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的问题范文

2023-09-22

人生哲学的问题范文第1篇

2、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遥远,而是你心中的郁闷;最使人颓废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你自信的丧失;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你希望的破灭;最使人绝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击,而是你心灵的死亡。

3、人生无需后悔,逝去的事就像一阵风;人生不需要遗憾,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人生不需要懊恼,愁白的头发难以再黑;人生不需要哀叹,丧失自信就将失去一切!很有哲理的人生短句

4、既然我们选择了峰顶,就要努力登攀;既然我们投身钟爱的事业,就要尽力而为;既然我们抛弃了幻想,就要脚踏实地;既然我们来到了世上,就要好好的生活。

5、如果你能把做事当锻炼,把忙碌当享受,把挫折当成长,把吃亏当收获,把不幸当噩梦,把成功当往事,那么,你的生活就会感到无比宽慰,无比自在!

6、心往哪里想,哪里就会有亮光;心往哪里思,哪里就会有奇迹;心往哪里移,哪里就会有新意;心往哪里放,哪里就会有力量。

7、欲望就是这样的东西:你越得到它就越感到不足,你越失去它就越感到知足。

8、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的节奏和旋律;生活是一条路,延伸着人生的足迹和希望;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清醇与忧愁;生活是一团麻,交织着人生的烦恼与快乐;生活是一幅画,描绘着人生经历的红绿蓝;生活是一团火,燃烧着人生的憧憬和梦想。

9、幸运之神的降临往往是因为你多坚持了一会儿,多迈出了几步,多找了一条路,多拐了一个弯。

10、要想活得不累就得少点攀比,要想活得不烦就得少点计较,要想过得不苦就得少点懒惰,要想活得不悔就得少点鲁莽。

11、个人最大的资产是健康,健康最重要的内容是体魄,体魄最关键的部位是头脑,头脑最具价值的东西是思想。

12、成功的名字叫奋斗,创新的名字叫探索,勇敢的名字叫攀登,勤奋的名字叫耕耘,谦虚的名字叫倾听,幸福的名字叫满足。

13、没有永远的春天,却有永远的春意;没有永远的缠绵,却有永远的思念;没有永远的成功,却有永远的追求;没有永远的年青,却有永远的青春!

14、梦想是我们行动的起跑线,知识是我们前进的加速器,坚持是我们不停的步伐,智慧是我们成功的法宝。

15、都是路边树上的山果是酸的,其实是我们不懂得如何攀缘才能摘到山果;都说金钱不能买到快乐,其实是我们不知道从哪里能买到快乐;都说梦想难以化为现实,其实是我们不明白怎样奋斗才能梦想成真;都说人生道路是九弯十八曲,其实是我们不懂得选择。

16、平庸者并非缺少努力,而是缺少目标;梦想者并非没有行动,而是动作太迟;贫困者并非没有拼搏,而是缺少专长;懒惰者不是没有步伐,而是脚步太浅。

17、有一种变化叫成长;有一种力量叫坚韧;有一种责任叫付出;有一种幸福叫安康;有一种胸怀叫忍让,有一种快乐叫工作,有一种关心叫鞭策,有一种收获叫舍弃。人生格言

18、人生的生物意义在于健康,人生的生活意义在于快乐,人生的社会意义在于奉献。

19、春可赏绿,夏可玩水,秋可品菊,冬可滑雪。热爱生活,人生四季永远充满阳光!

20、幸福就是这样简单:口渴了喝杯茶水润润喉,无聊时与朋友聊聊天,饥饿时买个面包填填肚,烦恼时听听音乐轻轻松,疲倦时靠在椅上打个盹,失意时在公园散散步。

21、失败并不意味你无能,有时挫折反而会引导你走向成功;胜利并不意味你超能,有时顺利反而会诱导你滑入深渊。

22、劳动的果实最甜美,真诚的帮助最感人,诚挚的批评最温暖,心底的满足最幸福。

23、有生命就会有希望,有信心就会有成功,有思索就会有思路,有努力就会有收获。

24、没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旅游也会成为烦恼之行;没有坚强的毅力,短暂的路程也会变成艰难的跋涉;没有缜密的思考,简单的问题也会成为难解之谜;没有正确的思路,再好的机遇也会付诸流水。

人生哲学的问题范文第2篇

一些家庭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家庭如农民、农民工、未就业人员和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生活水平低下,有的孩子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留守儿童、流浪儿童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有的父母婚姻异常,单亲、重组、隔代抚养和旁亲监护抚养孩子的数量加大;还有的父母因个性、收入等原因,吵架打闹不止,缺乏互敬互爱。家庭的不和谐和生活的动荡让未成年人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有的孩子对父母失去归属感、对家庭失去信心。一般来说,得不到家庭温暖和关爱的孩子,其人格特点表现出攻击性和反叛性,极易走入歧途。

2.思想陈旧教育不当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尊重生命的价值;相当一部分父母人才观念狭隘,“望子成龙”,“逼子成龙”。盲目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个性成长,孩子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由于心理需求和自我成长不能实现,造成许多孩子精神扭曲,形成不良的品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父母也应该反思,对独生子女溺爱倾向已经导致我们的孩子生存能力不强、责任感缺失、竞争力不强。

3.学习能力差

许多年轻夫妇在思想上还没有做好充分地准备,孩子就已经降临世间,怎样抚养、教育孩子既没有学习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一些父母虽然看了一些书,但由于不了解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缺乏针对性,常常莫衷一是。于是,“一喊、二骂、三打、四窃(孩子隐私权)、五夺(孩子财产权)”普遍存在于中国家庭中。相当多的父母及监护人不懂也不能依法教育、抚养,不能通过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不能给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以积极的人文关怀、心理关注和成长指导,从而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发育迟缓,人格不完善。被“管”出来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被打骂虐待、貌似“爱”的严管监控和“特长”学习下的孩子,其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往往得不到充分保护,孩子精神遭受创伤,学习兴趣下降,社交焦虑加深,心理形成逆反,能力提高缓慢,“快乐成长”变成了一句空话。

4.不能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及监护人自身素质差,缺乏爱心,社会角色顽劣,这导致了有的孩子游走在社会边缘,内心绝望,还有的孩子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自暴自弃。

5.父母也要接受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接受时间最早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是养成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陶冶气质,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环节。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生受益。让儿童健康成长,关键在于提高父母的素质和他们实施积极家庭教育的能力,“孩子有问题,父母来‘吃药’”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教育父母,应该从父母自学和对父母开展社会教育两个方面来努力。前者强调,每位父母应抱着培养孩子也是一种事业的理念,加强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向生活实践学习,不断认识自我、认识孩子,掌握科学的教育、心理知识,寻求符合自己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后者则主要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弘扬先进的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的教育规律;积极开办各类讲座、培训班,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知识。

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五大步骤 (2014-05-29 13:25:17)转载▼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情景很多,学走路时摔跤、和小伙伴相处时发生冲突、考试考得不好等等。孩子在受挫后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引导,常会失去自信,产生退缩之感,甚至变得越来越软弱;但如果得到合适的引导,孩子则会坦然面对挫折,渐渐培养出对挫折的承受力、意志力。父母可以尝试着从下面五个步骤出发,培养孩子的耐挫力

第一步:疏导

及时的疏导,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从而避免孩子情绪的严重受挫。要让孩子体会只有战胜了困难才能前进一步;要时刻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孩子,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使孩子学会客观地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第二步:鼓励

鼓励孩子鼓起勇气努力向前。在孩子做出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鼓励的方式尤其适用于胆小、怯弱、内向的孩子。

第三步:启发与尝试

孩子有时会拒绝尝试新的或他们认为困难的事,如有启发性地问孩子你觉得该怎么办呢,允许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即便是尝试中失败,也要让孩子觉得从中有所收获。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学会自我调节心态,克服困难去追求下个目标。

第四步:借力

孩子的自信心与承受力是建立在他们各方面优点的基础之上。在某一方面的充分自信,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如果面临挫折,孩子将自己的优点丢在了脑后,你一定别忘了提醒他,借助优势激励他改变弱势的信心。一般来说,耐挫力差的孩子心理脆弱,对自己没有信心,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优于别人之处。要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即时地加以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挑战。

第五步:环境

耐心的父母和民主的教养方式都有利于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好学、诚实的性格,从而增强孩子的耐挫力。同时,与同伴的交往可以使孩子经历一些挫折,诸如观点不一致、处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能使孩子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和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不仅如此,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这些都有利于孩子耐挫力的培养。

伤害孩子自尊的六大关键词 (2014-05-29 13:29:12)转载▼ 关键词1:我早就说

小康开心地拿自己完成的拼图展示给妈妈看,妈妈却来了一句:“我早就说你可以拼好的嘛!上次没拼好,一定是因为你不够专心。”

孩子犯错的原因

“我早就说”可能出现在孩子展现能力时,当父母说出“我早就说你能做好,只是你之前不用心”时,会让孩子体味到挫折感。总将孩子以前没做好的事拿出来做比较,有翻旧帐的意味,虽然仍然肯定其能力,却也认为他其实早就能将事情做好,多少有点批评的味道。因此,这样的说话方式确有不妥,孩子会认为自己做好了没得到鼓励,而没做好的事情却一再被提起。总之,和孩子说话时要懂得刹车,孩子做对了,给予鼓励即可,切勿出现这样翻旧帐的话语。

另外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父母多次告诫的事,孩子却仍然一犯再犯,于是父母便会说“我早就说,不要这样做”。其实,父母应该也能察觉到孩子是有意或无意地一再犯错,如果认为孩子是无心的,那就告诉自己“他是不小心的”,便能稍微降下怒火,而在处理孩子所犯的错误时,则可以既认真又严肃地告诉孩子,为什么在多次提醒的情况下还犯下这个错误,让他练习自己说出原因,以达到修正的功效。如果孩子是有意犯错,则需要正视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否因平日受到忽略而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或是身心发展上有障碍。

关键词2:不行、不可以 每天从幼儿园回家之后,小宇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电视收看他最爱的卡通片,而妈妈每天回家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不可以看电视”,然后硬生生地将电视关掉。

首先说明原因

这种情境经常在家中上演,许多大人主观上认定不好的事,都会直接跟孩子说“不可以”,但是却并未告诉孩子背后的原因。邱老师在此提醒各位父母,在说 “不可以”前,应先清楚说明为什么“不可以”。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相互讨论、共同解决,比如跟孩子通过协商的语气来对话:“这个卡通片要演30分钟,可是我们等一下就要吃饭了,该怎么办?”

另外,不妨用正向的提醒来代替负面的禁止,比如以“我们要先吃饭”来代替“不准看电视”。如果总是一味禁止,反而在提醒孩子要记得看电视,进而让孩子对被禁止的事更有兴趣。

避免行为僵化

让孩子了解背后的原因,还有另一个重点是避免其行为出现僵化。曾经有一位妈妈特别担心孩子的安全,所以要求孩子放学后都在公寓大门口等她,不能到其他人家中,当然也不能吃别人给的东西。妈妈一直要求孩子这么做,孩子也乖乖听话。但是。有一天妈妈在回家途中遭遇车祸,直接被送到医院,而孩子就这样一直站在门口等,当邻居表示关心时,他也不敢搭理。直到妈妈醒来后,才想到“我的孩子还在楼下等我”。由此可见,孩子不明白在楼下等妈妈的原因,妈妈也未曾与孩子谈到其他应变措施,所以孩子只是傻傻地听话等着,以避免被责骂,久而久之就成了僵化的行为模式。

关键词3:等一下

每个星期二的晚上,妈妈回到家中做完家事,往往还得加班。而小娜总是会发现一些新鲜事想和妈妈分享,所以在一旁说个不停,妈妈却总是对她说:“妈妈正在忙,你先等一下,好不好?”

采用反应式倾听

在和孩子说过“等一下”之后,父母往往就没有了下文,而且也不会留心自己说过这句话,但是孩子却是满心期待。不管“等一下再说”“等一下再买”,还是“等一下再跟你玩”,如果经常使用而又没有下文,那么这种前后不一致的说话方式就会让孩子失去信任感。因此,在忙碌时不妨采用反应式倾听,即先重复孩子的语意,然后表明自己在忙,比如:“看来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呢!可是妈妈正在忙,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他自然也会尊重妈妈有事情要处理的状况。不过,在忙完后一定要记得去做刚刚允诺孩子的事情。

关键词4:你看你 小华正在学习自己吃饭,每次吃饭总是将时间拖得很长。这一天,2岁的小华又用手拿着西瓜往嘴巴里塞,滴得衣服、桌面和地面上都是西瓜汁,于是妈妈忍不住大吼起来:“你看你!脏死了,吃得像猪一样!”

重视正向语言

父母有权表达自己的情绪,但要特别留意自己的用字遣词,很多时候可以稍微修正一下用法。就像上述情境中,父母只是无心发出去耐性的语气词,脸上也伴随不满的表情,而孩子也知道自己做了惹父母生气的事。但是,如果父母没有进一步解释生气的原因,就会让孩子贬低自己。比如上面这个事例,就可以提醒孩子: “我们要用叉子吃西瓜,这样更方便。”事后请孩子协助擦拭桌面和地面,这样既能让孩子吃得开心,又可学习协助妈妈做家务。

培养自尊心

两三岁的孩子正是自尊心开始萌芽的时候,而自尊来自正面经验的累积,切勿随便批评和嘲讽。如果父母压抑不住情绪,直接把情绪性话语扔向孩子,那么孩子只能感受到父母的愤怒和生气,却不知道错在哪里,时间一久,就会贬低自我价值。因此,父母需要先安抚情绪和处理当时的事件,而不是先发泄个人的情绪。

此外,有时父母还会因为自己心烦,从而对孩子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请注意,不论自己不耐烦的原因是什么,只要把自己的情绪反映到孩子身上,就应诚实地告诉他原因,如果纯粹因为自己心烦,甚至要主动向孩子道歉。

关键词5:你一定要

当小雅正在玩玩具时,父母不时在一旁叮咛:“等一下,你一定要自己收玩具。”

让孩子拥有判断力

当父母经常说出“你一定要”或“你应该要”的话语时,不妨先省视自己为什么这么说。是单纯的命令以获得控制孩子的成就感,还是将自己的期待加诸于孩子身上?如果确实是上述2种心态之一,那么父母就要矫正自己的想法。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并非父母的附属品。控制与责骂虽然可得到即时性的效果,却会产生最大的后遗症。把孩子当作即将长大的成人,让他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才是长久之针,这比单纯地命令他“一定要”更重要,以免孩子未来缺乏判断力,只知道盲从或因为反对而反对。

避免缺乏信任感

父母因为担心孩子玩完之后不懂得收拾玩具,便在事情还没发生时就先行提醒,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命令的口气容易让孩子有不被信任的感觉,这便是犯了 “预期失败”的谬误。学龄前的孩子常将物品拟人化,有时使用他们的语言会使亲子互动沟通更有效。所以,改口问问问孩子:“玩完玩具要做什么?”,或以孩子的语气说:“玩完玩具后,也要让玩具回家哦!”用这样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他们对收拾玩具这件事就很容易接受。

关键词6:不要吵

妈妈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坐下来,看看自己最爱的电视剧,圆圆在一旁玩玩具,不仅在房子里跑来跑去,还不时发出碰撞的声音,导致妈妈听不清楚剧中的对白,于是便告诉圆圆:“不要吵!”

让孩子有宣泄的渠道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请你记住,孩子的名字永远叫‘小孩’”。他们需要有时间、有空间去玩耍,而玩就是单纯的玩,不是为了学习技巧而玩。 “玩”是孩子的天职,爸爸妈妈一定要接纳孩子需要玩的特性,而游戏时自然会发出声音。再者来说,城市里的孩子往往比较缺乏活动空间,精力无法发泄,因此父母必须仔细思考,孩子是否真的缺乏游戏空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请为孩子规划一段到户外跑跳的时间,或者在家中安排安全合适的区域,既让孩子充分发泄精力,又不必担心被责骂。在已经得到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后,如果孩子仍然在家中大声游戏而吵到其他人,父母就要明确地告诉他,可以玩游戏,但是不能妨碍到别人。如果孩子没有消耗精力的渠道,却又在正常发泄精力时一再被父母责骂,那只会摧毁他的自信心,因为他只是在单纯的游戏,却总是惹得父母不高兴。

怎样的教育方式更适合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是永远的命题,和学校教育的阶段性不一样,家庭教育贯穿孩子的一生。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有时一点小细节做好了,一样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而且会让孩子记忆深刻。

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是每个家长心中都存在的疑惑。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生活经验,思想也还不成熟。为了能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们步步为营,时刻“监督”着孩子的行动,就怕他们 走上弯路。很多家长都以为自己掌握了“大局”,殊不知被他们忽略的小细节也会带给孩子莫大的影响。专家表示,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生活中的小细节也不 可忽视。

尊重孩子眼中的“大事”

由于孩子和家长们的思想价值观存在差异,因此,很多在孩子眼中的大事,到了家长眼里就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很多时候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孩子拿着 学校得到的五角星、小红花来向家长献宝,家长只会淡淡一笑不予评论或敷衍了事。这样的举动或许就会给孩子造成“爸爸妈妈没有表扬我,看来那些事情做不做到 都不是很重要”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轻视学校的纪律规范。

专家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尝试着多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孩子所重视的事物,不要吝啬自己的一句赞美、一个微笑、一个鼓励。这样有助于让孩子从小就积极地关注起每一件小事。

适当地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家长们都希望看到自己孩子获得成功。然而现在仍有很多家长抱着“骄傲使人落后”的想法,不愿给予孩子肯定。每当孩子 兴高采烈地回家报喜,说自己的成绩进步有多大或是自己获得了什么荣誉时,很多家长都会教育孩子:“你不要和成绩不好的同学比,要看看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是如 何做到的。”家长以为这样能培养孩子谦虚的态度,殊不知这样的话往往会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给他们带来挫折感,甚至逆反心理。

专家提醒家长,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给孩子的性格和心态塑形的重要过程。家长的适当鼓励和肯定,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家长要记住一点,“好孩子”是激励出来的。

言行一致,遵守对孩子的承诺

孩子的学习吸收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比成人快很多,而家长的行为就像是一面镜子,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孩子模仿,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有很多 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还有些家长喜欢盲目答应孩子的要求,不考虑实际情况,最终却无法做到对孩子的承诺。其实,这些行为都很容易 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不信任感,更有可能从此养成孩子喜欢随口承诺,说话不负责任的习惯。

人生哲学的问题范文第3篇

一、腐败现象出现了新动向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我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变化。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辉煌成果,但其中的腐败问题不容小视,在新的时代里腐败现象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动向,从“单兵作战”的个体腐败现象到“利益均沾”的集体式“集体腐败”。从直接的“吃、喝、卡、拿、要”到用“合法程序”掩藏其不法问题,从省部级高官到基层的“村官”„„。可谓是“前腐后继”。这说明我们的反腐机制和反腐体制及工作方式还存在着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腐败形式变得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查。从近几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性质,有时可能会综合交叉。

1、贪财型。经济案件占腐败案件的多数,贪污腐败分子将自己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化为攫取个人财富的资本,大搞权钱交易,以权谋私。此种现象大多发生于“政商”家庭,如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案;原云南省省长李嘉廷案;原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案等大案要案。也有的采取集体收入不入帐方式,私设“小金库”侵吞集体资金,甚至编制假帐,制作或买假发票套取现金作案方式无奇不有。

2、失职渎职型。少数贪污腐败分子,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任其职而不尽其职,在工作中,不管不问,甚至弄虚作假,对财务管理混乱、失控,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置若罔闻,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任不法行为发生,一些政商家庭无视中央的三令五申,纵容亲属去经商,为其保驾护航,充当保护伞,甚至不惜违法乱纪,最终身败名裂,教训十分深刻。

3、侵权和无理取闹称王称霸型。少数的贪污腐败分子,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自以为是这里一亩三分地上的“土皇帝”,工作中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群体利益,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自恃位高权重,插手干涉行政事务,可以变着法子把省纪委书记刘善祥搞下台;可以调动司法力量,将对他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举报的郭光允同志送进劳教所劳教两年。

4、腐化享乐型。随着我国的经济稳步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贪污腐败分子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和各种诱惑,一味追求低级刺激和享乐,生活作风腐化败坏,出入灯红酒绿场所,嫖娼宿妓与有夫之妇保持不正当关系,甚至强奸妇女,利用公款满足私欲,造成极坏影响。如原江西省长倪献策的蜕化变质就是从贪恋女色开始的,在给情妇郭晓红的信中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什么省长不省长,我就是为了你和我才出去干的”。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与情妇郑四妹;原四川省乐山市副市长李玉书包养16岁的情妇刘雅丽等等。

人生哲学的问题范文第4篇

一、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对自身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说过:国家的强盛在于经济, 经济繁荣在于企业, 企业兴旺在于经营管理, 而经营管理在于文化。任何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都需要有属于该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点和推动力。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5年的调查, 世界上排名在前一百位的企业中, 有91.4%的企业领导者都高度重视自己企业的文化建设。具体这些企业都拥有自己核心的文化价值。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在2015年调查中发现:当前我国企业中能明确自身企业的核心的文化价值, 较好的推行自身文化建设的企业仅有13.8%。由此可见, 当前我国企业对自身文化建设还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一方面, 企业的高层决策者认为企业关键是有利润, 至于企业文化则是无关痛痒的, 根本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管理战略、经营战略等一道纳入重点考虑的范围, 更加需要值得指出的是企业的领导者没有从企业管理哲学的角度去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企业员工对于所在企业的文化建设关心程度不够。员工往往只注重自己完成岗位工作的质量和企业的效益, 但是很少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去关注企业文化建设。

(二) 企业文化建设特色有待凝练

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形成的品牌价值、传承理念、理想追求、道德准则等企业的综合体。这就意味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富有自己在独特底色, 具备鲜明特点。

缺乏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时软弱无力在。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 存在着模仿过、创新不足等问题。求实、奋斗、团结、创新等高频应用词汇随处可见于多数企业在口号中。即便这些理念是多数企业共同提倡的, 但家家照搬, 人人照做就变得毫无意义。这种现象在背后恰恰反映企业文化不被重视。网络经济一日千里, 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要有效应对挑战, 企业就应在市场品牌、价值导向、社会影响等无形资产上深挖潜力, 形成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当一个企业的文化独特性得到彰显后, 它就能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获得竞争优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这为我们打造自己优秀的企业文化名片提供丰富素材。我们应加以利用, 而不是将“外国成品”“拿来就用”。

(三) 企业文化操作形式化

企业文化建设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走马观花”“水过鸭背”问题严重。企业高管对企业文化建设作用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一起摆在同等重要位置看待。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作是企业可有可无的事情。更加免谈建设的持久性。员工和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各不相同, 无法形成共识, 企业文化建设无法形成合力。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某些企业只是一味地在视觉识别上下功夫, 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 结果造成“外表光鲜”“内里难看”,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远离“走过场”的误区。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

当前, 我国企业在自身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企业文化的作用了解不足

针对企业对自身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内部对自身文化的重要作用了解不足。特别是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认识不够。根据前面所述的企业文化的定义,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从整体上讲具有激励力、稳定力和潜力的作用。而在实际中, 较多的企业并不了解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整合、挖掘自身潜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些企业甚至认为企业文化是“花瓶装饰”, 有者锦上添花, 没则无伤大雅。形成这些错误观念归根到底是对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缺乏正确认识。

(二) 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要充分科学的理解事物必须要弄清它的概念, 弄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实质是进行推理、判断等形式逻辑活动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这个名词, 对于许多人理解起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把在企业内部开展在各种文体活动, 如唱歌、跳舞等工会活动与企业文化画等号;有人将企业形象设计变成企业文化建设在全部;还有直接把企业文化变成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

我们必须明确:企业文化不是企业与文化的简单相加, 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企业文化作为独特的一个概念, 具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

企业文化蕴含着企业在价值追求和人文情怀。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就是企业文化。缺乏个性引导和文化内涵, 将会使气氛压抑、教条盛行, 对企业文化的建设百害而无一利。再者, 我国企业家素有实业报国, 强调经世致用。这一点是值学习和肯定的。但如果企业忽视自身实际, 盲目地铺摊子、喊口号、随大流, 就会把企业文化建设变成企业的“大跃进”。

(三)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创新型理念

目前在国外, 由于理论研究的基础深厚, 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工具和方法已经相当完善, 比如价值观的测量工具、价值观的考核方法等。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国内“研究”企业文化的大多是没做过企业的。这些人看了一些书, 到几家企业调研过, 就自诩为企业文化专家, 堆砌一些杂乱无章的理论, 将企业文化体系搞得面目全非, 将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理念、企业宗旨以及几乎无所不包的理念全部囊括进去。摊开书市上有关企业文化的书籍, 一是书与书之间几乎一样;二是现在书的内容与20世纪90年代出的书几乎雷同;三是自己都难圆其说。总之, 根本不能用于指导企业实践。

以上这些现象表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缺少自主创新型理念的推动、思想僵化、照搬照抄严重。

一定程度上, 国内企业文化理论滞后于实践和落后于国外, 缺少创新型理念, 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 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企业文化, 是制约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必须尽快解决。

摘要:针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企业不够重视、缺乏自身特色和操作形式化等问题, 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分析其形成成因包括:对企业文化作用了解不足、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和缺乏创新理念。这些认识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哲学思维,企业文化,成因分析

参考文献

[1] 钱根树.马列主义哲学著作选读[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2] 刘国建, 朱静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

[3]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4] A.Diler.Enterprise’s Culture[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1.

[5] 石伟.组织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6] 王积俭.管理学原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4.

[7] 黎红雷.儒家管理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人生哲学的问题范文第5篇

一、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的特征

(一) 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内涵和实践办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系统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内涵和实践办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内涵和实践办法从本质上而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中心理念和内在精粹, 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态必定包含丰富的哲学精神, 另外还应当尽可能实现形神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时代环境下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中国化中心理念坚定不移, 以“全面展现”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形态的丰富和扩展。

(二) 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内涵及中国化的创造性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全面表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和其在我国本土化历程中所具有的创造性特点。

基于该特点, 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可以有效解决每一种历史环境下出现的不足, 不管是内容层面亦或形式层面均应该有所创新, 一直以“与时俱进”为准则与根本。将对探究内容和对象的创新作为中心, 力争实现探究方法的变革, 并非依托探究方法的变革让探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发生变化。立足于这个维度而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环境下, 需要站在辩证性、批判性的维度审视后现代主义思想大潮下的哲学体系思想, 在马克思主义体系具体方法坚定不移的前提下, 科学吸收和运用能够彰显时代精神的要素。

(三) 展现了我国传统哲学体系的文化实质和思想特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有效展现了我国传统哲学体系的文化实质和思想特质。中国在传统哲学系统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特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需要承袭和发展的哲学特质。和我国传统哲学系统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特质相结合是国内传统这些可以始终维持强大生命力且不断创新前进的根本, 还是国内群众不可缺少的灵魂支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与我国国情相融合的历程中, 文化方面的哲学理念和文化内涵是一直保持不变的。新背景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唯有和我国哲学在文化方面充分结合, 才可以展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在建设精神领地、深化群众对生命的认知等方面的强大功能。

(四) 体现了伟大理想与现实层面的充分融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让现实性和理想性得以充分融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体现出现实性和理想性共同存在的独特局面。立足于理想性立场而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不仅体现出传统哲学体系的超越特点, 还在中国化大形势的作用下, 鉴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环境下的内在矛盾有效实现超越历史形态的哲学目标。

立足于现实性立场而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包含的实际性意味和国内群众在哲学层面的需要方面都体现出我国社会在发展前进过程中的哲学思想和实际经验。

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是我党政党思想的表现, 同时是国家意志方面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思想。在实践和理论的一同影响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逐渐从以往的革命模式到发展模式的传统逻辑, 发展至新时代下的新的形态特点。在新时代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的构建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 必须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根本基础和出发点

新时代下, 应该以对实际问题的探析为基础,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在我国本土化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间构成优良的互动关系。因意识的差异, 在研究内容、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等方面, 中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有很大差别, 沟通机会十分有限。但是, 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共同解决文化冲突、气候变化、贫富差距等问题。基于这些实际问题, 中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可以构建紧密的交流关系, 采用直接对话等形式, 让中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可以互相参考, 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丰富和健全。

(二) 注重中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对话

新时代下, 应该掌握科学方向, 指引中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行充分对话。因为受形成根源、立场等要素的作用, 中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许多理念都有很大差别。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程层面而言,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源自于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其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方面的近似性决定了哲学体系的近似性。而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来说, 其是诞生在批判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前提上的, 两者是互相冲突的。自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后,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已有了一定地发展, 乃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理念, 为推动中国化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进一步健全, 在新时代环境下彰显新形态, 应系统总结中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存有的异同点, 可以在沟通时寻找共同点, 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全球性、开放性特性。

(三) 建立实质健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态

新时代下,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紧密合作, 推动中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共同进步。由历史实践可知,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和新社会背景下新形态的塑造不可全盘推翻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思想精粹, 然而也不可全部照搬, 更不可对其对在我国本土化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所进行的挑战视而不见, 我们应采用沟通、批判两者融合的方式,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理念、实践方法、基本原则, 力争发挥优势、规避劣势, 依托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对资本主义的评判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新环境下所表现出的新精神状态, 让中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进行优良沟通, 以建立实质健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态。

三、结语

在新时代实践活动发生变化的环境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也应该进行创新发展。对于哲学体系来说, 在其形态发生改变的历程中, 体现出一定的特点, 唯有遵照该特点, 才可以让哲学体系的改变与社会发展需要相一致。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国内本土化之后所形成的思想体系, 由该特征可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体系的特质是先天具有的, 是我国国情和科学理论的高度融合。为此, 本文在阐述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形态特征基础上, 围绕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进行探索。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

参考文献

[1] 贾桠钊.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通[J].科学社会主义, 2018 (05) :36-41.

[2] 陈曙光.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40年:1978—2018[J].教学与研究, 2018 (10) :5-16.

[3] 孔婷.“中国向何处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的哲学表达”高端学术论坛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 2018 (09) :120-122.

人生哲学的问题范文第6篇

摘要:邬焜和肖峰分别在《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信息主义及其哲学探析》等论著中阐述了各自的信息哲学观。在如何理解信息哲学、信息哲学是否带来了全新的哲学革命,以及在如何揭示信息本质等问题上,邬焜信息哲学表现出鲜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风范,而肖峰信息哲学则显示出既坚持近代哲学的诸多思维传统,又继承现象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尽管邬焜和肖峰都力图为信息时代人的生存发展寻找理论根据,但二者在信息哲学观上仍然尖锐对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现象学的当代冲突。

关键词:信息哲学;信息世界观;信息本质;信息迷信

《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是邬焜信息哲学的代表之作,全书70多万字,集中呈现了他研究信息哲学几十年的丰硕成果。《信息主义及其哲学探析》是肖峰在其专著《信息主义:从社会观到世界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成果,书中全面展现了信息主义的各种表现,并对以信息万能论、信息迷信、信息决定论等为突出特点的信息主义展开了深刻批判。仔细阅读两部著作不难发现,其在信息哲学观上的尖锐对立,关涉到信息时代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哲学态度或哲学思维方式来对待信息哲学等问题。

一、信息哲学与哲学

邬焜在《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中认为,信息科学技术对信息的开掘利用,使人们发现了新的世界,即信息世界。“信息世界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构成的理论,提供了全新的事物存在与演化的世界图景和思维方式。”[1]14而信息哲学便是对这种全新的世界图景和思维方式的理解或表达,其英文就是“Information Philosophy”。所以,信息哲学要把“信息作为一种普遍化的存在形式、认识方式、价值尺度、进化原则来予以探讨,并相应从元哲学的高度建构出全新的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生产论、信息社会论、信息价值论、信息方法论等等”[1]18。

但按照肖峰在《信息主义及其哲学探析》中对信息主义的批判来看,邬焜力图以信息来描述世界图景或表达思维方式的做法,大有信息主义的嫌疑。在此,肖峰所说的信息主义可以被理解为:“凡是极端地重视信息(包括信息技术)问题并提出一定包含信息决定论的学术观点或实践主张的那些‘家族相似’的思想趋向。”[2]17也就是说,信息主义是和信息决定论、信息迷信等紧密联系的。而信息哲学显然不能陷入这种与信息迷信、信息决定论紧密联系的信息主义。所以,肖峰说:“从‘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的意义来看,信息世界观就是信息哲学。”[2]35而“无论什么样的信息哲学,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将‘信息’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展开有关信息的其他哲学问题的研究之前,通常要从哲学的角度回答‘信息是什么’,此即所谓哲学信息观” [2]36,于是“信息的哲学含义构成了信息哲学的主要内容”[2]247。从肖峰的这些论述中可以发现,肖峰所理解的信息哲学主要就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论证信息的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哲学也就是关于“信息”的哲学,即“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究竟应该怎样理解信息哲学,实际已涉及到究竟应该怎样来理解哲学。众所周知,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模式和解释框架。它可以是对世界景象的描述,但更为重要的却是表达人们对待自己及其现实生活的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即哲学思维方式。因此,世界观才同时又是方法论。高清海对哲学思维方式曾做过如下精辟论述:“哲学思维方式,属于哲学理论的内在思维逻辑,表现着哲学对待事物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模式、处理事物的方法。思维方式是无形的,它却像‘灵魂’一样贯穿并支配着哲学的整个内容。”[3]哲学中的原理、观点、范畴等,都只不过是其哲学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形式。“哲学理论的意义主要就在于思维方式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哲学中的原理、结论乃至对许多问题的具体观点在历史的冲刷下大都被淹没、淡忘、淘汰了,能够保留下来的主要就是哲学思维方式曾经发生过的影响。”[3]

邬焜和肖峰对信息哲学的不同理解,其实反映了学者们对待信息哲学的两种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一种是力图突破现有思维方式,并通过加入信息维度来构建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以表达、反思信息时代人的现有生存状态或现实生活;另一种则是在沿袭近代以来以认识论、知识论为特征的哲学思维方式基础上,力图深入探索出“信息”的普遍含义。这两种哲学思维方式看似相同,实则尖锐对立。前者是立足现实人的生存变化,通过不断改变哲学的表现形态,来达到对人现实生活的积极关照。后者则是力图使哲学去追求、建构以某个普遍概念为基础的逻辑体系,以为把握了这样的逻辑体系,人们就掌握了生存之根本,若按照这个体系去行动,则必将获得美好的生活,而这种哲学思维方式的杰出代表就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体系。

表面上看,邬焜的信息哲学似乎更像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体系,因为他的《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就是在成体系地论证其信息哲学世界观。而肖峰的《信息主义及其哲学探析》,通篇都是在分析信息主义,虽然书中详细论述了他对信息的理解,并认为信息本体论不能成立,只能建立信息认识论,但他却没有像邬焜那样建成关于信息认识论的完整体系。然而,从他们整个的思想内容来看,肖峰的哲学思维方式更倾向于黑格尔。因为,邬焜是从哲学思维方式的角度来思考信息哲学的,其建立信息哲学的目的就是要表达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表现人崭新的生存方式和面临更大信息复杂性的生存困境;而肖峰则是从向世人描绘出世界构成图景,即从“解释世界”马克思在批判传统哲学时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的角度来看待信息哲学的,其目的就在于要在传统哲学框架内,进一步澄清“信息”这个被提升到哲学层面的“科学概念”的含义和意义。因此,在肖峰看来,那些将信息哲学看作元哲学或第一哲学,并认为信息哲学带来了哲学的新变革等观点,都是因为“信息被赋予十分神奇的功能,其背后则是不同侧面的信息主义立场” [2]247。

二、世界观、全新的世界观与哲学革命

邬焜说:“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对世界认识的全新图景,这就在整体上改变了人们世界观的具体样态。”他还说:“信息给哲学带来了无量的前途。”[1]14对此,肖峰认为,邬焜这些看法“既是信息主义的一种典型观点,也反身表达出:如果持信息主义的立场,就可以形成一种全新的世界观”[2]248。

肖峰认为,信息哲学要能够创立全新的世界观,那就只能是“信息世界观”,否则“全新的世界观”就根本谈不上。既然全新的世界观都谈不上,又何谈“根本性的变革”或哲学的革命呢?但“信息世界观”却是“用信息的眼光、从信息的角度去看世界,从而认为信息是世界的基础或始基,世界在本质上就是信息等等”[2]251。这也就是要在本体论上承认“世界统一于信息”。可是“在‘全新世界观’的主张中似乎面临两难的问题:是否要将信息还原为物质?如果还原,则信息的本体论地位就被淹没,‘信息世界观’就无非是一种‘物质世界观’,如果不还原,则信息的独立性又很成问题,或很难作为一种坚实的支撑去构造一种全然不同于传统世界观的全新世界观”[2]252。

在此,肖峰对全新世界观的划定标准是极其苛刻的,即它必须使信息完全取代传统哲学物质或精神的地位,才能叫“全新”,否则是一点也不新,或者只能说是“半新”[2]262。

肖峰的这种“苛刻”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也无不显露出其在理解“全新的世界观”问题上的机械性或简单性。按照他对全新世界观的理解标准,自法国唯物主义和黑格尔之后的所有哲学,都不能成为全新的世界观,因为,在他们的哲学论证中,即便是被“悬置”、“拒斥”的本体论诉求,最终依然可以折射出其论证态度上的“物质”或“精神”这一初始出发点。按照肖峰的这种逻辑,兴许就连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创立全新的世界观,因此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上的革命也大有夸大其词之嫌。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以现实人的实践活动彻底超越了传统哲学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但马克思主义依然要以承认现实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为前提。“世界统一于物质”依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坚持的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否则,其实践范畴的客观性、现实性等就难于获得哲学理论上的合理支撑。更何况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直接提出并论证“世界统一于实践”。这不和信息哲学无法提出并论证“世界统一于信息”是一个道理?然而,马克思主义建立的以实践为基础的新世界观及其在哲学上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却是谁都不可否认的。

其实,世界观变革、创新的关键之点并不在于是否要以信息来作为信息哲学论证其世界观的最初出发点。改变理解世界的方式方法、思维逻辑,拓展理解世界的视域或眼界,兴许同样能够达到创新世界观的目的,并在人类现实实践中发挥出巨大的世界观方法论意义。在这一点上,马克思、恩格斯早已为信息哲学作出了表率。换句话说,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以物质作为哲学论证的最终前提、出发点,固然十分重要,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世界除了物质再没有其他,或者以物质作为哲学论证的前提、出发点,就再也不能言说其他,包括物质与其他范畴的关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理解世界的思维方式、看待世界的眼界视野,理解人现实生活的态度等等,与其理解的逻辑出发点相比,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况且“物质”这个逻辑出发点并不必然排斥其逻辑展开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何况合理的逻辑展开方式或方法,会更加彰显逻辑出发点的合理性。难道逻辑结构的创新、逻辑范围的拓展,人对待现实生活态度的转变等,还不能够叫“全新”吗?按照邬焜的看法,这样的“全新”是完全能够成立的,因为它反映了哲学思维系统结构、层次的巨变。

正是在哲学思维系统结构巨变、层次提升的意义上,邬焜才认为,信息“在实质上揭示了传统科学与哲学未曾发现的一个全新领域——信息世界,揭示了一个与直接存在的物质世界不同的另一个间接存在的信息世界。由于新的存在领域的被发现,这便首先在哲学本体论层面上引出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1]14。这意味着,第一,信息世界这个在以往哲学中完全被忽视的领域,在邬焜信息哲学中得以从哲学理论上被全面揭示出来;第二,唯物主义哲学重新以全新的方式,特别是以物质和信息双重维度、复杂化演变来展开其世界观,更能克服以往的简单性、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第三,随着存在领域物质和信息关系的被揭示,使得精神被“降低”为信息的特殊形式,并从本体论上失去作为哲学理论逻辑出发点的可能性,而以信息作为逻辑出发点,又会导致像肖峰所说的那种哲学的两难困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对信息世界的揭示,不仅不会削弱唯物主义,相反,还为唯物主义在存在领域彻底战胜唯心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可见,面对信息、信息世界,要形成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并不一定非要持有一种信息主义立场,更不需要达到对信息、信息科学技术的崇拜和迷狂。这一点肖峰实际上是很清楚的。所以,他在说信息主义立场和全新世界观的关系时,采用了假言判断的逻辑形式。他说:“如果持信息主义的立场,就可以形成一种全新的世界观。”[2]248这和“如果天下雨,地就湿”的逻辑韵味是一样的,即地湿,天未必下雨。同样,形成全新的世界观,未必一定要持信息主义的基本立场。

三、信息的本质与信息哲学的理论背景

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哲学背景下建立信息哲学,最绕不开的问题便是对信息作出“形上”的理解,否则其信息哲学理论便难于达到对信息时代最深刻、最全面的理解和反思,也就难于实现为信息时代人的现实生活而奠基的哲学目的。为此,邬焜和肖峰都从各自的哲学立场出发来对信息作出理解。

邬焜说:“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它是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1]45-46邬焜的这段话,不论是语言表述形式,还是试图表达的思想内容,都极其鲜明地反映出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背景。

在语言形式上,邬焜这段表述与列宁的物质定义极为相似。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5]

从这第一句来看,列宁物质定义和邬焜信息定义,都以14个字来表述,都用了“是标志……的哲学范畴”的话语格式。列宁以这样的话语格式阐明了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它的所指是“客观实在”;而邬焜则以这样的格式阐明了作为哲学范畴的“信息”,其所指是“间接存在”,表明“物质”和“信息”是相对应的、同一层次的哲学范畴。

再从后面的语句来看,列宁物质定义的后面两句都是在进一步解释“客观实在”,认为这种客观实在既不神秘又可为人所认识,但它却是客观的。邬焜信息定义虽然比列宁物质定义少一句话,但它在话语结构上,依然和列宁一致,即它也是对第一句中的那个所指(“间接存在”)进一步加以解释,即“物质(直接存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有所不同的只是物质后面用括弧标注的“直接存在”,而这恰恰表明了邬焜力图在信息时代接着列宁往下说的那番坚持与发展。

在邬焜看来,列宁所说的“物质”,既标志“客观实在”,又标志“直接存在”。可为什么“客观实在”可以被理解为“直接存在”呢?邬焜的看法是,“客观实在”有两层含义:一是物质具有不依赖人的精神意识、感觉经验等而独立存在的客观性。这相对于需要一定中介或中间环节才能存在的事物,像人类精神,它是直接的存在。二是物质具有能被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同时感知的实在性。这相对于人身体触觉不能直接感知的、不实在的信息来说,物质的这种实在性,对人的感官更具有直接性。

然而,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来理解信息,除了要接着列宁往下说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说出新的思想内容来,否则即便每一句都在重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原话,那也是从根本上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邬焜信息定义最能表现出其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的就是它在信息时代基础上彻底改变了哲学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模式,即由以往将现实世界理解为物质和精神的对立统一,改变为物质和信息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这种改变的意义在于:一是进一步确立了信息时代唯物主义的坚实地位,即与物质相对应的是信息,而信息不管如何复杂、衍生,它终归是物质的自身显示,脱离开物质,信息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二是进一步确立了精神与信息的关系。在邬焜的信息哲学中,精神被理解为信息的重要方面,即主观间接存在。与其相对应的是作为客观间接存在的自在信息。表面看来,精神不能与物质相对应,这似乎大大降低了精神在哲学理论中的地位,但它却极大地高扬了人信息创造的复杂性、艰巨性和超越性。因为,在邬焜看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实际感受到的信息都是由自在信息(客观间接存在)、自为信息(信息的主体直观把握)和再生信息(信息的主体创造)有机统一而成的社会信息[1]60。而实现这三类信息有机统一的,不是某种神秘力量,恰恰是人通过其实践活动对信息的不断加工、提炼和创造。所以,人对信息的创造,不仅要综合上述三类信息,而且还要超越由这三类信息有机统一所形成的现有界限。在这样的界限超越中,人信息创造的复杂性、艰巨性和超越性,是其他任何事物或力量难以达到的,但人却真正实现了并且还正在进一步实现这番超越。可见,人之伟大,精神之力量,尽在这种复杂而艰巨的信息创造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邬焜信息哲学依然保持住了为人的实践创造奠基高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秉性。

相比邬焜对信息的理解,肖峰显然更强调信息的属人性质。在他看来:“信息是一种非物质的存在,是信宿或广义的反应者对对象意义的辨识和感知,也是广义的控制系统的一种机能,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机能,是辨识和控制活动中的一种主体性建构;信息是主体赋义的结晶,也是信宿的释义所得;狭义地讲,信息是一种属人的认识现象,从而是一个认识论范畴。” [2]241-242 所以,“不存在什么‘本体论信息’”[2]241,像邬焜所说的自在信息,根本不存在。肖峰强调:“属人的信息就是全部信息;离开人来谈信息是不可想象的。” [2]242

在此,肖峰实际上是在胡塞尔现象学背景中来理解信息本质的。众所周知,胡塞尔创立现象学,很大程度是要在人的主观化立场上来和科学主义的绝对客观化立场相抗衡,以捍卫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尊严。肖峰继承了现象学的这些传统,力图以绝对主观化的方式来为信息时代人的精神意识、人的地位尊严奠定基础。于是,在对信息本质的理解上,肖峰反复强调,信息本身是神经中枢对信息载体所形成的刺激“加以‘意义’性的‘理解’” [2]213,“信息是被某物所引起的感知,是物的被感知化” [2]216,“信息只是在有‘感知能力’的获得者那里才存在”[2]216。在肖峰看来,只有如此强调信息对意义解释者、感知者的依赖关系,或信息对人的依赖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以信息来解释一切的信息迷信和崇拜,从而凸显出人在信息面前的作用和尊严。也就是说,是人在创造、控制、支配信息,而不是信息在创造、控制、支配人。所以,肖峰说:哲学信息观应该是“一种反对只见信息不见人的信息哲学”[2]242。

肖峰不仅继承了现象学的基本立场,而且还继承了现象学分析、研究问题的概念术语或还原方法。这从他对信息本质的研究中可窥见一斑。众所周知,意向性是胡塞尔现象学还原的成果,也是现象学用以陈述其观点的基本概念工具。在肖峰陈述其对信息的理解中,意向性正是其理解信息本质的关键性概念。肖峰说:“没有意向性,那么信源的刺激无非是噪音,而不是信息。”[2]219信息是“与人的意向性联系在一起的,人可以从无信息的对象中看出信息来”,像远处的岩石看上去像一尊卧佛等等,“就是看者的意向性单向造成的”[2]227。同样,“生活世界”是胡塞尔用以揭示现象学意义的一个概念。肖峰也用来表达信息属人性质的现实意义。肖峰说:“哲学上信息的属人性特征也使得我们在理解信息的含义时不能与它在生活世界中的‘日常用法’完全脱钩。那些过于‘科学化’和过于‘本体论化’的理解使‘信息’离它的日常用法(如‘消息’)越来越远,反倒使其失去‘生活世界’的基础。”[2]242

分析、比较邬焜和肖峰对信息本质的理解,不难发现,肖峰所说的“信息”,范围极其狭窄,即它只涉及“辨识和控制活动中的一种主体性建构”或“主体赋义”。这相当于介乎邬焜“自为信息”与“再生信息”中的一种。按照肖峰的看法,离开主体及其主观性,根本不可能有信息。这倒是提升了人在信息、信息科学技术面前的地位,可这样一来,信息的普遍多样性也就被主体性或主观性给消解掉了,这不仅不利于理解邬焜所说的“水中月”、“镜中花”之类的现象,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信息演化发展的复杂性和无限性被限定在了主体建构、赋义的主观性中,意味着主体建构、赋义的能力有多大,整个信息演化、发展的范围和程度就有多大。这虽然为提高人的主体建构能力、赋义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可它却窒息了人以超越自身主观性的眼界去理解信息、信息世界的那番自我超越精神,使人精神的超越性问题被还原成了能力技能的提高问题,从而降低了哲学为信息时代人的生存发展而奠基的崇高境界。更何况,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现实个人所遭遇的大量令其不快、深感悲催的信息,是决不会因他这个主体的重新建构和赋义而改变其性质的。

其实,肖峰从现象学背景来揭示信息本质,其目的愿望和邬焜是一致的,都希望为信息时代人的自由健康生存寻找理论根据。肖峰以信息的主体性或主观性来消解信息的普遍性,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破除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信息的盲目崇拜和迷信,以达到解放人的目的。这样的愿望是所有信息哲学的倡导者都极力主张的。只可惜,肖峰对信息迷信、信息主义的破除却是以否认信息的普遍性为代价的。这样的破除根本没有找到产生信息迷信、信息崇拜的真正根源。因为,产生这类迷信的真正根源,根本不在于如何去揭示信息的本质,或是否在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信息,而是在于人如何在信息时代的实践中正确地把握和理解人自己。如果看不到人是实践的存在,看不到人是在实践中自己创造自己的本质和世界、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和生活、自己生成自己的生命和价值,还只是一味地把人理解为某种理性动物、意识动物、意志动物、符号动物等动物,那么,不管哲学怎样将信息主体化或主观化,信息迷信、信息崇拜照样会猖獗泛滥。因为,在这些理解中,人作为“动物”终归是被决定的,不是被某种神秘的精神意识所决定,就是被绝对客观的物质所决定。当然,按照这样的思维逻辑,在信息时代,人还会被信息所决定。

可见,信息迷信的关键不在于如何理解信息本质,而是在于如何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人。邬焜由于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背景下来看问题的,因此,他才能做到既在本体论意义上揭示“信息”本质,又捍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还在高扬人的信息创造性中跳出了信息崇拜、信息迷信或信息主义。肖峰由于是在现象学背景下来思考问题的,因此,他对信息的理解虽然有意义,却难于在现实生活中彻底破除信息迷信。而他对邬焜信息主义的批判,很大程度上也只能属于善意的误解和提醒。

参考文献:

[1]邬焜.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肖峰.信息主义及其哲学探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高清海.哲学的创新[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8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5]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8.

(编辑:蔡秀娟)

上一篇:和自己对话范文下一篇:农村综合改革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