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偶像成功的例子范文

2023-10-08

崇拜偶像成功的例子范文第1篇

2月1日企业家要讲政治

民营企业也要"讲政治"。在中国这种环境下,作为民营企业,如果你不懂一点政治,加强政治学习,很可能两眼一模糊就犯错,很多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在这方面都有深刻体会。

--摘自2009年4月蒋锡培参加"2009年中国管理趋势发布会"时的演讲

背景分析

2009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民营企业也在这30年中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界掀起了一股经验总结的浪潮。在整体并不宽松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是蒋锡培的谋略,这从远东5次改制中戴上"红帽子"、与四大国有企业"联姻"等经典案例中可见一斑。

在蒋锡培看来,"民营企业能够有今天的成就,30年改革开放带来这样的成果,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能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作为一个企业讲政治的重要一面。如果一不小心违背了,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可能得到很好的宽容。因为在开放的初期,也许可能会原谅你这样那样的过失,但是现在市场越来越成熟,法治越来越健全,如果还是有侥幸的心理,可能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联想集团的柳传志这样说过:"我在做联想的时候,给自己画了一条底线,其实挺起作用的。这条底线就是,我不在改革中犯错误。最开始这句话是:不做改革的牺牲品。"柳传志说,你要弄清楚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能做的时候去强行改造环境,那一定会头破血流。

"头破血流"的一个案例是位列2005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70名的某民营航空董事长,在多年创业过程中,他不循常理出牌,罕见地进入中国航空业,但也因经济问题,多次遭公安部门传唤、监视居住和拘捕。2010年4月,他因犯逃避追缴欠税罪,被某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4年。可以这样说,一个亿万富翁成为阶下囚的重要原因在于,这位创业者不懂政治、不讲政治,在条件不成熟的环境下,盲目扩张,强力推进,最终导致企业和个人的"滑铁卢"。

行动指南

审时度势,量力而为,民营企业家要加强政治学习。

2月2日我的偶像是邓小平

1997年,伟人邓小平逝世。邓小平是我的精神偶像,他一生三落三起,落则江湖之远,起则庙堂之高。我们不光要学习邓小平朴实理论的精髓,更要学习其身处逆境的从容。我有很深的邓小平情怀,并且我们这一代企业家大多也是这样,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感情是很深的。

--摘自2010年2月蒋锡培的微博

背景分析

北京大学周其仁教授曾经这样回忆邓小平复出的场景--"1978年10月后的北京,是中国伟大变革的旋涡中心。我们为重新获得读书机会而奋发学习。不过在那时的北京城,似乎也摆不下一张完全平静的书桌。我们到西单看过大字报,传阅过当时一切可得的有关日本、美国、欧洲、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现代化情况的报道,也聚在一起收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新闻公报,以及邓小平对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的著名谈话。"

站在那个伟大中国开放时代的端口和起点,蒋锡培正经历着人生第一次挫折,高考失利,在家人的反对声中,他决定到杭州去修理钟表,开始了他的经商生涯。随后,他的创业实践完全和邓小平理论结合在一起。

"发展才是硬道理"、"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要求中国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推动发展。在蒋锡培看来,邓小平的讲话简洁、朴素,但一针见血地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堪称战略大师。同时,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经历曲折,这样的经历造就了他从最实际的角度出发,思考中国前进方向的视野,也造就了他自身坚韧不拔的精神。

学伟人思想,悟管理之道。远东20多年的创业史,实际上是蒋锡培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的20多年。20多年来,蒋锡培一直在阅读、学习和理解邓小平的个人传奇和管理之道,并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受他的偶像影响,"求真务实"、"举重若轻"和"朴实有效"这些邓小平理论的特点也被蒋锡培运用到了管理实践中,形成了有远东特色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摸着石头过河,这条河是中国从**10年走向中国持续振兴30年的河,而石头是中国走向振兴的各个阶段的实际。脚下知深浅,而进退有据。"从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中,蒋锡培悟出了企业发展的"过河"战略,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企业也应该顺应环境,渐进革新,实现目标。

行动指南

偶像不仅是用来崇拜的,更是用来学习的。

2月3日感谢改革开放

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如果没有宏观向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我和远东也不会发展到今天,所有民营企业也不会有今天。

--摘自2010年11月蒋锡培接受刘晓午采访时的谈话

背景分析

"40后"企业家柳传志说:"感谢邓小平。年轻人都不会知道,因为你们一开始接触社会,就面对一个相对已经比较开放、信息比较通畅的社会,但是20年之前、30年之前是什么样子,你们根本不知道。"

蒋锡培属于"60后"企业家,与"40后"、"50后"企业家相比,"60后"企业家属于比较幸运的一代。"60后"企业家只是在小时候遭遇"文化大革命",经受过一次反潮流、批判传统的洗礼,所幸的是,蒋锡培是乡村的中农出身,受的仍然是传统式教育和价值观的熏陶,没有经历过激烈的传统和价值批判心路历程。

"文革"后,不少"60后"企业家有幸进入大学殿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工作后,"60年"企业家赶上了改革开放,纷纷创业。而蒋锡培在高考失利后,则直接走向创业舞台,草根创业。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包括蒋锡培在内的诸多民营企业家想实现创业梦想,是难以成功的。

崇拜偶像成功的例子范文第2篇

学生偶像崇拜问题对于班主任老师来说既是一个棘手的挑战, 同时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机, 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和关注重心因势利导, 有的放矢, 可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笔者以为, 班主任在对待学生偶像崇拜问题上, 应该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的问题。

1 了解学生主观需求, 做到因材施教

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 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 而实际上他们往往学习不努力, 过一天算一天。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 但追求的全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 而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 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却想的不多做的不够。一方面, 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 他们的情感又极易受外界影响易冲动。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积极性高不感兴趣的事避而远之。即便是感兴趣的事情也很可能因为在坚持的过程中出现了别的新兴事物而“注意力”转移。

小学生的特殊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 社会阅历缺乏, 思考问题不周密, 往往是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 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因而有时片面坚持己见对教师的要求, 合乎己意的去办, 不合己意的就拒绝或顶牛, 不能控制自己, 凭冲动行事, 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

班主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不要只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经验圈子里, 尽可能突破所有的界限, 走到孩子们的生活当中去。社会在变, 孩子们在变, 老师也要跟着变, 当孩子们在价值判断上出现误区的时候, 教师要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分析, 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教师作为社会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中介人, 代表社会实施教育, 是社会权威的代表, 对学生具有绝对的影响力, 但把学生视为机械接受和服从的教育对象, 师生之间就会形成“戒备森严”的壁垒, 尤其是道德教育这个很复杂的问题, 你不能把你的思想意愿强加给学生, 强迫学生顺应、接受。

2 完善教育观念, 符合时代特点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 了解并认真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新偶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偶像, 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偶像, 偶像的崇拜迷恋是人之常情, 自然而成;也是个人成长的必然规律, 也能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奋斗的目标。那些头顶光环的偶像们, 有些时候也能成为黑夜中的灯塔。但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去关注偶像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的汗水、沮丧挫败时的泪水, 为了成功不屈不挠、执着进取的精神。老师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需要的是什么, 他们在想什么, 然后在走进学生的心里进行积极地引导, 才能达到很好的心理交融, 使教育事半功倍。

比如外形俊朗的刘德华被称为40年不倒的偶像明星, 很多学生都崇拜他。教师怎么引导、处理则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的心理, 形成不同的教育效果。比如刘德华在日本开演唱会时, 拒绝主办方要求用日语演唱歌曲的请求, 坚决坚持用他还不太流畅的普通话演唱《中国人》, 再如在公益活动中他的积极活跃, 对待工作的敬业和对自己要求的近乎苛刻……如果不从这些中进行挖掘、提升, 那么学生们很可能会走入崇拜误区, 向那个悲剧人物杨丽娟一样。虽然这只是个个例, 但是也能折射出网络时代我们老师要做的工作会更多。其实刘德华不光俊朗的外形无法挑剔, 他对艺术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公益事业的关注支持以及在日本开个人演唱会时所表现出的爱国情怀都是优秀的道德榜样。让学生们懂得这个帅哥真正取悦于人的是他对工作的敬业精神, 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态度以及心怀祖国的高尚情操。再比如姚明、刘翔进教材。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判断和把握是他们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以及为祖国荣誉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才使人们如此崇拜。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偶像崇拜的价值取向上完成“天使”和“魔鬼”的转变。

3 创新教育方法, 进行有效引领

偶像崇拜这个很内在, 很个人化的问题。如果强制学生, 即使说出来了, 也不见得是内心真正的偶像。就此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们在不断地认识提升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先讲反面人物例子秦桧的历史轶事——秦桧的后代游岳飞庙时的尴尬和自责, 让大家讨论是否这样的人物该崇拜, 初步明辨是非, 进而拓展到学生们崇拜的反面人物, 再次讨论选择, 强化是非观念, 最后让大家总结什么样的偶像才值得崇拜。

“纸张得来总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用来说明德育的特殊性似乎更显得贴切。如果想让学生达到某种情感目标只靠说教是很难完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要想情感上达到共鸣, 必须要有实际的行动或活动的积极参与。比如北京市让学生们体会老人们的不容易、行动不方便, 激发对老人们的爱护和尊重之情的体验活动:孩子带上中国老人协会发明的一套感受老人的道具, 戴上一个眼罩, 带上个拐杖。这套道具加在一起, 要超过35斤, 相当于一个70岁的老人。不是仅仅让她穿上, 而是让她过马路、上公共汽车, 一天下来, 孩子们第一个感受就是, 没想到他的爷爷奶奶每天是这样生活的。很多孩子都说, 我再在公共汽车上, 一定把座位让给老年人。因为他体验过, 身上带着这么多重物, 行走不便是什么样的感觉。都明白了家里老人、邻居老者的不容易, 对老人也自然有了尊重、爱护之情。孩子们没有用老师的任何提醒, 都从中感悟到应该关心爱护老人的道理。

4 结语

总之, 德育需要潜心研究、不断改变方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有时需要真刀真枪、针锋相对;有时却需要虚晃一枪、以柔克刚;有时需要明敲锣明击鼓, 有时却需要旁敲侧击、迂回进攻;有时需要大张旗鼓, 有时却需要润物无声, 我们的思想工作也应因人因事因地而不断变化的德育方法才能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 个性化的、富于创见的班主任教育智慧才能因势利导地解决学生的偶像崇拜问题。

摘要:网络的生活化和生活的个性化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面对小学生千差万别的偶像崇拜现象, 教育者应该持理性、客观的态度, 有效地利用教育契机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使德育教育真正的做到“润物无声。”

关键词:小学教学,偶像崇拜,引导

参考文献

崇拜偶像成功的例子范文第3篇

很多人都坐等创造,期待创造。但你可知道,创造离不开机遇,机遇和创造,仿佛是一首歌的词与曲,完美结合,才能成就优美的乐章。那是人生成功的欢乐之歌。(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机遇与创造之间的关系,富有诗意。)

左手和右手对我们同样重要。其实机遇就是拿着碗,捧着书的左手,托着一份希望;创造是操着筷子,握着笔的右手,画出一道亮丽的弧线。若没有机遇,那么创造的筷子、笔到哪里展现风采呢?机遇和创造,左手和右手,都离不开对方,只有紧紧握住了,拥有的那方天空才会更广阔,更湛蓝。(形象的比喻充分说明了机遇与创造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就要密切关注机遇。机遇是别涅迪克不小心掉在地上的烧瓶,静静地躺着,等待细心人的关注。别涅迪克执著地寻找答案,握着烧瓶,仿佛握着机遇的翅膀,终于有一天腾飞,收获了不碎玻璃。(举别涅迪克的例子,表明关注机遇的重要性)机遇给了创造以可能。

要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就要及时抓住机遇。 (论文范文 ) 机遇是康桥河畔婀娜多姿的细柳,摇曳着,姿容妖娆。徐志摩抓住了娇柳的呢喃,挥笔而就朗朗上口、飘逸隽永的《再别康桥》,创造了二三十年代典型的诗歌风格。机遇或灵感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创造才能实现。

要有所创造,有所成就,还要努力开发机遇。机遇是破旧仓库里的那只东突西窜的老鼠,搅乱了仓库里那个可怜鬼的正常生活。而创造往往只会留给那个时刻期待机遇、勇于开发机遇的人。要不迪斯尼乐园的那些可爱的米老鼠哪会凭空而生?其实设计者就是被老鼠打扰的那个可怜鬼。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可怜鬼由活蹦乱跳的小老鼠突发奇想,便拥有了今天令人艳羡的成就。创造,机遇并非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以去开发、创造。(用排比的段落进一步深入分析怎样开发机遇进行创造,给人以启迪。)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机遇,而是机遇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我们善于关注机遇,善于抓住机遇,善于开发机遇,创造就没有那么困难!

崇拜偶像成功的例子范文第4篇

姜大为同志在工作中,不但反应快,做事麻利,灵便,而且态度非常积极勤奋,认真负责,能做到粗中有细,每次巡检都能认真到位的检查设备,并能及时的发现问题上报并进行处理。曾多次得到班长值长得好评,他并没有因此骄傲自满反而一直积极上进,不断学习和虚心的请教,通过具体操作实践完善个人的不足之处,不断的进取,使得他在工作中,总是能又快又稳得完成班值长交给的任务。

该同志在夏季大修期间,表现的也非常出色并得到了新老员工的好评和领导的认可。

该同志能准确熟练的掌握启停机步骤,并在本班组实际启停机操作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使得本班组电气专业倒闸操作能按规程有效快速的完成。

上一篇:出差证明及费用明细范文下一篇: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