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课实践作业论文题目范文

2023-09-18

概论课实践作业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一、 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的重要途;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教学环节。紧密结合思想政治课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和课程特点,在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指导下,通过实践教学形式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理论素养和对政策的认识水平。

二、 内容

——以“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输出地、输入地、学历、婚姻状况、家庭人口、土地拥有和经营状况、工作行业及工种等。

2.、就业及工资待遇情况:(1)、职业类型及职业稳定状况、就业培训、公平就业机会和就业服务的获得;(2)、就业获得方式(自己应聘、亲友或熟人介绍、中介组织介绍等);(3)、就业流动的特点(兼业式的农闲时节打工还是钟摆式的常年在外地打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等)

(4)、工资状况(工资水平、欠薪现象、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劳动时间、劳动强度。)

3.、社会保障状况:包括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的享受状况调查。

4.、在城市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情况:包括子女义务教育、居住条件、农民工子女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状况等。

5.、农民工维权情况:包括农民工权益遭受侵犯的各种现象、农民工的维权行为及路径特征等。

6.、文化生活状况:包括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方式、休闲娱乐状况等。

7.、社会关系状况:包括市民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亲情关系——包括孝敬父母、夫妻关系、教养子女等。

三、论文形式

——可任选其中两、三点进行调查;调查报告(字数1500字左右)、小课件形式等不限

四、实践教学时间安排

——本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调查,学生自行安排在寒假进行。

五、交作业时间

——下个学期(大二第二个学期)开学后第二周交,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齐交到任课老师。合格者获得1学分,不交论文者成绩为不合格。

社科部思政教研室20

11、

概论课实践作业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4种主要的教学案例定义,这些定义具有程度不同的合理性,合理的定义应该既考虑到其学术性又考虑到其普及性,既考虑到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案例的共同性,又考虑到这门课的特殊性,通过逐步发展来不断增进概论课教学案例定义的合理性。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案例; 定义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随着这种教学方式的广泛应用,任课教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课案例教学的理论思考也随之而来。这一思考的逻辑起点是到底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国内同行关于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争论,鉴于此一问题的重要地位,对这一争论进行分析梳理,并进而得出建设性的建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试图在这一问题上做出初步的尝试,以作引玉之砖,求教于诸家。

一、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案例定义的争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实践必定用到大量的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什么是教学案例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一线工作的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选择、使用一个又一个教学案例,实际上就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案例这一问题提供了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第一,最狭义定义。该定义认为案例分析是用来启发符合解决问题的思考的,认为简单的例子不能称之为教学案例。这类定义的代表人物是北京工业大学钱伟量教授。钱伟量指出:“所谓案例教学,是指通过一组案例(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事件)提供高度拟真的情境,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独立地作出判断和决策,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钱伟量指出:“案例教学从根本上是围绕社会主义事业决策能力的培养来展开的,其根本特征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思考,在一种高度拟真的情景中体验正确的行动方案决策的过程,领悟其中普遍的道理,并且能够直接运用于解决同类决策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其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决策能力的目的。”①“案例教学的着眼点是解决问题,它不同于着眼于阐释理论的‘举例子’”[2]。与此观点相近,陈晓兰、吴玮也认为案例教学应该具有典型性和启迪性的特点[3]。苑申成认为:“案例教学是指以典型案例为教学平台,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确立正确价值观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4]。”

第二,宽泛的定义。这类定义认为能够说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理论的例子,都可称之为教学案例。当然,一般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案例。如清华大学的孔祥云教授认为:“案例教学的案例是通过对搜集而来的大量具体事例的筛选和提炼,比简单举例更能具说服力和思想的渗透力,更符合教学要求”。[5]在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征集中,收集到千余份教学案例,其中不乏这些说明教学中理论原理的例子。②如东北林业大学刘晓黎提交的教学案例《蓝领专家孔祥瑞——记全国劳动模范孔祥瑞》,哈尔滨商业大学裴桂清提交的教学案例《从数字看西藏变化》,广西财经学院的黄家周提交的教学案例《从流行词语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等。这类案例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理论,加深同学们的认同感。应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教学案例大都是这些例子。

第三,最为宽泛的定义。这类定义认为凡是能够说明理论,有助于理论说明,有助于学生理解,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同和印象的词语、谚语,名人名言,歌词,成语等内容,和上述前面所说的两类例子一样,都可以而且应该被称之为教学案例。在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征集中,就收到了大量的这类案例。用的较多的如《邓小平文选》中的“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毛泽东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胡锦涛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

第四,其它定义。最后一种“教学案例”,是把各种材料结合起来,组织起来,编辑起来,形成一个较长的文字材料,用来说明一个问题,解释一个道理,论证一个判断。市场上一些以“教学案例”为名字的书中存在大量这样的案例。如把世界各国人士对毛泽东的评价集合在一起,来论证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把世界各地对中国发展成绩的肯定和赞扬集合在一起来说明中国的发展成就。

二、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定义的思考

上述四种主要的教学案例定义都有其道理,但考虑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实际,考虑到案例教学的规范化、学理化发展的需要,考虑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案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其他课程案例教学乃至和其他学科案例教学之间的沟通、交流,上述三种主要定义都不是完美的定义。

第一种定义中,钱伟量充分考虑到教学案例与不同说明性例子之间的区别,充分借鉴了法学、管理学、医学等学科教学案例的特点,创造性地把这些学科中教学案例的特点运用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提出了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学生运用单一或多个原理来分析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通过把握典型案例中的实践理性而获得直接运用于其他同类事例的决策能力的训练。可以说,这一说法在目前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案例教学中具有开创性。但是,应该考虑到的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主干课程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其着眼点主要在于使广大学生通过学习明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成果及其在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中的重大作用;了解中国当今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重大的、基本的现实国情和发展方略、大政方针,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为日后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奠定基础。这些理论、基本国情和发展方略,要么是客观事实,要么是党中央、国家、政府高层的科学决策,普通大学生日后运用这些理论、这些发展方略、大政方针来解决面临的具体事情、具体问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能面临着理论太宏大,现实太具体的困境,用不上力。这可能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涉及具体操作的社会学科或自然学科之间在性质上存在差异的重要体现。因此,第一种定义,很严谨,很科学,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实用性上面临较大的不足。

第二种定义中的教学案例,应该说是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量应用,并且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学案例。实际上,在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库研发”成果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案例解析》一书中,大量的案例就属于此类。这类教学案例一般包括较长的案例文本,教学案例中内容来自于发生于某时某地的具体事例,用来说明一个问题、讲清楚一个观点,解说一个原理。这些案例一般而言都经过精心选择,细心准备,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但是,虽然我们常说“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并以此来说明教学案例具有的普遍性,说明我们的理论、政策是正确的。但是,个案并不能代表全部,精心选择的个案往往并不是普遍的现实。一个发展战略、大政方针、甚至是具体政策的贯彻落实,直至取得实效,经历了太多的中间环节,每一个涉及者的素质、选择、甚至偶然性因素、个体性因素都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由此可知,一个好的方针政策并不能自动导致每一个老百姓得到应有的实惠,一个并不英明的决策也可能使个别的企业、地区和个人取得较大的实惠。这类教学案例的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往往经不起相反案例的诘问,结果只能是导致案例退场,数据说话的结果。

第三种定义中,名人名言、谚语、成语、甚至歌词等内容具有直观、给人印象深刻、简单易记、节省时间等特点,可以成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重要教学手段,发挥独特的教学效果。但首先,这些内容是否是案例,具备不具备一个教学案例的应有特征是应该质疑的。笔者认为,这些内容不应该属于教学案例的范畴,这类教学方式也不应该叫做案例教学。当然,我们并没有否认这些教学方式的效果。其次,这些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要和其他教学手段同时使用,或加以必要的解释和限定。因为这些名人名言、谚语、成语、歌词等内容并不必然具备真理的特性,不应该在大学课堂中直接作为真理来论证教学内容中的理论和原理。活泼有余、根基不稳是这些内容应用到教学中的生动写照。

最后一种被一些人称为“教学案例”的教学材料,这些材料通过把各种相关性的资料、数据、言语结合在一起,通过分析、说明来证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观点、原理和方针、政策的科学性。这些材料一般篇幅较长,涉及到的资料包含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领域、不同人物等因素,往往为了达到用于教学的目的,还需要通过分析、说明性的文字把这些资料串起来,作为“教学案例”来应用。关于这些“案例”是否属于教学案例,应用这些“教学案例”的教学是否属于案例教学,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认为,教学案例应该是一个“案例”,这些材料中的不同资料在逻辑上不属于一个“案例”,把它们集合在一起,也不能称之为“一个案例”。考虑到案例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手段,此外还存在着诸如:事实讲述、理论解释、逻辑论证、资料展示等不同的教学手段,而被一些人称之为“教学案例”的这种材料中包含着大量的甚至主要是这些教学手段,因此,不主张把这些材料划到教学案例中去,当然,我们没有否认这些材料的教学效果,更没有否认这些材料组织者的有价值的努力。

三、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定义的若干建议

在确定什么样的材料可以称之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案例之前,应该首先明确确定这门课教学案例的若干原则,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如何定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案例。

首先,应该考虑到学术性、与其他学科教学案例的共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的教学案例应该符合教学案例的一般特征,应该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案例的共性。钱伟量在2009年北京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上指出:正如法学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不是帮助学生把握法律条文,而是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法案的判决。典型判案的作用就在于可以直接迁移,运用于更广泛的实践中。同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也不是对理论的解释,而是启发学生通过把握典型案例中的实践理性而获得直接运用于其他同类事例的决策能力的训练。考虑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特点,如果把钱伟量话语中“启发学生通过把握典型案例中的实践理性而获得直接运用于其他同类事例的决策能力的训练”,修改成“启发学生通过把握典型案例中的实践理性而获得直接运用于其他同类事例的理解、分析和思考能力的训练”可能更为合适。

其次,应该考虑到广大教师的应用习惯。钱伟量的观点不能说不科学,不能说不严谨,但和广大一线任课教师的习惯称法有些出入。广大教师一般把用于说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观点、理论、方针、政策,并且在课堂上讲授增进学生理解、接受的例子都称之为教学案例。如果严格按照钱伟量的观点,将导致大多数任课教师不懂、甚至几乎没有用过案例教学的情况。在教育部大力提倡案例教学的今天,这样的推论将不利于这门课程案例教学的推进。

再次,虽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有比较长的历史渊源(从历史上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开始算起),但明确提出把案例教学作为重要的提升教学水平的抓手是最近两年的事情;虽然广大教师使用案例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的时间比较长,但从学术角度认真研究这一教学方法的时间不长。因此,应该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案例教学建设的长期性考虑进去,明确逐步强化这门课程案例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学术性的方针。

综合上述三点,根据学术性与可接受性相统一的原则,强调不同学科教学案例的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强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案例定义的明确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来确定该门课程教学案例的定义范围。

立足于上述原则,本文拟提出笔者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案例的定义,作为供专家同仁参考的一个建议。这个定义是:能够说明、证明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理论、原理、观点以及制度、方针、政策科学性和理性,增进学生对这门课程内容的认可、接受和理解的例子,特别是能启发学生获得直接运用于其他同类事例的理解、分析和思考能力的训练的例子。从外延上讲,主要包括能启发学生获得直接运用于其他同类事例的决策能力的训练的案例,能够说明、证明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理论、原理、观点以及制度、方针、政策科学性和理性,增进学生对这门课程内容的认可、接受和理解的例子。

注释

①在2010年1月举行的北京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上,钱教授通过PPT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笔者进行了交流。这段引文来自钱教授的PPT课件。

②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后和全国各地的概论课教师通过电子信箱分享了大量的优秀案例,文中提到的大多数案例来自这次会议后的交流。

参考文献

[1][2]钱伟量,王志芳.邓小平理论的特征和高校邓小平理论课的案例教学[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9.

[3]陈晓兰,吴玮.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案例教学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83.

[4]苑申成.思政课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评论,2009(2):87.

[5]孔祥云.“邓小平理论概论”课引入案例教学的初步尝试与体会[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5):58.

[责任编辑:庞达]

概论课实践作业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结课;总结;预习;作业

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对于一堂有效的初中数学课而言,结课与收口的作用是相同的。正因如此,很多一线初中数学教师为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都很重视结课,甚至还有部分数学教师会在结课方面深下功夫。如今,国内关于数学结课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并提出诸多有效的结课策略。本文受到相关研究的启发并结合多年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具体可采用如下结课策略。

一、总结式结课法

总结式结课法即在课堂结尾阶段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清晰了解本节所学。在观摩其他初中数学教师上课时发现,总结式结课法是数学教师较为常用的结课方法之一。该结课方法虽然较为简单,但却极为实用且有效。例如,教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在课堂结尾阶段,数学教师这样说道:“同学们,经过一堂课的紧张学习,相信大家都非常累了,也非常期盼下课。接下来,就让我们放松一下。哪位同学可以站起来说说我们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问题提出后,经过短暂思考,很快就有同学站起来答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高线、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哪位同学还可以补充一下?”又有同学站起来回答道:“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也是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待同学们回答完毕后,数学教师又用粉笔总结性地在黑板上写下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再一次对相关内容进行回忆和思考。

总结式结课法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一次总结,数学教师运用总结式结课法进行结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相关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学习架构。因此,数学教师应有的放矢地采用总结式结课法进行结课。

二、预习式结课法

预习式结课法是指在课堂结尾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下节课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的方式进行结课的一种结课方法。这样结课方式的运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学习内容的预习,同样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结课方法。例如,教授“图形的平移”时,在课堂结尾阶段,数学教师说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图形平移相关知识已经充分掌握和了解。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新课内容为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是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方式。请同学们打开‘图形的旋转’相关教材内容,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图形的旋转’相关知识内容。”说完之后,数学教师便通过极其概括的方式引导同学们对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要求学生在课后积极对新课学习内容进行探索研究,提前对新课学习内容进行预习。

研究表明,预习式结课法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结课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结尾阶段,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接下来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好课堂剩余时间。如若课堂剩余时间充足,则可更为细致地带领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如若课堂剩余时间有限,则应简练地带领学生对接下来的新课内容进行预习。这样的做法是灵活且科学的,同时也利于提升预习式结课法的运用质量。

三、作业式结课法

作业式结课法是指运用布置作业的形式进行结课的一种方法。这种结课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师常用的结课方法,且在具体的结课实践中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因此,数学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运用作业式结课法进行结课。例如,教授“因式分解”时,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结尾阶段,有的放矢地布置了如下作业:因式分解(1)3a3b2c-12a2b2c2+9ab2c3;(2)16x2-81;(3)xy+6-2x-3y;(4)x2(x-y)+y2(y-x);(5)……并說道:“同学们,课后大家需完成上述作业,明天将作业上交给老师批阅。除此之外,大家还可通过其他途径搜索与因式分解相关的练习题,针对因式分解进行系统练习。需要注意的是,在作业完成后,大家需要对答案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从而确保答题的正确率。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对因式分解相关解题思路进行总结,下节课时我们共同对该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作业式结课法虽然较为传统,但切不可忽视其重要作用。作业式结课法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与此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作业式结课法进行结课。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结课与新课导入同样重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对结课策略进行探索、研究与实践,总结出适宜的结课策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结课策略的运用切不可偏废其一,应将其综合起来进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初中生更多的新鲜感,最大程度地发挥结课成效。

参考文献:

[1]许瑞珠.当前高中数学课堂小结现状调查及案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石锁华.中学数学课堂小结的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张源.让课堂小结成为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杠杆解——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08(05).

概论课实践作业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情感体验在办公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传统书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4、基于传统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探讨

5、抽象艺术对室内设计的影响

6、基于三本院校艺术设计概论教学模式的探讨

7、电脑艺术设计中的美学特点分析

8、城市街道公共设施的类型研究

9、系统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0、包豪斯时期艺术在椅子中的表现

11、当代家具设计的审美变迁新趋势—以椅子为例

12、墨学思想对当代工业设计的伦理启示

13、技术与艺术交织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4、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分析

15、大数据时代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刍议

16、基于岗位群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新型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调查报告

17、论设计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8、移动媒体发展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19、浅谈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20、一次性筷子在高中美术立体构成课程中的创意与实践

21、浅析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特征

22、荆楚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运用

23、江南文化崇文尚学特质与上海设计文化底蕴研究

24、论设计思想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25、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实践

26、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基于家用垃圾桶的生态设计应用研究

28、浅析艺术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29、对设计类组织之管理重要性的思考

30、基于系统性思维的智能家居设计

31、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32、数字视频设计与制作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研究

33、平面设计专业的开发与建设

34、传统手工艺对后现代设计的启示

35、论产品设计中的技术要素

36、《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7、浅谈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38、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研究

39、时尚创意茶包设计新思考

40、浅谈封面设计中的空白效应

41、可穿戴式智能产品中的情感化交互设计研究

42、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43、用科学的眼界诠释媒体与艺术

44、论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45、大数据时代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思路的转变

46、浅谈仿生设计理念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47、中国当代设计教育思考

48、数字图像在舞台演出中的形式风格

49、吉祥纹样在现代平面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概论课实践作业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对专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的思考

3、西泠捧出鲁迅罕见文稿

4、浅析李逵形象在《水浒传》中的独特作用

5、名师,一种虚化的情感

6、PPT课件在文学概论课教学上的运用

7、基于审美意蕴的教学设计

8、旅游利于初中语文教学

9、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探究

10、“武侠小说家”,我和金庸感觉不同

11、对英语专业选修课《文体与修辞》“课程意义”阐释方式的研究

12、同伴教学法在文学概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3、吾爱真理 吾爱吾师

14、论如何利用影视资料上一堂生动有效的文学理论课

15、基于学习认知规律的多媒体教学设计原则

16、浅析黄天鹏的新闻编辑思想

17、关于“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状况及现行教材认同度的调查报告

18、文学概论课程合作式教学之我见

19、文学概论课中的人文精神渗透

20、《文学概论》课堂教学设计探索

21、高职高专《文学概论》教材编写刍议

22、长似烟鬼“剽窃”丑闻兄弟失和……揭开“文坛斗士”鲁迅的另一面

23、浅谈中小学写作教学方式

24、古诗文诵读的教学策略

25、论影像文化对文学概论教学的作用

26、刘鲁豫:用影像引领时代风尚

27、家书互勉,母子同时大学毕业

28、1931年后我国形象思维研究综述

29、《茶馆》与《屈原》之戏剧美学比较论析

30、华裔美国文学的自传传统概论

31、“三大问题”说透中国儿童文学

32、敢于言“我”,敢于立论

33、锯齿形残墙拉锯着目光(外一首)

34、高校英语专业比较文学概论选修课程的认知与对策

35、论高师“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论”教改教研意义

36、论微视频在《文学概论》中的创新应用

37、高校小教专业的发展与“文学概论”教材建设

38、构建“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39、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研究的影响

40、中国版本图书馆月度CIP数据精选(三)

41、浅析朝鲜朝使臣的文化误读现象

42、中国石油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论纲

43、李晓:学人的“学问问道”

44、“比较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窘境与出路

45、“气之清浊有体”之“浊”义辨析

46、《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团队的叙事者功能分析

47、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探索

48、面向21世纪高职院校文学概论教学改革构想

49、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14届年会综述

概论课实践作业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探讨“语言学概论”课程的现状和教学改革

3、浅析用不礼貌的言语拉近人际距离的语用情况

4、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汇英译探析

5、语言符号是语言异同的基础和前提

6、翻译特性视域下《聊斋志异》文化特色词英译探析

7、语言学与语文学的比较研究

8、《1992,邓小平南方视察纪实》等713条

9、说任意性易说理据性难的原因分析

10、“情绪”的语义韵特征及其认知解释

11、基于象似性的医学英语词汇记忆

12、语言符号与语言异同关系探究

13、词围对词典义项设立及释义的影响研究

14、“语言学概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的语言资料

15、普通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探究

16、基于认知语言学词网及关系网络理论的高中英语词汇复习课的教学尝试

17、共时词典释义中的历时视角

18、浅谈翻译批评功能研究途径的优势

19、认知意象图示理论和英语句法教学

20、“语言学概论”课程中用例选择和使用的原则

21、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现代汉语语音学”教学改革刍议

22、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融合德育的方法

23、从“怀旧”看粤语电视节目的争论

24、翻译特性视域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

25、主流语言观的哲学透视

26、对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文字与语言关系的理解

27、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

28、网络聊天的语体转变与网络语的产生

29、再论《汉语拼音方案》的历史局限性

30、略说元曲象声词的修辞特点

31、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2、关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思考

33、在语言和文字的共性基础上发现汉语和汉字的个性

34、计算机语言学考研的模拟试卷

35、20世纪的历史语言学

36、“文化走出去”背景下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汉语非限定小句的语篇功能

38、简论语言与文化、符号及信息

39、语义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

40、试论日语助动词的语法地位

41、术语学:从方法向方法论的转变

42、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论争评析

43、媒介环境学框架下的语言研究

44、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45、现代汉语顺序象似性研究综述

46、语言的象似性及其在文学鉴赏中的运用

47、汉语文学的“状物”特性及诗性美感

48、英语多义词的语义结构及其翻译

49、功能语法理论与功能语法教学

上一篇:翻译技术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最新国际金融学的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