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金属公司案例范文

2024-04-16

德国金属公司案例范文第1篇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出租户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的拔地而起,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忽视,出租户住宅楼由于设计施工存在的缺陷和小区物管重治安,出租户重生活上的享受和方便,大多忽视了消防安全,甚至不具备简单的消防知识常识。这些隐患的存在,致使出租户火灾频频发生,造成一幕幕家庭悲剧。2011年以来,锡山区共发生出租户房火灾事故46起,占总数的51.6%,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0余万元。针对出租户房火灾事故频发,伤亡大的实际,大队专门对出租户火灾进行了研判分析,希望通过分析,能给大家一点启示,全社会行动起来,坚决遏制出租户楼火灾伤亡事故的发生。

一、出租户住宅火灾事故频发、伤亡大的原因

1、逃生通道被占用堵塞。楼梯间公共走廊原本是起火时逃命的通道,部分出租户只顾自家方便将破旧家具、自行车煤炉等物品放在公共走廊、楼梯间处占用疏散通道,甚至有的在公共走廊设臵煤炉、液化气灶进行做饭烧菜,这些物品必将影响人员疏散,同时也将让火魔有了可趁之机。

2、消防通道不畅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有明确的规定。但一些单位和个人受自身利益驱动,在小区的环行车道上停放私家车,更有甚者 1

在小区的环行车道入口处安装水泥墩或钢管等障碍物防止大车的进入,人为地缩减或堵塞了消防通道;有的在两座出租户楼间原本保留的防火间距的空地上盖起了车棚、小仓库等等,一旦失火,将对两侧出租户楼构成严重威胁。此外,这些违章建筑极可能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有时又成为消防车到达火场的障碍物,贻误灭火战机。

3、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备不足。很多情况下,出租户发现家中起火报警后,由于家里没有灭火器材,楼道内没有消火栓,加上心理的紧张、恐惧、急噪、惜财等因素,失去了救火和逃生的理智,只是机械地从自来水龙头接水来回扑救或盲目地抢救疏散财物,不能有效的控制火势,等消防队到场处臵时,小火已酿成大火,造成大灾。

4、电器线路设计施工和家用电器安装使用不当。目前,冰箱、空调、微波炉、热水器、浴霸等大功率高档电气已逐渐普及,当初装潢设臵的电气线路已不堪重负。有的在装修时为了省钱、给装潢公司包工包料、不到正规商店购买材料等原因,使用了不合格的电线、插头插座及开关等,达不到应有的负荷要求,极易引发火灾事故。有的是电器使用不当,如:多台大功率电器连接在同一线路上或不按操作规程使用,很容易使线路局部过热,短路引发火灾。另外,电器线路老化、漏电也常常会引发火灾。

5、出租户消防安全知识匮乏,防火意识淡薄。大部分出

租户对火灾的危害都有清醒的认识,但是经过消防安全培训掌握灭火常识和落实防火措施,重视用火、用电、用气安全且家中配有灭火器的不多。大多还是存在侥幸和麻痹心理。

二、出租户住宅火灾事故防范对策

1、以“六进”宣传为依托,加大消防监管和宣传教育力度。消防部门要对公安派出所和各出租户小区物业管理单位进行先期培训,依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如定期对小区和出租户家庭进行防火检查,清除违章建筑,检查消防器材完好情况,确保消防通道畅通;组织成立群众性的义务消防队,定期进行训练,使社区内每一个成年出租户都学会防火灭火的基本技能。与此同时,居委会还应广泛开展出租户防火和灭火知识的宣传活动,如在小区内设臵公益广告、消防图片、标语等,消防职能部门可利用“119”宣传日、节假日等时机组织现场咨询和散发宣传单形式,使消防技能和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到社区的每一个家庭。

2、消防部门加强源头管理,严把审核验收关。消防部门应加强对住宅楼工程的审核和验收,确保防火间距、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消防供水管网、室外消火栓等符合消防法规的有关要求,高层住宅楼还必须安装消防自动报警器和自动灭火等设施,使用住宅楼基础硬件设施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3、加强消防技防建设。以技术手段提高家庭防灾减灾能力。针对独居老人火灾伤亡率较高的状况,大力推广家庭火灾智能救助系统,及时将火警信息自动传输到相关人员和监控平台,以实现远程智能监控和救助。2010年以来,已在1000多户70岁以上独居老人居所无偿安装家庭火灾职能救助系统,今年还要安装完成700套。

4、住宅装修时应充分考虑安全需求。出租户在对房屋装修时不得破坏原有的结构,降低建筑物抵御灾害的能力。在室内装修的选择上,应尽量使用不燃、难燃材料,少用可燃材料,以减轻住宅内的火灾荷载。室内线路敷设必须使用合格的电器产品,尽可能请具有相关资格电工敷设电器线路。此外,出于防盗的目的而安装防盗窗、防盗网应具备安全逃生的条件,可选取外锁内开式防盗窗等产品保证安全逃生的需要。

5、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搞好日常生活中用火、用电管理。出租户自觉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学习一些消防安全知识,并在家中适当配备灭火器材,做到有备无患。同时要加强用火、用电的安全管理,掌握发生事故时的处臵方法。如发现家中液化气泄漏或其气味很浓时,首先要打开门窗通风,稀释其浓度,查看液化气瓶是否关紧。如属阀门损坏,不能关紧气瓶,应将阀门按下去并用绳线固定后将气瓶搬到室外。在处臵过程中切勿动火或使用任何电器,也不要使用家里电话报

警以防止产生火花。处理液化气残液时不要将残液倾倒在出租户楼内以免残液通过下水道散入各户,造成爆炸事故。如做饭时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气瓶阀门或管道伐门,用湿毛巾、生菜、等扑灭油锅,同时进行报警。家里新增大功率电器时一定要考虑线路的承载能力,必要时应重新布线,千万不要私拉乱接各种临时线路,使用不合格的电器、插座、插头等产品。同时用尽量避免各种大功率电器连接在同一线路上,造成局部线路过载而发生火灾事故。酒后卧床吸烟、也极易引发火灾伤亡事故,当家人有酒后卧床吸烟、习惯时,在其酒醉时,家中一定要有人留守照顾。经常教育小孩不要玩火,儿童不宜使用电热毯,防止尿床发生以外。此外,要熟记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现场情况。家里没人时,要关掉电源和气源的总阀。

德国金属公司案例范文第2篇

德国《经济周刊》已经连续多年组织德国大学专业排名,该排名在德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企业经济学:

1. Mannheim(曼海姆大学)

2. Köln(科隆大学)

3. München(LMU)(慕尼黑大学)

4. Münster(明斯特大学)

5. Vallendar(瓦伦达尔大学)

6. 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 & Management(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

7. Oestrich-Winkel (EBS)(奥斯特利希温克尔大学)

8. Frankfurt a.M.(法兰克福大学)

9. Bayreuth (拜罗伊特大学)

10. München(TU)(慕尼黑工业大学)

11. Hohenheim(霍恩海姆大学)

12. Leipzig(莱比锡大学)

13. Berlin(HU) (柏林洪堡大学)

14. Eichstaett-Ingolstadt (英格尔斯塔特大学)

14. Erlangen-Nuernberg(纽伦堡大学)

国民经济学:

1. Mannheim(曼海姆大学)

2. Koeln(科隆大学)

3. München(LMU)(慕尼黑大学)

4. Frankfurt a.M. (法兰克福大学)

5. Münster(明斯特大学)

6. Tübingen(图宾根大学)

7. Erlangen-Nuernberg(纽伦堡大学)

8. Bayreuth(拜罗伊特大学)

9. Göttingen(哥廷根大学)

9. Hohenheim(霍恩海姆大学)

经济工程学:

1. RWTH Aachen(亚琛工业大学)

2. Karlsruhe(KIT)(卡尔斯鲁厄大学)

3. Darmstadt(TU)(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

4. Berlin(TU)(柏林工业大学)

5. Ilmenau(TU) (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6.Dresden(TU)(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7. Braunschweig(TU)(不伦瑞克工业大学)

8.Kaiserslautern(TU)(凯泽斯劳腾工业大学)

9. Dortmund(TU)(多特蒙德工业大学)

10. Hamburg-harburg(TU)(汉堡-哈堡工业大学)法学:

1. Muenchen(LMU)(慕尼黑大学)

1. Muenster(明斯特大学)

3. Koeln(科隆大学)

4. Heidelberg(海德堡大学)

5. Bonn (波恩大学)

6. Berlin (HU)(柏林洪堡大学)

7. Bucerius Law School Hamburg(汉堡法律学院)

8. Mannheim(曼海姆大学)

8. Passau (帕绍大学)

8. Tübingen(蒂宾根大学)

电子电气工程:

1. RWTH Aachen(亚琛工业大学)

2. Karlsruhe(KIT)(卡尔斯鲁厄大学)

3. München(TU)(慕尼黑工业大学)

4. Darmstadt(TU)(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

5. Dresden(TU)(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6. Stuttgart(斯图加特大学)

7. Ilmenau(TU) (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7. Kaiserslautern(TU)(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

9. Braunschweig(TU)(不伦瑞克工业大学)

10. Berlin(TU)(柏林工业大学)

机械制造:

1. RWTH Aachen(亚琛工业大学)

2. Karlsruhe(KIT)(卡尔斯鲁厄大学)

3. München(TU)(慕尼黑工业大学)

4. Darmstadt(TU)(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5. Dresden(TU)(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6. Stuttgart(斯图加特大学)

7. Berlin(TU)(柏林工业大学)

7. Ilmenau(TU) (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9. Braunschweig(TU)(不伦瑞克工业大学)

10. Kaiserslautern(TU)(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经济信息学:

1. München(TU)(慕尼黑工业大学)

2. Darmstadt(TU)(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3. Mannheim(曼海姆大学)

4. Ilmenau (TU)(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5. Köln(科隆大学)

6. Dresden(TU)(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7. Erlangen-Nuernberg(纽伦堡大学)

8. Münster(明斯特大学)

9. Frankfurt a.M. (法兰克福大学)

10. Saarbrücken(萨尔布吕肯大学)计算机科学:

1. Karlsruhe(KIT)(卡尔斯鲁厄大学)

2. RWTH Aachen(亚琛工业大学)

3. München(TU)(慕尼黑工业大学)

4. Darmstadt(TU)(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5. Ilmenau (TU)(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6. Berlin(TU)(柏林工业大学)

7. München(LMU)(慕尼黑大学)

8. Dresden(TU)(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9. Kaiserslautern(TU)(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

10. Mannheim(曼海姆大学)

自然科学:

1.RWTH Aachen (亚琛工业大学)

2.München (TU)(慕尼黑工业大学)

3.Karlsruhe (KIT)(卡尔斯鲁厄大学)

4.München (LMU)(慕尼黑大学)

5.Darmstadt (TU)(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6.Berlin (TU)(柏林工业大学)

6.Stuttgart(斯图加特大学)

8.Heidelberg(海德堡大学)

8.Berlin (HU)(柏林洪堡大学)

德国金属公司案例范文第3篇

中国人在德国建立公司,并取得法人签证之所以困难重重,不光受到德国公司法的限制,也同时受到德国外国人法的严格监控。

现在我们就以建立有限责任公司为例借以说明

注册资本金2万5欧?还是25万欧?

从公司法的角度上来说,在德国建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为25000欧元,根据2008年11月份出台的新法律,注册资本金实际到帐金额达到公司章程中的一半即可。注册过程通过律师,公证机关,银行打入注册资本金以及法院审批等各机构处理。最后以拿到注册地法院批复的公司法院登记证为公司建立完毕的依据,便可以正式开始经营。

但是从德国的外国人法角度来说,在德国建立公司,如果建立公司的法人代表是外国人,无论其现在在德国持有何种身份,都具备在德国建立公司的基本条件。但是法律条款中又限定,如果一个外国人在德国注册公司,必须要满足注册资本金25万欧元,同时满足雇佣5个德籍员工设置,才具备申请法人签证的权利。

有读者可能会问,如果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在2万5到25万欧元之间,但在现实中却有很多不满足此条件却申请成功的事例,他们又是如何出现的呢?

结合25万欧元并同时满足雇佣5个德籍员工设置的不切实际标准,根据现在德国各地招商引资情况不同,其实各地商会,经济促进会对于外国人投资,建立公司方面的管理和审批程度也不同。也就是说,如果申请人注册的公司注册资本金达不到外国人法中规定25万欧元的要求,那么在他建立公司期间必须起草商业计划书,并由公司设立所在地相关机构,如经济促进会和工商会审批其是否具备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的公众利益。在这些机构认定条件下,也就会像移民局出具相应的所谓正面评估。在移民局接到这份正面评估的情况下,也就是由他们决定是否为此申请人颁发居留条列21条独立经营的法人代表签证。

不办法人代表签证又如何?

中国人在德国成立有限公司之后,可以作为这家的股东或者法人代表在公司章程中出现。但是中国人想自己的德国有限责任公司在德国本土开展经营行为,行使法人权利,就必须获得以独立经营者身份办理德国居留和工作许可的签证。

在德国大部分外国人的签证性质一页上都会注明是否具有独立经营者身份及工作限制。有些外国人不允许工作,有些只允许在其现在所供职的公司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只能每年工作90个全天和180个半天,但不能行使任何自主工作的权益。换句话说,一旦在没有相应的自主经营条件下行使法人权益,就会产生违反外国人法和违反劳动法的问题。所以,就限定 中德商桥有限责任公司MPR GmbH

德唐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德国 法兰克福

网址: www.bmpr.de

中国上海

德国金属公司案例范文第4篇

德国《经济周刊》已经连续多年组织德国大学专业排名,该排名在德国有一定的影响力。企业经济学:

1. Mannheim(曼海姆大学)

2. Köln(科隆大学)

3. München(LMU)(慕尼黑大学)

4. Münster(明斯特大学)

5. Vallendar(瓦伦达尔大学)

6. 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 & Management(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

7. Oestrich-Winkel (EBS)(奥斯特利希温克尔大学)

8. Frankfurt a.M.(法兰克福大学)

9. Bayreuth (拜罗伊特大学)

10. München(TU)(慕尼黑工业大学)

11. Hohenheim(霍恩海姆大学)

12. Leipzig(莱比锡大学)

13. Berlin(HU) (柏林洪堡大学)

14. Eichstaett-Ingolstadt (英格尔斯塔特大学)

14. Erlangen-Nuernberg(纽伦堡大学)

国民经济学:

1. Mannheim(曼海姆大学)

2. Koeln(科隆大学)

3. München(LMU)(慕尼黑大学)

4. Frankfurt a.M. (法兰克福大学)

5. Münster(明斯特大学)

6. Tübingen(图宾根大学)

7. Erlangen-Nuernberg(纽伦堡大学)

8. Bayreuth(拜罗伊特大学)

9. Göttingen(哥廷根大学)

9. Hohenheim(霍恩海姆大学)

经济工程学:

1. RWTH Aachen(亚琛工业大学)

2. Karlsruhe(KIT)(卡尔斯鲁厄大学)

3. Darmstadt(TU)(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

4. Berlin(TU)(柏林工业大学)

5. Ilmenau(TU) (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6.Dresden(TU)(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7. Braunschweig(TU)(不伦瑞克工业大学)

8.Kaiserslautern(TU)(凯泽斯劳腾工业大学)

9. Dortmund(TU)(多特蒙德工业大学)

10. Hamburg-harburg(TU)(汉堡-哈堡工业大学)法学:

1. Muenchen(LMU)(慕尼黑大学)

1. Muenster(明斯特大学)

3. Koeln(科隆大学)

4. Heidelberg(海德堡大学)

5. Bonn (波恩大学)

6. Berlin (HU)(柏林洪堡大学)

7. Bucerius Law School Hamburg(汉堡法律学院)

8. Mannheim(曼海姆大学)

8. Passau (帕绍大学)

8. Tübingen(蒂宾根大学)

电子电气工程:

1. RWTH Aachen(亚琛工业大学)

2. Karlsruhe(KIT)(卡尔斯鲁厄大学)

3. München(TU)(慕尼黑工业大学)

4. Darmstadt(TU)(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

5. Dresden(TU)(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6. Stuttgart(斯图加特大学)

7. Ilmenau(TU) (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7. Kaiserslautern(TU)(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

9. Braunschweig(TU)(不伦瑞克工业大学)

10. Berlin(TU)(柏林工业大学)

机械制造:

1. RWTH Aachen(亚琛工业大学)

2. Karlsruhe(KIT)(卡尔斯鲁厄大学)

3. München(TU)(慕尼黑工业大学)

4. Darmstadt(TU)(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5. Dresden(TU)(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6. Stuttgart(斯图加特大学)

7. Berlin(TU)(柏林工业大学)

7. Ilmenau(TU) (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9. Braunschweig(TU)(不伦瑞克工业大学)

10. Kaiserslautern(TU)(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经济信息学:

1. München(TU)(慕尼黑工业大学)

2. Darmstadt(TU)(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3. Mannheim(曼海姆大学)

4. Ilmenau (TU)(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5. Köln(科隆大学)

6. Dresden(TU)(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7. Erlangen-Nuernberg(纽伦堡大学)

8. Münster(明斯特大学)

9. Frankfurt a.M. (法兰克福大学)

10. Saarbrücken(萨尔布吕肯大学)计算机科学:

1. Karlsruhe(KIT)(卡尔斯鲁厄大学)

2. RWTH Aachen(亚琛工业大学)

3. München(TU)(慕尼黑工业大学)

4. Darmstadt(TU)(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5. Ilmenau (TU)(伊尔梅瑙工业大学)

6. Berlin(TU)(柏林工业大学)

7. München(LMU)(慕尼黑大学)

8. Dresden(TU)(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9. Kaiserslautern(TU)(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

10. Mannheim(曼海姆大学)

自然科学:

1.RWTH Aachen (亚琛工业大学)

2.München (TU)(慕尼黑工业大学)

3.Karlsruhe (KIT)(卡尔斯鲁厄大学)

4.München (LMU)(慕尼黑大学)

5.Darmstadt (TU)(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

6.Berlin (TU)(柏林工业大学)

6.Stuttgart(斯图加特大学)

8.Heidelberg(海德堡大学)

8.Berlin (HU)(柏林洪堡大学)

德国金属公司案例范文第5篇

举办周期:三年一届 中国组展:北京信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展会简介:

科隆国际食品技术和机械博览会Anuga FoodTec 是世界食品饮料技术行业最重要的展会之一,是一个展示各种创意灵感和解决方案的成功平台,从1997年开始举办,每三年一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市场,科隆国际食品技术和机械博览会是一个跨行业的展览会,食品饮料技术各相关领域共聚一堂的跨行业理念完美的满足了市场需求。每届有来自120多个国家的34000名观众与40多个国家1210家参展商分享了Anuga FoodTec独树一帜的跨行业理念:从综合解决方案到专用配件-行业各相关领域在此共聚一堂!

科隆国际食品技术和机械展览会作为食品饮料技术行业的领先商务平台是名副其实的。展会中有几大主题如自动化、食品包装、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等额外引人关注,表明有关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制造的可持续性问题依然是未来相关技术的焦点所在。展览会的高专业水准和众多创新理念鼓舞我们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要乐观应对。 上届回顾:

共有来自39个国家的1,210家展商(国外展商比例为47%)参展,参展面积为115,000平方米。参展商包括来自德国的621家展商和10家代理公司,以及来自国外的539家展商和24家代理公司。其中中国展商约为11家,参展面积为468平方米。来自114个国家的34,000名贸易观众参观了展会,超过44%来自国外。

展品范围:

1.食品加工机械与技术

2.包装机械与技术

3.自动控制、数据处理、控制与调节技术

4.冷藏和温控技术

5.传输、运输和存储安装

6.配料及辅料

7.零件、装配线和表面技术

8.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9.服务、环境技术和生物技术

10.服务机构、组织、出版商

2015年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 【展出时间】 2015年3月16日至20日 【展出地点】 德国 汉诺威展览中心

【主办单位】 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Deutsche Messe AG)

【展馆及产品分布介绍】

?2号馆:Business IT (服务器技术、商务存储、可视化、IT服务及咨询);

?3号馆:Business IT (文件管理解决方案、专业输出/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邮件解决方案、投影设备及系统);

?4号馆:Business IT (商务应用管理、细分化管理、IT服务及咨询);

?

5、6号馆:Business IT (企业资源规划、学习和知识解决方案、互联网解决方案)

?7号馆:Telematics & Automotive World AutoID/RFID (信息通信及汽车世界,自动识别/ RFID技术)

?

8、9号馆:ConTecs – Content & Technologies、TeleHealth(公共基础设施、、绿色IT、服务提供商)

?11 号馆:Banking & Finance World 、Security World(银行和金融世界、网络安全)

?12 、13 号馆:Business Communications & Networks(固定线路及网络解决方案、无线技术、IP 通信、企业解决方案、呼叫中心技术、数据中心)

?

14、

15、

16、17号馆:ICT Infrastructure(个人移动数字媒体播放器、个人移动存储设备、外设产品、配件、个人电脑及笔记本、袖珍笔记本电脑、视频和音频设备、数字家庭解决方案、数字影像(-数字成像-打印解决方案-硬件和软件)、周边产品、消费类电子;互动娱乐-数字游戏硬件,软件,周边产品;机箱和散热器;全球转售中心、个人电脑及笔记本,工业电脑、显像技术、周边产品);

?

19、20、

22、23号馆:Public Sector Parc、Smarter Living(应用服务、影像影音显示技术、网络及媒体、设计、笔记本、消费类电子) 【CeBIT展会简介及2013年展会回顾】

CeBIT展览会源于1947年在德国汉诺威创立的旨在向国际市场展示德国产品的汉诺威工业展览会(Hannover Messe)的办公自动化展区。1970年,意为“办公及信息技术中心”的德语缩写,CeBIT一词首次出现在展览会上。随着八十年代个人电脑的快速发展,1986年CeBIT最终脱离汉诺威工业展览会而成为独立的IT展览。直到今天,CeBIT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和软件领域的权威展览会。 2013年3月9日,2013年CeBIT展览会在德国汉诺威展览馆落下帷幕。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和软件领域的权威展览会,今年CeBIT 2013参展商总数大约4200余家,其中中国参展商超过500余家,占到整体比例的1/4。

本届展会依然保留了数字商务、数字生活、数字政务和数字实验室四大展区——“数字商务”展区集中呈现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应用程序;“数字生活”展区着重探讨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改善生活;“数字政务”展区为地方、州以及联邦机构提供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数字实验室”展区是信息通信产业的未来实验室,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良好平台。继2011年的“云计算”和2012年的“信任管理”之后,“分享型经济”成为 2013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简称CeBIT)的主题。

在此次共开设的19个展馆中,参展的世界知名企业包括IBM、微软、英特尔、谷歌、阿尔卡特-朗讯、沃达丰、诺基亚、西门子、SAP、三星、日立、华硕、HTC、技嘉等。

据展后初步统计,共有超过500余家中国厂商参加了此次展会,展览面积达6500平方米,展商数量和展出规模较去年均有所扩大。华为、汉王、TP-Link、神州数码、惠科和奋达等中国知名企业都在CeBIT展上呈现了最新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法兰克福书展

法兰克福书展1949年由德国书业协会创办,每年10月第一个星期三至第二个星期一在法兰克福举行,为期6天。其展览宗旨是:允许世界上任何出版公司展出任何图书。

书展的主要功能是推进版权贸易。数据显示,在书展上达成的版权交易占世界全年版权交易总量的75%以上,一方面是出版机构的版权负责人前来洽谈、购买国外版或翻译版版权,另一方面是大批文学代理人寻找海外出版公司。此外,在每届书展正式开展前一天的下午2点,都会举办"国际版权经理大会",以深入探讨版权贸易中的有关问题。

每年,会有100多个国家、7000多家出版商和书商、30多万个新品种参加法兰克福书展。该书展已成为世界最大和最重要的图书贸易中心,是世界书业界的盛会,也被誉为"世界文化风向标"!法兰克福书展如今也是中国图书出版界对外输出版权的主要媒介,这是中国出版界自2009年在法兰克福书展担任主宾国之后,连续两年在这一国际最大书展上版权输出超过2000项。 纽伦堡玩具展

一、举办地点:德国纽伦堡国际展览中心

二、展览时间:2015年1月28日至2月2日

三、展览内容:

玩具娃娃、毛绒玩具、皮毛玩具、木制玩具、竹编玩具;糖果玩具、积木玩具及实验玩具;户外运动用品;火车及轨道模型系列,汽车及快速轨道模型系列,机械玩具和电动玩具,建筑玩具及体育玩具,书籍及棋牌娱乐用品,制作模型、业余爱好,手工制作材料,节日用品及圣诞树饰品,电脑游戏软件和高科技玩具等。

四、展览介绍:

德国纽伦堡玩具展自1949年始办以来,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玩具企业参展,是国际上展出规模最大,最知名的专业玩具类成交性展览会,每年举办一届,是世界玩具领域知名度高、影响力最广、参展人数最多的世界三大玩具展之一。该展会仅对专业贸易观众开放,每年都吸引了世界上主要玩具制造领域的厂商和客户参加。

为期6天的“2014年纽伦堡国际玩具展”于2月3日落下帷幕,统计显示,今年纽伦堡玩具展的专业参观者人数为7万5888名,来自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而去年和前年的专业参观者人数分别达到了7万2595人。今年展会的最大亮点是展现传统玩具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成为今年展品的主导趋势,而且将会是今后一个时期玩具产品的发展趋势。今年展会的一个特别主题为“Toys 3.0”,开辟了玩具的新纪元。产品聚焦在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上运用的数字和电子玩具、游戏和互动应用。新一代的游戏对所有年龄阶层都有吸引力,因此也给零售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销售前景。

德国金属公司案例范文第6篇

在德国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年代,以煤铁重工业著称的鲁尔工业区工业快速增长给当地带来了巨大发展,但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未经过滤的工业废气会对健康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鲁尔工业区的雾霾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被成功治理。

一、鲁尔工业区雾霾产生的主要原因

德国鲁尔工业区雾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和“逆温”天气。1961年,鲁尔工业区共有93做发电厂和82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150万吨烟灰和400万吨二氧化硫 ,这些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悬浮,并因为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的出现,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从而形成了雾霾。

二、德国雾霾的发生及人们对雾霾的认识变化

人们对环保的认识总是与不同时期的历史条件密不可分,德国的大气污染治理也不例外。从19世纪的工业化开始,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德国持续了100多年几乎不加任何控制措施的废气排放过程。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也未引起德国重视,因为当时的德国正处于战后恢复期,发展经济才是第一要务 。

1961年,德国政治家维利?勃兰特首先提出“鲁尔工业区的天空必须重新变蓝”的选举口号,他的提法在当时甚至遭到本党人士的嘲笑。真正引起人们重视的,是1962年12月导致156人死亡的鲁尔工业区雾霾事件。当时鲁尔工业区首次出现严重雾霾,部分地区空气SO2浓度高达5000微克/平方米,当地居民呼吸道疾病、心脏疾病和癌症等发病率明显上升。1964年鲁尔工业区空气中SO2浓度约206微克/立方米,其所在的北威州州政府颁布《雾霾法令》,但迫于经济利益和保障就业的压力,污染限值设定较宽松。当时最受企业界追捧的“环保措施”是“高烟囱”政策,即把烟囱加高到300米,降低低层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此举虽然有效降低了鲁尔工业区大气污染的数据,但带来了更严重的后果。半个欧洲为此遭受酸雨之苦,导致农作物减产、鱼类死亡,危及饮用水安全 。

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还没有任何一部关于限制排放的法律,也没有雾霾报警机制,民众对环境污染的威胁缺乏深刻认识。1971年,大气污染治理首次纳入联邦德国的政府环保计划。1973年,德国电视一台播放了沃尔夫冈?门格斯的电视片《雾霾》,播放后就在德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此后,德国政府和民众就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达成了共识。1974年,德国第一部联邦污染防治法正式生效,SO

2、H2S和NO2开始执行更严格的污染限值。1979年1月17日上午,西德意志广播二台突然中断了正在播出的节目,分别用德语、土耳其语、西班牙语、希腊语和南斯拉夫语紧急通知鲁尔工业区西部地区民众,空气中SO2含量严重超标,德国历史上首次雾霾一级警报就此拉响。

1985年1月18日,雾霾笼罩德国鲁尔工业区,空气中SO2浓度超过了1800微克/立方米,这次是最为严重的雾霾三级警报。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煤烟味,能见度极低。这次雾霾致使24000人死亡,19500人患病住院 。德国绿党及大部分环保团体发表声明称“雾霾危机”是环境、能源和交通政策多年疏忽的结果。

自1991年柏林出现最后一次“雾霾”事件后至今,德国再也没有拉响“雾霾警报”。这是德国各方雾霾治理措施更加严格和完善,前期持续的治理行动取得了实质效果的结果。 回顾德国和鲁尔工业区雾霾治理之路,德国人为“环保梦”付出了沉痛代价,但最终坚持了下来,如今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三、德国和鲁尔工业区为治理雾霾采取的行动

(一)持续出台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德国对于空气质量的管理首先是从法律层面把关。德国在制定空气净化法律法规方面主要有3个里程碑,分别是1974年的《联邦污染防治法》、1979年的《关于远距离跨境大气污染的日内瓦条约》和1999年的《哥德堡协议》。 1962年鲁尔工业区发生雾灾之后,德国各州纷纷出台雾霾管制条例,规定出现雾霾天气时,政府可要求企业停产、车辆停驶。1964年北威州颁布了《雾霾法令》,设定了大气污染浓度的最高限值。1974年,德国出台了《联邦污染防治法》,针对大型工业企业进行法律约束,为其制定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该法律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已成为德国最重要的法律之一。

1979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主导缔结的《关于远距离跨境大气污染的日内瓦条约》,强调通过各国科技合作与政策协调来控制污染物排放。此后每隔几年,在这一公约的基础上都会衍生出新的关于控制大气污染的协议条款。 1999年,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共同签署《哥德堡协议》,为硫、氧化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氨等主要污染物设定了相关的排放上限。根据该协议,到2010年,德国要完成SO2排放减少90%、氮氧化物排放减少60%等目标 。 目前德国及各地已出台8000多部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到雾霾和大气污染治理。联邦环境部相关网站上可查询到各地区甚至某企业的排放信息,接受公众监督。根据法律,一旦企业造成空气质量问题,公民有权要求相关机构对企业进行调查,要求他们根据法律更新完善装置,如果问题仍旧没得到解决,相关机构有权让企业停业。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调整产业结构是帮助德国鲁尔工业区摆脱雾霾的主要手段之一。鲁尔工业区兴起于19世纪中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依赖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化工业发展,“偏重”的产业结构带来了雾霾等严重的大气污染。20世纪60年代,鲁尔工业区开始进行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并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鲁尔工业区的变革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

20世纪60年代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制订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导方案,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为此北威州政府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 。 20世纪70年代,鲁尔工业区在继续加大第一阶段改善基础设施和推动矿冶工业现代化的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重点通过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逐步发展新兴产业。为此,北威州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来资金,例如凡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到北威州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者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发挥鲁尔工业区内不同城市的优势,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例如德国政府1989年制订了“矿冶地区未来动议”,近年来又着手实施“欧盟与北威州联合计划”,其目标是发挥区域优势,例如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多特蒙德大力发展软件业,杜伊斯堡发挥其港口优势成为贸易中心等 。

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强有力的科研基础支持,为此鲁尔工业区积极发展科研机构,已发展成为欧洲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外,每个大学都设有“技术转化中心”,形成了一个从技术到市场应用的体系。同时,政府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并对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予以资金补助 。

(三)联合周边国家制定统一的环境治理政策

鲁尔工业区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还得益于欧共体的统一环境政策。由于空气是流动的,人们意识到空气净化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防治大气污染需要国际合作。1979年,《关于远距离跨境大气污染的日内瓦条约》为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做出规定。上世纪80年代初,欧共体制定了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不再只针对周边大气的污染物浓度,而是直接针对废气本身。加高烟囱的做法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企业必须配备过滤装置或净化设施,才能有效减少有害物质排放。截至1988年,鲁尔工业区80%的发电厂安装了烟气净化设备,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发电厂在1993年之前全部关闭。1999年,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和加拿大共同签署了《哥德堡协议》,要求共同减少排放规模。2005年1月1日起,德国实行统一的欧盟排放标准。例如,粒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应低于40微克/立方米,日平均值应低于50微克/立方米。如出现日平均值高于该值的情况,每年不得超过35天。2010年德国将欧盟关于PM2.5的规定引入本国,争取到2020年将PM2.5年平均浓度降至20微克/立方米以下 。

(四)建立空气监测网络和预警响应机制

时刻监控雾霾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临时性措施,对于防治污染和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意义重大。为此,德国逐步建立了包括鲁尔工业区在内的全德空气质量检测站点,一旦某地区超标,当地州政府就与市、区政府合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出台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对部分车辆实施禁行或者在污染严重区域禁止所有车辆行驶,限制或关停大型锅炉和工业设备,限制城市内的建筑工地运作,注意避免燃烧木头、焚烧垃圾等行为,控制非生活必需工业产品生产 。

截至目前,德国联邦和各州共设有643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这些监测站点各有分工,形成一个完整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其中,联邦环保局的监测站点有7个,选址远离城乡地区,主要负责按国际公约和欧盟法律来监测未受人类生活影响的空气质量状况,而各联邦州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则在城乡地段按层次进行布局。德国各地监控网点的监测数据在网上一目了然,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了解到当日和近日的空气质量,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臭氧等具体指标,并可预测未来几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

(五)积极开展舆论宣传和环保教育

排放可吸入颗粒物几乎人人有份,减少排放自然人人有责。为此,德国非常注重采取一些“软措施”,如呼吁民众节能减排,使用节能家电,在家不要乱烧树叶和木头,选择节能减排的采暖方式如天然气集中供暖,出行多搭乘公共交通或骑车,主动选择使用可再生能源,私家车尽量选择排量小、污染小的车辆等 ,尽量减少因为生活生活方式等原因造成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排放。德国高度重视下一代的环保教育,向每个人宣传环保是生活习惯的理念,让肆意排污的行为没有生存的土壤。通过长期持续的宣传教育,德国民众的环保观念大为增强,德国联邦环境部公布的民调显示,92%的德国人认为环境保护很重要,87%的人表示由于担忧下一代的生存环境,必须使自己的行为有利于环保 。

四、治理成效

长期有效的治理工作让鲁尔工业区的雾霾治理取得了巨大成效。据鲁尔工业区所在的北威州环境部门统计,1964年,莱茵和鲁尔工业区空气中SO2的浓度约为206微克/立方米,而在2007年下降到8微克/立方米,降幅达97%。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在1968年至2002年间也出现明显下降,2012年鲁尔工业区所有空气质量测量站中PM2.5年均含量最高只有21微克/立方米 。

从整个德国的情况看,德国联邦环保局的报告显示,自1985年以来,德国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逐步减少,NO2超标地区面积不断缩小,SO2浓度已由警戒值明显降低并连续多年保持在正常范围,臭氧浓度也呈现逐步正常化趋势。德国政府还采取了多项长效措施巩固并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所取得的成就。

五、德国及鲁尔工业区治理大气污染对中国的主要启示

(一)分阶段有重点持续推进

德国从20世纪60年代痛定思痛后开始了治理雾霾的道路,但由于德国需要重点控制的大气污染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例如20世纪60年代主要是烟尘和粗尘,70年代和80年代主要是SO2和氮氧化物,90年代中期逐渐重视臭氧,近年来又新增了PM2.5,给雾霾治理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因而,德国治理雾霾真正加以初步解决时在20世纪末,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反弹和出现各种新的情况而持续采取制定新举措。可见,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导致雾霾出现的不同污染源,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持之以恒地加以推动是必由之路。

(二)依托标准制定实施一系列行动计划

德国政府在依靠行政手段控制大气污染方面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制定空气质量标准、限制排放源的排放和建立总的排放限值。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包括全面考虑各种污染因素如燃料质量和原料,根据现有技术的单源制定排放限值,而对于小源(乘用车)的型式试验如大型工厂和道路工程制定严格的审批程序,制定跨境大气污染管制政策,中央与地方共同合作制定符合各自地方实际情况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等。只有依据法律制定广覆盖、约束性强、符合地方实际的行动计划,才能保证其确实发挥实际效果。

(三)通过高投入帮助被治理地区实现转型

回过头看,德国治理大气污染的过程要比人们想象的更为艰巨和复杂,不仅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还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鲁尔工业区为重现蓝天碧水,过去50年在环保和转型方面花费巨大。例如,针对鲁尔工业区的煤炭价格补贴,1996至1998年,联邦政府给予主营煤炭业的鲁尔集团的补贴分别为104亿、97亿和85亿马克;在关闭污染企业、解决失业问题、治理污水、集中整治土地等方面也投入大量资金,其中仅旨在推动鲁尔工业区生态和经济改造的“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尔公园”(IBA)计划,从1991年至2000年的120个更新项目就耗资超过800亿欧元。

(四)注重追求大气污染治理的实效 大气污染治理重点是有针对地减少和避免大气污染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有害影响,故治理大气污染追求实效最重要,必须直接针对污染源本身来限制和采取措施,不能寄希望于转移污染排放地或片面追求个别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值达标。前者可以回顾过去数十年高污染企业一直在向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地区转移的事实,而后者则源自于鲁尔工业区加高烟囱,降低了当地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数值,却导致半个欧洲下酸雨的恶果。

上一篇:大二班下学期评语范文下一篇:对公不良贷款原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