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素质教育范文

2023-09-20

教育部素质教育范文第1篇

浅谈舞蹈与素质教育

作者姓名:

所在学校:

间:

浅谈舞蹈与素质教育

摘要:推行素质教育是学校面向21世纪的重要任务。而舞蹈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舞蹈是集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新型课程,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改革实践。对增强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审美能力、道德培养、创造能力、爱心教育等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道德培养;创造能力;爱心教育;美育

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及身心、审美、劳动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素质教育。

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素质教育中它对少儿起着显著重要。可以说舞蹈教育与少儿素质教育的意义在狭义上指的是个人身心艺术修养的教育,在广义上意味人类境界的完善与升华,是对少儿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一、通过舞蹈渗透对少儿道德培养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舞蹈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少儿舞蹈大都有故事性、情节性及深刻的教育性,孩子们在学习、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学会认识事物的真、善、美。如我校为纪念建党90周年排练的由四年级两个班的小朋友表演的少儿情景剧《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虽然小朋友们领略不了歌词的妙处,但对世俗生活的理解却能够入木三分。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孩子全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忆苦思甜”应该成为当今孩子的必修课,让孩子们在每一段歌词描绘的诗情画意中感受旧社会的人民过着苦难的日子,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在排练过程中要求少儿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通过少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它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再如根据歌曲改编的舞蹈《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曲调自然流畅,歌词朗朗上口,再编配上少儿感兴趣的舞蹈动作,使学习雷锋这抽象、深刻的教育内容,在少儿理解的基础上和少儿边唱边跳的真切表演过程中完成了。少儿通过学习表演,自然而然地懂得了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平时需要无数遍说教才能明白的道理。此外,通过舞蹈的学习,不仅使孩子在形体上得到良好的训练,对心灵更是一种美的陶冶。如“集体舞,可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团结友爱精神,增强遵章守纪观念。”

二、通过舞蹈培养少儿创造力

我们常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创造力,他们天生好动,喜欢新鲜、变化的事物。善于幻想,而舞蹈正是在这方面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音乐感受、身体动作、节奏变化、感情表达于一身,少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掌握了一些舞蹈语汇并具备了一定的表演能力,这时运用即兴舞蹈这种形式来激发少儿的创造力,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我曾上过《小树叶找妈妈》一课,音乐具体形象,既有风声、雨声,又有树叶被风吹动的沙沙声,上课时在我做了简单的提示后,先安排他们欣赏音乐,然后由孩子们讲述出自己所感受的情景,这时孩子们情绪激动,发言热烈而且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接着,我便组织孩子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进行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和找妈妈的情景表演,经过多次练习后,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明显得到了提高,他们有的随风飘舞,有的随雨水的流淌缓慢移动,有的分散或集中原地旋转、自由舞动,像画一样将“秋天的落叶”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创造性思维是人大脑活动的结果,因此创造力的发挥与智力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舞蹈过程中,人会尽力使身体的动作相协调,从而使大脑不断地调整,所以舞蹈能促使少儿的创造潜能得以极大的开发。

三、通过舞蹈对少儿进行爱心教育

在孩子们的心灵纯净如水、生活无忧无虑的时候,正是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的最佳时期。将爱心教育融入舞蹈,通过舞蹈的表现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他们爱亲人、爱大家、爱社会、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如舞蹈课本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描述了一个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生活充满着艰辛的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小女孩生活在那个人剥削人的黑暗社会,既没人来关心她,也没有人来爱护她!通过这样的舞蹈使少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多么的幸福。再让他们和卖火柴的小姑娘的遭遇做对比,从而激发孩子的同情心,使其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类似的舞蹈还有很多,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孩子明白自己得到了许多人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爱护,自己也可以去关心、爱护别人,学会在得到的同时,如何去回报,去献出自己的爱心。

四、通过舞蹈熏陶少儿的审美情趣

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美好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吸引力的。爱美是人的天性,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少儿也不例外,舞蹈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是对少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如:

(一)舞蹈可以促进少儿的生长发育。运动可以使新陈代谢显着增强,从而促进了身体各部的生长发育。像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是骨骼的生长时期,运动可增加骨的血液供给,使骨组织能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运动又能给生长骨骼的骨骺以适当刺激,从而促进骨的生长。因此舞蹈训练促进少儿的身高增长。据统计调查,同样性别同年龄的少儿,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4-8厘米。

(二)舞蹈训练能够改善改善少儿的形体,带来美的改变。人体的形态与机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先天因素,由遗传决定。但是,后天的影响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舞蹈训练可以使身体变得挺拔,克服弯腰驼背等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科学化、规范化的舞蹈训练还有助于少儿各围度的均衡发展。研究表明,同性别同年龄的少儿,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体各部位的围度测量指标要更匀称。经过舞蹈训练,关节的活动幅度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而关节灵活性的提高,使人的动作舒展优美而协调,从而姿态优美动人。

(三)舞蹈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舞蹈训练过程中全身都在运动,它的跳跃、呼吸的运用能够改善心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心肺系统对运动的适应水平,这将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降低血压和增加骨骼密度,同时使人精力和体力更加充沛,不易疲劳。

(四)舞蹈训练还会使少儿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适应性的改善,促进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各种感觉功能的提高,促进思维与智力的发展,改善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使大脑更灵活、健全和细密,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

(五)舞蹈能够提高少儿的身体素质。经过舞蹈训练,少儿的力量、柔韧性、控制、稳定性、协调性、灵活性和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这使少儿能够灵活自如地把握与运用身体,准确无误地完成日常行动或特殊形式的身体运动,做出各种动作,敏捷地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以避免身体伤害。

(六)舞蹈能够促进少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舞蹈使人的听觉、动觉等几乎所有的感觉器官都发挥作用,整个身心都投入了进去,生命机能得到了总动员。因此,能够发泄情感、驱散郁闷、缓解亢进的肌张力和精神紧张,并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使人感觉心情舒畅,从而稳定情绪,改善心境。如优美动听的音乐会使少儿在舞蹈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其心理上完全放松,无拘无束,没有压力,有助于少儿的身心健康,再是,少儿在学习舞蹈过程中,还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民间舞蹈,了解到许多美丽的民间传说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等,使其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眼界。这些都是舞蹈对少儿产生的最直接、最显著的美育功能。

教育部素质教育范文第2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应的条件,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使学生生动活泼, 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要求:“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指出:“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 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 高职教育应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怎样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心素质, 寻求卓有成效的素质教育的途径, 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 办出有特色的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应定在“德育首位, 能力本位, 文化品位”上。“德育首位”是学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前提;“能力本位”是学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文化品位”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自我提升的养料, 后期发展的助推剂。要使素质教育行之有效, 应在教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宏观上, 素质教育应调整人才教育观念及培养目标;微观上, 素质教育应当将重心转向做人的教育。

1 什么是素质教育

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 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素质教育, 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 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人的全面发展, 包括个性的全面发展, 还包括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发展, 二者的结合即马克思所说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组织的整体, 它表明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个性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格的全面发展, 即指个人心态 (心理面貌) 的全面发展。发展个性, 要求确立主体意识, 培养独立人格, 发展个性才能。这恰恰是为了使人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去全面提高基本素质。发展个性的前提是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发展个性的实质就是发展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必须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两个基本特征, 即独创性和个别性。因此, 教师既要充分发展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才能, 又要帮助学习困难、成绩较差、社会适应性弱的学生, 扬其所长, 补其所短, 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实施素质教育, 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大体可分为基本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两方面。基本素质是指作为一个自然人在社会中生存所应具备的水平与能力, 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创新能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专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 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素质、就业技能素质等。基本素质是专业素质的内在基础, 而专业素质是基本素质的外在表现。

2 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更具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生或者说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使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 而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 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 培养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操, 首先要对高职学生有一定的了解。高职学生具有哪些特点呢?

2.1 高职学生有和其他大学生的共同点

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 主体性意识开始增强, 适应能力受到考验是他们与其他大学生的共同之处。作为一名大学生, 他们对人生价值具有稳定的、综合的、持续的看法和取向, 而且进入大学后, 由于没有像过去的那种升学压力, 自由时间相对较多, 便开始思考自己的问题, 深入探索自我, 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独立性倾向, 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弱, 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求知欲, 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但是大学的学习环境也是与以往不同的, 这就要求他们要尽快的适应这种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相处模式都有极大改变的新环境, 因此他们需要逐渐调整、转变角色。

2.2 高职学生也具有其独特性

他们思维活跃, 动手能力强, 适应能力强, 专业技能较好, 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属于专科层次院校, 因此有些学生在刚进入学校时会有一定的心理落差, 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谓“人外有人”, 进入大学后, 有些学生会发现人才济济, 于是就会出现自我认识上的一些偏差, 这就要求要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 在高职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的方法

在了解了高职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之后,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教育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高职生活和学习, 并且尽快的调整自己的心态, 认清自己的位置, 认识自己存在的意义。而在高职教育中推行素质教育就势在必行了。

3.1 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因为政治思想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是“德育首位”的体现, 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所以要很好的利用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培养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了正确的思想作指导, 学生才能看清自己发展的方向, 把握好自己人生的小船。

3.2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使他们意识到, 虽然不是在本科院校, 但他们的存在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社会并不是只需要单一的人才, 而使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引导他们认识到只要面对现实、重塑理想、充满信心、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努力学习, 都能学到一技之长, 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意义, 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就能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 在将来的竞争中同样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3.3 观念更新, 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无论是在哪个阶段的学生, 在进行学习是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毫无疑问, 在教育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进行引导。而在高职教育中, 教师要明白他们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应该是理论知识作指导,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想带好学生, 那么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水平, 所以就要对教师进行培训, 从各个方面提高教师的认识, 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做一个让学生信服的教师。同时, 教师还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观念, 不断丰富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以真理说服学生, 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3.4 社会与家庭共同配合教育

在学校里,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由于高职学生已经是成年人, 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 但是他们的社会经验还很少,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督促他们养成文明的习惯, 培养健康的心理。要加强学风建设, 引导学生勤奋学习, 刻苦求知, 务实创新, 开拓视野, 勇攀科学高峰。还要加强校风建设, 严格校规校纪, 行为规范, 要让学生懂得可以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还可以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使学生提高其心理素质。在家庭中,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教育, 家长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一些偏差时, 家长与老师应该及时联系, 找出问题的原因, 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使学生走出困境。在社会中, 由于现阶段就业形势的压力,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信心和关心, 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教育氛围。

3.5 注意教育创新

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如果一个国家不懂得创新, 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停滞不前。素质教育尤其要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 没有创新就没有前行, 没有创新就没有腾飞。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这只能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提倡学生用独特的思路和丰富的想象去探知事物, 鼓励学生求异思想, 在重视知识的同时, 还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努力使学生具备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总之, 要使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作用, 当学生还在学校时就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高职学生作为专业技能较强的一类学生, 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并且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使他们在遇见问题时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与所学的知识解决困难, 并且能够尽快的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有所变化。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全方面素质的人才, 也就是说全社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当然, 高职教育中仍然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职教育,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 任锦秀, 张三继.从传统伦理道德中汲取营养强化高校德育[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2) .

[2] 蒋夫尔.高职德育如何提高实效性[J].中国教育报, 2005 (3) .

[3] 丁波, 郑理.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创新素质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 2001 (3) .

教育部素质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职业启蒙教育在当下越来越火热,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这一教育项目,对学生正确择业、准备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职业启蒙教育还不成熟,如何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是需要思考的。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生;职业启蒙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的教育主导理念越来越流行,很多小学教育者开始关注职业启蒙教育,是因為它与素质教育紧密相连。我们都知道,在整个漫长的人生中,职业的地位不容忽视,它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也对其他任何活动具有支配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职业启蒙教育是重要的一项,它连接了职业和教育。小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一教育项目,对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正确择业、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任务,也是以后的教育趋势。

一、素质教育视野下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的现状

(一)职业启蒙的认识模糊

从目前来看,很多小学生大多数从来没有接触过职业启蒙教育这个词,也有少数学生只是简单地听说过,但不明白什么意思。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觉得职业离自己很遥远,甚至不明白职业到底是什么,假如问到小学生的未来职业目标时,他们可能回答:上班、开店、开车、打工等。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并未对小学生开设相应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导致他们没能对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这必将导致他们未来职业规划能力和意识上的欠缺。

(二)小学生职业意识淡薄

当问到小学生的理想是什么,他们一般会说想当一名医生或者老师,之所以这两个职业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孩子们接触最多的除了老师就是医生,他们了解这两个职业的性质、要求、特点。对那些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学历要求低、社会地位低的职业,几乎所有孩子都排斥。细究他们职业选择的原因会发现,父母的影响因素占绝大部分。统计他们对自己选择职业的了解程度,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一知半解。综上得出结论:小学生有一点职业意识,但是对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没有深入的了解,也不是在对自己的职业兴趣、个性特点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进行选择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学校需要针对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加强他们的职业意识,对他们开展全面、专业、深入的教育指导。

(三)职业启蒙教育相对缺失

很多家长认为,学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必要性。但是据了解,很多学校并未开设过,也有的学校开设过校本课程等,也基本没有学过相关内容,学校认为这些课程所学内容与考试成绩无关,甚至没有配备专业老师,上课时间任由其他科老师占用,尤其是面临学业压力的小学生,为了能够在以后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都将这些课的时间变成了测验或者自习,学生基本没有机会接触有关职业教育的知识。

二、小学生职业启蒙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设置职业启蒙教育课程

从孩子一步步成长到最终步入社会,职业意识始终伴随着他们。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并非让他们有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也不是学校有意识地帮他们设计职业,而是因为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学生的“职业体验”“自我意识”入手,尽早对其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进而提高自我认识、人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家庭、学校是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但是这些场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社区等都可以参与进来,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机会认识社会,丰富他们的职业体验,尽可能感受不同职业的特征,这对他们将来选择职业非常有帮助。设置专门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有利于给学生介绍课程知识,也有利于学生学科理念的形成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职业启蒙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不仅要让他们掌握理论知识和素材,还要拓展他们的实践活动。所以,在小学设置专门的职业启蒙教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拓展职业实践活动

国家明确规定,小学要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必修课程,其目的是让小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孩子们的劳动素养、信息素养、创新意识等。教师可以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融入职业启蒙教育理念,让小学生体验不一样的职业角色,感知不同职业在素养和形象上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他们创造审视自我、沟通社会的机会,也会让学生“幻想”自己未来的职业。例如,学校开展的社会仿真活动,将学校模拟为医院、银行、政府、社区等,让小学生参与其中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还可以展开职业风采展示活动,让学生自行分组结合,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演示生活中遇到或者观察到的工作内容,还可以借助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在全校表演和交流,在这方面,我所在区域的部分学校开展的小学生义卖活动成效良好。

(三)家校合作,开展“职业交流日”

所谓的“职业交流日”指的是每月都会在一定时间点围绕“职业”“交流”开展活动。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职业形象介入:借“职业交流日”的机会,邀请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参加,例如作家、教师、医生、警察等,根据自己职业给学生开展讲座,分享各自的职业知识和职业体验,让学生借此了解相关职业知识。也可以让学生自觉组织和开展交流活动,彼此分享知道的职业知识。这些活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的差别性,也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职业角色及其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小学是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认识到职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形式,整合多方资源,激发小学生对于职业的向往,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李沙沙.乡村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2]香宪斌,赖登梅.浅谈农村小学科学的启蒙教学[J].教育理论研究,2018(7):25-27.

编辑 冯志强

教育部素质教育范文第4篇

一、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我市子女上学的脱贫户家庭中,可能存在未安排教育资助项目。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一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不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数据,只能依靠校内筛查获取。学生如果不主动申报,学校无法给予相应资助。二是学生受助信息未能及时录入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地方政府、扶贫部门以及受助学生家庭不了解学生在校受助情况。

(二)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部分学生及家长不了解资助政策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资助政策,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获得相应资助。

二、整改目标任务

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因贫失学,确保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学生都能得到教育资助。

三、主要整改措施

(一)统一教育资助政策。贯彻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皖教助〔2016〕5号)要求,严格落实现有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措施,资助项目主要包括: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资助(“两免一补”政策)、普通高中资助(国家助学金、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资助(中职国家助学金、免学费资助)、普通高等教育资助(优先获得新生入学资助、优先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二)统一明确教育资助对象。资助对象为本省户籍、在市内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学制)教育正式注册学籍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在园儿童。每年1月底前,市扶贫办将当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就学数据传递给市教育局,并依据比对结果于4月底前联合发文明确本教育资助对象,作为本第三方评估基础数据。已明确为教育资助对象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无需提供其他证明,由教育部门直接给予相应教育资助。

(三)统一受助学生信息反馈渠道。每年8月第二周内,市教育局将上8月1日至本7月31日期间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反馈市扶贫办,市扶贫部门据以更新扶贫开发系统建档立卡贫困户受助信息,并将受助信息分解至县(区)扶贫部门。

(四)统一计入《扶贫手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类资助申请、审核、认定、公示和资金发放等工作程序,按照现行各类资助政策规定执行。市、县扶贫部门负责在9月20日前将收到的本辖区内学生受助信息书面告知各相关乡镇政府,乡镇政府负责9月底前将学生在校受助信息完整记入《扶贫手册》,实行教育资助项目清单管理。

(五)加大教育资助宣传力度。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资助政策宣传,进一步扩大知晓度、透明度;

要在招生录取、新生入学等关键节点,引导媒体就学生资助政策加强正面宣传。要积极利用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加强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各级学校、招生简章中刊登教育资助政策,在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期间,进一步做好政策宣传和解读。高中阶段学校在寄发录取通知书时,须同步寄送《学生资助政策简介》。

教育部素质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出发,探讨了素质教育运用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提出在未来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可以从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设备更新、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重视案例教学这四个方面来改善目前高职院校中数学素质教育的现状。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 数学教学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教育行业以及严峻的就业背景下,面对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研究生等,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毕业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学生本身未来的发展,而且牵动着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逐渐被高职院校所重视。

随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引发教学方式的转变。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层次的学生,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在高职院校中,教师面对的是即将进入工作岗位的专业性学生,素质教育尤为重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创造性才能培养的重要方面。因此,高职院校中数学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高职院校中数学素质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是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职院校中关于高等数学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有:

(1)对高职院校学生数学知识的教授。数学知识是部分专业知识的基础,是很大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对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某些专业课的学习。

(2)对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严密的思维方式、精密的计算能力、敏锐的数学意识等。因此,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必须的,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带领下,以及国家教育部对素质教育的倡导和要求,现在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虽然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数学素质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发展势头良好。高职院校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堂之一,因此,探讨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策略

针对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加强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是必须的。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我们结合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措施来改变目前的现状:

2.1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学生素质教育的加强与教师的教学内容有很大关系。数学专业本身具有抽象性,教师应该根据数学专业的特点,以及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掌握的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拟定适合专业的教学方法。这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贯穿。

例如数学函数内容的教学,对一般专业的学生,基础性知识点是教学的侧重点,运用型函数列为了解性知识点即可。而对一些运用数学知识较多的特殊专业而言,如财会专业的学生,就要将分段函数列为重点教学内容,还要增加需求—— 供给函数、成本—— 利润函数、生产函数等内容。而且要结合微积分中的边际曲线、弹性、基尼系数等展开教学,使得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在本专业的学习中。

总之,不同专业的数学教学内容不同、侧重点不同,素质教育的培养点不同,高职院校教师应以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为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当然,针对专业的教学内容设定,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为了满足专业课的学习需要,而应该兼顾高职院校教育以及学校对该专业学生的定位和培养目标。

2.2 加强数学教学工具设施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化,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也被运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出现并发展,这项技术很快就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手段的出现能够增加数学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优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增加了课堂信息量,课堂教学更形象。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间,增加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枯燥的知识更加色彩化、清晰化,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助于数学实验课的开展。开设数学实验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空间想象力、数据处理能力等。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此外,一些其他的教学辅助设备也能够帮助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有利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以及素质教育的加强。

2.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不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授之“渔”而非“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讨论式、研究式的方法教学。教师先给定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或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方法,逐步掌握问题的分析方法。此后遇到类似题目时,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很快解决问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且印象更深刻。此外,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解决数学难题,更能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还能加强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2.4 注重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知识点,经过教师设计及引导,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环境中,从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并解决。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学知识点的同时,也学会了用数学思维思考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必须有学生参与,教师以引导为主,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思维的开发。

如关于定积分的案例教学过程可以作如下安排:

提出案例:一名运动员在练习场地上做变速直线运动,该运动员以速度v=2t(m/s)作变速直线运动,求该运动员在0到4s内通过的路程。

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设想,把运动员运行的4s分割成若干小段,每一小段时间都足够短,以至于我们可以认为运动员在这一小段内作匀速运动(假设该小段时间末端的瞬时速度为该小段时间上的速度)。

假设运动员在0.5s内作匀速运动,则运动员在4s内通过的路程的近似值是S=18(m);

若运动员在0.2s内作匀速运动,则运动员在4s内通过的路程的近似值是 S=16.8(m);

……

这样看来,时间段分得越细,所计算的路程的近似值与实际路程越接近。将这种分段、近似、求和的思维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就是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即“定积分”的定义。

经过这样的引导教学,学生很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发散了思维,而且理解了数学概念的现实背景,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这样的教学方式真正将素质教育融入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课堂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还需要教师们不断的摸索。本文只是对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单的探讨,要构建全方位、系统性的素质教育体制,还需要社会、学校、学生本身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使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迈上新的高度。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人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立.高职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探析[J].中国期刊资源网,2009(4).

[2] 薛茂芳.数学教育与国民素质[J].数学教育学报,2007(9).

[3] 张国英.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几点作法[J].发明与革新,1999(9).

[4] 王积建.高职院校实施数学实验课程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5] 郑文昭,试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6] 李小荣,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育人教育[J].创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2003(6).

教育部素质教育范文第6篇

对于我国传统的金融专业来说, 金融专业的课程一般都是注重对金融理论的学习和掌握, 金融专业的教师偏重的也是对教材理论的指导和解释。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 境界的发展不断地走向市场化, 所以, 系统的金融理论的弊端也在不断地暴露出来, 但是这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金融专业的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很难涉及的。所以, 加强金融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 首先应该结合我国金融专业的实际情况, 并且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让我国金融专业的人才能够更好的迎合市场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在大部分的高等院校中, 专业的学科教学往往占用学校素质教育的大部分时间, 把素质教育的培养融入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提高金融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所以, 金融专业的教师应该注意对金融课本教材中人文素材的挖掘和整理。虽然金融专业的学习比较枯燥无味, 他的逻辑性, 系统性也很强, 但是, 金融专业的课本上不是没有素质教育额的素材, 所以, 金融专业的教师应该深入到课本教材中去, 就能够挖掘出丰富充足的素质教材, 然后在把他们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对学生进行引导, 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在讲到《货币银行学》这一课的时候, 金融专业的教师应该结合货币产生的原因, 货币的发展过程, 货币的定义等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金钱是万能的吗?”通过一定的学习, 学生知道, 商品的等价交换产生了货币, 从古至今, 货币经历了从实物到金属, 纸质, 电子货币的发展过程, 但是不管货币是以哪一种形态存在的, 他都是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 一部分学生认为金钱不是万能的, 因为他买不到健康, 亲情, 人心, 另一部分人确认为金钱是爱情的保障, 没有金钱就没有爱情。这个问题争论的结果就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学会挣钱, 学会花钱, 取之有道, 要做金钱的主人, 而不能做金钱的奴隶, 对学生的人生观, 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正面额的积极引导的作用。

二、丰富教学手段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一个优秀的金融专业的人才不仅应该很好的掌握金融知识, 还应该能够熟练的操作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 通过这些网络手段来获取丰富的信息反馈有用的信息, 并且做出正确的决策, 不断地创新。针对我国当前金融专业方面的发展趋势金融专业的教师要注意运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来培养金融专业的人才, 利用信息网络进行金融方面的教学不仅仅是手段和信息方面的革新, 从根本上来说也是理念的创新。在新经济发展的今天, 培养金融方面的人才, 不只是培养出一些能够熟练度的掌握和运用金融知识的人才, 更是要培养出一些具有很强大的创新能力, 能够捕捉信息, 运用新信息, 传播信息能力的人才, 具有创新意识, 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不断变化着的事物中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 这种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在不断的运用于信息网络技术才能够培养出来。

三、注重实践性教学

我国传统的金融教学方式都是以金融教师课堂上的教学为主, 这种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得不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金融专业的人才很难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需要, 也很难适应新经济的发展, 在国际化竞争中不能占据有机的地位。所以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进行相应的改进注重对金融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培养, 让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 这样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满足现代化发现的都要, 在国际上的金融竞争中处于一种有利的地位,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

综上所述,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提高高校金融专业的教学质量额的关键和保证, 素质教育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金融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而且能够激活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入思考高校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 认清并解决我国放下高校金融专业在培养金融专业人才方面的存在的问题, 要想让金融专业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和把握我国当前金融业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就必须要提高金融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在金融专业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素质教育在金融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提出者一些相关的具有可行性的措施。素质教育在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俄的渗透是势在必行的, 金融专业的人才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发展自己的素质, 金融专业的教师也要注意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 营造一个良好的培养金融专业的学生素质能力的环境, 在最大程度上完善和发展金融专业学生的素质。

摘要: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在高校教学中有些特别重要的地位, 我国现代高校的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些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我国一些比较知名和权威的金融专业方面的专家对于当前我国金融专业培养人才素质方面的研究来分析, 很容易看出地方性的高校金融专业培养的金融方面的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素质教育, 金融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 培养各方面素质良好的全能型人才。本文通过对高校金融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素质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 提出一些关于培养高校金融专业人才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金融专业,素质教育,实施

参考文献

[1] 赵家敏.从金融学科发展趋势看我国的金融人才培养——对金融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思考[J].高教探索, 2010 (4) .

[2] 吴治成, 曹艺.素质教育在金融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金融理论与教学, 2009 (2) .

上一篇:人工智能与现代教育范文下一篇:财务公司经营模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