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艺术论文范文

2023-09-23

文字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一、PS软件与PS平面设计

1、PS软件

PS软件是指photoshop软件, 具有强大的功能, 不但支持多种图像格式的处理, 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不同样式的滤镜, 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各方面的需求[1]。PS软件的图像处理、滤镜等功能从而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在图像处理方面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现代平面设计行业, PS软件成为人们首选软件, 利用PS软件进行文字艺术设计。

2、PS平面设计

PS平面设计是指利用PS软件进行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也是指利用各种平面元素主要包括图像、色彩以及文字等, 这些元素的应用赋予设计更多的内涵, 加上PS技术的应用能够赋予设计更加灵活的组合形式, 从而凸显平面设计的精神与品质, 营造惊艳的视觉效果[2]。平面设计所涵盖的范围较大, 从广义上来说凡是给人观看的图像或多或少都与平面设计有关, 从功能上分析, 凡是与视觉语言表达、信息传递等方面有关的都可以归类到平面设计的领域。在日常生活中, 广告牌、海报以及招贴的告示都属于平面设计的产品。平面设计主要用于商业营销,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凸显出实用性, 并且要尽量贴近群众的审美, 同时要符合客户的要求, 尽可能的接近客户所构思的形象[3]。

二、PS平面设计教学中文字构成艺术设计的原则

1、可识别性

文字元素在平面设计中主要承担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形式较多, 总体可分为可读性文字和不可读性文字。前者主要是指具有意义表达的文字设计, 经全面的设计和排便后, 传达需要表达的信息和情感;后者主要是通过夸张的手法表现文字, 或对文字结构进行特殊改造, 将其进行重叠和重构[4]。文字元素的应用需要结合设计的主体确定, 不能随意选择文字。文字构成艺术首先需要保障设计后的文字能够让受众完全辨认出来, 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给予人们特别的视觉感受, 从而传递出更加精准的文字诉求;相反, 若设计师在文字设计过程中将文字表达设计的特别隐晦, 人们无法在第一时间辨识出来, 则会影响信息传达的效果。因此在文字构成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重视的就是文字的可识别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色彩搭配, 色彩是平面设计中的基础元素, 首先应当凸显其夺人眼球的影响效果。通常来说比较出色的平面设计, 应当能够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给人一种舒适、惊艳和震撼的感觉。色彩的选择及搭配需要结合文字内容特点, 并且需要结合客户的喜好。平面设计中色彩搭配最重要的在于符合文字使用环节, 并要传达与设计主题相应的情感, 满足客户的精神需求, 并给人一种深刻的印象。

2、适合性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 文字在许多平面设计作品有着广泛的应用, 成为凸显视觉效果的重要工具。由此可以看出, 文字艺术设计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并且不同的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 例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与其他企业文字设计有很大的不同, 需要突出市政部门的行政性质内涵。由于现代平面设计转变了传统设计中主要通过装饰来凸显美学的方法, 而是通过科学、规律的构造来赋予文字更多的美感, 塑造一个和谐、统一的环境, 从而满足现代人们对视觉效果的要求。同时现代平面设计还注重“以人为本”原则的体现, 充分满足了客户对设计的要求。文字构成艺术设计目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柔美秀丽型:这种设计方法能够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且线条流畅, 多用于日常生活用品、女性化妆品等产品的包装上。 (2) 挺拔稳重型:这种字体比较整洁规范, 注重凸显沉稳的气质, 给人一种冲击感。这种设计方式主要应用于科技型企业, 比较符合其行业特点, 同时在机械制造企业中也有广泛应用。 (3) 活泼有趣型:这种字体在色彩上运用的比较丰富, 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之感, 给人一种青春活力的感觉, 在服装设计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童装企业、运动服装企业以及时尚潮牌等。

三、结束语

PS平面设计教学是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文字设计是其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主要针对PS平面设计教学中文字构成艺术设计展开讨论。PS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平面设计人才。广大教师必须不断的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字构成艺术设计水平, 培养社会需求的平面设计人才。

摘要:PS平面设计教学是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文字设计是其重要内容。因此文章主要针对PS平面设计教学中文字构成艺术设计展开讨论。

关键词:PS平面设计教学,文字构成,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冬梅.PS平面设计教学中对文字构成艺术设计的探讨[J].新课程·下旬, 2016, 23 (3) :81.

[2] 柯秀文, 李曼.基于Authorware的《PS文字特效处理》课件设计[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2 (2) :34-36.

[3] 张文辉, 赵立新.PS数据驱动图形功能可变数据图文好帮手[J].标签技术, 2013, 23 (4) :48-51.

文字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师生共读”是高中历史教学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片段阅读为例,对比传统历史阅读教学,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國情怀五个方面探讨师生共读对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关键词:师生共读;核心素养;历史教学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可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是当今中学历史教学的首要目标。“核心素养是一个相对宏观上位的理论模型,如何将核心素养细化到课程之中,是课程设计与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一、传统历史阅读教学在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历史阅读教学有两种方式: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首先,在传统的历史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的篇幅和时间限制,唯物史观的讲解缺实例、不透彻。第二,因课时有限,课堂阅读教学难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所学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而课外阅读学生持一种欣赏和享受的态度,被动地接受一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所以,时空观培养受到拘囿。第三,课堂历史阅读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进行史料研读。对于史料的真假和来源,学生鲜少质疑。在历史课外阅读中,学生大多出于兴趣,对所读内容少有审视态度。故而,史料实证实践机会较少。第四,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说明教学中某个问题提供一些史料,学生容易养成以史料去附会观点的习惯。课外阅读则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教师无从知道学生对某一事件的看法。因此,传统历史阅读教学中学生对历史解释较单一散漫。第五,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由于时间和阅读的篇幅有限,常常是点到为止。在课外阅读中,由于学生自主阅读,家国情怀的热情得不到及时深化。所以,在传统历史阅读教学中,家国情怀得不到有效的升华。

二、“师生共读”对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为提高历史阅读教学的效果,广州市高二历史中心组组织了一次“师生共读”活动。活动的主要出发点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强调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历史阅读是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与一般的历史阅读教学相比,“师生共读”对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如下积极作用。

(一)感知、理解、运用——在共读中熏陶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课标》中明确要求: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一要讲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二要教会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释问题。唯物史观是抽象的理论,只有在具体的教和学的实践中,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讲解唯物史观,学生才更易于理解。在师生共读活动中,为了树立学生的唯物史观,笔者组织了一次《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师生共读活动,先是泛读全书,再精读第二章。师生交流中,有学生提问:“老师,难道清代学术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政治原因导致的吗?”学生会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该文的第二、三、四章是讲述清代学术变化与政治的影响。精读内容是该书的第二章“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上)”。这一章内容主要从清初的政治形势、清初统治者等方面分析清初学术变迁的形势及原由。第一部分梁启超特别强调政治的参与也促使了思潮的变迁。因此,学生认为清代学术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政治原因确实情有可原。群里马上有学生回话:“不对吧,政治是属于上层建筑,思想变化也是上层建筑,主要原因应该来自于经济方面吧?”疑惑是导读的良机。笔者顺势反问:“你们觉得清初学术变化的原动力是什么?”学生受到启发,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也即经济方面的变化才是清初学术变化的根源。在学生已经对唯物史观有所领悟的基础上,笔者继续追问:在本学期学习的内容中,还有哪些历史现象是可以用这个原理来解释的?学生举一反三,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因为铁犁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文艺复兴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二)意识、联系、架构——在共读中构筑时空观

时空观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课标》中对此的要求是:“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据此,在教学应该做到:其一,让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按照时序排列。其二,分析历史事件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师生共读活动的阅读内容往往是一篇文章或某一著作的章节,史料更加丰富完整,阅读时间充裕。教师全程参与和具体要求,则便于学生有意识地横纵联系思考历史,从而建构起历史的时空观。例如学生泛读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师生在微信群里进行即时交流,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把阅读主题置于一个较长的时段里,帮助学生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变化的缘由,把明清之际儒家的变化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事件去理解、分析和思考。在精读中,一些重点段落仔细阅读、思考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横向联系。如基于精读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从清初的政治形势、清初统治者对待文人的态度变化的原因,以及具体分析了康熙帝自身对待学问的态度等方面了解清初学术变迁的形势及原由。这是引导学生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相互关联的具体实践。此外,共读中,教师还要求学生动手绘制图示,分析文章结构(见下图一),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去描绘一个部分的时空图,逐步积累,通过一个又一个部分时空图,从而慢慢架构一个更大范围的时空图。

通过这样的做法,让学生学会把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置于一个时段,从纵向上厘清历史事件发展与演变的脉络体系。同时,从横向上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使學生架构起一个纵横联系的历史时空概念。

(三)搜集、解读、判断——在共读中学会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课标》中要求:“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教学中应该做到: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历史材料,让学生知道史料获得的途径。第二,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鉴别史料真伪、判明史料价值的能力。

在师生共读中,学生先是参与阅读材料的收集,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搜集历史材料的主要途径。生活在信息时代,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获取资料。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典籍、专著、期刊多方面进行资料搜集。搜集资料之后的筛选,也是对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锻炼。学生搜集的期刊论文居多。笔者引导学生依据论文发表期刊的档次差别,以及论文与主题的关系,在与学生共同讨论后进行筛选。资料的筛选,就包含着学生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是学生对史料价值的判断。另外,笔者要求学生对精读内容进行批注。阅读批注也是学生对史料辨析的体现。例如在精读内容中提到“(满清贵族)对于真正知识阶级,还兴许多文字狱,加以摧残。最著名的,如康熙二年湖州庄氏史案……”学生在此批注“清朝最大的文字狱”。问他批注由来,原来该生因此前未曾听说过此史案,对作者称之为“最著名”的文字狱表示怀疑。于是查阅资料,才知道这是清朝最大的文字狱。阅读批注既体现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解读,对主题问题的思考,也是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历史观点、历史结论和历史评价进行的自主思考和求证实证。

(四)多元、探究、生成——在共读中实践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学生认识历史和学好历史的关键。《课标》中对此要求:“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教会学生客观叙述历史,多角度看待历史,并引导学生规范地运用有价值的史料表达自己的历史认识。历史解释是师生共读的培育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点目标。在师生共读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对比和互证确定阅读材料。在筛选中,了解相同历史事件不同作者不同的看法,让他们学会从多元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另外,在活动中,学生精读内容自主提出一系列问题。提出问题,则意味着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所接触的史料,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如在本次阅读中,学生疑问:“康熙能够接受西方的大多数是理论的、文化方向的,为什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与以往学术相比‘新’在哪里?”问题的提出,既是学生阅读历史的思考,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也体现了学生个人的对历史的感悟和认识。另外,阅读中学生进行批注(详见第三节所述)。阅读批注也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解读、辨析和价值判断。

(五)交流、领悟、升华——在共读中孕育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则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表现。《课标》中要求:“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具有家国情怀,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要做到:第一,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爱、责任,对亲人、朋友的关怀,推己及人;第二,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在师生共读中,小组合作、生生交流,学生之间相互解疑,亲密合作,既加强了学生的团体意识也增进了同学之谊,从而培养学生的“悲悯之心,关爱之情”。师生共读中,教师还要求学生联系现实写出读后感。如有学生在读后感中写到:“‘经世致用’中重实用、重实践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去发扬,也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我们应吸取其中的精华部分,贯彻到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去。从清朝皇帝的文化专制中我们可以吸取到教训,我们应坚持贯彻落实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虽然学生的看法还比较稚嫩,但是,学生已经有意识地学会从历史阅读到联系现实,进而关注现实。历史服务于现实,历史才会有高度,才会有其价值和功能。

在阅读感悟中,学生由阅读到关注国情现状,从而形成对家庭、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感,家国情怀在此过程中也得以升华。

结语

师生共读是历史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方式,它弥补了历史课堂阅读教学和历史课外阅读教学的不足,在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具有非常实际的作用。当然,师生共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希望本文能引起同行对于这一教学方式的关注,继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R].2017(试用版).

[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2.

[3]王巧琴.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J].教学周刊,2016,(29):62-63

[4]李瑛.大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路径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01-104.

文字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H0语 言 学

言语语言疾病学/姜泗长,顾瑞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08.-367页;27cm.-ISBN 7-03-013218-1:¥98.00

这样说话最讨人喜欢/王军云编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08.-338页;21cm.-ISBN 7-80120-975-3:¥23.80

辞书研究.2005年. 第3辑/巢峰,张晓敏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08.-220页;19cm.-ISBN 7-5326-1882-X:¥16.00

H1汉 语

大学语文/杨建波主编.-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642页;20cm.-ISBN 7-301-05816-0:¥30.00

大学语文/董媛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8.-321页;26cm.-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ISBN 7-5025-7532-4:¥29.00

大学语文/陈苏彬主编.-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08.-308页;21cm.-(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ISBN 7-80598-697-5:¥24.80

汉语读写教程/张绪平,尤冬克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08.-408页;26cm.-(世纪高职高专实用教材系列).-ISBN 7-5444-0372-6:¥38.00

新编大学语文教程/陈果安等主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08.-435页;26cm.-ISBN 7-81105-104-4:¥35.00

语文是根/徐国明编著.-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08.-177页;26cm.-ISBN 7-5628-1745-6:¥22.00

语言研究集刊.第2辑/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编选.-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8.-405页;23cm.-ISBN 7-5326-1836-6:¥58.00

成语故事/吴洪等编文;齐林家等绘.-广州:广东新世纪出版社,2005.08.-107页;21cm.-(儿童读经典).-ISBN 7-5405-2960-1:¥16.00

新编成语词典/胡正晖等编著.-修订版.-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08.-678页;13cm.-ISBN 7-80661-736-1:¥15.00

出土战国文献语法研究/周守晋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217页;21cm.-ISBN 7-301-09245-8:¥12.00

模式写作/喻大翔,黄昌勇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09.-516页;26cm.-ISBN 7-5444-0385-8:¥44.00

新编写作教程/张灿贤,徐文明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299页;26cm.-ISBN 7-301-09426-4:¥22.00

大学应用写作/常青等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285页;23cm.-面向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ISBN 7-301-09191-5:¥29.00

应用文写作/吴晓林,张志成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08.-269页;20cm.-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基础课教材系列.-ISBN 7-03-016075-4:¥20.00

应用文写作技巧与范例/王军云编著.-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5.10.-412页;21cm.-(常用文体规范写作总汇).-ISBN 7-80120-988-5:¥26.00

新编词典/《新编词典》编委会编.-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08.-963页;14cm.-ISBN 7-80103-416-3:¥19.80

新编普通话训练教程/潘家懿主编.-2版(修订本).-太原:书海出版社,2005.08.-359页;23cm.-ISBN 7-80550-392-3:¥24.00

龙州土语/李方桂著;胡明扬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86页;26cm.-(李方桂全集/丁邦新主编).-ISBN 7-302-11764-0:¥55.00

绿榕新萃/王芹主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08.-259页;20cm.-(广东知名中学校园文学丛书/谭运长,管琼主编).-ISBN 7-5059-5036-3:¥69.00(全套3册)

燕岭雨溪: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作文集/林文良主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08.-277页;20cm.-(广东知名中学校园文学丛书/谭运长,管琼主编).-ISBN 7-5059-5036-3:¥69.00(全套3册)

鹭声飞扬:广州市第六中学人本•创新•发展文库之学生作文集/孔宪志主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08.-419页;20cm.-(广东知名中学校园文学丛书/谭运长,管琼主编).-ISBN 7-5059-5036-3:¥69.00(全套3册)

800汉字卡片:汉英对照/王国华主编.-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08.-;21cm.-ISBN 7-80200-094-7:¥168.00

HSK捷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仿真预测试卷. 高等/焦毓梅,于鹏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101页;26cm.-(北大版HSK应试辅导丛书).-ISBN 7-301-09462-0:¥58.00

报刊语言基础教程.下/肖立编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191页;26cm.-北大版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报刊教程系列.-ISBN 7-301-08904-X:¥35.00

标准汉语拼音:汉英对照/李林编著.-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08.-141页;20cm.-ISBN 7-80200-095-5:¥168.00

多媒体汉字卡片:汉英/唐美芬主编.-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08.-;22cm.-ISBN 7-80200-091-2:¥398.00

旅游汉语:汉英对照/张新编著.-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08.-124页;20cm.-ISBN 7-80200-098-X:¥198.00

商务汉语速成:汉英对照/李振刚主编.-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08.-154页;20cm.-ISBN 7-80200-092-0:¥298.00

天天汉语:汉英对照/王国华编著.-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5.08.-128页;20cm.-ISBN 7-80200-093-9:¥198.00

新生活汉语:中级口语.下册/连吉娥主编;马小雷等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185页;26cm.-北大版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口语教程系列.-ISBN 7-301-07733-5:¥40.00

H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西夏语言文字研究论集:祝贺龚煌城教授七十华诞纪念文集/龚煌城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08.-638页;29cm.-ISBN 7-105-07198-2:¥220.00

H3常用外国语

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辅导/常红梅编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8.-223页;23cm.-(21世纪远程教育精品教材.公共基础课系列).-赠北京地区成人本科学士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试题解析与模拟试题一本.-ISBN 7-300-06658-5:¥28.00

财经岗位英语/智瑾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399页;20cm.-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材.财经岗位英语培训教材.-ISBN 7-302-11347-5:¥23.00

导游英语/程丛喜主编.-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08.-212页;20cm.-(21世纪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ISBN 7-307-04641-5:¥19.00

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英语/赵阳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264页;26cm.-普通高等工科教育规划教材.-ISBN 7-111-16710-4:¥25.00

法律英语/刘艺工,屈文生主编.-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402页;24cm.-ISBN 7-111-12844-3:¥39.80

建筑工程专业英语/孙爱荣等主编.-2版.-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08.-222页;21cm.-(专业英语阅读丛书).-ISBN 7-5603-1228-4:¥13.00

科技英语教程学习指导/魏汝尧,董益坤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211页;26cm.-ISBN 7-301-08320-3:¥20.00

新编旅游英语/郭婷,刘志强主编.-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09.-200页;23cm.-(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ISBN 7-5603-2187-9:¥20.00

新时代交互英语.视听拓展训练.下/(美)霍利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20页;24cm.-ISBN 7-302-11673-3:¥36.00

新英语教程(第四版)读写译学生用书.第1册/杨芳主编;郭茜等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86页;24cm.-ISBN 7-302-11812-4:¥29.80

新英语教程(第四版)读写译学生用书.第2册/邢如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96页;26cm.-ISBN 7-302-11778-0:¥29.80

英语备考指南/初萌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309页;26cm.-(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辅导丛书).-ISBN 7-111-17166-7:¥32.00

英语应用能力快速提升/张少雄主编.-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08.-241页;29cm.-ISBN 7-81105-119-2:¥24.80

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学习指导.词汇与语法分册/陈光乐主编;司爱侠分册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09.-242页;26cm.-ISBN 7-5600-4687-8:¥17.90

英语词汇一本通/初萌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482页;17cm.-(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辅导丛书).-ISBN 7-111-17044-X:¥20.00

英汉翻译入门/陈德彰著.-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08.-265页;23cm.-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ISBN 7-5600-5026-3:¥22.90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第2版)教师用书/许建平编著.-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87页;23cm.-(高校英语选修课系列教材).-ISBN 7-302-11526-5:¥36.00

英语阅读文化背景词典/席玉虎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749页;21cm.-(英语阅读四功能系列词典).-ISBN 7-302-11355-6:¥46.00

计算机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王建新编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311页;26cm.-ISBN 7-302-10878-1:¥39.00

高级英语泛读教程/赵娟,李鲁主编.-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08.-237页;26cm.-(高级英语系列教程丛书).-ISBN 7-81089-708-X:¥28.00

英语速读.第3册/李晓棣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08.-123页;26cm.-(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ISBN 7-03-015869-5:¥18.00

美国当代短剧选.第1辑:汉英对照/孙建秋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08.-349页;25cm.-ISBN 7-5600-4989-3:¥43.00

大学英语测试与分析.1/王德军主编;陈淑萍分册主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09.-246页;26cm.-ISBN 7-5600-5088-3:¥17.90

英语历年真题精解及模拟试卷/初萌主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08.-185页;26cm.-(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辅导丛书).-ISBN 7-111-17240-X:¥20.00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训练/宋海燕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08.-172页;26cm.-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ISBN 7-5025-7467-0:¥19.00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模拟考场/白洁主编.-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08.-444页;26cm.-ISBN 7-300-04196-5:¥32.00

新国际商务英语听说.中级/何光明编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08.-243页;25cm.-(BEC商务英语系列丛书).-ISBN 7-5444-0169-3:¥31.00

新英语教程(第四版)听说学生用书.第1册/吕中舌主编;何福胜等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61页;24cm.-ISBN 7-302-11811-6:¥24.00

新英语教程(第四版)听说学生用书.第2册/何福胜等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56页;24cm.-ISBN 7-302-11776-4:¥24.00

新英语教程听说学生用书.第3级/吕中舌主编;刘宁等编.-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9.-257页;23cm.-ISBN 7-302-11744-6:¥24.00

法语语法点点通.中级/(法)卢瓦索(Yves,L.),(法)梅里厄(Regine,M.)著;张桂琴译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08.-199页;26cm.-ISBN 7-5600-4966-4:¥22.90

标准日语会话教程.中级/许罗莎,(日)岸田修次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162页;26cm.-ISBN 7-301-07939-7:¥21.00

标准日语会话教程:教师手册.中级/许罗莎,(日)岸田修次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8.-106页;26cm.-ISBN 7-301-09083-8:¥13.00

文字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引言

《东方文化与创造教育》明确指出:东方教育不仅能够创造教育,为人们提供精神资源,还能够丰富人文视域[1]。对于高校的汉语言文字专业来说,学生的文化底蕴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创新素质,从而影响我国未来创新人才的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改变,高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也必须实施改革,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现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

1.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现状

1.1缺乏时代特征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所开设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主要包括以下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字学、中文信息处理、中外语言学史及汉语史等[2]。所有课程当中,属现代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仅有中文信息处理课程,其余的基本与小学所学语言类似,其中具有信息化时代特征的课程少之又少,课程的设置过分强调了基础,反而忽略了进入信息时代之后学科的发展需求,能反映现代社会需求及可实施实践的内容实在太少。

1.2与语言实际脱节

经调查发现,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的效果多数是“汉语言文字学课程过于抽象”、“针对生动的语言现象很少进行分析”、“缺乏与现实相连的具体的语言材料”等[3]。所谓具体的、生动的、现实的语言材料包括书面语、日常生活当中的口语、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新词语、新语法等,以及紧密联系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语言,如广告语、新闻语、网络语等。但是目前高校的汉语言文字学却因过分强调知识的完整性,而很少将生活中的具体的、生动的、实际的语言引入其中,导致与社会实际脱节。此外,汉语言文字学本身有很多专业术语,很多词或句让人觉得不知所云,这也是使得高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与社会实际脱节的重要原因。

1.3课程体系淡薄

通过分析可发现,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字的课程体系是比较淡薄的,通常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是专门独立而设,很少与其他课程相联系,同时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专业术语较多、内涵界定不确定、理论内部不统一等,导致其很难与其他课程综合起来,也就难以实施现代化教学,在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也很难将其渗透到其他学科当中去。

1.4教学模式陈旧

目前我国高校的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也主要是授予学生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学模式相对陈旧。很多人认为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是一门理论课,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不然,从根本上来说,汉语言文字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然而高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2.汉语言文字课程改革

2.1更新教学内容

课本是进行汉语言文字学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为实现高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改革,首先要教学内容,引进能充分体现时代特征的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其次,高校学生对于新事物有着敏捷的反应,尤其是互联网已非常普遍的信息时代,知识的传播速度已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相像。为此,教师需及时更新其自身的知识,授予学生最新的、最能反应当代社会特征的知识与观念。再次,提倡“百花齐放”,改变原有的“依材施教”的传统,给学生介绍不同的看法或观点,引导学生自行思考和分析,以加强其对知识的辨析能力。

2.2贴近实际生活

语言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回归于生活,因此高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改革还需要注意贴近实际生活。据调查,针对将汉语言文字学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多数意见比较关注如何将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如“如何正确理解广告当中的语法现象及语言特征?”、“如何在教学当中规范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新语言?”、“如何通过教学使新语言能服务于市场经济?”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就有需要让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汉语的应用进行改革。

2.3强化实际用途

针对汉语言文字学,我国社会提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即高校的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需有利于社会的经济建设。社会的发展需要语言的协调,对于人类的生活来说,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提高人们的汉语运用能力,而且据调查,有60%以上的人认为高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是非常有用的。为此,也必须强化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实际用途。如在进行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时,可侧重古语文的解释及古代语及现代语的相互沟通针对现代汉语则可侧重训练普通话,用普通话进行朗读或演讲。

2.4转变教学模式

2.4.1更新教学理念。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也正是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汉语文文字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改变这种善,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充当辅导角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健全学生人格。

2.4.2倡导研究性学习。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人类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是时代所需,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高校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有必须倡导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和自我深入研究,给予学生一个天马行空的空间,让学生在进行思考和研究的过程当中了解学术概况,同时还可发现本学科的深层价值。

2.4.3实施开放式教学。随着经济及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人们已进入信息时代,电脑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实验室的建设也比较成熟,高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也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将课程搬上电脑或搬入实验室。如在讲声音的频率和强度时可利用相关语音软件为学生展示声音强度和频率的变化,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4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对知识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教师授课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使学生能将已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并在实践当中丰富理论知识。为此,在进行教学时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的表达、分析及信息处理等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结束语

高校设置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不在于体现其实际的应用性,而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及社会观念,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为此,高校汉语言文字学必须进行改革,以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除此之外还要转变教学模式,倡导研究性、开放式教学,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湘红.论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改革——基于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思考[J].毕节学院学报.2014(01),pp.112-113

[2] 姚锦莲.高校汉语言文字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略——基于语文新课改的视角[J].钦州学院学报.2014(03),pp.34-38

[3] 陈静珊.大学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怀及要点探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4(07),pp.56-58

文字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必须要提高认识,重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价值,创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多管齐下,才能保证其时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语言文字 应用能力

目前,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呈普遍下降趋势。校园里,无论是海报、宣传栏,还是学生个人请假条、作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错字病句、生造词语、不规范汉字、行文晦涩、逻辑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尤为严重。许多语言工作者认为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调查

为深入研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各项活动,笔者在对所在学校的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20名同学进行访谈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能否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能否准确把握交际话题和交际语境,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自我评价、如何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1 普通话应用方面

在校期间,44%的学生将普通话完全作为日常交际语言,56%的同学以说普通话为主,说方言的情况主要存在于教学以外的环境。参加过普通话能力测试的占473%,其中,一级乙等及以上水平的为零,二级甲等占15%,二级乙等占47.5%,还有37.5%的同学没有测试级别。

2 书面语言表达方面

在语言使用上,55.1%的同学能准确区分语言使用环境,40.4%的同学基本能区分,4.5%的同学不能区分;在书面语表达上,26.8%的同学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写错别字,31.7%的同学是书面格式错误,26.8%的同学是文字表达不清;在日常生活学习中,69.7%的同学完全能正确地使用规范汉字,29.2%的同学基本能使用规范汉字,仅有1.1%的同学不能正确地使用规范汉字。

3 口语表达方面

36.8%的同学不愿意面对公众发表即兴讲话,会产生紧张情绪。一旦表达欠佳;84%会觉得不好意思,引起尴尬或不快,从而更加排斥这种即兴演讲;16%觉得无所谓;5.9%的同学能准确把握语言交际的话题,主题明确;68.5%的同学基本能把握交际主题;12.4%的同学完全不能把握交际主题;17%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口语表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普通话不太标准;14.8%认为是心理素质不好;60.2%的同学认为缺乏口语表达技巧。在对个人口语表达流畅程度及内容的准确度的评价上,认为自己语言流畅的占15.7%,68.5%的同学选择基本流畅,感到自己说话不太流畅的占12.3%,词不达意的学生占3.4%。

4 普通高校与高职比较方面

15.9%的同学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大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存在很大差距,并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本身素质高低不同,52.1%同学认为有差距,但差距不大。在差距的具体表现上,27.4%的同学认为主要是书面文字表达差,29.4%的认为是口语交际能力差,13.7%表示不清楚。

5 语言文字环境方面

72.1%的同学肯定了教师在课堂以及日常工作中能将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但是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42.3%的学生认为标准;53.5%认为基本标准,能听懂;还有4.2%的认为部分教师发音不够标准。47.2%的同学认为教师普通话不标准对自己影响很大,46.1%认为没有太大影响,6.7%认为没有任何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能否使用规范汉字上,74.1%的同学认为能使用规范汉字,10.1%认为基本规范,5.6%认为教师不能使用规范汉字。

6 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面

27.2%的学生对学校是否开设有语言文字方面的相关课程不知道,55.7%的学生知道学校有开设相关课程,但课程种类少,课时少,以公选课为主,效果不好,语言文字的培养最好是小班教学或一对一教学。但是,要谈及具体开设什么课程上,71.9%的同学说不出具体课程名称。学校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中,认为相关课程缺乏的占22.9%,认为学校不够重视的占20.5%,32.5%认为是学校搭建的实践平台太少,18.1%的同学表示对所有活动不感兴趣。在如何提高大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上,34.5%的同学提出应该开设普通话课,并参加普通话测试;42.8%的同学认为应该多开设语言表达及技巧方面的专业或公共选修课,21.4%的同学表示应该多参加各种活动,而在访谈中,大部分同学表示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在实践中提高,所以倾向于多参加语言文字应用类的活动更为重要,如校园辩论赛、演讲比赛、写作策划比赛等。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应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和应用上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主观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未能意识到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性。而高职院校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过分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忽视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片面把学生的就业不好归结于专业技能不强。因而缺乏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训,没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大量开设基础课程。除非个别专业如导游、文秘等对语言文字有特殊要求。

第二,语言环境混乱。从校内来看,部分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生活中不能完全使用普通话交际。尤其是在同一生源的小团体中,学生都习惯用方言作为交际语言。校内外随处可见的海报、广告、电视节目等出现的不规范语言文字使语言环境较为混乱,这种恶劣环境对学生影响较大,长期受此冲击,将会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使用上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第三,缺乏有效培训实践途径。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正式接受过学校关于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培训,虽然有同学意识到自己说的不好,写的不好,也想提升,但是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不多,通过选修课程或者自学,效果不好。同时,学校虽然也建立了一些实践平台,如社团举办的各类活动,但是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临场应变能力较弱,一旦出现语言交际问题后,就不愿意再次参与类似活动。

第四,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网络的出现除了丰富现代信息技术,也对语言文字应用带来了一些负面冲击。厦门大学李如龙教授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语言。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削弱了学生口语应用的必要性,可以避免因紧张尴尬而引起的交际不快,让口语交际较差的同学找到替代交际方式,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差;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产生和滥用降低了大学生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水平。

三、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容乐观,高职更甚。要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必须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才能保证其时效性。

1 提高认识,重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价值

从前面调查可以看出,学校和学生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价值认识不足。很多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更多强调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学生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其他辅助技能,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工作学习的基础技能。因此,学校应该提高认识,重视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训,同时,还要强化学生认识。

学校可通过新生始业教育、专业教育强化这种意识,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形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有提高自己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强烈要求。并明确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求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作为专业基础技能的一部分。同时,学校还可以从更高角度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价值的认识。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我认为对祖国语言的理解、欣赏、热爱,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即民族语言,两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工具,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有着极强的凝聚教化作用。学好语言文字,提高应用能力,是我们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前提,在这样的思想高度下,学生会无形中增强爱国感、自豪感和优越感。

2 创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环境对人影响巨大。通过访谈了解到同一班级或同一寝室,如果来自同一生源地的较多,大家就会采用方言沟通,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即便该同学普通话水平较高,但依然会认为说普通话别扭,改说方言。这种语言“反生现象”不仅反映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实际应用能力的差距,也反映出高校语言环境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所以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

一是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推广普通活活动。在校园醒目位置如操场、食堂、教学楼张贴宣传性标语,在固定位置设置语言文字专用橱窗,介绍国家关于使用规范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政策法规;开展校园纠错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找出不规范之处;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媒体,如校园电台、校园电视台等,制作相关内容节目,定期播出,将生动的画面与有声语言和语言文字规范结合起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加强外在环境的刺激。

二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的语言环境。教师能否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及其应用水平高低对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在语言文字应用上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采用普通话教学,语音标准,语速适当,字正腔圆,语言准确、生动、简洁,不出现错音别字,语言表达中不带“啊、额、嗯”等没有意义的语气词,板书规范。学校要把语言能力水平作为引进和考核教师的一个方面,还可以通过教师演讲比赛、教师辩论赛、教师说课比赛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3 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

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能力是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必须要得到提高和强化。基于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结合学校课程教学,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教学内容上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语言应用(说),一是文字应用(写),也就是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从手段上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校内首先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一系列课程来实现。针对不同的专业岗位需求,要求专业必须开设与此相关的专业课程。对语言文字应用方面没有特别要求的专业必须开设选修课程,比如《普通话》、《演讲与口才》、《演讲艺术》、《朗读学》、《常见应用文写作》、《基础写作》等课程。其次,学校可以搭建更多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目前大部分学校都会举行辩论赛、演讲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但是参与面不广,所以扩大活动参与面很重要。以辩论赛为例,通常先由分院(系)选拔,然后再择优推荐参加学校比赛。参与的同学也最多几十个。我们可以把这种活动推广到班级,要求每个班所有同学参与进来,然后择优一级一级推荐。这样就能实现其实践参与的普遍性。

校外实践是校内实践的延伸,实现语言文字的学以致用。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来开展实践活动。大部分同学在校期间都会不同程度的校外兼职,而根据了解,最常见的兼职形式就是做产品市场营销,通俗一点就是发广告传单、促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途径。因此,作为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这样的校外实践活动,在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将学生校外兼职作为一门课程纳入课程体系,要求修满一定的学分方能毕业。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载体的载体。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决定了其应用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高低。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充满沟通表达的自信意识。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

[1]熊国保 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势在必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9

[2]李行健 吕淑湘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5—6

[3]盖晓明 汉语言文字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2005,12

[4]何宇鸣 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高等建筑教育,2008,5

[5]何丹 汉语文化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文字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小学教育中,小學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关乎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更是关乎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交流的关键,并且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应用能力,是体现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要积极有效的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进行训练,进而更好的增强小学生综合能力,为小学生未来健康长远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就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合理的制定小学语言文字训练出来,进而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增强学生核心素养,实现学生长远稳定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背景 小学语言文字 训练思考

一、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重视语言文字能力的教学

所谓核心素养主要就是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等内容的综合体现;并且核心素养也是知识、能力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高度结合。而对于语文核心素养来说,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所运用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新课改中也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主要是为小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基础的教学活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确保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科学有效的增强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正确的认识,并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合理的开展小学语言文字教学以及训练活动,进而全面有效的提升小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满足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另外,教师也要从自身角度出发,要积极有效的对自身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通过提升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此来增强师生间的情感,并建立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教学以及训练的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开展不同的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更是学生接受和学习重视的场所,所以教师应借助语文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通过让学生在语言感受力的训练当中,不断强化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并不是单一的对字词进行记忆和积累,是通过学生在日常阅读、朗读中,在自主学习、分析以及感受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进而为学生未来相互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的运用文章诵读的作用,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感知力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生活阅历比较少,因此其语文基础知识也是较少的,而且对文章的领悟能力也较低,要想更好的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能力,那么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训练,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力,进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为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提供保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收集一些适合小学生诵读的文章或是书籍,并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和理解训练活动。如,在讲授《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学习,之后在结合文章特点为学生选择一些课外文章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含义,再让学生将其中好词、好句等进行记录,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样对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并且也能让学生累积更多的语文知识。并且,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朗读时间,使学生能够在朗读当中养成语感,进而吸收更多的语文知识。

三、以语言文字实践为基础,增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另外教师也要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有效的将“写作”训练融合到其中,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增强自身的语言文字能力进而发挥整体教学的有效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将阅读教学视为写作训练的基础部分,有效的安排学生开展读后感、随感或日记写作训练等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语言修养和运用能力,并且也能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师在开展“阅读”、“朗读”训练后,也要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以此来满足增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要解决阅读、朗读训练,更好的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累积和掌握,并且也要注重学习写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能够实现从“读”到“写”的转化。而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爱模仿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设计语言文字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更好的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喜欢的文章、故事情节开展“仿写”,也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续写”,以此来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例如,在讲授《巨人的花园》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来写后续的故事,通过对前文的理解,来续写巨人花园后续的故事,通过让学生激发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也能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进行训练,更多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对推动小学生未来良好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和意义。

四、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理念全面渗透到小学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也结合新课标要求提出了要以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进而以此来衡量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对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会对其语文学科的学习带来一定影响的,甚至会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带来积极作用。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应重视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也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言文字训练思考[J].中国高新区,2017(22):109.

[2]吴新颖.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职高学生语文素养[J].学周刊,2015(1):44.

上一篇:法伦理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宋代文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