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创新范文

2023-09-21

探索与创新范文第1篇

探索

一、科技馆管理创新的内涵

近几年, 我国将有近百座科技馆进行改建、扩建或新建, 我国科技馆事业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如何在经历“新馆效应”后克服疲软甚至衰退的现象, 使科技馆始终生机勃勃, 可持续发展?这是业内高度关注与经常探讨的问题。

(一) 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要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要创建一个包括拥有高效高能的管理体系、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展览设置、充足的优秀人才储备以及能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科技馆, 一言概括之, 即创建一个拥有较高知名度和优质品牌的科普场馆。创建科技馆品牌, 管理创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科技馆健康运转的润滑剂, 是各项措施得以实现的催化剂, 是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

(二) 管理创新的内涵。

管理创新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就是要激活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实现集体目标与个人发展的良性互动。管理创新就是要变革发展, 在管理目标上要实现由偏重对数字的管理向对人的管理的转变;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由单一的过程管理到以目标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的转变;在管理内容上要实现由人事管理

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转变;在管理手段上要实现人工运作向管理信息化的转变。总之, 通过管理创新, 力图建立并健全科学化、高效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 以促进科技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 管理创新是科技馆事业发展的保证。

管理创新就是要按照创建品牌科普场馆的要求, 完善科技馆各项展览与培训设施, 充实优化科普资源配置, 扩大科普参观群体, 提高观众资源效益, 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实现现代化管理为延伸的多渠道运行体系, 建立起适应科技馆运营与发展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等特色的管理机制。管理创新是全方位的深化改革, 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超越, 是发展科技馆事业的保证。

二、管理创新的方向

(一) 体制创新。

随着科普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 科技馆必须改革固有的僵化体制, 开拓思路, 营造一种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对于内部管理体制, 坚持领导班子统一决策的馆长负责制, 完善民主集中制的议事规则, 加强领导班子的宏观管理与对重大问题的决策领导, 拓展各部门管理职能并量化工作指标, 以推行统分结合, 各负其责的原则。对于对外经营体制, 多方面展示科技成果与举办各类科普主题系列活动, 以吸引多方投资等各种形式, 扩大科技馆无形资产利用空间, 充分利用全社会的科普资源, 并经过合理整合利用, 以发挥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 制度创新。

国内外诸多管理理论的研究都已经表明, 决定社会发展优势的是人才和科技的优势, 而实现人才和科技优势必然要靠创新的制度去保证。制度创新要适合工作实际, 重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员工的主体地位提高。创新各项管理制度, 包括建立奖励基金激励制度, 以对工作确有成效的员工予以奖励, 为员工自主学习技能, 自我实施管理提供良好的氛围;根据科普展示的特点, 按标准化创新科普辅导员评价制度;按照优化场馆资源配置, 整合场馆功能的原则, 避免因人设岗人浮于事, 突出岗位管理;深化全员聘任制改革, 完善岗位竞聘、解聘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以岗位分级为前提, 目标管理为重点, 绩效考核为依据, 探索以岗定薪, 优劳优酬的新模式;开发人力资源, 建立专业人员进修与培训制度, 建立员工考核制度与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

(三) 机制创新。

我国科技馆过去一直沿用事业单位运行管理机制, 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故需要改革, 创新机制。首先是要改革用人机制, 实现干部聘用制, 职工合同制, 任务目标制, 工作责任制, 做到干部能上能下, 人员能进能出;其次是要改革分配机制, 在分配上比工作业绩, 比服务质量,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总之, 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

三、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发达国家科技馆的年报制度, 是可借鉴的重要实践。年报核心内容为常设与临时展览、现有与研制中展品、实验、培训、讲座、报告等本年度工作情况;此外还包括精确的观众与科普活动人数统计;经费收支、明年的工作计划与经费预算、志愿者及馆际交流等方面的详尽情况。年报反映了科技馆一年规范运营和科学管理的程度, 展示了一年的工作情况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成绩。政府与社会则通过审查年报对科技馆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对科技馆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年报对策划指导新的活动颇具指导意义, 在争取明年更多的拨款与赞助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合肥科技馆加强内部管理, 注重建章立制。首先是针对“人”的管理制度, 这里的“人”不仅指观众, 同

时还包括科技馆员工在内, 要结合实际制订一系列人才培养与管理的制度;其次是针对“物”的管理制度, 必须制订一整套针对展品与设施的管理制度, 以确保科技馆的正常运行;然后是针对“事”的管理制度, 为使每项工作有章可循, 制度本身的可操作性与对此监督检查机制是关键。

优秀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科技馆虽然不是企业, 但就一般管理规律与原则而言, 科技馆与企繁多, 活跃了气氛, 丰富了业余生活, 增强了凝聚力。同时还推进ISO9000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工作, 这是一项战略性决策, 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中。

四、结论

综上所述, 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精心组织与实施, 在其过程中, 理应高度重视创建科技馆品牌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英国科技博物馆同行指出, 那些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文化环境中工作的人们已经意识到, 忽视品牌将是非常危险的。同时他们又指出, 对于任何一个博物馆或科技馆来说, 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 因为没有人的技能、知识, 一个博物馆将难以为继;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 那就是观众!科技博物馆最重要的资产并不是展品, 而应该是员工与观众。

面临创新时代, 科技博物馆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尤其是制度创新, 从理论和实践中进行深入探索, 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摘要:本文将从管理创新的内涵来剖析它对创建科技馆品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体制、制度、机制诸方面来寻求管理创新的实施方向, 从国内外科技馆的实践与实例来探索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科技馆,管理创新,内涵与方向,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威.市场营销学在博物馆营销中的运用.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通讯, 2002, 3;

[2] 柏劲松.关于科技馆管理与运营的几点思考.二OO六年科技馆学术年会论文选编, 2006年6月;

[3] 莫瑞?吉米勒.品牌与市场的战略性发展.中英科技馆论坛论文报告集, 2004年8月;

探索与创新范文第2篇

1 实验设备建设

1.1 努力建设先进实验项目

为了使新建的实验项目具有先进性, 有关人员分别到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以及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等院校进行了现场参观考察, 从而把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发展的趋势, 并到相关的几个知名的企业进行了参观了解和比较, 提出适合自己的实验设备, 向相关厂家提出改造方案, 具体如下。

(1) 实验台高度仅为1.1m, 实验室不会因实验台高度而挡住视线, 方便老师实时监控全场, 同时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设计, 宽度按我们的要求设计成85CM;

(2) 实验中所用到的各类仪表和电源采用固定式固定在实验台上, 而实验箱则采用透明设计, 便实验线路和元件一目了然, 加强学生对元件、线路的感性认识;

(3) 强弱电实验导线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导线, 强电部分采用全塑封闭型安全实验导线, 弱电部分采用金属裸露开型实验导线, 不仅避免了学生双手带电操作触电的可能, 也防止了学生将强电插入弱电或元件而使之损坏的可能;

(4) 完善的保护功能, 不仅保护了学生的生命安全, 也给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提供了保障;

(5) 交流仪表采用微机式数字仪表, 直流仪表采用数模双显, 精度0.5级;

(6) 交流三相可调电源、可调恒压源、可调恒流源、信号源等电源输出都有短路、开路保护功能, 带有0.5级数字表监视输出值;

(7) 配置数据采集器可以实现计算机对实验室的现代化管理。

1.2 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

为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每个实验室里和外部走廊各配备了至少4个灭火器, 实验室室顶装置了烟雾应急防火系统, 实验台的后盖全部贴上“强电危险”等醒目警告标签, 严禁学生穿拖鞋进入实验室, 不得带入水等液体饮料进入实验室, 有效避免了人为的安全隐患。并配置了门禁系统只有授权的教师凭校园卡及对应的指纹方可进入实验室, 同时还安装了传统的门锁做到了双保险, 实验室四个角落配置了监视器等相应设备, 多方面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 有效的保证了实验室教学的顺利进行。

2 实验教学技术改进

2.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在实验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 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教学时数搞好实验教学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 一方面可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完成大纲要求必须做的实验,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观看实验演示, 延伸实验教学范围,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以求达到“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2.2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学院加大了资金投入, 并争取到了多方面的建设资金, 实验室用房得到了扩大实施了一人一组的实验方案。以往常用的大多是两人一组, 虽然能培养合作精神, 但往往是一人在做, 而另一人袖手旁观, 最后连基本的仪器、接线都不会用。在实验课学时普遍偏少的情况下, 一人一组方式上课是非常必要的。一人一组就必须人人动手做实验, 学生普遍反映好。

2.3 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 也是思维方法和认识过程的载体, 是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根据厂家提供的资料整理并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要求和购买的实际设备, 对“电路分析”、“电工电子学”的实验项目设置进行了合理的选择和规范, 编写了适合我院的《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加强了基础性内容, 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特别强调学生的实验预习与设计性环节。既侧重于基本技能, 测量方法, 实验方法的掌握和实验经验的积累, 又突出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以适应不同专业的需要。

2.4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学院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在人才引进、继续教育、职务晋升和业绩考核等方面,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提升了实验教师的地位。同时做到一人多职, 一职多用,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使其能够承担几门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 使教师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3 管理制度建设

3.1 科学的实验考试制度

实验考试制度是保证实验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实验体系中各层次的特点, 实验中心制定了相应的实验考试制度, 并建立了实验试题库。实验考核采取平时实验与期终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占30%, 期终考试成绩占70%。在期终考试中, 题目由学生从试题库中抽签而定, 保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期终试卷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是操作包含操作及数据分 (80分) , 要在一小时的限定时间内当场搭建电路、演示实验效果;一部分是笔试分 (20分) , 笔试内容是基本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以及数据处理等。这些试题符合教学大纲的考试范围, 覆盖了教材的主要知识点, 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基本知识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考察。如果实验成绩不及格, 不能补考要直接重修。

3.2 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同样是实验管理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 我院就制定了相对科学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 其中有《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实验指导教师守则》、《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学生实验守则》、《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实验仪器设备丢失损坏赔偿制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实验室安全规定》, 这些规定有助于实验室的管理, 保证了实验教学落到实处, 才能使实验室在高负荷运转的情况下, 能保证所有学生顺利进行每个实验, 做到制度规范化, 管理科学化, 从而提高实验室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4 结语

电工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特别是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 要抓住机遇, 与时俱进。可以相信,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一定能建设好实用性强、信息水平高的电工实验平台,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服务于社会。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独立院校在发展过程中, 如何通过加强电工实验室创新建设以便在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笔者从实验设备建设, 实验教学改进以及管理制度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电工实验,实验设备,实验教材,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桑建利, 向本琼, 鲍蕾.创建一流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4) :3~6.

[2] 刁鸣, 王松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体会[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9) :4~8.

探索与创新范文第3篇

1 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 都江堰市坚持重心下移, 突出问题导向, 着力党领民治, 不断改革创新, 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探索形成了以“党支部领导、村 (居) 委会管理、群众主体、多元支撑、依法治理”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实现了由自上而下的单一治理, 向自上而下的管理与自下而上的参与双向互动转变, 有效推进了社区治理创新。

1.1 以多元支撑和培育社会组织, 凝聚社区治理的合力

多元支撑是新形势下开展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都江堰市积极实施党组织引领下的社会组织培育计划, 结合群众需求, 积极培育社会组织, 完善构建治理体系支撑。目前, 已领办、创办社会组织500余个。一是以惠民聚力为基础, 聚焦公益服务促进社会自治。引进社会组织专业公益服务, 依托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员志愿者协会、老年协会、邻里互助会、院落 (小区) 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 开展了“童缘圆梦”关爱留守儿童、“幸福里有爱”助老服务、“医疗关怀进小区”等活动, 把服务送到院落坝子、田间地头, 实现服务“零距离”。二是以富民添力为重点, 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发展上的引领作用, 由党员技术能手及种植大户发起成立了特色农业种植协会、民宿旅游协会等, 形成以“党组织+合作社 (协会) +公司+农户”为主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突出党组织服务指导作用, 帮助各类社会组织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找准定位, 从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引导其发展壮大, 实现对社区群众管理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三是以“以文化人”为抓手, 丰富群众生活实现文化自治。通过农民诗社、基层文化联谊协会、民间艺术团、广场舞协会和骑行队等民间组织,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弘扬社会新风尚, 凝聚社会正能量。

1.2 以突出群众主体, 建立完善以院落 (小区) 为单元的自治体系, 构建社区治理有效平台

都江堰市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 通过下移自治单元, 建立了院落单元、党领共治的村民自治体系, 形成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自我发展的“五自”格局。一是整合院子, 形成规模适度的自治单元, 形成纵向“社区——院落 (小区) ——楼栋 (单元) ”的组织体系, 实现单元成份更小的“细胞化”和网格化管理。二是“一组两会”, 搭建党领共治的自治平台。在整合院落的基础上, 继续完善自治组织建设, 设立院落党小组, 组建院落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并在院落党组织的领导下, 开展院落村 (居) 民自治, 及时收集反映院情民意, 调解院落日常纠纷, 对院落进行自治管理。三是院规民约, 构筑依规治理的自治规范。制定民主制定院规民约等自治章程, 细化村 (居) 民义务和院委会权责, 完善规范院落 (小区) 议事会制度, 引导群众共同参与处理公共事务。同时, 建立权责明细清单, 梳理明确社区公共区域保洁、治安巡逻、文化宣传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属于院落、村 (居) 民承担的权责义务, 进一步厘清乡镇、社区、院落职责, 实现了院落管理从“代民做主”到“让民做主”, 从“直接管理”到“主动服务”, 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2 基层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幸福街道办幸福社区、奎光塔街道办龙潭湾社区、银杏街道办壹街社区、永丰街道办民丰社区、蒲阳镇和平社区和中兴镇九农社区实地调研梳理后发现江堰市社区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问题。

2.1 自治能力不足, 管理体制上存在行政化

社区居委会从法律上定性为居民自治组织, 而在实际工作中, 出于社会管理需要, “上面千条线, 下面一根针”, 政府却在持续向其转移行政事务。尽管这些年都江堰市在改革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管理体制方面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 但社区管理的行政色彩仍然很浓, 所以其日常工作不得不服从街道 (乡镇) 的安排, 也陷入了繁杂的具体事务之中, 有悖于居委会成立的初衷。

2.2 社区工作队伍结构不合理, 缺乏退休保障机制

社区在组织形式上具有封闭性、机关化、行政化的特点, 与开展社区工作要求的开放性、基础性特点不相适应。表现在社区层面, 一是基层社区干部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据统计, 都江堰市基层社区老龄化干部的比例已经达75%以上, 近几年老龄化现象还在持续加剧, 年轻干部将出现断层现象。二是社区主要负责人本土化现象严重, 社区书记和主任大多数是本社区内的人担任, 容易形成关系网络, 导致很多工作在关系网络内难以走出去, 存在工作打不开局面的现象。三是社区干部退休保障机制缺失现象严重, 随着2013年换届选举“一刀切”政策后, 已部分退休的社区干部目前每月只能领取1000元左右的社保工资。社区干部退休保障机制得不到保障, 严重影响了后继的社区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3 社区日常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

目前, 存在上级部门发号施令, 不注重工作的过程, 不下派人员到基层具体指导工作的开展, 只在给定的时间内要工作的结果现象。由于社区干部业务能力和知识的局限性, 出现对相关工作完成情况不达标, 不符合要求情况出现。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 民政部门仅仅对基层社区书记和主任进行培训, 但是在制定该专项资金使用的相关文件时, 未开展问卷调查, 让城市社区面对该专项资金的使用十分头疼, 导致大多数社区不敢使用或是少使用该专项资金。

3 加强基层社区治理改革, 开创基层社区治理对策与建议

加强社区的管理, 要从目前都江堰市社区的现状为出发点, 从建立现代化城市的需要出发, 在加强和改善城市社区管理的过程中,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逐步完善社区的组织体系, 逐步建立新型的社区管理模式。

3.1 明确社区工作职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全面清理现有社区工作事项, 制定社区居 (村) 委会自治事项清单和依法协助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事项清单, 实行清单管理。凡不属于清单范围内的事项, 确需社区居 (委会协助办理的, 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 与社区签订服务协议, 委托社区居委会协办。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要下移工作重心, 依法加大对社区工作的指导、支持和服务力度, 把更多的人、财、物力下沉社区, 实现公共资源、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规范社区工作日常管理, 制定社区工作规则, 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服务流程、考评及奖惩等制度, 提升社区工作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3.2 深化居民自治机制, 建立多元参与机制

依法推进社区居民自治, 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规范民主选举、实行民主决策、完善民主监督。推动居 (村) 民自治、业主自治和社团自治协同发展, 探索“楼宇自治”“小组自治”等新的自治形式, 不断拓宽自治范围和途径, 丰富自治内容和形式, 强化社区自治功能, 推进社区居民依法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畅通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联动服务机制, 充分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 整合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和社区志愿者的服务优势, 实现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社区志愿服务互惠融合、协调发展。

3.3 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以社区网格、社区服务设施网络、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为支撑的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解决好服务社区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相关部门根据社区需求配建配套服务设施, 逐步建成以社区服务站 (中心) 为主体、各类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加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迁移或集成, 最大限度精简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和管理台帐, 推动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信息数据库, 广泛吸纳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企业信息资源, 促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的有机融合和系统集成。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 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这对基层社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要努力实现从基层管理向基层治理的转变, 在创新社会治理中不断加强基层建设。调研组通过对都江堰市部分街道办事处和乡镇社区实地调研, 并就都江堰市层治理创新与路径进行了认真研究。

探索与创新范文第4篇

在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当中, 水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 水稻生产是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是我国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忽视的一大要点。21世纪初期, 从2004-2007年的粮食增产中, 水稻的种植面积贡献率比原来增长了40%, 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也有很大幅度的提高, 增长了将近60%[1]。根据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委员会的推测, 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世界粮食的总增产率将会大幅度提高, 取得这一成效的原因有20%来自播种面积的增加, 大约80%来自单产的提高, 单位面积的增产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培育种子与农作物的栽培可以看作是两个轮子, 这两者相互结合, 为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增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好的种子需要有好的方法, 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优良栽培模式, 即使是再好的种子也生产不出足够多的粮食, 这也将会使良种在生产上的作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2 水稻高产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2.1 高产重演性差、高产目标难以实现

要实现水稻超高产量的目标有很大的难度, 就算是得到了超高产的水稻品种, 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即高产重演性差, 从而造成水稻超高产目标很难实现, 只有在比较小的种植面积及合适的年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以下列举了几种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探究农作物种子类型与探栽培措施配套技术体系及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形成水稻田土地种植能力恢复体系, 实现水稻田土壤肥沃能力收支平衡;同时, 研究适合水稻达到超高产目标的生态适应性并总结其规律及产量形成机制, 使我国水稻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2.2 高产栽培不利于环境保护

水稻的产量不断提高的同时, 还伴随着一些不好的效果, 那就是对于氮肥的使用量增加了很多, 这种情况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使环境呈现出一步步恶化的趋势。现在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在得到优质超高产水稻的情况下, 协调好这项技术与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的友好关系, 这成为了所有农业专家需要抓紧解决的难题。该怎样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将土壤养分指标形成一定的标准体系, 然后建立完整的土地种植能力恢复、农田环境保护机制, 分析清楚水稻养分的吸收规律及最好的施肥技术, 为实现水稻超高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3 水稻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之比较低, 机械化水平较低

虽然水稻的产量相当的高, 但是它还存在投入多的问题。水稻的从种植下去开始一直到收割, 这需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 需要的劳动力也是非常的多, 而且农事活动也非常的繁琐。当今社会经济繁荣, 农村经济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随着经济增长, 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劳动了的价值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就使劳动力投入在水稻生产投入中的比例越来越大。现如今种植水稻已经不能再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 这就造成了很多地区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下降。这一现象显然成为水稻超高产栽培中应该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改善这一问题:将各地的超高产经验加以推广, 让超高产措施经历市场化运作, 保证持续超高产和高效, 在解决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又能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

3 水稻高产创新探索

3.1 水稻良法、良种配套栽培

现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大多应用良种良法配套的方法, 这一方法使中国水稻生产从高秆品种到矮秆品种, 从矮秆品种到杂交稻及近年的超级水稻产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培育农作物种子的技术不断进步, 我国在水稻品种类型选择上有了很大的保障, 同时在品种应用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不一样的种子类型在生育特性是存在很大的差异, 且中国稻作技术和生产方式转型, 更加需要良种良法的配套, 使品种适用于适宜生态区、种植制度和种植方式。我国传统的栽培技术通常为先有品种, 后配套栽培技术, 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则是采用育种与栽培研究互动, 按需求目标选育品种的方式。近几十年来, 水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机械化生产更是应用广泛, 生态环境恶化, 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 土壤结构和土地肥沃度严重衰退, 水资源短缺, 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大幅度提高及利用效率不高等新状态, 面对这些问题采用育种与栽培学科联合的方式种植水稻显得尤为重要。水稻栽培技术研究从原来将高产高效优质作为主要目标转变为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综合生产目标。

3.2 机械化种植

水稻机械化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水稻育插秧模式、装备和技术, 双季稻和杂交稻的机插技术, 杂交稻制种技术, 机械化施肥施药技术, 及主要环节机械化作业的配套。特别是创新精量播种、取秧和机插, 深施肥与机插一次作业, 机插集中育供秧模式和技术, 及选育适宜机插品种, 探索适宜地区的机械直播技术, 加快推进水稻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

3.3 提高肥水效率

通过选用氮敏感和高效品种, 研发新型肥料和施肥方法, 寻找新型通气耕作、肥水一体化管理和合理密植等栽培技术, 减少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氮肥使用量过高的情况,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氮肥的效率, 还可以使水稻的产量及效益得到提高。我国在研究水稻水分管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我国在水稻种植方式, 农作物品种特性、耕作方法的发展和演变, 以及如何在盐碱地、重金属地区种植水稻并取得好的成效, 这就必须选用创新配套的新型水分管理模式和技术, 应用这一技术提出定量化、指标化的水分管理模式。

4 结语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在我国水稻种植地区应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我国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得到了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 也使粮食效益得到改善, 培育出能够适应不同生长环境的优良水稻品种, 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摘要: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文献, 结合国内外对水稻研究的科技成果, 进一步剖析当前我国在水稻栽培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成果, 存在的不足及这项技术未来的发展形势。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株型

参考文献

[1] 何强, 邢俊杰, 张武汉, 等.水稻收获指数研究概况与展望[J].杂交水稻, 2012, 27 (6) :3-6.

探索与创新范文第5篇

一、借助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 促使实验室管理趋于正规化

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根据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形成符合其发展状况与特征的管理机制, 进行综合高效的管理及运行, 为一个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以及提升其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我院校积极引进了国际管理标准, 利用编写综合性的管理机制手册, 建设相关程序, 明确其具体的职能以及实施方案, 从而对其进行有效地落实, 从而使得我院校所有教师的协作观念以及自我创新观念等均逐渐增强。将学生当成工作中心是实验室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的前提, 同时也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升其教学水平与质量的基础。管理人员对IS09001的关注程度与推进程度是制定、落实以及完善质量机制所有程序的重点, 所有工作人员的加入是对实验室进行高效管理的重要保障, 而工作人员自身所具备的能力与资质是提升实验室教学质量的关键。IS09001质量管理机制的形成以及运用, 既能够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逐渐趋于正规化, 还能够促使其服务的主动性更强, 所制定的决策更加合理科学以及相关的体系制度更为完善。

二、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

在实验室发展过程当中, 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当前, 好治院校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假设当中, 其招生数量与专业数量也逐渐增加, 同时新修建的实验室也不断增多。然而因为实验室的相关管理体制并不完善, 从而使得实验室当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与松散管理的形势。这样既会导致由于反复购买实验仪器产生巨大的经济浪费, 同时还会阻碍实验室扩大其规模, 产生严重的用房矛盾, 并进一步降低实验教学的水平与质量。我院校结合实际的办学规模以及专业建设状况, 制定了副院长分管下, 以院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二级管理机制, 由院系进行实际地落实。同时, 还应该统一设立实验实训中心, 由学院进行集中管理, 实验实训中心负责对资源进行分享。各个院主要负责专业技能实训课教学工作的实验室, 而副院长对实验室工作进行分别管理, 同时该院实验室的平时教学任务、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的进行也均由副院长负责。

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既能够体现对国家的有关政策以及制度法规的切实落实, 也能够体现对各种工作进行逐渐规范, 并可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我院校严格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要求, 将国家的有关政策与法规当成参考标准, 将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与增强管理水平当成主旨, 对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予以健全。实验室当中的所有岗位均有详细具体的分工, 能够相互配合。实验室当中的工作者严格根据规定的程序办事, 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结果同晋升职称密切联系。从而使得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大大增强, 并有效地提升了管理能力与工作效率。

四、创新实验教学管理

(一) 注重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

形成一个人员充足、水平较高以及结构完整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不仅能够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还能够较好地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首先应该健全各方面的规章制度, 同时应该公平对待实验课教师, 提升实验课教师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当中的地位, 促使高职院校的教师积极地参加实验室工作, 同时, 还应该集中培训实验课教师, 特别是注重培养一些具有较高资质的中青年教师, 将其集中安排, 同时轮流派遣其进入实训基地进行顶岗锻炼。其次应该注重招聘优秀的兼职教师, 可以在大型的企业当中亦或是科研院所内招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理论的工作人员, 在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培训之后, 方可任职从事教学任务的教师亦或是实验实训指导教师。最后, 还应该形成科学的实验教师梯队, 从而为实验室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应该鼓励一些具有相关知识与理论的本科生以及硕士生加入到实验技术团队当中, 从而提升该教学团队的学历水平, 并健全知识、年龄以及职称框架。

(二) 对实验室进行开放

高校要实现资源共享, 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实训室对学生开放空间, 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全天候开放, 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自主实验、技能训练、毕业设计、创新研究等提供条件, 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要面向企业和农村提供各种实验技术服务, 与政府或企业合作, 开展各种技术培训。

(三) 积极创建基于网格技术的实验教学平台

通过构建网络辅助实验教学平台, 实现了CAI课件、教学视频、演示实验、实验材料、实验室介绍、设备信息、实验课程介绍等相关资源在网络上的共享, 为学生自主学习和预习提供方便之路, 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打下基础。

摘要:笔者首先探讨了借助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 促使实验室管理趋于正规化的问题, 之后提出了对实验室管理机制与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 之后分析了对实验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内容, 以及为推动我国高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不断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职,实验室管理,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祖析.浅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创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8 (12) :31-32.

[2] 刘棣中, 陈炳森.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8) :178-179.

探索与创新范文第6篇

1 传输统计数量分析思想,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统计是一门对客观事物定量认识的学科。统计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将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事物量的研究, 善于通过事物量的表现和量的关系来挖掘事物的本质, 运用量来分析说明问题并能使这种分析更客观, 更容易让人信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在处理一维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处理多维数据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方法。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 它的作用也越来越强大, 几乎在农、林、医、环境、生物、经济和管理等各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有很多卓有成效的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学生中去, 使他们通过学习, 更能深刻领悟到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作为处理多维数据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及其在探索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的独到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主动性, 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和学习热情。

2 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强化教学手段

(1) 引入多媒体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信息时代由于各门学科的信息量都在急剧增多, 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方式早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尤其是多元分析课程数学推导和运算量大, 案例通常涉及多个样本和多个指标, 在黑板上不能得以充分展示, 大量公式和成堆的数据很难形成一种气氛, 采用多媒体教学, 一方面, 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而且可以大大减轻教师在课堂上的繁重板书, 必要时可引入更直观、更为生动的多维图形和国内外丰富的教学案例, 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又有助于学生对方法的理解,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 在课程课时相对有限的情况下, 采用多媒体教学, 既能保证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实施, 又有充裕时间在课堂上重复演示、讲解, 特别是在课程内容中有大量公式、表格, 需要板书推导与演绎时, 可通过超链接实现当前的知识与以前的知识如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内容联系起来, 多媒体的优点就更为显著。所有这些多媒体教学功能都是传统的“黑板+粉笔”讲授方法所不能实现的,

需要指出的是,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着以上的优点, 但课程全部内容都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效果并不理想, 因为多媒体课件演示速度较快, 容易使学生看得眼花瞭乱, 无法记笔记。因此教师必须在认真研究本课程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规律精心选材和筹划, 熟练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创作脚本, 结合适当课堂板书, 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 实施大量的案例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 具有跨学科领域的学习架构, 它有二方面的作用:首先, 多元分析内容较抽象, 案例教学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各种方法与社会经济现象联系起来, 使学生很快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 采用于秀林主编的《多元统计分析》教材, 该教材每种分析方法之后都有选作参考题, 根据这些题目, 紧贴经济生活实际, 如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消费区域, 各国国际竞争力等问题进行聚类、主成分或因子分析, 各组经济变量之间的典型相关分析等等;其次, 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具体案例的上机操作, 使学生能通过一个案推演到其它的案例进行分析, 如通过对某省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进而可以对省际乃至国际间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分析, 还可以进行聚类分析, 或对所属类型的判别分析,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开展实验教学, 强化统计软件的学习和计算机应用, 加大综合实验的比例。实验教学就是教师布置问题, 由学生自行查找相关实验数据, 在实验室通过运行相关软件就所选择方法进行熟练操作和计算结果的实现, 并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和分析。教师要建立相应的资料信息库并及时填充最新内容, 编写与教材配套的实验指导书等教辅材料。实验数据可根据实验目的, 启发和引导学生取自国内外优秀教材、各类统计年鉴、各种统计普查和调查数据、教师科研课题的部分数据和国内外专业期刊等, 实验软件可选择SPSS、SAS教学软件, 操作要自行完成并达到熟练的程度。除了对每种方法进行验证性实验外, 还要加大综合实验的比例, 将所学各种方法结合运用, 融会贯通,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通过开展实验教学, 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定量分析的能力, 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3 由传统笔试代之以独立撰写经济论文的考核方式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操作性强, 因此该门课程采用以平时的日常理论考核为辅, 期末撰写论文并进行答辩为主二者结合的考核形式。教师要在学生选题、构思、查阅相关资料各方面给予指导, 以能使学生达到运用所学的方法, 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目的。因此本课程在重视教学方法内容和体系的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现代化同时, 还要及时将反映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最新数据, 以及反映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和优秀论文引入课程教学中, 拓宽学生知识面, 让学生懂得如何撰写高质量的统计论文。以期末笔试作为考核学生是否掌握该课程的做法, 本人认为收效不甚理想。从学生的科研课题和毕业论文中反映出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本课程的核心思想并能对主要方法进行恰当运用。实践证明, 撰写论文是理论联系实际一种非常好的考核方式。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 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摘要:《多元统计分析》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要提高教学质量, 学以致用, 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强化统计软件的操作, 改革考核方法, 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多元统计分析,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方敏.浅议如何提高非统计专业本科生统计素养[J].统计教育, 2003 (6) .

[2] 吴静.统计教育案例教学在高校统计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 2001 (1) .

上一篇:分包申报材料范文下一篇:中华弟子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