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件论文范文

2024-03-03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学校不能正常开放的情况下,学生需要在家中学习,很多学科都开展了网络教学,而体育则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已经无须赘述,但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体育课需要在室外开展,而如遇特殊情况就会使得体育课开展不具备条件,所以应分析体育网络教学相关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体育知识,自主锻炼。

关键词:体育  网络教学  策略  研究

Research on Network Teaching Strategy of Physical Education

LI Changhui

(Mingde Junior Middle School, Lintao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Dingxi, Gansu  Province, 730500 China)

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网络教学的实施问题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网络教学具备创新性、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是我国教育持续发展、改革的主要表现,由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发展,所以应对网络教学进行实践。对于体育学科来说,其本身具备实践性,当学生不在校期间,如何保证学生按时完成课时训练是重中之重,而实施网络教学则能够让学生在家中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自主锻炼,保持身体健康,提升身体免疫力。由于如今鲜有学者分析体育网络教学的问题,因此,该文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希望能够给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

1  体育课网络教学的重要性与优势

1.1 体育课网络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育行业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学校往往会选择通过网络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学校各个学科当中,体育教学较为重要,但是在网络教学方面,体育教学往往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很多体育网络教学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因为在家期间学生无法去室外锻炼,身体免疫力有可能会下降,长时间地缺乏锻炼也会导致学生出现肥胖等情况,所以必须要开展体育网络教学,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之后按照教师的要求与建议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简单的锻炼,提升其身体免疫力,同时也能够达到一定的体育教学效果。以上所述,基本就是体育课网络教学的重要性。

1.2 体育课网络教学的优势

当学生因不可抗力因素无法正常上学时,开展体育网络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优势,要想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体育网络教学的优势。由于体育网络教学以网络为基础,这也使得其教學方式较为灵活,与常规的体育教学不同,体育网络教学不会受到空间以及时间的影响,只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网络环境,体育教师就可以随时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其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体育教师的教学内容。

除此之外,体育网络教学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以网络为基础的体育教学可以对网络数据资源丰富的优势进行发挥,网络数据资源不仅仅包括图片以及体育文本,同时还存在很多的体育视频信息,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最后,在网络条件下,体育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在线视频通话等交流活动,体育教师向学生传授一些在家中自主锻炼的方式,构建合理的体育网络教学体系。以上所述,基本就是体育课网络教学的优势。

2  体育课网络教学策略

2.1 对体育网络教学课程进行合理设计

对于体育网络教学课程来说,其主要就是指体育教师在现实情况中以互聯网为基础平台,以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对体育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实施的过程。体育教师必须要在线下对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合理搜集,结合体育教材与体育新闻等,之后以课件的形式将其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中,如此就可以对学生进行组织,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平台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在资料的上传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注意一点,即是否要设置权限的问题,如果设置成只能教师上传资料,那么教师就必须要保证体育网络教学的严谨性;如果设置成学生与教师都可以上传资料,那么教师就必须要重视体育网络教学的开放性。而对于学生上传的相关资料,体育教师也需要合理地对其进行审查,之后再呈现到平台当中辅助教学,丰富体育网络教学内容。

除此之外,体育教师除了需要上传资料,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管理,其可以在平台设置的评论区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利用微信视频、QQ群语音等其他方式完成教学过程。

2.2 对体育网络教学评价机制进行完善

体育课网络教学实施的难点在于如何管理学生并明确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对体育网络教学评价机制进行完善,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常规的体育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体,以考试为主要内容,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进行把握,但很可能会造成体育教师过分专断的局面,同时也过于重视学生对体育进行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存在差异,对体育进行学习的天赋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过程,就会降低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评价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进步情况,所以体育教师应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实施整体活动。在教学平台上,可以对作业提交的功能进行设置,通过这种方式明确学生对体育进行学习的基本情况,避免学生消极学习。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也应该合理进行设计,具体的方式可以是在线交流,也可以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等进行评价,通过合理评价能够保证体育网络教学质量与学生在家中通过网络对体育知识进行学习的效果。

2.3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

网络教学与正常情况下的教学也存在着差异,正常情况下的体育网络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开展,应在教学内容方面明确其侧重点。所以应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应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对教学视频进行录制,包括《室内健身》《室内养生》等教学内容都应该完全包括在其中。除此之外,为了保证教学的有序开展,学校还应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明确体育网络教学的注意事项,实行网格化管理,对教学质量小组的成员进行组织,让他们负责管理,参与指导在线教学,及时协助体育教师解决上课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如此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家中进行锻炼,在确保基础教学任务得以完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机体免疫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学生无法去室外锻炼,身体免疫力就有可能会下降,长时间的缺乏锻炼也会导致学生出现肥胖等情况,所以必须要开展体育网络教学,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之后按照教师的要求与建议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简单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张文明.让现代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走进高中体育课堂[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19:628-630.

[2] 金江.基于网络的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7):152-153.

[3] 史晓琼.网络教学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评《网络教学策略》[J].新闻与写作,2016(7):125.

[4] 刘丽萍.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77-78.

[5] 王飞.谈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激活高中体育课堂[J].才智,2020(18):16.

[6] 陈婷婷.基于QQ群的大学体育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D].聊城大学,2018.

[7] 罗悦廷,张高华.高校体育教学网络化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9):107-110.

[8] 张育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安全教育与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12-14.

[9] 彭涛.基于网络平台实现“停课不停学”的大学体育教学新探索[J].青少年体育,2020(4):25-26,120.

[10] 刘争鸣,陈光龙,蒋大青,等.智慧环境对提高体育课效果的影响研究[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二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7:235-239.

[11] 曲连珠.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公体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19,29(6):110-113.

[12] 王彤,邢欣,李森浩.高师体育院校“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构建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9,40(2):60-63,94.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2篇

1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实现方式

多媒体课件 (Multimedia Courseware) 是利用多媒体技术, 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在INTERNET上应用多媒体课件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异步式讲授, 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测等教学材料, 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后, 存放在Web服务器上, 供学习者自由在线点播、下载。学习者将多媒体课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 然后再运行该软件进行个别化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 可以电子邮件、在线询问教师, 教师再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在这种模式中, INTERNET服务器所起到的作用类似于资料库的作用。第二是个别辅导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通过基于Internet的CAI软件以及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密切通信来实现。直接在网上运行用Java语言编写的CAI软件。由于Java语言编制的程序可被目前的主流浏览器解释执行, 故可实现软件的跨平台运行。因此利用Java语言编写嵌在Web网页中的CAI软件是Java应用程序开发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是目前开发网络CAI软件的主流方向。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有很高的性价比, 一次编制CAI程序可以跨所有平台运行, 让众多的学习者几科可以同时使用该软件。

2 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

2.1 脚本的制作

通常, 一个好的课件往往取决于其脚本的制作的质量。脚本的编写应该建立在对课程内容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根据教学目的将教材中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 将是脚本制作的一个重要工作。同时, 需要教师先对文字脚本的编写, 再开始制作脚本的编写。课件的制作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 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风格、创意及对学习者认知过程的掌握。

2.2 素材的准备与制作

网络课件需要呈现给学习者大量的学习资源, 一个多媒体课件的成功与否,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各种素材资源的质量和丰富程度。常见素材包括文字信息、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源。素材可以通过网上下载, 数码相机采集图像, 视频捕获设备采集视频, 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动画, 用话筒输入语音等方式收集取得。

在对素材进行加工制作时应该把握以下要点: (1) 对文字素材的制作时, 首先尽量选择丰满的字体;其次根据字幕字数的多少, 选择的字号, 设定合适的字间距和行间距;再次字幕的色彩要与背景形成对比。实践证明在深度和中度背景色上用白色或黄色等浅色调的字, 在浅色背景上用黑色或蓝色等深色调的字, 这样可以突出字幕的内容, 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从而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 (2) 对图片、动画素材的制作。网络课件中适当的运用图片和动画, 不仅能增强课件的美感, 还能使一些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 易于学习者接受和理解, 通常对图片、动画的制作可以通过P h o t o s h o p、C o r e d r a w、F l a s h、Fi rew ork s、3D s Ma x等软件来进行加工制作。根据教学的需要在网络课件中可以适当地运用视频和音频, 但是要考虑到网络传输速度的限制, 不宜过多, 而且需要对它们进行压缩处理。通过压缩后变成流式文件, 便于网络传输。实际制作中一般把音频采集成WAV文件格式, 然后制作成RA压缩文件;视频采集成AVI文件格式, 然后制作成RM压缩文件。

2.3 课件的生成

在获得教学所需的素材后, 接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素材有效的组织起来生成课件, 这就需要使用专门的制作工具如Authorware、Power Point、Dreamweaver、Flash等制作软件。以Authorware为例, 它是目前最普遍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它的使用特点是通过流程线上拖放各种图标和设置图标的属性即可完成交互性很强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设计的方法简单, 普通使用者不需要任何的编程知识即可完成制作。另外Flash是当前最热门的网络交互式多媒体制作工具, 其闪光点是优秀的交互性, 可用它制作令人眩目的动画效果, 重要的是用Flash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体积小, 而且可以边下载边播放, 非常适合与当前网络环境中运行。

2.4 调试和测试

课件是具有教学功能的软件, 因此在课件制作完成后, 我们要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 把它放到网络上进行调试和测试。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进行调试、生成、组合、打包工作。同时, 注意保留源文件, 以备修改。在一切运行正常的情况下, 方可投入到实际使用。只有经过调试、试用、修改多次反复之后, 才能使教学课件趋于成熟。

2.5 课件的网上发布

完成了对课件的制作合成后, 即需要对课件进行网上发布。以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为例:首先在Authorware中打开已制作好的课件文件, 选择主菜单中的“File Package”命令, 在其中下拉菜单列表中选择Without Runtime进行打包。然后运行Authorware提供的Webpac kage程序, 打开第一步生成的文件, 系统回提示生成网上发布课件的文件名及其它参数, 采用默认的设置后即可生成最终可在网上浏览的课件, 学习者要在网上浏览课件, 还需要给浏览器安装一个Authorware Web Player插件。

3 结语

现在网络多媒体课件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大力丰富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提高设计者的教学理论和认知水平, 开发出具有启发学生创造性的网络多媒体课件;提高网络多媒体的智能化程度。以上都是需要从事多媒体课件开发工作者所需共同解决的问题。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入的深入发展推动了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诞生。同时, 因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满足当前的教学发展要求, 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步被网络多媒体课件教学所代替。现就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实现方式、制作要点进行浅入探讨。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课件,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s].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3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 使教学手段发生了重要改革, 越来越多的教师从“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向利用现代化工具的教学手段过渡。加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使得多媒体CAI更具教学优势。多媒体CAI可以做到有声有色, 形象逼真, 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抽象难懂的概念一目了然, 操作生动具体, 课堂信息成倍地增加, 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地得到提高。

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1 便于学生对抽象要领的理解

1.2 便于学生课后复习

1.3 师生之间及时交流

1.4 实现远距离教学

由于计算机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 在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的方面积累不少经验。加之经过科学论证。所以有承担此课题的能力。

2 研究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动脑、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我们对以下课题进行了研究。

2.1 计算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学科的整合

2.2 进行计算机课件与计算机教学的结合

2.2.1 关于计算机课件的设计与构想

2.2.2 关于计算机课件的设计制作

(1) 《微机原理》课件设计。

(2) 《五笔小课堂》课件设计。

(3) 《轻松学韩打》课件设计。

(4)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课件设计。

2.2.3 关于计算机课件应用于计算机课堂教学

(1) 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2) 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 用计算机复习、作业。

3 研究方法

自然实验法和对比实验法。

4 研究成果

4.1 实验成果

4.1.1 实验班学生成绩有较大提高

实验班学生经过全程教学改革实验,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同时学生积极性提高, 促进了个性发展, 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了会学。以下是两个多媒体课件应用在实验班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非实验班教学的对照, 结果如图1、2所示。

从图1、2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 实验班的各项指标提高很快, 均名列年级前列。而且实验班的成绩比非实验班高很多, 并且在思维方式、思维能力上更灵活、大胆、敢于创新, 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4.1.2 构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整合的教学平台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学科课程整合, 可以创新教学和模式, 增大教学容量, 突出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教与学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1.3 教师的素质、业务能力有很大提高

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 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教师制作课件的过程也是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过程, 自制的课件可保存在电脑中, 随时使用, 也可随时修改, 不断地加入新的教学思想进行创新教育, 还可以相互之间交流学习, 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统一管理。这样, 教学资料就会越来越丰富, 教学业务的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同时在制作课件时, 要求教师能恰当地处理好画面的美感、动感, 以及所配音乐的悦耳和整体的协调性, 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 长此以往, 教师的综合素质就会有所提高。

4.1.4 计算机课教改推动了相关学科的教学改革

4.2 理论成果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 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教学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更多新的教学模式。

“主导—主体—主线”三位一体的探索式教学模式。

个别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的和谐统一。

摘要: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应用于教学,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动脑、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必须对多媒体的课件从计算机技术与计算机学科的整合, 进行计算机课件与计算机的结合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

参考文献

[1] 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基础[M].电子工业出版社.

[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Visual FoxPro (第2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3] 网页制作[M].科学出版社.

[4]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 (第2版) [M].电子工业出版社.

[5] 网页制作基础教程[M].科学出版社.

[6] 多媒体基础教程[M].科学出版社.

[7] Flash MX实例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8] Dreamweaver实例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9] 计算机网络技术[M].科学出版社.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4篇

多媒体课件网络环境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计算机系统, 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 同时, 这个系统还与教学资料中心, 以及与Internet相连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送信息之外, 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屏幕, 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软件自主学习, 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学生提问, 并进行网络对话。

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 重视直观与操作, 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带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课件引入生物课堂教学, 与以往的单机演播形式CAI相比, 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一、丰富全面的资料信息

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 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在生物课堂, 让学生接触尽量多的生物资料,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单机演播形式CAI中, 是把大量的图片、动画、电影等材料整合在同一个课件中, 而这个整合是一个耗费大量时间的过程, 由于时间的限制, 往往不能详尽录用资料。但使用多媒体课件网络之后, 这一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例如高中生物必修1中《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CAI教学中, 生物界的真原核细胞的区别重点, 为了讲清楚这一部分内容, 需要大量的图片、影像资料。在网络环境下, 我们只要使用超级链接, 通过网络将这些资料从教学资料中心传输过来, 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不同侧面接触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要求的同时, 拓宽了知识面,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并且, 降低了教师的备课强度。而且, 在以后的教学中, 一旦需要同样的素材, 仍旧可以通过网络从教学资料中心获取。

这些信息的获取在生物知识的学习中体现出如下优点:

1、化漫长为短暂, 化微观为宏观。

生命的生理过程, 往往是缓慢而漫长的, 同时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怎样加深学生对生理过程的理解, 这是学生能否真正掌握知识的关键。实践证明, 以往的教学模式, 单纯地靠教师讲解, 只能是纸上谈兵。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的演示, 将缓慢而漫长的过程变为快速而短暂的过程, 使微观生理过程转化为宏观生理过程, 学生再加以观察、思考, 符合人的认识思维过程, 这样比单纯的讲解生理过程效果要好得多。如“细胞的增殖”一节, 有丝分裂是细胞进行分裂的一种主要方式, 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且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对于这样一个连续的生理过程, 依靠教材中几幅静态的图解和教师的讲解, 学生是不可能掌握这个过程的。在教学中, 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把有丝分裂过程以动画的形式展现, 使漫长的过程变得很简短, 使日常生活中看不见的现象看得一清二楚, 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处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的细胞的特点, 而且也加深了对有丝分裂这一动态过程的理解。

2、化繁为简, 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解必修2中《孟得尔豌豆遗传实验 (二) 》, 即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如果用传统的讲授法, 学生难以理解, 更难以掌握和运用。采用多媒体网络课件信息化手段, 在屏幕上形象地显示豌豆的高茎、矮茎、圆粒、皱粒、黄色、绿色;果蝇的灰色、黑色、长翅、残翅等形态, 用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 后代出现不同的杂交类型。通过实验得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然后再用子一代与隐性亲本杂交, 验证遗传规律的正确性。这样, 使本来复杂抽象的问题变得深入浅出, 学生感到简明易懂,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3、提高实验课的效率。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实验在生物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 通常是教师首先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等等。讲授完毕, 学生才开始进行分组实验。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占用了大量课堂时间进行讲解, 必然会使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间大大减少, 从而阻碍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就可以解决实验教学中教师讲与学生做的矛盾。例如在必修1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一节中, 我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将显微镜基本构造图展示给学生, 然后对照显微镜构造图讲解显微镜各部件名称、作用以及使用的方法、步骤, 同时用文字形式展现出来以配合教师的讲授, 通过显微投影仪演示操作步骤, 如是则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 从而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 极大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

二、独立自主的探索研究

学生的自主参与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单机演播形式CAI中, 重视“演”和“播”, 学生的自觉参与程度不够。在多媒体网络课件教学中, 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 通过“人机对话”进行自主探索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品质, 又增强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必修3《其他植物激素》这一节时, 学生可以利用教师在校园网络课件上尝试“种”一株“植物”开花结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用鼠标点取不同的“植物激素”加在“植物”上, 得到计算机显示的各种表现的“植株”。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教师的指导, 终于“种”出了植物在不同植物激素下的现象, 就这样, 在游戏中, 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带着极大的兴趣去探索, 掌握知识的本质。

如何进行探究式的学习研究?我有如下几个体会:

1、给学生讲解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 让他们知道怎样围绕探究学习的主题去寻找、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点。

2、目前中小学均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学生可以

通过学校现有的网络资源, 有意识地提高搜索自己所需信息的能力, 勤于使用校园网 (如学生通过浏览我校的校园网主页http://wsgjzx.30edu.com/) 获取校内外的重要信息。

3、善于使用功能不断完善的各级各类图书馆获取相应的知识。

三、如火如荼的讨论交流

实践证明, 课堂讲授与适当组织讨论相结合, 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辩识, 而且可以使他们在这种讨论中, 更好地认识自我, 促进其开拓思维的形成与发展。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更有效地组织讨论提供了便利条件。

例如, 1999年, 美国《科学》杂志将干细胞的研究推举为21世纪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并且排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 位列第一。干细胞的研究为什么如此重呢?学生可以自由地通过网络上寻找讨论对象, 发表看法。这时, 几乎所有的学生, 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 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讨论非常激烈, 有的支持, 有的反对, 有的持谨慎立场, 教师将有代表性的一些看法转换到大屏幕上进行交流。

这样的讨论, 充分地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教师在网上启发性的点拨、开导, 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东西, 而这正是讨论的教育价值所在。

四、高效轻松的复习方式

生物的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反复理解和记忆的, 学生可以通过终端与网络中心连接, 将课堂上讲解的多媒体课件再次从教学资料中心的服务器读取, 对不理解的环节可以反复观看, 并且可以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内容, 这不仅大幅度降低了教师的工作强度,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网络课件在生物教学是目前正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需要我们去尝试和总结。相信在生物学教学中, 只要在正确的科学方法指导下, 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 将在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品质, 促进其开拓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 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从多媒体网络环境方面实践和探索了生物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网络环境,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丽梅.浅谈多媒体课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http://www.wxsgz.com/jwzc/ShowArticle.asp?ArticleID=423.

[2] 吴珍珍.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效果[J].科技信息, 2011.

网络课件论文范文第5篇

一、自制教具的内涵与特征

1.自制教具的界定

什么是教具?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教具的解释为:“教具是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ZBX51001-88教学仪器产品一般质量要求》中对教学仪器解释为:“教学仪器是具有教学特点,体现教育思想,主要在教学中使用的实物和模型等直观教学用具”。由此,我们可以给自制教具作如下定义:自制教具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学生认知需要,结合相关的原理,利用随手可得的常见物品,制作出体现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用器具以及实验训练器材。

2.自制教具的特征

优秀的自制教具在教学需要的前提下,还应该具备如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具有科学性。所自制的教具不仅所示实验内容符合科学原理,体现科学知识,而且符合认知规律,能树立科学意识,有助于掌握科学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2)具有创新性。首先是比较新颖,没有在已往的教具展评出现,你的教具至少比已有的教具要有大幅度的改进或有不同的地方、或设计新颖、或构思巧妙,更没有在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刊出。其次是具有独特性,体现个体的智慧,没有类似的“东西”,最好是弥补课本上的空白。如笔者发表在核心期刊《物理实验》上的自制教具“液体电阻实验演示装置”就是弥补了现行中学初高中课本中的空白。

(3)具有艺术性。教学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自制教具从视觉的角度要让欣赏者感受到艺术的享受。因此,当我们观察到优秀教具时,总体感受到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东西,外形上和谐、颜色上协调、大小适中等。

(4)具有简捷性。麦克斯韦说:“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是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用自己自制的仪器,即使老是出错,也常常比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因此,结构要简捷,能突出重点,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和观察实验现象;操作要简捷,实验操作过于繁杂,易使学生感到疲劳和厌倦,从而分散学生的观察和注意力。

(5)具有新奇性。心理学表明,在差异性的事件中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实验现象惊奇、效果明显能高度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能促使学生深思,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交流。

(6)具有廉价性。取材容易,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性能稳定,安全可靠,造价低廉,外形美观,便于自制推广,有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材料要简捷,实验所用的材料是生活中低价格的顺手拈来的日常生活资源,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将他们搬到教室里做科学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兴趣。

二、自制教具的功能

自制教具,不是为了点缀课堂而自制,更不是为了获得荣誉而自制的,而是为了课堂教学的需要,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故主要考虑如下几点功能。

1.提高兴趣,启动问题思维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没有看见自制教具,对自制教具有神秘感和向往性。因此,利用自制的教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会使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学生的心理已经全部的被实验所吸引着,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一说要实验了,都会把头向实验方向看过来的。

2.突破难点,需要形象直观

课本上所选择的实验和教具,综合考虑了大部分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教育发展程度,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教学需要,也不一定适合学生和教师的学习习惯和知识呈现方式。因此,要自制适合自己的优秀教具来讲授比较抽象的物理化学知识。这些知识学生不能通过语言及生活经验直接感觉,更不能理解。因此,通过实验才能得到形成概念或规律的必要的表象。

3.寻找规律,感悟操作体验

学生学习的有些规律是隐藏在具体的事物中,往往被光怪陆离的现实外在的东西所掩盖着。比如,惯性定律的形成就是一个需要形象直观的斜面实验来支撑才能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笔者曾获松原市一等奖的“对比磁控式惯性定律实验装置”就是突破这一难点而自制的。

4.动手动脑,促进专业成长

自制教具是教师应具有的一项教学技能,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要做好自制教具必须先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制作技能、熟练设计技巧、砥砺意志。对这些的获得,就是一个教师成长的过程,也是收获成果的过程,更是享受专业成长的幸福过程。一个成功的自制教具过程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科研活动。因为制成一个自制教具,包括选题意义、价值论证、试研制作、形成文字说明。这足以说明一个自制教具虽然是以物质的形式呈现,但它的过程是研究思维的过程。

三、自制教具的原则

在《教具的活用技术》中,有一段关于设计自制教具的原则的论述:尺寸大些(Large scale);使用信手可得的材料(Easy available materials);结构简单(Simple mechanism);能进行鲜明的演示(Splend presentation);教育目标恰当(Objective reasonable);外观好看(Nice looking)。把这些原则的英文字头连起来,正好是Lesson。当然,这是字母的巧合,但是,它作为经过长期合作的同行们的口号,的确很好记、很合适。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应该有如下的原则。

1.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

任何一堂课堂教学都有自己明确的教学目标。实现这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我们就要思考如何呈现知识点、用什么手段来支撑概念和规律、怎么收获物理方法和原理、怎么习得操作技能和体验学习及实验的经历等等。解决这些,我们往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把学术形态的物理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的物理知识。二是要把教育形态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物理结识。虽然有很多方法转化,但实验的方法是最好的。这是因为实验装置的直观化、形象化、操作化,使我们的教学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趣味化、趣味化的问题艺术化。

2.实验最优化的需要

由于教科书编者的学习阅历、工作经验、表征方式限制,同时编者要考虑不同区域学生的适应性,考虑城乡、贫富差距、地理位置等等,教科书中呈现知识的实验具有普适性。这样的实验,也许不适合学生的个性探究,也许不是最好的实验设计。因此,自制教具就能弥补上述的不足,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最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3.体现教学个性的需要

教师讲课的风格是千差万别的,适合采用的实验手段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用品和随手可得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和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实验设计和教具的制作,这样就能创造性的实施教学,张扬教师独特的个性魅力。

4.提高学习趣味性的需要

自制的教具多数是利用常见生活用品和废旧物品,学生比较熟悉,对这些物品有亲切感,因此,学生对实验不感觉到深奥和陌生,容易启动思维,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实验的学习知识生活化,教具的演示现象奇异、绚烂多彩,结构的巧妙,操作的愉悦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其乐无穷!

四、自制教具的策略

1.加,增加实验中的可能因素

有些实验在设计时缺少一些因素。如器材、步骤、原理说明、控制条件等,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填加。如固体压强大小的实验,老教材就缺少面积相等时压力大小与压强的关系;光的反射只有反射规律的探讨,没有反射现象的演示和欣赏。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都要进行填加,弥补教材的不足。

2.减,精减实验中的某些因素

对于现有实验,无论是器材,还是步骤,或是装置组成等,存在没有必要或过于繁琐的内容时,就要考虑精减。如,过去阿基米德实验中使用的溢水杯,就比较杂与繁。笔者认为,如果用一个方便塑料袋子就更方便了许多,在思维上就更简捷明了,有利于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认识与理解。

3.代,代替。

用其他学科的实验,代替已有的实验。如化学的氨气使酚醛变红,代替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用其他材料的代替,如饮料瓶代替玻璃瓶。用廉价的代替昂贵的,如高压气筒代替气垫。用新材料代替旧的仪器,如用无毒的硫代硫酸钠代替有毒替奈、精确的火花仪代替不稳定的打点计时器等。

4.挖,挖掘。

是否有其他功能,如托里拆利实验管。是否有更先进的方法,如笔者曾经挖掘塑料饮料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什么作用后,撰写成“利用饮料瓶演示大气压存在的几种方法”发表在《物理通报》2005年第3期上。

5.微,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节约药品、节约时间、操作安全、污染少。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仪器,自行实验。用生活中卫生间的小吸盘来演示实验室中用电动抽气机才能完成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6.比,对比

对比法是区别事物的首要方法,即把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和另一事物或现象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比较,从而确定它们的异同点,达到认识事物和现象的目的。如,笔者研究的实验装置“对比式离心现象实验装置”、“对比式液体电阻演示器”发表在《物理实验》2007年第6期和2008年第3期上。

7.变,变化量

尺寸上的放大或缩小,曾经看到油田实验展区有一个特大的游标卡尺就是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形成的;位置上移动,如成像实验,通常的是在上面,有一个比较的实验改进是把它们吊起的,好处是在重力作用下,保证它们在一个面上;形状的变化;数目的变化;动静变化设计,如“恒质式液体压强演示器”发表在《物理通报》2006年第11期上。

8.合,组合优化的策略

笔者曾经制作一个带有弹簧称的木块,这就是木块与弹簧称的组合,这样做摩擦力的实验就方便多了。还有烧杯与止水夹结合,可将温度计不用把着了。还有将液体压强计与容器组合,制成了“内设直观压强显示器的几个实验”发表在《物理教学》2007年第11期上。

9.奇,现象奇异

实验演示的现象的奇异,这种“希望之中,意料之外”的教具最受学生的欢迎,那精巧的设计思路会给人以永久不忘的效果。可以说,这种观察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五、自制教具的步骤

1.寻找研制的课题

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是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是为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而产生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课题的选择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研究专长,选题应大小、难度适中,遵循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的原则。这是研究的第一步,是成功的起点,也是关键。

2.设计与论证

设计和论证阶段自始至终要体现创新意识。要从科学思想出发,对教具结构、实验现象、设计技术及其可行性、材料和器件的选取、制作方法和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论证。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符合科学性。对结构和材料要在设计方案的草图上进行技术可行性论证,将问题尽可能地消灭在设计过程中。这是成功的保障。

3.筹备优化制作材料

根据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的原理,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与高科技材料中,寻找适合设计原理、结构、性能的材料。一般对一个构件都要贮存多种材质的材料,便于制作改进过程中用来更换和优化。主要从价格、制作方便、实验现象明显、艺术程度的需要等方面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材料。

4.制作与试验

用容易切割的、易找到的材料,如纸板、包装材料、乙烯板、玻璃片、三合板、铁板等做成“毛样”看一看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通过制做与试验才能更完善、更合理。但教具的制作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因为一般的教师会遇到工具不全、材料不齐、技能不到位、经验不足等困难。有时,随着制作过程,还会遇到修改设计方案、材料更换等问题。因此,要求研制者要有耐心和恒心,有不怕失败的思想准备。

5.评价与改进

制作出的教具要在实际教学中勇于使用,观察它的演示效果,操作是否方便,还存在什么不足。还要请同事使用或请相关的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进一步地改进完善,达到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取材容易、操作简便、外形美观、安全可靠、造价低廉等要求。

6.定型与推广

对已经制作好的教具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后,确实是保证成功、效果明鲜,深受同行和学生的好评,就可以参加各级自制教具评比比赛或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可以申请专利保护。

7.完成说明书

说明书包括装置的性能、用途、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维修管理。要使他人看得明白,关键的地方写得要清楚且具体些。如,自制教具的价值和意义,绝不是有些人认为的仅仅是实验器材贫缺不足的有效补充,也不是仅仅为了节约资金,而是丰富实验课程资源,满足日益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自制教具成本低但运用的构思智慧不低,成本低但开发的教育价值不低,成本低但包含的科学内涵不低,成本低但创造的火花不低,保证了低价格高智慧、低消耗高效果的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日]大隅纪和.教具的活用技术.刘济昌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郭振玲)

上一篇:问题导向教学法论文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