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范文

2023-12-22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1、科室成立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对各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和分工,并不定期检查,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会,对科室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反馈、整改,不断持续改进。

2.制定了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奖惩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制定了科室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操作常规,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术后镇痛的规范、麻醉苏醒评分表,建立了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沟通制度并不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在每月一次组织的科务会上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3、依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制定了科室质量与安全培训计划,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知晓率达95%。

4、利用科室晨会对当天择期手术患者根据个人业务水平能力进行合理安排,对在术前访视中出现的疑难病人进行术前讨论,以便制定出最佳麻醉方案,必要时亲自参加手术,保障病人在围手术期的安全,对急危重症病人成立抢救小组,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保障病人的安全最大化。

5、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今年,我科在术前访视、术后访视,手术安全核查、术前病人评估、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知情同意书的告知、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麻醉文书的书写等,不断提高了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

6、做到“三准确”,加强对病人家属的沟通,特别是对一些危重病人,随时告知家属手术进行的进行情况,让家属感到满意的同时也杜绝一些医疗纠纷,加强对手术科室医生的沟通,对病人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取得病人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完成手术。

7、保持急救药品和器械的完好率为100%,交接班时认真核对,遇到

各科急救病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开始急救插管、手术抢救,并在抢救中做到思维敏捷、操作熟练、灵活。

8、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保养.做到对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状况心中有数,保证临床手术工作正常运转。

9、每月进行1次“三基”考试和半年进行一次医师的定期考核并达标。

10、根据二级甲等医院麻醉医疗质量基本标准,我科2013年麻醉医疗质量控制如下:

(1)、各种神经阻滞成功率≥98%; (2)、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8%;

(3)、与麻醉相关的Ⅰ、Ⅱ级医疗事故发生率为0; (4)、非危重病人麻醉死亡率为0; (5)、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98%; (6)、腰麻后头痛发生<1%; (7)、“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8)、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9%;

(9)、麻醉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99%(10)、硬膜穿破发生率<0.4%;

(11)、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12)、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3)、万元以上麻醉设备、仪器完好率>98%; (14)、医院感染率≤5%; (15)、成分输血率≥100%;

(16)、甲级病案率≥95%(无丙级病案)。

总之,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重于泰山,我们将以二甲复评为契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从每一个医护人员做起,从岗位职责、治疗规范、手术流程、操作常规、应急预案上做起,每时每刻抓安全,把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渗透到我们的业务工作中,为保障我院就诊患者的健康而作出我们最大的努力。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您好!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科详细认真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汇报如下:

一、 存在问题:

1、 我科目前工作人员2人,执业资质2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医师职称1人。

2、 我科麻醉监测仪全为国产简易监护仪,使用时间5-10年不等,无一台配置呼末二氧化碳监护仪。

3、 2013年2月起我科医师工作时间超负荷,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110小时,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法定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

4、 由于人员问题,经常1人单独管理3-5台手术,全麻诱导、麻醉苏醒经常只能1人完成。严重违反了诊疗常规。

5、 经济收入偏低,工作强度、负荷、压力太大,与风险不成正比。

6、 临床外科部分手术的术前辅助检查不够完善,经常缺少心电图,胸片,高龄的缺少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查。

7、 手术安全核查虽都在做,但不能做到外科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按规定核查签字。

8、 我科目前没有麻醉复苏室。

整改报告:

1、 按照二甲评审要求:麻醉医师人数与手术台比例》2:1,每张手术台配置一名主治及一名麻醉住院医师。我院手术间为5间,麻醉医师2人,按评审要求及麻醉质量安全考虑,我科的人员配置是严重违反麻醉管理制度与规范的,敬请院领导解决人员问题。

2、 今年只解决了一台高配国产有创监护仪未带呼末二氧化碳监护模块。

3、 人员问题超负荷工作,1人单独管理3-5台手术,全麻诱导、麻醉苏醒经常只能1人完成。严重违反麻醉管理制度及诊疗常规。请领导重视此现象的严重性,回顾历史08年福建三明一个月出现4例小手术,麻醉围手术期死亡事件,就是因为麻醉医师超工作负荷,疲劳工作,酿成血的教训。

4、 请院领导讨论解决:我科医师超法定工作时间的合理加班工资。

5、 多次与临床科主任沟通术前辅助检查的完善工作,但还是有少数现象存在,请经管院长多与临床沟通解决。

6、 认真做好安全核查工作,并按要求做好核查签字工作。

7、 按照二甲评审要求设置麻醉复苏室,请领导解决。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2014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1. 制定医疗质量安全培训计划

2. 运用合适工具方法进行质量控制检查

3. 对麻醉医师定期进行考核,执行麻醉分级管理

4. 开展现场检查,检查落实医院核心制度、岗位责任制、麻醉安全管理制度执行、麻醉操作符合诊疗常规

5. 开展追踪检查,检查落实麻醉记录准确完整、麻醉计划与总结合理、麻醉方式与随访制度执行

6. 定期进行麻醉质量数据统计分析,及时分析数据变化趋势与原因,总结制度提高麻醉质量的各项改进措施,形成质量安全报告

7. 运用监测检查指标,有效落实各项改进措施,使麻醉质量与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1、实行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并有明确的制度。

2、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制度。

3、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麻醉计划。

4、履行麻醉知情同意。

5、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麻醉的全过程在病历/麻醉单上得到充分体现。

6、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7、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到位,实施规范的全程监测。

8、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的监护结果和处理均有记录。

9、建立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管理的规范与流程能有效地执行。

10、建立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有效沟通,严格掌握术中输血适应证,合理、安全输血。

1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

12、定期开展麻醉与镇痛质量评价。

13、建立麻醉与镇痛质量管理数据库。 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

1、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相关制度与程序。

2、麻醉分级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麻醉医师,权限设置与其资格、能力相符。

3、独立实施麻醉的医师须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制度内容包括: (1)明确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 (2)手术风险评估。 (3)术前麻醉准备。

(4)对临床诊断、拟施行的手术、麻醉方式与麻醉的风险、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5、有术前讨论制度,对高风险择期手术、新开展手术或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前讨论。

6、评估与讨论的病历记录完整性100% 。

7、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为每一位手术患者制订麻醉计划。

8、与麻醉相关的辅助检查结果、拟行麻醉方式、麻醉适应证及“麻醉中需注意的问题”应记录在“麻醉术前访视记录”中保存在住院病历中。

9、根据麻醉计划进行麻醉前的各项准备。

10、按照计划实施麻醉,变更麻醉方法要有明确的理由,并获得上级医师的指导和同意,家属、授权委托人知情,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11、有麻醉前由麻醉医师向患者、近亲属或授权委托人进行知情同意的相关制度。

12、向患者、近亲属或授权委托人说明所选的麻醉方案及术后镇痛风险、益处和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

13、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存放在病历中。

14、.按照规定执行手术安全核查。

15、按规定内容书写麻醉单。

16、麻醉的全过程在病历/麻醉单上得到充分体现。

17、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 (1)有及时报告的流程。

(2)处理过程应该得到上级医师的指导。 (3)处理过程记录于病历/麻醉单中。

18、麻醉医师对规范和流程的知晓率100%。

19、各项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20、有效预防麻醉意外与并发症、持续改进有成效。

21、有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到位,由麻醉医师实施规范的全程监测。

22、每床配备吸氧设备,包括无创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在内的监护设备复苏室配备足够的呼吸机、抢救用药及必需设备等满足需求。

23、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的监护结果和处理均有记录。

24、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 评分结果记录在病历中。

25、患者的监护和处理记录真实、准确、完整、病历记录完整率≥95%。

26、有术后、慢性疼痛、癌痛患者的镇痛治疗规范。

27、对参与疼痛评估与治疗的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

28、麻醉医师掌握操作规范与流程,并能在镇痛治疗中认真执行,镇痛治疗效果正确评价有记录。

29、相关器材与药品使用合理。

30、有手术中用血的相关制度与流程,手术用血有严格的指证。

31、有麻醉科与输血科沟通的流程 。

32、积极开展自体输血。

33、有手术用血前评估和用血疗效评估。

34、麻醉科与输血科等人员能有效沟通,保障术中输血及时、合理、安全。

35、科室定期对术中用血进行总结、分析、整改。

36、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

37、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操作常规。

38、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

39、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定期对制度进行自查、评估、分析有整改措施。 (1)术后随访制度。

(2)麻醉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 (3)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4)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40、定期开展麻醉与镇痛质量评价。

41、运用适宜的评价方式与工具。

42、将麻醉和镇痛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指标作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与评价的重点内容。

43、定期评价“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的执行情况。

44、建立麻醉质量数据库至少有但不限于:

(1)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心肺复苏例数、麻醉复苏室例数等。

(2)严重麻醉并发症,麻醉意外死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出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评分大于4分的例数等。 (3)各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例数PCA。

43、定期分析指标的数据变化趋势和原因,有麻醉质量安全报告。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1、科室成立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对各小组成员明确职责和分工,并不定期检查,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小组会,对科室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反馈、整改,不断持续改进。

2.制定了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奖惩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制定了科室岗位职责、诊疗规范、操作常规,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术后镇痛的规范、麻醉苏醒评分表,建立了麻醉科与输血科的沟通制度并不定期进行培训、考核,在每月一次组织的科务会上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3、依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制定了科室质量与安全培训计划,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知晓率达95%。

4、利用科室晨会对当天择期手术患者根据个人业务水平能力进行合理安排,对在术前访视中出现的疑难病人进行术前讨论,以便制定出最佳麻醉方案,必要时亲自参加手术,保障病人在围手术期的安全,对急危重症病人成立抢救小组,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保障病人的安全最大化。

5、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今年,我科在术前访视、术后访视,手术安全核查、术前病人评估、麻醉效果评定、麻醉知情同意书的告知、麻醉意外和并发症的处理、麻醉文书的书写等,不断提高了围手术期病人的安全。

6、做到“三准确”,加强对病人家属的沟通,特别是对一些危重病人,随时告知家属手术进行的进行情况,让家属感到满意的同时也杜绝一些医疗纠纷,加强对手术科室医生的沟通,对病人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取得病人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完成手术。

7、保持急救药品和器械的完好率为100%,交接班时认真核对,遇到

各科急救病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开始急救插管、手术抢救,并在抢救中做到思维敏捷、操作熟练、灵活。

8、专人负责医疗设备的保养.做到对仪器设备性能及使用状况心中有数,保证临床手术工作正常运转。

9、每月进行1次“三基”考试和半年进行一次医师的定期考核并达标。

10、根据二级甲等医院麻醉医疗质量基本标准,我科2013年麻醉医疗质量控制如下:

(1)、各种神经阻滞成功率≥98%; (2)、硬膜外阻滞成功率≥98%;

(3)、与麻醉相关的Ⅰ、Ⅱ级医疗事故发生率为0; (4)、非危重病人麻醉死亡率为0; (5)、术前访视、术后随访率98%; (6)、腰麻后头痛发生<1%; (7)、“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8)、麻醉记录单书写合格率>99%;

(9)、麻醉技术操作(实施麻醉操作和术中监护)合格99%(10)、硬膜穿破发生率<0.4%;

(11)、抢救设备完好率100%; (12)、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3)、万元以上麻醉设备、仪器完好率>98%; (14)、医院感染率≤5%; (15)、成分输血率≥100%;

(16)、甲级病案率≥95%(无丙级病案)。

总之,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重于泰山,我们将以二甲复评为契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从每一个医护人员做起,从岗位职责、治疗规范、手术流程、操作常规、应急预案上做起,每时每刻抓安全,把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渗透到我们的业务工作中,为保障我院就诊患者的健康而作出我们最大的努力。

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自接受治疗的68例进行麻醉效果的胸外科患者进行研究, 男41例, 女27例, 年龄38~72岁, 平均年龄53.3岁, 体重 (45.6~83.5) kg, 平均年龄63.5岁, 患者ASA在1~2级, 患者肝肾功能健全, 无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无精神病史, 将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 各为34例。

1.2 方法

患者麻醉前30 min均注射阿托品0.5 mg/kg,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穿刺上肢的动脉处连接心电等检测仪器, 甲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并异丙酚对患者进行麻醉, 乙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并异丙酚进行麻醉。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麻醉前与麻醉中的患者术中的心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的数值变化等;②患者术后出现呕吐恶心和视线模糊等现象;③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s) ,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①两组患者血氧饱和率、平均血脉压和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甲组患者的心率有显著差别,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②甲组患者出现呕吐恶心3例, 视线模糊5例;乙组患者呕吐恶心3例, 视线模糊6例, 两组患者术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甲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平均为 (4.6±1.9) h, 乙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平均为 (7.8±4.1) h, 甲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少于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瑞芬太尼 (瑞捷) , 主要成分为盐酸瑞芬太尼, 为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 1 min内能够完成血脑平衡, 药效发挥快, 且药效维持时间短, 主要用于临床全麻诱导和全麻维持镇痛。主要通过静脉滴射完成, 对患者的呼吸道刺激小, 患者不会产生国过激的反应。瑞芬太尼主要与吸入性麻醉药和安眠药等辅助使用, 能够降低瑞芬太尼的不良反应, 减少对患者的心血管等刺激, 手术中适合老人和患儿使用。瑞芬太尼在分解过程中主要是用过血浆的非特异性酯酶实现, 因此, 有着较强的抗干扰性, 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患者肾肝功能、体重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是临床麻醉中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相对芬太尼, 瑞芬太尼更加的安全可靠。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瑞芬太尼对心脏和呼吸等会产生抑制作用, 且这种副作用会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更加明显, 因此, 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控制用药量, 避免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害。瑞芬太尼在使用中必须和其他麻醉药品联合使用, 不能在鞘内和硬膜外给药, 对于有呼吸道疾病的和重症肌无力患者严禁使用。

根据试验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进行麻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均比较少, 对患者的身体影响均比较小。但是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 且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快, 术中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基本稳定, 变化较小。统计结果显示麻醉过程中, 两组患者的心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 但是甲组患者的数据均小于乙组, 说明瑞芬太尼对身体的损害小于芬太尼。术后两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视线模糊等现象均比较少, 均达到了试验要求。但是甲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少于乙组, 且甲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要优于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可见, 在进行胸外科手术时, 瑞芬太尼在麻醉中患者苏醒时间短, 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可以进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胸外科麻醉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2年2月接受治疗的68例进行麻醉效果的胸外科患者进行随机分配, 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 甲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并异丙酚进行麻醉, 乙组患者采用芬太尼并异丙酚进行麻醉, 对患者麻醉前、麻醉中的心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数值, 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清醒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动脉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 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甲组患者麻醉中心率数值明显优于乙组, 甲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少于乙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进行胸外科手术时, 瑞芬太尼相较芬太尼更加安全有效, 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早。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胸外科麻醉手术,麻醉效果,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燕, 李翃斌, 胡佳燕.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0, 22 (17) :2367-2368, 2450.

[2] 刘晓华, 李立.新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 8 (16) :88-89.

[3] 蔡杨帆.芬太尼在胸外科麻醉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1) :27.

[4] 朱明, 陈立建.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46 (1) :79-82.

[5] Larry F Chu, Tony Cun, Lynn K Ngai, et al.Modulation of remifentanilinduced postinfusion hyperalgesia by theβ-blocker propranolol in humans[J].PAIN, 2012, 153 (5) :974-981.

上一篇:民族团结手拉手简讯范文下一篇: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