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范文

2024-03-27

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范文第1篇

一、要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

当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其方法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要关心尊重职工, 带着感情做工作。做思想政治工作, 仅仅靠自身有热情是不够的, 必须积极调动广大职工的思想热情。首先要关心职工生活, 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们的困难和疑虑, 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其次要尊重职工的意愿, 把群众摆在和自己完全平等的地位, 以诚相待, 多疏通多交流, 多做正面引导, 避免简单说教、批评, 避免把教育变成教训, 造成压而不服, 甚至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 从而加深矛盾。只有掌握并运用巧妙的交流艺术, 注意培养职工对工作和单位的感情, 提高职工在工作中的地位, 激发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产生共鸣, 获得对方认同, 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二是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工作相结合。集中教育一般通过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演讲报告、外出参观等活动措施, 以进一步说服人感染人。无论哪种教育方式, 都要注意增强三性, 即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 以达到使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入情入理, 让干部职工心服口服。

二、要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当前, 讲针对性就是要面对市场经济, 优抚卫生单位面临的新形式、新变化、新问题, 有的放失地做好思想工作。首先要摸准干部职工的思想脉搏, 把握职工的思想动向, 周密观察认真分析, 从纷纭复杂中找规律性, 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其次, 做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职工生活, 紧密联系职工生活实际, 突出工作重点和热点。同时, 要加强以下几项教育:一是观念教育;二是爱国主义教育;三是爱岗敬业教育, 坚持以服务患者、奉献社会为宗旨, 树立医院先进典范, 举办先进事迹演讲报告会、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四是法制教育;五是廉政教育;六是搞好“三严三实”教育。

三、要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做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虚的, 不能“空对空”, 而重“实对实”, 应当切实增强实效性。一是要注重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广大职工往往具有思维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快、思想相对复杂等特点, 他们时时处处观察、揣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 如果党员干部要求别人无私奉献自己却唯利是图;要求别人拼搏奋斗不怕吃苦, 自己却追求享乐满足现状, 那么职工不但不听你的说教, 甚至产生消极的逆反心理, 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所以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 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起表率作用。二是要肯于为职工办实事、谋利益。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的工作, 而一定的思想问题, 必然被一定的切身利益所反映。所以。做思想政治工作, 应从关心职工切身利益入手, 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在这方面, 我院新盖了十几栋家属楼, 解决了绝大多数干部职工的宿舍问题。三是敢于触及问题并解决问题。结合执行管理制度, 对违章违纪行为要敢于触及, 敢抓敢管, 敢于按有关规定严格落实惩罚。对其错误的思想观点, 要进行旗帜鲜明地批评和抵制, 使其在单位中找不到藏身之地, 起到警戒他人的作用。

四、要坚持以服务患者为中心

优抚医疗卫生行业服务对象是全省优抚病员和当地社会患者, 随着医疗服务竞争意识不断增强, 病人越来越希望医生尊重自己的要求, 改善以往“不方便、不明白、不放心”的状况。因此, 医务人员必须改变以往“病人围着医生转”的旧观念, 多为患者着想, 多为病人服务, 真正把关爱他们看成是自己的一种责任, 与患者建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新型医患关系。作为服务行业的“窗口”, 服务态度问题往往是患者最敏感的问题, 但紧抓服务态度的改善是不够的, 还要抓医疗技术的提高, 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这个最佳结合点就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全员医德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 提高全程优质服务。这些要通过经常性不断地开展业务技能竞赛、发动广大患者监督、广泛征求社会方方面面意见等多种思想政治工作途径来实现。实现了这些, 卫生事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抓住了关键, 找准了方向, 真正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 优抚医疗卫生事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方能显示出思想政治工作必不可缺的魅力和风彩, 才能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摘要:当前,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些人受“金钱至上, 经济利益第一”等不良风气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这就对如何增强优抚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

关键词:优抚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4 (35) .

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范文第2篇

一、工会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会是企业中直接面向员工开展工作的部门, 旨在协调劳动关系, 关心职工冷暖, 通过服务广大职工得到职工的拥护和支持, 由此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员工在工作环境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 工会作为员工的贴心人开展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 从解决思想问题入手挖掘企业的人力资源潜力, 促使员工忠于企业, 为企业出谋献策, 尽心尽力开展工作。当前, 工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突出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承担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二是要结合社会形势的新变化, 积极改进和创新工会工作方式。

二、企业加强工会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密切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关系。企业管理层和基层员工只有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才能保证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工会既维护企业的利益, 也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当企业和职工存在劳动纠纷时, 工会能够发挥积极的协调作用, 在企业和员工之间保持良好沟通, 维持相互信任。

其次, 有利于贯彻落实劳动法,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会能够团结广大职工, 依据劳动法维护他们劳动权益, 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劳动法规定的各项措施, 使员工在生产安全、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获得公平待遇。

第三,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工会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 使职工在繁忙的劳动之余得到充分的休闲和充电, 通过心理疏导活动解决员工存在的思想问题, 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 更加轻松地开展工作, 最终都会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新时期增强企业工会工作实效性的措施

(一) 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应尽职责。首先, 工会应保障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权益, 代表员工对企业进行民主管理和监督, 树立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使他们在企业管理中不仅仅是被动的执行者, 还是自主参与者。其次, 工会应关注员工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协调企业各部门, 调动多方资源进行妥善解决。再次, 工会应该将员工的心声和诉求, 向企业管理层进行反应, 对于合情合理合法的要求, 应监督企业进行落实, 做好员工的“娘家人”。

(二) 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企业工会应结合员工的需求, 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企业工会开展的文化活动既要使员工得到健康有益的休闲和放松, 又是他们获得提升自我的途径, 还要将职业道德修养、职业精神培养等思想内涵, 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文化活动中。企业工会除了举办常规的文体活动以外, 还要开展讲座、演讲、知识竞赛、征文、志愿服务等多元的活动, 为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作出努力。企业工会还应针对青年员工特点,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文化活动, 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吸引力。

(三) 开展好扶贫帮困的人文关怀工作。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也是企业工会的重要任务。工会组织是员工的家, 应该及时观察和了解员工自身和家庭存在的困难, 及时把企业的关怀和温暖送达到相关员工, 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重要节假日时, 工会也应代表企业看望困难职工。这既有利于帮助员工克服眼前的困难,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 也能够树立企业关爱职工的良好形象, 提升广大员工对企业的拥护度和满意度。

(四) 加强对职工的心理疏导。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 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 对企业员工的思想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心理问题的发生已经不再是特殊的个体现象。能否有效地解决好心理问题, 对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企业人力资源队伍的巩固具有重要的作用。工会应选派专门人员进行心理咨询的学习, 提高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通过团队辅导、个体咨询、问卷调查、网络问答等方式, 面向其员工开展立体化心理服务工作, 将各种潜在的心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防止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五) 团结职工、营造和谐文化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是员工优质高效地开展工作的有利环境, 相关研究表明, 企业员工之间是否能够形成和谐、团结、进取的积极关系, 是人才选择这家企业的重要因素。因此, 工会组织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建言献策促使企业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为员工营造公平竞争氛围, 在企业中宣传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 促进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增加企业与员工间的互信和理解, 将企业职工紧紧地团结在工会组织之中, 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有益氛围。

摘要:本文在阐述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作用、意义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增强工会工作效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企业,工会,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春燕.企业工会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发展策略[J].企业导报, 2014 (24) .

[2] 林世和.努力推动工会企事业创新发展[J].中国工会财会, 2013 (8) .

[3] 刘山茂.浅谈工会在企业民主管理中的作用[J].青年与社会, 2013 (19) .

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范文第3篇

1 思想教育分班组织实施

研究生课题阶段, 作息时间不统一, 人员高度分散难以集中, 学员队可统一支配的时间少, 全队集中组织活动困难多。为此, 采取把思想教育活动化整为零, 分班组织实施的办法,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务会被称为军中第一会, 看似简单实则不一般, 如有效发挥其教育效果, 必须细致谋划、严密组织, 适时利用全校统一开展的“条令月”、“文明安全月”、主题教育等活动的时机, 组织各班轮流召开班务会, 队干部亲自参加, 只要队干部参加班务会, 必定引起学员的高度重视, 学员就会准备充分, 不会无故缺席, 也避免了光有形式, 没有实质内容, 但不能只讲数量, 不求质量, 否则, 反而给学员增加了负担, 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和厌烦情绪, 达不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1.1 展开讨论, 搞好“五查”

发动学员积极讨论发言, 查找自身在思想认识、作风纪律、安全意识、专业学习、道德修养、立身做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 明确各自奋斗的方向与目标。通过查思想, 明晰学员的思想误区和思想短板;通过查作风, 强化学员的作风养成;通过查学习, 找出自己的学习差距;通过查安全, 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查做人, 提高学员的自身修养, 增强内部团结。

1.2 发扬民主, 坦诚相待

针对学员学历层次较高, 民主意识较强的显著特点, 善于发挥其民主权利, 激发其勇于承担学员队建设的责任和义务。队干部要放下架子, 心胸开阔, 坦诚相待, 善于听取和采纳学员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包括反对意见, 当场解决力所能及的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 以此更好地保护学员的参与积极性。

1.3 细致沟通, 传情达意

队干部要根据学员的思想实际, 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交流,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明确要求, 有针对性的面对面、一对一的解开思想疙瘩, 理清思想误区, 消除思想隐患和安全隐患, 使教育成为沟通, 口服成为心服, 让良药不苦口, 让忠言不逆耳, 再好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 都必须以理解为基础。

2 个人思想书面形式汇报

汇报制度是加强组织与学员联系的重要途径, 是增强学员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研究生实验课题任务重, 导师要求高, 学习的时间、地点和任务各不相同, 有的没有节假日星期天, 有的不放寒暑假, 有的在校外做实验, 有的在外地做课题, 人员管控难度大, 学员思想难以掌握。为增强学员组织观念, 强化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 结合学年总结和年终总结工作, 要求学员每学期交一份个人书面总结, 党员和发展对象每季度向党支部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 学员在撰写书面材料的时候也是自我学习, 自我教育, 自我鞭策, 强化意识的过程。

2.1 联系实际, 触及思想

汇报思想要坚持求真务实, 敢于向组织交心, 从深层次去挖掘自己的思想, 把汇报当作是对自己工作学习的一次检查, 不能应付了事, 对撰写不认真或互相抄袭的及时返回, 令其重写。

2.2 骨干带头, 做好表率

骨干汇报思想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普通学员汇报思想的态度。因此, 各级骨干不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 都应以普通学员的身份积极向组织汇报, 给普通学员做好样子。

2.3 善于归结, 深入研判

统一将个人总结和思想汇报按班或党小组装订成册, 队干部逐份查阅, 从中分析研判学员在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个别问题和普遍问题,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信息和对策。

3 经常性工作注重氛围营造

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互相补充, 相互作用,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润滑剂, 关键在于抓准时机, 注重实际效果, 重点在氛围营造上下功夫。

3.1 营造讲政治的氛围

研究生课题阶段学员面对考博转博、毕业论文、毕业分配、择业就业等诸多现实问题, 重专业学习, 轻政治学习的现象客观存在, 及时开展时事政治教育, 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 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确保学员政治合格, 必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就必须在氛围营造上下功夫, 充分发挥学员队自身的各种宣传教育工具的作用, 适时将时事政治和教育资料等在橱窗、板报张贴宣传, 及时让学员了解当前的国家大事、大政方针, 强化学员的政治意识和国防观念, 激发学员投身国防卫生事业的热情。

3.2 营造遵章守纪的氛围

要解决治标不治本的问题, 功夫必须下在讲理上, 注重利用反面典型做正面教育, 充分利用点名、党团活动和个别交流等时机进行教育引导, 明确利害关系, 使学员正确认识和理解从严治队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做人做事与做学问的关系、个人行为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有效化解管理教育中的矛盾和抵触情绪, 夯实“严是爱, 松是害”的思想基础。

3.3 营造团结友爱的氛围

建立和谐融洽的内部关系, 在全队营造团结友爱的氛围, 是增强教育管理实效的重要基础, 是提高凝聚力的根本保证。一是坚持以自身形象带动学员。队干部的自身形象和人格魅力至关重要, 只有让学员从内心敬佩, 才能使学员行为自觉。队干部要以人为本, 真诚相待, 为人正直, 作风正派, 工作踏实, 不搞形式, 公平公正, 一视同仁。二是坚持以实际行动关心学员。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主要在教研室、实验室, 学员队更多的工作是服务, 邓小平曾指出:“领导就是服务。”队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学员服务的观念, 处处为学员着想, 千方百计解决影响学员学习、生活的实际困难, 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促进学员一心扑在学习上。三是坚持以真诚相待感染学员。研究生学员生活阅历丰富, 年龄偏大, 已婚比例高, 容易出现家庭、婚恋和工作调动、转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矛盾, 甚至会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存在这些问题的学员一般不会轻易对人表露, 隐蔽性很强, 直接影响到学员的思想和行为。队干部就必须全面掌握每位学员基本情况, 与学员成为朋友关系, 赢得学员的信任, 学员才愿意与队干部交流沟通, 才能拓宽信息渠道, 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摘要:作为军医大学研究生学员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 以人为本, 在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上做文章, 把教育活动化整为零分班组织, 在经常性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结合上想办法, 狠抓个人思想书面汇报, 在营造和谐氛围上下功夫, 着力解决治标不治本的问题,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范文第4篇

常 州 觅 渡 桥 小 学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为导向,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将生命·实践思想融入新基础学科研究之中。我校英语学科研究活动展开的基本立场:1.以“阅读教学”为抓手,培育出适合本校特色的教研组文化生态。 2. 逐步实现“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育人价值观.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成长。3. 由“成事”最终落实为“成人”。

二、研究基调

(一)人本化:研究安排从教师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出发

1.价值观念的转变:从以往以“事”和“物”为核心的价值观念,逐步转变为以“人”和“生命成长”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以往的计划核心价值放在“做事”上,现在则以“成人”为核心,所有事情的完成最终的指向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成长。在成事中成人。因此,研究活动的策划不再局限于对事务性工作的设计,而是把重心放在对每一位教师的解读和发展空间的营造上,在促进教师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了教师的发展,才会有学生的真正发展。

2. 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往研究活动常常呈现出散点状态和表层状态,同时过分关注活动的外在效果。比如:读书活动的安排,往往只为读书而读书,书读完了任务就完成了。活动的设计、策划体现出一种点状、割裂的思维方式。现在的研究活动要以“新基础”理念为主线,所有的活动都是在整体背景下的活动,同时必然是关系性的。读书、研讨与课要建立内在的关系,彼此相融共生。另外要有过程性思维,读书和理论学习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性的,本学期的学习计划既是上学期学习的延续,也是下学期学习的铺垫。通过高频度的活动安排,使学习和研究意识、态度渗透于日常性教学生活的过程之中。

(二)专业化: 关注 “阅读教学”研究的同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阅读教学的研究需要教师具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思维,对教师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研究该课型在提升学生素养的同时也能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使教师能最终成为新型教师。

三、研究任务与内容

1.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独特育人价值观

现状: 实验班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课堂的倾听习惯和倾听质量与以前

1相比有了一定改善,同时许多学生跳出过去的那种“听老师讲解→机械模仿→再听老师点评”框框,有意识的转变角色由忠实听众变为了主动参与者,与教师的互动由单向变为了双向,主动提问、主动补充老师的介绍、主动解答同学的疑问,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叶老师所提倡的“学生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的观点。但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独特育人价值观在学生身上体现不足,在语言知识,学习能力,社会文化知识和英语学习品质这四个维度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体现出了问题,甚至部分学有困难的学生没有任何的改变,在学习上出现了畏难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于学生的后续学习也造成了干扰。

解决策略: 叶澜老师说, “新基础教育”形成的教学共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研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根据英语学科本身的育人角度以及我校学生英语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本学年我校英语教学育人观着重以下四个价值维度:

(1)语言知识:重视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发现知识规律的过程,注重主话题贯通课堂教学全过程,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在教学推进中的统一,实现英语教学过程的意义化与言语化的内在统一,遵循理解,记忆和运用语言规律的顺序,呈现多次,递进,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过程,提倡发现式学习,在开放性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发现和掌握英语的语言规则,并能举一反三的在生活中运用。

(2)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内含学习策略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发展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3)社会文化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渗透,构建英语学习环境,开展英语文化节等方式将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融合于教学之中,通过中外文化的对比,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平等的文化意识。

(4)英语学习的品质: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意志,毅力,兴趣,自信心,勇于实践和创造性学习的品质。

2.新基础教育小学各年级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梳理

现状: 我校学生于常州在英语学习上属于起步早,要求高,基本功较为扎实的类型,大部分学生在完成国家课程英语学习目标于要求上学有余力,现有的常州市英语考核目标已不能满足我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学习要求,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期,在此种情况下,我校亟需梳理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特色的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

解决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是整个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主要是掌握英语学习的一些基本元素,养成英语学习的良好能力,态度于兴趣.其教学目标是多元,综合,相互统一的。

(1)正确认识教学总目标与基本原则: 组织教师阅读“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第四章 小学英语教学要求与英语学习特征,通过对该章节的认真学习,把握梳理教学目标与要求的原则。

(2)以年级为单位,实行备课组长负责制,梳理出适合本年级学生的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由备课组长负责,组员按其所负责备课内容,结合学生与班级实际,梳理出单课知识点,最后年级组老师共同讨论,整合,梳理出本年级知识点。

(3)以教研组为单位,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统整出全校各年级英语学习目标和要求。在各年级学习目标与要求初步建构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小学英语教学总目标和基本原则为依托,参照国家课程对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与要求,根据我校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能力、态度与兴趣,统整出多元、综合、相互统一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使其初具雏形。

(4)寻求专家的引领,力求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我校英语教学目标与要求,为学生的主动健康成长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石。

3.新基础教育小学英语课型的锁定与研究

现状:此前,我校普遍采用任务型教学,虽然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活动化、生活化和情景化,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学生不会无障碍阅读,猜词能力欠缺,对语言缺乏整体把握能力,教学重心不清晰等。进入新基础后,虽然在课型上整体有了突破,低年级着重词汇教学,中年级着重对话教学,高年级注重阅读教学,但整体提高不快,效果不明显。通过反思,我们发现因低中高年段注重课型不一样,貌似是遵循了学生学习能力由词汇---对话---阅读的逐步递进,但由于教师的把握度与教师更替等原因,事实上造成了三种课型的互相割裂,而非互相补充。在此种教学的熏染下,学生大部分存在阅读能力缺失的问题。现以“阅读教学”为例具体阐述问题所在:

(1)重活动,阅读训练少。我校英语教学中尤以中低年级为甚,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词汇的认读和拼读,这导致了学生到了高年级接触一些篇幅较长的阅读材料时,一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便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另一方面,由于听说能力的游戏能较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乐趣,而阅读方面的活动则相对较为沉闷,教师往往弃而不用,阅读训练的减少,更加快了学生阅读能力下滑的趋势。

(2)重视阅读结果,轻过程指导。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阅读教学的目的性不强,缺少针对性,更多注意的是阅读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指导,导致学生在阅读式走过场,学生只注重阅读的结果而非过程,不理解阅读材料,不懂阅读方法的运用,没有阅读习惯的养成,进而使学生的阅读效率下降,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发展。

(3)固守课本,缺少拓展。在经过数次与上海新基础实验学校的联系与学习,深刻的感受到我校教师在课本外阅读材料拓展能力的缺失。教师能力的缺失,必定导致学生能力的缺失。此外,

即使教师能够进行阅读材料的拓展,但毕竟是“照猫画虎”,学其形,而不能抓其魂,是阅读教学停留于浅层次,渐渐约束了学生的视野,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4)教学方法单一,把阅读教学当成一般的课文教学。我校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或过分注重词汇与语法的教学,偏离了阅读教学的本质,或把阅读教学理解为解释生词,对对答案。此两种形式非但不能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空话。

(5)英语阅读面窄,缺乏适宜材料。我校英语阅读材料还停留于现成购买材料,缺乏针对性和校本化特色。

解决策略: 英语阅读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正确认识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准确了解阅读的内在思想和方法,能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1)在教学中,遵循 “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积极争取教师与上海等新基础学校联系的机会,多听多学习“阅读课型”, 加强对该课型的学习与研究力度,邀请实验先进学校教师以讲座,观摩教学等形式给予帮助,使教师能够通过学习与帮助,尽快把握“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切实提高教学素养,进而促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2)根据低中高年段的学习特征,有的放矢,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低年段是阅读能力的起始学段,教师力求要加强低年段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设计新颖板书,辅助认读,结合新旧知识,反复认读,布置意义作业,巩固认读,在教学中重视单词发音等规律的渗透,帮助学生人单词,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有声朗读材料,与优秀英语网站,指导家长“陪同”朗读,固定朗读时间,形成朗读习惯。中年段为发展学段,则重点在于帮助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有阅读能力的归类与积累的意识。高年段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提高阶段,教师应该督促,培养每个学生 “阅读积累”的习惯,在教学中不轻易告诉学生答案,培养其猜测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反复练习阅读策略,通过引导与练习,使学生熟悉阅读策略的运用,获得阅读策略的预期效果,培养信心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4.寻求小学英语教师在新基础教育中自主成长的路径

现状:通过长期扎实的校本教研活动,新基础的实验教师与非实验教师在理论水平,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新基础教育实验教师梯队已形成,并逐步辐射到非实验教师,但教师群体庞大,个体对新基础学习理解上的差异,理论知识欠扎实,部分教师外出学习机会较少,缺乏与先进新基础学校直面的机会,因此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教师都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

解决策略: 英语教学改革由 “成事”最终落实为“成人”的基本任务是寻求一条当代英语教师在变革中自主成长的路径。

(1)加强学习,练好内功。以新基础理论学习、英语专业学习以及其它人文素养学习为主,

丰富精神内涵,转变教育观念。

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整个教研组共读一本书 << “新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指导改革纲要(英语)>>,根据本学期的研究任务,重点研读第四章—小学英语教学要求与英语学习的特征以及第四编,通过研读,充分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特征和各类课型的价值,特征,要求以及育人价值.研读过程分三个周期展开:第一周期——暑假,写一篇1000字以内读后感并上传校园网。第二周期——开学后第

一、二周,交流暑假读书心得,制订新学期个人读书计划。第三周期——第三周到学期末,根据读书计划展开读书行动。(提供新基础系列丛书菜单,分必读与选读,读书学习活动以个人自学→笔记摘录或网上发表心得→大组交流→期末小结方式展开。具体要求参照教研组“读书交流制度”)

(2)着眼课堂,扎实基本功。通过专题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组织教学的能力,使我校的阅读教学研究更加科学有成效。

专题研究活动的具体内容:

三四年级——阅读教学研究重点是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五六年级——阅读教学研究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专题研究活动的方式:

定内容分组活动上研究课

(人人设计教学方案)(备课组内交流,形成小组教学预案)(听课者观察并记录“阅读策略”运用情况)

研讨、重建上重建课

(充分发表意见,形成重建预案。)(再次观察并记录“阅读策略”运用情况。)

(3)通过学习与实践提升教师反思总结的能力。

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范文第5篇

1 关注首因效应, 上好新班第一课

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 持续的时间也长, 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我执教的《幼儿教育学》, 是中职幼儿师范教育的专业理论必修课程, 也是重庆市教委师范处每年组织的统考科目。学生能否对这个理论性强、学习任务重的学科感兴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在第一次课时对学生的态度是否真诚、理解、悦纳, 第一次课的教学风格及对该门课程的介绍是否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虽然该课程每班每周只有两节课, 但在每次接手新班的第一次课, 我并不急于上新课, 也不急于条分缕析地向学生介绍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及考试情况。而是通过开展“回忆童年时光”“师恩难忘”“模仿最幽默老师”“教学方法大搜查”等系列活动, 让学生初步感知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当学生运用讲事例、动作表演等方式来展现自己最喜欢的或最幽默的老师时,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精彩而难忘的两节课, 感受了轻松与愉快的学习生活, 对《幼儿教育学》的好感倍增。在学生兴致勃勃的时候, 让她们为自己确立座右铭, 如“学海无涯乐作舟, 山登绝顶我为峰”等关于学习的豪言壮语就会跃然于幼儿教育学书上。然后让学生背下来, 再铿锵有力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在往后的日子里, 再偶尔提示学生不忘自己的座右铭, 以强化她们的意志。

2 用好课前时间, 激发学习动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上课也是如此, 要想上好一堂课, 首先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当前的中职学校没有入学门槛, 每班总会有几个学生表现为纪律松懈, 行为习惯不良, 而且受不得当众批评。所以课前开展一些趣味性、互动性的组织教学活动, 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我们进入到新课的起始过程。

2.1 开设每周一思, 增强心理能量

从2011年到2013年, 我们对在校的3000多名中职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普查和复查, 从学生测查结果来看, 主要是自卑、敌对、强迫、退缩心理表现突出, 得过且过, 自暴自弃, “失败者”的心态表现得特别严重。在2010~2012年这三年时间里, 我对500多名学前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人生目标调查, 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前途不明、目标模糊, 没有学习动力。从2013年开始, 我每周利用一节课的课前时间, 增设了“我思故我在”专栏, 开展“目标成就未来”“拥抱自信、走向成功”等3~5分钟的青春励志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 找准奋斗方向, 学习人际交往, 调节不良情绪, 克服重重困难, 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2.2 开展手指游戏, 调动学习兴趣

手指游戏是一种一边念诵儿歌或者韵律, 一边协调双手动作变化的游戏。玩手指游戏的时候, 手做动作、口念儿歌、眼做协调, 全身的能动系统只做一件事情, 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感觉统合能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得到了训练。做手指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必修课, 当然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有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 却没有专门的幼儿游戏这个学科。而《幼儿教育学》课, 几乎都是两节连堂, 第一节课有思维缜密的“每周一思”。第二节课时, 我们就来点儿轻松活泼的手指游戏。先由教师带着学生做, 然后由学生依次有准备地教大家做。手指游戏是动口、动手、动脑“三动合一”的活动, 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塑造双重身份, 规范行为习惯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于是, 我每接一届新生, 都力图让学生明确自己具有学生和幼儿园储备老师的双重身份。为尽快让学生实现由中学生向中职生转变, 尤其是向一个幼儿教师的角色转变, 每次的课堂教学, 只要有机会就让学生站上讲台。当学生站在讲台上时, 我号召全体学生不要直呼其名, 而是以X老师相称, 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

在学生实习前一个月, 专门对学生进行系统脱敏训练, 激发学生的教师意识。中职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就成为幼儿心中的老师, 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首先, 在学生之间练习如何与幼儿打招呼。为了让中职生一到幼儿园就能和幼儿打成一片, 如“嗨, 宝贝你好!”“小乖乖, 你真棒!”“来, 宝贝, 和老师一起玩儿!”等, 这些中职生认为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话, 却要成为学生之间的日常用语。其次, 改变课前问候方式。上课时, 一半学生对另一半学生说:“老师好!”另一半学生回应:“小朋友们好!”老师说:“请坐下!”

4 注重专业特色, 提高课堂实效

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前提。从我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 她们最喜欢老师通过图片、视频、故事、案例的形式来讲解枯燥的教育理论, 还原鲜活的幼儿教育现象。当我问及她们是否需要补充更多与新课程相关的教育理论时, 有学生说:“老师, 我们并不希望你把薄书讲厚, 而是希望你把书上的内容变少。”也有学生说:“老师, 讲书上的重点内容时, 你一定要停下来让我们勾画, 否则我听着听着, 就走神了。”我曾对在学生中做过“我喜欢的教学模式”和“我喜欢的教学方法”调查。学生从国内外12个教学模式中, 选出了五种喜欢的教学模式, 即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根据幼儿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从中职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中, 选出了自己喜欢的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在备课时, 为了让书本中的教育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让所授课程跟上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提高学生入职适应能力。我曾多次到红星幼儿园、天骄幼儿园、贝奇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环境布置, 熟悉幼儿一日生活, 观摩幼儿游戏、幼儿园教学活动、卫生保健等工作。甚至利用寒暑假时间, 专程走访幼儿园园长和同专业校友, 深入了解幼儿园新入职人员所面临的难题。

在上课时, 尽量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一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用鲜活的案例、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多姿多彩的画面来诠释高深难解的教育理论。二是模拟情境,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章节时, 出示幼儿教师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一个大班的幼儿家长要求孩子在幼儿园多做作业, 写算术题, 看到孩子做游戏就认为幼儿园不好好教孩子, 就要求转园或责怪教师。你认为这反映了家长什么样的观念?我们怎样与这位家长进行沟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学得更专心, 更有效。

5 借鉴微格教学, 提升实践能力。

微格教学是建立在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系统培训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方法。虽然我们没有像样的微格教室, 但我还是利用手中的相机, 把部分学生在教室里试讲的情景录制下来, 再通过多媒体把整堂课的操作流程进行分解、点评。针对不同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定格观察, 及时反馈”。再把学生的试讲录像课与重庆市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录像课进行对比, 让学生进行讨论、反思, 找差距, 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然后, 鼓励学生用手机把自己的试讲课录制下来, 请同学们一起分析、讨论, 取长补短。这从根本上解决了中职生在试讲训练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总之, 育人先育心,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 贴近学生心理需求, 突出专业特色, 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 是提升幼儿师范生专业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摘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合格的幼儿师范生。从中职学校与幼儿园对接的过程来看, 当务之急是提升中职幼儿师范生的专业素养。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 贴近学生心理需求, 突出专业特色,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是提升幼儿师范生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素养,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教育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12.

[2] 施良方, 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务实创新增强工作实效范文第6篇

一、夯实民意基础促进全民普法不断深入

全民普法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目的是提高其法治观念、守法意识, 普法不仅仅是对普通公民的法治教育, 也并非只是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 还是国家意志得以实现的必要步骤, 公民权利得以保证的重要方法, 社会秩序得以维护的有效途径, 更是实现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目标的重要环节。因此, 普法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有长远的规划、详细的计划、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得力的保障措施, 更需要有坚实的民意基础。[2]夯实民意是全民普法持续深入进行的基础性条件, 离开了这个基础, 全民普法就没有了实施的对象, 只能是无的放矢, 对空放枪了, 结果很难逃离摆架子、秀过场、无果而终的宿命。

夯实民意基础, 就要了解民意、掌握民意。民意通俗地讲就是人民的意志, 在新的历史时期, 民意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对殷实生活的享用。法律作为调节社会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障社会正常秩序、体现统治者和人民的意志而存在, 法律在发挥规范和调节社会关系与社会生活作用时, 无时无刻不与民意发生着相融相生的关系。全民普法, 全民是主体, 法律是要被普及的抽象而又具体的客体, 而要使主体与客体发生关系, 也就是说要使法律知识被人们学习并接受, 真正成为规范和调节自己言行的自觉行为, 如果公民没有自愿接受法律知识的意愿做基础, 法律知识也就不会被接纳, 更不会产生规范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自觉行动。了解民意, 掌握民意, 就要回到人民群众之中, 向人民群众学习, 俯下身子, 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掌握第一手鲜活的民意动向, 在此基础上, 还要做认真细致的分析, 防止以点代面, 以偏概全, 要真正掌握民意的主流。

夯实民意基础, 就要抓住主要矛盾, 打通关键环节。全民普法要解决的是法律调节社会生活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效率不高问题, 排除阻碍法律效率发挥的各种因素, 使法律效率最大化, 从而实现社会治理效益的最大化。守法者不知法不懂法是主要问题, 也是全民普法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打通的关键环节。从不知法到知法、不懂法到懂法,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和理解过程, 也是一个漫长的认知和自觉过程, 需要全民普法的主导者和全体成员双方有足够的耐心和足额的用心, 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习惯才可能逐步天成, 法律的效率才可能最大化。全民普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全体公民知法懂法守法, 从而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而要达这样的目标, 民意就成为最关键、最核心的要素, 因为只有民意的存在, 也就是说公民有接纳法治的意愿, 才可能真心意地学习法律、理解法律和运用法律, 最终实现社会的高度治理。

夯实民意基础, 就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介, 营造普法氛围。[3]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 “宣传思想工作创新, 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 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 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普法宣传工作的落脚点在基层, 是面向大众的以法律知识为主题的普及宣传工作。因此, 普法宣传工作要创新。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着眼于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 从思想上深化群众对我国法律体系的理解, 增强群众对以法治国的坚定信心; 要把以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大道理讲实、讲透、讲活, 使全民普法的受众能够感知我国法制建设对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保障作用, 明确我国法制建设的正确方向; 要使普法宣传工作真正能够帮助群众划清守法与违法的是非界限, 澄清在学法、懂法、用法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 真正调动起群众学习法律知识、运用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平等交互、即时快捷、开放共享、节约便利等特性, 并使之与传统媒体相结合, 形成强大、高效、实用的宣传工具, 营造良好的全民普法的生态环境。

二、营造法治文化推动全民普法持续发展

我国的法治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并成长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 是一个长期积累、沉淀、升华的过程。[4]法治文化主要包含公民的法治意识、观念、思想、价值取向等内容, 是人们在社会法律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当法治精神在社会中得以普遍实践和实现, 也就是说社会生活是按照法治精神的方式、过程和实现进行时, 法治文化就形成了, 并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次第繁荣。

建设法治国家离不开法治文化这个基本要素, 因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需要法治文化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标志就是人民民主, 这也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目标。民主与法治之间存在着内在统一性, 法治为民主发展提供优良稳定的生态空间, 并使民主发展处于理性的轨道, 引领和保障民主健康发展。在我国, 民主政治建设离开不开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的规定性作用, 保证着政治民主的正确方向, 离开了法治建设谈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建设就失去方向, 就可能走到邪路上去。法治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 引领和规范着法治建设正确方向, 同时其强大的规范作用, 可内化为社会大众的意识、观念、思想、价值取向等, 从而成为规范人们行为方式的重要力量源泉, 社会大众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中, 就会形成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习惯, 知道什么该做, 什么不该做。全民普法需要有法治文化的引领。我国目前处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的转型期, 各种法律制度的适用需要开展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普法工作, 加之我国久远的人治历史及其根深蒂固的人治文化影响, 在现代法治文化还没有完全形成并规范大众思想行为的情况下, 下大力对以宪治国、以法治国赋之以反映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解读, 使之能够为人民大众所理解, 成为大众的行为准则, 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也是全民普法的应有之义。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强大的推动力量, 而法治文化在落实这一伟大战略过程中能够产生源源不断内生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尤其改革开放以来, 法治建设更是成绩斐然, 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各项事业基本上走上法治轨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法律不完善、无法可依, 执法不严格、有法不依, 违法不追究、循私枉法等现象还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究其原因, 立法、司法和守法各环节都有待完善和加强,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法治文化建设严重滞后, 法治文化生态十分脆弱, 不能与已经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适应, 其内生动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全面营造法治文化, 可以使人们在更高的思想层面和更深的精神层面了解和把握法律要求, 推动全民普法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全国各项工作法治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 而要推进这个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全党和全社会成员都要全面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法治文化是推动各项工作法治化的内生动力。因此, 要充分发挥这种内生动力的引领作用, 就要不断加强法治理念教育, 切实培育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治本质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整体把握, 在法治生活中形成的一系列理性的基本观念。我们所言的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它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指针, 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核心内容。[5]全民普法教育的中心目标是提升公民的法治理念, 而法治理念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公民具有一定程度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 将法治内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产生对法律的尊重。因此, 全民普法应以法治理念教育为重点, 在全体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和广大群众中, 特别是在立法、执法和司法领域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使法治理念始终贯穿于法治实践; 要引导全民, 特别是立法、司法和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和掌握法治理念的本质规律和要求, 树立以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最高权威的价值取向, 确立法律面前无例外、法律是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 要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特别是要落实到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法治理和依法办事的法治建设的各方面。

营造法治文化就要研究和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法治实践中认识和利用规律, 使法治文化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应注重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文明进步的法治文化成果,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使我国法治文化根植于丰富的法治文化资源, 具有深厚的法治文化基础。应强化法治文化的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手段, 选择一些关注度高、影响力广、具有一定特色和代表性的法律案例, 推出不同形式和载体的法治文化活动, 使全民普法在法治文化的清新生态中进行, 让参与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应构筑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独特优势, 尽可能做到法治文化从全覆盖到大繁荣, 形成法治文化的良好生态和氛围。

三、注重治理实效赢得全民普法深入人心

全民普法从形式到内容以至实施的全过程, 无论形式多么花样翻新, 无论内容多么丰富多彩, 抑或是过程多么波澜起伏, 最后还是落脚在实效上, 即落实在依法治理社会, 使社会秩序井然有序, 社会环境稳定和谐, 社会生活健康幸福。如果不注重实效, 全民普法就会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成为只顾及表面的轰轰烈烈, 不顾及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 成为只顾及概念的生搬硬套, 不顾及蕴藏在法律概念背后互相制约和互相联系的规律性与本质性。因此, 只有在全民普法中克服形式主义, 普法宣传才能见到实效, 使这项活动深得人心。

注重法治实效, 就要在全面巩固“四个五年”普法所取得的丰硕经验基础上, 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 使我国法治建设始终处于正确的方向。就是要用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思想、法治思维和法治理论武装全体公民, 尤其要强化司法和执法人员的法治方式和法治观念, 使他们成为知法、懂法、用法和守法的典范。[6]就是要用有效的方式方法, 创新普法思路, 探索普法规律, 在掌握法律知识、运用法律规范、熟悉法律内容的前提下, 注意研究法律内部的规律性以及法律之间的相互联系, 分析母法与子法相互关系; 同时, 还要掌握信息传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熟悉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以及新媒体的传播规律, 了解如何发挥媒体在传播中的巨大作用; 另外还要了解普法对象, 善于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倾听他们的呼声, 关注他们的诉求, 注意他们的意见, 更要俯下身子向他们学习, 具备应有的社会知识和常识, 使全民普法建立在牢固的群众基础之上。

注重法治实效, 是全民普法不断走向深入的根本要求。全民普法如果达不到预期的实效, 就难以持续地进行下去, 依法进行社会治理就会收效甚微, 甚至落空。从这个意义上讲, 注重实效是维系全民普法不断走向深入的动力所在。提升法治实效, 无外乎三种途径: 一是在任务一定的条件下缩短单位时间, 二是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加大任务, 三是在任务和时间都不确定的条件下, 以最短的时间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 力求使各段时间内的效益最大化。全民普法是一项不可能穷尽的工作任务, 与依法治理社会一样, 永远是现在进行时, 永远在路上, 不可能停止, 只有做到最好, 没有做到最高。因此,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全民普法教育要与当时的实际情况结合, 寻求和研究最佳的工作方式和办法, 明确普法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 以较小的时间投入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 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实效。现阶段, 要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抓住依宪治国和依法执政这个核心和关键, 全面落实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战略目标, 使法治观念、法治思维和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深入人心。

摘要:全民普法在我国法制建设史上是一大创举, 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新时期, 要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为契机, 紧紧抓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核心, 以增强实效为重点, 推进全民普法深入进行。要夯实民意基础, 促进全民普法不断深入;营造法治文化, 推动全民普法持续发展;注重治理实效, 赢得全民普法深入人心。

关键词:实效,全民普法,依宪治国,依法治国

参考文献

[1] 石寿宁.关于对国家四个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的比照分析[J].中国司法, 2005 (7) .

[2] 刘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普法教育之嬗变[D].西南交通大学, 2013.

[3] 王启金.深化普法宣传教育大力营造依法统计氛围[J].浙江统计, 2006 (1) .

[4] 龚廷泰.法治文化的认同:概念、意义、机理与路径[J].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4 (4) .

[5] 王会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4.

上一篇:卫生部三好一满意活动范文下一篇:卫生局办公室工作总结范文