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发现与发展范文

2023-09-23

药物的发现与发展范文第1篇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内外教育界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问题十分关注, 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和探讨。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全国数学督学联合会”提出的十大能力, 其中之一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并把它放在诸能力之首。

中国明朝科学家陈宪章说过:“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长疑则长进”, 主张学生要独立思考并注重提出问题。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曾说过:“只有一门科学分支能发现并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生命力, 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该科学分支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则清楚地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所有这些都告诉人们: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往往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 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 应该重视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发现能力。

2 要积累发现的“经验”

青年学生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显然是有区别的, 但积累发现的“经验”同样重要。于是, 要指导学生从日常的学习入手, 善于探索和认识“芷在课本背后”的问题, 思考诸如:课本上的定义、概念是如何引入的?定理公式是怎样发现的?从课本中的定理、习题等能推出哪些新的结论?现实中的问题如何与课本上的知识点建立联系?从而逐渐学会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推测有意义的“新知识”、“新结构”。

十六、七岁正是智力成熟的年龄期, 思维处于由直观形象进入抽象逻辑阶段, 是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变化之际。发现“经验”的积累, 是非常可贵的。这种“在游泳中学习游泳”的锻炼, 对成长为时代需要的创造型开拓者, 是大有裨益的。

3 培养与提高发现能力的途径

发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一个养成过程。那么, 如何结合平时的教与学,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猜想出一个新的数学事实呢?

3.1 观察——分析——归纳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要了解、熟悉周围的环境, 要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无不需要靠观察。一个人对周围事物越是进行精细观察, 就越能提出许多的“为什么”, 也就越想去弄清这些问题。可以说, 观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首要因素。当然, 仅停留在对事物的表面观察上是不够的, 还应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分析, 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各种因素, 再通过归纳概括, 进而发现和提出具有广泛性的问题。

例1:由观察:

分析:等式左边为自然数列中前n项的k次方之和 (k为自然数) ;等式右边都是n的一次因式之积, 这样的因式共有k+1个。

通过分析、归纳, 于是可以推测:

14+24+34+…+n4是否也有上述特点?能否有1k+2k+3k+…+nk的结果?

分析:数列{an}的各项应为项数与项数加上1后乘积的倒数。

归纳、概括后, 有

猜想:。

3.2 借鉴——类比——联想

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类似之处, 同样, 很多数学命题的结构、证明思路和方法都属同一类。它们因为相似而能互相有可供借鉴、联想之处。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命题时, 应该就题目的内容、结构特点去联想一个可供类比的简单问题, 从中受到启迪, 激发思路。

借鉴、类比的方式多种多样, 如“点”、“线”、“面”对偶互换, 依次升维;“面积”类比“体积”;集合运算与数的运算之间的类比;正、余弦间的类比;椭园与双曲线的类比, 等等。通过借鉴与类比, 产生联想, 形成猜想。

例3:三角形与棱锥可分别看作是二维与三维空间中比较基本的图形, 通过对关于三角形的有关命题的借鉴, 再进行类比, 产生联想, 可以得到一些关于棱锥的类似的猜想与命题。

比较简单的如:

三角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棱锥:等底面积等高的棱锥体积相等。

三角形: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

棱锥:正四面体内任意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为常数。

比较复杂的如由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可类似的得到四面体的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例4:由“平面内的n条直线最多能把平面分为个部分”, 可联想类比得:空间中n个平面最多能把空间分为?个部分。有趣的是, 两个命题的证法也极其类似。

3.3 调整——尝试——构造

通过对已知命题与结论的互换 (或部分互换) , 或将命题的条件加强或减弱等方法, 都有可能得出新的结论。

通过对观察到的部分现象, 按照一个确定方向尝试试验, 从中提炼信息, 进而也可得到想应的猜想。

按照数学问题的结构, 对命题的某构成要件进行更新、替换调整, 也能构造出新的数学猜想。

例5:对“命题:在对称区间 (-L, L) 上两个偶函数之和是偶函数”, 若将命题中“偶函数”进行替换调整, 就能构造出新的猜想如: (1) 将“偶函数”替代为“奇函数”, 则有命题:在对称区间 (-L, L) 上, 两个奇函数之和为奇函数。 (2) 将“两个偶函数”替换为“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 则有命题:在对称区间 (-L, L) 上, 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之和为一个奇偶性不能确定的函数。

还有, 如果将原来命题中的“和”改换为“乘积”的话, 那相应的会构造出另一组新的猜想。应该指出的是, 没有一种现成的模式或几种确定的方法来供人们进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前述的三种方法也可算为对众多数学发现途径与方法的归纳概括。通过各种方法得出的猜想, 未必就会正确无误, 如例1的最后推测, 其结果的形式与已给出的几个式子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当然, 谬误的出现是难免的, 但通过反复、不断地“猜想”与纠正, 有易于最终得出正确的猜想, 获得有价值的科学发现。

摘要:基于数学发现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性, 提出了提升学生数学发现能力的三条途径:观察—分析—归纳;借鉴—类比—联想;调整—尝试—构造。

药物的发现与发展范文第2篇

1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及危害

1.1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原因

笔者根据长期的调查, 得出了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如下。

(1) 思想认识问题。有些医务人员意识淡薄, 责任心不强, 没有执行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以及相关规章制度, 凭个人习惯用药, 随意性大, 没有认识到合理应用的重要性。

(2) 专业技术水平问题。有些医务人员缺乏临床经验, 没有掌握疾病和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 用药没有针对性, 没有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原则。

(3) 医德医风问题。有些医务人员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 出现了大处方、乱用药的现象。没有考虑药物的安全性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等问题。

(4) 管理问题。虽然有很多规范用药的规章制度, 但是没有认真执行, 检查督促方面也有待加强。

(5) 其他问题。病人期望值过高, 希望疾病讯速好转或痊愈, 不理解疾病的好转或痊愈是要经过一定的过程。另外, 受举证责任倒置的影响, 有些医务人员为了自身安全, 采取“大包围”的用药方式, 造成抗菌药物的过度应用。

1.2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危害

(1)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品一样, 应用后都会出现不良反应, 比如氨基糖苷类会损害患者的第八脑神经, 从而导致耳鸣、耳聋的产生, 有资料标明, 我国出现的聋哑人当中, 有六到八成与药品的不良反应有关, 其中一半以上为抗菌药物所致。

(2) 抗菌药物能杀伤正常菌群, 引起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的缺乏, 以至引起药源性疾病, 使机体免疫力下降, 处于易感状态, 如引起伪膜性肠炎、白色念珠菌感染、急性出血性肠炎等。

(3) 如果长时间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会使微生物的变异速度加快, 从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并转化为医院感染的源头。而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周期比较长、难度比较大、成本相对较高, 缺乏临床使用经验, 可能会造成感染的流行, 从而加重人们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负担。

2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

(1) 要严格掌握指征。应根据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检查结果, 初步诊断为细菌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感染者才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以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 诊断不能成立者, 以及病毒性感染者, 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1]。

(2) 要尽快明确感染的病原体, 根据病原的种类、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凭经验用药, 要估计最可能的病原体,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3) 要了解并掌握抗菌药物的相关知识, 如适应症、药动学特点等, 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应用抗菌药物。

(4) 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感染部位、严重程度、生理情况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符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其中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剂量、途径、次数、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方面。

(5) 要严格掌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标准, 避免过度应用, 如普通感冒、水痘等病毒性疾病,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

3 抗菌药物的管理

(1) 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思想认识。组织医务人员重新学习有关规章制度, 分析目前医疗环境, 使医务人员认识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 利用板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宣教, 特别是医生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 让患者理解疾病的好转或痊愈是要经过一定的过程, 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

(2)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岗前培训、举办讲座、学习班、新药介绍等形式, 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 不断更新疾病和药物的相关知识, 提高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3)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学习先进事迹, 学习反面事例, 从正、反两面进行教育,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加强管理。加强领导是医院合理用药的关键, 成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小组, 由主管院长任组长, 成员包括职能部门人员、临床科室主任、经验丰富的医生、药学、护理及微生物学专业人员等, 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室第一责任人;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制度, 包括相应的奖罚制度;定期抽查、总结、公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 并提出整改措施。

4 结语

总之,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极其复杂的工作, 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大力支持和重视, 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密切配合, 才能有效促进这项工作。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医药水平的不断发展, 抗菌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 治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给广大患者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 也给抗菌药物的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而导致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 如果不加强重视, 产生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本文就这一重要问题出发, 探讨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管理。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参考文献

药物的发现与发展范文第3篇

1.1 消化道症状

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约占5%, 主要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 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作用机理是对消化道的刺激或过敏反应。刘雨前等报告2例患者, 1例患者服用诺氟沙星, 次日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另1例患者口服诺氟沙星, 2h后出现颜面潮红, 恶心, 解粘液便。2例停药并对症治疗后痊愈。宋文广等报告2例服用诺氟沙星, 均于第5天出现脐周疼痛, 1例解黑便, 1例消化道大出血, 均及时停药, 经抗过敏及综合治疗而痊愈。

1.2 中枢神经毒性反应

该类药物较常见也是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发生率约为2%, 与剂量呈正相关系。主要表现为兴奋、失眠、焦虑、恐惧、谵语、幻觉、震颤, 并可诱发癫痫。梁醒民等报告1例患者服氧氟沙星, 第6天出现失眠、焦虑, 第8天精神失常, 语无伦次。刘丽萍报告1例患者, 无精神病史, 服依诺沙星, 第3天后出现烦躁无语, 双手无目的地乱抓乱摸, 次日给药后症状加重。以上2例病例经停药, 对症治疗而痊愈。

1.3 肝脏损害

该类药物部分经肝脏代谢, 对肝脏有一定的直接毒性, 发生率约为0.1%~1%。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黄疸。施铁明报告1例患者服诺氟沙星, 第10天出现巩膜黄染, 停药护肝对症治疗后恢复。宋宝华等报告32例患者服诺氟沙星, 第5周有10例肝功能异常, 停药后恢复正常。

1.4 周围神经损害

袁浩龙报告1例患者服培氟沙星, 第5天出现双下肢有手套样感觉异常, 随后出现进行性左足无力难以行走, 停药10d症状改善。林高云报告1例患者服诺氟沙星, 第5天出现四肢麻木, 有蚁走感, 伴肌力减退, 停药1个月症状消失。

1.5 软骨毒性

由于该类药物含氟, 在动物试验中发现有能损害幼龄动物的骨骼增长板, 一般为一过性, 可逆性改变, 对症处理或停药即可缓解。近年来有许多文献表明, 该类药物在儿科应用多年, 未发现肯定的软骨、关节损害。但也有报道认为该类药物也不是绝对安全的。

1.6 光毒性

陶然等报告1例患者服司帕沙星治疗期间, 无烈日暴晒, 服药第4天出现手背、颜面部皮肤明显均匀的色素沉着, 停药后皮肤逐渐正常。

1.7 肾脏损害

多见于老年人, 与肾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有关。可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 尿结晶, 甚至出现血尿。

1.8 皮疹和水疱

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或烧灼感, 严重者可伴有皮肤黏膜糜烂、坏死。汪辉报告15例静滴诺氟沙星患者均在用药15min于注射部位出现粟粒样皮疹, 伴局部瘙痒、烧灼感。吴秀忠报告1例患者服诺氟沙星, 全身出现水疱。患者均停药并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过敏性紫癜。张维胜等报告1例患者服用环丙沙星, 7d后出现四肢内侧出现散在紫色瘀斑, 直径1~2mm, 压之不退色。停药7d瘀斑渐退。

1.9 过敏性脉管炎

徐波报告1例患者静滴环丙沙星, 第2天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输液静脉发红呈线状, 并有疼痛感。

1.1 0 全血细胞减少症

发病率不超过0.5%, 可造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及溶血性贫血等。吴锦荣等报告2例患者入院时血象正常或稍偏高, 1例服环丙沙星;另1例静滴环丙沙星, 分别于第6、7天复查血象, 发现不程度的全血细胞减少。

1.1 1 婴儿颅脑损害

杨淑芳报告17例婴儿服诺氟沙星后出现颅内压增高现象。经停药、对症处理恢复。

1.1 2心脏损害

该类药物反应大多表现为胸闷、头晕、心悸心慌、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停药后自行恢复。

2 防范措施

该类药物除以上的不良反应外, 据说还有诱发癫痫发作。综上所述, 出现不良反应最多的是诺氟沙星, 这与其在喹诺酮类药物中毒性最大有关, 毒性大小依次为: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因此, 应该做到:严格控制用药指征, 掌握其适应症, 合理选用药物, 控制好剂量和给药途径, 防止滥用。

摘要:目的 经过观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寻找减少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应对措施。方法 结合临床病例和查阅文献资料。结果 发现临床应用中发生了13项不良反应。结论 提示我们在应用该类抗菌素时应注意避免所述项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喹诺酮,不良反应,防范

参考文献

[1] 刘雨前.氟哌酸引起皮肤肠道过敏反应2例报告[J].临床荟萃, 1993, 8 (22) :1053~1058.

[2] 宋文广.诺氟沙星的不良反应[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4, 14 (1) :33~44.

[3] 梁醒民.氟哌酸致精神失常一例[J].中华内科杂志, 1992, 31 (5) :257.

药物的发现与发展范文第4篇

入室盗窃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危险因素, 最为常见的踹门入室。犯罪嫌疑人用足部大力撞击门, 强行破坏锁体与门的连接。在这一过程中, 就很容易留下踹门足迹。踹门足迹通常较为完成, 对其成痕落体、作用力的大小与方向等进行分析, 有助于侦查人员了解犯罪嫌疑人的身高、体重等信息, 缩小排查范围, 帮助破案。

二、踹门足迹的形成

踹门足迹是犯罪嫌疑人为进入室内盗窃, 用足部大力撞击门, 破坏锁体或门, 使门不具备阻拦作用。在踹门过程中, 因犯罪嫌疑人的踹门力度与门的一个作用力, 使得门上会完整地留下踹门足迹。又因为犯罪嫌疑人踹门时, 多穿鞋子, 且是在瞬间发力, 所以踹门足迹一般多为鞋印, 且为静态。

三、踹门足迹的发现

当犯罪现场的粉尘或门板颜色较深时, 踹门足迹就会比较容易发现。现场勘察人员在勘察时只需要站在离门适当距离, 根据现场的光线角度, 便可以发现门上留下的踹门足迹。若犯罪现场周围较为干净, 没有足以留下肉眼可以辨别的粉尘痕迹, 且门板的颜色较浅, 勘察人员可以使用功率较强的多波光源进行观察发现。

四、踹门足迹的提取

对较为明显的踹门足迹可以直接拍照提取。对于不明显的踹门足迹可以利用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如可先将20ml的浓度为36% 的盐酸与100ml的纯乙醇混合, 取适量喷洒在可能有踹门足迹的位置, 待干燥后在用浓度为2% 的铁氰化钾水溶液适量喷洒, 等待五分钟后门上就会显现出蓝绿色的足迹, 然后便可拍照提取[1]。

五、踹门足迹的分析

( 一) 踹门足迹的特点

一般的入室盗窃都是经过事先踩点与谋划的, 犯罪嫌疑人会选择位置比较偏僻, 人流量少且保全措施不完善的地点作案。这样, 即便在踹门时发生较大的声响也不会引起他人注意。踹门板边缘或门锁附近, 能快速的破坏锁体或门体, 进入室内盗窃。踹门足迹的位置与犯罪嫌疑人的身高有着重要的关联, 若犯罪嫌疑人身高较高, 其踹门足迹也会更贴近门锁; 若犯罪嫌疑人较低, 其踹门足迹就会离门锁稍远。但一般踹门足迹主要集中在门锁附近70 厘米左右的范围。

踹门足迹受到犯罪嫌疑人的用力方向、大小及其站立的姿势。一般犯罪嫌疑人在踹门前都会站立, 找准要踹的具体位置, 所以踹门足迹都是呈现静态的。犯罪嫌疑人踹门的力度可分解为垂直方向的压力与水平方向的切向力。即犯罪嫌疑人一脚站立用于支撑身体, 另一脚尽量抬高, 尽量与门面形成近90°的角后瞬间发力, 用力踹门。踹门足迹是通过鞋子作用于门板, 因此犯罪嫌疑人所穿鞋子的鞋底花纹、生产工艺、磨损程度及修饰都是得到很好的呈现。如采用发泡性鞋底材料质地柔软, 弹性十足, 具有很好的伸缩性能, 踹门时, 整个足迹会得到很好的显现, 这类型的鞋一般比正常鞋子长0. 5 厘米; 皮鞋的鞋底一般较硬, 鞋尖的部位会稍稍向上翘起, 所以在踹门时是不会与门板完整的接触, 只有鞋后跟的痕迹明显, 皮鞋的鞋长比正常的鞋长到2- 6 厘米。

( 二) 踹门足迹的具体分析

对踹门足迹分析时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 1) 根据踹门足迹的整体轮廓与鞋跟、鞋前掌来判别犯罪嫌疑人具体穿的是哪一类鞋子; ( 2) 根据踹门足迹的高度与大小, 判别犯罪嫌疑人大概的身高; ( 3) 根据踹门足迹反应的鞋子磨损程度与作用力点, 推测犯罪嫌疑人的年龄。

若踹门足迹整体痕迹较为完整, 便可判断犯罪嫌疑人当时穿的是运动鞋 ( 发泡类鞋底) 。若踹门足迹边缘不完整, 但鞋底的磨损程度很好的呈现, 便可推断犯罪嫌疑人穿的是塑料硬底或布底的鞋。若踹门足迹鞋后跟痕迹清晰, 但鞋前掌模糊, 犯罪嫌疑人很可能穿的是皮鞋。此外, 不同的鞋子其鞋底花纹也会不同, 通过对这些花纹的收集, 也是有利于警方排查。

人体上身与下肢的长度比例一般为1: 1. 06, 为最大力度的迅速踹开门, 犯罪嫌疑人会选择与自身身高相适宜的位置发力。但需要注意的是, 有时犯罪嫌疑人会更好的踹开门, 会运用脚步加速的动能提升踹门的力度。因此, 与犯罪嫌疑人身高相适宜的踹门足迹整个受力均匀, 痕迹明显。若犯罪嫌疑人身高较高却往低处踹, 踹门足迹前掌就会非常的清晰、完整; 若是身高较矮却往高处踹, 则鞋后跟的痕迹会非常明显。人的体重、年龄及足部用力的习惯会影响鞋底不同部位的磨损程度。通过踹门足迹反应的鞋底磨损程度, 能够有效判别犯罪嫌疑人的年龄。

六、结论

踹门足迹是研究、锁定犯罪嫌疑人的重要资料, 虽然它不像指纹、毛发组织等对犯罪嫌疑人具有独一无二的指向性, 但却是犯罪嫌疑人最容易留下、最容易忽略的现场证据。根据踹门足迹判断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年龄及犯罪时所穿的鞋子, 是能有效帮助警方缩小排查范围、寻找物证。

摘要:足迹是可以说是犯罪现场犯罪嫌疑人最容易留下的痕迹, 通过对这些足迹的分析发现、提取与分析, 能有效的掌握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帮助破案。踹门足迹是入室盗窃中犯罪嫌疑人较为常见留下的痕迹, 若及时发现犯罪嫌疑人所留下的踹门足迹, 并进行有效的提取分析, 就能帮助侦查人员掌握犯罪嫌疑人重要的信息, 帮助破案。本文主要阐述对犯罪嫌疑人踹门足迹的发现、提取与分析, 为促进足迹的利用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踹门足迹,提取,发现

参考文献

药物的发现与发展范文第5篇

2008年, 单克隆抗体 (mAbs) 药物在美国的销售额达到155亿美元, 在全世界的销售达到327亿美元, 成为销售额最高的生物制剂, 目前, 共有29个单抗药物被FDA批准上市, 单抗销售额占整个生物制药市场的35%。单抗药物的两个主要适应症仍然是癌症及炎症性疾病, 两者分别占单抗销售额的40%和38%。图1显示了各类药物在美国的销售情况。表格显示了2007至2008年间各类药物的增长率。

单抗药物销售额的增长一直得益于两个重磅级的单克隆抗体:罗氏/Genentech的A v a st i n (b ev a c i z u m a b) 和雅培的H u m i r a (adalimumab) , 每个都保持双位数的增长。Avastin在美国的销售额为26亿美元, 并保持17%的增长速度率, 是癌症治疗市场的领导者。以结合肿瘤坏死因子 (TNF-α) 发挥药效的Humira在美国的销售额达22亿美元, 并保持35%的增长率, 现在是美国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热门生物技术药物。如图2。

Avastin的销售增长得益于其成功地应用于各类癌症的治疗。2009年, Avastin被批准应用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 和晚期肾细胞癌 (RCC) 。此外, FDA已经批准Avastin的各类适应症还包括转移性结直肠癌 (mCRC) 、转移性乳腺癌 (mBC) 和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这种单抗在治疗mBC方面的应用刺激了它在2008年销售额的增长。据罗氏/Genentech报道, 其在治疗HER2阴性的mBC的市场占有率约为40%。Avastin在NSCLC、一线mCRC、二线mCRC方面的的市场渗透率分别为65%、73%和43%。未来一年内, Avastin的销售增长可能要依赖其最近被批准的两种适应症GBM和RCC的应用。最近, 罗氏/Genentech正在做Avastin结合化疗治疗卵巢癌和前列腺癌, 和Avastin结合芳香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方面的临床研究。

Humira销售额的高增长有赖于其扩大应用到克隆病和银屑病市场。在克隆病方面, Humira的处方份额已达到45%, 其中很大一部分份额从Remicade (infliximab) 取得。同样, 在皮肤病市场, Humira的处方份额已达35%。

2 未来几年内, 单抗药物将是生物制药领域的主力军

2009年, 美国批准了6个生物技术药物上市, 其中4个是单克隆抗体, 美国制药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 2007年全美国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技术类药品有633种, 其中抗体药物占1/3。

2009年市场上新的四种单克隆抗体包括强生公司的Simponi (golimumab) , Stelara (ustekinumab) , 和诺华公司的canakinumab。前两种药物有可能影响其他以TNF-α为靶点的生物制剂的市场竞争现状。

Simponi是一个可以自己注射的抗TNF-α配方, 每月注射一次,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银屑病和僵直性脊椎炎。Simponi是Remicade的第二代产品。强生公司的另一个单抗Stelara, 适用于银屑病, 它是通过一种新的作用机制结合IL-12和IL-13的40kDa的蛋白亚基p40, 由于其卓越的功效, Stelara可能会从适应症也是银屑病的抗TNF-α分子Enbrel和Humira那里夺取一些市场份额。Ilaris是针对IL-1的单克隆抗体, 适应症是被称为cryopyrin相关周期性综合症 (CAPS) 的孤儿病。第四个单抗是Fresenius和TR ION公司研制的靶向CD3和EpCAM的双特异性抗体Removab, 用于治疗EpCAM阳性肿瘤病人的恶性腹水。

目前, 近200种抗体治疗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超过500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处于临床阶段的单抗中, 人源化单抗占42%, 人单抗占28%。临床应用于治疗癌症的最多, 占50%,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占18%, 治疗传染性疾病的占13%,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占6%, 治疗器官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的占5%, 治疗其他疾病的占8%。在最受人期待的已处于人体试验后期的新单克隆抗体包括:安进公司的denosumab, 适用症为骨转移和骨质疏松症;强生公司和Elan公司 (都柏林) 的抗β样淀粉蛋白单克隆抗体, 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葛兰素史克和G e nm a b公司的完全人源性针对血癌的CD20的单克隆抗体ofatumumab;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B淋巴细胞刺激定位人类单克隆抗体Belimumab。

中期实验阶段有前景的抗体候选药物包括基因泰克公司的Herceptin两个第二代产品:trastuzumab-DM1与ImmunoGen公司的抗有丝分裂的美登素衍生物--D M 1共轭的H e r c e p t i n和O m n i t a r g (pertuzumab, 是能够抑制HER2和ErbB家族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内的其他成员共聚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目前处于中试阶段的单抗是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和Medarex的治疗黑色素瘤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CTLA-4) 拮抗剂ipilimumab。

此外, 还有一些单克隆抗体在早期研究中已显示可能会有庞大的潜在市场, 非常引人注意的候选药物是包括Xoma的XOMA052, 一种针对Ⅱ型糖尿病抗IL-1β的IgG2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和Progenics制药公司的PR0140, 一种针对HIV辅助受体趋化因子相关受体5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等。

3 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产业化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 起步较晚, 基础薄弱。单抗类药物的开发及产业化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抗体类药物的市场化才刚刚起步, 主要表现为工艺水平、投资、规模的差距, 相关科技人才不足, 缺乏核心技术, 产学研脱节等。但近年来国家在生物技术方面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单抗药物研究已被列入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计划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新药重大创制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专项等。为了推动抗体药物的发展, 于2003年在上海召开了“国际抗原表位组学、抗体组学和抗体组药物研讨会”, 又先后于2004年7月召开了第43届东方科技论坛及2004年9月召开了第234次香山科学会议, 每年上海都召开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 探讨将科研技术和实际生产相结合, 并组织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发展的办法, 分析和展望生物技术类药物尤其是抗体领域的发展动向及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优势和未来研究的突破点。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跨越, 形成北京、上海、西安、广州等抗体药物的中试及产业化基地, 各地区各有特点, 建立起网状分布格局, 体现优势互补。在产品方面SFDA已经批准了十几种治疗性单抗药物上市销售, 其中有5个是国外进口产品, 6个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在这些自主研发的产品中有3个是国家生物制品I类新药, 目前我国抗体药物的年销售额小于10亿人民币, 未来5~10年内, 中国抗体药物市场将达到5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

4 目前国内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 绝大多数在临床研究或已经上市的品种为完全仿制国外上市的产品, 主要的抗体靶标包括CD20, TNFα, VEGF, Her2和EGFR, 一方面将来容易产生知识产权的纠纷, 另一方面由于仿制的门槛较低, 每个产品都有很多企业仿制, 有的甚至有10余家企业在仿制, 如AVASTIN, 将来肯定会在市场上恶性竞争, 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2) 生产瓶颈还没有突破, 目前中国单抗的生产水平和国外相比差距还较大, 不管是细胞的表达载体、细胞株、还是大规模细胞培养, 因为缺少基础研究和工艺开发人才, 投资规模小, 目前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

(3) 缺乏创新, 目前还没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单抗药物得到国内外的市场认可, 个别产品为世界上首次批准上市, 但是疗效和市场表现都并不如人意, 在研发的产品也主要是仿制国外销售额较高的单抗药物。

(a) 2008年mAbs在美国的销售额 (单位:10亿美元) 。图中的“其他”包括所有每年销售额低于2亿美元的单抗。 (b) 美国的销售趋势表明Remicade为行业的领导者, Humira是后起之秀, Herceptin则是一名落后者。

(4) 单抗的大规模生产设备、技术和质控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目前国内超过1000升的生产单抗药物的经过国家GMP认证的工厂屈指可数, 尚没有通过美国cGMP认证的单抗生产设施, 因此业界普遍看好的单抗药物的CMO在中国尚没有单位可以承担。

(5) 投资较少, 由于单抗药物研发周期较长, 投入较大, 因此不论是单抗药物、还是生产单抗的GMP设施, 投资者都比较谨慎, 分散和较少的投资也制约了单抗药物在中国的发展。

(6) 项目重复投资, 重复建设, 有可能会重复前几年一个产品有20~30家公司仿制销售的局面, 需要国家统一管理, 以免造成浪费。

5 单克隆抗体药物国内发展展望

国内抗体的年销售达到60%~70%, 增长迅速, 既有进口的产品, 如罗氏的Rituxan, 也有自主研发的产品如成都华神的利卡汀, 上海美恩生物的唯美生等, 针对我国的抗体药物研发现状, 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政策鼓励以带动抗体药物的研发, 准备建立完善和配套的技术平台, 目前已经建立了多个等抗体类研究和产业化基地,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也资助了很多抗体新药项目, 上海市还建立了抗体产业化创新联盟通过加强高等院校、生物技术公司、大型的医药研究和生产企业等的交流和合作, 引进并吸收国外的先进理论和技术, 可望在数年后突破抗体大规模产业化制备的瓶颈, 推动产业化的进程, 国内的大型医药企业、医药上市公司都在加强抗体药物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 我们有理由相信, 经过5~10年的发展, 中国的抗体药物发展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要:单克隆抗体药物在美国的年销售额达已经达到155亿美元, 在全世界的销售达到327亿美元, 成为销售额最高的生物制剂, 至今, 共有29个单抗药物被FDA批准上市, 单克隆抗体销售额占整个生物药物市场的35%。单抗药物的两个主要适应症仍然是癌症及炎症性疾病, 两者分别占单抗销售总额的40%和38%。2009年美国批准6个生物技术药物上市销售, 其中抗体占了4个, 在临床研发阶段的生物技术类药品有633种, 其中抗体药物占1/3, 有200多个抗体药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中国已经上市的抗体只有20多个, 绝大多数在临床研究或已经上市的品种为完全仿制国外上市的产品, 年销售约1亿美元, 生产水平低、规模小, 制约了单抗药物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政府和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抗体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巨大的市场效益, 在抗体新靶标发现、抗体大规模高表达等产业化等方面发展迅速, 投入逐渐增加, 有望在5~10年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临床试验,新药研发

参考文献

[1] Cormac Sheridan C.Fresh from the biologic pipeline—2009.Nat Biotechnol, 2010, 28:307~310.

[2] Aggarwal S.What’s fueling the biotech engine—2008.Nat Biotechnol, 2009, 27:987~993.

[3] 鞠佃文.中国抗体药物的研发.Trends in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2009:34~38.

药物的发现与发展范文第6篇

1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药物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 药物化学由72学时减少到了51学时。在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环节的知识断层、高职教材的不完善性, 还需要增加药学基础知识、药物合成以及各类药物的进展等内容。在课时少、教学内容多的情况下, 如何完成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就客观地摆在了我们面前。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药物化学教学, 可以充分发挥其信息容量大的优势, 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它能增加课堂信息量, 教师在电脑中储存好需要补充的教学资料, 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扩大教学容量, 解决了教学内容多和课时紧张的矛盾,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用多媒体课件上课, 还可以减少教学过程中复杂药物的结构式和方程式的板书量, 省时省力。

1.2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合成路线、构效关系等内容, 涉及的药物品种繁多, 结构复杂, 合成路线、用途各异,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课程。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药物的立体结构、构象以及官能团的空间伸展方向、药物与受体的结合等是药物化学的难点之一, 教师很难表述清楚, 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 不利于药物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用多媒体可以突破教学中的这个难点。可以用化学功能软件绘制复杂药物的立体结构, 可从网络上下载或用Flash自己制作受体的空间图像及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采用多媒体使得抽象难懂的内容更加直观, 通俗易懂, 化难为易, 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用摄像机拍摄药物的图片、一些性质演示实验或者是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虚拟实验演示动画, 都可插放到多媒体课件中去, 加深学生对药物理化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在多媒体课件中还能做到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可以在课件中归纳出来, 并辅以相应的课堂练习, 提高药物化学的教学质量。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药物化学多采用在大教室合班上课, 少的有80人, 多的则有100多人, 多媒体教室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 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坐在后面的同学看不见、听不清的问题。

2 高职药物化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药物化学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 教学条理性和层次不如传统教学清晰, 重点不够突出。没有板书隔断调节后, 课堂教学节奏偏快、往往不再留给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过多的信息长时间、高强度的刺激使中枢神经兴奋性降低, 大脑容易疲劳, 记忆力也随之下降。再加上多媒体教室内光线较暗, 学生长时间盯着屏幕看, 会造成视觉疲劳。教学效果不理想。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手操纵着鼠标, 眼盯着电脑屏幕, 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没有起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 其主导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课堂上, 教师只是课件的讲解员, 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严重影响了多媒体的教学效果, 使多媒体教学大打折扣。多媒体辅助教学, 其重点在“辅助”二字, 它和黑板、挂图、模型等一样, 属于“教具”, 如果运用不当会起负面效应。只有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3 高职药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整合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只有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 才能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真正达到让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整合的高职药物化学教学模式, 强调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地位, 把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通过两者之间的有机整合、优势互补,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1 强调药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地位, 适时、适量的采用多媒体课件

整合的高职药物化学教学模式强调传统教学模式的主体地位, 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没有必要去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问题, 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针对高职学生和药物化学课程的特点, 适量地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药物化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容量大的特点, 设计必要的补充资料课件, 例如药学的基础知识、典型药物的合成以及各类药物的发展现状等, 以弥补在课程设置环节的知识断层和教材的局限性。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形象化的特点设计积木式的课件, 用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展示药物的图片资料、立体异构、与受体的结合模式、演示理化实验、评述合成路线等方面。难点内容要做到通俗化, 深入浅出;重点内容要突出, 以便学生形成整体认知, 印象深刻。总之, 只有适时、适量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长处。

3.2 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 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主体性的发挥。在讲课时, 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力求将课讲的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采用讨论、提问、课件插入思考题等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以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传递的信息量大, 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学效率的提高还受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的制约。注意掌握好讲课的进度, 要让学生来的及看, 要保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记笔记, 使整个教学过程节奏适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教师的讲授方法是任何形式的多媒体技术不能替代的, 教师要灵活运用板书、课堂提问和启发式教学多种方法, 在熟悉教材、课件和学生的基础上实现与学生互动。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运用艺术, 提问艺术、板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 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 并掌握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 同时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获取资料用于课程建设。

总之, 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研究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利用好多媒体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它的优越性,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服务。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探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药物化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模式, 以提高药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药物化学,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整合

参考文献

[1] 黄玲, 郭雪飞.浅谈多媒体技术对高职教学的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 10 (7) :174~175.

[2] 张莉, 邓旭华.在高职教学中寻找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J].福建电脑, 2006, 12:195~196.

上一篇:火电机组关停的措施范文下一篇:旅游论文题目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