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范文

2023-09-22

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范文第1篇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市立法保护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 也是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占地面积共775公顷, 占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的29%, 拥有近2000幢历史建筑, 约占全市历史建筑的40%。该区域内富有特色、环境优美的花园住宅是上海市花园别墅分布最集中, 风貌特色保存最完整的区域。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面向规划实践的数据能力增强计划”, 其中包括2012年全国基础shp数据、上海市DEM高程数据以及上海市建筑轮廓矢量数据等。

2 研究思路

首先获得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基础地形数据和建筑矢量数据, 然后利用Arc GIS建立带有研究区建筑物的三维原始地表面, 然后找出相应的观景点 (图1) 。运用Arc 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对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进行视域分析, 最终得到该研究区景观视域的优化方案。

3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景观视域研究

3.1 观景点视域分析

之所以要进行点状景观视觉评价, 是为了保证在建设和规划旅游景点时游客视线范围内的景观质量。视线范围内景观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视点的位置、景观点的位置和视线影响区域三因素。模拟观察者所处的观景点, 运用Arc GIS的视点分析功能, 得到这五个点的视域分析图。为了能够较清晰识别景观, 给游览者直接的视觉感官结果, 本文以75m视距作为研究区域。

采用Arc GIS10.2的可视域计算模型, 以观测点为圆心, 绘制出半径为75m的缓冲区。不考虑人的视觉感知差异性等天气外在因素的影响下, 本文以75m视距为半径作为研究区域, 计算出每个观景点可视区域的面积, 及可视区域的比重。可以看出这5个观景点中, 复兴公园的可视面积最大约为11997平方米, 占比78%;其次是周公馆, 可视面积达4457平方米, 占比29%。可视面积最小的是田子坊。因此, 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旅游景点可视域面积并不决定其受欢迎程度。

3.2 观景线视域分析

景观规划时, 需要分析人在某条行动线路上可以看到的视域边界范围, 以及视域范围内各区域被看到的频率, 从而确定景观重点, 或者规划和选择行动线路。本文挑选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三条较为大众喜欢的街道作为线视域研究, 分别是武康路、思南路和衡山路。在Arc GIS里运用视域分析, 计算出这三条街道的线视域图, 可以看出思南路沿线可视域面积较大 (图2)

3.3 观景面视域分析

景观规划时, 需要分析人在一定的活动范围内可以看到的视域边界范围, 以及视域范围内各区域被看到的频率, 从而确定景观重点, 或者限制活动场所, 规避不良景观。由于面内任意点均可以为观景点, 因此必须将其简化为有限的视点, 所以我们将面状研究区按100m*100m的点阵作为观景面的视点。然后把绘制好的点阵图覆盖在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地形建筑叠加图上, 沿着研究区的轮廓裁剪出在研究区内部的所有的点, 共得到842个单点, 并给每个单点进行编号。然后做出所有单点的视域分析图, 共得到842个视域分析图层。最终将842个所有的视域分析图层相加。 (图3)

将842个图层相加的结果可以看出, 在整个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中, 842个点共同可视的区域, 即重合率最大的区域为研究区的北部地区, 延安高架沿线和南北高架沿线, 说明这些地方视线通透性较好, 而在研究区偏西部的地方视域效果一般。

摘要: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对一个城市来说, 是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最为丰富集中、且可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城市区域。而人们对景观最直接的感受是通过人眼所获得的视觉感知, 因此该研究对城市景观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 采用GIS技术, 从点状景观、线状景观和面状景观, 三个方面分析研究区内视觉质量情况, 并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GIS,景观视域分析,历史文化街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参考文献

[1] 陈飞, 阮仪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分类比较与保护规划的应对[J].城市规划学刊, 2008, (174) 2.104-110.

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范文第2篇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的特点,从而领略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使学生理解雕塑的艺术语言,并能够感受作者通过雕塑所表达的内心情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通过对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的分析,体会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中独有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提问:上节我们欣赏了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谁能说一说古希腊雕塑的总体风格是什么? 引入:继古希腊之后,西方美术史上出现了又一个辉煌的高峰,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空前的艺术繁荣,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今天我们就来讲

一讲“文艺复兴时 ——引出教学内容。

一、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介“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提问:我们曾在历史课中学到文艺复兴,谁能够说一说文艺复兴发起的时间和地点,你能不能说出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名字?教师简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是在意大利,最早发起时间是公元14世纪,至

15、16世纪推广到欧洲。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是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和发展,历史学家们称之为“人文主义”。为与基督神学进行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饱含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重新认识到他们的价值,掀起了如醉如狂的搜求,学习和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热潮,使意大利乃至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被史学家们称之为“文艺复兴”。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要求。

2、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所具有的艺术风格①欣赏一系列作品(录像)②总结: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家敢于冲破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束缚,用人文主义思想去破旧立新,开始用世俗的思想感情和写实技巧来描绘人物,并且开始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代替中世纪长期以来的用金色或蓝色作背景的旧习,使画面增添了生气。“文艺复兴”并不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借用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语言唱出新文化的赞歌,特别是雕塑饱满地赞颂了人的内在力量与智慧,表现了巨大的信心与宏伟的气魄。

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范文第3篇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的特点,从而领略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使学生理解雕塑的艺术语言,并能够感受作者通过雕塑所表达的内心情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的内容及特点。

难点:通过对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的分析,体会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中独有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提问:上节我们欣赏了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谁能说一说古希腊雕塑的总体风格是什么? 引入:继古希腊之后,西方美术史上出现了又一个辉煌的高峰,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出现了空前的艺术繁荣,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今天我们就来讲

一讲“文艺复兴时 ——引出教学内容。

一、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介“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提问:我们曾在历史课中学到文艺复兴,谁能够说一说文艺复兴发起的时间和地点,你能不能说出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名字?教师简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是在意大利,最早发起时间是公元14世纪,至

15、16世纪推广到欧洲。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的核心是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和发展,历史学家们称之为“人文主义”。为与基督神学进行斗争,新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终于认识到饱含现实主义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重新认识到他们的价值,掀起了如醉如狂的搜求,学习和研究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热潮,使意大利乃至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被史学家们称之为“文艺复兴”。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要求。

2、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所具有的艺术风格①欣赏一系列作品(录像)②总结:在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家敢于冲破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束缚,用人文主义思想去破旧立新,开始用世俗的思想感情和写实技巧来描绘人物,并且开始以自然景色为背景,代替中世纪长期以来的用金色或蓝色作背景的旧习,使画面增添了生气。“文艺复兴”并不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借用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语言唱出新文化的赞歌,特别是雕塑饱满地赞颂了人的内在力量与智慧,表现了巨大的信心与宏伟的气魄。

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范文第4篇

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家一般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一时期也就是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以意大利为发源地和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的背景是由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和新兴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同时,随着基督教的神权思想束缚被打破,人们迫切要求看到表现自己生活的新艺术,又随着古希腊罗马遗址不断的发掘出土,人们开始出现向往古代文化的心情。它使欧洲的科学、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如恩格斯评价为是“人类经历的最伟大的进步性变革”。

我们说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源地,主要是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绘画,无论是风格、题材的体裁,不论是美学理论或绘画基础(解剖、透视、素描、色彩)以及画家个人的专著都比欧洲同时期的其它国家来得系统、丰富和成熟。

比如,当尼德兰的画家们在寻找和试验调色用油的时候,意大利的画家们不约而同也地试验适用于调色粉和油料。如乔托、马萨乔、唐那太罗、弗兰西斯卡等画家,他们对蛋清胶粉表层的油质涂料试验(包括材料和方法的试验,以及对人体的解剖、透视等作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和研究。它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对人体解剖结构和透视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盛期和后期,优秀的美术人材辈出,这个时期卓越的大师不仅创造了典型、完美的人物形象,而且在美学思想理论和绘画基础理论方面也作出了伟大贡献。同时,在绘画技法上也不断完善,不少传世作品技艺超群,至今仍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佛罗伦萨画派:

由于它地处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当地的画家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体的造型规律,吸收古希腊、古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同时将中世纪绘画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焦点透视,使物象具有体积感和空间感。象前面提到的乔托、马萨乔,玻提切利等是该画派的早期代表。而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三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杰,则是该画派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 佛罗伦萨画派的油画技法,一般是用一种较淡的熟胶调制的石膏粉和白粉作画底,然后在白底上用一种单色或接近皮肤的颜色起稿,画出较深入具体的素描,之后,就用深棕或深褐绿的蛋清胶粉色将背景涂满,再以蛋清胶粉初步将画面画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调油颜色的透明画法,最后再加上一层光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古典画法”。 威尼斯画派:

受拜占庭和尼德兰绘画的影响,后来又吸收了佛罗伦萨画派的理论与经验,到16世纪,威尼斯成了欧洲油画的中心。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形象丰富、构图新颖。

它的代表画家,就是我们熟知的乔尔乔内和提香,二位是公认的欧洲近代油画的革新者和意大利新油画的创始人。欧洲现代的美术史家在研究印象派的产生背景时,也曾指出乔尔乔内和提香油画对马奈和莫奈所给予的积极影响。

在技法上,一般是在已经做好底子的画布或木板上,通常用土红、深棕或深褐色先涂一道底色,然后在此底子上用油画单色起稿画轮廓或简单的素描,然后用简单几种油画色调白色刻划出物象的形体结构和明暗,最后在它上面进行透明画法。该画派在16世纪后又有改进,在深色底子上,用油画色直接作画,亮部颜色要厚涂,暗部要薄而透明。由于这种技法比较简便,又利于发挥油画笔触的视觉效果,所以迅速在欧洲流行起来,成了欧洲近代油画的传统技法。

三:达芬奇的艺术

在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有一个人是不能不提的,他就是达芬奇(1452--1519),(演示)

意大利文艺复新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科学家、医生。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其父为律师兼公证人,母为农妇,他15岁来到佛罗伦萨,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1472年入画家行会。7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1482--1499年间一直工作于米兰,主要为米兰公爵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和科学活动,《岩间圣母》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

《自画像》(演示)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他对建筑,雕刻和绘画的创作都以大量素描为构思和研究的基础,从构到每个人物 甚至每个手势都准备了充分的素描习作及写生,他的素描起了相当于甚或超过现代摄影术的作用。在这幅《自画像》中,画家描绘起自己来可谓得心应手,他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 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斜线表现光暗的微妙变化,这些素描艺术手法使后来的不少画家得益菲浅,堪称素描艺术的精典。此画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面关系,发线代面,立体感很强。还有,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因此,此画虽为素描小作,其艺术美,形式美却丝毫不亚于达.芬奇的那些恢宏巨制,诸多年来,继续以其隽永的魅力吸引后世 美术爱好者的赞赏和推崇。

他的成就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绘画理论

他将前辈画家关于人体解剖、透视和素描等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上升到系统理论。如人体解剖,据说,他不顾当时天主教禁律,亲自解剖了30多具尸体,他的那幅著名的人体解剖素描 (演示)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设想把完美人体造型包含在一个圆形和正方形的理论。主要论著有《绘画论》。 2:油画技法

在技法上也不断地探索,经常变换颜色的调法,创造一种被称为“薄雾法”的表现手法。因为在在文艺复兴初期的一些技法中,仍残留着哥特式宗教祭坛画的痕迹,单线平涂,色彩较单调,体积感和空间感相对较弱。面达芬奇的“薄雾法”则将人物的边线逐渐消失,若有若无,更加接近真实。我们可以从他的几幅传世杰作:《蒙娜丽莎》及《岩间圣母》中就能看到达芬奇对于油画表现手法的创造性贡献(演示)。 先来看看《岩间圣母》(演示)

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 蒙娜丽莎》(演示) 佛罗伦萨的人民,确切地说,整个意大利人民都知道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个天才。他是画家中能使人的肖像看去既栩栩如生,又美丽漂亮的第一人。

这就是为何一个叫佐贡多的富有商人,请他为他年轻美貌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肖像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当他完成这幅肖像之后,不愿把它交给佐贡多或其他任何人。当他受到法国国王的邀请时,便带着这幅肖像离开意大利去了法国。 达.芬奇是在法国去世的,后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就留在了法国,它就变成了法国人的财富。(要是。。。) 目前人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发现她的微笑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一般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关于这幅画有一个故事。达.芬奇在为蒙娜.丽莎绘画时,请了位乐师在她旁边弹奏,以便她能象个模特儿那样耐心平静地坐着。她眼中的神情告诉我们她正在倾听。而现在,如果我们看她那双美丽的手,并把它们与她的脸联在一起考虑,我们会觉得那神情更诚挚。她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没有任何依托,我们感到它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打着拍子。 当我们看着这幅如此逼真的肖像画背后的景色,我们会为那不真实的背景吃惊。山峰、道路、小桥、流水都在一种梦幻般、飘拂不定的气氛里出现,仿佛以此证明蒙娜.丽莎的思绪沉浸在一个梦的世界里。

最近,又有报导说《蒙娜丽莎 》的背景之谜被专家解开 ,这是研究达-芬奇绘画艺术的著名学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5日在" 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 "上宣布的。他说,经过多次考证,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 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说,达-芬奇出生在踞阿雷佐约100公里的芬奇小镇,并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 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一样,因此,他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这幅肖 像画的背景是完全可能的。许多到会专家对佩德雷蒂的这一研究成果表示肯定。

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范文第5篇

关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家一般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一时期也就是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以意大利为发源地和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的背景是由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欧洲的意大利首先在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和新兴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同时,随着基督教的神权思想束缚被打破,人们迫切要求看到表现自己生活的新艺术,又随着古希腊罗马遗址不断的发掘出土,人们开始出现向往古代文化的心情。它使欧洲的科学、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如恩格斯评价为是“人类经历的最伟大的进步性变革”。

我们说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源地,主要是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绘画,无论是风格、题材的体裁,不论是美学理论或绘画基础(解剖、透视、素描、色彩)以及画家个人的专著都比欧洲同时期的其它国家来得系统、丰富和成熟。

比如,当尼德兰的画家们在寻找和试验调色用油的时候,意大利的画家们不约而同也地试验适用于调色粉和油料。如乔托、马萨乔、唐那太罗、弗兰西斯卡等画家,他们对蛋清胶粉表层的油质涂料试验(包括材料和方法的试验,以及对人体的解剖、透视等作了许多成功的探索和研究。它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对人体解剖结构和透视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佛罗伦萨画派和威尼斯画派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盛期和后期,优秀的美术人材辈出,这个时期卓越的大师不仅创造了典型、完美的人物形象,而且在美学思想理论和绘画基础理论方面也作出了伟大贡献。同时,在绘画技法上也不断完善,不少传世作品技艺超群,至今仍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佛罗伦萨画派:

由于它地处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当地的画家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体的造型规律,吸收古希腊、古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同时将中世纪绘画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焦点透视,使物象具有体积感和空间感。象前面提到的乔托、马萨乔,玻提切利等是该画派的早期代表。而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三位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杰,则是该画派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 佛罗伦萨画派的油画技法,一般是用一种较淡的熟胶调制的石膏粉和白粉作画底,然后在白底上用一种单色或接近皮肤的颜色起稿,画出较深入具体的素描,之后,就用深棕或深褐绿的蛋清胶粉色将背景涂满,再以蛋清胶粉初步将画面画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调油颜色的透明画法,最后再加上一层光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古典画法”。 威尼斯画派:

受拜占庭和尼德兰绘画的影响,后来又吸收了佛罗伦萨画派的理论与经验,到16世纪,威尼斯成了欧洲油画的中心。它的特点是:色彩绚丽、形象丰富、构图新颖。

它的代表画家,就是我们熟知的乔尔乔内和提香,二位是公认的欧洲近代油画的革新者和意大利新油画的创始人。欧洲现代的美术史家在研究印象派的产生背景时,也曾指出乔尔乔内和提香油画对马奈和莫奈所给予的积极影响。

在技法上,一般是在已经做好底子的画布或木板上,通常用土红、深棕或深褐色先涂一道底色,然后在此底子上用油画单色起稿画轮廓或简单的素描,然后用简单几种油画色调白色刻划出物象的形体结构和明暗,最后在它上面进行透明画法。该画派在16世纪后又有改进,在深色底子上,用油画色直接作画,亮部颜色要厚涂,暗部要薄而透明。由于这种技法比较简便,又利于发挥油画笔触的视觉效果,所以迅速在欧洲流行起来,成了欧洲近代油画的传统技法。

三:达芬奇的艺术

在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有一个人是不能不提的,他就是达芬奇(1452--1519),(演示)

意大利文艺复新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科学家、医生。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其父为律师兼公证人,母为农妇,他15岁来到佛罗伦萨,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1472年入画家行会。70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1482--1499年间一直工作于米兰,主要为米兰公爵服务,进行了广泛的艺术和科学活动,《岩间圣母》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最有名的代表作。

《自画像》(演示)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他对建筑,雕刻和绘画的创作都以大量素描为构思和研究的基础,从构到每个人物 甚至每个手势都准备了充分的素描习作及写生,他的素描起了相当于甚或超过现代摄影术的作用。在这幅《自画像》中,画家描绘起自己来可谓得心应手,他观察入微,用的线条丰富多变,刚柔相济 尤其善用浓密程度不同斜线表现光暗的微妙变化,这些素描艺术手法使后来的不少画家得益菲浅,堪称素描艺术的精典。此画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体面关系,发线代面,立体感很强。还有,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因此,此画虽为素描小作,其艺术美,形式美却丝毫不亚于达.芬奇的那些恢宏巨制,诸多年来,继续以其隽永的魅力吸引后世 美术爱好者的赞赏和推崇。

他的成就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绘画理论

他将前辈画家关于人体解剖、透视和素描等研究成果,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上升到系统理论。如人体解剖,据说,他不顾当时天主教禁律,亲自解剖了30多具尸体,他的那幅著名的人体解剖素描 (演示)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设想把完美人体造型包含在一个圆形和正方形的理论。主要论著有《绘画论》。 2:油画技法

在技法上也不断地探索,经常变换颜色的调法,创造一种被称为“薄雾法”的表现手法。因为在在文艺复兴初期的一些技法中,仍残留着哥特式宗教祭坛画的痕迹,单线平涂,色彩较单调,体积感和空间感相对较弱。面达芬奇的“薄雾法”则将人物的边线逐渐消失,若有若无,更加接近真实。我们可以从他的几幅传世杰作:《蒙娜丽莎》及《岩间圣母》中就能看到达芬奇对于油画表现手法的创造性贡献(演示)。 先来看看《岩间圣母》(演示)

世界上最著名的肖像画——《 蒙娜丽莎》(演示) 佛罗伦萨的人民,确切地说,整个意大利人民都知道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个天才。他是画家中能使人的肖像看去既栩栩如生,又美丽漂亮的第一人。

这就是为何一个叫佐贡多的富有商人,请他为他年轻美貌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肖像花了达.芬奇四年的时间,当他完成这幅肖像之后,不愿把它交给佐贡多或其他任何人。当他受到法国国王的邀请时,便带着这幅肖像离开意大利去了法国。 达.芬奇是在法国去世的,后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就留在了法国,它就变成了法国人的财富。(要是。。。) 目前人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发现她的微笑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象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一般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关于这幅画有一个故事。达.芬奇在为蒙娜.丽莎绘画时,请了位乐师在她旁边弹奏,以便她能象个模特儿那样耐心平静地坐着。她眼中的神情告诉我们她正在倾听。而现在,如果我们看她那双美丽的手,并把它们与她的脸联在一起考虑,我们会觉得那神情更诚挚。她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左手上,中指根本没有任何依托,我们感到它正和着音乐的节奏轻轻地打着拍子。 当我们看着这幅如此逼真的肖像画背后的景色,我们会为那不真实的背景吃惊。山峰、道路、小桥、流水都在一种梦幻般、飘拂不定的气氛里出现,仿佛以此证明蒙娜.丽莎的思绪沉浸在一个梦的世界里。

最近,又有报导说《蒙娜丽莎 》的背景之谜被专家解开 ,这是研究达-芬奇绘画艺术的著名学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5日在" 达-芬奇绘画国际研讨会 "上宣布的。他说,经过多次考证,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意大利中 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说,达-芬奇出生在踞阿雷佐约100公里的芬奇小镇,并在阿雷佐生活过。这一地 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一样,因此,他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这幅肖 像画的背景是完全可能的。许多到会专家对佩德雷蒂的这一研究成果表示肯定。

文艺复兴的历史条件范文第6篇

姓名:李旭

学号:107040007

4专业:教育学

班级:07级2班

摘要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中宗教色彩最浓,而重视教育的思想也始终在民众中处于主导地位,民主、共和的观念在教育领域中深入人心。在美国,作为两种调控社会秩序的手段,受教育的程度定义着人们的行为,而宗教规制着人们的内心世界。本文探讨宗教对美国教育领域的协调作用、共同影响,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宗教;教育;影响

宗教作为调控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教育在人类文明以来一直没有消失,反而是更加深刻的定义了人类的行为,规范了人类的制度,使人们生活有了秩序,因此有人群的地方就必须有教育;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因此有苦难的地方就需要有宗教,以表达人们对尘世的超脱与对来世的向往。宗教与教育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并共同维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一、具有宗教内涵的美国社会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中宗教色彩最浓。宗教在维系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帮助贫困民众、稳定社会结构和推动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宗教是美国人的精神支柱,更是美国民族的精神源泉。

(一)美国宗教教派众多,呈多元化特点

美国宗教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这是众多学者们长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却观点各异。王恩铭教授认为,美国宗教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宗教派别多;二是政治与宗教分离。刘澎教授认为,美国宗教有四个特点。美国宗教最主要、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基督教新教为主导;美国宗教是多元的;美国宗教具有层层向下的“草根性”,也就是说,各宗教团体把眼睛瞄准基层;美国宗教以各种方式发生变化。本文则重点谈一下美国宗教的多元化特点。

1. 宗教种类众多

在美国,各式各样的宗教教派都能生存,全世界各地出现的宗教几乎在美国都可以觅到踪影。这意味着很强的宽容:不仅是主流宗教内部的相互宽容,而且主流宗教对各种非主流宗教也很宽容。美国是世界上宗教最多的国家,至于究竟有多少种,没有一个一致的说法。有的说美国将近有300种,有的说近900种,还有的说有1200种。据统计,从1965年到80年代中期,这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在美国就涌现出近500个新兴宗教。

2. 教派的组织形式及崇拜的仪式多样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青年的朝圣活动已不再局限于去教堂、寺庙和礼拜会堂,而是逐渐趋向多元化:“其一是定期参拜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圣地,表明归属,求得心灵的慰藉;其二是朝拜大众的圣地,这种朝圣近似观光,如参观著名历史人物活动过的遗迹等,这种朝拜能否发挥宗教作用值得怀疑,但至少有了解国家历史的作用;其三是更广义的文化传承作用的朝拜活动,如去迪斯尼乐园等,当然,这种朝拜表面上与宗教无关,但实质上也具有宗教性质。”

(二)宗教对美国人的影响

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里根总统在1984年1月3日一次有关宗教的讲话中指出:“上帝是我们生命的精髓”,这仅25分钟的讲话就被25次掌声所打断。

1. 宗教对美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当今美国的信教人数众多,宗教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美国的钞票上印着“我们信仰上帝”,美国的国歌里写有“上帝保佑美国”。刘澎教授曾在书中写道:“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大约6个人每天祈祷,有4个人每周去教堂„„今天,美国有1200多家宗教广播电台播放宗教节目,美国的宗教报刊杂志有5000多种,宗教音乐的音像制品销售量远远超过了各种流行音乐。”在美国,周末去教堂的人比看体育比赛的人多,美国人每年贡献给宗教事业的资金要比花费在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这三大联赛上的资金高出十几倍。

2. 宗教对美国人思想道德的影响

宗教对规范美国人的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国家里,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淡漠,人们很容易产生焦虑和孤独感,也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教会活动使人们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互表友爱,为他们带来心理慰藉,产生归属感。宗教信仰可以唤起人们的道德感,劝导他们抛弃恶习和邪念。人们如果真正信仰上帝、敬畏上帝,便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规范自己的道德操守,做到言语诚实、行为规矩、做人谦逊。宗教信仰可以使许多人戒掉酗酒、吸毒等恶习,经常参加教会活动也能使许多人避免犯罪。

3. 宗教对美国人接受教育的影响

宗教对美国的文化教育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活动着大量的学生宗教团体。美国85%以上的私立中小学校的学生就读于教会学校。而且许多美国人都习惯了在周末去教堂接受免费的教育,这不仅包括学习圣经等宗教教义,还包括语言和一些自然科学。周末宗教教育董事谢弗曾说:“战争使人类恶化,追求生活的人正转向道德和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表达精神需要的基础。”而且,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许多著名的美国大学最初也都是由教会创办的。

根据我个人的旅美经验,我发现,在绝大多数美国学校的介绍手册上,学校的教堂都变成了本学校的地标性建筑,甚至是大学所处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教堂作为宗教的一种载体,已经变成了美国社会的文化的一种神圣象征。另一方面,在教育领域中,教堂也扮演着神圣不可捍卫并且宗教教育至上的角色与地位。

4. 法律调控与宗教影响对美国人接受学校教育的影响

美国的法律规定在乡镇设立学校,责成居民出资办学,并对不出资者给予巨额罚款。还要在人口多的县份,以同样方式设立高一级的学校。城市的行政当局应当督促家长送子女入学,并有权对违抗者处以罚款;如果继续违抗,社会便承担起家长的责任,强制收容和教育儿童,并剥夺其父亲的权利。另外,在美国这样一个崇尚教育文化的国家,对学校、对教师在紧急情况下的责任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没有履行职责的教师虽不算是触犯刑律,但如果教师因为失职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通常都难逃学生家长的法律指控和赔偿要求。

此外,由于绝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教堂也自然而然成为了理想的教学场所。学生们在教堂学习要比在普通教室中上课更加认真、严谨。显然,宗教在学生精神上的隐性约束与控制制约着学生的随意性,虔诚的态度也体现在了学习的有效性。

二、客观理性的看待宗教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

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当前在世界60多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人约占75%。在我国,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在1亿多宗教信徒中,青年人约占1/3,人数达到了3 000万~4 000万人左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青年信教在国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高等学校,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

首先,宗教中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对大学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我们知道,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宗教中一些有益的理念和教义对大学生的伦理道德的升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佛教、道教的五戒、十戒就是要求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贪欲,要扬善抑恶等,这些与我们日常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基本相符。此外,“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对信徒具有心理调适和心灵慰藉的功能,能消解他们现实生活中因遭受挫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起到平衡心理,慰藉心灵的作用,这正好可以满足部分大学生的需要。大学生经常要面对学习、生活乃至社会上各种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当他们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和压力时,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孤独感、失落感和焦虑感等,有些大学生就会求助宗教,通过信仰宗教缓解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无奈和恐惧,稳定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内心平衡、安宁和和谐的效果。

其次,宗教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表现为:

1.滋长唯心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决定主观世界,主观世界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宗教却认为,神创造了宇宙并主宰着宇宙。对神的信仰和崇拜,是各种宗教信仰的中心和基础。因此,在世界观上,宗教是一种以神灵论为特征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这种神灵观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根本上是相抵触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明确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口,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的唯心主义本质。大学生由于认识分辨能力比较弱,加之对宗教神秘色彩的好奇,一定程度上容易受到宗教唯心主义的影响。

2.滋长消极的宿命论。世界观上的有神论必然导致人生观上的宿命论。宿命论认为人的富贵贫贱、生死祸福,乃至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神安排的,都是天命注定而不可避免要发生的。既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被神创造出来的,人就应无条件地服从万能的神。宗教宣扬的“宿命论”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倡导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直接对立的。大学生们如果不能认清事物发展 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正确看待人生命运的差异和变化,特别是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时不时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就可能容易受到宗教宿命论的消极影响。

3.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与高校的科学管理是分不开的。而宗教常会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一些麻烦,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比如,在我国一些民族高校大学中,就出现过信仰歧视、教派纷争,给校园的稳定带来严重后果。可见,宗教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是广泛的,我们要在深刻剖析大学生信教深层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推进大学生科学信仰的构建。

三、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特征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信仰宗教又会呈现出与其他人群不同的特征:

1.文化崇尚多于教义皈依。与其他群体有所不同的是,多数大学生这一群体更注重从文化层面来体会宗教。宗教能够吸引高校学生首先在于其拥有丰富的文化性和自身的艺术韵昧。“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三大宗教都拥有各自独特而庞大的理论体系,都是集文化的大成者。”们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且有相对完善的教义、教规、理论,其内容表现出一定的哲理性、伦理性和心理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 ;另外,宗教活动场所也充满了艺术性,类似金字塔式的教堂设计,配以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无论其外部形式还是其内部构造无不给人一种神圣、庄严、肃穆和美的享受,黑格尔说,宗教“经常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 。其次,宗教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关注人的存在、发展、价值、尊严和自由,解决人的精神层面困惑。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对宗教产生的兴趣的原因在于宗教所

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2.功利冲动多于理性选择。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动机大多具有功利性和非理想性特点。在北京某高校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寻求心灵上的寄托”,“祈求平安,希冀有关好的未来”。认为宗教对人有一定的帮助,能给人以安慰和精神寄托。而对于参加宗教活动的形式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少人定期参加宗教仪式,甚至有人从未参加过宗教活动,很多人是在遇到事情之后才去求神保佑、诵经祈祷。这表明大学生选择宗教的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在于自身的困惑、苦: 和特殊的精神需求,从宗教中寻求和获得的心理安慰的价值取向明确,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而对于宗教的理想追求相对比较淡薄。

3.表层认知多于深层思考。宗教信仰,无论是对于信仰者还是对非信仰者来说,它均体现了人的价值选择,体现了一种人生观,这和丌J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认识是一致的。调查表明,许多大学生信教者对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认识不足,在社会生活等方面并没有严格按照宗教的仪式、规范、理念行事,宗教在道德、人际交往和人生追求等方面的调整作用相对不明显,大学生所具有的宗教信仰特征不突出,对宗教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上,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可以说大部分信教大学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徒的信仰特征。

参考文献

[1] 刘澎 著:《当代美国宗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 唐华 著:《美国城市管理——以凤凰城为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3] 张澍军 主编:《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4] 郭义贵:“法律至上与美国社会”,《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0)

[5] 冯春凤:“美国宗教与法律的悖论”,《世界宗教文化》,2000(3)

[6] 沈碧莲:“宗教:解读美国政治的新视角”,《现代国际关系》,2002(8)

上一篇:歌颂老师的诗范文下一篇:区班主任事迹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