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技术范文

2023-10-05

网络通信技术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影响了国家的信息化建设。本文主要对4G通信技术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研究出4G通信技术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4G通信技术;网络安全;问题;对策

与之前的2G、3G通信技术相比,4G通信技术的质量和信息传输速度明显的提高,这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并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和信息接收的效率。然而,4G技术中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不能忽视,这些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各种信息的安全。因此,通信技术人员要重视起网络安全问题,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从而保障人们的信息安全,最终有效促进4G通信技术的发展。

一、4G通信技术的概念

4G通信技术以之前的2G、3G通信技术为基础,在其中添加了一些新型技术,使得无线通信的信号更加稳定,还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而且兼容性也更平滑,通信质量也更高。而且4G通信中使用的技术也先进于2G、3G通信,使得信息通信速度变快,这是2G、3G网络无法与之相比的。

二、4G通信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

(一)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

尽管4G通信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其中的網络安全问题直接影响着用户信息的安全。这其中就存在着一些不法分子,假冒运营商,对通信用户进行电信诈骗,或者制作一些有病毒的链接或短信,通信用户一旦打开这些链接或短信,不法分子就会通过网络服务直接窃取用户的话费或是银行卡信息。而且还有一些计算机专业技术比较高的黑客,他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就能盗取用户的账号和信息,并能够通过身份验证,直接进入到网络中,这些都对通信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威胁。另外,4G宽带网络的连接客户端数量有限,这也容易让不法分子能够监听用户的客户端,还能修改用户信息,使得网络连接的安全性降低。

(二)移动终端中的安全问题

人们之间实现通信交流的关键要素就是移动终端,随着4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移动终端也在不断的更新中,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移动终端只能接打电话,而现在的移动终端不仅能够接打电话、收发短信,还能实现视频通话,移动终端的功能扩展使得其中的安全技术也在不断创新。随着4G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智能手机,因此移动终端的用户量越来越多,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用户对移动终端的存储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这就需要相关企业对移动终端云存储空间进行不断的升级,但是升级云存储也会有一定的风险问题,例如使终端不能有效抵抗病毒的入侵,因此越来越多的电信诈骗问题接踵而来。

(三)认证系统中的安全问题

4G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让各种不法分子发现其技术的漏洞,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了用户的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时认证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认证系统并没有受到广大用户的重点关注,导致网络中各种不良信息四处宣扬,影响用户的网络健康。追究其发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用户数量呈增长趋势,数量越发庞大,这对实名认证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让实名认证的工作更加复杂。此外,认证时间较长,用户在等待过程中会失去耐心。第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实名认证技术也需要跟上网络技术的发展,难度也随之加大。第三,无线网络类型比较多,没有统一固定的网络模式,使得认证工作难以继续进行。

三、解决4G通信技术中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为了有效提高4G通信技术的安全性,首先必须有安全性较高的网络技术,确保用户的使用安全和信息安全,以此避免一些不法分子的侵入。其次可以更新密码体制,传统的密码设置比较简单,而且很容易被破解,因此,使用先进的密码技术,让密码变得更加复杂,同时还加上短信验证、指纹验证等方式,让一些网络黑客无从下手,最终确保用户的通信安全和上网安全。除此之外,还要对用户宣传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用户的信息安全警惕性,只有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才能更好的保证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性,保证用户的财产安全和信息安全。

(二)提高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移动终端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了用户的信息安全、通信安全,所以就要提高移动终端的安全性,同时对移动终端的系统进行改良。首先,就要对4G通信中的操作系统进行改良,采用科学性较高的访问机制来实现远程操控,严格管理用户的移动终端,为各个用户的移动终端建立起安全防护机制,确保信息通信的安全性。其次,改良移动终端的云存储功能,让其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阻挡病毒的入侵。最后,对移动终端的的系统进行改良,做好安全数据的接入,让移动终端中的数据经过严格的监管之后才能流入用户的终端中,减少不良信息的发布。

(三)提高认证系统的安全性

提高认证系统的安全性也是有效解决4G通信技术的网络安全问题重要方式,尽管目前大部分的用户所使用的4G通信网络已经通过了认证系统,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手机应用市场上仍然有不少的万能钥匙软件能够破解网络密码,这就说明了单一的密码认证系统并不能完全的确保网络的安全,而且我国认证体系过于简单,这时就需要高端的密码技术和手段来更新认证系统,对于不同的网络通信技术,要做到有针对性的更新和改良,建立起科学的认证机制,让认证系统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四、总结

总之而言,4G通信技术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大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信息的共享,但是其中也存在这一些网络安全问题。相关通信技术人员要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想出解决对策来提高人们的通信安全。例如通过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建立起安全的通信技术,提高移动终端的安全性,对网络认证系统进行改良,以此来提高4G通信技术的安全性,让用户可以无压力的进行信息交流,让4G通信技术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旭.基于4G通信技术的无线网络安全通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6):182.

[2]曾轶.4G通信技术的无线网络安全问题[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02):207-208.

作者简介:伍倩雯(1994-),女,江西九江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通信技术与工程应用。

网络通信技术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列车的需求,节省通信成本,提高效率,异构网络成为列车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其中互联互通技术是电信监管的主要工作之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网关设计、系统技术、互联网软件设计、GSM-R技術四种列车通信网络异构总线互联互通的主要技术,促进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趋于智能化。

关键词:列车通信;网络异构;互联互通技术

引言:目前,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随着轨道交通业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的必然发展趋势,其中网络异构总线互联互通技术尤为显著,异构总线互联互通技术能够联通两种以上的总线,从而达到不同总线、节点间能够相互联系的目的。

一、异构总线互联互通技术在列车通信网络中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行业以及轨道交通业随之发展,多样化的通信系统,为列车通信网络提供异构的网络环境,例如有线或无线的个域网、局域网等,异构总线互联互通技术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多种不同的总线,然后不同总线或节点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其中网络异构技术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数据传输。能够在不通网络中传输多种数据。第二,应用层面。具有把各种异构网络中的应用,整合至一个IP中,员工能在任意地点、时间进行工作的作用。在网络通信中主要有以下重要作用:第一,网络异构互联互通技术具有降低列车通信网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网络异构中的核心技术是将数据、视频等应用技术,统一从有线网络到无线网络平台中,从而突破通信障碍,确保网络管理简单化,利于工作人员的操作。第二,能够保证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主要的技术有呼叫接入控制算法、垂直切换算法等几种,具有较为宽泛的发展空间[1]。

二、列车通信网络异构总线互联互通的主要技术

(一)网关设计

网关的主要作用是,在不同总线协议间,能够作为转换器、互联通信等设备,达到发送、接收不同总线上信号的目的,同时能够对不同总线数据帧进行转换,确保在不同总线之间的信息能够进行交互。目前人们对于列车的安全性、经济性具有较高要求,并且列车中的各分系统之间的内部传输所需的信息量较多,需要运用网络异构互联互通技术,将不同结构的网络汇集到一起,工作人员应开发一个适合列车内异构网络之间,信息交换的枢纽,即网关。网关的主要作用是,对数据进行转换,将两种通信协议的网络结合在一起,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作人员根据ISO的参考模型将不同总线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定义成为不同的传输媒介与数据转发机制。其中网关需要在应用层进行工作。网关解包、封装不同协议的数据,从而达到异构总线的互联互通的目的。除此之外,工作人员需要在物理层设置与数据相对应的总线接口。第二,设置CAN总线和以太网互联网装置,CAN总线互联装置是一种嵌入式网关,能够实现CAN与以太网之间的无缝连接。其中以太网需采用传输控制和网际协议,两者能够运用在各种信道和底层协议中。嵌入式系统需要根据各个系统的特点和功能进行设计,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嵌入式网关的部分内容进行取舍[2]。

(二)系统技术

为了保证网络异构互联互通技术的可用性与灵活性,需要工作人员对主管平台进行设计,使之实现以下目标:第一,工作人员应建立一个统一的松耦合、高效率的集成平台,并保证这个平台的位置透明。第二,对已建设的网络系统、信息管理等其他系统进行有效的利用,确保其成为相互支撑的关系。第三,员工需保证运用总线的方式,能够连接任意新的系统与已有的系统。另外,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保证接口规范,从而实现业务板块之间的开放松耦合互联。同时需要员工进行性能测验。首先,测试发送、结束不同总线上的信号。工作人员应通过互联网关的接口接收CAN总线管理器所发送的系统时间,然后运用MVB端口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至MVB总线管理器,最后由CAN总线管理器接收。其次,测试不同总线数据帧格式的转换功能。主要方式为运用CAN和MVB总线数据数据解析函数,把与之相应的协议报文赋值于数组,从而完成数据帧格式转换。最后,对不同总线之间的信息交互进行测试,主要运用CANalyzcr监事总线上的数据。

(三)互联网软件设计

在列车通信网络异构总线互联互通中的软件设计中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MVB接口设备驱动等内容,技术人员需要保证互联网关软件的设计具有可移植性强、操作系统可剪裁等特点。例如,2019年3月28日,以“万有IN力,数立未来”为主题的“2019英特尔中国媒体纷享会”在北京举行。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某发表演讲,详细阐述了推动英特尔持续创新的六大技术支柱,提出特尔有非常多类型的计算架构,比如CPU/GPU/ASIC/FPGA等内容,而面对以数据为中心的时代的到来,各种计算架构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组合。而硬件的性能要很好的发挥出来,还需要软件的配合。但是对于不同的计算架构,开发的工具和方法以及对于开发人员能力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其中OpenVINO,是英特尔基于自身现有的硬件平台开发的一种可以加快高性能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视觉应用开发速度工具套件,可支持各种英特尔平台的硬件加速器上进行深度学习,并且允许直接异构执行。软件开发者只需要学习一套开发接口,一套代码,就可以很容易的使用不同计算平台的加速功能和不同计算架构的优势。工作人员可以将此种技术应用在列车通信网络异构总线互联互通中。

(四)GSM-R技术

互联互通技术的可操作性测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技术人员进行较为周密的部署,并且对不同厂商之间的核心网、无线网等方面之间进行互联互通测试,从而达到列车对于通信的需求。在GSM-R网络互联互通中需要工作人员提前分别在实验室静态与现场动态的环境下进行测试,并对不同厂家的GSM-R设备进行验证,从而确保异构网络互联互通技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例如,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呼和浩特通信段管内唐呼张集段GSM-R网络工程改造项目顺利完成评估验收,目前已正式开通并交付使用。GSM-R网络工程改造项目主要是针对以前隧道内因波导效应及电磁环境等原因素影响,导致机车进入隧道后,无限移动信号衰减严重,造成通话质量不佳,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等现状进行整改。此次整改,在原有设备基础上,新增BSC基站控制设备1套,新增BBU基站设备17套,区间BRU设备21套,铺设隧道漏缆3.7公里,隧道内增设无线基站设备4套。全线采用分布式基站进行覆盖,在原有基础上延伸覆盖范围,增加无限信号强度,使全线网络无缝链接,达到了全线网络无盲区、无死角的改造目标。从而使GSM-R网络通信系统更有力地保障铁路行车安全。

结语:异构总线互联互通技术在列车通信网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促进列车网络控制系统网络化的功能,需要技术人员加以研究,突破其中协议转换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异构总线互联互通技术在列车通信中的稳定性与可行性,促进多种网络协议互联互通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刚.欧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技术规范(TSI)认证解析[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7,14(04):105-108.

[2]王军.STP系统互联互通技术研究与实践[J].上海铁道科技,2017(01):61-63.

作者简介:

巫钊(1988-),男,汉族,湖南株洲人(籍贯),硕士研究生(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智能化工具软件平台.

网络通信技术范文第3篇

摘要:当前,我国高新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在人们面前,其中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虚拟专用网技术的相关内容,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虚拟专用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关键词: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应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保障大中小型网络信息库的安全性,有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对提升网络数据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局域网模式中,通过虚拟网络技术可以将网络环境中的不同节点进行有效连接,有效提升网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展开深入研究。

一、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概念和特征

1、 概念

虚拟专用网(VPN)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利用Internet隧道技术实现不同区域的安全网络连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虚拟专用网(VPN)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虚拟专用网(VPN)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如将不同办公场所的子网连接起来,从而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加密传输,保证通信的安全。

2、特征

(1)安全性

安全性层面,全部VPN技术类型都能够保障其通过公共网络平台传送信息的安全性和专业性。针对共用IP互联网上构建一致的、点对点连接,即构建隧道,能够使用加密技术对信息开展处理,保障数据能够稳定地传输至指定工作人员。

(2)可控性

对于整个虚拟专用网络而言,可以全面保障用户。在进行网络管理过程中,通过互联网模式,能够实现有效的公共网络平台优化,并进行拓展。在后续的网络监管中,如网络监管的有效性较低,可以将网络监管的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将其整体统一打包,并提交至服务商进行。通过后续的运行方法,保证互联网优化管理效率全面提高,增强网络安全系数。

(3)灵活性和可延展性

VPN技术拥有很强的灵动性与可延展性,它支持依靠于intranet与extranet的信息流,便于添加新的互联网节点,同时能够进行多种传输媒介使用。

二、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主要内容

1、身份认证技术

时至今日,在虚拟网络技术背景下,身份认证是一种常见的虚拟专用网技术。针对身份认证识别技术的使用已经变得非常普及。此项技术在用户的实际生活中使用较多。身份认证技术的操作主要是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和密码,实现对用户印章切割程度的认证。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密码错误或信息确认过程不一致,操作效果会更好,很难通过身份认证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2、密钥管理技术

在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密钥管理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最常见的密钥管理技术是由SKIP和ISAKMP组成的密钥管理技术。SKIP 对于虚拟网络中的信息化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SAKMP 既能有序传播数据信息,又能提升密钥管理技术的安全性、稳定性,防止数据信息被网络黑客窃取。

3、 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并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可以有效提升网络信息的加密保护性能,可以实现网络信息的二次加密。使用隧道技术保护数据时,必须首先收集有关用户数据的信息,将其组织为数据包或压缩包,然后再收集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或压缩包。其原理类似于点对点连接技术。它主要基于分组技术,能够有效地传播网络数据。

4、 加密技术

在VPN技術背景下,针对数据信息安全进行保护所应用到的最关键的技术便是加密技术。在任何一个VPN技术中,加密技术往往是最中心的技术,该技术在针对数据信息资料开展维护过程中,还对隧道技术科学使用发挥了有效的功能。

三、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

1、在企业部门网络中的应用

企业通过使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有助于实现内部各部门的有效沟通与联系,促进企业内部资源共享,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2、在企业部门管理中的运用

虚拟专用网技术在企业内网中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企业内网的信息安全。由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职责不同,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各部门之间在岗位能力的划分上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包括同级局域网或上下级局域网)可以使各部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建立联系。对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企业部门可以利用虚拟专用网技术对这些点进行远程控制和管理。

3、在远程通信中的应用

在员工之间进行远程通信时,通过使用虚拟网络专用技术能够提升工作效率,避免网络数据信息被窃取。企业之间通过应用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共享资源,并促进企业之间的沟通,不仅有利于制定科学的决策,还能够确保各项管理活动顺利开展

4、在身份认证中的应用

发送方在传输前应重点明确接收方的身份,以确保数据传输过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避免数据信息被不法分子盗取。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护网络传输数据信息的安全性,逐渐成为保护网络安全的重点工作。身份认证技术包括用户同系统之间的认证服务,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认证服务两部分内容。

四、结束语

目前,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基本上已经离不开网络,而当企业及个人在网络信息方面缺乏安全意识时,极易出现信息泄露,导致财产出现损失。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进一步探索其在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中的有效使用路径,让该技术发挥最大的价值,由此为我国各行业的有效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毛乐琦.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09):237-238.

[2]杨帆,陈文瑞.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06):252-253.

[3]张磊.虚拟专用网络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运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03):29-30.

[4]陈贤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24):158-160.

作者简介:周灵曜,男,1994.06,汉,本科,初级 ,研究方向:计算机。

网络通信技术范文第4篇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通信技术已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强有力的提高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工作效率,从而促进各行业的沟通与交流方面的进步,但其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仍将面临着许多巨大的挑战,我们应该将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进行融合,从而充分发挥网络通信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网络网络通信;应用研究

1.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概述

计算机技术主要包括由两大部分构成,即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两者各自承担不同的任务,网络通信技术主要是指让人与人进行沟通的有效方式,在信息时代下,网络通信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两者完美结合,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快速\"方便!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计算机内部之间以及计算机设备终端实现信息传递,两者相结合使得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更方便!同时也具备如下几点特征:首先,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抗干扰能力较强,由于计算机具备数据加密运算的功能,所以使得信息数据在传播的过程中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其次,网络通信方式的多样化,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以提供多样的网络通信方式,除了基本的文字网络通信,还可以实现语音网络通信,视频网络通信,大大提高了网络通信效率,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不同的网络通信需求。再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传输效率较高,与普通的网络通信技术相比较而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传输效率要高的多,优势较为明显。

2.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网络通信和现代化经济的进步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网络通信的进步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同时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又能够为网络通信的运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如今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网络通信行业属于一类较为新颖化的行业,虽然其起步晚,但是在其中增加各种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还能够有效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各个领域面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前进。

3.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特征

计算机网络通信根据传输连接方法包括间接式和直接式两种。直接式是使用两部计算机进行直接连接来完成网络通信,其方式可以是点对点进行连接,同时也可进行多点连接。而间接式是指要想实现网络通信就要使用交换网络才能进行传输信息。在另一方面,网络通信是指人们为了传递信息,需要使用某种方法进行传递,而这种传递信息过程即为网络通信。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具有相对较好的抗外界干扰的作用,可以有效保护信息的安全。同时在信息加密方面,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中数据的传递是使用先进的二进制代码进行实现的,可以提高信息的安全性,而且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也比较容易对信息进行加密,改变成其他的码型,从而加大的保护的作用。

4.计算机在数据网络通信方面的应用

4.1在计费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各种各样的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通信技術中计费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常见,同时因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信息数据的交换和传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网络通信用户对信息数据传递的速度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可以清楚地了解网络通信技术,本文以信息数据交换机为例,人们主要将它用于计算网络通信过程中的产生费用的方面。现在许多用户在计算网络通信过程中的产生费用时,主要使用专门的信息数据交换机计算费用。在另一方面,使用专门的计算机来计算网络通信过程中的产生费用的作用是:专门用于计算网络通信过程中的产生费用的计算机的所具有的内存比较大,可以帮助用户储存大量的信息数据;专门用于计算网络通信过程中的产生费用的计算机在网络通信计费方面具有比较多的功能,可以满足用户在网络通信计费方面更多的需求;专门用于计算网络通信过程中的产生费用的计算机的进行工作时时,根据用户的不同的需求来对计费模块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4.2在自动查号系统中的应用

和网络通信发展过程中的落后的手动查号系统进行比较,加入计算机技术的的新型自动查号系统相对来说,可以有效提高处理信息数据的速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提高在程度和接收信息数据的准确程度。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到网络通信当中,可以帮助用户在各个地区进行自动查号,帮助用户开发新型的服务作用,在现代加入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新型自动查号系统,让用户感受到了更加简单、迅速的查找号码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加快自动化查号速度的同时,对我国大量的网络通信数据进行快速管理,特别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查找各种各样的网络通信方面的信息数据,让客户可以获得需要的信息数据。

4.3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由于我国的各个企业的竞争的不断加强,企业和单位对在生产经营中对于信息数据需求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信息化管理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社会上逐渐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许多企业为了快速提高本身的经营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时常更新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促进本身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提升,同时要把系统合理地应用到企业各项工作当中,让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经营效率逐渐提升,而且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也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另一方面,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减少企业人员的工作量,促进人员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不仅可以对信息进行保密,还可以大幅度促进信息数据的快速传递。

5.结束语

目前数据网络通信的使用是促进网络通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网络通信方面应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促进网络通信系统的不断更新,使其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与计算机结合会促进数据网络通信的不断进步,其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本文就计算机技术在网络通信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网络通信技术的研究,可以看到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前景和具体特征,从而找出计算机技术在网络通信方面的有效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毅.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

[2]刘秋喜.网络通信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16).

[3]王毅.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

[4]李毅强.新时期计算机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05).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 辽阳 111000)

网络通信技术范文第5篇

摘 要:当前,4G网络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它不仅用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应用于物联网(IoT),并推动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满足未来物联网需求。目前,人们对机器型通信(MTC)的需求造成了各种通信技术具有多种服务要求,从而实现现代物联网的愿景。尽管这样,现有物联网通信技术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大量节点连接,安全性和隐私以及对应标准制订等问题,并且由于4G网络设计的局限性,导致其对物联网的优化程度比较差。随着5G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基于5G网络的物联网将会得到更大的性能提升,包括增强蜂窝网运营容量,提高物联网安全性以及网络挑战能力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5G IoT的最新通信技术以及5G IoT的主要研究趋势和挑战。

关键词:5G网络;物联网通信技术(IoT);第五代物联网(5G IoT)

0 引 言

作为一种很有市场前景和价值的技术,物联网是一种通过互联网连接大规模的低功耗交互式设备而实现技术,例如可穿戴设备、智能传感器、智能电器、平板电脑、智能手機和智能交通系统等,这对我们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还指出,这些设备中将有70亿通过蜂窝技术连接,例如目前的2G、3G和4G。

而5G网络作为新一代移动无线网络技术,它将会在2020年后开始部署商用。国际电信联盟(ITU)对5G提出了8大指标要求,分别是基站峰值速率、用户体验速率、频谱效率、流量空间容量、移动性能、网络能效、连接密度和时延,具体表现在其传输速率将在现有基础上提升10~100倍,峰值传输速率达到10Gbit/s,端到端时延达到ms级,连接设备密度增加10~100倍,流量密度提升1000倍,频谱效率提升5~10倍,能够在500km/h的速度下保证用户体验。

1 现有物联网通信技术

物联网是基于现有的互联网技术而实现的一个全新技术领域,它最大程度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直接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三者进行有效的联系。在考虑大规模部署物联网应用时,较低的部署成本和设备成本,较长的电池寿命,可扩展的覆盖面积以及支持大规模连接设备的数量和隐私安全性等关键要素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满足物联网应用未来需求最关键的便是推动蜂窝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固定和短距离通信标准被用于大多数网络连接。传统的短程无线网络技术正在用于支持短距离的M2M通信应用,包括蓝牙、ZigBee和低功耗WiFi。但是这些短程连接技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支持城市、工业以及其它大规模物联网应用。

LPWA技术因具有广泛的覆盖面,较高的能源效率、信道带宽和数据速率,以及较低的能耗等独特的功能而非常适合于物联网应用。作为一种超远距离无线传输方案,LoRa基于扩频技术实现,具有传输距离远、功耗低、连接节点多和低成本的特点。SigFox以超窄带技术建设物联网设备专用的无线网络,提供一个完整的端到端连接解决方案。

NB-IoT和eMTC都是窄带LTE技术,跟现有的LTE网络比较,它们都通过较大程度降低传输速率的方式来实现低数据速率的物联网设备的连接。具体来说,NB-IoT使用的带宽大约为200KHz,而eMTC技术使用1.4MHz帶宽;NB-IoT支持100Kbps以下速率传输较低的流量数据,而eMTC支持最高1Mbps数据传输速率。

2 5G网络主要技术

5G移动网络无线通信所依靠的技术主要包括高效能的无线传输技术和高密度的无线网络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多天线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无线网络系统的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作为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滤波器组的载波器技术(FBMC),通过合成滤波器组来实现发射端的多载波调制,利用分析滤波器组来实现接收端的多载波解调。相较于OFDM(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它在每个子载波上使用单独的滤波器,以消除子载波间的干扰。

在无线网络技术方面,集中化的、协作的、“云”化的无线接入网(C-RAN)技术、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超密集网络技术UDN、自组织网络SON、Multi-RAT技术、设备到设备D2D技术都是5G网络架构的候选关键技术。C-RAN是基于集中化处理、协作式无线电和实时云计算架构的绿色无线接入网架构。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通过软硬件解耦及功能抽象,使网络设备不再依赖于专用硬件,实现资源充分的、灵活的共享,增强了网络弹性和自适应性。

3 5G IoT关键技术

作为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NFV旨在为5G IoT应用提供可扩展的、灵活的网络,这将使得基于分布式云的自定义网络切片为5G IoT应用创建可编程网络环境。NFV能够将一个物理网络分成多个虚拟网络,其中设备可根据应用需求重新配置来构建多个网络。

在两个设备(D2D)之间建立短程通信成为5G IoT数据传输的新方式,这将降低5G IoT应用的功耗,提高其负载的平衡,为边缘用户提供给更好的QoS。正因为如此,D2D通信正在逐步成为领先的技术。D2D还可被用作NB-IoT上行链路的扩展,可以通过NB-IoT建立路由蜂窝链路。并且在物联网中,D2D可与移动NB-IoT用户设备配合使用。

在未来5G系统中,MTC通信,毫米波,移动边缘计算,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和窄带物联网NB-IoT等都将在IoT中扮演重要角色。

4 5G IoT挑战及发展趋势

5G可以满足未来物联网的需求,但是5G IoT的体系结构也面临着设备之间的可信通信,安全问题等一系列研究挑战。虽然对5G IoT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挑战。

5G IoT体系结构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大量物联网设备,网络可扩展性成为一个主要问题,同时管理大量物联网设备的状态信息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到5G IoT的互操作性和异构性。异构网络之间的无缝互连同样也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大量物联网设备通过通信技术与其它智能网络或应用连接进行通信、传播以及收集重要信息等活动,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性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5G IoT安全保障和隐私问题。

无线软件定义网络对于5G数据网络的有效性来说也仍然是一个重要挑战。为了保证高度灵活的核心网络,可扩展的SD-CN对网络可扩展性提出了挑战。同时,控制分离数据平面对于大多数SDN来说都比较困难。NFV与SDN高度互补,但不依赖于SDN,它运行在第三方公共云上,因此安全跟隐私也成为一大问题。

针对5G IoT,提出了大量物联网解决方案,同时5G IoT的标准化也会使得物联网应用实现及开发变得更加容易。但是由于在5G IoT中网络和设备的多样性,IoT系统和应用缺乏一致性和标准化,因此提出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仍存在很多障碍和挑战。5G IoT涉及两种标准。一是技术标准,包括无线通信,数据汇总标准等;二是监管标准,包括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例如通用数据保护法则(2018),安全解决方案,密码原语等。

对于5G IoT的研究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除了要解决上述遇到的挑战外,还应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探索。由于物联网的多样性,5G IoT将会越来越分散,因此需要开发更加复杂的技术,例如NVFs来管理5G IoT。边缘计算是5G IoT的另一个关键用例。边缘计算结合5G网络将推动物联网设备成为物联网的核心,并且将显著提升相关应用计算能力,例如AR/VR。除此之外,在高设备密度的情况下,实现上下文感知解决方案将会有效增加物联网实体规模,增强移动性和异构性。

5 结 论

随着5G技术的日渐成熟,5G网络将在2020年得到部署并开始商用。5G网络的很多关键技术就是为了满足物联网应用需要而开发的,它解决了很多物联网发展受限的主要瓶颈和挑战。但同时,5G IoT也仍然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关键挑战,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现存的问题,5G IoT才能真正发挥它的巨大潜力,实现万物智能互联,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彻底改变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Akpakwu G A,Silva B J,Hancke G P,et al. A Survey on 5G Network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d Challenges [J].IEEE Access,2017(99):1.

[2] ANDREWS JG. What Will 5G Be? [J].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14,32(6):1065-1082.

[3] SHANCANG L,LI D X,SHANSHAN Z. 5G Internet of Things:A survey [J].Journal of Industri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2018,10:1-9.

[4] Atzori,Luigi,Iera,Antonio,MORABITO giacomo. The Internet of Things:A survey [J].Computer Networks,2010,54(15):2787-2805.

[5] Internet of Things(IoT)in 5G Mobile Technologies [M].Springer,2016.

[6] GOHIL A,MODI H,PATEL SK. 5G technolog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A survey [C].S.l.:s.n.,2013:288-292.

[7] Jayavardhana Gubbi,Rajkumar Buyya,Slaven Marusic,et al. Internet of Things(IoT):A vision,architectural elements,and future directions [J].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2013,29(7):1645-1660.

[8] Palattella M R,Dohler M,Grieco A,et al. Internet of Things in the 5G Era:Enablers,Architecture,and Business Models [J].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16,34(3):510-527.

[9] 赵国锋,陈婧,韩远兵,等.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综述 [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4):441-452.

[10] 尤肖虎,潘志文,高西奇,等.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 [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44(5):551-563.

[11] 王宇涛.5G通信中的物联网变革与发展 [J].電子世界,2017(15):66.

[12] 樊衍涛,陈兴旺,李屹.物联网形势下的5G通信技术应用 [J].数字通信世界,2017(10):131.

作者简介:马少杰(1970.11-),男,汉族,河南巩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方向:无线网络。

上一篇:通信世界下一篇:卫星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