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思想感悟范文

2023-09-18

教师思想感悟范文第1篇

【摘要】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其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本文就中国哲学史课所学到的道家思想浅谈自己的感悟。 【关键字】道家思想,老子,庄子,人生

因为对中国哲学史感兴趣,于是选择了这门公选课,而并非是所谓的盲目追求国学热。学习了各个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潮,对于道家思想,映像格外深,对其有一种别样的喜爱。道家思想中蕴含的一些人生哲理深深的把我折服。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老子。一般认为,老子本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人。与孔子同时,生活在春秋时代。曾当管理书籍的小官,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馆长之类。按照《庄子》中的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聃”。结果是孔子被老子教育了一顿,但孔子不但未生气,反而猛拍老子的马屁,称老子是“乘风云而上天”的龙,还很激动地感叹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大概就有了“老子天下第一”之语。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老子活了二百多年后,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莫知其所终”。究竟老子后来仙归何处,至今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老子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他的著作《老子》(也称《道德经》)。《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开山之作,代表之作。《老子》流传至今,版本甚多。传世本《老子》有81章,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共5000余字。虽然篇幅不长,文字简短,但却蕴含哲理,闪烁智慧。它用高度抽象概括的语言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一些永恒法则。其中心就是要说清一个“道”字。但“道”到底是什么呢?或许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一开篇便坦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不可名,不可言,不可谈的。道是不用耳朵听来的,听来的道便不是道。道也不是用眼睛看出来的,看来的道不足以称为道。道更不是可以说得出来的,说得出来的道,又怎么称得上是其道呢?道是无形无体的,这种潜移默化的道,或许确实要把自己升华到一个超脱凡俗的圣人才能真正体会其精髓所在。虽然如此,老子还是认为“道”确确实实存在。“道”是万物之母、宇宙本原, “道”又是自然运动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宇宙天地之大“道”,或许就是我们人生需要领悟与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庄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另一代表,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间,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无为的,在本质上是虚无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既然如此,还用得着政治宣传、礼乐教化、仁义劝导?这些宣传、教化、劝导,庄子认为都是人性中的“伪”,所以要摒弃它。其实这话说得还是有些道理,现实社会中提倡宣传礼仪仁教,然而现在人们的素质没见有提高许多,反倒是贪污腐败、欺蒙拐骗盛行,这多少还是说明现行的一些制度存在一些问题的。法治有它一定的威慑力,然而德治才能去出根本。只有加强对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中贪污腐败、欺蒙拐骗的行为。

庄子认为如果能做到“齐物”,那么他便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因此他提出了“逍遥无待之游”——“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理想人格论。“道”是客观存在的,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存在不以他物为条件,不与他物相对,在时空上是无限的。庄子提倡“以道为师”。他认为,人们通过修养去体验“大道”、接近“大道”,可以超越人们对于生死的执着和外在功名利禄的束缚。但这不需要人为的去做什么。庄子的修养原则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以此而可以达到“寥天一”的境界。其生命体验、审美体验的方式是直觉主义的“坐忘”。什么是“坐忘”呢?其要点就是超脱于认知心,即利害计较、主客体对立,分别忘执,认为这些东西(包括仁义礼乐)妨碍自由心灵,妨碍了灵台明觉,即心对“道”的体悟与回归。心净或许才能真正体会“道”的真实含义,才能明白“道”对人们的作用吧。

道家是一个偏好自然与直觉的学派,它深刻反映了当时小农社会那种不甘保守,又不敢进取的思想。对于封建制度的束缚,他们是想打破的,然而对于新社会的发展潮流,却又不能接受。结果只能是对自然的原始社会生活的憧憬和思慕。道家思想就成为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精神寄托。所以可以说道家的自然主义是服镇痛剂,抚慰那些受创伤的中国人的灵魂。老子教人以守愚之为智,处弱之为强,其言曰:“·······不敢为天下先”,“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从中可以看出老子思想充满着智慧。虽然表面上看来是一种消极的生活、学习态度,但是把自己摆在一个很低的地位,然后等待时机爆发,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呢?中国人不是有一个成语叫“笨鸟先飞”吗?守愚不一定就是你是愚钝的,处弱不一定你就是弱小的,有时候我们应该选择看低自己的成就和地位,这样才能更为明智、更为强大。

对于道家思想的好与坏,我不敢妄下结论。只是个人觉得道家的智慧肯定不会比儒家的差多少。道家的思想或许才是人们真正应该追求的。金钱、权力、荣誉,一切都是浮云,生来没有,死去你也不可能再拥有它们了。或许真正的幸福就是像陶渊明那样享乐于简朴的田野生活。回归于自然,那才是真正的幸福。现在的人们,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回归于自然,因为他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拥有了权力、拥有了金钱,也不一定幸福。感受自然、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以“无为”来享受生活的乐趣,

在学习道家思想过程中,我从中也汲取到了很多很多人生哲理,道家的许多名言对于我的启发都非常的大。在我看来,无论儒家道家法家还是其他学派思想,能够启发人,都是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的。

对我启发最大的就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不仅是生命的摇篮,而且是文化的源泉。古今中外圣贤们往往从流水中获得了人生的感悟。管子在《水地篇》中提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的命题。孔子面对滔滔东去,奔流不息的流水顿生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西方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以水为喻,指出“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唐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蕴含着多少人生的况昧?印度诗人泰戈尔用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深刻的哲思。“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鹅卵石臻于完美的”。

但是在水中真正深刻悟出为人之道的当首推老子。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认为,有道德的上善之人,有像水一样的品格,为人要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水总是往低处流,故绝无倾覆之患;水滋养万物而不求回报,显得那仁慈;水,表里如一,所以它诚信;水,公平如镜,一视同仁,所以它善治;水能荡涤污垢,载舟覆舟,降洒甘露,攻坚克强,功能无量,所以它善能;水,可因循四季,变为雨雪冰霜,保护万物生灵,所以它善时。“七善”是老子对理想人格的阐述。“不争”“处下”是老子的生存之道。的确,以水为镜,可鉴人生:如水之静,淡定从容静若水;如水之明,正直磊落明若水;如水之谦,轻看名利淡如水;如水之化,随机应变柔若水;如水之韧,百折不挠韧若水。

总之,学习中国哲学史不单单是了解了我国中国哲学的历史脉络,更重要的我是从中学习到了一种精神的精髓。而道家的思想,作为众多精神中的一粒璀璨明珠,我从中懂得了很多。

【参考文献】

教师思想感悟范文第2篇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在改革中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我国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特点,不失时机地把改革引向深入、推向前进。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注重改革的整体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生产关系必须和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必须和经济基础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过去的改革是单项突破,从农村起步,并逐渐扩展到城市;从经济体制开始,并逐渐扩展到政治体制。现在的改革是整体推进,需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的关系,既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也要发挥其他各种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保障作用;正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正确处理好制度建设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既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也要促进人本身的发展,注重治理能力建设,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源,不能在思想观念中去寻找,只能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找,只能聚焦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正如总书记所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

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的人民性。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人民群众队伍的扩大。”历史唯物主义用生产实践活动解释历史,说到底就是用劳动人民解释历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必须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与公平正义价值观是一致的。

坚持人民是历史主体地位,必须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观,不断实现维护发展人民根本利益。这是带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是改革的推动者,也是改革成果的享有者。增进人民福祉是改革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教师思想感悟范文第3篇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 才会主动积极, 执着地去探索, 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 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 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 离开了一定的情景,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然而, 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 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 运用多种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 即“布惑”, 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 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 有了疑问, 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 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比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 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 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取查阅资料, 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 即不但比现状, 还要比起点, 比发展历史, 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 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比较信服, 也丰富了知识, 增长了见识, 增强了兴趣。又如, 在课堂教学中, 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 运用录像、表演、歌曲等创设教学情景, 激发情感等, 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 更有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 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觉悟。

二、联系生活实际, 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是以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 对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课程。其内容、性质、特点和功能, 决定了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 “应积极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真实学习情境, 还知识的本来面目, 是抽象的只是具体化、感性化, 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会知识、获得能力, 学会在感受、体验中认识世界, 丰富人生经历”。要面向丰富多彩、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 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恰当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联系生活实际。

首先要联系学生个体实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差异 (心里、性格、身体等) , 在此基础上,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 对“智差”、“能差”、“势差”的学生给予关爱和帮助, 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 使之有信心地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相互帮助、相互补充、相互提高。

其次, 要联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学校的历史文化淀积、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等等, 一定要恰当地、经常地运用到教学中来, 才能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

再次,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这一点尤其重要。由于不同版本的思想品德教科书相对稳定, 造成教材中的资料、数据、事实、人物事例等相对陈旧。当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取得进步;同时, 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的历史时期, 信息化、价值观多元化、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出现, 某些方面改革阻力依然很大等等。这对于思想品德教学来说, 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内容很多。如:重大时事政治事件;热点问题;优秀、杰出人物事例;最新文艺作品、体育竞赛、平民生活和工作等。方法灵活多样。例如, 可以把班上的同学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轮流, 每组负责一个星期的搜集, 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自主进行, 然后师生相互交流, 允许同学发表自己的一些评论。教师要参与合作、补充, 并针对性地用学生学过的、现在学的或将要学的知识、观点和同学们进行评析, 教学相长, 这样的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学得快乐、轻松。

三、稳扎稳打, 稳中求新, 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

我们在积极探索新教法、活动方式的同时, 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适时落实到位。因此, 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 能力其次, 最后才是知识。而无论期末考试还是中考, 都要考。情感怎么考?没法考。目前, 我们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还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 所以从实际考试来看, 还是落实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注重课堂改革, 课堂上形式多样:放手让学生活动, 联系时事新闻、多媒体运用等, 这样一来学生虽然高兴了, 但往往容易忽视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或者可以说没有足够时间去把握。而只注重知识目标, 我们的课会失去吸引力, 学生丧失兴趣。我们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积极探索, 适应新课标要求, 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 应对考试。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注重学生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学科, 面对新课改,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更具有挑战性。因此, 本文拟从兴趣、实际、教学三方面做点探索。

教师思想感悟范文第4篇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从同事、同学和朋友处听到看到想到的,以及自己在网上了解到的情况,也多少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1、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而是涉及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的大事,所以一定要征求父母的意见。那怕父母不同意,也一定要在告知父母的前提下才能结婚,不然父母会感觉不被尊重,会受很大很大伤害,而这对于以后的婚姻生活只有害而无利。

2、如果父母不同意,那一定要很谨慎!要确定对方真的是爱你才能坚持,不然一定要听父母的话。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无件为你付出的就是父母,所以听他们的话一定错不到哪里去,毕竟这是他们的经验总结,毕竟他们也是为了你好!

3、必须承认,尽管父母口头上是为你考虑,是为你好,但事实上你的快乐和幸福只有你自己才最清楚。就是说,父母说的为你好,有时未必是真好,可能实际上并不合适你,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自己做出和坚持自己的选择。如果父母反对你的婚姻,而你们有真心相爱,那你一定要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因为毕竟这是你自己的婚姻,你有权利自己选择,而且只要你真正过得开心,这才是父母最大的希望。我认为,太在意外在和物质条件而忽视子女的主观感受的父母,不是好父母!

4、无论怎样的选择,最终结婚的都是你自己,所以在恋爱和婚姻中碰到的所有问题你都必须负起首要的责任,这不管是父母替你安排的,还是你自己的选择。毕竟你是一个成年人,而且也马上要为人父母,这个道理相信你能懂的。

5、如果可能,尽量避免异地恋;如果可能,坚决避免两地分居。恋人,还是在身边才更踏实,因为有时再多的语言也比不上一个温暖的拥抱,再奢华的物质条件也比不上身边的陪伴。如果无法避免,如果真的深爱,那一定不要轻易说分开,因为分开即是一辈子,所以一定要同心尽力去解决碰到的困难,要相信爱的力量,要相信“夫妻齐心、其利断金”。其实,异地恋和两地分居的情况也因人而异,如果是由上学引起的异地恋,那很多情况下是暂时的;如果是车程相隔两三个小时内的两地分居,也不见得非要劳燕分飞。有的时候,多一点的付出会更带来多一点的珍惜!

6、对男人而言,一定要有上进心和事业心,因为你必须承担家庭的主要经济开支,你必须承担起在经济上顾照家人的责任,一般地,你的爱人会在对你和小孩生活照顾方面付出更多。

7、如果可能,一定在经济基础条件坚实的情况下,再考虑结婚的事情,因为你可以苦了自己,但一定不能苦了小孩。而其实,如果你爱对方,我相信你也一定不想苦了对方的。所以,等有了较好物质基础再恋爱和结婚,你会更有幸福感和自豪感。

8、不要奢望哪个女孩陪你一起奋斗,陪你一起吃苦,在我看来,这绝对是一种自私的想法。还有,这样的女孩,也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只是,如果真的碰到了,就一定要好好珍惜她,因为这样的女孩太善良了,她已经把生命的全部托付给你,所以你一定要好好爱她,一定不要辜负她!不过,从某个角度来看,必须承认一起奋斗的爱情其实最是幸福!

教师思想感悟范文第5篇

一、“我是谁?”。对我而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也是一名群众。“我是谁”就是把群众当主人、视群众为亲人,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作人民群众的公仆。只有置身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才能在工作中内心坦诚,宁静致远。

二、“为了谁?”。为人民服务,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是共产党人的法宝。历史告诉我们,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做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为了谁?”一切为了病人!“心中有病人” 多一份责任,多一份关心。

三、“依靠谁?”。党的十八大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依靠谁?”这个问题。群众中珍藏着智慧,蕴

藏着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和前进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疾苦,才能避免关起门来决策,闭着眼睛空谈,拍着胸脯表态。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和吸收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制定政策。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愿意让我们依靠;也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愿望和诉求,贴近群众的心灵和情感,才能在不断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中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心甘情愿的,积极主动地让我们依靠。

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就是端正角色认知。回答“为了谁”的问题就是端正目标认识,搞清楚我们做工作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 回答“我是谁”的问题,就是要给党员干部角色定位。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提升自己。

理解了三问,还要树立好“四观”, 世界观就是个人对真善美,好与坏的认知, 是否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员最根本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问题。而理想信念坚定与否,又是取决于世界观正确与否的; 群众观就是想问题、做工作要从群众出发;权力观就是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所用;事业观就是党员干部,想干事业,为后人留下点东西,就要有业绩感,而这个业绩还必须得经得起群众和实践的检验。

我觉得应该时常扪心自问,用心思考,把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与强化自身责任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权力观与强化自身

教师思想感悟范文第6篇

激动的心跳是我的双手情不自禁地颤抖.

眉梢上满挂着欢快的笑意,

青春的活力又在胸中复苏.

今天,每年的9月10日,是所有老师们最喜庆荣光的日子.

今年的教师节恰逢周一,原以为节日的气氛会淡很多,没想到同学们还是这样隆重的为我们庆祝.一束束鲜花,就像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一张张贺卡,出自每一位孩子们灵巧的双手;一声声祝福,来自孩子们内心深处.礼物如果从物质角度去衡量,显得微不足道,可是这份情义却浓郁醇厚,如同珍藏经年的陈酿,溢出总是回味无穷.

在第二十三个教师节,我更想说的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发扬我校“尊重平等热爱奉献”新校风,更应该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既要有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又要有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的精神境界,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努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宗旨,争取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教师!最后祝愿我们的老师天天都有过节一样的心情,祝愿我们的同学每天都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何家村小学全体教师

发言人:董晓芬

上一篇:酒驾标语范文下一篇:服装导购员工作转正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