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档案信息安全论文范文

2024-05-01

信息化档案信息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一、对大数据时代与档案信息安全价值的基本认识

1.大数据时代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互联网的技术不断发展,渗透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加上移动网络、物联网与其他各种联网设备的出现与普及,一个必然产生的现象就是数据的迅速增长。从海量至于无穷大,世界正被数据淹没。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及数据分析技术的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大量的档案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具有宝贵价值的信息,使档案数据从资源转变为知识财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民众。

2.新时期档案信息安全的特点

关于档案信息安全的概念,有的学者将档案信息安全与网络信息安全的概念联系起来,认为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档案信息安全,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就是指档案信息的安全,是指档案保存机构采取安全保障措施,来保护档案信息免受外来威胁和危害,让它保持一种完整、清晰、确定且可用的存在状态。它的保护措施包括:科学技术、安全设备、安全管理,以及各类相关法律法规,主要表现为档案信息安全的技术硬手段与教育、管理和法律的软手段。同时,还可以将其分为档案信息系统安全、档案信息内容安全、档案信息设备安全等几个方面。

新环境下的档案信息安全尽管与以往的档案信息安全有着历史的逻辑承续,但形成了一些新的特点,其风险链、风险域和风险度都有了诸多新变化,呈现出隐蔽的关联性、集群的风险性、泛在的模糊性、跨域的渗透性以及交叉的复杂性等特点。信息化社会到来,大数据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档案管理与档案工作。而作为档案工作实际管理对象的档案,其有用的档案信息对于个人、企业乃至国家都非常重要,但档案信息安全却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过去,纸质档案是主体,现如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应用愈加广泛,大量的电子文件产生,使档案信息安全的研究也变得复杂起来。档案信息具有原始性,一旦遭到损害,其损失不可估量,这也加重了档案信息安全的艰巨性。而且有些技术在档案信息安全工作中得到应用后,其安全隐患才会显现。

3.档案信息安全价值

信息安全价值指信息安全对于人类的一切意义。这种意义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是信息安全的目标性价值,即信息安全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对权平等、秩序、道德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意义;另一方面是信息安全的工具性价值,即信息安全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军事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作为国家宝贵财富和重要战略资源组成部分的档案信息资源,如果能任由别人窃取、破坏,那么他的存在也毫无意义,而只有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才能使其價值得以真正体现,否则将会影响档案信息作用全面、有效的发挥。“价值”这个词的含义本身就是价值客体对主体的满足,所以,当档案信息保持在安全的状态下,档案信息才能更好地被利用者利用,然后才能谈论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的价值,于是便有了这一概念。也有将档案安全价值定义为是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某些安全设备和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从而提高档案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

二、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1.个人档案信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日益普及,个人信息的获取途径日益增多,泄露的可能性较以往大幅升级,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屡禁不止,个人信息安全备受威胁。例如在社交软件QQ中,经常会有一些不知名的链接,一旦点进去,个人许多信息就会被窃取,造成诸多麻烦。还有一些强力机构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技术收集我们的所有信息,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被挖掘的隐私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同样,在档案领域,信息技术在方便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利用中个人信息安全风险。在档案利用中,尤其是民生档案,作为个人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历史记录,包含着大量的个人信息,个人隐私一经泄露, 会给个人权益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这对整个档案信息安全的发展也是巨大挑战。一旦档案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其对人类的意义也不复存在。

2.企业档案信息

俗话说物极必反,在数据大量产生的今天,信息过量的同时也会导致信息匮乏。因为由于信息太多而受众的分辨能力有限,无法获得最需要的信息,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也有可能被众多垃圾信息所淹没而满足对信息的真实需求,就又产生了信息匮乏,当然这种信息匮乏也是相对的。在今天,数据比任何时代更值钱,更能决定竞争的成败。一个企业如果能合法挖掘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保证本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问题的出现,就相当于在企业竞争中占据了先机,往往档案信息中包括一些核心机密,关乎企业的存亡。而且,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时刻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保证档案信息安全是每个企业经常碰到的问题。将各种涉及到企业核心信息的档案收集、保管好,可以大大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效防范恶意欺诈。由于档案信息有着不可替代的依据和凭证作用,它能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或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然而,现实却是企业信息窃取现象层出不穷,商业诈骗不断,严重影响企业档案信息安全。

3.国家档案信息

大数据涉及范围广泛,档案信息安全在国家安全中所受到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显而易见。科学技术越发达,一个国家越不可能独立的存在与发展,它会与世界的各个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档案信息安全已经成为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不仅影响公民个人权益,更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公众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在各个国家之间大打信息战的今天,能够掌握一些重要的档案信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可以实时掌握一个人的邮箱信息、语音聊天、文件传输、IP登陆时间等数据,那么我们将很容易分析出这个人的行为性格、生活方式、社交范围等,对于一个国家亦是如此。国家信息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战场。

三、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安全价值实现的必要性分析

1.思想主导

思维观念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即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体现。同样,档案信息安全价值也是档案信息安全行为保障的思想条件,是档案信息安全发展的内在思想动因,可以说档案信息安全价值主导着整个档案信息安全行为。如果人们能够认识到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价值,保持正确的思维观念,就会为实施良好的信息安全行为提供价值前提。相反,如果一些人并不重视档案信息安全,认为这种事情与自己无关,而不顾法律法纪,在错误的档案信息安全价值指导下,做出有害于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行为,严重考验档案信息安全状况。所以,只有崇高的档案信息安全价值成为档案界人士的追求,甚至成为社会主流,档案信息安全才有可能,档案信息才能被更好地利用。由此可见,实现档案信息安全价值,对于档案信息安全的进步是内在思想动因。

2.主体需要

物质决定意识。随着人们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这也促使着人们思想意识和文化观念的较大改变,一些物质上的稳定安全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各种信息呈爆炸式增长,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也更加丰富和多样。与新形势相适宜,人们对隐私安全产生了更大需求,这是人类的客观需要。所以,实现档案信息安全价值,促进档案信息的安全,其实也来源于主体的需要。当主体有所需要,档案信息安全价值才有存在的必要。对个人、企业、国家来说,均有不同程度的隐私与机密,会与它们的利益相联系,一旦这些重要档案信息被破坏,就会给他们造成损失。所以,当他们认为有必要去保护档案信息,其安全价值才有意义。

四、策略分析

1.宏观层面——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制度保护

在现代社会,通过法律来确认档案机构在国家机关中的地位,以期保护档案信息的安全以及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法律法规为整个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为了档案信息安全价值的实现,保证档案信息安全对主体的意义,从而更好地保護档案信息,需要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的法律,制约一些不法分子,侵害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利益。尤其在知识管理的背景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有助于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为企业专利提供保障。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通过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能够防止商业和技术秘密泄露和流失,有效地维护和保障企业的自身利益。

2.意识层面——加强宣传以提升公民档案信息安全价值意识

正确的档案信息安全价值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培养和接受形成的。为了提高人们的档案信息安全价值意识,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价值宣传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宣传,可以让民众了解档案信息安全价值的内涵,借此培养他们正确的信息安全观,进而提高他们对档案信息安全重要性的意识,尽管他们不一定具备专业技能,但是如果全社会能够形成强烈的档案信息安全价值意识,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对于档案信息安全的维护意义重大。

当一个档案工作者具有良好的档案信息安全价值素养时,即使他的档案信息安全技能不够专业甚至比较薄弱,也会做出正确的档案信息安全价值选择。“因为档案安全的最大保障是人的认真,档案安全的最大危险是人的疏忽”而一位具有高水平档案信息安全技能的人,当他不具备相应的档案信息安全价值素养时,其行为仍然可能威胁信息安全,如果它具备的高超专业知识和技能被他人利用,就可能成为他人破坏档案信息安全的辅助工具。

3.技术层面——采用大数据技术注重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

20世纪90年代后,信息系统安全开始成为信息安全的核心内容。同样的,在档案领域,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也是档案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已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生产和生活中的工作,而且计算机网络能将世界连为一体,安全的需求不断向社会各个领域扩展。人们的关注对象转向信息本身,尤其是极具价值的档案信息,继而关注信息系统的安全。21世纪是信息时代,档案信息系统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而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在信息社会中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到国家机关的运作、企业经营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有维护了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才有可能保护信息在存储、处理或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确保档案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能够正常运行。从而促进档案信息安全价值的实现。例如一些企业的商业机密,一旦被通过不法渠道获取,对企业将是一种巨大损失。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信息化档案信息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从企业档案信息的重要性入手,思考了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借此阐述了企业管理中存在忽视企业档案管理倾向,最后阐明构建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更好的应对企业发展需要。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意识;重要意义

所谓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中不断发展所形成的对企业、社会乃至国家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信息材料,这些信息材料是企业内部产生的最真实、最可靠、最具有权威性的原始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它们的存在对企业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是企业信息产业中最珍贵的无形资产。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独占鳌头,就必须充裕企业信息资源,完善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竞争环境中经济利益最大化。由于企业档案的信息价值不为企业所用,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对企业档案的重视度降低,使得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得到忽视。另外,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使档案信息材料的存储介质多样化,这些介质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忧患。这些介质抵抗外界不利因素的能力较差,往往会因为存储环境不利、保管不善而造成破损、变形,或因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的影响,导致信息丢失、消失、磁化。为此档案信息安全性成了兰台界探讨并和思考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也成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热点。

一、企业档案安全性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社会的竞争是知识产权的竞争,是核心技术的竞争,企业档案是企业的信息资源和企业的知识资源,也是企业核心技术源,企业要想可持续性发展,不仅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更要拥有保护核心技术的措施和手段。其一、企业档案信息材料的内容是企业核心技术的载体,要保护核心技术的安全应用,就必须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防护。其二、由于自然灾害的无章可循,造成档案信息材料丢失的案列很多,即使修复技术再高超,也很难把重创过后的重要数据完全复原。因此,强化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不仅是档案管理人员值得思考的内容,也是应对自然灾害爆发对档案造成威胁的需求。在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档案信息材料多以数字的形式存放。这种方式虽然带来了阅读和保存的便利,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逻辑归档的信息资源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没有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只是进行了管理权限上的归档,一旦计算机或者网络遭到破坏,数字档案信息就有可能永远丢失。其三、在档案管理和应急预案中,我们要做好档案信息迁移和纸质文件材料的异地存储,是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意识的思考,也是应对数字档案安全性隐患的客观需要。

二、企业档案安全建设中存在的隐患

(一)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形成的环境及其传播途径存在的隐患

如今企业管理趋向数字化,企业档案多以数字档案的形式存在于服务器中。纸质档案在转化成数字档案形成的过程中,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人员以及企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数字化过程中会出现机密信息曝光、绝密信息现身的现象,这显然是一种潜在的信息泄露。针对各种情况,企业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对信息材料进行机密程度区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避免出现核心信息泄露事件,实际上这种区分度是模糊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遇到较多问题,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在档案信息处理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计算机软件、硬件故障、病毒入侵、黑客接入、服务器使用寿命等多种现象的影响,致使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遭到威胁,导致信息丢失、信息不全、字符变乱码,核心信息泄露等问题,给国家和企业的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二)档案信息安全体制不健全

企业档案工作是一项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工作,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一旦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就会导致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不明晰、管理范围不清楚、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从而导致管理系统漏洞百出,使档案信息安全性大大折扣,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保密意识,只要是企业员工,无论密级程度都会有求必应,这是企业中最不容忽视的现象。总而言之,由于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科学的保护,使得档案信息材料的泄露事件偶有发生,对企业造成很不良影响。

(三)企业对档案的管理资金支持不够

企业对档案管理一定程度的忽视,直接导致企业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减少,这对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不利的。信息发展为安全防护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信息安全提供了不少技术上的支持。如:图书馆、超市、企业办公楼等很多场所,都有新型安全防护设备的身影,我们也对之逐渐习以为常。对档案而言,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信息载体的保护神,肩负着档案信息的安全和有效利用的安全。主观的从网络安全、物理安全和人的安全上考虑,是为企业的改建、扩建和发展提供支持的基础。客观上由于企业领导对档案行业的不理解,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档案专项资金缺憾,档案专用设备陈旧、档案库房狭小、档案库房的安全设施不到位,缺少必要的防护设备、安全监控设备、防盗报警设备等,这些都成为影响档案安全性的隐患。

三、构建企业档案安全管理体系

(一)强化档案资源形成过程的管理

档案安全是档案管理的永恒话题,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所在,确保档案的安全,必须要从源头抓起。在进行数字档案收集时,企业要重视参与人员的选拔,加强对参与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同时,对档案的机密程度进行有效划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努力提高对核心档案材料的密机保护。如:把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信息,单独整理,单独存放,并设立严格的查询体制等。

(二)建立健全档案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档案安全,要从日常工作的细小环节入手,把档案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企业要立足于本企业档案管理的特点,制定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相关的,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从档案的收集、传递、整理、归档和保管等环节上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在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要以企业内部档案管理制度为根本,结合相应的技术措施,对档案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使得档案管理在日常的利用过程中发挥其作用,避免造成失密等人为因素的错误。如:档案库房环境保持温度在17℃~20℃,相对湿度35%~45%,定时对档案的摆放、借阅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在案。

(三)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应急预警制度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为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天灾人祸做出一套全方位的、完善的应急预警制度。首先,管理人员要制定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其中包含灾害的外部特征、将会造成的影响,档案转移环境,转移后的安全防护。其次,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具体职责,对灾害处理的应急措施,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等等。由于灾害的不确定性,为使应急预警制度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档案管理的日常运作中,不定时开展应急演练,通过这些演练活动,让管理人员加强灾害的应对意识,从而增强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执行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档案信息的损失。

(四)提升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技术水平

档案管理是一门学科,管理体系是科学的,管理措施是科学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具有科学意识。档案管理过程需要人的参与,管理人员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档案管理的效果。为此,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管理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工作的顺利展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竞争意识的逐步加强,企业档案安全性管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企业档案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是唯一的,一旦遭到破坏或是泄露,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企业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时刻警惕档案的信息安全,在引起企业领导重视的同时,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作为企业管理者,要站在理性的角度去正确看待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合理的重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积极有效的利用各种措施保护档案信息资源,保证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杜桂芳.信息时代做好企业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3(8)

[2]李春竹.浅议企业档案安全体系建设[J].档案保护.2013(11)

[3]高航舟,高艳.浅谈企业档案的安全管理[J].新疆电力技术.2013(7)

[4]周知勇.对档案安防工作的几点思考[J].云南档案.2013(9)

信息化档案信息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档案工作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较传统高校档案管理方式而言,信息化管理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但也引发了一系列信息安全风险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针对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以保障高校档案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风险;安全管理

新时期,网络信息技术逐步成熟,各大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步朝着现代化与信息化方向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已经由传统的手工化逐步过渡到数字化。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高校档案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但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与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若高校档案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则可能引发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工作,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1.1制度风险

当前,在我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用以确保数字化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只能利用计算机相关法律法规,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进行维护。这就为许多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为了达到目的,对高校档案信息进行恶意窃取、攻击和破坏,严重危害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完整性与可靠性。

1.2外来风险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数字化与网络化之后,黑客攻击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管理的重大难题之一。1)计算机病毒。病毒被视为网络最大危害之一,网络所有终端与通道都可能遭到病毒的严重攻击,如今,计算机病毒种类越来越多,虽然,配套杀毒软件也相应问世,但由于杀毒软件相对滞后,因而网络病毒依然肆虐,难以彻底清除,这样极易导致高校档案信息丢失;2)非法访问。无论对于内部非法访问,还是外部非法访问,均有可能使网络遭受非法篡改与攻击,对档案资源的安全造成威胁。

1.3物理安全风险

物理安全是指系统相关设备受到物理保护,因而免于丢失,不受破坏。具体而言,指的是防止计算机设施以及媒体等免受诸如地震、火灾、水灾等灾害及人为操作失误所造成的破坏。物理安全风险是指计算机设备及设施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毁,受到地震、火灾、水灾、辐射、盗取、线路截获等的破坏。

1.4管理风险

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而言,若保密意識不够,责任感不强,也会对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带来直接影响。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并未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认识也十分薄弱,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管理人员还未跟上步伐,不少管理人员无意识中将档案信息内部网络结构或用户账号、口令等泄漏出去,再加上对于档案机房管理不严格,导致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1.5信息安全评估风险

由于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评估起步较晚,因而仍存在不少风险和问题,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管理层对于档案信息安全评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安全评估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与此同时,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安全风险意识,安全评估水平普遍不高;

(2)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及技术标准亟待完善。高校档案管理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不仅是一个管理过程,还是一个技术过程,需要以具体环境及情况为依据,对工作流程及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科学地制订,尤其是实际评估中的定性、定量方法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与作用,都需要通过实践摸索进行进一步完善;

(3)安全风险评估工具发展相对滞后。随着档案信息化管理漏洞地逐步增多,档案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工具的研发力度。但当前多数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缺乏足够的安全风险评估意识及技能,因而导致安全风险评估工具难以得到快速发展与有效利用。

2.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2.1构建完善的档案信息安全规章制度

为了有效确保高校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高校档案部门应以国家档案局所发布的信息化建设纲要为指导,以自身具体情况为依据,结合我国计算机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同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用以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运行过程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我国应针对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安全,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2.2搞好基础性工作,保障档案信息的物理安全

针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应扎实搞好基础性工作,将档案信息可能受到的泄密风险降至最低。一方面,对于系统安全性而言,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应尽可能选则不同厂家型号不同的设备,以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为避免某网段的安全风险蔓延整个网络,应进行子网设置,采用分级及分段物理隔离方式,形成相应的日志,并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扫描;此外,还应注重对网络信息范围进行控制,结合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相关要求,对捐献或寄存形式进馆的档案资料及集体、个人档案是否允许上网等保密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应将上网的档案进行安全级别的划分,并予以加密,只有达到一定安全级别的用户,方可利用此档案;同时,还应注重加快制定档案信息安全响应机制、档案数据库安全响应机制、灾备数据恢复机制等。

2.3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

为了切实搞好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关键仍在于人。必须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加强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及业务水平建设,要求各个管理人员都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及良好的工作作风;应针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制定相应的工作职责制度,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要求大家各司其职,不能逾越自身管理范围,更不能借助职能之便轻易泄漏档案机密;另一方面,高校应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学习机会,如进修、轮岗等学习,以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能,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此外,高校还应从政策及待遇方面出发,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高校档案安全管理提供全面的服务。

2.4搞好档案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首先,应加强高校档案信息调研,尽快熟悉高校档案管理组织的结构及具体情况,针对组织战略,业务类型、目标、流程,所依赖系统的基础性建设及档案安全需求等问题,进行全面调研与诊断;其次,应注重搞好档案信息资产识别工作,参照相关标准的要求,结合高校档案管理组织的实际业务流程,对档案管理系统IT资产予以识别,如软硬件、信息收集、分类、筛选、统计等,列出清单,对资产的重要性及业务信息流进行全面分析,根据价值对档案资产进行分级标识;再次,搞好档案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工作,结合所列出的重要资产清单,对其所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标识与处理;此外,应加强档案信息安全的脆弱性识别,针对重要资产所面临的风险来源进行分析,找出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最后,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并制定相应风险控制及防范计划。

3.结束语

信息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应用,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发展契机,因此,必须加快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以保障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吴绍忠.数字化档案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J].中国档案,2011(06):157-158.

[2]王朝阳.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及安全问题[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01):44-46.

[3]刘凝芳.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安全的有效管理机制[J].科技创业月刊,2011(03):139-142.

信息化档案信息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档案开放程序规制构建四个基本要素中,确认档案开放主体是关键一步。明确主体构成及责任主体权责是构建档案开放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档案开放责任主体和权利主体,重点对档案形成及保密机构、国家档案馆、授权的档案形成单位及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等档案开放责任主体的权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档案开放程序规制开放主体开放权责

“档案开放程序规制,就是围绕档案开放程序开展法制建设,即对档案开放任务进行有效分解,对档案开放全过程各环节的权责严格落实,依据法定程序行使档案开放职权,履行开放责任,并依托监督机构对档案开放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保障档案开放工作依法实施和有序开展”。[1]档案开放程序规制构建是将档案法从“实体法”向“程序法”推进的努力尝试,包含主体及权责、客体及类别、流程及方法、监督及追究四个基本要素。档案开放流程设计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核心要素,也是开放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前提条件,因此,笔者首先完成了对此要素的研究。[2]

档案开放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社会工程,其顺利开展是多个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梳理参与其中的各个主体,理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厘清责任主体各自的权责,是档案开放程序规制构建无法回避的重要任务。法国学者法约尔曾指出:“责任是权力的孪生物,是权力的当然结果和必要补充,凡权力行使的地方,就有责任。”[3]档案开放主体权责,主要是指承担档案开放职责或任务的公权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即有权力就必有责任,有时权力就是责任。本文在探讨其主体构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相关责任主体的权责。

一、档案开放中的主体构成

档案开放中的主体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履行开放责任、实施档案开放职权的公权机构,称之为档案开放责任主体,二是依法享有档案开放权益的当事人及其他参与人,称之为档案开放权利主体。

(一)责任主体

依据完整的档案开放程序及规范的档案开放流程,档案开放任务须由多个责任主体共同合作才能顺利开展。按照档案开放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以及权力与责任相一致的原则,责任主体应由以下机构组成:

1.档案形成机构。档案形成机构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简称《档案法》)等相关规定,把本单位形成的需要长久保存的档案定期移交给同级国家档案馆的各级各类组织机构,包括党政机关、团体、国有企业及相关事业单位等。档案形成机构作为开放档案的源头,最了解自身业务工作的内容性质,熟悉自身业务范围的发展状况,最能够掌握档案保密的关键部分,是准确判断档案是否应予开放的关键,是重要的档案开放责任主体。

2.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并提供利用服务。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作为集中保存国家档案的基地,与各档案形成部门和档案开放当事人直接发生联系,无疑是档案开放最核心的责任主体。

3.授权的档案形成单位。授权的档案形成单位是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授权,由单位自行永久保管和利用档案的机构,因此也应由其负责承担本单位档案开放的全部责任。例如:根据我国外交工作的特殊需要,国家档案局授权由外交部自行管理其档案,并设置了外交部档案馆。

4.国家保密机构。国家保密机构享有秘密文件范围的认定、密级的确认及保密期限的确定等权力,因此在“涉密”档案的解密工作中应承担部分责任,成为档案开放责任主体之一。

5.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档案开放工作拥有监督权和指导权,因此在档案开放工作中,承担较为重要的监督指导责任。

(二)权利主体

档案开放权利主体是指与档案开放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以自己名义参与档案开放利用程序的当事人以及依法享有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其他参与人。虽然档案开放程序重在强化责任单位的职责,但是离开权利主体的积极参与,档案开放就会成为档案机构、档案形成机构演绎的“独角戏”。反之,如果公众积极参与,无疑能够加速档案开放进程。如2000年12月18日,德国法兰克福《众报》的头版头条以《媒体聚焦场面尴尬》为题,报道了柏林州档案馆遭遇公众骚动引起媒体关注而处于尴尬场面的事件。该档案馆因即将搬迁决定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暂时关闭,由此引发公众的强烈反对,甚至采取了“特别行动”。[4]这些公众习惯于档案馆对他们开放,而不能容忍档案馆的关闭,实际上已经成为该地区档案馆存在和发展的坚定支持者。”[5]可见,权利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权利行使的重要体现和有力保障。权利主体既可以围绕档案开放的内容、形式、时间等做出积极回应,又可以对档案开放工作的效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促使档案开放反馈机制、评价机制及监督机制的完善。需要注意的是,档案开放工作的内部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档案开放程序规制的构建中,权利主体的行为不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本文着力探讨档案开放中肩负重任的相关责任主体的权责内容。

二、档案形成机构及保密机构权责

档案开放程序规制首先要明确,档案形成机构应重点负责“涉密”档案的解密工作,承担解密的主要责任,保密机构承担“涉密”档案的审查和指导责任。

现有档案开放制度,没有明确规定档案形成机构在档案开放中的责任主体地位,相关条例甚至明确提出保存在档案形成机构的档案不对外开放。然而,档案开放的首要工作——“涉密”档案解密审查,必须由档案形成单位审核把关。依据《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其解密条件及责任分工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涉密”档案的解密责任主要归属于档案馆和档案形成机构,其责任划分依据主要是时间及保管场所。虽然此规定明确落实并有效衔接了已进馆和未进馆“涉密”档案解密的责任主体,但是将已进馆“涉密”档案的解密责任归属于档案馆,一是与《保密法》提出的“解密工作由秘密形成单位负责”的相关条款相背,二是缺乏实施细则做补充,使其成为事实上的虚设条款。因此,无论档案在档案馆还是档案室,档案开放程序规制均应明确,“涉密”档案的解密应由档案形成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现有的保密制度对秘密范围的认定比较笼统,解密单位需要花大量精力去探索解密的方法和措施。解密之难还在于解密范围和标准随社会环境和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一定时期认为可以开放的,在特殊时期又需要重新审查。因此,保密机构应承担“解密”的审查和指导责任,对秘密范围的认定可以更细致规范,并积极参与档案开放工作中的“涉密档案”的认定和审查,对档案形成机构审查过程中把握不准的内容,提供指导性意见。

此外,档案开放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如开放鉴定、档案提前开放的认定、档案公布前的审核,档案形成机构都需要配合档案馆承担相应责任。已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文件,档案形成机构还应做相应标识,以便这些归档文件移交到档案馆后,可以简化开放手续,及时向社会开放,解决《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档案法》目前存在的一些冲突。如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北京市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工作管理办法》,就要求对已作为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文件的开放,在备注一栏里做出“已开放”的标注。[6]

三、国家档案馆权责

各级国家档案馆在档案开放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档案开放的各个环节都承担相关权责。依据档案开放工作流程,档案馆应承担以下具体任务:

(一)负责“涉密”档案解密的沟通、协助和核查等工作

档案馆作为档案的保存场所,虽然在理论上拥有部分所谓的“解密”权力,但是在档案解密工作中实际仅能承担辅助解密的责任。档案开放程序规制应明确国家档案馆承担辅助“涉密”档案解密的沟通、协助和核查等责任。如档案馆保存的1991年前形成的涉密档案,如果其保密期限即将届满,应及时告知档案形成机构;对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类涉密档案,经审查有必要提前开放的,应向档案形成机构发出提前解密的通知,是否解密,要经过档案形成机构的认可;对各立档单位移交来的档案的解密状况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各种档案解密审查经验提供给审查机构共享等等。

(二)负责档案开放前鉴定的组织工作

开放鉴定既是档案开放与否的重要关口,又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屏障。虽然现有档案开放制度明确规定了国家档案馆应承担此项职责,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规范的流程,导致档案开放与否自由裁决空间较大。大多数档案馆对档案开放持保守态度,即可开放可不开放的一律不开放,一卷档案“涉密”内容不管占的比重多少,一律划为不开放范围,这种做法导致我国档案开放比率过低。虽然这种行为能够使档案馆“自保”,但是却以剥夺公民的利用权为代价。因此,档案开放程序规制必须明确开放鉴定组织的程序、方法和责任,以规避这种消极开放行为。如2014年出台的《北京市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工作管理办法》,明确了档案开放鉴定的组织与职责,规范了档案开放鉴定程序,明确了档案开放范围等。[7]在该管理办法下,北京市各区县档案馆有据可依,变按卷审查鉴定为按件审查鉴定,成效明显。另外,鉴定过程中如遇到疑难问题,档案馆可以提出申请召开联席会议,以寻求科学、民主的解决方法。

(三)负责开放档案的整理与编目工作

《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第五条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的档案必须经过系统整理,并编有供利用者自行检索的案卷或文件级开放目录。”美国开放制度也明确提出,已作解密处理交到国家档案馆的文件,整理编目后,才能向公众开放。[8]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档案馆整理和编制文件级目录将是发展趋势。如广州市档案馆开放档案目录,已按照文件级方式整理和编制。开放目录包括责任者、文件日期、题名、页号、案卷号、顺序号等要素,并添加了全宗名称。

(四)定期公布档案开放目录

随着公共服务理念的深入,档案馆开放档案目录不仅要及时公布,而且应该采取公众容易获取的方式公布。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档案信息网站公布开放目录就是一种重要方式。北京、浙江、广州等地都实现了档案网站的档案开放目录公布。《广东省档案条例》第三十六条甚至明确规定:综合档案馆应当建立档案电子信息网站,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目录。

(五)开放档案的公布

依据《档案法》及《档案法实施办法》相关条款规定,保存在档案馆的,由档案馆公布;必要时,应当征得档案形成单位同意或者报经档案形成单位的上级主管机关同意后公布。档案馆的公布权不仅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而且有相应的责任追究条款加以保障。

(六)开放档案的利用服务

《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档案馆为档案的利用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提供方便。”《浙江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应当采取设立阅览室、档案网站等多种方式,向社会提供已开放档案、文件查询服务。”档案馆应以利用者的需求为导向,灵活采用多样化的利用服务模式。如目前北京、广州、上海、浙江、天津等地档案馆推出网络服务模式,向社会提供开放档案的指南、目录和全文。2015年,广东省档案馆在原有提供手机上网查阅本省已公开政府信息的基础上,添加了“国家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系统”的网站链接。手机用户通过原有手机系统点击链接进入“国家开放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系统”,可以快速查阅全国50个副省级以上档案馆提供的开放档案。[9]

(七)开放档案年度报告的编制及发布

《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应于每年年终将本年度开放档案的全宗目录、档案数量和利用后产生的重大效益等情况报送本级和上一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各级档案馆可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来年档案开放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授权的档案形成单位权责

授权的档案形成单位的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开放的重要对象。档案开放程序应明确规定,该类机构承担本单位的档案开放责任。虽然《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涉及国防、外交、公安、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利益的档案,经上一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期向社会开放”,但是如果该类机构已为档案开放做好了充足准备,就能够及时有效地履行档案开放责任。例如:虽然外交部保存的大部分档案属于秘密档案,但是在外交部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04年至2008年期间对外公布了三批近八万余件档案,三次解密档案的数量分别占该时期形成档案总量的30%、60%、70%,外交部开放档案总数和开放比例逐年上升,其中标有“绝密”级的文件占开放档案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此外,依据《外交部档案馆开放档案暂行办法》的规定,外交部保存的开放档案将编制机读开放档案目录,提供查阅利用场所进行查阅、摘录或复制,利用者可以在研究著述中摘引,编制介绍性的文字材料和检索工具,系统出版开放档案的汇编。

五、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权责

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档案开放工作拥有监督权和指导权。根据责权统一的原则,具体承担的职责有:一是对档案形成机构、国家档案馆的档案开放任务提供业务指导。二是对档案开放利用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负责组织开展档案开放利用效果评估与反馈;负责收集全国档案开放典型案例,对档案开放工作经验加以推广。三是负责组织设立相关领域的档案咨询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对档案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提供咨询或作为牵头人召开相关单位的联席会议,并明确牵头人、参加部门、工作职责、工作规则等事项。联席会议协商没有达成一致的事项,由牵头部门将有关部门的意见、理由和依据列明并提出意见,报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决定。四是对于授权的档案形成单位的开放责任,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与授权单位之间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协议,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备案;档案行政管理机构还应将受委托的机构和受委托的事项向社会公布。上述各责任主体,应依据档案开放程序规制构建的流程与方法行使档案开放职权,采取多种措施实现档案开放目的,选择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进行档案开放。每一个责任主体,都必须明确各自的责任范围。同时,廓清各自的权力边界,构建权力“行使有度、运行有序、监督有效、出轨问责”的档案开放程序规制。为此,在探讨主体及权责之后,还应着力展开对档案开放监督和问责的研究。通过对档案开放进行全程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保障档案开放程序的实施落到实处。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责任为导向的档案开放利用政策评价与设计”(项目编号:11CTQ035)及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档案开放程序规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14-R-03)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李扬新,贺军,邱柏霞.《试论构建档案开放程序规制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J].北京档案.2014(5):16.

[2]贺军,李扬新,吴玉婷.《档案开放程序规制构建的流程与方法》[J].北京档案.2015(3):17-20.

[3](法)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周安华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86.

[4](德)HartmutWeber.提供利用档案.李文栋译.外国档案动态.2003(9).

[5]冯惠玲.开放,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之路[J].《档案学通讯》,2004(4):11.

[6] [7]钱海峰.《北京市区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工作管理办法》解读[J].北京档案.2015(5):11-14.

[8]韩玉梅.外国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63.

[9]何奕忠.国家开放档案信息手机可查[N].中国档案报,2015-04-09(1).

信息化档案信息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实施多部门合作防疫管理体系,利用网格化管理理念,以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制订疫情防控实施方案,系统化落实各项措施,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各部门及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用数据化反馈结果促进成效改进。半年多的实践证明,多部门网格化管理策略是学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指出,在实施过程中网格化管理也要因地制宜。

[关键词] 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党建实力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云南省教育厅党建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党建‘网格化’管理助力疫情防控的研究与实践”(2020DJGX094)

[作者简介] 李永和(1961—),男,贵州兴仁人,理学博士,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在疫情防控中尤为关键。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立足于“防”和“早”,坚持做到组织领导、严防严控、宣传教育、服务保障、有序开学、督查检查“六个到位”,实施了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即:以学校各级组织机构为横向网格,以所属人员为纵向网格,以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为中心,实施网格化管理、信息化反馈、科学化监督,确保学校疫情防控形成整体,形成合力,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确保学校师生的安全与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基于数字信息管理技术的一种新兴的管理方式,即根据地理位置、属地、时间等属性,在对服务资源及服务团队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将管辖区域合理划分为单元网格,并对各网格实施全面、多元、精细、动态及个性化的管理[1]。网格化管理是处理当前复杂管理事务的一种新兴管理模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的实践经验[2-5]。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的局面来之不易,要巩固成果并最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持续强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已经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但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策略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要持续加强,要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议精神,切实抓好疫情防控漏洞排查和整改工作,这对于高校来说极端重要,是重大的政治责任。

自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开启以来,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立即采取了应急机制,疫情防控采取了网格化管理模式,就是把学校各党总支(直属支部)分成若干网格,把全校师生纳入网格化组织进行管理,以学校各级组织机构为横向网络,以所属人员为纵向网络,以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为中心,进行包干式管理,各负其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开放式、相互支援的区域性党建工作新格局。网格化管理模式从2020年2月起在全校实施以来,逐渐建立和完善了畅通党建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信息机制,健全和畅通了信息上下交流反馈的通道,通过横向整合、纵向拓展等途径,把党员、干部、员工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二、网格化管理总体框架

结合学院机构设置与管理体系,实施“搭建四级平台,组建四种网格”的疫情防控总体框架。

(一)搭建四级平台

1.一级平台:学校党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平台。学校党委层面成立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领导小组,组建组织机构和制订本单位疫情防控应急實施方案,根据上级(云南省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和教育厅、高校工委等)的文件精神和指示,做好顶层设计工作部署与安排,制订下达学校各党总支(直属支部)的具体工作。

2.二级平台:各党总支(直属支部)疫情防控实施平台。各党总支(直属支部)是学校疫情防控的实施网格点,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具体防控任务与措施,制订本总支(直属支部)的细化措施,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利用其特长亮点,创造性地开展疫情防控的具体措施,并做好信息宣传与舆论引导、正能量宣传和意识形态的教育等。

3.三级平台:党支部教师党员(辅导员)信息统计平台。教师党员组建疫情防控先锋突击队,直接对接各网格点全体教师,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其他非党员师生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尤其是辅导员教师,直接对接各网格点学生的信息统计和动态管理,做好信息收集与统计上报,同时对接党总支(直属支部)平台,做好疫情文件规定的上传下达工作。

4.四级平台: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平台。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是网格化最基层分子,在疫情防控中处于关键的地位,也是抗疫情先锋队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对全院学生进行有效防护的关键力量,应当充分发挥其在基层的有利条件,使其成为班级学生的引导员和信息员,全面做好班级学生的各种信息统计和动态管理。

通过四级平台互相支持,互相联系,全校一盘棋,实现对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科学化、规范化、创新化管理,确保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绝对安全。

(二)组建四种网格

1.支部网格。通过网格化,将各党总支(直属支部)设在网格上,按照学校党委提出的网格化管理助力疫情防控的党建思维,将所有党员按照支部分布分区域形成网格,横有联系,纵有反馈,强化职能,提升服务,在学校疫情报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全校一盘棋,上下左右联动,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

2.队伍网格。精心打造以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教师党员、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主要框架的网络党员疫情防控纵向管理队伍,总支党员领导干部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分片包干,参与党支部的疫情防控工作,制订方案、细化措施、组织实施、精细监督指导,确保全员动员,群策群力,做好疫情防控。

3.管理网格。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建立三个机制:一是领导小组指导机制,纵向加强领导,横向加强协调。二是网格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各党总支(直属支部)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统筹协调、管理服务;明确网格党总支(直属支部)“示范带头、组织实施、关爱党员、发动群众”职能,实现对所属支部师生的全覆盖发动。三是党员管理机制,通过网格,将党总支(直属支部)所属师生进行全覆盖管理与监控,掌握动态信息,利用“每日校园”进行日报告、零报告。

4.活动网格。党支部针对网格内党员的不同特点及特长,实行分类指导,针对疫情防控的政策宣传、预防知识、预防措施、心理疏导等情况,动员所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依据自身特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活动;要根据特殊时期的特殊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端、QQ、微信等载体工具,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如采用微视频、音频等方式,让疫情防控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让广大党员成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生力军,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

三、实施成效

从学校党委利用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探索党建“软实力”的实践成效来看,网格化管理不但拓展了党建工作内涵,找准了党的工作与关键工作的结合点,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影响力,而且切实强化了思想政治部门和基层组织的功能,充分发挥了党建助推疫情防控、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工作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党建工作和全校各项工作。

(一)密切党群师生关系,畅通信息沟通渠道

经过多半年的校园疫情防控的实践,探索出了在紧急形势下的校党委负责下的上下联动机制,这种机制比较适合我校党建工作特点。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网格化管理促进了师生上下互动,畅通信息渠道,充分发挥了党员在掌握民情、疫情防控、扶贫帮困、谋求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反馈的基层意见建议,为学校党委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也是健全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强化资源集约管理,疫情防控精准到位

及时做好防控工作中经费保障、物资保障、设备保障、生活保障等各项保障措施,拨付50万元专项经费专门用于防控物资,购买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5万余只、免洗酒精500瓶、一次性隔离服60套、额温枪500余支、体温检测门10套等,为开学做好物资储备;积极发动广大爱心企业、教职工,向学校捐赠口罩2万余只、额温测量仪102只、酒精299.4千克、84消毒液1010千克。学校党委为此制订管理使用办法,对网格管理点进行精准配备,严格管理和使用,确保疫情防控精准化、常态化。

(三)锻炼党员干部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疫情爆發不久,在学校党委的倡导下,组建抗击疫情党员先锋队,474名师生党员、发展对象及入党积极分子报名参加党员先锋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值班值守、卫生清扫、食堂就餐秩序维护、环境消毒等工作,全校372名师生党员共计捐款4.2万元;215个团支部参与“为抗击疫情汇聚力量”线上主题团日活动,被“云团头条”宣传报道;286名学生青年志愿者队伍积极投身到家乡所在地抗击疫情,展示林职学子青春别样风采,来自二级学院16个地州的民族学生,逆行志愿服务,支援当地疫情防控工作。

(四)提振师生精气神,推进复学平稳有序

通过实施网格化管理,学校各基层党组织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工作热情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全面形成了基层党建工作你追我赶抓创新、创先争优促发展的生动局面。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带动辐射力强的先进典型,学校先后向教育部、省教育厅、中国疾控中心等主流媒体推送疫情防控相关信息186篇;累计向社会媒体投稿9次、教育厅宣传部投稿3次、学习强国投稿6次,被昆明广播电视台视频报道1次;“画笔下的战‘疫’纪实”系列作品、原创抗“疫”公益歌曲《林职硬汉“谁”》唱出青年学子的爱与责任,同名抗疫公益MV发布后受到师生的积极关注与点赞;学校上报的作品《凝心聚力 强化引导 营造科学防控疫情舆论范围 坚定打赢防疫攻坚战信心》获省委教育工委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第一批优秀成果奖。

(五)开展抗“疫”思想政治教育,助力“三全育人”

在2019年3月18日举行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学校党委结合本次疫情防控工作,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同上“开学第一课”;同时,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二级学院辅导员队伍,结合“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公共基础课,用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理解和弘扬中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担当精神,增强“四个自信”,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起到凝心聚力的效果。

(六)展示学院党建力量,助推各项工作开展

自2019年以来,学校提出了云南省高校创建一流党建活动实施方案,调动各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全面开展党建品牌创建,力争形成各具特色的党建品牌。结合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模式,各基层党组织更是创新不断,围绕品牌打造,在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教师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基础上,申报了一个省一流示范党组织、三个一流党建支部;在此引领下,使一流党建创建与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深度融合,成为引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广泛参与的“网格”机制内核,助推全校各项工作更上新台阶。

四、体会和思考

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网格化”管理,对于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提升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学校在推行“网格化”疫情防控管理中开展的一些实践,给了我们以下启示和思考。

(一)学校网格化管理上下联动,确实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有力措施

疫情防控的復杂性,涉及师生工作、教学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防控难度大、形势严峻,容不得半点马虎,组建网格化管理可能是最有效的措施,既能形成以学校党委为中心的领导核心,也能组建出单位(部门)间、人员(党员干部、党员、群众、学生)间的联动机制,触一点而动全身,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管理网格,使管理更加有序,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确保了学校群体防控安全。

(二)不断深化和丰富网格化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品牌创建活动

以这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将网格化管理延伸到党建的其他工作,尤其是学校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中。将各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创建成为学校党建的网格,建成一支一流党务工作者队伍,培育和建设一批一流党建工作品牌,百花齐放,各显特色,全面提升新形势下学校党建工作水平,为“专职于教、专业于林,树木成林、树人成才”的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坚强的保证。

(三)“网格化”管理具有自身缺陷,在实施过程要因地制宜

随着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根据教育部相关会议要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秩序全面恢复。但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重点在网格化管理上,也暴露出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过于“行政化”[6],缺乏对师生“自觉性”的习惯培养,因此,如何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的举措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结语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四级平台,四种网格”的疫情防控总体框架,从学校层面囊括了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再由学校党委集中统一领导,上下联动,信息共享,令行禁止,科学规范,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软实力”;通过学校层面一年的实践,不断优化网格布局和管理机制,探索出了一套切合实际的科学疫情防控策略,形成了“学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手册”,细化操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做到目标明确、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监督有力,能够提高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率,是学校管理体系中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防疫管理模式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瑞娟,陈小红.高职学生党支部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9):12+16.

[2]周金平,岳丽青.多部门网格化管理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陪护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20,27(14):49-53.

[3]米彪.基于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项目档案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实践[J].浙江档案,2020(6):14-16.

[4]郝志东.“智慧乡村”使网格化管理更智慧[J].实践(党的教育版),2020(7):26.

[5]李重仁,宋恩亮.以“网格化”管理释放党建“软实力”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与企业,2013(12):256-257.

[6]王雪竹.基层社会治理: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J].理论探索,2020(2):76-8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Grid” Management of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I Yong-hea, ZHANG Shao-lana, YANG Zhi-lianga, ZHOU Penga, WANG Qib

(a.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b.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Horticulture, Yunnan Forestry Technological College, Kunming, Yunnan 650224, China)

Key words: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rid” management; actual strength of Party building

信息化档案信息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迈入崭新的世纪元,在一个充斥着信息技术、网络化链接的时代,数字媒体技术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档案作为信息资源的特殊载体,在被置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大数据环境下,所凸显出来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正激励着每一位档案人在档案的开发和利用的方式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为实现档案自身的价值,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砥砺前行。本文首先在介绍数字媒体技术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其次,从数字化档案管理内容、管理对象、管理手段、管理优点四个方面入手,研究了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最后,研究了数字媒体技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

关键词:数字媒體技术;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

“……只要有宽带,只要你有雄心,不管你在哪里,都不会边缘化。竞争的立足点变平等了,小虾米和大鲸鱼可以平起平坐了……”

——汤马斯·费里曼《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平的”这是弗里曼创造的新鲜术语,预示着世界步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全球化进程的融合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地域、文化、知识、技术等一切因素都不断体现着自身的价值,既分工合作又密不可分。而信息技术就如同穿针引线般发挥着衔接的作用,世界变得更小,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决定自身能力的主人。不论是电商平台还是物流产业,不论是做微商还是自主创业,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空间感消失了。大数据时代,竞争环境变得公平,信息领域变得快捷,面对机会大家变得越来越均等,面对机遇与挑战,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紧迫感,更要有洞察先机的使命感。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立足本职岗位,提高创新意识,增强政治站位,补齐短板,拓宽视野。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不断提升自己对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做好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和服务工作,为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添砖加瓦!

一、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数字媒体技术主要研究与数字媒体信息密切相关的各类渠道、各类平台、各类介质,涵盖了信息内容的获取与输出、处理与存储、传播与安全管理等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系统。信息经济面对日新月异发展的大环境,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之一的产物,正面临着数字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巨大冲击。如何更好的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到档案工作中、档案管理中、档案生活中从而助推信息经济的发展;如何使档案信息化发展更快速、更便捷已成为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建立数字化档案馆,实现各部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共通也为档案管理人员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高校开展信息化建设,需充分考虑其自身实际发展方向、机构设置及具体需求的前提下,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协调、研究、设计。而档案馆作为一个独立机构,要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同时,更要与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环境为档案馆网站的建设与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带来了创新与挑战。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到档案馆网站的建设,又或是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都与学校数字化建设平台密切相关。就贵州师范大学档案馆而言,处于大数据时代的数字领域中,充分利用校园数字化这个大环境不断推陈出新,厚积薄发,逐步推进校园数字化、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从2005年初成立档案馆开始,档案馆不断摸索探求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创新与研发工作。利用“学校办公平台”的信息来源和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工作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档案信息数据的归档与整理工作。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数据平台的新旧更迭,档案馆所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学校档案工作日益增长的数据要求,严重阻碍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步伐。此外,档案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率较低,无法实现全文查询、检索,更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一定程度上使档案信息化整体水平缓慢滞后。对此利用校园数字化管理模式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数字化档案管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档案的数字化,即通过扫描、压缩、转化、高清处理等手段将传统的纸质材料、录音带、录像带等各种原始档案资料转换成图片文件、声音文件、录像文件,再运用存储管理技术将图片和索引字段存储于数据库中做到信息数据的安全储备,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方便快速的查询手段检索出查档者所需要的档案资料,并通过特定的网络平台发布到指定的区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通共用,最终达到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的目的。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意义

1.推动了档案数字化建设管理进程

在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下,我国逐渐进行了数字化时代,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人们通过利用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地搜索和浏览自己感兴趣的网络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媒体技术应运而生,被广泛地应用于档案数字化建设管理中,为促进档案管理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此外,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背景下,通过建立档案数据库,可以为企业带来个性化、多元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体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发挥出重要作用。

2.健全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功能

所谓档案数字化管理,主要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实现对数字化档案馆的建立和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同时,将档案信息准确无误地输入到计算机内,并存储于档案数据库中,以实现对档案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和数字化管理,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资源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下,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例如:我国综合数字档案馆在具体的构建中,主要采用了搭建网站的方式,对数字档案馆相关功能进行不断修改、优化和完善,确保不同专题的数字档案馆能够形象生动地呈现在企业面前,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3.提高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背景下,我国数字档案不断涌现,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数字档案,可以促进档案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不断发展。此外,对于企业而言,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不断增大和员工人数的不断增多,档案信息将会不断增加,此时,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对档案管理流程进行不断简化,以达到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效率和效果的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高档案信息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档案信息管理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对企业或个人等历史事件的记录和保存,二是用于对未来事件的启发和领悟。而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提高档案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安全性发挥出重要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此外,数字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高科技产物,可以采用档案管理的方式,及时更新档案信息,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出现大量网络病毒和网络黑客,为档案信息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而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背景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字档案的安全性,避免因网络病毒和黑客的侵入而导致档案信息出现丢失、泄露问题。

三、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

1.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通过现代通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设备等多种方式,在档案管理部门内部架构内网从而连通各个部门计算机网络平台;第二是将各个时期、各种类别、各类载体的档案信息作为基础信息资源,其中包含有传统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转换后获得的信息数据,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产生的信息数据经过归档整理生成的电子档案数据库,来自各职能部门著录归档材料信息产生的各类信息数据库;第三是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为主,将原有的数据库转变为知识库,应用自然语言进行所谓的概念性全网络搜索;第四是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应用体系和保密安全应急预案,准确快捷的吸纳和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并为信息資源的使用提供安全保密的管理环境。

2.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点

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数字化档案管理采用先进的数字化存储技术,具有通用性强、安全性高、标准化程度高、可视性强、支持计算机联网查询和实时浏览等特点。其次,资源管理的智能化。广义上可以实现各校际档案管理部门通过互联网实现各高校档案部门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互通。狭义上查档者可以运用超文本或数字媒体技术进行智能化检索,管理者可采用电子加密技术对档案进行机密处理。再次,查档利用的人性化。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快捷地使用档案信息,及时、准确的获取信息资源。最后,数据平台的利益最大化。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共享数据平台”,可以更容易打通信息资源共享的技术壁垒,整合高校各个部门的档案信息资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

对于档案馆来说,实现数据共享,达到信息共通,最主要的工作是要与各部门建立广泛的联动机制。教学与科研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建立与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管理部门的紧密联系显得极为重要。信息数据的对接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学校党政管理部门种类繁多,在办公平台上形成的文件数据信息大部分都是通过OA系统流转和分发的,因此与OA系统的端口衔接也成为档案管理系统研发和使用的重要任务。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就是这一项工程的具体实施者,由他们负责相关档案的归档整理与数据输入等各类相关的具体任务。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档案信息数据通过互联网实现资源互通,信息共享。档案的安全问题也成为档案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在做好安全预警和信息安全防范的同时,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是对档案工作人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事无巨细,只有在档案安全保管、开放鉴定、网络建设和数字化扫描等各个环节,强化意识,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才能构筑起档案安全的坚强壁垒,才能确保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保管,实现档案事业安全、协调、可持续发展。

3.数字档案管理手段

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企业主要以人工管理模式为主,这种管理模式无疑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很容易因为人为因素导致档案信息在管理中出现丢失、泄露问题,不利于档案信息的有效保护。但是,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背景下,通过采用数字档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时,还简化了档案信息的管理流程,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此外,数字档案具有很高的存储能力,能够对海量档案信息进行准确无误地存储,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另外,数字档案还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应用优势,提高档案信息的共享度和利用率,为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数字媒体技术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

1.优化和创新数字档案管理方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背景下,企业要重视对数字档案管理方式改革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对电子化档案管理模式和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的应用,通过简化档案管理流程,确保档案信息检索和查询的高效性。此外,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背景下,企业还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信息的共享度和利用率,以促进档案管理向智能化、数字化、科学化方向不断发展。

2.完善数字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优势,企业还要重视对数字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确保档案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企业要根据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对数字档案管理制度进行不断修改、优化和完善,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性,此外,还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完善,确保档案信息从收集、分类、整理和归档等各个环节操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避免因档案信息管理不规范而导致重要信息的丢失、泄露,进而为企业或个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数字档案管理要实现相关知识的交叉、多元化应用

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背景下,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字档案管理效率和效果,企业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交叉应用和多元化应用,使得档案管理知识与经济知识、政治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充分结合,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丰富档案管理知识,还有利于改革和创新数字档案管理模式,从而提高数字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4.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作为数字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直接影响了数字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首先,企业要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让他们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步伐,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对新型数字档案管理技术进行探究和钻研,提高他们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其次,还要重视对人才引进制度的制定和完善,通过引进高水平、高素质和高能力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确保数字档案管理工作正常、稳定、安全地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只有科学、合理、规范的应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才能更好更快更安全的推进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上一篇:价值管理与财务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预应力锚固水利水电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