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论文题目范文

2024-04-27

教育原理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国际审计双语教学的目标与模式思考

3、审计风险模型的理性思考

4、审计风险模式的演变及风险导向审计的新发展

5、高职会电专业《审计实务》课程教学问题探析

6、大数据审计的发展态势、总体策划与流程分析

7、我国计算机审计模式研究的发展:2007—2013年

8、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搞好审计工作的新思路

9、会计改革三十年的会计理论发展(下)

10、论高职院校审计教学现状与创新

11、人民出版社等提供的1350余种图书目录

12、论审计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13、面向XBRL的审计实验:理论、问题与对策

14、论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成本战略

15、商誉会计处理的理论问题研究

16、新文科与工程审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深度融合探索

17、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原理及其应用

18、大数据时代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信息化创新研究

19、风险基础审计应用模型之研究

20、审计价值增值理念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及发展建议

2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抽样方法应用规范吗

22、审计抽样在油田企业的应用

23、内部审计质量的衡量、影响因素和效果:文献综述

24、基于审计报告导向的审计教学改革探讨

25、市县审计机关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调查与研究

26、成果导向理念下审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7、会计是什么:基于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视角

28、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关系浅析

29、中国行政型审计体制的民主正当性

30、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有效路径

3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困境及突破

32、“互联网+”背景下的审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33、免疫系统对国家绩效审计的映射研究

34、国内外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设计比较与分析

35、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36、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实现路径:连续审计模式

37、论属性抽样法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38、从博弈看审计独立性威胁

39、对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思考

40、关于构建我国计算机审计理论体系的探讨

41、持续审计:技术创新与价值增值

42、应用型本科审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想

43、审计理论结构研究的新思考

44、云会计环境下基于COBIT标准的大数据审计研究

45、审计实践教学及其管理模式

46、现代管理理念与绩效管理视角下人民银行内审转型路径探究

47、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数据式审计框架探究

48、审计信息化课程建设探讨

49、基于“二元结构”的高校审计教学模式研究

教育原理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2、电路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3、电路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4、启发式教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实践》中的应用

5、应用技术型院校“电路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

6、基于TL494芯片 PWM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分析与检测

7、浅析数字调频激励器的原理与锁相电路的维护

8、浅谈电容式传感器原理及测量电路

9、D类音频功放电路原理分析

10、铁路信号设备电路原理仿真教学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11、浅析宝骏纯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与控制原理

12、锂离子电池保护电路中熔断器的实现原理

13、浅析AD9522时钟分频电路原理

14、基本放大电路工作原理探究

15、数字心电图机定标电路原理及故障排除

16、LKD2—yh列控系统与ZPW2000K型轨道电路通信原理分析

17、新型笔记本电脑硬盘主动式保护电路工作原理

18、西门子LAL1.25燃烧控制器结构原理与电路研究

19、电路原理在线性放大电路中的运用

20、技工学院电视机原理与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探讨

21、美的YR型立式温热饮水机电路原理及常见故障检修

22、“显示器原理”教学中的一些特殊电路

23、SD4841P构成的数字机开关电源电路原理分析

24、浅谈直流升压电路的原理与应用

25、视频模拟前端(AFE)电路原理详解

26、电路原理课程知识碎片化教学理念

27、电路原理课程的多维互动课堂教学探索

28、华尔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LNB的供电电路和保护电路的原理及维修

29、HiD系列背投扫描电路原理(二)

30、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路原理”课程的改革实践

31、康佳P2901彩电保护电路原理与检修

32、巧妙设计电路消除伏安法测量的原理误差

33、主板南桥组成的开机电路原理

34、海信TDF2918彩电保护电路原理与维修(上)

35、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36、Rc积分电路的原理及性质

37、欧姆表内部电路结构和换挡原理的分析

38、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39、巧用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

40、对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原理的分析

41、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电路原理实验网络课程的构建

42、DM500V8多媒体卫星接收机LNB供电电路原理与检修

43、PIN二极管在射频开关电路中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44、MATLAB软件的特点及其在电路原理仿真教学中的应用

45、电路网络分析法与叠加原理内在联系的深入探究

46、“电路原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47、简析VP-1020多媒体数据接收卡极化切换电路原理

48、一种具有延时功能双电源自动投入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49、基于专业培养的电路原理教学内容与方法探索

教育原理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地域研究:外部认知与主体性强调

3、对《经济数学》课教学感想

4、大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差异化培养与模块化教学实践

5、中国首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实录

6、马克思及其经济学前驱思想形成与影响因素考察

7、基于水资源的工业绿色偏向型技术进步测度与分析

8、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的未来

9、适应经济学发展趋势的教学改革探讨

10、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

11、提高能源效率会否减少能源消费

12、30天提高10分之政治

13、《毛泽东和他的卫士长》等137则

14、自适应学习:溯源、前景与误区

15、发展起来之后的城市文化矛盾

16、张维迎:反对者的价值

17、股票价值评估:Gordon增长模型还是ZZ增长模型

18、山东出版社等116种重点图书

19、建设服务型政府与转变发展方式

20、2019上海管理科学论坛:面向未来的管理分论坛纪要(上)

21、1979年第6期,总第6期-书讯

22、回眸与前瞻中西教育哲学教科书书写

23、2019上海管理科学论坛:面向未来的管理分论坛纪要(中)

24、芜杂经济学的贫困与困谷中的抉择

25、演化经济学发展动态分析

26、“一带一路”倡议:预期管理、风险规避及战略应对

27、高等教育改革的妥协性

28、第28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精要

29、“双十一”购物节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研究

30、生活事例、学术笑话与西方经济学教学

31、推进市场经济应以民法为主导

32、美国为什么高中不文理分科

33、思想传承知识结构与经济学研究的学术精神

3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土地所有制改革

35、《日本哲学与现代化》等134则

36、【邹恒甫】为什么要做中国的堂?吉诃德?

37、2015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

38、论科学决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

39、“另辟新境”的社会改造:新村运动与民国早期读书人的乡村想象

40、从ROIC到巴-萨效应谈国民财富与产业投资

41、小农体系和中国长期经济发展

42、本刊理事单位最新书目

43、经济学领域:既开疆拓土又深耕细作

44、向中华文化传统深层回归

45、\"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

46、2010年考场作文素材分类积累

47、理解混合学习:珍惜古老的传统还是寻求更好的未来?

48、2013“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科学技术

49、浅谈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效果优化

教育原理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原理;启发

[文献标识码]A

卢梭不仅是十八世纪最著名的启蒙学者,而且是十八世纪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从初版至今一直闻名于世,成为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极为重要的教育文献。在这部著作中,卢梭向世俗的观念与传统挑战,向封建贵族阶级奉为至宝的宗教经院主义教育抗争,提出了一套培养社会新人的自然教育宗旨、方法和途径,特别是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世界教育史上,提出自然教育思想的也不是自卢梭开始。早在卢梭以前,英国的培根(Francto Eacon)、德国的拉德开(Wofgamg Ratko)、捷克的夸美纽斯(Johman Amos oom-onius)、英国的洛克(Johnlocke)等都曾提出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卢梭正是接受了他们的思想影响,形成了自己的自然教育理论体系,提出了自然教育原理。

一、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

卢梭所论述的自然教育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1、自然教育的原理。神、自然和人三者是近代思想家探讨的共同话题。卢梭将三者统一于自然之中(裴斯泰洛齐将其统一于人之中,福禄倍尔将其统一于神之中)。他诚信自然,崇敬自然,热爱自然,用整个身心赞美自然,提出要通过教育重归自然。然而他所言的“自然”为何?虽然他并未在著述中作出专门的解释,但后世研究他著述的学者一般认为,他所说的“自然”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神的自然。他是信仰自然神教的,认为精神与物质是两个同在的本体,上帝是存在的,上帝是具有最高人格意志的神,由它创造了世界的万事万物,并赋予其各自不同的自然本性。他还认为,自然神所制造的一切都是善的好的。只要按照自然神所赋予的自然本性发展,就会得到好的果实,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这里,他所说的神的自然,不过是他所信奉的一种自然的理性而已。第二,社会的自然。卢梭从饱经沧桑的个人生活经历中,亲自看到封建贵族统治的现实社会的野蛮、黑暗和暴虐,使人变得道德沦丧、心灵丑恶,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罪恶与欺骗,剥削者奢侈腐化,挥霍无度,劳动者啼饥号寒,痛苦不堪。因此。他异常厌恶和诅咒这个社会,希望出现一个人人自由、平等、幸福的理想社会。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自然状态,即人类社会史上的最初的原始社会。他说,在这样的自然社会里,人是完全自由平等的,每个人都关心自己,靠自己的劳动生活,毫无侵犯残杀同类之心,也不存在战争。因此,他提出用教育对被社会弄得堕落了的人进行拯救,使其“返朴归真”,“重归自然”。这是他所说的自然的第二层含义。但他也明知道,自己这种拉历史倒车的主张难以实现,陷入矛盾之中,从而在《社会契约论》里另绘出民主共和国的社会兰图。第三,心理的自然。卢梭认为,人生也至善,造物主赋予人的内在心灵本性都是好的。他说:“人自然的最初冲动总是好的,在人的心靈中没有原始_的罪恶”。“心意是人性的自然发展”。在这点上,他与洛克不同。洛克认为儿童的心意在先天全无一物,如同一张白纸,一切观念都是后天加上去的,如同写字于白纸一样。两相比较,洛克的“白纸论”更接近唯物主义,卢梭的“性善论”属先验主义唯心论的范畴。不过卢梭将他所说的人性的自然,即自然天赋与先天个性纳入了他的自然概念之中。

对于上述三种关于自然概念的含义,卢梭在自己的著述中交错使用,不甚明晰。不过在教育论著《爱弥儿》里,他所说的自然,基本上是指人的生理与心理的自然。

基于上述认识,卢梭认为教育的首要宗旨就是祟信自然,即崇信人的生理、心理机能的天赋自然悟性。因此,他提出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是顺应自然,“服从自然的顺序”,遵循“自然所示之路”,“并信任自然的力量”。在《爱弥儿》一书的开头,他就指出:“凡事必须与自然的趋向和谐一致”, 教育者要“注意观察自然,沿着它所指示的道路走去”,以便“保存人的自然状态”。他还说:“自然准备了儿童按它自己的方式去发展,这是决不应当予以阻挠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因此说。他的教育是自然教育。

那么,自然教育的因素有哪些?卢梭指出,其因素有三: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只有这三种教育方向一致、协调配合的时候,才会产生良好的自然教育效果。那么,如何才能使这三种教育因素方向一致、协调配合呢?卢梭从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出发,认为“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因此,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必须服从于自然的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卢梭所提的自然教育原理是指教育要按照儿童个性的发展来实施,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

2、循序渐进的原理。从第一条原理出发,卢梭主张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性能的发展顺序,适应儿童生活。在卢梭看来,自然本身规定了人的生理心理机能器官和内在能力的发展顺序和途径,因此,应按照这种自然发展的程序、方式和途径去进行施教。在《爱弥儿》的第二卷里,他说:“自然指示我们怎样使用我们的体力。怎样去了解自己和四周事物的关系,怎样去利用那些为我们力所能及和适应于我们器官的自然工具。”那么,什么是他所认为的人的自然发展顺序呢?从《爱弥儿》一书叙述的对爱弥儿教育的过程来看,大体是:①从身心发展阶段看,由出生至成人经历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等四个年龄阶段。②从心理机能发展过程看,婴儿期产生感觉、触觉、视觉、听觉→儿童期出现四肢、五官的活动欲望,感觉能力继续发展。表象、记忆能力逐步产生→少年期产生求知的心意、兴趣、好奇心,具有初步的思维判断能力→青年期产生感情、道德观念、理性。简言之,其发展顺序是感官能力→感觉经验→理性智力,与此同时,产生各种情感。而心理感情又是从自爱心→友爱心→爱情→怜悯、同情心→最终达到善良感情、正确判断和良好意志的相互溶合。渐进教育就是要适应儿童这种身心发展的程序,与儿童的成长过程相协调,在儿童的各个发展阶段施以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设想的适应儿童

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步骤是:婴幼儿期,注意体育训练;儿童期着重感官训练;少年期广泛进行智力训练,即知识教育和劳动教育;青年期主要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在人类教育史上,把“发展”的思想用于教育领域,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适应年龄阶段”开始,到卢梭才从初步划分出儿童的年龄阶段,分析了每个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明确提出渐进教育的原理。当然卢梭所揭示的儿童本性发展的过程与特点,并不完全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只不过是一种极初步、极粗糙的探讨与尝试。如说儿童期(2-12岁)是“智慧的睡眠期”,断定此期儿童根本不理解道德的概念,就是不正确的。特别是他从自然哲学的立场出发,把发展与教育混而为一,用生物学观点理解教育过程,忽视了教育的积极作用,则更属错误。

3、自由教育的原理。和自然教育原理密切联系,卢梭还提出了自由教育的原理。他祟信自然,要求一切听任自然自由发展。他宣称人的最重要的自然天赋权利就是自由。在《社会契约论》的开首,他就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锁链之中。”他要求尊重人权自由。反对社会给人以种种压迫、束缚,不论在政治上、教育上、伦理上,以至宗教上都以自由相求。他曾指出,他信仰的意志是万物的动力,自然的生成发展全靠意志。意志即是自由,“无自由即无意志,有自由即有意志。”根据这条原理,他反对压制个性、束缚自由的经院主义教育,反对在教育中采取任何命令、束缚、纪律和体罚手段,主张采取自由宽容的态度,不加任何人为的压力与强迫,任凭儿童内在的生命之树自由生长。为贯彻这一原理,在对爱弥儿的养护教育中,他反对包裹爱弥儿的四肢,要求爱弥儿自由活动,并将这一精神贯彻于爱弥儿的智育、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之中。在他看来,一个按照自然本性自由发展起来的儿童,才能成长为真正的自然人。关于这一点,他与洛克正好相反。洛克提倡克已主义的教育原理,主张用告诫压抑等手段使儿童养成服从理性的习惯。卢梭从根本上就反对习惯的养成,说自然人“应当以无习惯以习惯”。他们两人都反对学校教育形式,提倡家庭个别教育,但其出发点不同。洛克的出发点是学校教育会使儿童放浪狂暴,卢梭的出发点是家庭教育最适合自然自由之原理,如同原始的家族社会一样,最易于体现自由平等的精神。

当然卢梭所说的自由放任,也不是毫无限制的自由。它是有一个由自然规定的范围的。这个范围就是他在《爱弥儿》第一卷的末尾所提出的四条原则:①满足自然的要求;②帮助天赋能力的发展;③以必要为准则;④从观察中决定取舍。

4、消极教育的原理。所谓消极教育是与积极教育相对立而提出的。卢梭本人把从外部进行控制干涉的教育统称为“积极教育”,而把自己主张的教育称为“消极教育”。所谓消极教育就是只进行必要的事实教育,而无外在的干涉和控制,即属于“自然后果教育”。事实教育又是以儿童现在的生活为中心的。在《爱弥儿》中,他说: “最早时期的教育只应是消极的”。“勿吝惜时间,损失它吧!”消极教育的实质是“元为而教”,以不教而教。他特别反对在儿童的“理性睡眠期”,以理性知识和道德观念去向儿童说教。他只要求教师在儿童的活动中给以最低限度的帮助,除去儿童活动中的某些障碍,或提供学习需要的材料,使儿童具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等。因此,他十分厌恶传统教育否定人的自然本性,从外界横加干涉,强迫儿童死记硬背,实行严酷纪律的教学方法,认为这与培养自然发展起来的理想人,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他主张在教育中采用“自然后果教育法”,反对强迫、命令、训斥,更反对摧残儿童个性的体罚,以防在急于求成中,使儿童的天性撕灭。

从消极教育的原理出发,卢梭把教师完全视作辅助人员,只起辅助作用,这不能不造成一定的消极后果。他提出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进行事实教育,主张在教育中主要不依靠人力,而依靠自然的力、事实的力等,都为后代资产阶级的“教育即生话”、“教育即生长”、儿童中心主义开了先河。

二、自然教育原理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原理以新颖的主张和见解,树立起鲜明的旗帜,向沉闷僵死的封建教育刮起猛烈的狂飙,用培养为解除封建压迫而斗争的自由人的理念,鼓舞着向封建堡垒冲击的新兴阶级的斗士,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加速到来注入了精神血液,从而使卢梭也成为十八世纪启蒙主义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提出的自然教育原理不仅在当时具有解放思想、打破死氣沉沉的教育局面的划时代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1、遵循自然进程,循序渐进施教。自然界有自然界发展的规律,人类有人类发展的进程,只有按照自然界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发展的自然进程实施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卢梭严厉批评当时的教育违背自然规律和人的发展的自然进程,不顾人的接受能力而实施强制性的超前教育。也批评有人担心浪费学生宝贵的光阴,在教育上贪速求快而欲速则不达的做法。他主张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接受能力和自然进程实施教育。“儿童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让儿童自己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就不能强迫儿童去做。”卢梭把儿童当儿童看,把成人当成人看,按照人身心发展水平和自然进程施教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很大的启发。在当今实施的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借鉴卢梭的自然教育原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点及进程进行施教,禁止超前教育,无序教育,防止贪速求快的做法,学生力所能及的事就让学生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就不要强迫他们去做,需要长时间完成的事,不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不要破坏学生成长的自然进程,以免造成学生身心的伤害,影响他们的发展。

2、坚持“以生为主”,还学生的主权地位。卢梭自然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顺应人的天性发展,把人看成是自然主体,把主体性看成是人的本能,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这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谁为主体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总认为教师、家长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是非主体,一切都得听从教师、家长的指挥,按照教师、家长的安排进行教学,学生没有任何自主权,只能听教。这样以来学生的主权地位被剥夺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受到了挫伤,自然就没有学习的信心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借鉴卢梭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思考,踊跃实践,对学习负起责任。教师、家长在教育教学中不要过多地干涉学生,指令学生,强迫学生,而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让他们解除思想顾虑,大胆地想,大胆地做。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努力搞好学习。

[责任编辑:秦玉珍]

教育原理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①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②会利用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两个原理,并能运用它们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楚“一件事”指的是什么,分清是“分类”还是“分步”.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引例: ①我从二中到泗中有两量不同的马自达,三量不同的出租车可以乘坐,那么请同学们帮我算一下,我从二中到泗中有多少种乘坐交通工具的方式? ②从我们班上50名同学中推选出两名同学分别担任班长和团支书,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这就是用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来解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问题1:十一你打算从甲地到乙地旅游,假设可以乘汽车和火车.一天中,汽车有3班,火车有2班.那么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坐交通工具的方法? 有3+2=5种方法

探究1:你能说说以上问题的特征吗?(分析要完成的“一件事”是什么.)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3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2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3+2=5种方法。一件事就是从甲地到乙地的一种乘坐交通工具的方式。

发现新知:完成一件事情,有n类办法,在第1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也称加法原理) 知识应用

例1:(多媒体展示)在1,2,3,,200中能被5整除的数有多少个?

变式:若把例题中的5换成2其余条件不变答案是什么

可以用:10+10+10+10+10=50(分成5类)

也可以直接得到50(分成2类——奇数与偶数)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特点: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类”问题,完成一件事的办法要分为若干类,各类的办法相互独立,各类办法中的各种方法也相对独立,用任何一类办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单独完成这件事. 2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问题2:从A村道B村的道路有3条,从B村去C村的路有2条,从C村去D的道路有3条,小明要从A村经过B村,再经过C村,最后到D村,一共有多

1

少条路线可以选择?

从A村经 B村去C村有 2 步, 第一步, 由A村去B村有 3 种方法, 第二步, 由B村去C村有 2 种方法, 第三步,从C村到D村有3种方法

所以从A村经 B村又经过C村到D村共有 3 ×2 ×3= 18 种不同的方法 探究2:你能说说这个问题的特征吗?(分析要完成的“一件事”是什么.) 完成一件事需要有三个不同步骤,在第1步中有3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步中有2种不同的方法,第三步有3种不同的方法. 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3 ×2 ×3= 18种不同的方法.一件事就是:从A村到D村的一种走法

发现新知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1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也称乘法原理)

知识应用

例2:有一项活动,需在3名教师、8名男生和5名女生中选人参加. (1)若只需1人参加,有多少种选法?

(2)若需教师、男生、女生各1人参加,有多少种选法?

变式:学校准备召开一个座谈会,要在3名教师、8名男学生和5名女学生中选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参加,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特点:

分步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步”问题,完成一件事要分为若干步,各个步骤相互依存,完成任何其中的一步都不能完成该件事,只有当各个步骤都完成后,才算完成这件事.

思考: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有什么异同点?要注意什么问题?

相同点:它们都是研究完成一件事情,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不同点: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类完成一件事,任何一类办法中的任何一个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步完成一件事,这些方法需要分步,各个步骤顺次相依,且每一步都完成了,才能完成这件事情。

三、课堂练习 1.填空:

①一件工作可以用2种方法完成,有5人会用第1种方法完成,另有4人会用第2种方法完成,从中选出1人来完成这件工作,不同选法的种数是 . ②从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从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从A村经B村去C村,不同的路线有 条.

2. 现有高中一年级的学生3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5名,高中三年级的学生4名.

2

①从中任选1人参加接待外宾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②从3个年级的学生中各选1人参加接待外宾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从甲地到乙地有2种走法,从乙地到丙地有4种走法,从甲地不经过乙地到丙地有3种走法,则从甲地到丙地的不同的走法共有 种. 4.甲、乙、丙3个班各有三好学生3,5,2名,现准备推选两名来自不同班的三好学生去参加校三好学生代表大会,共有 种不同的推选方法. 5.给程序模块命名,需要用3个字符,其中首字符要求用字母A~G或U~Z,后两个要求用数字1~9,问最多可以给多少个程序命名? 6.乘积(a+b+c)( d+e+f+g)展开后共有多少项?

四、课堂小结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什么?

相同点:它们都是研究完成一件事情,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不同点: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类完成一件事,任何一类办法中的任何一个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步完成一件事,这些方法需要分步,各个步骤顺次相依,且每一步都完成了,才能完成这件事情。 (2)分类加法原理、分布乘法原理的特点是什么? 加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情有n类方法,若每一类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均能将这件事情从头至尾完成. 乘法原理:完成一件事情有n个步骤,若每一步的任何一种方法只能完成这件事的一部分,并且必须且只需完成互相独立的这n步后,才能完成这件事.

教育原理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作文素质更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对目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指出初中作文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并基于写作技巧训练,从初一至初三,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采用读写中借鉴升级、教学模式中专练升格、综合运用中优化升华的层级式上升策略来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写作技巧;层级式作文教学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作文素质是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质之一。然而,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忧虑。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指导,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极少有层级式的训练,学生大多不喜欢作文,教师大多不喜欢作文教学,写作教学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提高效率的瓶颈。

(一)关于初中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情况的现状调查

被调查者:校语文教师

调查方法:(网络)问卷调查法

样本量:14份

调查目的:了解当前我校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基本状况、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目标、新方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

调查研究的内容:

本次问卷调查虽然有34题之多,但我们主要有十项内容:

(1)写作教学的状态;(2)如何确定训练的要点和题目;(3)训练指导的角度与频度;(4)有否写作指导与分层教学;(5)评分、评语和评讲的方式;(6)对于作文教学的观點;(7)对课外练笔的处理;(8)作

文教学技能的长处;(9)是否关注写作资料与理论研究;(10)好作文应具备的特点、思维与能力,进行调查。

(二)调查数据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写作技巧的指导支离破碎

72.73%教师都认为自己有计划地进行作文教学,但从实际教学中看,计划只是成竹在胸,并未有效地落实在教学中。81.82%教师在了解学生的作文现状后,贯彻了自己的教学系统却只执行临时出现的对策。只有27.27%的教师有条不紊地按部就班,形成自己的作文教学特色。教师教学的随意性导致了学生的作文训练缺乏系统性。

2.作文教学缺少系统、有序的指导

从写作训练指导方面来看,36.36%的教师以专项指导为主,27.27%的教师从构思、选材等逐步深入指导。从实效性角度来看,二者各有所长,但都缺少系统性,不知道如何有序地展开写作指导。72.73%的教师只会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蜻蜓点水般的写作讲评,63.64%能点评当次作文的得失。其实,指导学生投稿到文学社团或张贴佳作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

3.教师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纸上谈兵式的说教无实效

从个人写作储备角度看,教师的写作水平也参差不齐,有心提高理论水平却又没有实际行动;课堂上注重作文技巧指导占据了主体地位;纸上谈兵式的说教难有成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下水写作,发掘校本资源,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发挥自己所长,形成自己的层级式作文教学模式,打造作文序列教学是才是最终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

(一)核心概念界定

叙事文是学生写作中最常见、最基础的一类以写人记事来表现日常生活的写作文体。

所谓层级式训练,是指学生从初一到初三的写作实践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但要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更要关注初中生的写作起点。“层级式”技巧训练是基于学情的层递推进的写作能力训练体系,具体指:通过巧用教材教技巧、妙用专题学技巧和讲究个性用技巧三个层面的训练来达到让学生在读写中借鉴升级、在教学模式中训练升格、在综合训练中优化升华的效果。这里的“层级式”是让学生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三个训练梯度,从不会写到会写最终到能写的一个逐层提升写作能力的过程。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系统控制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构成的系统,系统的属性不仅要取决于各组成要素的属性,也取决于各要素间的联系。

三、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以初中生为对象开展研究。通过研究如何巧用教材教技巧、妙用专题学技巧和讲究个性用技巧三个层面来达到让学生在读写中借鉴升级、在教学模式中训练升格、在综合训练中优化升华的效果,从而提高叙事文写作的能力。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同时配合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成果

在当前淡化文体的形势下,本课题研究成员认为,在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之外,也应该适当强化写作技巧训练,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研究实践强化技巧训练的途径:

(一)巧用教材教技巧,在读写中借鉴升级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在阅读中挖掘教材中精巧的语言训练点,进行适度的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强语言积累。从写作技巧的的角度来说,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同类的货色”,还要求能够尝试运用范文中的典型技法。

1.巧用教材,积累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素材可以从生活中积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从教材中积累。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总会让学生归纳文章的写作特色,但仅凭课堂上的寥寥数语,学生的收获并不多。本课题组成员认为,分析写作特色是必要的,然而真正要想学生从文中学到一些写作技法,则需要加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这里以课题研究组成员开设的一堂作文指导课为例作分析。

【课例一】在七年级上册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莫顿·亨特,通过描写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当遇到危险和困难时,只要把它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来处理,一步一步走下去,无论困难有多大都能闯过来。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参悟。

于是,我把这种写法确定为一种写作模式,其构成公式化为:个人经历+人生感悟。这种模式很易模仿而且写作此类文章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看,写作此类考场作文也很容易拿高分。此外,我还讲了写作时要注意的一些细节,比如运用心理刻画将情节生动地叙述出来。

2.巧用教材,教写作技能

写作是有一定的技巧而言的。比如,怎样命题,怎样点题,怎样根据中心合理地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等等。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把这些写作技能教给学生。通过把课标的总体要求化作若干个可操作的训练点,在实际教学中因“材”施教,统筹安排逐一落实。

下面就以《背影》教学的实践操作为例,谈谈部分写作技巧训练的落实。

(1)拟题的训练

准确、新颖的题目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能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课堂上,不妨这样提问学生: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以“背影”为题?改为“我的父亲”怎么样?由此你认为我们该怎样拟题呢?教师在和学生探讨交流后,归纳了一些拟题策略:

①题目要概括文章的内容。(《走一步,再走一步》)

②题目是作者情感高度浓缩的形象。(《背影》)

③揭示文章主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2)点题的训练

点题是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能让读者体会到那种照应之美。总结归纳《背影》一文中点题之妙,得出了一些点题的原则和方法:

①开头点题

开头点题有入题和引出下文的作用,以精练的语词点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文中点题

文中的点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能同时做到点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

③结尾点题

结尾点题有结束全文的作用,可根据行文的情况抒发感情、提出警示等。

(3)详略安排的训练

文章的详略安排,是学生写作中的一个难点。详略得当能让文章的结构紧凑,节奏感强。那么何处该详,何处可略呢?读《背影》不难发现,作者描绘最细致的地方莫过于望父买橘一部分了,父亲无私的爱,尽在这里呈现。而略写部分,如“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短短的几句话,一个复杂的背景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详略安排的方法:紧抓住关键情节进行详细描写;而略写部分,则注重用简略的语言让文章情节更连贯,思路更清晰。正所谓能突出文章中心的要浓墨重彩,与中心有关的略写,无关的不写。

3.巧用教材,教表达技巧

【课例一】《羚羊木雕》这篇课文最富有特色的是“千姿百态”的“说”。课题组老师就充分把握教材的这个特点,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表达技巧。

《羚羊木雕》——千姿百态表示“说”:

(1)“说”这个词是常常用的。如: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2)对话中有时不用“说”这个词。如:

“您已经给我了。”

(3)对话有时用其他的“说”。如: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4)带动作地“说”或以动作表示“说”。如: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这种教学,以“千姿百态表示‘说’”为例,教会了学生语言变化带来的生动性。可见,立足课堂,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发和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写作能力是绝对可行的。

(二)妙学写作技巧,在专题读写中训练升格

好的叙事文就出在写作的技法上。忽视写作技法,文章是徒具形体的行尸走肉;充分运用写作技法,就会把文章装扮得清秀美丽。

1.构建科学有序的写作技巧训练体系

主要包括审题方法、拟题方法、构思方法,寫人技巧、叙事技巧、写景技巧,说明技巧、议论技巧、抒情技巧等。

可以这样安排教学序列:初一的写作学习尽量保持写作的自然状态,文体上侧重记叙类作文训练。作文方法的指导隐性地贯穿在阅读教学中。初二就将作文方法的指导显性地呈现出来,文体上侧重推进记叙文写作,突出说明类写作训练。初三侧重于思辨能力的培养,侧重议论类作品的训练,并尝试各种文体的写作,写作上做一点特色和创新。

2.打造“激发·借鉴·提升”课型模式

针对平时学生不喜欢写作,而且所写作文内容单调乏味,不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只会平铺直叙较为简单的生活、学习事件。我在教学中,通过介绍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写出事件波澜的基本方法,结合具体作文片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情节突转法和设置悬念法来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和能力,由此构建出了打开·借鉴·提升“层级式”写作训练课型教学模式步骤:(1)范文展示,讲授写作技巧知识;(2)借鉴技巧片段写作训练;(3)互评总结(技巧为主题服务)修改;(4)整文续写,互评修改;

(5)教师下水作文和原著对照;(6)巩固写作。

3.以“技巧”为中心,进行层级式读写专题训练

课外读写专题是对教材内容的一个很好补充,它对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感悟生活、挖掘写作素材是很有帮助的。但是文质还需并重,以主题为单元的专题与以技巧训练为序列的专题都是训练学生写作的很好形式,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以技巧训练为中心的读写专题。

专题编写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技巧点拨,使学生对本专题所要学习的写作技巧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二是范文引路,选文时把目光转向课外,根据专题的需要,挑选一些典型例文,可以是名家作品,也可以是时文美文,必要时,学生的优秀习作也可入选。例如,“一物贯穿式”专题,中考满分作文《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就是一篇难得的例文。范文可以让学生熟读,如果能背诵下来,烂熟于心则更好。三是仿照练习。例如,前一阵考场作文中盛行的“片段组合法”,结构简洁明晰,考试容易拿高分,课本中没有这类范文,于是我选编了赵丽宏的《雨声》、张晓风的《我喜欢》等一组美文,以“片段组合法”为训练专题,进行集中的强化指导,由于提供了具体可感的范例,先读后写,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种写法。以读写专题的形式形成序列,先读后写,学生有了参照,下笔成文也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技巧,作文也会由此慢慢“入格”。

4.在习作互评互改中强化学生的技巧意识

不可否认,习作互评互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用自己眼中的好作文的标准来评判同学的习作,本身就是一个写作训练的过程。但大多数学生的评改只是停留在浅表阶段,做出的评价也往往是感性的,久而久之,互评互改就成了一种形式,对学生的写作很难有实质性的帮助。如果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学生评改时就多了几分理性,评改水平也会逐步提高。以评改习作《父亲》为例,我们来看看下面几条学生评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你能细致地描写出父亲的眼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就更好。”“你文中多次提到了父亲的手,文章是否以此为线索?”“你选的事例虽小,但能以小见大,很能表现父亲的性格特点。”显然,这类评语反映出评改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有较强的技巧意识,原作者看到这样的评语,再来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反思或修改,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以上只是作文教学中一些粗浅的思考。本课题研究成员始终认为,学生的写作不可长期处于一种自悟状态,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适当强化写作技巧不容忽视。当然,其途径是多方面的。教学中,只要教师有这种意识,就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三)讲究个性用技巧,在综合训练中优化升华

写作技巧的掌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技能”阶段,一是“熟练”阶段。“技能”阶段,是无法之中求有法,通过观察、体验、多读、多写,学习并掌握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将它们运用于写作实践。这是掌握写作技巧的第一阶段。“熟练”阶段,是有法之中求变化,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而掌握了包括写作的辩证艺术在内的多种写作手法,并能将它们纯熟自如、富于创造性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优化”是针对写作的序列训练,提供构思巧妙、语言优美的中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将自己以前写过的日记或作文,在不改变主旨的情况下,进行改写提升。同时也为不同层次、能力的同学,提供“看得见”的升格作文案例,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感、自信心、竞争力。

1.有的放矢用技巧

初学写作的人,掌握了一些写作技法,并能够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一些初始习作的中学生,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采用写作技法的效应,就出现了写作技法无目的滥用的情况。表现是:在文章该略写处,也运用大量的写作技法去藻饰、染色,这样,的确是增强了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了生动、形象、传神性,也增强了文采,可惜的是挥拳打错了地方,射箭脱离了靶子。写文章注重详略得当,该详处一定要详,该略处也是一定要略的。否则,把该略的写详了,就会出现主旨不明朗、不知所云的弊病。因此,运用写作技法也一定要注意写作的目的性,一切是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切不可把宜略处写具体详细了。

2.自然天成用技巧

俗话说:万法皆归自然;历尽沧桑而归淡泊;大智若愚,大勇若钝。写作方法的运用也是这样,追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看似平易,实则内蕴其法,千山万壑皆敛于平淡自然之中。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所以成为名句,主要原因之一是: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对仗工整。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脍炙人口,也是由于这两句语言浅易,看似平白无奇,实则意象阔大,内蕴至丰。我也曾拜读过一些语言大师(如叶圣陶、吕淑湘、俞敏等人)的手笔,发现他们存在一个共性,那就是:追求平易、自然。

写作方法要用得巧、用得妙、用得自然、用得浑然天成。而应尽量避免刻意的斧刻雕琢之痕,尽量避免牵强附会,以免产生惺惺作态的令人生厌的反效果。

3.综合搭配用技巧

优美的语句文段,通常都是综合混用了写作技法的。这就像做菜一样:几种菜杂烩在一起,再辅以油、盐、各种调料,做出来后,要远比清炖单一菜的味道好得多。写作技法不必单一孤立使用,而要综合混用,道理就在于此了。

初學习作的中学生,要注意,不必把写作技法孤立地使用,而可以尽量地综合混用它们。

4.不拘一格用技巧

“文无定法”,没有谁规定文章必须怎样写,而不能怎样写;也没有谁规定写作技法必须这样用,而不能那样用。运用写作技法决不必墨守成规、宥于定式,完全可以不拘一格。老套熟套可以做借鉴用,但不可以做限定用。能有创意,才有新意。

5.个性彰显用技巧

再好的写作技法,终究是踏着前人的足迹亦步亦趋,这样纵是捷径,终是踩在了巨人的肩上眺望。再好,终究是别人的;只有自己会灵活运用,才是最好的。

五、问题与困惑

(一)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受很多因素影响,本课题研究方法、

上一篇:大专药学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阿甘正传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