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

2023-10-20

安全意识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近年来煤矿管理以及操作技术的全面加强,对煤矿安全管理的要求也日渐严格,从多方面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与社会和谐稳定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围绕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分析管理,找准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突出技术的整体运用,将危险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更好的推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迈上新台阶。本文将围绕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整体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制度管理、标准化建设、安全素质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加强,更好的促进煤矿企业的安全规范生产。

关键词:煤矿 安全管理 措施分析

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渠道,包括有制度建设、标准化管理建设、责任制度建立、技术进步与创新等多方面的要素,只有从多方面强化煤矿安全的综合管理,实行标准化安全管理,才能更好的促进煤矿企业的整体效益。

一、简述当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责任心有待加强

在当前的煤矿安全管理机制中,责任心上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但是,从当前的责任管理来看,有些管理人员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导致煤矿“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一些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对于制度的建立、检查的规范、长效化、教育培训等方面没有整体的责任管理,对于安全规范化的措施应用也却反整体的管理,造成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

2、培训力度有待强化

员工安全意识的建立,离不开员工安全教育知识的普及,在当前的煤矿管理中,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技术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安全管理机制等的形式学习上,没有落到实处,员工对于安全的整体认识不够,煤矿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也没有长效化,没有建立时时培训、实践培训、现场培训的安全培训机制,对于一线工作人员的规章制度管理没有细化的管理,也没有落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造成整体的损失。

3、安全技术还有待提升

在当前的有些煤矿企业中,由于安全管理设备的相对落后,没有形成全面的技术跟进,对于在煤矿开采技术中的一些设备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控制灾害的专用装备方面的煤矿安全检测仪器等,更新不及时,影响整个安全管理的有效防范。此外,尤其是安全技术方面的管理,有些管理人员只注重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没有加强对技术的更新与创新,造成技术滞后,得不到全新发展与突破。

二、探讨强化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1、强化责任管理

在煤矿安全管理的运用中,要在全面规范各级人员的安全行为上,建立履行本职工作的安全职责管理机制,提升各方面的安全洞察能力与安全技术方面的综合素质,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心,通过制度建立,形成安全忧患意识,并强化责任跟班制度,坚决杜绝各种违章作业现象的发生,同时,构建领导责任追究制度,将管理人的下井次数与责任管理形成有效的联系,对于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现象,要严格追究当天值班或者呆板管理人员的个人责任,对于监督与检查力度不够的,要采取通报、处罚等措施,严格追究各方面的责任,强化管理人员的有效管理模式。

2、强化隐患整改

在具体的安全管理中,要将整体措施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突出安全隐患的排除与整改管理,将每一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具体的工作细节中,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监察,全方位的排查各项安全隐患。清除可能发生安全隐患的各个死角,并建立隐患安全管理最机制,对于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段、设备运用、问题等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并构建层层分解的有效方式,进行及时的消化与处理。如果隐患不整改、问题不处理,那么安全检查就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对每一个问题都应有安排、有处理、有落实,责任到人。 在煤炭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总是千变万化的,作业环境恶劣,威胁安全生产的隐患总是不断出现的, 而煤矿的安全管理就是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地发现安全隐患,发现问题,不断地整改隐患,解决问题,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问题要得力。 这就要求煤矿安全的各级管理者要具有认真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甘于奉献和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对安全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要认真抓整改、抓落实,把各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3、强化现场管理标准化管理

现场管理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生产现场要实现文明、卫生、整洁,各种安全标志、牌板齐全醒目,各种安全设施及监测装置完整可靠,符合标准,安全通道畅通,给工人创造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作业条件。使生产设备的性能达到安全运转的要求一旦发生事故,系统中的自动保护、自动调节、紧急制动装置能够发挥作用,使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4、强化安全管理的培训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首先要提高对安全宣传教育的认识,真正把安全宣传教育摆到重点位置,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教育途径上要多管齐下。 要提高安全培训质量,每次培训结束要进行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发给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考试不合格,不能上岗作业,要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坚决杜绝无证上岗。 特别要加强对特殊工种的专业培训工作,如对井下电钳工、主提升机司机、绞车司机和采煤机司机等特殊工种,要进行不间断的培训。

三、结语

煤矿矿安全管理牵涉到各方面的综合情况,是一项综合性、技术性的规范化管理方式,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将安全意识的形成放在生产第一位,构建“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模式,并加强对安全生产的技术突破与创新管理,坚持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依靠科技进步以及设备创新管理,改善煤矿井下的作业环境,更好的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将煤矿安全生产更好的迈上一个新台阶,突出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人文管理、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将事故发生降到零。

参考文献:

[1]王彦涛;关于煤矿安全管理措施的几点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2期

[2]王军;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分析与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年01期

[3]余婷婷;刍议煤矿安全管理[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袁秋新;基于第二序改变理论的煤矿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作者简介:孙述光(1975.01-),男,信阳市淮滨县人,助理工程师,毕业于平顶山工业技术学院。

安全意识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煤炭行业是一种高危性的行业,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煤炭行业的有序运行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工作上的极大困难,这些困难导致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给从业人员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对技术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于安全生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就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具有实际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为后续的煤矿生产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进一步技术管理的水平,提高安全性。

【关键词】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煤矿安全生产;关系

引言

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生产技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当管理到位时,煤矿开采工作就能顺利展开。这既保障了人们生产生活中的煤炭需求,也推动了煤炭行业的良性发展。反之,当管理不到位时,煤矿开采就会状况频发。这样煤炭生产达不到预期要求,行业发展的秩序也会比较混乱。因而,我们要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研发,认真做好管理工作,从而有力维护煤矿安全生产。

1技术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作用

1.1煤矿中加强技术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众所周知,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既是煤矿产业关心的话题,也是煤矿工人关心的重要话题,煤矿安全生产对于煤矿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进行正常运转的关键,而技术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技术管理在实际的煤矿生产中,通过合理使用有效的技术,按照相关煤矿管理的规定,使得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煤矿生产的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大大降低,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自然灾害以及各种各样的人为因素,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就会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当这种现象发生的时候,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或者管理技术落后,没有采取切实的行动,就会对煤矿企业的正常工作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酿成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因此,煤矿的技术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同时也为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支撑。

1.2有利于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有效的技术管理下,相关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的管理,对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进行正确的指导,及时发现不合理现象并制止,使得煤矿生产的秩序性更强,防止了无秩序、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在总指挥的指导之下,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进行细致的分工和管理,形成严格有效的责任管理制度。相关管理者从总体出发,在使得安全技术管理得到有效的执行,促进工作的科学性和标准化,使得煤矿生产更加灵活和规范。

1.3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先进科学技术的在煤矿生产中不断运用和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完善和进步,技术管理推动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安全管理使得人员组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煤矿管理不断进行创新,技术的发展不会是固步自封的,科学技术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根据企业施工的现状,不断进行研究,研发出更加符合工程施工的设备,技术的革新使得管理效果更加令人满意,工作程序更加规范,人员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资源损害,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除此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保证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使得企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关于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作业实施的对策分析

2.1落实基础地质勘测作业

煤礦企业在发展中,关于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以及煤矿安全生产作业的实施,煤矿企业应从技术管理以及安全管理作业落实前期的地质勘测作业方面进行控制。分析通过地质勘测作业的有效落实,进行后期煤矿生产技术的制定,以及安全生产的管理。同时依据勘测作业内容,设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后期煤矿企业在发展中,安全生产管理质量的合格性,同时减少因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安全事故现象以及其他不良现象。

2.2落实一通三防作业

煤矿生产中落实一通三防,对于煤矿安全生产以及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效果的合理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一通三防作业的有效实施,为确保其作业质量,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检测和控制,其一:落实各基建,及通风设施的检修维护,确保井下通风质量的合格性和有效性;其二针对防瓦斯,防尘,防火装置的运行现状进行检测,并及时处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三严禁作业人员带明火进入地下作业空间,同时严禁作业人员在煤矿中点燃明火,或抽烟。

2.3提升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责任无小事,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及煤矿安全生产中,提升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则为落实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以及落实煤矿安全生产作业的主要改善对策。具体实施中关于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培训,煤矿单位可通过定期的安全知识学习培训,急救措施学习,矿难危害认知学习方面,提升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以此确保煤矿作业中相关安全管理作业的有效实施,同时减少因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足,产生的安全事故以及人员伤亡现象。

2.4落实煤炭采掘,运输设备的维护及检修

煤炭企业在进行煤炭采掘,运输中,其作业设备运行质量的稳定性,对于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以及煤矿安全生产作业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因此分析在实际发展中,为有效的控制煤炭采掘,运输中相关作业设备的运行质量,煤矿企业应注重落实相关采掘,运输设备的检修及维护。以此保障检修维护质量的合格性,并且减少因采掘,运输设备故障,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以及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2.5积极推动融合新型的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在煤矿开采中,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我们就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研发。这是煤矿企业发展的不懈追求。很多大型的煤矿企业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都在积极实施融合新型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不断优化生产技术、更新设备引进。对此,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引导,通过宣传新型生产技术,从而推动行业良性发展。大型企业要注意多起示范作用,从而真正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结束语

煤炭资源在开采作业中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的实施,对于煤炭企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煤炭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收益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关于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则引起的广泛的关注。笔者针对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为相关煤矿企业发展中,煤矿生产技术及煤矿安全生产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杨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1):207-208.

[2]胡延伟.浅析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技术与市场,2018,25(07):223.

[3]贾文娜.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性分析[J].低碳世界,2017(28):132-133.

[4]陆树飞.煤矿技术管理体系现状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08):160-161.

(作者单位: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庄煤矿掘进项目六部;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协庄煤矿掘进准备项目部)

安全意识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近年来,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是自2004年10月以来,连续发生了河南大平、陕西陈家山、辽宁孙家湾、山西平鲁、新疆神龙、河北唐山刘官屯、黑龙江东风等国有煤矿的特大矿难。在国家对小煤矿集中整顿、关闭工作扎实推进,小煤矿事故得到遏制的局面下,死难者数以百计的特大矿难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那些国有大矿发生,使得媒体和民众对矿难的心理承受能力逼近了底线。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国有大矿如此频发的矿难?

表面上看,矿难频发有安全生产基础差、超能力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这三大原因,倘若作进一步的思考,就会发现事故背后还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

一、 企业层面的原因

1. 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依旧,安全生产的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我国不少煤矿自然开采条件恶劣,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不强,对防范伤亡事故没有把握。目前,全国共有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约9 000多处,约占矿井总数的30%,还有超过80%的中小煤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许多国有重点煤矿经过50多年的开发生产,正相继进入衰老报废的高峰期。

业内权威人士分析矿难时承认,装备水平落后,安全投资欠账非常大,仅国有煤矿在安全工程、装备和设施方面欠账就达500亿元左右。

2. 煤矿企业守法经营的意识淡薄,超能力生产、冒险生产成为常态

据2003年调查显示,中国原煤年产量为17.28亿吨,而当年底,全国上报具备生产安全保障能力的矿井(含露天矿)为2 090处,年生产能力约11亿吨。也就是说,当年最少有6.28亿吨的原煤生产没有安全保障。可见,超能力生产是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煤矿生产系统包括提升、运输、通风、采掘、供电、排水等几个主要生产环节,任何一个环节超能力生产,就可能导致矿井发生伤亡事故,甚至重特大事故。

超提升、超运输能力生产,易发生机械事故,如绞车损坏、钢丝绳断裂、跑车等事故;超供电能力生产,将导致用电负荷增大,容易引起断电、失火、损坏设备,停电后更容易引起瓦斯爆炸和井下失火;超排水能力生产,将使井下涌水量增大,如果排水能力达不到要求,就有可能造成淹井事故;超通风能力生产,易导致井下风量不足,直接影响井下空气质量,影响井下作业人员身体健康,而且开采强度增大,很容易造成瓦斯积聚而發生瓦斯爆炸事故。

3. 合格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工人流失严重,得不到补充,人员整体素质在持续下降

人才缺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问题。由于煤矿劳动生产率较低,全行业的工资收入差,再加上工作危险、环境恶劣,煤矿在高校招不到专业的人才,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年真正到基层煤矿去工作的少之又少。同时,在煤矿工作的专业人才却又大量流失。

以2004年10月20日河南大平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为例:下水平的瓦斯突出喷出的瓦斯逆行到上水平运输大巷,多处瓦斯浓度测定仪超限报警,这预示着全矿处于极为危险的境地。然而,这个矿在31分钟内竟然没有切断电源,致使架线电机车行驶到巷道拐弯处引起瓦斯爆炸,死亡148人。事后,技术人员面对满电脑的红色警报,第一反应不是说瓦斯浓度增大,而是认为电脑中毒了。可见,人才的缺乏在许多矿井已经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末,有经验的老矿工或退休或下岗,接替他们的大多是没有安全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农民工。因为安全投入少,矿工流动性大,安全培训也几近于无。一线的工人绝大部分是农民,基本上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昨天扛锄头,今天扛镐头;安全不安全,出煤就是钱”。2004年10月20日,河南大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48人遇难,其中95%为农民合同工。

4. 工人的安全生产权利得不到保障,工人及工会维权难度大,对违法行为不能形成有效的内部制约

《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都规定,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当工作地点出现险情时,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撤到安全地点。而煤矿领导为了增加产量则不让停工。陈家山煤矿的一些领导对矿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有本事就不要下井,我明儿就让你下岗!”由于矿山劳动力供过于求,工作机会稀缺,很多人最担心下岗,煤矿侵犯矿工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

在当今的国有企业里,工会的作用仅仅相当于单位的一个内设部门。面对频发的矿难,工会与企业领导集团的博弈能力十分微弱。尽管《煤炭法》和《矿山安全法》都规定了矿山企业工会应当依法维护职工生产安全的合法权益,组织职工对矿山安全工作进行监督,但本该代表工人利益的工会,在矿工面临死亡威胁时却失语了、缺席了。

5. 原有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制度以“改革”的名义被取代,对生产一线的控制能力不是增强了,而是削弱了

以前矿务局的干部特别是基层煤矿的干部都要下井,一直下到工作面,在井下进行现场的组织、指挥和监管,把所有的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统统落实到工作面。此外,还有劳动态度高度负责、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劳动模范和优秀工人一起干活。每一个工作面都有安全员、监管员和技术人员,形成了一种保证安全的体系和机制,这就叫做“两参一改三结合”,其中的核心就是干部要带班劳动,干部要下井到工作面。

然而,现在这一套都被否定了。管理人员盲目地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方法,穿着整齐清洁、衣冠楚楚地在办公室进行信息化管理,他们不再下井劳动了。而在井下劳动的农民工没有受过严格训练,技术素质较差,守法守规意识也较差,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更差。

二、 监管层面的原因

1. “官煤勾结”、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严重毒害了安全生产秩序

国有煤矿近些年来经营机制的改革,使得煤矿的承包集团成为最大的受益人。煤矿企业给相关官员提成或行贿,相关官员为煤矿开绿灯,这些官员中就有一部分是主管安全生产的。上面既有保护伞,又受暴利驱动,这就使矿长们敢于目无法纪、草菅人命。而要铲除这种官商勾结的腐败制度,既要严惩违法企业的决策集团,又要清除那些既得利益集团。此前开展的“公务员、国家企业人员从煤矿限期撤资”就是一项很有针对性的举措。

2. 监管的权威性未充分树立,对违法犯罪现象的打击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依然存在抵制执法甚至暴力抗法的现象

李毅中局长在一次会上指出:“比如说山西3月9日、3月19日两次事故,你贴了封条,他给撕掉;你再贴,他再撕;你上了锁,他给砸掉,胆大妄为到这种程度。”“为什么矿主敢于撕封条、砸锁,敢于藐视国法、无视监管呢?”“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监管工作不扎实。已经发布了停产整顿的名单,但是没有认真地落实,执法不严格,没有依法严惩,责任不落实。山西这两个发生事故的煤矿,都查到驻矿监督员失职以及措施不到位。”他追问道:“中国古代如果被贴上封条无人敢于撕扯,为什么现在却出现了这种现象?”

监管工作不扎实,执法不严格,责任不落实,对非法的监管压力是“上紧下松、外紧内松、此紧彼松、时紧时松”,反映了煤矿安全队伍中一部分执法人员的素质、能力、责任意识亟待提高。

3. 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联合执法机制仍处于“运动式”的状态,未成为长效机制

对煤矿的管理,涉及地方政府及国土资源、发改委、公安、工商、煤矿安全监察等政府部门,与供电、供水、通讯、交通、铁路等公共服务机构也有密切关系。靠安全监管部门一家执法、单骑突进,效果十分有限。而现有的联合执法形式未能成为一种长效机制,临时决策的多、被动查处的多、重复检查的多,核心问题是对各部门职责界定不清、程序不明确,谁都不愿真得罪人、真负责任,联合执法常常是“轰轰烈烈走过场”。

4. 现行的法律政策、经济政策不科学,对违法及事故后果未能起到足够的震慑、防范作用

在煤矿企业中流传着一句话——伤不起死得起。煤矿开采的暴利和矿工生命的廉价,使一些矿主视矿工的生命如草芥。经营过煤矿的知情人透露,发生事故后,一条人命通常也就赔付10~20万元左右,而预防的人均投入则高于这个数字。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确定了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提高伤亡赔偿标准,旨在通过这3项经济政策,配合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督来加强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就保障矿工的权益而言,这些政策是很有针对性的,关键在于能否落实和执行。

从法律责任追究看,无论是《刑法》还是《安全生产法》,对违反安全生产相关规定、造成重大后果的处罚最多判7年有期徒刑,而《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刑罚都比它们重得多——最高的可判死刑。如果在一些地方、一些行业,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总有人敢以身试法,其实折射的是法制自身的缺陷。

三、 社会层面的原因

1. 舆论导向和认识上的误区

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首次达到了1 000美元。一些专家和理论研究机构认为,人均GDP在1 000美元至3 000美元这个区间,是经济的“起飞”阶段,同时也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期。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安全事故也大都经历了从上升、高发到逐步稳定、下降的周期,我国目前正处在这样一个事故高发阶段。这一观点被过分渲染,让某些领导、安全生产界乃致全社会得出了可怕的“事故高发周期论”“事故不可避免论”,矿难的层出不穷似乎成了情理中事。

从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出发,事故本质上是可以避免的。作为后发展国家,我国为什么不能汲取其它国家的经验教训,利用技术和管理上的后发优势,避开这种恶性惯例和规律,少走一些弯路呢?难道一定要以成千上万个矿工的生命为代价,把这些灾难重新过一遍吗?

2. 煤炭在能源体系中较低的比较价格促进了对煤炭的需求,经济增长粗放,资源利用率低,使煤炭需求持续过热

中国经济持续25年以9%左右的速度增长,空前的经济增长引发了能源需求的巨大缺口。由于油气能源紧张,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需求告急。2003年,我国消费的煤约为19亿吨,比2002年增长了20%。煤炭在能源体系中较低的比较价格又促进了全社会对煤炭的需求。加上我国资源利用率低,耗能大,只有保持总量的增长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也成为煤矿超能力生产的根本原因。

3. 社会上对危险、艰苦、重体力行业的歧视,导致这些行业进不来人、留不住人,“人才危机”导致生产危机

煤炭高等院校中有不少院校“摘煤帽”“脱矿衣”。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面对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指出:“煤矿若再招不到大学生,将会面临灭顶之灾”。由此可见,煤矿企业安全人才的严重短缺,是矿难频发的一大致命因素。

高危行业的“人才短缺效应”,已经通过“矿难频发”的现实一次次凸现出来,应该引起国家有關部门的高度重视,提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我们同时也应反思,煤炭行业专业人才流失的关键,是分配不公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当务之急,一是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对煤炭企业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分配和使用机制,为培养、选拔、使用各类安全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二是建立人才激励保护机制,以良好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防止人才的流失。

四、 遏制矿难须用铁腕

要遏制矿难非用铁腕不可!何为铁腕?就是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意志铲除“中间利益集团”,以消灭黑心矿主的保护伞,清除官商勾结办矿的体制;以铁腕制止破坏性、掠夺性开采,实行对资源的保护性开采;以铁腕查处矿难事故责任,查清事故原因,追究煤矿企业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失职责任,查处事故背后的渎职、失职和腐败行为,采取经济罚没、行政处罚和追究刑事责任等手段,依法严惩事故责任者。企业要严格、自觉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煤矿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下井到一线,把一整套规章制度落实到工作面,重在实践。

越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越要有迎接挑战的准备;越是在形势危急的时刻,越要有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事故高发不可怕,消极等待、无所作为才危险。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有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通过我们尽职尽责的工作,矿难频发的势头一定会得到遏制。

编辑 玫尧

安全意识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和潜在问题,并对主要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特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从整合煤矿安全监控网络的角度出发,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可用于整合煤矿现有安全监控系统的综合监控网络形式。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整合方案

1.国内目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起步较晚,发展过程经历了自主研发、引进国外技术、再自主研发的过程。如早期国内自主研发的KJ1系统,到后来从法国和德国引进的CCT63/40系统、TF200系统等。到上世纪末,国内某些专门机构自主研发的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水平已经较高,在某些单项指标上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也表现出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但从整体发展水平上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过分注重于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某些方面进行研发,如对坑道内的环境因素监控,井下设备的控制等方面,对煤矿的整体系统监控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从现有的监控系统的工作特点来看,不同类型的监控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不足,系统扩展和升级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同时安全监控系统是以安全因素的检测为主,对获得的监测信息缺乏预警响应能力,在智能化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因此就当前国内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的特点而言,主要的问题还是如何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综合信息监测系统,实现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的实时信息进行整合。本文将针对这个问题,探讨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所需的条件和构成方式。

2.常用煤矿监控系统特点分析

探讨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需要以现有的监控子系统为基础进行整合。通常而言,煤矿的监控系统包括以下几类基本的子系统类型:电力监控系统、综采工作面监控系统、生产和调度系统等。上述不同系统类型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差异较大,而多数煤矿都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子系统,因此要探讨以这些子系统为基础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就需要对这些现有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后才能制定可行的整合方案。

(1)电力监控系统

电力系统是煤矿的基础系统之一,也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力系统的监控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煤矿电力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有两个,一是井下中央变电所,二是采矿区变电所。其中中央变电所由主控柜、配电柜及微机保护装置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采矿区变电所则一般由隔爆开关和监控单元组成。总体而言,煤矿电力系统的监控系统组成形式为利用CAN现场总线将监控单元(如隔爆开关等)将信息集成到中央变电所分站和采矿区变电所分站,再由CAN现场总线集成到电力系统监控服务器,进而将监控信息汇集到地面主控机。因此电力系统的监控布局呈现出的是一种金字塔型或树型的系统布局。

(2)综采工作面监控系统

综采工作面监控系统是煤矿对实际工作进行监控的主要系统,这一系统主要监控对象是采煤机、液压支架和输送机三类主要的煤矿施工设备。从目前的煤矿监控系统的构成来看,这三类煤矿施工设备都有各自的相对独立的监控子系统,从而共同构成了对煤矿工作面的监控体系。从监控模式上看,对采煤机的监控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对设备的特征参数的实时监测来判断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实现方式上通常是以设备关键部位上的传感器来完成数护具采集,再由通信线缆连接到CAN现场总线进行传输。从布局上看这类监控系统属于全分布式的监测系统。相对于采煤机,液压支架的作用是为了保障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对支架的工作状态的监测也是通过布置压力传感器的方式来完成。而输送机则是承担将开采出的煤炭资源运输出井的任务。对输送机的监控主要针对功率驱动的监控和对链环张力的监控两部分,数据采集方式仍然是以传感器采集为基础来进行协调和控制。这三类监控系统是相辅相成的,都可以通过信道配置而隶属于井下控制台和地面控制中心,因此耦合程度相对较好。

(3)生产和调度系统

煤矿生产和调度系统主要完成通讯、报警以及对生产过程的监控等任务。从系统布局的角度看,常用的布局方式为分布式布局,实现手段有通讯电缆连接和无线通讯两大类。其中通讯系统主要以电缆通信配合无线通讯来完成,而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则通过布置光缆和电视监控系统来完成。

3.煤矿监控子系统的综合方案设计

3.1 网络结构设计

要进行煤矿监控子系统的整合,需要考虑子系统的布局特点。从整合子系统的角度看,需要分析几种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参考国内外的煤矿综合监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常用的是环型结构和总线型结构。环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通过通信链路将煤矿中的通信节点构成闭合回路,回路中的信号沿单向传输。这种网络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实现方便,仅需要一些必要的连接设备和交换机即可,而且可以利用较为成熟的以太网技术。但其缺点是串联式的,因此某个节点的故障都可能造成故障和维修困难。总线型结构的特点是将网络中的设备都与总线相连,不依靠类似环型结构的中心节点,总线则以串联结构为主。当需要增加设备时只需在总线上增加接口即可,且个别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其缺点是在网络节点的容量有限,对总线的容量要求较高。因此结合环型结构和总线型结构的优点和缺点,笔者认为采用环型和总线型的综合型结构,具体为主干网络采用环型结构,子网采用总线型结构。这种混合型的结构能够利用上述两类结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环型结构传输距离的限制。

3.2 网络协议

由于整体网络结构采用的是综合型网络结构,涉及到总线通信协议的问题。因此需要对网络协议进行必要的讨论。当前煤矿中采用的网络技术主要是工业以太网技术,该模型基于开放系统互连的参考模型,共有7层结构。结合煤矿监控的实际需求,对网络中的故障需要有必要的自动诊断功能,即需要差错报告机制和IEEE802.3D/W/S生成树协议这两类关键网络协议。具体实现方式为以工业以太网技术参考模型OIS中网络层ICMP来实现,由主机和路由器之间完成报错和状态检查。IEEE802.3D/W/S的作用是通过身份验证的方式来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

从当前煤矿监控系统的组成方式来看,多数都采用的CAN现场总线的形式,因此也需要讨论于此相关的问题。CAN协议需要处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以及应用层三个方面的协议。其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属于OSI模型中的底层,而应用层需自行定义或采用标准协议。从通用性的角度出发,在处理CAN现场总线的应用层协议时采用DeviceNet和CANOpen协议,上述两类协议分别处理煤矿自动化控制设备控制和数据通信,可为设备与主干网络实现无缝连接和满足分布式网络服务的需要。

3.3 通讯

我国煤矿安全监控的传统模式是DCS控制系统,由于不具备可操性和开放性等缺点,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监控的需要,而FCS控制系统开始成为主流的发展方向。因此采用CAN作为连接煤安全监控网络矿的底层结构是符合发展趋势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对CAN通讯采用多主竞争式的总线结构,该结构能够适应分布式网络数据通讯的需要,对网络节点之间的冲突能够实现自动化处理。

3.4 数据传输平台与接口设计

要实现对煤矿现有监控系统的整合,需要完成对主干网络和各子网络的结构设计。结合前文对整体网络结构采用的环型和总线型的综合网络拓扑结构,因此对于整合煤矿监控系统的主干网络采用工业以太网配合现场总线的模式,即由光纤冗余主干网和设备级现场总线来构成综合监控网络的主干网络。而对于子网络,由于这些网络分处于不同的工作环境,采用电缆作为CAN总线的传输线路,其优点是便于维护。

由于综合监控系统要处理多个子网络之间的连接和传输,需要采用大量的CAN接口,因此对于子网络和主干网络之间的接口也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从煤矿实际需要出发,采用基于独立CAN控制器的总线接口方案是比较好的选择,独立CAN控制器型号可采用SJA1000等独立控制器。

参考文献

[1]赵秀敏.煤矿主井直流提升机电控系统自动化与信息化[J].煤炭技术,2009(2):35-37.

[2]雷志鹏,宋建成.综采工作面输送设备工况实时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J].工况自动化,2010(7):5-9.

[3]于治福,李旭鸣,等.基于PLC的煤矿主排水泵自动控制系统设计[J].煤矿机械,2010(1):29-31.

安全意识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物联网技术作为国际最前沿的新技术被誉为“技术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是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在综述物联网概念、发展现状,以及物联网应用的前景的同时,提出了我国要加快物联网的策略。

[关键词] 物联网 现状 策略

一、物联网概念

目前,物联网产业已被公认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Auto.ID实验室首次提出了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系统,即物联网概念。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各类传感设备装置、RFID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根据需要实现物品互联互通的网络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智能网络系统。

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上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就目前来说,人们的理解不同,对物联网的定义各国家、各相关组织都给出不同描述,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温家宝总理给出的定义相对具体且易理解,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引作用。

二、物联网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我国发展物联网技术起步较早,目前在标准和技术等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中科院先后投入了数亿资金用于标准制定、技术开发等工作。目前,我们物联网标准体系已经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也已经被采纳,这说明我国在传感领域走在世界前列,正在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度的主导国。

在美国,奥巴马期望利用“智慧地球”来刺激经济,把美国经济带出低谷。其“智慧地球”的核心是指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通俗地讲,它是新一代IL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中,即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机”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智慧”状态,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极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应对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恶化,从而打造一个“智慧地球”。作为新一轮IT技术革命,“智慧地球”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被认为是挽救危机,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

欧盟委员会为了主导未来物联网的发展,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鼓励和促进欧盟内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并将发展物联网作为欧盟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欧盟专门在网络企业和射频识别司内任命一位物联网总监,以具体负责物联网的工作。

据悉,欧盟已经将物联网作为实施今年5月提出的《欧洲数字计划》的重要平台之一。据了解,该计划提出的100项主要行动中有许多都要靠物联网来落实。早在去年6月,欧盟委员会就正式提出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有关专家认为,欧盟制定有关物联网的行动计划,标志着欧盟已将物联网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欧盟希望通过构建新型物联网管理框架来引领世界物联网的发展。该行动计划提出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严格执行对物联网的数据保护立法,建立政策框架使物联网能应对信用、承诺及安全方面的问题;公民能读取基本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并可以销毁它们以保护隐私;为保护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把物联网发展成为欧洲的关键资源;在必要的情况下,发布专门的物联网标准化强制条例;启动试点项目,以促进欧盟有效地部署市场化的、相互操作性的、安全的、具有隐私意识的物联网应用;加强国际合作,共享信息和成功经验,并在相关的联合行动中达成一致;组建欧洲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团,以监督物联网的最新进展,定期向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汇报物联网的发展情况。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其目的是希望欧洲通过构建新型物联网管理框架来引导世界“物联网”发展。目前有8个欧盟国家计划普及物联网,目的是让物联网为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做贡献。

在日本,政府出台了数字日本创新项目CT鸠山计划行动大纲,发挥政府引导示范与企业研发推广的合力,启动了物联网的应用。

三、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前景

物联网作为新兴战略新产业的代表,虽然当前雏形就像互联网早期的局域网一样,但是其昭示着的远大前景已经不容质疑。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仅仅是在智能网和机构防人侵系统方向的市场就有上千亿元。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亿极的信息产业。物联网的应用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级别的经济科技制高点。物联网将把高端技术、日常生活和产业发展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把人与所有物品通过物联网技术链接在一起,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在物联网体系中,RFID(射频识别)的广泛应用是形成全球物联网的基础。RFID又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得相关数据。RFID标签可以快速读写、反复使用和耐高温、不怕污染、长期跟踪管理等优势,是传统条形码不具备。RFID标签还以短距、低功耗为特点的传输网络的出现使得搭建无处不在的网络变为可能;以微机电系统(MEMS)为代表的传感器技术拉近了人与自然世界的距离;智能服务技术则为发展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服务内容。据专家预测,RFID潜在着市场巨大,预计到2013年,全球生产的RFID数量可望激增到1000亿个,届时各种产品,包括建筑、护照甚至动物身上都将带有RFID,而门类众多的服务业更是普及RFID的重要领域。我国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5年后可达7000亿,市场投资前景巨大。

具体讲,物联网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交通、安防、物流、零售、电力、金融、环保、公共安全、工业监测、医疗等领域。在我国每年国家金卡工程都推出新的RFID应用试点工程,项目涉及电子票证与身份识别、动物与食品追踪、药品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管理、电子通关与路桥收票、智能交通与车辆管理,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危险品与军用物资管理,贵重物品防伪、票务及重大活动管理、图书及重要文档管理、數字化景区旅游等,有些应用初见成效。

我国铁道部RFID应用已基本涵盖了铁路运输的全部业务,截止2008年底,在全国铁路1.7万台机车和70.8万辆货车上安装了电子标签,在机务段、局分界站、编组站、区段站、大型货运站等安装了地面识别设备2000多套,并开发了综合应用系统,实现了对铁路列车、机车、货车的实时追踪管理。

我国卫生部RFID主要应用领域有卫生监督管理、医保卡、检验检疫等方面。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多路经识别、城市交通一卡通等智能交通领域。

无锡、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杭州、南京、广州等地纷纷规划地区的物联网城市蓝图,争相将物联网作为各地城市“标签”,并作为各地城市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主干新兴战略性产业业来抓。

四、加快物联网发展的应对策略

面对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应尽快建立和物联网有关的研究队伍,一方面要加强相关技术开发,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建立,并逐渐地建立中国相应的法规等措施。

1.调动和发挥我国信息产业、电信运营商、服务商和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产业的繁荣需要产业链的共同发展,需要多方联合,通过终端的平台化、中间件的标准化,解决方案的集成化、行业应用的规模化,推广渠道的多元化来打造物联网的成熟生态圈。

2.要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支持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和相关标准制定,加快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目前国内RFID产业仍然以高频为主,在高端的芯片这一核心领域还掌握不了技术,从而也难以降低芯片成本,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如果物联网广泛应用,将会带动传感器市场需求,但是目前我国传感器产业化水平低,高端产品几乎给国外垄断了,因此,我们需要技术研究部门联合起来,加快核心技术研究。

3.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营造有利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物联网技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物联网产业也被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興产业。因此,政府要引导企业打破地域封锁格局,整合资源,促进企业跨地区的竞争与合作。

4.要坚持产用结合,形成产、学、研、用有机统一的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推动物联网产业与应用协调互动发展。物联网产业发展有赖技术的突破,有关部门要支持关键环节与重点产品的技术创新,重视感知领域的技术创新,争取在芯片等产品的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物联网发展过程中将涉及人才培养、产业规划、管理、协调,以及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也还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和规范。

参考文献:

[1]王志良:《物联网现在与未来》.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2]刘志硕 魏凤 柴跃廷 沈喜生:《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考》.《综合运输》.2010年第2期。

[3]孟祥茹 张金刚:《EPC及物联网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对策分析》,《江苏商论》.2009年第1期。

[4]《促进物联网全面发展》,《经济日报》.2010年5月6日

[5]《中国物联网抢攻国际标准 工信部欲夺国际话语权》.《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3月11日

安全意识与煤矿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单单是个人能力的提升,而是要在团队通力配合的基础上,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解决问题,最终呈现出整个团队的服务水平达到客户满意度。在服务行业的满意度调查中,关注点比较集中的考核项之一是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集中表现为大部分服务人员缺乏服务主动性,不热情,态度不积极,服务不规范,在主动、热情、真诚招呼客户等方面均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表现,另外缺乏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的意识,缺乏带动整体服务水平提升的方法,这些方面严重影响了客户满意度的提升,急需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快速改进。

课程收益:

1、 通过优质规范的行为礼仪培训,塑造员工的新形象,提高员工意识自身素质。

2、 通过培训使学员了解服务礼仪的重要性,有效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心态。

3、 通过培训使员工提升服务意识,掌握优质服务的技巧和重要的沟通技能,提升工作效率。

课程特色:

通过示范、训练与实战模拟,让服务人员从意识、形象、态度、语言、服务技巧等方面进行规范的学习,更好的表达对客户的尊重与友好,发自内心的热忱地为客户提供高效、主动、周到的服务,从而表现出服务人员良好风度与素养。把企业服务的理念与员工敬业爱岗的行为具体衔接,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的商业服务理念。

授课对象:服务人员

课程大纲:

第一讲:打造你的服务魅力—服务的心态

1、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在为他人服务

2、礼仪要表达的精髓是什么

第二讲:打造你的服务魅力—职业形象重要性

1、 服务人员的工作行为意味着什么

2、 服务人员应有的职业意识

3、 服务礼仪对工作产生的影响

第三讲:打造你的服务魅力—仪容仪表礼仪

1、 服务人员仪容的要求

2、 服务人员的妆容尺度

3、 首饰佩带的要求与禁忌

4、 什么是完美的微笑与表情

5、 男士、女士着装禁忌

第四讲:打造你的服务魅力—仪态礼仪训练

1、 服务站姿训练

2、 端庄坐姿训练

3、 优雅行姿与蹲姿

4、 标准服务手势、表情训练

第五讲:打造你的服务魅力—语言规范礼仪

1、服务语言规范的基本要求

2、声音运用规范

3、常用礼貌用语

第六讲:打造你的服务魅力—现场接待礼仪

1、 现场接待礼仪

2、 VIP客户接待礼仪

3、 握手礼仪

4、 称呼礼仪

5、 介绍礼仪

6、 名片礼仪

第七讲:打造你的服务魅力—客户投诉处理

1、 换个角度看投诉

2、 投诉处理的原则

上一篇:法律监督与网络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西方教育与西方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