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烦忧赏析范文

2023-10-30

戴望舒烦忧赏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戴望舒;诗歌;语言特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现代派,是我过现代文学史上一支重要的诗歌流派。它有一个庞大的诗人群有戴望舒,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冯至,施蛰存等等。这支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的诗歌流派,有强烈的现代意识。每个作家几乎都受法国象征主义,美国意象派诗歌运动的影响,都有着相似近乎相同的审美原则和艺术追求。特别是在语言方面,他们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诗歌美学。其中,戴望舒诗歌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

一、音乐美

戴望舒诗歌语言最为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的音乐美。音乐性的表现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音调上。如《雨巷》,叶圣陶先生曾认为它的出现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戴望舒也由此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首先,全诗气节,每节有六行,且每行长短不一,有五言、七言一行,也有三言一行,五言、七言又有标点断开,使全诗有一种缓慢多停留的特点。其次,韵脚的使用使全诗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第一节的

二、

三、

六、句押“ang”韵,第二节的

二、六句也押“ang ”韵,第三节的

一、

三、六句押韵,第四节的

三、六句押韵,第五节的

三、

五、六句押韵,第六节的

三、

五、六句押韵,第七节的

二、

三、六句押韵。像这样押韵的位置变换不定,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错综复杂的体现。再者,排比句的方式造成首句重叠,像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等构成了节奏低缓深沉,反复回响的艺术效果。再加上“抛词法”(即把下句的某个首词抛入上句句尾)的运用更是使全诗语意似断还连,给人以绵延悠长的美感。如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最后标点符号的运用,首节末节的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周而复始回环复沓的节奏感。这种内在的音乐性与诗人孤寂迷惘的心境相结合,“创造出迷离恍惚,低回

【1】杳渺的氛围,从而谱写出了一曲朦胧而神秘、轻柔而沉思的寻梦曲。”戴望舒

诗歌的音乐性在其他诗歌中也有具体体现。如《致萤火》,全诗七节,每节行数不同。一句一节,三句一节,四句一节,节奏由急促而舒缓,每节大体押韵,节节韵脚不同,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形式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再如《寻梦者》整

1体上,全诗共八节,三行一节,“节奏大体整饬,每节一二句或重复或排比,三

【2】行中大体取‘aab’的韵脚,甚至两字完全重复”。在《寒风中闻雀声》里,第

一节的“叹”、“残”、“感”押“an”韵,第二节的主要韵脚是“en”,第三节“鬓”、“尽”押“in”韵,第四节的“境”、“命”押“ang”韵。这四个韵脚发音嘴型由宽至狭,舌位由前到后。再加上诸如“萎残”,“寒风”,“寂寞”等低沉的词,营造出一种凄清悲伤的韵律。

总体来讲,节奏与音调的完美结合,标点,格式,韵脚等匠心独运的使用让戴望舒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乐感。读他的诗便如在听一曲曲美妙而富有情感的歌。

二、散文美

(一)自由的语言形式

戴望舒创作成熟时期的诗歌采用无束缚的现代口语,打破传统格律诗的创作方法,使诗句排列自由化,或两言成句,三言成行,完全依据自己内心情绪的需要。这些诗“在亲切的日常说话调子里舒卷自如,敏锐,准确,而又不失它的风

【3】采,有节制的潇洒和有公里的淳朴。”如《雨巷》,像“她是有”三言成行,一

行中用标点隔开的“冷漠,凄清,又惆怅”,像这样随心所欲地安排诗句使这首诗完全自由化,像散文一样,能使作者的心情得到充分而自由的抒发。

1、极富情感的语言

戴望舒曾经说过“诗应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而使人感到一种东西,诗本

【4】身像是一个生物,不是无生物。”所以在作者的诗中,大多追求诗情的流动。

如《我的记忆》,纯现代的口语,将作者内心复杂的,微妙的现代人的感受不露痕迹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得甚于我的友人”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底喧嚣,

但在寂寥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在这首诗中,记忆是忠实的,亲切的,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老朋友。但记忆毕竟只是记忆,与现实相距甚远。当理想破灭时,爱情受挫时,“我”只能靠记忆来排遣孤独寂寞。因为“记忆”这一意象的存在,让整首诗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对过去痛苦生活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流露的是无法言喻的孤寂伤感。再如《我用残损的手掌》,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

这些表达了对山河破碎的切肤之痛。而接下来,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 寄予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跳动着诗人按耐不住的激动,表现出对光明未来深切的向往和礼赞。“与前半部分意象快速流动的抒情相比,后半部分则显得安静而舒缓,使整首诗在感情的哀

【5】怨与欢乐上得到完美的统一,抒情风格显得变幻多姿。”

2、意象优美

戴望舒的作品大多受法国浪漫主义派作品的影响,运用通感、隐喻、象征等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作者自身的感受情绪,所以读他的诗我们像是在看一幅优美的画卷,想在聆听一首旋律优美的歌,像在品尝一杯香醇诱人的佳酿,是一种美的享受。

“园中野草渐离离,

托根于我旧时的脚印,

给他们披青春的彩衣,

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

“日子过去,寂寞永存,

寄魂于离离的野草”

“我今不复到园中去,

寂寞已如我一般高:

我夜听坐风,昼眠听雨,

悟得月如何缺, 天如何老”(《寂寞》)

诗人将“野草”拟人化,将“野草”当做寂寞的喻体。“寂寞”十一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感触而已,而在诗人眼中却是一株长得如他自己一般高的野草。

【6】诗人自己也说过:“诗不是某一官感的享乐,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东西。”比

如说《灯》,有一节写到:

“太阳只发着学究的教训,

而灯光却作着亲切的密语,

至于交头接耳的暗黑,

就是饕餮者的施主了”

原本作者眼中“青色的灯”,“桃色的灯”,最后却是在“作着亲切的密语”,“由

【7】视觉转化为听觉,又把两种感觉对比,构成活的情绪”,美的享受。

三、法国象征主义手法和中国传统意象的完美结合

法国象征主义是起源于十九世纪中叶并于二十世纪初扩及欧美各国的文学流派,影响一直持续到今。主要涵盖诗歌、戏剧两个领域。象征主义者们主张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者们更注重音乐性韵律感。

戴望舒是带着中国晚唐温李那一路诗的影响走上诗坛的,但他同时也接受了法国浪漫主义的洗礼,所以他早期的作品绝大部分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但后来随着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他开始向现代派转变,转变的同时,他将这些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融入到民族传统艺术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那便是法国象征主义与中国传统意象完美结合。

说到两者的结合,我们不得不提到两者融合的一个成功的典范——《雨巷》。诗中出现了江南城市特有的典型风貌——“雨巷”和中国传统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丁香”。丁香是一种娇艳却易凋谢的花。古代诗人眼中的丁香是愁的载体,是美丽、高尚、脆弱事物的象征。这里有诗歌佐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沙》),“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在“雨巷”里走着,这是中国江南独具的一道风景线。“雨巷”在作者眼中就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失败的人生境遇的象征,而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在作者眼中也是人生理想的幻化。再加上富有音乐美的节奏音调和“雨巷”这一意象不仅隐秘含糊,还给人一种朦胧美。现代象征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再融入像“丁香”,“雨巷”这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两者完美的统一使戴望舒的《雨巷》轰动诗坛,广受好评。再如《致萤火》,“萤火”也是中国传统诗中常见的自然意象,而在《致萤火》中却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有自我意识的独立存在。又如《白蝴蝶》,

“给什么智慧给我

小小的白蝴蝶

翻开了空白之页;

合上了空白之页 ;

翻开的书页:

寂寞 ;

合上的书页:

寂寞 ”

“蝴蝶”也是中国古代诗人较为青睐的意象,如“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等等。《白蝴蝶》中的“蝴蝶”被诗人看作是焦灼、惶惶不安的载体。自古以来,“蝴蝶”在人们眼中是美的象征,是脆弱的象征。所以,该诗整体渗透着脆弱的个性生命无法把握自我、把握人生的悲剧意识。《寻梦者》也是一首非常富于民族色彩的诗。“金色的贝”“桃色的珠”“大海”“冰山”“天水”都经常出现在古典诗歌中。“金色的贝”是人生的意义,“桃色的珠”使他们九死不悔所追寻的人生价值。“类似民歌的夸饰、复沓与

【8】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一体”,让这首诗成为典型的现代

东方象征诗。

对法国象征主义创作手法的成功借鉴使戴望舒成为中国式的象征诗人。又由于他对中国传统诗歌的完美继承,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他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的著名代表。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是一座宝库,是一座我们可以源源不断地借鉴开发的宝库。

参考文献

【1】 龙泉明.中国新诗六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336

【2】 孙玉石.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363

【3】 卞之琳.<戴望舒诗集>序.戴望舒诗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250

【4】高玉琪.戴望舒经典作品选.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133

【5】 吴玉兰.中国新诗诗艺品鉴.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7

【6】 高玉琪.戴望舒经典作品选.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135

【7】 朱栋霖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19

戴望舒烦忧赏析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3、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2、 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芬芳。

二、作者简介:

师:“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 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望舒即月神,飞廉即风神)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优柔寡断,逃避现实。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三、朗读感受,深入鉴赏,把握基调:

1、★ 师配乐朗诵

学生听朗读录音时,老师板书生字词

巷道

( Hang )

街巷(

xiàng )

彷徨(

páng huáng

)彳亍(

chì chù

)

颓圮(

tuí pǐ )

惆怅(chóu chàng )

篱墙( lí )

师:听完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到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孤独,寂寞,凄凉,痛苦,忧伤,彷徨等(感情基调)

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师:追问: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明确:低沉幽怨

师:朗读时还应注意什么? 明确:停顿、轻重、节奏(沉稳舒缓)、语速(较慢)

生:齐声朗诵

2、师:朗诵完诗歌,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明确:丁香一样的姑娘很美

师: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

师:看修饰语“丁香一样的”,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介绍,又名紫丁香。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诗歌介绍 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赠》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师: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明确:忧郁的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师:作者是怎么写这个姑娘的呢?

明确:太息般的眼光,默默彳亍着,打着油纸伞,梦一般的飘过……

师: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明确:《白蛇传》。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一定更美了

师: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明确: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诗歌介绍 宋人秦观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代词人贺铸《青玉案》有词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看来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何况这时诗人正在一个狭窄破旧、阴暗潮湿,青砖灰瓦,还有“颓圮篱墙”的小巷里呢?

四、结合背景,解读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师:那么,为什么诗人会这么忧伤呢?诗人这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难道纯属是个人的哀叹吗?

明确:★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1927年夏,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故:【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寂,凄清的氛围。

【篱笆墙】颓圯---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雨巷】 悠长 寂寥 狭窄---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即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力。

【丁香姑娘】 应该美好理想的象征。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哀怨、凄婉。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擦肩而过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

——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

——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

——理想的幻灭

★意象说明 作者用雨巷、丁香、姑娘、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几个典型的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冷漠、凄清、又惆怅,准确的传达出了“我”“忧伤”这种典型情绪。

师:诗人就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叹、哀怨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集体朗诵,再次感受这首美丽而忧伤的诗

《雨巷》的成功正在于戴望舒写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的一种感情,那就是“忧伤”。诗歌把诗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传输给我们,使我们产生了与他一样或近似的情感体验。在文艺学上,这种情况叫共鸣。能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的作品,那就是伟大的作品了。

现在,让我们带着诗人传递给我们的忧伤,走进那条细雨迷蒙的小巷中,再次去体验一下在细雨迷蒙的小巷中彳亍独行的妙处。(集体朗诵)

六、★拓展训练:

请同学们用第一人称、散文的形式、诗的语言简单的复述 “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200字)

“我”: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的。我的心在期待着,期待着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走来。奇迹竟然发生了,她出现在巷子的另一头,也撑着一把油纸伞,穿着紫色的长裙,轻轻而来,如同一个紫丁香般的梦。这姑娘似乎给这寂寥的雨巷注入了生机, “我”似乎忽然抓住了希望。然而,她只是飘过了我的身边,一个照面间,只投出了“太息般的眼光”,又静静地隐去。消了颜色,散了芬芳,眼光也没留住。我感到冷漠、凄清、又惆怅。

“丁香姑娘”: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的。我心里想着,或许会遇到一个着青色长衫的男子,戴着细黑边眼镜,高挑而又清俊。行在清冷的巷子里,渐渐有一种孤寂从心底升起,我望着巷子的另一头,他竟然来了,正是我想象的样子,看上去他是那样的忧愁,也许他只是想遇着一位宁静、美丽、多愁的女子,在相错的刹那,读她哀怨的眼神;相错之后,读她轻甩的发梢。然后,以他多情的心灵作一篇淡紫色的诗章,登在某一报刊的某一个角落给那个不知名的女子,也送给自己一份凄美的灵感。如果不是这样,我走过他的身边的时候,他怎么沉静得如同一粒水滴。

戴望舒烦忧赏析范文第3篇

这并不合适阳光明媚的好天气,但也不合适滂沱的大雨,它所在的是烟雨濛濛如画的雨巷,所充斥的是淡淡的忧伤、哀愁、和彷徨。《雨巷》这首诗的就如一首哀伤的音乐,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而又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我们在这首曲子中看到了诗人所描述的画面,灰黑白的砖地,红褐色湿湿的瓦房,屋檐滴着雨滴,屋檐下是诗人的油纸伞和那哀伤的心情:

撑着油纸伞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雨巷似乎也透着寂寞,和他内心一样的孤寂和苦闷。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首诗的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但在这些寂寞之下,又有着诗人心中的一小份期待:在这安静的蒙蒙细雨之下的一份邂逅,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不是热情奔放的女孩,也不是成熟风韵的妇女,而是安静、清新、美丽带着淡淡伤感的姑娘,我想,她或许是纤纤细腰,有着一丝孱弱,细长而又干净的手指,撑着一把淡淡的牛皮纸颜色的油纸伞…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诗人赋予了这个姑娘丁香的特色,如丁香花一样开在仲春时节,淡淡的白又柔和着淡淡的紫,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 。丁香花娇美却易凋谢,引愁而又伤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人用丁香作为象征给了雨巷中这个幻想出来的姑娘不一样的感觉:她既具有丁香的美丽姿态和颜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洁和芬芳,还具有丁香的忧愁与哀怨。这样一个姑娘,是诗人的幻想,但诗人却又给了她现实的韵感: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那个姑娘的步态、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纸伞都与诗人一样。这样一个人的出现,显然使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这样梦一样的一个姑娘,飘渺的,却真实的和诗人相遇,有着太息般的眼神,向诗人走进而又走远„„像梦一般轻盈而不着痕迹地飘过,当她从诗人身边飘过去的时候,诗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脸的凄婉迷茫。这表情分明透露着:她心里实际上是不愿意与诗人分离的。诗人塑造了一个哀怨又和自己如此相似的一个姑娘,与他相遇,又与他分离,有着绝望和无奈: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颓圮的篱墙”或许就是诗人想与“丁香姑娘”相聚相守这一较为具体的希望破灭的象征吧,“丁香姑娘”终于消失在雨巷的尽头。但这时的诗人还是处在魂不守舍的状态中,即使不能再看到“丁香姑娘”,他还是在感受着“丁香姑娘”遗留在雨巷的黯淡光线和清冷空气中的颜色和芳香,并为这种颜色和芳香的不断消散而伤感不已….我想,他或许久久的伫立,感受,内心无比的失落,但是却只能继续行走吧„„

在诗的末尾,诗人似乎又将诗的开头所出现的那个镜头又重放了一遍。首尾两节的词句几乎全部相同,只是将其中的“(我希望)逢着”改成了“(我希望)飘过”。这一改,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诗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不敢有什么过于大的奢望,就是那么淡淡的一点点的一丝丝的期望,仅仅只是飘过。因而,读到诗的 1 最后一节,我们不禁感到:诗中所渲染的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而又无奈、惆怅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层。

戴望舒将丁香作为象征,将法国的象征手法运用其中,却又将中国意向中较为传统的哀伤的丁香花相结合 。我似乎可以理解这样的无言的心情,但也心中有了疑惑,丁香姑娘这样一个飘渺的幻想却又无比现实的姑娘不仅仅是男女之情的寄托吧,或许,这样一个丁香姑娘不仅仅是爱情上的,也可以看作任何理想,奢望得到又难以触碰,美好而又伤感。而诗人所走过的雨巷,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它悠长寂寥,好似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漫漫长道。在看似局部而又狭窄的诗意中,我们又可以惊喜的发现种种意想不到的开拓的局面,我想,这也是我喜欢这首诗的一个原因吧。

在读《雨巷》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和谐的音律美。丁香一样的哀愁,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颜色,重复却又不累赘,结尾与开头又相好的照应,就如同在画中走,欣赏和感受一首曲子一样。韵脚的有规律的反复: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但总体上又是有规律地重复的。该诗采用的是一韵到底的做法,在每节相隔不远的行的末尾重复一次脚韵,每节押韵两到三次;有些同样的字词还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这种韵脚的反复使用,使人们的听觉中被反复感受,营造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丽感觉。我读这首诗,在听觉上的感觉就象是在听一首轻柔舒缓的沉思型的小夜曲,那饱含着寂寞、痛苦的感情而又让人感到甜美的旋律在我的心头反复回响着。 关于这首诗的音乐美,叶圣陶曾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戴望舒烦忧赏析范文第4篇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同时他也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早年他以一首象征派的《雨巷》闻名于世,被冠为“雨巷诗人”;然而他“最有意义”的诗作,却被认为是表达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是戴望舒在1942年春,因主持《星座》副刊“对抗皇军”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的折磨,但他并没有屈服,用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深入浅出的文字,在不见天日的牢狱中,在暗淡无光的铁窗里,寄托了一位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的狱中成名之作。

现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

 诗的内容:“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将“祖国的大好河山”比作“广大的土地”,将残损的的手掌展开想象,作者用自己的手去摸索着这辽阔的土地,这生他养他的家园,体现作者身在监狱仍不忘关心国家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反映了作者在监狱中,身心被日本人侵略者残酷摧伤下那种坚贞不屈的意志。“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真实写照。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及“四光”政策,让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流离失所;家园的支离破碎,成了一片废墟,这惨不忍睹的情况,亦是国家的命运,也是诗人的命运。“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在这几句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虚拟性的总体形象之中,又对现实事物作了直观式的细节描绘,作者从触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角度,如“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运用幻觉和“虚拟性想像”的手法,“手掌”由北向南,将家乡的美景呈现在眼前:长白山的冷到彻骨、黄河的夹泥沙、荇藻和水的微凉、江南的水田……这一切是多么美好,然而在敌人的铁蹄之下遭到百般蹂躏,家园的美好已经成为过去的炊烟,不复存在,无不教人痛极而泣。在感情色彩上,这几行诗是忧郁的,冷色调的,充溢在字里行间浓浓的思乡之情,与作者身陷囹圄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作者将家乡的美景用一幅幅画串联起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从侧面反映了诗人对家园沦落的惨状的哀痛及对日寇的愤恨。“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在之前的感情基调上再次升华,手掌所到之处,无不是一片惨景,敌人践踏的痕迹。诗人内心对敌人的憎恨更是到了极点。到这里,便是诗的前部分。这一部分写了作者用自己已经残损的手去触摸祖国的土地,却是“血和灰”,为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而深感痛心。“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由上部分的的消极感伤到此时的乐观积极,残损的手去抚摸那温暖明朗、蓬勃生春、依然完整的辽远的一角,如同轻抚恋人的柔发般温柔,“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一向为人称道的两个比喻,使人们对解放区倍感亲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自己对解放区的热爱之情,让作者受伤的心在这块温暖明朗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让人倍感亲切温暖,包含丰富的感情。这两部分并列在一起,恰构成鲜明对照。使用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诗人对敌人恨之切,对祖国爱之深,也就自然地显示出来了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与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两种不同感情基调的对比,更突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真挚感情。接下来的“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作者用“太阳”和“春”比喻充满光明的解放区,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特点是能给中国的大地带来光明和苏醒。不仅突出诗中主题,而且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最后一句“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是作者对祖国美好的幻想和热衷的歌颂,“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两个比喻,是用水深火热的沦陷区反衬解放区──那里是将要实现民族复兴、诞生“永恒的中国”的地方。“永恒的中国”更是体现诗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定不移。

 诗的艺术手法:运用幻觉和虚拟是创作这首诗的主要手法,再用细节描写,通过幻想黄河的水夹泥沙、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渔船的苦水„„表达诗人对祖国的眷恋、热爱之情,用比喻手法,将祖国比作广大的土地,作者用残损的手温柔地抚摸这片他思念的土地,将解放区比作太阳和春,抒发自己对解放区的无比向往,即使作者没去过。将作者对解放区的热爱及感觉比作用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般的温暖亲切。再者,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将残忍不堪的家乡即被敌人统治的沦陷区与蓬勃向上的解放区作对比,反衬出作者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对家乡的伤痛,对解放区的歌颂。对敌人的痛恨,对红军的赞美。作者用自己残损的手去触摸祖国的每一片土地,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每触摸到一处,作者的情感就发生强烈的变化,由伤感到憎恨,欢喜,向往,再到歌颂,坚信。又从不同角度对事物做了直观上的描写,如从触觉(长白山的“冷到彻骨”,黄河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掠过无限的江山”“ 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 视觉(“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江南的水田,只有蓬蒿”)嗅觉(“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味觉(“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而这里面包含了作者的真挚情感。这首诗既是诗人长期孕育的情感的结晶,也是他在困苦抑郁中依旧保持着的爱国精神的升华。作者虽身受敌人的严刑拷打,平时执笔的手也成了残损,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但是诗人并没向恶势力低头,反而抬起了头,与敌人做生死的较量。这丝毫不减少作者对祖国以后强盛的明天的热情向往,热切期盼。他坚信:中国终有一天也会拥有同解放区一样明朗、光明的天,日本侵略者终有一天会被我们中国人赶出国门,而这一天即将到来。

戴望舒烦忧赏析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3、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2、 感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芬芳。

二、作者简介:

师:“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 作者介绍: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望舒即月神,飞廉即风神)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优柔寡断,逃避现实。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三、朗读感受,深入鉴赏,把握基调:

1、★ 师配乐朗诵

学生听朗读录音时,老师板书生字词

巷道

( Hang )

街巷(

xiàng )

彷徨(

páng huáng

)彳亍(

chì chù

)

颓圮(

tuí pǐ )

惆怅(chóu chàng )

篱墙( lí )

师:听完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到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孤独,寂寞,凄凉,痛苦,忧伤,彷徨等(感情基调)

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

师:追问: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明确:低沉幽怨

师:朗读时还应注意什么? 明确:停顿、轻重、节奏(沉稳舒缓)、语速(较慢)

生:齐声朗诵

2、师:朗诵完诗歌,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明确:丁香一样的姑娘很美

师: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

师:看修饰语“丁香一样的”,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介绍,又名紫丁香。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诗歌介绍 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赠》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南唐李璟的《浣溪纱》中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师: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明确:忧郁的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师:作者是怎么写这个姑娘的呢?

明确:太息般的眼光,默默彳亍着,打着油纸伞,梦一般的飘过……

师: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

明确:《白蛇传》。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一定更美了

师: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明确: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诗歌介绍 宋人秦观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宋代词人贺铸《青玉案》有词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看来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何况这时诗人正在一个狭窄破旧、阴暗潮湿,青砖灰瓦,还有“颓圮篱墙”的小巷里呢?

四、结合背景,解读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师:那么,为什么诗人会这么忧伤呢?诗人这低沉的倾诉,失望的自白难道纯属是个人的哀叹吗?

明确:★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1927年夏,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在痛苦中陷入彷徨迷惘,他们在黑暗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故:【油纸伞】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寂,凄清的氛围。

【篱笆墙】颓圯---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雨巷】 悠长 寂寥 狭窄---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即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力。

【丁香姑娘】 应该美好理想的象征。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哀怨、凄婉。 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擦肩而过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

——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

——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

——理想的幻灭

★意象说明 作者用雨巷、丁香、姑娘、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几个典型的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冷漠、凄清、又惆怅,准确的传达出了“我”“忧伤”这种典型情绪。

师:诗人就是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中体验痛苦、无奈、煎熬的进步青年,这彷徨、感叹、哀怨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它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

五、集体朗诵,再次感受这首美丽而忧伤的诗

《雨巷》的成功正在于戴望舒写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的一种感情,那就是“忧伤”。诗歌把诗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传输给我们,使我们产生了与他一样或近似的情感体验。在文艺学上,这种情况叫共鸣。能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能让不同时代的人产生共鸣的作品,那就是伟大的作品了。

现在,让我们带着诗人传递给我们的忧伤,走进那条细雨迷蒙的小巷中,再次去体验一下在细雨迷蒙的小巷中彳亍独行的妙处。(集体朗诵)

六、★拓展训练:

请同学们用第一人称、散文的形式、诗的语言简单的复述 “我和丁香姑娘”之间的故事梗概:(注意环境、景物、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方式的运用,不超过200字)

“我”: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的。我的心在期待着,期待着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走来。奇迹竟然发生了,她出现在巷子的另一头,也撑着一把油纸伞,穿着紫色的长裙,轻轻而来,如同一个紫丁香般的梦。这姑娘似乎给这寂寥的雨巷注入了生机, “我”似乎忽然抓住了希望。然而,她只是飘过了我的身边,一个照面间,只投出了“太息般的眼光”,又静静地隐去。消了颜色,散了芬芳,眼光也没留住。我感到冷漠、凄清、又惆怅。

“丁香姑娘”: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的。我心里想着,或许会遇到一个着青色长衫的男子,戴着细黑边眼镜,高挑而又清俊。行在清冷的巷子里,渐渐有一种孤寂从心底升起,我望着巷子的另一头,他竟然来了,正是我想象的样子,看上去他是那样的忧愁,也许他只是想遇着一位宁静、美丽、多愁的女子,在相错的刹那,读她哀怨的眼神;相错之后,读她轻甩的发梢。然后,以他多情的心灵作一篇淡紫色的诗章,登在某一报刊的某一个角落给那个不知名的女子,也送给自己一份凄美的灵感。如果不是这样,我走过他的身边的时候,他怎么沉静得如同一粒水滴。

上一篇:电商朋友圈打造范文下一篇:电学选择题训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