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执行系统范文

2023-10-23

制造执行系统范文第1篇

第一条 智能制造是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及省委省政府“制造强省”战略部署,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快我市制造业转型升级,根据《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湘政发〔2015〕43号)和《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长政办函〔2015〕10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是指经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部门按程序筛选并发布的制造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第三条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的申请遵循企业自愿申请,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对于获得省级试点示范的项目,自动纳入市级试点示范项目。

第二章 认定条件

第四条 申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基本条件:

(一)项目符合《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长政办函〔2015〕101号)相关规定。

(二)项目单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状况良好,近三年内无严重违规违法记录。

(三)申报单位已制定信息化工作制度,积极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建立智能化组织实施机构,编制了智能化发展规划。

(四)申报单位智能化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先进水平,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处于单项应用阶段向综合集成阶段或综合集成阶段向协同创新阶段过渡,在设备自动化、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智能服务等一个或几个方面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具体包括:

1.设计数字化:研发设计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在80%以上,使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进行研发过程、数据的管控及全产品生命周期数据管控;

2.设备智能化:数控装备占生产装备总数的60%以上,全自动化生产线一般不少于2条(流程制造业不少于1条);

3.生产管理:建立起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车间级的工业通讯网络、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关键数控设备及大型加工中心全部联网,建立起适应数字传递的零部件数字化工艺设计、数字化加工、生产现场管理和质量检测的综合自动化应用环境,实现了对车间现场网络化监控和可视化管理。 4.质量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实时在线检测和控制能耗设施,实现现场的数据采集、过程监控、设备运维与产品质量跟踪追溯、优化控制和集约化生产。

5.“+互联网”协同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发展个性化定制;探索众包设计研发和网络化制造等新模式;将服务作为制造业产品的外延和价值的核心,由关注产品生产转向涉及整个生命周期的制造服务化,包括定时定位、远程监控、在线诊断、预警和售后服务智能化等。

6.管理智能化: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实现工厂生产操作、生产管理、管理决策三个层面全部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构建起一个全新的智能制造体系,推动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继而实现整个企业全部业务流程上下一体化业务运作的决策、执行智能化。

(五)申报单位应为项目的实际投资主体,项目建设有可行的实施方案或可研报告,具备实施项目的基本条件;

(六)原则上单个项目的总投资额不低于500万元。

第三章 认定程序

第五条 组织申报。由各区县(市)经信局,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园区管委会经发(产业)局组织企业申报长沙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并联合同级财政部门对企业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出具推荐意见,加盖公章后集中上报市经信委和市财政局,申报材料一式两份。 申报项目必须录入“长沙工业信息智能调度管理系统”(http://182.92.159.31/gxw/),注册登陆系统并进入“数据填报”栏,完善企业信息、项目信息(项目类别选智能制造类)、产品信息等,并按月更新项目进度。

第六条 评审认定。市经信委受理并会同市财政局进行初审,组织专家对初审合格的单位进行评审,提出预选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市经信委和市财政局根据专家意见和公示收集的反馈意见提出建议名单,报市政府审批认定,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部门发文公布。

第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试点示范资格:

(一)验收结果为不合格的;

(二)企业自行要求撤销的;

(三)企业被依法终止的;

(四)弄虚作假、违反相关规定或有其它违法行为的。 第八条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发生更名、重组等重大调整的,要通过项目所在区县(市)经信局,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园区管委会经发(产业)局及时上报市经信委申请更名。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九条 项目竣工后两个月内对项目开展验收评估,验收程序如下:

(一)验收申请。项目单位向市经信委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包括项目验收申请报告及验收申请佐证材料;

(二)组织验收。市经信委会同市财政局组织专家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提出验收意见,并报市政府审批。验收内容包括:

1.项目投资和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2.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3.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项目的示范作用是否达到申报目标。

第五章 奖励措施

第十条 对被评为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验收合格的,授予“长沙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牌匾,并给予单个项目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资金,优先支持申报国家、省、市项目。

对被评为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并选取长沙市内咨询机构进行智能化改造方案深度咨询的,待项目验收合格后,给予试点示范项目单位咨询费50%的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制造执行系统范文第2篇

1 实施绿色制造的需求分析

当前汽车制造企业急需面临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何绿色制造, 如何做到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 又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而要想实现这些目标, 就需要在汽车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这些问题, 并且将其涵盖于整个生命周期。

第一, 在生产汽车的过程中, 必须重视减少资源消耗。如在涂装工序的工艺设计中, 减少消耗意义重大。假如要想设计轻量化汽车, 又要减少燃料消耗, 就需要重视选择元才来, 除此之外还要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高回收率流程方案。这些方案的实施都是当前汽车零部件工厂和整车工厂都需要面对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 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 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有数据显示设计之初有60%的产品开发制造成本可以呈现出来。所以, 设计汽车时就要充分考虑。在制造汽车的过程中, 这些方面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比如原材料的选择、原材料的价格和质量, 以及原材料是不是符合原本的方案需求, 所投入的成本有没有在企业控制的范围内, 是否能够在设计汽车时就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第三, 在设计汽车过程中要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和汽车设计整个过程息息相关, 要想最大程度的减少废弃物就必须通过对废弃物的回收, 以及一些重要零部件的回收再制造。使用多种方法, 做到节约资源。同时根据环境优化相应的生产工艺, 如可以通过净化涂装水、循环使用产生的热量。

生产汽车的过程包含选择原材料、设计制造零部件、设计整车和每个阶段的测试。总的来说, 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这4大工序构成了全过程。在每个阶段, 各个环节都会有与其相对应的环境、资源特点, 因此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从4个工序中发现答案。每个工序所对应的环境和资源问题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来得到改善。

2 汽车制造企业绿色制造的模式及主要支持系统

2.1 汽车企业绿色制造模式

笔者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出汽车绿色制造模式, 其可以分为5个层次, 依次为:绿色制造目标层、过程技术层、支撑系统层、支撑技术层以及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

2.1.1 绿色制造目标层。

绿色制造目标层包含5个方面:时间、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

2.1.2 汽车制造全生命周期主线。

汽车制造全生命周期主线涵盖的范围很广, 从产品的制造需求、绿色设计、资源设备、生产、装配、影响、服务与维修、回收处理等整个周期都应当以绿色环保为主题。

2.1.3 绿色制造过程技术层。

绿色制造过程技术层, 包含有绿色设计技术、制造资源优化技术以及清洁技术、产品生命中期管理技术、绿色制造企业信息技术、绿色制造评价技术等。

2.1.4 绿色制造支撑系统层。

绿色制造支撑系统层包含有绿色制造评价系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绿色供应链系统、清洁生产管理系统等等。

2.1.5 绿色制造支撑技术层。

绿色制造支撑技术层包含有:先进制造技术、数据库与知识库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优化与决策支持技术。

2.2 汽车企业绿色制造关键支持系统研究

2.2.1 绿色设计技术。

绿色设计, 我们也称为生态、生命周期、环境或环境意识设计等。当前绿色设计技术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 总体思想也逐渐明晰, 在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中, 要涵盖各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要避免环境污染, 进而做到能源和资源的节约。通过已有经验我们可以知道, 那种先生产再治理的措施并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 要从开始生产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的影响, 设计环保可以循环利用的实施方案。

绿色设计强调可持续发展观点, 并强调系统分析和对产品的评价, 认为要在开发产品时就充分考虑环境的消极因素。在产品的开发阶段直接引入3R模式, 同时支持废物设计。然而设计上做到理论上的完全绿色无污染, 但是现实中却无法做到完全无污染, 只能做到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但也要能够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有很多关于绿色设计的内容, 且涉及到的内容也较多。笔者整理如下几点:

(1) 绿色设计的关键技术

整个汽车生产过程中需要关注很多内容, 如环境的影响、资源的利用等等, 而这些关键性问题在绿色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予以重点关注, 要综合评价、分析进而知道设计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等, 以此保证获取质量最佳的产品。

(2) 绿色产品

汽车产品的生产中会涉及到很多环节, 这些环节的首要任务都是要进行原材料的准备。原材料对于生产至关重要, 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污染, 在选择材料过程中要选择不能污染环境的原材料。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率和原材料的质量关系密切, 因此在生产中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的质量, 如果原材料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那么其产品质量也就会无法得到保证, 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重要会增加运输材料和废物, 也会增加企业在后续对污染处理的成本。

绿色材料的选择需要解决综合性和系统性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绿色材料无明显标识, 选择难度大;一是考虑所需要的材料的绿色性需要从产品的功能、成本和质量等多个方面, 这样多方面的考量也会增加选择的难度。

2.2.2 汽车制造的绿色工艺规划。

研究实践告诉我们, 产品制造过程的工艺方案也会影响能源和材料的消耗。绿色工艺规划一般会出现在设计之初, 这也是情节生产技术的关键不走, 它在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设计中起到桥梁的作用。绿色生产工艺规划涵盖多个内容, 如获得环境最有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路线。

绿色工艺规划能够对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改善, 尤其是对环境减少消极影响。工艺优化过程, 主要是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降低、降低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和降低人力投入等。绿色制造工艺规划立足于传统工艺规划, 并作出相应的延伸, 是一种促进汽车绿色生产制造的环保辅助手段。

当前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 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传统的工艺方法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先进高效的工艺和方法将会成为发展的主流, 且产品更新周期加速也会导致废弃产品速度的加快。企业应当强化对这些废弃产品的回收, 确保能够对资源充分利用, 最大程度的使用绿色制造系统和尽量不给环境带去危害的工艺技术。

3 加强汽车生命周期处理管理的发展对策

3.1 大力宣传, 并开展相关法律教育工作

开展多种宣传方式, 如公益广告、教育读本等多种方式, 提高民众对于国家废旧汽车回收和再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 提高全民回收和再利用废旧汽车的意识。让民众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提高这方面的认识, 并能够积极主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废旧汽车的报废和参与回收和再利用工作。

3.2 以市场为导向, 多种方式并举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但是其实施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缺少足够的补贴资金以及不法分子进行高价回收等, 这些使得废旧车辆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 甚至还出现了原本应当报废的汽车却重新回流到市场。

针对出现的问题, 可以以市场为导向, 多种方式并举。如根据相关的法律, 严格打击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 并且根据实际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让那些非法使用废弃汽车的违法行为得到相应的法律惩处。同时制定相应的经济手段, 鼓励车主和企业主动回收废旧汽车, 给予这些车主和企业相应的经济补偿。

3.3 加强废旧汽车再制造技术

回收废旧汽车是废旧汽车早制造技术的根本, 在回收后合理修复、改造废旧汽车, 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当前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 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废旧汽车的再利用率的提高, 能够有效拓宽废旧汽车材料的使用渠道, 并带来客观的经济收益。

结束语

汽车制造企业绿色制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 减少环境污染, 能够有效的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汽车行业是当前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汽车企业的绿色制造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要加大研究汽车绿色制造, 并且对废旧汽车的回收给予重点关注。以市场为导向,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促进汽车制造企业的绿色制造。

摘要:环境和资源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人类生存发展受到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制约。汽车制造业是当今热门产业之一, 也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生产制造汽车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 且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汽车企业而言, 引进绿色制造模式来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并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是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将就汽车制造企业绿色制造模式及管件支持系统展开研究。

关键词:绿色制造,汽车企业,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 王永靖, 刘飞, 王琦峰.面向绿色制造的汽车制造企业信息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 2009, 07:832-837.

[2] 张伟, 刘仲谦, 张纾, 徐滨士.绿色制造与再制造技术研究与发展[J].中国表面工程, 2006, S1:76-81.

制造执行系统范文第3篇

清华大学——中旭商学院院长郭鹏老师提出了系统执行力——执行到位十大步骤:

步骤

一、制定战略规划---解决企业发展方向迷茫,向心力不足问题步骤

二、设计组织结构---解决岗位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步骤

三、编制岗位说明---解决职责不明,考核无据的问题步骤

四、梳理管理流程---解决部门各自为政,不相配合的问题步骤

五、制定目标体系---解决效率不高,工作被动的问题步骤

六、考核员工绩效---解决工作无结果,分配不公平问题步骤

七、设计薪酬激励---解决工资大锅饭,工作不积极问题步骤

八、建设文化制度---解决企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问题步骤

九、打造人才梯队---解决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问题步骤

十、管控措施到位---解决执行不力,推委扯皮的问题

如何强化企业执行力

“知行合一”。“知”乃“行”的前提,以利益为导向激发员工自律意识。当今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使得员工素质日益提高,其自我实现意识日趋成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其之”的传统观念难以适应而今企业管理民主化的潮流,员工关注的不仅埋头苦“干”,更为关注的是“干”的目的、利益,有所求是有所为的真正动力。员工个体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不尽同质,因此企业不能尽靠整体利益激励员工,诸如“企业利润翻几翻”,而且更多注重“对员工个体受益具体承诺”的激励。“利之所

趋”是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心理,企业应使员工明白,制度是企业整体利益与员工个体利益价值、利益的形式转换,强制性制度约束隐含着可取利益,只要付出就有回报,从而激发员工群体的尽责意识。

文武兼具。古代兵家“先廉耻而后刑法,先起亲爱而后律其身”的治军理念对于今天企业制度文化构建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文而化之,“强制性”是制度自身属性所决定的但同时也表明了企业的价值取向,本身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企业通过对员工权利意识、自主意识教育、引导,通过架构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的人文环境来提高广大员工尽责意识,借以强化执行的速度与力度。

制造执行系统范文第4篇

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是新时期市场需求的增长点,也是制造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能够精准匹配供给和需求,带动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的快速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式,更是浙江充分发挥制造业与互联网双重基础优势、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的重要抓手。

浙江推进制造业个性化定制的基础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驱动下,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流程虚拟化、数字工厂等已成为浙江省众多制造企业追求的新趋势。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又一次为浙江省制造业注入了新活力,在互联网技术、产业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具备了加快推进制造业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发展的坚实基础。

智能装备在重点行业开始普及,成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智能装备和现代生产工艺在重点行业不断普及,生产过程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机械、化工、汽车、纺织等行业生产设备和重大技术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步伐加快。一大批智能型、网络互联型、绿色节能型、安全可靠型、超常功能型的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以装备智能化、网络化为重点的现代装备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纺织机械、物流装备、食品机械、农机机械、环保机械等传统产品向“数控一代”“智能一代”升级,为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向个性化定制生产方式持续变革。温州报喜鸟集团推出“O2O+C2B”个性化定制服装,用工业4.0思维建成现代智能化工厂,依托天猫、京东、微信和App等互联网平台,大力拓展3D立体裁剪的个性化定制,通过“云翼互联”计划,将车间通过智能化、柔性化改造升级为“透明云工厂”。宁波慈星股份通过构建“基于工业4.0技术的慈星工业织可穿全球云定制平台”,建立了一个包括消费者、设计师、智能工厂、平台运营方、物流配送、支付结算等各方共同参与的生态体系,实现全产业链的分工协同,使产业链各方共赢共生,使公司成功实现从“生产设备制造商”向“生产设备和服务提供商”的转变。又如装备工业的杭叉集团,建立互联网的定制电商平台,客户可以在平台上根据既定的标准定制一台叉车,对主要零部件和叉车规格进行自由配置,平台将定制信息自动传递到企业ERP系统,并开始组织生产。

生产性服务业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新的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一大批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脱颖而出,“网上轻纺城”“中国塑料网(中塑在线)”“中国五金网”“中国化纤信息网”“数字钢构网”等一大批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茁壮成长,推动工业电子商务向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信用支付等业务集成方向拓展,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技术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电子商务平台、现代物流、网络支付、信用服务、电子认证以及智能终端、宽带网络、云计算、大数据正在构建信息经济的基础设施,成为推动浙江经济发展和跨越的重要驱动力。

制造业个性化定制发展的重点行业

以推动重点行业和基础生态发展为基本主线,以示范引导和培育孵化为基本手段,推动浙江制造业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快速发展,实现互联网产品和技术对传统制造业的创新重塑。

着力推动鞋服行业个性化定制。首先,提升鞋服企业的柔性化制造能力。引导企业着力提升生产管理能力,加快生产线的自动化、标准化改造,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产品生产跟踪和控制,应用MES和各类生产控制管理系统加速各制造环节的智能化集成,实现能够支撑小批量、多批次,甚至“单件流”的产品柔性化制造能力。其次,推动个性化定制平台体系建设。引导企业逐步建立产品大数据,形成个性化定制的模型、版型库。建设一体化的个性化定制软件平台,提升企业的设计协同、设计众包能力,推动龙头企业形成“工商一体”的经营模式,使C2B、C2M的模式成为行业主流发展方向。加快前沿技术应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引入VR、3D试衣、脚型扫描等新技术,不断提升鞋服行业个性化定制的前端体验。最后,发展智能化仓储物流系统。推动企业加快仓储物流设备的智能化提升,着力引导企业应用从生产到仓储一体化的智能化吊挂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强化每件产品的跟踪定位能力,强化与专业快递企业的合作和系统数据对接能力,缩短个性化小批量的物流周期。

加快推动装备行业个性化定制。第一,加快探索面向客户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建设。以农机装备、物流装备、大型特种装备、机床加工装备、汽车、电梯等行业为重点,以客户需求为基本导向,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和交付特点,积极引导企业建立产品个性化定制平台。提升客户的产品设计参与能力,提供客户在线选择模块、填写参数、支付定金等功能,并与PLM、ERP、CRM、MES等系统有效集成,实现客户下单到配件出库、生产到交付全程自動化、可视化。第二,着力强化产业链协同能力。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应用信息系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应用信息系统做好与零配件、材料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间的研发协同,提升个性化制造的快速研发能力;着力建设柔性供应链系统,转变原有大规模、标准化制造的采购、备件方式和库存模式,减少配件库存积压。探索为供应商提供精准的生产计划,优化产业链库存。

探索装饰建材行业个性化定制。第一,加快培育整体家装个性化定制平台。鼓励吊顶、地板、家具、家纺、家用电器行业龙头企业联合行业相关企业,积极建设面向终端消费者,提供整体家装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个性化定制网络平台。依托平台系统做好合作企业间的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项目实施和后续服务的有效协同。加快行业企业的智能制造步伐,大力推进柔性定制流水线和MES行业企业的普及应用。第二,加快O2O模式的探索建立。充分利用行业龙头企业自身品牌、渠道和服务配套等产业资源优势,利用系统平台做好资源和服务集成。通过线上沟通、定制、下单,线下物流配送、工程实施、后续服务的方式,探索整体家装个性化定制的O2O模式。充分运用VR、AR、虚拟仿真等技术实现在线装饰效果展现、装修现场虚拟体验等消费者体验模式。

培育建设第三方个性化定制平台。首先,鼓励大型互联网平台提供个性定制服务。支持阿里巴巴(天猫)、网易等互联网企业建设第三方的个性化定制平台,为终端消费者打造“创新+创造+创意”三位一体的定制服务入口。鼓励互联网企业开拓行业个性化定制第三方电商和服务平台,积极引导互联网企业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为制造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商城和网站服务,帮助制造企业制定一套完整的个性化电商营销解决方案,适应未来电商发展趋势和走向。其次,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开展个性化定制。支持互联网平台利用成熟的电商渠道开拓个性化定制网络市场,集成具备个性化定制产品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的企业和个人资源,提供电商、研发、生产之间无缝对接的C2B协同模式。引导专业市场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个性化产品展示窗口,打造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探索实现单品定制到定制产品系列化,助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个性化定制的技术发展。首先,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个性化定制发展的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加大投入,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导和推进协同创新,加大产学研合作,建立科学、完善的有关个性化生产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体系,重点发展柔性生产的自动控制与感知技术,个性化定制的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其次,培育一批信息工程服务商。以应用服务为引领,集聚创新资源,培育一批专注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工业信息工程公司,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新技术在企业个性化定制全流程的综合集成应用,打造一批成功典型案例,力争形成一批在全国重点应用领域居于主导或引领地位的智能制造服务企业。最后,加强个性化定制标准体系建设。鼓励省内标准化技术机构、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和企业积极主导和参与个性化定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研究与制(修)订,构建和完善个性化定制标准体系。强化标准要求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实现上下游产品标准对接。

制造业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发展,是切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举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發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因此,笔者建议通过健全个性化定制的领导组织体系、加大个性化定制财税政策支持、推动产学研合作、强化人才支撑、开展个性化定制推广交流行动等措施,不断提高制造业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水平,最终实现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的转变。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受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项目:浙江省制造业基于互联网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发展路径研究(2018C35052)支助。]

制造执行系统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部分之一,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速度有着重要影响,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值得各方面重视。当前,CIMS中的核心是车间制造自动化系统,而CIMS功能的好坏对整个企业有着重要影响,做好CIMS功能与其他系统功能的联系,并建立相应的控制系统,对企业车间的整个生产结构进行有效控制,能极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已被广泛应用,数控机床、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等技术就是典型代表,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当前,不同的车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制造自动化系统。制造自动化体系由车间控制系统、加工系统、材料储备运输系统等多个分系统构成,在整个系统中,车间处于核心地位。

1.CIMS的内涵和功能

1.1 CIMS的内涵

简而言之,CIMS就是计算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生产、经營的各项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的,就像一个完整的整体,需要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管理。CIMS系统应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将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人员、经营活动有效的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的促进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CIMS是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最高水平的代表,有“未来工厂”的美誉,它是一个大的集合体,由多个不同类别的子系统构成,它是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和发展需求来设计的,对企业生产有着重大影响。

1.2 CIMS的功能能结构

企业的设计功能、生产功能和经营功能是CIMS最为主要的三种功能,其中包含着4个功能系统和两个支撑分系统。4个功能分系统指的是管理信息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工程产品设计分系统和质量保证分系统这几个部允而其两个支撑分系统指的是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分系统。

2.企业车间控制系统与CIMS其他系统间的关系

2.1信息上的相关联系

在机械制造业中,车间控制系统与外部的各系统存在着紧密联系,这主要包括信息输入和输出。其中由外部其他系统将信息输入到车间内部,这就是信息输入,比较常见的是车间生产的相关计划、流程等;车间内部的控制系统将注入工作进展等信息对外传输被称之为信息输出。

2.2功能上的相关联系

对生产的控制调节、质量控制、材料管理、制造监控等是企业车间系统的主要功能,这些功能发挥出作用需要以CIMS作为前提。

(1)在进行生产计划制定时,车间就会依据其生产计划,这就要求对生产工艺有较深的理解,在选择加工方式以及所用设备时,就必须对生产计划做充分考虑,而这些需要考虑的信息内容,由CIMS的分系统来提供,但车间生产出现相关问题时,就能够及时的调整、解决,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CIMS可以为其提供较为完备的调整调度路径。

(2)在进行材料管理时,车间与CIMS的子系统有着密切联系。用CAPP系统进行MIS制定生产计划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具体分析各个产品的特点对车间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制定出好的应对方案。

(3)企业车间的监控系统,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得与CIMS的子系统进行联系,这是因为各个车间的生产、运行状况都是动态的,这就直接影响着生产的质量检查工作。车间系统与CIMS系统的紧密联系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3.企业车间控制系统的具体构造情况

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的车间控制系统普遍是递阶结构,这种结构形式也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将这个复杂的系统划分为各个层面来理解,即由各个层面发布命令又来执行命令,这种结构形式有效的提高了车间的工作效率,更保证了生产产品的质量,下面对各个具体层面做详细分析。

(1)设备层面

车间系统的设备层面主要指的是机床、加工中心、自动化控制系统等方面,有些较为先进的企业还可能会有智能机器人。车间的控制层通过与各个车间的有效联系,可以对车间的各种生产设备进行控制,将上面的生产指令下达到各个车间,并能够保证这些指令的有效施行。

(2)单元层面

车间的生产需要生产计划,生产中出现问题也要及时处理调度,车间单元层面就有这些作用,它还能对生产任务进行有效控制,加深企业对资源需求的了解,便于管理的跟进。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其监督管理结果也会生成相关报告。

(3)车间层面

在整个控制系统中,车间层处于核心地位。它能指定生产计划,对车间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优化,这样就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的质量,最大程度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也节约了生产成本。加强对车间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对外部信息的应对能力,使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自身的生产计划。车间控制的周期一般较长,短则几周,长则几个月。

结束语

能否应用好制造自动化系统关乎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它与企业自身的CIMS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更是CIMS信息流的交汇处。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对各种信息的整合把控就显得更为重要,加强企业内部各个系统的联系,可以使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苏伟.ERP系统在机械制造企业中的应用与实践[D].上海交通大学,2009.

[2]罗拥军.解析机械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

[3]张相相.ERP系统在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3(06).

[4]葛畅.浅析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12).

[5]杨永兵.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11).

作者简介

卢银菊(1987年8月一),女,贵州省修文县人。工作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研究方向:汽车制造与装配

上一篇:船舶制造下一篇:精密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