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23-09-24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为体现奥尔堡“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组织”的PBL模式学习方法的精髓,笔者将跨学期整合不同专业课实践课程,通过企业专家讲座、校企合作建立的产学研基地以及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以实际生产问题为基础,以项目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自我选题、提交项目报告并参与项目答辩。同时,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期为应用型地方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奥尔堡PBL模式;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PBL最早源自1969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将其成功应用在医学学科的解决病例而组织学习的一种教育改革。奥尔堡大学从1974年建校至今,不断摸索并形成了独特的奥尔堡PBL模式的核心原则:所有教育活动都以问题为基础的项目工作,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奥尔堡PBL模式在实践经验中将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多措并举,既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又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学习者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系统分析和多途径解决问题,在实践中科学验证及时进行反思学习和自我评价。

笔者在奥尔堡大学通过对PBL模式的理论学习、观察奥尔堡大学课堂情况、采访奥尔堡师生、聆听学生项目答辩和PBL专题讲座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亲自加入团队合作项目,围绕对国内教学改革项目撰写项目报告、项目过程分析报告以及最终完成项目答辩。笔者根据本校兽医微生物实践教学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将奥尔堡PBL模式部分元素融入实践教学并提出改革思路,以期为应用型地方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1 基于奥尔堡PBL模式的实践课程改革

1.1 课程基本概况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第4学期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教学40学时。原课程将《兽医微生物学》和《兽医免疫学》实践教学整合为《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技术》,(48学时,验证性实验10+综合性实验2),其中《兽医免疫学》4个实验合计12学时。实践课程主要讲述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流程,辅导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和对实验结果判定,未有设计性实验。课程考核为实验报告占60%和期末考试占40%。

1.2 课程改革目标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繁殖规律的一门科学。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兽医微生物学基本原理和各项常规操作技术,为后续的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动物传染病、禽病学、兽医诊断学等专业必修课程奠定学习基础。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学习者认知过程由低到高六个阶段: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根据课程目标学习者介于布鲁姆认知过程理解和应用阶段。笔者借鉴奥尔堡PBL模式以项目为基础、团队合作以及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对兽医微生物学实践课进行教学改革。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将不同专业课程知识融会贯通,能设计合理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程序对临床畜禽主要致病菌做出正确诊断并提供科学依据。注重体现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提升,将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实践课程建设目标。改革后突出对跨学科知识的应用以及对临床生产实践结果的合理分析。

1.3 奥尔堡PBL模式改革总体思路

选择动物医学专业一个25~30人班级,小组团队合作(4~5人/组)、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理论教学以传统教学和混合教学相结合,借助互联网+“雨课堂”教学,融入部分奥尔堡PBL模式的元素。课程考核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改变以往单一的闭卷考试(40%)和实验报告成绩(60%),调整为闭卷考试占20%、平时成绩占15%、实验操作考核15%和项目汇报占50%(提交以团队小组为单位的基层调研报告并参加项目答辩,由班级其他组以及教师对其考核评定成绩)。

2 基于奥尔堡PBL模式的实践课程改革措施

2.1 整合前3门专业必修课基本情况

《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PBL部分整合的3门专业必修课程,开设一门跨学科和跨学期的《动物传染病诊断治疗设计性综合实验》的实践教学。《兽医微生物学》是主要研究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繁殖规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第4学期)。课程主要任务前章节1.2已述。《兽医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动物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原理,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第5学期)。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时熟练掌握兽医临床常用药物的性质、药理作用、重点药物的作用机理,学会合理用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动物传染病》是研究家畜传染病的发生、發展规律和终止条件,以及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第6学期)。课程主要任务是掌握常见家畜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病特点、诊断要领、处理原则和防疫措施。

2.2 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分配

将《兽医微生物学》实践教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技术》,课程主要内容是细菌染色方法、细菌的接种和培养、实验室的微生物学诊断的方法以及病毒培养分离和鉴定方法等,培养学生建立无菌操作的观念,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由第4学期48学时调整为24学时。第二部分是PBL团队项目,将《兽医微生物学》(第4学期)、《兽医药理学》(第5学期)和《动物传染病》(第6学期)实践课程整合为《动物传染病诊断治疗设计性综合实验》,72学时,第6学期。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根据畜禽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变化,初步判定疾病类型。根据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诊断开展病原鉴定,侧重于培养学生运对致病菌类型的分析和诊断能力。最后,对分离纯化的菌种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整个PBL教学需要学生运用《兽医微生物学》、《动物传染病学》、《临床诊断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等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处理生产实际问题。

2.3 PBL元素改革方案

从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的社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奥尔堡PBL模式的主要特征:问题是指导学生学习过程的出发点;项目组织创造了基于问题的学习框架;支持项目工作的课程;合作是基于问题的项目工作的驱动力;团队以问题为基础的项目工作必须具有示范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负责。PBL实践教学遵循“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提交方案、讨论和修正方案、实验方案的实施、归纳总结”的程序进行[1]。笔者根据奥尔堡PBL模式的主要精髓,尝试运用信息化技术和奥尔堡PBL模式部分元素对兽医微生物学理论教学[2]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通过跨学科整合实践课程,增加设计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有效地将实践课程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解决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脱节,让学生成为能为畜禽诊断治病的医生。联合产业学院以及产学研校企合作等方案,聘用企业专家为本学院讲座教授,为学生分享生产一线和基层养殖等实际问题方面的企业论坛和讲座(第4~6学期,2~3次/学期);学生需要利用暑假或是业余时间到本校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动物医院、产学研合作企业以及生產养殖户等进行实习,学会从生产中发现问题拟定PBL项目主题(14天/学期)。充分利用学校的动物医院门诊部收集临床病例,运用兽医微生物学、兽医药理学和动物传染病等理论知识,为养殖户畜禽发病病因和发病类型进行诊断(动物传染病知识)+微生物实验室鉴定程序(兽医微生物知识)+治疗(兽医药理学知识)。第6学期的3门实验课程为72学时,第6学期开学初要求学生按实验小组4~5人,针对积累3个学期讲座、动物医院门诊、产学研基地实习中所遇到的基层实际生产问题开展项目研究,实践课程结束后采用提交项目报告并参与项目答辩,完成PBL项目考核(占课程考核的50%)。

参考文献:

[1]马玉龙,赵林静,刘秀兰,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9):2902-2903,2905.

[2]廖洁丹,黄良宗,刘昊,等.奥尔堡PBL模式对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启示——以地方本科院校《兽医微生物学》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40):68-70.

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9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线开放课程项目;2018年广东省本科高校创新创业项目(2018A064856);2018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质量工程项目

作者简介:廖洁丹(1979-),女,汉族,广东潮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动物医学是实践性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动物医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沈阳工学院动物医学专业的实际特点,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校内外的实践学时,旨在培养实用技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动物医学专业 实践教学 实用技能型人才

【基金项目】2015年度辽宁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动物医学专业实用技能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编号:JG15DB308)。

经过多年发展,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已趋于完善,动物医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更强调能力培养和临床技能的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专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反映在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上。沈阳工学院是一所三本民办独立学院,在农科专业课程的设置上沿用了沈阳农业大学的教学计划,这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不能很好的体现工学院的办学特色,在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方面也存在着较多问题。

一、沈阳工学院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沈阳工学院是民办三本院校,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沿用了沈阳农业大学的教学计划,存在一些缺陷,如:(1)针对性不强。没有针对三本学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尚未形成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先进模式。(2)理论教学过于注重基础知识,教材选择偏于“十二五”规划教材,知识点偏难,容易出现学生听不懂的情况。(3)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单一,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层面上的体系,课程之间缺乏延续性。(4)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实验课存在实验内容与生产脱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研究和探索培养新型动物医学专业实用技能型兽医师的实验和实践教学新体系和新模式,认真开展教学改革试验,完善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对于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沈阳工学院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一) 调整教学计划

原有的教学计划,对一些课程的教学实习安排存在着时间分配不均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加教学实习时数。同时,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我们增加实践学时数,从过去的4+1的教学计划更改为3.5+1.5的教学模式。通过延长实习时间,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无论是从现场对动物疫病的诊疗、饲料的配给等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实践知识与生产企业无缝衔接,为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巩固校内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是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更多病例,对理论教学是一个好的补充。沈阳工学院的养殖基地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建有400m2生长猪养殖基地、首批30头猪已经到位。蛋鸡养殖基地2000只蛋鸡处于产蛋高峰期。梅花鹿养殖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共有10只梅花鹿在沈阳工学院安家。除此之外,兔养殖基地和养羊场正在筹建中。这些基地的建设并投入使用,提高了动物生产类专业群学生的动手能力,从饲料的补给、疫苗的使用到养殖环境的改善等环节入手,使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更加丰富。养殖基地的建成给年轻教师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实践经验也会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培养更多实用技能型人才提供知识储备。

(三)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在实用技能型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校外实践是重要环节。从2014年开始,动物生产类专业群加大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目前已有的校外实践基地有辽宁曙光农牧集团、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兽医研究所等。在目前有合作协议企业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如艾地盟动物保健及营养(大连)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选择不同种类动物的养殖场、饲料厂、研究机构,让学生们学会对不同类动物进行疾病的诊疗、饲料的配给、生产性能的评价以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四)自编实践实习教材

学院部署专门的任务,制定符合工学院学生特点的实践实习教材。也是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依据,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动手积极性,结合工学院提供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师们自编教材,如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兽医产科学、兽医病理学等课程。

(五)制定项目教学课程

项目教学法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将部分课程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的技术路线、整理实验的实施方案以及最终成绩的评定方式都由学生自己负责。通过项目教学的实施,强调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学生们的实践技能进一步加强,在毕业生的择业过程中具备了良好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

王建民(1969-),男,蒙古族,黑龙江杜蒙县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动物寄生虫病防治。

通讯作者:葛云侠(1970-),女,讲师,博士。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 毕业环节; 思考

生物医学工程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门综合理工学、生物学、医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形成的新型边缘学科。在我国这门学科尚处于婴孩时期,发展前景极为广阔,近年来对于该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笔者从现阶段毕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思考分析,希望能够解答同学们毕业时存在的普遍问题,更为那些刚接触这个专业的学生做出指导和帮助。

一、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建议与注意点

众所周知,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应该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相对丰富的实践经验,笔者将从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纰漏和问题出发,通过剖析与辩证的思考,提高同学们毕业设计的质量。

1.选题的艺术

课题是一份毕业设计的眼睛,是毕业设计的第一个重要环节,选题的质量决定了这份毕业设计的好坏,说的更深入一点,一个好的课题决定了你的毕业去向。

(1)课题的选择应该与专业有关。课题的选择是否符合学校教学标准,是一个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我们应该应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通过拟定合理的课题,同学们还可以对专业知识有了一个更高层的了解,同时弥补自己专业知识上的一些漏洞。(2)选择课题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出发。选择课题应该是根据同学自己的能力水平与兴趣等,完成一份与自己学习程度相当的毕业设计。切勿盲目跟风,导致课题太过于死板与狭隘。(3)在选题方面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题的选择应该具有创新性,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迎合当下国内外该专业最新的研究报告与成果,尽可能多的去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同时也能锻炼同学探究、思考和懂得创新的新思维,而不是去模仿前人。

2.毕业设计的过程

这是一份毕业设计的核心关键。如果说之前是一种在建立框架,那么现在就是该如何着手去做。

(1)老师是主导。指导老师经过多年的经验,肯定有一套属于自己独特的关于毕业设计的理论,所以应多听从老师的指导与建议。指导老师肯定会做好教学计划,所以自己一定要有计划地合理安排时间,做到与老师的步调一致。(2)对于自我的反省。同学们对于毕业设计的认识在大学之前的接触几乎为零,因此,无论毕业设计进行到哪一步都会或多或少的犯下一些错误,它们可能无足轻重,但也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在开题前反复琢磨课题的价值与可行性。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时刻反省对于课题的理解与认识,了解课题的进度。这些包括了对于设计日志的填写、在实验时碰到的错误及解决方案、工作总结等等。做到及时向导师汇报,以便纠正存在的错误。(3)设计方案的完成。这是毕业设计的一个难点,自然也就是重点。此时可能是同学问题最多也是问题最棘手的时候,因为之前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此时应注意指导老师的动向,多询问指导老师的看法。也可以通过查找相关的专业信息与资料,从而来拓宽自己的想法与思路,培养自己的能力。

3.毕业论文与答辩的技巧

毕业论文与答辩的意义就是把整个的毕业设计的想法、设计过程与内容呈现出来,因为它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同学毕业设计的综合水准。(1)毕业论文大多存在几个严重的问题:①论文存在抄袭模仿的现象。②论文的格式并未达到规范的要求。③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及合理的层次分析。④对于毕业设计价值及内涵的了解空洞乏味。所以,同学们应该重视起来,避免犯这些较为老套的问题。(2)答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答辩时应该注意自身形象及谈吐举止。②对于答辩PPT的制作应该紧扣毕业设计的主旨。③答辩时应能对问题有清晰的思路与明确的目标来做出回答。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先自行组织准答辩,对答辩有一个更好的心理认知。

二、选择直接就业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方向的几点考虑

根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特点,有医院与企业两条道路供选择。但更多的同学肯定是希望进入医院,因为医院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相对于企业存在风险的运营方式,同学们普遍喜欢相对安稳的工作环境。其实同学们应该更多地了解社会对我们所提出的要求,以便于选择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而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断。

1.进入医院的大门

进入医院可能是许多同学想要的,在这里也要明确,生物医学工程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分支,一是进入医院设备科,进行对于医院设备的维修与采购,管理医院的医疗设备。另一种是投入到医院的放射科,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进行技术性的操作与使用。分流的选择是在大二结束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老师的推荐所进行的。相对于企业所存在的员工竞争压力,医院的工作可能相对安稳,对于技术的创新要求并不高,但对于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对于仪器的了解程度有较为苛刻的要求。

2.应聘于医疗器械企业或电子计算机企业

首先选择进入企业要明确自己的方向,从自身特点出,比如①认为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较好,则可以从事营销,做好对外推销自己公司产品的工作并学会维系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及时反馈客户的意见,更新并拓宽自己的销售渠道。②认为自己动手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较为不错的,则可以做一名技术工程师,主要职责为安装、调试、维修设备,为客户提供售后服务工作。③再者,如果觉得自己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专业创新方面有异禀的天赋,则可以留在企业的科研创新部门,从事设备更新及研发工作。比起在医院工作,企业的薪水及待遇可能会更可观,但相对的,其工作压力及员工竞争也会较大,存在失业的可能性也就较高。

3.从事高校教育工作或从事科研创新工作

比起之前两种,这条路可能算是最轻松也是最艰难的。轻松是因为它们并不需要太多的担心失业与资薪问题,但是确实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要求是最严格的。①从事教育工作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与手段、良好的专业背景及优秀的师德师风。所以对同学们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选择科研工作则要有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谨小慎微的钻研态度、过硬的专业知识及孜孜不倦吸收新知识的心态。但这正是每一个专业从事者最希望的归宿,也是每一个同学最大的荣耀。

三、对自我的继续深造:读研

我国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只存在于一些较为重点的理工科学校中,所以对于医科大学,可以说继续深造像泥潭一样举步维艰。不过感到荣幸的是温州医科大学于2008年获批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是全国同类高校第一个招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的单位。2010年获准招收双证生物医学工程全日制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仪器与医院信息管理、基因工程与基因药物。

1.考研趋势的必要与优势

相对于匆匆就业,选择考研是一条较为稳妥的道路。本科就业的学生虽然对于器械的制造、修理及工作运力相当精通,但缺乏对于一些生物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很难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医院复杂多变的局势做出很快的应对。简而言之,读研才是将生物医学与工程学真正结合的时期。在医科大学进修该专业的研究生往往能根据医科大学自身医学氛围浓厚的特点,让同学们更好地利用自己所学的工科知识,融会生物学与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并通过附属医院的实践来强化理论知识,结合一定的临床医疗器械使用经验,使研究生们更好地将生物医学和工程学结合。

2.在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读研的方向及目标

作为医科大学的一分子,应将自己打造为一位具有以生物学与医学为基础,擅于应用工程学方面的技术及方法的具有医科大学特色的复合型人才。根据我校提出的某些明确要求,我校塑造的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应具备能够灵活应用并及时更新工程学的理论基础,独立解决有关医疗工程的“疑难杂症”的能力。

3.我校对目前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的教学及考核

(1)高校对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的教学内容应侧重在医学上的应用。与本科教育一样,我校研究生教育也分两条路,一是从事生物医学基因工程和基因药物的研究,二是对于医疗器械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学习。在教学内容上,我校除了对于原有知识的巩固及加强外,更多的是对现存临床医学中的实际问题及教学案例进行剖析、解决,突出医学理论及工程应用两大特色。在课程设置上也会较多的注重实践应用,并采用隔周周末上课的教学方法,将平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到教室与导师分享并探讨解决方案。这样,更能让自己将工作与学习、实践与理论牢牢结合在一起。

(2)对于研究生的考核。学校采用以课程项目以及学术论文的形式,配合医科大学的特色,对其的要求也显而易见,应该是涉及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与拓展、更新与调试、开发与制造,特别是对于新兴事物的捕捉、猜想、实践、验证以及应用。项目不论形式,但对于其内涵价值、科研难度及工作量有一定的要求,并应与导师相呼应,导师既是学习上的模范,又是工作上的同事,相互协作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来完成项目。

毕业是对于大学学习做出的一个最明确、最不会让自己后悔的选择的时候。在面对毕业设计时更灵活,在选择毕业出路时更明确。在平时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积累专业知识,多对自己的定位及目标进行反思、不断总结,在毕业时积极与同学、老师、家人沟通及探讨。笔者坚信,随着同学们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了解的加深,毕业于生物医学工程的我们会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赖思渝,王娟,刘燚,董国礼.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生毕业设计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学科与人才,2012,33(11),135-137

[2]王云雅,邓敬兰,马晓伟,李桂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生毕业设计现状的若干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2,21(1),8-9

[3],李培培.浅谈医学院校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J]科学管理,2013,(13),141-142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法医学;法医学导论;实践分析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岗位胜任力需求为导向的法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20ZC255);2020年度山东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法医学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实践”(M2020069);2018 年度济宁医学院校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法医学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创新”(18001)

[作者简介] 党 珍(1984—),女,山东泰安人,硕士,济宁医学院法医学与医学检验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法医物证学研究;王业全(1982—),男,山东枣庄人,博士,济宁医学院法医学与医学检验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法医遗传学研究。

随着我国一流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双万”计划的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迫在眉睫。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能够充分体现出专业建设的优势和水平[1]。法医学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因此课程建设是法医学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法医人才的培养质量息息相关[2]。法医学导论课程是法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该课程全面介绍了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培养过程、培养体系与培养措施;将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学、法医临床学、刑事科学技术及法医学前沿技术等专业知识融入其中,覆盖面广、针对性强。通过理论学习与校内实训基地——司法鉴定中心参观见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专业特色,培养职业认同感,明确未来自身发展方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从而达到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零距离[3]。

一、法医学专业導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从高中到大学阶段学习方式转变的过渡适应期[4,5];学生选择法医学专业大多是通过网络、影视作品或书籍等媒介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片面性。传统法医学专业的课程建设是按照通识课程、桥梁课程、临床专业课程、法医学专业课程来设置,法医学专业学生基本要在大四才开始专业必修课学习,除法医学概论课程外,前三年对法医学专业知识基本上没有接触,导致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普遍较低,甚至造成部分学生转专业的现象。因此迫切需要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法医学导论课程,以提高法医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法医学专业导论课程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全面地了解法医学专业内涵,明确培养目标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尽快转换角色缩短专业学习适应期。

二、法医学导论课程的实践

法医学导论课程是法医学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法医学专业必修课程。课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法医学基础知识、典型案例与前沿科技交叉融合等不同主题来展开,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和组织师资团队授课。

(一)制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了解法医学专业及相关知识,摆脱传统思维对法医学专业的固化形象,提高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专业认知基础。在教学内容上因材施教,主要包括法医学专业发展概况、培养方案解读、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法医物证、法医毒物、法医病理、法医临床、刑事科学技术等基础理论、应用前景及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的讲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新教学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采用CBL及PBL教学法,以经典案例来启发引导学生了解法医学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组织学生参观司法鉴定中心,初步认识法医工作性质,熟悉法医工作场所、环境,了解法医司法鉴定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明确司法鉴定人的基本责任及义务,让抽象化的知识更加形象具体,从而激发新生对法医专业学习的兴趣及提高内在学习动力[6]。

(三)整合优质师资团队,保障教学质量

优质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团队主要以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以及经验丰富的法医学专家为主。强化知名法医的引领作用。法医学教师团队都是集教学、科研、鉴定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7]。“双师型”教师经过前期课堂理论知识的铺垫,在司法鉴定中心技能实践平台上,通过现场带教,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及培养目标。

三、法医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反馈及实践效果调查

(一)研究对象

以本校2015级(46人)、2016级(54人)、2017级(55人)、2018级(50人)法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级、2016级未开设法医学导论课程,2017级、2018级在大学第一学期已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共16学时,1学分。

(二)调查方法

对法医学导论课程开设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分析。法医学专业学生在专业导论课程结束时对本专业的了解程度及专业导论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共发放问卷205份,收回205份,收回率100%。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其中,定性资料的描述采用百分比(%)表示,变量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9]。

(四)结果

法医学专业学生在专业导论课程结束时对法医学各学科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未开设法医学导论课程的有70%的学生不了解,甚至12%的学生完全不了解法医学各学科相关知识。经过法医学导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法医学各分支学科的了解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有63.81%的学生基本了解,甚至4.76%的学生比较了解法医学各学科相关知识。

法医学导论开设的必要性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88.2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57.07%)或有必要(31.22%)开设法医学导论课程,其中以已开设法医学导论课程的年级的意愿更为迫切(95.23%),远高于未开设的年级(8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司法鉴定中心参观、见习、课后心得体会以及采用自编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法医学导论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2017级、2018级发放问卷105份,收回问卷105份,问卷收回率100%。

四、讨论

法医学导论课程的开设有效衔接了从个人认识到专业认知的过渡。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本专业的总体概况以及学科布局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法医学专业导论课程的需求度较高(95.24%,见表3)。在未开设法医学导论课程之前,学生对法医学专业了解比较片面甚至完全不了解,而法医学专业导论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对法医学各分支学科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大大增强了对专业的认知。法医学专业认同感大大提升(89.52%,见表3),为后期基础医学及临床桥梁课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通过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为法医学专业学生制定订单式教学方法,采用CBL、PBL等教学方法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知名法医进课堂的形式,結合实际案例剖析及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85.71%,见表3)。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结合典型案例来进行专业知识的解读与剖析,学生课上互动效果较好,对未知领域的求知欲较强,初步培养科研创新能力(80.00%,见表3),提升了专业英语学习兴趣(86.67%,见表3),为科研素养的培养提供前提保障。

通过专业导论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专业培养方案,让学生充分明确法医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及大学五年学业的整体规划。学生通过早现场实践、多现场实践、反复现场实践学习,不断提升专业水平;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提升科研能力;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责任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对未来职业定位有一定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综上所述,法医学导论课程的开设对学生了解法医学专业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解答。法医学专业导论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课程建设水平对未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就业选择及职业发展定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为高水平应用型法医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怡.如何摆正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20(11):11-16.

[2]叶懿,陈帆,王勇庆,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法医现场实践教学[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11):843-845.

[3]崔文.我国法医学本科教育发展的思考[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7,40(3):153-156+162.

[4]邬红梅,施红英,宁博,等.基于OBE理念的预防医学导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6):1031-1034.

[5]沈翠珍,傅婷婷.本科护理学专业导论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0):117-118.

[6]党珍,刘增甲,侯森,等.法医学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0):76-77.

[7]党珍,刘增甲,李长征,等.高等医学院校法医学专业群的构建与实践[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5):736-739.

[8]陈海华,秦建中,李显朋.医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学习获得感调查分析——以济宁医学院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6):998-1001.

[9]刘夷嫦,刘国庆,张敏,等.基于提高法医学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交通医学,2016,30(1):88-90+95.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管理类专业;就业

在高校扩招、高校合并的态势下,我国各类专业型大学也逐步向综合类大学发展,同时卫生部在印发《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动态调整医学教育招生规模与结构,优化学科和专业,推动以提高素质与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教育改革。如今,为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我国近百所医学类院校中,均设有非医学类专业,其中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心理学因其投入少又热门,在各医学类院校布点数量位于前列。随着非医学专业的持续增设,问题随之暴露。由于医学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医学教育为主,使得非医学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对本专业认可度低、就业后稳定性差等现象。因此,对于医学类院校非医学专业就业的追踪调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某中医院校管理类专业为例,采用发放调查问卷方式,对其2017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据以提出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和内容。对某中医药大学8个学院17个专业的2017届毕业生进行毕业半年后的追踪调查,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某中医类院校的两大管理类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数据从求职基本情况、求职过程、求职结果、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进行研究。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短信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对201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半年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业满意度、专业相关度、工作稳定性、职业特色、求职过程、教育教学评价等32项。问卷收回率为82.3%,有效率为80.1%。

2 结果与分析

2.1 就业总体情况

该校共设置护理学院、人文学院、制药工程学院、医院管理学院、中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中药临床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共8个学院,17个专业。据2017年12月31日前的问卷调查显示,管理学院的纯就业率(除去升学率)为58.00%,在8个学院中排名第三,升学率为14.00%,排名第七,灵活就业率为16.00%,排名第一,未就业率为12.00%,排名第七。其中,市场营销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就业率分别为88.89%和86.96%。由此可知,市场营销专业和信息系统专业的就业率较高。

2.2 求职过程分析

2.2.1 求职成功渠道与求职过程难点

对求职过程的分析首先从求职困难的原因和求职成功的渠道进行分析。对于求职过程中的主要困难,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均有47.06%的学生认为最主要的困难是实践经验的缺乏,其次是知识、技能达不到要求,再次是求职方法技巧缺乏,最后是社会关系缺乏。实践经验缺乏是学生这一角色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认为知识技能达不到要求占比也相对较高,反映出相应专业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所教授知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有待改善。

从求职成功的渠道进行分析,28.33%学生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24.08%学生通过专业化的求职网站,14.31%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招聘会,11.61%学生是通过父母及亲友推荐,9.21%学生通过校外现场招聘会,2.83%学生通过学校网站发布就业信息,1.70%学生通过校方(导师)直接推荐。反映出学校对于培养学生应聘技能和提供应聘渠道方面有待加强。

2.2.2 专业竞争力保障程度分析

专业竞争力保障度反映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在找工作时所带来的竞争力的保障程度。市场营销专业竞争力保障度为50.00%,在17个专业中排名第7;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竞争力保障度为11.76%,在17个专业中排名15。表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找工作中不具有专业的竞争力,专业为自己就业的保障程度较低;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信心不足。

2.3 就业结果质量分析

2.3.1 专业相关度分析

专业相关度反映学生实际职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2.9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从事职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度为2.29,在全校17个专业中排名靠后,表明学生从事工作与专业相关性较低。在从事低相关专业工作的原因中,有30.53%的学生由于个人兴趣不想从事专业相关工作,23.16%的学生想找相关工作但不符合要求,17.89%的学生想找相关工作但是机会太少,17.89%的学生因收入待遇和工作环境的关系不想找相关工作。就管理类的两个专业来看,市场营销专业因其专业性质使得的就业面较广,市场包容性强,专业相关性较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性技术性较强,而学生就业的专业相关性较低,通过访谈发现,由于各类企业单位招聘中对于涉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一般招收工科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医药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生取得的是管理类学位,致使很多学生在应聘环节因不符合条件而不能报考相关岗位。

2.3.2 就业各方面满意度

对就业结果的满意度分别从工作内容、职业发展前景、薪酬进行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采用5分制对结果进行评分,如市场营销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两个专业的学生对于工作内容、职业发展前景和薪酬的满意度在全校17个专业中位于前列。说明学生对于就业所处行业的市场情况较为满意,也说明了市场对于市场营销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需求。

2.4 对培养过程的分析

对培养过程的满意度分别从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教学水平、教学态度4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问卷数据采用5分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在8个学院中,管理类2个专业对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的满意度排名第三,而对教育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满意度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六。表明学生对于管理类2个专业的教学培养满意度有待提高。

3 讨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情况信心不足,但就某医学类院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管理类专业学生就业率较高。进一步分析数据显示,在就业质量方面,该专业学生就业率较高、对工作内容、职业发展前景、薪酬满意度较高;从对培养过程的分析来看,学生对于教育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较低;从求职过程分析来看,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在找工作时所带来的竞争力的保障程度较低。上述结果表明,非医学生在就业认知、就业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亟需解决,它对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工作、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3.1 明确专业特色,增强专业认同感

对于医学院校的非医学专业来讲,有着天然的特色就是医学院校背景,如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为卫生医药行业培养营销人才,为我国健康卫生行业发展做出贡献。所以,从学生层面来讲,应做好自我定位,通过学校系统的学习,努力成为一名掌握一定医药知识和管理理论的复合型综合人才。从学校层面来讲,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避免搞全校“一刀切”,以及时了解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与需求,以提高非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非医学专业属于医学院校的边缘专业,该类二级学院的教师一般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技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興趣及对专业的认同感,因此,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不容忽视。

3.2 完善非医学专业的专业定位工作

学校应继续研究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定位,按照专业不同的方向设置课程模块,按照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从而提高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本专业目的是培养既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又具备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市场上对于具备计算机能力的工作岗位大多招收的是工科类学生而非管理类学生,这就需要学校层面继续研究与优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时根据市场需要做出调整。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学校应该明确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的专业定位,结合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使非医学类学生符合社会需求。

参 考 文 献

[1]陈沛军,李娟,梁嘉豪,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与趋向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3):38-40.

[2]刘堃,杜清,何晓敏,等.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16):214-215.

[3]徐晓炜,任晋文.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社会文化实践活动现状分析与思考[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6):221-223.

[责任编辑:高海明]

动物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预防医学生毕业实习作为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不同的实习模式从不同方面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对专业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探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的不同模式,更有利于促进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完善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习模式;毕业生

预防医学是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采用各种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科学。预防医学通过培养学生掌握一般临床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预防医学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使学生成为理论和实践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预防医学生的就业去向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出入境卫生检验检疫局、卫生事业管理部门(如卫生部、卫生局等)、高等院校、医学科研单位等。这些单位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实践能力、理论和实际结合能力十分重要,寻求探索各种实习模式,培养预防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目前预防医学毕业生能力提高的当务之急[1]。

鉴于预防医学的特殊性,近几年来,我院从战略的高度对预防医学毕业生的实习进行了改革,使预防医学毕业生更能贴近实际工作需求,本文通过探讨我院在近几年进行的不同预防医学实习模式,并通过比较这两种不同实习模式,探讨培养优秀预防医学人才的评价指标体系,目的为了培养合格的预防医学毕业生。

随着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我国的卫生防病体制也相应发生了各种政策改革,从而对卫生管理防治等方面的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在实习模式改革前,实习模式主要是在学院内按不同科室选择课题进行实验研究或流行病学研究。实习时间为5个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在不同的教研室进行实习。实习方向分为: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学、卫生毒理学、流行病学以及卫生统计学。在不同的教研室进行课题设计,完成毕业论文。在食品卫生学、职业卫生学以及卫生毒理学进行实习的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完成毕业论,而流行病学及统计学通常是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整理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在学校实习这一阶段的优点十分明显,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实验室进行工作,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虽然时间相对短暂,但是学生能够及时和导师探讨,了解基本的实验设计,掌握相关实验技能,查阅相关的文献,独立完成数据分析以及论文的撰写,对学生的科研能力有非常好的锻炼和提高。另外,学校经常安排的讲座以及最新的科技发展,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跟上科学发展的最前沿,学生在独立的动手能力方面也有相当大的提升,科研思维的锻炼对未来工作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为在未来工作时进行现场操作或者取样、采样以及实验室结果检测和分析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此种实习模式同样有其弊端,由于学生全程在实验室中进行课题,从而造成学生对实际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日常工作缺乏必要的了解,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单位时会有陌生感,需要一段时间对整个单位的运行状况进行熟悉;学校与工作单位之间的衔接存在一定的落差,不利于学生立刻进入工作状态,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运转。

学院发现此问题后,为了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改革后,我校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如下:首先,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毕业生在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等单位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实习,主要是配合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进行日常工作,并配合实习基地对各个科室的资料进行整理,或者随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监督所实地进行检查。在实地单位进行实习对于预防医学生来说非常必要,并且在毕业前这一阶段进行实习有很多优点:实习阶段等同于在疾病控制中心或卫生监督工作,每天和工作人员一起进行疾病控制中心的日常工作或卫生监督检查及资料审核等,学生了解了疾病控制中心各个科室的工作内容,资料的整理、录入和分析等;了解现场工作的主要内容,实地进行检查或取样检测,学生通过采用各种仪器实地观察,取样品以及进行检测出报告等一系列程序,掌握疾病控制中心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卫生监督所了解各项规章制度、卫生检疫等工作;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了实习单位的工作内容,在进入新工作时非常容易融入环境,大大节约了熟悉工作内容的时间,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但是,以上工作过程虽然使学生在程序上了解了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日常工作内容,然而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的这段实习时间与年终总结相冲突,因而学生实地观察和取样等现场工作机会大大减少,转而是进行各科的流转工作,即了解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基本工作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习内容,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习工作的宽度和广度;接下来,学生会在5月初返回学校,5~6月这一个月的时间是学生科研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文献查阅、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并撰写论文完成答辩;毕业论文是学生实习的总结与提升,在这段时间里,学生需要掌握多种与科研相关的能力,如查阅文献、翻译、统计分析等。这些科研能力为今后进入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资料的分析整理提供了很好的实践锻炼。

然而无论是在疾病控制中心或是在学校实习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在毕业实习改革的近两年,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了两种实习模式,从毕业论文实习时间的安排,实习单位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实习的指导情况,学院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实习的指导情况,毕业论文实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情况,毕业论文类型的转变,等等几方面了解实习状况,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后的毕业实习模式效果更显著,比较贴近实际工作,能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基地进行毕业论文实习,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如利用工作单位的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外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进行论文设计、数据分析处理、论文撰写等[2,3]。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由于学生直接进入实习基地,学生与学校导师的交流相对较少,缺乏理论方面的知识引导,因此学生在论文设计、论文写作等方面非常薄弱,那么在学生实习前开设一些关于科研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课程和讲座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建议在学生进入实习前进行两方面的锻炼:首先,了解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配合实习基地进行日常工作;其次,开展各项科研能力的学习,如进行案例教学、文献检索学习、科研思维的培养以及科研论文的写作等[4,5]。

此外,我们也调查了实习单位的意见,在两种实习模式下实习基地对学生能力的反馈,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据的整理统计等能力来进行调查;从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来看,对于现阶段预防医学实习模式的改革具有较好的成效,80%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适应工作环境较快,能够快速处理现场的问题,采样以及检测方面能够独立完成,大大节省了用人单位的时间,能够快速配合工作人员完成各项任务,总体比较满意。

以上实习模式的改革举措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显著提升预防医学生的各项能力,适应现实工作的暂时需求。然而,随着21世纪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预防医学的地位显著凸现出来,预防医学不能局限在某个地区或者国家,而是要上升到国际的高度,从全球化的角度进行考虑,建立信息通道的全球化[6],因此对于预防医学而言,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预防医学生能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预防医学生需要逐渐和国际接轨,全方位的看待医学和人群的健康问题,处理疾病与健康的问题,用来增强全民的保健意识,如何培养更加适应国际的预防医学人才也是未来将要面临的重要医学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预防医学实习模式的改革还需要不断的摸索与努力,不断地进行改革以适应国际化的发展和需求。此外,在未来的发展中,用人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合理的建议,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发展提供更合理的实习模式,更有利于促进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完善预防医学专业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宋正蕊,季守莲,陈红云,杨冠英.加强预防医学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践[J].大力学院学报,2010,(8).

[2]何艳.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213-214.

[3]何艳,聂继华,张永红.预防医学本科毕业论文实习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6):31-32.

[4]金辉,卫平民.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

[5]刘杰,汤燕,陈丽,谢惠波.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华西医学,2009,24(3):707-708.

[6]邹宇华,陈思东,张瑛,李丽霞.预防医学新特点及教学对策[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0):4.

上一篇:酒店市场营销策划论文范文下一篇:飞机机电维修专业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