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中国劣势范文

2023-09-23

中美贸易战中国劣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股市

随着全球化的层层深入,各国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中美两国作为当下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的贸易不仅影响本国的经济,也对国际社会全球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维持中美贸易良好的发展,对中美两国及世界经济稳健增长有着深远的意义。近期由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贸易战正式开打,形势严峻,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又对中国金融市场乃至世界金融市场造成何种影响?

一、中美贸易战发展阶段

(一)摩擦阶段: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政府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决定是否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301”调查,就中国涉及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以及强制美国企业转让高科技技术进行调查。这一举措带有很强的单边保护色彩,使得中美贸易关系紧张,是中美贸易战的导火索。

(二)贸易战前夕: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就“301”调查结果,将从中国进口商品进行大规模的增收额外关税,中方发言人表示:“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害怕打贸易战,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

(三)贸易战开战:4月2日,我国财政部发言:对原产于美国的七类共计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四)贸易战逆转:4月8日,特朗普称:“习近平主席和我们永远是朋友,中美将就知识产权等问题上达成一致。”美方对贸易战态度缓和。

(五)贸易战持续升级:6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发表不利于贸易战的言论,决定对中国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不少于25%的关税,涉及的领域多达1300多个类别。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回击,对来自美国的30亿进口商品加收关税,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大战,全球股市纷纷下滑。

二、中美贸易战的历史借鉴

(一)以史为鉴:美日贸易战

美日贸易摩擦始于1955年,至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国对日贸易逆差急剧上升,1985年约为462亿美元,约为1975年的27倍。美日矛盾不断升级,直至1985年双方协商达成“广场协议”。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美贸易战逐渐结束。日美贸易战虽然不是中美贸易战的重复,但就美日摩擦并进一步升级至最终的后果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短期来看,美国通过单边的贸易保护强制性地限制了贸易逆差,短时间内改善贸易赤字。但根本上促使两国贸易额转变的因素应该是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美日贸易战期间,虽然从表面上看每一阶段的贸易谈判都能转变美日贸易赤字,但从长远来看贸易赤字却是上升的。由于日本本国的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上升,从而将自身的产业升级,令美日贸易结构在贸易摩擦中不断重塑,贸易差额得以扩大。美国对日本的制裁反而从另一方面促进日本调整产业结构。

从汇率来看,美日贸易战对日本的影响持续了3至5年,而从经济增速来说,贸易战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仅仅在1986年1年内体现。因此,贸易战导致的日元升值、贸易量下降、对日本的经济造成短期冲击。

虽然美日贸易战和中美贸易战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点,无论现在的美国和当年的美国都存在很大的贸易赤字,受着来自国内的很大压力,但是,中日在对美国的政治上还是贸易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根本没有可比性。与8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国政府坚定地保护民族利益,断不会拿核心利益作为交换。

三、中美贸易战产生的客观原因

(一)特朗普政府的政治主张和大选的“初心”

在大选期间特朗普就极力鼓吹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胜选后特朗普政府的施政核心便是在于此,比如税改法案、加快加息节奏、收紧移民政策,对中日欧甚至是加拿大这样的传统盟国全面开打贸易战。可谓以美国一己之力向全世界宣战,规模空前。

财税政策:特朗普倡导积极减少政府开支,废除奥巴马政府的医保方案和停止政府部门招聘。特朗普另一个核心措施是减税以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

货币政策:为了保护传统的制造业,他单方面的将中国假想为汇率操纵国,多次发表言论表明要调整利率政策。

贸易政策: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更为激进,为实行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自由贸易。特朗普宣布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

对中国的立场:特朗普在对华的政策上立场十分强硬,将中国假想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宣扬中国威胁论。特朗普经常在公开批评中国,将美国的困境单方面的归咎于中国的崛起。他甚至表示要加强美在东海、南海的军事部署,从而达到威慑中国的目的。

(二)中美贸易冲突对中国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的一些专家学者甚至是政界人士认为:由于中国对美国过度出口,影响了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从而减少美国本国劳动力的就业,抑制了美国国内的消费需求,首要措施就是急切的消减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贸易摩擦表面上是双方战术的过招,实际利与弊却取决于双方各自的经济差异。

美国对中国增加关税的名单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高铁装备、航空产品、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而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对来自美国的30亿美元商品增收报复性关税,涉及包括猪肉、水果等农产品和无缝钢管、费率等基础性工业原料。美国作为仅此于欧盟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2017年中美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5800亿美金,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3600亿美金。客观来讲,500亿美元的制裁额度,对中美双方的贸易会产生影响,但无需过分解读。对于后市仍有很大的谈判空间。

四、中美贸易战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短期内由于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和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反复,恐慌情绪蔓延。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运行良好,去杠杆、降成本等政策初见成效。2018年2月,中国中等以上规模企业实现利润9600亿,同比增长16.1%,比2017年12月增速快了5.3个百分点,实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从分析数据中看中国经济的基础是十分稳固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也在有秩序的推进中,这种向好的经济形势对我国的经融市场的支撑是显而易见的。贸易战结局也可能会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在中国和美国贸易相互依存的时代,逆全球化是没有发展的,贸易战不可能有赢的一方,甚至会波及世界经济,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贸易战中我国的部分企业影响较大:通讯、半导体、制造等行业。部分科技股虽没有像中兴一样瘫痪,但失去美国核心技术支持短期内业绩提升举步维艰。

当然,在贸易摩擦中,中国内需的发展和机构性深化会迎来很好的契机,中国经济的根基会越来越牢固。

中国股市尽管与自身相比发展较快,但与国家的经济体量相比并不匹配,就与纳斯达克相比体量仍过小。2017年股市市值为56.62万亿元人民币,同期GDP为82.7万亿元人民币,存在明显“错配”。当然,这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不到位有关,也预示着中国股市发展空间巨大。

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CDR、MSCI即将实施,即使面临贸易战的冲击,笔者认为A股也将会是维持上有压力上有支撑的格局。

【参考文献】

[1]侯明君.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情,2016(39):105.

中美贸易战中国劣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中国房地产;贸易争端

一、引言

近几个月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双方都就对方生产的商品加收额外关税,不断增加关税的产品名单以达到对对方的威胁,从而在贸易谈判中增加砝码。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远,不仅仅存在在进出口贸易上,对经济的各个方面也产生了不可估计的影响,尤其对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房地产和楼市未来的趋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贸易战的背景

(一)摩擦阶段:2017年8月14日,特朗普政府授权美国贸易代表决定是否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行为”展开“301”调查,就中国涉及侵犯美国知识产权,以及强制美国企业转让高科技技术进行调查。这一举措带有很强的单边保护色彩,使得中美贸易关系紧张,是中美贸易战的导火索。

(二)贸易战前夕: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就“301”调查结果,将从中国进口商品进行大规模的增收额外关税,中方发言人表示,:“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害怕打贸易战,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坚决捍卫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

(三)贸易战开战:4月2日,我国财政部发言:对原产于美国的七类共计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四)贸易战逆转:4月8日,特朗普称:“习近平主席和我们永远是朋友,中美将就知识产权等问题上达成一致。”美方对贸易战态度缓和。

(五)贸易战持续升级:6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发表不利于贸易战的言论,决定对中国价值约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不少于25%的关税,涉及的领域多达1300多个类别。中国政府立即做出回击,对来自美国的30亿进口商品加收关税,全球最大的两大经济体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大战,全球股市纷纷下滑。

(六)贸易战正式打响:7月6日,美国政府对中国开始第一批清单的818个类别,共计340亿元的商品增收额外关税。作为反击,中国在当日对美国的同等规模同等价值的商品加收25%的报复性关税。

三、美日贸易战对中美贸易战的启发

美日贸易摩擦始于1955年,至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国对日贸易逆差急剧上升,1985年约为462亿美元,约为1975年的27倍。美日矛盾不断升级,直至1985年双方协商达成“广场协议”。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日美贸易战逐渐结束。日美贸易战虽然不是中美贸易战的重复,但就美日摩擦并进一步升级至最终的后果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短期来看,美国通过单边的贸易保护强制性地限制了贸易逆差,短时间内改善贸易赤字。但根本上促使两国贸易额转变的因素应该是日本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美日贸易战期间,虽然从表面上看每一阶段的贸易谈判都能转变美日贸易赤字,但从长远来看贸易赤字却是上升的。由于日本本国的高科技技术水平的上升,从而将自身的产业升级,令美日贸易结构在贸易摩擦中不断重塑,贸易差额得以扩大。美国对日本的制裁反而从另一方面促进日本调整产业结构。

从汇率来看,美日贸易战对日本的影响持续了3至5年,而从经济增速来说,贸易战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仅仅在1986年1年内体现。因此,贸易战导致的日元升值、贸易量下降、对日本的经济造成短期冲击。真正导致日本经济下滑的事实上是日本央行错误的货币政策,房地产经济在贸易战中积累了大量的泡沫,然而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突然收紧导致泡沫破灭,致使经济硬着陆,导致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日本经济都处在一种疲软的状态中。

虽然美日贸易战和中美贸易战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点,但是现在的美国和当年的美国都存在很大的贸易赤字,受着来自国内的很大压力,但是,中日在对美国的政治上还是贸易上都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根本没有可比性。与80年代的日本不同,中国政府坚定地保护民族利益,断不会拿核心利益作为交换。

四、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楼市的影响

贸易战对国民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受阻,贸易顺差转变为贸易逆差,出口外汇额明?@下降,央行外汇汇款变少,于此同时,用以向企业支付等价值人民币的数量减少,以往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房地产。贸易战的背景下,显然这部分资金流入也会相应的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房地产的资金流动性紧缺,加之大型房地产商开发和房地产交易中资金压力,下半年房地产开发速度将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减弱,楼市需求也会适度紧缩。

2016年至今,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针对楼市存在的炒作等行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然而在调控初期很多城市出现了房价不降反涨,很多楼盘疯抢甚至有些大的开放商依仗资金的优势压盘不卖的情况,调控后期房地产热度有所回降。然而中美贸易战不同于调控政策,它试图抽走房地产中的大部分资金,这会让楼市产生不安的情绪,中国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楼市行情波动的情况。然而由于贸易战的影响货币贬值,很有可能会引起新一波的通货膨胀,这样从楼市出逃的资金面临贬值的风险,老百姓面临两难的境地。大部分人不敢轻易的离开楼市,毕竟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房子的保值功能更加明显。

然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有丰富的宏观调控手段,将会出台一系列的针对性调控政策。笔者认为,国家会根据贸易战的发展演变,允许汇率适度下跌,在这里我们要认识到汇率小幅下跌并不是坏事,人民币走弱、有利于改善出口形势,加大出口力度,对于房地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资金流通不足的压力。与此同时,国家也会出台相应的货币政策,以刺激资金流动率,从而减轻资金对房地产带来的压力。从国家层面来说,房地产若出现大幅下跌是不能够承受的,所以国家并不希望贸易战对楼市产生太大的影响,释放货币流动性是与贸易战带来的可能的风险做对冲。事实上,政府一直不断调控政策从而维持楼市的稳定性,即又不能暴涨,亦不能暴跌。

无论如何,中美贸易战直接影响中国经济,有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政府一定会更好的运用政策杠杆,避免房地产泡沫,更不能将房地产经济硬着陆。事实上,我国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面对贸易战的波动也不同,有些城市楼市出现阶段性的恐慌下跌,有些城市特别是二三线城市还出现上涨的趋势,总的来说比较稳定。

中美贸易战中国劣势范文第3篇

刘裘蒂

本文为作者“贸易战火下的美国”系列之二

最近几个月中美贸易战发展的曲折,“震惊”了不少认为特朗普只不过是在中期选举年摆摆政治姿态的人。特朗普本身反复无常和缺乏公信度,以及鹰派的偏激立场,很容易让人低估贸易战如何来势汹汹。但是其实今年以来出版的几本新书,透露了美国精英思潮里普遍对于中国的“幻灭”。

在许多美国学者和智库的眼里,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到了“尽头”,而“第三度革命”正朝着与改革开放的相反方向奔去。对于中国政府宣布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美国却解读为以虚拟的墙更加密切地控制与对外思想和资本的交流。美中关系委员会亚洲研究主任易明(Elizabeth Economy)在近著《第三度革命:习近平和新中国》(牛津大学出版社)中甚至写道:“中国领导层正在扭转政治和经济开放的趋势,以及三十年前邓小平‘第二次革命’所引发的低调外交政策。”

为什么说美国对中国“幻灭”呢?这个本质上的观点逆转对中美今后的关系将有什么样的影响?

回顾自从尼克松访华以来,在过去46年间, 基本上中美关系的“罗曼史”有点像“欢喜冤家”,并且是建立在一种彼此的“幻想”:就是我跟你玩,你就会接受我;或是你跟我玩,你会越来越像我。

为了说服国会投票支持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成员,克林顿总统在2000年提出的理由是:“通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不仅仅同意进口更多的产品,更同意进口民主最珍视的价值之一,即经济自由……当个人拥有不只是做梦的力量,而是能够实现梦想时,他们(中国人)会要求更大的发言权。”

在克林顿的想象里,中国加入WTO可以实现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民主愿景”,也就是“一个充满自由市场、自由选举和自由人民共同努力的世界……使中国更像美国。”

是的,从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角度来说,“使中国更像美国”就是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的“幻想”。但是,这个想法似乎是一厢情愿。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美国时间7月25日,应邀出席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活动时说,对于中国的目标和意图,外界有不少误解和误读。他认为,中美仍然在同一条船上,仍然需要“风雨同舟”。

崔天凯明确地表示:“改变中国是一种幻觉。我不认为中美两国真的能够像有些人鼓吹的那样去改变对方。中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体制。中国无论发生什么变化,都是由中国漫长的历史所决定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真正改变中国。改变中国不应是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任何国家对华政策目标。我相信这也不是历任美国总统的对华政策目标。我和基辛格博士谈过这个问题,他告诉我改变中国从来不是当年他和尼克松总统打开中美关系大门的初衷。”

即使美国没有积极改变中国的初衷,但不能否认的是,美国在经营对华关系时,向来都有隐形的期望值,希望通过把中国纳入美国思维的世界秩序,中国会由经济上的改变,带动社会、政治上的变革,逐渐拥抱美国所推崇的价值观。

直到特朗普对于世界秩序重新洗牌为止,从WTO到各种国际商务的机制,“全球化”事实上代表的是一种“美国化”的秩序,自然也反映了某些美国的既定观点和成见。 中美贸易谈判虽然涉及逆差、关税、技术转移、汇率多方面,但是更暴露了双方各自意识形态上“不相为谋”的本质上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场贸易战无异是双方对彼此认知的分水岭。

从最近中国和美国常驻WTO大使的交锋,可以看到双方对于市场经济的定义以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角色都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其实中兴、华为事件,以及《2025中国制造》争议,表面上围绕着中美科技竞赛的主题,亦即,在中国人眼中是美国要遏制中国崛起,而美国认为中国政府用违反市场经济原则的方式来扶持特定工业和企业,造成“不公平”的竞争;但是,背后的隐主题是对于政府是否应该赞助企业的争论。

从企业经营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表现于对“国家企业”和“政府参与”的看法不同。这就正如典型的中国育儿方式习惯:在襁褓时期,便把婴儿裹得像粽子一样,生怕孩子着凉。但是美国的孩子从很小开始喝水加冰块,大冷天穿T恤,因此养成相对比较不怕冷的习惯。

同样,国家过度扶持企业,容易造成连锁反应,包括没有独立的企业文化,商业运作缺乏透明度,从而企业缺乏御寒的能力。在公司治理方面,缺乏相对独立的司法制度来保障个人及企业的权益。美国政府也有支持的产业,但是多数由政府担任第三方补助,并不积极介入公司的内部治理。 当然美国国内也有对于政府赞助企业的辩论。美国评论者嘲讽这些政府补助为“企业救济金”。

美国“好工作优先”组织,在2015年首次对联邦补贴奖励进行第一次综合核算,包含了137个联邦计划的16.4万多个奖项的记录,并扩展了自2010年以来收集的数据。它的研究发现,联邦拨款和税收抵免的最大接受者是西班牙能源公司Iberdrola,该公司通过“大量投资美国发电设施”获得联邦补贴,

另外标题为“山姆大叔最喜欢的公司”的报告,结合类似的联邦数据和匹配的国家补贴数据,审查自2000年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分发的支助、贷款和其他补贴。在这15年的过程中,联邦政府向企业分配了680亿美元的赠款和特殊税收抵免,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受惠大公司,六家公司已拿到10亿美元以上,而21家公司已获得5亿美元以上。

关于市场经济的辩论,中国本身一直强调仍然会继续改革开放,但是为什么西方人却觉得中国是走回头路呢?这里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扶持重点工业的形式,以及政府对于企业和个人的控制(如在公司设立党书记的机制)。 WTO总理事会7月26 日在日内瓦举行年内第三次会议,美国常驻WTO大使谢伊借着美方会前提交的文件,对中国经济模式进行指责,包括对于“计划经济”的攻击:

“中国宪法授权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授权也在中国更广泛的法律框架中得以体现。为此,政府和共产党通过政府所有制、控制关键经济实体以及政府指令等方式,继续对资源分配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控制。结果,生产资料并未根据市场原则进行有效分配或定价。相反,政府和共产党继续控制或以其他方式影响关键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土地、劳动力、能源和资本。

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一样,国有企业继续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此外,政府和共产党几十年来通过任命核心管理人员和优先提供土地、能源和资本以及其他重要投入品等手段来控制这些企业……

中国的体制还把法律作为国家工具,用以促进政府实现产业政策目标,并确保取得突出的经济成果。此外,法院等关键司法机关的组织结构也是为了响应党的指导而设计的。这种体制使得企业很难全面、持续地独立于产业政策行事。

中国的主要企业也证实了当前中国经济从根本上具有非市场属性。例如,科技公司阿里巴巴曾表示,‘中国大部分生产性资产仍属政府所有’,‘中国政府通过实施产业政策继续在规范行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政府还通过分配资源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实施明显控制’。”

中方代表张向晨大使则直接反驳谢伊“中国对自己的描述并不准确”的指控,认为美国把自己的想法当作别人的立场, 甚至多边规则:

“1992 年,当中国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我记得清清楚楚,就在旁边的 Room W 会议厅,当被问及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代表回答,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市场经济。26 年过去了,我们从未改变过自己的观点。至于有些人认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会改旗易帜,那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而已。世界上市场经济不只有一种模式,中国在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经济道路,并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管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会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美国谢伊大使刚才使用了‘中国经济的非市场性质’的概念,然而翻遍世贸规则,我们找不到所谓‘市场经济’的定义。世界上也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市场经济’标准。世贸规则没有赋予任何成员以这样特殊的权利,把自己的经济模式作为‘市场经济’的样板,一旦有哪个国家不肯照搬,就是‘非市场经济’。” 对于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符合中国WTO的承诺,西方学者见仁见智。其中比较客观的有哈佛大学法学教授马可•吴。哈佛大学出版社今年出版的《中国之问:审视一个强权崛起》一书,收录了他的《中国是否履行了贸易上的承诺?》一文,分析中国并于实现WTO承诺的不同程度和情况,他认为,“核心问题不在于中国是否能够履行广泛的义务,而是能否达到协议的精神”。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认为,WTO协议旨在遏制中国国有企业的势力,当时中国承诺只会以商业条款运作。据他估计,目前国有企业仅占中国工业总产值的20%,确实低于2001年时的40%。但拉迪认为最近几年出现逆转,国家对经济的投资增长速度是私人投资的三倍,国有企业再次成为中国经济决策的核心。

多年来拉迪一直呼吁,中国究竟是致力于自由市场经济?还是受到国家参与者严格监管和主导的经济?这对于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现在这两选项的命题变成中美贸易战中双方僵持的一个基本问题。

比方说,自2008年以来,通过政府补贴,中国太阳能电池板行业的制造能力增长了十倍,很多人认为这导致了全球供过于求。中国面板出口激增使世界价格下跌75%。 中国六大太阳能公司在2012年的负债率超过80%。《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如果没有补贴,这些公司就会破产。如果中国政府决定停止为无利可图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提供资金,并支持该行业的改革命,那么肯定会有更多的破产和重组。

虽然看到中国政府重新考虑其对太阳能电池板行业的支持令人鼓舞,“但国家愿意为实现政治、社会、经济和外交目标付出经济效率低下的代价。巨额的中国补贴导致全球产能大幅增加,出口增加,全球价格下跌,并扼杀了其他国家的工业基础。”

《第三度革命》作者易明最近在《华尔街日报》撰文指出,“作为中国的常客,今年早些时候,当我第一次听到一位中国官员将他的国家称为‘超级大国’ 时,我感到很惊讶。但中国对其在国际秩序中地位的看法正在迅速发生变化……目标是创造一个新的地缘政治格局。”

持着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不再的人士,如福特汉姆大学教授卡尔•闵兹纳在新书《时代的结束:中国的威权复兴如何破坏其崛起?》中写道,“中国的改革时代即将结束,其特征的核心因素(政治稳定、意识形态开放和经济快速增长)正在瓦解 ……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时代即将结束。中国正在关闭。不确定性悬而未决。” 面对所谓的“幻灭”,美国学者对于如何与中国相处之道,也有不同的看法:《中国之问》收录了波士顿学院政治系教授罗伯特•罗斯的《中国的崛起对美国意味着什么?》一文,他认为中美之间的关系从2010年来陷入直线下坠的螺旋,中美之间的战略关系不但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的最低点,也动摇了美国在东亚的安全位置。

罗斯认为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的反应呈现了两种失误:首先,美国与韩国、菲律宾和越南发展并强化安全上的合作,并未能限制中国在南海增强军事部署。他认为美国的政策误导了中国对于美国企图的感受,让中国认为美国在韩国、越南以及南海的行动完全是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

比方说美国的安全考虑其实应该是在东亚,而不是在朝鲜半岛,诸如“萨德”导弹的部署对于美国的安全并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同样地,美国跟越南进行军事上的合作,也没有实质上的意义。而在海域航行的自由,以及公开宣传的海上军事演习不能够提升美国的安全考虑。从美国的角度来讲,这些举措形成中美之间的不必要、并且高代价的摩擦,而战略上的竞争也造成了地区性的不稳定。反而损害美国在东亚的安全。

因此,他建议美国在中美关系面临拐点的十字路口,及时采取外交政策,向中国表达美国希望通过互动来减低冲突的意图。但是这显然不是特朗普政权所采取的道路。 对于某些美国精英来说,目前中美对于“市场经济”之辩,也代表了两国各自秉持的“美国例外”和“中国例外”的抗衡。哈佛国际关系教授亚雷斯特•约翰斯敦在《“中国例外”是否阻挠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利益?》一文中指出,对于自我群体独特性的强调,往往与歧视其他群体的心态并行,特别是当自我群体内部的统一受到威胁的时候,也就是说,越相信中国爱好和平之“独特性”的中国人,也就是认为中国比别的民族都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对外交政策的偏好越倾向于强硬路线。

约翰斯敦的理论依据是2015年北京大学的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对在北京地区2600个受访者的调研。根据约翰斯敦对于研究结果数据的分析,受访者主张中国爱好和平的独特性,和支持增加军事费用的支出有直线性的正比关系。也就是说,支持增加军事费用的人,反而更相信中国人比别的民族更爱好和平。也因此秉持着强烈的“中国例外”信念的中国人,就如同坚信“美国例外”的美国人,他们的政策主张,往往倾向于与他们自以为爱好和平相反的强硬好战路线。

约翰斯敦认为, 提倡中国独特的和平特质,也具有政治上的目的,使精英和老百姓都认为当国家与其他国家产生冲突时,必定是其他国家挑事,因为(独特爱好和平的)自己完全是无辜的。但是这个观点的危险性,是不断强调自己独特的和平特质,无形中意味着别人的“次等”,反而造成被人视为骄傲的反效果。 在中国的眼里,美国对中国的“幻灭” 是“一厢情愿”,但我认为这也是重新审视和定义中美关系的契机。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即将庆祝改革开放40年之际,除了让世界认知改革开放的成就, 对于未来面对的问题仍然需要梳理, 比如说: 合理的政府扶持是什么?(为了比较,甚至批判,美国政府的扶持方式值得研究。)政府补助除了让重点产业得到短期内的“弯道超车”的优势,对于个体企业和整体国家经济有何利弊?“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对全球经济有什么贡献?经济开放可以与政治开放分歧吗?

中美贸易战中国劣势范文第4篇

经贸摩擦对公民、企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利润减少、员工收入降低,公民失业率上升、公民的购买力削弱,企业的进口成本增加,订单出口量的急剧下降、人民币汇率贬值、股票市场低迷等问题。其中受到影响较深的行业包括电子通讯、电机、木材加工、化工产品、纺织品、金属、农业等行业企业。

电子设备业行业方面,我国一部分优质企业打入手机产业链,从零部件配套能力逐渐沿技术链向上攀升,现已基本具备不俗的手机整机生产能力。贸易战的开始会给中国的电子企业带来更大的不稳定。如美国封杀中国通信巨头中兴通讯,对中美和全球经济、股市各层面都将产生不小的影响。对此中兴通讯提醒中国企业要进行自我检查,增强综合能力,我国电子制造业及智能科技产业应增强自行研发的能力,减少对美国市场制造业及科技技术业的过度依赖,同时要增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分散对美国电子制造业及科技技术业的过度依赖。

我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中,大豆的进口数量和进口金额占农产品的比率最高,约占美国进口农产品总量的60%。自从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农产品主要进口来源结构显著变化,自美国主要农产品进口大幅下降,而巴西、东盟、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农产品进口保持快速增长。因存在替代的国家,所以在进口方面对中国企业影响不显著。大豆主要是通过影响石油、饲料和大豆产品的价格来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目前,国内石油供应相对充足,虽然豆油价格在关税后会上涨,但大豆存在可替代的商品,如棕榈油等高产量将起到替代效应,整体油价将保持相对持平。考虑到其他国家农副产品对美国进口的替代效应,中国对美国大豆和猪肉征收关税的反行动对国内价格水平的影响较小,对中国企业影响也比较小。

供应方面,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最终由上游原材料、出口商、零部件供应商和美国买家共同负责,并且不会全部由中国企业负担。同时针对这个问题我国出台了相应的“六稳”措施,出口企业不仅可以选择国内市场和其他国家的出口市场进行对冲,还可以通过企业库存周期来解决货源问题。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措施中,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战略使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更紧密,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开辟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对东亚、西亚和南亚的经济区域影响具为重要。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的选择,同时也降低了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因此,要继续深化“一带一路”战略,扩大、优化、升级中国与沿线国家现有的贸易关系和经济合作。

中美贸易战破坏并深刻改变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秩序,重构“三链”结构,中国企业需要突破“为出口而进口”的被动贸易模式,建立新的竞争优势,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游攀升,推动中国市场进行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供应链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中国企业需要在这个影响之中重新构建自己的供应链,减少对美国的依赖程度。

新型工业化企业要稳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加快步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引领工业转型发展,向中高端水平持续迈进。中国企业要稳妥推进海外投资,投资股权方面要尽量多元化,同时要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要被一时的利益蒙蔽双眼,要找准发展方向,开辟新的市场,调整对外开放模式,主动寻找更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市场与经营策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加大研发力度,研发属于自己的核心科技。

中美贸易摩擦不是短期行为,作为受影响的企业,我们不可能改变市场环境,我们可以推动产业转型,改善产品的适应性,提高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中的一席之地。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结构,向高端化、规模化转型,制造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要牢固树立新的发展观和高质量的发展思路,用新的视角看待经济,优化贸易链的区域布置,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路线。

中美贸易摩擦的出现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企业必须进入一个新阶段。一方面,必须进一步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必须进入科技自主创新阶段,推进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加快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研发,推动信息产业和企业相融合,改变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同时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寻找更多可替代商品,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

摘要:世界经济格局在不断发生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中国的企业要如何面对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基于这种经济背景下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企业的影响的议题的论述。

关键词:贸易摩擦,研发能力,依赖程度

参考文献

中美贸易战中国劣势范文第5篇

[摘 要] 企业战略规划对于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合适的企业战略可以为企业指明明确的、可行的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于某公司的实际情况,根据SWOT分析模型的基本框架与原理,分析了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提炼、整理出企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某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的制定。

[关键词] 企业战略; SWOT分析; 应用实践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0 . 22 . 036

企业战略规划对于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战略制定的過程也就是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的过程,而SWOT分析法是现在做战略规划时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利用SWOT分析方法,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企业的战略与其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因此,明确企业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某纺织质量技术服务公司的战略规划为案例,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基本框架与原理,在对SWOT分析模型进行适应性改进后应用在企业战略规划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公司背景资料

该公司是一家专门为纺织服饰内、外贸企业提供设计开发及质量技术服务的行业性服务公司,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背景及影响力,这个背景及影响力来自于该公司的全资股东即母公司。该公司的母公司是国家纺织品外贸行业中的领军企业,是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和中国丝绸协会的副理事长单位,在行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SWOT分析法的应用实践策划

1. 公司现状分析

(1) 内部情况分析

公司业务主要围绕质量技术服务与服装设计开发服务两大平台进行,依托于母公司的技术中心,得到母公司的大力支持,历经10年的发展,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并且功能完善,体系先进。质量技术服务平台有成熟的服装质量跟单员队伍和技术全面的检测实验室,能够提供全套的质量跟单服务,具有较强的质量技术方案解决能力,检测实验室可出具全面、可靠、公正的第三方检测报告,质量跟单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检测实验室通过了CNAS和CMA的双认证。服装设计开发平台拥有具有一定水准的服装设计师及相当规模、技术成熟的样衣制作中心。

(2) 外部情况分析

中国是世界第一的纺织品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的纺织品出口大国。中国的纺织品出口面临汇率、贸易壁垒等重重困难,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是以加工贸易、代工贸易为主,缺少自己的自主品牌,并且国外客户对出口纺织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中国的国内纺织品贸易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产品层次不一,质量不稳定。

上海正逢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大环境,国家将出台一些政策支持外贸出口基地建设,并且准备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给予一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2. 公司SWOT分析因素表

SWOT分析的关键是对公司各个方面有个客观的认识,把公司内、外部环境因素,自身的优势、劣势通通罗列出来,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SWOT分析因素表。表1为某公司的SWOT分析因素表。

3. 公司SWOT分析方阵表

通过对公司的内、外环境分析,将企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整理成SWOT分析因素表,通过对表1的进一步分析,将其中所列示的企业优势与劣势按机会与威胁归纳入表2所示的SWOT分析方阵表。表2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可利用性分析、判断。对企业自身优势与外部机会相关的项目,是企业需要加以利用的;企业自身优势与外部威胁相关的项目,是企业需要时刻监视的,因为这是竞争对手也有的优势或者共同面临的威胁,企业要时刻注意这些因素的变化,避免自己处于不利地位;企业自身劣势与外部机会相关的项目,是企业需要改进的,企业应努力改进自身劣势,使之转化为可以利用的优势;企业自身劣势与外部威胁相关的项目,是企业应尽量消除或回避的,企业要么做好优势储备,努力消除这些威胁,要么干脆回避这些项目,在以后发展中不再涉足这方面的内容。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公司与外部机会相关的优势较多,是可以重点利用的部分;与外部威胁相关的劣势基本上为企业应尽量消除的部分,若不加以消除,将威胁到企业的发展及战略的实施。总之一句话,就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4. 公司SWOT分析定位图

从以上的分析方阵表初步可以看出公司战略制定的方向,但还不够清楚到底应该采取哪种战略发展模式,接下来就要将上述SWOT分析方阵表分析得出的结果根据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各自的相关度高低直接在SWOT分析定位图上进行定位,以给出简洁明了的战略定位。该公司的SWOT分析定位图如图1所示。

图1中实线箭头表示某公司目前内部优势(S)与外部机会(O)的相关度最高,虚线箭头表示内部劣势(W)与机会(O)的相关度较高。从表2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左上方阵中项目最多(SO),右上方阵中项目其次(WO)。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看出,相对来说公司所拥有的机会比较多,尽管有些机会(WO)对公司来说还没有足够的优势来把握。因此建议公司目前采取以增长型战略(SO战略)为主,兼顾扭转型战略(WO战略)的总体战略定位,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某公司SO战略与WO战略定位的分析及建议

SWOT分析方法的基本点,就是企业战略的制定必须使其内部能力(优势和弱点)与外部环境(机遇和威胁)相适应,以获取经营的成功。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某公司目前内在资源优势较明显,而所拥有的外在机会也较多。 对某公司来说,首先“得到国家政策支持,有项目资金补贴;得到国家与母公司支持的双重成本优势”这些优势要加以充分利用;其次公司“具有服务功能齐全的综合优势;拥有经验丰富并且相对稳定的人力资源(QC、检测、设计、制版、打样、验厂各方面人员);具有通过ISO质量认证的质量跟单管理体系;拥有母公司及集团相关联公司的内部市场”等优势,并且公司检测中心是通过国家认可委(CNAS)认可和实验室资质(CMA)认定的,可以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向社会提供具有公正性的检测报告,因此具有拓展市场业务,向社会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基础,“综合服务功能齐全”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也是公司“增长型(SO)战略”的基础所在。

但是公司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R&D能力不强,技术开发滞后;市场运作能力的缺乏,营销水平低于同行;缺乏有竞争力的无形资产(靠母公司的商誉,自己无商誉积累);面临设备更新的压力”等,但这些也是公司发展的机会所在,所以是需要改进与克服的。

最后就是公司反映在WT象限的部分,是需要尽可能消除的。因为这几点不是可以简单回避的项目,而是与战略实现相关的威胁,如员工对战略认同度不高等,可以导致公司制定的战略执行力不够,从而导致整个战略实施的失败。

因此公司战略建议定位于:完善公司各功能板块的整合与协作,借用外部力量完成市场运作与开发及服务产品营销,联合行业协会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利用政府支持的行业服务性、公益性平台建设的契机,积极发展自己的客户,同时利用母公司的平台来运作政府搭台的项目,完成公司拟订的发展客户单位数与获利能力两个目标。

四、结束语

显然,公司不应去消除它的所有劣势,除非这些劣势影响到了公司战略的实施,如本文中的某公司即是如此,也不是对其优势不加利用。主要的问题是公司应研究,究竟是应只局限在已拥有优势的机会中,还是去获取和发展一些优势以找到更好的机会,某公司即是将两者兼顾,既利用公司已拥有优势的机会,又借用外力扭转公司的劣势,获取和发展一些优势来利用机会。

有时,企业发展慢并非因为其各部门缺乏优势,而是因为它们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能获胜的公司是取得公司内部优势的企业,而不仅仅是只抓住公司核心能力。每一家公司必须管好某些基本程序,每一程序都是创造价值的,都需要内部部门的协同工作。虽然每一个部门都可以拥有一个核心能力,但如何管理这些优势能力,并使其围绕公司战略,帮助公司战略的实现对企业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当然,企业制定战略规划还要考虑战略规划者和实施者的认知。SWOT分析法提出已久,我们对它的印象已根深蒂固。如果沿用SWOT分析框架,那么依据其提出的问题,仍可引发我们一定的战略思考。然而,如何更好地超脱SWOT分析的框框,代之以一种内外整合、综合分析、动态学习的简明分析框架,有待战略学者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中美贸易战中国劣势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美贸易关系;贸易战;原因及影响;应对策略

一、引言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在多个方面成为合作伙伴。在贸易交往初期,中美经济实力差距非常大,且美方毫无疑问占据优势地位,贸易关系相对稳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实现了飞速增长,更是在2001年成功加入WTO,贸易保护、贸易主动反击等意识逐渐增强,这一切使得中国在中美双边贸易中逐渐拥有话语权,也使得美国开始产生危机感。2017年特朗普上任,开始大肆宣扬美国优先的口号,同时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在与中国签订了总额高达千亿美元的合同之后转身就下令对中国开展301调查,矛头明显指向中国。2018年7月,美国对中国价值接近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增关税,中方对此不甘示弱,迅速给予同样反击,对美方产品加增等值关税,双边贸易战正式拉开序幕。

中美贸易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热议话题之一。董柳羽等(2021)认为日益增大的贸易逆差和抑制中国发展是中美贸易战产生的重要成因,贸易战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一定影响[1]。胡晓玲(2021)分析了中美贸易战的现状及特点,通过对比日美贸易战的历史得出中美贸易摩擦的启示和应对的方案[2]。马淑娜(2021)则认为贸易战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的经济布局和中国的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矛盾,美国的利益受到触动[3]。从现有文献来看,中美贸易战产生的原因众多,影响不可避免,当下能做的便是积极探讨应对策略。

二、中美贸易战产生原因

(一)存在巨额贸易逆差

中美双方之所以会产生贸易战,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存在贸易逆差,且逐年增长。自中美两国开始贸易往来后,经过短短数十年时间,贸易额就由25亿美元攀升至5196美元。我国在中美贸易中处于顺差,据统计2017年贸易顺差接近2759亿美元。美国也曾统计,在2017年美国全年贸易逆差为5600亿美元,而在这当中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高达43.6%。以上种种数据使美国感到担忧,巨大的贸易逆差对其制造业的发展构成威胁,产生巨大经济损失,国内失业人员急剧增加。于是,美国开始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增关税,同时无理要求中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增加本国商品进口总量,企图通过这些举措来缩小贸易逆差。

(二)巩固加深美元地位

二战后期,美元趁势登上政治舞台,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美元和黄金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美元开始成为世界性货币,黄金、石油等均由美元报价。为维持美元的货币地位,美国先后打压崛起的苏联和日本,让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口袋里面都是美元。如今中国崛起,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币币值变得相对稳定。许多国家开始看好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化寄予厚望,特别是需要人民币为其建立信用担保的东南亚国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多年,逐渐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人民币正朝着实现国际化发展,有望打破美元霸权。这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中美贸易战成了巩固美元地位的工具。

(三)敲诈利益弥补赤字

日美贸易战使美国尝到了甜头,美国通过发动贸易战,迫使贸易伙伴妥协,从而开放市场让渡经济利益给自己,成了它的一贯作风。它所倡导的贸易保护主义,无视WTO制定的规则,完全以自身利益为中心,使得众多国家处于不利的贸易地位。自从1985年中美贸易正常化以来,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只增不减,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也逐渐加深。面对其巨大的政府亏空,它开始故技重施,指责中国进行不公平贸易,挑起贸易争端,希望借贸易战向中国施压,非法获利来解决政府财政赤字问题。

(四)抑制中国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下,我国经济实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种产品陆续走出国门,逐渐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我国制造业迅速崛起,产业升级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悄悄发生改变。美国政府开始按捺不住,逐渐重视起来,自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其霸权地位纹丝不动。如今以中国崛起势头正盛,对其世界霸主地位产生冲击,构成不小威胁。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美国先后采取提高关税、增强贸易壁垒等一系列措施,企图对我国产品贸易造成强烈冲击。

三、中美贸易战影响

(一)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发起的贸易制裁使中国出口贸易受到打击,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另外美国限制向我国出口科技产品,同时提高我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制约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产生冲击。但为了应对贸易战带来的外部压力,国内产业开始迅速整合到一起,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经济,有助于培养我国的竞争优势产业。

(二)对美国的影响

美国单方面背叛与中国友好合作的承诺,恶意发动中美贸易战,无异于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一方面阻碍本国经济的发展,美国对华贸易受到抵制,交易額直线下跌,国内大部分产品价格上涨,通货膨胀严重,波及消费者的利益。此外中国的反抗成果明显,中美贸易逆差持续增大,美国的经济压力不断上升。另一方面美国此举使自己在国际上的声誉大打折扣,它的霸权主义思想及它的霸道无理行为让其他国家产生反感和质疑,不愿与其交往,美国的国际关系大受影响,经济政治活动的开展也受到限制。

(三)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两者之间发起贸易战,其影响非同一般,会波及到其他国家乃至全球,威胁到经济利益与人类福祉。当前中美贸易战还只是存在于局部行业,美国贸易对中国的高端制造发起制裁,中国贸易对美国部分农产品重重反击,两者相互压制。如任由贸易战持续发展,将会涉及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严重破坏国际经济秩序,造成全球经济活动陷入混乱,使全球经济发展停滞。

四、中美贸易战应对策略

(一)发展高新技术,加快产业升级。

科技水平的高低对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中国很多产业只参与加工组装的各个部分,其他核心环节所需的各项材料,都是从发达国家进口而来,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中国应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研发核心技术,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上风。企业也应积极提升创新能力,加强高新技术的研发,争取拥有一批高精尖技术,掌握关键技能,不断转化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进而促进整体实力的提高。在应对全球化竞争时,外企也应该更加关注收入不均等问题,强化国内市场,进而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相應的条件,通过高新技术产业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创造产业竞争优势。

(二)深化改革开放,推行全面外交

我国经济建设逐渐呈现出包容开放的特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军国际市场。此时我国需要结合自身国情和全球经济形势,加快完善开放经济体系,完善贸易本身之外的与贸易相关的规则和程序体系问题,不断增进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到世界活动中,进而促使世界范围内创设起良好的经济体制。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发挥出进口博览会、自贸试验区的优势,借此打造良好的贸易氛围,重视“一带一路”建设,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创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同应对全球发展形势。另外在实施对外政策的时候,也应注意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排查知识产权风险,规避他人设置的国内外知识产权壁垒,及时调整关键技术方案,确保我国完全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三)求助世贸组织,主动维护权益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在处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它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快速高效和双方认可,从而能够有效地保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此次美国为一己私利,有意绕开WTO,违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贸然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我国与美国多次磋商未果,应及时联系世贸组织反映情况,客观公正陈述一切并提出诉讼,依托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权益,弥补美国加征关税造成的损失。中国依据规则启动争端解决程序,无论是起诉行为还是反制行为均是正当且合法的,完全符合国际要求。此外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与改进,试图提高国际话语权,有效减少贸易战带给中国的严重损失。

参考文献:

[1]董柳羽,张汝根.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师,2021(06):10-11.

[2]胡晓玲.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1(03):1-3.

[3]马淑娜.中美贸易战的成因以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05):66-67.

项目:本文属2020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中美贸易博弈的思考与剖析》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2010378258

作者简介:周凡(2001年12月)女,汉族,安徽铜陵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上一篇:最美住建人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赞美父亲母亲的句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