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指导工作总结范文

2023-12-27

体育指导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研究学法,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科学的体育学习与锻炼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顽强的学习毅力,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概念;重点;要求;建议

一、体育学法指导的重点

1.指导学生阅读体育教科书

指导学生了解体育教材的知识结构,让他们知道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指导他们阅读、思考、比划,在大脑皮层建立粗浅的动作表象,对卫生保健知识能结合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指导学生看懂教科书中的插图和图示

小学教材中有着较多的与教学相关的教学插图,比如有完整动作图、分解动作分解图、辅助动作图、练习示意图、游戏方法图、战术配合图及卫生保健知识图等。小学生虽然对这些图形很感兴趣,但却不知道该怎样去看图,所以教师在平时就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指导学生看插图与图示的动作内容、动作顺序、动作路线和技术要求等,可以一边看图一边示范模仿。例如,在广播操、武术中的看图自练、垫上运动等等。

3.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体育的名词、术语等概念

体育教科书中有许多名词、术语概念,这些名词、术语概念是学生练习时的障碍。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清其内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分辨。如:列指的是左右并成一排称为列,翼指的是队形的左右两端。

4.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评价

指导学生观察动作示范主要包括:(1)明确观察动作的内容和步骤。指导学生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观察的重点是什么。观察后要求学生对动作做出评价,加深对动作的理解。(2)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让两位学生先后做同一动作(正误动作对比),指导他们区别正确与错误,逐步找到观察动作切入点。(3)指导学生分析和评价动作的要点与方法。如:排球的垫球动作教学时,强调的动作是:一插、二夹、三提这几个要点。

5.指导学生掌握纠错的手段和提高动作质量的途径

由于小学阶段的认知特点,技术动作学习时总会遇到问题,怎样指导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当错误动作出现时,我们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寻找和分析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方法。(2)指导学生运用辅助练习手段,通过辅助练习逐步纠正错误动作。如:低年级的前滚翻练习当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错误是低头含胸不充分。这时我们采用的辅助练习是让练习的学生头下夹一个手帕,当学生滚翻时手帕保持不落地。(3)采用诱导性练习和正误对比的方法,指导学生领会动作要领,掌握技术动作。

6.指导学生掌握调节运动负荷的方法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征的一门课程。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需让有机体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经历“刺激-适应-再刺激-再适应”这么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学生的机能才能得到改善和提高。在体育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运动负荷是适宜的,怎样通过自测脉搏了解运动负荷的大小,如何通过变换练习的强度、时间、次数来调节运动负荷。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了解人体机能的变化规律。

7.指导学生分组学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常会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划分学练小组,在每个学练小组中都会安排掌握动作水平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学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采用相互讨论、相互指导、相互帮助、相互纠正的新型合作学习方式,通过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练习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

二、体育学法指导的要求

1.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进行学法指导

进行学法指导必须从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出发,指导学生掌握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学法指导

小学生从低年级(水平一)到中年级(水平二)再到高年级(水平三),要经历儿童期、少年期的不同生理、心理发展过程。处于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将直接影响学法指导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小学生的认识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积累,不同水平段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体育学习方法。因此,学法指导的选择与安排,应以指导学生全面锻炼为主,以利于促进学生机能、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

3.结合不同水平段的体育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学法指导

在不同水平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比重和学生学练的比重在不断变化。在低年级阶段,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知识、技能水平低,教师教的比重大,学生自学自练的比重小,对教师的依赖性强,许多教材的学习都要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才能完成。到了中年级阶段,学生的学练比重要有所提高,此时应指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模仿,提倡和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向体育的纵深方向发展。到了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自学比重应提高,让学生在足够的自主学习时空中,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因此,学法指导应根据不同水平段的教学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相应的方法,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方式、方法的层次。

4.学法指导要强调针对性和适应性

学法指导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针对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这样的指导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教法和学法必须相匹配。学法改变了,教法也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在注重学生学法指导的同时,教师要研究与之相对应的教法,使学法与教法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5.学法指导要注重经常性

学法指导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经常进行指导,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才能逐步优化,学法指导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三、学法指导建议

1.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法。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好渗透学法的研究,使教法和学法同步进行。

2.要树立教是为了学和以学定教的思想。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学法,学会观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评价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课堂教学要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做到教法的选择要有利于学法的指导;学法的选择要有利于教法的实现,使教法和学法融为一体。

4.体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安排,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例:讲解技术动作时,要适时提醒,启发学生观察、思考。

5.在指导学生时,语言要生动、具体,要通俗易懂,言之有物,有依据,有话说,切忌虚幻、空泛。

当然,学法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法的形成是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至难的循序渐进过程。我深信只要我们教者经常性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索、从浇灌式吸收到有选择的吸收和创新、由单个记忆到合作讨论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学习方法的掌握才能逐步优化,学法指导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只有这样,学生的体育学习道路才会走得更远,路上的风景才会更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周彬.课堂中教师的“进退之道”[N].中国教育报,2007(01).

[2]包德明.试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体育教学,2000(06).

[3]毛振明等.试析体育教学的主轴线[J].中国学校体育,2007(04).

体育指导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1满足兴趣爱好,做好内容选择

兴趣,是让学生喜欢上体育兴趣小组的重要诱因,正所谓谓兴趣要合乎学生的需求,才能让学生受益。满足学生的兴趣爱爱好,做好体育兴趣小组内容的选择,让学生在丰富而有趣的体体育兴趣小组中感受体育的魅力。例如:教师在让学生上体育兴兴趣小组之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设计不同的体体育项目,让学生在体育兴趣小组中锻炼了身体,拓展学生在体体育方面的发展空间。教师可以根据男生喜欢运动的特点,组织织一些篮球和足球的比赛活动,满足男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女生多则是文静不喜喜运动的,教师就要针对这一特点,选择适合女生的运动,可以让让她们参加一些像踢毽子比赛,跳大绳比赛等等,让女生也能运运动起来,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因此,要要想做好体育兴趣小组,教师就要从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兴趣爱爱好开始,有选择性地进行内容选择,提高学生的参与活动的积积极性,激发运动的内驱力,让学生在丰富的体育活动中释放压压力,放松心情。

2尊重学生意愿、自主活动形式

传统的体育课,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一些简单的的热身运动,然后让学生集体去跳沙坑或围着操场跑步,这种机机械化的教学方式,大大挫伤了学生上体育课的主动性,久而久久之学生就不愿意上体育课,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要想让学生喜喜欢上体育课, 教师可以通过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进来。例如:在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想上体育课,爱上上体育课。有的学生,就想利用上体育兴趣小组的时间,静下心来来思考一些问题或给大脑一个空白期, 让大脑和身心都得以放放松,从而释放学习压力,放飞心灵;有的学生,在面临学习压力力大,心理负担重的问题时,不知道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每天除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内心是非常渴望得到释放的,但是找不到宣宣泄的窗口,而有了体育兴趣小组,学生就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式来缓解内心压抑已久的压力和不好的情绪; 还有一部分学生,天生喜欢运动,喜欢在操场上自由自在的奔跑,嬉闹,但平时都都忙于学习和各种考试,没有空闲的时间去参加运动活动,他们们是多么希望来一次畅快淋漓的体育运动, 体育兴趣小组就成为他们唯一可以运动的时间,他们可以在体育兴趣小组课堂上,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尽情奔跑。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还能很大程度上增强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

3做好过程指导,促进全面发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懵懂,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的阶段,在某些时候对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上,还存在偏差,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就像是一艘航船, 教师就是这艘航船的掌舵手, 时刻要掌握着船的航向,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做好过程指导的重要意义。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玩“萝卜蹲”游戏时,就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分组,可以把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分到一组, 也可以把平时不经常说话交流的学生分为一组, 这样做不仅为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了解制造机会, 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全班学生的感情交流。在这其间,教师要做一个公平的裁判员,认真记录每一小组的成绩,还要鼓励学生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一定会有好成绩。教师还要针对学生乱放体育器材的现象,进行细心的指导,很多学生上完课就把体育器材扔在一边,让老师去收拾,教师在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有时还会出现丢失器材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每次上完课后就把体育器材统一放回原处,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还能妥善的保管体育器材等。

4善于总结,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教师要做好体育课小组活动中的总结, 把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的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 从中发现需要继续实施的优点和需要不断改进的缺点。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体育兴趣小组课上的游戏活动时,学生参加游戏的热情不高,游戏互动环节显得呆板,不能让学生融入课堂的效果。那么,教师在课后就要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这节课的闪光点,让学生释放了压力,但为什么整个课堂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游戏过于简单,还是不符合他们的需求,在总结和反思中,教师不断寻找适合学生需求的活动方式。通过对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反思,发现活动组织过程中的长处和不足, 以利于下次活动中优化活动设计,丰富课堂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促进体育兴趣小组向最优化发展。

总之,如何做好体育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课学习内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意愿,教师要做好活动前的策划、活动中调控和活动后的总结,让学生在良性的课堂氛围中收到锻炼身体、和悦身心的实际效果。

摘要:做好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的指导,能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能让学生在内容丰富的体育小组活动中,和悦身心、锻炼身体,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从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长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指导好体育兴趣小组活动。

体育指导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我国体育进入建设体育强国的新阶段

二、全民健身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重要地位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要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第二节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责任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

积极作用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应为发展先进体育文化

做出贡献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承担着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

重要职责

第三节全面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

一、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质

二、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法律素质

三、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道德素质

本章导读——以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为标志,我国体育事业进入建设体育强国的新阶段。党和政府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推出了若干重大举措,对体育领域改善和发展民生、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群众活动的组织者、体育场地的维护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引领者,足建设体育强同、促进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的重要力量,应当认清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促进全民健身和社会发展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本章阐述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建设体育强围和社会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分析社会体育指导员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意义、内容和途径,指导着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新阶段的体育事业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节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责任

在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体育锻炼和健身运动也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正在迈向体育强国的新阶段。建设体育强国是实现我国各项体育工作的全面进步,亟须对仍显薄弱的全民健身事业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社会体育指导员将通过指导服务工作,为促进全民健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担当起时代的重任。

一、我国体育进入建设体育强国的新阶段

北京奥运会的圆满成功,不仅引起世人对中国的关注和国人对体育的热情,也使中国体育以前所未有的辉煌和成就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更加紧密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连接起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建设体育强国是党和政府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我国体育改革发展做出的新部署,为我国体育吹响了踏上新征程的号角。

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整体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表现,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建设体育强国是充分发挥体育的独特功能和综合价值的时代要求。现代体育具有多方面的功效,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本身的内在需求。确立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和任务,将推动我国体育界能够清醒地认识困难和矛盾,更好地抓住有利时机,推进各项体育工作的全面进步,把我国体育发展水平推上新的高度,为中国体育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全民健身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重要地位

(一)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体育的协调发展

建设体育强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涉及体育事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全方位要求的综合体系和全面发展的目标,要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体育利益的基础上,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国际体育交往、体育法制建设、体育科技和教育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尤其要做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民健身的协调发展。同时,建设体育强国也要求群众体育、全民健身工作内部,在城市农村体育、东中西部地区体育、各类人群体育以及各个工作环节之间,都做到全面协调地发展。

(二)全民健身是体育强国建设突破性发展的重点

长期以来,竞技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一直居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全民健身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资源占有上与竞技体育相比则相差甚远。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不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机构体系、科学健身指导等都处于较低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也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全民健身在目前仍是我国体育事业的薄弱环节,成为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最大的基础性短板,是建设体育强国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因此,建设体育强国必须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任务,做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将全民健身作为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石。在当前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要努力转变群众体育的滞后状态,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保证体育强国建设的顺利发展。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要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

建设体育强国要大力发展社会体育,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调动、整合社会力量,扩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将志愿服务的理念和做法引入全民健身实践,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中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对于提高公共体育服务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过程中,我国正在建立和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研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并在逐步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工作和组织体系,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质量,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长效化机制。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国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和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

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专业人员,以其无私奉献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的各种努力,成为发展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力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志愿服务工作不但在进行科学健身指导、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中产生着实际的功效,而且要通过弘扬志愿服务的奉献精神,在促进社会和谐与倡导文明道德风尚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建设体育强国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节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责任

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直接为健身群众提供帮助服务和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同时,还将通过体育进一步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认清责任,努力承担起促进全民族素质提高、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的重要使命。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积极作用

国民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多方面内容,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整个民族,这些素质都不司、或缺,它们构成了有机统

一、密切联系的整体素质结构。而且,其中的健康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保障,是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

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者,是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要立足城乡社区和各个单位,传授体育健身技能,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指导基层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引导人们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这是一项提高人的健康素质的工作。而且,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一个比较庞大的工作群体,通过为广大健身群众提供指导服务,进而形成更大范同的体育健身影响和对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整体推动,在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进而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应为发展先进体育文化做出贡献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发展进步,又以其特有的文化功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能动作用。体育从多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作用,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成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传播窗口,成为使人获得美好的健美享受和激励个人与民族奋进的精神。体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和繁荣体育文化,是各条体育战线和体育工作者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社会体育指导员所从事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是一项体现崇高体育价值理念、包括丰富科学知识内涵、建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员要通过自己的志愿服务,向全社会展示利他助人的高尚情操,传播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要通过对健身群众的健身指导和教学帮助,传授科学健身的理念、知识和方法,科学地组织群众积极地参加健身锻炼;要通过对健身群众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引领,带动和帮助广大群众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正是因为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使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先进体育文化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在国家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每一位社会体育指导员、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道德文明水准,充分理解和努力发挥自己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文化影响力,为发展和繁荣先进的体育健身文化做出贡献。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承担着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职责

体育在总体上属于公益事业,是需要公共部门提供资源和制度保障、为满足和着眼于提高人们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普遍需求而为全体公众享有的公共产品,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公共体育服务同样在国家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得到重视和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提供服务是体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将发展公共体育事业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国家体育总局也对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采取了各种推动公共体育服务的措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在公共体育服务中,全民健身作为公益性很强的公共产品,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主要部分,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成为满足公众基本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

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承担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工作,是从事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工作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向公众传递和连接政府公共体育服务的桥梁与纽带。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人才资源和得力助手,承担着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

第三节全面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

社会体育指导员要能够承担起建设体育强国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履行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工作职责,为健身群众提供满意的科学健身指导。除了各种外在的客观条件外,社会体育指导员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决定能力水平的个人素质是具有决定性的基础因素。因此,必须努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素质结构,全面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业务素质、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

一、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质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职责是向公众提供传授健身技能、组织健身活动、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的规定,在其附件《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标准》中,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各等级条件提出了要求,概括起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健身咨询能力: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都要具有科学健身的理论知识和进行科学健身宣传和咨询的能力。

(2)技能传授能力: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都要具有某项或几项体育健身项目的技能以及传授这些技能的方法和能力。

(3)计划安排能力: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都要具有制订健身锻炼计划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还要具有撰写全民健身工作或调研报告的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都要具有组织群众性体育竞赛和体育健身活动的知识、方法以及实际的组织能力;一级、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还要分别具有指导基层体育组织工作、组织较大规模全民健身活动的能力。

(5)培训指导能力:二级及其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具有对低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训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二)专业素质在指导工作中的地位

社会体育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志愿服务,是一项以科学健身为职责,具有一定理论和技术内涵的业务性工作。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面对不同群众的健身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安排健身方案,实践健身指导的科学性和时效性。目前一些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效果不佳和受欢迎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是专业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指导服务的需要。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高度重视自己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的内容和途径

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所要提高的专业素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科学健身的观念和理论,以便为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提供认知、信念和处理各项技术工作的基础。

(2)体育项目的动作技能、健身原理和传授方法,以便提高健身指导的技艺水平和传授水平。

(3)运动人体科学的有关知识和运用方法,以便能根据人的生物运动规律来安排和指导不同个人的身体锻炼过程,达到增进健康、祛病保健的目的。

(4)心理学知识和方法,以便能根据不同个人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参与健身热情,达到身心和谐的效果。

(5)组织管理知识和方法,以便能将健身群众调动和组织起来,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保持健身组织的稳定性和健身活动的持久性。

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素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要不断地加强自学,充分利用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各种媒体,主动关注体育健身发展的新动向、新理念、新方法,自觉学习各种与科学健身和指导服务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2)要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活动。体育主管部门、社会体育指导协会和有关的体育组织会越来越多地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开展有关的教育培训,使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地获取新知、开阔视野。

(3)要向其他社会体育指导员同行学习,开展业务交流和研讨,同时也要虚心向所指导的健身者学习,从他们身上获得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4)要积极地通过实践进行钻研和探索,善于在指导服务实践中进行总结和反思,主动修正自我不足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法律素质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应依法从事指导工作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和工作条件已经得到了法律法规的保障,纳入到法治化的发展轨道,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和规范下开展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工作,依法建立和维护社会体育指导的法律秩序。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过程中与体育管理部门和组织、与所在的健身组织和团队、与其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接受指导服务的健身者,形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必须依法对待和调整各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依法维护自己的工作权利和被指导服务的健身者的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有序发展。

(二)法律素质对指导工作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要业务娴熟和技能精湛,有志愿奉献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能够恰当地协调处理好在指导服务中形成的各种法律关系,预见指导工作的法律后果,维护好自己和健身者的合法权益,制止和纠正健身指导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否则,就会在指导服务过程中出现很多不规范、不协调的现象,甚至使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引起指导工作秩序的混乱。因此,法律素质是社会体育指导员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自觉而持续地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三)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法律素质的内容和途径

法律素质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要提高法律素质应重点提高以下三方面内容:

(1)要提高法律知识水平,这是法律意识形成和做出法律行为的基础;要了解有关依法治国的一般法治理论和懂得应当依法开展指导工作、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基本道理;学习有关行政法律管理、平等民事交往等方面的法律知识;了解《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体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和掌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以及安全管理等法规知识;掌握《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等直接有关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各种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2)要提高法律意识,只有将知识转化为意识才能在实践中运用法律处理问题,产生积极的法治态度;要树立法治理念,不断强化依法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3)要自觉践行法律行为,在指导服务过程中要自觉坚持依法办事,用法律法规来指导、规范自己的社会体育指导行为。

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法律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学习。这里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自觉地根据指导工作需要阅读有关的法律书籍,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识。

(2)注意收听、收看和阅读各种法制类广播电视节目和报刊中的法制栏目,通过实例强化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在学习中还要注意联系实际,针对某些社会体育指导服务中发生的问题进行知识探索和思考,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积极参加体育部门、体育组织开展的相关培训讲座,提高法律素质和水平。

另外,社会体育指导员还可以主动聘请和接受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指导自己更好更快地提高法律素质。

三、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道德素质

(一)社会体育指导是高尚的志愿奉献行为

社会体育指导是一种不计报酬的无偿劳动,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基于对全民健身的热心和服务健身群众的责任感,自愿无偿地以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精力和时间等帮助和带领群众开展健身活动、向社会广泛传播科学健身理念和文化、促进健身群众身心发展的志愿服务,并作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主体内容,成为我国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奉献是社会体育指导员道德精神的精髓,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持续进行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的动力源泉。

(二)道德素质在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社会体育指导活动是一项以较高道德素质为支撑的志愿服务,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致力于志愿奉献的内在动力。社会体育指导员仅靠对体育健身项目的浓厚兴趣是不能维持长久的。能够持之以恒地从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自愿无偿地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时间、精力无私地奉献,如果没有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是难以做到和做好的。因此,这种以志愿奉献为核心的道德素质,在社会体育指导服务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有了这样的道德素质和高尚情操,就能够更加自觉地钻研业务、提高水平、全心全意地为健身群众服务,就能够通过耐心细致的指导使健身群众的健身水平得到更快的提高。也正是这样的道德素质,才能使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三)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道德素质的内容和途径

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道德素质,在内容上应当充分体现出先进性和时代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内容如下:

(1)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原则,将自己的志愿服务热情、体育活动兴趣和对指导活动的热爱,置于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中,并提升到为体育强国建设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做贡献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修养层次。

(2)要牢牢把握利他奉献的志愿服务精髓,开阔为广大健身群众热心服务的胸怀,不断谋求在指导服务的奉献中获得价值追求与幸福感,不断增添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3)要按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所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认真履行自己的志愿服务职责,在指导过程中做到科学、文明、安全、诚信,与各方主体建立尊重、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和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良好道德形象。

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种:

(1)要创造和形成浓郁的道德文化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优秀道德理念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要在体育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大力宣传社会体育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断地追求高尚、追求卓越、主动升华。

(2)要依靠个人的主观努力或严格的自律,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和意志锻炼, 提升道德境界,努力进行道德实践,更加自觉地提升自己志愿奉献的道德素养。

(3)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抵制各种落后、低级、短视的思想和行为,坚持正义向上的价值取向,通过不断地寻找差距和解决问题来获得道德境界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思考题

1.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有何作用?

2. 如何理解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所负有的历史使命? 3. 为什么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4. 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

专题二:社会体育指导中的安全管理 第一节社会体育指导需要加强安全管理

一、社会体育指导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二、安全管理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尽的职责 第二节场地器材安全管理的规定和职责

一、场地器材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场地器材安全管理中的职责 第三节突发事件有效处置的规定和职责

一、突发事件有效处置的相关规定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突发事件有效处置中的职责 第四节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规定和职责

一、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人身伤害事故防范和处理中的职责

本章导读——社会体育指导活动是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下,健身群众通过自己的身体活动来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在体育健身活动中,各种身体运动可能导致的身体损伤,以及场地设施、健身器材和环境等不安全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使体育健身活动和社会体育指 导都面临着某些不确定的风险。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工作中一定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维护健身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章主要阐述安全管理在社会体育指导中的地位,对场地器材和环境的管 理、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和工作职责进行了说明,以帮助社会体育指导员认真对待和做好各种安全管理工作。 第一节社会体育指导需要加强安全管理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健身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各种原因,可能会存在对指导者和健身群众造成损害,甚至严重后果的安全风险。这直接关系到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群众的切身利益,将对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社会体育指导员要有安全管理的风险意识,做好安全管理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履行的重要职责。

一、社会体育指导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一)社会体育指导中存在安全风险的客观原因

社会体育指导中存在安全风险的客观原因是指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时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结果,属于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观过失以外的各种原因。

首先,体育活动是人们在一定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的身体活动,是人体各个系统相互协调的活动过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当健身者缺乏相应的体育健身知识和调控能力,出现过度兴奋或身体、精神疲劳等情况,神经系统又不能很好地调动与协调人的运动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时,就很容易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和损伤,甚至可能发生更严重的危险。动作技术越复杂、体能要求越高的体育活动,出现损伤和危险的可能性和频率就越大。

其次,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健身群众的过程中发生的互相碰撞也可能导致安全风险。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主要以群体活动为主,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健身群众进行互动,或健身群众之间进行交流。在各种互动与交流中,难免会因某些动作协调不当或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发生碰撞,进而导致受伤。特别是有些集体活动项目的对练或对抗,更是难以完全避免身体损伤的发生。

最后,某些物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不适当也可能导致安全风险。体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进行,很多活动还要用到一些健身器材。场地设施和健身器材的质量高低和完好程度、健身群众使用场地器材的知识和能力等,都会直接影响体育活动的安全。因为场地不够平整、器械器材老化或损坏、健身者的不当使用,以及环境中其他一些不利因素,都可能成为不安全诱因,导致某些身体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社会体育指导中存在安全风险的主观原因

社会体育指导中存在安全风险的主观原因是指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和开展体育健身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结果,是因其自身知识能力限制或其他过失而造成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一方面,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由于缺乏基本的安全管理意识和知识而导致安全事故。社会体育指导员如对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和加强安全管理尚没有基础性认识,就谈不上在指导服务中进行安全管理,既不可能在进行体育健身指导活动之前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也不可能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身体保护和安全风险的规避。这不但留下了发生安全事故的隐患,而且一旦发生了伤害事故,也会束手无策或不能做好有效处理。

另一方面,有些安全事故的原因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服务的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更为明显的过失。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但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且接受过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应具有较为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服务中,应当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危害健身群众安全的因素。无论是应当预见而在实际中却没有预见,还是工作中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管理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尽的职责

(一)安全管理在社会体育指导员职责中的地位

在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工作中,伤害事故的发生背离了社会体育指导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对体育健身活动的不利影响和严重威胁。因此,保证健身群众的安全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指导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向健身群众提供体育健身指导服务时,虽然一般不会像参加体育健身经营场所的健身指导那样,要签订有关的服务协议,但客观上这也形成了一种体育健身指导服务的合同关系。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健身者之间存在着因双方同意而客观存在的健身指导服务法律关系,双方都享有相应的权利,而应当履行应尽的义务。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义务和职责中,就包括安全管理的内容,要承担安全注意的义务。《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总体规范中,有“安全”与“科学、文明、诚信”的工作原则,并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应当加强安全管理,防范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足见防范安全风险、加强安全管理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理念和素质中、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履行职责的实践过程中,具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安全管理职责的主要内容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服务中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是从理念到行动、从预防到救治的全面负责和全方位管理。一方面,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要树立明确的安全管理意识,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指导服务中的相关安全管理知识,具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加强安全管理的落实,做好社会体育指导活动开始之前的安全检查和防范工作以及对天气、环境等不良影响因素的估计和防范,并在指导服务过程中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做好一旦发生人身伤害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的救治和处理工作。

同时,社会体育指导员还要争取和配合有关方面通过保险来转移社会体育指导中的安全风险。《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者和健身场所管理者依法投保有关责任保险;国家鼓励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公民依法投保意外伤害保险。《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专门对社会体育指导的保险作出规定,有条件的地方体育主管部门应当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办理保险,并鼓励社会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志愿服务办理保险。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学会依法运用好这些安全保障条件。 第二节场地器材安全管理的规定和职责

在社会体育指导和体育健身活动中,因场地设施和健身器材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所引发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大型群众体育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性更大。了解有关场地器材和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指导服务中依法做好有关场地器材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场地器材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

(一)体育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国务院于2003年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对公共体育设施的规划建设和使用管理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其中,专门有一些对公共体育设施的安全性要求,规定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标明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配备安全保护设施、人员,保证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完好,确保公众安全;公共体育设施内设置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体育项目,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服务技术要求。

在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也有一些关于体育设施器材安全方面的规定,要求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应当对该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配置的全民健身器材明确管理和维护责任人,鼓励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者和健身场所管理者依法投保有关责任保险,鼓励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公民依法投保意外伤害保险。

2004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专门针对健身器材安全管理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健身器材健身路径的安全通用要求》。2011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新修订的《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正式发布。该标准对室外健身器材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耐用性等技术要求进行了全面的提升,其技术含量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将极大地保障广大群众的健身安全。新标准提出了十项强制性要求,除了对器材本身,以及安装、环保等安全要求外,还明确提出了对可能造成人体伤害、适用或不适用的特定人群、人数限制、运动形式或强度限制等有关安全警示方面的要求。同时,对器材的安全使用年限提出了严格要求:单杠和双杠为两年,含有活动性零部件的器材为4年,无活动性零部件的稳定性器材为6年。

(二)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2007年,国务院颁布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在体育方面适用于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大型体育竞赛活动,以及含有体育内容的游园、灯会、庙会、花会和焰火晚会等活动。该法规明确了活动的承办者是安全责任人,应当制订活动的安全工作方案和实施安全责任制度;规定了活动的承办者和活动场所管理者所负责的安全责任事项,其中包括着多项有关活动场地、设施和器材方面的安全及其检查的职责;明确了公安机关对大型群众性活动实行安全许可制度,并依法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社会体育指导员有可能组织和承办大型群众陛体育健身活动,应了解此法规的要求。

(三)安全生产法中的相关规定

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安全生产法》对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进行安全生产作出了全面的规范,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管理,健全责任制度,完善安全条件,确保安全生产。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经营工作全面负责,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经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该法不直接适用于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但该法关于安全管理的精神和要求可以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服务和组织体育健身活动中进行参照,用对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有关要求规范自己的安全管理行为。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场地器材安全管理中的职责

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服务中对场地器材及其使用的安全管理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做好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开始之前的安全管理

要点如下: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场地器材安全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具有事先进行安全检查的构想和准备;要提前到达健身活动场地,进行场地器材的布置和检查,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对发现的场地器材问题进行排除、维修或者停止使用,并对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做出判断;要向健身群众进行场地器材的安全防范教育宣传,讲解相关的操作方法,提高健身群众防范安全事故的意识和能力;组织举办大型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要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行政许可。

(二)要做好社会体育指导服务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要点如下: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传授健身知识和组织健身活动中,要始终保持安全管理的高度警觉,时刻提醒健身群众注意安全;要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正确安全地指导使用好各种场地器材,防止因不当使用场地器材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要随时进行场地器材安全方面的检查和督促,一旦发现伤害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阻止和纠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了伤害事故,应及时有效地采取救助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在举行大型体育比赛活动时,要维护安全秩序,及时制止有碍活动安全的行为,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在健身活动指导服务中,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有一些需要视情况负责或参与的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工作。例如,安排或协助做好体育健身活动的场地器材维护、保养、修理及重新配置工作,以保证场地器材处于安全状态;宣传和争取办理责任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有效化解安全责任风险;在较大一些的健身活动组织中,可根据需要建立安全管理服务小组,发挥健身群众骨干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等等。 第三节突发事件有效处置的规定和职责

近年来,党和政府特别强调要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问题。突发事件是指短促时间内出乎意料地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紧急应对的灾难和公共事件。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作为一项公共服务活动,也可能会涉及突发事件,特别是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前必须要按要求制订应急预案。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应具备处置突发事件的一些知识和能力。

一、突发事件有效处置的相关规定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相关规定

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类。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前三类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4级。该法对应急管理体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及事后恢复与重建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制订具体的应急预案,发布警报和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应关闭、控制和限制公共场所的活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采取疏散、撤离、营救、安置等应急救助处置措施,因处置不当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相关规定

国务院于2006年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分级,对工作原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全国各地在该总体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建立由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以及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构成的应急预案体系,要求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该文件还专门规定,举办大型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的主办单位应当制订应急预案。

(三)地方关于体育突发事件预案中的相关规定

为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大型体育赛事和群众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事件,我国很多省、市和一些县都制订了大型体育赛事及群众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这些预案普遍要求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建立应急工作领导机构和指挥体系,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进行预警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做好应急准备;一旦发生体育突发事件,要做到紧急响应和有效处置,控制事态发展,组织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工作,在应急工作中首先要保证群众的人身安全,并明确要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突发事件有效处置中的职责

(一)突发事件对社会体育指导可能形成的危害

根据国家划分的4类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中一般不会涉及社会体育指导活动,而与社会体育指导活动有关的主要是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两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中的水灾、风灾、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事故灾难中的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都有可能会对社会体育指导活动,特别是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构成威胁。

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对社会体育指导活动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这种突如其来的灾害和灾难会对正在进行的社会体育指导活动造成严重冲击,使正常的活动不得不终止。特别是由于其发生时间、地点、方式以及危害程度等情况难以把握,会对毫无准备的活动参与者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惧和精神压力,同时还容易造成秩序混乱或者直接因突发事件而对健身群众的身体造成损害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而且还往往具有连带效应,可能引发次生或衍生事故,导致更大的损失和危机,带来更持久的影响和严重后果。

(二)在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职责要求

在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中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作为指导活动的组织者和责任者,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否有一定的紧急预案准备和有效地进行处置,将直接影响到健身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以致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越强,突出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就会越小。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要认真履行在指导服务中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职责,并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该具有防灾减灾的意识,学习有关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特别是要了解当地对群众性体育活动紧急预案的有关要求,参加必要的应急训练和演练,提高在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中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还要在社会体育指导服务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健身群众宣传预防和避险常识,增强健身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尽量组织健身群众到安全可靠的健身场所和环境中开展健身活动。这样可以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时因场地环境自身的不足而加大应对困难和扩大危害范围。

第三,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该具有应急准备和做好场地器材的检查。在一般性的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中,不可能都制定规范的应急预案,但要有防范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的紧急应对心理和措施准备,而且要具体落实到指导活动之前对场地器材的安全性和稳定陛的检查上。特别是在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中,社会体育指导员要熟悉并告知群众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逃生路线,要检查各种应急设备、疏散标志等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第四,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发挥组织者的主导作用。社会体育指导活动进行中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沉着冷静,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立即停止体育健身活动,稳定健身群众的情绪,防止出现混乱和拥挤,有组织地将健身群众疏散到安全场所。对已经出现的伤害要及时组织好救助处理,尽量减少危害和损失。

第五,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中要服从统一的指挥和调配。要做好与各方力量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可能依靠的公共资源和其他力量,组织健身群众做好自救和互救。社会体育指导员具有妥善处置指导活动中所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管理责任,要切实将保证健身群众的健康安全置于首位。 第四节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规定和职责

在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风险,最常见的风险结果是出现人身伤害事故。为了保障广大群众在体育健身活动中的人身权利,特别是要保证健身者在发生伤害事故之后能够依法得到应有的救济,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该了解我国处理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规定,依法履行好自己的应尽职责。

一、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

(一)民事法律中的相关规定

我国宪法确立的公民基本权利中,包括了对各种人身权利的保护。《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诉讼法》具体规定了人身伤害事故发生后的司法救济程序。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侵权责任法》更加具体地明确了民事侵权的责任构成和方式。该法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还可以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服务中对健身者的人身伤害事故存在过错的,或者作为群众性活动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需要适用这些法律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二)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

为了更好地把握人身事故赔偿的司法标准,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颁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人身损害事故赔偿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系统的解释。其中关于人身遭受损害的客体和赔偿权利人的范围、人身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则、人身损害赔偿的各种赔偿项目和具体的计算方法等内容,为处理社会体育指导过程中健身群众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三)其他法律法规中的相关规定

《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中特别规定了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者或者活动场所管理者违反规定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发生公共安全事故后,安全责任人不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或者不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当社会体育指导员处于这种活动的承办组织者时,就要适用这一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中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当加强安全管理,防范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虽在该办法的处罚中没有明确规定如果未履行管理职责而造成人身伤害的法律责任,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还是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人身伤害事故防范和处理中的职责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人身伤害事故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育健身指导服务活动,无不是通过健身群众的身体运动来实现的,这就难免会出现人身伤害事故,从而使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指导过程中健身群众的人身伤害事故紧密地联系起来。我们在前面分析了社会体育指导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的各种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如果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认真地估计和主动地防范各种客观可能的人身伤害风险,就会转化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观过错。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从事指导服务的专业人员,如果因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和知识而导致安全事故,也仍然要归为主观过错。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指导服务中健身群众出现的人身伤害事故存在着一定的过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由于社会体育指导员承担着保护健身群众健康安全的工作责任,所以必须充分尽到自己的注意义务,履行积极防范和保护救助的职责,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将由于自己没有履行相关职责而出现的人身伤害降到最低程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服务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是健身群众可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风险,二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因未履行职责而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无论怎样承担人身伤害事故的风险,都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工作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自身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防范和处理人身伤害事故的主要职责

首先,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指导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者和专业人员,在经过培训考核所达到的技术等级标准和专业素质结构中,应包括防范和处理人身伤害事故的意识、知识和能力。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技术知识,掌握防范与处理人身伤害事故的实践技能,科学规范地担当起防范和处理人身伤害事故的职责。同时还要宣传和争取办理有关保险,化解事故风险。

其次,在指导活动开始之前,不仅要对健身群众做好防范人身伤害事故的宣传教育和具体讲解,还要对健身者的身体状况、场地设施和器材设备安全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做好预防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各项工作。

最后,在社会体育指导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健身者之间互动致伤或是健身者之间的互动致伤,还是健身者的自我损伤,都可能与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否尽责有关。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切实加强对人身伤害的安全管理,做好经常提示、安全保护和发生伤害事故后的及时救助处理,努力避免和减少人身伤害事故的不利后果。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事故担责的法律适用

社会体育指导员对指导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包括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和怎样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否担责,要从健身者的人身损害后果、社会体育指导员行为的违法性、违法性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观过错等要件进行分析。主观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过错主要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体育指导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从1993年至今我国一直施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四级技术等级制度。新时期,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群众体育发展中将持续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及近年来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中呈现出的各种问题,都要求对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进行反思。通过对国内外志愿者制度的梳理分析,以及对实行等级制度及指导员分类的探讨,建议对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进行等级+分类形式改革。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制度改革;指导员分类

Key words: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skill-grading system; system reform;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classification

1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进行改革的反思

1.1党和国家对全民健身及健康中国建设的高度重视

新时期,全民健身及健康中国的大战略格局以及社会体育指导的特有属性,需要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进行改革。1993年版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及2011年版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均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适应群众健身发展需求,为推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服务而颁布的部门法制规章。其中1993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四级技术等级制度的制定是参考了当时的教练员、裁判员等级制度,并想与教练员、裁判员融合发展,共同促进大众体育及竞技体育的发展。但经过20几年的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已明确是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志愿者,属于我国志愿者队伍中的体育志愿者,是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军,基本已形成了独立发展路线。

1.2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开展中逐渐显现出的一些问题

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开展中逐渐显现出的一些问题,需要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进行改革。

近几年通过对指导员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纯的现象。既存在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力与所具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不相符的现象;又存在一些人有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却不参加志愿指导服务的现象。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不纯,一方面造成那些真正服务于第一线及具有同等等级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心理的不平衡,另一方面造成大众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错误印象判断,认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谁都能当,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能力不行,进而造成大众降低了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向往度。

存在培训经费的大量投入与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服务率不高的问题。目前,线下集中培训的模式,每一场培训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目前我国的四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均实行线下培训模式,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国家组织培训,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别由各省、地市、区县体育行政部门组织培训。如,北京市一年要培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16人,培训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00人,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 920人,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3 410人,其中国家级培训经费标准为每人2 500元。

存在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跨度大,专业技能培训不足的问题。我国现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只有等级之分,没有类别之分。培训内容虽覆盖广泛, 但各项内容均是浅尝辄止,针对性不足。如天津市体育局主办,由天津市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承办的一级指导员培训,社会体育指导需要掌握各类知识和技能,如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体育健身方法知识,但专业技能中的健身指导类目仅涉及健身操和太极拳两个专项运动实践。目前这种没有根据运动项目、运动人群进行详细分类和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形式,造成了各专项运动项目专业型人才的缺失,进而造成指导员无法满足健身群众对健身项目多样化、指导水平专业化的需求。

2国内外志愿者等级及分类制度情况

2.1国内各类志愿者的等级划分情况

相关文件未明确规定实行志愿者等级制度。中央文明委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中央文明委〔2008〕6号)、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中国助残志愿者注冊管理办法(试行)》〔残联发〔2013〕9号〕、团中央2013年11月印发的《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中央文明委2014年2月印发的《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教育部印发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教思政〔2015〕1号),以及各省市印发的《(青年)志愿服务条例》几个与志愿者有关的法律法规均没有提及对志愿者实行等级制度,此外,其他行业,如党员志愿者、消防志愿者、交通志愿者、医院志愿者等,也没有提及对本行业志愿者实行等级制度,仅提及对志愿者的服务能力进行星级评价,并据此为志愿者颁发奖励。

“骨干志愿者”实为将志愿者队伍潜在性地分为两级。虽然相关志愿者法规中均没有提及对志愿者进行等级制度划分,但明确指出专业性强的志愿服务需要骨干志愿者参加培训后开展。这实际上即是将志愿者队伍分为了两级——基础和骨干。其中专业性涉及领域包括医疗、法律、心理、体育、文化等。如《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指出“高校应建立健全学生志愿者骨干专业化培训体系,对于应急救援、特殊群体等专业性要求高的志愿服务,未经专业化培训合格不得参加”。《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指出“定期向注册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相关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向志愿者骨干提供专门的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2.2国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及分类划分情况

美国体育指导员只有类别之分,没有等级之分。美国的体育指导员主要由4个部门管理,不同管理部门认定的体育指导员的类别不同。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认证的体育指导员主要分为6个类别:健康体适能体系——运动领导者、体适能指导者、体适能管理师;治疗性运动处方体系——运动测验师、运动指导师、运动计划师。美国有氧体适能协会(AFAA)认证的体育指导员主要分为7个类别:拳击有氧指导员、国际基本有氧舞蹈指导员、阶梯有氧指导员、个人训练员与体适能顾问、重量训练员、紧急处理指导员、体适能从业员。美国肌力与体能训练协会(NSCA)认证的体育指导员主要分为2个类别:肌力与体能训练专业员和私人训练员。美国运动委员会(ACE)认证的体育指导员主要分为4个类别:私人指导员、临床医学运动指导员、团体运动体适能指导员、生活型态与体重管理咨询师[6]。

德国体育指导员采用分级+分类制度。德国体育联盟(DSB)是德国国内名符其实的民间体育活动的组织核心,该组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在德国的民间体育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德国体育指导员共分为体育指导员(普通性的)、特定项目指导员、青少年指导员、体育经营指导者4类,其中体育经营指导者分为初、中、高、专家四级,特定项目指导员的培养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学位级4个级别。德国认证的体育指导员,工作主要涉及健身指导、技能传授、训练、体育经营等领域。德国体育指导员所指的并非只是“社会体育”方面的工作,还涉及到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体育的各个领域。

英国体育指导员采用分级+分类制度。英国的体育指导员由英国最大的休闲体育机构CCPR(英国社会体育中央审议会)管理,由各单项团体独自进行资格认定。体育指导员共分为社区体育指导员、高级指导员、基础户外训练指导员三类。其中高级指导员是在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基础上增加更多培训内容后进行的分类,比社区体育指导员的能力更强。因此,实际上英国的三类指导员相当于分为两大类——基础户外训练(航海航空)指导员和其他项目指导员两类,其中其他项目的指导员分为社区体育指导员、高级指导员两级。

日本体育指导员采用分级+分类制度。日本当前实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是其在2005年10月以原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为基础,经改革后实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认定制度。当前日本的指导者类型主要有基础的体育运动指导者资格、竞技类体育指导者资格、健身体育指导者资格、体育运动医生资格、体育俱乐部管理者资格五大类。其中竞技类体育指导者资格分为指导者、教练、教师三种資格,每种资格还分普通和上级两个等级;健身体育指导专业者资格分为青少年体育指导者和运动计划制定指导者两种资格,这两种资格不分等级;体育运动医生资格包括体育医生和体育运动训练员两种资格,这两种资格不分等级;俱乐部管理者资格包括助理经理人和俱乐部经理人两种资格,这两种资格不分等级。

3继续实行指导员等级制度的必要性

3.1等级制度具有职业目标激励作用

早在1930年亨利·法约尔就提出“激励是管理的核心”。美国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仅为20%~30%;如果施以适当的激励,通过其自身努力可使能力发挥出80%~90%。行为科学认为,激励是对实现需要动机的强化,是联结需要与目标之间的桥梁。

无论亚伯拉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对自我实现需要的论述还是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中对个人成长发展因素的论述,或是克雷顿·奥尔德弗生存—关系—成长(ERG)理论中对成长需要的论述,或是戴维·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中对成就需要的论述,都从理论上说明了设置等级制度,为社会体育指导员设置发展目标、营造上升空间,提供实现个人成长、实现自身更高价值的机会,能够有效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热情和成长动力。

3.2等级制度能够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培训选择的自主性权益

社会体育指导员属于志愿者大类,除了具有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满足志愿服务需要的义务外,志愿者还具有根据自身意愿选择参与何种培训的权利。因此,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等级和类型划分,可以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培训选择的自主性权益,即有意愿提升自己能力的志愿者可继续选择参加更高水平、更高难度的培训;没有学习更高水平知识能力的,或者没有学习时间及只想依据现有能力为大众服务的可以只参加基础培训,不必参加高层次的培训,这样可以吸纳低层次志愿者毫无顾虑地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来。

3.3等级制度能够促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更具有针对性,节约培训资本

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方式,依据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国家和地方省市正在加快筹建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将具备在线培训、在线考核等功能)。对指导员采取分级+分类的形式:一是可以使指导员的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各类指导员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擅长项目集中于某一项目的专攻学习,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二是根据自身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可以节约由完全线下学习产生的培训资本支出。如,理论知识学习类目,完全可以采用线上培训方式;专项技能培训类目,指导员可以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灵活采取完全线上学习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3.4等级制度能够促使社会体育指导员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参加健身群众的项目技能掌握程度是有高低之分的,这就造成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能力水平的需求是不同的。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行等级制度,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分为基础和骨干两级,可以合理安排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源,满足不同项目技能掌握程度的大众的健身需求,做到人尽其用。

4对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进行技术等级+分类制度改革

通过对国内外志愿者等级及分类情況的梳理,以及对实行等级制度必要性的分析,建议我国继续保留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但取消原有的四级划分制度,同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类别细分,即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进行等级+分类制度改革。

在等级划分方面,建议将指导员分为基础型指导员和骨干型指导员两个等级。通俗来讲,基础型指导员相当于原来的三级和二级指导员,骨干型指导员相当于原来的一级和国家级指导员。

在类别划分方面,建议将指导员分为组织管理型指导员、技能指导型指导员、医学调控型指导员三个大类别。其中,组织管理型指导员又可细分为活动组织管理指导员、工作站运行管理指导员两小类;技能指导型指导员又可细分为青少年人群指导员、中高龄人群指导员、残疾人群指导员三小类;医学调控型指导员又可细分为体质监测指导员、体育保健指导员两小类。各类型及各等级指导员的工作职责详见表1。

5小结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牛鼻子。具有强烈志愿者属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应一味强调其等级数量的发展,而应重视其社会价值的发挥。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进行等级+分类形式改革,能够有效解决现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中存在的指导员培训针对性不足、培训支出与上岗率不匹配、人力资源分配不科学、无法满足健身大众多样化健身需求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姚向颖.中国、日本、美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比较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5):76-80.

[2]戴俭慧,刘小平,罗时铭,陈瑞琴.英、美、德三国体育指导员制度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4):26-31.

[3]张长立.西方管理组织理论创新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3.

[4]张庆武.中美志愿者激励的差异性比较[J].中国青年研究,2008(8):64-67.

[5]刘凤瑞.行为科学基础[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6]刘赟.我国志愿者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完善[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3.

[7]徐云.日本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经验给我们的思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99-101.

体育指导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  在全民健身的体育浪潮中和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作用下,提高人文素质及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体育运动是提高人文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体育运动在构建和谐化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体育运动的开展则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所以在社会体育中的领军人物——社会体育指导员,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在我国当前社会体育的状况下,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该向规范化、标准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应该根据其专业分类进行培养,并且在不同地区要满足不同年龄的人群以及对体育层次的不同需要。但是我国目前社会体育指導员的发展却不是很景气,其发展过程也不是太顺利。因此,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当今社会的发展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应对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社会体育  指导员  培训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科学

目前,在我国国家体育总局的带领下,并且由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管理下,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仍缺乏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从而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际管理工作无法正常有序地进行下去。这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使人们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概念产生了模糊,给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际工作带来许多不便。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目标不够合理

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中,我国目前还没有进行相应的分类培训,只是笼统地进行培训教学。

(三)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群众健身指导率不高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显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社会上的指导率不是很高,效果不是很好,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只占59.11%,而其他发达国家的指导率可以达到98%以上,从而能够说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指导率并不高。

(四)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体育人口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1999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十五万人,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为8500:1。目前全国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四十三万人,人均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为3400:1,比1999年翻一番。虽说近年来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在不断增多,但如果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的“城市平均每千人体育人口中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农村平均每个乡镇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来看,全国共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六十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的短缺同时许多指导员技术单一、指导力量薄弱、无法保证实际指导工作质量。

(五)社会体育指导员分类不够细致、年龄结构偏高

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从级别上看,可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从工作性质和特点上看,可分为组织管理型和锻炼指导型,但却没有针对不同锻炼群体、服务对象进行详细的类别划分。此外,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偏高,这很难满足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健身计划指导工作需要。

(六)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但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资格晋升、等级确认等管理上没有形成系统管理。

二、造成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1.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时间较短,相关的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在一步步制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和社会体育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存在很多的不足。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是由体育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但体育部门不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特定管理单位,这就导致了管理的职权划分不明确和交叉管理现象,出现了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有些管理部门对于区域内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缺乏管理和监督,导致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处于种自发和盲目的状态。同时这也导致了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道德得不到监管,发生违法乱纪的行为。此外,目前很多人对社会指导员这个行业缺乏正确的认知,体育指导员的薪酬也没有得到规范,许多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做社会体育指导员。

2.造成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目标不够合理是由于在社会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将要面临的是不同年龄阶段及身体健康情况都不相同的人群,如有老年人、中年人和小孩。并且我国公民活动的场所也不固定,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与之相对应的培训,如社区体育指导员、休闲娱乐体育指导员及医疗康复体育指导员等等,因此使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目标不够合理。

3.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群众健身指导率不高,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培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体育指导员的发挥,从而影响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国民薪资的作用力。另外,由于我国国民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群比较少,参加体育运动的社区和团体还不到国民总数的2%,这些因素都会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指导服务和指导率产生影响。

4.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是体育爱好者,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知识理论和实战经验,指导意识缺乏、效率低、效果差,因而很难满足群众体育锻炼的需要。此外,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调查,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大专及以上专业体育学院毕业的约占总数的14%,其他许多指导员则是徒有虚名。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新的规章制度的出台以及再培训机制的短缺,许多指导员技术单一、指导力量薄弱、无法保证实际指导工作质量。

5.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不完善,这是因为很多社会体育指导员没有将该职业作为第一职业,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职业中;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社区或俱乐部对其认识程度不够,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率低、无证上岗者占有很大比例;相关法律法规和组织机构缺乏自我发展机制,造成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资格晋升、等级确认等管理上没有形成系统管理。

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的解决措施

(一)培养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体育事业的建设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现代化体育建设工作中,培养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能够更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质。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员比例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培养专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使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使用率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

社会体育指导员长期而稳定并积极服务于大众的前提条件就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化发展。就目前而言,“买健康”进行体育锻炼的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宣传。

(三)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分类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只存在级别的划分,没有项目类别的区分。社会体育指导员除了等级的划分,应根据知道对象进行划分,如指导孩子、青年人、老人等不同的年龄段划分指导员类别。此外,指导对象对体育项目的个人喜好不同,但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可能擅长每个项目。所以,应根据体育项目类别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划分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指导训练过程中对社会体育指導员进行分类,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培养,培养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四)建立专门的培养和管理机构

现代社会中,群众体育运动已呈现出高度化、普及化和多样化趋势。为适应这一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具备高超的教学技巧。在国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主要依托大学或学院体育系来进行,我国也可以借鉴这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来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高校不仅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人才优势,还拥有先进的教学手段、完善齐全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因而依托高校体育院系建立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机构,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也应根据目前我国实际形势的需要,在全国及各省市县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监督管理,此外还要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法规,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形成系统管理。

(五)完善培训制度,优化培训内容

培训对于任何行业都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我国目前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培训的效果。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应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和培训机制。首先,应设立特定的管理机构,对培训活动进行组织,制定培训方案,考评培训的结果,并定期对体育指导员的资质和指导行为进行审核。在培训次数方面应适当的增加,增加培训的人数并提高培训的效果,但又不会流于形式,给体育指导员的日常工作造成负担。其次,在培训内容方面,应该在注重理论知识,在教授培训对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最后,在培训结果的考核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

(六)充分发掘体育人才、细化分类

丰富的体育人才是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充分发掘和调动社会上优秀的体育专业人士参与到社会体育事业中来,才能使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和质量上得到提升。如鼓励体育教师、体育爱好者和懂得科学锻炼的人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来。为适应体育指导的多层次化需求,同时应当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更加细致地分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应当针对年龄、性别进行详细的分类,还应当根据项目的不同,对其进行更加细致地分类,如不仅可以划分为青少年体育指导员、老年人体育指导员等,还可分为球类、健身类、娱乐类等体育指导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

四、结语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全民健身的重要推动者,对于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具有关键作用。但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优化队伍质量和结构、细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类别、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制度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是改善现状,促进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不断发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改善和解决的措施,以建设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促进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国民综合素质。

体育指导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1“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理解

对于“健康第一”一词, 我们并不陌生。早在建国初期, 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健康第一, 学习第二”的要求, 那时的健康是生理方面的健康——体质好, 四肢健壮, 没有各种疾病, 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步提高;从要有强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 逐步扩展到社会适应的深层问题上。教育部门提出的健康是与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定义相一致的概念, 是生物、心理、社会相结合的多维健康观。这一概念的提出反映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深刻的揭示了健康内涵。

〈决定〉中“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是在体育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部吕福源讲到:“体育不仅能强壮体魄, 而且还能培养孩子不怕困难, 不怕挫折和失败, 敢于竞争和拼搏的精神, 还能培养孩子在集体中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我们对体育在培养人的素质和品质中的作用研究还不够”。这是对多年来认为“体育的目的就是增强体质”观念的一种否定, 是对体育目的的重新认识。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针对学校教育工作以及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教育部杨贵仁司长明确指出:新课程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应注意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里是将学科内容目标直接定位在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与以往的“体育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的观点是不同的, 是区别于将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直接作为体育学科目标, 致使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学科之间没有区别。

2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引导

学校体育工作, 深化学校体育改革, 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具体要求

学校体育必须以增进学生健康和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标。这是学校体育的本质所决定, 也是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直接体现。近年来, 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 学校体育一直受到歧视, 未能充分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致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的学习掌握, 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工作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年限, 甚至有的学生晕倒在高考考场上, 致使前攻尽弃。因此, 学校体育不仅要为青少年在体质健康服务, 而且还要为以后的体质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体育必须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基础。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向学生传授体育与保健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和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养成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因此, 学校体育要有长远目标, 放眼未来, 不但保证学生在校身体健康,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举, 增强体育意识, 为终身体育和未来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体育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设, 各个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对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指出:学校体育不仅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品质, 百折不挠的意志, 团结协作的精神等方面也有独特的作用。因此,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 利用各种游戏和比赛等形式, 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和顽强拼搏精神,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情绪能随比赛的胜利感和失落感。利用改变练习条件和环境, 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以适应社会的千变万化。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的特殊性上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模拟:体育精神是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体育活动有其无穷的乐趣和魅力, 同时也有严格的规则和要求, 在体育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行为, 让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只有在符合体育规则和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得以认可。同样, 只有在社会许可下的个人行为, 才是合法的。总之,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学校体育的一项艰巨任务。

3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转变教学观念, 树立以学生主体教学思想。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在各环节中都要从“健康第一”思想的要求进行思考, 设计和操作, 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调动其主观积极性, 促进其参加体育的自觉性, 培养体育兴趣和爱好, 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近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健康。通过优化教学内容, 趣味化、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积极主动地参与, 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各有所获。最终将学生在体育课中体验到的乐趣上升为主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自觉行为上。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和业务水平。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实话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 因此,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特别是中小学在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目前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园丁工程》的总体规划和要求, 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努力掌握现代教学思想、教学技术和科研方法, 提高其师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优化体育教学环境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氛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 激发学习兴趣, 陶冶学生情操, 使学生主动健康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再是,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做到教学民主, 使师生间、同学间处于心情舒畅的和谐气氛中, 从而促进学生的情感、意志和理性的和谐发展。

总之,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是每位体育教师的光荣职责, 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健康体魄是当代体育教师的历史使命, 我们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切实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推动体育教学改革, 圆满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

摘要:本文通过个对“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理解, 探讨了用健康第一思想引导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

上一篇:台湾教育考察有感范文下一篇:谈治国理政第一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