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安全分析论文范文

2024-03-19

建筑业安全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文章阐述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安全施工管理措施和安全施工控制技术手段两方面入手,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与控制进行了分析,指出建筑施工过程中应将安全目标放在首要位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工程质量的最优化。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施工管理;施工控制

1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作用

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说,安全与质量是相辅相存,缺一不可的。也就是说,安全离不开质量,质量离不开安全,尤其是会影响到千家万户自身利益的建筑业,安全问题更成为整个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控制的实施,这不仅是安全生产和质量保证的前提,还是强化安全管理的意识,更是施工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安全生产出现差错、出现问题,那整个建筑的质量就会直接受到影响。因此,将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与控制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那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2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1) 加强对安全隐患的分析。

施工企业当投标成功以及建筑施工图确定之后,就开始根据相关资料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对象、周围环境、地质情况、企业技术装备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水平等,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标准、操作规程等,通过工程管理人员的认真分析、梳理,尽快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但是,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往往重视施工质量的方面,对于安全施工方面却很少提及,这就给建筑施工带来了源头上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前期工作对整个工程安全方面了解不彻底,分析不严谨,应急方案草草了事,出现边施工边出问题,边施工边整改,造成施工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落实,影响企业经济的最优化。因此,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时候,就要对整个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安排、部署,严禁边施工,边整改,广泛征询各方面管理人员及专家的意见。

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证体系。

施工企业的项目负责人是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这就要求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在项目施工中按时到岗到位,履行安全管理职责,加强巡视力度,对违反安全的行为进行制止,对严重违反安全的行为,及时上报给项目负责人,切实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当然,要抓好安全施工,必须要重视责任的落实。施工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上至公司总经理、下到工地管理人员、安全员的清晰明确的层级管理制度,根据制度的责任,确定好每一位人员在施工工作中的岗位和职责。

3) 消除对安全有影响的设备。

要加强对安全管理的资金和设备的投入,该更换的设备要更换,该淘汰的设备要淘汰,安全管理资金投入要有保障,积极的采用适合工程项目的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新工艺。近几年,漏电保护装置的安装和“三相五线制”,为预防施工现场的触电事故,发挥了积极的影响。要进一步淘汰施工中安全存在隐患的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特别是对于预防高处坠落和起重事故的设备要认真落实检查制度,加强检查频率,做到万无一失。对于危险系数比较大的作业工种,应该采用自动化或者机械化的方式取代手工操作,进一步改善施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将建筑作业事故降到最低。

4) 建立应急方案。

建立各级应急领导组织机构,细化领导小组成员的职权范围,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在工地办公现场公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和通讯联系电话。遇突发安全事故时,能第一时间联系到相关负责人。施工现场还必须配备应急救援物质和各类器材,在突发安全事故时,有机械设备能提供,争分夺秒,尽量将安全事故的影響降到最低。如果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和破坏时,应立即停止施工,会同相关单位采取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防止影响或破坏的进一步扩大,险情重大的应全力施救,并争取社会救助。应急处置后复工前,应查明事故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和加强措施,有效控制危险源,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3 建筑安全施工控制的技术手段

为了减少和预防事故造成的损失,建筑工程安全操作都应该按照规范进行。

规范脚手架的搭设,要设置首部固定,补全和纠正横向扫地杆。对脚手架的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安全建筑规范,严禁毛竹、钢管进行混搭。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等设置应符合规定,安全、可靠。在架体设计中,应根据建筑平面形态和尺寸实际排布架体立杆,验算地基承载力,验算支撑架体的建筑结构的承载力,保证架体的稳定性。架体必须立面全封闭和内封闭,立杆设置要满足结构要求,禁止使用劣质钢扣件和劣质管材等,卸料平台要单独设置。

在模板支撑系统的拆除和搭设中,高度重视支撑结构搭设的稳定性。模板支架的搭设材料要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要重点检查钢管、扣件、可调托撑的材料性能。支撑基础应满足承载力,立柱底部基础应回填夯实,垫木应满足设计要求,底座位置应正确,立杆底部应设纵横向扫地杆。立杆间距应符合要求,特别是超重梁板下立杆。模板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严格惩处钢木混支、违规拆除支撑模板系统。严管和重视高支模的拆除与规范搭建。

在临边洞口防护和基坑开挖中,进一步加强对基坑周边和基坑的检测,按照规范定时定频率监控,并做好记录。

规范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加强采用TN-S 系统,保证专门的保护零线被电力设备使用,落实好“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重视总配电房的设置规范,使用合乎标准的配电箱。自备发电机组电源容量必须经过计算,满足工地的使用要求。自备发电机组电源必须安装同期装置,并与外部电源做好连锁防护,如通过双向分断开关来确保单一电源供电,防止两个电源同时接入或将发电机组发的电送到电网。正确进行配线与现场的配电线路布置和规范。

加强懂技术又懂理论、持证电工的培训,重视现场的施工工具和器械的维修和保养。保持机械设备的良好使用与状态,尽量的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期限。

安全警示标语和装置要布置齐全,在重要的、醒目的地方设置好安全标示牌,施工现场和现场防火的标牌设置也要重视。通过工地宣传栏及标牌,加大文明施工的观念,做到现场封闭管理、排水系统顺畅、材料堆放整齐及材料标识清晰、硬化通道以及场容场貌干净整洁,建筑工地生活区硬件设施也不断完善,提高居住舒适度。

4 结语

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入手分析,分别从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措施与建筑安全施工控制的技术手段两个大的方面,对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与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工程质量的最优化。

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动态、严峻的管理工作,同质量标准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样会赋予新的历史内涵。特别要抓好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加强工程施工安全理论研究,通过科技攻关,解决影响全局的重大技术关键课题,以技术创新改善我国安全技术落后的状况;关注科技创新,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用科技进步促进安全生产,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不利局面。

【参考文献】

[1]陈章奇.探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建筑安全.2012(01)

[2]韦丹特,刘颖.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改革与开放.2011(08)

建筑业安全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1. 建筑安全信息基本概述

建筑安全信息, 即在建筑过程中与安全有关的所有信息的总和, 它涉及的范围有建筑生产和管理的整个过程[1]。建筑安全信息的内容可以分为预防性、实施性、控制性、补救性及其他建筑安全信息几大类。其中:预防性的建筑安全信息, 包括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安全预案等等;实施性的建筑安全信息, 包括了技术规范、工程图纸、招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合同等等信息;控制性的建筑安全信息, 包括了安全信息检查和工程变更信息;补救性的建筑安全信息, 包括了事故信息和经验总结;此外, 还有职业健康与卫生等等安全信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 建筑安全信息的使用主体有三大类, 分别是政府机构、企业相关人员以及社会相关人员[2]。

2. 现阶段建筑安全信息传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建筑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局限性。

建筑安全信息主要是在政府、企业、社会这三个主体中传输, 然而由于每一主体本身具备的层次性, 使得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免不了就有了层次上的局限性, 这很不利于信息的顺畅流通。比如拿政府机构这个主体来说, 其存在着不同职责的部委、不同级别的行政机关等等, 他们之间保持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关系, 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因此, 若某一信息传输环节出现问题, 将很有可能导致整个信息传输链接发生中断。

2.2 建筑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流失性。

建筑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流失性, 即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导致信息存在失真或者不全[3]。一般来说, 安全信息发生不全或者失真现象, 与传输主体的主观认识发生偏差有很大的关系。主观的强化或者弱化, 都很容易使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模糊。比如在建筑施工现场, 施工管理者下达了某个口头要求, 那么在之后的信息往下传输过程中, 每个工作人员就很容易带着自己的理解继续传输信息, 信息流失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2.3 建筑安全信息的传输流程有待完善。

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套关于建筑安全信息传输的流程, 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很容易因为流程本身存在的问题而使得信息传输效果不佳。比方说, 现阶段的很多施工单位管理者在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之后, 多数会从自身或者企业经济效益出发, 隐瞒信息的真实性, 使得安全信息没有得到上报。建筑安全信息在传输流程中发生纰漏现象, 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不良的素质有关, 同时也与一线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层次低有很大的关系。总之, 没有将建筑安全信息传输的重要性认清, 是信息在传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 构建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可行性建议

3.1 提高对建筑安全信息的重视度。

提高对建筑安全信息的重视度, 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来实现:建立专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 提高安全教育的科学性;企业定期为相关工作人员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班, 必要的话还可以为其设立专门的内容考核;此外, 还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企业在建筑安全管理上具体内容等等。

3.2 完善建筑安全信息管理体系。

完善建筑安全信息管理体系, 并且使安全信息的传输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将与安全信息管理相关的法律、技术、经济、文化等等手段相互链接, 使所有的信息传输渠道流畅起来, 减少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阻碍现象发生[4]。

3.3 全面提高建筑安全信息管理的技术水平。

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 使得信息在流通过程中的效率大大得提高了。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建筑安全信息管理应当吸收先进的技术, 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传输能力:参考国外成功的例子, 全面提高引进先进技术的意识;多招聘一些具有先进技术的人才, 对建筑安全信息进行专门的管理;及时将落后的信息传输设备进行淘汰, 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带来的信息传输被阻现象发生。

3.4 发挥其他优秀社会组织的作用。

国外在安全管理上, 十分重视对行业协会的运用。实践也证明了, 德国和英国在行业协会的帮助下, 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进行了很好的调节, 并且促使安全信息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化。而我们国家在行业协会的运用上, 远远没有那么广泛和深入, 这与协会本身的局限性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一方面, 政府可以适当强化协会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 协会本身在职能和体系上还要不断的完善起来。

4. 结语

综上所述, 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建立, 关乎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同时也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构建一个完善的建筑安全信息管理机制, 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现阶段我国在建筑安全信息传输中存在的局限性、流失性、流程的不完善性等等不足之处, 笔者提出了诸如提高对建筑安全信息的重视度、完善建筑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建筑安全信息管理的技术水平、发挥其他优秀社会组织的作用四点可行性建议, 旨在引发更多行业人士的思考。

摘要: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 在我国经济结构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在近些年来, 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事故却频频发生, 对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有阻碍影响。鉴于此, 笔者特对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期待能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建筑行业,安全信息机制,构建,分析

参考文献

[1] 李海波, 赵丽, 张建国.构建建筑安全信息机制与预警模型[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3, 09.

[2] 林奔.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电气特性计算仿真[J].浙江理工大学, 2015, 12.

[3] 李哲.我国建筑安全监管激励机制创新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03.

建筑业安全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1 建筑结构设计中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建筑结构的设计相对不够合理

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 建筑的结构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它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对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 设计人员必须要具有一定的设计经验、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个人素质, 确保其设计的建筑结构具有的很好的安全性。

1.2 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强度有待提升

建筑所在区域如果发生地震, 就会给建筑的主体造成严重的损坏, 混凝土结构出现崩裂, 进而使整个建筑倒塌, 给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就目前来看, 我国在建筑防震方面所采用的技术一般都是钢筋混凝土一体浇筑式, 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出现地震的时候也不会给建筑主体带来很大的损坏, 给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随着我国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防震技术的不断改良, 国内建筑物的防震性能以及安全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3 建筑结构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自然因素

我国的国土较为广阔, 因此各个区域间的地质条件也就不尽相同, 给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建筑企业如果没有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进行精准勘测的话, 就会使建筑的地基施工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使建筑的安全性能大幅降低。因此, 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之前, 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勘查, 选择一种适合该地区地质环境的建造方案, 确保建筑的安全性不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1.4 人为因素引发安全隐患

在对建筑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会出现很多安全方面的隐患, 导致这些安全隐患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为因素。在对建筑的结构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水平以及良好的个人素质, 就会出现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的情况, 使建筑物容易出现倒塌、倾斜的风险。此外, 施工人员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标准来进行施工, 或者管理人员没有做好对他们的管理工作, 就会使建筑物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 使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因此, 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尽可能的避免人为因素给建筑安全性能带来的损害。

2 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建议

2.1 建立健全建筑结构设计制度

建筑结构设计的制度是衡量设计人员设计质量的标准, 为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建筑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建筑结构设计制度, 并要求设计人员严格按照该制度来进行设计工作。

2.1.1 对建筑结构稳定性进行检测

为了确保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 企业需要在建筑结构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测。由于需要检测的地方较多, 且具有非常高的技术要求, 因此, 企业应当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检测工作, 这样才能够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2.1.2 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进行鉴定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鉴定就是指建筑在日后正常建设与居住的时候, 其对负荷的吸收能力以及是否会出现变形的情况进行鉴定。建筑结构如果有较好的稳定性, 那么在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如地震、火灾以及爆炸后还能够保持原有的稳定性能, 结构就不会受太大的损坏, 更加不会出现倒塌与倾斜的现象。因此, 企业需要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进行精准鉴定, 确保建筑的稳定性能够符合我国在此方面所制定的标准。

2.1.3 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加固处理

按照相关的评级标准来对检测建筑的稳定性进行等级评定, 并对建筑结构自身所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记录与汇报。企业需要对这些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其进行加固。在加固工程设计施工之前, 需要先取得业主的同意, 听取业主提出的有利意见与建议, 再对加固的方式进行设计, 设计好具体的加固方式后, 要将设计的内容提交给业主进行审核, 业主对此项设计没有意见后, 再根据设计的内容进行建筑结构的加固工作, 从而使建筑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2.2 结构设计考虑周全

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 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到各种能影响到建筑安全性的因素, 才能够使建筑物的安全性得到保障。比如:在人流量较为集中的地方, 设计人员就可以根据人口的密集程度来变更设计的内容, 从而使建筑的稳定性得到提高。设计人员需要对工程所在区域的地理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等外界因素有充分的了解, 设计出符合该地域的建筑结构方案, 使建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得到有效的保障。

2.3 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 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以及个人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因此,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 企业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以及个人素质教育, 使他们能够掌握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

2.4 严格审查设计图纸

建筑构造设计图纸是作业人员的主要参考凭证, 施工单位一定要强化设计图纸的审查, 以保证设计图纸的有效性;

(1) 建筑单位制定对应的管理制度, 使管理人员在审核过程中有制度可依; (2) 选择专业能力水平较高的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 将设计图纸仔细推敲, 确保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对各个环节考虑周全。

2.5 实施有效的施工现场监管

建设单位要创建监督管理部门, 由不同的人员担负着不同部门的工作, 强化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施工单位负责管理, 把施工责任落实到人, 使作业人员各尽职责, 责任明确。因此, 建设项目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更充分的保障。

3 结论

一般而言, 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与建筑物的使用和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性直接相关。所以, 在建筑构造的设计中, 施工设计一定要充足考虑安全问题的任何一个环节, 提出消除隐患的有效办法, 以保障建设项目的安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进步, 我国建筑业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施工技术层面也有了巨大的突破, 建筑构造上朝着多层面化、繁杂化的方向发展, 所以这也预示着对建筑构造的设计者给出了较高的标准, 设计师不单要拥有牢靠的理论知识, 还要拥有最前卫的设计概念, 对设计的工作要担当一定责任, 这样才能设计出最优的作品。文章全方位剖析了现今在建筑领域中构造设计上存有的一些问题, 并就怎样处理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提高安全性的办法。

关键词:建筑结构,提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刘志海.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7 (06) :80-80.

[2] 李远, 赵丽萍.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 (08) :78-78.

建筑业安全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1.1 首要是消防安全设施的配置不到位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设施的配备与装置仍存在较为落后的现象, 且在高层建筑中普遍性存有消防设施配备及防范工作的不到位的问题, 这也体现在:部分建筑消防系统日常维护与修缮工作未及时上;大批量的消防装备质量的伪劣老旧上;甚至有相关消防设备被停用的状况中。而消防设施的完备与优劣程度也将直接影响高层建筑消防救助工作的有效程度。

1.2 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因高层建筑具合同建筑与多产权的产权分离的特性, 直接导致在建筑安全事故发生时, 各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混乱且多部门均需负责消防安全监管的问题。促使相关职能部门不能有效地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究其因由, 这与高层建筑的相关企业缺乏完善科学的、标准性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极其有关。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 导致了消防安全预防工作与监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的不到位。

1.3 高层建筑业主缺乏较高的安全意识

高层建筑消防隐患的源头关键在于业主缺乏相关的安全防护意识。通常情况下, 业主从心理上因火灾类安全事故的不确定性而忽视其发生的可能性。且在实际的高层建筑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中, 存在办公人员的消防意识淡薄以及轻忽相关消防安全设备的现象, 甚至有大多数工作人员不具备使用高层建筑内消防设施的能力以及缺少自助逃生与相关安全防护知识。也正是因为业主的轻视心态与相关安全知识的缺乏, 才导致了当高层建筑中火灾意外发生时, 人员的疏散自救行动难以开展。

1.4 高层建筑施工的井道防火处理不到位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目标更侧重于其实际功用而非更多的重视安全消防隐患的问题, 这也造成了实际的安全隐患预防工作的困难。例如高层建筑施工人员在施工设计时未充分考虑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未严格依据国家对井道防火项目的设计标准与规范进行施工, 促使消防设施的设计不合理以及不到位。此外, 大多高层建筑的安全预防措施处理不当还体现在公共通道消防设施配备不齐全、安全楼道设计的狭窄、未合理设置避难层以及不科学的井道防火设计等方面上,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处理尤以井道防火处理的不当, 才促使火灾速度的急速蔓延。

2. 高层建筑中的火灾具巨大威胁的原因

2.1 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具人员密集且难以疏散的特性

高层建筑常因其具有高度密集的人员、且长处城市中心地带以及海拔常常高达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的缘故, 导致火灾事故发生后易于造成交通堵塞, 并进一步阻碍消防车的通达以及消防人员的及时救护行动。同时, 在高层建筑的中, 烟火气与热气流间的流通通道常与工作人员疏散方向具有一致性。因此, 在火灾事故发生时, 易于造成人员疏散困难, 甚至出现人员未及时疏散被烟火熏伤或烧死的惨象。此外, 在火灾危急状况下, 高层建筑中工作人员还出现了踩踏摔伤的事故甚至于有部分人员做出冲动跳楼的的选择。

2.2 火灾蔓延速度极为迅猛

火灾发生后蔓延速度迅猛且快与高层建筑多竖向通道且功能较综合性的特征息息相关。而火势蔓延迅猛且快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火灾事故发生时, 建筑中的可燃物较多, 而竖向通道的设计方式恰好成为了烟火蔓延的催化剂。当火灾事故发生且火势迅猛阶段, 产生的烟雾也易于从竖向通道方向蔓延, 且每秒有3-4米的速度, 最后导致整个高层建筑皆成为火势主体。

2.3 救援工作难度较高且不易开展

救援工作较难且危险的原因在于高层建筑中存在高度越高, 疏散距离越长且工作人员的非集中分布的情况。与此同时, 举高式消防救护工作也颇具难度, 消防输水渠道的难度与高层建筑的高度也呈正比趋势。此外, 高层建筑在火灾发生后, 消防车队与人员也易于受周围拥堵的环境影响而难以及时达到失火现场并予以救助。

3. 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预防措施

3.1 增强消防设备的配置以及救助能力

只有将加强消防设备的配置与提升消防救助能力两项工作同步并举才能有效地保障高层建筑消防隐患预防措施的顺利运行。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上的减少火灾事故得伤亡人数。因此, 可通过深入研讨灭火方式与火灾警报预防方式, 并设计相关配套的消防安全设施与策略, 以强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预防与救助能力。

3.2 强化日常管理与保养工作

在高层建筑中, 日常的消防设备管理与保养是保证消防设施在火灾救助中正常使用的前提, 才能促使消防工作的正常运行并尽可能的减免火灾损失。因此, 高层建筑的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消防安全设施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

3.3 落实消防责任及相关义务

消防责任与相关义务的落实即从思想上促使高层建筑办公人员认知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从而促使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较为正常有序并减少火灾的伤亡事故几率。这就要求高层建筑在管理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消防安全紧急预案, 加强对火灾隐患的监察工作, 并合理安排消防车队的现场救援次序, 以保证火灾时对重要物资的转移以及人员的疏散较为顺畅以及救护任务的更好完成。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城市中高楼建筑的兴起也成必然之势。高楼建具高度密集的人口与工商通用的特性, 一旦发生火灾, 造成的危害性系数也极大, 易成为消防安全预防的重灾区。因此, 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预防措施是极其必要的, 只有提前做好了安全预防工作, 才能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保障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其次分析了高层建筑中的火灾具巨大威胁的原因, 最后总结了如何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预防措施, 旨在为高层建筑消防措施预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以减少高层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

关键词:高层建筑中火灾,消防安全隐患,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朱道奎, 张光琦.浅析高层建筑物的消防安全[J].科教导刊-电子版 (上旬) , 2013, (4) :130.

[2] 高强.浅谈高层建筑火灾的危险性及防控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09) :272.

[3] 柳青.简析高层建筑防火设计[J].装饰装修天地, 2016, (8) :199-199.

[4] 谢义.高层建筑消防隐患及防火监督要点分析[J].商品与质量, 2017, (33) :124.

建筑业安全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从我国建筑业市场地位和当前建筑业存在的痛点以及发展趋势出发,介绍了发展建筑机器人产业的背景和意义。阐述分析了当前建筑机器人在我国的使用情况及推广应用的难点,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对我国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机器人;难点;对策

0    引言

近年来,建筑机器人技術逐渐兴起,备受全世界关注,主要用于土建施工、主体工程和装修工程等建筑领域。目前,建筑机器人的种类主要有坑道作业机器人、测绘机器人、墙/地面施工机器人、3D打印营建系统、混凝土浇筑机器人、装修机器人、清洗机器人、拆除机器人和喷涂机器人等。我国的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不管是研发还是应用领域都处于初步阶段,投入使用的建筑机器人种类也有限,普及程度还很低。不过,我国对建筑机器人的关注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建筑机器人在国内建筑业的市场潜力可期。

1    发展建筑机器人的背景及意义

1.1    我国建筑业市场持续繁荣

自2010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6%以上,在2015、2016年连续两年下降后又连续3年出现回升,2019年达到了7.16%,是近10年的最高点,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十三五”期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房屋建造、城市交通用途方面的建设仍处于资金集中投入期,货运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桥梁隧道等都在大量建设,建筑业市场持续繁荣。

1.2    当前建筑业的痛点

1.2.1    劳动力短缺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短缺成为建筑业面临的重要挑战。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有103 814个,同比增长8.82%;建筑业从业人数5 427.3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5.93万人,同比下降2.44%。建筑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7.01%,比上年减少0.16%。近年的建筑业从业人员中,30~40岁和20~30岁分别占20%和10%左右,年轻人越来越少,老龄化凸显,建筑业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

1.2.2    施工安全性差

建筑业的工作环境比较危险恶劣,存在如高空作业,噪声大,灰尘、毒气危害等。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但安全生产情况却不容乐观,每年建筑施工过程中事故频发,伤亡人数持续增加。常见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有高空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窒息、中毒、机械伤害等。《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2018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的通报》(安委办函〔2018〕67号)中指出,全国建筑业事故总量持续保持在高位,上半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 732起、死亡1 752人,同比分别上升7.8%和1.4%,事故总量已连续9年排在工矿商贸事故第一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自2016年起连续“双上升”,高处坠落和坍塌是事故的主要类型。

1.2.3    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

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由于我国建筑业劳动力资源主要来源于农村务工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多数建筑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技术层面投入很低,生产装备也比较落后,导致了我国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

1.3    建筑机器人进入建筑业成为发展趋势

建筑机器人能代替人类做一些危险、枯燥、强度大的工作,并且生产效率更高,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成本。此外,使用建筑机器人还更加安全可靠,可以减少人员施工安全事故。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支持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大力培育壮大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产业链,推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建筑机器人必将促进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不断推动建筑领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变革的发展趋势。

2    建筑机器人在我国建筑业的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上市企业在建筑机器人行业实质性进展较少,大多停留在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层面。国内对建筑机器人进行投入研发和应用的企业或机构主要有绿地集团、深兰科技有限公司、碧桂园旗下的博智林机器人公司、中南建设及南通中南工业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大学等。

有研究对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别的特级及一级资质建筑业企业的公司管理层、项目经理、项目部门经理、施工员4个梯队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中,7.83%的人表示在所经历项目中使用过建筑机器人,其余都没有使用过;74.78%的人认为有必要在我国大力推广建筑机器人技术,13.48%的人对在国内推广建筑机器人技术觉得无所谓,9.13%的人认为没必要在国内推广建筑机器人技术,2.61%的人认为完全不需要在国内推广建筑机器人技术。综上,建筑机器人在当今工程项目中应用比例还很低,但多数人表示支持建筑机器人技术的推广。

3    建筑机器人在我国推广应用的难点

尽管建筑机器人进入建筑业领域是必然趋势,但短时间内,其要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仍面临诸多难题。

3.1    人才缺乏

“建筑机器人之父”周惠兴说:“现在是进入建筑机器人这个行业的最好时机,因为这个行业缺乏人才。”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从2018年起陆续开设了智能建造相关专业的本科,但目前国内还没有毕业生。2014年起有些职业院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或方向,但主要定位于培养机器人操作、运维、营销方面的人才。2016年,机器人工程专业在国内本科院校首届招生,与智能建造专业一样起步较晚,就业人才数量很少。可见,目前建筑机器人领域人才是极其缺乏的,尤其是在研究开发方面。

3.2    智能程度不高

建筑施工场地环境复杂,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建筑机器人常常被障碍物包围,或者在深沟或者在脚手架上移动作业。避障和移动对建筑机器人在识别和傳感器、机器人视觉系统、三维空间运动规划、事件处理控制算法、人机交互等智能技术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筑机器人需要融合很强的人工智能技术才能适应工作环境的实时变化,实现在非车间化的施工场所中自由移动,顺利地开展工作。

3.3    研发技术不成熟

目前,国内在建筑机器人的开发和使用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一些初创型建筑机器人科技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在没有完整的技术规划、成熟的研发体系、专业的职业培养的情况下赶进度,对核心技术研发不足,送去工地的样机常常出现撞墙或者趴窝等各种问题而被召回。硬件方面对外界环境抗干扰性能较差,常因外部磨损影响施工精度;软件方面控制系统也不理想,对建筑机器人的动作调整有限,响应速度也不高。

4    结语

鉴于建筑机器人在我国使用和推广存在的难点,可从政府、行业标准、企业、人才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第一,政府层面可通过研发补助、重大新产品补助以及基础科研、创新主体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产业发展。

第二,建筑行业协会、高校机构等应积极参与建筑机器人开发和使用的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

第三,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可通过开展免费操作维修培训,实施购机补贴优惠等扶持政策,加强建筑机器人在行业内的市场推广应用,引导施工单位积极尝试引入使用。

第四,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应联手共同培养研发人员和技术骨干,提高研发技术水平。

总之,要加强人工智能和建筑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提高产品适应施工场地的性能和精度要求,从硬件和软件上保障机器人的工作质量更稳定,操作更简便,使用寿命更长等等。

[参考文献]

[1] 林治阳.建筑机器人在我国建筑业企业中的应用障碍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7.

[2] 赵峰,王要武,金玲,等.2019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J/OL].工程管理学报,2020,34(2):1-5(2020-03-23)[2020-04-10].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23.1561.TU.20200323.

0810.001.html.

[3] 国务院安委办通报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A/OL].(2018-07-26)[2020-04-10].http://www.gov.cn/xinwen/

2018-07/26/content_5309423.htm.

收稿日期:2020-04-13

作者简介:张子容(1984—),女,四川简阳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机械电子控制工程、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建筑业安全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在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日益富裕的趋势推动下,我国各地房建工程数量增长迅猛,而房建工程的相应质量与安全管控要求也在不断升级,在进行房建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针对房建工程项目做好质量与安全相关环节的严格控制,以保证房屋建设工程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稳定性与施工质量。

1 房建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管控问题与安全管理漏洞分析

1.1 相应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不够完善

房建项目工程在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需求,这是我国当前建筑行业发展形势决定的,也是我国人民对于房屋结构质量与安全的要求升高要求的,很多房建项目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做好相应制度体系的构建工作,致使在房建项目建设进度推进的过程中,质量与安全这两大重要管理内容都表现出管理乏力、人员能力低下等问题,给房建项目建设的稳定进行和高质完成增添了阻碍。施工管理制度其实是整体相连的,应该将多方面的管理制度构建成一个有机体系,将各环节的质量与安全管理难点进行梳理,合理安排各级管理责任,这样才能确保房建施工质量与安全管控工作的效果。

1.2 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需要优化

由于在任何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与一线各种施工环节发生关系的就是施工人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管理意识以及其施工技术水平,对于施工关键点的把控能力都会直接影响着施工过程的安全、高质推进,房建施工操作具有很高的规范性,在每一个环节如果施工过程没有按照安全与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进行,就会造成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与质量问题频出,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就是强化施工团队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对其技术专业性进行严格培训,同时要在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管理理念方面进行意识灌输,提升施工团队的整体能力。

2 优化房建项目施工中质量与安全管控效果的策略分析

2.1 构建完善、有机结合的管理体系

房建施工中的各项管理内容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只有构建起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对各项管理内容的责任进行落实,当前提升房建项目工程施工中质量与安全管控效果的相应管理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管理制度与管理责任制度。针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编制,尤其在针对具体工程方面做好细化能够有效结合工程情况对施工管理标准进行科学化转变,提升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而在责任制度方面,应该有效结合相应管理层级进行责任分配,同时根据工程管理组织结构的优化来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对于责任规定模糊不清的关键点一定要做好处理,保证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够得到切实的责任管控。

2.2 对房建施工中所用到的原材料与相关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房建施工中所用的建材与房屋建设质量密不可分,而施工相关设备的性能与使用状态也会影响房建施工的安全性与质量,在房建施工相应的建材与设备管理中要切实落实质量管控的管理制度,针对建材进行严格的质量资格审核与性能检验,只有确定合格的建材才能放行进场,而机械设备要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调用,同时在施工作业开展前要做好相应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确保其在最佳状态运行作业,降低由于设备因素造成施工安全事故的风险。

2.3 在房建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力度强化

施工单位需要派专业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管控,在实际管控过程中对施工人员技术使用是否正确、完工环节质量是否达标、安全工具器佩戴情况以及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情况等进行逐一检查,通过管控工作可以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进行发觉,在发觉后会尽快制定合理措施进行排除,进而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将意外事件出现的几率降至最低。

2.4 调整房建施工的安全管理模式

以往多数施工单位均使用静态化管理模式展开安全管理工作,此种模式存在信息更新及时性较差,不灵活以及不能及时解决突发事件的劣势,无法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性。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施工单位可以对动态化安全管理模式及信息化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在应用后工作人员可以对房屋建筑实际施工情况、相关问题等动态信息进行准确记录,使实时管控的目标得以实现,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在分析后会制定有效措施尽快进行处理,在提升施工质量的情况下能够为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提供保证。

2.5 针对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关键点做好管控

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境及以往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测,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进行备用。在实际施工时需要派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严格检查,对施工中危险点进行明确,加大对其的监测力度,减少其出现安全事件的几率。

结束语

总之,房屋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与施工质量管理的关键点,在施工进程推进的过程中,必须针对这些存在施工安全风险与质量管理难度的关键环节做好管控才能使房建项目工程建设的进度得到平稳、高质地推进,而房建工程是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较为重要的建设项目,只有做好房建项目的高质高效推进才能确保各地城市建设的效果。

摘要: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管理的效率决定着房屋建筑建设的质量与施工进度推进的稳定程度,因此我们要针对房建施工的需求进行强化质量控制与优化的安全管理,本文首先针对房建施工所存在的质量管控问题与安全管理漏洞进行了分析,而后探究了在房建施工中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 夏海军.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分析[J].江西建材,2018(01):210+213.

[2] 陈友桢.试论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6(09):179-180.

[3] 李映欣.探讨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17):181-182.

[4] 周利民.房屋建筑施工要点分析与安全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5):405.

[5] 楼兴才.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18):32-33.

上一篇:油茶林经营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提升机关服务力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