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范文

2023-09-10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范文第1篇

目前, 高校数字档案的建设主要围绕对原有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和对现行电子文件的鉴定归档两大内容, 对数字档案的管理则应在充分考虑信息检索和档案利用方便性的基础上设计档案数据库的存储结构, 以服务为导向, 从利用者的角度考虑如何强化档案的管理效能和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一、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文件建设完善数字档案

高校在教学、科研和其他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中所形成的电子文件是高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来源, 是数字档案馆管理的主要对象, 这些涵盖图表、文档、音像的电子文件记录了教学、科研和各项事业管理的经验、方法、成果、轨迹, 经鉴定具有长期或永久保存价值并归档之后即成为重要的数字档案。

现行的电子文件多来源于各单位、各部门的业务信息系统中, 会出现大量的历史记录消耗了很多的系统资源但使用频率可能已较低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 一方面可以考虑建备份系统或者导出信息刻录光盘;另一方面从长远角度来讲, 更需要将体现保存需要和价值的电子信息归档到档案馆, 以便长远地、系统地保存和提供利用, 同时也可以减少以后已有档案数字化的工作量。因此, 需要对各业务部门对现行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调研、鉴定和整合, 或删除或短期保存或长期、永久保存。

电子文件的鉴定与归档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数字档案的保存价值与数字档案馆的管理质量。各业务部门要严谨对待归档文件的筛选鉴定, 不能漏掉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电子文件, 也要避免把无保存价值的临时文件进行归档以增加管理成本。对于有价值的、需要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实施物理归档, 在院系部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 学校应建立专门的档案数据库, 按照档案管理方法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统一的整理、保存, 并实行集中管理, 由档案馆来提供利用服务。

二、借助信息技术做好数字档案安全保障, 开展远程归档和利用

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需根据文件的保存和利用价值来确定, 归档流程与纸质档案归档基本一致, 归档方法可以考虑网络归档, 也可以考虑介质移交归档。归档电子文件格式应统一, 以便高效装载到学校档案馆的系统, 档案馆则可以为允许开放的信息建立开放档案网络查询系统。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采用网络、计算机和软件系统实现电子文件的自动归档, 是能够增加归档过程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的。但是由于网络和信息系统本身具有安全风险, 就需要通过规范管理和采取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来控制。需要档案业务人员与信息技术服务部门共同参与保障, 从存储介质、管理策略、利用方案等方面协同探索, 特别要注重做好网络存储管理和备份管理。数字档案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者特别要具备严谨全面的安全意识, 主动保障桌面、服务器、网关、资源存储等各个网络节点的安全性。可以“采用身份认证、数据加密、电子签名等技术确保档案的真实、完整、有效和凭证性作用”, 并对档案信息实行“授权访问制度, 定义开放档案、控制使用档案、涉密档案的分类存储、授权管理与访问制度”。

目前, 浙江大学也已实行纸质档案和电子文件同步归档的运行模式, 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远程归档, 多媒体资源还可以上传到“多媒体管理系统”, 通过网络化电子档案接收系统, 支持双轨制模式下的档案接收, 把档案馆当前接收到的数字化档案资源用信息化方式进行组织和存储, 并与其对应的纸质档案建立关联, 以后可以通过计算机提供数字化档案资源的检索、浏览和利用, 减少实体档案的库房调卷次数。

三、探索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模式, 优化档案利用效率

数字档案资源一方面需要提供利用, 一方面要做永久保存。永久保存的数字档案资源需要以介质形式保存起来, 而提供利用的数字档案资源可以采取分布式存储方案保存于网络上的不同存储空间中。

对大部分高校院系来说, 虽然也早有将电子文件归档的意识, 但保存和提供利用的方式依然比较简单, 多数是把电子文件刻录成光盘, 再把光盘存放库房, 光盘的管理方式与纸质档案管理一样进行分类、整理、编目, 建立光盘目录和盘内电子文件目录数据库。这不失为一个权宜的保管方法, 但是这样刻录光盘的工作量也会很大, 另由于光盘的保存寿命在10~20年, 还需要定期检查和做载体迁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确保电子文件的延续性, 管理成本就越来越大, 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也会使这些文件的可读性受到威胁, 从长远来看仍不是解决长期保存问题的最佳方法。另一方面, 如果只将电子文件刻录于光盘然后像纸质档案一样摆放库房, 在增加了管理成本的同时, 并未将电子档案“方便检索”的这一优势最大化。

因此, 数字化档案资源的长期保存需要从存储介质、文件格式、管理制度、保存计划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考虑和研究。目前, 部分档案馆采用的做法是, 将查询频率不高的电子文件作为固定内容存储在网络存储设备CAS中, 将查询频率相对较高的电子档案数据拷贝到系统运行性能较高的存储网络区域SAN中, 同时将所有的电子档案数据刻录成光盘保存在档案库房中, 由技术服务单位保障电子档案数据随着软硬件设备的升级换代实现迁移。另外, 部分研究机构有研究采用对象封装的长期保存方法, 即将电子文件及其保存格式的技术规范等作为一个对象进行封装, 以保障其未来可读取性。

数字档案资源的长期保存是当前档案事业的一项艰巨任务, 档案工作者需要跟踪新技术及其应用方法积极进行思考, 不断探索和研究数字档案资源的长期保存格式、方法与技术, 保障数字档案的有效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四、重视原始信息积累, 从理念开始主动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档案数字化工作要主动开展, 需要从档案收集整理过程就开始重视信息的积累。高校各院系部门在尚未建设和进入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情况下, 完全可以先采用通常的办公软件比如Excel和Word将档案数据库先建起来, 为档案利用者提供类似于“单机版”的检索服务, 这是开展档案信息化最基础的工作。例如, 浙江大学近年大力推动校友工作, 各院系也逐步在收集校友信息, 从个人信息、通讯方式, 到文章、著作、照片、影像、获奖成果等, 在学校建设成熟的信息系统数据库以及将这些信息完整收录前, 各单位完全可以先通过Excel和Word等通常的办公软件, 先将信息资源积累和梳理起来, 至少可以先建立目录数据库, 逐步完善详细内容信息, 等到时机成熟录入专门的档案信息系统管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数字档案的计算机检查和浏览的方便性, 决定了它以“用”为主要目的和优势, 一是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是能为档案利用者提供网络服务, 三是能为编研人员提供方便, 四是能起到数字化拷贝与备份的“保护”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的和优势, 档案工作者在积累和整理信息资源的时候应认识到:1.对档案内容信息描述得越详细、越全面, 就越能减少实体档案的调卷次数, 带来更高的利用效率。2.在选择存储设备上要充分考虑安全稳定性和容量的可扩充性, 并且要注重开展容灾备份与灾难恢复等安全管理工作。

五、结语

数字档案建设与管理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能减轻院系各现行业务系统的运行负荷以及做好信息备份, 另一方面能够不断地积累和丰富档案馆的电子信息资源, 为全面提升档案馆的信息化服务奠定数字资源基础, 为维护学校历史面貌和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的长远事业添砖加瓦。对于如何进行资源鉴定和筛选, 如何选择数字化的目标和技术路线, 如何解决数字档案长期保存和安全管理的问题, 这些还需要大家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 为充分整合档案资源, 提升对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信息服务水平作进一步的实践和创新。

摘要:本文结合新时期高校在档案保存和管理方面信息化的应用需求, 分析了数字档案在形成、处理、归档、保管、利用等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管理和应用方案, 思考了信息技术和“以服务为导向”的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有效利用模式, 总结了规范数字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对于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芳.数字档案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1) .

[2] 丁海斌, 赵淑梅.电子文件管理基础[M].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 (1) .

[3] 丁光勋.信息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实践[M].上海三联书店, 2007 (1) .

[4] 李雅琼.数字档案馆网络信息安全根源探讨[J].兰台世界, 2007 (01) .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范文第2篇

一、高校档案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 有利于传承优秀文化。档案是高校文化的产物, 同时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在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地方文化及挖掘历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校园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 其先进的教学理念、文化知识体系及其科学技术都在校园中得到发展, 而高校文化则是通过档案流传下来的。因此, 可拓展学生学习及研究基地, 最终拓宽高校的文化研究及其学习领域, 最终传播高校优秀文化。

(二) 有利于提供丰富素材。高校档案中保存丰富的历史名人资料, 包括名人事迹、当代大学生事迹等, 可为校园举办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可为高校学生树立榜样及楷模, 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可作为高校激励教育的素材, 通过展览一些突出学校精神风貌的文献, 能够使高校生感受到学校的伟大, 对学校发展史产生敬佩感;也可将高校档案资料作为知识教育的素材。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档案中真实记录了高校教学内容, 如:历届招生情况、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及教师考评等内容。加以总结分析, 能够成为知识再创新的有用素材。

(三) 有利于加强道德建设。高校档案具有直观性、原始性, 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中可了解到丰富的内容, 而这些内容都是课堂中所学不到的。高校档案通过静态的教育方式, 与当前动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合起来, 可加强学生道德建设, 使学生在优秀的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精神氛围中成长,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高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管理现象, 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对于档案的的保护意识, 有些档案工作人员在整理、收集、利用档案的实际工作中, 并未尽到保护档案的义务和职责, 导致有些档案损坏或者丢失, 这种玩忽职守的行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甚至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档案中的广泛应用, 电子档案的使用越来越普及, 如果档案在利用时损坏或者丢失, 将会很难修复, 带来不良的后果, 不利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 档案管理标准不健全。我国关于高校档案管理仍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 归档范围不明确, 档案管理方法不健全, 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同时, 由于我国的地域跨度比较大, 存在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各区域、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具体内容有所不同, 造成一些法规制度的实际操作性不强。

(三) 档案管理技术较落后。我国对档案管理和保护技术的研究起步比较早, 某些手法和技术也比较成熟, 但是新的环境背景下, 已有的档案管理保护技术确实无法满足新的档案, 例如电子档案的需求。以传统档案为载体的保护技术急需进行改进, 加之资金投入少, 现代化技术含量普遍比较低, 新型档案载体的保护技术、计算机病毒监控、数据库修复等技术有待提高, 以及档案管理的手段和精准度相对落后, 这对于档案的长期保存有许多的弊端。

(四) 档案管理人员水平低。高校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 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专业素质外, 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现代化信息管理等知识和技术。但当前档案管理中普遍才存在着管理人员不足、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 还有部分管理人员认识不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工作态度不认真, 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高校档案管理途径

(一) 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档案管理的第一道屏障就是档案管理人员, 他们是档案保护工作的首要执行者,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展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在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中首先应加强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技术方面的培训, 转变管理人员的观念和意识, 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水平和使用新技术管理档案的能力, 让档案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 谨慎细致地做好每一道档案管理的工序, 在已有的技术条件下, 积极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并强化“用户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意识, 主动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热点进行专题服务, 进而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二) 加强档案文化的开发。由于高校档案中保存了高校历史、文化及教学资源等, 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 必须加强档案文化的开发。高校可通过编写校史, 建设校史馆等措施, 向全校师生开放, 使师生参观并了解学校发展历史、教研活动等, 并利用摄影艺术及影视载体等声像传媒, 宣传高校优秀文化传统, 进而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使学生受到熏陶, 提高文化修养。

(三) 重视档案的专题建设。近几年来,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路文化得到普及, 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 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遵循当前时代发展要求, 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特点, 做好档案的分门别类工作, 为高校师生提供特色及专门的信息服务。首先, 可利用高新技术, 建立特色的数据库, 进而提高校园文化服务效率。其次, 可开展较好的管理软件, 并建设专门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内容。最后, 根据高校教学实际情况, 对档案资源中的教学研究资料及信息加以筛选, 建立特色的教学档案信息库、学生就业信息库及教师教学信息库等, 推动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

(四) 加强人才的培养。一方面,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针对高校档案管理的性质与特点, 采取多种形式的档案业务培训, 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文件,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促使档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档案管理方法, 同时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使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必需的信息技术和知识, 以能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 对档案进行管理。另一方面, 还应当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开展“爱岗敬业、服务师生、严格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档案职业操守教育, 促使档案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牢固为师生服务的意识, 促使其严格管理好档案, 保证档案的真实、合法、完整、有效,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总而言之, 高校档案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全面育人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 必须加强高校档案管理。通过转变观念, 树立服务意识;加强档案文化的开发;重视档案的专题建设;加强人才的培养, 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水平, 以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档案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推进作用。从当前来看, 高校档案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 影响了校园文化建设进程。因此, 本文首先分析, 高校档案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然后分析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高校档案管理途径。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档案管理,途径

参考文献

[1] 武玲娥.高校特色档案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发展[J].兰台世界, 2013, (20) :99~100.

[2] 支贵生.论高校特色档案文化建设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以南阳师范学院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 (2) :108~110.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范文第3篇

提要:高校档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塑造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审美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然而,当下高校档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仍然不足,笔者通过对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随机调研,分析了当前高校档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索了利用高校档案推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注重收集、开发利用特色文化档案资源;加强网络传播途径建设;提升高校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高校档案大学文化文化建设

大学文化,是一个大學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的自然流露,是一个大学历史积淀的精华所在,是大学师生的精神寄托。它既包括无形的精神文化,也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审美文化。

一、高校档案与大学文化

档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过往,传承文明。高校档案是高校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办学活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历史记录,是高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载,是大学精神、大学传统、大学文化的积淀延续。因此,高校档案既是高校历史和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历史和大学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传播途径。

日积月累的高校档案是建设和传承大学文化的“源头活水”。以档案为内容生产编研成果,开发具有档案特色的专题文化产品,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推动大学文化的蓬勃发展。高校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和载体,在推进大学文化传承中具有以下功能:

(一)塑造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校园硬件环境的配备与展示,能够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历史渊源及精神面貌。学校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可以从档案中查考历史记载,并把这些历史信息运用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让躺在文件柜里的“死”档案“活”在校园内每一个角落,从学校古迹说明、历届校长雕塑、知名校友事迹和名言、校史展览,到教室、活动室、宿舍、食堂的环境布置和装点,处处都融入档案,处处都体现学校的人文精神和发展历史,塑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和历史底蕴的校园环境。

(二)传承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要体现在校风、学风、教风等方面。校史档案真实地记载了学校发展的历史足迹,能生动、真实地再现高校艰苦创业的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优良传统。一届届校友刻苦读书、执著追求的精神品质,可以激励学生养成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学风;一批批老师授业解惑、辛勤付出的感人事迹,可以激发教师承袭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教风。这些档案材料会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暗示和引导作用,也有助于培育师生情谊,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三)构建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高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科研、教学、管理活动中培养形成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以及思想观念,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贯穿学校工作各个环节的文书档案则是高校制度文化传承的重要依托,在建章立制方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服务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通过深化档案编研,在学校档案中可以发掘高校长期积累的成功管理经验、有效管理措施和实用管理方法,编研发行《学校规章制度汇编》、《学校工作管理办法》等管理工作资料,形成管理育人的范本和指南。

(四)传递校园审美文化

高校档案馆珍藏的众多的审美文化资源是审美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特别是一些名人名师的手稿、雕刻、书画等历史文化档案素材,其间所体现的文化美、思想美、历史美与自然美和谐相融,有利于激发师生的爱校之情,有力支撑着校园的审美文化活动。同时,高校档案人员通过课题研究、文化交流等方式开展档案编研,提炼极具地方和校园文化特色的专题档案,能进一步丰富高校文化内涵,发挥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和传承中的功能。

二、高校档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档案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平衡,各所高校的优势和特色也不尽相同,而有些高校可能还未充分意识到档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甚至还可能被忽视。为了解高校档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现状,归纳提升高校在利用档案进行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拓宽利用档案进行大学文化建设的路径,笔者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了如下调研:

(一)样本情况

调研主要面向北京地区7所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的师生,随机发放了纸质调查问卷310份,同时利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发放电子问卷,总计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7份,回收有效率为97.1%。受访者中男性211名,占比48%,女性226名,占比52%。性别分布基本均衡,对调查结果偏差基本无影响。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对大学文化认识不够深入。在对大学文化应包含内容的理解上,受访者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占比最高的两项是校风学风(68%)和校园文体活动(65%),其次是学校历史(42%)和校训(36%),部分受访者认为校园环境与经典建筑也能够反映校园文化(26%)。由此可见,目前大家对大学文化已有基本认识,但还不够深入和广泛。

2.对高校档案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了解不多。高校师生对于档案在校园历史文化建设和传承中的作用很了解的占5%,有一定了解的占40%,完全不了解的占55%。这表明,高校需要进一步挖掘档案资源,广泛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和校园文化的熏陶。

3.对知名校友了解较少。有60%的学生对知名校友没有了解。在个别访谈中得知,学生主要对国家领导人和文体名人等,有所听闻或者关注,但具体深入的信息也了解的比较少;对知名校友在校期间的成长经历、重大事件等内容了解甚少。

4.希望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参与大学文化建设。师生们普遍表示,愿意通过陈列展示,如知名校友展,荣誉陈列展;网络途径,如网络短片、网络图文;文化产品,如影像资料、文创产品;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参与学校文化建设。

三、利用高校档案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高校档案承载着学校光辉历史、灿烂文化和优良传统,是高校广大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调查结果,笔者探索了如下利用高校档案推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

(一)注重收集、开发特色档案资源,创新档案宣传、利用的手段及形式

高校档案工作者要自覺把档案工作纳入文化建设的轨道,树立档案文化建设理念,研究档案资源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千方百计丰富档案资源,充分挖掘和整合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并将本校档案资源与北京地方文化相结合,打造特色产品,同时,要通过网络、媒体、橱窗、宣传板报等途径,以及专题讲座、报告等方式宣传特色档案信息,把寂静无声的档案资料开发成声文并茂、形式新颖、贴近校园文化建设实际的、赋有震撼力的宣传材料。如全国海洋高校从2016年起举办“一展一册一讲座”活动,一起推出一个主题展览、编纂出版一本画册、举办一个系列学术报告,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照片档案,以展促学、以展化人、以展兴海,展现涉海高校人文底蕴和精神风采。其他具体途径还有,利用档案实物做教具,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吸收校园文化;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积极主动结合社会和学校发展的形势需要以及校内外重大的历史事件,举办专题档案展览,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激励,从而发挥档案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育人作用。

(二)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拓展网络传播途径

档案信息化水平高低是衡量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工作不可回避的任务,更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契机。建设数字档案馆是利用高校档案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明智之举。通过构建数字档案馆业务流程体系,建立数字档案传播利用平台,可以轻易地使档案信息与档案文化得到快速传播,为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更多可能性。如2004年5月,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在云南大学全校范围内应用,该系统完成了归档电子文件的全文自动归档和全校归档部门的网上归档;完成了对数字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开放利用。各高校可以通过数字档案馆,将各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档案信息资源和基础数据公开,既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机会、渠道和可能性,又有利于体现开放、包容、共享、成长的大学精神。

(三)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从事某项职业时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以及职业技能。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出台的《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全面地归纳了档案工作者应遵循的十大道德准则,高校档案部门应将其作为培养工作人员的重要标准。此外,高校档案部门应加快引进和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层次档案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水平。

高校档案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创新服务手段,树立效益观念。改变传统的“等客上门”、“你求我供”的被动服务方式,利用实体档案馆、网上档案馆、档案馆微信、微博、公众号、APP等平台,辅之以档案开发利用的各种形式,发挥档案的价值,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更好地为大学文化建设服务。

*本文系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开放课题:从“校址的故事”映衬校史文化传承研究(项目号:18ZZ? WM01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杜玉兰.高校档案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角度[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33-35.

[2]曹虹.高校档案育人功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2013:23.

[3]吴慧红,许洁.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J].黑龙江史志,2008(3):22-23.

[4]施卫华.大学文化育人功能及实现路径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6(5):27.

[5]姜素兰,宋秦.如何实现高校多校区档案管理和校史馆建设的互促[J].北京教育(高教),2017(7):69.

[6]李国红.高校数字档案馆背景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几点体会——以云南大学档案馆为例[J].办公室业务,2017(19):48-49.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档案(校史)馆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范文第4篇

1.1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效率的保证

伴随档案管理软件的引进及应用, 传统的纸质化档案管理方式已显现出诸多弊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将逐步实现档案的网上归档、查档。降低了抄录时间, 减少了档案形成及运用的时间, 提高了档案利用的效率, 同时也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磨损。

1.2 高校档案信息化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伴随国家对高校办学规模及办学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 高校档案管理直接影响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其中, 教学档案为高校的教学方向提供了数据依据;财务档案为高校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数据保障;图书档案的利用为教职工及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材料支撑等等。

2 高校档案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2.1 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电子化设备的更新, 数据库的建立以及高科技人才的操作共同来实现及完善。而这些都需要高校投入大量地资金去实现。但统计显示, 大多数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不足, 大部分高校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2.2 软件更新不及时导致档案数据库建立不完善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需要强大的数据库支撑。而在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需要高校购买及更新档案管理软件。高校在软件应用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导致数据库建立不完善;同时各高校档案管理的标准不统一, 使得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存在很大难度。

2.3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专业技能亟需提升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专业化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档案管理现状显示, 现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中大多数是非档案管理专业的。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档案管理的专业化知识作为支撑, 另外, 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数据库分类设计、数据分类整理、计算机软件的熟练应用及操作。信息化、档案管理等专业人才的不足,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3 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对策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 高校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量普遍较少, 这是制约档案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进程中最基础的环节。高校档案管理的内容众多, 如党政档案、行政档案、财会档案、教学档案、基建档案、学籍档案等。高校应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的投入, 按照需求尽可能添置计算机、扫描仪、信息数据库软件、相机等相关设备。从根本上改善硬件设施, 从而促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

3.2 完善档案数据库建设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计算机软件日新月异的变化。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堪比电子产品。想要尽快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软件的及时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利用信息化档案管理软件, 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可以调动全校各部门积极应用档案管理了软件。高校各部门将档案信息按月、季、年定期填报, 然后由档案管理部门将信息汇总、整理。对于已存的纸质档案, 应当尽快应用档案管理软件将其归档, 以备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3.3 重视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建设

高校档案信息化需要专业的技术人一支综合素质较强的团队保驾护航。首先, 高校首先需要选拔专业对口的人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因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突出的计算机软件操作知识, 所以在选人用人方面需要兼顾综合素质。其次, 要做好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因档案信息化进程中运用的计算机及软件科技都是不断更新的, 所以需要档案管理人员不断提升他们的信息化专业技能, 有条件的可以派档案管理人员“走出去”, 学习先进经验, 使员工具有能力对计算机系统的开发以及维护进行全方位管理的能力。

结束语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遭遇了重重阻力。在这个过程中, 高校需要认清形势, 重视档案信息化建设, 加大对其的投入, 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摘要: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纸质化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档案应用的需求, 电子文件以其方便、快捷等优势已逐步成为高校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意义重大。但目前国内高校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 努力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董继红.新时期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实施策略探讨[J].城建档案, 2015 (11) :15-16.

[2] 商桂君.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务实性建设的思考[J].科技风, 2016 (21) :189.

高校档案文化建设范文第5篇

一、当前高校档案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的人才

因高校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中大多数都是非档案管理专业出身, 更有一部分甚至是兼职。这部分员工很多没有经过培训就已正式上岗, 缺乏系统的档案专业知识, 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弊病日益显现。另外, 一些高校因员工岗位调整, 档案管理的负责人员也随之变动频繁, 这些都造成高校档案工作质量不高, 妨碍了高校档案事业的持续发展。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 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滞后。高校的发展对档案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的技术人员, 则是制约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问题。

(二) 档案管理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按照相关规定,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 具有大局意识, 拥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应当熟练掌握国家档案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而实际情况是, 档案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严重制约了校园办公自动化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进程。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无法解决工作中遇到新情况和新问题, 直接导致了无法使用和推广档案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都是非计算机专业出身, 所以对计算机软件的选择及应用不当不利于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另外, 好多管理员都是兼职管理档案, 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及时学习档案管理以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导致综合素质欠佳;再者大多数高校对档案工作没有考核, 也就没有了激励;最后, 由于缺乏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虽然通过实践对档案学专业知识有所了解, 但实际操作能力欠佳。综上, 档案管理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 档案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不足

随着高校“以人为本”的口号日益响亮以及逐年的扩招, 各个高校的生源较前些年有大幅度的增加。这就加大了档案管理的量。从学生入学开始的各类登记表, 课程安排, 在校期间的奖助学金评定, 在校期间的各种资质考试, 毕业后的分配去向等等一系列工作跃然纸上。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在校生、应往届毕业生查、借阅的档案资料, 学校教学等方面的发展。这更需要档案管理人员秉承“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 努力培养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 扎实做好档案管理, 为学校及学生提供最高效的服务, 力争工作令人满意。

(四) 法律意识欠缺

最近几年, 国家高度重视保密文件的回收及保存。由此可以看出, 档案管理有国家政策与法律保驾护航, 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严守相关的保密约定, 遵守相关的法律制度, 培养管理员的法律意识。而现如今, 很多高校法律意识欠缺, 依法治档的自觉性不强, 管理员的档案法制化、正规化管理意识淡薄。档案制度化、法制化管理仍需加强。

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对策

(一) 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针对档案管理员的非档案专业任职以及综合素质不强的问题, 笔者认为, 加强培训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具体做法如下:首先, 学校应制定相关的制度, 保证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之前接收正规化培训, 上岗后不定期参加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 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其次, 加强与其他高校的沟通交流, 在保证参加正规化培训讲座的同时, 去兄弟院校实地考核, 加强交流, 培训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更有利于实现培训的目的;再次, 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计算机网络技术, 又懂档案信息管理的高科技复合型人才, 为档案事业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 所以应加大计算机方面的培训;最后, 建议高校对档案管理实行考核制度, 建立培训后的考试制度, 从而巩固培训成果, 使其更好地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来。

(二) 创新服务理念

档案管理在传统的意义上就是对档案进整理, 以备查阅。档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 就是为学生、学校服务。现如今, 服务理念应当有所转变。档案管理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通过对学校的需求, 教学需求, 学生需求的认真总结及研读, 坚持走在需求之前, 做好准备工作, 搭建以人为本的档案管理服务平台, 高效、高质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 树立强烈的事业心

档案管理员的政治素质要求其热爱自己的事业。档案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会枯燥无味。过去纸质化档案管理每天都是手工抄写目录, 人工检索等, 虽然现在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 减少了抄录及查阅的时间, 但档案管理仍然是“无沟通”式管理, 档案管理员应爱岗敬业, 努力培养事业心, 在工作中务必认真负责, 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档案管理工作, 同时也要具有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肯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贡献毕生的精力和智慧, 就能做好档案工作。

(四) 提高法律意识

高校应从学校的高度认识到依规治档的重要性, 加强档案管理员法律意识, 组织档案管理员认真学习国家<<档案法>>、<<保密法>>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务必加强档案的保存、借阅、回收环节的管理。首先务必对接到的中央、省委、市委各部门文件做好收文记录;其次, 在传阅环节务必定期掌握文件的踪迹, 以防丢失;再次, 对涉密文件切勿复印, 以免保存不当导致机密外泄;最后, 做好每年文件的清退工作, 务必使文件的接收、发放以及清退实现档案保密工作的良性循环, 从而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总之, 高校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实实在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促进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必备条件。为适应高校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做好档案工作, 提高档案管理员的素质就迫在眉睫。针对高校档案管理队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笔者认为应当从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鼓励其创新服务理念、促进其形成较强的事业心同时提高其法律意识这几个方面努力, 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为早日实现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继续努力, 从而促进高校档案可持续发展。

摘要: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高校办公自动化水平逐渐提高,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高校档案的管理水平关乎学校各方面运转。高校档案工作是学校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档案管理专业化、技术化不断增强, 而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 档案管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档案管理的新形势对档案管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现阶段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全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创新精神, 以期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员,素质建设

参考文献

[1] 邵春霞.析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山西档案, 2011 (S1) .

[2] 宋燕.浅谈高校档案人员应具备的素质.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7 (05) .

[3] 陈永成.档案人员岗位基础知识[M].福州:福建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高校德育下一篇:高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