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范文

2023-10-05

通信世界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总结了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分类,结合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劣,探讨了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电网通信应用前景

一、引言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加快电力通信网建设。电力通信网、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系统安全控制,对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有重要影响。我国电力通信网建设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取得了很好的成就,通过电缆、载波、微波、卫星等通信手段,建成了立体性的电力通信网络。无线通信网络具有非视距传输、传输距离远、终端可移动等优点,能够弥补电力通信网络覆盖不全和单一化等缺陷。但是由于无线通信网不需要通过电网网架进行架构,其抗干扰能力较弱。因此,本文将对无线通信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二、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在信息科学领域,无线通信的应用范围比较广阔。从无线通信的组成来看,无线通信一般由无线终端、无线基站、应用服务器组成。根据传输距离,可以将无线通信技术分为四种:WPAN、WLAN、WMAN、WWAN。从总体上看,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包括3G、GPRS、GSM等;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包括UWB、WLAN等。根据无线通信技术的移动性,可分为固定接入、移动接入两种。固定接入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LMDS、MMDS、微波通信等;移动接入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WLAN、WiMax、WPAN、WWAN、集群通信、卫星通信等。根据宽带的带宽,可分为宽带无线接入、窄带无线接入两种。宽带无线接入主要包括WiMax、LMDS、3G等;窄带无线接入主要包括第一代、第二代蜂窝通信系统。

三、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劣分析

(1)WLAN技术。目前,Wi-Fi技术及产品都比较成熟,实现了大批量生产。该技术主要用在无线局域网中,扩大了有线网络的覆盖范围。Wi-Fi技术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的地点,其安全性得不到切实保障。Wi-Fi技术是通过射频技术实现的,通过空中进行发送、接收数据。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由于智能电网通信网络是建立在多种标准网络的基础上,因此,Wi-Fi技术顺理成章地成为智能电网的组成部分。

(2)WiMax技术。从WiMax技术的产生来看,其产生较晚,目前还存在着利用率低、频率复用性较小等问题。就WiMax技术的应用前景而言,在较大范围内,该技术能够实现上网的目标,覆盖范围包括了室内和室外,能够完成大面积信号覆盖,甚至是全城覆盖。就电网通信而言,WiMax可提供高速的无线宽带接入,而且还具有移动通信能力,满足了电网通信的即时性要求。同时,WiMax系统具有丰富的业务接口,可使电网实现业务的多样性。

(3)WMN技术。WMN技术是目前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重点。在WMN技术研究过程中,不断融合了其他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目前还没有产生一个比较成熟的产品,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就WMN技术的应用前景而言,WMN作为一个新兴网络,不仅在电网无线宽带接入的应用空间比较广阔,在其他方面如通过图像采集、数据采集模块还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对象监控等,检测领域的应用范围也较为广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WMN技术能够与其他技术融合,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4)3G/4G技术。目前,4G网络部署的实践经验正逐步积累,而3G则已非常充分,WCDMA、CDMA EVDO和TD-SCDMA网络包括模型预算、模型仿真、链路预算在内的建网理论研究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积累。就3G技术的应用前景而言,3G技术已经在全球实现了大规模运营商级的商业应用。并且在物联网,3G芯片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物联终端的无线连接中。在电网通信中,电力抢修车加装3G移动通信终端,可通过视频、音频传输现场信息,将抢修现场的情况和电网运行情况等互联,保证现场与指挥部信息的互动与流通,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减少灾害的影响。

(5)LMDS技术。LMDS技术能够实现点对多点的无线接入,如果工作频率大于20GHz,则可通过毫米波进行传输,在一定范围内,还可提供视频、因特网、数据、数字双工语音等业务,能够妥善解决固定宽带无线接入问题。从理论上说,其传输距离可高达8公里以上。但是受到降雨的影响,其传输距离一般为1.5公里。LMDS技术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基站设备或扇区将ATM网络基带信息调制调解成射频信号进行发射,在覆盖的范围内,用户端接收设备将射频信号转化成ATM信号,用户无需通过专门的铜缆或光纤就能够实现数据无线传输。就电网通信而言,LMDS可以用于电网内部包括指挥车和终端在内的集群通信,以及部分应急状态下的短距大带宽移动传输。

(6)MMDS技术。由于MMDS信号质量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且可用频带宽度不够,一般在200MHz以下,信号堵塞问题也经常发生。加之MMDS在传输路径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这些都影响了MMD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就电网通信来说,由于MMDS是通过调制技术如正交幅度QAM调制技术、相移键控PSK实现的,不能进行非视距数据传输,在复杂城市环境中的应用有限。同时,由于MMDS并没有统一标准,各厂设备的兼容性也存在很大问题。

(7)集群通信技术。集群通信技术的优点在于,其频谱的利用率较高,集群系统用户容量可进一步提高。在传输过程中,传输信号统一为数字信号,集群网服务功能也大大提高。同时,该技术还能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无线传输的质量也有了保证。再者,该技术还使用了成熟的实用技术和数字加密技术,数字系统的保密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在电网通信中,集群通信系统能够同时进行多业务服务,如在进行数字语音服务时,还可同时传输图像信息、数字信息等。

(8)点对点微波传输技术。从微波传输的优点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降低了业主运营的费用,通过微波系统进行数据传输,结合租用线路来分析,一年左右就能够收回成本。二是在部署微波传输系统时,能实现快速部署的目标。微波传输快速部署的实现,能够满足网络业务拓展的需要。三是微波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比较广阔,为新业务、新需求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近年来,在电网内使用广泛的微波传输系统多升级为全IP平台,对于提高电网通信的效率、提升电网运行的自动化水平、维护电网运行的安全是大有好处的。

(9)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主要用于用户较少的地区,与陆地通信配合,形成通信网络。在这些地区,用户较少,但分布较广,可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将用户连接到固定有线网中。这种方法不仅投入较少,且可靠性较低。但是,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为通信平台,在卫星通信网络建设时,其通信信道租用、地面站建设的费用较大,卫星通信公司对通信资源享有所有权,在宽带限制作用下,如果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用户花费较大。从这里可以看出,卫星通信作为生活、生产使用并不适合,比较适合于海外通信、作战通信、应急通信等方面。在电网抢修中,可通过卫星通信来提高抢修的效率,也是部分关键电网节点的备用通信手段。

四、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从目前来看,电网通信系统仍然是以具有高可靠性、大带宽、高传输率特点的光纤通信方式为主。但在电网建设过程中,电网通信系统对办公智能化、配网自动化、灾难应急自动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应该结合光纤通信发挥无线通信不受地面限制、快速部署等功能,才能满足电力系统的通信要求。因此,无线通信技术可作为电网通信的补充手段,并成为智能电网通信网络的重要部分,为电网运行调度的经济性、稳定性提供技术保证。

参考文献

[1]唐毅.浅谈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2,(6):119-120.

[2]杨井忠.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0):37-37.

[3]何超云.谈无线通信技术在电网通信中的应用前景[J].无线互联科技,2010,(1):51-53.

通信世界范文第2篇

那么犯罪分子是如何诈骗得逞的呢?追根究底其最关键的是用户信息泄露。以下是诈骗分子常用的作案手段:

一、冒充客服

事先盗取受害人网络购物信息,借口网络支付不成功,让受害人登录虚假链接,从而盗取受害人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最后实施网络购物或转账。

二、退税、补贴诈骗

事先获取受害人医疗、车辆、房产信息,打电话联系受害人,称政府对新生儿童有生育补贴,车辆、房产有国家退税等,再利用受害人对ATM转账流程不熟悉的弱点,诱骗他通过ATM机,将账户内的现金转入自己账户。

三、订机票诈骗

犯罪嫌疑人事先盗取受害人订票信息,以打电话或发短信方式联系受害人,以飞机延误需要改签为名,要求受害人重新汇款或发送虚假链接,盗取受害人账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再实施转账诈骗。

四、短信诈骗

骗子在掌握受害人信息后,给受害人发短信,冒充受害人的房东、生意伙伴,要求受害人汇款。

据了解,以上几种诈骗手段的受害者最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害人的重要资料被犯罪分子掌握,很容易便对诈骗信息深信不疑。由此可看出,个人信息的保护是防骗的根本。而最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就是手机中,QQ、微信、短信等聊天记录,电话簿等。诈骗分子一旦窃取到私人信息,就能易如反掌地诱骗受害者。对此,公安部门和信息安全部门多次呼吁大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手机机密信息要及时清理、删除,然而收获的成效却不高,原因不是用户疏忽,而是极少用户知道如何彻底消除手机里的个人机密信息。市面上大部分删除软件都仅是从逻辑层删除信息,做到用户本人看不到的程度,事实上被删除的信息依旧存在于手机内存分区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到专业的数据清除公司进行硬件层面的数据清除,或者自己使用类似“秘无痕”(privClean)的硬件设备进行手机数据清除,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用户信息安全,使诈骗分子无机可乘。

通信世界范文第3篇

摘要:针对计量终端存在的数据通信实时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基于EPON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计量自动化终端的设计。该计量终端的设计采用双光模块的通讯接口设计,以支持EPON通信组网形式,并采用单片机和专用计量芯片的硬件设计,以提高计量终端的使用可靠性和低功耗性能。配合实时操作系统,对计量终端的软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实现了电能自动计量、数据上传、终端状态监测、人机交互等功能。最后通过性能测试证明,该计量终端具有良好的数据通信效率和可靠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字:EPON;ONU;计量终端;光纤通信;电力通信

文献标识码:A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基于光纤通信的电力三网融合业务正在逐步展开。目前多数IIOKV变电站至小区配电站的光缆建设已经完成,EPON设备能够通过光缆连接电力公司综合数据网进行数据交互的[1]。因此利用已经成熟的光纤通信资源和EPON通信技术实现用计量自动化终端的高效率接人,提高计量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必然趋势。相对于其他通讯技术手段光纤通信方式具有更快的传输速率和更好数据的安全性。由于处于电网供配电以及数据采集的末端的计量终端数量巨大且分布面广,显然难以采用点对点方式进行组网。基于通信性能与成本核算的平衡考虑,采用EPON通信技术对计量自动化终端进行组网逐渐成为被广泛接收的最优选择[2-3]。文献[4]面向电网终端计量,基于双向计量与设备监控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包括光纤通信接口在内的多接口的具备智能电表和智能终端的多用途终端设计。文献[5]采用配用点专用ONU芯片,结合计量自动化通信技术,提出一种嵌入式配电光通信终端的设计方案,并在设计充分考虑了配电信息安全问题。

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的总结,基于光纤通信原理、现有设备和计量自动化业务功能原理,采用E-PON通信技术,结合计量自动化系统的通信需求,进行计量自动化终端的优化设计,在实现电能自动计量、数据上传、终端状态监测以及人机交互等功能的基础,提升数据通信的速度和可靠性,实现终端电力数据智能采集和高效上传的目的。

1 计量终端的设计需求

目前计量自动化系统由主站、通信网、计量终端以及电表组成[6]。计量终端实现对多个电表电量信息的集中采集,然后通过电力通信网络把数据上传到主站系统,为电力电能决策部门提供准确实时的原始数据,实现电力计量的自动化过程[7]。

为支撑计量自动化系统诸多功能的实现,计量自动化终端应当具备计量功能、监测与通信功能、人机交互管理等功能,还应具备设备状态监测的功能[8]。针对计量自动化终端的设计,本文着重研究和实现以下问题:

(1)采用EPON(Etheren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通信技术,保证数据能够高效、准确传输。

(2)有效实现对终端用户的电能自动计量、用电监测以及计量终端的状态检测。

2 硬件设计

2.1 硬件架构

依据设计需求,结合相关设计案列,计量自动化终端采用MCU作为系统控制核心,辅以专用计量芯片的硬件架构[9]。该架构主要由计量模块,CAN总线、存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等构成,如图1所示。

图1中,安全模块包括保证实现安全认证的ESAM电路以及保证终端可靠工作的掉电保护电路;为了保证计量终端的适用性,计量模块包含三相计量电路和单相计量电路。人机交互模块中设计了用于显示基本信息的触摸屏模块,此外还提供基本的显示功能、唤醒、切换等操作。存储模块提供用于配置信息、事件记录、数据存储、历史记录的存储空间。通讯模块主要由EPON通信單元组成。

2.2 计量模块

为保证计量数据的准确,计量模块采用功能成熟的专用电能计量芯片。本设计使用四片CS5460实现四路电量信号的分时采集。CS5460的运用可在实现对模拟信号的高精度采集和转换的基础上使得电路变得更加精简,以有效减少系统功耗[1O-11]。

CS5460是一种专用电能计量芯片,由一个可编程增益放大器、两个16位分辨率2kHz信号带宽并同时取样的ADC组成。该芯片有高通滤波、数字滤波、系统校准以及相位补偿等功能,具有完成转换精度高、测量能量强、线路简单等优点,能够充分满足本设计的需求[12-13]。

2.3 通讯模块

将目前市场已有的通用ONU、OLT产品集成到计量自动化终端的通讯模块中,会存在抗干扰能力差、功耗高、性价比低、数据安全难以保证等问题[14-15]。为此,本方案设计了嵌入式ONU电路方案,原理如图2所示。

为支持EPON的环形、链形及分支等组网形式,计量终端ONU电路采用2片ONU芯片、2个光电转换模块的设计。此外ONU电路还包含加密电路、控制电路、交换电路及与接口电路等部分。

在在计量终端的ONU电路中终下行和上行数据都由交换电路调度,并通过控制模块设置两个光口的主从关系。通讯模块的数据处理过程可描述如下:

1)主站与计量终端的通信数据经由控制电路进行判断是否为需加、解密操作;

2)具体加、解密操作的算法和密钥交互由MCU负责与主站进行协调;

3)MCU与ONU电路只进行应用层数据报文通信。

2.4 存储和人机交互模块

外设存储器包括一片2M x16 -bit的NorFLASH和一片IMx16-bit的PSRAM。复用MCU的外设存储器总线,工作频率为125Mhz。MCU的FLASH模块和PSRAM模块公用外部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因此,在PCB中存在大量的分支走线。为防止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分支反射,存储模块采用菊花链布线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的布线能够有效可知分支长度,使得信号的上升边不至于被掩盖,提高设备的工作可靠性。

计量自动化终端采用DGUS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的载体。DGUS触摸屏内部有自己的处理器、寄存器、存储区等,显示的内容与操作模式都是基于预先配置好的变量文件,配置文件通过DGUS组态软件生成,用SD卡下载到DGUS屏中。当DGUS屏接收到单片机发送过来的命令时,就根据命令和预先配置的模式对相关变量进行显示。DGUS触摸屏的使用使得人机交互设计与数据计量、数据存储以及网络通信等功能分离开来,减少MCU的代码量,降低了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难度,为开发带来了便利。

3 软件设计

计量自动化终端对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较高,选用μLC/OS II作为操作系统,将计量操作、通讯操作以及存储操作独立成线程,依据其优先级由系统调用。

3.1 总体流程

计量自动化终端的主要任务为电能计量、数据存储、人机交互以及和主站的通信[16]。因此将上述几个功能分割成独立线程,在实时操作系统的主流程中由不同优先级的中断分别调用。为了保证实时性要求不同的线程都能得到及时处理,需要对不同的线程设置不同的优先级[17]。

看门狗等保证系统安全运行的线程获得最高的优先级。数据存储线程需要处理掉电数据应急保存等实时要求高的操作,因此设定为仅次于看门狗的优先级。通信线程需要处理主站发送操作命令,而为人机交互的流畅性,因此这两个线程的优先级被设定高于计量线程。优先级的具体设置如图3所示。

在完成优先级设定的基础上,对系统的各个参数进行初始化,并在系统空闲线程中依据优先级响应各个线程中断请求。软件总体流程如图4所示。

3.2 计量线程

计量线程的主要工作是在完成对计量芯片的初始化的基础上,周期读取计量芯片集成的寄存器数据,并向主线程发送中断请求。在计量中断处理线程中,对计量中断存储单元中的电能数据进行及时更新,为主线程提供实时的计量数据。

计量线程的较表操作是在计量终端的操作指令下对校准数据进行自动计算,并将较正后参数存储在计量终端的外存储器中以备下次较表使用。计量流程如图5所示。

3.3 通信线程

计量终端的ONU模块上电后需要与主站建立连接,才能够完成数据通信。主站运行的计量自动化软件于服务监听模式,计量终端的ONU模块采用TCP协议主动发起socket连接,完成连接后依据376.1通讯协议进行握手操作,完成握手操作后主站与计量终端的通讯链路正式建立。流程如图6所示。

由中断线程触发的光口通信线程接收、提取主站发送的376.1数据帧,并通过对数据帧中的操作命令的识别,分别完成在线抄表、数据上传、参数配置等操作,并把操作完成的数据打包成376.1数据帧通过socket链路回传给主站。具体通信流程如图7所示。

3.4 数据存储线程

数据存储线程图如图8所示。该线程主要实现对计量终端的基本参数、电能信息和用户用电信息等数据的读写操作,同时在掉电和上电时进行数据存储和数据恢复操作。同时该线程还对计量终端的当前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记录。

4 性能测试

4.1 通信性能测试

完成计量自动化终端的设计与实现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以太网性能测试对设计方案的通讯性能进行分析。测试配置如图9所示。

将计量自动化终端的数据端口与流量发射器连接,进行300s吞吐量测试和背靠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计量终端数通信正常,吞吐量最大能够达到30Mbyte/s。吞吐量随着数据帧的变大而逐渐变小,最小值为16 Mbyte/s。显然这样的吞吐量能够充分满足设计要求。

通信时延测试时间为10分钟,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计量终端随着帧的变大,响应时延有所增加,但是即使在恶劣的通信负担的情形下,时延仍能够控制在50 μs以内,足以满足数据采集的实时性要求。在测试计量终端通信功能正常,没有出现丢包现象,有着较好的通信可靠性。

5.2 计量精度测试

首先对计量芯片CS5460内部各个寄存器进行校准,然后将较玩后计算出的电压电流有效值偏移量、电压电流增益、有功增益、相位偏移、无功增益等参数写入MCU。完成校正操作后,利用计量装置的脉冲输出对计量精度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外加电源的电压,功率因数依次为0.5L、0.8C、1.OL,输出电流依次为O.11n、0.41n、0.71n、1.OIn。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3所示数据可知,本文所设计的计量自动化终端的计量精度能够符合设计要求。

5 结论

以计量自动化终端的需求为基础,基于EPON通心技术,采用MCU核心,设计了支持光口通讯、具备自动电能计量和数据上传功能的计量终端的设计。在计量終端的软件设计中,采用μcios 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通过对计量线程、通讯线程、数据存储线程的独立设计,使得计量终端的数据采集和数据通讯功能的实时性能更加凸显。通过性能测试表明,该计量终端的设计具有优异的通讯性能,能够满足设计需求。从软件和硬件设计上实现了计量自动化终端基于EPON的通信,但是没有对针对电力计量系统通信特点进行通讯协议的优化,下一步将在硬件设计的基础上继续对通讯协议进行解析和优化,以期实现更高效的计量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通信。

参考文献

[1]汪波涛,齐生鹏,高冰,基于光通信芯片的配电光通信解决方案[J].智能电网,2017,5(07):689-692.

[2]佘凤,基于EPON技术的配网光通信网络[J].激光杂志,2017,38(05):137-139.

[3]屠思远,吴滨,虞致国,等,基于EPON系统的电力ONU模块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7,36( 05):134-136+144.

[4]邢晓溪,吴雁南.基于EPON技术的电力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17,(03):110-112+116.

[5]朱志成,赵海涛,李洋,基于OPNET的电力通信EPON仿真建模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6,26( 12):164-168.

[6]易欣,基于EPON技术的配电网自动抄表系统应用[J].信息技术,2016,(09):195-198.

[7]李莉,鄒英杰,吴润泽,等,面向配用电业务的EPON保护组网有效性评价[J].智能电网,2016,4(08):785-790.

[8]刘磊,肖监,李鹏程.基于ARM+Linux的光网络高速抄表网络系统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6,53(S1):232-234.

[9]宗俊丽,李芹.EPON系统“手拉手”保护实现机制分析及应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11):66-71.

[10]唐海国,冷华,朱吉然,等,智能配电网EPON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J].供用电,2015,32( 09):74-78+68.

[11]刘丽榕,王玉东,辛培哲.EPON及工业以太网技术在配电通信网中的应用探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04):44-48.

[12] FEIX, ZONGZX,XIAOBH.The applicationof intelligence dis-tribut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basedon EPON[J].AdvancedMaterials Research, 2014, 3530( 1044):.

[13]李建岐,赵涛,配电通信接入网三层光网络典型模式分析[J].供用电,2014,(11):33-35.

[14]殷志锋,周雅,张元敏,基于EPON的电力自动化信息传送平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42(02):111-115.

[15]屈蓓蓓,王栋,禹宁.山西电力EPON集中接入网管系统设计[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4,12(01):96-99.

[16]许文强,韩盼盼,王红蕾.EPON技术在智能化供电小区用电采集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3,(05):138-139+142.

[17]刘旭生,鄢安娜,张富春,等.面向智能电网的EPON解决方案[J].电子设计工程,2013,21(04):128-130.

通信世界范文第4篇

摘 要 通信电源是整个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因此做好对通信电源的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通信电源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维护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电源设备;问题;改进

通信电源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通信电源系统由5个部分组成:交流配电单元、整流模块、直流配电单元、蓄电池组、监控系统。通信电源系统是通信系统的心脏,它在通信系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一般通信设备故障是局部的,影响面小,而通信设备的供电一旦中断,必然会造成通信电路全部中断,现代的通信网还会造成丢失大量信息,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极坏的社会影响。因此,维护和改进通信电源系统,及时排除通信电源系统的故障是保证通信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

1 通信电源系统存在的问题

通信电源是通信畅通的基础和保障。电源系统要给许多通信设备供电,为了确保通信畅通,通信电源在保证可靠的前提下还要满足稳定、小型、高效的要求。但由于部分通信人员仍未对通信电源的管理和维护引起足够的重视,部分运营商的机房租赁使用,先天存在一些基础方面的不足,使通信电源系统存在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在系统设计方面存在不足

电源系统要有备份设备,电源设备要有备品备件,市电要有双路或多路输入,交流和直流互为备用。目前有的通信电源系统缺乏应急方面的详细设计,如有的重要通信枢纽只有一路交流供电。设计中对所使用的各种电源电缆、空气开关、熔断器等材料的质量要求、电缆接头处理等方面没有做出严格的规定。这些先天的不足是造成电源故障的根本

原因。

1.2 机房环境条件很难满足可靠运行要求

通信电源机房环境温湿度、洁净度、噪声等等,大多达不到标准。温度、温度变化率、相对湿度、洁 净 度、防火、门禁、防雷在设计和施工上没有严格把关。工作环境不能满足通信电源设备长期可靠工作的要求。

1.3 缺乏完善的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管理及设计技术规程、规范

由于没有专门针对通信电源系统设计、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制定完善的规程和规范,所以在通信电源设计、工程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无章可循,造成这些环节工作的不规范和随意性,给整个通信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1.4 通信电源运行维护管理薄弱

目前,通信电源运行维护管理需要专门的岗位,电源负责人应由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但实际上在基层单位,基本上都没有设置专门岗位,而且还缺乏有效的技术管理,电源负责人对通信电源运行维护没有深入研究,不能结合理论提出相应的通信电源系统运行维护方法,更谈不上按照通信电源系统中各种设备的运行维护特点进行科学的维护管理。有的机房虽然配置了备用油机,但由于日常保养等没有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负责,在启用时可能发生故障,影响正常供电。据统计分析,在电源设备的事故中,蓄電池事故占70%,高压切换事故占20% ,高频开关电源事故占10%。可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维护,进行科学的运行维护管理是可以有效减少通信电源事故发生率的。

2 通信电源设备维护的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设备的可靠性不断增强,设备本身的故障率不断下降,维护人员的思想也随之放松,这样通信电源故障就显得突出了,实际运行统计显示,由于通信电源系统故障造成的通信电路中断大约占通信总中断的70%~75%,可见通信电源已经成了影响整个通信网可靠运行的最主要的因素。

2.1 加强对电源设备的重视

通信电源作为整个通信网的能量保证,它的作用是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虽然它不是通信网主流设备,但它却是通信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电源设备与通信网中的其他设备(如交换、传输、数据等)有较大的不同,正因为如此,运营商市、县维护单位无论是在组织机构、人员、资金还是管理上,都要给予相应的保证。

2.2 重视通信电源系统初期的设计、安装

电源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容量大小、地理位置、空间布置、未来发展,设备质量、工程勘察与设计、运行方式选择、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管理等各个环节相关。其中对于设备选择、方案设计、工程管理等环节尤其要加强重视和管理。

2.3 建立健全障碍处理及报告制度

省、市、县电源维护监控中心以及电源机房必须建立请示汇报制度,遇有重大事故、危及设备和人身安全的问题必须及时向主管领导和上级部门请示汇报。

2.4 建立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可以对通信局(站)实施集中监控管理,对分布的、独立的、无人值守的电源系统内各设备进行遥测、遥控、遥信,。利用电源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掌握通信电源系统的运行情况,记录、处理相关数据和检测故障,尤其是意外停电后能够及时响应,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设备的安全性。

2.5 改善通信机房环境和通信电源机房环境

现在的通信设备、电源设备由于集成度高,散热大多采用风扇强制方式,因此对工作环境温度、湿度和洁净度都有较高的要求,实际运行中,部分电源机房是最不受重视的部分,我们发现因温度高,灰尘重造成的通信设备损坏和电源故障占很大比例,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也会受极大影响,因此在作好机房“三防”的基础上,对省、地、县通信枢纽站机房,应配置专用机房空调,电源室也应配置工业级空调设备。

3 结束语

通信电源是整个通信网络的关键基础设施,电源的安全、可靠是保证通信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只有从主观上足够重视,并创造良好的客观运行环境,做到管理专业化、制度化,设备、技术先进化,操作、维护现代化,才能保证通信电源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安全生产运行,确保通信的可靠畅通。

参考文献

[1]罗大林.现代通信电源管理与维护[J].中国科技博览,2010,31.

[2]李艳萍.浅谈通信电源的管理与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6.

作者简介

高子斌(1971—),女,籍贯:吉林省梅河口市,职称:通信工程师,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通化分公司副总经理。

通信世界范文第5篇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中国数据通信设备企业级市场与电信级市场均增长较快。

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数据通信设备市场规模总体上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达到180亿元人民币,但增速进一步放缓,与2006年比较,增速为5.6%,其中以太网交换机的市场规模为92.1亿元,路由器销售额达到了88.36亿元。

首先,在市场结构方面,由于近几年企业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VoIP、统一通信等基于IP的网络通信设备在企业中的深度应用,企业级市场的规模快速增长,一些大的行业市场,如政府、金融、教育等,所占的市场比例已经接近电信级市场。而与电信级市场的高门槛、对产品性能要求苛刻、且近年来增速缓慢相比,企业级市场更具有开放性,目前已经成为数据通信厂商争夺的重点。

其次,在产品方面,随着IP承载概念的发展,以统一IP网络架构发展多种企业通信业务成为整个行业的共识,并且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由此在企业网市场,融合了多业务接入的路由器成为了各厂商发展的重点,多业务路由器、边缘路由器不断受到市场的追捧。

同时,随着网络应用与企业业务流程的深度结合,网络安全地位凸现,成为2007年数据通信设备市场主题之一,集成了安全功能的路由器无论是在企业网市场还是在电信级市场都备受关注。

赛迪顾问认为,中国数据通信设备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在电信级市场,无论是IPTV、还是3G,以及城域以太网大规模建设的到来,都将给数据通信设备市场带来巨大利好。即使以上业务都不能破冰,单就互联网业务尤其是P2P业务的发展和宽带用户数的增加所带来的网络扩容和奥运网络建设,也足以支撑2008年电信市场的平稳增长。

赛迪顾问认为,在企业网市场,2008年及以后几年的企业级网络建设中,以业务应用为主体,以完善的智能网络技术为基础,面向企业用户提供端到端的高度融合的数据、语音、视频等网络解决方案将成为主流,成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中,政府、金融和教育仍是行业市场的三大龙头。(本文作者为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

上一篇:即时通信软件下一篇:网络通信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