了其使用的寿命,但是电力设备依然运行良好,许多经营者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往往会继续使用这些设备,但是经营者也会担心这样的设备继续使用下去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这时电力设备检修人员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设备能不能投入使用,如果继续投入使用还能使用多长时间,这样的设备能不能投入使用,如果继续使用还需要多长时间这要看以前设备的运行情况,还有设备近期的变化。而如果想要了解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所以,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可以清晰的了解所有电力设备的情况,而且从某个角度说还可以节约经营者的成本。

二、进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要求

2.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规程

最早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规程是在1985年由我国原水利电部发布的,由于当时我国的工业也不是十分发达,所以该规程适用的是330kv以及一下的电力设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用电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所以在1991年的时候我国的电力工业部又草拟了新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规程即《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这个规程把电压的等级增加了170kv,即增加到500kv,这样大大满足了人们的用电需求。这个标准从1997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该规程适用于所有的电力设备,即使是从外国进口的电力设备的预防性试验也必须按照这个标准执行。而且还规定了电力设备的预防性试验的试验项目、试验周期以及试验的要求,它还给出了电力设备是否安全运转的标准。规程规定的试验项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力设备,例如电气设备、有关机械的设备、有关化学的设备等,但是规程里规定最多的还是电力设备。规程里规定的试验项目大概有4类,分别是定期试验、大修实验、查明故障试验、预知性试验,每种试验都有着它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但是各种电力设备究竟选择哪种试验项目和试验周期就需要了解电力设备平时的运行情况了。规程里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规定就是进行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后必须对试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而且规则还规定了分析的具体步骤,首先在纵向上,应该把试验的结果和以往的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看看有没有明显的变化。其次,在横向上还要和同类型的电力设备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看看差距是多少。最后把试验的结果和规程里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对比,看是否达到了规程的要求。

2.2进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技术要求如果按照其来源和依据对其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指的是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许多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很多都是因为设备的绝缘性能出了问题,因为如果是电力设备的外部零部件出现了问题那么检修人员就能很容易的发现从而解决问题,但是电力设备的绝缘性能如果出了问题一般发生在电力设备的内部,换言之就是电力设备的绝缘性能出问题的时间不定,而且还不易被察觉。有时甚至到底是电力设备的绝缘性能部分出了问题还是全部出了问题也不容易判断,但是交流耐压试验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虽然交流耐压试验能很快的发现电力设备的绝缘性能是否出现问题以及哪个部分出现了问题,但是交流耐压试验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交流耐压试验的电压一般会比正常运行的电力设备的电压要高,所以如果电力设备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保证其能通过吸收比、绝缘电阻等各种绝缘试验而且还必须保证合格,只有这样保证对电力设备的危害性不大,否则很有能会造成电力设备出现绝缘击穿的情况。另一类技术要求起初的时候并没有,而是由于进行了多次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之后得到了很多的数据和材料,试验人员在分析材料和数据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几种技术要求,例如我们常见的介损,很多电力设备都需要进行介损试验,以变压器油介损试验为例,对于油浸式变压器而言,变压器里的油就是起绝缘作用的物质,但是如果油浸式变压器里面的油出现了受潮和局部放电的情况,那么这时变压器里面的油就起不到很好的绝缘作用,甚至还会出现安全事故。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变压器油介质损耗因数tgδ值来判断油浸式变压器的绝缘状态,如果油浸式变压器的绝缘状态不是很好的话,油介质损耗因数tgδ值就有变化,有时油介质损耗因数tgδ值可能会升高,有时油介质损耗因数tgδ值也可能会降低,但是如果油浸式变压器的绝缘状态良好的话,油介质损耗因数tgδ值则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常见的另一种是吸收比,所谓吸收比试验指的是在同一次试验中,分别测量电力设备在60s时的绝缘电阻和电力设备在15s时的绝缘电阻值,然后把二者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电力设备是否绝缘性能良好。测量吸收比的目的是发现电力设备是否存在绝缘受潮的现象。吸收比试验其实除了可以反映电力设备是否绝缘受潮,还能反映电力设备是否存在整体或者局部的绝缘性能不佳的情况。

三、总结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是保障整个电力设备正常运转的强有力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量不断的在增加,工业用电,居民用电等的用电速度都在逐年飙升,我们已经进入了电气化时代,正因如此,电力设备的安全工作也成为了历届国家领导人关心的重点,为此我国还专门制订了《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以保障用电的安全,但是虽然我们国家如此重视这项工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传统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化发展的需求了,例如如果按规程里规定的周期对电力设备进行试验,由于试验的周期较长,很多事故都是发生在两次试验的中间的时间里。所以国家颁布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并不是万能的,不是完全按照规程的规定就能避免所有的问题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保证大前提按照规程的情况下也可以有一些适合自己的规程。

参考文献:

[1]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2] 高压电气设备现场技术问答.中国电力出版社.

[3] 电力设备交接试验规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陈化钢.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方法及诊断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5]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 [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0.

[6]邬伟民.高压电气设备现场试验技术365问[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6.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成本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基础,加强成本管理是提高国有企业科学管理的保证。河北电力设备厂作为制造性企业,明确提出“树立成本概预决算系统在企业经营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本文结合企业的实际,从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发展和内涵出发,对成本管理系统在企业的实际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成本管理; 控制概算; 预算决算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全国九届三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均指出:成本管理、资金管理是当前国有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也是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集中表现。成本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基础,加强成本管理是提高国有企业管理科学的保证。成本管理的核心是要获取竞争优势,提高竞争能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立以及中国已经成功加入WTO,企业将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供求关系,竞争机制使成本处在各种抉择关系的焦点。成本与环境,成本与内部条件之间的关系,成本与质量、价格、销售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企业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必须关注成本,我厂2001年-2005年《企业战略管理计划书》中已明确提出树立成本概预决算系统在企业经营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和作用,最终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体系。

一、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是由企业管理的总的要求决定的。我国成本管理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对前苏联成本管理体制的学习;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改革开放之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探索以建立和完善企业经济核算制为核心内容的成本管理模式;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之后,不断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成本管理发展道路,在总结我国成本管理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適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现代成本管理模式。

(一)现代成本管理体系的内容和关系

现代成本管理应该包括七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上述成本管理的内容各有其基本特点,同时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构成了现代成本管理的框架。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只有通过成本分析,才能对决策正确性做出判断。成本考核是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必须指出,在上述各项内容中,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离开了成本核算,就谈不上成本管理,更谈不上其他内容的发挥。

(二)成本管理的系统理论在成本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1.概算系统及其子系统

成本指标系统:要实行全面成本管理,企业成本指标就要形成一个体系,能系统地反映企业成本形成的全过程。既有综合性的指标,又有分解的小指标;既有全厂的指标,又有分厂(事业部)、班组、岗位的指标。分解的小指标要保证整体指标的完成,形成一个“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分厂,分厂保全厂”的格局。

2.预算系统及其子系统

(1)成本责任系统:有了成本指标,把指标层次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和岗位,形成一个责任成本网络,做到层层有人负责,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要对责任成本的完成承担责任。

(2)成本执行系统:成本指标分解下达以后,各单位要认真执行,严格控制,保证完成成本指标。

(3)成本协调系统:在成本指标执行过程中,发生偏差,或涉及到几个单位的经济责任时,就要及时组织协调解决。

3.决算系统及其子系统

(1)成本信息系统:就是对成本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加工、输出等的一系列过程,成本信息必须畅通,及时反馈,为成本决策和控制及时提供依据。

(2)成本检查系统: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要定期检查,并要规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做到赏罚严明。

二、我厂作为传统国企原有成本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成本管理的理念陈旧

随着企业外部经济环境和省公司政策的不断变化,要求成本管理必须制定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所采取的竞争战略相应的成本管理模式,而原有成本管理只注重事后综合评价,缺乏事前预测、事中实时在线控制,未能达到经营过程与结果控制的统一。

(二)成本管理的内容片面

原有成本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认为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项目才是构成成本的主要因素,未能树立“大成本”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供应与销售环节及对企业外部的价值链则考虑不多。事实上,对成本管理而言,生产过程固然重要,但供应与销售环节同样不容忽视,而对处于开放型、竞争型的市场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通过了解整个行业价值链来进行成本管理更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成本费用控制不利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粗放式经营导致“重订货、轻利润”和固定费用居高不下、各项开支不断攀升的困难局面。1999-2000年,企业亏损高达1 360万元和1 656万元,其中固定费用分别为3 222万元、3 087万元。

(四)成本信息无法为成本决策和控制及时提供依据

产品成本核算是为了一定的目的提供管理上所需的成本信息,并把成本信息传递给有关的使用者,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存在如下问题:虽然可以核算出成本,但是对于成本的波动无法提供有力的解释,无法量化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材料价格变化,材料使用效率等等。同时,由于概、预算环节的缺乏,无法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分析。

三、成本概预决算的管理

(一)成本概预决算的管理思路

其管理理念的主题是控制,即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要求,对各项成本耗费进行事前预计,确定控制的标准或目标,然后进行核算,对实际与标准的差异,进行分析、评价、考核,并采取相应措施,旨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结合企业实际引入“实亏损”和“虚亏损”,采用边利法定价

亏损产品按其亏损情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实亏损产品,即销售收入低于变动成本,边际贡献为负,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应继续生产。另一种是虚亏产品,即销售收入高于变动成本,边际贡献为正。这种产品对企业还是有贡献的。它之所以亏本,就是边际贡献不足以弥补全部固定成本,如果停止生产,由于固定成本依然存在,亏损不仅不能减少,反而会增加。

四、成本概预决算的实施效果分析

第一,概算环节的加强提高了对市场信息预测的准确程度。通过建立内部信息通道,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提高对顾客需求的回应能力,充分利用销售平台,尽可能地增大销售收入、降低固定费用,以获取企业综合效益。

成本概预算的实施,使我厂2000年至2004年经营状况呈现收入不断上升、利润空间加大、固定费用降低的良好趋势。

第二,预算环节关注在产品成本形成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成本标准,进行有效监督,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使各项耗费都限制在成本计划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实现企业的成本目标,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实践可见:

一是补报成本的逐年减少:2001年补报成本费用项目426万元、2002年补报成本105万元、2003年补报成本47万元、2004年补报成本19.6万元。通过近四年发生的补报成本数据可以看出,针对我厂以往补报成本较高,且补报多为材料费的现象,结合概预决算管理办法,月底前将当月预计开票产品明细提供给仓库保管员和发货人员,各仓库根据此明细表将已发生领料单全部下完账。通过这一措施把可能造成成本偏差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有关的责任单位,有效地减少补报材料的发生,使当年损益更加真实。

二是结合预算使预提成本更加准确:对于实现收入的成套制氢胶洗产品,及时进行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较,保证当月实现损益的真实性。通过以上举措,做到了在执行成本计划,控制费用中的事中控制。

三是对大型产品通过项目部负责制对其进行成本控制。如海水淡化项目,在产品完工后,项目部对其每一项成本的发生进行预决算比较,总结经验。今年成立的黄骅脱硫项目部,对成本进行时时监控,及时与预算比较,并对可能超支项目进行事前分析,尽可能避免成本的超支。

四是由于询价与实际采购行为发生有一定的时间差、单件与批量采购的差异、供货周期的影响等等,已通过尽量缩短时间差、保留询价传真资料、要求对方标明有效期、尽量考虑批量采购、遇大额材料变化及时与用户协商尽可能增加合同价等措施,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第三,决算环节以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为重点。

其一,成本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可以反映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确定企业利润,也是制订产品价格、编制下期成本计划、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的依据。近两年来我单位结合概预决算管理办法,不断改进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一是2003年按照概预算制度要求,成立了“月度成本沟通会”,由成本核算、成本计划及各分厂核算员组成,每月未核算前根据当月完工产品进行沟通讨论,依据概预算资料进行事中核算研究,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二是规范了分厂工时统计,重新设计了“分厂工时统计表”,使工时统计这项基础工作更好地为成本核算服务。三是根据以往成套制氢核算与预算脱节情况,重新规范和理顺了成套制氢核算方法,从工时统计、料单填制至成本核算均严格以预算中产品组成分项为基础,产品完工分析时即可与预算比较,可查证超支或节约在哪一组成部分,为以后的产品预算提供有利信息,加强了对成本核算的动态控制。

其二,利用成本核算资料,以本期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上年实际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升降变动情况,研究量差、价差因素影响和运动的规律,分清成本差异的经济责任,寻求节约劳动耗费、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根据预算与实际成本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原材料及外购件的预决算价格、数量或因工艺改进引起的成本变化而造成预决算之间的差异,通过成本的反馈控制,查明成本节约或超支的主客观原因,确定其责任归属,及时发现在概预决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管理水平的好坏,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及时发现经验,总结教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的事后控制也促进了概预算的准确性,如2002年托电制氢项目因预算不准确造成预决算差异较大,近两年来通过成本分析,促进了预算的准确性,目前大部分产品预决算之间差异基本处于受控状态。

五、成本概预决算的完善和发展

第一,增强预算的前瞻性与覆盖面,真正起到事前控制和目标导向作用,进一步完善预算的编制、执行、反馈、控制的全程快速反应机制,充实完善成本管理体系,以市场实际价格倒测成本,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机制,建立量-本-利动态分析体系以控制企业各项经济活动。

第二,随着整个社会进入“微利时代”,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就是价格竞争,实质上是一场成本竞争战。产品符合质量要求,仅仅是取得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因此,要结合企业实际继续贯彻“总成本领先战略”,围绕目标成本,实施管理创新。如调整传统对生产过程目标成本控制为从产品的规划、设计、试生产等阶段入手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

第三,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渗透,不断修正和完善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即在重新审视和规范标准成本的基础上,加快信息技术与成本管理的有机融合。例如通过内部网络集成的技术建立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平台,使数据在各个部门实现了共享。这些数据包括领料清单、工艺预算和变更、库存变化等等,提高了数据的即时性,一致性,准确性和丰富性,同时达到了成本明细分析的需要。

第四,要以人為本。在现代成本管理这个系统工程中,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企业如何设计适当的激励制度以调动全体员工的能动性是管理者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无论如何完美无缺的管理方法,如果不能使员工自愿、积极主动参与,也只会适得其反。因此,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一定要与“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

第五,围绕科技进步,降低产品成本。企业成本竞争必须充分贯彻技术经济原则,向技术管理要效益。

上一篇:品德与生活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站规划与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