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养殖技术范文

2023-09-23

虾养殖技术范文第1篇

龙虾,街上能看到很多,它的味道虽美味,但要钓到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是。

七月初旬,我来到大姨家玩。因为大姨家最近在卖龙虾,她就让我和嫂子去钓虾。一听到钓龙虾,我可兴奋了,因为我从来没有钓过龙虾。黄昏,我和嫂子拿着桶和“钓虾杆”来到池塘边钓虾。其实钓虾和钓鱼差不多,只要在一根竹竿上栓上一根线,在线上系上一块咸肉,然后把肉往池塘里一抛就行了。我跑到池塘边将肉往池塘里一抛竹竿放在地上,我满怀期待地坐在旁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竿和线的一举一动。过了一会,线慢慢地往前面移动,竹竿在翘来翘去,只听见嫂子大喊一声:“文文,虾上钩了!”我当时的心情超级激动,用力一提,看见咸肉上拴着一只大龙虾,嫂子又说:“快,把龙虾放进桶里,别让它跑了!”我移动竹竿,把龙虾往里一放,我高兴地说:“耶!成功钓到一只虾!”“其实你刚刚错了,提竿子的时候应该轻轻地,慢慢地提,如果你碰上的不是一只贪吃的龙虾,你可能还钓不到呢!”我听饿了嫂子的话,频频点头。我把肉在此抛到水里,一会儿一只虾又上钩了,我轻轻地慢慢地提起竿子,但龙虾跑掉了!“钓虾收竿的时候有技巧,放竿的时候有技巧,虾上钩的时候也有技巧呀!”嫂子就像一位钓虾专业员一样对我说。我好奇地问:“那们都有什么技巧呢?”“放竿的时候最好放远一点,因为近了不好钓。虾上钩的时候要等一会儿,让虾多吃会,这样龙虾的爪子就会加紧肉,就不怎么会跑掉了。”我记住了嫂子的话,又抛竿,虾上钩了,我按着嫂子说的,我成功了!这边,嫂子的竿子也动了,嫂子一提,一下钓到了两只!我和嫂子高兴极了!一会,妈妈和哥哥也来了,我们一会儿钓上一只,一会儿钓上一只,可开心了!天色渐渐暗了,我们拎着半桶龙虾喜滋滋地回家了。

虾养殖技术范文第2篇

设计意图:《七彩虾》是一个很温馨、感人的故事,通过讲述一条小青鱼为了实现年老的虾公公的心愿,把自己变成七彩虾耐心陪伴虾公公,刻画了一个孝顺老人的可爱孩子的形象。作为社会活动设计,即合适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故事主题非常符合社会的现实需要,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从小关爱老人、尊敬老人。教材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故事童话式的语言、情节符合大班幼儿的欣赏水平,能被他们理解与接受。设计中,我运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体验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并进行迁移,萌发幼儿尊敬、关爱老人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

2、懂得理解老人的心愿并愿意为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协助幼儿调查老人的心愿,填写“祖辈的心愿”卡。

2、邀请家长、孩子的祖辈到幼儿园参加半日开放活动

3、排练手语:《感恩的心》

4、七彩虾的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胡老师请大家看动画片,动画片的题目叫《七彩虾》,请你们仔细听听,发生了什么事?

二、理解故事:

1、播放动画前半段,提问:

(1)、是谁发现了虾公公?(小青鱼)。 (2)、小青鱼是怎么帮助虾公公的?(小青鱼背着虾公公到河面上去玩。

(3)、为什么虾公公把彩虹当成了七彩虾呢?(形状、颜色)

(4)、虾公公发现七彩虾不见了,心情怎么样?(伤心、很郁闷). (5)、小青鱼看到虾公公这样,她的心情会怎么样呢?(很着急)

设疑:小青鱼会想什么办法来满足虾公公的心愿呢?

2、播放动画后半段,提问:

(1)、小青鱼为什么要把自己打扮成七彩虾的模样?(出示七彩虾,感受七彩虾用线把自己缠成虾的难受劲。)

(2)、有了七彩虾的陪伴,虾公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3)、你喜欢小青鱼吗?为什么?

小结:小青鱼帮助虾公公找到了她的好朋友,这说明小青鱼是一个关爱老人、尊敬老人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向他学习吗?噢!你们真是懂事的有礼貌的好孩子。

三、迁移经验:

小朋友,故事中的虾公公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人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师:是呀,虾公公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那你们知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愿吗?猜一猜他们的心愿会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集体分享

师:a、小朋友真能干,猜出了这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的心愿到底是什么吗?

今天爸爸妈妈带来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愿,等会请你轻轻的过去,问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愿是什么?

b、幼儿采访爸爸妈妈或前来的祖辈,在黑板上张贴“祖辈的心愿卡”集体分享祖辈的心愿。

c、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么爱我们,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可以给他们唱歌、跳舞、捶背、讲故事等)

d、我们要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经常去看看他们。我们不仅要尊敬老人,更要尊敬我们的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一首歌,用歌声来表达我们心中的爱。让我们一起,把《感恩的心》送给在场的、不在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感谢他们这些年来对我们的关爱,让我们一起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爱你们。

虾养殖技术范文第3篇

历史上的名人如:徐渭、郑板桥、李复堂等人, 在虾的绘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都是以“活”为特点进行创作绘画。虾小巧, 在创作过程中一般都只画较少的几只, 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只但在创作勾画过程中重点谋划也可以使整幅画都看起来燿燿生辉。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 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 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 但还不够“活”, 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 置于画案, 每日观察, 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 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 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 活泼、灵敏、机警, 有生命力。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 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 用墨色的深浅浓淡, 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 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 左右二笔淡墨, 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 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 一笔一节, 连续数笔, 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 有躬腰向前的, 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 既有弹力, 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 由细而粗, 数节之间直到两螯, 形似钳子, 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对水中的虾, 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 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 简略得宜, 似柔实刚, 似断实连, 直中有曲, 乱小有序, 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 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显示了画家高妙的绘画功力。齐白石先生画虾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

齐白石先生在60岁之前, 画的虾是严格写实, 写生。临摹明清画家徐青藤、八大山人、李复堂、郑板桥等画的虾。齐白石先生在65岁时, 虾身主体已简化为九笔。除眼、须、钳足、尾外, 还有一笔深墨勾出的内腔, 6节的虾身。这阶段可称为形似。这种造型风格便是齐白石的虾所独有的。齐白石先生在66岁时, 画虾后腿由10只减为8只。齐白石先生在68岁时, 所画的虾后腿由8只减少到6只。虾眼由原来的两点变成两横笔, 最关键是头、胸的淡墨加了一笔浓墨更湿出白虾躯的透明。齐白石先生在78岁时, 所画的虾的后腿只有5只了。随着白石老人不断地探求, 画的虾有了质的飞跃。使虾有了动感。齐白石先生在80岁以后, 画虾有了颠覆性的改变了。造型上将现实中的6段虾化成了5段。加大了虾身的起伏角度, 突出了虾的动态。艺术本源自生活, 但高于生活。这大胆的改变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的好看。造就了画虾史上里程碑。这就是“齐白石变法”的深刻。关于“白石虾”的造型, 齐白石先生自己曾说过:采用了有着坚硬外壳和大钳河虾的前部, 丰硕的海虾虾身部分, 将两部分结合并加以取舍提炼, 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白石虾”造型。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的绘画艺术.既不赞成“只弄笔聚, 不求形似”, 又极反对“只求形似.不讲神韵”。“白石虾”耸立了一个别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二、齐白石画虾的风格

绘画如写字一样, 笔酣墨饱, 力健有锋不作修饰。这就是齐白石先生的绘画风格最明显的特色。齐白石先生闻名以后, “白石虾”的名号不胫而走, 画法特色也成为齐派卷标了。上文简单介绍了他画虾的演变, 他概括虾的结构并加以整体把握。绘画虽以写生观察为主, 但准确的表达其含意侧重主观的真实感, 也就是重视内在神似甚过于外在形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原因正是如此。一笔一画之浓淡、轻重、虚实与开合等基本画法, 都应该从这个角度去体会“白石虾”的特色, 才不致于毛而失貌。老人“白石虾”的造形, 是经过长期锻练、揣摩而来。稍早变法前后, 造形上采取比较写实的手法, 但愈到晚年, 这些手法愈趋于简洁的处理方式, 并将造形夸张, 虾头愈大, 而虾身愈瘦长;赋予造形构成上的张力, 更能突显主题意趣。这是因为觉察到视觉造形上恒常状态, 在审美上给人稳定而完整的感受, 凭着这个见地, 其他金石派画家已经瞠乎其后了。

我们如果了解老人画虾作品的整体艺术性, 即能够体会他主张的神似, 并非仅止于虾本身个体画法, 是充而扩之, 经营整个画面空间, 产生严谨结构, 呼应贯穿, 衍生气势磅礡的生命力。神似, 应该说是这般生命力的重现与象征, 而且优游自在, 无所阻碍。试着解析老人的杰作, 我们可以清楚地读出作品传达这份神似的深沉力量与价值:每只虾均完美无比, 各个都是典型的“白石虾”。“白石虾”的神似, 在心理深处, 何尝不是老人自我的拟人化?在精神领域上, 也已经跳脱变法画虾时乡园憧憬的心境, 因寄身京师深耘而臻于纯粹升华了。

三、小结

我们讨论“白石虾”的风格特点的时候发现书法基本素养是不可或缺, 否则会如隔靴搔痒, 搔不到痒处的。后来的人, 多奉“白石虾”为金科玉律, 一样画葫芦地照抄, 殊不知老人当年已告示世人:“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要学习到他的精神与要领, 而不要在表象形似上模仿。白石先生用这番深具教育意味的话用来提醒后来者。由这一点, 更让人品位出老人画虾风格, 是如何地经历漫长岁月所淬练出来。老人年岁之高, 创作之勤, 作品之丰, 是难以估计, 白石老人在绘画上为什么能够取得今天如此高的成就?单在画虾这一种的艺术造型上, 白石老人就下了几十年的工夫。我们从白石老人画虾的变化过程中就会感受到他在画虾的艺术造型上不断完善的过程。“白石虾”, 其所体现的其实是一种“白石精神”。他每日笔耕不辍, 潜心钻研, 从开始单纯的模仿, 进而到提炼与升华, 无不体现出其对艺术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摘要:齐白石先生是我国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之一, 齐白石先生的画继承了我国传统画的技法, 并通过对生活的深入观察, 加以融会提炼, 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有卓越的贡献。谈到齐白石先生, 大家总会想到“白石虾”。本文对齐白石画虾经历和演变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概括了其大概的艺术风格。他每日笔耕不辍, 潜心钻研, 从开始单纯的模仿, 进而到提炼与升华, 无不体现出其对艺术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关键词:白石虾,造型特点,演变

参考文献

[1] 齐白石齐白石的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8.

[2] 齐良迥齐白而艺术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

[3] 徐改齐白石 (中围书目家全集) [M]石家序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4] 肖艳浅谈“白石虾”艺术造型的演变[期刊论文]-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 (10) .

[5] 齐白石齐白石的画1958.

[6] 王振德;李天庥齐白石谈艺录1984.

上一篇:流行歌曲欣赏范文下一篇:查办案件工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