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

2023-09-18

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第1篇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 ℃恒温箱中的目的是(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解析】 确定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一般用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进行对比分析。

【答案】 B 2.下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 B.划线操作要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

1、

2、

3、

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解析】 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的外焰灼烧进行灭菌;整个操作过程要在酒精灯旁进行;

1、

2、

3、

4、5这五个区域都可能有所需菌落;在每次画线前对接种环灼烧是为了杀死上次画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画线结束后对接种环灭菌是为了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答案】 D 3.与普通洗衣粉相比,加酶洗衣粉的优点不包括(

) A.容易除去汗渍

B.容易除去油污

1 C.容易除去奶渍 D.可以重复使用

【解析】 加酶洗衣粉除含有普通洗衣粉的成分外,还含有多种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渍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容易去除汗渍、油污等,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答案】 D 4.某同学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选择了10 ℃、20 ℃、30 ℃、40 ℃、50 ℃、60 ℃和70 ℃的温度梯度,在其他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发现40 ℃时洗涤效果最好,由此可以得出(

) A.40 ℃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B.40 ℃不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C.40 ℃酶活性最高 D.不能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

【解析】 本题实验设置的温度梯度差过大,因而只能说在该条件下40 ℃时洗涤效果最佳,不能说酶的最适温度是40 ℃。

【答案】 D 5.利用葡萄酿制果酒的过程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A.有酒精大量产生 B.发酵液逐渐澄清 C.发酵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D.发酵液红色加深

【解析】 用葡萄酿制果酒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可观察到发酵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葡萄糖等有机物逐渐分解,发酵液逐渐澄清;色素溶解,发酵液红色加深。虽然有酒精大量产生,但无法观察到。

【答案】 A 6.下列关于固定化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固定化酶不足之处是不能催化一系列反应 B.固定化酶可再次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C.固定后的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2 D.固定化酶易溶于水

【解析】 固定化酶不溶于水,否则酶都溶解在反应液中,失去其固定化酶性能。

【答案】 D 7.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B.防止尘埃,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D.防止污染,利于醋酸菌发酵

【解析】 制作泡菜时坛子加水密封可为泡菜制作菌种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以利于发酵。

【答案】 C 8.纯化大肠杆菌的过程中,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C.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解析】 纯化大肠杆菌的平板划线中,接种环取种前灼烧的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以后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后残留的菌种,划线结束后仍需灼烧接种环,是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从第二次划线开始,每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答案】 C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虽然实验的变量发生了变化,但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值的思想方法是不变的

B.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3 C.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无法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D.人们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问题

【解析】 果胶酶可提高果肉出汁率,故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可以判断出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答案】 C 10.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当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

) A.马上密闭,保持30 ℃~40 ℃ B.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 ℃~40 ℃ 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 ℃~40 ℃ D.马上密闭,保持60 ℃以上

【解析】 在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乳酸菌不能增殖,所以B、C是错误的;乳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40 ℃,所以D不对。

【答案】 A 11.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

B.底物浓度一定时,酶用量越大,滤出的果汁越多 C.本实验应控制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 D.反应液的pH必须相同

【解析】 本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酶用量,温度和pH属于无关变量,因此要控制好,即每个实验组实验前后都应控制适宜的温度和pH。实验时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也可以配制一种浓度的果胶酶溶液,使用不同的体积即可。在其他条件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用量的增多,酶反应速度加快,滤出的果汁也增多,当酶用量达到一定量,底物成为限制因素时,再增加酶的用量,酶反应速度也不再增大,滤出的果汁也不再增多。此外,影响果汁产量的因素,除了酶用量、底物浓度外,还有温度、pH、反应时间等。

【答案】 B 12.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

4 B.调节pH,使各组中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 C.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可以不同 D.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

【解析】 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是一个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惟一的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其余无关变量如pH、温度、搅拌时间、反应时间都应相同。

【答案】 C 13.下列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

) A.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B.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等条件会影响果胶酶的活性

C.果胶酶是能催化果胶分解,不能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只能使果汁变得澄清的一种酶

D.生产果汁时,为了使果胶酶得到充分的利用,节约成本,需要控制好酶的用量

【解析】 果胶酶能使果汁变得澄清,并能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答案】 C 14.下列操作,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

) A.坛盖边沿的水槽注满水,并且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过低 C.腌制的时间过短

D.盐水入坛前不煮沸,直接入坛

【解析】 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若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盐水在入坛前需先煮沸杀菌,冷却后再入坛。

【答案】 A 15.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 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5 【解析】 泡菜制作发酵过程中,随着泡菜发酵中产生的酸味,亚硝酸盐的含量也会逐渐下降;发酵过程主要为乳酸菌的作用,还有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有改善产品风味的作用;发酵中的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保持蔬菜脆嫩而不软化腐败;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以保持坛内无氧状态。

【答案】 D 16.下列有关接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接种外植体时要注意方向,应使其形态学下端接触培养基 B.接种外植体到培养瓶中,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进行 C.每个培养瓶中只能接种一块外植体 D.每次使用器械前,都要用火焰灼烧灭菌 【解析】 一个培养瓶可以接种多块外植体。 【答案】 C 17.利用植物的茎尖或叶片、茎段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可以防止病毒的侵害。下列关于这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②这种技术叫做组织培养,可以克隆植物体 ③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 ④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

A.①

C.①②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将离体的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培育成完整植株,这种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其原理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繁殖(即克隆),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9分) 18.(10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有关问题:

(1)微生物有多种用途,如对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诱变和筛选,可以获得用于生产抗生素的高产菌株。

(2)大肠杆菌在人体肠道内依靠________方式进行增殖,在基因工程中既可

6 作为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培养基可以对其进行扩大培养,培养后再在________培养基中进行单菌落分离。

(3)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必须是无菌的,一般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在腌制泡菜过程中主要利用:____________来抑制杂菌的繁殖。

(4)在酿酒过程中由于________的原因,导致醋杆菌繁殖而影响酒的风味。 【答案】 (1)放线菌 霉菌

(2)分裂(二分裂) 受体细胞 提供基因载体 液体 固体 (3)高压蒸汽灭菌 高浓度的盐

(4)氧气浓度提高(溶解氧增加、温度改变) 19.(10分)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_______和__________。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_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解析】 (1)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使用的培养基应是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通过控制碳源这种营养成分,来促进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菌种纯化培养时,常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3)当固体培养基上长出单菌落后,可通过比较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来判断菌株降解原油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分解圈越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4)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常用灼烧灭菌法对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瓶口等进行灭菌;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试管等进行灭菌;用干热灭菌法对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进行灭菌。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

7 焰旁进行,因为酒精灯火焰旁可形成一个无菌环境,可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答案】 (1)原油 选择 (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强

(4)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火焰

20.(10分)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发现,新鲜水果比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硬。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果胶酶含量高,而果胶酶能将细胞壁分解,使水果细胞相互分离,导致水果变软。为了探究上述假设是否正确,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步骤:

(1)称等量的去皮后的新鲜苹果和放置一段时间的苹果切成小块,分别放在榨汁机中制成果泥。

(2)用滤纸或5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条件相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此实验,能否得出水果放置时间越长,营养价值越高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果胶酶可催化果胶水解从而增大果肉出汁率及果汁澄清度。故可通过比较鲜水果与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的出汁率(或果汁澄清度)来确认果胶酶含量的多少。

【答案】 实验原理:果胶酶能将胞间层的果胶分解,使细胞分散,水果变软 实验假设: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果胶酶含量高

(3)观察比较滤液的体积和澄清度

(4)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果胶酶含量比新鲜水果高

8 (5)不能。因为水果放置时间过久,维生素C损耗多。

21.(9分)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的培养液,转入________(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解析】 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目的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必须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五类,故其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化合物A,实验需要振荡培养,使氧气溶解在培养液中,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目的菌生长繁殖过程中要不断消耗营养物质,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减少得多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增加。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实验结束后,

9 为防止污染环境,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

【答案】 (1)目的菌 选择 (2)化合物A 异养需氧型 (3)减少得多 液体 增加 (4)划线分离 (5)灭菌

22.(10分)植物组织培养是快速繁殖植物和生产无病毒植物的方法,请回答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问题:

(1)若要进行兰花无病毒植株的培育,首先选择兰花的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从外植体到无病毒植株试管苗,要人为控制细胞的__________和______过程。

(2)进行组织培养需配制MS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常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等激素。欲利于根的分化,植物激素的用量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的组织培养除需营养和激素外,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界条件也很重要。

(4)无菌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各项中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的是________,采用灼烧方法进行灭菌的是________。(答序号) ①培养皿 ②培养基 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④三角锥形瓶 ⑤接种环 ⑥外植体

【答案】 (1)脱分化(或去分化) 再分化 (2)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多于细胞分裂素

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第2篇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1.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 ℃恒温箱中的目的是(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解析】 确定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一般用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进行对比分析。

【答案】 B 2.下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 B.划线操作要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

1、

2、

3、

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解析】 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的外焰灼烧进行灭菌;整个操作过程要在酒精灯旁进行;

1、

2、

3、

4、5这五个区域都可能有所需菌落;在每次画线前对接种环灼烧是为了杀死上次画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画线结束后对接种环灭菌是为了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答案】 D 3.与普通洗衣粉相比,加酶洗衣粉的优点不包括(

) A.容易除去汗渍

B.容易除去油污

1 C.容易除去奶渍 D.可以重复使用

【解析】 加酶洗衣粉除含有普通洗衣粉的成分外,还含有多种酶制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渍从衣物上脱落。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分别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容易去除汗渍、油污等,使洗衣粉具有更好的去污能力。

【答案】 D 4.某同学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选择了10 ℃、20 ℃、30 ℃、40 ℃、50 ℃、60 ℃和70 ℃的温度梯度,在其他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发现40 ℃时洗涤效果最好,由此可以得出(

) A.40 ℃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B.40 ℃不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C.40 ℃酶活性最高 D.不能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

【解析】 本题实验设置的温度梯度差过大,因而只能说在该条件下40 ℃时洗涤效果最佳,不能说酶的最适温度是40 ℃。

【答案】 D 5.利用葡萄酿制果酒的过程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

) A.有酒精大量产生 B.发酵液逐渐澄清 C.发酵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 D.发酵液红色加深

【解析】 用葡萄酿制果酒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可观察到发酵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葡萄糖等有机物逐渐分解,发酵液逐渐澄清;色素溶解,发酵液红色加深。虽然有酒精大量产生,但无法观察到。

【答案】 A 6.下列关于固定化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固定化酶不足之处是不能催化一系列反应 B.固定化酶可再次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C.固定后的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2 D.固定化酶易溶于水

【解析】 固定化酶不溶于水,否则酶都溶解在反应液中,失去其固定化酶性能。

【答案】 D 7.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B.防止尘埃,防止污染

C.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D.防止污染,利于醋酸菌发酵

【解析】 制作泡菜时坛子加水密封可为泡菜制作菌种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以利于发酵。

【答案】 C 8.纯化大肠杆菌的过程中,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次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 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

C.在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解析】 纯化大肠杆菌的平板划线中,接种环取种前灼烧的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以后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后残留的菌种,划线结束后仍需灼烧接种环,是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从第二次划线开始,每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次划线的末端。

【答案】 C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虽然实验的变量发生了变化,但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值的思想方法是不变的

B.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

3 C.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无法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D.人们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问题

【解析】 果胶酶可提高果肉出汁率,故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可以判断出果胶酶活性的高低。

【答案】 C 10.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当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

) A.马上密闭,保持30 ℃~40 ℃ B.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 ℃~40 ℃ 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 ℃~40 ℃ D.马上密闭,保持60 ℃以上

【解析】 在泡菜的制作中用到的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在有氧的情况下乳酸菌不能增殖,所以B、C是错误的;乳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 ℃~40 ℃,所以D不对。

【答案】 A 11.在“探究果胶酶的用量”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

B.底物浓度一定时,酶用量越大,滤出的果汁越多 C.本实验应控制在适宜温度和pH条件下 D.反应液的pH必须相同

【解析】 本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酶用量,温度和pH属于无关变量,因此要控制好,即每个实验组实验前后都应控制适宜的温度和pH。实验时可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也可以配制一种浓度的果胶酶溶液,使用不同的体积即可。在其他条件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用量的增多,酶反应速度加快,滤出的果汁也增多,当酶用量达到一定量,底物成为限制因素时,再增加酶的用量,酶反应速度也不再增大,滤出的果汁也不再增多。此外,影响果汁产量的因素,除了酶用量、底物浓度外,还有温度、pH、反应时间等。

【答案】 B 12.关于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制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溶液,并在各组中加入等量的该溶液

4 B.调节pH,使各组中的pH相同而且处于适宜状态 C.用玻璃棒搅拌加酶的果泥,搅拌时间可以不同 D.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

【解析】 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是一个对照实验,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原则。惟一的变量是果胶酶的用量,其余无关变量如pH、温度、搅拌时间、反应时间都应相同。

【答案】 C 13.下列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

) A.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B.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等条件会影响果胶酶的活性

C.果胶酶是能催化果胶分解,不能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只能使果汁变得澄清的一种酶

D.生产果汁时,为了使果胶酶得到充分的利用,节约成本,需要控制好酶的用量

【解析】 果胶酶能使果汁变得澄清,并能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答案】 C 14.下列操作,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

) A.坛盖边沿的水槽注满水,并且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过低 C.腌制的时间过短

D.盐水入坛前不煮沸,直接入坛

【解析】 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若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盐水在入坛前需先煮沸杀菌,冷却后再入坛。

【答案】 A 15.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 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 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5 【解析】 泡菜制作发酵过程中,随着泡菜发酵中产生的酸味,亚硝酸盐的含量也会逐渐下降;发酵过程主要为乳酸菌的作用,还有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有改善产品风味的作用;发酵中的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保持蔬菜脆嫩而不软化腐败;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以保持坛内无氧状态。

【答案】 D 16.下列有关接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接种外植体时要注意方向,应使其形态学下端接触培养基 B.接种外植体到培养瓶中,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进行 C.每个培养瓶中只能接种一块外植体 D.每次使用器械前,都要用火焰灼烧灭菌 【解析】 一个培养瓶可以接种多块外植体。 【答案】 C 17.利用植物的茎尖或叶片、茎段等,在无菌条件下,培养在玻璃器皿中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发育成完整的植株,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可以防止病毒的侵害。下列关于这种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这种技术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②这种技术叫做组织培养,可以克隆植物体 ③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 ④这种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的方式

A.①

C.①②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将离体的组织在无菌条件下,培育成完整植株,这种技术叫植物组织培养,其原理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繁殖(即克隆),这种技术属于细胞工程的应用领域之一。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共49分) 18.(10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有关问题:

(1)微生物有多种用途,如对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诱变和筛选,可以获得用于生产抗生素的高产菌株。

(2)大肠杆菌在人体肠道内依靠________方式进行增殖,在基因工程中既可

6 作为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培养基可以对其进行扩大培养,培养后再在________培养基中进行单菌落分离。

(3)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必须是无菌的,一般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在腌制泡菜过程中主要利用:____________来抑制杂菌的繁殖。

(4)在酿酒过程中由于________的原因,导致醋杆菌繁殖而影响酒的风味。 【答案】 (1)放线菌 霉菌

(2)分裂(二分裂) 受体细胞 提供基因载体 液体 固体 (3)高压蒸汽灭菌 高浓度的盐

(4)氧气浓度提高(溶解氧增加、温度改变) 19.(10分)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_______和__________。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_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解析】 (1)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使用的培养基应是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通过控制碳源这种营养成分,来促进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菌种纯化培养时,常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3)当固体培养基上长出单菌落后,可通过比较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来判断菌株降解原油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分解圈越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4)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常用灼烧灭菌法对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瓶口等进行灭菌;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试管等进行灭菌;用干热灭菌法对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进行灭菌。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

7 焰旁进行,因为酒精灯火焰旁可形成一个无菌环境,可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答案】 (1)原油 选择 (2)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3)强

(4)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火焰

20.(10分)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发现,新鲜水果比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硬。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果胶酶含量高,而果胶酶能将细胞壁分解,使水果细胞相互分离,导致水果变软。为了探究上述假设是否正确,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步骤:

(1)称等量的去皮后的新鲜苹果和放置一段时间的苹果切成小块,分别放在榨汁机中制成果泥。

(2)用滤纸或5层纱布过滤,收集滤液(条件相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此实验,能否得出水果放置时间越长,营养价值越高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果胶酶可催化果胶水解从而增大果肉出汁率及果汁澄清度。故可通过比较鲜水果与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的出汁率(或果汁澄清度)来确认果胶酶含量的多少。

【答案】 实验原理:果胶酶能将胞间层的果胶分解,使细胞分散,水果变软 实验假设: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果胶酶含量高

(3)观察比较滤液的体积和澄清度

(4)放置一段时间的水果果胶酶含量比新鲜水果高

8 (5)不能。因为水果放置时间过久,维生素C损耗多。

21.(9分)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______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___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________的培养液,转入________(填“液体”或“固体”)培养基中扩大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________。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________处理后,才能倒掉。 【解析】 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目的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必须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五类,故其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化合物A,实验需要振荡培养,使氧气溶解在培养液中,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目的菌生长繁殖过程中要不断消耗营养物质,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减少得多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增加。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实验结束后,

9 为防止污染环境,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后,才能倒掉。

【答案】 (1)目的菌 选择 (2)化合物A 异养需氧型 (3)减少得多 液体 增加 (4)划线分离 (5)灭菌

22.(10分)植物组织培养是快速繁殖植物和生产无病毒植物的方法,请回答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有关问题:

(1)若要进行兰花无病毒植株的培育,首先选择兰花的茎尖分生组织作为外植体。从外植体到无病毒植株试管苗,要人为控制细胞的__________和______过程。

(2)进行组织培养需配制MS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常需要添加________、____________等激素。欲利于根的分化,植物激素的用量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的组织培养除需营养和激素外,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界条件也很重要。

(4)无菌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各项中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的是________,采用灼烧方法进行灭菌的是________。(答序号) ①培养皿 ②培养基 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④三角锥形瓶 ⑤接种环 ⑥外植体

【答案】 (1)脱分化(或去分化) 再分化 (2)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多于细胞分裂素

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第3篇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 、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无机物 无机盐 组成细胞 蛋白质 的化合物 脂质

有机物 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 基 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 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 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 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 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 — C —COOH |

H

三、 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 催化作用:如酶;

③ 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 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 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 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 肽链数

②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 肽链数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 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 嘧 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相关概念: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二、糖类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分布 主要功能 单糖 C H

O 核糖 动植物 组成核酸

脱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蔗糖 植物 ∕

麦芽糖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 植物 植物贮能物质

纤维素 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动物 动物贮能物质

三、脂质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功能

脂质 脂肪 C、H、O ∕

1、主要储能物质

2、保温

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磷脂 C、H、O (N、P) ∕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 第五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联系

水 自由水 约95%

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

结合水 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

(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 胞 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细 胞 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第四章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1. ATP与ADP的转化过程及ATP在代谢中的作用 2. 酶的概念及特性(三个),酶促反应的过程

3.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浓度?都分别有什么影响? 4. 叶绿体色素的种类及作用

5. 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注意每个科学家所做实验的方法及结论)

6. 光合作用的概念?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场所、所需条件、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反应式以及两阶段的联系。

7.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照、CO2浓度、温度?都如何影响? 8. 细胞呼吸的类型?(有氧、无氧)每种类型的阶段?每一阶段的场所、条件、物质转化、能量转化、反应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

9.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农业生产上提高细胞呼吸;蔬菜水果保鲜,抑制细胞呼吸。(了解实例)

10. 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丙酮、层析液、石英砂、碳酸钙的用途及实验结果 第五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

1. 细胞周期概念?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几种?

2. 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 各个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及DNA含量的变化 4.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5. 无丝分裂的特点?无“丝”指什么?哪些细胞通过无丝分裂的方式形成新细胞?

6. 细胞分化的概念

7.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8.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 9. 细胞衰老的特征及原因?

10. 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11. 癌细胞的特征?

12. 常见的致癌因子有哪些?恶性肿瘤的预防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关系?

高中 生物 必修一 高一 知识梳理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复习资料 2008年01月06日 星期日 11:21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

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

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R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

H

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19、 DNA RNA

★全称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分布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质

染色剂 甲基绿 吡罗红

链数 双链 单链

碱基 ATCG AUCG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 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2、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24、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3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

结构核仁

33、细胞核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

染色质两种状态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

离子

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

特性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

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39、ATP

与ADP相互转化:A—P~P~P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

生成ATP过程

线粒体结构如图:

4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 细胞质基质

产物

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C6H12O62C3H6O3+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过程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

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

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

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

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

转化成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

42、细胞呼吸应用: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

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4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14

44、

叶绿素a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叶绿素b

(类囊体薄膜)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第4篇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宇宙中的地球。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高一年级的学生身心日渐成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同时好奇心也比较强。对天文宇宙知识的兴趣较浓、但思维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理性的认识。 关于宇宙知识的内容在小学常识和初中地理课本中曾涉及过,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知识准备,本节课的学习是对前面的一个总结和提升,同时也是学好以后课程的基础。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能够判断天体和天体系统 (2) 过程与方法: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宇宙观。

二、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把天体系统的层次确定为本课时的重点

教学难点:由于高一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故确定天体系统的层次为本课时的难点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以学定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以地图为载体的情景教学法:本节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可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变成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

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用兴趣学习法、思考评价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教师精讲]

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会看到繁星点点,这些都是天体,你能认识哪些天体? 生:(可能的答案)月球、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北极星、流星、彗星„„ 师:很好,不少同学都能认识很多的天体。宇宙中的天体还有很多,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放映录像:有关宇宙的片段,对各类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 师:录像中都有哪些天体呢? 生:(多人分别回答)闪烁的恒星、云雾状的星云、不断移动的行星、拖着长尾的彗星、一闪即逝的流星、绕行星转的卫星„„

师: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天体,像人造卫星、神舟飞船、各种探测器等则是人造天体。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页,看图1.1中的四幅图片。

①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蟹状星云是金牛座中的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云,它的大小为12光年×7光年,总辐射强度比太阳强几万倍。

②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体的天体,质量比太阳小,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光。土星有美丽的光环,被较多的卫星所拱卫。它的体积约是地球的740倍之多,质量约是地球的95倍。

③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数量众多。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天空某一区域在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内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流星雨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的,如照片所示的狮子座流星雨,是1998年天文工作者在西班牙拍摄到的。

④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哈雷彗星是第一颗经推算预言必将重新出现而得到证实的著名大彗星。哈雷彗星出现时,景色蔚为壮观,彗尾横跨半个天空,与银河争辉。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师:借助天文望远镜和其他空间探测手段,人们还可以观测到更多更遥远的天体。宇宙中有如此之多的天体,那我们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

(板书)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生:(一生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师:答得好。宇宙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目前,人们认识到的天体系统,从小到大排列,有以下几个层次:

1月球绕地球公转,构成地月系。月地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

2地球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行星及其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太阳系。地球是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冥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它的轨道直径约为120亿千米。

3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又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称为银河系。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银河系主体部分的直径约为8万光年,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光年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一光年即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约为94605亿千米。

4银河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同银河系规模相当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简称星系。用目前最大的望远镜,可以观测到数以十亿计的星系,其中离我们最远的估计为150亿~200亿光年。天文学上把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这就是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五、说板书设计

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第5篇

【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学习重难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预习案】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生物科学研究已经进入________水平,生物大分子______(有或没有)生命。生命活动离不开_________,病毒只有依赖________才能生活。

2.AIDS是由 感染人体的 的 引起的,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大多数人死于 。

3.生物圈中存在着众多的单细胞生物,它们依赖_________________就能完成生命活动。许多植物和动物是多细胞生物,它们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4.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以细胞内_______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熟记)

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9个层次,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________。 6.植物没有 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 层次,又可化做 层次。血液属于 层次,皮肤属于 层次。

【探究案】

一、结合课本P2 问题探讨,回答以下问题

1、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

2、SARS病毒主要侵害人体哪些细胞?

3、如果离开了活细胞,SARS病毒能够很好地生活和繁殖吗?

归纳与结论: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分析和讨论课本P2的实例,说明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实例一:

1、草履虫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若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吗? 归纳与结论:

实例二:与草履虫相比,人是多细胞的高等生物,人的生命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在子女和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胚胎的发育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归纳与结论:

实例三:缩手反射的结构基础? 归纳与结论:

实例四: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攻击人体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的病毒。

归纳与结论:艾滋病病毒是 生物,必须依赖于 中生存。生物体的 受到损害,也会影响该种生物的生命活动甚至导致死亡。 由以上实例得出:

单细胞、多细胞以及非细胞结构的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______。细胞是生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理解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点?

系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系统的各组分在结构上

功能上_______________。

根据课本图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思考以下问题:

2、生命系统分为哪几个层次?他们从小到大的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种群?什么是群落?

种群 ;群落 。

4、请以一个人、一棵松树和一只草履虫为例,列出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 人: 松树: 草履虫:

5、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具体的生命系统,这说明了什么?

对于不同种生物(如植物和动物或单细胞生物)的生命系统的层次会有所不同,越_ ___的生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物其生命系统越复杂,越_____的生物则较简单。

【典例分析】

1.一片森林中的桉树苗、小桉树、大桉树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A。解析 种群是研究一定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它应包括该范围内各个年龄段的所有个体。

2.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答案:C。解析 群落应该包括此草原上的各种生物,所以A是错误的。种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绵羊和山羊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物种,这里虽有八群羊,但只包含两个物种。

【练习案】

一、选择题

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命系统中分别属于什么( )。 A.种群和群落 B.种群和生态系统 C.群落和种群 D.群落和生态系统 2. 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B.一个牧场里的家禽 C.一条河里的鱼 D.一个蜂巢里的蜂 3. 下列人体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

A.心脏 B.神经元 C.口腔上皮 D.皮肤

4. 在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那么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A.核酸 B.细胞 C.10周的胚胎 D.生物圈

6、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7.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集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 8.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百度文库 百度文库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 9.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皮肤 ②胃黏膜 ③神经元 ④变形虫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病毒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类 ⑨一片森林⑩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 ⑤②①④⑦⑩⑨

二、非选择题

10.在一阴湿山洼丛中,有一堆长满葫芦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请根据材料,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试分析各自对应于哪个层次。 (1)腐木中的一个腐生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所有葫芦藓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苔藓、蚂蚁、蜘蛛、老鼠等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以及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 。

必修一生物总结范文第6篇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一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 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leiden) 、施旺(Theodar 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

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无机物无机盐

组成细胞 蛋白质

的化合物 脂质

有机物 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 基 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 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 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 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 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三、 氨基酸结构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 催化作用:如酶;

③ 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 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 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六、有关计算:

① 肽键数 = 脱去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目 — 肽链数

②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 肽链数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二、核 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三、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

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 嘧 啶(U)

五、核酸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四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一、相关概念: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

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许多单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二、糖类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分布 主要功能

单糖 C

H

O 核糖 动植物 组成核酸

脱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蔗糖 植物 ∕

麦芽糖

乳糖 动物

多糖 淀粉 植物 植物贮能物质

纤维素 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动物 动物贮能物质

三、脂质的比较:

分类 元素 常见种类 功能

脂质 脂肪 C、H、O ∕

1、主要储能物质

2、保温

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

磷脂 C、H、O

(N、P) ∕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P吸收

第五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有关水的知识要点

存在形式 含量 功能 联系

水 自由水约95%

1、良好溶剂

2、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它们可相互转化;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多,反之,含量减少。结合水约4.5%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二、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一、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约50%)和蛋白质(约40%),还有少量糖类(约2%--10%)

二、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三、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第二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相关概念:

细 胞 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 胞 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八大细胞器的比较:

1、线粒体:(呈粒状、棒状,具有双层膜,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内有少量DNA和RNA内膜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具有双层膜,主要存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里),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还有少量DNA和RNA,叶绿素分布在基粒片层的膜上。在片层结构的膜上和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3、核糖体:椭球形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4、内质网:由膜结构连接而成的网状物。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6、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两个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化学成分:有机酸、生物碱、糖类、蛋白质、无机盐、色素等。有维持细胞形态、储存养料、调节细胞渗透吸水的作用。

8、溶酶体: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囊泡→细胞膜→细胞外

四、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上一篇: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范文下一篇:有一座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