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理想与目标范文

2023-10-01

人生的理想与目标范文第1篇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分析: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话题:“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造福而献身的神。他出于对人类的同情,为使人类免遭毁灭,把天火偷来送给人类,并把科学、艺术和医药等知识传授给人类,使人类从此能够战胜危难,并变得文明起来。他因此而惹怒了众神之王宙斯。宙斯用铁镣把他铐锁起来,钉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让神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对奉命来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说:“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你奴隶般的命运;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马克思推崇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献身的精神,称他为“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分析:对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来说,任何加诸肉体的痛苦都无法战胜灵魂对自由的追求。

话题:“对自由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理想与牺牲” 为自己定长远目标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

。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分析:很多人都希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在羡慕别人的机遇与成就时,不妨先学习董建华,为自己定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话题:“成功之路”“目标与实践”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话》)

+理想,仿佛漫漫长夜中的一丝光明,寒冷冬季里的一缕阳光。不论你出身低微或是高贵,拥有理想才会拥有希望。才会获得成功。

当我们拥有自己的理想,便会确立实际的目标,并且努力实现这个梦想。美国的约翰兄弟是一对天生残疾的双胞胎,他们从小的梦想就是超越自己,做个了不起的人。兄弟俩互相鼓励,朝着目标奋斗着,不管遇到什么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们为了心中的那个梦都坚持下来了,终于成了美国著名的石油大亨,创建了他们人生的辉煌。拥有理想,拥有目标,是获得成功的前提。

理想,往往给沉浸在苦难中的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霍金在他人生最美好的年龄中得知自己身患绝症,生命即将终结。这种时刻更多的人都会陷在恐惧和悲痛中无法自拔,但霍金非但没有,并且做出令世界瞩目的贡献。霍金的力量从何而来呢?正是理想——完成自己的事业,为人类科学研究付出自己的全部,支撑着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实中经常是这样:当我们面对幽深茂密的森林,当我们陷入泥泞不堪的沼泽,当我们置身波涛汹涌的大海,我们只要想想还有梦想要实现,还有事业要完成时,心中便会多一份勇气和坦然,少一份惊恐和不安。

我们需要理想鼓励我们前进,但是理想不是妄想,是应该切合实际的。好比一只蜗牛想要东游泰山,南下长江一般,生命短暂的它也只能最终哀叹而死。我们总在不假思索地说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拥有怎样辉煌的人生,却从不想想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会最终备受打击而一蹶不振。

只有拥有切合实际的理想和梦想,才会使我们变得勇敢、坚强、自信。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厚重而辉煌。

把理想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生活中总会有许多的挫折和不如意。日子久了,也许我们的理想就会像一朵云。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那么就把理想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

理想是自己与众不同的独有财富。

我们不能决定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但是我们可以把理想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仰望历史的星空,每个成功的人都是一颗星星,带着他们的故事教给我们智慧,让我们走近自己的理想。

司马迁是一个伟大的史官更是一位智者。一个堂堂七尺男儿因为“李陵之乱(事件)”受到了奇耻大辱。当时的司马迁活着无颜面对世人的议论,死了,愧对逝去的祖先。眼看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司马迁痛苦万分。他能怎么做呢?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也不是他能决定的,他不能改变环境也不能改变现在的事实。但是司马迁想起了父亲的遗言,想起了孔子,记起了屈原。他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他要把理想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他时刻提醒自己,他的理想就在前方。哪怕恶劣的环境看似把他的理想阁(搁)得很远,其实他的理想离他的心很近。正因为有着这种信念,司马迁达到了他的理想。他把理想永远地留在了离自己最近的地方。

陈水扁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似乎正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其实不然,他正在一步一步地远离自己的理想。世界只有一个中国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陈水扁却看不清这个事实,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所谓的理想。其实他的理想不是这样的。但是他没有把自己的理想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所以他终会成为理想的奴隶,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郑板桥的《石竹》诉说着他“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理想;于谦的《石灰吟》唱出了他“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理想;毛泽东的《雪》道出了他“属(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理想。他们把自己的理想放在了离自己最近的地方。他们的理想也一步步地靠近他们,造就了他们的成功。

高考离我们很近,有似乎离我们很远。只要我们把自己的理想放在离自己最近的地方。我们就会有一种信念,一种勇气,去克服,去战胜生活的挫折,去迎接生命的挑战。那么我们的理想会永远留在离我们最近的地方。会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写作素材--- 【理想】

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罗曼•罗兰《爱与死的搏斗》)

人越是心高志大,就越少不了有种种小的弱点。——狄更斯《马丁•矍述伟》

我们有权按照自己的愿望建设更美好的生活。——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我们的生活是令人惊奇的,这不仅因为我们生活中这层充满各种畜生般的土壤是如此富饶和肥沃,而且还因为从这层土壤里仍然胜利地生长着鲜明、健康、富有创造性的东西,生长着善良——人的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和道的生活终将苏生。——高尔基《童年》

动物为贪求就近的东西而痛苦,人却为渴望无不可及的事物而悲哀。——泰戈尔《红夹竹桃》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麦克白》

如果在这个世界上必须有苦难存在,那就让它存在吧:但应该留下一线光明,至少留下一点希望的闪光,以促使人类中较高尚的部分,怀着希望不停地奋斗,以减轻这种苦难。——泰戈尔《孟加拉掠影》

人总是要失望的,因为他希望的总比他得到的多。——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信仰是克服惊慌的光明。(《雨果传》)

唯有燃烧的物质方能燃着别的物质,同样,唯有一个的真正的信仰与真正的生活方能感染他人而宣扬真理。——《托尔斯泰传》

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高尔基《忏悔》

信仰能欺蒙人,可是它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它使一个人的面貌添上一种神采。——泰戈尔《家庭与世界》

信仰是可以创造奇迹的。——马克•吐温《赤道环游记》

人被信仰束缚,结果相信有一种力量。但是信仰还不够使人安宁。信仰不知道怎么需要一个形象,于是有了宗教。没有形象寄托的信仰,更使人苦恼了。——雨果《海上劳工》

如果迷上那种空中楼阁似的信仰,便会像染上一种不良的嗜好,毁掉一生。——罗曼•罗兰《爱与死的搏斗》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给材料作文,作为高考作文的一种命题方式,倍受命题者青睐。自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至一九九五年的十九年中,这类作文题被采用了十四次之多。这是因为给材料作文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总之,是全方位的考查。另外,给材料作文不易猜题、押题,能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正因为如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也比较大,成为作文过程中的难点所在。很有必要认真对待,深入探讨。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高考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我根据自己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实践,谈点粗浅的体会,作为引“玉”之“砖”。

具体说来,给材料作文(主要是就议论文而言)的审题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读材料。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因为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据、方法也就有所不同。如果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例⑴:“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据此可以确定材料的中心是谴责那种不择手段欺骗别人,从而谋取私利的人。有的材料属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例⑵: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只从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显然属于盲人摸象。第三类材料是正面列举型,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例⑶:“蚕吃桑叶,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蜜蜂采花,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学习亦然。”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第四类材料是反面列举型,例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从反面揭示“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中心应是: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寓言故事型的材料。例⑸:九五年高考作文题所给的材料就是一则寓言故事《鸟的评说》。这种文体的中心对于学生来讲不易把握;再加上角色众多,很容易因为对中心把握不准,从而立意上的偏颇。首先应认识到此寓言是以鸟喻人,明在写鸟,实在写人。其次要找出评说的双方,并弄清主次。如果列出文中的评说顺序,就会发现:由麻雀评说燕子开始,至麻雀被老鹰评说结束,形成一个评说的怪圈。众鸟既是评说者,又是被评说者。但通观全文,表现的主体是评说者。第三要弄清评说的内容。粗看,鸟们指责的是对方的缺点,但仔细推敲,并不能算缺点,只能叫做生活习性或生理特征,有的甚至可以说是优点。众鸟之所以用这些并非缺点的“缺点”,作为口实来批评指责对方,颇有“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样一种味道,其实是嫉妒心在作怪,而不是不能全面地看问题。上面三点表明,这则寓言给人的启示是:不能因嫉妒别人的长处而互相攻击,应正确看待别人。把握了这一点,方可避免立意上的若干偏颇。

当然,高考作文题所给的材料类型不止上述几种,这里只是就文字性材料略加归类,借此说明读懂材料、把握中心的一些根据和方法。

二、找角度。在读懂材料、把握中心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广开思路,尽可能多地寻找立意的角度。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则材料,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得到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多找角度,也就是找出材料的多侧面意义。为什么要多找角度?高考作文题一般有“自选角度”的要求,如果不多找角度,则无所谓“选”;也就很难保证理解材料中心及立意的准确恰当。一般来说,可以从材料涉及的人、物、事件入手寻找立意的角度。至于恰当与否暂且不管,尽量多找。如上文例⑴,可以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也可以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还可以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再如《鸟的评说》,可以从评说者的角度立意,论述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别人;还可以从被评说者的角度立意,论述如何对待别人不切实际的批评指责。有的学生还会抓住材料中的片言只语,从某种鸟的角度立意。对于正反对比型、正面列举型的反面列举型的材料,则应综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从材料整体的角度立意。如例⑵、例⑶。

三、联实际。高考作文有“联系实际”的要求,就是要求考生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论述,解决实际问题。其目的是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避免无的放矢,空发议论。在这方面,也要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展开联想,找到与立意角度有对应关系的话题。如个人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目标理想、意志恒心以及对人对事的思想方法、观点态度;也可以由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联想到国家、集体的政治生活、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热点。还可以由现实想到历史,由中国想到外国,由个体想到整体,由正面想到反面,由现象想到本质,由原因想到结果等等。总之,要根据材料所提供的角度,广开思路,找到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联想要丰富,思想要清晰。这一步不但是立意所必需的,而且是选材论证所必需的。

四、立论点。在读懂材料、找出角度、联系现实的基础上,就可以水到渠成,确立中心论点了。这是审题立意的关键一步。就给材料作文来讲,所确立的论点应该做到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扣材”,是指所确立的论点必须是根据材料生发出来的。在引论部分对材料只字不提,就摆出论点;或置所给材料于不顾,另选材料,并据此确立论点,这些都是不扣材的表现,不符合给材料作文的要求。“准确”,一是指论点应从材料的中心意义或材料的主要角度、主要方面引伸出来,而不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次要角度、次要方面来确立论点。如前所述,找角度尽量多找,但并非找出的所有角度都能立意成文。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是“自选角度”,那么从材料的任何一个角度立意都是可以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从一般意义上讲,此说也有一定道理。事实上,在应考作文中,有的考生也是从材料的非中心意义、非主要角度、非主要方面来立意的。阅卷者出于某种考虑,也只好无可奈何地加以承认。但我认为,从应考的实际来讲,还是扣紧材料的中心意义或者选择最能显示材料中心意义的角度来立意为好。这也正是命题者所希望的。如上文的例⑴,最好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例⑸最好从评说者的角度立意。对例⑵、例⑶、例⑷这类综合性材料,应根据整则材料的中心立意。切忌抓住某一次要方面或片面只语,断章取义,立意成文。如根据“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这一句话,确立论点为“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心灵美”;根据例⑷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而大谈腐败现象的危害,反腐败的必要性;由例⑶的蜜蜂酿蜜而联想到创造幸福生活的劳动人民;由蚕吃桑叶联想到辛勤育人的人民教师。这些都是因为未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含义,角度未选准而匆忙立意,导致驴唇不对马嘴,东拉西扯,令人啼笑皆非。“准确”的第二层含义是要找准立意角度与社会现实的对应点(即对应的话题)。联想到的社会现象、人物事件,并非都能与选定的立意角度对上号,因此,也要认真选择。如:例⑴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联系现实的对应点应是不择手段制售伪劣商品营利的人和事,而不是刑事犯罪、腐败现象等等。例⑸从评说者的角度立意,联系现实的对应点应是看待别人的观点和态度,而不是打击报复,以人为镜之类。其次还应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才能有话可说,写出真情实感。“稳妥”,是指确立的论点要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如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主流的观点等。此外还要符合社会的道德准则,合乎情理。作为应考作文,关系重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不宜提倡用逆向思维方式立意以求新,还是顺向立意为妥。否则,可能会由于学生认识的局限,因而立意偏颇,观点过激。这样,整篇作为表达再好,也 “不可问矣”。况且有的材料也不宜反向立意。我们显然不能为卖马人的行为叫好,更不能把鸟们满怀妒意的评说当作检查自己言行的“镜子”。至于把南郭先生因 “充”不下去而逃跑说或是有自知之明,已属强词夺理。鲜明、简洁,是对中心论点表述方面的要求。在引论部份一定要开门见山,旗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得到什么启示,悟出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一定要一语道破,直截了当。不能罗里罗嗦、含含糊糊。论点的表述,一二句话即可。可以采用肯定句式,也可以采用否定句式。句子要通顺,语气要畅通,语句要简洁。

综上所述,确立论点是对读材料、联实际、找角度的总结、综合,也可以说是前三个步骤的思维结晶。只有找准材料的角度以及该角度与社会实际的最佳对应点,才能确立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的中心论点。

五、拟题目。这一点对学生来讲是个难点,本来应该作为另一个话题来谈。但是,因为题目与立意关系密切,高考作文题中又有“自拟题目”的要求,所以拟题目应为本文中应有之意,并作为审题立意的第五个步骤。可以这样说:文章好比人的躯干,中心论点好比人的头部,而题目则是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题目则是文章的“窗户”了。因此,应该认真对待拟题目。题目比论点更需要准确、鲜明、简洁。好的题目,或准确揭示文章主旨,或点明论述范围,或新颖别致,都能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吸引读者仔细阅读下文。题目的类型有论点型、范围型、感想型、比喻型、关系型、问题型等。如:《对<鸟的评说>的评说》、《我的评说》(范围型);《让我们换一种眼光看问题》、《如此“评说”要不得》、《嫉妒是进步的大敌》、《要正确对待别人》(论点型);《由 <鸟的评说>想到的》、《读<鸟的评说>有感》(感想型);《我们不能做这样的“鸟”》(比喻型);《评鸟与评人》(关系型);《如此“评说”恰当吗》(问题型)。一篇文章拟什么的样题目好,这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的原则是紧扣中心论点及材料的特点来拟定。从应考的实际来说,最好拟成论点型题目,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中心论点确定的情况下,只需把论点句照搬或缩简短一点即可。如果这样做有困难,那就拟成感想型,既简便又稳妥。如果所给材料没有题目,那就拟成《读作文材料有感》《作文材料想到的》。

人生的理想与目标范文第2篇

32明确目标的意义

没有目标的人,是把成功的希望交给机遇的人,这种人偶然成功的机率比有计划有目标的人小得多.一、不要随波逐流。

河流这边的毛毛虫"少数人渡过河流,多数人站在河流的这一边;他们站在河岸边,跑上又跑下。"伟大的佛陀,以它超然的大智大慧俯视芸芸众生,传达出这个超越时空的喻示。人们在生活中行色匆匆,却又不知道要去哪里。于是,在"河岸边"跑上跑下,又忙又累,终究碌碌无为,没有到过彼岸。这就是人生。

每个人看起来总是忙碌不堪,但是当被问到为何而忙时,大多数人除了一问三摇头之外,唯一可能的回答就是:"瞎忙!"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花盆周围不到远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坚韧地团团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终因饥饿和精疲力尽而死去。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稍与众不同,便立时会过上更好的生活(吃松叶)。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随大流,绕圈子,瞎忙空耗,终其一生。一幕幕"悲剧"的根源,皆因缺乏自己的人生目标。古希腊彼得斯说:"须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属浪费。"古罗马小塞涅卡说:"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二、人生在世,最紧要的不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活动的方向.成功者总是少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卡耐基曾对世界上一万个不同种族、年龄与性别的人进行过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他发现,只有3%的人能够确定目标,并知道怎样把目标落实;而另外97%的人,要么根本没有目标,要么目标不确定,要么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目标„„十年之后,对上述对象再一次进行调查,结果令人吃惊:调查样本总量的5%找不到了,95%的人还在;属于原来那97%范围内的人,除了年龄增长10岁以外,在生活、工作、个人成就上几乎没有太大的起色,还是那么普通和平庸;而那原来与众不同的3%,却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取得了成功。他们十年前提出的目标,都不同程度得以实现,并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标,走下去。

人生在世,最紧要的不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活动的方向。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开始我们的一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一生下来就处在一种身不由己的环境中。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选择就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选择居处、婚姻、工作、朋友,可以选择人生的方向。作出越多的人生选择,就越应该为自己的处境负责。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满腔的热血、能量(积极的心态)才有着落,才有责任、使命、荣誉,甚至"健康"„„美国曾有一位医生对世界各地数十名百岁老人进行研究,想从他们的共同特点中,找出使人长寿的根本因素。他原以为这些因素会是食物、运动、节制等,然而研究结果令医生大为惊讶。

他发现,这些寿星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并没有什么共同特点,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有长寿目标!

生活中常见两类退休老人。一类是退休后,便拼命找事干,像什么上老年大学、学书法、学画画、打门球、唱歌跳舞、养花溜鸟、看门收发或带带小孙子等,属"自找麻烦"类;另一类,则长长舒了一口气,早就盼望着退休后的清闲生活,干了几十年,该歇歇了,这属"隐居"类。几年后再见这些老人,就会发现:"自找麻烦"类的老人,情绪稳定,精神焕发,有"越活越年轻"之迹象。而"隐居"类的老人,则"垮"得很快,变得苍老、憔悴,脾气变得古怪、易怒、小气、脆弱,被人们称为"老小",凡事总要"让"着他,呈日薄西山之相。无所事事,使他们盼望已久的"靠退休工资享清福"的愿望,变得索然无味。没有烦恼,本身就是最大的烦恼,明天要干什么,不知道。生活就是减法,过一天少一天。西谚有云,只有知道明天干什么,今天活着才有意义。

有目标,生活才处于追索的状态,才会感到充实,感到快乐。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的两位心理学家做过一项关于"幸福"的研究。研究对象是一些自称幸福的人。结果,幸福的人们的共同之处,不是财富,不是爱情,甚至也不是健康。他们只有两点是共同的:第一,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第二,感受到自己正在稳步地向目标前进。

三、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出租车最危险是在什么时候?答案是:没有乘客的时候。因为,有乘客的时候,司机有目标,他就会全神贯注驾驶,同时想方设法尽快到达目的地;而没有乘客的时候,他是盲目的,走到十字路口左转右转犹豫不定,同时左顾右盼精力分散。

一句英国谚语说得好:"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目标是我们行动的依据。没有目标,我们的热忱便无的放矢,无处依归。有目标,才有斗志,才能开发我们的潜能。

人生的目标,不仅是理想,同时也是约束。有约束,才有超越,才有发展,才有"自由"!就像一位跳高运动员,如果他的前面不放一根横杆,让他漫无目的自由地跳高,可以肯定,永远也跳不出好成绩来。正确的方法是,在他面前设定目标,放置一根横杆约束他,让他不断地超越,横杆也就不断升高。甚至会有这样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横杆越高,跳得就越高;横杆很低时,他却跳不起来,因为,没有目标(横杆很低)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这又很像物理学的一条原理,没有参照物,运动或静止都没有意义。

四、目标产生信念。清晰的目标产生坚定的信念。信念就是"自信必胜"。目标越清晰,信念越坚定。

信念因目标而生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终于,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目标产生信念。清晰的目标产生坚定的信念。信念就是"自信必胜"。目标越清晰,信念越坚定。否则,"苦海无边"也只好"回头是岸"。

34岁的美国妇女弗罗纶丝·查德威克是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女性。完成这项壮举之后,她决定向另一距离更远的海峡卡塔林纳海峡挑战,即从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游向加州海岸。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西海岸及附近的太平洋洋面,笼罩在浓雾中。那天早晨,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连护送船都几乎看不到。她一个人坚定地游着。千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时间一小时一小时过去,已经15个小时了,她仍然在游。在以往这类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水温。终于,她感到又累又冷,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请求拉她上船。随船的教练及她的母亲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浓雾弥漫,什么也看不到!最后,在她的再三请求下(从她出发算起15小时55分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后来她总结道,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说实在的,"她对记者说,"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就能坚持下来。"迷茫的目标,动摇了她的信念。两个月后,她成功地游过同一个海峡,仍然是游过卡塔林纳海峡的第一位女性,且比男子的纪录快了大约两小时。这次,她有了非常清晰的目标。商界巨子J·C·宾尼说:"一个心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人;而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一个普通职员。

五、目标心态,生命期待目标,是积极心态的主要标志。

心态积极,必定是因为有目标,而目标,又使心态更加积极。"二战"期间,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的人不到5%。据身临其境的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观察研究,幸存者几乎毫无例外,都是深知生命的积极意义的人。他们顽强地活下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心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做的事还没有做完","活着与爱着的人重逢"。弗兰克的一个牢友在那个与死神相伴的环境里,曾绝望地对他说:"我对人生没有什么期待了。""不是你向人生期待什么,"弗兰克说,"而是生命期待着你!什么是生命?它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追求,是对自己生命的贡献。"他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分析生命的意义、目的,终使那位牢友扭转了悲观的人生态度,重新燃起对生活的渴望。没有脱离远大人生目标的积极心态,也没有消极心态产生的远大人生目标。目标反映了心态,心态决定了目标。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目标受利益趋动。此处所说的利益是广义的,并非仅仅指"功、名、利、禄",还有健康、尊严等等。利益诱发欲望,欲望引起需要,需要确定目的。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欲求、需要、事业、计划、志向、梦想、愿望、选择、打算、目的、企图、追求、任务、工作、责任、满足等等想法。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叫做"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都应该有目标。只不过目标的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时间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罢了。短的、小的目标,我们常叫做打算、想法;中的目标,我们常叫任务、计划;远的、大的目标,就是事业了。大到"为真理作证",救黎民于水火;小到仅为了顿饭,为了再来一杯。都是目标。除非死了,活着本身就是一个目标。正像人们常说的"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有梦想",有梦想的地方当然就有目标。抽象一点说,目标就是事物在时空中的某种方向性或趋势性。通俗一点说,目标就是你欲望的具体化,你的欲求。说白了,目标就是你到底想要什么。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有一个误解,认为目标就是崇

高的理想,只有大人物、科学家才配有"目标"。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有目标,每一件事都可以设定目标,也应该有目标。美国有个叫约翰·歌德的人,20岁以前几乎一无是处,25岁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参加了美国成功学院的一个关于精神、信念和目标的讲座。听完讲座后,他的内心受到很大的触动,从那时起,便按照学到的方法,为自己设定了123个目标。这些目标中,最大的是成为亿万富翁和登上月球,最小的包括交友、收入、住所甚至一些生活中的琐事。30年过去了,他的123个目标实现了105个,其中包括成为亿万富翁。

如何设定清晰的人生目标!

在进行目标设置时,应当做到五点:

目标清晰明确

有具体的实施计划

目标是可达到的

目标是可控制的

目标必须是书面的

1、目标应当清晰明确。

目标应当明确到你想要什么。说“我想从事那些可以帮助别人的工作”,这样太宽泛了。因为这样的工作有几千个,从送气员到神经科医生。然而,像“我们成为一个帮助弱势群体子女的社会工作者”这样的目标是清晰的。不明确化,实现目标的计划成为个人内心冲突的开始。也就是说,如果是这样,你将面临不知道是否真正达到自己目标的痛苦境地。目标要清晰到你自己能准备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一个清晰的目标必定是可以量化的。你能准确地知道达到什么样子才算真正完成目标。如果你为自己选择的目标是“我想成为一个富人”。如果量化的话,就可以这样定义:“我想拥有100万或200万”。

另外,一个清晰的目标,应当是一个包括系列目标完成的时间表。要为每一个目标的完成定一个非常具体的时间期限。有了具体的最后期限,人们更可能按照预定的步骤实现目标,也可以能过双倍的努力在时间期限内完成目标。没有最后期限,人们很可能会说:“急什么?时间够了!”结果一个本该一个星期完成的目标拖了一个又一个星期,甚至是“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2、必须有实现目标的步骤计划。

行动步骤计划给人的是一幅实现目标的路径图。一般来讲,相对于那些大而难的目标,人们更容易完成那些小而易的目标。这给了我们足够的信心去完成大而难的目标。因为任何大而难的目标都可以分成小而易的目标。所以,要完成大而难的目标,我们就必须把它分解成长、中、短三种目标,以小的短期目标为过渡和中介,小的目标实现了,就积极了“小成”(很多短期小目标的实现),小成积多了,成了“中成”(中期目标的实现),中成积多了成了

“大成”(长期的大目标的实现)。

目标达到的一个关键就是设计一个计划来达到你所想的,并且要细心规划。失败的计划或依赖命运安排,就是一个陈列室的橱窗希望阳光阳的进入一样。相反,如果你创建并努力实施之,每个月存一定量的钱,当你获得了足够的钱的时候,你就可以买你想要的东西了。

3、目标必须是可以实现的。

罗杰斯(Will Rogers)说,人们应当设立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而那些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高而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只不过是美丽的肥皂泡,终究是要消灭的。这样的目标给人以挫败感。例如一位大学生为自己设立的目标是大学一年级挣十万元钱,一部分作为学费,一部分给家里,一部分用于恋爱消费,还有一部分用于买电脑。这个目标虽然是清晰量化,也有完成期限,但是不可实现的。

一个好的目标应当是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可能达到的。即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一个好的目标应当是高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平衡。

4、目标的实现必须是可控制的。

在设计长远目标的时候,你必须到那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如果你的目标最终实现仅仅是因为中了“六合彩”或其它好运,那你这个目标是不可控的。一个好的目标不应当是幻想某一天诺贝尔奖在某一天落到你的怀里。你不能把目标的实现交给命运。把目标定位在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可以实现的,而不是定位在某一时的可能运气来临和其它不可控制的因素。

5、目标必须是书面的。

制了合理的目标之后,你必须把它写下来,放在一个易接近的和可注意到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写下来的目标比不写下来的目标更容易实现。

人生的理想与目标范文第3篇

经历高考的洗礼,步入大学的殿堂,我的人生又出现了新一个转折点。但面对大学生活,我突然又感到茫然无措。我们怎样才能适应新生活新环境,为我们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怎样才能为我们展开美好的未来打下基础?

曾经有人说过,大学4年,有人是飞出去的,有人是走出去的,更有人是爬出去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我想是和他们大学时树立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制定不同理想,付出不同实践有关的吧。

故而,我认为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追求远大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首先,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物质贡献价值与精神贡献价值的统一,现有价值与应用价值的统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成长的根本途径。世界观和人生观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摈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从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我们也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特别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助长了一部分孩子自私,狭隘,唯我独尊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让我们说话做事经过考虑“值不值得”,“有没有益处”,“美不美”,这是对善恶美丑的判断。离开大学后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事业有成,还是庸碌无为,还是卑鄙邪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又是怎么形成的?这就需要继承爱国传统和弘扬民族精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思想来武装自己。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些内容都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成为四有公民,引导我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其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人生的理想与目标范文第4篇

当你看到别人演讲,无论从技巧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天衣无缝时,是否会心生羡慕?当你看到别人在台上演讲,赢得一遍又一遍的掌声,是否会心生嫉妒?来告诉你,你也可以做到,不信就来看看吧,保证你会受益良多,下面是演讲稿的整理的演讲稿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前来了解、查询。

理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志”。古人是很重视理想的,即使到了贫无立锥之地,也要恪守“人穷志不穷”的信念,坚持他们的理想。古人为何如此重视理想呢?因为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是暗夜里的灯光,是吹响生命的号角。诗人流沙河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人,不能没有理想。想想战争年代的故事,以及刚解放时候人的精神状态,那些都是理想的作用。理想可以让你拥有坚强的意志。能够让你克服难以克服的艰难险阻。能够让你眼睛更亮,耳朵更清,能够让你的生活充满了激情。能够支持你成就不同凡响的事业,能够让你获得极至快乐与痛苦。人,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的人才能聚集共同理想的人在一起,一同成就他们共同的事业。华盛顿是有理想的,孙中山是有理想的,毛泽东也是有理想的,他们没有理想的支持一定不会有他们的成就。

理想,一定是为“公心”的;“私心”的那叫做目标;不能称其为理想。用私心铸就的目标,经不起风吹雨打的锤炼,很容易放弃。因为,追求享受与目前的享受相矛盾,放弃手头的享受去追求未来的享受不合逻辑。所以说,目标的空间是小的。所能激起的战斗力也是有限的。为了目标而放弃舒适的生活不合逻辑;为了目标去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很难想象。有理想的人是痛苦的,但那是伟大的、深沉的痛苦。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根本不理解什么是理想,以为理想就是目标,以为只要自己在四局好好干,干出成绩,干出职位,干出奖金,那就是我的理想。渐渐的深入到四局的工作中才发现,理想原来不是目标,项目上所有人的理想其实只有一条“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换取项目利益最大化”,为实现项目的月度,季度和年度计划拼尽最后一颗子弹。然而在项目利益实现最大化的同时,也就是实现我们理想的同时,我们个人的目标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第 1 页 共 4 页 为理想拼尽最后一颗子弹需要的是什么?不用说大家也都明白,是意志,只有具备了钢铁的意志,才能在风浪中前行,在波涛中努力完成自己的理想!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志?意志到底又有多重要呢?

意志是人格中的重要组成因素,对人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人们要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须要有意志力作保证。早在2400多年前的孟子,就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意志的重要性。今天我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需要这一代青少年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只有当我们拥有了坚强如钢铁般的意志力,才能实现崇高的理想,树崇高理想,铸钢铁意志,让我齐心合力为四局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 2 页 共 4 页

演讲稿范文:理想点亮人生

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理想点亮人生》。

理想是什么?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是理想,召唤着你,让你不断进取,不断奋斗,不断前进;是理想,指引着你,让你获取成功,走向辉煌。有了理想,你就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理想,你就有了前进的动力。

记得曾经读到过这么一篇文章:10岁时,他的梦想是成为歌手;20岁时,他的梦想是唱响全美;30岁时,他的梦想是成为全能的音乐家;40岁时,他的梦想是成为世界级的音乐大师。他就是西方近代音乐之父——昆西,琼斯。是理想,召唤着他,鞭策着他,让他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从一个无名小卒逐步成长起来,最后功成名就,成为大师。由此可见,理想能够召唤行动,让人成功。因此,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的我们,是不是从现在起就应该树立自己的理想呢?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树立了理想,你就已经迈进了成功的第一步。然而,光有理想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勤奋努力。因为,勤奋铸就成功。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罗马并非一日造成,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不错,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付出自己辛勤的汗水。因为

“春华秋实”,只有努力,才能收获。在学术上,凡古今中外,无一例外。爱因斯坦花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建立起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而爱迪生为了寻找做电灯灯丝的材料,通宵达旦地工作,摘录了4万多页资料,试验过1600多种矿物和6000多种植物,最后使电灯发出耀眼的光芒。而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更是花了 27年时间,才编成100多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人生的理想与目标范文第5篇

引言:曾经有一位以高分入大学的学生,入学后没有及时确定自己下一步的目标,反而满足于以往的成绩,抱着侥幸心理,碌碌度日,结果在学期末几门功课都挂了红灯,给新开始的大学生活抹上了一道不快的阴影,也给更多的同学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所以我们要确定目标,树立理想。那么什么是理想,怎么树立理想呢?

本论: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通常把经过一番努力成功机率极大的想法称之为理想,而常常把心中似有可能又无把握的想法称之为梦想。因此,在我们树立自己的理想时,切勿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否则,那只能成为一个梦想了。理想是理性的思考,而梦想是浪漫的情思。梦想很美,却更多的是脱离实际,梦终归是一个梦,梦醒了就一切成为泡影。而理想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古板的,让生活失去很多色彩,但是最终功成名就后那一种喜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理想是沉重的,然而这种沉重常常会激发出人的最大能量,成就一个人的光辉前程;梦想是轻松的,然而这种轻松往往能消解人们心中的重负,让生活的路充满欢愉。当然,不是所有的理想都能实现,生活的变数常常会将个人的执着击得粉碎,或许这就是有心栽花花未必开,同样的道理,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无法实现,造物主的神奇也常常戏弄着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无心插柳柳却成荫。

我们要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自己的理想,明确自己心中最大的愿望,并有强烈的欲望去实现它,切不可凭自己的一时兴起,为自己树立崇高的理想,等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把它所谓的理想抛向九霄云外,忘记自己当初是如何的壮志雄心,成为大家嘴里所说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鲁迅曾说过“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树立正确的理想固然很重要,但是行动更为重要,否则理想就永远为理想,永远不可能实现,那跟梦想有什么区别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理想的分类也越来越多,以至于许多人不能树立一个恒久的理想。法国的著名生物家拉马克,16岁想当气象学家,后来想当个金融家,但24岁时又爱上

了乐器,想成为一个音乐家。从气象学家到音乐家,从16岁到24岁,拉马克由于下不定决心而没有在一门学科中下苦功,因而一事无成。后来在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帮助下,一心钻研科学,经过了35年的不懈努力,他才成为了著名的生物学家。拉马克的事例告诉我们,有理想而无行动的人,只能在梦中得到收获,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真正的成功。

理想确立以后,能够转化为人们为实现理想而行动,奋斗的驱动力。激励人们在行动中产生强烈的意志和感情,增添实现目标的勇气和毅力,对未来充满无比的信心。

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事业的繁荣,都是人们创造和推动的。创业并获得成功的人们,必定是有志向,有理想的人既定的目标奋斗进去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理想有正确和错误,科学与非科学,崇高和庸俗之分。不同的人生理想将决定不同的人生。理想所提供的大小动力与理想的层次密切相关,不同层次的理想发挥的力度是有差别的。一般讲,理想的层次越高,它所提供的动力就越大。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立下大志,树立了崇高的理想,要独立的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创造,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他1835年写的中学毕业沦文《青年在选择与抱负》,他在文章中写道:“人只有为同时代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一位年仅17岁的未成年人,在170多年前写出的这掷地有声的语言,在今天读起来,仍然是富有时代气息的豪言壮语。胸怀目标,无论到达与否,都能使生活有意义;争取做个莎士比亚,其余的事听由命运决定。这是布朗宁在一本书中曾提到的,当然,这并不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树立多么多么崇高的理想,而是要我们一定要胸怀目标,这样生活才有意义,有了奔头。吴云铎也曾说过,“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

大学时代,为人生实现远大前程,走向理想目标开辟了宽广之路。进入大学校门,人生的历程掀开了新的一页,人生的阶梯跨越了新的高度。但此时,有的人踌躇满志,胸怀理想,及时确定了下一步的人生目标,走向了人生道路的新里程;有的人却心满意足,原地踏步,生活松松垮垮,行为随随便便,在人生的道路上停滞不前;有的人干脆对自己放松要求,歇口气再说,沉溺于吃喝玩乐之中,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落伍者。不同的动机和理想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没有理想作为人生奋斗的精神支柱,最终只能成为人生道路上的被淘汰者。在高中时,就听老师说过,大学里学习完全得靠自己自觉,靠自己奋斗,考验我们的控制力,要经得起诱惑。以前一直以为,进入大学就进入了象牙塔,再也没有高中时学习的压力,再也没有老师一整天在我们后头催这催那,获得了充分的自由,就可以真的独立了。可是,真正进

入大学,生活学习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学习上还是有压力的,大学真的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需要面对的事情真的有好多。不树立自己的理想,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就真的会像先前提到的那样,终日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得起谁,不说对不起自己的,毕竟那是自己自找的,我们对的起为了供我们上大学,支付那昂贵的学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吗?本以为考上大学有了出头之路,结果呢?再者,我们寒窗苦读几十载,到头来以为柳暗花明了,结果却是大失所望。因此,树立理想,规划人生是十分有必要的,不容小视,需要我们谨慎的去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所指定的目标去实行,行动起来才是最必要的,否则,理想树立的再怎么崇高,规划做得再怎么细致又有何用呢,还不是等同于口头支票。既然制定了,就要行动起来,并努力的使之以实现,成就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寒窗苦读的初衷,使自己的变得更加精彩,到老了才不会后悔,毕竟我们努力了,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做好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并行动起来了。

结论:最后借用几句名言来说明树立理想,规划人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高尔基曾说过,“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走路的本领时,它就授予他一根拐杖,那就是理想。从那时起,人们便开始不自觉地,本能地追求着美好的事物,目标就越来越高。”

理想是舵,信心是帆,勤奋是浆,成功是岸。有弯曲才有雄壮,有起伏才有波澜。握紧我们手中的舵,张开帆,滑动浆,总有一天能驶到岸边。但在海上,遇到狂风暴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要与狂风暴雨做斗争,总有一天我们会驶到岸边,而岸的那一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象征着成功,象征着喜悦……

树立正确的理想,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与抱负》,1835:

人生的理想与目标范文第6篇

操场一角沙坑上,一根竹竿静静的恒在两个木架子上。距竹竿七八米的西南角,一个运动员深邃的眼光注视着竹竿,右脚轻轻地往后一蹬,开始助跑,渐渐地速度在加快,在离竹竿约两步的地方,他左脚用力一蹬,随即右脚向上一抬,继而整个人越过竹竿,轻松着地,竹竿依然静静的躺在木架子上,他成功了,这个高度只是他跳的最低高度,就象是他人生路上树立的第一个目标,以后还有更高的目标等着他去实现,他还能这么轻松就实现了吗?

竹竿慢慢地往上抬高,运动员一次又一次地越过了。竹竿每抬高一次,运动员付出的汗水就要多一分,是的,人生路上,哪有平坦的道路,你想多一分成功,你就得多复出一份汗水。

上一篇:如何和客户谈价格范文下一篇:生产测井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