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成本核算表范文

2023-11-18

制造业成本核算表范文第1篇

关键词:ERP成本管理系统 成本管理 传统成本

一、传统制造业成本管理缺陷

1.成本资料准确性不高。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比较单一,而且还普遍采用手工记账方式。ERP是信息集成系统的成本核算资料的读入,则是通过业务系统进行自动读入。以往的成本核算管理,需要会计手工去收集统计完成量、投产量、工作时间以及废品量等等,然后读入系统当中,再对成本进行核算,这种计算方法,由于采集的数据规模较大,而且也无法检查其逻辑性、系统性,成本资料的正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同样的也无法保证成本资料的时效性,会对成本资料的准确性造成极大的影响,获取资料时,没有控制领料成本的准确性,导致最后成本资料的及时准确性较差。

2.缺乏成本控制能力。传统成本核算主要注重控制事后,对成本核算的过程以及初期环节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设计产品、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没有划分到成本核算类别当中,因此,无法对成本实现有效控制。成本核算料工费状态呈现开口状况,生产单位的领料也没有得到系统的控制,因此就无法严格控制产品成品、成品研发、设计变更等内容,导致自由度不断的增大。没有完工和已经完工的,两者之间存在较为模糊的界限,无法对两者的界限进行明确划分。对废品领料、正常领料之间也无法严格区分,对销售备品与产品自身的界限也无法严格区分开来。因此造成不清晰、较为模糊的成本界限,使得产品成本真实性较低,影响着降本增效、投标报价、成本管理等方面内容。

二、ERP系统成本管理的优势

1.实时性数据资源。产品的各类生产费用构成图、所有构成原料,都需要通过全面且系统的物料单据来形成。由机械产品所需要的零部件费用,由物料费用构成生产成本,其组成主要由子物料成本、产生构建成本所组成。进而共同形成产品的生产成本。ERP成本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能过对生产成本进行实时跟踪。在生产产品过程中,可以获取阶段性的成本自动累积信息,实际成本数据资源可以轻松的被企业决策者随时掌握,便于企业决策者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集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对财务、整合生产、产品销售、材料采购等各大流程进行能够科学规范的ERP成本系统。还能够链接各大流程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达到数据资源共享的目的。在ERP系统当中,输入各大流程的业务信息数据,通过分支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相连接,这样能够对生产数据的统一性提供保障,同时还能有效避免重复输入,避免数据信息出现差错。如果现阶段没有ERP系统的话,变编制数据时,由于生产软件是一个独立的软件系统,也有自己独立的一套数据,财务部门也有一套数据,按道理而言,这生产软件的数据与财务部门的数据是同样的,但是往往会由于某些原因,两种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如果现阶段有ERP系统的话,ERP系统能夠有效解决成本数据直接从生产系统读入这一问题,能够让生产系统数据与财务部门保持一致高度。比如,财务与采购部门之间共享供应商相关资源信息,ERP系统可以管理财务部门的同时还能管理采购部门,财务部门所生成的应付账款凭据,可以直接根据采购部门的仓库入库单来进行,同时,对采购单据进行查询,可以通过会计凭证来进行查询,将错误降到最低,与财务部门、产品生产部门、材料采购部门的数据尽量保持一致,将销售数据读入到财务系统,自动与主营业务成本相匹配。

3.成本管理体系标准化。ERP系统中,成本管理模块的配置都比较标准,通过ERP系统中产品,制造材料定额、BOM、工时定额、工艺路线,对参数进行固定设置,能够形成自动累积生成成本,并且进行标准的计算。标准成本的确定,投标报价的确定,通过产品参考销售价格来进行确定,这样方便编制成本计划、企业预算、企业利润估算,经营对策的制定要合理、科学,对比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为成本分析提供依据,进而对标准成本进行合理、科学管理,在产生成本费用之前,还要对其中潜在的成本因素进行严格控制。将科学先进的标准成本管理充分体现出来。在最大程度上,使得企业生产成本起到一定的降低作用。以达到事前谋划的目的,将事后统计反馈与事中管理控制一体化。

4.对成本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企业在管理成本时,很难有效的调整好生产、库存、物流。对生产车间的作业能力也无法准确的有效估计,使得大量的企业订单以及其他生产任务无法在规定时间之内完成,或者导致企业积压大量的存货,对客户满意程度、企业的销售量而言,有着极大的影响。利用ERP系统,来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只需要短短几分钟之间,就能实现企业整个运作和MRP计划,能够及时帮助制造业生产规范化,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尽量减少库存积压现象。制造业利用ERP系统,在生产过程当中,能够实现功能强大的财务分析作用,实现有效性、准确性的成本计算,企业决策者也能够有效的对企业采购阶段进行监管,对销售、生产环节的资金流、信息流也能够起到严格监管,严格管控各个环节的生产成本。整体把握企业生产成本费用。

三、ERP环境下制造业成本模式存在的问题

1.观念转变。ERP系统主要对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设计、物流、财务以及人事等各个环节进行集中统一管理,ERP操作使用者可以是高层决策者,也可以是企业一般员工。这样会使得各部门的数据信息高度一致。但是相应的成本核算数据源,其准确性也会因为各部门而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在各个部门当中,对成本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部门不能自己做决策。实行ERP系统,等同于流程再造,于传统企业而言,企业某些作息以及思想观念方面较为传统,员工对ERP系统运行、操作都不太熟悉,因此会产生抵触情绪,因此会造成不规范操作问题,这样会对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造成很大的而影响。

2.ERP基础较为薄弱。MRP是整个运作的核心指挥,同时也是ERP系统的核心。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根据产品清单的从属关系,以及完工时间、计划采购、产品生产,依据不同的零部件的生产周期,计算出生产与数量、时间,进而下达优先级的物料任务。从而有效保证准备齐全相关物料,不会产生积压现象,实现资金占用、降低库存的目的,通过物料关联之间的变化,对成本进行准确的核算。运作MRP需要准确的基础数据,要有及时准确的BOM产品清单。如今市场变化就爱,产品升级速度较快,需要设计部门能够快速适应,PDM系统要先进。才能更快速实现信息传递。否则将无法满足生产进度的需求。

3.物流、生产方面的问题。ERP系统环环相扣,这就要求更加准确、高效、及时。实际生产过程当中,某个环节如果没有及时反应,都必将会造成不准确的成本核算结果。比如生产车间没有及时报工,对下工序的领料报工则会产生影响。从传统的成本核算再到现在的ERP系统,改变了成本核算模式和管理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依然瑕不掩瑜。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是传统转变为现代化信息处理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在解决问题中才能不断提升过程应用效果。

四、结语

综上,就目前而言,ERP系统是最科学、先进的成本管理系统,在成本管理、财务管理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还能满足数据使用者对多元化信息的要求。对企业生产成本来讲,ERP系统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从产品供应环节,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集成了工艺、设计、销售、财务、成产等多种职能。

参考文献:

[1]杜娟.ERP环境下的制造业成本核算与管理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02:200.

[2]米凤英.ZL公司基于ERP的作业成本管理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2.

[3]李翰琳.ERP环境下运用作业成本法改进成本核算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4]孔祥瑞.ERP成本管理在我国制造业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5]王姗姗.ERP环境下的Z公司成本管理改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制造业成本核算表范文第2篇

第一节 材料费用核算

1.1 企业材料采购成本包括:

(一)购入材料的原价(不含增值税;不包括购入材料包装物或容器的押金);

(二)购入材料的外地运杂费;

(三)符合集团主管部门制订的、材料运输途中定额损耗率限额内的损耗;

(四)材料入库前,整理挑选时发生损耗的净损失,及其整理费用;

(五)进口材料的国外进价,进口环节的各种税金和其他进口费用。委托其他单位代理进口的商品的采购成本为实际支付给代理单位的全部价款。

1.2 企业采用计划价格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月终要分类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不得使用 一个综合差异率。 除外加工材料可按上月差异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外,都应将耗用的材料按当月实际材料成本 差异率计算调整为实际成本。分类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某类材料 成本差异率 = 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100% 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

1.3 核算企业生产耗用的各种材料,都要根据合法的材料收发凭证,经过收发、记账、稽核,按材料的计划价格或实际价格进行核算。 核算材料成本,要收集当月生产过程中领用、退库、交库的全部材料凭证进行核算。对于尚未收取发票已经采购入库材料的领用,要按计划成本估价入账。所领用的材料仍应计入领用 期成本,不准任意提前或延迟实际领用期。外购材料直接发交车间使用时,仍应按照规定的收发程序,办理材料检验和收发手续。

1.4 核算材料成本,应与供应部门发放数核对一致,然后按成本项目进行分配,计入产品成本计算对象或费用项目。

1.5 直接用于产品的材料成本,应当直接计入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凡是由几种产品共同负担的材料,可分别按消耗定额比例、耗用重量比例、产品数量比例、主材成本金额比例等方法,在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分配。

1.6 车间(分厂)月末已领未用的产品原材料,必须办理实物退料或“假退料”手续。 产品完工下场,工作命令执行完毕或中途停止执行时,所有已领未用的原材料应全部退库,不得移作他用。 1.7 生产过程中的废料、边角短料和回收的包装物,应按月回收交库。废料、边角短料退库成本,凡是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或工作命令的,应直接冲减原材料成本。如果无法计入产品或原工作命令成本的,可以按成本计算期内的全部产品原材料成本的比例扣除,期末在产品可以不分摊废料回收成本。

1.8 车间(分厂)设有二级材料储备小仓库的,必须严格按仓库管理程序,专库保管,专设账册凭证,专人收发保管。二级材料储备小仓库的期末存料,应办理库存材料的移库核算手续,不得计入生产成本。 在车间(分厂)二级材料储备的体制下,供应部门材料仓库的发料,作为车间(分厂)储备材料的收入,成本核算要以内部发料凭证为依据。

1.9 不论是准备车间或供应部门,对属于生产工艺过程的下料工序加工,使材料具有初步零件形状的,应作为基本生产工序,纳入生产成本核算范围,不应作为自制材料成本。 企业由于生产需要,对库存材料进行的各种加工,包括外部加工和自制,加工后虽然改变了原有材料的形状或规格,但仍具有通用材料性质,并入库待领的,作为自制材料处理。凡是自制材料和自制半成品的界限难以划分的加工工序,一般应按照加工完成后入库归属,作为区别的标准:

(一)材料加工后仍交供应部门仓库保管的,作为自制材料。

(二)材料加工后交生产计划部门所属毛坯库或在半制品仓库保管的,作为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实际成本,应包括:领用材料和加工费用,扣除退库的余料价值。委托外部加工材料成本,应包括:发生材料成本,外付材料加工费用,扣除下脚废料回收后的实际价格。

1.10 车间(分厂)领用各种材料,要按照实际领用数量计价,不得把由于仓库保管责任所造成的材料溢缺、损坏等经济责任,利用“清帐法”自行修正领用数量,转嫁给领用部门承担。仓库保管材料盈、亏、毁损的核算规定如下:

(一)由于物资自然损耗,在集团主管部门规定自然损耗率范围以内的,经物资保管部门、 财务部门领导批准,计入管理费用。

(二)由于材料采购入库和收发工作的疏忽,造成同类材料的型号、规格、颜色等数量相互混杂,但是没有造成经济损失,或差额极为微小的材料溢缺的等量调整,经物资保管部门和财务部门领导批准,差额可以计入同类材料价格差异。

(三)由于采购和保管责任而造成盘盈盘亏、毁损的,要由有关责任部门和人员提出书面说明和改进措施,经主管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共同签署后(超过规定限额,要报经上级主管部 门批准)报总经理批准,其盘盈数按计划价格,盘亏和毁损按实际成本,扣除责任人赔偿,并通过规定的待处理核销程序后计入管理费用。

(四)由于自然灾害和各种意外造成的损失,应查清原因,扣除保险公司和有关责任人的赔偿,减去残余价值,经集团分管副总裁批准,将净损失列入营业外支出。不论是库内保管物资,或是露天堆放物资,都要定期盘点核实库存数。如有盘亏或毁损,应按上述规定处理,不得擅自采用定额损耗率予提损耗计入成本。

1.11 车间领用钢坯材料,要实行计量交接,明确经济责任。可以逐日填制领料凭证,也可以逐日交接记录数量,月终汇总填制领料凭证,但不得实行由车间包干采购数量,溢缺不计、责任不清,更不得将钢坯材料仓库划归车间管辖,转移物资仓储职能,削弱物资计量交接,混淆物资保管责任。

1.12 实行钢材切割核算的企业,应该根据同规格材料的领用成本,减除余料短料价值,按已经切割完工的各产品零件切割后重量的比例,分配核算钢材切割成本,不得人为随意划分。

第二节 低值易耗品费用核算

2.1 低值易耗品是指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一般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或单位价值在两千元限额内的劳动资料。

2.2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领用的低值易耗品,按下列办法处理。

(一)一般低值易耗品皆可采用一次性摊销的办法,即在领用时一次摊入有关成本费用。

(二)对于单位价值较大,或一次领用数额较大,影响当期成本水平的,可以分期摊销,但摊销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

(三)不论采用何种摊销办法,企业都应加强对低值易耗品的日常管理,建立在库、在用台帐,严格按原始凭证办理借领、退库和报废手续。

2.3 产品专用工具和工艺装备,不管自制或外购,在领用时,按产品型号或工作命令,一次计入产品成本。两种以上产品共同使用的专用工装,可以根据产品制造数量和制造工时的比例,分摊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专用工装成本不多的,也可以全部计入当月产品成本。 2.4 企业各种自制通用工具,要纳入厂部工具总库的管理范围,按照辅助生产核算办法核算自制成本,并进行完工入库计价入帐,领用时按规定计入生产成本。 期末库存的自制工具,要按实物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不能采用计量不计价、领用不结算的管理办法。

2.5 领用工具采用计划价格核算的企业,应参照材料价格差异分摊办法,调整为实际成本。

2.6 车间用于产品生产的专用工具、专用型板和模具,按专用工装进行核算。通用工具,在领用时一次摊销,但必须将当月报废的工装工具办理废料交库手续,冲减报废月份的工装工 具领用成本。

第三节 工资及福利费核算

3..1 企业支付全体在册人员、临时工、合同工的各项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以及属于集团规定工资总额范围内的辅助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都应当根据手续完备的 原始凭证进行计算、支付、汇总、分配。不实行工资总额与产值量挂钩的企业,计入产品实际成本的工资、奖金和津贴、补贴应该是 当月实际支付的应付工资。

3.2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计件生产工人的工资,可以根据上月实际完成合格品的实物量,或按实物量折算的劳动量,乘计件单价计算。计件工人由于从事工艺过程未规定的额外工作,或由于工作条件变更而补付的工资补贴等,应按企业规定的审核程序,编制各类表单后计算发放,并计入产品成本。

3.3 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计提职工福利费。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基数,按规定为企业每月实际的应付工资。不准任意变动计提的基数和提存率。

3.4 实行工资总额与产值量挂钩的企业,在两级核算的体制下,为了有利于考核,对车间(分厂)的工资费用可按实际支付数进行核算,企业按集团核定的工资总额数与企业实际应付数的差额,列入应付工资待实际发放时转出。

3.5 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工资和福利费,凡是能直接划分产品成本归属的,应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计件工资一般应直接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不能直接划分产品成 本归属的计时工资和职工福利费,可以根据产品加工的定额工时,或产品重量的比例等,分配计入各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

3.6 企业在归集和分配工资费时,应当严格区分工资费的用途,不能将应由其他项目负担的工资费用和应列入产品成本费用中的工资费用混淆。

第四节 动力、折旧和其他费用核算

4.1 企业的动力费用,包括外购和自制的水、电力、蒸汽等费用。外购动力按实际支付数核算,自制动力作为基本生产或辅助生产核算。外购电力需要经过企业变电所变压输电的,一般仍应作为外购电力核算。变电所的费用单独列作基本生产或辅助生产核算。月终结算外购动力成本时,应扣除增值税,按无税成本分配核算动力费用。生活福利部门、专项工程等耗用的外购动力,要按含税实际成本核算,对进项税金作转出处理。实行内部结算制的企业,动力费用的结算,可按内部结算单价执行。

4.2 动力费用应当根据实际耗用量分摊计算。能直接划分产品动力消耗的,应按产品实际耗用量直接计算动力成本。无法划分产品的动力费用,可以分别车间(分厂)和部门,与其他间接费用同作为加工成本(或制造费用)分摊计算。外购动力费用的实际支出,与内部动力消耗仪表显示数之间的差额,按下列情况处理:

(一)如果动力供应部门与生产单位抄表时间一致,由于计量误差(表与表之间)产生的差额分摊计入各受益对象成本。

(二)如果动力供应部门与生产抄表时间不一致,仪表显示数的差额进行预提处理,单位价格按开票价格计算,但每个季度末必须对预提数进行检查核对。

4.3 企业计提折旧的范围,按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4.4 计提折旧的方法,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采用平均年限法,具体按集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4.5 企业应按使用车间(分厂)和部门,分别核算折旧费,一般不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作为间接费用分配核算。生产车间计提的折旧,记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应提的折旧计入管理费用;租出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计入其他业务支出。

4.6 固定资产的修理费,按实际发生额一次或分次计入生产成本或期间费用。 修理费用的内容一般包括:房屋、建筑物及设备的修理、维护及保养费用,补付的零星修理费,限额内的简易料棚,不构成固定资产的小型零星土建改造设施的实际费用等。属于外包的修理费,按实付金额计算。属于集团内委托修理的劳务费,可以按实际发生额计算,也可以按集团内劳务结算价格进行结算,以明确双方的经济责任,子公司内部维修工人为本车间进行经常性维修工作,一般只计材料消耗,不计人工成本。

第五节 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预提费用核算

5.1 企业对于一次支付分期摊入当月和以后各月产品成本的各种待摊费用,应按受益期限,分月摊入成本,分摊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一般情况下在年终结算时结清,不得保留余额。因特殊情况必须保留余额的,应经集团财务部门批准。企业不准利用待摊费用虚减费用,调节成本。

5.2 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分期摊销的费用,按照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平均摊销。

5.3 对于应由本月成本负担而在以后月份支付的费用,应在下列费用范围内通过预提科目计入本月产品成本:

(一)租入固定资产的修理费支出;

(二)按季结算的流动资金借款利息支出;

(三)根据产品质量三包要求,企业在商品出厂后继续进行的工序费用成本,如安装调试成本、油漆成本等;

(四)其他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应该确认为当期的费用,但尚未发生,或者由于结算期滞后与成本计算期不一致的费用。

5.4 预提费用应按项目、按供货单位进行明细核算,不得在一级会计科目内合并汇总核算。 预提费用与实际发生数的差额,必须及时调整成本负担数,或在年终结算时结清,不得保留余额。因特殊情况必须保留余额的,应经集团财务部门批准。企业不准利用予提费用虚列费 用,调节成本。

第六节 辅助生产核算

6.1 企业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和规定的成本项目进行归集, 一般可分两种情况:

(一)只生产一种产品或只提供一种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部门,如供水、供电、供汽等部门,可按车间别设置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

(二)提供多种产品或多种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如工具、修理车间等,除按车间别设置辅 助生产成本明细帐外,还应按各种产品和劳务,分别设立成本计算单,登记直接费用。其他费用可先在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明细帐核算,月末再采用适当标准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或劳务成本计算单中。 6.2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一)自制的材料、工模具等,完工后转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帐户,各车间领用时,比照材料的核算方法,按用途和数量,转入有关费用帐户。

(二)提供水、电、蒸汽等劳务的辅助生产车间,根据各受益部门的耗用数量进行分配。 但由于辅助部门之间也互相提供劳务,所以应先进行辅助部门之间的交互分配,然后再确定实际单位成本,向基本生产车间分配。一般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分配法,即不进行交互分配,仅在各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等之间,按受益数量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的标准不够完整,特别是在辅助部门之间互相提供劳务较多时。

2.一次交互分配法,即分两次进行分配,第一次只限于各辅助部门之间交互分配费用;第 二次是各辅助生产部门分配前的费用,加上分入费用,减去分出费用,计算出实际费用和单 位成本,再按直接分配法分配给各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等。

3.内部结算价格分配法,或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根据事先确定的内部结算价格或计划价格,和各受益单位的实际耗用数量,计算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各辅助部门的差异,可列入管理费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手续简单,计算快速,并能考核各辅助生产部门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有利于厂内经济核算。但价格若制订的不准确,会影响成本的准确性,价格一般应以 市场价为基础。

4.代数分配法,是利用多元方程的原理,计算出各辅助生产车间劳务的单位成本,再按直接分配法分配于各基本生产车间及管理部门等。代数分配法的最大优点是分配结果准确,是其他分配方法所不能达到的,但如企业辅助部门较多,计算起来就较麻烦,所以只适用于辅助生产部门较少,或实现了电算化的企业。 企业可根据其生产特点和其他方面的条件采用某种方法来分配辅助生产费用。但辅助生产车间如有对外销售产品或对外承制工业性作业,以及为自营基建工程等提供产品或劳务,则必须按工作命令分别归集每项产品作业的费用,采用定单法核算实际成本。

第七节 制造费用核算

7.1 制造费用的归集,设置制造费用明细帐,按车间设置帐户,采用三栏式或多栏式帐页,按明细项目归集费用发生额,月末汇总结转生产成本帐。制造费用明细帐期末应无余额。 第八十八条 制造费用的分配,应分别车间进行。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车间,可以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在生产多种产品的车间,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分配 方法一般可按生产工时(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 例法,或财务制度规定的其他分配方法。一般较多采用工时比例法,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资料容易取得,方法较简单,在原始记录和 工时统计资料比较健全的车间,都可采用这种方法。但不论采用实际工时、定额工时、或者机器工时都不应忽视各种机械小时加工费的差别。如果在一个机械型号较多、精密复杂程度相差悬殊的车间里,就必须根据各类机械的折旧、维修、保养等方面费用为依据,计算与编 制设备复杂系数表,再按系数别统计与折算生产工时,据以分配制造费用,这样更为合理准确。企业应当加强基础工作,争取采用这种按系数折合工时的加工费用分配方法。

第八节 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成本核算

8.1 企业各基本生产车间(分厂)必须加强在产品的管理和核算,设置在产品数量台帐,记录车间在产品投入、转移、交库等数量变动及生产进度。车间(分厂)内部如设有中间库的,应当设置实物收发保管数量卡片,根据车间内部收发凭证进行登记。为了保证在产品数量的准确性,车间(分厂)计划调度员要对在产品数量台帐和中间库的数量卡片进行定期稽核,作到卡物相符。已制订另件定额成本并实行二级核算的企业,其车间核算员应设置产品投入产出明细帐,登记毛坯投入,零件交库及期末在产的数量和定额成本。同时进行内部结算,并负责与生产管理部门半成品库的明细帐核对,保持帐帐相符,保证在产品成本的准确、完整。

8.2 企业生产管理部门所属的毛坯库、零部件库,都要加强实物管理和记帐核算。实物的收发要有合法的原始凭证。半成品的发放和入库,都要实行点数交接。也可根据管理要求,实行毛坯、半成品的内部转移结算。委托外单位加工的自制半成品,应在自制半成品科目下单独设置委托外部加工自制半成品明 细科目进行核算,控制委托发外加工的实物数量。

8.3 企业对在产品、半成品应当定期组织盘点,防止成本虚增、虚减。要建立全厂在产品的盘存制度,由生产管理部门组织盘存。盘存工作一般可按下列办法进行:

(一)单件小批生产和轮番投产的生产类型,当产品完工下场时,应及时组织静态盘点。

(二)成批大量生产的生产类型,应定期组织盘点。在设有实物台帐的企业,一般每季度盘点一次。

(三)在终了前,要组织在产品、半成品的全面盘存,发生盈亏应查明原因,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经批准后,扣除责任人赔偿,计入管理费用。如果没有在产品实物数量记录的,必须按月组织盘点。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的数量记录、盘存记录,正确计算月末产品成本,不得任意估计。

8.4 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如果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对完工产品成本影响很小,可以不计算在 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

(二)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如果在产品数量各月变化不大,月初月末在产品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影响很小,为简化计算,各月在产品成本可固定按年初数计算。当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可全部作为当期完工产品的总成本。但必须在年终进行盘点,并根据实盘的数量重新计算在产品成本。

(三)按直接材料费用计算如果直接材料费用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在产品成本可以只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其他费用全部由当期完工产品负担。(如薄膜产品)计算公式如下: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材料费用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四)约当产量法是指将月末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算为完工产品产量,并按在产品约当产量与完工产品产量比例分配加工成本的一种方法。(原材料不折算)。这种方法适用面较广泛,特别是在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且各月在产品数量不稳定的生产车间。为简化计算,一般采用 50%作为综合折率,(主要用于机械制造业)计算公式是: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完工产品加工费用成本=月初在产品加工费用成本+本月发生加工费用-期末在产品加工费用成本

(五)按定额成本计算 是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和产品零件定额成本计算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各项消耗比较准确稳定,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比较均衡的企业。产生的定额差异全 部由完工产品负担。使用定额成本计价,简化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划分的手续,并使完工产品成 本指标能及时反映当期成本管理的工作质量。其计算公式是: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在产品数量×单件产品材料费用 在产品定额加工成本=∑在产品数量×单件产品加工费用在产品定额成本=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在产品定额加工成本 注:单件加工费用应按加工工艺路线及设备复杂系数、定额加工单价计算。此外,在产品加工成本仍可以采用约当法折算。

(六)定额比例法 是按照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直接材料按定额消耗比例分配;加工费用按各该定额工时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公式是,以制造费用为例:月初在产品实际制造费用+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100%本月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完工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本月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制造费用分配率,也可以采用简易方法进行费用分配,公式如下: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月初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本月投入定额消耗量-本月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但这一种计算方法容易掩盖在产品的盘亏,容易产生误差,所以采用这一方法必须结合定期盘点制,根据实盘数量及时调整修正在产品成本。集团公司目前在机械制造业推行约当产量法,其他行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报集团财务部备案。

8.6 企业的在产品成本按其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选用:

(一)采用定单法核算成本的单件小批生产,在完工产品分月出产时,按定额成本资料结合成本实际发生数,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也可以按照定单加工完成进度计算约当产量,用比例分摊计算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

(二)采用分步法核算成本的连续性复杂工艺生产,如果期初、期末在产品变动不大的,工序在产品可以只计算直接材料成本。

(三)采用简单法核算成本的连续简单工艺生产,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或只保留在产品的材料成本。

(四)采用定额比例法核算成本的企业,可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定额消耗量及定额工时的比例进行分配。

(五)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的企业,期末在产品可以按定额成本计算。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类型和成本计算方法的不同,自行确定合理的在产品核算方法,但不得以估计成本作为在产品成本。

8.7 企业根据管理的需要,对自制半成品的流转,可以采用成本逐步结转法或成本平行结转法。实行成本逐步结转法,对自制半成品成本项目是否需要还原,应按集团财务部门的规定执行。自制半成品成本的结转,以使用定额成本为好,不仅简化了计算,更可以分清经济责任,且免去了还原计算。

8.8 已经完工的产成品和工业性作业,应在检查合格后填制完工交库凭证,办理入库手续。已经制造完工的自制材料、自制工具等自制产品,也应按规定程序办理完工报告或完工交库手续,划清产成品和在产品、自制材料和自制半成品的成本界限。企业应当根据本月完工产成品的交库凭证或统计资料,正确计算产成品实际成本,按月编制分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汇总表,并据以结转产成品成本。

8.9 企业应当加强产成品仓库的收发管理,要根据检验合格的成品交库单和手续齐全的发货凭证,记录成品卡片或成品台帐。财务部门设置的产成品明细分类帐,要按月与产成品库核对一致。产成品结转销售的明细分类核算,一般应按加权平均计算的实际成本进行,实行订单加产品型号为核算对象的,也可以按订单结转相应成本如空调产品、锅炉产品等。产成品仓库发生盈亏毁损,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和责任。按照规定的待处理核销程序,在扣除过失人赔偿后,计入管理费用。

第九节 销售成本核算

制造业成本核算表范文第3篇

一、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内涵

传统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分为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两大类型。对成本的核算主要侧重于对产品成本的核算, 即生产某一特定产品而发生的直接制造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 间接制造成本 (制造费用等) 。期间费用则直接纳入当期损益计算。随着经济全球化, 顾客导向, 现代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环境变革, 在企业管理中, 成本管理系统正经历着从成本核算到成本管控的转变过程。成本管控是企业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 对成本的行程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以减少资源浪费的管理活动。成本管控的核心是成本, 起点是成本, 落脚点则在效益。因此, 以成本管控的思路进行成本核算是当期制造业企业管理成本, 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的新方法, 新手段。

二、制造企业在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成本核算的原始数据的可收集性较差, 不能准确的进行成本核算

制造业产品的生产流程繁多, 需要经过产品订单的签订, 产品的设计研发, 产品生产计划安排, 产品生产过程, 产品入库流程, 产品发货流程, 产品售后流程等相关的程序, 在整个过程中, 涉及很多环节, 每一个环节成本原始数据的收集是实现产品正确成本核算的基础材料,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基础数据的收集提供工作很难, 产品成本的核算只能依靠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来判断, 就会导致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不高, 甚至出现错误, 对产品的销售定价以及产品的生产安排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另外, 有些制造企业业务部门不建立规范的台账, 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的数据对成本进行核算, 缺乏数据的相互印证, 一旦财务部门出现纰漏, 就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 各环节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 且核算管控效果不理想

制造企业核算成本, 进行成本管控, 通常体现在产品研发阶段, 生产阶段, 销售阶段以及售后服务阶段等。

产品研发阶段进行成本核算时, 企业研发部门发生的成本费用难以在所研发的产品之间进行准确的分摊, 因此产品成本核算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针对某种产品研发费用的管控就比较困难。

产品生产阶段的成本核算, 主要依赖在各个生产车间生产各种产品所统计的生产资料数据, 制造业产品的生产工序繁多, 物料众多, 生产工人的分工不专业, 非流水线作业等因素, 直接影响各种产品成品的归集, 尤其是对制造费用的分摊更是难事, 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不高, 就会导致在分车间, 分工段进行成本管控时, 很难有清晰的数据进行考核, 成本管控起来难度较大。目前, 制造企业在产品生产环节的成本管控, 主要是依赖核算部门的数据, 基本脱离了财务数据, 方便了成本管控与考核, 但是增加了成本管控的成本, 常常会出现核算部门成本管控的数据很低, 但是财务部门计算的成本很高, 两者的对应关系很差, 经营管理的结果和财务数据反映的结果不一致, 导致企业的整体成本管控目标不能很好地体现。

产品销售阶段以及售后服务阶段所发生的费用主要是销售部门为了促销及售后服务部门为了售后而发生的费用, 费用发生具有时间不确定性, 金额不确定性, 难以对此类费用进行管控, 管控的力度把握不好, 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 财务与业务的融合性较差, 对业务实质性的判断较差

目前, 传统的制造企业在组织架构的设计上, 财务是单独的部门, 业务分解到很多的部门执行, 财务部门的员工不可能知晓公司所有的业务流程, 因此财务部门在进行成本核算时, 只能从表面上对业务进行简单的判断, 不能从财务数据上真实反映业务的实质, 就会出现业务部门采用财务部门的数据进行成本管控时, 出现很多的问题, 是成本的管控工作难以顺利地开展。

三、加强成本核算与管控的对策建议

(一) 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工具, 规范企业管理活动, 进行准确的成本核算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 全面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进行系统的管控, 不断规范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行为, 将企业的各个环节的活动用软件管理起来, 直接在软件系统中进行数据的处理, 不仅仅可以及时地收集到原始数据, 准确进行成本核算, 而且可以通过设置各种检查手段, 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提升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在制造企业经常采用的软件有用友, 金蝶, ERP, SAP等财务管理软件, 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也逐步开始重视信息化的建立和运行工作, 为逐步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 加强企业成本管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有助于企业持续的生存发展。

(二) 从日常管理角度入手, 突出重点, 做好成本核算和管控工作

制造企业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中, 应突出重点, 层层突围, 最终实现对企业的全过程, 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 应当从日常管理工作出发, 加强制造成本核算和管控工作。然而, 日常成本管理即普通却又极为难以掌握。需要企业全体管理者及员工适时转变观念, 及时采取行动, 树立全局意识, 科学规范的进行成本管理工作。在日常成本管控工作中, 企业首先需要以“分级管理”与“统一领导”为原则, 以“变动成本”, “固定费用”为控制指标, 进行统一核算, 分析, 考核, 评价, 控制。制造企业应加强财务部门等各经营管理相关部门彼此间的联系与沟通, 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成本核算与管控。其次, 建立健全各级成本核算和管控单元。成本管理涉及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提高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 必须推动建立自上而下的成本单元, 将各项成本指标进行分解落实, 让每一位员工明确所承担的成本任务,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成本核算和管控工作。最后, 细化成本核算和管控的考核机制。评价考核机制是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 在现有成本评价考核范围的基础上, 对评价考核机制进行细化, 注重考核过程, 强调考核结果, 从制度上保证成本核算和管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 企业应推动业务部门建立业务数据台账, 细化基础台账管理, 特别是原材料, 各种大额消耗材料, 燃料动力等业务数据, 实现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互补, 定期核查比较, 提高成本数据的可靠性。

(三) 贯彻管理会计的理念, 加强财务与业务的融合,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 与财务会计并列, 着重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企业会计分支。因此, 管理会计需要针对企业管理部门编制计划、做出决策、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 记录和分析经济业务, “捕捉”和呈报管理信息, 并直接参与决策控制过程。目前, 制造企业大多数管理会计的职责有核算部门负责, 而财务会计的职责有财务部门负责, 为了实现业财融合, 企业可以将相关部门合并, 人力资源进行整合, 通过内外部的培训以及员工的自我提升和激励政策, 在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的同时, 促进业务人员更多了解财务知识, 即保证了财务人员在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关注业务的发生过程, 真正了解业务的实质内容, 运用财务的专业处理方式, 使财务数据真正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行为, 又使业务人员在实际的业务行为中, 考虑到财务数据的反应结果, 实时的调整业务行为, 规范经营行为, 保障经营结果, 为企业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制造企业管理中成本核算和管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通过分析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和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和管控的实际情况, 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控, 是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加有效, 及时, 准确, 完整, 对保障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制造业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 应当制定有效的成本核算和管控制度, 借鉴社会先进经验, 建立起符合市场环境和企业实际的成本核算和管控制度,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推动企业持续, 稳定, 健康, 快速的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 实体经济普遍不景气, 制造型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 加强成本核算与管控,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是所有制造企业追逐的目标。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建立规范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 加强对企业各种成本的管控, 实现低成本, 高收益, 成为制造业企业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制造企业在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

参考文献

[1] 张彤.探析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中的内部控制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0 (10) .

[2] 张育茹.企业成本管控优化路径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8 (12) .

制造业成本核算表范文第4篇

一、国有中药制造企业成本问题的相关理论

在不同的领域, 成本的含义是不同的, 如在经济学领域, 成本是被放弃的最高收入, 即管理会计中的机会成本;在会计学领域, 成本分为核算会计中的成本和管理会计中的成本。

(一) 会计核算中的成本概念及特点

会计核算的成本, 广义上包括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产品成本是特定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期间费用是难以确指到具体产品中的非制造成本, 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成本核算必须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确认和计量, 由于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确认对当期会计利润的影响很大, 因此在核算中必须准确划分两者的界限。

传统的中药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一般指的是狭义的成本概念即产品制造成本, 其中直接制造成本核算项目分为直接原料、直接包材、直接人工成本;间接制造成本核算项目分为燃料动力、折旧、制造费用。

药品是特殊商品, 事关国家发展大计和人民生命健康, 因此国家对制药企业的生产管控非常严格, 药品生产必须遵循《中国药典》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规定, 它主要规定了两方面内容:一是对药品生产原料的有效成分含量和原料投入量有严格规定, 二是对生产工艺流程有着严格的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药制造企业的产品制造成本属于企业的可控成分,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采购议价能力、生产管理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

(二)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概念及特点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是指可以用货币来衡量, 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价值牺牲。

管理会计中的成本存在多种分类标准, 按照成本习性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按可控性可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按是否与决策相关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分类标准。可见管理会计的成本外延比财务会计的成本外延要宽泛很多。

(三) 成本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成本管理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进行, 在营运过程开始前, 要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和计划;在营运活动进行时, 要对成本进行控制;营运结束后, 要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考核。可见, 财务成本核算只是成本管理链条中事后管理的一环, 用来反映过去的成本信息, 其他的管理活动都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

二、国有中药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 材料成本核算花费时间长, 数据及时性和准确性不高

中成药多为复方药, 产品配方中原材料种类多, 材料成本在产品单位成本中占比超过50%, 如鳖甲煎丸原料包含26种原料 (含自制半成品) , 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企业核算过程是将纸质领料单据集中在月末录入系统用于管理原材料购进、领用、库存, 成本核算是则通过手工方式, 将领料单上每批投料的数量和实际单位成本组合到对应批次的产品中去, 这种方式耗时耗力, 且不能实时反映产品所处生产阶段的成本。当企业生产的品种多, 每个品种的生产批次也多的时候, 手工计算量大, 出错概率较高。

(二) 产品成本失真

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虽然有品种法、分类法、分步法、分批法等诸多方式, 但对于间接制造成本的分配主要是以人工工时或产品产量作为分配标准。中药制造企业的间接制造成本涵括的项目非常多, 有车间管理部门、辅助生产的采购部门、运输部门、设备部门的人工成本, 还有水、电、蒸汽等资源耗费成本和生产用厂房设备的折旧, 然而, 无论这些间接成本性状如何, 无论它们与直接人工是否存在相关性, 在财务成本核算时都采用人工工时作为单一分配标准。实际上, 许多间接费用并不与人工工时存在函数关系, 例如在新建的中药制造企业中占很大比例的折旧费用, 与机器工时的关系更为直接;再如灭菌费用, 只与部分产品的生产存在联系。由于传统的间接成本分配方法中并未考虑基于成本对象的作业动因, 而是全部按统一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 因此很难准确反映成本发生的实际情况, 这样就使产品成本严重失真。

(三) 企业毛利高, 却不能盈利

在国有中药制造企业, 说到成本, 大家不约而同想到的都是“产品制造成本”, 在判断产品盈利性时只看产品销售收入是否覆盖产品制造成本, 实际上, 在医药行业, 学术推广、物流运输、营销人员激励这些营销环节上所发生的资源耗费已经超过了制造成本。这就导致有些企业毛利率很高, 但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却大于100%, 销售越多亏损越大的怪相。

三、国有中药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国有中药制造企业存在上述问题, 并不是偶然的, 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 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员工信息化意识欠缺

很多国有中药企业历史沿革时间长, 老员工多, 一方面固守老的观念, 另一方面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较差, 有畏难情绪, 有些企业即使购买了ERP管理软件, 但在原料的购、领环节仍然沿用手工纸质的单据不放, 同时还保留手工账本登记存货明细账, 在月末只是“为了财务核算将数据录入财务系统”, 这样的理念和使用方法使信息化工具的优势无法发挥, ERP软件的功能聊胜于无。还有的企业, 早期对企业发展预估不足, 只购买了当时管理急需的ERP管理软件中部分管理模块, 但并没有购买成本核算模块, 因此一直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核算产品成本。企业包括产品材料成本在内的众多关键性信息都存在及时性和准确性欠缺的问题, 难以满足现代管理需求。

(二) 一直采用传统方式分配间接成本, 而采用现代成本核算方式具有操作难度

现代成本核算方式有多种, 如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目标成等, 从外因来看作为央企上市公司控股企业, 会计核算方式的重大调整需要诸多审批和报备, 程序较为复杂;从内因看, 上述方法尤其是后两种方法的选用, 都需要企业已经具有较高管理水平, 需要组建跨职能团队, 形成跨职能合作, 具有各类所需要的人才, 对于国有中药制造企业来说, 存在操作上的难度。

(三) 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企业经营环境早已发生变化, 而企业人员的成本管理观念并未与时俱进, 在成本管理上, 重核算轻控制, 成本控制重点放在制造环节, 而没有放在事前的规划环节, 成本管理对象仍然是产品制造成本, 而对价值链上的总成本疏于管理;在思维模式上, 较多以静态方式, 而实际上成本结构之间存在动态关联、此消彼长的关系。

四、国有中药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与管控的改善对策

(一) 加强中药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 用ERP系统进行企业供应链上的全方位管理

ERP系统是一个软件, 同时是一个管理工具。它将先进的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结合, , 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企业要在现代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有一套先进的供应链来支撑其运行模式。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是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注入, 这离不开企业内部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引领。引进和培养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这是建立信息化体系的基石。除了素质和意识, 中药制造企业的信息化人才还需要精通企业内部管理运营流程、熟悉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和生产工艺流程, 同时对企业战略有一定了解, 能够提出未来五年的企业前瞻性需求, 使得上线的系统具备先进性。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同样重要, 涉及企业各部门各岗位, 因此需要加强普通员工教育和培训, 使系统操作合法、标准, 减少人为使用差错。如此方可达到企业内部信息精确、及时、实时传递, 充分发挥系信息化建设便利、实用的优势, 提升工作效率。

(二) 优化成本核算方法, 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

从中药制造企业的生产特征分析, 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间接成本符合企业成本管控要求。可以选择基础扎实的学习型财务人员深入生产一线, 多观察多了解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 同时加强与生产、质量人员的沟通交流, 培养“作业识别能力”, 进而根据企业现状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以及成本动因计量方法。随着企业发展, 当作业和成本动因发生变化的时候核算也要应时而变。核算优化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

(三) 转变成本管理观念, 建立战略成本管理思维

企业全员都应树立成本管理观念, 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更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思维。战略成本管理的逻辑起点和核心理念是价值链分析, 即成本管理不是管理“成本”本身, 而是对形成成本的“业务”活动进行管理;管理的对象不是事后的成本结果, 而是针对成本形成动因和形成过程进行事前和事中管理。

五、结语

国有中药制造企业有其自身特点, 优化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控, 需要从每个企业自身情况出发, 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但是, 树立全员成本管理理念, 建立战略成本管理思维, 是每个企业创造价值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摘要:成本管控是生产制造企业内部管理中备受重视的方面, 中药制造企业由于中成药的配方原料、辅料众多, 制造工艺过程复杂, 其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一直是难点。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 准确核算成本, 有效降低成本, 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国有中药制造企业为例, 分析部分企业在成本核算与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成本核算和管控的措施。

关键词:中药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成本管控,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 闫兴梅.医药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会学习, 2015 (13) .

[2] 王梦婵, 王新利.基于价值链的中药制药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8 (5) .

[3] 曾兴平.试析如何有效提升中药生产企业成本控制质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 (9) .

制造业成本核算表范文第5篇

在成本管理制度适应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改革的背景下,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制度在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有着现实意义上的重要性。其中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核算制度的应用与机械加工制造业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内控制度有着内在的联系。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设计要同时考虑到车间环境、设备生产效率、市场原料价格、运输价格以及所在地区的税收制度。机械加工制造业单位成本控制是否能够实现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目标。建立在成本核算及成本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基础之上,因此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成本核算制度的设计要充分的结合机械加工制造业的经营绩效目标,才能在行业经营活动中起到内部控制的作用,以改革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作为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与机械加工制造业经营绩效目标的需求是具有一致性的。对照传统的以标准成本法为成本核算方式而言,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在应用标准成本法中依然具有对成本差异计算不准确的问题,成本核算方法的单一直接限制了机械加工制造业的风险控制,从而影响着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整合和设施设备的更新。

一、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机械加工制造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制度下成本核算方法的运用是建立在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经营利润需要的基础之上。这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同样是具有过程和目标的一致性的。机械加工制造业需要从建立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着手来应用多种形式的成本核算方式。从而实现在市场经济下升级自身生产力的目标。而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要充分的结合企业内部风险的控制。成本管理制度作为机械加工制造业改革自身成本核算体系的重要理论依据,其不仅体现在整个市场环境下机械加工制造业对成本变动的适应。而以此为理论依据在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广泛应用实践是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核算改革的主要因素。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核算方式的多样化在于在机械加工制造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合理性。成本核算中要对企业生产车间的直接人力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进行收集,这就需要机械加工制造业根据自身经营目标来调控和录入成本科目。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部门在成本核算结构中进行符合经营绩效目标的统一规划,才是促进机加工制造业的重要举措。综合效益的提升是成本关系与销售关系的整合体。而这种关系的整合需要以深入的成本制度优化作为基础和前提,只有符合这种关系整合下的标准成本才能有效的提升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成本核算精确度。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通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成本核算在成本制度下未能得到全面性、深度性的执行。这就需要机械加工制造业从成本制度的执行力和成本核算的方法方式进行整合和优化。以自身成本核算方式和制度的优化达到来降低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从而达到成本核算的最大利用率,只有充分的结合绩效目标的成本制度才能保证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成本管理作用得到体现,在成本核算方式得到科学利用的前提下才能提升机械加工制造业的综合效益。机械加工制造业在成本核算方式方法运用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前提便是成本管理部门了解和掌握其各项成本科目的信息收集是无误的,这个过程中需要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部门从直接人力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机械加工作业成本、制造业销售变动成本等成本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精确地掌握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标准成本、作业成本以及人力成本,这种基于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部门从直接人力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机械加工作业成本、制造业销售变动成本等成本信息的收集在成本核算方面有着根本的作用[1]。

(二)提升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资产管理水平

机械加工制造业资产管理是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以及成本核算的根本目标。机械加工制造业在加工和制造过程中资产的主要管理活动便是购销,现阶段机械加工制造业经资产管理活动普遍由有财务部门进行管理。而在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制度发展的应用中合理的规划资金需要机械加工制造业在成本核算体系方面做出适应性的调整,成本核算体系在提升机械加工制造业资金的合理利用过程中又起到了提升机械加工制造业经营管理效率的作用,在改革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对于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成本信息收集要本着严谨的数据收集态度。从而科学的整理和调配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成本分项。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成本核算是促进了资产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能够为机械加工制造业的资产管理提供详细的数据来源[2]。

二、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制度下成本核算的应用研究

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制度下成本核算的应用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这种层次性中主要表现为成本管理制度规范了费用支出的标准,例如收益、资本、营业外等支出的标准,也包含了机械加工制造业生产成本与经营成本的标准、现有产品的成本和预售产品成本标准、产品配料成本的标准、原料与成品的成本标准等。在成本管理制度的规范下成核算需要按照标准执行成本信息的收集、对比、差异调整等。成本管理人员在了解和认识机械加工制造业的成本管理制度基础上。明确成本核算的过程和目标,实际成本核算工作中包含了收货凭证、调拨记录、凭证签批流程、直接人力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的损耗标准,从而达到加强定额管理的成本核算目标。成本核算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成本管理制度中各项制度的规范。例如材料的计量标准、货物的验收标准、物资调拨制度、库存盘点制度、内部结算制度等[3]。

三、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制度对其成本核算的影响分析

(一)对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影响

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制度下其核算方式与市场经济下的成本核算方式有着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核算的组织架构关系中。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核算的组织架构关系普遍要由成本核算制度的管理、执行团队、技术团队、监督团队以及绩效团队五个基本组织形式组成。其中制定团队通常由机械加工制造业行政部门、成本部门负责人以及其生产部门负责人构成。制定团队负责制定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制度。因此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制度下对其成本核算策略中首要的影响便是成本核算体系。

(二)对成本核算科目的影响

成本核算科目中直接行政费用、固定资产损耗、直接材料成本以及作业成本等支出成本科目是需要成本部门精确收集的[4]。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部门通过采集各部门的直接人力成本、直接材料成本、机械加工作业成本、制造业销售变动成本等成本信息进行分析能够清晰地了解机械加工制造业资产管理与成本收支关系,从而为机械加工制造业调整成本管理制度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是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支出的基本标准,而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支出的基准在提高公生产效率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只有不断地研究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对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核算做出有效的提升。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过程中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的改革具有显著的同步性和协调性特点。尤其核算理论和方式在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下有着较大的变化。现阶段制造业产能的调整下机械制造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已经机械加工制造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标准,机械加工制造业只有在不断整合优化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制度标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产品加工、包装以及营销等各个流程。

摘要:本文以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管理制度下成本核算工作的意义为切入点, 分析和总结了成本核算方法在机械加工制造业制度下的应用, 在此基础上结合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制度理论知识提出了成本制度对机械加工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几点影响。

关键词: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王欣.基于制造企业加工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6 (6) :107-108.

[2] 薛瑞霞.基于筑路机械制造加强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 2018 (6) :144-145.

[3] 陈玉英.成本核算问题在新形势下机械制造类企业中的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版, 2016 (2) :277.

制造业成本核算表范文第6篇

一、会计核算在制造业企业经济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就是严格按照有关的会计规则和法规来办事, 要采取最有用的会计核算方法来计算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有关的财务现状以及变动的情况, 这样就可以给管理者有信息理论可以依据, 让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可以实现。因此, 制造企业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对制造企业的经济管理非常重要。

二、存在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不足

(一) 缺乏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1、会计核算基础资料不符合原始票据。会计核算最初的资料是来自企业不同的部门, 所以, 既然是企业活动的基础数据, 那么, 就应该具备完整, 正当还有实时的特点, 这样企业健康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2、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任务。即使企业依据法律把有关的人员管理制度还有会计工作的一些步骤, 还有内审的制度, 但是大多数都落实不到实际, 要想真正的实施, 真的非常困难。在执行的过程中, 因为情面, 所以没有及时的制止腐败, 这就对核算的基础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3、普遍较低的员工素质。因为一些会计人员主动学习的能力比较差, 对国家新出台的有关财务政策都没有能及时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实践经验不足, 这就很难地做出精准的判断, 所以, 经常会造成发生违规违纪的事件。

(二) 因为没有健全企业内部监督的机制所以造成错误的会计信息

1、没有健全企业管理结构。没有合理的分配领导层和管理层之间的权责制度, 对权力也没有制约, 所以, 就为财务造假提供了机会, 对会计核算的质量水平造成极大的影响, 从而也造成企业财务的状况不能正常的反映。

2、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实施力度。大多数的制造业当在内部控制活动里发现问题的时候, 才后期去补救, 这就导致会计信息没有原本的真实, 他们对内部的控制没有足够的重视, 同时也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对控制度。

3、企业内部没有足够的监督力度。有一些企业虽然把内部的监督制度建立起来了, 不过, 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没有真正地落实到位, 因此, 这就非常把监督职能落到实处。

(三) 落后的成本核算想法和方法

1、落后的成本核算想法。大多数的管理者普遍认为, 要想实现巨大的利润就要把市场的成本极大的降低, 把重点放在产品生产过程里面的弹性资源, 但是, 现在的制造业还是用以前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 这个不能准确地反映产品的成本信息, 管理者也不能对此做出准确的决定。

2、不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前的成本计算方法是依据在生产里面产生的总费用成本对象的不同来计算。制造的费用就是按照一定的要求, 把它算入对应的产品里面去。但是原始的成本法就看不到不属于财务的变化量, 这就对做每一个决定的时候非常的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一) 规划调整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1、对会计的行为和基础的工作步骤进行调整。在使用每一种票据的时候都要按照法规来使用, 打造科学严格的凭证审核体制, 让原始的票据的合法性得到保障。

2、打造严格的会计监督制度。要想让会计基础的工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要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对任用的会计人员进行监督, 这样才能保证不让没有证的人上岗, 同时还要对上岗的人员进行定期考察。

3、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工作。首先, 要加大提倡工作人员学习国家的财法, 对他们的会计工作将尽可能的支持。另外, 还要, 加强道德素质教育, 对企业的行为准则还有法律法规要严格地遵守。

(二) 健全企业内部的操控, 对会计信息质量不断优化

1、对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进行改进。打造符合公司的规范治理体系, 明确划分每一个领导的各自在不同的督促和决定以及管理方面的责任以及权限。每一个不同部门之间要相互的制衡和监督, 这样发生重大错误的可能性才能得到减小。

2、对企业内部的监督要不断地强化, 建立内部的审计部门, 同时适当的放权给他们独立的执行审计的任务。为了让内部的监督职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就要成立纠正内部的控制错误以及更改体系。

3、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要不断地强化。企业不但要对内部的控制制度进行完善, 同时, 还要把它落实到位。企业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的情况真实地把它计入成果测评的体系, 不断把内部控制的实施推进。

(三) 让成本核算经营不断强化

1、对以往的成本经营观念要进行转变。制造企业要把现代进步的成本管理理念建立起来, 把产品制造成本管理向全成本管理方向转变, 让产品的前后都穿插成本核算, 要考虑到生活里面的产品成本, 对产品的营利性要进行全面的判断。

2、挑选合适的成本核算方式。获取成本的信息如果是利用原始成本的话, 就比如真实的成本, 这就需要不断地对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进行创新, 对间接的费用范围进行扩大, 为了让产品和消耗费用的关联得到提高, 就需要采取多种的分配准则, 这样成本的信息才能更加地真实可靠。

3、落实成本的责任制度, 对成本的考察研究要不断的强化。在分配之前, 企业就要把整体的目标分成每一个不同的小目标, 而且, 还要不断地对目标成本进行不断的探究。

四、总结

总之, 即使制造企业在现在的国民经济里面有着重要的位置, 不过还是有缺点和不足, 要对会计核算足够的重视, 第一步就是要从基础开始, 对内部的监督制度要严格的控制;然后再深入企业的内部, 对其控制的环境进行改善;最后对其成本管理要严格的加强, 最大效益的实现用最低的成本;现在信息发展越来越快, 所以当问题出现的时候要及时改进, 同时也要想出与之相对应的方法, 这样制造业企业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摘要:因为现在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 制造业企业也在不断扩大规模, 它对于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过, 会计核算的工作却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脚步, 这篇文章结合目前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展开探讨, 同时希望能给出一些有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会计的核算,经济发展,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晓波, 王俪璇, 段文乐, 张馨元, 王泽熹, 王莉舒.辽宁省农业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际会计前沿, 2018, 7 (3) :56-61.

[2] 骆忠平.高校科技型企业成本核算问题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 2015 (9) :69-71.

上一篇:中职学校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产品助理年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