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2023-09-21

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1篇

目录[隐藏] 移动通信系统 1 ,蜂窝系统 2 ,集群系统 3 ,卫星通信系统 4,AdHoc 网络系统 5,无线通信网 6,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1 7,相关图书信息内容简介 1 图书目录

[编辑本段 移动通信系统 编辑本段]移动通信系统 编辑本段

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蜂窝系统,集群系统,AdHoc 网络系统,卫星通信系统,分 组无线网,无绳电话系统,无线电传呼系统等.

[编辑本段 编辑本段]1 , 蜂窝系统 编辑本段

蜂窝系统是覆盖范围最广的陆地公用移动通信系统.在蜂窝系统中,覆盖区域一 般被划分为类似蜂窝的多个小区.每个小区内设置固定的基站,为用户提供接入和信 息转发服务.移 动用户 之间以及移动用 户

stem)项目的研究.由于无线通信和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Ad Hoc 网络在民 用环境下也得到了发展,如需要在没有有线基础设施的地区进行临时通信时,可以很 方便地通过搭建 Ad Hoc 网络实现. 在 Ad Hoc 网络中,当两个移动主机(如图1中的主机A和B)在彼此的通信覆 盖范围内时,它们可以直接通信.但是由于移动主机的通信覆盖范围有限,如果两个 相距较远的主机(如图1中的主机A和C)要进行通信,则需要通过它们之间的移动 主机B的转发才能实现.因此在 Ad Hoc 网络中,主机同时还是路由器,担负着寻找 路由和转发报文的工作.在 Ad Hoc 网络中,每个主机的通信范围有限,因此路由一 般都由多跳组成,数据通过多个主机的转发才能到达目的地.故 Ad Hoc 网络也被称 为多跳无线网络.其结构如图2所示. Ad Hoc 网络可以看作是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交叉.在 Ad Hoc 网络中,使 用计算机网络的分组交换机制,而不是电路交换机制.通信的主机一般是便携式计算 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等移动终端设备.Ad Hoc 网络不同于目前因特网环境 中的移动 IP 网络.在移动 IP 网络中,移动主机可以通过固定有线网络,无线链路和 拨号线路等方式接入网络,而在 Ad Hoc 网络中只存在无线链路一种连接方式.在移 动 IP 网络中,移动主机通过相邻的基站等有线设施的支持才能通信,在基站和基站 (代理和代理)之间均为有线网络,仍然使用因特网的传统路由协议.而 Ad Hoc 网 络没有这些设施的支持.此外,在移动 IP 网络中移动主机不具备路由功能,只是一 个普通的通信终端.当移动主机从一个区移动到另一个区时并不改变网络拓扑结构, 而 Ad Hoc 网络中移动主机的移动将会导致拓扑结构的改变.

[编辑本段 , 无线通信网 编辑本段]5, 编辑本段

分组无线网是一种利用无线信道进行分组交换的通信网络,即网络中传送的信息 要以"分组"或者称"信包"为基本单元. 分组是由若干比特组成的信息段.通常包含"包头"和"正文"两部分.包头中含有 该分组的源地址,宿地址和有关路由等信息等.正文是真正需要传送的信息. 适用特点:分组无线网特别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不严和短消息比较多的数据通信. 网络结构:星形结构 分布式结构

[编辑本段 , 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编辑本段]6, 编辑本段

1.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移动通信必须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这种传播煤质允许通信中的用户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其位置不受束缚, 不过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一般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移动通信的 运行环 境十分复杂,电 波不仅 会随着传播距离 的增加 而发生弥散消 耗,并且会受到地形,地物的遮蔽而发生"阴影效应",而且信号经过多点

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2篇

二、 货币兑换的种类 

一)根据买卖的货币可以分为结售汇和外汇买卖 结售汇是指银行办理的人民币与可自由兑换货币之间兑换的业务。结汇指银行买入外币、卖出人民币售汇指银行买入人民币、卖出外币。 外汇买卖是指将一种外币按照一定的价格(即汇率)兑换成另一种外币。 

二) 根据资金性质可以分为自营结售汇/外汇买卖和代客结售汇/外卖。 自营结售汇/外汇买卖是指银行利用自有和自筹的外汇资金在金融市场上自行进行货币买卖的经营活动。 代客结售汇/外汇买卖是指银行根据客户的申请进行的货币买卖并赚取外汇差价的经营活动。 

三) 根据交易时是否要客户有足额的卖出货币可以分为实盘外汇买卖和保证金外汇买卖实盘外汇买卖是指客户在进行外汇买卖时买卖货币必须实际进行收付。银行办理外汇买卖要求客户必须有足额的现金或外币账户中有足够的卖出货币金额不允许客户透支交易的行为。包括单位实盘外汇买卖、个人实盘外汇买卖。我行“外汇宝”属个人外汇买卖实盘交易 。 保证金外汇买卖满金宝是指客户在银行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后进行的交易金额可放大若干倍的外汇间的交易。 

四) 根据交割期限的不同即期限种类又可以分为即期、远期、掉期外汇买卖。即期结售汇/外汇买卖是指货币买卖交易成交后在 T+0、T+

1、T+2遇交易货币假期则自动向后顺延办理交割的货币买卖业务。 远期结售汇/外汇买卖是指交易双方达成交易后按事先约定的日期T+0、T+

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3篇

提到“景观”或“景观设计师”,人们往往容易和“园艺师”,“园丁”和“造园师”混为一谈,将景观设计定位于简单的艺术创作,如花园设计,苗圃种植等单一的活动层面上。景观设计是一项设计内容丰富的,具有科学理性分析和艺术灵感创作于一体的,关于对土地设计的综合创作,并旨在解决人们一切户外空间活动的问题,为人们提供满意的生活空间和活动场所。景观设计可以说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一直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连,包括人们对生存生活环境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环境无意识和有意识的改造活动。这种活动孕育了景观设计学产生。我们回顾相关的历史,可以隐约窥视到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或者说是这种追求和改造活动形成的众多的学科如建筑、景园设计、画家等一起促生了景观设计的诞生。因此,在介绍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领域之前,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2.景观设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景观设计的产生;

4.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

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景观(Landscape):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景观的多种理解: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景观的地学理解:地表现象;综合自然地理区;地理单元。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加拿大景观设计师协会将其定义为是一门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专业。

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景观设计师是以景观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参见:景观的含义,什么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

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4篇

1. 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

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 方法论: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

3. 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

4. 研究方式主要有: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实地研究 文献研究。

第二章

1.理论:通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

2.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3.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

4.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5.因变量: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

6:中介变量;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7.命题:我们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8.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

第三章

1.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2.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3.问题的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4.问题的创造性:指的是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某种新的东西,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5.问题的可行性:指的是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6.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与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7.文献回顾: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询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

第四章

1.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2.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3.描述性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

4.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5.;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研究研究。

6.应用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7.分析单位: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

8.区群谬误:他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9:简化论:他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

10.横向研究:他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11.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12: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13.同期群研究: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14.同组研究: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第五章

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想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2.定类测量:它是测量层次中最低的一种。

3.定序测量: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

4.定居测量:它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

5.定比测量: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

6.操作化;就是要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

7.指数:就是由多个不同的回答所构成的一个简单累加的分数。

8.量表:是一种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即全部陈述或项目都是按一定的结构顺序来安排的,以反映出所测量的概念或态度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程度。

9.李克特量表:

10.信度:即可靠性,他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11.再测信度:对同一群对象采用同一种测量,在不同的时间点先后测量两次,根据两次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再测信度。

12.复本信度:如果一套测量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复本,则可以根据同一群研究对象同时接受这两个复本测量所得的分数来计算其相关系数。

13.折半信度:即将研究对象在一次测量中所得的结果,按测量项目的单双号分为两组,计算这两组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这种相关系数就叫做折半信度。

14.效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15.表面效度:他指的是测量内容或测量指标与测量目标之间的适合性和逻辑相符性。

16.准则效度:他指的是用一种不同以往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对同一事物或变量进行测量时,将原有的一种测量方式或指标作为准则,用新的方式或指标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与原有准则的测量结果作比较,看二者的相关程度,并用这种特定的相关系数来反映了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如果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与原有的作为准则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相同的效果,那么,其效度系数就高,我们就说这种新的测量方式或指标具有准则效度。

17.构造效度:他通过利用现有的理论或命题来考察当前测量工具或手段的效度。

第六章

1.总体:总体是构成它的所有元素的集合。

2.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3.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出一部分元素的过程。

4.抽样框;他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5.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

6.参数值:它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7.统计值:它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

8.置信度:

9:置信水平:

10.简单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的最基本形式。它是按等概率原则直接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随机抽取n各元素组成样本(N〉n)。

11.系统抽样:它是把总体的单位进行编号排序后,在计算出某种间隔,然后按这一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的号码来组成样本的方法。

12分层抽样:他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13.整群抽样:它的抽样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14多段抽样;它是按抽样元素的隶属关系或层次关系,把抽样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进行。

15.PPS抽样;在社会研究中,有一种常用的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叫做“概率与元素的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

16.户内抽样:从速哦抽中的每户家庭中抽取一个成年人,已构成访谈对象的样本。

17.偶遇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现实情况,以自己方便的形式抽取偶然遇到的人作为对象,或者仅仅选择那些离得最近的,最容易找到的人作为对象。

18判断抽样;它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标和自己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

19.定额抽样;它是一种比偶遇抽样复杂一些、也进步一些的非概率抽样方法。

20雪球抽样:是一种极特殊的抽样方法。

21样本规模:又成为样本容量,他指的是样本中所含个案的多少。

22.抽样误差:就是样本统计值与总体参数值之间存在的偏差。

第七章

1.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市场调查:即为拓展商品的销路,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和利润服务,而围绕某类产品或某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购买情况、商标的宣传效果等等所进行的调查。

3.民意调查:即对社会中民众的意见、态度、意识等主观意向进行的调查。

4.自填问卷法:指的是调查者将调查问卷发送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者收回的方法。

5.结构访问法:则是指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被调查者逐一地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

6.个别发送发:个别发送法是自填问卷法这一大类中最常用的一种。它的具体做法是:研究者将问卷印制好以后,派调查员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问卷逐个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同时讲明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他们合作填答,并约定收取时间、地点和方式。

7.集中填答法;先通过某种形式将被调查者集中起来,每人发一份问卷;接着由研究者统一讲解调查的主要目的、要求、问卷的填答方法等事项;然后请被调查者当场填答问卷;填答完毕再统一将问卷收回。

8.邮寄填答法:研究者把印制好的问卷装入信封,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待被调查者填答后再将问卷寄回调查机构或调查者。

9.当面访问法;研究者先选择和培训一组访问员,由这组访问员携带调查问卷分赴各个调查地点,按照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要求,对所选择的被调查者进行访谈,并按照问卷的格式和要求来记录被调查者的各种回答。

10.电话访问法:是指调查员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与被调查者联系,并在电话中对被调查者进行调查访问的方法。

11网络调查法;新的收集资料的方式,基于互联网的调查,或者在线调查,即指的是研究者利用互联网向特定对象发送调查问卷,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将被调查者填答好的问卷收回的调查方法。

12.问卷:是调查研究中用来收集资料的主要工具,它在形式上是一份精心设计的问卷表格,其用途则是用来测量人们的行为、态度和社会特征。

13.开放式问题:就是那种只提出问题,但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答案,由回答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填答的问题。

14.封闭式问题:则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给出若干个答案,要求回答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八章

1.实验;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2.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刺激的哪一组对象。

3.控制组:它是各方面与实验组相同,但在实验过程中并不给予其实验刺激的一组对象。

4.前侧:在一项实验中,通常需要对因变量进行前后两次相同的测量。第一次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前,称为前测。

5.后侧:第二次则在给予实验刺激之后,成为后测。

6.实验刺激:

7.匹配:指的是依据各种标准或特征,找出两个完全相同或几乎完全相同的实验对象进行配对,并将其中一个对象分到实验组,而将另一个对象分到控制组的方法。

8.随机指派:的方法是研究者用来解决试验中两组对象相同性问题的另一种办法。

9.双盲实验:指的是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刺激对于实验对象和参与实验的观察人员来说都是未知的。

10.实验室实验:严格的实验研究通常在实验室内进行。

11.实地实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进行。

12.准实验设计:各种缺乏实验设计中一个或多个“条件”或“部分’的实验。

13.经典实验设计;是最基本同时也是最为标准的实验设计。

14交互作用效应;二者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另一种外加的影响。

第九章

1.文献:其原义主要只包含各种信息的书面材料或文字材料。

2.文献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3.内容分析:无疑指的是这样一种研究技术,它对各种信息传播形式的明显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

4.二次分析:指的是对那些由其他人原先为别的目的收集和分析过的资料所进行的新的分析。

5.现存统计资料分析:这种现存的统计资料,既可以为研究提供历史背景材料,又可以成为研究本身的数据和资料的一种来源。后一种情况下,研究就被称作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第十章

1.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2.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

3.观察:指的是带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地、有针对性地了解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现象。

4.参与观察:就是研究者深入到多研究对象地生活背景中,在实际参与研究对象日常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

5.局外观察:即观察者处在被观察的群体或现象之外,完全不参与其活动,尽可能地不对群体或环境产生影响。

6.实验室观察:就是在备有各种观察设施的实验室内,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

7.实地观察:即是指在现实生活场景中所进行的观察。

8.结构观察:指的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明确的观察提纲或观察记录表格对现象进行的观察。

9.无结构观察:指的是没有任何统一的、固定不变的观察内容和观察表格,完全依据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进行的自然观察。

10.无结构访谈:又称作深度访谈或者自由访谈,它与结构式访谈相反,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交谈。

11.正式访谈:指的是研究者事先有计划、又准备、有安排、有预约的访谈。

12.非正式访谈;日常生活地点与偶然碰上的当地人所进行的交谈,就属于之中非正式访谈。

13.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这一角色与完全参与者一样,但社会背景中的人们知道研究者作为研究者的身份。

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5篇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要经过概念的引入、建立、巩固和深化阶段。这个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既是一个知识再创造、概念逐步理解的过程,又是一个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过程。在概念教学中,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的错误做法,要通过积极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已确立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人公地位,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体验、去思考、去构建、去修正数学概念。

一、概念引入的教学策略

儿童学习数学概念有一个学习准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概念的引入”。良好有效的概念引入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和掌握概念。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有:

1、 生活实例引入

数学源于生活。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它可以使数学由“陌生”变为“熟悉”,由”严肃”变为“亲切”,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例如:“直线和线段”的教学。可呈现四组镜头让学生观察。镜头一: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突出散乱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镜头二:斜拉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镜头三:一个女孩打电话,用手指绕着弯弯曲曲的电话线。镜头四:建筑工地上用绳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画面,突出笔直的钢丝绳。然后提问:“刚才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给这些线分分类吗?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些线变直?”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不仅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更激起了学生探索欲望,为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

2、 从直观操作引入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如:教学“平均分”的概念,可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8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然后进行比较,说说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众多的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是与众不同的,那就是每人分的同样多,从而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 从旧知迁移引入

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到了中高年级,许多概念可以通过联系相关的旧概念直接引入。例如:“质数与和数”的教学。由于质数、和数是通过约数的个数来划分的,所以在教学时,可以从复习约数的概念入手,然学生找出

1、

2、

6、

7、

8、

11、

12、15的所有约数。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他们各有几个约数?你能给出一个分类标准,把这些数分分类吗?从而为引出质数、和数做好铺垫。又如:“乘法”的概念可从“加法”来引入,“整除”的概念可从除法中的“除尽”来引入。

4、 从情景设疑引入

丰富的情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观察和积极思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例如:关于“体积”概念的教学,可以先将两个同样的玻璃容器盛满水,然后拿出两个大小明显不等的石块,分别放进两个玻璃容器中,让学生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并想一想,为什么石块放进容器后,水要往外溢?为什么放进较大石块的容器,流出的水较多?从而让学生获得石块占有空间的感性认识,为引出“体积”做好了准备。

5、从动手计算引入

有些数学概念很难让学生观察或操作,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例如:“循环小数”概念的教学。可先让学生进行小数除法计算,10/3,58.6/11。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他们都除不尽,并且注意到当余数不断重复出现时,商也不断跟着重复出现,从而感知循环小数。

引进数学概念的方法较多,有时需要配合使用几种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概念建立的教学策略

概念建立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小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的形成,二是概念的同化。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像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大多以“概念形成”的形式为主。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过直观感知---建立表象---解释本质属性三个过程。

1、 强化感知

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没有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概念教学中,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为概念形成做好准备。在组织学生进行感知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把感知的对象从背景中凸现出来,以便学生清晰地感知。同时,变静止的为活动的,给学生留下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2、重视表象

表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感知后留下的形象,是多层次感知的结果。表象接近感知,具有一定的具体性,同时又接近于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它起着从感知到概念的桥梁作用。建立表象,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对直观材料的依赖,克服感知中的局限性,为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奠定基础。因此,在演示或操作结束后,不要急于进行概括,可以让学生脱离直观事例,默默地回想一下,唤起头脑中的表象,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是表象有模糊到清晰,由分散到集中,进而过渡到抽象概括。如:在直观感知黑板面、课桌面、课本面是长方形的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

3、 揭示本质属性

在学生充分感知并形成表象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把这些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的全体,从而形成概念。

如:“三角形的认识”教学。首先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实物;接着在屏幕上出示三角旗、红领巾、三角板等实物图,提问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然后教师去掉图中的颜色,只留下三个物体的外框,让学生说说这三个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舍弃这三种物体的颜色、大小、材料等非本质的东西,抽象出三角形的本着特征:都是有三条线段组成的。接着教师出示三条线段,在屏幕上慢慢“围成”一个三角形,形象地突出了“围成”这一特征,是学生准确理解:“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4、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当用定义把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是肤浅的。因此,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

(1)析概念的关键性词语。如在概括出分数的概念后,可进一步剖析:①单位“1”表示什么意思?②“1”为什么加引号?③“平均分”表示什么意思?④“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什么意思?只有把这些观念词语的意思弄清楚了,才能对分数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

(2)利用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肯定例证有利于概念的概括,否定例证有利于概念的辨别。因此教师不仅要充分运用肯定例证帮助学生正面理解概念的内涵,同时还及时运用否定例证促进学生对概念的辨析。如:学习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后,可举若干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3)运用变式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变式”是指本质属性不变而非本质属性发生变化。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高”时,当学生在标准图形做出高之后,可出示变式图形,然学生根据概念做出高。这样即使“三角形的高”的内涵到强化,又使外延到充分揭示。如果只提供标准图形,学生只会在标准图形上做高,而不会再变式图形上做高,这样就会缩小“三角形的高”这一概念的外延。

三、概念巩固的教学策略

学生对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要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多次往复。当学生初步建立概念后还需要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概念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保持,并通过不断运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使新建立的概念得以巩固。

1、促进记忆

为了巩固所获得的新概念,首先需要记忆。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记忆的规律,指导学生对概念进行记忆。记忆有机械记忆、理解记忆。概念的机械记忆就是按概念在课本上的表述进行记忆。小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一般比较强,但这种记忆如不及时上升到理解记忆,就很容易被遗忘,即使记住了也很难运用。概念的理解记忆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使新概念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后进行的记忆。

2、自举实例

自举实例就是让学生把已获得的概念简单地运用于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小学生通常带有具体性的特点,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概念以后,总是让他们自举例证,并把概念具体化。如在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后,然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3、强化应用

学生是否牢固地掌握了某个概念,不仅在于能否说出概念的名称和定义,还在于能否正确地应用。通过应用可以家生理解,增强记忆,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概念的应用可以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进行。概念的内涵的应用有:①复述定义或根据定义填空;②根据定义判断是非;③根据定义推理;④根据定义计算。概念外延的应用有:①举例;②辨认肯定例证或否定例证,并说明理由;③按指定条件从概念的外延种选择事例;④将概念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4、 注意辨析

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低剂量;多层螺旋CT;肺癌; 辐射剂量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4)03-0028-01

肺癌是肺部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大气污染等原因,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增高的趋势。

一般X线检查隐藏区(如肺尖、心后等处)病变及小结节影,平片容易漏诊,而且常规CT扫描又增大了辐射剂量,提高患癌风险。减少漏诊、而辐射剂量最低很重要,故利用螺旋CT开展低剂量扫描在临床应用前景广泛。本研究是探讨多层螺旋CT开展低剂量普查肺癌的扫描方法及临床应用。

1 资料和方法

对象为35岁以上、无临床症状,有肿瘤家族史、吸烟和被动吸烟等人群。男160例,女100例,年龄35~70岁,平均53岁。扫描时要求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屏住呼吸。

检查方法:GE双排螺旋CT,扫描参数为:120kVP、16~20mAs,层厚5~7mm,层距1mm,螺距为7mm/转。扫描范围:肺尖到肺底。CT图像用肺窗和纵隔窗观察。肺窗的窗宽为1200Hu,窗位-700Hu;纵隔窗的窗宽为450Hu,窗位35Hu。

2 图像分析

由二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生使用后处理软件(MinIP、CVR、MPR)进行分析,观察肺及纵隔有无病变,记录病变的位置、分布、形态、密度及大小等以及各级支气管的显示情况。最后统计病变的检出例数和各级支气管的显示率。

3 统计学分析

资料结果以%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主要应用两个率的χ2检验。

4 结果

4.1 肺叶、段支气管显示情况:在5~7mm层厚低剂量MSCT图像上,全部叶支气管显示,所有段支气管亦能显示出来(图1)。

4.2 肺部病变显示情况:低剂量螺旋CT扫描260例受试者中检出3mm以上的结节30例(图2,3),炎变12例(图5),肺气肿22例及肺大泡16例,肺腺癌8例(图2)。

2.3 纵隔及胸膜病变显示情况:低剂量螺旋CT扫描从260例受试者中检出纵隔淋巴结增大24例,纵隔内钙化灶30例,主动脉壁钙化12例和冠状动脉钙化8例,胸膜增厚或积液8例(图4)。

3 讨论

3.1 普查肺癌宜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 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急剧上升。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目前肺癌治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肺癌早期发现困难以及晚期较难治愈等综合因素所致。在临床上,当病人因咳嗽、咯血和胸痛等症状来就诊时,通常首先胸片。但是,胸片上能显示的多数属于中晚期,经积极的治疗后,5年存活率较低。因此呼吸、胸外、放射科专家讨论肺癌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时,一致建议将患肺癌的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低剂量的螺旋CT,可以保证辐射安全的前提下,将肺癌的早期发现率提高20%。

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学者多年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是检出肺癌及小肺Ca.最有效的影像方法,其检出肺内小结节的能力是普通X 线胸片的10倍,而且其辐射剂量与常规X线检查相差不大。其次,与常规X线检查相比,低剂量CT检查费用不高,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3.2 胸部低剂量MSCT扫描方法的优点: 国内有人用单螺旋CT进行胸部低剂量分段连续扫描,扫描参数是:120kVP,50mA,0.75s/360,螺距1,层厚采用肺门部8mm,肺尖部及肺底部10mm的分段连续扫描。改变扫描层厚或螺距会影响被检部位的解剖结构显示。增大扫描层厚或螺距,可缩短扫描总时间,降低全肺扫描的X线总剂量,但可能漏检较小的病灶,这是因为层厚或螺距越大,CT影像受部分容积效应的影响越明显,不利于对细小病灶的显示和观测。

多层螺旋CT由于其扫描速度极快,每秒可获得16层图像,单次屏气即可完成整个胸部扫描,完全可避免CT图像的呼吸伪影,另外,我们使用的MSCT图像分辨率极高,可达到30线对/cm,其图像质量完全可满足诊断需要。此外,MSCT扫描的X线总剂量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大大降低了CT球管过热的机率,利于延长CT球管的寿命,可减少CT普查肺癌的检查成本。此外,受检者接受X线的剂量也大为降低,符合国际放射线防护委员会对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3.3 低剂量图像质量可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多层螺旋CT由于其扫描速度快(16层/s)、扫描层薄(可薄至0.5mm/层),图像分辨率高(30cm/线对),因此很适合开展低剂量CT扫描普查肺癌,行MSCT检查的患者所接受的X线放射剂量较单螺旋CT扫描更少,而其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CT图像相比,并未降低肺实质、弥漫性病变的显示,可完全满足临床影像诊断。本组资料表明低剂量MSCT扫描未降低CT图像的信/噪比,能检出3mm以上的肺部小病灶,叶段支气管全部显示。部分亚段支气管亦能显示出来,因此,可满足检测小肺癌,同时能清晰显示肺部炎症、纵隔淋巴结增大以及冠状动脉钙化。

因此:我们认为低剂量CT筛查肺Ca.是目前最为敏感的发现肺内结节的影像学方法,对于有肺癌家族史、长期吸咽史、长期粉尘接触史人群,每年至少接受一次低剂量MSCT检查,有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与诊治。

参考文献

[1] Eddy DM.Screening for lun cancer.Ann Inter Med,1989,111(3):232-237

[2] Sone S,Takashima S,Li f,et al.Mass screening for lun cancer with moˉbile spirl computed tomgraphy scanner.Lancet,1998,351(9111):1242-1245

[3] 李真林,杨志刚,余建群,等.低剂量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的扫描方法探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3,18(1):34

[4] 聂永康,蔡祖龙,赵绍宏.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初步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3):230-234

[5] 刘庆伟,崔允峰,郭卫华,等.螺旋CT肺癌普查最佳条件的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3,18(2):149-150

上一篇:三年语文教学总结范文下一篇:教师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