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咨询范文

2023-09-21

儿童心理咨询范文第1篇

一、沙盘的“盘”

所谓的盘是一个长方体的砂箱,其大小与颜色都很讲究。大小(内测)是57 × 72 × 7(cm),为的是将沙盘搁在齐腰高的地方,从正前上方俯视拍摄能够将画面尽收眼底。砂箱的内测都涂成蓝色,为的是造成挖沙能挖出水来的感觉(蓝色象征海洋,水流);外测涂成木色或者深色。

二、沙盘的沙

初期多使用茶色的粗沙、细沙和白沙,也有使用茶色和白色两种,为的是让颜色丰富多彩一些,例如白色的沙子可以表示雪、霜之类的东西。必要时也可以弄湿沙子,用来做沙丘和山等。但游戏中用水进行创作是需要治疗师慎重考虑决定的事情。一些攻击倾向的来访者会用水来进行攻击行为,或者弄得满地沙子与水,造成难以收拾的狼藉局面。当然用水也可能使当事人颇感兴趣,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来访者用水来创作的。

三、沙盘的玩具

沙盘的玩具模型种类很多,按照题材分可以大致分为:

(1)人物,包括现实中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等;不同职业的人,如教师、医生、画家、律师等;还有空想中的人物,故事、漫画里的主人公,如奥特曼、机器人、黑猫警长、美少女等。各个年龄段的人物,男女老少都准备一些。

(2)动物,包括家畜,如鸡鸭鹅,猫狗猪等;野生动物,如狮子、老虎、狐狸、狼等;水生动物,如鱼、虾、贝、虫等;还有恐龙、怪兽等。这些怪兽类动物一般都象征能量与攻击性。

(3)植物,包括树木、花草等。

(4)载物,主要指交通工具,包括各类载人载货的飞机、汽车、火车、轮船、 小舟、摩托车、自行车、三轮车等。

(5)军队,包括士兵、长官、警察、部队等国防机构的成员。

(6)建筑物和家,包括各类城堡、城池、别墅、庭院、卧室、宾馆和酒店。

(7)桥和栅栏,包括栏杆、围墙、屏风等反映防卫的物品,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是用竹签、牙签做成的。

(8)贝壳、玻璃球、彩石等

(9)草坪

(10)自然物

(11)宗教

(12)其他,包括长凳、标记标识、加油站和灯塔等。

按照质地来分:可以是布料的、石头的、金属的、塑料的或者泥塑品,都可以。

这些所有的玩具需要大小不等,数量不一(5-6个较为适宜),不需要一次准备齐全,可以一点一点地积累,最重要的是反映来访者的心态和选择偏好。一般成套的玩具器材可以到厂家订购,有专门的玩具架来摆放。

四、沙盘的“玩法”

沙盘游戏不需要太多的指导语,不需要刻意地进入游戏,只要游戏或者玩具激起了来访者的兴趣,就可以进入游戏。治疗师只要说:“想玩吗?在那个箱子里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吧”对于来访者任何担心的提问,都可以用“行”来回答,“你想怎样玩就怎样玩”。这样做是为了不限制来访者的思路,让他自由发挥。如果游戏过程中发生了攻击行为,把玩具放在箱子外面等一些特殊情况,恰好反映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之所在。治疗师站在一边,静静地观察,可以说话,但不要打扰到来访者的创作思路。治疗师需要记录下来访者的创作过程,如玩具摆放的顺序,移动过的玩具,反复更换玩具的地方以及来访者当时的表情状态和情绪变化。记录时可以是文字,也可以配以插图,或者加入简图与编号,只要用治疗师看得懂的符号记录下当时的信息就可以。如果来访者创作完以后进行了摧毁,可以根据治疗师的记录进行复盘。

游戏完成后,治疗师要进行拍照,把整个作品保留下来,最好准备一次成像的相机,可以把相片作为礼物送给来访者。拍摄角度一般在正面的斜上方,需要拍到砂箱的边框;在砂箱内测边缘拍不到的玩具作品可以到背面再拍一张,也可以进行局部拍摄。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欣赏的眼光,接纳的态度来跟来访者探讨一两句:“这里放的是什么?”讨论只限于这类问题,其他的可以不问就让来访者离开。不管是咨询师的记录还是作品的拍摄照片都需要得到来访者的同意,并加以保密。来访者的沙盘游戏也不是一次就结束的,可以在不同的心境、时段来继续进行相关主题的沙盘游戏,每一幅作品连贯起来就是一幅更好更大的游戏组图。

五、沙盘作品的解读

一幅作品无所谓好坏,都是来访者精心创作的“内心世界”,千万不要带着评判的

眼光去看作品。这需要治疗师有相当的接纳、理解和共感的能力。治疗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整幅作品。

1.整合性。这是作品留给治疗师的整体印象,它是分离的,机械的,贫乏的,固定的还是交叉的,复杂的,丰富的,灵活的?前者反映了来访者是有心理问题的。

2.主题。这幅作品反映的主要意思集中在自我意象、家庭主题、学校主题、战争主题还是关于生与死的主题,这依据治疗师对来访者所用玩具的把握以及来访者在游戏过程中边创作边解释的语句。

3.空间配置。所谓的空间配置就是指各类玩具在砂箱中所摆放的位置以及顺序等,它是根据笔迹学中“空间象征理论”发展出的一套图形象征。这些象征跟中国风水学和周易中的象征图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以下提供一些参考,不能绝对匹配。

上:意识、精神意义;

下:无意识、物质、肉体、欲望;

左:内部、母亲、过去;

右:外部、父亲、未来;

左上角:风、死亡观;

右上角:火、希望、回避、终极意义、宗教;

左下角:水、诞生、发展、开始;

右下角:地、堕落、地狱、恶魔;

左上方:生命的旁观;

右上方:与生命的对抗性;

左下方:固执或坚守;

右下方:本能、斗争。

一般来说,作品中的山、神社、佛像、教堂等表现的是人的无意识深层次的东西,放置在左侧的较多;交通工具等具有方向性的玩具,如果指向左侧表示退行,指向右侧,表示发展;如果有玩具被放到砂箱以外,要看是在游戏过程中还是在游戏结束后,在游戏过程中放到砂箱外或者反复移动玩具表示自己的界限还不确定。在游戏后放到砂箱外表示来访者有着难以忍受的心理内容;如果来访者不愿将玩具放在砂箱中央,只放在边缘,表示来访者心中存在着一些不安与恐惧。

沙盘游戏不是心理透射测验,不需要用定量定性的结论来评判作品。它只是一幅需要共同欣赏的作品,有些作品丰富而充实,有些作品机械而空寂,有些作品荒诞离奇。沙盘游戏看似在玩,其实不是玩,是在治疗师与来访者建立了充分的信任关系以后,来访者借此来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治疗师看似不做什么,其实是在进行复杂的心理神入,是不带任何歧视与偏见地阅读来访者的心理过程,感受他的流动性与活动性,避免做出过早的片面解释,和来访者一起欣赏作品,解读作品,这需要治疗师在美学、文学、历史、宗教、组织建构学等方面有较高的修养,并且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沙盘游戏不仅适用于儿童,而且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男女;不仅适用于语言发展良好的来访者,更适用于语言发展有障碍的

儿童心理咨询范文第2篇

年青人外出务工,家庭的经济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留守儿童的成长却令人担忧。除了吃饱穿暖以外,孩子各方面教育均比较缺乏,导致他们的问题越来越多。据有关调查显示:65.9%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性格方面,70%左右的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会替别人着想,经受不起挫折等等,并引起了行为上的较大偏差。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出现这些问题呢?我觉得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良好的亲情关系

在对我校及周边社区20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25%的父母经常给孩子打电话;8%的孩子经常给父母打电话;14%的家长每月回家一次;66%的家长一年中回家两三次;36%的父母一年回家一次;出去后再也没回来过的占1%。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不爱与人交往、少言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教育

调查结果表明,9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孙辈往往疼爱有余教育不够。他们更多关爱的是孩子的衣食,对孩子的思想、行为教育则显得比较无力。5%留守儿童是由亲戚做监护,还有3%的是由朋友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这部分监护人通常采取通融政策,该管的不好管太严;管不了、没办法的,就干脆不管。只要孩子平安、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很易出现思想偏差,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习的压力大

“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学习缺乏家长的辅导和监督,学习因而显得困难重重。现在学校大多数班级的学生人数多,留守儿童多,开设的课程多,缺乏家长辅导督促的留守儿童学起来就更加吃力,当孩子觉得学习困难重重时,缺乏适当的引导,导致他们对学习更加缺乏自信。

4.留守儿童的自我调控力差

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常常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就是其内部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1.6%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16.2%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54.3%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7.9%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针对以上成因,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让孩子感觉家长就在身边。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即使家长自己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也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天天联系,经常交流!关心他的生活,了解他的想法,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恰当地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曾有位留守儿童的家长是这样和孩子沟通:每日固定时间给孩子打一通电话,关心孩子的衣食学习。并且每周给孩子深入交流一次,帮助孩子整理遇到的问题,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做人的道理。另外寒假暑假他也尽量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和自己一起住。有空还带孩子出去走走,增加孩子的见识,拓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在更广泛的空间内懂得更多。这样一直持续了五年。五年来,家长不仅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和孩子的情感深厚,促进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这个孩子也很一直活泼开朗,甚至比很多不是留守儿童的学生还要优秀。

二、加强家长和监护人的沟通,把对孩子的教育落到实处。

监护人是留守儿童的直接管理者,监护人的管理态度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发展。家长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经常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有助于双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达成共识,促使监护任务的落实,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和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经常交换意见,不仅能了解孩子的在家的行为动向、思想意识,而且能让老人学习现代教育方法。发现问题,双方还能及时梳理,商讨出更合适的教育方法。如果和照顾孩子的亲戚朋友经常交换意见,则能更了解自己孩子的为人处事,还能让监护人明白家长的教育意愿,达成教育共识,促进对孩子教育落到实处。

小超2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从此他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每天在田里忙着,小超要么跟着爷爷奶奶到田里玩泥巴,要么自己和差不多大的孩子四处玩耍。4年之后小超上一年级了,妈妈回来带他去学校报名,发现小超行为习惯很差,爱说脏话,爱在地上爬着玩……一说他,他还很不高兴,倒地就打滚。妈妈问奶奶,奶奶说他一直都是这样,哄哄他就好了。妈妈心里很难受,找回孩子的爸爸,坐下来和父母彻谈了一天,让年迈的父母明白了除了照顾好孩子的衣食健康以外,还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严格教育。并且给父母提供了一些自己认为适当的教育方法。在儿子媳妇的时时提醒下,爷爷奶奶加强了对小超的行为习惯教育。一段时间过后小超说脏话的次数明显减少,衣服也干净了很多,教育效果十分明显。

三、创设恰当的挫折情景,培养留守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

当今的儿童备受家庭和社会的宠爱。他们从小受赞扬多,批评少。过分的保护使他们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么,面对困难他们无所适从、惊惶失措。留守儿童在各方面遇到的问题比同龄孩子多得多,遇到困难时又常常缺乏家长的及时指导,因此培养他们的受挫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在教育中,我们可巧妙地创设情境,如设置难题、制造挫折等,使留守儿童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才能取得,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迎接困难的挑战,以适应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各种突发问题。

留守儿童王小虎,一个特别爱哭的孩子。语言课上老师教写“会、写、认、识”四个字,多数小朋友写完出去活动了,而王小虎和另外两个小朋友却还在心不在焉地写着,老师督促他们写字要专心。一会儿,那两个小朋友也写完了兴高采烈地出去玩了。王虎一看,教室里只剩自己一个孩子,开始着急了,低头自己写着写着哭了。老师知道他自尊心强,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也知道他的动手能力比较差,不喜欢写字。老师轻轻地来到他身边,并没有责骂他,而是微笑着鼓励他说:“今天你写字很用心,还有两个字就写完了。相信下次你一定会写得快一点,和其他孩子一起出去玩”。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不多一会儿,王小虎也写完了,开心地和伙伴们玩了起来。以后的日子老师只要发现他写字有一点进步就在班里表扬他,发现他有问题就耐心地帮助他。慢慢地王小虎不怕写字了,写字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四、交给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留守儿童情绪调控的能力。

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健康。然而儿童之间发生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当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好冲动的儿童尤其是如此。留守儿童由于常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疏导,常常比较冲动,经常为一点小事而把矛盾激化、放大,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出于比较紧张、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培养留守儿童情绪调控能力尤显重要。

培养留守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善于抓住机会,教会留守儿童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对于那些情绪容易冲动的同学,可以让他请一个稳重的同学在自己情绪冲动前提醒自己;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让他们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情绪调控方法,能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减少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有助于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大大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五、交给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让留守儿童学会人际交往。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和重视,因此不可避免要与他人进行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而多数留守儿童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所以,让留守儿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让留守儿童学会人际交流,首先应该让他们认识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要平等对待对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其次要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能够与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换意见。同时,让他们明白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懂得体谅他人。再次,要让留守儿童学习一些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态度,能够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最后,要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能够适当迁就别人,随和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是必要的,但是这种迁就是有限度的,随和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更不等于失去自己完整的人格。

儿童心理咨询范文第3篇

—— 扈学青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由其他监护人长期监护托养或独立生活的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但由于他们缺少来自父母的关心与照顾,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喜欢吃零食,不爱吃饭的习惯。所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转变。

一、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与心理之间的变化

(一)、 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堪忧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有以个坏习惯:喜欢吃零食,不爱吃饭。我们经过对我班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经调查有一半的学生基本上都爱吃零食,饭菜很少吃,加之缺少父母的监管,这个现象越来越严重,营养不良,身体健康越来越差。

(二)、 其次在心理上也变的孤僻、抑郁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教育,他们渴望亲情,渴望父母能在他们身边,当孩子的情绪情感发生变化时,由于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引导,容易产生自卑、孤僻、敏感、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在学习方面,学习态度不端正“读书无用论”现象普遍留守儿童受年龄和身心发展的限制,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再次就是因为心理健康所引起的法制观念淡漠。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对孩子比较纵容溺爱,只求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而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少有关注。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行为出现偏差,道德失范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行为习惯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甚至染上了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的恶习,更有甚者干脆成为了社会上失足青年的打手和帮凶,逐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法制观念极为淡薄。

二、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原因。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留守儿童家庭兄弟姐妹数量普遍偏多,家庭收入较差、生活水平较低,影响了留守儿童营养和健康。心理上也会产生一些偏差与家庭较好的情况相比较。

(二)、监护人因素。监护人在留守儿童的饮食、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家庭属于隔代监护,祖辈的文化程度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科学饮食,也不管有没有营养,饮食习惯很差。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与关心,所以在性格方面也会变的孤僻,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

(三)、饮食消费观念。消费观念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孩子们的零花钱上。农民工长年在外,不免产生对孩子有补偿心理,于是就给孩子更多的零花钱。调查发现,他们零花钱的去处大部分是买零食,而且垃圾食品占大多数,这也是为什么留守儿童不吃饭的原因。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的对策

健康,是立身之本。没有健康的体魄,很难成就大事。健康的身体,必须从年轻时期就打好基础,应该随时随地去注重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爱护身体,从健康饮食做起!

要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状况所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妇联、团委及公益机构,应免费对留守儿童及监护人进行科学营养知识普及。利用节假日留守儿童家长返乡的机会,向他们宣传科学饮食知识。定期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班,让他们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和引导他们规范教养行为,同时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加健康、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极力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其次,农村学校应当多举办一些趣味运动会,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促进孩子之间的交流。学校应加强食堂的卫生管理、营养健康知识的推广,食物营养合理搭配。学校应积极开展家长会、亲子活动,以增进孩子们与家长的沟通、加强学校与家长间的交流,一起努力培养孩子的成才。还应该对学校老师进行营养健康方面知识的培训。

(二)同时心理的健康来自于健康的体魄,和谐的环境,正确的疏导和科学的诊治

1、首先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项任务的心理状态。“留守儿童” 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及时的管教,而隔代监护人爷爷奶奶等又常常溺爱或放纵他们的行为,致使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较差,成绩落后,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

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要善于发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避己之短,扬己之长”,对自己做出公正全面的评价。教师要指导“留守儿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大的事情,如帮爷爷奶奶做一些家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克服自己学习上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即使很小的事,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起到增强自信心的作用。

2、其次抗挫折能力培养

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挫折感在“留守儿童”的心理上表现很明显,他们常常会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他们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 孤僻等紧张状态。

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的分析,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发现不切合实际时,要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度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的调整机体的积极因素,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3、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为他们展示和表现自己提供一定的平台。应该鼓励他们克服自闭心理,试探着主动与人交往,慢慢获得成功的体验。

4、 心理保健

教师要有意识的教给“留守儿童”心理保健的方法,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使其心理趋于稳定和平衡。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转移法:要学会自觉的转移自己的注意中心。对正在经受精神折磨的儿童,要让他设法摆脱眼前的情境,如倾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或者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通过一些群体的娱乐活动,如下棋,练习书法,画画等有有益的活动来消除当时不正常的情绪。

宣泄法:压抑、自卑,自弃等心理是“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状态,要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得以排解:可以通过写日记诉说,给远方的父母写信或者打电话诉说,也可以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吼叫等方法,及时疏导心结,化解积郁,求得心理平衡。还可以找知心朋友和值得信任的师长,倾吐悲伤、委屈、苦恼、愤怒等情绪,以解除内心的冲突。

自我暗示法:成语中的"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 等,都是暗示作用的生动写照,暗示作用能够强烈地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能起显著的导向作 用。当记恨念头产生的时候,要用语言自我暗示,强制压抑自己萌发错误的动机和欲望。要不断的告诉自己,“我能行”、“我一定会处理的很好”、“我不比别人差”,不轻言放弃。经常性的努力,不懈的锻炼,会使你走出自卑的阴影。

儿童心理咨询范文第4篇

儿童心理辅导之所以必要, 反映了国家和政府在教育目标上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清晰认识, 也反映了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发展途径、发展策略与方法的思考与探索。不仅如此, 儿童心理辅导对于社会的发展、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和个体的健康成长等都至关重要。

1.1 开展儿童心理辅导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给儿童带来了良好成长环境的同时, 也伴随而来一系列反面的社会问题, 这正反两方面的问题既为儿童心理辅导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也向它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 无论从为未来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言, 还是从教育主动应对社会转型给自身带来的新课题而言, 在幼儿园、小学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都不容回避。

1.2 开展儿童心理辅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不应该只针对学生, 学校心理辅导的种种方法和措施必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在对儿童开展有效心理辅导的同时, 让他们的家长和教师也学会辅导、学会正确科学的辅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总之, 学校心理辅导既是对素质教育的回应与支持, 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3 开展儿童心理辅导是个体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我国目前幼儿、小学生的教育现状, 在实践层面上, 学校心理辅导还远远未被落实, 儿童表现出许多与健康心理相悖的行为。就个体而言, 鉴于个体发展的需要以及早期经验对成长后期的重要影响, 儿童心理辅导在幼儿园、小学的推广很有必要。同时, 鉴于本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性, 本阶段实施儿童心理辅导也易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儿童心理辅导模式结构与要素

2.1 儿童心理辅导目标

儿童心理辅导模式, 其根本目标是遵循学生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以此目标来规范和统整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策略, 并着力建设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过程。

2.2 儿童心理辅导内容

教学目标上, 体现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心理成长的目的, 将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培养明确置于其中, 即不仅包括知识和能力的增长, 还要包括学生情感的成长、良好行为和个性的养成,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人和谐相处;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定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承、把教育教学过程看成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单线过程, 忽视教育教学目标多维性的片面观点。

在教学设计上, 将教学内容特点与学生需要达成的相关学习机能、社会技能、情感态度技能相结合, 将心理辅导技术与教学技术相结合。通常, 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过程与步骤可分为六步:告知教学目标、引起与维持注意;提示学生回忆与巩固原有知识;呈现经过组织的新知识;阐明新旧知识的各种关系、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指导学生复习与记忆策略;测量与评价认知结构的特征。对于渗透心理辅导的教学来说, 其设计核心在于以学科任务与特点为基础, 以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个性等多方面的发展为中心。具体而言, 可分为以下步骤: (1) 分析了解学生在有关教学内容上的认知准备、兴趣和态度; (2) 制定具体的心理辅导目标。在认知目标的基础上, 将有关学生情感、行为、个性等心理辅导目标具体化, 整合进整个目标体系中; (3) 立足教学内容, 适当延伸心理辅导主题; (4) 创设情境,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一定的情境是激起学生积极而有效参与和建构的重要因素, 而合适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点; (5) 发挥同伴影响、注重同伴互动。渗透心理辅导的教育教学经常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 借助于小组讨论, 成员之间可以分享彼此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促进同伴交往和相互的社会化, 矫正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 培养应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6) 强化行为实践和行为塑造。行为实践便于学生获得真实的个人体验。

在教学策略上, 要有机渗透、适当渗透、灵活渗透。即在开掘教学资源和内容上, 在选择渗透时机上寻找心理辅导的合理渗透点, 使得教学教育中的心理辅导与教育教学过程自然切合在一起、有机融合: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有限的教育教学时间内集中渗透心理辅导的时间不宜过长, 超过一倍甚至更多的时间那就不叫渗透而直接就叫专门的教学了。在教学管理模式上, 选择适当的教学管理模式, 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 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

在教学过程及其管理上, 应建立有效的规则, 加强反馈、奖惩得当。有关学者对有成效和成效差的教师研究表明, 两者在建立教学秩序、教学组织与反馈、实施奖惩等方面行为差异明显, 该研究为怎样做一个有成效的老师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导。见以下三表格 (见表1、表2、表3) 。

总之, 儿童心理辅导模式的结构要素既体现了该模型所坚持的发展性心理辅导的性质, 又便于教师理解、操作与成长。

2.3 实施条件

2.3.1 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

心理辅导的一个基本要义在于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心理辅导对教学的渗透, 也特别重视相互合作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在构建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从“天、地、君、亲、师”的神坛上走下来, 不再“俯视众生”, 而是平视学生, 带着几分探究、兴奋、好奇, 还有几分亲切、了解和理解, 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承认学生有选择的权利, 容忍和接受学生与自己的差异与分歧, 坦然面对自己的局限与不足, 相信学生的内在价值和潜能, 在学生处于困境时伸出援助之手, 分享学生的喜怒哀乐, 也适时开放自己, 这样师生关系势必走向和谐与合作, 并达至深层的互动与影响。在这样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 教育教学渗透才可能结果。

2.3.2 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技能

一定的心理辅导知识与技能包括:心理辅导的性质、理念、过程;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意义与技术;沟通与谈话的态度与技巧;评估学生问题的侧面、层次和步骤、方法;对学生实施干预的技术与策略等等。因此, 应该加强教师有关这方面的培训, 其目的和意义并不在于要使之都成为心理辅导教师, 而是使他们通过培训和参与, 接受心理辅导的理念, 形成心理辅导的意识和能力, 从而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的精神, 最终建立起健康的教育环境。

2.3.3 领导与组织

教育教学从来都是学校的立校之本, 学校各级领导都重视之至。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不仅需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组织与策略, 还需要各教师的全身心投入, 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制度的保证几乎不可能启动与完成。因此, 领导管理职能的全面发挥, 包括组织协调、管理激励和示范引导显得非常重要。

2.3.4 教育评价体系建立

教育教学渗透的学校心理辅导模式, 还需要改革当前的学校教育评价体系, 建立起一个能够发挥学生潜能、保护学生个性、使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改革后的教育评体系应包括能够全面评估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系统和全面评估教师素质的评价系统。因此,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目的的教育渗透, 自我成长模式的心理辅导最终要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落实在最终的教育考核与评论中。

3 结语

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而以推动儿童健康成长为己任的教育更是责无旁贷。随着现代心理咨询体系的立足点从临床治疗向与心理成长与发展的转变, 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教育问题。

到21世纪之初, 心理辅导进入学校已经成为政府、学校和教育心理学工作者的共识, 并得出结论:学校心理辅导模式是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和普及中必然面临的选择。一方面, 实践需要理论的导引, 另一方面, 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总结。基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理论本身亦获得丰富与发展。尽管学校心理辅导在我国大陆的开展与普及是最近20年的事, 起步晚, 但由于有他人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在先, 为我们避免误区、少走弯路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摘要:心理辅导模式是体现某种心理辅导理念、目标定向、辅导过程、辅导方法以及促进心理辅导功能发挥的一整套操作思路。本文对儿童心理辅导模式进行研究, 为儿童心理辅导模式方面做出贡献。

关键词:儿童,心理辅导,学校心理辅导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415~418.

[2] 李伯黍, 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13.

[3] 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245~247.

儿童心理咨询范文第5篇

摘要: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儿童发展的跟踪研究”(PSDMC)的调查数据,讨论迁移行为、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轨迹在儿童性质、年级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结论认为:人口迁移行为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具有异质性作用,且与儿童在迁入地所处的社会情境有关;社会变迁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并未起到应有作用;家庭教育目前仍然是改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在强调家庭教育并向流动儿童提供社会关怀与支持的同时,为流动人口制订并健全保障性社会政策、消除社会不公与歧视,才能真正改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不良处境。

关键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社会情境;社会变迁;家庭教育

儿童心理咨询范文第6篇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数量在不断的增多,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并且还会存在叛逆心理或自卑心理等等,因此应该对留守儿童加强关爱和责任意识,对其心理健康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得留守儿童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面临问题;治理对策

引言

隨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的加快,很多农村青壮年都会进城务工,他们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家中,由老人或者他人进行照看,这些子女被称为留守儿童,在农村成长环境当中,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能够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积极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有效的解决,进而使得农村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

首先自卑心理,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而言,它们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因为自己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没有人保护自己。这和父母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其次, 由于农村的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这些儿童很少有和他人进行心理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遇到问题时没有找到可以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因此在内心存在烦恼或者困惑时不能得到倾诉,同时也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并且他们对于外界总是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情感上有所欠缺,因此导致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不能主动的积极的和他人交流沟通。最后有一定的叛逆心理[1]。很多留守儿童在学校当中表现不够良好,经常的做一些违反乱纪的事情,在性格上比较孤僻因此不能积极地融入班集体中,没有强烈的集体观念,并且还会故意不完成作业,在学校打架斗殴,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虽然有些留守儿童从外表上看起来比其他的孩子要更加的独立,坚强,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比这些孩子要更为脆弱,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大,心态极不平衡,因此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受伤,并且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最多的都是就最多的体验就是孤独,无助,因为在平时生活和学习当中,如果受委屈了没有人安慰,当遇到困难时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因此,导致很多孩子认为自己的父母并不重要,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态度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出现很多的问题,经常出现紧张焦虑,缺乏一定的安全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治理对策

(一)从父母方面分析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关爱,因为父母的关爱和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关系。作为父母以及委托人应该注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且还要关注他们在成长当中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进而才能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要一味的只顾工作,而忽视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在农村,很多父母认为只有赚取更多的财富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他们并不注重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正是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成长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导致其心理产生自卑,不信任等状态,这时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关爱。父母是儿童得第一责任人,因此作为父母应该定期的返乡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使得孩子能够感受父母关爱,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如果不能及时的返乡,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增加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孩子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原因,使得孩子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留守儿童状况[2]。

(二)从学校方面分析

作为学校,应该注重建立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得留守儿童能够积极的在课堂进行发言,并且还要充分的了解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为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其他的学科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积极的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进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此外,还应该不断的完善儿童心理健康的管理方式,对于班级当中的留守儿童,应该实施动态的管理,并且还要和家长进行及时的联系,定期的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会议,对于监护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得其明确心理健康重要性。还可以开设之心理健康咨询热线或者平台,引导监护人或留守儿童的家长和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联系,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三)从社会方面分析

作为政府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应该做出关爱和宣传,通过网络媒体的作用引导人们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视,提高公众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可以发展村的特色旅游业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政府还应该制定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政策和法律措施,加大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还要吸引更多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农村的留守儿童进行专业的教育和引导,有效的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团队,增强农村的师资力量。

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进行合作,帮助农村的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健康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宏莲,宋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理论观察,2021(06):83-86.

[2]王海龙.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上一篇:村委员竞职演讲稿范文下一篇:施工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