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资金股市投资论文范文

2024-01-26

保险资金股市投资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在不断推进,全球范围内的股票市场关联性也越发显著。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三大交易所之一,也是历史最长的证券交易所。从中英股市的发展历史、市场构成、市场制度、投资者结构、股市走势方面展开比较分析,研究两国股市的相同点与区别,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两国股市,探究股市发展与国家经济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探究我国股市与发达国家的差别,从而更好地制定股市政策,优化股市环境。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中英股市;对比分析

当今世界的经济格局是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发展。一国的金融市场发达与否可以衡量本国经济发达程度,如今金融市场自由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股票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各国股票市场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相互关联性,即一国股价的变化会引起另外一国的股价变化。用国内视角去看待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可以为企业寻得融资,优化本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用国际视角去看待股票市场,股票市场可以吸收外国资金,增强国家的影响力。金融的全球化发展有效提高了资本配置流动的效率和股市的运行效率,而不同市场股市的相互关联则是金融全球化的突出具体表现。我国股市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应多加学习发达国家股市的成功经验,从我国与发达国家股市的差别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而推进我国股市的发展。

一、中英股市发展历史比较

英国股市发展历史悠久,这得益于英国18世纪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贸易的繁荣,贸易的繁荣又反向推动经济的发展。英国商人出于对筹集资金拓展业务的需求,开始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在这之后,英国政府为了赢得海上战争的胜利,出于对战争资金的需求,便借鉴英国商人的做法开始发行股票和债券。政府的這种做法使英国股市的各项交易制度和规则得以完善,英国股市蓬勃发展。1802年英国政府批准成立伦敦证券交易所,将英国的股票交易变得合规、集中。随后的一战和二战使英国的经济和股市受到重创,世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但英国政府一直在积极应对,对股票市场进行改革。到20世纪90年代,英国股市逐渐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截至2019年,英国上市公司总数达2 026家。

相对于英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中国股市起步较晚。以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作为标志,我国股市正式拉开了发展的帷幕。我国的两大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则分别是在1990年12月1日和1990年12月19日开始正式营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成熟,中国股市也在快速地发展。截至2019年,中国境内上市公司数(A、B股)达3 777家,境外上市公司数(H)达294家。英国股市虽比中国股市发展历史悠久,但就目前来看,中国境内的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远超英国。

二、中英股市市场构成比较

中国的证券市场可分为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对要上市公司的规模,运营时间,盈利水平等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主板市场的上市企业多为大而成熟的企业。主板市场规模大,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整个股市的走势情况。2004年,在中国证监会和国务院的批准下,深圳交易所又在主板市场下设中小板市场,中小板市场与主板市场遵从同样的法律法规,但在运行、监察、代码、指数上具有独立性。在中小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多为规模不足以在主板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创业板市场是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服务的股票市场。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于2013年10月在深交所正式启动,是我国股票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高成长性和高科技企业融资的责任。

英国的证券市场可分为主板市场、另类投资市场,专业证券市场、专业基金市场、ATT市场。英国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功能与中国类似,为企业的上市融资进行服务。英国的主板市场又可细分为高级市场、标准市场、高增长市场、高科技市场。其中高科技市场是由高级市场和标准市场中的立志于研发、创新的企业构成的。英国的另类投资市场类似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为小型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企业上市进行服务。专业证券市场是仅仅面向专业投资者开放的市场,多数为金融企业。专家基金市场是专业机构进行基金交易的市场,市值规模很大。ATT市场主要是为已在其他交易所上市的证券提供交易平台的市场,前提是这些交易所是世界证券交易联合会的成员。

从证券市场的构成来看,英国的证券市场的市场划分更加细分,中国主要以规模大小,企业性质划分为了三个市场,英国却以企业规模、企业性质、交易对象、交易标的划分为了五个市场,其中主板市场又分为了四个子市场。这种细致的市场划分可以提升市场的交易效率,体现出了英国股市的完善性。

三、中英股票市场制度比较

股票发行制度是一国股票得以发行需要遵守的规定。中国股市的股票发行制度采取核准制,在核准制下,企业如果想要上市,必须对企业的所有信息进行完全、准确且及时的披露,披露后需要经过证监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审批,得到批准后才可以上市。在股票发行过程中,政府起到主要决策作用,政府会对企业是否适合上市做出基于政治、经济和社会角度的价值评判。并且在企业上市的过程中会进行许多行政干预,为了维护市场稳定以及考虑其他社会价值或舆论影响,政府会限制企业上市的数量和审批的节奏。英国股市同样采用核准制,伦敦交易所兼具自律体系和政府管理的特殊角色,交易所一方面对股票发行与上市进行审查并对上市后进行持续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发挥一个交易所的功能,维持证券市场秩序,促成各项交易有序进行,保护投资者利益。

股票交易制度指交易所交易股票的制度。就交易制度來看,上交所交易及交收均采用T+1制度,而伦交所交易T+0、交收T+2;上交所有20%涨跌幅限制,超过这个涨幅和跌幅就会被强制停止交易,以防止过度投机事件的发生,但伦交所没有涨跌幅限制。

信息披露制度是股票的发行者应该及时并且准确地向社会公众披露公司信息,从而不损害社会公众的利益。我国明确规定上市公司要进行定时的信息披露。中国和英国对企业规定的信息披露制度十分相似,但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却取得了不同的效果。在英国股市中,企业会自觉地客观地披露企业的实际情况,所以英国的股市走势非常平稳,也很好地保护了投资者的权益。而在中国的A股市场中,政府监管存在漏洞,导致我国的很多企业钻空子,做假账,信息披露的程度很低,极大影响了我国股市的效率。中英在股票公开信息披露上的差异影响了股市效率和投资者的利益。

四、中英股市投资者结构比较

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可以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者结构影响着市场的运行效率和市场的波动特性。对比中国和英国的投资者构成结构,可以发现,中国股市散户很多,个人投资者占很大一部分,而英国股市国际化水平较高,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

《2019年上交所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累计开户数为21 447.9万,其中自然人累计开户数达21 379万,机构开户数累计68.8万,机构开户总数达不到自然人开户数的零头。可以看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散户之多。从持股份额情况来看,自然投资者和一般法人持股195 250亿元,占总持股的84.17%,机构投资者持股32 279亿元,占比13.92%,从持股占比情况来看,自然投资者和一般法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机构投资者占比很少。而据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伦敦证券交易所海外投资者持股份额占比达到54%,个人投资者持股占比份额达12%,明显低于上交所个人投资者占比。考虑海外投资者也以机构为主,伦交所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超过80%。

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最主要的不同点就是投资能力的差距。个人投资者往往不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在投资时,个人投资者也经常会出现不理性的行为。而机构投资者能进行专业化、高效率、分散化的投资,使股市回归投资的本质,而不是投机。由于中国的股票市场是由个人投资者主导的,所以中国的股票市场呈现出一种投机的氛围,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散户很少关注股票的长期价值,这使中国股价经常出现溢价现象。反观英国的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占到绝大部分,往往倾向于价值投资,投资于具有长期价值的股票,所以英国股市的运行更加平稳。

五、结语

通过研究中英股市几个方面的不同点,可以发现我国股市自身的体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要完善自身的体制建设。鉴于我国公司上市主要采取核准制,可采取措施逐步推动上市制度注册制改革。对于个人投资者过多的情况,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激励机构投资者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针对股市监管效果不好等问题,一是要加大监管力度,二是要以投资和融资功能并重的原则建设市场机制,让市场本身发挥主观能动性。

金融监管部门在制定长期政策时,既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也要关注世界股市的特征,制定合适的政策以增强抵御国际波动的能力。此外,要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对国际资本的游动加强监管,完善预警机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

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时,中国不可采取过激措施,要时刻保持开放的逐渐性和可控制性,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增强跨区域合作,同时要进行风险管理与控制,为我国股市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股市中散户较多是目前我国股市最主要的问题,他们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主要抱着投机的目的,很难做出专业理性的投资决定,从众倾向明显,容易加剧股市的波动性。所以,应加强对我国股市投资者的投资知识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张晓燕.股票市场的国际联动性分析[J].清华金融评论,2019,(12):103-104.

[2]  陈向阳,余文青.沪市与美国、欧洲股市的联动性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9,(4):47-57.

[3]  李天雅.英国股市的格局与发展[J].现代企业,2017,(10):59-60.

[4]  郭晶晶,张暾.英国股市危机监管的历史经验:1929—1950[J].经济研究参考,2016,(13):81-8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Stock Market

JIANG Hua,QIANG Feng-ji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21,China)

Key words:economic integration;chinese and british stock markets;comparative analysis

保险资金股市投资论文范文第2篇

众多中小企业在创业板的成功上市及未来IPO的进一步提速极大地激发了创业者及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热情,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开放无论对于保险行业,股权投资行业还是被投资企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据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末,保险公司资产总额近5万亿元;若按上述规定中最高5%的比例计算,则预计将有近2500亿元保险资金进入股权投资领域。众多中小企业在创业板的成功上市及未来IPO的进一步提速极大地激发了创业者及私募股权投资者的热情,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开放无论对于保险行业、股权投资行业还是被投资企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主体资格限制

根据《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保险资金投资的相关机构需满足相应的资质条件方可对外直接或间接进行股权投资。

保险机构资质

在具体标准上,保险机构需满足上一会计年度末和投资时上季末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资产管理部门需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股权投资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员等条件。对于直接股权投资。除前述条件外,还必须在上一会计年度实现盈利,且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

目前,多数中小型保险公司尚未盈利,其偿付能力和净资产也无法满足监管要求,因此中小型保险公司直接股权投资目前还很难开展。实践中,已进行或拟进行直接股权投资的保险机构均为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大型保险机构。因此,对大多数保险机构而言,通过提高偿付能力,进行间接股权投资更具可操作性。

股权投资管理机构资质

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以下称“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机构需满足相关资质条件,如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管理资产余额不低于30亿元;具备相应数量的具有股权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员;具备公司治理制度等。

实践中,管理机构可采取公司制或合伙制,根据上述规定,合伙制管理机构应不符合要求;另外,目前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的管理机构不多,这就使得可供保险机构选择的合格的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数量较少。对于大部分寻找合格机构投资者的管理机构而言,虽然大量保险资金获准进入股权投资市场,但由于资质限制,其很难获得保险资金的青睐。

投资对象范围

投资对象的选择关系保险资金的安全、投资收益的稳健和投保人的切身利益,对投资对象进行一定限制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特性。

总体限制

根据《暂行办法》规定,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的股权所指向的企业必须符合相关审慎性条件,如产业具有明确的上市意向及较高的并购价值;未涉及重大法律纠纷,资产产权完整清晰,股权或者所有权不存在法律瑕疵等。上述审慎性条件相关标准过于抽象,投资时如何进行判断,对于保险机构而言,存在一定障碍。

实践中,判断目标企业是否符合审慎性条件,首先需聘请法律,财务、咨询等相关专业中介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提供相关调查报告;在正式进行投资时,重大股权投资需提交监管机构申请核准,其他股权投资需向监管机构进行报告,由监管部门对所有的股权投资对象、投资行为等进行审核或合规监管。

直接腔权投资对象

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权,仅限于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的股权。目前,我国的金融行业混业经营尚处于探索阶段且投资金融类企业具有特殊风险,保险资金投资保险类或非保险类未上市金融企业股权,需受到金融行业政策法规的限制和监管。关于直接投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股权,实践中已经介入的保险机构不多,保险资金如何进入不仅需符合保险监管部门的规定,更可能受到上述养老、医疗等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限制。

对基金投资的限制

《暂行办法》允许保险资金投资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但不得投资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不得投资设立或者参股管理机构。

·基金性质的区分

在中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关于基金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并不完善,无法对股权投资基金与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进行明确区分;且在实践中,很多股权投资基金会同时进行创业、风险投资,如何对基金的性质进行判断并无统一标准。

在上述问题上,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先例或许值得借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投资经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发改委备案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

实践中,大部分基金未经过发改委的批准或备案,仅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称“《公司法》”)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以下称“《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定进行工商登记即成立,其性质无法进行明确判断。而发改委在基金的监管中,对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等不同类型予以明确区分并监管,因此若要求保险资金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在发改委进行了相关备案,可增加保险资金对基金进行选择和判断的依据。

●禁止投资管理机构

管理机构是基金运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金的运作和投资效益很大程度由管理机构的经验和能力而决定。但鉴于保险机构主营业务的限制,其若作为管理机构对基金进行投资运作管理,存在较大风险。另外,管理机构的形式可以是合伙制,保险资金若成为普通合伙人,则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不利于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因此,《暂行办法》明确禁止保险资金投资设立或参股管理机构。

股权投资方式

直接股权投资

根据《暂行办法》,保险机构可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债权转股权方式直接投资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的股权。

间接股权投资

关于间接股权投资,保险资金作为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投资管理机构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是需重点关注的问题。股权投资基金对保险机构相对较新,目前虽然很热。但实践中缺乏规范,一直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对于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的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目前缺少合格的机构投资者,而保险资金向来就是股权投资基金中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实践中,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有三种组织形式,即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及契约信托制。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投资基金进行间接股权投资如下图所示:

·基金组织形式的选择

鉴于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无出资时间限制,单一税收形式和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利润分配的自由性等优势,实践中采用有限合伙制的基金较多。《暂行办法》明确禁止保险资金设立或参股管理机构,因此笔者理解,在保险资金参与的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中,保险机构应只能作为有限合伙人,而不得是作为普通合伙人的管理机构。

·基金内部机构设置

在基金的内部运作和管理上,一般是根据《公司法》、

《合伙企业法》,由管理机构和投资者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和各自的利益权衡,自由进行约定。但在保险资金参与的股权投资基金中,鉴于保险资金的特性,基金内部机构的设置存在特殊规定。

基金采取公司制的,需建立独立董事制度;采取合伙制的,需建立投资顾问委员会;采取契约制的,需建立受益人大会。

《暂行办法》要求合伙制基金需建立投资顾问委员会,但未对其职权和成员组成进行规定。在实践中,对合伙制基金的投资事项起决策作用的一般称为投资决策委员会,可由投资者和管理机构约定由各自委派的人员组成,专门对基金投资事项进行决策。此处投资顾问委员会的职权是否相当实践中投资决策委员会的职权,有待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我们理解,实践操作中,投资顾问委员会的组成、职权及表决程序等需保险机构基于保险资金安全运作的原则,与其他投资者和管理机构进行谈判或协商。

·投资协议

根据《暂行办法》,保险公司投资同一投资基金的账面余额不得超过该基金发行规模的20%,在公司制基金中,保险资金的投资比例无法占据控股地位;在有限合伙制基金中,保险机构不能直接作为管理机构对基金的对外投资事宜进行管理,因此相关投资协议的安排对基金投资行为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投资协议应载明管理费率、业绩报酬、管理团队关键人员变动、投资机构撤换、利益冲突处理、异常情况处置等事项;且保险机构可在投资协议中约定要求管理机构按照约定比例跟进投资。在实践中,如何对投资协议进行起草和安排,最大限度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是保险机构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股权投资监管

监管审批

保险机构进行直接或间接股权投资,首先需经保监会核准或向保监会报告。根据直接股权投资对象的范围,其投资需符合投资对象的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监管限制。关于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并无统一的法律监管,且对其进行备案也非强制性;具体操作事宜需根据各地政策的不同予以区分。

是否可新设基金

根据上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相关规定,其只能以投资人股方式参与已经设立登记并经发改委批准或备案的现有基金,应不得与相关机构新设基金。《暂行办法》并未对保险机构可否与管理机构新设股权投资基金问题予以明确,实践操作中需待监管部门进一步作出解释。

基金委托管理

实践中,股权投资基金可由发起机构自行管理,也可委托其他管理基金的机构进行管理,但《暂行办法》将发起设立基金的机构与管理基金的机构视为同一机构,未对两者进行区分。鉴于《暂行办法》对管理机构的资质要求较高,在保险资金参与的股权投资基金中,发起设立基金的机构与管理基金的机构是否可为两个不同机构,其是否都必须满足《暂行办法》规定的管理机构的资质条件及可否将基金委托相应资质的内资或外资管理基金的机构进行管理,《暂行办法》未予以明确。

外汇管理

根据《关于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支付结汇管理有关业务操作问题的通知》(汇综发[2008]142号)规定,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应当在政府审批部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使用,除另有规定外,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不得用于境内股权投资。根据上述规定,对于外资保险公司而言,其进行股权投资的资金若是外汇资本金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则其进行股权投资问题需外汇管理部门进一步明确。

地方政策

目前,虽没有统一的股权投资基金相关法律法规依据,但各地方先后颁布了关于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登记、税收等规范性文件,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地。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的地域不同,其相关限制或优惠政策也不相同。

专业建议

保险资金股权投资涉及诸多保险业之外的问题,且股权投资本身在中国也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监管均相对滞后,因此保险机构在进行股权投资时应更加注意风险控制和合规。

保险机构进行股权投资,应重视合作者的选择(包括管理机构和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团队),重视对股权投资的尽职调查(包括对管理机构和被投资企业),重视专业中介机构的使用(包括律师、会计师等),重视在股权投资时对退出的考虑(包括上市、股权转让、股权回购等)。

(本文作者为柯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郝玉强、律师助理何芬、张铭言。本文仅供一般性参考,不构成法律意见,不能代替法律意见,也无意对讨论事项进行全面的研究。)

保险资金股市投资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为了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各油田企业不断加大保险资金的投入,保险资金已在原油开发成本中占据了相当比例,需要及时地加强管理,促进原油开发成本的降低。

油田企业保险资金投入与索赔状况

一般来说,油田企业的保险资金投入,整体上分为两部分:一是由中石化股份公司统一核定的安全生产保证基金(即安保基金),二是在地方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的财产和运输车辆险。不论是哪一方面的投入,目前都在呈现逐渐膨胀的趋势,其原因是:中石化从维护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出发,扩大了安全生产保证基金的保障范围,增加了安保基金的硬性投入;地方商业保险公司从自身利益考虑,调用地方政府和权力执法部门等各种社会关系,迫使油田企业对部分低风险的资产也进行投保,使得车辆、财产等保险资金投入增加。

与此同时,各油田企业的保险索赔收入却没有同比例地增长。综合胜利油田上市部分2000~2002三年的统计数据,总的索赔率平均只有34.4%,最低年度的2001年只有25.25%。当然遇到自然灾害年度,索赔率也会急剧地高涨,如胜利油田1992、1997年的索赔率分别达到576.1%、208.75%。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可能、也不会经常发生,所以大量的保险资金白白地流入了保险公司。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企业领导的重视,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保险资金的投入管理。

油田企业保险资金投入管理现状

从管理的角度看,各油田企业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管理薄弱环节:一是没有对自家资产的风险种类进行详细地划分,究竟哪些资产需要投保以及投保哪些种类的保险,缺乏整体规划;二是具体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制度不健全,无形中也给各种外来力量以空子可钻,缺乏硬性的制度、办法来堵塞这种漏洞。

在日常的管理和监督上,也存在明显不够到位的情况。首先,对涉险工作监控手段少,力度小,缺乏权威性。限于人员配备不够,制度不健全,对涉险工作的管理仅仅局限在审批付款上,没能真正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原则,指导下属单位开展涉险业务的管理工作。同时,各油田企业已经下发的有关保险业务的通知和文件,部分下属单位没有很好地贯彻,或者加以变通执行。其次,对涉保财产的风险评估、认定不到位。从各油田目前投保的险种看,对下属单位并不是普遍适合,风险程度也有所不同,但却千篇一律地进行了相同的投保。同时,由于缺少丰富的现场经验和相关的保险知识,对风险的评估和认定很难做到准确把握,也使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失去了必要的基础。再次,保险公司对各油田保险市场的竞争激烈且无序,受安保基金的挤压,还在进一步加剧。由于份额分配不均,引起了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干预,使得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影响。

完善内部管理,降低保险资金投入

从缓解紧张的成本形势、降低不必要的保险资金投入出发,油田企业需要全面做好财产保险和安保基金的管理工作。

第一,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涉险业务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变人为操作为制度约束,降低社会力量的干预程度。

第二,对涉险财产进行分类分析。明确哪些是高风险资产,哪些是低风险资产,哪些是必须投保的财产,做到有实有据,账实清楚。

第三,积极开展保险支出管理。一方面做好对中石化的解释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缩小安保基金的保障范围;另一方面要大幅度降低在地方商业保险机构的保险资金,一切以安全和成本的紧张与否为依据。成本紧张的时候,对低风险资产可以不投保或少投保,保证高风险资产投保;在成本宽余的时候,可以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扩大投保范围。

加强保险业务筹划,提高保险资金投入效用

1、开展“套餐”保险业务,进行单项索赔。所谓“套餐”保险,就是把单位的全部车辆和财产进行整体投保,在签定保险合同时,就要对全部的涉险事项进行界定,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费投入控制在单项资产保费总和的60%~70%左右,一旦任何一项资产发生理赔事项时,都要进行相应的全额索赔。由于企业大多数资产都是无风险或低风险资产,进行整体全额索赔的概率很小。开展“套餐”保险业务,开创了保险公司和企业的“双赢”局面,于保险公司而言,扩大了业务范围,增加了业务收入;对油田企业而言,在减少了不必要保费支出的情况下,仍然为生产经营创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2、缩小投保范围,压缩保险资金,采用内部模拟投保。从各油田近年来的投保索赔情况看,综合索赔率高的年度主要集中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年份,索赔率高的对象主要是海上开发平台及海防大堤。因此,从企业的自身利益出发,可以压缩投保范围,对地方保险公司只投风险高、索赔率高的涉险财产种类,而对机器设备、房屋、管线等出险几率较小、索赔率低的资产实行内部模拟投保。

所谓内部模拟投保,实际是一种内部保险制度,或者是一种内部安全保护措施,就是对各油田财产除石化集团公司进行安保以及少量必须向社会投保的涉险资产外,不再对外投保,年初核定预算指标时扣除财产保险费项目,由各油田财务资产部门根据以往出险情况,预提部分涉保资金。下属单位出现事故或意外损失后,由油田财务资产部门对出险情况进行核定,确认后核销损失金额,核销部分不纳入年度考核。对管理完善,一年内没有出险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管理松散,经常出现事故的单位则要给予处罚。该种方式的优点是:促使各油田企业的下属单位加强资产管理,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减少保险资金投入,增加流动资金使用量。缺点是:不利于维护油地关系,正常的工作开展将会受到干扰;在出现事故进行核销损失时,缺少法定的依据,做出的裁决没有法律效力。

3、开展集中投保、集中索赔。在这种方式下,各油田企业成立一个统一的、跨部门的、非独立的车辆财产险业务协调组织,进行兼业代理业务,积极开展国家保险法律、政策的研究分析,深入进行油田投保财产、保费支付与索赔情况的调查研究,更新和完善油田的涉险业务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统一经办油田的涉险业务、保费支付和出险索赔,既节省人力、财力,降低不必要的保险资金开支,又加大索赔力度和及时兑现,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开展保险兼业代理,由于不是独立法人,不用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难点是各油田企业存续与上市部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缺少机制保障,容易强调部门利益而忽视全局利益。

4、按照控股形式,组建专门保险公司。这种形式就是由各油田出资控股,吸收控股企业或其他社会企业投资入股,组建专门的商业保险公司。凡是油田涉险业务,一律都在该保险公司投保,参股企业保证一定的比例或份额。保险公司的运作严格遵守国家保监会确定的相关条例和法律,按照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日常业务管理。发生索赔事项时,由保险公司按照相关的条例、法律的规定进行相应赔偿;盈利由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留存和分配比例,股利按照股权构成进行对应的分配。以青岛海尔和大庆石油管理局为代表的国内特大型企业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胜利油田也正在积极地进行论证研究,这种形式可能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盈余归己”的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各油田主营业务以外的利润回报,避免了企业资金的外流,实现了生产经营资金的再利用。

从源头上进行治理,从模式上进行优化,以适量的保险资金投入,创造企业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是新形势下保险资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很好地促进各油田企业原油开发成本的降低,也将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保险资金股市投资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我国保险业在过去的30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伴随着保险公司可运用资金的不断增加和运用形式的不断放开,保险资金的风险管理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形式和运用的行为等主客观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完善建议,对如何增强保险资金运用能力,提高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控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保险公司 资金运用 风险控制

1 保险资金运用历程

我国改革开放后恢复国内保险业以来,保险资金运用情况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至1985年),无投资阶段。此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主体少,监管不够成熟,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基本上以银行存款为主,资金运用风险小收益低。

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5年),无序投资阶段。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扩大,但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监管薄弱,企业内控缺失,资金运用处于无序状态,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第三阶段(1995年至2002年),严格限制投资阶段。由于前十年的无序投资,保险业孕育着巨大行业风险,监管部门开始加大监管力度,对资金运用进行清理整顿,对投资范围进行严格限制。

第四阶段(2002年后至今),适度放开投资阶段。2002年《保险法》进行修订,投资范围设定条件适度放宽,2010年8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细化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确立保险资金运用托管制度,对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2 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

2.1 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资金运用压力增大

随着国内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特别是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保险业取得快速发展,行业保费大幅增加,资产总额不断扩大,资金运用量快速增长。2001年至2010年十年期间,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从2112亿元增至14528亿元,年均增长21%;保险资产总额从4591亿元增至50482亿元,年均增长27%;资金运用余额从3703亿元增至46046亿元,年均增长29%。

2.2 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存款和债券投资比重过大,其他投资比重小;资产负债匹配有待改进

2001年至2010年十年期间,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中银行存款平均占比近40%,债券平均占比43%,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平均占比只有12%,其他平均占比6%。目前,我国保险资金配置仍主要以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为主,长期权益类投资少,其它渠道投资比重小;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受资本市场影响波动较大。特别是2007年股市暴涨,保险资金大批入市,股票比重达18%的峰值,而在2008年股市处于熊市期间,各保险公司纷纷大幅下调股票投资比例,保险公司做为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未起到应有的稳定作用,反而跟风行情加剧了市场波动。

2.3 资金运用收益稳定性差,平均收益率偏低

受资本市场影响巨大,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缺乏足够的稳定性。2003年至2007年投资收益率基本处于稳定上升趋势,在2007年牛市期间,12.17%的投资收益率创历史新高,2008年的熊市,使投资收益率跌到了新低,近两年通过投资结构调整,收益率有所提升,2010年、2011年收益率分别为4.84%、3.2%。

2001至2010十年期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4.77%,较银行同期一年期定存平均利率2.45%高2.32个百分点,较同时期三年期定存平均利率3.34%高1.43个百分点。排除2007年股市特殊性因素,2001至2010年平均收益率为3.95%,较银行同时期一年期定存平均利率2.37%高1.58个百分点,较同时期三年期定存平均利率3.22%高0.73个百分点,略高于保险偿付能力报告要求的最低3%的投资收益率。但是和发达国家收益率相比,我国的保险投资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

3 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分析

3.1 运用形式的风险分析

3.1.1 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我国的保险资金传统渠道,目前仍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优点是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缺点是收益率较低。由于收益较低,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涨,资金利差损失问题严重,投资收益面临着实际贬值的风险。

3.1.2 有价证券

(1)债券

债券投资因安全性好、变现能力强、收益相对稳定,是保险资金首选的投资工具,特别是国债和长期债券。但由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规模较小;债券品种少,且多为中短期债券,缺乏长期品种,另外受贷款利率低的影响,债券的收益率也比较低。目前的债券市场远不能满足保险资金分散风险的需求。

(2)股票

股票投资收益来自股息收入和资本利得,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3)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广泛既可以是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和债券,也可以是货币市场上的短期票据、金融期货、不动产等,有时还包括虽未上市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股权和债券。目前保险公司已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的的最大机构投资者。基金的多元化投资可以有效降低个别股票或债权等的风险,但是如果整个市场处于持续下跌状态,系统性风险无法规避。

3.1.3 不动产投资

這是保险资金长期稳定运用、实现高收益的重要形式,具有预防通货膨胀的功能。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商业地产和养老地产投资等。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期限长,资金规模大,收益稳定的特点,符合长期保险资金投资资产负债匹配特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地产和养老地产投资是长期项目,虽投资回报较高,但投资金额大、风险较大、变现能力较差,中小保险公司资金很难匹配。

3.1.4 其他投资。

如无担保债券、非上市股权等新的保险资产投资形式都是风险相对较高的领域,流动性风险、市场性风险和管理风险相对突出,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

3.2 运用行为的风险分析

保险公司作为投资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的产物,往往被认为是使用各种复杂和精密的经济模型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机构。但现实中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也可能会有违背有效市场假说中的理性人假设,在投资中表现出有限理性。主要因为:

一是认知偏离。在保险公司的整个投资过程中,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来完成对信息的解读、未来收益的预期和最后投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个决策个体的不同,其自身的知识水平、心理预期、情绪和认知判断能力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都会对信息的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导致投资的结果不尽符合预期。

二是行为偏离。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也有可能会因为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或不对称,从而发生非理性行为。如果上市企业对信息的披露极为不规范的话,即使保险公司的研究理解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其它的途径,保险公司的投资人员的分析也会产生一定的行为偏差,从而导致在进行投资时出现投机现象和盲目从众行为。

3.3 运用监管的风险分析

监管风险主要指在保险资金运用的过程中由于监管水平落后或监管的无效性而给资金运用或整个保险体系带来的风险,资金运用监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

一是监管水平落后引致的风险。主要有立法不完善,存在依法监管的真空;监管组织结构不健全,尚未建立起一个各种监管机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监管体系;在监管手段上,目前的保险监管仍主要以市场准入、业务领域、分支机构的设立、资本充足性等合规性监管手段为主,过多的采用了行政性手段,而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仍缺乏经验,未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

二是资金运用方式创新引致的难以监管的风险。保险资金运用形式的不断开放和创新,使得监管机构面临崭新的监管对象,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

4 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建议

4.1 完善相关资金投资政策,改进资金投资组合

首先要继续完善相关投资政策,如修订债券投资办法,完善境外投资实施细则,支持保险资金合理配置国内债券和境外优质资产,出台保险资产融资融券办法和衍生产品管理办法等。其次进一步创新我国的资本市场,加快投资产品创新和投资渠道拓展,加快发展衍生金融市场,尝试允许保险资金适度进入一些新的金融投资领域。再者调整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适当增加投资产品,拓宽保险资金运用可选择渠道。

4.2 强化资金运用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一是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实现资产负债结构匹配、期限匹配,防止错配风险。如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可以用来投资于中长期的投资项目—— 长期债券、房产抵押贷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而非寿险准备金通常具有短期性的特点,应选择流动性较强的基金和企业债券、短期存款及中短期国债等投资项目。保险公司应按照保费收入、还款期限及利率敏感度对保险产品进行细分,明确合理的投资策略和目标,制定适当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方案,实现资产和负债的结构匹配、期限匹配。

二是加强资金专业化运作。保险资金运用必须建立专业化的体系,实施专业化的管理。鼓励保险公司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灵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资金运作模式,降低门槛允许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对资金进行专业化管理,从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4.3 提升资金运用人员的素质,增强资金运用的风险意识

要加强投资的风险管理,就需要保险机构拥有专业的投资管理平台和团队,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具有先进的投资理念的专业化人才,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应严格规定保险资金运用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建立竞爭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存的劳动用工体制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准确合理地评价资金运用人员的工作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落实奖惩措施。

4.4 实施有效监管,增强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一是健全监管体制,加强协同监管。健全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更加和谐发展。

二是完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手段。建立资金运用数据库和保险资金运用风险预警体系,建立保险资金的动态风险管理模式。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提高政策执行力和风险控制力,切实防范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是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对违规运用资金的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要依法处理。

四是加强信息披露,提高投资透明度,建立行业外部市场监管机制,促进外部监督。

参考文献

[1] 史锦华,贾香萍.保险资金入市的效应分析及其风险管理[J].保险世界,2006(1).

[2] 刘新立.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及风险管理[J].财经研究,2004(9).

[3] 叶永刚,彭红枫.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的度量与管理[J].保险研究,2005(4).

[4] 王小平.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控[J].保险研究,2005(11).

[5] 张洪涛,张俊岩.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R].2006.

保险资金股市投资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2009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保险法》允许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于不动产。房地产业作为不动产内容之一具有流动性较低、投资规模大、期限长的性质,比较符合保险资金稳健投资的特点,可以成为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之一。本文将通过对房地产发展空间的分析,研究保险资金应以何种物业类型进入到房地产市场,才能使自身获得最大收益,并探究在保险资金投资于房地产的过程中又将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方法。

关键词: 保险资金 投资渠道 房地产 物业类型 风险防范 房地产泡沫

一、投资于房地产的必要性

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如果移动就会改变其性质、损害其价值的有形财产,包括土地及其定着物,包括物质实体及其相关权益。在《保险公司不动产投资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不动产”被定义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以及该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而“不动产投资”,则指保险公司为获取投资回报,运用保险资金,通过认购不动产金融产品或以物权、股权、债权等方式,投资不动产的行为。因为动产和不动产有时是可以互变的,而房地产业是不动产中性质较为稳定的一项,最为符合保险资金投资特点。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细则有望于近期出台,届时保险资金将不允许投资居民住宅、不允许参与房地产开发、不允许直接投资商业房地产等项目。但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炒房等行为,而对于其投资范围做出的适当限制。

(一)投资渠道窄且收益率偏低

吴定富曾表示,“在中国目前保险业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在承保这块的利润比较低的情况下,要使企业做大做强,保险资金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对保险业健康持续发展、防范风险、做大做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国外统计资料也显示,只有当保险公司的资金年收益率在7%以上时,其经营才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我国的投资收益率还未到此水平,2009年度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6.41%,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仅凭债券、基金、股票、存款为主的匮乏的投资渠道很难到达,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的收益一般为10%,但风险较大。债券收益率在5%上下,虽然安全但收益相对偏低。而地产的平均投资收益率约在8%左右,其安全性和收益率保险公司来说吸引力很大相对于4%的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投资地产后,收益将翻番。

(二)拓宽渠道——房地产业

按照保监会公布数据,截止2009年底,中国保险业的总投资额为2.69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国外通行的保险业在房地产的投资比例——限额占总投资额的15%,进行计算,并假设30%的资金流入海外市场,进入全国楼市的保险资金大约可达2825亿元。因此,保险资金的去向吸引了房地产市场的目光。而且,我们知道保险资金的投资在于追求长期性、稳定性、累计性、负债性。而房地产业的流动性较低,短期内不易变现,投资规模大、期限长,比较符合保险资金稳健投资的特点。

二、房地产市场发展空间分析

2009年度胡润百富榜中,前十名中,房地产富豪有8位。房地产富豪卷土重来,无疑与当前中央政府的政策紧密相关,08年10月下旬国家和上海市出台有关完善住房保障、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措施后,市场反应比较积极,交易量有所回升。与金融危机前的政府严厉的房地产业调控措施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房地产行业近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1~12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2009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103.66,比11月份提高0.88点。

其中,由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国家经济刺激政策尤其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下,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表现远好于预期,出现了投资加快、销售增加、价格快速上涨和资金来源充裕等新情况。

(二)投资房地产的原因

1.刚性需求的存在

刚性需求,是指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房产也属于其中之一,不论价格的高低,人们的需求都存在,而且都是必需的。房子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必须品,房子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但对于中国人而言,拥有自己的房子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只要可以,都愿意花费巨资购买房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家庭规模也逐渐减小由原本的四世同堂变为一个个小家庭,因此其对于房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无论城市居民对住宅面积、质量要求的提高等因素无一不对房地产需求构成强有力的支撑,促使其价格提高。

2.土地资源稀缺

根据最新一轮的土地变更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8.2574亿亩。在2008年度,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了29.0万亩。2008年度全国耕地面积净减少量比上年度下降了50%。我国房地产需求旺盛,使得土地资源消耗急剧上升。土地资源的稀缺,就势必使得土地成本增大。而现在随着建筑材料、人工成本的暴涨、资金成本以及各类税费的增加也同样使得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

3.通货膨胀

根据国外资料显示,房价随CPI的增加而增加。美国在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通货膨胀形势最为严峻,CPI 上升了13%,与此同时房价却未大幅度下跌,仍然保持增速为正。在通货膨胀背景下,租金随通货膨胀率而上升,且租金波动幅度要小于房价,这对房价形成支撑作用,租金持续在一个高水平上,房价就难以下降。

相比较发达国家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其总体发展水平还处于产业的成长阶段。而且,很多发达国家的房地产价格的拐点大都存在于其城市化率达到65%以上,因此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讲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社会结构进入转型期,居民购买力和购买意向增强,都为房地产行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因此,在房产业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的空间,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国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下,房地产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是势不可挡。 综上所述,投资房地产是可行,可以获取一定利益。

三、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的物业类型

房产的交易形式主要有:房产买卖,其中包括国有房产的买卖、集体房产的买卖和私有房产的买卖;房屋租赁;房产互换;房产抵押。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1~12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937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43.9%;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0.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24.2%。去年商品房销售额43995亿元,同比增长75.5%。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80.0%,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分别增长66.9%和45.5%。

(一)居民住宅

住宅是目前比例最高的物业类型 ,住宅项目随城市扩张升值潜力很大。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迅速发展过程中 ,而且中国人对拥有自己的房子的思想远重于外国人。但由于住宅市场波动太大,涨得迅速跌也容易,而保险资金更要求“保险”,存在不稳定性,现在居民住宅资金存在过剩现象,保险资金再度介入,可能会导致其价格再度高涨,这不是政府所希望的,因此投资于此的可能性不大。

(二)商业物业

商业地产的回报率虽不如居民住宅,但出于收益性和安全性的考虑,目前投资于商业物业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国内开发企业自持物业比例很小 ,其重点在于滚动开发和现金流,这正好给了保险机构投资者一个很好的投资空间和投资时点。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与即将召开的上海世博会都将带来许多商机。2008年北京的住宅成交量下降了近50%,而商业物业成交量则几乎翻倍;而高力国际最新发布的“2010年房地产市场展望”报告也指出,今年随着世博会的召开,上海市零售物业市场将迎来大量新增供应,约为78万平方米,为去年供应水平的两倍。其中,大部分供应将随传统商业区的升级而涌现,如虹口区的四川北路和卢湾区的打浦桥商圈,约占新增供应总量的60%,传统核心商圈和新兴商圈的新增供应分别占20%左右。

(三)廉租房

房价的不断上涨,让廉租房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2008年中国廉租住房建设共投入354亿元,是2007年投入资金的3.7倍。其中,实物廉租房建设投入286亿元,发放租赁补贴68亿元。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提供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廉租房可以有效地缓解房价的不断上涨,更符合政策关于出台紧缩房地产开发资金链的措施,而且现在,中国低收入人口的比例较高,对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巨大。保险资金投资廉租房领域的资金成本和收益都会比较确定。

(四)养老实体

自2000年起,中国已经迈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养老实体可以有效地缓解家庭成员的压力,因此这一市场的发展也引起了机构的广泛关注。泰康人寿的“养老社区投资梦”于2009年3月26日宣告成立,此项目投入40亿元用于北京郊区养老社区的建设。可以说,此项目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可以造福社会。

四、房地产投资的风险防范

(一)财富的增长充满偶然性

富豪们由于对自己财富未来缺乏明确的预期,导致其发生一些短期的投资行为,促使其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金融等热钱所青睐的行业,从而导致房价大幅上涨,这其实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此时,保险资金的直接介入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房价上涨或烂尾的情况。为防止此情况进一步恶化,可以通过股权投资这一间接方式进行投资。目前,已经有保险公司通过股权投资等其他方式切入房地产市场。中国人寿(601628)于1月以24.08%的股权入主远洋地产,提前布局房地产市场;中国平安(601318)也已经通过旗下平安信托与金地、绿城等大型房企业分别签订信托投资协议,承诺对上述房产企业的项目设计股权信托计划,共同投资优质项目以及城市综合体项目。这一方式同时也可以解决保监会对于进入方式的限制。

(二)法律不健全

对于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如之前上海楼市出现了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很多开发商手里无房可卖,导致了上海房价近期急速飙升,但是其实质却是很多商家故意不出售房产,为了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期再出售;以及市场中出现的投机炒作房地产导致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使得金融风险也不断加大,容易造成很浓厚的投机氛围。如果这种行为也逐渐发展,随着风险不断积累,最终可能会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抑制“潜规则”的诱导,走向其资金运用的规范化,专业化。我认为,政府应尽快做出明确规定,推出专门的政策来引导保险公司对于房地产的投资行为,尽快规范房地产市场,倾向于低风险并能带来稳定收益的项目。

(三)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

房地产泡沫的判定并无定论,主要可以参考这些特点: 1.整个经济是否过热。2.投资增长率。3.商品房的空置情况。参考起源于8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此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是由于房地产的升值和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形成恶性循环。这种价格的高速增长,直到1991年终于达到了难以持续的阶段。1991年在大都市圈里,地价开始下落。此时,人们对于房地产的需求降低,以投资房产从中获利想法也逐渐削弱,致使过度膨胀的泡沫,当房地产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破裂,而一旦破裂又必然会给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但日本房地产泡沫产生于国家城市化进程完成之后,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迅速发展进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农村人口像城市转移。同时,城市居民对住宅面积、质量要求的提高等因素无一不对房地产需求构成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即刚性需求的客观存在。而且我国房产的价格远低于日本当时的房产价格。因此,我国目前的房地产泡沫程度并非很大。

虽然,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房地产的泡沫并不是很大,只是个别城市比较厉害。比如说投资比较集中地区,其换手率很大,就会对市场造成危害,同时,周边地区在其影响下也会盲目跟风,提高房价,导致市场会严重高估其价值。我们应从长远来看,由于房地产领域流动性低,只有在现在做好预防准备,控制其泡沫增长才能使这个市场稳定。发达国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对于房地产业的投资控制在 10%以内。我国可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整投资比例;加强金融机构监管,使金融监管措施赶上金融创新;同时及时向公众提供确切的有关房价的信息,让公众对此更理性,而不是盲目投资使泡沫膨胀。这样,房地产这一投资途径才会更好的服务于保险投资。

五、总结

房地产市场存在资金密集性的特征,如果房产发生贬值那么保险公司就会面临巨大的损失,而广大投保人则成了其最终的受害者。出于对广大投保人利益的保护以及保险资金安全的考虑,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保险商投资房地产的引导与规整。目前,由于市场整体上需求大于供给,以及人们的投资保值心理等因素都在推动房价的不断上涨,也给予保险资金的投入增加信心。但我们也要明确保险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应该是个长期过程,其周期较长,过程较为复杂,短期内投资于房产可能还会面临许多风险,还应当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引导及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建丽.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问题的探讨,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9;第23卷(第2期)

[2]林华.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解禁, 经济纵横,2008

[3]丁冰,蔡宗琦.千亿险资觊觎楼市保险巨头整装待发,中国证券报,2009

[4]龙斌.从迪拜泡沫破裂看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前景,广州日报,2009

[5]张建丽.中国房地产业泡沫濒临破灭是危机or转机,证券时报 ,2008

[6]顾建发.上海房地产业周期波动分析,上海; 上海三联出版社,2008

[7]王金明,高铁梅.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问题的探讨,经济论坛,2004

[8]陈圣莉.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细则即将出台禁投居民住宅,经济参考报,2010

(作者单位:上海金融学院)

保险资金股市投资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企业投资决策作为公司三大金融决策中最为关键的决策,探讨机会成本对于投资决策的作用这一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本文指出机会成本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其次,基于对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探讨了我国部分企业忽视机会成本的原因以及危害。最后,基于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状况,呼吁企业充分尊重机会成本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机会成本;投资决策;资金成本;资本成本

一、机会成本概述

(一)机会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根据《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的定义,“机会成本就是对大多数有价值的、被舍弃的选择或机会的评价或估价。它是为了获得选择出来的对象能体现更高的价值所做的放弃或牺牲。”比如说,一个应届毕业生放弃手边可以得到的就业机会而选择考研,他的机会成本包括哪些呢?读研所需的教育成本如果用于其他投资用途便产生了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如果不读研而选择工作,这期间的工作收入带来了就业收益。投资收益和就业收益这两者之和构成了应届毕业生读研的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产生的前提

1.经济资源的有限性

在西方经济学中,由于经济资源的有限性才延伸出机会成本这一概念。社会的一项资源是有限且稀缺的,选择用它生产特定种类的产品时,同时也放弃了用同样数量的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来获得经济效益的机会。

2.经济资源的多用性

机会成本是对不能利用的机会所需付出的潜在成本进行衡量。只有当经济资源具有多用性时才可以进行比较和选择过程,否则当经济资源只能用于一种用途时,机会成本便无从谈起。

二、投资决策概述

(一)投资决策概念

投资决策是指投资者为了实现其预期的投资目标,运用—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程序对投资的必要性所进行的分析、判断和方案选择。企业投资决策是公司三大金融决策(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决策)中最为关键的决策。

(二)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因素

1.货币时间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正确地揭示了在不同时点上资金之间的换算关系,是财务决策的基本依据。

2.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与投资决策有关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它是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时必须事先计算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3.项目计算期

所謂项目计算期是指投资项目从投资建设开始到最终清理结束的全部时间,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通常以年为单位。

4.资金成本

从资金使用者的角度考虑投资前的融资成本和投资过程中的资金占用成本,包括投入和产出两个阶段的成本费用。

5.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只是一种是一种隐形成本,是决策者主观预测的结果。它不是一种实际的货币成本支出,因此常常被决策者们忽略,从而影响到如何选择出最优方案。

三、机会成本对于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意义

(一)机会成本在投资决策中是必不可缺的关键因素之一

力求机会成本最大程度地减小,是进行一切投资活动的重要标准。机会成本为如何做出合理且效益最大化的选择提供了易于衡量、可比性强、确凿有力的依据。如同经济学权威之作——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在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做出决定的依据离不开机会成本”。

(二)机会成本仅仅存在于做出投资决策前的分析过程中

机会成本只存在于确定投资决策前的分析过程中。一旦决策被选定时,就意味着已经放弃了用于该项决策的经济资源的其他用途可获得的收益。决策一经做出不得改变时,就意味着已然变为了沉没成本。同时,在决策过程中与之伴随的经济成本也完全消失了。

(三)机会成本体现投资决策的多样性

投资决策是在各个备选方案中挑选出最优方案,放弃另外一些次优方案。所放弃的次优方案的经济效益衍生出了机会成本这一理论。机会成本的存在就是对投资选择多样性最好的诠释。

(四)机会成本并非绝对第一考虑成本

机会成本是主观预测的隐形成本,会被人的认知能力和有关项目的信息获得水平等因素所限制。机会成本必须与其他影响决策的因素结合使用、综合考虑后才能选择出最优方案。它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四、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由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诞生,来源于古典经济学静态要素成本的资本成本彻底完成了向动态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的转变,因此机会成本实质上是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企业要求的最低期望收益率的高低,投资的机会成本=项目最低期望收益率+风险报酬率 。机会成本体现着一个治理机制和决策机制健全的公司在进行企业投资决策分析时对风险机会水平报酬的充分考虑和尊重 。

所谓资金成本,是指资金使用者为筹措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代价,如向银行支付的借款利息。资金成本被广泛地运用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当在投资决策中利用净现值指标时,常以资金成本作为折现率;当在投资决策中利用内部收益率指标时,常以资金成本作为基准收益率 。

资本成本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财务学概念,而资金成本却是中国早期经济改革时期出现的适应特定时代特征的产物,是企业管理层单凭会计成本决定的投资成本,属于会计学概念。

与风险程度相匹配的资本成本应该取代资金成本成为投融资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然而我国不少企业将两者混淆,在过度考虑资金成本的同时无法意识到机会成本的重要性,从而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投资失误、甚至危害企业前景。机会成本虽然不是实际支付的现金流,但是它能直接影响比会计利润更能检验企业经营质量的经济利润,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只有充分考虑和尊重投融资决策中的机会成本,方能在每一次投资决策中将经济收益发挥到最大,方能尽快全面充分地接受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财务管理中的资本成本这一概念。

参考文献:

[1]吴贺坤:《关于期权理论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上海:上海经济出版社,2010年第2版,第15页;

[2]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版,第32页;

[4]陈勇:《利用经济信息创造经济效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3页;

[5](美)彼得·纽曼(Peter Newman):《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词典》,美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版,第280页

上一篇:生活德育研究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CDIO通信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