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

2023-10-29

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中学语文 单项智力作业设计

1 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001年新课改开始启动,迄今为止已有10个年头了,但在这期间大家似乎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教学上,而作为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的作业设计,却遭到了大家的冷落。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学生形成能力、提高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业设计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但目前中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作业设计盲目、无差异,形式刻板,内容乏味重复,评价单一等等。因此,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促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到语文作业设计中,恰恰能解决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这些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出发,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单项智能作业,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全面发展。

2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人除了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六种智能,即音乐智能、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1]

3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单项智能作业设计

3.1 语言智能作业

语言智能就是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思维能力。[2]教师应该精心地设计每一课、每一单元,甚至是每本书的作业,为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使学生的语言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例如,在讲授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人生之路漫长曲折,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假如经时光隧道重返唐朝,恰逢小石潭边柳子厚,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这一形式,与作者展开对话。

当下,穿越剧是比较流行的,也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完了这篇课文,趁此机会也让学生穿越一回,感受其中的奥妙。这种作业形式比较新颖的,在引起学生写的兴趣、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灵活地运用各种写作手法。

3.2 音乐智能作业

音乐智能是对音质、音量、音色、旋律、节奏等具有敏感性,具有成功运用这些要素的思维能力。音乐信息对学生的刺激、反应要比语言信息对学生的刺激、反应强烈得多,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音乐的这一优势,用艺术的感染力和魅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吟唱诗文的作业: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或李煜的《相见欢》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学唱作业。

在学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和节奏中感受词的语言美,词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学生音乐智能和语言智能的和谐发展。

3.3 肢体—运动智能作业

肢体—运动智能是运用整个身体或者身体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或者制造产品的思维能力。这一能力的发展,表演是其最好的途径。表演强调的是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在“做中学”,通过表演提高学生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

例如,在学完了魏学洢的《核舟记》后可以进行这样的作业设计: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表演船头部分三个人物,即苏轼、黄庭坚、佛印的表情和动作。

这样的作业可以使学生在角色表演中感受文中对这三个人物生动的描写,体会细致的观察对人物描写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巧妙的布局。这样的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

3.4 人际关系智能作业

人际关系智能是理解他人,并善于处理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思维能力。而发展这种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学习方式来设计语文作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诸葛亮的《出师表》之后,因为《出师表》中判断句和倒装句很多,所以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作业:

作业要求:查找课文中的判断句和倒装句,并加以解释,小组合作完成。

作业步骤:(1)教师发放关于判断句和倒装句的资料。(2)教师将班级分成10个小组,每组4人,每组同学将课文中的判断句和倒装句标记出来。(3)每组的组长将本组的劳动成果整理,总结课文中的判断句和倒装句。(4)小组合作,总结判断句及倒装句的标志。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解释判断句和倒装句的标志,其他同学给予点评,如果学生存在疑问,教师给予讲解。最后教师总结。

这一活动是以生生合作为主、师生合作为辅。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判断句”和“倒装句”,而教师的总结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判断句”和“倒装句”。

4 结论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单项智力作业设计强调,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的差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和展示智力的平台,将多种智能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陶西平.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局限,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高校教学与评价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置强调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以及建立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多元教学评价。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高校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李湘祁(1978—),女,湖南祁阳人,湖南女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湖南 长沙 410004)

教学是高校的核心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比如“客观主义倾向的教学理念、低阶能力的培养目标、重知轻行的价值取向、‘权威一依存’的师生关系、方法滞后的信息技术应用、单一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程式化的教学设计、机械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标准化的培养方式和背离学习者发展的教学评价”等。这些落后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笔者尝试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全新的视角挖掘其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加德纳通过对智能的多年研究和探索,于1983年提出了自己对“智能”的理解,后来又加以补充和完善。他认为人类具有九种智能:即言语一语言智能、数理一逻辑智能、视觉一空间关系智能、音乐一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个体都拥有一个独特的智能组合,不同的人优势与弱势的智能领域不一样,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加德纳打破了一般传统智能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假设:(1)人类的认知是一元化的;(2)单一、可量化的智力适用于每个人。他主张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时,诸如语文、艺术、数学和历史等,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取得成功提供多种选择。如历史课可由语言、逻辑、空间或个人理解的模式来教学,甚至数学课也可用空间、逻辑、语言或数字等方面的能力来教学。在评估学生的学业成绩时,教师要采用与多元教学相匹配的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以使学生有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才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各种智能是以潜能的形态存于每个个体之中,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发展到相当的高度,甚至可以远远超乎我们的预期。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是可以使用不同的智能方式来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的,那么我们就不能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来进行教育教学、评价学生的发展。既然智能是多元的,那么教学也应该是多元的信息传递和多元的评价。高校教学应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来衡量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发挥教学和评价的功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生,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设置强调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分强调个体的语言和数理智能,而忽视了个体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传统的智能理论不能说明现实生活情境中智能的多元性和创造性。在他看来,“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可见,个体智力的核心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是在真实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设置为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他们“知晓”什么。用人单位挑选员工,不是静态地在纸上考查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而是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各项知识的实践能力。现实生活更是时时刻刻考察着人类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不仅有陈述性或事实性的特征,更具有实践性的本质,人才的显著特性就是能够成功解决复杂的问题。而高校平时在教学与评价时,教授与考查学生的只是那些被肢解的知识片断,难以考查出学生的真正实力,难以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以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尊重个体差异,强调个体差异,针对个体差异来进行教育的因材施教观。加德纳认为,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但每个人的智能组合方式、优势与弱势领域是不一样的,这些差异导致了个体智能的独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重视学生智能的差异,“为多元智能而教与学”“以多元智能来进行教与学”,强调教学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采用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当前,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缺乏个性,忽略差异的。教师在课堂上,用同样的方法向不同的学生教授相同的内容,学校就像一个大工厂,生产出一批又一批同规格同型号的产品。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同一门课程,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结构特征,采用学生擅长的智能方式来教学。人类是智能多元的,才能也应该被赋予更广泛的含义,成功的定义与路径也是多元的,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础之上,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鉴于学生智能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不可能存在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去探寻更加多样化与适合每个个体发展的独特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与个性发展。因此,高校教学必须克服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班级教学形式,拓展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比如,采用小组学习、个别学习、班级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讲中学”“做中学”“例中学”“评中学”等多种类型教学方法。为此,必须创建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如“为多元智能而教”。当然,对高校来说,建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是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系统方面的大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如实行完全学分制、完善的选课制度、丰富的课程资源、师资力量以及考试模式的改革等。

(三)建立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多元教学评价

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教学评价无论在理念上还是方法上都难以满足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需求。传统的以测验为本的教学评价,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境脱节,静态地评价学生的发展,将学生的智力片面化,难以反映学生的独特性,从而产生出大量的失败者和少量的成功者。既然智力是多元的,成功的定义是多样的,那么与之相应的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多维度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用单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的教学评价模式,为不同学生建立不同的评价方式,使每个人优势领域和特别才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认可。加德纳十分看重的是情境化的评价方法,他认为,脱离生活实际的静态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没有意义,真正有效的教学评价应以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社会角色为参照,在真实而具体的情境中评价学生。这样的评价既能促使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现实生活需要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教学评价提供了重要启示,我们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候需要注重以下四方面:(1)注重评价的情境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发展;(2)注重评价的动态性,关注学生的整个发展过程,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评价的首要目的,尽量避免横向比较;(3)注重评价的多元性,评价是多维度、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发展;(4)注重评价的独特性,对学生发展的评价要尊重个体差异性,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只有这样的评价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

综上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引领着我们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高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我们可以从设置强调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建立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多元教学评价等角度人手,不断改革与探索,从而构建出多样化的、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教育事业一直是社各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在,教学质量影响将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改革,将提高教学水平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目标。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学的水平更是对学生之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其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就是很重要的一项改革成果。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初中语文 教学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很多初中生的语文成绩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语文整体的教学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想要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是必要之举。可以说多元智能理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和应用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自身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在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的同时促进班级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提升。这种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与学生的认可,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本文就围绕这一理论进行详细的研究。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最初是由一位心理学家提出的,这个理论已经提出就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追捧,正是在这样有着良好群众基础的背景下,投入到了语文教学的领域中。多元智能理提出的具体原因,是这位心理学家认为以往我们对智力的理解欠缺一定的合理性,这种理解并不是智能的全部,他认为,在生活中,不同智力的人结合在一起,也许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会促使一种新的智能的产生,从而会产生更加有价值的能力,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这种理论应用在语文教学的领域中,更是能促进教学效果的强化。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中,将人类拥有的智力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语言掌握运用能力、逻辑能力、空间位置感受能力、音乐感受与表达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观察能力。虽然每个人都拥有这八种能力,但是不同的人的智力组成上是有差别的,这就是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再根据这种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经过实践与研究可以得知,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更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化,能够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更加具体的培养与教学,下面就对这种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1.增强教学策略的针对性

不同学生的智力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速度和程度等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有全面的认识,并且运用多元智能理论,针对学生的差异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以此促进全体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组的依据就是学生之间智力的差异,再给每个小组分配适合其学习能力的任务,这样就能够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学到知识。例如在新人教版“秋天的怀念”这一主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比较喜欢演讲的小组讲述自己在秋天里的所见所闻,喜欢写作的小组,教师就可以让他们模仿课文的形式写一篇日记或者是作文。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小组布置学习任务之后,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与其他同学分享,这样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目的。

2.促进教学目标多元化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过程中,促进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灌输式教育可以说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一切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教师讲述的内容,教师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不是很重视。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多元智能理论在应用过程中,主张要促进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上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不足。

3.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由于教学方法的限制而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就失去了教学的重要意义。在初中阶段,一般情况下学生的个性已经充分体现出来了,例如有些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比较强。有些学生想象力丰富,如果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这种特点就很难展示出来,很有可能阻碍了学生进步的脚步。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尽量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内容,让学生的个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例如在“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有绘画天赋的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进行绘画,这样就会加深课文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学生对景色描写的一些手法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作为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教学手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逐渐广泛,其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雪雯.挖掘、协作、评价——应用多元智能教学手段培养独特的学生[J].中学教学参考,2011(07).

[2]康彦姝.多元智力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07).

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论述在PBL教学评价中使用分阶段、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即根据“智能本位评价”理念,在问题导向学习的三个不同阶段,实施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方面的、不同内容的评价,实现教学的及时诊断、监督、修正,实现主体多元、内容多元、评价角度多元,以达到促进个性化教学以及个性化发展的目的,并以“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这一主题为例,探讨PBL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PBL教学法 多元化 教学评价 设计

PBL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以及情景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将小组协作学习与个人自主学习巧妙结合,以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深入探究,进而创新。此类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一大不同与优势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专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独立思考习惯的形成。PBL教学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现今的PBL教学评价仍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评价主体,基于事实回忆的评价,无法实现对学习过程的及时监控指导与诊断,有悖PBL教学法的以学生为中心,专注过程凸显个性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在PBL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没能充分发挥,最直接的不良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减弱,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影响教学质量。因此,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是进一步提高PBL教学法成效的重要举措和前提。

一、PBL教学法概述

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称,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 Barrows于1969年提出的,最早试行于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并逐渐成为如加拿大、美国、英国、荷兰、瑞典及澳大利亚等不少西方国家医学教育领域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今,PBL教学法已从医学教育领域慢慢渗透入其他学科的教育领域。

PBL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情景学习理论的教学法。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个体知识的获得,并非是通过教师面授所得,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之下,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自身掌握知识以及各种媒介渠道所获取的新知识,进行消化整合,形成意义建构的过程。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学生的互动,进行合作学习及自主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小组各成员各担其责,分工协作,互相学习与监督,在交流与分享中形成意义建构,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协作水平。情景学习理论指出,学习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意义建构的过程,而是与社会、文化等紧密相连的,基于现实世界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并存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学习为形式,以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教师指导、监督、鼓励等手段,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方法,以“理解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思路,完成意义建构。PBL与传统教学法有较大的不同,能够积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态度,强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Edens认为问题导向学习可分为三阶段推进——问题发展阶段、问题探究阶段、问题验证阶段。Edens的三阶段论精确扼要地概述了PBL教学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也指明了教师与学生在PBL教学中所分担的各项职责及任务。在问题发展阶段,无论是教师或学生提供的问题来源,其问题性质皆应与特定学习阶段的教学目的、目标、内容相一致;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已知相关事实及信息,以及可能实现的意义建构。在问题探究阶段,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意义的建构及知识的创新。教师则扮演指导者、激励者、监督者的角色。在问题验证阶段,主要活动为成果展示及评价。教师及学生都参与评价,为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主要分为成果评价及学生表现评价,具体涉及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二、PBL教学法中引入多元化评价的必要性

多元化评价理论基于美国的发展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加德纳的理论,智能的定义即人在特定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基于此有所创新的能力。该理论认为,个体智能主要有九类:语言、逻辑—数理、空间、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存在(此为半智能;本文将不做讨论)等方面的智能。智能具有阶段性特点,具有独特的发展顺序,也具有可加工性;在每个个体身上会体现出不同组合,相互依赖又独立存在,构成了作为个体的人的个性化心理结构。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加德纳继而提出了与教学评价相关的“智能本位评价”理念。“智能本位评价”不同于我国教育中传统的以排名以及选拔为主要目的教学评价,将评价重点回归到对教与学的诊断、调整与改进,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为目的,挖掘及发挥学生智能强项,促进其智能弱项的发展。

根据以上对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相关教学评价理念的梳理,可知该理论及相关评价理念与PBL教学法契合。PBL教學法的基本步骤为,假设一定的情景,基于该情景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以小组学习以及个人研究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按照规定时间完成任务,并根据老师要求进行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最后进行评价反思。这样的教学,问题是开放式的,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具有差异性,评价也应是动态的、多样化的。

据Edens的问题导向学习三阶段内容可知,PBL教学法的评价的实施在问题验证阶段展开,即整个教学活动的第三阶段,也就是最后阶段。这样的评价是基于成果基础之上的事实回忆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诊断、指导、监控与激励。教学评价的功能包括导向、反馈、诊断、激励、教学五大功能。这五大功能,应渗透入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随时随地发挥作用,才能更充分地体现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及地位。PBL教学中,可在问题导向学习的三个不同阶段,及时对每阶段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社交能力、认知能力等进行智力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两大块的评价,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实现教学评价对学生及教学的促进作用,促使学生及时修正学习策略方法、探究方向,提高探究质量,以便在及时完成任务的同时实现有效学习。换言之,PBL教学中,应在问题导向学习三阶段中设定针对每个问题学习的短期成效评价以及长期成效评价,同时,PBL教学中的学业评价中非智力因素评价的权重还应进一步增加,才能真正摆脱传统的以智力因素评价为中心的评价方法,充分发挥评价在教学中的功能。教师与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师评、自评、他评过程中,适时交流沟通,发现问题及不足,教师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策略及方法,而学生可及时纠正调整学习态度、策略及方法,实现知识的积累及迁移。如此,更能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及教学的有效性。

三、PBL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多元化评价设计例析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PBL教学法的广泛接受,在英语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被认为是符合二语习得规律的,同样体现了“情境、协作、会话以及建构”在二语习得中所起的作用,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新型外语教学设计理念的体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在PBL教学评价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更能体现该教学法的主旨及特色。例如,通过讨论、对话、辩论、陈述、阅读、写作等方式考查学生的语言智能;通过排序归类、总结分析、提问回答等方式考查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通过图片、影视作品分析、自己动手进行画作,以及进行想象或视觉游戏等考查学生的空间智能;通过动手操作、角色扮演、肢体游戏等考查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通过创造音乐课堂环境、听唱歌曲,甚至弹奏乐器等考查学生的音乐智能;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任务、群体游戏等考查学生的人际关系智能;通过期中和期末反思、合作学习反思、自主学习反思等考查学生的内省智能;通过操作实验、观察鉴别、制作作品等考查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

现以“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这一主题为例,讨论PBL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实施

1.提出问题。教师作为问题的提出者,需熟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语言基础、现有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及学习特点。教师在进行驱动问题设计的时候,需紧扣学习内容,围绕具有真实性的、有意义的、学生较为了解的情境设计问题。问题应为学生现实学习与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具有一定真实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所设计的问题需是开放性的、综合性的、有针对性的,数量适当,难度适中,角度新颖。教师应预见到学生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困惑,在学生“邻近发展区”内搭设脚手架,即如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技能、策略等相关支持。任务的完成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以考核学生多项职能,例如PPT、报告、辩论、表演、录像等。

如所讨论主题,可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以下任务:“What are the ways to learn English online》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earning English online? Please make a presentation with the help of PPT.”教師要注意脚手架的搭建,如对online learning相关概念及用语简介;the Internet的概念及用途简介;英语学习新模式简介,如hybrid模式,即网上课堂以及现实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甚至还可以介绍网络搜索引擎的利用方法,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寻有效信息。

2.分组探究。驱动问题提出、教师搭好脚手架之后,学生就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分组,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方式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展开研究。分组可根据学生意向自由组合,再由教师进行微调。分组考虑因素包括性别、性格、兴趣、特长、能力等。尽量做到能力均衡、搭配合理。每组选一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小组应先商定好任务分工及探究思路。任务分工如谁负责资料筛选整理;谁负责PPT制作;谁负责文字加工;谁负责校对;谁负责汇报陈述等。探究思路如具体时间表及安排、资料收集内容及途径、研究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方法、资源分享途径等。学生个人可充分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途径搜寻资料信息,并通过面对面或者QQ、微信等群组进行及时的交流,共享资源及认知,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及小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多方面能力,如文献检索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等。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是指导者、脚手架搭建者、参与者、监督者、鼓励者和协调者的多重角色。教师可通过现实课堂以及QQ、微信等网络即时通信手段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小组及学生个人学习进展及认知,进行及时的监督、鼓励及帮助。如学生在讨论网络英语学习的途径时,可及时提供学生未必熟知的资源或信息。例如,可问学生是否看过TED这一演讲平台的内容?是否接触过西方一些著名院校的公开课?是否加入过各种英语学习的微信公众号?等等。及时地在“临近发展区”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从所学知识内容认知方面的现有发展水平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

3.成果展示及评价分析。学生完成小组合作任务,进入成果展示全班交流学习的阶段。通过交流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认知、共享信息,同时拓宽思维,刺激思考,实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展示的途径可多样化,如报告、表演、录像、辩论等。如本文中所列举的驱动问题,进行成果展示时要求有PPT的支持,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要做好书面报告,还要根据报告进行PPT设计。教师在这里应扮演好组织者和启发者的角色,组织成果展示,启发学生思考及讨论,刺激其更高水平的思维,使其不仅局限于解决问题本身,还可看到问题背后的关系以及引发问题的机制,锻炼其批判性思维,做到举一反三,刺激其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多元化评价设计

PBL的教学评价目的在于通过驱动问题的探究过程观察、了解学生是否达到设定目标以及达到程度,进而实现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关键一步,即评价反思,是总结、改进与提升的重要环节。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评价要注意多元化,不仅要评价学生的语言、逻辑—数理智能,还应评价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以及自然观察等其他智能;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沟通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同时,通过多元化多主体的教学评价,促使学生反思,使学生能够较为客观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适时调整学习策略及方法,拓宽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

第三,问题验证阶段。(1)智力因素:具有一定的对问题相关概念、方法、途径的了解;掌握一定量的与问题相关的网络中、英文用语;具有一定的能够使用英文通过书面及口头表达自己关于问题的理解和见解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策略;具有一定的使用网络搜索、过滤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分享内容完整、具有建设性、创新性;参考数据源具有多样性;PPT制作能力良好。(2)非智力因素:具有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明确;涵盖各种不同观点;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清楚易懂;认真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或建议;及时提供反馈;具有积极反思的能力。

2.学生自评及互评。学生自评是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以及自我提高的过程,是充分发挥学生评价主体作用的一种方式;是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自评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诊断、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以及自我发展的一个完整的自我提升过程。自我评价可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体现对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视以及对学生的尊重。学生自评可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策略、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教师应做积极引导,作出示范,让学生对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以调动其积极认真参与。同时,让学生对自我有客观积极的认识,不拔高,不自贬。自我评价一般都是通过学生观察体会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及态度、与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以及学生自己通过自我观察及分析三种方式来实现。

学生互评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互评可以让学生更直接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互评不仅仅是为接受评议的学生提供学习帮助及建议,同时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亲身经历及体验的更具直观性的教育。通过互评,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自己成为监督者和评判者,在思考以及判断其他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对与错、优与劣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以及自我修正,实现生生间的相互帮助及提高。学生互评不仅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角色,而且能通过评价他人来实现相互间的促进与提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主动探索,刺激良性竞争,助力教学质量及效率的提高。教师需在评价方面做正确的指导,端正学生评价态度,教授学生正确评价方法,创造良好的评价氛围,促使学生进行积极、客观、合理的互评。

学生自评及互评具体根据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可涉及如下内容:

第一,问题发展阶段。(1)智力因素:具有一定的拟定假设与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对问题相关概念、方法、途径的了解;掌握一定量的与问题相关的网络中、英文用语;具有一定的能够使用英文通过书面及口头表达自己关于问题的理解和见解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策略;具有一定的使用网络搜索、过滤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具有一定的PPT制作能力。(2)非智力因素:具有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浓厚,主观能动性高;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合作学习能力。

第二,问题探究阶段。(1)智力因素:具有一定的拟定假设与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对问题相关概念、方法、途径的了解;掌握一定量的与问题相关的网络中、英文用语;具有一定的能够使用英文通过书面及口头表达自己关于问题的理解和见解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策略;具有一定的使用网络搜索、过滤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PPT制作能力良好。(2)非智力因素:具有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明确;涵盖各种不同观点;学习兴趣浓厚,主观能动性高;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计划地安排探究问题的时间并严格遵照执行;能够适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主动分享想法与意见;认真收集整理资料;愿意分享数据源;口头表达清楚易懂;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及时在交流互动中提供反馈;能够总结和借鉴同学的学习方法及经验;具有一定的合作中的沟通、协调、组织、互动能力。

第三,问题验证阶段。(1)智力因素。具有一定的对问题相关概念、方法、途径的了解;掌握一定量的与问题相关的网络中、英文用语;具有一定的能夠使用英文通过书面及口头表达自己关于问题的理解和见解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策略;具有一定的使用网络搜索、过滤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分享内容完整、具有建设性、创新性;参考数据源具有多样性;PPT制作能力良好。(2)非智力因素:具有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明确;涵盖各种不同观点;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清楚易懂;认真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或建议;及时提供反馈;具有积极反思的能力;觉得个人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觉得个人整体表现良好;觉得个人与同学之间情感与合作默契度有提升;觉得个人相关知识面的深度广度有提升。

四、结语

PBL教学法是一种跨学科的教与学的方式。学生根据驱动问题,进行问题梳理、资料查询筛选和总结,在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中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知识链。通过问题的探究,学生不仅锻炼了自身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并提高了协调合作能力。提出问题、分组探究、成果展示及评价分析是PBL教学法的主要步骤,其中,PBL的教学评价专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价值,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到学生乃至教师的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之一,这样更有助于其认识不足迎头赶上。同时,评价内容应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PBL教学中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契合该教学法中以学生为中心、专注学生个人发展的教学理念,属促学评价类型,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理论方面的知识掌握,还重视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人际交往、自我反思等能力的表现。通过多方的较为详尽的评价指标,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指导以及反馈,诊断学生智能的强弱项,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以及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泽生,冼利青,梁彩花.运用教育评价理论,评定PBL学生的学业成绩[J].医学教育探索,2004(3)

[2]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6

[3]张岚.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PBL教学模式设计[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4]吴刚.基于问题式学习模式(PBL)的述评[J].陕西教育·高教,2012(4)

[5]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6]虎力,徐平.医学PBL教学评价现状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12)

[7]许琪,丁年青.PBL教学模式的医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学习动机和焦虑情绪的影响[J].中医教育ECM,2011(5)

[8]战秉聚.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素质教育的启示[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9]闫晓天,徐平,胡鸿毅,等.中医类课程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4)

【作者简介】韦 健(1975— ),女,壮族,广西隆林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外语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翻译理论。

(责编 苏 洋)

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5篇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作为中职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去跨越英语学习的坎坷和困难,让他们正确看待文化课的学习。结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英语教师要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态度和方法,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的特殊性,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展开教学活动;其次,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给每个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进行英语学习;最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心学生,注意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使学生每次上课都能收获颇多。

一、对学生现状进行分析

相对于普通的初高中学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具备其特殊性。首先,他们大多数平常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中考时也没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没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对学习充满了厌倦心理。其次,在这个大学教育当道的社会时代,对于职业教育,人们普遍抱有一种偏见,这就使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自信心,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卑感特别强烈。最后,职业技术学校的管理和学习环境都比较宽松,导致学生产生了重专业、轻文化的心理。

在初中时,大部分学生对英语不“感冒”,考试及格都很难达到。等进入中职学习后,他们的学习目标就是专业课。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欠缺,常以“学不会、工作用不着学英语”为借口来逃避英语学习。如何改变此种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多元智能理论,它可以给教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

1983年,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 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人类有八种智能,它们分别是:语言文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是人类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能够有效地激发人类创造问题的潜力。这八种智能能够互相补充、协同作用,它们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在英语教学领域,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很大的影响,很多教师、学者都将其运用到了教学上。自从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教师都开始学着从一个新角度去观察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个性特征,挖掘他们的特长、爱好。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强项,找到他们最强的智能潜力,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呈现最大程度的个性化、个别化,也能够产生最大的共享。多元智能理论的功能很强大,它不仅对我们的教学思想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还能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的高效,我们必须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的教学思路始终围绕“为多元智能而教”和“通过多元智能来教”而展开。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论述,学生的智能都是相似的,只是有人在某个方面的表现比较突出。

因此,我们要努力调动学生的智能,打开学生的心结,让他们不再排斥英语学习。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要充满感情地去评价,积极肯定学生的各种反应,逐步使学生重拾自信心,诱发学习动机。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实例

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和学生的生成,努力为学生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如有一天上课前,笔者一直在思考:应该怎样做才能将这堂课上好呢?如果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学生可能不爱听,也听不懂,教学效果则难以达到。突然我想起了前一天看的一个英语节目,节目主持人教得特别少,半个小时就教两三句话,翻来覆去、用尽各种方法去教。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Pastime,我可以先让学生说,锻炼他们的口语,同时为他们提供写作的素材。然后再让学生将说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篇英语小作文。于是,我将学生每五人分成一个组,先让他们组内讨论,再由各组的代表发言。对于学生的精彩语句,我将其摘抄在黑板上,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还帮他们拓宽了思路,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更多的内容。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认为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只有经历了这个过程,他们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

职教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多元智能理论,通过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转换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提上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实际情况,研究适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利用教师的智慧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效的情境,让学生爱上英语学习,感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职校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着眼于智能融合开发、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课程测试评估三个方面,在对我国目前会计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会计学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财务会计教学 现状 教学模式

笔者拟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石,并糅合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和语言习得理论,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依托,从理论上探讨我国高校会计学教学模式,以期为会计学的教学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财务会计学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以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以及其他行业会计为主要课程体系。从教材上看,初级财务会计着重对会计循环、会计基本理论的讲解;中级财务会计通常是以会计要素的具体项目划分章节;高级财务会计则是以互相独立的会计特殊事项为体系,各章节之间互相孤立,会计原则与会计实务互相分离,教材编写侧重规则条文和制度讲解。从教学观念上看,普遍存在着“重规则轻原则,重实务轻理论、重技能轻素质教育”的现象,迫于各种考试和就业压力,教师以教会具体的操作技能和规则制度为己任,学生则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从教学方式上看,教学形式陈旧,讲课依照是呆板的教学模式,各类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在这种从教材到考试均侧重规则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使得人们对于智力的认识不断深化。最为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则从20世纪末开始引发了教育的大变革,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20世纪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将智能定义为:在个人所属的文化和社会中提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创造产品的能力,并将智能归纳为九种。加德纳教授认为,个体的智能状况是不同类别的智能因素组合的结果,个体之间的差异体现为智能类别的组合差异和强势类别的表现差异,因而单个个体往往能突出各异的一两种智能。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个体之间的智能差异往往不在于高低的差别,而一般在于其特长表现在不同方面,因此不能以单一的模式来评判个性化的智能状况。

适当教育方式的要义在于,以多元化的模式去挖掘、提升个体的智能,彰显强势智能,提高弱势智能,使被教育者的智能发挥至最高水平。多元智能理论蕴含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教学理念,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与该理论的内涵充分吻合,在注重学生多方面素质均衡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个体的强势智能类别,使其在未来能胜任某一方面的工作。然而,在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方面,我们却很少借鉴国外的经验。本文基于我国高校财务会计教学思想比较混乱的现状,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理论基石来构建我国的高校财务会计学教学模式。

三、普通高校财务会计学教学模式设想

1.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笔者认为,财务会计学教学蕴含着多维的智能发展契机。财务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会计教学,使学习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追踪国际学术前沿动态的同时培养其在专业学科领域中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知识的能力。多元化目标不但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有利于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满足学习者的多维智能发展需求,而且提升了弱项智能、强化了优势智能,促进学习者智能的综合提高。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1)教学工具的多样化。多样化的教学工具是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前提。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为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多样化的教学工具不但可以给学生带来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诱导其无意注意,培养其有意注意,而且往往意味着多渠道的信息源,符合会计学科本身知识更新频率高、技术运用关联度广的特征,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原始材料,容易产生更为直接的正向学习迁移。

(2)课堂教学的互动化。在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会产生差异较大的主观情感体验,因此设置互动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在经过精心设置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者不但可以体验到知识运用的成就感,产生愉悦的学习经验,而且根据Vroom的期望和价值理论,可以在各种互动合作教学活动中,明确并修正其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在这一教学氛围下,更易于会计专业逻辑思维智能的综合提高。但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材选择的首要标准应满足学习者智能发展的需求。高等院校的生源各不相同,智能层次和特点有较大的区别。对于起点较低的班级,如果盲目地追求使用难度较大的教材,反而会弄巧成拙。因此,应紧密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难度适中的教材,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程测试评估的多元化

传统的课程测试主要以笔试为主,有的辅以一定的平时作业和课程论文,主要测试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识记与解题能力,存在智能评估范围狭窄的缺陷。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必然要体现在课程测试当中,因此测试评估的多元化成为必然的选择。

众多的财务会计学教师由于认识上的缺陷或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课程测试中往往简单地以笔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但这种方式显然淡化了会计教学综合智能的培养特色,忽视了对学习者综合智能发展状况的检测,使多元化的智能发展取向简单化,从而抑制了有着不同智能发展特点的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一部分具有个性化需求的学生逐渐被“边缘化”,严重损害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测试模式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在财务会计教学的课程测试当中,可以采用笔试与论文相结合、平时检测与期末测验互补、客观试题与主观命题并行的灵活多样的评估测试模式。对于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可集中以笔试的客观题测试为主要测试项目,其他还可设计多种形式的项目则由学生进行选测,做到客观、公平地对待各种具有不同智能发展特点的学生,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基础理论及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周竹梅.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3]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J].会计研究,2007,(3):55-63.

本文系湖南理工学院校级教研教改课题(项目批准号:2008B30)和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院级教研教改课题(项目批准号:2008B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

上一篇: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建筑工程项目承包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