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算申请书范文

2023-09-21

结算申请书范文第1篇

财务日常工作管理,为岗位

2、

3、

4、5的总协调,管理和监督各岗位会计人员履行职责。

负责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规程及人员的基本培训工作。

负责组织各实体经费预算、决算的编制、执行、监控,做好结算(季度分成)、分析、上缴工作。

负责协调各中心主任,组织各项基金的划拨工作。负责建立后勤财务结算中心的会计帐务、报表工作。负责组织各类财务分析、统计报表工作的实施。负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学校、后勤管理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2、出纳员(岗位2)

现金、有价证券的收付(包括:提取、送缴、保管等)。负责支票的签发和管理。

负责现金日记帐和银行日记帐,并负责核对工作。POS机的划款工作。

负责银行有关业务的联系。

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审核员(岗位3)

日常报销(各种收入、支出)原始凭证的审核。

负责收入、支出、往来凭证手续完整工作。

计划外学生宿费(微机)管理。

POS机的结算、分类工作。

各实体(学校代发)人员费的结算工作。

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4、帐务管理员(岗位4)

负责收据、有价票证管理工作。

负责凭单复核工作。

各实体分户辅助帐、指标帐登记、管理工作。

负责各实体经费运行财务报表(月、季、年)的编报及财务分析工作。

负责各实体校内工资的审核、复核工作。

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5、帐务管理员(岗位5)

负责收入、支出往来凭、帐(总帐、明细帐)的录入。负责财务软件维护工作。

校内工资录入、报盘及职工收入分析工作。

各类对财务处报表(月、季、年)的编制及财务分析工作。负责职工工资晋级、房积、社会保障核对工作。

整理、装订凭单、总帐和明细帐。

结算申请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第三方存管制度;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沉淀资金

一、客户交易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的背景

在我国证券市场早期,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放于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账户与证券经营机构自营账户混为一体,一些证券经营机构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挪用、质押客户证券交易保证金的行为,利用客户资产牟取利益。

2001年5月,中国证监会公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客户资金必须与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分别管理,建立了客户资金的独立存管制度。2004年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方案》。2005年10月修订通过的《证券法》。2006年7月,中国证监会开始在证券公司全行业推行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并于2008年4月成功实现了全部活跃账户客户资金的第三方存管。

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现状和问题

实行第三方存管制度后,客户进行股票交易时,先将资金从个人银行账户通过银证转账转入到证券公司的资金账户,然后在进行证券交易。

(一)证券公司客户资金的构成

证券公司客户资金包括各商业银行汇总账户中的资金和在登记公司作为证券交易的备付金和保证金。根据每家证券公司开立三方存管银行的数量不同、每个存管银行客户数量、资金量不同以及与登记公司交收的金额不同,证券公司的客户资金在各存管银行和登记公司的比例也不同。

(二)证券公司通过客户资金取得的收入计算

证券公司在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0号,按照活期存款利率(2012年7月6日,活期存款利率下调至0.35%)对客户存放在证券公司资金账户中的资金结息,同时,存管银行和中登公司按照金融同业利率(目前大部分银行为1.62%,可与银行协商)给证券公司结息,证券公司赚取利差。

(三)证券公司客户资金沉淀问题

根据登记公司结算规则,证券公司与登记公司的证券交易采用净额结算原则,即证券公司按照所有客户的证券买入与卖出的净额与中登公司进行交收。在此种交收模式下,证券公司与登记公司交收的金额远远小于客户每日交易金额。

三、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管理的可行性研究

证监会《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证券公司的客户资金不得用于向他人提供融资、担保及可动用客户资金的具体情形、违规动用客户资金的情形。在每天交收需要的同时,保证客户资金每日核对,账实相符;很少考虑其中不常用于交收沉淀资金的利用和如何增加证券公司客户资金的问题。针对这种现状,特提出以下两种模式:

(一)沉淀资金的固定化

沉淀在证券公司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通常不参与证券公司与登记公司的交收,只是单纯放在银行汇总账户中给证券公司带来利差收入。如何能使这部分沉淀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在合法合规不挪用客户资金的情况下,又使证券公司的收益最大化?

建议可以对证券公司客户资金集中管理,由当前全部客户资金存放在银行汇总账户中活期账户的方式转变为活期账户与定期账户并存的模式。具体模式如下:

1.证券公司根据以往所有客户证券交易情况,将客户资金分为存放在登记公司作为保证金和备付金的固定资金、经常用于交收的常用资金和很少用于交收的沉淀资金。

2.证券公司作为保证金和备付金的固定资金固定存放,经常用于交收的那部分资金仍然保持原有的活期账户模式,这两部分资金按季结息。

3.在证券市场稳定发展以及证券公司稳定经营前提下,不经常用于交收的沉淀资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稳定。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管理需要将这部分沉淀资金按照1年、3年或者5年期银行的定期存款管理,存管银行每季度按照对应的定期存款利率给证券公司结息。采用这种模式,能使利息收入远高于之前。而且随着客户资金的增加,沉淀资金也会增加,给证券公司带来的收入也会进一步增加。

4.在将沉淀资金存为定期存款前,为解决不常用于交收的沉淀资金在特殊情况下用于交收,需将定期存款重新变为活期存款的情况,建议将沉淀资金按千万元或者亿元分笔定期存放,这样在交收时,根据缺口金额使用其中几笔填补交收不足,其他沉淀资金仍然能够继续保持定期存款状态。

(二)模式推导

假设某证券公司A与n家三方存管银行签订第三方存管协议,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共Y亿元。证券公司存放在登记公司保证金和备付金账户的资金占总客户资金的,存放在n家存管银行的比例分别为。通过统计,券商A每日与登记公司MAX(交收的净额买差)占总资金的比例为 ,扣除存放在登记公司的资金,券商A处于沉淀状态的资金亿元。此时,沉淀资金分布在n家存管银行分别为。

每笔1亿元存为5年期定期存款。目前金融同业利率为1.62%,5年定期存款利率为4.75%。这样5年中,券商A每1亿元每年就能在原有的利差收入基础上,多增加(4.75%-1.62%) *1亿=313万元的利息收入,这对于一个中小券商也算是一笔比较稳定而又可观的收入来源。

(三)客户资金账户活期利率的灵活化

客户在个人银行账户的资金和在证券公司资金账户的资金在规定的转账时间内可以随意转账,不受限制。

1.客户交易资金存放的选择。一方面,客户在需要证券交易时,将自己个人银行账户的资金转入证券公司的资金账户。但是,由于个人银行账户的资金可以随时通过银行的ATM机,柜台进行变现,因此会出现客户只在需要证券交易或新股申购时,才将资金转入证券公司的资金账户进行操作,其他时间将资金保留在个人银行账户。

另一方面,证券公司资金账户的资金转出至银行账户有时间限制,尤其是在遇到交易所节假日或者周末休市期间,银证转账处于关闭状态,往往出现客户将资金从证券公司的资金账户转入到个人银行账户,使自己能够在休市期间应对变现的需要。

2.客户交易资金存放选择的分析。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客户个人银行账户的资金和证券公司资金账户的资金的活期利率一致,这样客户将资金放入个人银行账户和放入证券公司的资金账户,从利率收益角度并没有区别。此时,客户选择是将交易资金放在证券公司还是放在个人银行账户,主要取决于交易的便利性和变现的快捷性。

3.改变客户交易资金存放的选择。基于以上的分析,如何能让客户把更多的交易资金在更多的时间放在证券公司的资金账户上,就成为我们能否增加证券公司利息收入的重点。

证券公司如果在现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对客户资金账户资金的利率进行一定比例的提高。对客户而言,就使客户放在证券公司资金账户且暂时不进行交易的资金有了更高的收益率,也就能够吸引那些对利率比较敏感的客户。对证券公司而言,客户资金账户的活期利率提高后,由于登记公司和存管银行对证券公司的金融同业利率不变,会使得证券公司的利差收入有所降低;但是活期利率提高的同时,也使客户在证券公司资金账户的资金余额更多,这样的话,证券公司总的客户资金会上升,总的利息收入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4.模式平衡的推导。通过上面进一步的分析,提高活期利率后,对证券公司来说,既可能让证券公司损失一部分利差收入,也有可能给证券公司带来更高的利差收入。我们可以做以下数学假设:

假设在一年时期内,证券公司保持活期利率与银行统一为r不变时,证券公司总的客户资金平均为M元,存管银行和登记公司给证券公司结息的金融同业利率为R,这样证券公司一年时期内获得的利差收入为Y=M(R-r);

进一步假设当证券公司把给客户的活期利率由r提高为r’时,由于利率的提高给证券公司总的客户资金带来平均m元的增加。此时证券公司一年内的利差收入为Y’=(M+m)(R-r’)。要保证调整后和不调整的收入不变,即Y=Y’,可以推导出关于客户资金增加平衡点的。

由上面平衡公式可以看出,从证券公司总体角度,在活期利率由r变为r’后,只有给证券公司带来的客户资金增加m> m0时,提高提率才能增加证券公司的利息收入,否则提高活期利率反而会降低证券公司的收入;而从证券公司管理客户的角度,当证券公司对某个客户的活期利率由r变为r’后,只有客户由于活期利率增加存放在证券公司的资金增加量m> m0时,对此客户提高活期利率才能增加证券公司的利差收入,即提高活期利率可行。

四、结语

以上两种模式是对证券公司客户资金管理的可行性探索,都旨在增加证券公司的收入。证券公司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模式或者两种模式结合使用。在实现过程中,离不开证券公司有关系统的后续支持、证券公司相关部门的配合,以及监管部门对创新工作的认可,为证券公司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Z].

[2]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结算账户管理及资金结算业务指南[Z].

[3]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证券资金结算业务指南[Z].

结算申请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资;决定因素;工资改革

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是所有职工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分析,各个行业员工的工资收入都有着稳定增涨,但却表现出了国民工资收入增长率有所下降的问题。此外,我国物价水平每年都在不断上涨,工资增长速度与之相比呈现出不相匹配的趋势。以此可以反映出,当前企业工资水平与实际需求有着一定的差距。结合所呈现出的诸多问题,企业必须要及时进行调整,针对企业原劳动工资制度进行改革,与时俱进地制定与当前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工资制度,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一、企业劳动工资改革所具有的意义及工资决定因素分析

(一)企业劳动工资改革的意义

劳动工资是企业或者法定用人单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以及行业规范所制定的一种约定,其表现形式是以货币、等价物品来作为企业职工劳动付出的报酬。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盈利的社会团体,企业向职工支持的福利报酬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职工生存及物质需求。通过合理化、科学化的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可以有效地协调职工福利报酬与社会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职工的物质需求,还可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二)工资决定因素分析

以往对于工资水平的理解主要是观察其在某个时间段中,职工所获取到的平均工资高低程度,这种理解方式不能全方位地反映出当前企业的实际工资水平。所以,在进行工资决定因素分析时需要认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决定理论进行了解,寻找到对当前企业工资水平形成影响的相关决定性因素。对于工资水平的研究可以从个人、企业、地工以及国家等多个层面来进行分析。所以,从此研究理论来进行分析,企业劳动成本主要是职工工资的形成,企业所支付的职工工资正是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所决定。简单而言,企业职工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超过了工资价值,企业就需要增加雇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环境中所出现的每一种交易都应该是需求和供给双方达成一致的决定为基础。从此理论来分析,工资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主要是劳动需求方和劳动供给方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所决定。总之,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可以划分为:所有影响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对劳动力供求关系形成影响的因素。但对于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除了劳动供求关系以外, 劳动者所形成的非经济因素同样会形成较大的影响。比如:传统观念、地方民俗等。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对于工资水平形成影响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职工以及家庭生存费用;(2)同工同酬原则及企业或部门的工资支付能力等等。

二、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之间存在的关系分析——以上海城市运营集团下属养护单位为例

(一)单位简介

1.基本情况:主要从事上海长江隧桥市政设施养护维修、路面保洁、绿化养护、运行保障、排堵牵引、代征道路通行费、交通监控等养护维修管理工作。 上海长江隧桥工程系国内第一条桥隧结合的越江工程,是交通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公路G40中上海至西安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人员结构情况:目前自有职工346人。男女比例和中青年比例均衡;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3人,其中高级职称 3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40人。另外一级建造师2名,二级建造师3名。各类技术等级人员131人,其中技师2人,高级工13人,中级工25人,初级工91人。

(二)人员结构需要优化

高级技术人员缺乏。但由于国企改革缩减人员,实行人员“只出不进”的方针,目前只能通过加强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提升。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来进行用人规模决定,需要对高级技术骨干进行稳定。2.人岗匹配,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一岗一薪,易岗易薪”。根据不同工作岗位中个人实际贡献为系数,制定相應的点数标准,并结合单位实际经济效益制定有效的工资定点值,明确各岗位的劳动报酬,实现各岗位的弹性工资分配。

(三)薪酬结构需要优化

1.首先要避免对“同工同酬”的错误理解。所谓“同工同酬”意为同一工种或相同岗位人员应该同等薪酬,这个概念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同一工种或相同岗位人员知识技术水平各不相同、入职时间不同,从而岗位的级别设定不同,薪酬不同。为了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同工同酬”,应该打破单位编制中存在的身份差异,为人才流动提供有效的通道。此外,需要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制定制度化、规范化的规定,从而才能够让同一岗位不再出现不同的编制差异。

2.适当提高一线技术工人工资。响应习总书记的“工匠精神”和提高一线技术工人工资,企业所开展的劳动工资改革根据三种类型来制定相应的改革路线。(1)针对企业工资结构中的“基本工资”开展改革;(2)针对企业工资结构中的“绩效工资”改革;(3)针对企业工资结构中的“奖金、福利、津贴”等改革。根据此分类可以发现,企业工资结构中的“基本工资”是整个劳动工资改革的前提,而“绩效工资”则是整个改革工作中的重点。对于“奖金、福利、津贴”的 改革,是对企业工资改革的一项重要的补充内容。单位需要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不合理收入分配差距进行调整,尤其是一线技术工人的工资需要给予适当提升。同时可以构建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使用、激励以及评价等有效措施。让技术高、愿意多劳的工作人员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从而可以有效提升一线技术工人的成就感,激发其工作热情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同时也是为企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重点。

因此,必须要认真分析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将其形成联系才能确保企业劳动工资改革的顺利开展。

三、企业劳动工资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根据企业情况调整基本工资,提高与当地消费水平匹配度

開展企业劳动工资改革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以及企业制度对基本工资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基本工资与地方消费水平保持相等水平。同时,还需要提升一线技术工人的岗位工资,切忌不可低于当地的生活消费标准,为企业职工享受高品质生活提供条件。

(二)合理化绩效工资比重,增强企业职工工作热情

企业想要得到发展,必须要全体职工保持强劲的工作热情。因此,在开展企业劳动工资改革时,可以考虑合理化增加绩效工资比重的方式来增强技术岗位职工工作积极性。通过绩效工资改革,在整个企业中形成多劳多得工作理念,并通过增强绩效工资在总工资中的比重,有利于职工严格要求自身工作态度。让其能够为了追求更高绩效工资而不断努力的同时,加强对自身工作技能的要求,有利于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三)合理设定奖金、津贴,年金制改革等增强职工对自我价值认同感

作为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工作重要的补充内容,需要合理设定奖金、福利、津贴等来体现出企业职工的实际价值。对于此工资结构的常见补贴形式主要以季度奖。全勤奖、年终奖、交通补贴、特殊嘉奖、住房不补贴等形式为主。其次,福利方面年金制的改革,打破老职工才能享受年金的界限。对企业作出贡献的年轻优秀人才、在一线岗位上默默耕耘的技术骨干给予更多的激励。从另一个层面来分析,此类工资结构的补充,其实是一个“再分配”的过程。企业通过合理设定,是对员工的最终收益进行再一次的调整。通过合理化调整,不仅可以端正企业职工工作态度,还可以激励其为创造更高品质生活而努力。此外,通过此环节的工资改革,是协调企业职工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增强员工对自我价值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四、结束语

只有合理化设定劳动工资,才能够有效激励企业职工保持最佳的工作状况,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现行工资制度,及时修正不足。通过开展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合理化工资制度,让其能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为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生产目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晶.工资决定理论: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的比较[J].财经问题研究,2011,(03).

[2]杨文香.浅析当前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17).

作者简介:

陈罕娜,上海兆亿隧桥养护管理有限公司。

结算申请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支付结算;农村金融;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理论认为,一个市场的顾客是有差异的,他们有着不同的需要,企业应当对市场加以区分,根据自己的特长,开发适合顾客的产品。前些年,国有商业银行按照市场细分理论,大规模退出了农村市场。这一时期,在人民银行的主导下,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初步建成了以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票据交换系统和卡基支付系统并存的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而农村地区,由于金融机构网点少,支付结算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无论是支付结算环境、还是支付工具的推广应用,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崛起,对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日益高涨。

一、 忻州市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现状

忻州市地处山西省中北部,所辖14个县(市),158个乡镇,农村人口240万人,占到全市总人口的80%,是典型的晋北农业地区。近年来,随着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兴起,农村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农村的支付结算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不适应:

(一)落后的支付结算水平与日益增长的支付结算群体间的不适应

主要表现为农村地区专业结算机构少,现代化支付设施建设滞后,而常年使用银行结算业务的人数逐年增加,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不能灵活自由应用,资金结算速度慢、成本高,农村地区银行支付结算现状与经济增长不协调,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陈旧的支付结算观念与不断普及的现代化支付工具间的不适应

主要表现为广大农村群众对银行支付结算的了解度不高,習惯使用现金结算。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村地区的城市务工人员、学生、个体经营户以及新兴企业主、财务人员,对现代化支付结算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通存通兑、银行卡、网上支付、借记业务、银行票据越来越多地进入农村市场,现代化支付工具和结算方式的使用呈逐步上升态势。农村地区使用银行结算的群体逐年扩大,持有银行卡的人数逐年增多,网上购物、网上汇款等现代支付方式在部分人群中经常使用。

二、忻州市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市场细分分析

(一)地域细分

我们把农村地区分为四种类型:县城、有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的乡镇、经济较活跃乡镇和普通乡镇。其支付结算状况分别有以下特点:

1.县城。由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较多,支付工具齐全、结算网络发达,支付结算环境与城市相差不大,客户群体除了县城范围单位和个人外,还有大量来自乡镇的客户。

2.有商业银行网点的乡镇。此类乡镇多数是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部分国有商业银行设有营业网点,虽然网点较少,但银行的支付网络能够延伸到乡镇所在地,支付结算渠道较为顺畅。缺点是商业银行网点不多,客户办理跨行结算成本较高。据统计,全市共有此类乡镇35个,占到全部乡镇的22%。

3.经济活跃乡镇。此类乡镇有自己的经济特色,某一产业发展比较突出,个体私营经济活跃,虽然没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但交通通讯便利,多数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营业机构,能够办理开户、存取款和其他结算业务。此类乡镇98个,占到全部乡镇62%。

4.普通乡镇。多数是山区偏远乡镇,没有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环境最差,人们办理结算很不方便。全市共有此类乡镇25个,占比16%。

(二)群体细分

根据人们对银行支付结算的依赖程度和需求大小,我们把农村地区的人群分为四个层次:常年需求层、定期需求层、偶然需求层和潜在需求层。各阶层人群的结算需求及结算方式如下:

1.常年需求层:主要是农村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及其老板、财务人员、外地常驻客商。这一群体现代支付结算观念先进,熟悉银行结算规则,资金活动量大,收付结算频繁,使用的银行结算工具齐全,习惯通过银行账户和银行卡进行结算,经常到县城办理业务。为了方便结算,许多人的银行卡开通了短信提示服务,部分企业和个人开通了网上银行业务,以达到快速办理支付结算的目的。据框算,这一群体的结算资金量占到农村结算总量的80%左右。

2.定期需求层:主要是工资关系在异地的退休人员、异地上学的学生、外来打工人员及部分个体工商户。退休人员一般使用邮政绿卡或具有通存通兑功能的存折,学生一般使用银行卡办理学费及生活费用的汇划,外来打工人员通常使用邮政汇款,个体工商户主要是规模较大的批发、零售户,一般使用银行卡办理进货付款,付款方式有两种,一是个体户主动向供货方发起汇款,另一种是采取借记方式,借记结算主要是有烟草专卖许可证的个体户,由烟草公司统一采用银行卡借记业务办理购货资金划转。使用借记业务的,即使个体户所在地没有商业银行网点,也不影响其划转资金,十分方便。据框算,此类群体的结算金额,占农村结算量的20%左右。

3.偶然需求层:即普通公众,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少发生银行结算业务,对银行支付结算的依赖性不强。

4.潜在需求层:随着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生猪补贴等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推行实施,相应的结算方式应当及时跟进,予以配套,广大农民必然需要便利的支付结算环境和灵活的结算工具。据调查,这一群体,大约占到农村人口的70%以上。

三、当前忻州农村地区各结算需求阶层满意状况调查

从结算地域细分可以看出,忻州市农村地区近80%的乡镇没有商业银行网点,经济状况较好的乡镇基本都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但是这两类机构的支付结算功能都不完善。邮政储蓄虽然不断扩展邮政绿卡的结算功能,使邮政绿卡实现了个人汇款、网上支付、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但由于邮政储蓄银行体制改革还处于试点推广阶段,多数营业网点尚未开办对公业务,不能为行政事业类单位、企业类单位提供结算服务,支付结算功能大打折扣。农村信用社在支付结算领域发展缓慢,尚未实现存款通存通兑,大多数信用社不通全国汇路,汇划资金需要由其他机构代理,很不方便。这种状况,造成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常年需求层支付结算的满意程度

据调查,忻州市各结算需求群体中,常年需求群体对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最不满意。其中除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在农村信用社开户外,95%以上的企业单位、个体户、外来人员不习惯通过农村信用社汇划资金。绝大多数企业将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在县城的国有商业银行,多数个人通过银行卡结算。这一群体对改善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要求最为强烈。

(二)定期需求层的满意程度

定期需求层中,退休人员的结算是以接收汇款为主,希望查询余额与取款方便,外出上学和外来务工人员多是以汇出汇款为主,希望汇款就近便利。由于这一群体人数较少,结算频率低、金额较小,对资金到账的时间要求不是很高,对目前农村结算的要求也较低,虽然汇款、查询不太方便,但多数人认为目前这种状况对其生活没有太大影响。

四、发展农村地区现代化支付结算的思路

(一) 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农村特色的现代化支付结算业务

1.有重点地建设结算功能齐全式乡镇。对企业单位较多、常年需求层群体较大的乡镇,农村信用社应当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满足企业通过银行账户汇划资金的需要,弥补银行卡结算的制度限制。在工矿企业已经形成规模,具有支柱产业的地区,还可以考虑增设、恢复商业银行网点,满足当地企业多元化结算需要,减少农村地区社会现金流通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这类乡镇建设成商业银行网点齐全式地区,缩小支付结算的城乡差别。

2.大规模建设个人结算功能完善型乡镇。对更多的普通乡镇,要发挥邮政储蓄网点多、全国联网的优势,以邮政绿卡作为重点,大力改善个人支付结算环境,对外来务工人员多、外地上学学生多、个体工商户多的村镇,增加ATM等自助设备的投放,提高个人金融服务的自助服务能力,延伸营业网点,改善邮政绿卡的受理环境。农村信用社系统也应当加快联网结算步伐,提升对个人结算的服务水平。

(二)根据市场细分原则,为不同群体提供特色服务

1.对常年需求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要大力扶持,积极向其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扩大这一群体数量,以占据其高额的低成本存款市场与结算业务份额。各金融机构要对这一群体进行更细的市场细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满足各阶层的支付结算需要。针对外来购销人员以银行卡结算为主,其资金划转具有金额大,次数多,速度快的特点,基层国有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系统内汇款速度较快、费用较低的优势,通过直接向结算业务大的单位布放POS机、ATM机等方式改善银行卡的受理环境,延伸网点服务。乡镇农村信用社在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的同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灵活的优势,大力推动商业票据业务,为本地区的优质企业提供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拓展支付结算功能。

2.对定期需求层群体,商业银行、邮政储蓄要向他们推介网上支付业务,普及网上查询、网上支付及农民工特色卡使用常识,为他们开办网上支付业务。要借鉴烟草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借记支付模式,将借记支付扩展到水电收费、电话电视收费等公共事业领域,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结算业务。

3.对潜在需求层,金融机构要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乡镇政府等有关部门协商制定补偿结算具体方案,积极介入到农村结算领域,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结算服务。例如收购粮食、向农民发放农业补贴,可以使用POS机刷卡支付的办法,避免找零的繁琐,加快结算速度。

(三)借助科技手段,向农村延伸结算服务

商业银行要依托网络技术,结合农村实际,开发具有农村特色的自助设备,以ATM机、POS机为重点,增加对农村地区自助支付设备的布放,延伸对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例如设计贴近农村实际的ATM机,取消现金存取业务,专门用于支付结算。还可推出ATM增值服务,如手机充值、缴纳交通违章罚款,彩票销售等,以尽量不增设机构的方式,通过现代化自助设备,使银行结算服务在农村地区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覆盖农村地区,惠及农村群众。

(四)出台惠农结算政策,鼓励农民使用非现金结算工具

各级人民银行要发挥管理支付清算的职能作用,协调政府有关单位、各金融機构,共同制定当地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发展策略。同时,降低对农村结算的收费标准,推广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向农民宣传普及现代支付结算知识,推动农村地区现代化支付结算进程。

(责任编辑刘洋)

结算申请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支付结算;风范;防范;制度

支付结算是指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现金、票据、信用卡和结算凭证进行货币给付及其资金清算的行为。支付结算风险是银行在运用结算工具从事货币活动、资金清算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银行支付结算风险与银行其他风险相比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和更大的危害性等特点。近年来,支付结算风险大幅度上升,利用票据进行诈骗、签发不合乎规定的票据骗取银行信用、伪造假凭证套取银行资金等案件屡屡发生,数额之大,令人震惊。作为企业单位,一旦收受了假票据等,则意味着货款的损失;作为银行,一旦收理了假票据、假凭证等,则意味着直接的资金损失、经济纠纷或案件等。同时,支付结算风险还会扰乱企业的正常生产和银行的正常经营活动,破坏金融、经济秩序。笔者拟从银行基层工作实践出发,结合近年各种支付风险教训,对支付结算的风险予以透视。

一、支付结算风险的表现

(一)票据风险

票据风险是指为获取收益在办理票据业务的全流程中产生的可能损失。主要表现在下方面。

1.伪造变造票据,是指假借他人名义而签发票据的行为,如伪造出票人签名,伪造他人印章,或盗用他人真正的印章后而签发票据等。票据发生伪造,在流通转让过程中是不易被发现的,只有在票据到期后,经持票人作提示付款时,才易被发现。这样,由于票据的债务人不能及时了解该票据已发生伪造,会使许多人继续接受该票据,成为该票据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

2.违规承兑、贴现商业汇票。一是个别银行金融机构在权衡客户营销成果和制度执行方面,存在重业务营销、放宽制度执行尺度现象,过分迁就企业的需求,放松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签发、承兑无真实贸易背景或不能确认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一旦企业资金链条断裂,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便集中暴露给银行,带来声誉风险。二是越权承兑、化整为零,逃避上级行监督管理,或不按规定的企业资信等级收取保证金,银行承担垫款风险。三是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导致内外勾结,内部人员作假骗开银行承兑汇票,这类风险给银行造成的危害最大。

3.银行内部风险。目前,有关票据管理制度较业务发展滞后,不利于防范票据风险。如票据的查询查复制度不完善,客户办理承兑汇票贴现时,贴现银行对有疑问的票据要向承兑行查询,承兑行只答复真伪自辨。这种查询并不能作为识别票据真伪的依据。另外,一些银行对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账户管理不严,企业可以随意存取保证金,汇票到期后,因保证金不足,银行形成垫付风险。个别银行可能发生岗位分离和相互制约制度执行不严,出现“一手清”,种种违规行为隐藏着极大的操作风险。

(二)清算风险

清算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每日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在规定的清算时间内,应收款项不能及时清收,而面临经营计划被打乱,陷入头寸短缺的困难。清算风险主要取决于各银行清算系统的安全性、操作人员的合规性、清算额度的控制等,是商业银行将资金矛盾转化为结算矛盾,利用联行体系的关联性而导致的地区性支付风险。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技术软件、硬件可靠性不强而发生的系统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重要的支付清算系统都不无例外地由计算机系统、数据通讯系统和附属基础设施组成。这些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需要有专门的业务操作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来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转,系统构成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形成运行风险,例如应用软件设计的缺陷、硬件故障、通讯线路的中断、操作的失误和技术支持人员的缺位等,都可能形成风险。

(四)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法律、法规的缺位或不完善对银行支付结算造成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支付体系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基于电子信息网络的新兴支付技术、支付系统、支付工具广泛应用,使得现有的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支付体系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引发了诸多法律问题。如电子支付和电子凭证的有效性,数字签名的合法性,新型电子支付工具如电子支票、电子钱包的法律地位等。因此,支付结算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二、银行结算风险的防范

因支付结算业务社会性和涵盖性的影响,支付结算业务任何一环的脱节和风险的实现,均会给银行和客户带来不确定的资金损失,甚至导致更有杀伤力的金融风险出现。例如,英国巴林银行就因其新加坡分行经理尼克·利森为掩盖其大量购买日经股价指数期货造成的损失,利用支付结算手段虚拟一个存款账户,假使账务平衡而使其积累了233年的家底毁于一旦,被迫宣布破产。因此,加强银行结算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银行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贯穿于银行经营治理的全过程,而且也影响着银行的最终经营目标。控制支付结算风险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建立、健全银行结算内控制度

建立银行结算制度、流程、系统的持续优化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银行结算内控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对照近几年发生的结算案件,认真查找漏洞和不足,制订措施,及时整改查找制度上的漏洞并及时完善。同时,新结算业务的拓展也要做到制度先行,适时出台必要的配套政策和规章,根据新业务发展和监管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新业务监管体制。从前台到后台,建立一系列配套措施,每一环节都把好关,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机制,从最大程度上减少业务人员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结算操作风险的可能。

(二)强化中央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监管

1.建立健全完善的支付结算法律法规体系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健全的支付体系法律制度是支付体系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也是明确支付活动中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支付工具正常使用、支付系统正常运行的准则,又是支付体系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准绳。建议尽快组织对支付结算方面的法律、法规及业务规章进行全面清理、修改、补充,使之统一、明确并符合国际惯例。笔者认为,为突出支付结算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重要的地位,首先,应推动《票据法》的修改和完善,重点解决电子票据、票据影像截留、支付密码、电子签名等的法律地位;其次,应尽快修订整合账户管理相关制度,提升账户制度的法律级次,科学界定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等各方在账户管理中的权利、责任、义务,充分发挥账户功能,有效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从而适应经济、社会、管理的发展。另外,就是制定银行卡、支付系统运营管理、支付清算组织等相关条例或办法。

2.强化中央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监管

有了完备的支付结算法规,还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监管付诸实施。中央银行的结算监管,是保证支付结算正常进行的关键,人民银行应持续加大结算监管的力度,进一步增强对违反支付结算法规的处罚力度。要对银行、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违反支付结算纪律的行为,给予停止其办理某一项或全部结算业务的处罚等。只有当处罚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违法所带来的利益时,法律条文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威严,才能有效打击和遏制顶风作案。

(三)加强员工管理,提高员工防范风险的能力

一切好的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所以对支付结算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控制是结算风险控制的核心。就目前情况及发生的案件看,一些银行出现问题的关键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制度不落实。因此,一要不断提高结算从业人员素质,银行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支付结算有关制度、政策、法规,使银行员工熟练掌握票据知识、结算规定、账户管理等制度规定,还要提高员工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让员工知道“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二要加强银行员工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同时还要通过各种考核激励充分调动结算从业人员积极性;三要建立健全支付结算业务机构准入和岗位人员资质认证管理制度。例如,票据承兑与贴现业务是目前支付结算业务中最为重要的业务之一,但其柜面业务处理流程复杂、涉及岗位较多、票据风险大、风险防范难度高,无论是从业务发展还是从风险控制角度考虑,其管理标准和管理要求均应更高更严,如从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极易出现票据风险。

[责任编辑 仲 琪]

结算申请书范文第6篇

2、汽车维修价格结算员(或财会人员)必须按运管部门规定取得《上岗证书》后,才能从事车辆维修的结算工作。同时要做好各种结算单据、凭证的归档保管工作,并接受运管和物价部门的监督检查。

3、严格执行汽车维修收费标准,及时与生产、材料等部门协调配合,按规定程序准备结算各种维修费用,耐心向用户解答有关收费项目及规定,不准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减免收费项目,严禁弄虚作假。

4、维修车辆结算时,必须有工时和材料清单,清单应使用运管部门规定的统一式样。工时清单中的作业项目及工时应分项计算填写清楚,外加工项目必须说明。材料清单应标明配件材料的型号、规格、单价和数量。任何与维修无关的费用不得列入清单中。

5、汽车维修必须使用规定的《汽车维修业专用发票》,发票的使用和填写应规范,工时费、材料费、材料服务费、外加工费等必须分列清楚,字体工整无涂改。车辆维修收费时,应向用户出具有效发票和工时、材料清单。

6、出纳员应按规定及时做好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正确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保证帐实相符。现金库存不得超过规定限额,未经厂长批准不得私开支票、借款和运用现金。要控制空白支票的签发,应设置支票领用登记簿。配件、外加工等生产费用的报销,必须有经办人和厂长的签字,不得虚报冒领。

7、认真做好全厂的各项业务统计工作,及时分析生产、经营情况和预测工作,随时向厂领导回报。统计数据应准确,实事求是,不得随意增减,各类报表应及时、完整地报厂长审阅后,在规定期限内上报有关部门。

上一篇:小孩的世界你不懂范文下一篇:令人感动的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