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专业方案范文

2024-03-03

服装设计专业方案范文第1篇

1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分析

1.1 从扩招招生的学生来讲, 看艺术生的质量、素质和水平

关于生源, 本科院校通过这几年的扩招后, 对于艺术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趋势下, 也不能解决部分高中生没有学上的困难。随着文理科升学的无望, 学习艺术很自然成了他们升学继续深造的唯一出路, 虽然艺术生高考成绩要求上要相对宽松, 但是对于少部分艺术生来讲还是困难重重, 面对每年的高考制度都在改革, 复读难的压力, 他们只能选择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各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新增, 不仅缓解了部分艺术考生升学难的问题, 也解决了高职院校其他普通专业生源日益缩减的困难, 自然, 艺术设计专业成了一门大的专业, 怎样提高高职院校艺术专业的报到率呢?扩招、降低分数成了高职院校招生的手段, 可是这样一来, 招收的学生的质量却降低了很多, 那素质、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就更难以保证了。

1.2 从师资队伍来讲

既然高职院校审办了艺术设计专业, 那么我们师资力量和师资水平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 师资队伍一定要强大, 可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不仅高职院校如此, 一些综合类的本科院校同样也达不到要求。面对艺术设计这样的热门专业, 高职院校的微薄收入满足不了那些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因此, 师资队伍就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艺术类学生的学费都是最高的, 面对就业的压力, 本科毕业很少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的在这样的压力下只能继续深造, 考研究生是唯一的出路。粗略计算一下, 一名合格的艺术类研究生学成归来, 所花费在专业上的费用就高130000元。普通专业的研究生毕业所花费的费用只有艺术生的1/3, 学费也只有艺术生的一半还要少, 可能只需要花费50000元, 甚至不到。

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 高职院校招聘设计类教师变得非常的被动。大多数有工作经验的设计师很少愿意放弃原来高薪的工作到学校去任教的, 主要是学校的待遇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 加上固有的教学模式禁锢了他们的思想, 不利于以后的科研创作。因此, 很多的高职院校很难招聘到资力深厚又有教学经验的设计类教师, 从而师资力量提不上去。

2 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新探索

2.1 教学观念的更新, 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和重组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是完善教学系统的关键, 也是实现教学目标到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为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必须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特质入手, 坚持科学性、系统性的基本原则, 深化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和重组。校内课堂以专业和人文教学为主, 以创办校外合作教学平台的方式, 安排校外课堂, 让学生掌握艺术设计发展的动态, 并获取从业经验。现有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是以绘画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三段式为主, 各个阶段相互割裂又相互联系。要根据最终目标来确立课程的编制, 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完整的教材, 呈现课程的交叉性和复合性。

2.2 弥补师资不足的前提下, 把技能型人才进行到底

在这样的师资前提下, 加上学生的质量不高, 专科三年, 对于学生来将, 毕业的前景就更加难以想象了。高职院校不同与本科院校, 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是提倡理论化教育, 而高职院校重视的则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我们暂且不提, 技能的掌握能力关系着就业率, 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占优势的前提下, 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是至观重要的。高职院校里面的计算机专业弥补了操作方面的欠缺, 专业教师多数是本科、研究生毕业, 他们的理论知识是不容质疑的, 但是操作技能方面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却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 软件操作是他们的强项, 一来弥补了因计算机生源不足, 计算机专业缩招而导致课时不足的困境;二来也很好的发挥了他们的专业, 起到了更好的教学作用。

2.3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的艺术生理论知识方面的专业课程由正规专业院校毕业的设计类教师来教授;软件操作方面的课程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负责。这样在软件操作方面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将来的就业占了很大的优势。高职院校也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平台, 校园里面各式的实训、实验教室满足了大部分学生课余的需要。等到毕业实践就更加有利于他们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相融合起来, 对于以后的就业有着很大的帮助。

2.4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为了培养就业者, 高职院除了加强专业技能教育, 更应融入职业实践能力的培训。在设计教育上实现“学以致用”的改革,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改进校外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课程由企业、学校共同承担, 企业是组织者和方案的提供者。课堂形式有两种:一是企业现场办公形式;二是校企合作的校外工作室形式。

(2) 建立校内工作室制度, 完善技能实践课堂。

(3) 建立“双师型”教师认证制度, 教育者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

(4) 强化校园文化与企业精神的有效融合, 熏染职业道德。总之,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将学校与市场进行了有效对接, 合理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将校内课堂延伸至校外, 使高职院的学生在校即可获得社会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的人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并将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艺术设计事业的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尚不明确。为此, 本文从扩招所招收的学生以及师资队伍这两方面将结合国家示范校建设要求, 以全新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 思考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思路与做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欧阳巨波.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思考[J].装饰, 2006, 9.

[2] 袁熙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3] 田恩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的建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 2006, 7.

[4] 尹名军, 郭明生, 曾晓云.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现状研究与思考[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7.

服装设计专业方案范文第2篇

1“一带一路”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一带一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围绕人才需求, 确定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明确职业岗位能力;围绕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能力, 设定教学内容;围绕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1];围绕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 进行学生职业能力鉴定。这六个方面环环相扣, 确保了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1围绕人才需求, 确定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 高职院校应依托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来确定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以重庆地区为例, 重庆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与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结点上, 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2]。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导致重庆地区的外贸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尤其是中小企业。因此,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应为立足重庆, 辐射西南地区, 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服务中小型进出口企业, 培养熟悉国际商务相关知识, 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和国际贸易操作技能,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 能熟练利用主要电子商务平台和商务英语技能, 完成进出口业务操作、外贸单证操作、外贸函电写作、国际商务交际等工作, 主要从事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外贸跟单、外贸单证工作和商务助理工作的服务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2围绕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 明确职业岗位能力

为了更好的实现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 必须确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或者是就业岗位 (群) 。目前,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外贸业务员、国际贸易采购、外派业务助理、商务文员、英语翻译、涉外导游、跨境物流等岗位。围绕这些岗位群进行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明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英语文化知识与能力、商务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和跨专业能力。具体来说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沟通并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所了解属于英语文化知识与能力范畴;而为了能够胜任具体的岗位所需具备的能力属于商务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范畴。而跨专业的能力则是现在越来越的企业更加看重的职业能力。

1.3围绕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能力, 设定教学内容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能力为设定教学内容确定了方向。在教学内容的设定时, 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业务素质、创新创业素质还要考虑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 尤其要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人文素质的教学内容要求善于与客户、上级、服务对象、同事沟通, 具有一定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技巧, 具备一定社交技巧。身心素质则要求是有健康的体魄, 完整的人格, 乐观的心态, 坚强的意志,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业务素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较强的进出口贸易的业务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运用英语在涉外商务活动、跨境业务中与客户及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处理业务问题的能力;具备处理办公室有关工作、安排工作会议、草拟各种文件、熟练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技能。创新创业素质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自主就业及创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创业竞争力。

1.4围绕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基础上的。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整合,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应坚持“学校+企业”的校企联动, 通过企业课程植入, 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 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以行业为先导, 依托行业协会和合作单位, 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5围绕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选择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学内容的确定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采用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授课的双导师教学模式, 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工作岗位, 从专业认知、岗位认知入手, 通过技能训练、素质养成, 将课堂教学与职场训练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涉外业务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吃苦耐劳、敬业爱岗、诚实守信、认真做事、交流协作、开拓创新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核心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 由浅入深, 抓键, 突出重、难点,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能力, 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教学方法也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不仅有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更应该结合时代特征和专业特点多采用基于“慕课”的“翻转教学”法是目前最为流行、最为新潮的教学法。“慕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打破了教与学的界限, 对传统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补充, 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3]。

1.6围绕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 进行职业能力鉴定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在能力鉴定上以“职业能力鉴定”为主、“专业技能鉴定”为辅, 在时间上以“过程考核”为主, 在方法上突出“工学结合”、以“项目作业”为主的局面。鉴定方式包括案例分析、口试、小组完成项目、实践报告等, 成绩评定分数比例为过程考核占50% (课堂表现20%, 平时作业10%, 教学实践10%, 出勤10%) , 期末终结性考核占50% (考试、口试、案例分析、小组项目、实践报告等) 。

摘要:实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对接关键在于设计出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来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李梦卿, 安培.职业教育耦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机遇、挑战与策略.职教论坛, 2016 (07) :46-51.

[2] 王冲.重庆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新机遇.对外传播, 2015 (04) :75.

服装设计专业方案范文第3篇

一、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

1. 教师申请项目的诉求不高

我校每年定期都会在校内公布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 同时, 教学部多次召集各个二级学院的教师代表参加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教学工作会议。目前, 从全校的立项数量情况来看, 我校美术与设计学院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的推进比较滞后, 项目的立项数量上并不多, 2016年申报立项数为2项, 分别是景观设计方案表现 (CAD) 和居住空间设计原理, 2017年仅有植物种植设计一门课程立项建设。由此可见, 大多数教师对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对该项目申报的积极性不高。需要进一步认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从学院层面来说, 应以教研室为单位加大教师对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项目的申报意识, 可设定具体目标, 每个教研室每年至少申报一个项目。

2. 教师教学规范意识有待提高

我校教师教学规范规定教师上课应备齐“五合一”教学材料, 具体包括教师简历、教学大纲、教学周历、教案和PPT课件。然而, 在教学检查中发现, 我院部分教师缺乏对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意识, 教案编写和课件制作情况也不理想, 尤其是涉及软件类的专业技术课程 (如Sketch Up、Photoshop) 的教案和课件制作的严谨性缺失, 大多只有“简案”而没有“详案”, 教学规范执行情况堪忧, 谈何课程建设与改革。鉴于此,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希望通过“以点带面”, 全面推动其他课程的同步建设与改革。

二、课程分析

1. 课程定位

在我校2015版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住区景观设计项目是景观方向模块课程的第三大类, 该模块课程包括:住区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方案表现 (cad) 、景观工程施工与构造和景观设计表现技法 (含SKT) 。景观设计方案表现 (CAD) 课程共96学时, 它是住区景观设计项目环节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主要解决住区景观设计项目的初设和扩初阶段的设计任务, 以及绘图设计软件Auto CAD在方案设计表现中的综合运用。该课程既是住区景观设计原理课程的延续和深化, 又是景观工程施工与构造和景观设计表现技法 (含SKT) 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2. 专业核心知识和专业核心能力

专业核心知识包括课程的定位、住区景观设计的相关行业标准、住区景观设计项目的初设和扩初阶段的图纸表达深度、住区景观设计方案表现的关键步骤与技巧、Auto CAD软件在实际项目设计中的运用规范和技巧。专业核心能力 (五大核心能力) 包括方案概念构思的深化能力、设计分析和评价能力、规划设计创意能力、CAD软件综合表现能力和设计成果的汇报能力。

3. 该课程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和价值

景观设计方案表现能力是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最重要的必备能力之一, 该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重点实现学生的“五大核心能力”培养。同时, 在住区景观设计领域, 对建立学生系统、全面的设计观, 也具有较大的现实价值。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

我校2015版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过程中, 充分体现了“强实用、强应用、强效用”的原则, 在课程设置上加强专业课程间的交叉与融合, 强调实际项目对课程教学活动的引领性与贯穿性, 大力倡导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积极将企业文化、专业技术、行业标准纳入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⑴紧扣行业标准

积极引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2016年版) 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 明确项目设计的规范、影响因子和评价体系, 努力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⑵强调专业技能的交叉融合

将设计表现软件Auto CAD的运用与项目方案设计过程紧密结合, 强调行业操作的主流做法 (草案, 包括一草、二草为初设阶段任务, 手绘与Auto CAD表现结合为扩初阶段任务, Auto CAD综合表现, 设计成果解析与汇报) 。

⑶注重教师科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的转化

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参与的社会实际项目是该课程教学内容最直接、最重要的教学素材来源, 教师通过一系列社会项目的设计, 能够较全面、准确把握项目的整体与细节情况, 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支撑, 可以将项目设计的直接经验传授给学生, 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鲜性和时效性。

⑷著名设计企业优秀案例的介入

在初设方案阶段的中期和末期, 可以适时邀请市内著名设计企业一线设计师深入课堂, 对阶段性设计成果进行评价, 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 查找问题、明确标准,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构建意识。

⑸注重设计成果包装与终期现场汇报

课程设计成果的整理与包装以及核心课程展的学生现场汇报是此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点。设计成果的包装主要包括展板编排、设计文本制作及设计过程的可视化素材呈现;现场汇报主要检验学生对设计成果的熟悉程度、成果汇报技能以及展场氛围的展示效应。

2. 教学方式的改革

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 教学方式应与时俱进, 除了常规的问题导向、案例教学、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外, 另增加了团队式教学、项目考察、网络资源结合等教学方式, 极大地扩展了教学方式的丰富性。

⑴团队式教学

团队式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团队教师各自的优势, 根据课程安排, 适时进行团队集中教学。黄艺老师负责课程教学环节的总体把控, 并着重训练学生对项目设计的整体认识、设计过程的阶段性梳理, 文静老师负责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 张锦老师负责学生成果汇报技能指导, 张惬寅老师负责学生设计成果整体包装技能指导, 周丁老师则主要负责景观植物设计能力的指导。

⑵项目考察式教学

项目考察式教学不同于课程改革以前的场地测绘环节教学, 它是一种带有策略性、以更加综合的视角认知已建成项目的教学方式。在外出考察之前, 教师需要对项目的基本情况做总体介绍, 并确定好学生分组及制定各组的考察重点。项目考察式教学是一种主要的现场教学形式, 学生在认知项目实地环境的过程中, 需要调动他们的空间认知积极性, 从宏观、感性的角度来熟悉场地特征, 结合考察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梳理, 又从微观、理性的角度记录场地的空间形态、物料设计和绿植设计等考察内容, 及时解决考察中的问题。考察结束后还应积极整理所有记录素材, 结合阶段课程内容, 重新评估学习效果。

⑶网络资源结合式教学

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在线教学、学生出勤记录以及各个阶段的作业布置, 实现网络对教学的积极支持。本课程将完成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制作, 教师将课程资源、行业信息等素材发布在网络资源包中, 供学生下载使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 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对学习中的疑问找寻答案, 同时, 可以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 及时解决学习中的相关问题。

3. 考核方式改革

本次课程建设与改革十分注重考核方式改革, 严格遵循新的教学大纲制定考核评价方式、重新编制考试试题和评分标准。在考核内容上, 强化了方案设计考核与设计软件操作考核的综合评价, 这是对课程教学改革前强调单一考核设计软件操作的局限性的重要改革举措。目前, 该课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考核, 第一阶段为住区景观设计初设方案 (手绘为主) , 第二阶段为Auto CAD软件操作定时考核, 第三阶段为Auto CAD软件综合绘制扩初方案设计。每个阶段考核评价都采用基于项目的激励评价模式, 并在考核结束后, 对学生作业进行阶段性展出。课程考核以一大项目贯穿、五大核心能力为考核评价内容, 为了激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提交设计成果, 在评分标准上制定了加分策略。

四、课程改革成果

景观设计方案表现 (cad) 课程通过两年的建设与改革, 现已取得一系列阶段性成果。首先, 根据2015版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了新版的教学大纲、教学周历、教案、课件、考试题目、评分标准等教学材料;其次, 已完成约10G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包括专业规范标准、经典设计案例、优秀设计文本、专业设计汇报视频、优秀学生设计作品与汇报视频等;第三, 完善了课程考核评价大纲和课程展览机制;第四, 已出版专业教材一部;第五, 通过课程教学改革, 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度, 参加学科专业竞赛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升, 已指导学生创作获得国家级、省级重要学科竞赛荣誉共计30余项;第六, 强化学生在课外的科学研究意识和学生科研课题的申报积极性, 已成功立项校级学生科研项目4项。

结语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教学团队按照科学的、合理的课程建设理念, 结合校本实情, 联合多方力量共同建设;它也是一个动态过程, 需要以发展的视野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在具体执行过程中, 不仅需要注重课程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 而且还应保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只有不断完善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强化机制建设、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凝练课程特色, 才能惠及更多师生, 才能为相关课程群的建设与改革助力, 才能进一步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摘要:专业核心课程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文章通过对景观设计方案表现 (CAD) 课程分析、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课程改革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以期为地方高校相关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景观设计方案表现

注释

服装设计专业方案范文第4篇

本专业学期为一年,是针对广告公司和专业设计公司的要求,培养具备综合素质与技能的设计师,使学员掌握平面设计不同职位需求的专业设计技能,并且具备独立完成各种设计项目和获得高薪的能力。

课程设置:

1、计算机基础课程。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高级办公自动化,电脑组装与系统维护的常备知识。

2、美术基础强化课。

掌握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及设计基础课(文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POP设计、CIS设计、印刷设计等)。强化学员的动手能力,能有效快速为客户表达出设计师的构思与创意。

3、专业设计软件课程

掌握图像处理软件、矢量绘制软件、高级排版等软件,使学员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那一家公司均能轻松应对。

4、设计项目实践课程

系统学习相关印刷工业和行业设备、企业形象、包装等。该课程全面涵盖平面设计师日常工作及最常见的设计项目,以致力于提高学员设计实务能力。

5、平面设计实战与素质培养

让学员体验真实设计师生活与工作,与设计界交流提高学员职业素质,为学员进入设计待业做好铺垫工作。

就业岗位:

服装设计专业方案范文第5篇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发展,充分推进“212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办出特色的客观需要。为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学校坚持育人为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既重视专业、岗位技术能力培养,又重视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双方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主要方式

采用“订单式”教育培养模式。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三、合作内容

服装工艺、制版与设计方向初、中级人才。

四、领导小组及专业委员会名单及职责

1、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祥生

副组长:邱德欢、刘家源、杨品前、陈旭鸠、肖玉珍成员:王学军、邱小芸、张小明、相关班级班主任职责:

①研究、确定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和步骤

②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③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制度、相关机制,加大宣传力度。④每学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⑤对需要资助或奖励的学生,提供资助或奖励的意见和方式。⑥每学期对学生进行相关报告会。

⑦参入实际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的教学和管理。

五、时间表

1、7月上旬,组织招生,大力宣传;

2、8月10日前,成立领导小组、专业委员会;

3、8月15日前,制定教学计划(含实习、见习、顶岗实习、就业等);

4、8月20日前,提供教材目录并征定教材;

5、8月20日前,确定班主任,任课教师;

6、9月1日,对学生进行考核,确定学生;

7、9月10日前,企业文化教育;

8、9月----次年3月,组织教学

9、3月----6月,到企业顶岗实习

10、6月初,考核,并安排就业。

服装设计专业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温作业专用服装 热传导模型 微分方程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人们需要穿着专用服装以避免灼伤。专用服装通常由三层织物材料构成,记为I、II、III层,其中I层与外界环境接触,III层与皮肤之间还存在空隙,将此空隙记为IV层。为设计专用服装,将体内温度控制在37℃的假人放置在实验室的高温环境中,测量假人皮肤外侧的温度。由此来计算人体温度分布情况。

1 假人外侧温度随时间变化模型的建立

根据调查的数据绘制假人皮肤外侧温度与时间的散点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大约在0~1644s之间温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呈现增长趋势,在1644s后,温度是一个定值,在0~1644s之间,时间与温度呈曲线关系。由于数据的变化趋势有明显变化,所以把数据分为2段进行处理。对0~1644s的数据用非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预测,后3600s的温度恒定。

为了更好的研究0~1644s的关系,运用SPSS对0~1644s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的拟合方程为:

2 温度分布模型的建立

在高温工作时环境向人体的传热过程简化为三步:

(1)环境向服装的第Ⅰ层传热。

(2)服装第Ⅰ层依次向第Ⅱ、第Ⅲ层传递。

(3)服装第Ⅲ层通过第Ⅳ层向人体传热。

以假人外侧某一点为原点,以该点的法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环境温度为75℃的情况下,建立热传导模型对各层进行分析[1]。

对于Ⅰ层,建立如下热传导模型:

参考文献

[1] 卢琳珍,徐定华,徐映红.应用三层热防护服热传递改进模型的皮肤烧伤度预测[J].纺织学报,2018,39(1):111-118,125.

[2] 苏云,王云仪,李俊.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热传递机制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16,37(1):167-172.

[3] 李志华,喻军,杨红光.偏微分方程与微分代数方程的一致求解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15,26(4):441-445.

[4] 卢琳珍.多层热防护服装的热传递模型及参数最优决定[D].浙江理工大学,2018.

[5] 冯桂莲.偏微分方程的MATLAB数值解法及可视化[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23(12):120-123.

上一篇:防诈骗防拐卖课件范文下一篇:发展粮食循环经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