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安全管理培训

2022-10-03

第一篇:麻醉科安全管理培训

麻醉管理与持续改进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主持人:

质控人员:

一、麻醉质量与安全管理

((★)(★)为核心条款,(★)为核心制度) (一) 值班、交接班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 查对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 新技术准入制度(★)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四)麻醉分级动态管理4.7.1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麻醉前管理: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1、麻醉术前访视记录:

2、麻醉前病情评估4.7.4:

3、麻醉前讨论制度;麻醉计划/方案:

4、麻醉风险评估:

5、麻醉知情同意与医患沟通: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麻醉术前访视记录:

2、麻醉前病情评估4.7.4:

3、麻醉前讨论制度;麻醉计划/方案:

4、麻醉风险评估:

5、麻醉知情同意与医患沟通:

(六)麻醉中管理: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1、麻醉全过程记录:

2、麻醉变更(体现分级管理)及定期讨论(台账体现):

3、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与流程:

4、麻醉记录单完整连贯信息监测记录:

5、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记录:

6、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4.7.4.2: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麻醉全过程记录:

2、麻醉变更(体现分级管理)及定期讨论(台账体现):

3、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与流程:

4、麻醉记录单完整连贯信息监测记录:

5、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记录:

6、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4.7.4.2:

(七)麻醉后管理:

1、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管理4.7.4(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所需的设施与设备;复苏室人员知晓现行的管理制度及流程;)

2、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监护结果和处理均有记录,包括Steward评分4.7.5.2:

3、转出麻醉恢复室评价标准:

4、评价结果、病人进、出麻醉术后复苏室时间记录:

5、术后24小时后麻醉师随访记录及效果评价(术后随访制度4.7.2)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1、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管理4.7.4(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所需的设施与设备;复苏室人员知晓现行的管理制度及流程;)

2、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监护结果和处理均有记录,包括Steward评分4.7.5.2:

3、转出麻醉恢复室评价标准:

4、评价结果、病人进、出麻醉术后复苏室时间记录:

5、术后24小时后麻醉师随访记录及效果评价(术后随访制度4.7.2)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管理4.7.4(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所需的设施与设备;复苏室人员知晓现行的管理制度及流程;)

2、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监护结果和处理均有记录,包括Steward评分4.7.5.2:

3、转出麻醉恢复室评价标准:

4、评价结果、病人进、出麻醉术后复苏室时间记录:

5、术后24小时后麻醉师随访记录及效果评价(术后随访制度4.7.2)

(八)术后、慢性疼通、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管理规范与流程,有沟通、观察、评价、记录4.7.4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九)《手术中用血麻醉科与输血室沟通制度与流程》、《手术中用血制度与流程》4.7.4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专项督查

1、 患者知情同意与告知、医患沟通、隐私保护、私密沟通场所(★)(★)

(1) 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1) 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危急值(★)(★)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不良事件(★)(★)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5、培训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十一)补充项目: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三、其 它

1、费用控制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麻醉药品管理制度(麻醉、镇痛、抢救)(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人员配备与培养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病人投诉及医疗纠纷

(1)以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情况

(2)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统计(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本月工作量、不良事件、危急值、投诉等)

第二篇:麻醉科培训总结

2016年麻醉科护士医疗不良事件培训总结

为了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及二甲要求,使护理人员能掌握护理不良事件核心制度,规范护理工作行为,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提高各级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根据评审要求,2016年7月25日13:30对我科全体护理人员进行“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及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相关内容培训,主讲人:张宇,现将本次培训总结如下:

1、通过本次培训,组织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讨论。

2、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规范护士工作行为,加强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力度,从中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

3、通过本次培训,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本科室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及时并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病人安全,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同类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

4、加强了对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概念的认识。

5、更加熟练了在手术中无菌台面的摆放及铺无菌巾时与医生的配合。

麻醉科 2016年7月25日

第三篇: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细则

麻醉学是以监测、调控和支持病人基本生命功能为主要手段,集临床麻醉、危重病人监测治疗、疼痛诊疗、体外循环、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临床专科。本细则为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所设置,受训者通过培训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麻醉亚专业的进一步培训。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使受训者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诚信和团队精神,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运用常规麻醉方法,对接受临床常见手术和检查的患者实施麻醉管理,以及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测与治疗,为成为合格的麻醉住院医师建立基础。

二、培训方法

根据培训对象在培训前所接受的医学教育程度的不同,参加临床轮转的时间和计划分为三年期、二年期和一年期(具体按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问题的通知》执行)。

㈠ 科室轮转的安排

1: 三年培训制:

非麻醉科室轮转:时间为4个月

 普外科、神经内科、胸心外科、呼吸内科、心内科等非麻醉专业科室中选择2个科室,各轮转2个月,总时间为4个月  第1年轮转结束后必须参加并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方能参加后续的培训。

麻醉科轮转:2年8个月

2:二年培训制 麻醉科轮转:2年

 必须包括ICU和疼痛门诊或病房,两者共计3个月。

3:一年培训制

全部为手术室内的临床麻醉轮转

表:临床麻醉学亚专业轮转安排 轮转亚专业 时 间(月) 手术室内麻醉 25(包括以下10项)

1. 普通外科麻醉 2. 泌尿外科麻醉 3. 骨科麻醉 4. 妇科麻醉

5.眼科和耳鼻喉科麻醉 6.口腔外科麻醉 7.神经外科麻醉 8.胸心血管外科麻醉 9.产科麻醉 10.小儿外科麻醉

门诊和检查治疗室麻醉

麻醉恢复室

2 1

ICU 2 疼痛病房和或门诊 2 总计

相应缩

短。其中二年制培训必须包括ICU和疼痛门诊或病房,两者共计3个月。 上述轮转时间和顺序各培训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 32 注:此表格适用于三年培训制,对于二年和一年培训制而言,可以将各个亚专业轮转时间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麻醉科医师培训内容主要为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教学科研能力的培训。(注:对于手术室外非麻醉专业轮转科室中,所规定的病种例数并非必须完成,各个培训基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以达到轮转目的为基本要求)

(一)普通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普通外科常见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普通外科体检方法和普通外科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

熟悉:普通外科常见疾病尤其是急性腹膜炎、梗阻性胆管炎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改变、手术治疗和术后合并症。

了解: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胃肠外科疾病 甲状腺、乳腺外科疾病 肝胆胰外科疾病

(2)基本技能(手术)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管理病床 全病历书写

术前检查工作和手术预核书 腹腔穿刺

参加普通外科手术 疑难病案或死亡病案讨论

例 次(≥)

3张 5份 5份 5例 15台 5次 例 数(≥)

5 6 5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熟悉普通外科专业医学词汇并能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普通外科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普通外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二)神经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掌握神经系统的查体和神经损伤定位,颅内高压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熟悉:神经系统特殊检查,包括脑电图、肌电图和经颅多普勒的操作及报告分析。

了解: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脑血管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免疫疾病 神经变性与遗传疾病 脊髓与周围神经疾病

例 数(≥)

10 5 5 5 昏迷 颅内高压 脑疝

(2)基本技能(手术)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管理病床 全病历书写 神经系统查体 腰椎刺穿

脑血管造影(协助) 脑电图操作与分析(报告) 脑血流图操作与分析(报告) 疑难病案或死亡病案讨论

5 10 2

例 次(≥)

3张 5份 30例 5例 5例 10例 10例 5次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 熟悉神经内科专业医学词汇并能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神经内科外科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神经内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三)胸心外科 1.轮转目的

掌握:肺、食管、心脏外科解剖学和胸腔生理学;胸心外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以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阅读分析胸部X线片、胸部CT片、内窥镜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结果、肺功能检查结果。常见胸外伤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胸腔穿刺术;胸腔闭式引流术。

熟悉:胸心外科术后监护措施和围术期处理原则,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了解:心胸外科特殊检查方法,心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术后合并症。

2.基本要求

(1) 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普通胸外科疾病 心血管外科疾病

例 数(≥)

10 10 (2)基本技能(手术)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管理病床 全病历书写

术前检查工作和手术预核书 胸腔穿刺 胸腔闭式引流

常规及复杂胸心血管外科手术 胸部X线片(阅读分析) 胸部CT片(阅读分析) 内窥镜检查(阅读分析) 超声心动图(阅读分析) 心血管造影(阅读分析) 肺功能检查(阅读分析) 疑难病案或死亡病案讨论

例 次(≥)

3张 5份 5份 5例 5例 10例 10例 10例 10例 10例 10例 10例 5次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熟悉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医学词汇并能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胸心血管外科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四)心血管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和高血压危象的处理。冠心病的诊断和急性心梗的诊断、治疗的选择;风心病的诊断、治疗的选择,以及急、慢性心衰的诊断与处理;室上速和室速的急诊处理;缓慢心律失常的处理原则和置入起搏器的指征;掌握先心病的处理方法。正确阅读和解释心电图。

熟悉:心衰、心律失常和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影像学特征;全导联心电图的操作和阅读分析。

了解: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了解射频消融术;了解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指征。

2.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风心病 心律失常

(2)基本技能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管理病床 全病历书写 参加抢救

全导联心电图(独立操作) 疑难病案或死亡病案讨论

10 10 10 10

例 次(≥)

4张 5份 5人次 10例 5次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熟悉心血管专业医学词汇并能熟练阅读该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心血管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心血管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五)呼吸内科 1.轮转目的

掌握:自发性气胸、胸膜腔积液、呼吸衰竭和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胸部X线片、胸膜CT片的阅读、肺功能检查、纤支镜检查、动脉采血法、胸膜腔穿刺术、气胸箱的使用、吸入给药方法、机械通气、氧气治疗。

熟悉: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和鉴别诊断。

了解: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胸膜活检,肺活检。 2.基本要求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

肺部感染(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部真菌及免疫功能底下者的肺部感染) 肺癌

自发性气胸、胸膜腔积液 呼吸衰竭

例 数(≥)

10 20 5 3 5 (2)基本技能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管理病床 全病历书写 吸入给药 氧气治疗 胸腔刺穿 参加抢救

胸部X线片(阅读分析) 胸部CT片(阅读分析) 肺功能检查

疑难病案或死亡病案讨论

例 次(≥)

4张 5份 5次 10例 3例 5人次 30例 30例 10例 5次

(3)外语、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要求:熟悉呼吸专业医学词汇并能熟练阅读呼吸专业英语书籍;能指导呼吸专业实习生进行工作;了解呼吸专业的临床科研方法。

(六)麻醉科 1.轮转目的

掌握:麻醉学科领域包括临床麻醉学、危重医学、疼痛学、急救复苏和药物成瘾与戒断相关的基础理论,并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临床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相关性疾病的基本知识;麻醉前病史搜集和病情评估;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和麻醉合并症的预防原则;麻醉与监测相关技术的操作及流程;术中生命功能的调控;病情变化的迅速正确判断与处理;常见麻醉合并症和术中危急症的正确处理;术后疼痛治疗及其方案;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原则和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危重病人的生命功能的监护、重要器官功能的判断和维护;急救复苏的技术、流程和组织抢救。

熟悉:麻醉机及监护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危重和疑难病人和手术的麻醉风险与预防及术中管理;慢性疼痛的病因学和鉴别诊断;ICU病人的营养支持;脑死亡的判断。

了解: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领域国内外理论新进展、前沿监测与治疗技术;药物戒断和全麻诱导阿片受体拮抗剂戒毒的方法。

2.基本要求 (1)基本麻醉方法 操作技术名称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其中必须包括鞍麻、骶管麻醉、腰硬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

外周神经阻滞和局部麻醉

(2)麻醉学亚专业轮转 操作技术名称 普通外科麻醉

眼耳鼻喉科和口腔科麻醉 神经外科麻醉 胸心血管麻醉 产科麻醉 小儿麻醉

门诊和/或手术室外麻醉 ICU 疼痛门诊和/或病房 麻醉恢复室(PACU)

(3)特殊麻醉技能 操作技术名称 动脉穿刺 中心静脉穿刺 纤维支气管镜 喉罩

双腔支气管插管 特殊器械的困难气管插管 经鼻明视气管插管 控制性降压

(4)ICU技能 操作技术名称 呼吸机管理 血流动力学监测 营养支持 X线读片

例 数(≥) 360 120 30

例 次(≥)

300 100 60 60 60 60 120 10 50 60

例 数(≥)

30 30 3 20 10 10 2 2

例 次(≥)

30人天 10 10 10 血气分析 10 (5)理论学习:通过病例讨论、读书报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 内 容 要求 病例讨论 读书报告 专题讲座

(6)教学科研能力要求

 所有住院医师要积极参与病例讨论、读书报告和专题讲座活动。3年至少参加上海市麻醉学术年会2次及以上,上海麻醉学会季度学术活动6次及以上。

 住院医师3年间必须向专科杂志投搞,至少包括临床病例报道和综述各1篇。

参考书目

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 现代麻醉学. 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 G. Edward Morgan, Maged S. Mikhail.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4th Edition, 2006, McGraw-Hill (岳云主译. 摩根临床麻醉学,第4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参与制定本实施细则专家组成员

组长 于布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组员(排名不分先后)

薛张纲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王英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李士通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 伟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梁伟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30次

3次

30次

第四篇:麻醉科临床医师培训计划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麻醉专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首先,麻醉的业务范围由临床麻醉已扩展到危重病监测、疼痛治疗、急救和心、肺、脑复苏等方面。其次,麻醉专业队伍里已越来越多地吸收了大量的高学历、具有研究技能的专业人才。此外,麻醉专业的研究领域从过去单纯的临床观察逐渐伸展到麻醉药理学、疼痛机制和脑保护等神经科学领域,麻醉学的学术水平也逐渐向高水平发展。然而,任何一名麻醉专业人才都要经历各项规范化的培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麻醉专业医生。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使受训者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诚信和团队精神,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运用常规麻醉方法,对接受常见手术和检查的病人实施麻醉和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护与监测,为围手术期医疗工作提供麻醉专科会诊。

二、培训方法

1、根据本科室临床医师的结构情况及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师,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

2、培训内容包括:与麻醉学密切相关的诊断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医学临床“三基”、临床麻醉学等。

3、培训要求

掌握:掌握诊断学中望触叩听诊的训练、全身体格检查训练;掌

握临床“三基”中CPR技术和常见无菌操作技术等训练;麻醉学科领域中包括临床麻醉学、危重医学、疼痛学、急救复苏和药物成瘾与戒断相关的基础理论,并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掌握临床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相关性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麻醉前病史搜集和病情评估;掌握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和麻醉合并症的预防原则;掌握麻醉与监测相关技术的操作及流程;掌握术中生命功能的调控;掌握病情变化的迅速正确判断与处理;掌握常见麻醉合并症和术中危急症的正确处理;掌握术后疼痛治疗及其方案;掌握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原则和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掌握危重病人的生命功能的监护、重要器官功能的判断和维护;掌握急救复苏的技术、流程和组织抢救。

熟悉:麻醉机及监护仪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危重和疑难病人和手术的麻醉风险与预防及术中管理;熟悉慢性疼痛的病因学和鉴别诊断;熟悉ICU病人的营养支持;熟悉脑死亡的判断。

了解: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领域国内外理论新进展、前沿监测与治疗技术;了解药物戒断和全麻诱导阿片受体拮抗剂戒毒的方法。

4、具体实施方法

a、根据本科室医师结构情况,对诊断学及“三基”内容进行 全员培训,对低年资住院医师及新毕业轮转医师进行全面培训,由 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培训及考核。

b、采取自学及讲课、病例讨论相结合的方法,1-2月份进行诊 断学基础培训及考核,3-5月份进行医学“三基”各项内容培训及考

核,6月份“三基”理论考试,7-11月份进行临床麻醉技能培训及考 核,12月份进行临床麻醉理论考试。

5、培训阅读参考书刊

全国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系列教材

《现代麻醉学》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

《疼痛诊疗手册》

临床“三基”(医师分册)

《诊断学》第四版

第五篇:麻醉科临床医师培训计划

外科麻醉医师培训计划

麻醉的业务范围由临床麻醉已扩展到危重病监测、 疼痛治疗、急救和心、肺、脑复苏等方面。此外,麻醉专业的研究领域从过去单纯的临床观察逐渐伸展到麻醉药理学、 疼痛机制和脑保护等神经科学领域,麻醉学的学术水平也逐渐向高水平发展。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培训,使受训者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诚信和团队精神, 能独立和基本正确地运用常规麻醉方法, 对接受常见手术和检查的病人实施麻醉和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护与监测,为围手术期医疗工作提供麻醉专科会诊。

二、培训方法

1、根据本科室临床医师的结构情况及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师,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

2、培训内容包括与麻醉学密切相关的诊断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 治、医学临床“三基”、临床麻醉学等。

3、培训计划

掌握:掌握诊断学中望触叩听诊的训练、全身体格检查训练; 掌握临床“三基”中 CPR技术和常见无菌操作技术等训练;麻醉学科领域中包括临床麻醉学、危重医学、疼痛学、急救复苏和药物成瘾与戒断相关的基础理论,并能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掌握临床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相关性疾病的基本知识; 掌握麻醉前病史搜集和病情评估掌握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和麻醉合并症的预防原则;

掌握麻醉与监测相关技术的操作及流程; 掌握术中生命功能的调控;

掌握病情变化的迅速正确判断与处理; 掌握常见麻醉合并症和术中危急症的正确处理; 掌握术后疼痛治疗及其方案;

掌握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原则和癌性疼痛的治疗原则; 掌握危重病人的生命功能的监护、重要器官功能的判断和维护; 掌握急救复苏的技术,流程和组织抢救。 熟悉:麻醉机及监护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熟悉危重和疑难病人和手术的麻醉风险与预防及术中管理; 熟悉慢性疼痛的病因学和鉴别诊断;

了解:麻醉学、危重医学和疼痛学领域国内外理论新进展、前沿监测与治疗技术; 了解药物戒断和全麻诱导阿片受体拮抗剂戒毒的方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政局社会事务管理下一篇:描写夏天的优美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