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建设范文

2023-09-23

网络建设范文第1篇

1、快速、灵活的管理海量商品信息

2、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客户服务成本

3、快捷处理客户的订单,降低失误

4、智能化的流程设计,提高工作效率

5、有效的管理客户、代理商

6、网站要很容易被各大引擎收录,并比较容易获得好的排名,使网站推广效果倍增

面对以上的需求,深圳网站建设公司制定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第一、首抓页面设计:网站的页面设计做到突出鲜明的个性,体现企业的特色,并充分考虑浏览者的视觉体验与浏览速度的平衡。

第二、商品展示系统是核心:商品展示系统做到支持海量商品分类管理,具有完善的商品属性设置功能,支持商品品牌和生产厂商管理。

第三、客户服务系统,企业将客户经常遇到的问题积累起来,形成常见问题知识库,提高给客户服务的效率和品质。同时,企业的客户也可在网站上在线提问,管理员回复后可决定是否作为常见问题予以公布。

第四、在线沟通系统,借助这个系统,浏览者可以实时的和在线客服员进行沟通;每个在线客服人员可对多个客户进行服务。全部列出在本站的在线者名单,使用者可以很方便的选择说话的对象。在线名单可以随时关闭或打开,可以在网站的任何页面插入链接,点击直接调出交流窗口。 第

五、广告管理,通过广告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整个网站的广告条、广告文字、广告动画进行管理,管理员可以自由上传、更换广告图片或文字,系统支持广告点击量统计。

第六、订单管理是目标:浏览者可以在线提交订单,订单信息可以同时发送到数据库和用户邮箱中,管理员能够对订单信息进行管理,能够修改订单状态。

第七、客户管理系统,对客户的基本信息、等级、积分、权限等信息进行管理,支持按多种方式的查询,能够注销、开通、调整会员权限。

第八、购物论坛,管理员可根据企业产品或服务种类的不同而设立多主题多版面。采用讨论区-话题-贴子三级结构,源贴及回复贴用树状结构表现,清晰明了。结合会员管理系统,只有会员才能发源帖及回复帖子。管理员对讨论区可进行版主授权,将某个讨论区的管理权限放开给某个会员,分主题管理。

第九、邮件列表,支持对会员邮件地址进行分组管理,能够添加、删除、修改邮件地址信息,能够按组群发邮件。可以支持邮件的在线编辑与管理。

第三方系统整合,如手机短信接口:将订单系统同手机短信系统对接,让订票人随时了解订单的信息及处理进度,在线支付接口,同网上银行提供的支付接口对接,为浏览者提供在线直接支付功能。

第十、网上投诉,以留言的形式给管理员发送投诉信息,信息保存在后台数据库中,管理员登录系统后可以查看。

第十

一、在线调查,管理员自由设定问题形式和答案形式,系统根据管理员输入的问题信息,自动生成调查问卷浏览者能够在线提交调查答案,答案可以是单选或多选,系统能够避免同一用户多次提交。管理员能够设置调查进行的时间,可以自行关闭正在进行的调查,也可以重新开始结束了的调查。

以上主要是电子商务网站做了详细的方案介绍,如果你想了解其他方面的网站设计可以咨询深圳智儒科技。

网络建设范文第2篇

优化高校德育网络环境,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高校德育师资队伍作为工作主体,应不断优化创新工作路径,从加强德育主体队伍建设,建立管理特色型德育网站;挖掘深层规律,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借助新媒体实现德育内容传播方式的转变等方面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把工作落实到位,使德育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高校德育工作与环境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马克思主义既肯定环境的肯定作用,又强调人对环境的能动作用。如今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频繁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网络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从网络环境中衍生出类型多样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着多方面的作用。通过正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发展的特点,优化德育网络环境既是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前提之一,又是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道德规范的树立、健康心理的形成、知行合一的实践等方面不可忽视的显著力量。网络环境是高校德育环境的最新组成部分,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复杂多变的特点和随之而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充分利用其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使立德树人工作能够与时俱进,顺畅运行,取得最佳效果,这都是目前高校德育主体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1 高校德育网络环境基本内涵阐释

1.1 高校德育网络环境的定义

从一定意义上说,高校德育工作实质上是作为德育主体的师资队伍对广大学生客体进行人文引导教化的行为过程,具有厚重的人文精神底蕴和价值内涵。而德育环境是指可以影响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政治素质形成与发展等外部因素的综合,一切与德育相关的并且能够对德育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影响的外部因素都归属于德育环境的范畴。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高校德育网络环境这样界定,即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大数据资源和新媒体媒介为依托,由计算机网络形成的以信息传递交流为主要内容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推进和在校师生的认知行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环境。这种工作传播环境的营造和建设一般由各高校党委机关牵头引领、各专业学院配合实践推进、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负责管理监督,是现实教育教学环境的拓展和补充。在这种德育环境中,主客体双方可以实现双向互动交流,进行信息交换,主体通过创新手段对客体开展进行各类潜移默化的德育教学活动,凝结思想共识,汇聚校园正能量。

1.2 高校德育网络环境的特征

1.2.1 虚拟开放性

虚拟开放性是高校德育網络环境最显著的特征,一方面,它在对真实教学生活复制和再现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德育主客体和教育教学目的的虚拟。教育主客体在网络中大都以一种符号化、代码化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最大程度地突破时空条件限制。另一方面,高校德育网络环境又是一个处于开放状态的环境,因为高校德育主客体的实践活动、主客体的学习生活条件、信息手段的更新发展都会引起高校德育网络环境的现实变化。

1.2.2 动态发展性

由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引发的变革虽然是全面深刻的,但它对高校德育环境的优化而言其实是丰富和扩展的。因为高校德育网络环境的优化是在符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下进行落实贯彻的。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高校德育网络环境的基本要素、组织结构和核心功能等仍然是其主体在互联网时代仍需要重点考虑的层面;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在是德育主体要顺势而变找寻符合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特征的工作路径和方法,因此德育主体只要找准这些变化的部分就可以找到促进高校德育网络环境优化的工作着力点。

1.2.3 教育引导性

教育引导性也是高校德育网络环境最重要的特征体现。一方面,网络环境作为高校德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不仅有利于德育主体构建科学、完善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帮助德育客体将消极被动地接受转化为积极地内化筛选、理解和吸L也有利于激发德育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互联网强大的资源库自发地进行学习探究活动,并且不断地进行自我约束教育,从而使德育工作取得最佳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高校德育网络环境的导向功能又影响着高校整体德育工作的定位和发展。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内容的传播具有跨文化属性,能够促使具有不同文化价值观念、思想道德观念的德育主客体通过网络相互了解沟通,分析问题,向他们提供彼此可供选择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对他们的思想、情感、行为不间断地产生影响,为整个校园德育工作的推进开辟新途径,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2 高校德育网络环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网络环境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2.1.1 增强德育工作的形象性和时效性

网络环境凝聚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综合的多媒体因素,带给德育客体最直观明晰的感受,伴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德育主体可以将更多略显枯燥的德育原理运用新形式呈现出来,由此带给客体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明显强于传统的课堂灌输填鸭式教育,使得德育内容更趋向生动形象化,能够被广大德育客体所接受。同时网络环境打破了时空限制,使新内容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更好地为客体服务,提高客体进行自我内化德育内容的效率,这些显著的进步是传统高校德育工作无法比拟的。

2.1.2 提高德育工作的维度性和互动性

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得德育主客体既是重要的信息源又是重要的影响源,每一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途径收集获取信息,又能作为信息来源与别人共享交流,从而打破了传统德育工作的封闭性,能够实现形成立体教育空间的目标:而网络传播模式又呈现出极强的个性化、灵活化的特征,“极大地促进了师生交流之间的民主化、平等性和互动性,既有利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有利于教师真实性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能够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

2.2 网络环境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2.2.1 冲击了德育主体的引领地位

高校的德育教学工作一般采用课堂灌输的方式,德育主体将所传达的内容与个人积累的教学经验相结合,配合多媒体手段,力争建立起主客体之间平等交往的双向互动的新理念。而快速发展的网络文化严重弱化了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其不再是学生获取德育知识的主要源头,进而其作为德育主体的重要地位受到冲击和挑战。

2.2.2 负面影响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中不能自拔,对自我认知不协调,而家庭约束力的缺乏和社会力量监管的脱节使得他们出现道德法律观念淡化和道德行为失范等现象,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严重时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复杂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输出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极易扭曲我国高校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这些现实问题时时刻刻都使高校德育主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 高校德育网络环境优化的具体路径

3.1 加强德育主体队伍建设,建立管理特色型德育网站

在优化高校德育网络环境的具体实践过程上,德育主体应确立对客体的责任意识,做好角色定位,把客体作为自己施加作用的条件,既承认它的重要作用,更要对它进行有针对性、选择性的内容传播。因此,各高校要将相关的德育人才合理地组织起来,对原有师资人员重点培养相应的学术理论探究能力和网络技术开发运用能力,帮助他们及时转变工作理念,理性应对挑战,深入进行实践。德育主体要立足高校实际情况,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德育网站,一方面客体可以随时随地从该网站上获取大量的德育资料开展自我学习,后期将此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平台。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网站和学校内外一些学术专家进行对话沟通,共同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帮助德育主体及时掌握广大客体最新的思想动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加强对网络的控制与管理也不容忽视,各高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做好网络控制,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管理,根据既定的利害标准,严格监控和过滤对学生思想产生消极影响的信息源,运用技术手段阻止有害数据和消极信息的侵入等。通过这一系列网络传播性内容刺激,争取把德育客体早期已经内化了的思维观点、道德意识外化为良好的行为表现、实践习惯,为实现路径优化解决成效最优化的目的做好铺垫。

3.2挖掘深层规律,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

在优化高校德育网络环境时,为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首先,德育主体要做到遵循教育的规律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贯穿于全过程。马克思主義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应成为各高校德育工作的鲜亮底色,优化高校德育网络环境的手段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对高校德育环境的各种有效因素进行优化、重组和建设,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尽快帮助年轻一代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德育主体要不断提高对数据信息的敏感性,主动收集、整理、分析信息数据,重视客体不同信息数据之间的关系。在互联网时代,每个德育客体都会产生复杂的数据信息,我们要让数据发出“声音”,促进开展德育工作。例如,当大家在学校官方微博、百度贴吧,频繁讨论学校的思政课程内容,甚至出现很多过激言语时,那就说明学校思政课程的设置可能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德育主体既要及时通过各公示平台做出说明,提出解决措施,安抚同学的情绪,又要向学校负责部门申报情况,互相配合,及时解决问题。同时,我们要通过本着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适应学生的精神,逐渐适应量化一切信息,使得有关学生的所有信息都是可以数据化的,可以拿来进行阅读和分析。例如通过对网络使用痕迹、空间方位、沟通信息的数据化,我们可以发现客体意识言语传播的过程,了解到学生的人际社交关系和预测他们的行为方式,最后对思想行为波动较大的同学专门进行心理疏导,极大地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3 借助新媒体实现德育内容传播方式的转变

各高校在优化自身德育网络环境时,德育主体应坚持“扬弃”的观念,既吸取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又不断探索新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在把握客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对策,采取措施,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重视各路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使客体的道德意识始终沿着既定的正确方向发展,更要树立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意识,开辟更多符合德育主客体协同价值理念的工作路径,并且根据德育客体的不同层次及时做出相适应的调整优化。例如,为了使德育工作的倡导理念在与网络信息的碰撞和交锋中趋于优势地位,德育主体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新载体,丰富德育渠道。由于自媒体具有操作简单、传播速度快、内容多元化等特点,高校德育工作队伍应尽快建立传播德育理念的微信公众平台,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搭建特色模块,及时更新内容,营造积极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给青年学生传递正能量,发展成为各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兴阵地。同时,德育网络环境打破了传统课堂灌输过于保守落后的呈现方式而表现出与灌输话语体系的差异性,使得话语表达显示出形式简洁、层次清晰的特征,使其成为一种更为感性涵化的传播体系,易于被德育客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高校德育工作想要取得实效可以借鉴网络信息的点对面的传播风格,将一些过于传统保守、严肃规范的话语传播体系转换为易于受众接受的网络话语传播体系,将抽象化、理论化的德育原理以形象化、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激起出高校德育主客体交流的积极性。例如,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德育队伍通过制作形式多样的微党课视频并将其投放到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改变了以往单一乏味的教育灌输方式,把党和政府政策方针、相关专题教育等一系列基础理论内容通过一些生动鲜活的视频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表达语言让主流思想实现目标覆盖,真正地走进学生、融人人心。

优化高校德育网络环境,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高校作为开展青年学生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具体德育网络环境的优化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多方力量,形成具有灵活措施、多层维度、显著成效的德育网络环境系统。

网络建设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下一代网络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培养“实战型”具备IPv6技术的网络专业人才迫在眉睫。依托校内网络实训室和校园网,分析当前IPv6网络组建的典型案例,在有限的环境内构建IPv6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不但为IPv6技术的教与学提供了必要环境,也为教师科研提供了实验平台,体现了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教研合一”的理念,为培养更优秀的下一代网络应用人才创造了必要条件。

[关键词]实验教学平台 教研合一 IPv6网络

[基金项目]本文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IPv6网络实验平台的研究与设计”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WZY2007023)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IPv6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技术基础得到广泛认可,IPv4网络正逐步向IPv6网络演变。随着我国政府、企业构建下一代网络的大规模展开,培养“技能型”具备IPv6知识的网络专业技术人才迫在眉睫。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更新网络技术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构建功能完善、技术领先的网络实训基地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校内网络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技能型实用人才,强调能力的综合与实用,实践教学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尤其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学做合一”和“生产性”实训为基点,以技术开发与服务中心为支撑,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创造了优越的实训条件。基地通常由“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以及“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基地三部分构成。在教学中,通过“学做合一”有效落实基本技能的实验与实训;通过“校企合一”有效落实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使学生掌握综合操作技能,具备校外顶岗实习能力;“教研合一”,主要是指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面向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性的横向课题研究,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这就需要有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平台、研究所或重点实验室支撑。

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来说,功能完善、技术领先的校内网络实训基地,不但有利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提高学生网络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网络相关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教学质量;而且具有服务社会、技术研发等生产功能,从而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校内网络实训基地较好地解决了“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和“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却难以体现“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依托校内网络实训室和校园网所构建的IPv6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不但是学校的教学工具,更是科研的实验平台和新应用和业务的基础设施,是“教研合一”的支撑平台之一。

二、IPv6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为了充分体现“教研合一”,构建的IPv6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不但需要能够模拟建设IPv6网络,检测网络整体建设方案的可行性;而且需要能够对网络建设过程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模拟测试。作为实验教学平台,它让学生有了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网络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环境;作为新技术创新平台,它为教师面向企业开展应用研究、开展新技术研发等提供实验平台。

(一)当前IPv6网络建设分析

为了使建设的IPv6实验教学平台更加实用,必须综合考虑当今和未来网络技术发展方向,分析校园网、中小企业网等企业级IPv6网络建设和应用方式。当前,IPv6网络建设的方式主要有升级现有IPv4网络和建设全新的IPv6网络两种。

1.升级现有IPv4网络。当前的IPv4网络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并且具备相当的用户规模,如果要实现全网升级IPv6网络,必然面临投资大、网络需要重新规划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升级现有IPv4网络不失为一个实用的方案。

由于IPv6协议与IPv4协议的体系结构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网络升级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核心设备的升级,如路由设备、核心交换机的升级。如果原核心设备在硬件上支持IPv6协议,设备厂家可以提供较稳定IPv6版本的设备软件,那么,就可以将这些设备升级为IPv4/IPv6双协议栈工作模式,网络的其他部分保持不变。核心设备完成升级后,可以分别提供至IPv4网络和IPv6网络的出口;接入用户只需要升级自己的主机为IPv6/IPv4双协议栈主机,就可以采用隧道的方式直接接入核心交换机,而对于原有的IPv4用户又不会造成任何影响,通过升级,原有的IPv4网络下的IPv4用户的业务不受影响。新增的IPv6/IPv4双栈用户也可以正常访问IPv6网络、IPv6业务,以及IPv4网络和IPv4业务。如果现有设备无法升级到IPv6,只有用新的IPv6网络设备替换原设备,但由于网络一次性升级成本相对较高,对于大型的园区网,核心设备可考虑节点冗余,逐步地、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对核心设备进行升级。

在这种升级方案中,受到网络建设成本和服务器性能以及服务器自动配置程度的限制,效率不是很高,适合于IPv6/IPv4雙协议栈用户比较少的情况,或者在建设园区IPv6试验网初期。

2.建设全新IPv6网络。建设全新的企业级IPv6/IPv4双协议栈园区网相对于升级现有网络成本要高,但网络的实现相对简单,只需要选取支持双栈的交换机设备,按照现有的园区网建设模式组建网络即可。

核心层和汇聚层可选用双栈交换机,接入层可使用现有的二层接入交换机组网。为提高网络的可靠性,汇聚层与核心层之间、接入层与汇聚层之间采用双归链路上联实现链路冗余;汇聚设备作为用户接入点网关设备,通过运行VRRP协议实现网关冗余;核心节点采用双核心部署保证节点冗余。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双栈方式完成连接,正常访问IPv6网络和IPv6业务以及IPv4网络和IPv4业务。

从技术角度来说,这是最理想的方案,不必为不同类型的用户单独部署网络配置,开销小,管理简单,IPv4和IPv6的逻辑界面也比较清晰。然而,由于原有的网络实际上都是IPv4网络,要建设全双栈网络,必须将原有网络设备淘汰弃用,投资过大,并有不同程度的设备资源浪费。实际上,这种模式只适合新建的网络。

(二)IPv6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通过分析当前IPv6网络建设现状和学校教学实际,要在有限的环境下,构建“教研合一”的IPv6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使其成为功能完善的教学工具、技术领先的科研平台,从而更好地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服务,为技术研发服务。整个网络拓扑结构设计,见下图。图中所示的IPv4网络部分可模拟传统的IPv4企业网,IPv6网络部分可模拟一个完整IPv4/IPv6双协议栈网络,均分为核心、汇聚和接入三层架构。整个结构充分考虑现有和下一代不同的网络环境,既可以模拟实现全新IPv6企业网络建设,也可以模拟实现从IPv4网络升级到IPv4/IPv6双协议栈网络的建设,还可以比较系统地测试IPv6网络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为更稳定地从IPv4网络向IPv6网络平滑过渡或建设全新IPv6网络提供保障。

具体的设计说明如下:(1)核心层网络为双栈网络,核心交换机为双栈设备;边缘路由器支持双栈网络,可以作为NAT-PT设备实现IPv4与IPv6的业务互访。(2)汇聚层和接入层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纯IPv4网络,另一部分是双栈网络;汇聚层设备为IPv4三层交换机和IPv6三层交换机,接入层设备为IPv4三层交换机或二层交换机。(3)IPv4网络下的IPv6用户可以采用ISATAP隧道接入到核心网络,双栈网络下的IPv6用户则可以直接接入。(4)为保证网络可靠性和原有IPv4业务及新增的IPv6业务的稳定性,接入层与汇聚层采用双上联实现链路冗余,鉴于构建网络实验平台的成本,核心层只采用单核心,而没有采用双节点实现节点冗余。(5)可以模拟三层到桌面,二层到桌面(在汇聚层使用三层);在IPv4网络部分运行OSPFv2路由协议,在双栈网络和双栈核心网络上既要运行OSPFv2,也要运行OSPFv3路由协议。(6)在业务实现上应该可以保证以下几点:现有IPv4网络中的IPv4业务不受影响;IPv6/IPv4双栈用户和纯IPv6用户可以正常访问IPv6网络及IPv6业务;双栈用户可以直接访问IPv4网络及IPv4业务;通过NAT-PT设备实现IPv4用户访问IPv6业务;通过NAT-PT设备实现IPv6用户访问IPv4网络及业务;在双栈网络部分,可以在接入交换机上实现流的分类;在汇聚层交换机上实现QoS防拥塞机制。

在实际网络中,IPv4协议比较成熟而且无处不在,一般很少有纯IPv6用户,而支持IPv6协议的用户终端一般也支持IPv4协议,如果IPv6网络实验平台的用户要访问现有实际的IPv4网,以及实际的CERNET和Internet资源,直接利用IPv4协议即可。因此,在搭建IPv6网络实验教学平台时,网络中的用户PC可以直接安装IPv4/IPv6双栈协议体系,方便与外部其他网络连接。

从IPv6的技术角度看,IPv6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可以模拟、验证IPv6的基本特性以及常见的IPv4/IPv6过渡策略,也可以验证基于IPv6的路由实验和双栈网络模拟、隧道技术模拟,还可以进行RIP/RIPng路由协议实验教学;OSPFv2/v3路由协议实验教学等,为师生提供的较好的IPv6技术实践教学环境。通过IPv6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模拟配置教学,不但加深了学生对IPv6相关知识和技术的理解,更加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IPv6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教研合一”

IPv6网络实验教学平台除了能够完成以教学为主要目的实训项目外,还可以進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如对相关行业的组网技术、行业网络中特定的应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对IPv6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测试,提出合适的IPv6校园网的建设方案等,从而为校内外相关行业提供技术研发和支持。

此外,对校内外承揽实际业务,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为校内的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参与科研课题的技术研发等工作,不但为师生创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还可以利用其创造的经济效益购置设施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技术研发等,这样,就变消耗性实验实习为创造效益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体现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教研合一”理念。

作为高职院校,IPv6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IPv6的教、学、研、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践环境,引导学生以探索的方式学习,提高IPv6网络应用能力,以适应将来职业的需求。为教师提供了进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究的实验平台,帮助教师以创新的方式教学,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作为尝试和部署下一代互联网新应用和业务的基础设施,还可以从中获取IPv6网络的组织管理经验,为校园网将来正式申请接入CERNET2做准备,以实现IPv6从实验教学到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丁金昌,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2]华为3Com技术有限公司.IPv6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杜治国,罗穗萍,梁华坤.IPv6技术与校园网的规划部署及教学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8).

[4](美)波波维亚.部署IPv6网络[M].王玲芳,张武,赵志强,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5]过晓明.IPV6协议下高校校园网的接入技术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12).

网络建设范文第4篇

摘要:反假货币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如何建立反假货币长效机制,切实维护正常的货币流通秩序,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反假货币工作的一个重点课题。本文针对天津市反假货币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反假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货币反假;现金管理

一、天津市反假货币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近年来,天津市反假货币工作严格按照国务院反假货币联席会议的要求,始终坚持“群防群治、打防并举、常抓不懈”的原则,紧紧围绕服务地方经济金融发展的大局,努力构建“一个体系”、打造“三个平台”,着力推进反假货币长效机制建设,反假货币工作社会化氛围日渐形成。

(一)构建反假货币工作组织体系

一是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作为天津市反假货币工作的牵头单位,切实发挥反假货币联席会议的作用,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定期会同地方政府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反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在防范和打击制贩假币犯罪活动等方面,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加快了反假货币工作的社会化进程。二是结合货币流通区域的特点,建立了天津市静海县、河北省大城县、文安县三个地区的跨区域反假货币工作协调机制,适时召开三地区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全面落实反假货币工作责任制,通过会议部署和下发文件等方式,把反假货币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天津市各金融机构、各职能部门和有关的责任人,使全市的反假货币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打造反假货币工作宣传平台

一是建设城乡两级反假货币宣传网络。2007年,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与天津市邮政公司签订《反假货币宣传合作协议书》,借助其城市社区邮政服务中心和农村邮电服务站,在全市建立起886个城市社区反假货币工作站和3052个农村地区反假货币工作站,并在2008年统一升级为人民币知识宣传站。宣传站主要负责所辖区域的反假宣传培训、向社会提供货币识别鉴别、钱币知识和爱护人民币宣传等服务,目前宣传站共有义务宣传员6000余名,已成为全市反假货币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在反假货币宣传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农村地区宣传,组织流动宣传车、宣传牌,结合文化、经贸和传统节日等重大活动,深入农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和大型批发市场等场所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有关反假货币政策、法律、规章制度,普及货币防伪知识。每年都组织反假货币宣传月活动,围绕年度反假货币工作重点开展集中宣传;2007年,根据总行反假货币工作“七个一”工程要求,举办了天津市反假货币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2008年,结合天津市作为奥运协办城市的实际,制定奥运年反假货币宣传工作方案,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宣传的有效性。

(三)打造反假货币工作监督管理平台

一是制订完善了反假货币工作管理制度及配套措施,使反假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加大对反假货币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督促金融机构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二是建立了由各金融机构联席会议成员及所辖营业网点负责人组成的反假货币工作网络,负责日常反假货币管理工作。三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2007年以来,对义务反假宣传员进行2次反假货币知识集中培训。加强对金融机构一线临柜人员的反假货币法规、货币防伪技能的培训。2008年初,建立了由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货币鉴定能力突出的一线工作人员组成的反假货币技能人才库,通过定期研讨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能力和货币防伪技术水平。

(四)打造反假货币工作动态监测平台

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了以部分金融机构网点组成的反假货币工作动态监测反馈机制,形成较完整的反假货币监测、分析、报告和信息交流机制,通过对假币犯罪活动情况的监测,使各方及时掌握假币犯罪活动的最新动态。同时,还针对监测中发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通过召开现场会等方式,通报情况、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协调各单位的行动,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优势,形成打击的合力,提高打击假货币犯罪的整体效果,努力营造全社会防假打假的氛围,压缩假币生存空间,减少假币的社会危害,维护经济金融和社会秩序稳定。

(五)反假货币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市民反假货币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反假货币的能力有所增强。据走访调查,目前天津市农民、小商贩及普通市民基本上掌握了人民币的一般防伪特征,收到面额在10元以上人民币,都要查看一下是否是假币,误收假币的现象明显减少。二是反假货币社会化氛围初步显现。人民银行借助于反假货币工作平台,及时向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通报反假工作的最新动向,提出反假货币工作措施和建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并参与反假货币工作,反假货币工作形成了由政府推动、相关部门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基层人民银行履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民银行充分发挥管理人民币流通的职能,在加强与政府协调配合和服务社会的同时,人民银行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升,社会公信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当前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反假货币工作相关政策措施亟待完善

一是假币没收程序需要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公安机关发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应当予以没收,加盖“假币”字样戳记,并登记造册。公安机关应当将没收的伪造、变造的人民币解缴当地中国人民银行。按照这一规定,公安机关采取的假币没收程序与金融机构应该是相同的。可实际上,公安机关并没有“假币”戳记章和“假币收缴凭证”。通行做法是,公安机关发现假人民币后,直接携带假人民币来到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开具没收收据进行没收。二是反假费用分摊方式有待明确。近年来,为了巩固宣传成果,扩大宣传阵地,反假货币费用支出也不断增加,而目前基层人民银行经费偏紧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实际上承担了相当一部分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反假货币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现行的反假奖励政策不利于调动金融机构临柜人员反假货币工作的积极性。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10月份实施的反假货币奖励办法,取消了对金融机构临柜人员收缴假币的奖励政策,给假币收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商业银行鉴定机构在反假货币工作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人民银行授权的鉴定机构主要分布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分行及区县一级分支机构,近年来,这些鉴定机构的作用有所弱化。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把追求经济效益作为工作的重心,对假币鉴定机构的社会公益性工作重视不够,使之处于边缘化状态。部分商业银行鉴定机构人员调整和流动频繁,专业从事假币鉴定人员数量较少,也没有假币鉴定印章和假币鉴定书,遇有公众申请鉴定,大多是推到人民银行。

(三)假币识别鉴定技术手段仍比较落后

目前,假币鉴定主要采取以伪钞鉴定仪识别与人工鉴定相结合的方式。据调查,天津市各银行机构配备的鉴定机具仍存在仪器老化、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假币鉴定大多在点验钞机上识别后,再进行人工识别。随着假币制假技术的提高,识别鉴定技术手段己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反假货币鉴定工作的需要。此外,在实际工作中,对外币、缺污损人民币、普通纪念币、贵金属纪念币、退出流通的旧版人民币的鉴定存在一定困难。

(四)反假货币宣传站的职能定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目前,在各地建立的反假货币宣传站、反假货币宣传服务站或人民币知识宣传站,其中一项主要的职责是为村民和社区的居民提供假币鉴别服务,普及宣传人民币反假知识,由于其不具备假币收缴的职能,在开展宣传提供服务的同时,发现假币如何处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天津市人民币知识宣传站采取的做法是,劝说持币人主动上交人民银行、公安机关或者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对持币人有没有上交,无权过问,可能会造成被发现的假币重新流入社会的现象。

(五)全员反假货币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从人民银行来看,目前基层人民银行从事反假货币工作年龄偏大的人员较多,年轻同志偏少,从事具体操作性工作的人员较多,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较强调研工作能力的高素质人员较少。从金融机构来看,商业银行反假队伍技能素质参差不齐,在处理假币收缴业务时常常会出现当事人不满或发生假币纠纷的情况。从社会角度看,在市民反假意识和识假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被动持有假币的问题值得关注。由于一些地区人民币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一些误收假币的群众存在侥幸心理,不主动将假币上缴银行,总想等待机会用出去,造成了少数受害人被动持有假币的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反假货币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完善适合基层反假货币工作实际的协调联动机制

一是地方政府应将反假货币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与成员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反假工作的具体事宜。二是人民银行要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认真履行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职责,制定反假货币工作的具体计划和活动方案,加强组织协调、检查监督、情况汇集与通报。公安、工商、教育和宣传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配合沟通,全力支持工作。三是各金融机构要从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等方面落实反假货币工作。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反假活动,自觉抵制假币并举报假币违法行为。

(二)制定完善反假货币工作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

一是尽快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由人民银行直接负责货币真伪鉴定管理,以增强货币鉴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公安机关、人民银行假币收缴或没收的操作程序,以及纪念币和退出流通人民币等的鉴定方法。二是积极向地方政府申请专款,对在反假货币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以充分调动反假货币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建立金融机构反假货币工作业绩年终考核评比制度,对尽心尽责履行反假货币职责,完成反假货币工作任务的金融机构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敷衍塞责、不负责任的,予以通报批评。

(三)多方并举筹集反假货币工作经费

反假货币工作是社会系统工程,在开展反假培训和宣传方面,仅靠人民银行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反假经费不足的问题。一是人民银行总行要根据经济发展和反假形势的需要不断加大基层人民银行反假经费的投入,保障日常反假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反假工作中主力军的作用,通过筹集奖励基金等多种形式,奖励在反假工作中取得成绩和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三是加大政府对反假货币费用的投入。把反假货币经费列入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这样既可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更有助于提高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和参与反假货币工作的主动性。

(四)加大反假货币宣传培训工作力度

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民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反假货币宣传站、反假货币宣传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和义务反假货币宣传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其业务技能。对所有反假货币宣传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和义务反假货币宣传员,进行统一上岗资格的业务培训,培训合格后上岗。

(五)加强反假货币检查监督工作

一是人民银行成立“货币真伪鉴定中心”,向公众公布联系电话,专门负责对金融机构收缴的假币进行最终裁定,及时处理社会公众投诉和疑难币的裁决。二是加大对金融机构执行假币收缴制度情况的检查力度,监督检查反假人员上岗持证和收缴鉴定程序,以及收缴的假币账务和实物保管情况。对金融机构不依法执行假币收缴的行为和不向社会提供鉴别假币机具的行为等,依法给予严肃处理。三是深入基层反假货币工作服务站、宣传点,了解掌握新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反假货币工作中的新问题,督促指导服务站、宣传点履行好职责。

(责任编辑刘洋)

网络建设范文第5篇

学 院:资源环境学院 班 级:安工一班 姓 名:李冲 学 号:201140469109 课程论文题目:无线局域网技术概述 课程名称:网络技术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无线局域网技术概述

学 生:李冲

(资源环境学院安工一班,学号201140469109)

摘 要: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无线局域网 技术,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 摘要 介绍了相关的知识。

在这个“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时代,伴随着有线网络的广泛 应用,以快捷 高效,组网灵活为优势的无线网络技术也在飞速发展。无线局域网是计算机网络 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利用了无线 多址信 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 体应用提供了可能。通俗地说,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WLAN)就是在不采用传统缆线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 通常 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但有线网络在某 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 不可移动。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连接起来时,敷设专用通信线路的布线 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联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 塞。 无线局域网就是解决有线网络以上问题而出现的。

一、无线局域网的历史

说到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能比人们的还要早。无线网络的初步应用,可以追溯到五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采用无线电信号做资料的传输。他们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科技,并且采 用相当高强度的加密技术。当初美军和盟军都广泛使用这项技术。这项技术让许多学者得到了灵感,在1971年时,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员创造了第一个基于封包式技术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这被称作ALOHNET的网络,可以算是相当早期的无线局域网络(WLAN)。这最 早的WLAN包括了7台计算机,它们采用双向星型拓扑

(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横跨四座夏威夷的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Oahu Island)上。从这时开始,无线网络可说是正式诞生了。 虽然目前几乎所有的局域网络(LAN)都仍旧是有线的架构,不过近年来无线网络的应用却日渐增加,主要应用在学术界(像是大学校园)、医疗界、制造业和仓 储业等,而且相关的技术也一直在进步,对企业而言要转换到无线网络也更加容易、更加便宜了。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无线局域网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无线局域网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11Mbps,传输距离可远至20km以上。 它是对有线联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使用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联通问题。

二、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局域网具有以下优点: 安装便捷

一般在网络建设中,施 工周期最长、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大的,就是网络布线施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破墙掘地、穿线架管。而无线局域网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或减少了网络布线 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P(Access Point)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 使用灵活

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而一旦无线局域网建成后,在无线网的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 接入网络。

经济节约

由于有线网络缺少灵活性,这就要求网络规划者尽可能地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往往导致 预设大量利用率较低的信息点。而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规划,又要花费较多费用进行网络改造,而无线局域网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易于扩展

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这样,无线局域网就能胜任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到上千用户的大 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像

“漫游(Roaming)”等有线网络无法提供的特性。由于无线局域网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所以发展十分迅速。在最近几年里,无线局 域网已经在医院、商店、工厂和学校等不适合网络布线的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技术

1). IEEE 802.11标准

IEEE 802.11是在1997年由大量的局域网以及计算机专家审定通过的标准。IEEE 802.11规定了无线局域网在2.4GHz波段进行操作,这一波段被全球无线电法规实体定义为扩频使用波段。

1999年8 月,802.11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包括用一个基于SNMP的MIB来取代原来基于OSI协议的MIB。另外还增加了两项内容,一是 802.11a,它扩充了标准的物理层,频带为5GHz,采用QFSK调制方式,传输速率为6Mb/s-54Mb/s。它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 独特扩频技术,可提供25Mbp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并支持语音、数据、图像业务。这样的速率完全能满足室内、室外 的各种应用场合。但是,采用该标准的产品目前还没有进入市场。另一种是802.11b标准,在2.4GHz频带,采用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和补偿 编码键控(CCK)调制方式。该标准可提供11Mb/s的数据速率,还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之间自动切换。它从根本上改变无线局域网设计和应用现状,扩大了无线局域网的应用领域,现在,大多数厂商生产的无线局域网产品都基于 802.11b标准。 2). 无线局域网的相关概念

在一个典型的无线局域网环境中,有一些进行数据发送和接 收的设备,称为接入点(AP)。通常,一个AP能够在几十至上百米的范围内连接多个无线用户。在同时具有有线和无线网络的情况下,AP可以通过标准的 Ethernet电缆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联,作为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连接点。无线局域网的终端用户可通过无线网卡等访问网络。

跳频的高低直接反 映跳频系统的性能,跳频越高,抗干扰的性能越好,军用的跳频系统可以达到每秒上万跳。实际上移动通信GSM系统也是跳频系统。出于成本的考虑,商用跳频系 统跳速都较慢,一般在50跳/秒以下。由于慢跳跳频系统实现简单,因此低速无线局域网常常采用这种技术。

四、无线局域网的应用

基于无线局域网具有的诸多优点,它可广泛应用于下列领域: 1.接入网络信息系统: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终端仿真。

2.难以布线的环境:老建筑、布线困难或昂贵的露天区域、城市建筑群、校园和工厂。

3.频繁变化的环境:频繁更换工作地点和改变 位置的零售商、生产商,以及野外勘测、试验、军事、公安和银行等。

4.使用便携式计算机等可移动设备进行快速网络连接。

5.用于远距离信息的传输:如在林区进行火灾、病虫害等信息的传输;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进行交通管理等。

6.专门工程或高峰时间所需 的暂时局域网:学校、商业展览、建设地点等人员流动较强的地方;利用无线局域网进行信息的交流;零售商、空运和航运公司高峰时间所需的额外工作站等。

7.流动工作者可得到信息的区域:需要在医院、零售商店或办公室区域流动时得到信息的医生、护士、零售商、白领工作者。

8.办公 室和家庭办公室(SOHO)用户,以及需要方便快捷地安装小型网络的用户。

五、无线局域网的结构

根据不同局域网的 应用环境与需求的不同,无线局域网可采取不同的网络结构来实现互联。常用的具体有如下几种:

1、网桥连接型:不同的局域网之间互联 时,由于物理上的原因,若采取有线方式不方便,则可利用无线网桥的方式实现二者的点对点连接,无线网桥不仅提供二者之间的物理与数据链路层的连接,还为两 个网的用户提供较高层的路由与协议转换。

2、基站接入型:当采用移动蜂窝通信网接入方式组建无线局域网时,各站点之间的通信是通过 基站接入、数据交换方式来实现互联的。各移动站不仅可以通过交换中心自行组网,还可以通过广域网与远地站点组建自己的工作网络。

3、HUB接入型:利用无线Hub可以组建星型结构的无线局域网,具有与有

线Hub组网方式相类似的优点。在该结构基础上的WLAN,可采用类似于交换型 以太网的工作方式,要求Hub具有简单的网内交换功能。

4、无中心结构:要求网中任意两个站点均可直接通信。此结构的无线局域网一 般使用公用广播信道,MAC层采用CSMA类型的多址接入协议。

无线局域网可以在普通局域网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接入站 (AP)、无线网桥、无线Modem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其中以无线网卡最为普遍,使用最多。无线局域网的关键技术,除了红外传输技术、扩频技术、网同步 技术外还有一些其他技术,如:调制技术、加解扰技术、无线分集接收技术、功率控制技术和节能技术。

五、结束语

无线网络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有线网络无法克服的困难。虽然无线网络有诸多优势,但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局域网也有很多不足。无线 网络速率较慢、价格较高,因而它主要面向有特定需求的用户。目前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脱离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竞争;目前还 只是有线网络的补充,而不是替换。但也应该看到,近年来,随着适用于无线局域网产品的价格正逐渐下降,相应软件也逐渐成熟。此外,无线局域网已能够通过与 广域网相结合的形式提供移动互联网的多媒体业务。相信在未来,无线局域网将以它的高速传输能力和灵活性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网络建设范文第6篇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任务。当前,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总体上存在服务意识跟不上、服务能力不足、服务保障缺失、服务方式落后、服务机制不健全等困境。针对上述困境,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从革新服务理念、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五个方面着力。

[关键词]服务型党组织党的建设

[收稿日期]2015-03-10

[作者简介]万奎(1980—),男,湖北十堰人,广东医学院社科部讲师,法学博士。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P54)的现实任务。根据这一要求,全国一些地方如湖北孝感、贵州遵义、浙江杭州等地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多困境。本文在立足于基层实践,梳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困境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创新。近年来,全国一些地方比如湖北孝感、贵州遵义、浙江杭州等地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总体看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还存在诸多现实困境需要突破。具体来说,这些困境主要是:

一是服务理念滞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由于深受封建主义“官本位”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党代政、党政不分、党政同构”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下一些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淡化、服务理念滞后,未能从根本上实现从管理群众向服务群众观念的转变。根据《人民日报》调查显示,高达57.9%的民众认为服务理念跟不上已成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最大障碍[2]。

二是服务能力不足。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和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为民解困,造福人民。而从当前形势来看,一些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严重不足,如有的面对落后局面、棘手问题路径不清、束手无策;有的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存在偏差;有的虽愿为群众办事和服务,但由于自身权力和资源相对有限而力不从心,等等。这些局限直接影响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效。

三是服务方式落后。正确科学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能根据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要求,与时俱进,改进和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不善于运用载体、网络、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方法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面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 [3]的窘境,影响到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四是服务保障缺失。服务群众、联系群众,需要一定的资源如服务队伍、服务经费、服务平台等做保障,这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当前,一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存在服务型人才短缺、党建工作经费捉襟见肘、服务平台缺失等突出问题,维持自身正常的党内活动十分艰难,要其扎实有效开展各种服务活动,把自身建设成为服务型党组织更是无从谈起。

五是服务机制不健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不仅需要“硬件”作为支撑,“软件”建设也至关重要。据媒体调查,53.5%的人认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最需要防止的问题是“搞形式主义,搞假大空”[2]。而当前,一些地方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存在对话机制不畅通、办事机制不健全、责任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出现了形式服务、办事不利、责任推诿等现象,使得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阵风、实效差,影响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开展。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破解之策

基于上述困境,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革新服务理念,解决“愿不愿”服务的问题

其一,树立“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的公仆理念。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4](P243)人民的勤务员,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切公职人员的本质。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决不许摆架子。一定要打掉官风”,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 [5](P355),一切为群众着想,为人民服务。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阵地、采取各种方法反复宣传这一理念,使广大党员干部端正自己的位置,自觉树立公仆理念,抵制以“官老爷”自居的错误思想,视服务群众为第一责任和担当。

其二,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价值理念。“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6](P157)“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7](P121)邓小平的这些论断指明了领导者的权利和责任统一的基础在于服务,明确地回答了为谁服务、服务什么、怎样服务等干部价值观的一系列问题。基层党组织是党的任务在基层实现的领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新形势下,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价值观,自觉抵制“官本位”的不良习气,把服务当成一种信念,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促进基层党组织实现由传统的管理群众到服务群众的职能转变。

其三,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民本理念。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是无产阶级革命、建设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根本保障。毛泽东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8](P790)胡锦涛也曾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9](P1998)。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漠视群众、疏远群众的情况,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结合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作用和力量,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

(二)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解决“会不会”服务的问题

其一,重视并善于学习的能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着服务对象更加多样、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环境更加复杂等多方面的挑战。这对基层党组织及其成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学习是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基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通过理论学习、干部交流学习、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引导基层干部、党员重视学习,善于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经验学习,进而提高他们服务群众的本领。

其二,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具有决定性意义。促进科学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要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引导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干部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团结引领人民群众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其三,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团结稳定是国家的大局。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7](P284)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处在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第一线,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集中,处理不当易激化党群干群矛盾,引起社会动荡。因此,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提高党员干部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服务方式方法,解决“怎么样”服务的问题

首先,丰富服务活动载体,有针对性地服务群众。开展服务活动,有利于把人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实践结合起来,把知和行统一起来,并使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农村、城镇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机关和事业单位等不同主体中的群众面临的困难也不尽相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针这些不同主体群众的需求和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如“非公有制经济服务年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等,把为群众服务工作做实做好。

其次,实行网格化管理,更好地落实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网格化管理是城市社会管理的一个概念,在群众工作实践中借鉴其管理思想和方法,提高了群众工作效率,使群众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实。在服务群众中,实行网格化管理,有利于群众工作得到责任落实,使服务工作更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还可以有效整合服务工作的各方面资源。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借鉴这一管理方式,以更好地落实群众工作和服务群众。

最后,推进网络化党建,更便捷地服务群众。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能置身于网外,要充分利用网络便捷、快速的优势,推进网络党建,如开通流动党员服务网、打造党员之家平台、建立党群联系QQ群等多种方式,让网络成为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发挥网络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

(四)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解决“无资源”服务的问题

一是人才保障。针对当前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人才困境,要大力培养服务型人才。具体来说,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1](P54),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配强“领头雁”;二要形成有利于服务型人才成长的“软环境”,对服务型人才要激励到位、支持到位、关注到位,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事业留人;三要拓宽人才渠道,从大学生村官、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部队转业军人、机关、企事业单位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中去,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二是经费保障。建立、完善服务群众的保障体系,较充足的财政经费投入必不可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 [1](P54)。针对一些地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经费不足的困境,要引导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主、社会各方支持、基层党组织自我补充的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确保基层党组织正常开展各项群众工作和服务活动。

三是平台保障。服务平台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支撑。基层党组织只有通过一定的服务平台,才能更好地联系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和便利地服务群众。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平台的缺失和不足,要引导和支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搭建服务群众的平台,如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党员工作室、党员中心户、电子政务系统、电子监察系统、流动党员服务车等服务群众的窗口,提高服务群众的效能。

(五)建立健全服务机制,解决“常态化”服务的问题

一方面,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领导机制。俗话说,服务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成败与有无健全的领导机制紧密相关。针对一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领导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一是要建立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服务群众责任制专项述职制度,坚持“领导抓、抓领导”,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二是各基层党组织要立足于自身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服务重点,突出自身特色,确保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实到位、取得实效;三是从制度层面要求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服务群众,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加强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职责明确的问题解决机制。群众工作无小事。针对一些地方漠视群众诉求、办事效率低下、责任推诿的现象,要建立问题收集、分发、处置、督办等一系列衔接紧密、操作规范的工作流程,形成部门联动、职责明确的问题解决机制。一是建立台账制度,对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进行梳理,登记备案;二是建立部门联动处置制度,将收集到的群众诉求及时移交有关部门处理,随时跟踪处理情况,并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三是建立限时办结制度,对群众合理的诉求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并及时反馈;四是建立督办问责制度,对群众诉求无正当理由不予办理、超时办理、办理不好的现象进行督察并问责,将服务群众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杜飞进,贾立政.切实做好服务这篇大文章——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调查报告[N].人民日报,2013-12-03.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

[4]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胡芬芳

上一篇:银行法治建设工作报告范文下一篇:三月份思想汇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