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时政热点范文

2023-09-23

高考复习时政热点范文第1篇

际时政热点汇总

1、欧盟委员会5月29日发布2021年至2027年欧盟财政预算案细则,计划增加对南欧国家的支出,削减对东欧国家的补贴。尤其在占欧盟预算1/

3、旨在弥补欧盟成员国间贫富差距的团结基金上,波兰和匈牙利将分别面临23%和24%的削减。

2、6月1日,意大利新政府在意大利总统府宣誓就职,孔特任新政府总理。

3、西班牙议会6月1日以180票赞成、169票反对和1票弃权通过对首相拉霍伊的弹劾案,拉霍伊被弹劾下台,工人社会党总书记桑切斯接任西班牙首相。

4、6月3日,为期3天的第十七届亚洲安全会议暨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落下帷幕,共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参会。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何雷中将率领的中方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全部主要活动。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重点宣介关于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等重要理念,积极阐述实现亚太地区长治久安的“中国方案”,引发强烈反响。

5、6月6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第七届会议上,中国以123票高票当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委员国,本届新当选委员国的任期从2018年到2022年。

6、总部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6月6日发布报告表示,2017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并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外资流入国和对外投资国。

7、第72届联合国大会6月8日选举南非、比利时、多米尼加、德国、印度尼西亚5国为2019年和2020年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8、当地时间6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登上“空军一号”前往新加坡,预计周二(12日)在新加坡会见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

9、“七国集团”(G7)峰会6月8日在加拿大揭幕。峰会前夕,美、法、加三国领导人在社交媒体上率先唇枪舌剑,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更上演一场“兄弟反目”。目前,特朗普没有等到G7峰会结束,就于9日离开了加拿大魁北克,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表示,各国已经商定了峰会最终公报。

10、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和马其顿总理扎埃夫6月12日宣布,两国就国名问题达成历史性协议,马其顿将改名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11、6月14日晚,第二十一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应邀出席开幕式。国际足联世界杯是世界足坛竞技水平最高、

知名度最高的一项赛事。这是俄罗斯历史上首次承办世界杯足球赛,也是世界杯首次在东欧国家举行。未来32天时间里,32支球队将通过64场赛事争夺代表世界足球最高荣誉的“大力神杯”。除东道主队外,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北中美及加勒比地区、南美洲五个赛区的31支队伍在历时两年多的预选赛后锁定世界杯决赛圈名额。当日,在莫斯科进行的2018俄罗斯世界杯揭幕战中,俄罗斯队以5∶0大胜沙特阿拉伯队。

12、韩国国防部6月14日发表声明说,韩朝双方当天在板门店举行高级别军事会谈,就恢复朝鲜半岛东西海域军事通信线路达成一致。此次会谈是双方时隔10年6个月重新启动将军级军事会谈。

13、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习近平指出,中美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发展繁荣方面拥有广泛共同利益、肩负重要责任。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希望双方团队按照我同特朗普总统北京会晤达成的共识,加强沟通,增进互信,管控分歧,扩大合作,推动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14、据日本气象厅消息,当地时间6月18日上午7时58分,日本大阪府发生里氏6.1级地震。地震已造成4人死亡、370多人受伤。

15、联合国也门问题特使马丁·格里菲思6月16日抵达也门首都萨那,就也门港口城市荷台达发生的战事与胡塞武装进行磋商。截至18日,格里菲思两周内在也门政府和胡塞武装代表之间的第二次斡旋仍毫无进展。在沙特阿拉伯领导的多国联军支援下,也门政府军16日收复荷台达国际机场,随后巩固了对荷台达周边地区的控制。

16、当地时间6月19日,美国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UNHRC),指责人权理事会“长久以来对以色列存有偏见”。联合国对美国做出该决定表示失望。

17、2018年美国中期选举已经揭开两党大规模初选的序幕。截至6月12日,美国50州已有半数举行党内预选。尽管距离11月正式的选举日尚有数月,但共和党、民主党两党的“烧钱战”已打得如火如荼。美国媒体统计,过去四届中期选举的花费不断飙升,本届选举花费有望超过上届的38.4亿美元,创造新的纪录。

18、欧盟6月20日正式批准对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的实施条例,22日起将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

19、第72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莱恰克的发言人瓦尔马6月20日说,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后,联大将从地区国家中新选出一个国家填补这一空缺。

20、6月23日是英国“脱欧”公投两周年。20日,英国议会表决通过了政府提出的《退出欧盟法案》,确立明年3月29日正式退出欧盟后的法律框架。这一关键性法案的通过,

标志着议会正式放弃了在“脱欧”进程中的最终决定权,为英国首相特雷莎·梅领导的政府主导同欧盟谈判“脱欧”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21、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6月22日在美国纽约会见出席第二届联合国警长峰会的中国代表团时,高度评价中国为联合国维和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22、2018年6月26日是第三十一个国际禁毒日,今年禁毒日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连日来,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都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开展禁毒宣传,并举行毒品销毁活动。

23、2018年6月26日电,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理事会26日在此间举行的年会上宣布,已批准黎巴嫩作为意向成员加入,其成员总数将增至87个。成立两年半以来的成绩单,与会人士纷纷表示赞赏,认为亚投行持续扩容是国际社会投给中国的一张信任票,作为21世纪成立的多边发展机构,中国展示了令人敬佩的姿态。

24、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建交近40年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中美关系发展得好,可以造福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繁荣。中美在广泛领域存在共同利益,双方的共同点远远大于分歧。宽广的太平洋可以容纳中美两国和其他国家。中美双方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推进两国关系发展。

高考复习时政热点范文第2篇

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

(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九)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十一)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十二)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十三)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十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明确: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入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站在这个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坚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取得伟大胜利。

材料二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这一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并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1)结合“时代精神的精华”相关知识,谈谈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新时代产生新理论,新理论引导新时代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的认识。

【答案】(1)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的内容源于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决胜阶段提出的新的指导思想。②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这个伟大时代的思想精华。③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这一思想体系的建立让人们认识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了一个起点,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④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引导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只有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取得伟大胜利。

(2)①物质决定意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对《中国共产党章程》进行修正。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修正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适应新形势,将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得以实现。③要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正体现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发挥高度的建设热情紧密结合。

建军90周年沙场大阅兵

一、【背景材料】

2017年7月30日,距八一建军节仅有2天。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主席习近平检阅了部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功绩。阅兵活动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和以往阅兵地点选在天安门、长安街不同,这次中国人民解放军沙场阅兵,突出了人民军队“能打胜仗是核心”的使命担当!这是继1981年华北军事大演习阅兵后,我军时隔36年再次在天安门以外的地区举行阅兵,也是建国以来解放军首次在八一建军节开展阅兵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二、【教材链接】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阅兵+综合国力

【热点解读】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阅兵是古今中外一种传统的军事仪式,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好方式,更是综合国力的展示。

【考向预测】选择题,考查国际竞争的实质、如何提升综合国力。 2.阅兵+我国的国家性质

【热点解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9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无论是戍边御敌还是抗洪救灾,人民解放军都以自己的赤胆忠诚和英勇无畏,证明了我军不愧是闻名于世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不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3.阅兵+党

(1)党的宗旨。人民军队要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必将不断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人民军队就能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永远做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坚持党的领导。习主席针对新调整组建的军级单位指出,要坚决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坚持部队建设正确政治方向。 4.阅兵+国际社会

(1)维护国家主权。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等基本权利。中国一贯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加强国防和现代化军队建设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不针对任何国家。

(2)履行国际义务。近年来,中国军队积极与外军开展联合军事演习和训练,增进了中国军队与有关国家军队之间的军事互信与友好合作,提高了共同应对新挑战新威胁的能力。中国军队有效履行国际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3)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坚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宗旨,实行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原则。近年来,中国军队承担的国际维和、远海护航、国际人道主义救援

等任务越来越多,赢得的赞誉越来越多。

(4)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军人用坚强的脊梁,挑起了维护世界和平的重担。中国军队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钢铁长城,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世界需要和平,更需要维护和平的力量。

(5)军事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当今国际关系仍然是实力主导,而实力的核心是军事力量。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强,各国在国际舞台频繁角力,军事力量也被越来越灵活地运用,并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6)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中国只有与时俱进地保持适当而强有力的军事实力,才能配合经济实力以及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共同支撑综合国力的强大。这既有利于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稳定,也符合中国本身的国家利益。

(7)各国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当政治、温和外交在解决国家之间矛盾无法奏效时,就需要强有力的军事、强硬的外交态度,保卫国家主权统一,解决国家之间的矛盾。

(8)我国的外交政策。近年来,中国军队对外合作交流工作日益增多,领域不断扩展,军事外交硕果累累。我军与大国军事关系稳中求进,与周边国家军事关系不断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军事关系进一步巩固,为贯彻我国实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供了重要保证。

二、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阅兵+民族精神

【热点解读】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建军90周年阅兵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

【考向预测】选择题/主观题,考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意义,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2.阅兵+“文化传承与创新”

【热点解读】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在“八一建军节”这个庄严神圣的节日举行大阅兵,对于“铭记光辉历史,开创强军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今世界,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深刻调整,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面临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因此,必须始终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2.意识的能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官兵深入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各部队广泛开展“坚定信念、铸牢军魂”“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等教育活动,广大官兵对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理解更加深刻、贯彻更加自觉。

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不断提高人民军队建设质量和效益。

4.运动与静止的相对统一。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尽管客观环境在变化,军队体制在变化,但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不变的军魂。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90年来,在长期实践中,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前进,形成了一整套建军治军原则,发展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培育了特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法宝,是人民军队必须永志不忘的红色血脉。

6.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力量,彰显了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彰显了改革创新的伟大力量,彰显了战斗精神的伟大力量,彰显了革命纪律的伟大力量,彰显了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

7.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必须深入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8.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90年来,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经挫折而奋起、历经苦难而辉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党坚强领导和人民不懈奋斗的胜利,也是人民军队英勇奋战的胜利。

9.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之日起,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光辉岁月,这支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10.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推进强军事业,能打胜仗是关键。面对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和新军事变革的时代要求,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才能为我军发展壮大、克敌制胜提供理论指导。

1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年来,全军紧紧围绕强军目标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各方面创新,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12.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军队90年来从胜利走向胜利,始终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血脉相连。新时期,人民军队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做人民信赖、人民拥护、人民热爱的子弟兵。

13.辩证否定的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全军要坚持用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武装官兵,让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强军伟大实践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14.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90年来,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从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到积极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英雄的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15.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体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自南昌起义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千千万万革命将士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在挫折中愈加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铸就了拖不垮、打不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在风雨如磐的漫长革命道路上,我军将士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

材料二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改革创

新、与时俱进,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的康庄大道,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获得发展进步的生机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政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加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①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可靠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党的宗旨,党创建了自己的军队,军队是党实现自己宗旨的的有力工具。因此,军队不仅从属于我们党,也从属于党所代表的最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

②如果军队不坚持党的领导,它的阶级属性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变成其他的阶级、政治集团或个人野心家的工具。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知识说明人民军队如何进行改革和创新。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人民军队要改革和创新立足于军队建设实践,既要保持人民军队的光荣革命传统,又不断提升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实现对军队建设的推陈出新。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求我们具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在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③树立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军队的力量来自改革创新,人民军队的胜利来自改革创新。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获得发展进步的生机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新发展理念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加以强调。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概括,是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治本之策,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以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我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发展中现的各种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

一、《文化生活》角度 1.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此节目,激发了人们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崇拜与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国家宝藏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所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该节目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国家级宝藏更加炫酷地进行了展示,营造了生动的情境,为文物赋予了生命,讲述了文物背后的真实故事及历史,为普及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的尝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树立了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4.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当前的“传统文化危机”,我们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应有的作用。 5.文化创新的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一幅画,一只瓶,一面鼓,确乎都是死物,静静地躺在那里供人观瞻和赞叹。《国家宝藏》对文物进行了实践演绎,通过文物专家更加权威地推介,又请小鲜肉和老戏骨以国宝守护人的名义演绎关于文物的故事,使得传播、继承文化的形式得到了创新。 6.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特的诗词承载和促进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通过中国诗词大会让大家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 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7. 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国家宝藏》让这些文物死而复生,并动员现场的观众投票评选,成为2017年12月以来深受观众的喜爱一档节目,体现了该节目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生活与哲学》角度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国家宝藏》节目,激发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利于文化强国的建设。 2.意识的基本特征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这档节目的选题和节目立足中华文化宝库资源,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的用意,体现了意识的特征。 3.联系观

联系的客观性。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国家宝藏》想让这些文物死而复生,其方式一如前述,核心是在物与人之间建立关系,关系越强,文物越活。 4.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国家文物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又是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力军。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国家的“金色名片”。为切实加强文物工作,2016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文物工作的主要目标为到2020年文物事业在传承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保护文物的指导原则:坚持服务大局,始终把保护文物、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文物工作服务大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改革创新,更新观念,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破除影响文物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合理适度利用,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强化主管部门职责,文物保护,基础在县,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文物工作实际,明确相关机构承担文物保护管理职能。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保护文物工作的指导原则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

(3)推动文物保护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请你就“社会力量如何参与文物保护”提两条建议。

【答案】(1)①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肯定和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是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④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整体,要求树立全局观念,文物保护坚持服务大局。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文物保护要更新观念,深化改革。 ③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开发利用文物,坚持法律底线。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保护文物方案。

(3)如:发挥社区的宣传教育功能,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社会组织开展保护文物的公益活动。(言之有理即可,建议中必须出现“文物”“社会”等词)

科技强国——人工智能

【背景材料】: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心理学和哲学。人工智能是包括十分广泛的科学,它由不同的领域组成,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等,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这种“复杂工作”的理解是不同的。 2017年12月,人工智能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热点练习】

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12分)

从用“机械抓斗”替代工人肩执手提,到智能码头实现自动化操作。近年来,码头作业这个首经的劳动密条型行业,正逐潮向科技密集型转变。2017年12 月10 日,上海洋山港口期开港试运营。作为全球最大的自动化无人码头,量车流不息,却不见一人在操作,一个流程下来大概耗时5-10分钟,时效明显提高。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它的发展,无疑为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人工智能对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的作用。(14分) 答:运用人工智能能够提高我国港口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推动港口行业从劳动 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6 分) 降低港口行业生产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我国 港口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6 分)

2.(14分)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读图回答问题。

从经济生活角度,概括图10反映的我国智能家居市场的特点,并结合图11分析说明智能家居生产企业如何适应上述趋势。

答:特点: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增长率持续上升。市场前最广阔消费潜力 巨大。(4分) 企业,D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以适应智能家居市场的变化趋势,(2分) 坚持创新驱动。依靠先进科技提高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3 分)注重市场调研。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和生产智能家居产品。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3分) 堅持绿色生产,推动节能环保型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引导绿色消费。(2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加紧出台规划和政策。2017年7月,我国首个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正式公布。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未来,人工智能将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司法服务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将准确感知、预测、预警基础设施和社会安全运行的重大态势,及时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主动决策反应。但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并为如何弥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短板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答:必要性:①事关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②有利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④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准确的把握群体认知及心理变化,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每点2分,共8分) 建议:①发挥企业的市场研发主体地位,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人工智能原创成果。

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扩大人工智能的国际影响力,拓展人工智能产业链。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培育高素质的人工智能尖端人才。(每点2分,共6分。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本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也已走在世界最前列。但与人工智能头号大国美国相比,我国在AI人才领域存在明显差距。报告显示,目前美国人工智能产业超过1000家,AI相关人才近80000名,而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不足600家,人才不足40000名,美国AI人才的平均薪酬也大幅高于中国。

为此,国务院在7月公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特别是加快引进全球顶尖人才和青年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培养AI人才以助推人工智能发展战略。(12分)

答:①重视教育,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实施AI人才培养战略。②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高素质AI人才的薪资报酬。③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产学研深度结合,面向市场,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和团队。④加大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引进力度,弥补我国AI 人才劣势。(评分标准:每点3分,考生如从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建设和完善人工智能科普基础设施、加强人工智能劳动力培训等角度分析也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2分。)

5.(12分)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同的专家学者看法各不相同。

2016年10月20日,英国知名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Hawking)警告称,发明AI(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如果管理不善,会思考的机器可能会为文明划上句号。

可是,另外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目的是创造智能机器,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甚至有时候比人类做得更好。但是,机器永远不会获得人类那样的智慧和经验,“人类永远是赢家”。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对人工智能发展有不同感受的原因。

答: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运用涉及到技术进步、发展方向、人机关系、伦理法律、社会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6.材料

伴随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关于人工智能取代就业的说法层出不穷。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替代由不同“任务”组成的一个职业中的一个或几个任务,但人工智能不是直接替代职业岗位,而是替代工作内容,并且人工智能改变工作范式也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我国当前实施创新驱动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必然经历产业、消费升级引领就业升级,让一些“低端”的不安全的就业岗位消失。可见,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重要的是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并采取积极的和创造性的措施。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知识,说明劳动者如何“拥抱变革和变革带来的变化”?(12分)

答:①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4分)

②劳动者要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变化,突破传统工作范式,破除落后的就业观念,调整职业规划,推动就业转型升级;(4分)

③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发展人工智能契机提升就业能力,铸就智慧型人才。(4分)

7.人工智能创造了一种新的虚拟劳动力,能够解决需要适应性和敏捷性的复杂任务,人工智能的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形艺术、广告将产生深远影响。它的应用能推动多行业的相关创新,开辟崭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很多企业采用人工智能机器,优化企业生产结构,提升竞争实力。人工智能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会增添一些“烦恼”。专家预测,“到2025年将有很多工人、翻译、记者、保安、销售、司机、家政等职业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如无人驾驶将使很多职业司机失业,相反,修改人工智能程序的人员,还有利用数据分析加工人员,利用远程信息技术来促进沟通及收集车辆数据的出租车和货车公司将有广阔发展空间。”它将使人们不得不学会与智能机器相处,同时,人工智能在科技和工程中的应用,会使一些人失去介入信息处理活动(如规划、诊断、理解和决策等)的机会,甚至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适应这一变化,教育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创造力和协作力。 (1)“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许多传统职业正逐渐被替代,未来就业渠道将越来越少,就业面越来越窄,就业越来越困难。”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价。(6分) 答:①人工智能能代替人类从事的相关劳动,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对传统职业和部分劳动者的就业构成挑战。

②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就业结构,促进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催生出新的职业、就业岗位和工作方式,将倒逼劳动者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劳动素质和职业技能。(每点3分)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的社会作用知识,说明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对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8分)

答:①创新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②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更新了生产技术,促进了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拓宽了劳动对象;将促进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调整,推动文化进步,完善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给教育和人类思维能力带来机遇和挑战。(每点4分)

2018宪法修改

一、【背景材料】

修宪,是2018年两会的重中之重。之前,中央公布了修宪建议。前天,修宪的草案也已经向社会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了草案的说明。其实,早在3月1日,当时的《人民日报》3版要闻,刊登了一篇“轩理”的署名文章,内容就是对修宪的四个问题的解释。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来自官方的、对修宪问题最权威的解读,不可不读。

文章涉及的四个问题是:

1、解释为什么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载入宪法总纲;

2、解释为什么要对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调整;

3、解释为什么要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

4、解释为什么要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条款。

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载入宪法总纲,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确定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国家运行机制和各项制度中具有更强的制度约束力和更高的法律效力,有利于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全党全国人民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一致,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二、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调整,是健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制度性安排

《建议》提出,将宪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这是党中央在全面总结党和国家长期历史经验基础上,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健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重大举措,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国家根本法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修改,不意味着改变党和国家领导干部退休制,也不意味着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党的总书记、党的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的任职规定保持一致,是符合我国国情、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设计,是保证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有利于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三、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为建立集中统

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建议》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专门增加“监察委员会”一节,并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为监察委员会建立组织体系、履行职能职责、运用相关权限、构建配合制约机制、强化自我监督等提供了根本依据。这一重要修改,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展现出我们党一以贯之推动社会革命和进行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建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

目前,党内监督已经实现全覆盖,而行政监察对象主要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范围过窄。这就要求适应形势发展构建集中统

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真正把权力都关进制度笼子,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建议》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并作出相关规定,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据、监察法制定于宪有源,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统一。

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监察机关列入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是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重大制度设计。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根据宪法制定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必将进一步推进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更大成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赖,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四、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条款,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立法体制

《建议》提出,“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这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从国家根本法的层面扩大了地方立法的主体和权限范围,是完善社会主义立法体制的重大举措,是对我国地方立法实践探索与成功经验的提炼升华和宪法确认。

地方性法规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立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各具特色、极富针对性的制度保障。

二、【试题跟踪】

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月18-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张德江就《建议(草案》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认为,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材料二

全会认为,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注重从政治上、大局上、战略上分析问题,注重从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问题,维护宪法权威性。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修改宪法的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在宪法修改中如何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性。(12分)

参考答案:

(1)(12分)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修改宪法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修改宪法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③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修改宪法有利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④修改宪法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每点3分,若考生从“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等角度回答,可酌情给1—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

(2)(12分)①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宪法的修改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维护宪法权威性。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宪法的修改要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符合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宪法的修改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

2.材料: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

2018年1月,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出,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这次宪法修改,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严格依法按照程序进行。

高考复习时政热点范文第3篇

中宣部2011年1月26日在京召开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示精神,把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惠民举措,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把温暖和欢乐送到基层、送给群众。

二、【教材链接】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刘云山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示精神,把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惠民举措,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把温暖和欢乐送到基层、送给群众。

2. 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刘云山指出,要着眼群众需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反映基层所求所愿,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要带着深厚感情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充分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对群众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深入基层的热情、服务群众的激情。

3.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刘云山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是中央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高度提出的政治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保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着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更要自觉贯彻中央要求,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切实履行好应尽的职责。

三、【综合测试】

1.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把温暖和欢乐送到基层、送给人民群众。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刘云山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是中央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高度提出的政治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保证。这说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 D.与时俱进

3.刘云山强调要充分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 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C.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中宣部2011年1月26日在京召开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座谈会。刘云山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是中央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高度提出的政治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保证。

刘云山强调,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关键是在深入上下功夫、在服务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走进去、深下去。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对群众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深入基层的热情、服务群众的激情。要着眼群众需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反映基层所求所愿,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参考答案】 1.C 2.A 3.B 4.(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集中组织开展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宣传思想文化,贯彻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地位。

(2)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因此要求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要着眼群众需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反映基层所求所愿,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

一、【背景材料】

2010年12月21日~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系统总结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

二、【综合试题】

1.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会议强调要“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这表明:

A.我国粮食生产供不应求 B.粮食价格由国家规定而非市场形成

C.国家注重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国家的补偿是粮农的全部收益

2.会议要求,明年要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这主要是要求各级政府要有效履行:

A.维护农村安定团结的政治职能 B.组织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 D.为农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有好收成,农民有好收入,农村有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底气、有基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盘棋才能活起来。这体现了:

A.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发展的重要性 B.“三农”是国家发展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C.“三农”问题是国家建设的中心 D.关键部分能起到统帅整体的作用

4.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因为:

①科技创新是第一农业生产力 ②科技创新成果只有通过推广才能成为第一成产力

③公共机构是推广农业技术的唯一载体 ④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相互促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水使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和统一。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矛盾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简析】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次会议主要总结当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着重研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来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参考答案: 1. C 2.D 3.A 4.B 5.(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构成事物发展,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农业农村协调发展。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洪涝灾害频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引导社会科学用水、依法用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③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的作用。财政支出重点向农田水利倾斜,确保资金总量、增量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水利建设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及水利建设信贷投放力度。④积极研发农田水利建设先进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水利建设发展水平。⑤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效结合起来,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⑥广大居民要增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积极促进现代化水利发展

“中国元素”风靡达沃斯 入世十年展全新风貌

一、【背景材料】

背景一 2011年1月26日,第4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开幕。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各界精英将围绕“应对新形势”、“经济前景和制定包容性增长政策”、“支持二十国集团的行动计划”和“建立全球风险应对机制”四大论题展开讨论,探寻新形势下如何确立全球新经济秩序和新经济治理规则。

背景二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个年头,眼下正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专门举办了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回眸入世以来的不平凡历程,中国经历了调整,付出了努力,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惠及自身,也惠及世界。正如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达沃斯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上所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中国一直以来也较好地遵守了世贸组织的规则。

二、【知识精析】

(一)经济生活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召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精英围绕“应对新形势”、“经济前景和制定包容性增长政策”、“支持二十国集团的行动计划”和“建立全球风险应对机制”四大论题展开讨论,探寻新形势下如何确立全球新经济秩序和新经济治理规则。这就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3、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它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中国入世以来,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离不开世贸组织的支持与帮助。

4、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性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性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中国一直以来也较好地遵守了世贸组织的上述规则。

5、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入世十年的实践证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二)政治生活

1、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是构成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当今世界许多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召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世界经济论坛属于世界性的、非政府的;世贸组织属于世界性的、政府间的。

3、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国家冲突的根源。在当前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正是由各国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4、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精英围绕“应对新形势”、“经济前景和制定包容性增长政策”、“支持二十国集团的行动计划”和“建立全球风险应对机制”四大论题展开讨论,探寻新形势下如何确立全球新经济秩序和新经济治理规则。这说明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5、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之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入世十年的历程充分体现了上述内容。

(三)生活与哲学

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既要求我们各国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要立足实际,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积极地对待。

2、规律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无论各国积极寻求合作,还是我国入世的战略决策都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

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应对当前新的国际经济形势需要各国和各地区的各界精英商讨对策,共同应对。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人们对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策略也随之发展,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证明我国入世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时,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中国入世促进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

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国入世的不平凡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7、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同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我国入世的选择和入世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体现了上述观点。

三、【创新精练】

1、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非官方、专门性的国际组织。下列国际组织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同类的是:

A.联合国 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博鳌论坛

2、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介绍年会主题时说,当今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认清当前复杂多样的新形势,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本次大会的重心。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使客观符合主观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指导作用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

3、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达沃斯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上所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中国一直以来也较好地遵守了世贸组织的规则。下列关于世贸组织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世贸组织是综合性国际组织 B.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C.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世贸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4、2011年1月26日,第4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开幕。年会召开之际,恰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这一特殊时点将世界目光再次引向中国,“中国元素”再度风靡达沃斯论坛。无论是与会的“中国面孔”、还是讨论中的“中国话题”的数量,都创造了新的纪录。这说明: A.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B.中国国际影响力在增强

C.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D.加入世贸组织是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条件

5、2011年1月27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上所说,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付出了昂贵的门票,也经历了成长的烦恼。这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B.联系具有多样性

C.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迂回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6、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个年头,眼下正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专门举办了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回眸入世以来的不平凡历程,中国经历了调整,付出了努力,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惠及自身,也惠及世界。

(1)联系实际,说明中国成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的表现。(至少列举三个方面) (2)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加入世贸组织?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C

6、(1)①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②中国知难而进,主动引入了国际竞争与合作。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被挤垮,还在“与狼共舞”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③中国运用世贸规则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不断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际贸易中滥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作出了贡献。④入世以来,中国在关税减让、消除贸易壁垒、根据世贸规则完善国内贸易法律体系和开放市场等方面切实履行了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履行的义务,兑现了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郑重承诺。

高考复习时政热点范文第4篇

中宣部2011年1月26日在京召开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示精神,把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惠民举措,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把温暖和欢乐送到基层、送给群众。

二、【教材链接】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刘云山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指示精神,把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惠民举措,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写百姓故事、为人民放歌,把温暖和欢乐送到基层、送给群众。

2. 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刘云山指出,要着眼群众需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反映基层所求所愿,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要带着深厚感情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充分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对群众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深入基层的热情、服务群众的激情。

3.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刘云山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是中央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高度提出的政治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保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着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更要自觉贯彻中央要求,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切实履行好应尽的职责。

三、【综合测试】

1.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把温暖和欢乐送到基层、送给人民群众。下面对人民群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指广大劳动群众 ②人民群众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③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国家范围不同 ④人民群众在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范围不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刘云山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是中央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高度提出的政治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保证。这说明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

A.群众路线 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 D.与时俱进

3.刘云山强调要充分认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群众,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实践活动的参加者 B.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C.劳动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中宣部2011年1月26日在京召开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座谈会。刘云山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是中央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执政使命高度提出的政治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保证。

刘云山强调,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关键是在深入上下功夫、在服务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走进去、深下去。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对群众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深入基层的热情、服务群众的激情。要着眼群众需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反映基层所求所愿,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请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参考答案】 1.C 2.A 3.B 4.(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集中组织开展迎新春走基层、送欢乐下基层活动,宣传思想文化,贯彻群众路线体现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创造者的地位。

(2)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因此要求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上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要着眼群众需要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掌握群众所思所盼,反映基层所求所愿,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

一、【背景材料】

2010年12月21日~22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系统总结了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

二、【综合试题】

1.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会议强调要“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这表明:

A.我国粮食生产供不应求 B.粮食价格由国家规定而非市场形成

C.国家注重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国家的补偿是粮农的全部收益

2.会议要求,明年要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这主要是要求各级政府要有效履行:

A.维护农村安定团结的政治职能 B.组织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 D.为农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有好收成,农民有好收入,农村有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底气、有基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整盘棋才能活起来。这体现了:

A.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发展的重要性 B.“三农”是国家发展中最有活力的部分

C.“三农”问题是国家建设的中心 D.关键部分能起到统帅整体的作用

4.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因为:

①科技创新是第一农业生产力 ②科技创新成果只有通过推广才能成为第一成产力

③公共机构是推广农业技术的唯一载体 ④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相互促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水使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和统一。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矛盾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简析】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次会议主要总结当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着重研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来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参考答案: 1. C 2.D 3.A 4.B 5.(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构成事物发展,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就没有农业农村协调发展。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洪涝灾害频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引导社会科学用水、依法用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③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的作用。财政支出重点向农田水利倾斜,确保资金总量、增量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水利建设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及水利建设信贷投放力度。④积极研发农田水利建设先进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水利建设发展水平。⑤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效结合起来,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⑥广大居民要增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积极促进现代化水利发展

“中国元素”风靡达沃斯 入世十年展全新风貌

一、【背景材料】

背景一 2011年1月26日,第4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滑雪胜地达沃斯开幕。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各界精英将围绕“应对新形势”、“经济前景和制定包容性增长政策”、“支持二十国集团的行动计划”和“建立全球风险应对机制”四大论题展开讨论,探寻新形势下如何确立全球新经济秩序和新经济治理规则。

背景二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个年头,眼下正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专门举办了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回眸入世以来的不平凡历程,中国经历了调整,付出了努力,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惠及自身,也惠及世界。正如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达沃斯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上所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中国一直以来也较好地遵守了世贸组织的规则。

二、【知识精析】

(一)经济生活

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召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面对新的国际经济形势,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精英围绕“应对新形势”、“经济前景和制定包容性增长政策”、“支持二十国集团的行动计划”和“建立全球风险应对机制”四大论题展开讨论,探寻新形势下如何确立全球新经济秩序和新经济治理规则。这就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3、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它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中国入世以来,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离不开世贸组织的支持与帮助。

4、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性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性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中国一直以来也较好地遵守了世贸组织的上述规则。

5、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入世十年的实践证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二)政治生活

1、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是构成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当今世界许多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召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世界经济论坛属于世界性的、非政府的;世贸组织属于世界性的、政府间的。

3、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国家冲突的根源。在当前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正是由各国间的共同利益决定的。

4、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精英围绕“应对新形势”、“经济前景和制定包容性增长政策”、“支持二十国集团的行动计划”和“建立全球风险应对机制”四大论题展开讨论,探寻新形势下如何确立全球新经济秩序和新经济治理规则。这说明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5、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标之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入世十年的历程充分体现了上述内容。

(三)生活与哲学

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既要求我们各国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要立足实际,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积极地对待。

2、规律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无论各国积极寻求合作,还是我国入世的战略决策都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表现。

3、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应对当前新的国际经济形势需要各国和各地区的各界精英商讨对策,共同应对。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人们对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策略也随之发展,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证明我国入世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同时,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中国入世促进了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

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国入世的不平凡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7、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同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我国入世的选择和入世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充分体现了上述观点。

三、【创新精练】

1、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非官方、专门性的国际组织。下列国际组织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同类的是:

A.联合国 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博鳌论坛

2、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介绍年会主题时说,当今世界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最重要的一点是全球政治和经济重心已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转移。认清当前复杂多样的新形势,探讨应对共同挑战的新准则是本次大会的重心。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使客观符合主观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指导作用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

3、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在达沃斯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上所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中国一直以来也较好地遵守了世贸组织的规则。下列关于世贸组织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世贸组织是综合性国际组织 B.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C.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世贸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4、2011年1月26日,第4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论坛)在瑞士达沃斯开幕。年会召开之际,恰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这一特殊时点将世界目光再次引向中国,“中国元素”再度风靡达沃斯论坛。无论是与会的“中国面孔”、还是讨论中的“中国话题”的数量,都创造了新的纪录。这说明: A.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B.中国国际影响力在增强

C.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D.加入世贸组织是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条件

5、2011年1月27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在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上所说,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付出了昂贵的门票,也经历了成长的烦恼。这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B.联系具有多样性

C.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迂回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6、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个年头,眼下正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专门举办了中国入世十周年论坛。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起点,回眸入世以来的不平凡历程,中国经历了调整,付出了努力,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惠及自身,也惠及世界。

(1)联系实际,说明中国成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的表现。(至少列举三个方面) (2)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加入世贸组织? 【参考答案】

1、D

2、B

3、C

4、B

5、C

6、(1)①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②中国知难而进,主动引入了国际竞争与合作。经过十年的努力,中国经济不但没有被挤垮,还在“与狼共舞”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③中国运用世贸规则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不断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国际贸易中滥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作出了贡献。④入世以来,中国在关税减让、消除贸易壁垒、根据世贸规则完善国内贸易法律体系和开放市场等方面切实履行了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履行的义务,兑现了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郑重承诺。

高考复习时政热点范文第5篇

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材料链接】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

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也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共决策层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其战略部署和政治意义备受关注。

【热点探究】

1.请说明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发展的原因。

(1)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

(2)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由于文化建设的不足影响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迫切要求通过文化发展,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进一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加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我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和文化产业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尤其是当今世界仍然是西方文化处于主流地位的大环境,我国在文化领域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就甚为必要,更具有紧迫性。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5)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建设。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6)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资源节约、节能环保都具有积极意义,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经济结构就越趋向合理平衡。

2.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1)第一,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先进文化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必然结果,她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先进文化为指导、以倡导和发展先进文化为己任。

(2)这是由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始终走在发展先进文化的前列,在实践中把党对发展先进文化的意志和目标转化为现实的领导能力、建设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繁荣昌盛。。

(3)这是由党的使命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肩负起推进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机组成部分。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以先进文化为指导,积极倡导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为民族复兴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同时以民族文化为土壤,忠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3.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二0二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请你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为实现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我们应抓好哪些工作?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4)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坚持改革开放,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4.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你认为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

(2)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必须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3)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

(4)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5)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6)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5.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谈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外来文化,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立足社会实践,大胆进行文化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5)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之势,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旗帜,弘扬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高考复习时政热点范文第6篇

一、热点背景:201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90年的历程,回顾党的历程我们无比的自豪。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救国图强真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90年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90年;是带领人民不屈不挠斗争,不畏艰难困苦,千锤百炼的90年;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创造辉煌业绩,赢得人民衷心拥护的90年。

二、基本考点(4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之第一框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的领导核心,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时也是与其自身的性质和条件分不开的。党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能够始终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行为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它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三个代表的含义(党的先进性所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7、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8、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答党的地位和作用

三、拓展延伸

1、建党90年来我国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等事业全面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了新步伐,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新进展,对外开放开创了新局面。

列举(举例说明)建党90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嫦娥一号、二号发射成功;取得抗非典、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等。

举例说明建党90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的变化。

衣:服装由单一到亮丽多彩;食:由吃不饱到科学饮食,追求健康;住:由住危房到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行:由出门步行到以车代步。

2、建党90年来,祖国发生如此巨变说明了哪些道理?(建党90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爱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假如要搜集建党90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搜集的途径和展示的方法有哪些? 搜集途径:查阅报刊资料、访谈、上网查询、参观走访等。 展示方法:出黑板报、布置橱窗、大型展览、多媒体演示等。 为“庆祝建党90周年”可以开展哪些行之有效的活动? 主题班会;出黑板报;演讲比赛;图片展览;歌舞晚会等。

如果要让你为庆祝建党90周年出一期板报,你将设计哪些板块?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中流砥柱——领导中国革命;阳关大道——建设新中国

4、如果请你参加学校举办的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的演讲内容是什么呢?请联系所学知识列出你的演讲提纲。

简介建党90年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介绍辉煌成就的取得所说明的道理;畅想祖国美好未来;强调我们青少年要积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贡献„„

5、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历程中,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请列举几例。这些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精神的实质是以爱国主义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某校要在建党90周年前夕举行合唱比赛,请为他们推荐几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党啊,亲爱的妈妈》

7、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的领导核心,是因为有着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请为我们推荐一名党员并简要讲述他的先进事迹。

九年级教材P41-42(董存瑞、雷锋、钱学森、叶欣、徐本禹)

8、你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

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有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要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热爱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关心国家大事,能为国家的发展建言献策等。

9、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严惩腐败行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党员干部中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热点九:加快转变 发展中国

【热点回放】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胡锦涛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的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中考预测】1.为什么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①我国经济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由此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迫使我们作出选择——走持续发展之路。②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要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就必须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增强中国经济抵御金融危机和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2.为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我们应该怎么做?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3.如何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要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该坚持怎样的发展思路?(或为如何实现“好字当头”,提一些合理化建设)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把推动自主创新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把深化改革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热点三:呵护青少年 构筑防护墙

【热点回放】

抵制网络低俗之风、整治手机“黄毒”、防控“甲流”,校园安全升至国家战略。 【中考预测】

1.校园安全为什么要升至为国家战略? 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还不够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特殊保护;③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伤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校园的安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④关注校园安全,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

2.当前,最容易出现校园安全问题有哪些? ①学生上学、放学时的交通安全问题;②下课、集合时楼梯拥挤:③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④校园食品安全问题:⑤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引发的自杀或校园暴力问题;⑥校园周边的“黑”网吧、电子游戏厅及黄、赌,毒对学生的威胁;⑦针对中小学生的暴力犯罪事件;等.

3.面对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你认为国家、学校、社会、青少年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范? 国家;应该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和执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社会;应该创造务件保证校园设施的质量,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安全。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教育,严格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如开设学校安全教育课,举行安全自救演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自救常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排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加强校园进出人员检查,排查学校的各类设施及校园安全隐患等。

青少年: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交通规则;②学会掌握安全常识和自救知识(注意防火和用电安全,不做危险游戏,不攀越窗户和护栏,不在校园内,楼梯处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推搡拥挤):④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远离伤害源:⑤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学校或有关部门报告;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围观,要远高并及时报警.

4.遇到意外险情与伤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①遇到意外睑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学会有效的自救方法。②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时,要沉着冷静,记住歹徒的相貌特征,要用智慧与歹徒周旋.设法脱身、求教、报譬。

5.为防止校园踩踏事件的再次发生,请给学校提几条建议。

①在下上楼梯醒目位置设立安全警示牌:②楼梯拐角处都安排老师专人负责维持秩序;⑦采用错时放学的办法,把学生“分流”:④增加安全教育课内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逃生演练等。

6.请你设计几条校园安全警示标语:①校园安全,人人有责;⑦安全重如泰山,责任在于细心:③生命弥足珍贵,生命不会重来:④上下楼梯靠右走,不系鞋带不弯腰,不推不搡不拥挤:①教室走廊不追逐,同学玩乐守秩序;⑥遵守交通秩序,珍爱生命安全;

7.开晨打击整治手机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有什么意义?①有利于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保护,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②有利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遏制网上低俗之风蔓延,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④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谐等。

8.开晨打击整治手机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说明了什么?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青少年健康特殊成长关系重大,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给予特殊保护: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遏制文化垃圾的滋长蔓延。

9.手机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对青少年有哪些危害?④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沉迷淫秽色情信息,精神颓废,荒废学业;⑦会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社会精神丈明建设;③诱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10.打击手机啊络淫秽色情,需要啊些方面的共同努力?(献计献策)①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依法管理。依法制裁制作、传播手机网络淫秽色情行为:②手机网络运营商自觉依法自律,依法经营;⑦社会各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④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自觉抵制手机网络淫秽色情的诱惑等.

11.青少年应如何抵制手机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的侵害?①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⑦磨砺坚强意志,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绝不浏览不良网站内容;④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高雅的情趣;④主动寻求和接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帮助,自觉接受老师、父母的监督。⑦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举报违法网站.

2011级中考时事政治常见热点问题集锦

1、解救流浪乞讨儿童、打拐专项行动,国家能做些什么?

①立法严禁带领未成年人乞讨、卖艺,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更要加大对流浪乞讨儿童生活的制度保障建设。

②建立全国性失踪人口信息平台,实行乞讨儿童全国联网公示制度,可由公安部和民政部联合建立,纳入社会管理的专项管理范畴。

③建立起符合国情的早期社区干预机制、行政干预机制、司法干预机制。对于父母残害孩子的恶性案件,建立可操作的刑事责任追究制度和监护资格撤销制度。

④加强困境儿童保护,要在国家层面建立强有力的儿童保护专门机构。

2、.总理通过互联网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问计于民,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什么?

答、①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②人民享有监督权和建议权;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④党和政府重视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 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 监督权; 互联网是党和政府了解民情、 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 是广大群众诉求意愿、 反映疾苦、维护权益、谏言纳策的新途径。

3、.“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开辟“两会直通车”等,邀请两会代表、政协 委员与网民面对面的交流,此举有何重要意义? 答、①为广大网民表述诉求、传达民意、建言献策提供一个迅速快捷的平台:②有利 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充分有效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行使批评权、建议权和监督权;③ 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科学执政、民主决策;④有利于依法治国,政府依法行政,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公平。

4、网络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什么?你准备怎样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答: (1)网络使大容量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 参政议政提供了便捷的条件;网络的普及使公民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越来越多;网络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2)经常登陆新闻网站,了解国家大事;踊跃参与在线访谈;跟帖;学会利用博客、微博;电子邮件与代表委员、国家有关部门沟通;掌握利用网络渠道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方法。

5、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 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1)温家宝的“尊严论”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尊严论”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答、①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②有利于全体 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③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保障公民 的合法权益;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

(2)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国家应采取哪些有力措施? 答、①政治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保证公民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 由和权利。②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③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高人们的思 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④生态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⑤社会方面:关注民生,采取有效措 施,着力解决医疗、住房、教育等事关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

6、民生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均衡;根本 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7、请列出一项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提出你对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教育问题。建议: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实现真正的免费教育„„

住房问题。建议:加快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收入;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

医疗问题。建议:加快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推进医疗制度的改革„„

8、我国为什么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①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③党的宗旨、执政理念;政府的性质及工作宗旨;(见九年级2.2)④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⑤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⑥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

9、党和政府大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维护社会 稳定,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等;是党和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

10、近年来我国正采取了啊些主要措施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答、①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如:调节个税起征点,扩大初次分配的比例;②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 学杂费, 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④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 生保障制度;⑤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⑥重视三农问题,减免农业税,加快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等。

11、列举近年来我国政府保障民生的法律。《 食品安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请谈谈颁布这些法律的必要性。

①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②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③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④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12、时政报上所有的创新百题(包括2010年下半年的)以及上课划的好题和前面考过的六张试卷都要认真的看一遍;结合考纲把课本和笔记再认真的复习两到三遍!

13、祝同学们考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绩!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范文下一篇:teleport使用技巧指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