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放射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临床后期的教学是前期理论课课堂讲授知识的延续,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衔接好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临床后期实习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转变的一个阶段,它关系到能否顺利完成医学生向医生的过渡,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质量临床实用型人才。课题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以提高临床后期教学质量为宗旨,培养实用性临床医学人才为目标,探索学校临床后期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借鉴已有的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模式,逐步提高临床后期教学质量。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 教学模式 改革

医学教育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在后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在加强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对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强化。在临床专业的大后期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将医德与医术有机发挥和结合,做到精益求精,德能高上。

一、医学教育的现状

1.招生规模与教学病人的影响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招生专业的增加,原本的实习单位逐渐出现实习生人数多、教学压力大、带教老师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知识的普及,病人对知情权、隐私权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教学医院将病人的病情示教给学生的做法遇到了法律的挑战,病人往往不愿合作,导致教学病人相對缺乏,给临床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

教学手段与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理论脱离实际。长期以来盛行“灌输式”“填鸭式”传授教学法落后,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需要。因此,必须更新教学手段。

3.临床教学意识的程度

由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市场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医院教学意识不强,有重医疗、轻教学、轻科研的现象。繁重的医疗工作造成临床教师很少有时间开展教研活动,对教学工作满足于应付。医院“全成本合算”“病人选医生”的医疗模式的开展,临床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医疗上,对实习生是“重使用、轻带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对此,医院要进一步更新观念,采取有利措施,鼓励临床教师从事教学,同时与职称、奖金挂钩,正确处理医疗与教学的关系。

4.教学基地的经费投入

由于医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加之教学投资长见效,不少医院用于教学的投资严重不足。因此除学校要逐年增加教学基地投资外,医院本身每年应拿出医疗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教学。形成医教相长、共同促进的新局面。

5.教师队伍与素质的建设

目前,本科院校占领了大部分优秀医疗资源,医学专科教学基地教师素质相对较低,部分教师带教意识不强,带教经验不足,带教水平不高,动作不规,考核不严格,让学生顺利过关。因此,需加强医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师资水平;优化考核制度,加强学校与教学医院的联系与管理。

本课题以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为目标,从医学专科层次探讨临床后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逐步提高专科临床后期教学质量提供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医学水平发达国家,如美、德、法等国的医学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并着重临床后期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培养。美国是当今世界医学中心,对医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特别重视临床后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德国医学教育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注重临床前期课程与后期教学的融会贯通,同时因其治学严谨,在临床后期中对学生考核要求严格,每年都会淘汰一批不合医学生。法国医学教育非常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进入临床后期教育早,体现临床教育模式的实质。医学水平发达国家都以临床后期教育为重点,培养出实用型医学人才。

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是由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个阶段组成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其优点是能体现医学科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方便了教学的实施和管理,对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体现了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互相脱节的缺点。因此,我国逐步探索新的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临床后期教学方法:包括有实行基础与临床整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课程体系;分散教学,早期接触病人,提高临床后期教学师资队伍的素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推广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临床实践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从而重视临床后期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后期教学模式的改革

随着全国教育机制和体制的改革完善,医学教育也需要进一步完成改革。首先需要了解师资队伍素质,了解教学模式,了解学生考核成绩,收集学生对带教老师及教学医院的评价,最后进行整理信息、总结并分析。对临床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学生管理、学生反馈信息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改革。

(1)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了解教师的学历、工作经验、继续教育等情况,视情况对教师进行培训与进修。

(2)调研了解当前的教学模式,了解临床后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后期学习过程中注重发散思维,改变思维方式。师生之间多多相互提问,相互谈论,加深知识经验。

(3)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对包括专业知识、思想教育、学生考核成绩在内的情况有所掌握。

(4)加强学院与附属医院的联系,控制合适的学生规模。同时注重加强对医学生的培养。在后期的实习过程中,要明确实习医师的规范标准和原则,坚持“实践是检验正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事求是,主动创新实践,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中共中央明确指出,医学高专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为基层和广大新农村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为农村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实用性临床医学人才。实用性医学人才的培养,关键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医学生的临床后期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

在医学教育的改革形势状况下,结合我院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模式,认真分析研讨后得出临床后期教学模式的改革实在必行。在学院后期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学生自我的提升,方能培养出优秀的临床毕业生。

参考文献:

[1]翁孝刚,张慧勇.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后期教学模式的思考[J].医学教育和管理,2011,21(5):442-443.

[2]张力,唐乾利,李杰辉.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11(1):97-100.

[3]汪国翔,莫启章.对医学院校后期教学中临床思维培养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3,15(166):275-276.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基金号:2012-614。

放射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分析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生存质量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1年3月于本院接受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5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原发灶近期完全缓解率56.9%,部分缓解率20.7%,稳定率1.7%,总有效率79.3%;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2%、75.9%、67.2%,治疗后3年内肿瘤局部复发、转移共23例,死亡19例。因复发、转移而死亡12例,非肿瘤死亡者7例;放疗后焦虑、呼吸困难、咳嗽患者少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较少,放射性肺炎占24.1%(14/58);放射性食管炎:中央型肺癌8例占13.7%(8/58)。白细胞下降Ⅰ级占15.5%(9/58),结论:体部伽玛刀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生存率好,能明显改善患者情绪功能及生活质量,副作用小,是非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疗效好的局部治疗手段。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疗效分析; 生存质量分析

Analysis of Curative Effect and Living Quality of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in Treating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WU Tie-ying,LI Gai-lan,HUANG Yu-she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6):029-032

【Key words】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Analysis of quality of lif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264 Centre Hospital of PLA,Taiyuan 030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6.009

老年肺癌不僅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对于那些因医学原因不能耐受手术(严重心肺功能差、严重糖尿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老年患者)及拒绝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传统放疗患者3年和5年的生存率仅为29%和15%,并且副作用大[2]。回顾本科于2004年10月-2011年3月用国产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5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较以往文献报道的传统放疗疗效及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与以往文献报道的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相似,并且副作用小,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1年3月于本院接受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5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为不愿手术或有手术禁忌证的初治患者。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9岁。KPS>60分。病理确诊15例,影像学确诊43例(PET-CT、CT诊断,经1月抗感染、抗结核治疗,1月后病灶增大),病理类型:鳞癌10例、腺癌4例、腺鳞癌1例。所有病例均经CT增强扫描检查排除肺门、纵隔及远处转移。按1997年国际抗癌联盟TNM分期标准[3]:T1N0M018例;T2N0M026例;T3N0M014例。周围型42例,中央型16例。所有患者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正常,无放化疗禁忌证且3个月内未行放化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长期随防,随访时间12~46个月,中位值24个月。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设备采用深圳奥沃公司生产的体部伽玛刀(Body Gamma Kife),OUR-QGD型,它由放射源体、准直子体及治疗床组成。患者平卧于有内置负压袋的三维坐标立体定向定位床中,用负压袋固定患者。在CT引导下扫描定位,患者在平静呼吸下,进行CT扫描。将CT扫描图像输入TPS系统,通过检查的定位点使获得的图像成归一化,重建成三维的图像。然后据此图像勾画出靶区及分布靶点,行计划和验证。根据CT定位结果确定治疗面积大小和周围器官的关系。首先在肺窗上勾画大体的靶体积(GTV),在GTV的周边外扩5 cm勾画出临床靶体积(CTV),CT值的层厚5 mm,层间距离5 mm。为防止因呼吸而导致病灶运动幅度造成的系统误差将CTV的边缘外放5 mm确定为计划靶体积(PTV)。将获得的CT图像资料通过数据传输到体部伽玛刀治疗计划系统。治疗的计划采用多靶点照射。由医师与物理师共同对治疗计划进行評价和优化。处方剂量选用50%剂量线覆盖临床靶体积的靶区范围。每周5次,照射8~10次,共2周,总剂量40~50 Gy。中位剂量48.4 Gy。双肺V20(受照剂量大于20 Gy的肺容积)≤30%,V30(受照剂量大于30 Gy的肺容积)≤20%;危及器官的限量为:脊髓最大剂≤40 Gy,食管最大剂量≤50 Gy,气管和主支气管剂量≤50 Gy。伽玛刀治疗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原发灶,由于全身伽玛刀采用填充式治疗方法,不对纵隔区域行预防性照射。治疗中给予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激素等治疗。

1.2.2 随访 患者均全部完成治疗计划,随访率100%。治疗结束后1年以内3月复查一次,复查的项目包括腹部B超和胸CT,必要时行骨ECT、脑MRT、脑CT等检查。1年后半年复查1次以上项目。随访时间截止到2014年3月。

1.3 评价指标 近期疗效的评价在治疗3个月后行CT进行评价。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统一制定实体瘤近期疗效分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完全缓解(CR)即肿块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即肿块缩小≥50%,且无新病灶出现,无变化或稳定(NC)即肿块缩小<50%,或增大未超过25%。进展(PD)即肿块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4]。放射治疗反应按放射治疗开始之日算起90 d内出现的放射反应为早放射反应,90 d后出现的放射反应为晚放射反应,评价标准参照RTOC标准评价。生存质量指标根据EORTC QLQ-LC43量表[5]。根据患者对变量驱体功能、情绪功能、疲倦、失眠、咳嗽、呼吁困难、食欲减退的主诉,在入院后及治疗结束后1、3、6、12个月至疾病进展或死亡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相关变量条目分为4个等级(1~4分),比较放疗前后评分,评价为改善、无变化和加重。生存率从治疗开始之日起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随访期间记录患者的局部复发情况、部位及死亡原因。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58例患者1年完全缓解率56.9%(33/58),部分缓解率20.7%(12/58);稳定率1.7%(1/58),总有效率79.3%(46/58)。

2.2 生存率 1年生存率86.2%(50/58);2年生存率75.9%(44/58);3年生存率67.2%(39/58)。

2.3 放疗前后生存质量各项指标比较 由表1所示,患者情绪功能明显改善,放疗前焦虑患者43例,放疗后26例焦虑情绪改善,3例加重,无新发焦虑患者;放疗前呼吸困难28例,放疗后23例改善,5例加重,无新发呼吸困难;放疗前咳嗽26例,放疗后22例咳嗽症状较放疗前改善,4例加重,新发咳嗽患者4例。放疗后焦虑、呼吸困难、咳嗽患者少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异常9例,6例患者放疗后躯体功能改善,3例加重。食欲减低11例,5例患者放疗后食欲减退改善,2例患者加重。

2.4 急性放射性副反应 经对症治疗没有中断治疗者,放射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肺纤维化,不影响呼吸功能。肺的早期放射性反应均无需特殊处理。放射性食管炎:中央型肺癌Ⅰ级为8例,周围型肺癌为0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血液系统的放射反应均较轻,9例出现Ⅰ级反应,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见表2。

2.5 肿瘤的局部复发情况、部位及死亡原因 治疗后3年内肿瘤局部复发、转移共23例,死亡19例。因复发、转移而死亡12例,非肿瘤死亡者7例。其中1年内复发、转移者12例;1年后至2年内复发者5例;2年后至3年内复发者6例。复发部位:肺门复发者16例、膈肌4例、纵隔淋巴结3例。第1年死亡8例,其中因转移复发而死亡者4例,非肿瘤死亡者4例。第2年死亡6例,其中因转移复发而死亡者4例,非肿瘤死亡者2例。第3年死亡5例,其中因转移复发而死亡者4例,非肿瘤死亡者1例。

3 讨论

Ⅰ、Ⅱ期NSCLC患者能行手术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0%~70%[6]。但是对于那些因医学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放射治疗成为最主要治疗手段。部分国内外研究显示,早期放疗好于晚期放疗[7]。同步放化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但同步放化疗使患者的相关治疗副作用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特别是老年患者[8]。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是精确放射治疗的一种主要方法,它的特点如下:三维系统、高剂量特点,病灶靶区周边剂量呈阶梯变化,在提高临床病灶剂量的同时,极大程度地减少了周围正常器官的照射剂量,短时间内以大剂量小分割方式给予大强度的治疗剂量[9]。SBRT(Stereotactoc Body Radiotherapy),定义为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定义是通过用三级准直器系统及多弧非共面旋转聚焦技术产生的高度剂量分布区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从而降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10]。体部伽玛刀正是基于以上特点由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它剂量强度特点是由病灶中心向边缘逐步衰减,病灶外剂量递减十分迅速,因此使它具有以上所述“刀”的特征,这个特征可能有利于保护病灶外正常组织[11]。同时体部伽玛刀可以通过高分次剂量模式治疗,可将常规放疗40 d缩短至2周左右,使治疗在短期内完成[9]。基于以上原理,本研究采用的方案是一种高剂量、短疗程的照射分割方式,以期缩短时间、减少治疗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灶近期完全缓解率56.9%,部分缓解率20.7%,稳定率1.7%,总有效率79.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2%、75.9%、67.2%;急性放疗毒副反应轻。本组病例的治疗结果和以往关于体部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报道相一致[12-14]。但明显高于以往常规放疗疗效的报道[15]。目前在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提高的同时,生存质量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但尚无文献报道常规放疗与手术相比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但本研究表明放疗后咳嗽、呼吸困难、焦虑患者均少于放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焦虑情况有明显改善与以往报道一致[16]。咳嗽、呼吸困难较前有明显改善与伽玛刀治疗后病灶缩小,症状较前改善有关。焦虑有明显改善可能与病灶控制后,给予患者新的希望,且放疗的毒性低有关。与手术比较,放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没有下降[17]。这是与常规放疗相比体部伽玛刀治疗的优势所在。

总之,SBRT治疗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安全性和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与常规放疗比较在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优势也已获得肯定。但具体的剂量及分割模式尚缺乏统一标准;目前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已取得了与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相同疗效,但与手术治疗疗效的比较还需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进一步研究,随着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SBRT有望替代手术成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手段[18]。

参考文献

[1]李祥.老年肺癌全肺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2.

[2] Wisnivesky J P,Bonomi M,Henschke C,et al.Radi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unresected stage Ⅰ-Ⅱ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Chest,2005,128(3):1461-1467.

[3]徐丽叶,蒋葵,郑培实.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7):15-16.

[4]袁慧欣,张永亮,刘占伟,等.伽玛刀联合吉西他滨与联合复方苦参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字创新,2012,9(28):1-3.

[5]游捷,施忠民,张娴静.两种国际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表EORTC QLQ-LC43与FACT-LRQY的比较[J].中国癌症杂志,2009,19(5):92-101.

[6] Nanke T,Goya T,Tsuchiya R,et al.Prognosis and survival in resected lung carcinoma based on the new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J].J Thorae Cardiovase Surg,1988,96(3):440-447.

[7]胡晓璐,李高峰,王巍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EP方案同步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18.

[8]张向东,郭佳铭,雷震,等.易瑞沙同步脑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16.

[9]吴铁鹰,刘永兰,张峻青,等.体部伽玛刀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4,5(2):7.

[10]任正婷,王宗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333.

[11]刘泰福.现代放射治疗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555-602.

[12]董桂云,熊莺,高宏伟.体部伽玛刀治疗早期肺癌分割剂量临床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3,41(2):205-206.

[13] Robinson C G,Dewees T A,Elnaqa I M,et al.Patterns of failure after 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or lobar resection for clinical stage 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J Thorac Oncol,2013,8(2):192-201.

[14] Crabtree T D,Denlingr C E,Meyers B F,et al.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 versus surgical resection for stage Ⅰ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0,140(2):377-386.

[15]尹波,杨艳.早期非小细胞肺癌21例非手术治疗观察[J].临床与实践,2006,10(1):39.

[16]任正婷,崔迪,戴卓捷,等.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生存质量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6):621-625.

[17] Schulte T,Schniewind B,Dohrmann P,et al.The extent of lung parenchyma resection significantly impacts long-term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J].Chest,2009,135(2):322-329.

[18] Nguyen N P,Garlang L,Welsh J,et al.Can stereotactic fractionated radiation therapy become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early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J].Cancer Treat Rev,2008,34(8):719-727.

(收稿日期:2015-01-12) (本文编辑:王利)

放射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针对《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八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提高《医学物理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如何将理论联系医学应用实际,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医学物理学;教学问题;教学质量;物理学史

《医学物理学》是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个交叉学科,是高等医学院校在低年级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它给学生们提供了系统的物理学知识和研究方法,为深入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准备必要的物理基础。然而,该学科包含大量抽象的概念、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对学生而言,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学习兴趣相对较低。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医学应用实际,以提升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

一、《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重物理轻医学。《医学物理学》教学内容以讲授物理知识点为主,以医学应用为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物理学体系的完整性,只是在每一章的最后一节稍加一点物理学知识在医学上的应用,甚至有时因课时有限而只言片语带过。此外,授课教师绝大多数非医学专业出身,对于医学上的应用把握不够准确,缺乏自信,故很多时候直接略过不讲,让学生课后阅读。由于物理学知识点太多、专业性太强、抽象难理解,而医学实际应用举例过少,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大部分学生将该门课程视为最难的公共课程。

2.学生思想认识有障碍。大学生把《医学物理学》看作是跟《高等数学》一样的公共课,不理解学习这门课的意义何在,导致学习积极性不大。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及其运动形式,而医学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生命科学。因此,学生们往往错误地将物理学和医学分离开来,认为与自己专业无关,单纯地为了考试而学习。

二、提高《医学物理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顺序或教学时间。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医学物理学》课程,且与《高等数学》教学同时,这就给《医学物理学》的授课过程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医学物理学》中大量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均涉及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如电容器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和电流公式的推导,又或流体力学中泊肃叶公式的推导。若严格遵照课程的讲授顺序,学生还没来得及学定积分,教师讲授起来非常困难,学生理解也很有难度,因此,授课教师在填写教学日历时,需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学顺序做适当调整,比如先讲对高数背景要求不高的内容,例如:机械振动波动及超声波、波动光学及医学应用等,待学生定积分学习完毕后再讲直流电、流体的运动等章节[1-2],此时授课效果会更好。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向教务处申请将这门课程与《高等数学》的教学时间错开,即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循序渐进,更容易接受这门课。

2.重视物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在教學过程中多引入临床医学问题,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利用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心脏除颤器在医院急诊科室或电视剧中经常看到,可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去引入电容器的充放电原理,会更能激起学生主动学习、寻找物理学知识与医学应用的对应关系。又比如,讲到流体的运动这一章的血液黏度时,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思考黏度过高或者过低会导致哪些不良后果,通过这样的互动来增加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黏性,调动课堂气氛。

3.把物理学史引入教学中。在《医学物理学》教学过程中加强物理学史的讲述,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物理学史的实际例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医学与物理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比如,法国医生泊肃叶,发明了用水银压力计测量狗主动脉血压的方法,研究了血液的流动规律,得出了黏性流体流动的运动规律——泊肃叶定律。此外,加强物理学史的讲述,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3]。

4.授课教师应加强学习以提高自身医学知识水平。要想提高《医学物理学》教学质量,必须将医学与物理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找准切入点。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物理学知识,而且要了解当下与物理学紧密联系的医学知识,关注最新资讯,与时俱进,把握好物理学和医学之间的承接关系,并将其嫁接到实际教学当中。比如,每章讲授之前,可以利用一些广为人知的临床应用或相关前沿性的医学知识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探寻中间隐藏的物理学原理,让学生感受到掌握这一章内容,能确切地解决实际问题,并非盲目学习。所以,这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教材,还要主动学习、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多鼓励授课教师跨学科交流,组织进修和培训,不断提高物理教师的医学知识水平,不断调整和更新知识结构,促使教学内容向多样化综合化发展。

5.结合实验进行理论验证。实验教学是医学物理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不仅使学生熟悉实验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及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同时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以加深理解。实验形式可考虑多元化,老师们可提供选题,内容尽量靠近物理理论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与学生专业紧密相关,注意还要考虑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如果课题难度系数偏高,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适得其反;也可设置开放性实验,学生自主命题,在条件允许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完成实验,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点评,以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为学生实施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6.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多引入动画到多媒体课件中,现在的教学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相比,可节约大量时间,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通过拷贝课件来减轻学生的上课压力。然而,单纯的多媒体教学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因此,如果能穿插更多的动画,通过动画来模拟实验,呈现一些物理现象,不仅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将网络引入教学,利用百度搜索可让学生找到很多相关的知识或视频,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直观地观察现象和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层流与湍流,书本上平铺直叙地讲述很难让学生明白二者真实的运动状态,如果结合网络上的实际操作视频,学生理解起来更为容易。另外,学生也可通过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授课教师多联系沟通,增进师生感情。

7.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用类比法和总结归纳法,比如,学生对于流线的理解较为抽象,可拿中学物理中熟悉的静电场中的电力线、磁场中的磁力线与之进行类比,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每一次上课时,首先引导学生对上一次课的讲授内容进行回忆,同时做好与这一次课的衔接,告知这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之处;本次课结束之时,做好三件事情,第一,对本次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突出重难点,第二,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印象,第三,提前告知学生需要预习的章节即下次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8.改进考核方式。学生成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和期末成绩(占总成绩80%)。平时成绩主要看学生出勤和是否按时按量完成课后指定作业,以此来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期末成绩是通过闭卷考试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评价,考试题型一般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为了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可多一些加分项的开放性论述题。压缩期末成绩的分值比例,重视平时考查,增加学生学提态度以及其他能力的分值比例,比如,实验操作能很好地考查學生的学习态度和操作能力,可将实验成绩纳入其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通过平时的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提交作业等多方面来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文章提出,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占50%(实验占30%、课堂讨论和作业占20%)较为合适,值得借鉴[4]。

三、结束语

教学质量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提升教学质量是授课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需要长期实践摸索。随着《医学物理学》的发展,教学中还会出现新的问题,教师们要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进而促进医学教育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巧燕,袁小燕.提高医学物理学教学质量的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3):115-117.

[2]熊兴良,陈龙聪.医学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张令军.谈物理学史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27(6):2321-2322.

[4]李葵花,边江,谷俊改,谢利德.《医学物理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5):450-452.

放射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不仅需要具有扎实医学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具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医学工作者,所以科研对现代医学的意义可见一斑。科研素质的培养要渗透在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本文将着力分析科研素质培养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并探讨其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科研素质 基础医学教育 作用

一、科研素质培养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入门阶段,是现代医学的基石,抓好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科研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基础医学教育的效果,而且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大有裨益。首先,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以教学为核心和导向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所以在基础医学教育中要教学和科研两手抓。其次,科研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授课教师的挑战。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和探索中掌握理论知识,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科研道德,提高科研能力。对授课教师而言,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同时,可以对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进行反思,改善自己的授课方式,提高科研水平。

二、科研素质培养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 科研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习者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理论。基础医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理论的讲解,更要注重学生参与实验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与科研中使学生树立对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的认知、认同。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研是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掌握医学理论的必要途径,例如在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中,反复的观察和实验是学生掌握医学理论的重要方式,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研作风的重要阶段。众所周知,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晦涩难懂,而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尚处于医学学习的入门阶段,过于理论抽象的知识只能让学习者望而生畏,消减学习热情,但是实验与科研却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鲜活,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复杂抽象的科学理论。

2. 科研素质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科研意识,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授课水平。注重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树立科研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清醒地意识到专业的学习并不只是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还包括科研能力的养成。通过科研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有利于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改善自己的授课方式;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同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树立良好的科研道德,所以这个过程也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准。

3. 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注重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培养创新精神。在培养科研素质的同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课堂知识,更要广泛地阅读文献,查找资料,在这个答案未知的探索过程中,学生易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跟着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例如,在病理学的教学中,如果学生掌握了良好的科研习惯就会独立探索研究各项理论,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对理论把握的深度,也会使学生在探索中培养兴趣点。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创新对基础医学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可以使科研精神、创新意识深深植入学生的思维,从而推动基础医学的进步。

4. 培养科研素质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阅读文献、书写实验报告的科研能力。培养科研素质的过程并不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就可以完成的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要不断转换教学思维,逐步优化教学模式。科研意味着学生自主的阅读查找资料,甄选探索研究结果。广泛地查找阅读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鉴别能力。在庞杂的资料面前学生必然会不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怀疑精神是科研探索的开端,所以此过程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养成。在科研探索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研究体会书写实验报告,有利于学生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直接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

5. 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培养科研素质有利于学生及早的树立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职业道德意识。基础医学的学习者处于医学学习研究的入门阶段,此时学生的各种观念、习惯尚未成形,学生的可塑性较强,但这也意味着这阶段学习者的判断识别能力不高。若是在这个阶段接受了良好的科研素质培养,有利于日后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并且深刻意识到科研道德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从而尽量避免以后抄袭舞弊等有违科研道德行为的发生。科研道德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人品和对职业道德感的认同。良好的科研道德意味着诚实、信用、严谨、务实等精神,而这些精神恰恰符合医学工作者的职业精神,所以及早培养良好的科研素质是形成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必要途径。

三、结语

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为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客观条件。注重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科研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提升科研能力,而且对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再者,科研素质的提高是整个基础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改善的重要方面,科研素质的培养也必然会推动科研事业的进步,推动基础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凤文. 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2.

[2]鲁华,石新兰. 浅析提高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3.

[3] 张勇.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11, 29(10).

放射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2、知情同意制度的法律经济学解读

3、用循证医学完善实习医生的伦理观念

4、道家医学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探析

5、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6、当代医学生价值观重构和取向趋势研究

7、舍勒与卡西尔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8、大学人文与科学素质教育的融合及其实现路径

9、论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特质

10、论医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及相关策略

11、“大思政”视域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

12、生命伦理学及其哲学前提

13、《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问题及其化解路径探讨

14、第五次七三一部队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职业精神培育的新途径

16、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医学职业精神培养模式研究

17、疫情背景下医学生美德伦理教育探讨

18、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相结合对精神医学专业发展的促进效果研究

19、试论高校医学伦理教育的人文关切和现实指归

20、医学模式嬗变中的伦理审视

21、论道家医学伦理对医学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22、儒家人生观对传统医学伦理的影响

23、论医学专科学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

24、抗疫视角下护理本科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研究

25、氧化应激与自噬相互作用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病中的研究现状

26、和谐社会视阈中医学院校医学伦理教育探讨

27、论专家在精神病司法鉴定拒绝启动中的参与效能

28、生命伦理问题的国际软法规制

29、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对接机制探究

30、基于卓越医生培养的临床实践能力教学创新与实践

31、美容医学临床教学中存在的医学伦理学问题及对策

32、论孙思邈医德思想的基本架构及其现实意义

3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期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服务现状及提升探讨

34、新时期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模式创新

35、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研究初探

36、全景式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37、浅谈增强医学人文精神实效性的问题研究

38、论中医学科的社会责任

39、生命伦理教育与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40、全媒体时代医学期刊编辑的基本专业素质

41、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的前景、困境与促进措施研究

42、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比较研究

43、加强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44、内在契合与耦合共进:课程思政建设与时代新人培育之关系优化研究

45、佩莱格里诺医学伦理学思想研究及评析

46、再论中医素质及其培养与提升

47、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48、浅谈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教育

49、网络发展对医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影响研究

放射医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影像医学也取得了不断突破,并在临床医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对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与价值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影像医学 临床作用 价值

影像医学是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进行检查的一门科学,如放射学科、心血管病学科、神经系统学科等,。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医学技术包括线片、造影技术、电脑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技术、融合成像技术等。笔者结合相关资料将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与价值做如下阐述。

一、影像医学常用的检查方法

常规线成像常规线成像技术的发展经历了非数字化线摄影、计算机线摄影技术、数字化线成像技术等阶段。影像接收器使用屏胶结构已有多年的历史,随着数字化线成像技术的出现,板、平板接收器取代了传统的屏胶结构,数字化线成像技术成为线成像技术发展的必然。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这是将常规线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联合形成的医学影像系统,目前常用于关节、肝肾胰脾及诸多软组织的检查,其具有分辨率高、图像清晰、对微小病变敏感等优势。年世界上第一台扫描仪设计成功,年螺旋扫描仪出现,随着技术的革新,多层螺旋不断更新。造影技术造影影像技术包括血管性造影技术及非血管性造影技术。非血管造影技术自从线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不久就被应用于疾病诊断,钡剂的发明与应用,促使影像医学实现了功能与结构的结合,如消化道钡剂检查等。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碘剂被发明并应用于影像医学,实现了血管性造影技术,再随着技术的革新,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出现,具有很高的密度及空间分辨率,甚至可以将血管结构动态地显示出来。磁共振成像技术技术能够将人体各解剖组织及相关的关系清晰显示出来,对病灶具有良好的定位及定性效果,尤其对早期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检测图像清晰,对人体无辐射,安全可靠,目前在临床医学多种疾病的诊断中被广泛应用。融合成像技术世纪,诸多影像医学新理念、新思维模式形成,如将或技术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田技术同机融合。

脑磁图属于一种无创的脑功能影像检测成像技术,其与磁共振成像技术叠加整合后,能够对大脑的解剖及功能学进行准确定位,还可以实时反映大脑功能的瞬时变化,且具有灵敏度高、时间及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目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与价值促进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可对微小病变、功能及代谢异常疾病进行准确诊断,使得疾病的早期治疗、超早期治疗成为可能,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其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如相比于常规胸部线筛查而言,螺旋筛查能够准确、敏感地发现早期肺癌,使得重度吸烟患者因肺癌而造成的死亡率降低近两成。又如随着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多层技术的应用,血管栓塞性疾病可在早期被准确诊断,且诊断简单、快速、可行性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判断肿瘤分期及评价疗效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可准确评估肿瘤的大小变化。功能与分子影像学的应用使得恶性肿瘤的分期取得了更为准确的判斷依据,如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能够在早期发现病灶内由于胞膜完整性改变或组织细胞数量增加所致的水分子弥散受限,为肿瘤淋巴结转移提供了早期准确的判断依据如葡萄糖代谢成像对肿瘤的入分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功能与分子影像学能够在肿瘤形态变化之前测量病灶内部的水分子弥散情况,反映肿瘤组织细胞的数量及细胞膜完整性是否发生变化,还可对肿瘤的灌注参数进行测量,间接反映微血管的密度及通透性是否发生改变,甚至还可以评估在治疗过程中肿瘤代谢物的变化,为肿瘤的疗效评价提供参考。获得诊疗证据影像学检查可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完整、详实的诊断依据,大大提高了临床诊疗水平。

如血管造影能够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对于冠状动脉性疾病,如冠状动脉斑块、钙化及心肌桥的诊断具有巨大的优势。冠状动脉软斑块属于不稳定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无法将其直接显示出来,而血管造影可对的极小软斑块具有高度敏感性。此外,、可以实现心脏功能及心肌灌注显像分析,获得心功能参数及心肌毛细血管水平的灌注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证据。促进诊疗模式变革随着影像医学学科的迅速发展,影像诊断及治疗技术发生了不断革新,诊疗模式也因此发生率较大改变,如复合手术室、多学科协助相继出现。目前,影像诊断室与临床各科室的沟通与交流日益密切,临床诊疗已离不开影像检查资料,影像诊断资料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参考依据。影像设备的实时成像特点促使临床治疗的视野延伸到普通外科器械,甚至药物所不能触及的领域,从而使微创医学不断发展。诊疗技术微创化是临床医学未来发展的趋势,外周血管介人、心脏介人等微创治疗技术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首选手段,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这是影像医学促进临床医学诊疗模式变革的典型案例。所以说,影像医学对诊疗模式的变革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结语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断革新,医学影像技术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诊断技术、造影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融合成像技术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不断发展,为多种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参考依据。影像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影像医学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临床医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范振中医学影像学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中国医药导报

[2]王胜先医学影像学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3]袁立华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中外医疗

[4]未迪影像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和价值中国社区医师

上一篇:农村电商论文范文下一篇:教育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