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期末范文

2023-10-03

劳动与社会保障期末范文第1篇

一、2006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情况

2006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构建“和谐贵阳”的执政理念统领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做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促保障、以保障促和谐,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

(一)坚持以务实的作风抓落实,就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市完成新增就业岗位4.51万个,实现城乡统筹就业7.16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9万人(“4050”人员4117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3万人;完成城乡统筹培训5.04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培训1.2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6万人(“4050”人员3867人),农村劳动力培训2.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开发公益性岗位2511个,核发小额担保贷款1256人,贷款额达2264.1万元。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减免税收3348.82万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334.89万元。

社会保险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征缴养老保险费10.9亿元,养老保险扩面7.85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9733.73万元,失业保险扩面3.84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6.16亿元,医疗保险扩面9.15万人,征缴工伤保险费4219.09万元,工伤保险扩面8.4万人,征缴生育保险费2100.44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40.29万人。

(二)围绕重点抓基础,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资本、安国之策。以积极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为主线,突出重点,加大力度,落实措施。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了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的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意见,在认真落实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四项补贴、税费减免等帮扶措施的基础上,将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展到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就业方面。小河区扩大失地农民后续扶助试点工作,修改完善了《失地农民后续扶助办法》(试行);乌当区积极推进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为401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清镇市多方协调资金100万元促进农村劳动力培训等等。同时,从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入手,编辑出版了《现行就业再就业政策汇编》及《再就业优惠证》申领、税收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11个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宣传册,开展了“政策进万家活动”,使就业再就业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进一步推进就业援助工作。通过开展“四送两落实”和“两帮一创”活动,为就业困难人员送出岗位420个,送培训420人,送政策840人,送温暖140人,继续完善对“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111户“零就业家庭”中的117人实现就业,安置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150人,形成了部门配合、社会联动、共同帮助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三是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城乡统筹就业。通过举办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2006年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招聘洽谈会暨创业项目洽谈推介会”等,全市共有2308家(次)企业进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8万个,吸引12万人进场求职登记。针对不同服务对象还提供个性化服务,先后为市公安局、市公交总公司、星力百货等大型用工单位举办专场招聘服务。同时,充分发挥公共职业机构作用,全市劳动力市场采集用工信息6873条,提供就业岗位98701个,进场求职97380人(次),成功推荐12573人。此外,还加强了与省外的沟通联系,组织劳务输出3941名。四

是进一步推进并轨工作,以促进再就业来推动并轨工作的开展,全市滞留再就业服务中心的1.05万人,已全部办理出中心相关手续,形成了并轨工作与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贵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全面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的基础上,对不具备参保条件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生活费,进一步扩大了救助范围。同时,从2006年9月起全面提高了贵阳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个中心城区每人每月从170元提高到215元,其他区、县(市)在原来标准的基础上提高了26%。全市筹集城市低保金9490万元,其中市、区两级财政投入2590万元;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人口7.8万,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0012.7万元,切实保障了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启动以来,全市已将符合条件的42383人纳入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规范化建设,制定下发了《贵阳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低保制度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对促进全市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规范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年累计筹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01.68万元,其中市、区两级财政投入约1300万元。2006年全市共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652.8万元,有效地保障了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 农村医疗救助稳步推进,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全面启动。在全面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全市稳步推进特困群众医疗救助配套制度。从2006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在全市全面铺开,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补充,在合作医疗基础上,对个人负担500元以上的重大疾病进行救助。截至2006年12月,全市享受农村医疗救助的困难群众有49662人(次),共支出救助金150万元。积极组织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并结合贵阳市相关医疗制度和特困群众的具体实际,制定了《贵阳市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6年全市共救助城市特困群众170人次,发放医疗救助资金30万元。社会救助工作扎实开展。农村五保供养按照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要求得到了较好落实。继续发挥好“爱心超市”的社会捐赠平台作用,积极指导有条件的区县市建立“爱心超市”。同时,教育、住房、医疗、司法等救助制度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各项救助制度之间的配套衔接,各级政府救助资金预算逐年增加,促进了社会救助体系的不断完善。

(四)围绕难点抓扩面,加大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力度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贵阳市从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入手,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社会保险重扩面。结合国务院38号文,明确了“五险”扩面征缴具体实施方案,养老保险扩面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医疗保险以困难企业和中央、省属在筑优势企业为重点,失业保险以非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为重点,工伤保险以煤矿、非煤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为重点,生育保险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重点。二是坚持多管齐下重服务。通过调整社保业务大厅窗口布局,推行“五险”一条龙服务收费,启动工商银行办理代扣社会保险费业务,邮寄参保人员缴费清单,实现了银劳互联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的集中整合。为做好新的社会保险政策启动准备工作,拟定了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的程序需求。三是坚持围绕中心解难点。以创新的思维,解决弱势群体参保问题。将个体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和一次性领取养老保险金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人员,按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保的办法纳入医保。云岩区将环保人员、居委会委员纳入参保;南明区落实了居委会委员参保问题。全面启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平安计划”,建立农民工参保模式的互换机制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机制,出台《关于贵阳市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意见》,实现了农民工医保政策与城镇职工医保政策的相互衔接,云岩区按照城镇职工参保方式为在辖区内就业的2000余名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制定了《关于灵活就业等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调动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积极性,并有效解决了政策出台前已退休的灵活就业人员医保遗留问题。

(五)抓好维权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构建“和谐贵阳”的执政理念,继续以协调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重点,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一是以启动“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以非公有制企业、重组改制国有企业和建筑等行业企业为重点,督促企业依法签订劳动

合同,切实提高劳动合同鉴证率。继续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促进三方协商机制建设,逐步实现向基层延伸。同时,认真做好关闭破产、改制重组企业和经济性裁员、下岗职工出中心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二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以全面贯彻《信访条例》为重点,充分发挥劳动保障信访举报中心的协调作用,对投诉举报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案件做到快立、快查、快处、快结。通过建立专兼职监察员互补,市、区(市、县)、乡镇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结合劳动用工年审,坚持不定期开展以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整顿劳动力市场、打击非法职介为重点的专项监察和严肃查处在签订劳动合同、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参加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年督促用人单位签(续)订劳动合同2.21万人,督促扩面参保9292人,新增社会保险费1200万元,为劳动者依法清理拖欠工资、押金155万余元。三是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97.2%,案件回访率达10%。四是严格落实《最低工资规定》,做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企业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查测算发布工作。

二、2007年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展望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重点,抓好促进就业再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力争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6万人,统筹城乡培训4.4万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扩面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扩面2万人,失业保险扩面2万人,工伤保险扩面2万人,生育保险扩面1万人,开展养老、失业保险纳入市级统筹试点。

(一)继续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充分发挥创业市场作用,以“四送两落实”活动和实施“零就业家庭”创业计划为载体,开好全市“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现场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资金扶持等,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确保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不断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深化六项改革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敦促职工安置方案和资金落实到位;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改革,力争建立市级层面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协调机制和表彰奖励机制;深化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改革,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稳步推进养老、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深化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同时抓好农民工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困难企业、老集体企业和城镇居民、参保职工家属、大中专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实施办法,启动三县一市企业医疗保险和公务员生育保险;深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

(三)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努力完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制度健全、相互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重点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救助制度。一是进一步强化规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切实形成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二是制定出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渐退制度,探索寻求切实可行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收入核实办法。三是在巩固既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农村医疗救助,做好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衔接;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实施方案,规范救助程序,加快推进城市医疗救助,努力缓解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带来的益处。四是加强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支持,逐步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五是加快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加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组织机构的建设。六是贯彻《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确保供养资金落实。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特困救助、临时救济、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四)提升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施五项建设

一是完善行政村就业服务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社区就业服务。加快就业服务网络系统建设,逐步向乡镇、社区延伸,实现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动态管理。二是全面推进“金保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实现10个区(县、市)基础数据集中管理和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险业务联动,做好决策支持系统、基

金监管系统启动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升全市劳动保障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深化劳动争议仲裁庭标准化建设,开展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试点工作,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适应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四是抓好《贵阳市家政保姆培训中心项目》建设,逐步扩大贵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培训项目。五是加大企业离退休人员退管站建设力度,力争上半年建成覆盖全市范围内有离退休人员居住的乡镇、街道企业离退休人员退管站,抓好协管员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激励、定期督查、信息反馈制度。

(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监管,完善机制

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协调配合,加快企业试行工资集体协商步伐;二是进一步完善解决困难企业和困难群体参保工作机制;三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之间的协议制约机制、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初审复审分离制度和借助新闻媒体对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暗访制度,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有效控制不合理费用的产生;四是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颁证率的招投标工作机制;五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和再就业资金、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健全内控制度,强化稽核、稽查、拨付程序和办法,指导各区(县、市)建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监督委员会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和经办机构的监督协调作用;六是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行政执法案件评查机制和网上案件调处机制,在全市推行建筑领域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六)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发展

劳动与社会保障期末范文第2篇

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指调整特定劳动关系及其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

三方协商机制: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也是国际劳工组织着重推行的基本原则。三方协商机制基于一定的组织形式,协商劳动关系事务,通过社会对话,建立社会合作协议,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生活秩序。它要求明确雇主,雇员和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规范三方主体的活动,16.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对合同条款进行的修改或补充,具体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资福利的变更。

17.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合同在期限届满之前,双方或单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效力的法律行为。

18.劳动合同终止: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即行消灭的制度。 19禁止令:雇主拥有的禁止某些包括工人换到工作时的价值观和态度和道德观的变化。 34被迫:指员工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即劳动者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形成雇佣关系,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并且如果他们与就会受到各种惩罚,甚至失去工作。

34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主体之间交换信息的过程。

35“泰勒制”:随着技术革命和流水线作业为基础的生产的发哪些?

答:1)宪法。2)法律。3)劳动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行政规章6)法律解释7)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

6.简述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 答:1)法律调理机制:劳动关系

检。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4)实行登记制度。用人单位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还须向所在地的县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

10.伤亡事故处理和报告制度有哪些内容?

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进行统计,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的制度。具体规定:1)伤亡事故的种类:轻伤,重伤,在履行过程 ,经双方协商一致,信仰,以及在工作期间对工作的

雇主的利益和期望不符、或作对,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居于重要地

是各国劳动法的重要任务,也是劳动法产生的社会条件。劳动立法在各国都是调整劳动关系主要机制。

位,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和调整,答: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2)企业内部调整机制:主要有:死亡事故,重在伤害事故和特大

确定三方的活动规则,活动范围和活动程序。 3. 惯例: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

制。 4.

最低工资: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所在企业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5. 最低工资标准: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6.

工作时间:是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为履行劳动义务而消耗的时间,即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时数或每周工作的天数。 7.

标准工作日: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是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 8.

缩短工作时间:指法律规定的不少于标准工作日时数的工作日,即每天工作时数小于8小时或者每周工作时数小于40小时。 9.

不定时工作日:指没有固定工作时间限制的工作日,主要适用于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限制,不能实行标准工作日的劳动者。 10.

综合计算工作日: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和工作特点。分别采取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劳动者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形式。 11.

休息休假:是指劳动者在国家规定的法定工作时间以外自行支配的时间。它是劳动者休息权的体现。 12.

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进行统计,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的制度。 13.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14.法定条款: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双方当事人签订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

15.劳动合同的内容:指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于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的,一方的权利即为对方的义务,因此劳动合同往往从义务方面表达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工会运动的法定权利,包括罢工和联合行动。

20劳动关系:是在就业组织中由雇用行为而产生的关系,它是组织管理的一个特定领域,它以研究与雇用行为管理有关的问题为核心内容

21员工: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力的工作者 22员工团体:是指因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员工组

织,包括工会组织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员工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23管理方:一般是指,由于法律所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或一般称产权,而再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的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 24劳动关系及是经济关系,又称社会关系

25后工业主义理论的内涵:从本质上讲,采用了迪尔凯姆提出的组织内部联系的特征,认为工作组织和职业协会同迪尔凯姆所界定的职业群体有相同的作用。 26新保守派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上由保守主义经济家组成

27新保守派: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上由保守主义经济学派家组成

28倾斜型: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悬殊,一方在组织运行中起主要作用,并指配另一方的行为

29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是控制劳动关系的主要力量 ,并且决定劳动关系的具体事务

30合作:是指在就业组织中,双方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制定和规则的行为

31冲突的形式主要有:旷工、罢工、怠工、抵达等辞职有时也被做一种冲突形式

32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相互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解

决因素

33文化因素:从表面上看,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变化和工人的行为可以由“文化”因素来解释,它

展,产生了新的劳动组织和现代管理体系,这就是“泰勒制” 简答: 1.

劳动关系的法律主要的三个功能?

答:1)保护劳动关系双方的自愿安排并为之提供保护。 2)解决纠纷。劳动法不仅赋予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和保障权,而且还规定了保证这些权利实现的司法机制,这是民主法制的基本要求。

3)确定基本劳动标准。 2.劳动法如何调整劳动关系? 答:劳动法是通过平衡雇员和雇主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调整劳动关系的目的,通过规定雇员和雇主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将其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同时,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相对应的。劳动者的权利,即是用人单位的义务,反之,劳动者的义务,即是用人单位的权利。为了强调用人单位的义务,我国《劳动法》第4条特别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3.劳动法的本质是?

答:是指由劳动法内容所反映并决定和影响劳动法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法的主旨是保护雇员即劳动者的利益;二是,劳动法所确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是劳动关系双方所遵循的最低条件和标准。 4.劳动法的特征是?

答:1)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2)是公法和私法的统一体。3)遵循三方性原则。4)更具有国际性。5)遵循综合调整两种劳动关系原则。6)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统一体。

5.劳动关系的法律类型主要有

集体协商和谈判机制;工人参与管理机制;重视劳动协约和就业规则的作用,建立合法,完善的企业内部规章;注意对劳动关系双方进行法制、“企业共同体“,”伙伴关系等意识的教育和培育,为劳动关系的稳定奠定良好基础。

3)劳动争议处理机制4)三方协商机制5)惯例调整 7.工资支付的原则?

答:1)协商同意原则2)平等付酬原则3)紧急支付原则4)依法支付原则。

8.劳动法对工资的保障都做了哪些具体规定,其主要内容? 答:1)工资处理不受干涉,指任何人不得限制和干涉雇员处理其工资的自由。2)禁止克扣和无故

拖欠劳动者工资:A工资不得扣除B扣除工资的限制C对代扣工资的限制

3)特殊情况下工资的支付: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是指依法或按协议在非正常情况下,由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主要包括:履行国家和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停工期间的工资;4)破产时

工资之优先权。5)工资的诉讼保护。

8.女职工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就业权利的保障;2)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3)四期保护;4)保护设施和保健措施。 9.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我国劳动法律对未成年工的特点保护作了专门规定,主要内容包括:1)最低就业年龄的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部门需招收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禁止任何单位使用童工或为未满

16周岁的小年,儿童介绍职业。2)禁止未成年人从事有害健康的工作,不得安排未所成年人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3)定期体

伤亡事故。2)伤亡事故的报告和调查。伤亡事故发生后,必须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事故处理

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写出调查报告,伤亡事故调查工作,依事故的伤害程序和人数采取不同的方式,由不同的人员进行。3)伤亡事故的处理

11.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答:1)合同主体的特定性2)主体意志的限制性3)合同履行中的隶属性4)劳动合同的目在在于劳动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劳动成果的实现5)劳动合同是通过双方选择确定的6)劳动合同是有偿合同7)劳动合同一般有试用期限的规定8)劳动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质利益。 12.劳动合同的种类?

答:一,按劳动合同的期限划分: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指明确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合同。2)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指没有明确规定合同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 二,按照产生劳动合同的方式划分

1)录用合同2)聘用合同3)借调合同

三,按照用工形式划分:1)全日制劳动合同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2)兼职劳动合同和非兼职劳动合同3)农民轮换工的劳动合,学徒劳动合同

13.订立劳动合同原则?答:1)平等自愿,协商一致2)依法订立:包括主体合法,目的和内容合法,程序合法,形式合法 14.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答:1)提议: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劳动者或用人方提出签订劳动合同

的建议,称为要约。另一方接受建议并表示完全同意,称为承诺。2)协商:它的内容必须做到明示,

清楚,具体,可行,充分表达双方的意愿和要求,经讨论,研究,相互让步,最后达到一致,要约方的要约经过双方反复提出不同意见,最后在新要约的基础上表示新的承诺,在双方协商一致后,协商即告结束。3)签约:在认真审阅合同文,确认没有分歧后,

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或者书面委托的代理人代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双方分别签字或盖章,并加盖用人单位印章。订立劳动合同可以约定生效时间。 15.无效劳动合同的确认及处理?

答:一,确认:无效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方订立的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协议。它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护。无效劳动合同主要有:1)违反劳动以雇主身份直接参与和影响劳动关系

20管理方的权利包括那些?答:对员工指挥和安排的权利,这是最重要的管理方权力;2影响员工的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管理方行使这一权力,比较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提供大量的资源,增加员工的认同感和工作绩效;3其他相当广泛的决策内容,包括产品的研发设计、对工厂和设备的投资、制定预算,以及其他与和发展归因于资本的内在性质,尤其是归因于工作组织的私人所有制特性而工业主义理论将此归因于工业化进程,很少认为与资本本身的发展过程有关。所谓资本主义理论,则是将气归于资本的性质和工业化进程联合作用结果,认为二者 对西方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工业主义,资本工业主义三种理论,正是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发展保守派在社会性质和经济绩效,以及它们之间关系个社会中,经济中心从生产产品转移到提供服务上;力量和身份的源泉,从资本、财富的拥有转随着工人对知识和信息的拥有,工人的闲暇时间也在不断的增宗教、社会的概念并对他们生产和职业协会产生了认同感。 33马克思*韦伯和工业资本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答:1精于计算的理性和官僚制的广泛传播;2答:(1)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与该时期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的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各种劳而是受这些背景因素变化影响的。(2)劳动关系的发展从总体到合作、从无序到制度化、法制化的方向逐渐推进的。 42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早期的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劳动变我对知识、信息的拥有。而且,动关系的变化不是凭空出现的,

加,最后,就像曾经接受了家庭、上讲,是从对立到对话、从冲突

性质和发展同样重要 。实际上,归属感那样,工人也对工作组织

法律,法规的合同2)采取欺诈,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与就业岗位

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3)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劳动合同4)内容显失公平5)有关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低于集体协议。 二,处理:1)确定劳动合同是全部无效,还是部分无效。2)分清造成无效劳动合同的责任3)在法律允许和当事人愿意的情况下,可以重新建立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

16,劳动合同的内容和条款?答:一,内容:指劳动关第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由于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的,一方的权利即为对方的义务,因此劳动合同往往从义务方面表达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1)劳动者的主要义务2)用人单位的主要义务

二,条款:1)法定条款:是指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双方当事人签订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主要有: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2)约定条款:主要有: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其他事项。 17.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答:1)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2)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的;3)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条件的4)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死亡的。5)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的。

18.违反劳动合同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答:1,用人单位为录用劳动者直接支付的费用。2,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支付的培训费用。3,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因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被解除合同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5,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19政府在劳动关系中具体角色?

答1是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通过立法介入和影响劳动关系;二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通过监督、干预等手段促进劳动关系的

协调发展;三是公共部门的雇主,

有关的决策等

方面 的思想。

劳动力市场和雇佣关系;3阶级21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29造成异化这种现象两个主要和积极斗争;4矛盾的结论;5性质可以归纳哪四点?答1劳动原因?

工业资本主义理论的内涵 关系具有平等的性质;2劳动关答:一是,马克思认为,人类区34韦伯理论中最为著名的是对系也具有不平等的性质 ;3劳动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基本特征是人“精于计算的理性”以及官僚制关系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的劳物的罪孽、基本特征是人的组织的论述?答:韦伯认为,经性质;3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劳动创造特征,只有通过生产劳济和社会行为的产生,依赖于四的性质

动才能使人们认识到自身的能种基本因素的影响:1传统或习22劳动关系有哪三种类型:均衡力;异化的第二个原因与工作本俗2价值观或道德观3感受即个型、倾斜型、政府主导型身有关。马克思定义了“形式上人的感觉4理性的计算即在目标23影响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归的奴隶”和实际上的奴隶两个概给定的情况下达到目标的最为有纳为五方面;经济环境、技术环念前者指工人形式上服从资本家效的手段。现代资本主义是以最境、政策环境、法律和制度环境的权威i,但仍然保留许多生产后一种因素,即理性计算的不断以及社会文化环境。

过程中的权利。后者是指工人连增长并成为主要的经济社会行为24产业关系系统主要由哪四部这种生产过程的控制权也丧失的支配力量为特征的。 分组成:主体、环境、意识形态 了,资本家单度决定工人的生产35冲突的根本根源有哪些?答:以及 规划

步骤和程序,使异化工人不仅失(1)异化的的合法化;(2)客观25西方学者从不同立场和对现去了自我,而且觉得工作和生活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象的认识出发,形成了具有代表没有意义,觉得自身无力对自身质;(4)劳动合同的性质。 性的五个学派:新保守派、管理和环境带来任何改变,于其他人36冲突的背景根源主要体现在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之间的无法沟通。

哪几个方面?答:(1)广泛存在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 30阶级之间的贫富两极分化由的社会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26五个学派之间的主要区别体哪几个原因?答:1大企业更具的状况;(3)工作本身的经验。 现在?

有经济实力,具有一定的经济规37员工获得满足主要有以下几答1对员工管理方之间的目标和模效应,有能力将小的竞争者从方面内容?

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人是个不市场上驱逐出去。2工厂规模的答:(1)“获得满足”主要建立相同;2在市场经济中,对这些扩张使工人向大型所集聚,机器在工人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

大工业使工人的阶级同一性更加(2)除了对制度的信任这一原因决方案3对双方的力量分布和冲明显。3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资之外,工人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突的作用持不同看法,与其是对本家总是想方设法通过使用资本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工作都冲突在劳动关系中重要程度,以密集的机器和加强劳动来提高生有积极的一面。(3)管理方也努及员工内在力量相关管理方是否产率,造成工人内部技术差距日力使员工获得满足。

存在明显劣势这两个问题上存在益缩小。4尽管随时间的推移,,38沟通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明显分歧;4在工会的作用,以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工人阶级整种?答:(1)就业组织的介绍性及当前体系所需的改进等方面各体生活的上升,但这与资本家从质的信息。(2)日常工作情况信执一词

工人身上剥削的剩余价值相比,息。(3)就业组织政策或组织人27新保守派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微乎其微。

员的调整的信息。(4)就业组织的员工与管理方有着不同的利31从劳动关系理论背景的角度,的运作的详细信息。

益和目标,但为什么他们能够互我们可以将工业社会理论概括39共同协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相协调这些目标?答1两主体之为三方面?答:1传统的“工人”以下几个方面?答:

(一)共同

间的关系是完善自由和公平的交与“资本家”的阶级分类已经过协商使双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寻换关系;2从长期的观点看 ,供时。2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相求更大的一致。

(二)共同协商是求双方是趋于均衡的,供给和需分离,所有者越来越分散。3工一种合作的表现形式,也是冲突要的力量保证了任何一方都不会会与集体谈判制度更加成熟。 的一条转化渠道。

(三)共同协商相对处于劣势;3“效率工资”理32伍德沃德—布劳纳理论成为能够部分地调整劳动关系。

(四)论的解释

“后工业化社会”理论基础的组共同协商具体作用的多样性。 2819世纪劳动关系的演变规成部分? 答:所谓“后工业化40影响冲突的变化的非文化因律比较复杂,要全面把握这些规社会”,顾名思义,是指我们正在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律,需要对以下三种理论逐一分进入“后工业时代”。这个时代,答:

(一)“客观”的工作环境。析?

传统意义上的蓝领gon工人或产

(二)工作中管理方的管理政策答1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理论;2业工人已经不存在,很多大、集和实践。

(三)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工业主义劳动关系理论 ;3工业权制的组织让位给小的,有更多府政策

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理论;资本主

的员工参与的组织,这些性组织41劳动关系发展的两条规律是义理论:是指将社会经济的性质

具有更好的弹性和适应性。在这

什么?

关系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一方面,雇主或资方通过压低工资、延长工时、威胁压迫工人,以及对恶劣工作条件的漠不关心来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工人或劳动者在争取工资、工时、就业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是,这种工人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虽然产生了工会,但这一时期的工会组织还很不完善。因此,在该时期的劳动关系中,资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政府在表面上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于劳资源共享纠纷采取不干预的方式,然而实际上,政府

的立法和政策倾向于雇主一方。 43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会组织广泛建立,队伍逐渐壮大,并且形成层次,工人力量开始不断增强。(2)资方或雇主在不断的工人运动的情况下,开始出现让步,从早期对工人的直接的剥削和压迫变为通过该经管理,增加在工作中科学的分析和对工人

的激励,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3劳资矛盾的目标没有变化,仍然是争取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是其激烈程度有所弱化,表现形式出多元化方向,集体谈判制度的道理确定。4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从不干预到出台大量法律,建立相应的结构干预劳资关系,劳资关系向更加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44行为科学发展中与组织中劳动者中劳动者有关哪些最为重要的方面?

答:1工业心理学的出现,2 霍桑实验 3社会系统理论 45简述三方性原则?

答:三方原则开始出现。最初的形式是,由政府的劳动部门安排

雇主和工人代表或工会代表参加会议,共同讨论一些双方都关心的问题。经过逐步发展,已经演变成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主

动征求双方的意见,政府参与调整双方关系,使双方的矛盾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三方合作的方式在当时组要有两种:一是在政府的主持和法律约束下,以集

体方式处理劳资关系:二是雇主组织工人(工会)组织共同参与劳动法的拟定和实施。第一种三方合作的方式——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制度逐渐在各国兴起第三种三方合作的方式是,在政府制定劳资立法的过程中,政府也从原来听取雇主方的意见转变邀请雇主和工人代表共同与协商。当

2、 是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不大,能够相互制衡。该类型的劳动关系主要表现为:在相关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劳动者和工会的代表有权了解就业组织内部信息,就业组织的基本产生经营决策由管理方和劳动者及其代表或工会双方参与,协商制定。

投入——产出模式P17 又称社会社团主义,这种模式的特征是社团主义治理思想以及独立、强大的工会组织。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利益的阐述和政策的确定都要通过作为其成员和国家间的合法中介而行事。

13、“工人委员会”p333 即在各级工作岗位建立雇员委员答:是指调解委员会对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依照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以及依法制定的企业规章和推动双方互谅互让,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活动。 25、集体谈判p261

冲突,而是指管理方而非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冲突,因为是管理方与工人直接打交道。“食利者、股东、银行家并没有遭到工人的憎恶,而大多数的厂商和商业经对立的。

4、阐述共同协商的主要作用。P61

劳动合同,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理都是与工人在工资斗争中直接

然,三方性原则在这一时期在 工业企业中还并不普遍和完善。 46.简述现代管理学的发展——“管理理论丛林” 的意义 答:1经验主义学派: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科学阶段侧重于一工作为中心,忽视人的一面;而行为科学有侧重于以人心为中心,忽视同工作的结合;2经理角色学派:经理

3、提高工作效益的方法是:与下属共享信息;有意识的克服工作的表面性;处理好对组织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的关系,这些力量:股东、学者、政府工会、公众、职工等。3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认为,人们加入工作组织的

4、目标和需要是相不同的,他们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有差别,员工的培训和工作分配、工资报酬和对工人的控制程度等管理政策应该随着工作性质、工作目标等因素而变化;当一个目标达到后,可以继续激发职工的胜任感,使之为新的更高目标而努力 47成熟时期的劳动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

答:1经过前几个时期劳动关系发展的基础,政府不但认识到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性,而且调整手段也已经相当完善,立法体制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保障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为劳资双方有效沟通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业比较完善;2在政府立法、服务体系的预干,管理方与员工双方都更愿意通过相对缓和的形式来解决冲突,使双方都的道好处,因此从总体上看,冲突的激烈程度在不断下降,和做成劳动关系的主流;3经过长期的发展,“三方格局”员工参与管理的产业民主制度、集体谈判制度等都已相当完善。 48新时期劳动关系的变化发生哪些明显日益变化?

答: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2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力平衡;3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的发展的相对滞后;4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5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一、名词解释 、

均衡型劳动关系P10

在“投入—产出”模式中,投入会,其代表可以分享企业信息、是指“冲突”,产出是指“管理规参与协商以计量和决策。 则”,从而把劳动关系调节看成是14、精英理论p154

一个把冲突转化为管理规则的过认为社会按照等级划分阶层,精程。也就是说,该模式将劳动关英处于社会的最高阶层,因而对系当做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在政策制定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力。

下,实现这一从投入向产出转化15、弹性工作时间p183 的特定功能。

是指在标准工作时间的基础上,工业主义理论P34 每周的总工作时间不变,每天的工业主义理论有时被称为“结构工作时间在保证核心时间的前提功能主义”,该理论认为社会是以下可以调节。

所有成员的功能整合的方式获得16、“效率工资”理论p25 发展的,秩序和进步代表着经济该理论认为,在某些就业组织中,和社会自然发展过程的主流,而

有些员工会得到超出其他雇主所冲突和停滞仅仅是局部的问题。 提供的工资和福利水平的报酬,冲突的根源 p46

因为较高的工资福利会促使雇员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更加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因此

和“背景根源”。前者是者由于劳这部分超出其他雇主的工资被称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作“效率工资”。 后者是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17、三方原则

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是指国家或政府、企业和员工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突。 方合作,共同制定产业政策和劳5、霍桑实验p73

动政策,具体形式各国有所不同,指在1927—1932年间由美国人有的在全国一级的产业层上,由

1、爱尔顿。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雇政府主持下的雇主协会同全国进行的一系列分析改变照明和其性的产业工会谈判;也有的仅按他一些条件对工人和生产率的影政府的法律规定在企业层面上由响的实验。 雇主同企业工会谈判,还有一些6、管理方p83

国家成立了一些由三方参加民主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决策机构。

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18、借调合同p197

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答:借调合同,直借调单位、被的活动,是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借调单位与借调人员之间,确立既定目标的过程。 借调关系,明确相互责任、权利7、雇主协会p84

和义务的协议。

是由雇主组成,旨在维护雇主利19、劳动合同的法定条款p204 益,并努力调整雇主与雇员以及答:法定条款是指劳动法律法规雇主与工会之间关系的组织。 的规定,以及用人防和劳动者的8、行业工会p105

实际情况,协商约定合同的期限。是将在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20、企业文化

的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的工会,答: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而不考虑这些雇员的技术、技能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观念,犹以及所从事的行业。 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制度、企9、“黄狗协议”p344 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是指由劳资双方共同签订的、禁向的总和。 止员工以个人名义参加工会及其21、目标管理

活动的书面协议。

答:是在科学管理和行为科学理10、工会制工厂制度p321 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员工参与管 雇主优先雇用工会会员,若无理的制度。 工会会员则可招用非工会会员,22、惩处

但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加入是指管理方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工会。

或规章制度的员工采取的惩罚措11、工会p104

施。

工会是由雇员组成的组织,主要23、热炉规则

通过集体谈判方式代表雇员在工

是对员工实施惩处的一种方式,作场所以及整个社会中的利益。 类似于出没到热炉产生的效果。12、谈判社团主义p158

24、劳动争议调解p248—249

是指雇主和工会之间针对工作报酬、工作时间及其他雇佣条件,在适当时间以坦诚的态度所进行的协商和交涉。 26、协调性谈判p277 是指不同的集体协议虽然分别由不同的组织谈判而成,但是所有谈判最终达成的协议,在基本内容、基本条件上却几乎相同,至多仅有细微的差异。 27、常规仲裁 P305 是仲裁员有三方(工会代表、管理方代表和仲裁员)组成的仲裁委员会会对最终的解决方案进行

裁决,这种裁决是在劳资双方提出建议的基础上确定的。 28、野猫罢工 P299 也叫非法罢工,是指未经过工会、有工人自发组织的罢工。 29、工人委员会p333 即在各级工作岗位建立雇主委员会,其代表可以分享企业信息、参与协商以及联合决策。

二、简答题

在完全市场作用下雇主或管理方处于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9

在完全市场作用下,雇主或管理方往往具有相对较强的力量和权利。雇主处于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1)管理方通过安排劳动者工作,具有控制劳动者在劳动时间内行为的权利,劳动者处于被支配的地位(2)管理方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拥有更多的生产经营信息,而劳动者可能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比较详细的了

解,这样就产生了双方信息分布的不对称(3)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从长期看,劳动力的供给会

略大于其要求,会出现“自然失业”现象。因此,与劳动需求方相比,劳动者面临着更大的威胁。

2、简要叙述正统多元论学派的主张。P333

(1)更为集中的、在产业层次上的集体谈判(2)弱势群体的工会化(即一些代表少数人群体的工会)(3)对管理方独裁的削弱和替代(4)因任何偏见用其他工人顶替罢工者的制裁方式 3、为什么韦伯认为随着官僚制的推广,工人的利益和资本家的利益冲突会受到控制?P40 因为官僚制不但具有技术方面的效率,而且还具有控制下属和保持组织稳定方面的效率。虽然冲突存在,但并非“阶级”之间的

答:共同协商的作用体现在以下个方面:

(一)共同协商是双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寻求更大的一致

(二)共同协商是一种合作的表现形式,也是冲突的一条转化渠道。

(三)共同协商能够部分地调整劳动关系。

(四)共同协商具体作用的多样性。

5、罢工的原因是什么 答:罢工原因的分析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第一,罢工是“双方误解的结果 (1)由于产生误解引发的罢工。(2)为检验雇主是否诚实而引发的罢工。(3)不去定因素的增加

而导致的罢工。(4) 工人不切实际的期望引发的罢工。(5)罢工形势本身的复杂性。

第二,罢工是“大众的呼声”。 (1)罢工取决于工人不满的程度。(2)除非管理方让步,否则罢工不会取消。(3)与罢工相比,表达不满的其他方式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4)罢工是社会的呼声。

6、阻碍冲突继续发展的合作的根源是什么? 答:

1、被迫

“被迫”是指员工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工人要谋生,就要保住其工作岗位,从长期而言,工人愿意加强工作的稳定性,获得提薪和增加福利的机会。

2、获得满足

员工获得满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工人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2)工人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工作都

有积极的一面

(3)管理方也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

7、简述斯密的管理思想。 答: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他的管理思想也是当时的主流管理思想。(1)、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用品都来源于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利润的源泉, 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工资越高,利润就会越低。在斯密管理思想盛行的年代,企业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惟一目标,雇主极力压低工

人工资,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已获得更多的利润。(2)、斯密主张以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整市场的供求,政府仅仅作为看门人,不干涉市场的供求和经济的发展。在政府不干涉政策的影响下 ,雇主具有相当的雇佣、使用和解雇员工的权力。 8、简要叙述新阶段下劳动关系的新变化p78

答:由于新技术的采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组织制度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新时期劳动关系也在发生着日益明显的变化。(1)、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2)、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权利平衡(3)、跨国工会和工会联盟的发展的相对滞后。(4)、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5)、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 9、简述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p94-97(详细内容略) 答:(1)自主型组织设计 A职务扩大化B职务轮换C职务丰富化D自主性工作团队(2)雇员参与计划 A质量圈B劳资联合委员会(3)人事与就业政策 A内部公平制度B薪酬体系C全面质量管理

1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95

答: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有低级的需求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到高级的需求。他并且断定当一组需求得到满足时,这组需求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他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际的需求。

11、简述全国性工会的作用p132

答:多数地方工会必须得到全国性工会的授权许可才可以建立,这种特许既能保证地方工会获得全国性工会提供的专业服务,又能对地方工会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具体地说,全国性工会的作用包括:(1)策划工会组织运动。(2)举行集体谈判。(3)为地方工会提供援助。

12、在劳动力市场中,政府应主要关注哪些方面,简述原因。P160

答:一是价格机制,即工资水平与收入分配;二是就业水平与就业结构,即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近20年来,由于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变迁、技术进步以及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导致工业化国家的就业结构与就业水平发生了重大

变化。首先,妇女劳动力参与率的提高,是劳动供给大幅增加;其次,就业结构逐渐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由体力工作向脑力工作转型;再次,技术变革要求更多的熟练技术工作;最后,长期高失业率使就业关系呈现短暂性,临时性特点。

13、简述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的主要内容。P190 答: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是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进行统计、报告、调查、分析和处理的制度。1991年国务院重新颁布的《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对此做了具体规定:

(1)伤亡事故的种类。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分为轻伤,重伤,死亡事故,重大伤害事故和特大伤亡事故。

(2)伤亡事故的报告和调查。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直接或者逐级报告

企业负责人。

(3)伤亡事故的处理。伤亡事故发生事故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14、最低工资标准是怎样确定的。P179

答: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标准。(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瞻仰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3)劳动生产率(4)就业状况(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一般情况说,最低工资标准应高于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 15、如何确认无效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怎样处理?p201——p203

答:无效劳动合同主要有:(1)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合同(

12、)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合同(3)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劳动合同(4)内容显示公平(5)有关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低于

集体协议。无效劳动合同处理:(1)确认劳动合同是全部无效,还是部分无效 (2)分清造成无效合同的责任(3)在法律允许和当事人愿意的情况下,可以重新建立合法有效的劳动关系。

16、简述对员工进行惩处应遵循的程序和步骤。P232 答:对员工进行惩处应遵循的程序和步骤:(1)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和规章制度(2)符合民主程序(3)向员工公示(4)必要时,采取纠正性惩处行动(5)调查和取证

17、何为劳动争议诉讼?法院参与劳动争议诉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254—255 答:劳动争议诉讼:是指劳动争

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系的外部环境:①经济环境②技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术环境③政策环境④法律和制度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照民事环境⑤社会文化环境。 诉讼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进行综上所述: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审理的活动。

和生活中人们相互之间最重要的法院参与劳动争议诉讼的作用:联系之一,研究劳动关系具有重劳动争议诉讼,是处理劳动争议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劳动的最终程序,它通过司法程序保关系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证了劳动争议的最终彻底解决。不可回避的重大课程和敏感社会由人民法院参与处理劳动争议,问题。

从根本上将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纳2、论述当今国际上存在的5个入了法制轨道,有利于保障当事主要劳动关系流派的主要关注人的诉讼权,有助于监督仲裁委和研究内容。29

员会的裁决,有利于生效的调解答:当今国际上5个主要劳动关协议、仲裁裁决和法院判决的执系流派有新的主要关注点及研究行。 内容如上:

18、集体谈判的作用是什么?一,

新保守派

p262

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该答:(1)是确定和修改工作场所学派认为,市场化是解决效率与规章制度的正式程序 (2)协调

公平两大问题的最佳途径。一方劳资双方共同关心的事物的非正面市场的各主体将效用最大化作式过程(3)是调解、解决劳资纠为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公平和公纷的方法

正是指,劳动生产率高的员工将19、集体协议的作用主要有哪获得相应的,较高的工资报酬,些?p309-310

而市场竞争机恰恰能保障员工获(1)集体协议制度是劳动力市场得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待遇。 机制运行的必要条件。(2)集体主要研究内容:劳动力市场

协议制度建立了平等协商、谈判二,

管理主义学派

的制度(3)集体协制度是雇主谋该学派从分析组织中员工的动机求工业和平和工业利润的目标之出发,研究不同的管理策略和管一。(4)集体协议制度是协调劳理手段对雇员的影响。进而指出,动关系的手段。(5)集体协议制建立员工对组织高度认同,管理度是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方和员工之间相互信任的管理模20、简要叙述“伙伴关系”的式,是实现效率和公平的最佳方基本内容。P344-345

法。

答:(1)工人与企业应本着平等

主要研究内容:管理方法和管理和信任的态度,共同参与企业的

实践

经营活动,分享信息和福利;(三,2)

正统多元论学派

利用工人参与伙伴关系来最大限对员工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度的满足工人了利益要求,以充同管理方对生产效率和组织效率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3)通过的关心是互相矛盾的。政府和社工人参与伙伴关系来加强企业内会应该实现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部的民主化。

追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公正

三、论述 的追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均衡。 谈谈你对劳动关系的理解。主要研究内容:工会,劳动法和P3-16

集体谈判

劳动关系是在就业组织中由雇佣四,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行为而产生的关系,是组织管理认为经济效率的追求,只是人们的一个特定领域,它以研究与雇

追求更好生活的手段,不应该将佣行为有关的问题为核心内容。其作为一种终极的价值判断标(1)劳动关系的基本含义,指管准,因而它十分关注员工受到的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

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主要研究内容:员工的社会问题 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利关系五,

邀进派

的总和,它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它更关注劳动关系中双方的冲突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以及冲突过程的控制。减少体系会文化的背景的影响。其中主体内的力量不均衡。

包括员工、员工团体、管理方、主要研究内容:冲突所反映的深雇主协会、政府(2)劳动关系的层内容的重要性。

表现形式:合作,冲突,力量,3、论述企业中沟通的重要性。权力(3)劳动关系的性质:①劳P226

动关系具有平等的性质②劳动关答:沟通,使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系也具有不平等的性质③劳动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系具有经济利益或财产关系的性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传播的质④劳动关系具有社会关系的性过程。(1)沟通能够充分调动人质(4)劳动关系的类型:均衡型,的积极性,是实现员工参与管理

倾斜型,政府主导型(5)劳动关

的重要形式之一。员工参与是建

立在有效沟通基础之上的,没有信息的沟通,也不能将协作的愿望变成协作的行动。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员工,并指引和带领他们完成目标。(2)如果一个企业管理者不懂得如何与员工沟通,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3)沟通可以体现并实现员工对管理工作的充分参与,有助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4)沟通还有利于管理者准确而迅速地收集、处理、传递信息,是管理者认清形势,决策更合理有效,加强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提高员工士气。 总之,沟通的作用不可忽视,重中之重,所以企业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沟通体系。

4、论述雇主协会的作用p85 答:雇主协会的主要作用是在集体谈判中支持会员组织,维护雇主利益,并积极游说政府和议会,

雇主协会主要从事四种活动;(1)参与谈判。雇主协会直接与工会进行集体谈判,这种谈判结构一般是多雇主谈判。由于 不可能把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都考虑进

来,这样就大大削弱了雇主协会在集体谈判中的作用。(2)解决纠纷。当劳资双方对全国性或地区性集体协议的解释出现分歧,而企业的内部申诉体制又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时,雇主协会可以采取调解和仲裁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3)提供帮助和建议。雇主协会有义务为会员组织提供有关处理劳动关系事宜的一般性帮助和建议,为企业招聘雇员、教育和培训、绩效考核与质量管理等提供建议或咨询。(4)代表和维护。雇主协会代表会员的利益和意见,通过公共宣传和直接游说方式向工会、政府、公众表明某个会员或全体会员的利益。

5、试阐述“韦布五分法”对工会行为方式的划分。P127 答:“韦布五分法”,即把工会行为方式分为互保互助、集体谈判、劳动立法、直接行动和政治行动。

(一)工会主要以互保和互助的方式向成员提供各种福利。作为工会的一种行为方式,有以下好处:(1)有助于工会吸收新成员;(2)有助于充实工会基金;(3)有助于建立工会的内部福利制度。

(二)集体谈判是工会为会员争取经济利益的最直接的方式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改变工人的经济与社会生活。

(三)劳动立法是工会通过立法建议、监督法律执行等方式保护雇员利益,促进工会发展。

(四)直接行动是在互保互助与集体谈判不能发挥作用时,

工会采取罢工、罢市与强制战术等方式来实现维护工人尤其是会员利益的目标。不论采取什么方式,工会的直接行动都会损害既因此从国家利益考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劳资双方的合作,避免劳资冲突。

(五)政治行动不仅维护会员利益,而且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

同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的续订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续订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订劳动合同;(2)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3)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纳入法制的轨道,才能妥善处理,在其他国家可能属于合法罢工。切实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2)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发展良好的劳动关系,是 制定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目的。劳动争议,特别是集体劳动争议,如果不能及时预防和有效解决,就会引起停工、罢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因此,事先预防和事后公正处理劳动纠纷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建立解决纠纷的相应机构,通过法定程序解决纠纷,例如在美国,法律一般禁止公共事业的雇员进行罢工,比如中小学教师和护士等,但他们越来越多地举行“违法”“罢工”,或者利用集体辞职等手段,收到了与罢工相同的效果。禁止公共部门的雇员罢工,是多数国家通行的做法和规定,但由于各国对公共事业的界定不同,因此禁止罢工的人员范围也不同。

总的来说鉴于公共事业的阶梯,从整体上拉大工资差别。主要体现在不同经验和技能的工人方面。但就每一个具体职位,总是存在着一个报酬争议的空间,无论是工资在各职位之间的分配,还是工作职位本身的划分,都存在相当大的争论,这也许是一个永久争议的焦点,而且会一直争议下去。

13试述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P346 答: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直有的劳动关系,不利于经济发展。具体内容包括:(1)双方协商续

6、论述政府在社会倾销方面主要需要面对那些问题。P162 答:社会倾销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各务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将本国的就业机会转移到国外以获取更大的利润。随着贸易壁垒的减弱以及像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经济区的建立,社会倾销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劳动力作为企业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直接劳动成本:雇员工资;

(2)间接劳动成本:工作时间,节假日,小额福利,安全卫生条款。

(3)社会附加成本:社会保障交费,冗员与解雇成本。 (4)雇用弱势群体:妇女,儿童,囚犯等政府在社会倾销方面需要面对三个问题:(1)什么是劳动力视察公平竞争的基础?(2)政府如何协调提供就业保护的社会正义目标和促进就业创造的经济目标?(3)政府应该优先考虑国家利益还是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规模日渐扩大,世界各国对于社会倾销初步达成共识。例如,欧盟、东盟以及世界贸易组织都要求会员国执行最低劳动标准的社会条款,通过国际合作共同管治劳动保护权利,协调社会附加成本,从而有效地限制跨国公司的就业转移战略。

7、2000年10月30日小王与某单位的十年期劳动合同到期。到期后,小王继续在该单位工作,单位未表示异议。11月2日小王提出与该单位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遭到单位拒绝。请问小王的做法是否合法?并论述法律依据。P211—212

答:劳动和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双方当事人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既行消灭的制度。

(一)符合下列条件条件之一的,劳动合同既行终止:(1)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2)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的;(3)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条件的;(4)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死亡的;(5)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的。

(二)合同终止的程序。(1)是否需要提前通知(2)逾期终止的法律后果(3)终止合

工负伤并被确认达到伤残等级,要求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续订劳动合同。(4)劳动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或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应当将劳动合同的期限顺延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期满为止。 8、在实际仲裁裁决过程中,仲裁员必须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p235—236

答:

一、(1)安排案件的审理时

间,选择双方都满意的审理地点。(2)确保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为每一方提供充足的机会以陈述案件的事实、理由和驳斥对方的陈述。(3)案件的审理既要传唤、询问证人又要参考以前的相似案件所做的裁判结果。

二、(1)对违反集体协议的指控,仲裁员要对双方的论点和证据进行权衡、比较如果建有仲裁委员会则在征询委员会其他成员意见后,在对本案的事实、理由和决定做出书面认定。仲裁院所做出的裁决决定,在法律上要严格受制于集体协议的约束。(2)对于出发员工引起的争议案件,不仅要确认处罚是否有“适当的理由”,而且还必须确认所实施的惩处是否与“自认公正”原则一直。在做出裁决是通常会考虑诸如雇员有无前科,为雇主服务的年限,所犯错误的严重性,有无减轻处罚的情形。(3)通常还必须确认是否使用了“渐进性惩处”,他要求雇主必须首先对违纪员工进行警告指出其行为或表现是不能接受的,俄且对故园的处罚也是逐渐加重的。(4)我国对仲裁所依据的事实发生争议,通常有仲裁员对证据进行评估后的决定。对大多数案件仲裁员应依据“比较可能性”的原则断案这也是处理民事案件的标准。 9、论述处理劳动争议的立法的

目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明确规定:“为了妥善处理企业劳动争议,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发展良好的劳动

关系,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制定本条例。”规定了处理劳动争

议的立法目的:只有将劳动纠纷

使劳动关系在协调、稳定、有序的轨道上发展,促进劳动关系双方的合作与共同发展。(3)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是劳动争议立法的根本目的。加强劳动法制建设的最终目的的是保证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 10、法律对雇主不当劳动行为的限制主要有哪些?原因何在?p264—265

答:法律对雇主不当劳动行为的限制主要有:(1)工人不因为从

事合法的工会活动而遭解雇。(2)在工会组建过程中,雇主不能单方面改变雇佣待遇和条件,除非能够证明这种变更符合过去的做法和传统,而与工会的组建没有

任何关系。(3)禁止雇主对组建工会进行任何形式的威胁或者承诺。(4)禁止雇主暗中监视和破坏工会活动。(5)雇主不得改变选举单位雇员的构成,尤其不得从选举单位之外雇用其他雇员。(6)雇主不得从事任何有可能影响工会自治权利的活动。(7)雇主不得为了避免工会化或试图摆脱以建立的工会,而关闭工厂或从新开业。

从某种程度上说,法律对对雇主行为的限制,可能有些片面或者过度。但必须看到,工会的组建通常是非常艰难的,因为雇员为了生活,要高度依赖雇主,担心因参加工会遭到报复,其结果是雇主的任何行动,哪怕非常细致,都可能破坏工会的组建。因而建议,一切形式的雇主参与,甚至包括真实信息的提供,都是违法的。

11、结合实际评价对罢工进行限制的利弊。P300-301 答:工人拥有罢工权力而不受雇主报复,并不意味着罢工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行的。罢工使工人、雇主,以及那些从罢工企业获得原料设备的第三方,直接或间接受到影响,遭受损失,罢工使劳资双方加深了相互的不信任和敌对情绪,因此,许多国家法律对罢工进行了限制和约束。

(一)对公用事业的罢工限制 罢工分为非法罢工和合法罢工,由于各国对非法和合法罢工的法律界定不同,因此某种形式的罢工在某一国家属于非法行动,但

社会性,许多国家法律严格限制公用事业部门的罢工权。如限定罢工人员的范围、提前通知说明罢工的理由、罢工的地点、开始时间与日期、期限、是有限期罢工还是无限期罢工等。另外,法律禁止在公用事业部门举行巡回罢工和怠工。

(二)对其他行业的罢工,法律规定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则:(1)只有在罢工的目的是为了达成集体协议时,罢工才是合法的。(2)“社会适当原则”,是指罢工使社会一般能够接受而又合法的行为。(3)“均衡性原则”,是指罢工应当符合下列条件:罢工必须是不得以而采取的方式;罢工手段的运用应符合当时签订集体协议的合适手段;实行罢工并不是解决劳资矛盾的唯一手段,应尽量使用其他较平和的方式。“均衡性原则”主要是为了防止工会过多的使用罢工权力。(4)符合合法罢工的先决条

件;罢工必须遵循和平之义务;工会在举行罢工之前,要在会员中秘密投票;罢工必须是公平的;罢工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 1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集体协议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的认识。P311

答:工资和福利始终是集体谈判中最具争议的问题,有关工资福利水平,分配方式以及协议期内,工资调整机制等都会引发争论,近年来有条件的报酬条款亦变得日益重要。

工资和福利水平是劳动冲突的首

要原因之一。就工人而言,工资福利不仅对其特定阶段的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收入。在某些情况下,管理方会很愿意提供手中“合理的”工资福利安排,并更关注保持雇员对企业的忠诚,降低流

动率问题,从而愿意提供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但谈判也经常会在工资福利问题上受阻,主要原因是满足工人要求不符合雇主或管理方的利益。随之而来的是工人不愿意降低其期望预期,另一个原因是一方或双方均未理解对方的底线。除了对工资福利水平的谈判外,在谈判单位内部如何从整体上分配工资福利,也会引发冲突和矛盾。我认为建立工作

接与国际市场经济接轨,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体系中,并遵守其规则和惯例,这对中国劳动关系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关系的基本走向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劳动关系逐步超于国际化 主要表现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国际性以及适用规则的国际化。加入WTO是中国迈向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重要保障。

(2)劳动关系更加市场化,首先国有企业劳动关系面临市场化的重大转折,国有劳动关系市场化的进程分为“双轨一并轨—单轨”三个阶段。其次,市场化将加剧劳动关系的剧烈变动和冲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为看全面推进市场化,按照市场规划进行国际交易

(3)劳动关系单极化,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是劳动关系双方力量抗衡的重要经济基础。(4)劳动关系冲突易激化,劳动关系力量对比的失衡,使企业内部难以形成市场化需求的劳动关

系协调机制的方式,从而使劳动关系日益朝着不利于劳动力共给的方向发展导致冲突容易激化。劳资对立社会化,劳动关系多样化、复杂化的基础上继续发生深刻变化现有的一载两审体制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劳动

关系冲突对立呈社会化的趋势。加入WTO后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都需要对劳动关系的理念、理论和制度,及实务加以研究以适应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为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制度、立法和社会政策提供参考和理论上的准备,为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关系调整目标、策略,提出建设性的实务操作性方案,以及对劳动关系的最尖锐时期的情况加以预防的应对措施,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劳动关系协调体制。

14论述当今国际上存在的五个主要劳动关系流派的政策主张及主要代表国家。P340 答:要对各学派进行相对公平的价值比较,一般而言,可行的办法就是对采用这些学派政策的国家的绩效,进行比较研究。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从战后一直

延续下来的经济和社会特征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倾向越来越3, 明显。战后相对统一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理论也开始从一个统一的主流派别分化,发展为五个不同的主要流派。

新保守派的政策主张。

6,

政策的目标

加强针对经济和社会下层的计划;

5,用年收入保障计划来减少贫困;

更好的儿童医疗保健计划 7,赋予女性,同性恋者以及少数民族权利,加强对他们的保护 8,加强健康和安全法

9,对因裁员和关闭工厂而失去工作的工人给予更多保护 它还提出了强势劳动法,工人代表制度和工会,劳工运动等。 主要代表国家: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义学派观点最具代表性实例。

激进派的政策主张 (1)工会参与社会活动 (2)雇员所有制和企业的雇员控制制度

主要代表国家:西班牙(蒙作根体系)

领域,出现了更多的观点和学说,4,大量增加教育和培训支出;

一,

(一)主张减少政府的收支规模 它主张政府应将货币返还给人民,并让其自由消费,而不是做“大政府”,代替人们决定如何消费,支出。

(二)主张将市场“规律”引入工资福利决定过程。

从劳动关系角度来看,新保守派主伙应该将市场“规律”引入工付计划,使员工的收入和绩效联系得更为紧密。

主要代表国家:在奉行新保守派思想的国家中,美国的表现最为突出,爱尔兰的主流思想也是新保守主义。

管理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

(一)与新保守派相比,管理主义学派对“纯市场”经济局恨性的认识,要更多一些,虽然,我们也认为政府不应该直接干预经济,但支持政府间接地介入,扶持那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特殊战略优势的产业,增加对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支持,并且为提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服务。

(二)在劳动关系和和力资源管理方面,管理主义学派主张采用新的,更加弹性化的工作组织形式。与新保守派相比,它更强调员工和管理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尤其赞赏高绩效模型中“高度认同”的内涵。

主要代表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日本在许多方面成为这种管理主义学派主张的典范。近来,英国的改革也在向该学派的方面发展。 正统多元论学派的主张

(1)更为集中的,在产业层次上的集体谈判。

(2)弱势群体的工会化; (3)对管理方独裁的削弱和替代;

(4)因任何偏见其他工人顶替罢工的制裁方式。

它还提出用工人代表制度的其他形式来保证雇佣标准的推行。政府负担更多的经济结构和培训的责任,主张较庞杂,工人委员会制度。

主要代表国家:德国是实施正统多元论学派政策最典型的国家,德国模式是该学派最为推崇的模式。

四,自由改革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

1,增加企业和高收入群体的赋税 2,将最低水平的失业率作为政府

资和福利决定过程,采用额外支五,

劳动与社会保障期末范文第3篇

共19周,38个学时

通过系统、深入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就业能力。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教学重点:

1、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内涵。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法律规定性。实现劳动过程在抽象意义上是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交换过程,在具体意义上是劳动力与劳动报酬的交换过程。劳动过程强调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以及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人身依附属性。

2、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的概念及其内涵。

教学难点:

1、劳动关系与非劳动关系的区分。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强调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其体现的本质是实现劳动过程,即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交换过程。与劳动关系相区分的其它社会关系(比如承揽关系)不具有实现劳动过程的本质特征,而强调劳动结果的实现。

2、正确理解并区分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法有两类调整对象,一是劳动关系,二是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内涵和本质已经说明。着重把握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它社会关系,其要么是劳动关系的发生前提,要么是劳动关系的必然结果,或者是劳动关系的附随关系。

1、通过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深化对劳动法调整对象的认识,提高其对劳动关系本质的把握能力。比如,区分在招聘过程中所发生关系的性质,其与劳动关系有什么区别;在劳动者退休后其与原用人单位之间所发生的关系的性质,其与劳动关系有什么区别。

2、结合劳动法发展需要以及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等背景,深入理解劳动关系的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及其发展。

第二章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教学重点:

1、劳动法的地位和作用。劳动法有其特殊的调整对象、价值目标、法律原则和责任体系等,劳动法是一门独立于私法和公法的新型法学。同时,结合讲解劳动法与民法、经济法等部门法的关系及其演变过程,深入理解劳动法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2、劳动法的性质。劳动法是典型的社会法。社会法在观念上已经得到我国政府的认可,社会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本身内涵及本质的认识还未得以广泛的讨论并达成一致。劳动法在其特殊的调整对象、法律原则、价值观念、制度体系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与社会法具有一致性,劳动法是典型的社会法。

3、劳动法律关系概述。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

劳动法的性质。劳动法在传统观念中属于私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劳动法所承载的功能不断发生变化,劳动法以保护劳动者利益为最高使命,有其独特的法律原则和责任体系等,劳动法是典型的社会法。

1、劳动法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2、深入分析劳动法特殊的地位和社会法本质。

通过问答实现师生互动。比如,如何认识劳动法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劳动法与民法、经济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劳动法是典型的社会法? 教学重点:

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具有四要素,用人单位有其法律规定性。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具有劳动年龄、劳动行为能力、劳动意愿以及通过劳动获取劳动报酬维持个人及其赡养家庭成员等四个要素。劳动法中的用人单位必须符合《劳动法》第二条的规定。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劳、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劳动法》第19条的规定。需要指出的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劳、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同于一般民事权利与义务,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因为,劳动法的社会法本质决定了劳动权利与义务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特殊性。着重理解劳动行为的不可返还性及其在劳动法律责任体系中特殊的地位。

教学难点:

劳动法中的主体与现实的差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准确界定是正确适用劳动法的基本前提。劳动行为具有不可返还性,并决定了劳动法律责任的特殊性。

第三章 促进就业制度 教学重点:

1、促进就业制度概述。劳动就业的概念与特征。劳动就业具有经济性、社会性和政治性。我国劳动就业立法。政府在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的概念。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问题。劳动力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特殊地位。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发展趋势。

3、就业保障与就业服务。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我国就业服务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1、就业的经济性、社会性和政治性。在我国,就业的经济性和政治性受到极大的重视和鼓舞,这与我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就业的社会性受到极大的冷漠与忽视。所谓就业的社会性,就是强调“以人为本”,国家通过保障个人的就业权利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公平分配。就业的社会性不仅强调个人的就业权利,也强调就业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把个人的就业权利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2、劳动力市场在促进劳动就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我国,什么样的劳动力市场最能够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这是改革的一个“硬核”。同时,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又与经济、政治和法律等密切相关,需要系统改革,配套进行。

1、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制度建构。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必须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充分考虑我国特殊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劳动力市场改革的中心任务。

2、劳动力市场改革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灵活的用人制度,富有弹性的就业制度,无障碍的劳动力流动机制,趋同的工资制度,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的法律制度,等。

第四章 劳动合同 教学重点:

1、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的本质是劳动行为的给付。传统的劳动合同概念需要重新建构,实现从劳动合同的“书面化”到“劳动行为”的质的转变。

2、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历史与现状。劳动合同制度在促进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劳动合同制度改革的基本评价。《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相关内容。

3、劳动合同的分类。劳动合同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着重理解借用劳动合同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劳动合同的法定分类及其具体规定。理解定期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相互关系,各自在调整劳动关系、促进就业和劳动权保障等方面不同的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

1、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建立劳动法律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的触发机制,但劳动合同又不等于劳动关系。因为,劳动关系一旦建立,劳、资双方需要基于平等和协商对劳动权利与义务进行调整,实现双方各自的利益。

2、劳动合同制度在促进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劳动合同首先是劳动用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合同对稳定劳动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等具有积极作用。核心问题是,怎样正确评估劳动合同在就业促进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继续深入探讨。 我国劳动合同制度改革的基本评价及发展方向。劳动合同制度改革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发挥积极的历史作用。但从劳动合同签订情况来看,劳动合同无论在签订率上还是在其内容上,都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同时,劳动合同立法应当如何面对上述问题,还需要认真思考。另外,评价《劳动合同法(草案)》。

第五章 教学重点:

1、集体合同的概念与特征。集体合同在价值目标、双方主体、签订程序和争议解决等方面与劳动合同明显不同。同时,结合《集体合同规定》具体讲解有关内容。

劳动合同法的特别规定

2、集体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与终止。集体合同的签订有其特殊的程序和法律规定性,工会在集体合同的签订中具有积极的作用。集体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必须依法进行,并充分考虑集体合同的涉及范围和影响力。

教学难点:

1、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建立劳动法律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而签订的协议。集体合同是工会代表职工与所在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虽然都是劳、资双方就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达成的协议,体现了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法律效果;但是,两者无论是在签订主体上、还是在签订程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2、集体合同特殊的签订程序。根据《集体合同规定》相关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有其特殊的程序,这是因为集体合同涉及面大,影响广泛,需要特殊的程序加以保障。

1、集体合同特殊的签订程序。

2、三方机制在集体合同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1、工资的概念。工资的基本属性,包括工资反映了劳、资双方存在劳动关系,工资范畴是依据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支付的法定货币等。

2、工资分配原则。工资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工资分配的特殊原则,工资分配应当兼顾效率与公平、宏观调控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等基本原则。

3、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的概念、功能和性质。最低工资支付的法定条件,正常劳动的法律规定性和实践性。

第六章

工资制度

4、特殊情形下的工资支付与工资保障。

教学难点:

1、工资的概念与内涵。工资在其本质上体现了劳动的基本属性,即工资是劳动者参与劳动的核心目的,并反映了用人单位接受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行为,工资最终体现了劳、资双方的劳动关系。

2、工资分配的基本原则。工资分配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局考虑,整体平衡。工资分配主要是解决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3、最低工资支付的条件与法律适用。加班、加点工资。

1、工资概念的实际运用。

2、最低工资的实践。

3、加班、加点工资的法律适用。

主要是研究式教学,并采用案例分析、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第七章 教学重点:

1、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的紧密联系。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共同构成劳动法的工时制度。

2、工作时间的法律规定性。工作时间的基本内涵,工作时间在实践中的不同形态。工作时间的分类。我国劳动法对标准工时制的基本规定。着重掌握《劳动法》第36条、38条、40条、44条和45条的规定。

3、休息时间的概念。休息时间的种类。

4、加班、加点的基本规定。加班、加点在本质上是劳动合同的变更,需要坚持限制、协商和时间总量控制等原则。着重掌握《劳动法》第41条和42条的规定。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

教学难点:

1、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的概念及种类。

2、加班、加点的法律规定与适用。加班、加点在其本质上属于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需要坚持平等和自愿的基本原则。同时,充分考虑《劳动法》第42条规定的加班、加点的除外情形,严格把握,避免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的休息权利。

1、工作时间的实际运用。同时,把工作时间与工伤认定结合考虑(工伤保险内容在本章中可以作为适当提示);把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结合考虑(最低工资内容可以在本章中予以提示性介绍)。

2、加班、加点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八章 劳动保护 教学重点:

1、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意义。基于该群体特殊的生理和个体差异,实行特殊保护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平等。

2、女职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四期”保护的主要规定。着重把握产假的保护。

3、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缩短工时制;禁止未成年工从事相关工作;定期强制体检制度;禁止招收童工。

教学难点:

1、产假的法律适用。产假“90天”的一般规定与法律适用。正确区分实践中因为早产、延迟产、多胎生育以及难产等情况下产假的适用。

2、童工纠纷的正确处理。童工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对童工纠纷的处理必须坚持合法、高效和公平的基本原则。

1、以典型案例说明产假的法律适用。

2、童工的正确处理。

第九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教学重点:

1、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的范畴是在存在劳动关系的基础上,一切以劳动为中心所发生的争议。正确区分实践中劳动争议的不同样式。

2、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现状及主要问题。“一调一裁两诉”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现行模式,存在诸多问题。

3、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及时、有效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资双方的根本利益,着重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教学难点:

1、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为劳动权利和义务而产生的争议。劳动争议存在的基础是劳动关系,这是区分劳动争议与非劳动争议的关键。同时,该问题又涉及对劳动关系的正确把握。

2、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的目标和制度建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首先取决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价值和目的。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应当作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关注的重点。

1、劳动争议与非劳动争议的正确区分及法律适用。比如,家庭保姆与雇主之间的争议是否是劳动争议?招聘过程中发生的争议是否是劳动争议?同时,对劳动争议与非劳动争议的正确判断离不开对劳动关系的正确把握。

劳动与社会保障期末范文第4篇

聊城大学法学院13—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论文)

任课教师:王涛

学生人数:法学专业2011级、2010级全体学生

课程类型:(提高课)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劳动法原理、劳动合同法、劳动安全卫生、工资工时制度、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讲授时应注意与劳动法的修订、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相结合。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的学科。通过劳动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明确劳动权利和有关社会保障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能够运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论文题目:

1.劳动法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2.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3.浅析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4.论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5.也可以题目自拟(必须围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有关内容来选题)

论文要求:

1.应符合学术论文的一般形式。题目下一行居中写姓名、所在学院、年级。必须有1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

2.围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劳动法原理、劳动合同法、劳动安全卫生、工资工时制度、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结合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应该着重论述当前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施中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劳动与社会保障期末范文第5篇

1、什么是失业?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具备什么条件?

2、我国工商保险中,法定的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包括哪些?

3、我国规定的工资形式及构成包括哪些内容?

三:试论述我国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本体20分)

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合计20分)

1、王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自2003年2月1日起至2011年1月31日止,双方约定试用期为6个月,2008年6月20日王某向该公司提出辞职,并向公司索要经济补偿金。公司认为王某没有提出解除合同的正当理由,也未与公司协商,因而既不同意解除合同,也不同意负担经济补偿金。

(1)王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要说明理由?

(2)公司是否应该给予王某经济补偿金?为什么?

2、林某系某中外合资公司职工,由于怀孕公司安排其从事较为轻松的办公室文秘工作。工作过程中,林某发现办公室有一笔记本长期搁置无人用,遂擅自带回家使用,后办公室主任出差回来发现电脑不见,反复调查下落无果,林某不敢承认公司决定报案之际,林某不得已坦白真相。公司领导认为林某严重违反公司纪律,决定解除劳动合同。林某提出仲裁,认为自己处于怀孕期间,公司不能解除劳务合同,并向公司报销怀孕期间医疗费和检查费4000元。

公司可否解除劳务合同?为什么?

劳动与社会保障期末范文第6篇

聊城大学法学院13—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试题(论文)

任课教师:王涛

学生人数:法学专业2011级、2010级全体学生

课程类型:(提高课)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劳动法原理、劳动合同法、劳动安全卫生、工资工时制度、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讲授时应注意与劳动法的修订、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相结合。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一门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的学科。通过劳动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明确劳动权利和有关社会保障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能够运用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论文题目:

1.劳动法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2.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3.浅析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4.论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5.也可以题目自拟(必须围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有关内容来选题)

论文要求:

1.应符合学术论文的一般形式。题目下一行居中写姓名、所在学院、年级。必须有1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

2.围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劳动法原理、劳动合同法、劳动安全卫生、工资工时制度、社会保险法、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结合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应该着重论述当前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施中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上一篇:开具诊断书证明制度范文下一篇:李大圣报告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