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范文

2024-02-27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范文第1篇

摘要:现如今,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日渐加快,经济发展日趋向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很多不和谐因素,特别是能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变得越发严重,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来有效协调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实现共同发展。本文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一、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主要问题

1.林业工程抗旱树种的选择

由于林业工程建设地区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和土壤结构具有差异性,在林业造林工作中要将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落到实处,科学合理地对植被类型进行选择。通过宏观层面进行分析,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在选择树种以及种植上要充分重视以下两点:一是选择的树种必须要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二是所选择的树种应充分发挥其抗旱特性,同时要全面分析所选择树种的生长特性。由于在选择抗旱工程树种方面缺少实际案例,导致在应用抗旱造林技术方面,表现出盲目化或者泛化的趋势。

2.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实际操作方面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林业工程建设,而且在此方面的实践工作也逐渐增多,这对林业工程抗旱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林业工程种植方面依然很不乐观,抗旱造林效率还亟待提升。由于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专业性非常强,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规范地进行造林工作,如若技术操作不规范,会影响树种的成活率,从而降低干旱地区林业工程造林效果。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好监督工作。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抗旱造林工作的重要性,或者仅考虑抗旱造林工作短期效果,都会影响到抗旱造林的整体成效。

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模式及管理方面

对于林业工程理念和实践最早源于国外,而在国内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对我国特殊的地理特性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地保证林业工程实施与当地自然环境协调统一,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在林业工程实践中,很多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都是照搬国外的一些技术形式,导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出现很多误差,反映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及其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二、林业工程不同类型造林树种的抗旱性能表现

1.阔叶树种

阔叶树种在抗旱性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应结合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树种,如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树种,如旱柳、榆树、槐树、花椒以及椿树等,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地选择树种进行栽植。

2.针叶树种

在林业工程中应用针叶树种,可以充分发挥出此类树种整体的抗旱性能,扩大干旱地区林业工程造林面积,比如柏树、樟树以及油松等。青海海北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此类树种进行栽植。

3.灌木树种

适宜在干旱地区栽植的灌木树种非常多,在干旱荒漠区可以种植大量灌木树种,如山皂角、柠条、连翘、酸枣树以及柽柳等灌木树种。

三、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类型

蓄水保墒、高效集水、集水整地等技术都是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主要技术类型。蓄水保墒技术可以分为土内蓄水保墒与地表覆盖保墒。土内蓄水保墒是指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持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通常在深度疏松土地的基础上,将绿肥、有机肥、土壤改良剂施入树穴中。而针对土壤含水量相对偏高的种植地区可采取地表覆盖保墒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土壤水分随蒸发流失。首先在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整为近漏斗形,树盘表面应覆盖在附近的枯枝落叶、农作物秸秆以及草皮石块上;其次把地膜铺在地表下2~5cm处并覆盖枯枝落叶来延长其使用寿命;最后在铺盖地膜的区域喷洒聚丙烯酸等化学试剂,可提升10%以上土壤的含水量。高效集水技术就是在抗旱林地上游修建集水场、贮水池等设施,其修建面积需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降水量、需水量、径流系数进行规划,同时注意集水面要进行硬化防渗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水分流失。针对半干旱、干旱地区可以使用集水整地技术,以确保将降水径流引入树木的根系地带。具体就是在林地整地期间,将集水坡面、集水面铲平并压实,再用防渗材料进行处理,可有效提高降水的利用率,减少地表蒸发量,避免水分浪费,保证抗旱林的水资源供给,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四、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1.科学整地

在开展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前,应充分做好土地整理工作,这样才能为树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树木成活率,所以做好干旱地区林业工程造林区域的整地工作非常重要,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保持土壤墒情,积蓄更多水分。加强整地工作,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利于土壤熟化,增加土壤肥力。整地工作的开展,利于土层充分照射阳光,控制和减少土壤中的病虫源。对于造林时间节点而言,可在开展造林工作前的6个月左右进行整地,也可在上一个季节降水之后进行整地。造林地气候干燥,在整地工作中要加强植被保护,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同时运用鱼鳞坑进行整地,根据60cm×40cm×40cm设置鱼鳞坑,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合理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營养物质,保证树木成活率。

2.充分做好植被选种以及设施改善工作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造林地的气候、地理位置以及土质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造林方式,结合造林地地质与土壤情况对种植树种进行科学选择。在选择植被时充分考虑土地沙化情况以及固根能力,首选具有较高成活率的优质抗旱树种。另外,在选择造林树种的过程中,要对当地的土壤、温湿度条件、树种寿命、交通运输以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认真落实到造林实践中。在确定树种植被类型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全面分析,并对实施过程加强控制,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造林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不断完善造林配套设施,如造林的器械工具以及运输植被道路等。

3.不断创新林业工程造林技术及其管理模式

(1)容器苗造林。主要在贫瘠干旱的浅山地区,可以使土壤贫瘠、土质条件不良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幅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抗旱造林工作中,可以利用侧柏、油松以及樟子松等树种实施容器苗造林技术。在栽植苗木的过程中,保证容器土坨完整,将容器底部去掉,保护好苗木根系,提升苗木成活率,苗木种植深度与容器带口相比,要超过2cm以上,之后对土壤进行夯实,提高土壤墒情,并将一层系统覆盖在坑口上。此项造林技术应用较多,技术成熟度高,可以在干旱地区造林工作中普及应用。

(2)覆膜造林。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中,可借鉴农业种植的地膜覆盖技术的经验,利用此项技术可以提升造林成活率。干旱地区造林地通过覆膜技术,能够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增加地温,保证苗木成活率。

结束语

林业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更应对林业工程加强研究与实践,针对干旱地区地理状况以及气候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保证林木造林成活率,提高抗旱造林整体质量,这样才能使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成效显著,不断改善干旱地区恶劣的气候环境,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常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花卉,2019(6):172-173.

[2]易延伟.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及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9):192.

[3]乔轶华.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8,38(8):165-166.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范文第2篇

1 确定立地类型

在进行立地分类时, 立地类型是最为基本的单位。由于地段的不同, 立地的性能也会有所不同, 这就需要根据立地因子的情况对造林立地进行分类, 根据造林的不同地段而有所区别。在采取造林技术时, 要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对于立地类型的确定, 要根据造林环境, 构成立地与树木之间构建生态关联性。纵观立地环境, 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立地类型中, 生物环境是辅助性依据, 非生物依据是主要的依据。不同的造林地, 由于非生物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就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要在立地的过程中以非生物因子为依据进行区分[1]。一些非生物因子的表现非常突出, 会限制树木的生长, 需要加强重视, 但还有一些因子虽然对树木有所影响但并不会产生限制, 这样的因子就不需要重视。

对于造林而言, 非生物因子并不是绝对依据, 环境条件也是非常重要的, 特别是植物条件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此, 需要根据树木的生长表现情况对立地环境进行选择, 可以对立地类型进行有效的划分。

2 确定树种及造林时间

2.1 确定树种

在造林的过程中, 树种的选择原则不仅要严格按照公益林的要求, 还要考虑到苗木的准备情况。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抗旱造林技术, 不仅要按照经济发展规划执行, 还要做好天然林保护工作。通常,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所选择的树种具有较强的抗干旱能力的树种, 如黄槐、凤凰木、青皮木棉和腊肠树等。这些树木都属于是萌生能力非常强的树种, 不仅生长速度快, 而且根深。这些树种都喜欢阳光, 生长的环境气温界定在11~18℃, 对土壤的适应性也非常强, 如在红土壤、黄棕土壤、红土壤等中均可生长。

2.2 造林时间

造林时, 要充分考虑到起苗的时间和造林的时间, 以确保树木能够在生长中保持活力, 使林木的成活率有所提高。春天属于万物复苏的季节。在春季进行造林是非常适宜的。春季是气温逐渐升高的季节, 随着气温的提升, 苗木不仅会快速生长, 还不需要考虑贮藏苗木, 树木根的生长就会更为旺盛。基于此,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 宜选择秋季9-10月, 此时土壤中的水分蒸发的速度非常缓慢, 且土壤还没有进入冻结期。由于夏季气温比较高, 土壤中的水分就会聚集在土层的上部, 进入秋季, 土壤的墒情非常好, 因此需要抓住这一良好时机造林[2]。如果是在春季造林, 由于春季的风沙大, 且降水量相对较少, 所以造林时间要尽量早一些。当进入9月后, 土壤中的水资源含量比较高, 适合于林木生长。

3 确定造林密度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不足, 因此难以实现森林植被的大面积覆盖。因为如果造林密度太大而超出土壤供水能力, 就会因水资源匮乏而不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长。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 地下水的水位下移, 土壤逐渐干化, 林木容易由于严重缺水而导致死亡率提升。此外, 要想保证造林密度不会对林木的生长造成影响, 还需要对林木的材质、干型, 以及树木生长相对稳定后所具备的观赏价值和防护功能, 包括未来这些林木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考虑。所以, 在造林时, 如果是混交, 其中林木为华山松纯林与旱冬瓜混交, 行距通常为4 m2 (2 m×2 m) , 造林的密度为167株/667 m2。如果是核桃树, 树立的行距通常为30 m2 (5 m×6 m) , 造林的密度为23株/667 m2。相邻行之间的植株排列都要错开, 以促使林木更好地生长。

4 抗旱造林方法

4.1 截干种植

干旱半干旱地区, 如果树种具有很强的萌芽力度, 就可以将枝干截去栽植到土壤中, 这样就可以避免枝干在发芽的过程中存在水资源流失的现象。但要确保所截去的枝干在土壤中能够快速生根, 就要使水分阻碍枝干的根部汇集后, 还要在距离地面枝干2个芽上有充足的水资源。对于截去的枝干, 通常为生长在树木地上高度的2/3的位置。进行枝干栽植时, 高于地面10 cm的位置要截去。刺槐、臭椿和黄栌等都适合于采用截干种植的造林方法。

4.2 高干种植

高干种植一般会采用扦插的林木繁殖方法, 操作上简单易行, 不仅种植的成本地, 且林木的成活率也相对高。具体操作中, 高干种植可以引进扦插繁殖技术, 在大棚中进行。要求苗床要到100 cm的宽度, 并在苗床的四周围安装上挡板, 挡板高度为10~12 cm。苗床上的土壤要中性微酸, 土壤要肥沃而疏松, 以便于灌溉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高干种植会选择春季的3月、夏季的6月以及秋季的9月。将当年生的树枝进行剪取, 树枝上留下长度为3~4 cm的叶子。在进行插穗处理时, 要做到随时剪下, 随时插到土壤中。要将插穗剪好, 注意采用保湿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4.3 滴灌节水及沙地径流造林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 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可以采用滴灌的方法进行水资源灌溉。在灌溉的过程中, 会按照土壤的干湿程度对水的滴灌进行控制。如果土壤比较干燥, 平均每隔5 s就滴1滴, 1 h约滴水50 g。如果土壤较为湿润, 可以平均每隔10 s滴1滴, 1 h约滴水70 g。滴灌可以使水集中使用, 不仅可以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而且使维持林木生长的水资源供给高效而充足。

沙地径流造林, 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时, 要根据实际对抗旱工作予以改善。整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有效措施。干旱半干旱地区要有效解决造林的水资源问题, 可以采用拦截地表径流, 对地表进行蓄水的方法, 由此而使土壤含水量得到有效调整。此外, 将地表径流充分地利用起来, 并做好径流水资源调控工作, 以提高土壤供水效率。

5 结语

干旱半干旱地区多距离海岸线非常远, 处于大陆的中心地带, 夏季少雨而酷热, 冬季干燥而寒冷, 全年降水量少, 水资源贫乏。要向确保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成功, 就必须高效利用水资源, 做好抗旱造林工作。

摘要:中国的西南部地区地广人稀, 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从南宁地区的气候环境来看, 年平均气温在21.6℃左右。冬季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为12.8℃, 冬季稍显干燥, 但干湿分明。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林, 具有很高的难度, 水资源也难以得到有效利用。要想提高此类地区的造林成活率, 就要采用相应的技术, 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 以达到抗旱的效果, 为造林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展开研究。

关键词: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抗旱技术,造林技术

参考文献

[1] 李超.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 2010 (11) :26-29.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范文第3篇

因为我国国土面积辽阔, 涵盖的气候范围较为广阔, 因此我国范围之内各个地区呈现出来的特征复杂程度比较高、地形呈现出来一种多样化的趋势, 所以在我国范围之内出现水害以及山洪泥石流等问题的几率是比较高的, 从而也就会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也会会对我国范围之内的工农业正常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在防汛抗旱工作领域当中, 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占据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自从进入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以来,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我国范围之内的水文情报预报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出来了一些稳定性比较强的水文模型, 在全国范围之内各个地区构建起来了防汛抗旱基础性设施, 从而也就可以为我国范围之内数量众多的人民群众提供准确性更强的水文情报预报信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 在崭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之下, 水文情报预报技术领域中展开的各项研究工作的力度也是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 以便于可以使其在防汛抗旱领域中发挥出来更为重要的作用。

1. 首先对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在防汛抗旱领域中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进程向前推进, 世界范围之内各个国家中出现极端天气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近些年以来, 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呈现出来一种活跃的趋势, 各种类型的灾害的强度相较于以往来说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单纯的依据工程措施来应对已经显得不是十分的充足了, 作为非工程措施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举措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 在我国防汛抗旱领域中起到的作用呈现出来一种越发重要的趋势, 具体来说其主要在防汛抗旱的两个领域中起到作用。

1.1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在防汛领域中起到的作用

在防汛工作领域中, 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开展防汛决策工作的时候是难以离开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提供的支持的, 以现阶段我国范围之内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的非工程防洪措施作为实际例子, 当水文部门预报的洪水达到了不可抗拒级别的时候, 从事防汛指挥工作的部门就需要调拨居民展开搬迁工作, 尽量将所有公私财产全部转移走, 从而使得灾害造成的破坏最大限度的降低。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情况之下, 假如说水文情报预报工作难以将洪水的级别信息准确的反应出来的话, 那么不单单是会对防洪救灾实际把握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更是会对水利工程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 在工程性防洪措施领域中, 不管是水库兴建、堤坝建设抑或是开辟蓄洪区域等行为, 都是选哟得到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数据致辞的, 比方说预测水库的实际承受能力、研究洪水分流的最佳时机以及掌握洪峰的到来时间等等。假如说是将防汛工作当成是战争的话, 难么水文情报预报工作肯定就是战争领域领域中的情报部门, 也是可以对敌方情况形成了解的重要措施, 在没有对敌方情况形成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展开的战争是盲目的, 更是容易引发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是需要予以非工程措施领域中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充分的重视。

1.2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在抗旱领域中应用的时候发挥出来的作用

针对旱灾来说, 我国范围之内的各个省份、自治区以及直辖市范围之内其实都是发生过的, 即便是我国范围之内的水利工程领域防旱抗旱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是旱灾仍然还是可以对我国工业农业的正常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比方说于2014年的时候在河南省范围之内出现旱灾, 不单单使得农作物产量大幅度的降低, 更是在此基础之上使得几十万人日常用水呈现出来一种极为困难的局面。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在抗旱工作领域中起到的作用, 主要是在水文部门中有所呈现的, 水文部门不单单是需要从水文测量站点中收集原始性质的水情数据, 并需要以此为基础形成水情汇报, 并转发到上级主管部门中去, 以便于可以在今后的决策工作中作为数据支持。

2. 结语

总而言之, 近些年以来, 即便是在我国范围之内增强了水利建设领域中的投资力度, 但是随着我国范围之内气候发生的变化, 水利事业面临的形式也呈现出来一种越发严峻的趋势, 现阶段我国水文情报预报领域中仍然是存在着基础性设施滞后性强, 防灾抗灾能力水平较为低下, 作为在水文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项工作,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精确性个比较强的水文预报技术可以在防汛抗洪决策工作进行的过程中, 以及抗旱减灾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提供极为重要的凭据, 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

摘要:在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 一定是需要加快水利事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的, 切实的使得水利支持性保证能力得以提升, 逐步在我国水资源利用领域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目标, 兴建水利事业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范围之内各个国家中的一项大事,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在水利工程领域中占据基础性地位, 水位情报预报技术的质量水平, 是可以从直接层面上对我国范围之内数量众多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 对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在我国防汛抗旱领域中得到的应用展开分析, 以便于可以使得汛期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得到的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 希望可以在今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性作用, 从而在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现阶段,水利事业,应用

参考文献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范文第4篇

1 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重要性

晋中市是山西省粮食、经济作物主产区, 又是气象灾害多发区和重灾区, 干旱是晋中市常见的气象灾害, 有“十年九旱”之说, 干旱灾害具有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和危害程度大等特点, 因此也是人工增雨天气基地建设的重点。近年来, 晋中市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重要意义, 从市县政府做起, 将气象工作作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要依托,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转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现象, 变被动为主动, 加强空中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依托现代气象科技全面提升该市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和服务效益, 将人工增雨作业作为科学抗旱减灾的一项主要措施, 来解决“三农”问题, 着力提高晋中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2 人工增雨在晋中市抗旱减灾中的应用

近年来, 晋中市11个县市相继建立人工增雨防雹指挥部, 建成了人工增雨防雹、防灾减灾农业保护体系, 每年都开展飞机或高炮、火箭炮人工增雨 (雪) 作业, 在农业增雨抗旱、防雹减灾、森林灭火、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晋中市空中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项目的建成标志着晋中市人工增雨综合能力、气象防灾减灾总体水平跨入了国内先进行列, 在改善全市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 晋中市气象部门共开展人工增雨抗旱防雹作业67次, 发射炮弹1 039发、火箭弹160枚, 增雨总量达2.3亿t, 减少经济损失5 000万元, 在农业抗旱、缓解水资源短缺、森林防火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

2 0 1 3 年春季, 晋中市温度回升较快, 蒸发加剧, 风沙天气增多, 土壤墒情蒸散严重, 全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 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为降低火险等级, 减少林火发生;同时, 缓解旱情, 晋中市委、市政府和市气象局领导高度重视, 市局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密切关注天气变化, 组织各县气象局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4月4日下午, 该地区上空云层加厚, 在省人降办飞机增雨间隙, 晋中市及时进行高炮、火箭地面增雨作业, 16:58, 由灵石局率先开炮, 发射火箭弹10枚, 全县普降中雨, 平均降雨量达11 mm, 18:00后, 寿阳、祁县、和顺、平遥、左权、榆次和昔阳等县相继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在此次人工增雨作业中, 全市共发射“三七”炮弹252发、火箭弹73枚。受自然降水及人工增雨催化共同作用, 此次降水过程平均降雨量达到8 mm以上, 对缓解农业旱情, 改善土壤墒情以及冬小麦返青、分蘖和春耕春播都极为有利, 明显降低了森林火险等级, 大大减小了森林防火工作压力。2015年5月下旬-6月底, 榆次区连续40多天都未出现有效降雨, 旱情严重, 极大的影响农田作物生长, 6月29日凌晨, 榆次区气象局抓住出现自然降水的有利时机, 组织实施火箭人工增雨流动作业, 全区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雨, 最大乌金山32.6 mm、什贴20.0 mm、东赵20.9 mm、城区10.4 mm, 增雨效果明显。

3 促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的思考

3.1 充分认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重要性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 影响晋中市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 水资源正趋于减少, 这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 充分认识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重要意义, 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气象部门人工影响天气办要加强认识,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 完善工作机制, 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水平和效益, 将人工增雨作业作为科学抗旱减灾的一项主要措施抓实抓好, 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 增加水资源, 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

3.2 加强政府领导, 多部门参与和支持

将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纳入“十三五”规划中, 立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继续把人工影响天气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并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 解决好炮库、弹库问题, 健全并完善人工增雨防雹管理机构, 解决好人员编制;同时, 各级政府还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 将防灾减灾工作作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大事来抓,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部门人工影响天气组织、协调和指导作用, 建立和完善有效工作协调机制,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 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 落实各项措施, 保障人工增雨 (雪) 工作顺利开展, 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影响。

3.3 不断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 加强研究分析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难关, 认真总结和反思每次、每年和各阶段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成功经验和不当之处, 定性和定量研究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过程和效果, 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科技水平和管理能力, 使现有科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 并不断开发研究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

3.4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投入机制

坚持“安全、科学、高效”的工作原则,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以安全为首任, 不断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范和操作规范, 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确保无作业人员及他人伤亡事故发生。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作业设备的管理, 严格操作程序, 保证人工增雨 (雪) 作业的及时、安全、有效。加强地方财政投入, 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 对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 要进一步加大对人工增雨的投入力度, 所需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

3.5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系统科研开发及队伍建设

加大人工增雨技术方法科研开发, 使现有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际应用技术, 不断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科技含量和作业效果。同时, 要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整体队伍素质建设, 以人为本, 加强对基层一线作业人员重点培养, 并不断引进科技人才, 努力培养出既具备丰富指挥经验又兼具熟练操作技术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带动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

摘要:干旱是晋中市常见的气象灾害, 有“十年九旱”之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晋中市人工增雨天气工作发展迅速, 作为科学抗旱减灾的一项主要措施在农业抗旱、缓解水资源短缺、森林防火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

关键词:人工增雨作业,抗旱减灾,晋中市

参考文献

[1] 李帝宏.人工增雨在抗旱减灾中的重要作用[J].南方农业, 2015, 9 (27) .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范文第5篇

试验地点:右江区龙和乡

试验时间:2013年

大豆品种:桂春8号

试验方法:

本试验旨在采用不同的抗旱技术措施对大豆产量影响试验, 筛选适合本地推广的抗旱技术, 供生产使用。对大豆采用田间自然干旱鉴定方法, 分别设玉米杆覆盖 (A1) 、地膜覆盖 (A2) 、玉米杆覆盖+保水剂处理 (2种, A3, A4) 、地膜覆盖+保水剂处理 (2种, A5, A6) 、不覆盖 (CK, A7) 7种处理。随机区组排列, 三次重复。小区行长5m, 6行区, 收中间4行测产。播种方式:采用人工精量点播, 行距40cm, 穴距20cm, 每穴留苗2株, 667m2密度1.67株。保水剂采用两种, 分别为南京双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营养型抗旱保水剂” (A4和A6) , 以及东莞市安信保水有限公司生产的“农林保水剂钾型” (A3和A5) 。大豆播种前保水剂与细土按1:3比例混合后均匀施于播种沟内;地膜覆盖处理于大豆播种盖土后即人工盖地膜;玉米杆覆盖处理则在大豆出三片真叶时进行覆盖。试验观测项目如下:

a、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状况的观测于出苗1周后观测每小区出苗数, 计算出苗率。于成熟期测定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

b、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测定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量叶片部位为上部第1片完全展开叶。

c、产量测定。成熟时各处理分别收获测产。

2结果分析

由表一看到, 不同抗旱栽培措施对大豆产量相关性状包括出苗率、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均有一定影响。出苗率较高处理为A6、A5 (地膜覆盖+保水剂) 和A3、A4 (玉米杆覆盖+保水剂) , 其次为A2 (地膜覆盖) , A1和A7 (CK) 出苗率稍低。说明地膜覆盖和保水剂处理对提高大豆出苗率有一定作用。株高从高到低的处理为A5 (53.1cm) >A6 (52.2cm) >A2 (51.2) >A4 (50.2) >A1 (48.3) >A3 (47.6) >A7 (45.8, ck) , 也就是说各抗旱处理大豆株高均不同程度地高于对照, 表明这些抗旱栽培措施都有一定的抗旱效果, 其中尤以A5、A6 (地膜覆盖+保水剂) 效果最好。各抗旱处理的分枝数在3.1~3.5个之间, 对照为2.1个, 可见抗旱处理对增加大豆分枝数有明显作用。主茎节数方面, 抗旱处理主茎节数14.8~15.6节之间, 对照为14.2节, 表明主茎节数在干旱条件下也会减少, 但减少幅度小于株高和分枝数。各抗旱处理百粒重在16.1~16.9g之间, 对照为15.4g, 其中百粒重较大的处理为A3和A4 (玉米杆覆盖+保水剂) 。

采取地膜、桔杆覆盖、保水剂等抗旱栽培措施可增强大豆光合作用,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表二) 。分枝期、开花期净光合作用较高的处理均为A3和A4 (玉米杆覆盖+保水剂) , 明显高于常规栽培 (CK) , 其他各抗旱处理的光合速率也不同程度高于对照, 可见抗旱栽培措施有助于增强大豆光合作用。分枝期的蒸腾速率在2.52-2.76μmol H2o/ (m2·s) 之间, A1、A3处理最小为2.52μmol H2o/ (m2·s) , 其次为A4, 2.55μmol H2o/ (m2·s) , 对照为2.76μmol H2o/ (m2·s) , 各处理中最大;开花期情况类似。说明抗旱处理能有效降低蒸腾速率, 减少水分消耗。

由不同抗旱处理大豆产量结果 (表三) 看出, 采取抗旱措施的各处理产量均高于对照, 其中产量最高为A3 667m2产167.6kg, 比对照增产22.9%;其次为A4667m2产160.8kg, 比对照增产18.0%;其余处理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A1>A5>A2>A6>A7 (CK)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表四) , 抗旱处理A3和A4与对照间达显著水平, 其他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

结束语

不同抗旱处理间出苗率和主茎节数相差不大 (表一) , 而株高、分枝、百粒重有较大差异。不同抗旱处理间出苗率差别不大, 可能因为大豆播种时土壤水分较充足, 到出苗时也没发生干旱情况。不同抗旱处理间主茎节数相差不大, 说明主茎节数受干旱影响少;抗旱处理的株高、分枝、百粒重与传统对照间有较大差异, 表明这些性状受干旱影响较大, 受旱时导致株高变矮、分枝减少、百粒重减少。由表二可知, 各抗旱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对照间均有一定差异, 表现为抗旱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比对照提高, 而蒸腾速率比对照降低, 说明抗旱处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利于光合作用进行。产量测定及方差分析表明 (见表三, 表四) , 不同抗旱处理与对照间有明显差异, 其中玉米杆覆盖+保水剂处理 (2种, A3, A4) 产量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说明这2种抗旱处理的抗旱效果好。

摘要:针对广西大豆主要种植在无灌溉条件且保水能力较差的旱田和旱坡地上, 种植季节以春季为主, 而广西春旱较为严重, 因此, 干旱是制约广西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生产上不仅急需选育高产抗旱的大豆品种, 同时研究配套大豆抗旱栽培技术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解决干旱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作者进行了不同抗旱技术措施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 试验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抗旱技术措施对大豆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但不同的抗旱技术措施产量差异显著。

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范文第6篇

1 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新时期, 在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下,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增强, 洪涝、干旱等灾害频繁发生, 为了进一步做好预防减灾工作, 按以往惯用的工程措施预防灾害效果不明显, 凸显了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的重要性, 着力提高水文情报预测技术刻不容缓, 具体分析看来, 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在防汛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一旦某地有发生汛期的先兆, 在防汛斗争中, 水文情报预报就类似于战斗先锋, 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具体的防汛斗争信息, 运用水文情报预报技术预测到的大型灾害性洪水时, 防汛指挥部门能迅速指导对于当地居民转移财产避开险地等, 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若水文情报预报信息滞后, 不但会耽误抗洪救灾的最佳时机会, 并且也会极大地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另外, 在大中型水库兴建和筑建河堤中, 对洪水的调蓄及承受能力等都需要水文情报预报信息作为支撑,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洪峰到来时间上的控制等, 在防洪“战争”中, 水文情报预报不可置疑地起了关键性作用, 准确掌握水文预报, 有备而防, 将相应的损失降至最低, 这也是新时期水文情报预报的重要意义所在[1]。例如, 在广德县,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 373 mm, 并且降水量从南到北逐渐减少, 降水量集中在6-9月, 降水量可以达到一年中的50%。因此, 对当地气候特征的掌握及雨量时空的分布, 在汛期前认真做好水文情报预报, 有效预防了当地洪涝灾害的发生。

其次, 是在抗旱工作中的重要意义。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出台, 全国各地逐步加大了水利投资, 高度重视和落实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 防洪抗旱能力得到了有效加强, 然而结合近年的相关资料不难看出, 部分地区的防洪抗旱预防措施还不能满足需要。近几年以来, 各省市、自治区等都曾发生过旱灾, 例如, 河南省于2014年发生的旱灾, 该地的粮食因为旱灾而大幅度减产, 出现了数十万人的吃水难问题。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及财产损失极大, 影响较为严重, 为了避免类似旱情的再次发生, 水文预报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水文监测部门收集原始的水情信息, 如降水量、流量等及抗旱工作中所测的水情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地区汇报, 并针对科学分析而得的汇总数据早定预案早预防, 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2]。

2 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2.1 总结分析, 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在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中, 应当着眼于未知的洪灾旱灾, 必须完善汛前各种准备工作。结合笔者的研究分析, 为取得良好的预防减灾效果, 应从以下3方面进行完善:首先, 每年尽早部署防汛抗旱工作, 提前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 借鉴以往经验和当地实情, 制定应急预案, 及时检测维修水文情报汛站;其次, 落实岗位责任制和水文情报预报职责, 建立防汛抗旱责任制, 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保证防汛抗旱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最后, 依据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的先进性, 优化网站布局, 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 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 实现资料共享, 及时更新相关水文预报软件, 完善雨量等值线分析、水情查询系统等, 确保第一时间取得准确的水文水情预报信息, 保障防洪抗旱工作取得实效[3]。

2.2 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万丈高楼平地起”, 作为开展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前提, 基础性工作扎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防工作的效果, 例如, 为了监测目前的相关水文设施的工作能力, 可以进行防汛抗旱演习工作, 保证防汛抗旱的工作取得实效;为了提高雨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的速度及相关的分析能力等, 应当建设水情分析中心, 提高水文情报预报的核心技术水平等;可大范围建立自动监测站网, 以此提高水文情报预报的及时性、准确性, 在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 提供对防汛抗旱工作关键性的技术支持等。例如:广德县的水量比较丰富, 年平均降水量在1 100~1 500 mm, 降雨量年际变化比较大, 其中在1999年降雨最大达到2 082.8 mm, 最小则是在1934年仅为640 mm, 之间相差比较大, 其中在1984年6月14日最大降水量可以达到256.5 mm, 所以及时准确掌握当地水文情报, 完备汛前预案, 积极开展汛前防洪抗旱演练, 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3 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做好汛期水文情报预报工作

综合分析,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基本要求配备一支整体素质高的队伍。从事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信息灵、反应快、情报清, 预报准, 适时做好雨水情信息的采集、输送、分析等并在水情预报中坚持2个原则:第一是水文情报预报质量保证原则, 从事水文情报的工作人员, 必须保证水情预报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 为防洪抗旱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第二是严格遵守水情工作的参谋作用原则, 在具体工作中, 工作人员应对天气预报、卫星云图等及时收集汇总, 用不同形式来编发各类水情简报, 对于洪涝、干旱预报及时进行阶段性分析, 有效减少洪涝灾害损失[4,5]。

3 结语

近年来, 虽然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投资, 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水利面临的形式日趋严峻,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 经费投入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防灾减灾能力亟待提高, 作为水文工作的核心部分,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举足轻重, 精湛的水文预报技术是防汛抗洪的重要决策, 是抗旱减灾的重要依据, 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防汛抗旱工作中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浅析全面提升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策略等对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进程中, 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 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兴水利、除水害, 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而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是水利工作的基础, 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的质量, 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做好汛期的水文情报预报数据的及时准确有效性, 对防洪抗旱减灾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防汛抗旱,水文情报,预报技术

参考文献

[1] 田莉.水文情报预报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作用浅析[J].科技与企业, 2015, (6) :88.

[2] 李丽.浅议如何做好承德水文情报工作[J].河北水利, 2012, (11) :31.

[3] 战宏巍.简论防汛抗旱工作中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的作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29) :183.

[4] 董洪志.浅谈大水文形势下的基层水文测站管理--以廊坊水文局为例[J].河北企业, 2014, (8) :13-14.

上一篇:康复科医师工作职责范文下一篇:科技公司成立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