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市场营销论文范文

2023-11-26

企业改革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市场化改革是指以市场化为方向的体制改革, 减少政府的干扰, 让市场自由发挥、自我调节, 是经济得以向着内涵式增长。内涵式增长是指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增长型发展模式。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的讲话中强调经济增长从高速发展改变成中高速发展, 更加强调质量至上。因而在经济发展进程中, 市场化改革应当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

2 旧的管理模式的不当之处

经济的腾飞, 市场化的推进, 暴露出旧的管理模式的诸多弊病, 亟待解决。

2.1 亲情化管理模式

在面对难题时, 家人往往更具凝聚力, 而亲情化管理模式就是指利用家族血缘关系中的凝聚力, 即内聚功能, 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这种模式在企业创建初期较多出现, 可以团结家人的力量共同奋斗, 促进企业成长。但是, 当越过创业期之后, 亲情化管理的内聚功能将变化成为内耗功能, 消磨士气, 负面作用愈发明显。

2.2 友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与亲情化管理模式极为相似, 只是将家人换成了朋友。同样的, 在创业初期, 共同努力、共同奋斗, 可是在利益面前难免出现摩擦, 友谊不断淡化, 企业也必将逐渐地走向衰退, 甚至破产。当年的“万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2.3 温情化管理模式

温情化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依靠每一位员工的良心与责任感来管理关系。在管理过程中, 管理者会为员工提供完善的保障制度, 而员工用勤恳的工作回报企业;同样的如果员工不认真完成工作, 管理者也会因为不好意思就放任了现象的蔓延。如此看来, 它不能作为主要的原则, 因为在经济利益面前, 所有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是淡泊名利的那个, 老人家碰瓷的例子不知让多少国人寒了心。

2.4 随机化管理模式

随机化管理模式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民营企业中的独裁、国有企业中的行政干预。这两种形式的制度随意改变、随时改变, 不能从善如流, 长此以往, 企业的垮台是必然结果。

2.5 制度化管理模式

制度化管理模式是指按照统一制定的规则、制度来进行企业管理。法律之外是人情, 更何况是制度, 因而这种管理模式比较残酷, 企业是一个讲求人情世故的场所, 一味地追求制度之上不能让员工体会到温暖, 不利于让企业留住员工。

3 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 企业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模式, 以期在新形势下得以存留与发展。

3.1 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就是对企业全局的、长久发展的指导与谋划。所谓战略是指发展的方向, 即从一定的高度制定的本企业长远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和长效性的特点, 对企业能够在市场化改革中立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一件事先想后做总要比直接手忙脚乱的做更有效率, 对于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一样, 先确定战胜挑战的方向与步骤, 再去联合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完成, 这样往往更快、更好地战胜它。当然, 企业的长久发展就要求战略的正确性极高, 可是在未知的领域, 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每一个企业应该按照自身情况确定自己的战略发展。

3.2 系统管理

系统化管理模式是通过完成企业的战略愿景、工作负责分工、薪酬设计、绩效管理、招聘、培训、员工生涯规划等七大系统的建立来完成。这是现代化企业通常采用的管理模式, 它的系统性极高, 同时做到了公平公正, 有利于企业的快速扩展, 使每一位员工达到了满意。系统管理中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划分成几大系统, 清晰明了。正常工作时, 各处员工各司其职, 共同促进了企业的平稳发展;在新形势下, 快速找出哪些需要变革, 精准定位, 快速改革, 效率极高。

3.3 以人为本

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那么对人的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基石。首先, 确定人的主体地位, 认为人是企业不断发展与战胜挑战的不竭动力, 让每一位员工找到属于自己人生价值;进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求我们注重人的需要, 企业多加采取激励政策, 侧重于让企业员工得到尊重与满足感, 找到自我。其次, 要求企业为员工带来成长, 这就需要大力完善系统管理中的培训阶段, 是自己的员工得到更优质的培训、得到更快速的成长, 同样地也使自己得到了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再者, 注重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员工的质量要与企业的先进结构相适应, 更好地为企业创造财富, 贡献力量。

3.4 创新创造

在这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里, 创造性才能是一种稀缺资源, 创造性人才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力量。在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 拥有创造力的企业就拥有了制胜的筹码。

4 结语

众所周知, 社会的日新月异、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市场的改革,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及经济的发展速度要逐渐放稳, 变成中高速发展, 这将带来企业在结构、产能等多方面的改革, 因而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 企业若想获得长久的存留与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与改变。

至于企业向着哪个方向变革、如何创新升级, 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一般而言, 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总要基于几种统一的标准:战略目标很重要, 因为这是变革的方向与灵魂;系统化完善模式组织结构、企业活动清晰了然, 解决问题极具效率;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古代思想, 而是要在企业活动中淋漓极致地表现出来, 为员工着想, 使之拥有满足感, 获得人生价值, 这样既培养了人才, 又增强了员工的忠诚度;最后是创造力, 前面几个为企业的平稳发展贡献力量, 而创造力则为企业注入活力, 使企业得以壮大与增强。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 经济市场发生变化, 进而引发了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的大浪潮是经济增长带来的必然结果, 是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 也是每一个企业必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管理模式各方面为起点的创新、变革将再次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 让每一个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企业能够“百尺竿头, 再进一步”, 实现持续不断地成长, 使之在市场化改革的浪潮中得以存留与再发展。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 夏晓林.试论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J].科技与企业, 2011 (11) .

[2] 吴安南.试论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J].北方经贸, 2006 (2) .

企业改革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伴随北部湾经济区的迅速发展,经济区与东盟国家的交往与合作日益紧密。依据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布局及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以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和促进就业为导向,从课程教学优化为出发点,探讨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方案。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市场营销;课程改革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8.081

1 北部湾经济区简介及重点产业布局

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正式成立。规划指出: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对于国家实施区域性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要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北部湾经济区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和崇左六市组成,辖区面积7万余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所辖六市合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867亿元,占广西壮族自治区同年GDP总额的35%,区域性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均高于全区增速,是广西经济腾飞的领头羊。

根据自治区政府的要求,北部湾经济区立足现有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规划布局各辖区的重点产业,主要涉及电子信息、健康食品、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行业的培育力度,优先配置资源。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的建设,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市场营销课程建设的现状

2.1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根据《2016年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分析报告》可知,自治区全年人才供求比0.75,人才总缺口达12.95万人次。从数据来看,虽然总体人才供求状况较2015年有所缓和,但职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其中,市场营销类人才(含销售、市场、营销、策划和推广)总缺口高达109570人,占总人才缺口的84.6%。市场营销类人才的严重缺失原因很多,如地区薪酬、职业规划、个人择业意愿等,但直接原因在于高校市场营销类课程设置缺乏对广西地域特色的考虑,与自治区的重点产业建设人才需求匹配度低。

2.2 实训环节流于形式

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部分高校已经深刻认识到市场营销专业类实训课程的重要性,逐步采用多样化的实训方式。如节假日推广活动策划、市场营销实训室、企业参观考察等,但仍然无法满足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实训的效果往往与课程的初衷大相径庭,如活动策划大多为网络借鉴,应付作业;实训室演练多为学生与学生的“角色扮演”,封闭式的实训演练缺乏经济效益的驱使和有效沟通,自然也就流于形式;而企业参观考察大多成为学生放假的代名词,并没有实际执行或仅仅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如何切实落实、监督好实训环节,达到培养学生市场营销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是目前高校需要解决的难题。

3 北部湾区域性市场营销改革的原则

依据市场营销的学科特点、学生的知识结构、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建设规划和企业市场营销人才需求等具体特征,本文认为当前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改革应坚持以下原则:

3.1 倡导开放式自主学习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网络课堂等工具逐渐成为在校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工具。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建设、学习方向规划和后续支持服务。因此,在教學改革中,如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启发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热情和兴趣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校教师应结合课本知识,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将知识灌输转变为学习引导,从知识灌输者向知识引导者理念的转变。

3.2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及技术升级,社会对本科层次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并呼吁高校市场营销的人才培养必须由传统的培养研究型人才向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转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职业能力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载体。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同时,为企业节约了人才培养的成本,这种理念将逐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也是高等教学得到社会认可的重要标志。

4 北部湾区域性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建议

综合北部湾经济区市场营销课程的现状,从服务当地政府和促进学生就业角度出发,本文建议如下:

4.1 增设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

高校市场营销课程规划在基础性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可适当根据北部湾经济区的重点产业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设置,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职能。如针对东南亚国家的外部贸易设置小语种的国际贸易课程,实现市场营销和东盟小语种的结合;对于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工业类企业设置耐用品和工业品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学生在学习市场营销知识的同时,参与金工实训、工业品课程选修;针对海洋产业和临港新材料,鼓励学生营销课程+海洋课程相结合学习综合性知识。通过学科的结合和知识的拓展教育,使自治区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更好服务于当地企业,为政府解决重点产业人才匮乏的困境。

4.2 教学方法、手段创新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基础类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更加考察学生的综合性知识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目前高校静态、封闭式的教学无法有效培养出合格的市场营销人才。为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要,高校亟需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在传统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的基础上,高校可以采用VR虚拟技术为核心课程的教学部分提供虚拟场景模拟,以及让学生通过后台功能策划产品推广活动。在客户拜访、市场调研、商务谈判等实操性要求高的环节,鼓励学生邀请企业人员作为对方进行演练,跳出固有的校园静态环境进行体验,深刻理解课程的相关知识。推销和策划环节,有意愿的学生可以以校园周边为目标市场进行实战性演练,让学生通过经济上的盈亏体会市场营销活动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为弥补市场营销教师实战工作经验的缺失,高校可不定期邀请企业营销人员到课堂上进行工作经验分享,让学生更加贴近一线营销市场,培养对市场的敏锐嗅觉,更好地达到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教育目标。

5 总结

首先,本文从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设置和学生就业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北部湾经济区高校市场营销课程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单一之后和实训课程流于形式等问题。其次,在结合课题组的多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理念、以服务北部湾经济区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等课程改革的原则,确保了高校市场营销课程改革的方向性问题。最后,结合北部湾经济区的相关政策和企业的用人要求,提出了设置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工作全过程”的阶梯式实训人才培养方法,避免了传统实践教学的静态与封闭性,达到市场营销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伟新,陆道芬.互联网时代北部湾经济区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传播与版权,2016(12).

[2]董常亮.共生视域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03).

企业改革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上海自贸区的主要方向在于要探索金融市场改革和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道路,促进改革发展与不断创新,成为转变政府机构在金融改革中地位和作用的加速器。计划在两到三年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建成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模板”,为全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金融市场;改革;深化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于2013年9月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其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意义不言而喻,广阔而深远。本文将浅谈上海自贸区的基本政策,中国金融市场的基本状况,以及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意义。

一、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和作用

1.成立上海自贸区的目的。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而第一批入驻的企业与金融机构也获得牌照。首批入驻的36家机构中,金融机构占到11家,除中农工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外,还有招商银行、浦发和上海银行等中资银行,外资银行包括花旗等,还有交银金融租赁公司。如此大量的金融机构入驻昭示着此次以金融改革为导向的上海自贸区正式拉开大幕。

上海自贸区的主要特点:第一,国际贸易政策优惠。在自贸区注册的企业可享受多种政策优惠,如国际贸易、放宽税收、外汇使用等,这极大地方便跨国公司在全球的调拨,也势必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在自贸区注册营业。第二,金融市场改革力度大。上海自贸区不同于其他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简称FTZ,传统自贸区仅指商业服务等贸易项目,而中国上海自贸区侧重于金融市场改革,并且是新一轮政府职能定位的改革试点。在期货保税交割、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融资租赁等试点、研究建立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等多项特点的先行试点,其中最引人关注也是难度最大的便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逐段实现在上海自贸区企业法人可自由兑换人民币,个人则可以在试点效果良好后再开放;也有人称可能会分步骤推进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2.成立上海自贸区的意义。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更多的是一种国家战略,是一种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非凡。上海自贸区侧重金融改革是以制度创新为基点,提升国际贸易和金融的竞争力,顺应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实行金融市场改革开放战略的重大举措。

一方面,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在金融市场改革的道路上是一项重大变革。人民币自由兑换,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将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使人民币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清算货币,这意味着将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上海自贸区肩负着开放市场的使命,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为中国更多地参与到全球化战略,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金融制度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二、上海自贸区同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关系

1.中国金融市场现状。中国金融市场在改革开放依赖中不断成长,金融主体日趋丰富,金融市场不断同世界接轨,金融同业间的经验与范围逐步融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电子商务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宝”的出现可以说是金融市场一种新兴的主体,刺激商业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思考经营方式,挽留和争取客户群。消费者们已经可以自由选择各项金融产品,金融创新成为日后发展的主题。但是,总体上来讲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金融各项监管依然较为严格,市场竞争没有完全放开,几大金融主体依然把握着市场的主流,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竞争中依然处于绝对优势。未来,金融市场的改革应该更加大胆,放开竞争,让更多的金融创新理念得以实现。金融市场作为一个“市场”要具备市场的特点才能深入发展,而市场的重要特点就是“自由”对于金融这一特殊行业而言就更需要自由。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依然较难突破几家独大的现状,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也是如此,几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率先入驻,当然,大型商业银行市场经营丰富,业务种类健全,有利于自贸区的各项经济活动的展开,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讲,笔者认为,应该更多地吸引外资银行加入,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上海自贸区吸引了很多外资企业入驻,这些外资企业合作的银行大多是外资银行,如果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势必对国际业务迅速开展更加有力。其二,在国际业务方面中国商业银行可以说是落后的,通过上海自贸区可以更多地和外资银行进行学习,拓展国际业务的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

2.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意义。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业逐渐成为一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份额。1980—2008年间,世界金融行业总额从30.8万亿美元增长到近65万亿美元。1980—2006年间,全球贸易总额中金融业的占比从15.7%上升到27.7%增长的速度之快是其他行业望尘莫及的。在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依据相关要求,中国需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规模,向着多功能、多层次发展。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证券期货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形成的多元化主体的发展,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已基本完善。同时,人民银行的市场主导地位不断巩固,货币政策的预见性、有效性、科学性不断提高,能够基本实现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与变化趋势进行适当、适时地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各项宏观调控的手段调整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2008年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这些措施有效地应对了经济和金融问题,使中国金融市场更加完善。与此同时,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促进作用,即中国金融业的变革,对人们生活方式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截至2013年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45.33万亿元人民币,金融业对人们的理财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柜面经营方式逐渐被网银、手机银行取代,资金逐渐从传统的储蓄存款转向其他各种投资方式,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理财购买、资金划拨、金融投资等活动。

综上,中国金融市场已经搭建完成,市场主体也十分丰富,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依然相对落后,主要问题是与国际贸易组织合作少,金融市场成熟程度低,市场环境相对封闭等。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依托上海国际贸易大都市的优势,加之此次自贸区注重金融市场改革,各项政策有利于金融机构大展拳脚,金融机构应利用好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契机,更多地参与国际合作,改变自身经营发展方式,加速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

自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清算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以及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等新建金融市场交易平台不断涌现。

3.上海自贸区对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借鉴意义。上海自贸区作为区域性的开放区,很多金融改革政策其实并不适用于全国统一的监管模式,个人认为,中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金融中心的监管方式,结合自贸区特点搭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制度。以迪拜为例,2004年9月迪拜政府成立了迪拜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监管主体是迪拜金融服务局,简称DFSA。DFSA的主要职责是在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内进行金融机构执照的授予及其金融活动的持续性监管。DFSA的监管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银行、证券、信托服务、保险、基金、期货、资产管理、伊斯兰金融、证券交易所等不同属性的金融机构,甚至包括国际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所。同时,DFSA还负责涉及反洗钱、反恐融资和金融从业人员的监管。在监管理念方面,DFSA的定位是立足于风险控制,这样可以有效地促使金融机构履行合规义务,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监管负担。DFSA以其独立高效的特点闻名世界。至今为止,DFSA吸引了90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金融机构占比45%DFSA将金融产业打造成仅次于旅游业的重点开放产业。

中国目前的金融分业监管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不适合上海自贸区的。如果能够在自贸区推行特色的混业监管模式,对中国金融市场改革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虽然中国整体的金融市场尚不适合混业经营,但是在自贸区这种模式会更加有效。中国大可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区域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局,借鉴DFSA模式,实行混业监管,降低区内企业的监管负担,提升金融业运行效率,从而从政策上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入驻,发挥自贸区应有的招商引资作用。但是,在中国这种模式受到多方阻碍,最大的阻碍在于立法方面,所以需要从法律层面确定金融监管局的地位,并赋予其职责和权利,使其有利于自贸区的发展和建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上海自贸区建立相对独立的金融服务局也是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契机。目前,中国金融业在无形之中已经向混业经营逼近,不仅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不断融合,而且第三方小额支付企业也加入其中,利用其客户资源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从金融市场中分一杯羹,并快速向各个领域渗透。目前来看,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出现不能搞“一刀切”性的禁止,因为他们的存在是金融市场自由发展的产物,有利于广大消费者。另外,其存在和发展也证明了目前的监管机制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迅速扩张,对中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一,监管模式需要发生重要转变,从规则性向风险控制型监管转变,而是风险控制型监管也是国际主流的监管模式;其二,应该逐转变为混业监管模式,对金融市场上各类投资主体进行一致性的监管,更加适应中国金融市场现状,同时使金融监管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马玉荣,王艺璇.上海自贸区:来历和去向[J].中国经济报告,2013,(10).

[2]宋恩荣.上海自贸区—落实的困难及对香港的影响[J].中国经济报告,2013,(11).

[3]賈甫.上海自贸区—中国金融改革的支点[J].新财经,2013,(10).

[4]青云.上海自贸区的基础与发展方向[J].国企,2013,(9).

[5]上海自贸区的使命和未来前景[J].国际融资,2013,(10).

[6]吴思.上海自贸区的挑战[J].中国经济报告,2013,(9).

[7]丁吉林.深化金融市场改革的契机已经到来[J].中国货币,2013,(11).

[8]武剑.中国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展望[J].新金融,2013,(11).

[责任编辑 王晓燕]

收稿日期:2014-03-26

作者简介:龚传悦(1986-),男,北京人,经理二级,从事金融工程研究。

企业改革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引导,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的利率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通过对两个典型国家的利率市场化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强调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对一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的影响,得出我国目前从宏观经济环境上对利率市场化的有利因素。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时机选择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利率是金融市场资金的价格,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反映了市场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使利率成为金融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国债发行采用市场化招标形式,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1999年,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2004年,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2014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可见,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直在有序推行,在十八届大三中全会上,更是明确未来要加速利率市场化。日韩作为和我国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国家,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对我国选择合适时机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实现完全利率市场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利率市场化研究简述

2.1 国外经验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借鉴

利率由管制向市场化发展是各国的普遍趋势,张帅(2003)分析了韩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得出了对我国适用的政策建议。蒋海涛,王丹(2013)研究了日韩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和原因,认为我国应该加强金融监管,避免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风险。

2.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一是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对金融系统的影响,盛朝晖(2010)比较了美日等国的经验,探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金融运行产生的影响;

二是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朱玲玲等(2012)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差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

2.3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时机及模式

王平安(2003)认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时机已经成熟,应该实行渐进化的模式推荐利率市场化改革;卢瑾,肖汉(2013)通过对典型国家的经验分析,认为我国应该采取主动、渐进的模式,在目前国内外较有利的环境下,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3 从韩国经验看利率市场化的国内宏观环境选择

韩国的利率改革经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0年,韩国政府在经过了前期的准备,放开了包括除部分政策性贷款以外的所有贷款利率、期限在2年以上的存款利率,以及可转让定期存单、商业票据和公司债的利率等,这次的利率改革直接而彻底。

此次的改革建立在韩国经济从1985年的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宏观经济表现为投资大幅增长,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不断上升,房地产市场繁荣,特别是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房地产价格空前上涨;经济出现需求拉动的通胀,1987—1989年温和通胀在6%的水平波动;1990—1991年11月通胀开始恶化,并进一步上升,一度超过10%,韩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胀,连续提高贷款利率,并压缩信贷,M2增速在1988年底出现急剧下降。央行还大量发行“货币稳定债券”进行对冲操作,将存款准备率从1986年以前的不到5%提高到1989年的10%以上。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劳资纠纷的增加,使得韩国经济出现出口不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宏观经济的恶化使得韩国银行不得不在1989年通过“行政指导”的方式干预业已宣布放开的利率,使得之前的利率市场化措施最终成为有名无实,第一次放开利率管制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1年到1997年,韩国政府再次提出利率市场化措施,于1991年公布了一项分四阶段的“利率自由化计划”,开始分阶段推进利率市场化,首先是放开了短期存贷款利率和期限在3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即先对实际利率接近自由化后的预期利率,或者实行自由化后变动比较小,对经济影响小的利率放开,这一时期,非银行金融机构25%信贷商品和45%存款商品,银行总信贷及存款商品的10%实现了自由化。其次是从1993年11月起,放开了除政策性金融以外几乎所有贷款的利率,以及长期存款的利率。这被认为是韩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再次是从1994年12月起开始,除活期存款以外的所有存贷款和金融产品利率均实现放开。到1995年11月,基本完成了第三阶段自由化的遗留部分。实行了《第三阶段利率自由化措施》,结果到1995年全面实现了除部分政策金融利率外的大部分贷款利率的自由化,贷款利率自由化比率达95%,至此,事实上韩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宣告利率自由竞争时代的到来。截止到1996年底,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利率实行了100%自由化,而存款利率的自由化比例达到81.6%。最后是从1997年开始,逐步放开活期存款利率,从而实现了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4 从日本经验看利率市场化的国外宏观环境选择

经过二战后经济的高速发展,1974年之后,随着世界能源危机的发展,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其经济结构和资金供需结构也开始发生改变,战后日本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政府在贷款的去向决定上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经济增速的放缓后,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支出增加,政府成为当时社会资金最主要的需求者。1975年,日本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发行赤字国债。此后,国债发行规模愈来愈大。1977年4月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允许国债的自由上市流通。第二年开始了以招标方式来发行中期国债。这样,国债的发行和交易便首先从中期国债开了利率自由化的先河。

1977年,日本开始放宽对金融机构所持国债的管制,允许商业银行承购的国债自由上市流通。1978年日本银行允许银行拆借利率的市场化,其后又放开了银行间票据利率,1979年批准商业银行发行了利率不受限制的大额可转让存单(CD)。1984年日本大藏省发表了《金融自由化与日元国际化的现状及展望》,正式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1991年7月日本银行停止利率窗口指导,1993年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利率先后实现市场化,并于1994年实现了除活期存款利率以外的完全利率市场化。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一方面由于政府融资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欧美的推动。利率市场化后,日本宏观经济增长震荡下跌,放松利率管制与促进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并不通畅,从长期来看造成了GDP增速的下移;也没有带来有效投资上升和产业转型,而是资金的投机性转移引发的非持续性的泡沫经济。由于实际利率上升,投资和消费均出现负增长。

5 从日韩经验看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时机选择

从日韩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一国的国内外宏观环境的好坏对其利率市场化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影响:

第一,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金由政府配置效率的作用逐渐显现,对利率长期实行直接管制,就必然导致限制竞争、降低市场效率,最终影响金融创新,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因而,利率最终都要从国家干预逐步过渡到交由市场供需双方来决定。

第二,利率市场化需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切忌一步到位的思想。从韩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可以看出循序渐进改革的重要性,利率改革是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变革,必须结合当时的经济实际情况,分步骤放开。

第三,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是利率市场化顺利实施的关键。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其变化走势对宏观经济走向影响巨大。一国利率市场化的时机选择不对,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大幅波动,提高企业融资的风险和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增加,进而导致宏观经济的恶化,致使政府不得不加强对利率的管制。

第四,全面的金融体制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推进的基础,没有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改革很难单独实施并成功。因为只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才能创造一个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提高效率,分散风险。因此利率市场化需要金融改革的支持,包括深化市场准入改革、汇率制度改革等在内的全面金融改革。

6 总结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我国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有一个好的国内外宏观环境,目前我国面临着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一方面实体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并且由于国内利率管理体制,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融资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经营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地下钱庄盛行,其融资利率远高于正常融资渠道,在正常渠道无法获得融资机会的前提下,企业不得不承担更高的融资成本,加重了企业经营难度,破坏了正常的经营环境,为我国经济的深化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因此,从现在就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既有助于改善企业的融资环境,减少地下钱庄的发展,恢复我国实体经济的活力,有可以逐步改革银行业的经营结构,优化银行经营模式,降低其经营风险。这样我国不但可以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可以培育出优质的实体企业和强大健康的金融业,从而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张帅.韩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启示[J].经济纵横,2003,(10):3940.

[2]蒋海涛,王丹.利率市场化:日本和韩国带来的启示[J].西南金融,2013,(7):3639.

[3]盛朝晖.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运行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7):4145.

[4]朱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1):5357.

[5]王平安.中国利率市场化时机与模式选择[J].经济师,2003,(4):2223.

[6]卢瑾,肖汉.利率市场化的时机选择[J].金融发展评论,2013,(4):95102.

[7]吕超群.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文献综述[J].企业研究,2013,(10):1011.

企业改革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中职的汽车商务专业是一门较新的专业,它集汽车技术与商务营销于一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笔者根据多数学校在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和新理论,总结了自己在汽车商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践经验和探索思路。

[关键词]汽车商务;技术课程;商务课程;兴趣;项目教学法;素质能力

随着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正朝气蓬勃的发展,汽车保有量在不断增长而且势头迅猛。汽车后市场作为整车的下游产业,其发展将随着整车市场的发展同步增长。汽车服务专业人才需求大增。对汽车类职业教育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2008年末广西汽车保有量约98.4万辆,而且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若一辆车一年的基本保养费是1000元,仅此项广西的市场一年就近10亿元。由于汽车整车销售的利润并不高,而售后服务可以带来长期收益,现在各汽车品牌4S店正把售后维修作为核心业务。仅在广西的4S店,就有近万名从业人员。按国际算法,每新增30辆汽车至少需要增加1名汽车服务从业人员计算,广西2009年全年新增汽车近30万辆,新增汽车服务岗位10000左右,估算广西一年需要10000名汽车服务人才。

汽车后市场需要大量的汽车技术、检测、销售、咨询、评估、保险等汽车专业服务人才,而经过正规培训和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专业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其中中职汽车商务专业(或类似专业,如汽车技术服务)开办时间才不到十年,主要培养汽车及配件销售、前台接待等中级技术人才。尽管中职汽车商务专业毕业生数量上总体短缺,但并不意味着每个毕业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对口岗位,仍有不少毕业生不能胜任和不能适应工作要求。毕业生能否受用人单位欢迎,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关键还在于专业培养目标是否准确,教学模式是否正确,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在此,笔者并不想展开讨论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而是根据自己多年来担任专业课的经验和对先进教学方法的理解,就目前中职汽车商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定分析,并提出若干解决办法,望能起到供同行参考的作用。

一、中职汽车商务专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汽车商务专业课一般包括汽车文化、汽车概论、汽车美容、汽车及配件营销、市场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交易等,可以把它们分成技术类和商务类。多数专业课教师要么原来是教汽车技术的,缺乏对商务专业的了解,要么原来是教商务类专业的,对汽车技术不熟悉。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新旧教学方法不断遭遇,反复交战,甚至激烈对抗,同时受教学硬件和师资力量的制约,汽车商务专业课也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教学效果不理想,大致表现如下:

(一)忽视学生兴趣特点,教学重点不明确

专业学生绝大多数为女生,她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较深,理性分析能力不足,对汽车技术方面甚至对整个汽车的兴趣都不强。而在汽车构造等技术课中,老师讲得太细,要求太高,如要求学生熟悉汽车具体装配结构、熟悉汽车拆装,甚至连汽车修理内容也要学生掌握,效果适得其反,学生“消化不良”,甚至最后连汽车重要零部件的名称都记不住。

(二)专业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手段简单

目前多数学校还是采用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三段式”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以理论为中心的学问导向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视教学内容中大量的工作实际知识,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而且将实习课安排在理论课后面,使学生难以接受课堂上深奥的理论知识,更难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必然要被先进实用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对于理论课的具体教学方法,汽车商务专业和其他很多专业一样,也存在一些通病,如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讲授,注重知识传授,缺乏能力培养等等。

(三)忽视对生产实习课教学指导

学校通常在第三年将汽车商务专业学生安排到企业生产(顶岗)实习,但很少派老师下去指导,基本交给企业管理。学生面对从学校到企业和社会的巨大跨度难以适应,同时企业对学生的实际要求和学生在学校学到知识技能有较大差距,不用说学生,就是企业老员工也不一定能作解答,造成学生思想混乱,很难学以致用。

二、针对教学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对职业教育改革,支持和鼓励教育工作者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要求,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国家每年都投入巨资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笔者有幸参加了首届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聆听了国内职教研究专家对职教改革的讲学,结合自己的汽车专业课教学工作,反思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深深感受到了当前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笔者十分推崇教学改革中的新理念,如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以多元智能理论发掘学生潜力的观点,重视校本教研等等。汽车商务教学改革也应遵循这些新理念。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及学校条件,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采用过或正在探索下列一些教学方法。

(一)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学校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女生,且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对汽车的认识和体验较少。为了提高学生对汽车的兴趣,首先,学校在暑假时就安排新生免费学驾驶,让他们了解汽车基本知识,并让他们感受到整个校园浓浓的汽车文化氛围。在专业课上,笔者经常将汽车报刊杂志带进课堂,跟学生讲一些关于汽车的小故事、新闻、评论等,组织学生开展不拘一格的汽车探讨或座谈会,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从报刊杂志、网站、电视等各种媒体中获取汽车知识。将教学内容适当向课外知识延伸,使课外生动有趣的知识与课本上复杂系统的理论有机结合,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二)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制订课程教学计划

汽车新技术层出不穷,汽车后市场的营销、服务模式也随着时代、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变化。汽车商务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自然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教务部门和教师应深入用人单位,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哪些是应知,哪些是应会,哪些应了解,哪些要熟记,哪些方面还要老师进行补充……既便是课程教学计划定好了,也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尽量跟得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三)探索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上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注重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按部就班地将课本从头讲到尾。这种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在西方国家流行的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当一个人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开始。而国内提倡的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这里,项目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整个过程活动都是真实的,是现实生产生活的一种反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到了今后就业所必须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现代汽车推介》课的教学中,笔者在一开始就布置了这么一个项目:指定数款最新品牌的汽车,让同学们针对假想的不同类型的顾客进行推介。要求期末前每个同学能全面口述不同的推销策略和推销过程,并就某一种汽车品牌写一份详细的产品推销策略报告,包括产品特点、适用范围、不同推销手段及各手段在成本、条件、要求各方面的区别等。这个项目贯穿整个学期,使同学们知道应该注重哪些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过程离实际需要更进一步。

(四)汽车技术专业课和实习课的改革

汽车商务专业学生对汽车技术方面的要求突出的是对汽车的整体和主要零部件的认识,汽车的技术使用特点。因此,在汽车技术专业课和实习课中,重点应放在认识汽车结构中各总成和重要零部件名称、作用、特点、分类、特别是汽车上的新技术,注重将汽车新技术与其在市场上的应用相结合。例如,在讲授发动机部分时,除了讲授主要结构、分类、识别、使用特点以外,还应结合国内外市场,补充各种主流发动机的应用、价格差异、技术差异、发展前景等。而对于发动机的详细结构、工作原理、检测维修等,只讲大概,在实习课操作也是如此。

(五)加强商务类专业课教学实习

专业课的教学重点应注重行动而不是抽象的公式推导和繁琐的理论验证,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受条件限制,一般学校对汽车商务专业课教学实习安排得很少,甚至没有,教学中“空对空”现象突出。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了下列措施:一是安排了少量课时到本校的汽车销售公司和校外汽车4S店参观实习;二是举办车展活动时,带学生到现场体验;三是进行模拟实习,利用本校整车实验室,要求学生一对一扮演顾客和营销员进行营销活动。这些活动穿插在理论课阶段,提高了学生理解消化理论知识的效果。此外还向学校争取资金,规划建立汽车商务模拟实训室,为汽车商务专业课的实训或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六)加强对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习指导

一般学校在第三年安排学生到汽车4S店(或专卖店)实习。在这一年时间里,不应将学生完全交由企业管理,而应派专业教师加强实习指导,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稳定学生。实习指导应针对企业具体工作流程,对照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找出差异,分析原因,解决学生的各种困惑,这同时对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也有极大促进作用。

(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如今,在城市里一辈子都从事一个职业的情况已很少见了。据统计,在国内从事技术工作,一个人平均每十年换一个岗位,而在发达国家,更是每四到五年换一个岗位,因此,职业学校应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使学生具备适应新岗位,在工作中继续发展的能力。除了开设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商务礼仪等课程外,更要注重随时随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专业课上要有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在课外活动中,也要有体现能力培养的活动目的。从另一个角度看,能力素质培养应体现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学生学习方式、作业、考核评价模式等方面。在专业课教学中,老师应有所教,有所不教,也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等。老师绝不能简单地成为将书本文字变成课堂语言的“翻译员”,而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组织和引导,以自己的“求知、求真、求新”态度影响学生。在《现代汽车推介》的教学中,本人就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对身边亲戚、朋友买过或打算买车的,对他们买车的目的、对汽车的要求、评价、对所购汽车在使用、保养、维修的情况等,作充分的调查,时间为三个月。通过这样的作业,锻炼了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自学能力、查阅资料能力以及对专业的兴趣。

总之,汽车商务专业与职业学校的其他专业一样,都有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学质量提高的潜力,相比普通高中的“应试教育”具有更好的操作可行性。“法无定法”,笔者提出的一些观点可能是一管之见,任何学校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入进行校本研究,实施具有本校特点的教学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张琳琳.中职学校汽车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J].交通职业教育2006,(5).

企业改革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专修学院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现状,提出了专修学院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及途径。

关键词: 专修学院 市场营销 教学模式改革 自学考试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日趋明显,市场营销也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专业。纵观各类专修学院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现状,以通过考试为目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教学方法不太科学等问题不容忽视。如何科学地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营销技能,形成较好的应岗和职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便能快速适应营销岗位,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已成为当下营销亟待研究的课题。

一、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现状

1.采用教材过时。

市场营销是一门时效性非常强的课程,在当今瞬息万变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兴起,正改变着市场营销环境,影响着市场营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同时营销案例也不断更新,如果教师只运用书本上年代久远的案例,则没有时效性,也缺乏新意。专修学院所采用的教材均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指定教材,而就市场营销学而言,所指定的教材还是2004年版本。在网络营销风靡的现代,该版本仅用小小一节的篇幅提及该手段,时间和内容上都较为陈旧,脱离了现实的状况。

2.实训教学环节不重视。

专修学院属于非学历教育,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参加全国自学考试或成人教育考试,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学院的主要目标便成了“应试”,通过各科考试帮助学生取得毕业证。偏重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受束缚,学生没有机会与企业接触,不了解课本上市场营销观念、营销环境和营销方法的真谛,缺乏客观认识事物和有效实践操作的能力。

3.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不足。

当前专修学院的师资大多数是青年教师(35岁以下),学历为本科。这些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对自考指定课本上的营销理论基础扎实,熟知营销各科考点,但营销实战经验普遍不足。由于毕业后直接进入专修学院,没有经历企业营销的实战与管理,工作后,一方面因工作量大,另一方面又意识到学历低,忙于提高学历层次,缺乏与企业界必要的交流和沟通,不了解企业营销管理的现实状况。

4.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是市场营销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将这些知识运用于营销实践。而我国专修学院市场营销学课程依然沿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传统的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有些教师即使运用多媒体,也只是起了板书的作用。其弊端表现为: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对现实案例的剖析,这不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价值,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对策及途径

1.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学院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学院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对提高市场营销教学的实践性具有重要意义,它并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具备扎实营销理论且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开展高质量营销教学的基础和关键。针对前面所阐述的师资队伍状况,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1)学院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到企业相关部门去实践,在虚心向企业员工学习的同时,也可给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积累经验;(2)从企业聘请具有深厚理论功底且丰富实践经历的杰出管理人员或业务经理担任教师,充实教师队伍。(3)聘请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或营销专家到学院开设讲座、讲专题,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经营理念和一线营销经验。

3.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课堂模拟法、研讨法、游戏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完成独立的思考,更深层次理解所学理论知识的内涵并将之有效地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例如在讲到广告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适当地播放一些精典广告视频,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4.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教学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大力发展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学习和训练,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院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的问题,提供改进措施,提高运营效率;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形成互利双赢的伙伴关系。

5.推行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

自考成绩或期末考试成绩依然是专修学院的唯一评定标准,而学生毕业后从事营销工作时,与人交流和沟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要提高市场营销调查、案例分析、营销策划等营销技能。学院应根据营销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如增加课堂讨论、市场营销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项目营销策划等方面营销技能的考核力度及比重。

6.推进自考教育体制改革。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考)既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考试制度,又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教育形式。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其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面对各种近年来出现的挑战与问题,自考本身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的保守单一、教材组织的特色匮乏等一系列的制度缺陷与弊端也日趋凸显。顺应社会需要,教育机构应加强自考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实现纸笔考核与实践考核并重的转变,为个人学习与职业发展提供“全真”教学平台。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专修学院市场营销人才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学院应坚持从以培养实践型营销人才为导向,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增加校企合作,推行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促进自考教育体制的改革等方面着手,积极改进市场营销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适合市场需要的营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光乾.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内江科技,2009,(11):47.

[2]郭燕,饶曦,王祥翠.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策略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136-137.

[3]罗云华,杜冰冰.基于就业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66.

[4]苗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管理观察,2011,(25).

[5]岑红旗.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8,(4):134-136.

[6]徐长冬,于显辉.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北方经贸,2009,(9):169-170.

[7]杨月霞,卢金钟,康丽琴.市场营销业教学改革研究[J],2011,(1).

[8]赵农.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研究[J].首都教育学报,2010,(10).

上一篇:新媒体下网络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化肥企业销售渠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