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征信系统技术架构范文

2023-09-24

人行征信系统技术架构范文第1篇

魏国雄 2007年6月21日

尊敬的人民银行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工商银行向人民银行牵头建设征信系统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为商业银行所做的这件好事、实事。同时,也感谢人民银行提供这样好的一个机会,使我能够和大家交流我行近年来在征信系统应用方面的效果、体会和建议。

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我行的基本情况。

一、工商银行基本情况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行已经于2006年10月27日同时成为国内A 股和香港H股上市公司。据统计,截止2007年5月31日,我行流通市值名列世界上市银行第三位,国内机构的资产总额达到7.9多万亿元,贷款余额达到3.76万亿元,继续保持国内第一大信贷银行的地位,贷款不良率为3.47%。

1 其中,个人贷款和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209亿元和1753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3%和0.84%。

与我行是中国最大信贷银行相对应的是,我行拥有庞大的信贷客户群。目前,我行共有法人贷款客户近6万户,个人贷款客户400多万户,信用卡客户1800多万户。自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5月31日,我行累计接受客户信贷申请约1100万次,累计发放贷款4.8万亿元。

面对庞大的信贷客户群和信贷业务量,我行历来十分重视应用科学手段,有效管理和控制信贷风险。自1999年以来,我行先后建立了法人信贷管理系统(CM2002)和个人信贷管理系统(PCM2003),实现以电子化手段综合管理客户评级、授信、评估、信贷审批、贷款发放和贷后管理等流程;建立了我行特别关注客户信息系统(CIIS),实现了全行客户信用信息跨专业、跨地区共享使用。

二、人行征信系统在工行的使用情况

虽然我行的CM200

2、PCM2003系统的全面应用实现了我行信贷业务的流程化管理,CIIS系统的全面应用实现了我行系统内不良信用客户信息共享,但仅凭我行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跨金融机构客户信用信息的共享,其他商业银行也做不到这一点。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和推广应用,恰好解决了我国各家商业银行无法系统化收集、管理和

2 使用金融同业客户信用信息的重大难题。我行的应用实践表明,人行征信系统在我行信贷业务的贷前、贷中和贷后各个环节都发挥了良好作用,有效提升了我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尤其是跨商业银行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能力,为我行资产质量、经营效益和股东价值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我行征信系统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我行于2006年1月1日在全行正式投产应用个人征信系统,到今年5月底的17个月间,我行依靠人行个人征信系统共堵住个人及小企业不良信用客户再融资5.29万起、51.12亿元;清收转化不良贷款897笔、1300万元;在贷后管理中预警高风险客户贷款100余亿元;在信用卡营销中剔除了大量不良信用客户。

我行在推广应用征信系统应用中,出现了不少生动、鲜活的事例,现仅举三个应用案例。案例一:2006年6月,一位在其他商业银行有汽车消费贷款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在我行郑州分行申请车贷时被征信系统提示为不良信用客户,我行拒绝为其再融资后,当日又驱车赶往数百里之外的我行南阳分行试图再次申请汽车消费贷款,又一次被我行根据人行征信系统查得的信息拒之门外。

案例二:2006年10月,有四个客户持中国移动通讯公司工作证件到我行珠海分行办理信用卡。我行通过查询人行个人征信系统发现这些客户在征信系统显示的工作单位并

3 非中国移动通讯公司。后经核实,发现这4名客户系伪造工作证件进行信用卡欺诈,我行不仅拒绝为其办理信用卡,还迅速将这四人的诈骗企图报告了当地公安机关。

案例三:2006年11月,一名客户到我行湖北咸宁分行申请一笔1000万元的小企业贷款,我行依靠人行征信系统发现该企业的法人代表在他行有不良信用记录,我行信贷管理人员除了提示该企业法人代表有信贷违约情况、说明我行不能给其贷款外,还告知如不守信用今后就不能在所有商业银行取得融资。事后,该客户还清了在他行的欠款,表示此事使他深受教育,今后将珍视个人信用记录。

(二)我行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业务部门联动配合,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了人行征信系统在全行的推广应用。从人民银行通报的征信系统应用情况来看,我行在征信系统应用和管理方面走在各商业银行的前列。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行在应用征信系统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为了保证我行的征信系统管理和应用工作正规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征信系统的应用效果和应用水平,我行从组织推动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做出了具体安排。

在组织推动方面,成立了由总行主管副行长任组长的人行征信系统推广应用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解决征信系统应用管理有关的重大事项;在总行设立了专门管理我行征信工作的专职机构,统一负责全行征信系统的推广应用和业务管理

4 工作。以上措施从组织上保证了我行征信系统应用和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在制度建设方面,坚持制度先行,先后制定并印发十余个行发文,对征信系统的应用和管理原则及各相关业务部门的职能作了具体的规定,明确了“禁入”、“关注”和“正常”等不同类别客户的信贷业务政策,提出了明确的征信系统应用要求,顺利实现了将征信系统查询使用全面纳入我行信贷业务流程。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各种形式的征信系统宣传活动,加大征信系统应用情况的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力度等措施,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到了实处。

(三)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人行征信系统应用与我行信贷管理流程的无缝连接。应该说,我行的信息技术在国内同业中还是有些优势的。在推动征信系统应用的过程中,我行决定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人行征信系统的查询使用与我行的CM200

2、PCM200

3、CIIS系统之间进行无缝衔接。经过努力,我行于2006年11月做到了用户查询信贷管理系统就可以自动访问人行征信系统,从技术上实现了人行征信系统查询使用刚性嵌入我行信贷管理流程。技术上的创新,确保了我行在不增加信贷工作人员工作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我行防范跨金融机构客户信用风险的能力,依靠人行征信系统每月堵住不良信用客户再融资金额由2006年1月手工查询时的1500万元,上升到现在的每月6亿元左右,短短17

5 个月,征信系统在我行的应用效用提升了40倍以上。

总之,在人民银行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行上下不懈努力,我行的征信系统应用和管理工作已经全面走上正轨。根据人民银行通报的情况,并结合我行自己的判断,我行征信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处于同业领先水平:

 向人民银行上报个人和企业征信信息数据量最大;  个人征信系统查询量居各商业银行之首,月度查询访问量超过100万次;

 实现了将个人征信系统与本行系统联动,实现全行简化版整合型客户信用报告;

 实现了对不良信用客户按照“禁入”、“关注”和“正常”三类自动定级评定;

 引入人行个人征信系统的个人客户信用信息,初步实现了对个人客户进行信用评分;

 实现了对个人征信系统中显示的我行欠款客户主动进行欠款在线催收;

 实现了将中小企业征信信息查询纳入全行中小企业贷款、新增授信业务流程。

诚然,我们深知我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在征信系统应用和管理方面,我们也只是做了一点初步的探索。我们有信心,也期待着未来在人民银行的正确领导下,把我行的征信系统管理和应用工作做得越来越

6 好。

三、做好下一步征信工作的几点体会

总结一年多来我行的征信系统应用实践,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切身体会。

(一)征信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是人民银行为商业银行做的一件大实事、大好事。目前,信用风险是我国各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我国各家商业银行多年来都迫切希望找到防范跨金融机构客户信用风险的方法和手段。只有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立后,才从根本上解决了商业银行收集、整理和共享使用他行客户信用信息的难题,为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商业银行领导重视,业务配合是做好征信工作的基本前提。征信工作决不是简单的建几个征信系统,而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将征信系统的使用与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商业银行要真正应用好征信系统,就需要改变原有的业务操作流程。这涉及方方面面,首先需要高层领导下决心,并出面进行组织推动,才有可能推动商业银行的整个信贷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将征信系统的使用全面纳入信贷业务管理体系。同时,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必须明确征信系统应用管理的业务牵头部门,必须依靠信贷管理、风险

7 控制、管理信息、技术开发等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必须及时投入一定的人、财、物资源,才能持续推动并做好征信的各项具体工作。

(三)技术创新和业务创新是做好征信系统应用工作的保证。人民银行建立征信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跨金融机构客户信用信息共享问题。但征信系统目前提供的主要是基础性客户信用信息,还需要经过二次加工,才能应用到商业银行的具体业务中去,才能在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工作中发挥真正的作用。由于各家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业务流程和管理要求不同,人民银行不可能包办代替各商业银行解决征信系统应用中的各种技术和业务问题。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征信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虽然国外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由于国情不同、法律环境差异,没有可以直接套用的现成模式。商业银行要想用好征信系统,必须根据自己的业务要求和信息系统特点,大力进行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商业银行自身的征信系统应用办法和管理制度。

四、对做好下一步征信工作的两点建议

我行的征信系统应用实践证明,征信系统对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诚信社会,推动社会诚信体制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维护银行债权,打击恶意

8 欺诈,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为了使征信系统继续做大、做强、做深、做细,特提出如下建议,供人民银行领导参考:

(一)加快征信立法步伐,明确失信惩戒标准,保障商业银行利益。征信的本质是公民以部分隐私权换取贷款便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征信工作而言,制度平台的建设比技术平台的建设更为重要。尤其在当今IT技术日新月异情况下,许多技术构想都可以很好地实现。但是,制度建设却远未达到如此境界,尤其在征信领域,许多基础性的、开拓性的立法工作仍有待我们去做。根据国外经验,征信工作要顺利开展,必须要有一系列法律安排作保证。而我国现行法律中只有对公民名誉权、隐私权保护的相关规定,而对于失信惩戒没有明确规定,这不利于全民诚信意识整体提高和保护商业银行合法权益。因此,建议人民银行推动国家尽快出台有关征信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

(二)依托征信系统,在商业银行开展执行“抵销权”试点工作。大部分不良信用客户存款和积欠本息不在同一家商业银行。例如,我们通过个人征信系统的应用发现,约44%欠款不在我行的个人客户在我行有存款或其他金融资产,而约35%的我行欠款客户在我行的存款和其他金融资产几乎为零。这使得商业银行很难执行“抵销权”,不良客户的失信成本很低。这个问题不解决,社会诚信体制和失信惩戒机

9 制建立也缺乏基础。建议由人民银行牵头,依托征信系统,在国内商业银行中对不良信用客户跨行的欠款和存款进行追偿抵扣,维护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我行在应用人行征信系统方面的一些初步认识、体会和建议,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人行征信系统技术架构范文第2篇

答:“查询时间”是指系统收到查询操作员提出查询申请的时间;“报告时间”是指在系统收到查询申请后,生成您的信用报告的时间。

二、婚姻状况从哪里采集?

答:婚姻状况由您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提供,其内容来自您提供给金融机构的信息。

三、信息概要展示了哪些内容?

答:信息概要按资产处置信息、保证人代偿信息、信用卡、住房贷款和其他贷款分别汇总了您的账户数、逾期账户数及为他人担保笔数。

四、“账户数”是什么意思?

答:“账户数”是指您名下分别有几个信用卡账户、几笔住房贷款、几笔其他贷款。

注意,“账户数”并不等同于信用卡的张数。一般情况下,一张双币种信用卡(含人民币账户和美元账户),商业银行按2条账户数计算,您的信用报告显示信用卡账户数为2。

五、信息概要中“未结清/未销户账户数”指的是什么?

答:“未销户账户数”是指您名下未销户(含正在使用和尚未激活)的信用卡账户数量。“未结清账户数”是指您名下未结清住房贷款和其他贷款的账户数量。

六、“透支余额”与“已使用额度”是什么意思?

答:“透支余额”和“已使用额度”都是反映您欠银行钱的数量(包含本金和利息),只是不同业务种类采用了两种表达方式。准贷记卡展示为“透支余额”,贷记卡展示为“已使用额度”。

七、什么是贷记卡的“逾期金额”?

答:是指截至还款日的最后期限,您仍未按时或足额偿还的金额,以及由此产生的利息(含罚息)和费用(包括超限费和滞纳金)。

八、“公共记录”包括什么内容?

答:“公共记录”包含您最近5年内的欠税记录、法院民事判决记录、强制执行记录、行政处罚记录、电信欠费记录。

九、什么是“查询记录”?

答:“查询记录”反映您的信用报告被查询的历史记录,显示何机构或何人在何时以何种理由查询过您的信用报告。展示内容包括查询日期、查询操作员和查询原因。

十、同样是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版),在征信分中心查询到的与互联网查询到的有哪些差别?

答:征信分中心查询到的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版)是在征信系统内联网端生成的,互联网查询到的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版)是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在互联网存储的信息生成的。两网端查询到的信用报告基本相同,但由于两网数据无法实时交互及保护信息安全的原因,两网查询到的报告还存在少许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出于安全性考虑,互联网端查询的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版)中客户的证件号码只展示后4位数字,其余数字用星号屏蔽,征信分中心查询的个人信用报告(个人版)中的客户证件号码全部展示。

第二,互联网端查询的报告中“当年通过互联网查询报告次数”会实时更新,分中心查询的报告中此项会在1天后更新。分中心查询的报告中的查询记录段明细在内联网进行查询后会实时更新,互联网端查询的报告中此段会在1天后更新。

人行征信系统技术架构范文第3篇

下面给大家分析下信用报告的组成和含义。

信用报告第一页显示的是个人信息,包括你的住址和工作单位,住房薪水配偶等等个人基本完整的信息,由商业银行获取你的信息后传到央行。

第二页所显示的是你信用卡和贷款的消费情况,信用记录记录着你最近24个月的消费和还款情况,(所以目前的信用记录只显示两年的情况,如果有污点的话,必须有后面的数据去掩盖前面的)*标示这个月没有消费和还款记录,N标示已还清本月还款,1标示预期1-30天(如果标示1的话大都银行会判定不是恶意欠款,但也不能太频繁)2标示31-60天的预期,(这个有点严重了,一般银行看到有2的标示基本就不会再批),3标示61-90天的预期(这样基本可以判定为恶意欠款)。4,5,6,7的话也就是俗称“黑名单"了.C标示结清的账户。

此页面的1-5代表相应的银行,下面的1-5是相应银行的消费和还款情况!

第三页显示你贷款的明细信息,和还款情况。

人行征信系统技术架构范文第4篇

1 电子监察系统的主要功能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指导精神和监察业务的要求, 电子监察系统一般具有信息服务、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等基本功能, 实现对行政审批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事前监察主要是政务公开监察, 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果, 规范和完善行政审批信息公开;事中监察包括时限预警、接件纠错、办件异常监察以及办件满意度测评等;事后监察主要是投诉处理和绩效考核, 通过预定的绩效考评标准模块, 综合办件效率、效果及投诉等情况进行加权评估、自动排序, 并作数据统计和技术分析。

根据上述功能, 结合当前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经验, 通常总体功能结构如下: (1) 实时监控。实时监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系统自动采集每项行政审批办理过程的详细信息;另一方面是要实现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及部分重点行政审批服务部门办事大厅的视频监控。 (2) 预警纠错。对发生或可能发生违规行为的, 系统能及时自动“报警”, 视情况逐级通知审批责任人, 监察机关同时进行督促整改和调查处理。 (3) 绩效评估。建立“行政许可绩效评估量化标准”, 系统据此对审批部门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自动对各部门、各岗位的行政效能进行打分、考核和排名。对部门的考评结果每月向社会公布。 (4) 信息服务。系统可向群众、各级领导、各部门提供行政审批的各种信息。

2 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数据采集模型分析

2.1 电子监察数据采集流程

在需求分析阶段, 明确监察数据采集是为监察部门或行政决策部门采集行政审批业务中产生的数据, 然后, 在对数据采集的数据源——行政审批业务流程作详细分析后, 便可以实施数据采集任务。这里, 从基础数据采集和数据接收两个焦度, 给出监察数据采集模块静基本流程。基础数据采集端主要是根据事先制订好的数据采集标准, 做数据采集任务的配置, 根据采集任务要求实施数据采集具体动作, 然后, 将采集来的数据封装成统一的数据格式, 最后将数据包上传;数据接收一端主要是负责接收打包上传来的采集数据, 然后根据数据规范和数据转换规则, 将打包过的数据作解析还原处理, 最后存入监察中心数据库, 以供监察部门或决策部门的应用系统使用。

2.2 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数据采集模型的提出

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中间层向最终目标层提供一致的数据描述, 完成从实际业务数据源到目标监察中心的转换。XML能够描述不规则数据, 能够将不同数据源的不同结构的数据按照预先定义的规则进行格式的统一, 形成XML文档, 同时, 可以将多个程序所产生的数据收纳入同一个XML文档并进行传送, 被解析后的XML数据可以被写入目标库。由于XML文档的这个特点, 可以把XML作为数据采集过程中数据描述的工具和转换的媒介。在这个框架中, 按照转换规则定义好的数据结构和转换方法, 将采集得到的数据进行映射转换, 转换后的数据以XML文档的形式展现, 最后, 通过统一的解析, 将XML文档中所承载的数据信息导入监察数据库。

本文所关注的数据采集, 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一是根据数据源定制数据采集任务, 即为完成由数据源数据类型到虚拟数据库的映射;二是虚拟数据库中XML数据模型的建立;三是向监察中心数据库导入采集的数据。

(1) 采集任务配置。

这是数据采集的初始阶段, 需要对数据源、数据模式映射转换规则、采集任务等相关信息进行描述 (形成采集任务配置文件) 。也就是说, 在这个过程孛新建立的映射关系是指导整个采集行为的方向标。因为XML文档具有用户自定义的特性, 因此, 利用这一特点, 可以将映射信息以XML文档的形式保存, 然后利用解析工具对XML文档进行解析, 从中取得各种映射信息, 完成采集任务的定位。

(2) XML数据模型建立。

在这一环节, 涉及一个“虚拟数据库”的建立, 它的鼹的是将各审批邋务系统数据库中的异构数据封装表示成结构完整并且一致的数据视图。最后向监察中心数据库到导入是针对这个环节建立麴虚拟数据库进行的, 与具体的寂用数据瘁无关, 因此, 可以实现目标地——监察中心数据库对数据源——各审批业务数据库的数据类型的屏蔽。在这个阶段, 需要利用XML Sche ma定义文档对审批事项的表结构进行描述, 然后将取褥的数据转化为与XMLSchem a定义的格式一致的数据文档。这些数据文档中的信息类似于真实数据库中一条一条的记录, 但是它们只是临时存储于本地, 在数据导入操作被执行完成后, 存储空闻被释放, 这些文档将被捌除, 所以, 也可以认为是数据的临时存储区。

(3) 采集数据的导入。

在上一环节建立康拟数据痒, 对采集的数据作XML数据封装后, 数据导入是最后一步。在这个环节中, 利用转换映射规则的定义和解析, 将数据文档中的数据进行解析还原, 完成所采集数据的最终导入工作。

(4) 中间库。

行政审批职能部门的数据一般都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 它的数据库是不允许外部系统直接访问的。但同时, 监察数据又必须提供给电子监察系统, 这时就需要在二者之间设立一个缓冲机制, 模型中的中间库就是为提供这个缓冲而设计的。

3 结语

电子政务是指机构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电子技术, 建立精简、高效、廉洁、公正和透明的运作模式。电子监察系统本身是电子政务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以后的工作中, 需要研究:如何运用更加先进的电子技术, 科学设计电子监察系统的架构才能对电子政务的建设起到更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摘要: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也开始了很大发展。国内电子监察系统的架构设计还不够成熟,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措施, 重点对于行政审批电子监察数据采集模型分析进行探讨。对于今后电子监察系统设计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电子监察系统技术,功能,架构分析,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前, 邹霞.XML数据交换技术在电子监察系统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5 (3) .

上一篇:人机工程学案例并改进范文下一篇: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影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